个人管理
46 posts
Sort by Latest
在线会议/视讯面试 3 大准备指南!该怎么在镜头前呈现你的专业感?
过去这几年因为做的是智能家庭领域的产品,无论是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或是消费者,我面对的主力市场都在欧美,大大小小的 meeting 很常透过 Google Meet、Zoom 或 Skype 等网络通讯软件联机完成。 我记得人生第一场视频会议,是跟一个意大利的经销商介绍我们当时的产品,对方义式英文口音超级无敌重,整场讨论我大概三句有一句半都听不懂(掩面),如果我需要回话,都是靠着抓关键词在瞎掰;然后我当时老板的台湾口音也颇重,再加上中间视讯一度有些延迟,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点怀疑当时我们双方是否有六成是在鸡同鸭讲? 而这两年更因为替在加拿大的公司独立操作社群广告,跨越多个时区的电话会议,自然也成为每月必备的工作项目之一。另外从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例子,也看到越来越多台湾的团队在招募时,为了增加双方的便利性,采用视讯的方式进行工作面试。(我去年也和 Facebook 进行了好几次的电话面试,结果最后被发无声卡,现在想想大概当下的反应表现太差所以被刷下来吧,XD) 虽然已经开过数百次这种在线 meeting 了,但老实说每次开会前我都还是很紧张(紧张到会想烙赛的那种),特别是如果需要视讯的会议,前一晚想到仍旧会焦虑到辗转反侧。 如果你也需要准备在线会议或是视讯面试,以下是我从过去经验里列出来的准备清单,希望可以在你需要时派上用场。 软件联机测试准备:不要「未战先败」,多一个备案多一份安心 随着各家通讯软件百家争鸣,越来越多的公司/团队都有自己的软件偏好,就我所知,Facebook 公司的视频会议/面试是用 BlueJeans,北美市场的公司常用的则有 Zoom、Microsoft Teams 或 Google Meet。因此开会前请务必先确认 3 件事: 下载指定的视讯软件:不要到开会才发现原来对方是说用ooo软件 软件更新很重要:你确定上次计算机里的软件是最新版了吗? 备用的联机方案:免登入的 Google Meet 和直拨电话号码是你的好朋友 我知道第一点听起来很像废话,但很多时候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一步(有点像为了重要事情出门却忘记带手机的蠢事,这件事虽然够蠢但还是很有可能会发生),如果是在不熟悉的 Wifi 联机环境时,我则会进一步确认我的手机和计算机同时都有下载这个软件,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无论你多熟悉或多常使用这个软件,我建议你如果和新的合作伙伴开会或是进行工作的视讯面试时,在正式开始前都先登入一下,测试联机质量和版号。 我平常很常用 Zoom 进行在线会议,我记得有次和新的团队进行视讯 interview,前一晚随手测试了一下对方发来的会议代码,Zoom 竟然叫我先更新!还好是在 interview 前就发现,否则让对方枯等的后果,怎么样都会让人觉得你专业度不足吧! 除了软件版号的更新会整到你,软件的联机问题也是一个大魔王。有次不知道为何,我的 Zoom 就是连不进会议室,还好现在的 Google Meet 是免费的,而且不需要注册就能透过 URL 邀请对方进行视频会议,算是有及时解救当时的尴尬处境。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软件整到,所以我觉得备有第二个会议联机的方案也很重要,除了紧急采用免登入的视讯联机当作替代方案,也可以在事先提供自己的直拨号码给对方,表明万一发生联机问题时,也可以用电话直拨当成备案。这种有备而来的态度,不仅会让人提升第一印象,也能稍加缓和会议前的焦虑。 衣着与视觉准备:在镜头前呈现「专业感」的艺术 和工作有关的视频会议,以展现自己的专业为主,由于缺少了面对面的真实接触,如何在镜头前呈现自己看起来「最有工作价值」的衣服组合,是一件很值得花点心力去研究的小事。而我后来的经验是: 有领子的上衣胜过无领,有袖胜过无袖 干净的背景为重点,并且不要露出床或衣柜 和镜头的距离以「对话时可以展露手部动作」的呈现为基准 在商场上,无论男女,有领的衣服在镜头前都会让人感觉比较专业;另外无论你的手臂线条多健美,都留给你的暧昧对象或交往对象欣赏就好;而床和衣柜就不用多说了,即便对方知道你在家工作,一旦画面里出现床和衣柜就是居家感,怎么样都应该极力避免。 而我后来发现,我每次视讯开会时几乎都穿习惯同一件上衣,后来就干脆不烦恼了,只要视讯开会我就穿那件,如果你的衣柜里面少了一件有领的上衣,买一下这种「工作制服」省下每次开会前要穿什么的烦恼,也是一个好投资。 另外一开始还是个菜逼八时,我会找一两个比较信任的朋友,逼迫对方假装跟我视讯开会或视讯面试,同时录像下来看看自己哪里可以优化。这样做不但容易透过他人的视角来发掘自己的盲点,同时也因为「彩排」过开场,心里也会感到比较踏实。 记得以前上过简报课练习上台简报时,老师说如果时间来不及,只要练好简报第一页、做好开场后面几乎就能顺利走完,我觉得找朋友视讯大概也有这种道理。 而远距沟通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少了非语言的交流,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麦拉宾法则」,人在沟通时有 55% 都透过非语言的讯息传递的。 我紧张或专注的时候,表情看起来非常凶,或是常让人觉得我在不爽,但天知道我只是很专注的在思考某个问题,再加上我注意到自己在面对镜头回答问题时,很常会皱眉或是眼神飘来飘去的,给人一种不太可靠的感觉。所以如果镜头只呈现我的脸,和我不熟的人大概会想问我,为什么要这么痛苦的和他开会或面试吧? 因此在对话中,适当的呈现手部动作,可以优化我在镜头前的不自在和紧绷感,同时如果对方银幕开全屏,我也不至于一张大脸占据了对方整个屏幕。 准备背景音/环境音:降低不必要的音讯干扰,累积沟通流畅度 我去年在波士顿游荡时,因为临时要电话开会讨论下一波的活动,我在 hostel 的大厅里和老板联机,巧的是那时刚好那时是工作人员的打扫时间,老板一直问我是不是人家餐厅要打烊了,我还赖在那里不走?当下真的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我回到彰化的家,用 Skype 和荷兰的客户开会,在一楼客厅和对方聊到一半时,结果邻居家的狗在门外莫名乱叫,我只能打哈哈的笑着说:「Sorry, that’s my dog~」但当下内心真的是尴尬到不行。 还有手机 app 通知声音或聊天讯息的对话框,用电话开会结果一直听到对方 app 的通知音其实很恼人;有些开会是甚至需要分享屏幕画面,如果右下角跳出一个朋友的通知问说:「诶干,今天晚餐吃什么?」或是在家视讯到一半,发生了像前几年 BBC 联机直播,教授女儿却闯进房间唱歌的爆红画面 ,都会尴尬到让人想挖洞跳进去躲起来。所以这部分我觉得比较需要注意的是: 确保手机静音,并关掉所有 app 通知画面或声音 戴耳机永远胜过没戴耳机 远离家人或你家(邻居家)的狗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尴尬,关掉通知、锁好房间门、事先告诉家人请他们不要来找你讲话,到一个你家猫狗乱叫不会被听见的房间,用耳机确保双方有最好的收音质量,降低一切不必要的干扰,不仅提高当下沟通的流畅度,也能在对方心中累积好的印象。 工作上的信任资产,都是透过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慢慢累积的,当双方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资产,后续的合作也就会更加顺利了! -- 本文转贴自:Farry H(原文标题:线上会议/面试3大准备指南!该怎么在视讯镜头前呈现你的专业感?)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5, 2024
英文求职信该怎么写?吸引目光的 4 大关键!
我每年都会遇到不少台湾学员梦想到外商工作,但从小到大学的英文,却从来没教我们如何用英文求职。事实上,只要掌握以下的四个关键,你也能轻松写出好的求职信! 1. 正式开头 不少台湾求职者在失利后来找我咨询,一看他们的求职信,开头几乎都是:I want to… / I can…。这两种用法都是「直接语气」,在正式信件中读来相对不礼貌。 如果是正式的询问或请求,我们应该使用以下的起手式: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interest in the ______ position.(来信旨在表达对...职位的兴趣) This is in regard to the ______ position posted on the ______ website.(此信是关于张贴在...网站上的...职位) 起手式用对了,就等于过了第一关,让收信人愿意继续阅读。 (圖/Sonny老师的英文国际力提供) 2. 求职动机 我也发现许多求职者,花了许多篇幅叙述自己的丰功伟业、能力组合,却忘了说最重要的一件事:「你来求职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没有说明这点,人资或主管也很难放心地发面试通知给你,因为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认真的。我们可以用以下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求职动机: I am excited by the opportunity to ______ at your company.(对于贵司... 的机会,我非常期待) I am excited about the prospect of contributing to the ______ team at your company.(很期待能为贵司的...团队带来贡献。) I am confident that my background in ______ makes me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is role.(我相信自身的...背景让我在...职位是不二人选。) (圖/Sonny老师的英文国际力提供) 3. 个人优势 特别注意,在叙述个人优势时,不要只使用一些含糊的词语来描述,例如:good, excellent, great amount of, a great deal of 等等,而是要用「包含数据和实绩的两三句话」,吸引人资或主管的目光。例如你参与过哪个知名的项目,协助公司达到某个数字的里程碑,甚至打破某项纪录,都比空泛的形容词来得有利许多。 比方说下面的第一句话,远胜于第二句的描述: I have managed the operations of the ______ project and cut down the logistics cost by 12% compared to 2022.(我曾主导...企划的营运,并让物流成本比 2022 年减少了 12%。) I have managed a major project 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我曾管理一个主要项目,结果非常优异。) (圖/Sonny老师的英文国际力提供) 4. 结尾 CTA 求职信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对方打开并阅读附档履历、主动联络,因此简短有力的结尾很重要。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句型,客制出最切合自身状况的结尾: I look forward to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how I can positively impact your company as a ______.(我期待能够探索自己在...职位上,为贵司带来正面影响的机会。) Please kindly refer to my CV for more about my skill sets and achievements.(欢迎参阅我的 CV,了解我更多职能和成就。)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my applica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possibility of discussing my candidacy further.(感谢您考虑我的申请,期待有机会能和您进一步讨论我的能力状态。) 一个好的外商职位,通常都有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投履历竞争。如果你能把求职信写得礼貌而得体,就能先胜过至少 30% 的对手。 (圖/Sonny老师的英文国际力提供) 如果你也有意争取外商公司工作,面试通常也是免不了的。我在大人学开设的【V023通往一流外商的英文面试准备指南】 线上课程中,也汇整了我多年担任外商面试官的观察及必胜心法。欢迎进入课程页面,了解更多关于这门课的内容。 -- 原文转贴自:Sonny老师的英文国际力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22, 2024
《 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选摘:劳健保、外币薪资转账怎么弄?跨国远程工作 6 大问题一次解!
跨国远距工作和在国内远距工作不同,尤其若是你的跨国远距工作公司在台湾没有设立分公司,关于税务和法规的部分会比非跨国的远距工作复杂许多,员工需要自行打理的事项也较多。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些在台湾从事跨国远距工作时需要注意的眉角,希望帮助大家在开始向国际远距工作职场投递履历前,先了解可能会面临哪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每个国家的法规都不一样,每间公司的制度和规模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在雇用国外员工时采取的行政作业方式,在此提供的是普遍的大原则,实际情况还是会因个别情况略有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远距工作雇主不是在台湾登记立案的注册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 1. 需要自己办理劳保、健保、劳退提拨: 根据台湾的跨国远距工作者在脸书社团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上的分享,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一间工会投保,投保时请记得主动声明要扣劳退,并务必提供真实薪资,以避免之后若要调整比较困难。 投保必须要在雇主第一次汇薪水到你的账户前完成。 2. 较难申请到高额度的信用卡 由于银行没有你的薪资转账纪录,无论是申请信用卡或贷款都可能比一般上班族困难一些。 幸好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脸书社团内有许多热心的团友是资深跨国远距工作者,他们分享解决这个问题的撇步就是不要将职业填为「自由业」,建议可以向发卡银行说明,你领的是薪资,而且每年都有报税,只是公司在国外,并主动提供劳动合约、薪资单与薪资转账证明等,要知道自由业和一般受薪阶级的信用卡额度相差可达四倍以上。 3. 转账汇率问题 需要留意汇率损失以及国际转账手续费,否则谈好的薪资和实际领到的会有出入,等于变相减薪。 再次感谢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里的大神建议不妨在谈薪水时直接乘以 1.25,因为雇主原本应该负担的劳保、健保、劳退提拨、汇损、转账手续费等,全部加起来大约是薪资的 25%。 为了避免汇差问题,谈薪资时尽量以新台币为单位,要求雇主每月薪资先转成台币后再汇款给你,或是以转账当天汇率换算成谈好的台币金额,如果可以,请记得在合约里面注明转账手续费由资方负担。 4. 需要承担较高风险 跨国远距工作的劳动合约基本上不会以台湾为主要法律约束地,一旦出事(例如不幸被裁员),台湾劳基法规范的离职预告期与对遣散费的要求,对于外国公司没有约束力。 因此有经验的跨国远距工作者也在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上提醒大家,第三点提到薪水乘以 1.25 单纯是指计算雇主本身应该负担、却因为在台湾没有注册而无法负担的部分,但实际上员工谈薪资时,应该要再多加一点以保障自己的权利,才能负担可能发生的风险。 目前台湾公司的薪资与欧美等国外企业相较,普遍偏低,不需要太担心提出薪资过高而国外雇主无法接受的情况。譬如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大约是十万美元,折合台币约为三百万,只要你要求的薪资在这个范围内,大部分美国软件公司应该都会接受。 5. 需要提供许多书面文件 依照各国法律规定,签约时可能会被要求提供各种文件或信息,譬如美国公司会要求 W-8BEN (预扣税实际收益者的外籍人士身分证明)与其他表格,以及移民署入出国日期证明,若没有提供,薪资会先被预扣 30% 留在美国,虽然最后会被退回你的账户,但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才拿得到。 每个月收到国外公司的薪资汇款时,请记得向银行索取水单,以便报税时可用。报税时请自行在报税接口输入数据,一张水单一笔,金额是扣除跨国转账费用后实际进到你户头的薪资金额,如果薪资不是用台币发的,请再乘以水单上的汇率。 总之,跨国远距工作要配合两边国家的法规,可能造成许多额外的 paperwork,请务必将这个部分的时间成本也考虑进去。 6. 签约形式可能不太一样 如果跨国远程工作的是规模较小的新创公司,或还没有能力在海外设新据点的企业,你可能会被要求签订和一般劳动合同稍微不一样的合约。有可能是以自雇者(self-employed)或约聘人员(contractor)的形式和雇主合作,也有可能不是永久合约(permanent contract),而是以一年一约的方式续签,这个部分求职者也应多加留意。 如果运气较差,遇到黑心雇主,你要考虑的问题有可能会进阶成以下这些: 雇主薪水少付,难道要自费花钱请律师打国际仲裁? 雇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台湾劳工局说雇主不在境内,所以帮不上忙? 或是哪天需要一张在职证明来申请某些文件或贷款,但因不是在台湾注册的公司,在职证明开出来也很少单位可以接受? 也有可能是你觉得以上说的那些额外的风险和多出来的 paperwork 实在太烦人,彷佛除了当员工还要身兼HR,那么这时「EoR(Employer of Record,中译为「名义雇主」)」的模式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台湾的读者朋友们对 EoR 这个专有名词或许很陌生,为了帮大家解惑,我特别专访了新加坡 Slasify 公司创办人王祥宇(Carlos Wang),Slasify 是一间提供 EoR 服务的跨国企业,感谢身为 CEO 的 Carlos 特别抽空详细解释,让我对 EoR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简单介绍 EoR 模式的雇佣关系。 跨国 EoR 模式指的是境外雇主透过一个本地的「名义雇主」来雇用当地员工,由「名义雇主」处理所有当地员工在受雇期间被当地劳动法规保障的事项,包括这些台湾员工的社会保险、退休金、劳动合约、税务申报、管理记录等。 对雇主来说,无论是初试声啼的新创团队,或是已具有一定规模、正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使用 EoR 服务都不失为省时省力的好方法,因为跨国远程工作模式下的雇佣关系必须符合双方国家的各种法规,如果雇主的HR团队不够大,或没有余力办理这些复杂又耗时的手续,选择和有经验、合规化的「名义雇主」合作,只要支付合理的服务费,就能让专业的「名义雇主」来搞定一切。 Slasify 的客户中,有一间企业在短短两个月内将事业版图拓展到全球十二个国家,能达到这个惊人的成果,绝对要归功于 EoR 模式,它帮助该企业省下许多宝贵的时间成本,才能将真正的资源用在开疆辟土上。 对跨国远距工作者而言,「名义雇主」更是员工的一大福音,它能保障员工所有依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如果发生任何争议,可在员工所在地解决,不会有国际诉讼的疑虑;万一发生劳动纠纷,「名义雇主」也会承担大部分法规的风险,小到简单的遣散费纠纷,大至员工违法、工伤甚至死亡等赔偿问题都包含在内。 「名义雇主」还能确保员工获得正常的薪转记录,以及本地公司的聘用记录,可大大提高银行往来的信用;同时因为「名义雇主」可以支付当地货币的薪资,汇率和汇差不会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EoR 模式对跨国远程工作下的雇主和员工来说,是个皆大欢喜的人事行政解决方案。Slasify 于 2016 年在新加坡成立,台湾也有办公室,2017 年开始提供 EoR 服务,疫情后业务成长迅速,目前服务范围遍及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 服务过这么多跨国远程工作型态的企业主,Carlos 表示远程工作的趋势在未来会继续成长,意味着远程工作的职缺将会愈来愈多,想要在不出国的前提下发展国际职涯,绝对会成为台湾求职者的新选择。但他也提醒读者,远程工作的劳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职缺非常抢手,以 Slasify 本身为例,做为一间完全远程的中型跨国企业,公司职缺的平均录取率是 0.2%。 以上归纳跨国远程工作者一定要注意的法规问题与权益须知,并介绍了因应跨国远程模式而生的 EoR 服务,希望对有心成为跨国远程工作者能带来一点帮助。 --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远距工作者的职场攻略》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7, 2024
想要数字游牧,却害怕入不敷出?学习「预算与财务管理」是你自由的第一步!
数字游牧(Digital Nomad)生活,即远端办公与旅行的融合,无疑是一种充满魅力的生活方式,但并没有想像中的浪漫。然而,有效的预算规划成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重要挑战。常有人问我,如果要过上 Digital Nomad 的生活,要花多少钱?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将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助你在数字游牧的路上更好进行预算规划。 事先存钱 虽然“事先存钱”这个建议看似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却常被忽视,特别是自由工作者型态的数字牧者,收入主要来自于接案,相对不稳定,甚至还有可能面临客户拖款的风险。有一种情况是,他们期望借由待收帐款来支付旅行费用,然而在旅行途中却因客户拖款而导致款项延迟进帐,进而引发现金流断裂的危机,旅游的品质和心情大打折扣。因此确保旅费充足再出发就很重要。透过准备充足的旅费,让自己在 Workation 中更加轻松。 掌握大项支出 旅行的主要支出通常为机票和住宿,因此,明确了解并预测这两项支出是数字游牧生活的预算规划首要之务。 如果你偏向于长期留在一个地方,或者你的 Workation 划得相对短暂,那么你可以提前订好住宿,这样住宿费用就可以相对准确。然而,如果你更喜欢边旅行边选择下一站,像我一样,那你就需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住宿费用范围。 例如,假设你为自己设定的住宿预算每晚不超过 80 美金。在房价较高的城市,你可能会超出这个预算。但是,当你到房价较低的地方,你就需要将之前的超支部分弥补回来。这样,你就能精准掌握大项支出,确保数位游牧生活的经济弹性。 利用全球数据估算生活费 许多人问我身为 Digital Nomad 怎么抓预算,其实我的方法论是用大数据去推算。 首先,我平时就有记帐的习惯,因此清楚自身日常开销的金额和架构。有了这些基础数据,我就能够参考全球物价水平比较网站(例如 Numbeo) 来做规划。这网站能比较你当前居住地和可能的目的地的物价,进一步到单一商品的价格比较。 例如,以 2023 年 Q3 台北和京都的物价为例进行比较,根据 Numbeo的数据,京都的外食普遍比台北贵,但购买食材的费用却较低,像是牛奶的价格甚至只有台北的一半。然而,京都的公共交通费却是台北的 1.5 倍。 利用 Numbeo 的数据做 Digital Nomad 生活费预算推估 Numbeo 可以细看到个品项的价格差异 透过这样的数据,你可以根据同样的天数(例如旅行两个月)你平时的生活消费模式,来推算在不同地方的生活费。此外,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物价变动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做好预算把控。 打造预算缓冲区 在对大额支出和推估的生活费作了初步加总后,再加上 10%-15% 作为缓冲金。无论我们的预算规划再精确,始终有些费用是无法完全预料的,特别是在旅途中遇到的紧急情况,例如电脑荧幕坏掉需要送修、或是买外接荧幕应急等等。这些状况往往需要即时的金钱来解决。 有了这个缓冲区,可以让你在遭遇突发状况时有更多弹性和安心,而不会打乱你原本的预算规划。此外,缓冲金也可以为你的旅行体验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例如,你可能会在旅程中被推荐新的景点,或是遇见一场错过会很可惜的活动。如果有了这份额外的预算,你就可以更自由去探索和享受这些旅行中的惊喜,而不必担心这会超出你的预算范围。 确保海外提款的便利性 出发前,确保你的银行卡可以海外提款。携带大量现金既不便又危险,因此拥有一张全球通行的银行卡更为方便。选择银行时,别忘了比较各家的海外取款费用与汇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旦确认可以海外提款,记得将提款卡设定为“国际使用”,以防银行误判为诈骗行为并封卡。 了解自己消费的优先顺序 清楚自己的消费优先顺序也是要素。或许对你来说,旅行就是要购物,或是可以探索新事物获得新体验,也可能是品尝美食或米其林摘星的大好机会。了解自己的消费优先顺序可以帮助你在预算规划时更加明确。比如,如果你是个饕客,那就预留更多预算在饮食上;如果你热衷于购物,那就将购物列为预算的主要部分。明确自己的消费优先顺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你的需求,同时也能在旅程中,实现最适合自己的 Digital Nomad 生活方式。 积极记帐以掌握消费动向 在数字游牧生活中,尤其是使用外币支付时,记帐显得格外重要。在消费的当下,我们虽然也是会换算汇率来衡量这笔消费是(相对)便宜还是贵,但长时间下来,金额的掌握可能因为汇率和繁忙而变模糊。 透过记帐,可以精确掌握每笔消费金额和整体金流。记帐习惯让你清楚自己的消费模式,有助于调整 Workation 中的花费,以及优化未来预算规划的能力,并察觉任何财务问题。在数位游牧生活中,记帐是有效管理预算、确保远端办公和旅行生活顺利进行的关键工具。 策略性使用信用卡 许多人在旅行时会选择携带大量现金,但我个人更建议策略性地利用信用卡。原因有几个: 首先,长时间旅行所需的费用不菲,随身带着如此大笔现金不仅不便,也较为不安全。一旦现金遗失,基本上就无法找回。 其次,信用卡消费都有详细纪录,如有消费争议时,这些纪录可以作为参考依据,退款程序也相对简便。我就曾经被店家超收费用,当下请店家查看他们的刷卡纪录,我也出示银行寄给我的即时消费明细作为证明,才顺利解决问题。 最后,虽然有些人会因为汇差而选择在出国前买外币,但如果能选择一张国外刷卡回馈高的信用卡,其实也能有效抵销一部分汇差,而且汇率变动情况往往难以预测,把外币先买起来也不一定更划算呢。 绝对不能省旅平险 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旅行保险绝对不能省。尤其是当你身为 Digital Nomad,在国外边旅行边工作,旅行保险的保障更是不可或缺。在海外接受医疗服务的费用往往非常高昂,如果没有旅行保险,你可能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无论你打算在哪里进行远端办公或工作假期,一份完善的旅行保险都是你在外生活的重要保障。 旅行与工作两者兼具,虽然充满挑战,却也相当吸引人。能一边为生活增添色彩,一边不打断工作并保持收入,这就是数字游牧(Digital Nomad)生活的魅力所在。 2019 年的疫情加速了远程工作的发展,各国更为数字游牧者推出专属的签证。许多人向往这种工作方式,想要向数字游牧生活迈进,却不知从何开始。因此,我开始提供转职谘询服务,希望能协助想转职或成为远程工作者的朋友。以策略性的规划和有系统的方法,缩短你与理想生活的距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 Career Talk with Ivy页面 了解更多。 Digital Nomad 的实际生活充满独特性与挑战,妥善的预算规划是让旅程够顺利的关键。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要点,最重要的是,依照你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调整与规划,才能尽兴享受 Digital Nomad 生活的魅力。 延伸阅读: 你与远程工作的距离 如何Digital Nomad — 行李篇 如何Digital Nomad — 跨时区篇 -- 本文转贴自:Ivy is Out of Office(原文标题:如何 Digital Nomad — 预算与财务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2, 2024
5 个时间管理技巧!让你在家工作也能维持高效,兼顾生活平衡
大家好,我是电脑玩物的站长 Esor。 平常除了大量文章产出,开设各种课程讲座,其实我还有跟大家一样上下班的正职工作。所以,像是写文章、准备课程,都要利用自己在家的时间。多年来这样的斜杠经验,也累积了另类在家工作提升生产力的心得。 如何利用剩余时间累积个人专业,并且,还能够兼顾生活的平衡呢? 这次就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技巧,是为任务设定「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在家工作、做自己的工作,相对没人逼我,但是没有一点点压力,反而无法真正提升效率。 这时候可以主动为自己设计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什么是「设定截止时间」? 在家工作,可能没有交期,可能没有人在旁边随时要进度,很多事情就开始不知不觉拖延,这时候可以自己设定截止时间。 什么是「设定阶段性成果」? 如果我直接设定今天要写完一篇文章,难度太高。难度超过自己可以掌握,就很容易拖延。这时候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阶段性成果,逐段推进。 设计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就是如果要写一篇文章,就设定今天要把大纲数据全部整理完成,这是一个自己可以做得到,有截止时间,也看得到阶段性成果的任务。 「给自己能够负荷的正向压力」:让在家工作时,遇到有弹性、可掌控的时间,更容易全力投入到这个任务上去完成。 那如果我提早完成怎么办呢?这没有什么好担心,那就继续推进这个任务的下一个阶段成果就可以啦! 关于阶段性成果的设定,可参考:克服拖延 5 个进阶步骤,以养成阅读学习等生活习惯为例 第二个关键技巧,是每个任务尽可能拆解出步骤清单 什么是拆解出步骤清单?例如写一篇文章,我会把它拆解成: 设计一个好题目 列出目前想法大纲 研究相关文章 回头修改大纲 补充相关案例 设计教学方法 制作图表或截图 写好开场白 写出草稿 这其实就是我多年来在家写文章、准备课程的一个技巧。 在家工作的环境,可能比办公室更容易受到干扰、更容易被打断。我没办法一直安排那种周末半天完全不理家人,只做自己工作的时间。 但是如果可以列出步骤清单,我就能充分利用随时出现的零碎空档,每次充分推进一个小步骤。 其实,空档时间比我们想象得多,只是很零碎,如果能充分利用,累积起来就有足够完成任务的时间。 可参考:工作愈忙愈需要清单工作法,把块状任务变成分点行动 第三个关键技巧,当觉得时间变得很混乱时,利用工具做统计反省 有时候觉得一天工作的产能变低,好像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真正重要的任务反而没时间做。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利用一个时间计时的工具,例如 Toggl 。 我会开始来计算自己每一天时间真实利用情况。 当我开始在做某个工作的时候,按下定时器,暂时离开工作就暂停。看看自己到底花了多少的时间。 这样计算一两个礼拜之后,我就可以在一个统整报表上,看到自己每周真正工作时数,以及在不同任务分配的时间。 我就可以开始准确地知道,自己到底把时间花在哪里? 说不定我常常打开网页逛 Facebook,常常在实时通上回讯聊天,没有去做真正实质的工作,只是自己不自觉。 Toggl 是我使用了很多年的计时工具,教学可参考:打醒你对时间的低敏感度! Toggl 专业工作者的时间追踪利器 第四个关键技巧,准备行动中也能工作的工具 一个任务中,确实有些步骤是必须回到办公桌才能执行,但有些步骤不是。 所以,我们前面有一个任务拆解步骤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哪些步骤是办公桌才能做,但哪些步骤在行动端也可以快速完成。 例如要写一篇文章,大纲难道不能在手机的 App 上处理吗?故事难道不能在手机 App 上写完吗? 只要有一个可以在行动端易用的工具即可。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能适应那些不是非常完美的工作环境,也都可以推进我们的工作任务。 让自己任何环境都能快速专注,可参考:工作愈忙愈要能快速专注,方法却不在灯光美气氛佳与有时间 第五个关键技巧,设定要被保护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这个保护时间,应该要跟我们的家庭生活环境来配合。 我的意思是,不影响他人,但如果不保护起来,自己也没办法好好利用的时间。 例如,晚上小孩睡觉之后的一两个小时空档、小孩午休时的空档。 保护时间的意思是,在这些时间中,优先执行那些设定好的重要任务。 可参考:画时间盒的练习:如何在更少时间完成更多事情 那么如果生活时间也都在工作,又如何达到生活的平衡呢? 前面五个技巧,我都用工作性质的任务来举例。其实同样的方法,用在生活目标一样有效果。 我们从头快速梳理一遍。 可参考:「专案」「管理」我的生活,才是及时行乐的幸福方法 如果是生活目标,我们有没有为生活目标设定有截止时限的阶段性任务呢? 例如想要研究烘焙面包蛋糕,一个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是在小孩今年生日前帮他做一个生日蛋糕。 然后这个礼拜要先学会做戚风蛋糕,下个礼拜要练习在蛋糕上面涂奶油,再下个礼拜要做出一个夹芋泥馅的奶油蛋糕。不断的往前,推进每一个阶段性成果。 当生活目标也可以设定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你会发现真正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投注在那些以前都没办法推进的生活目标上面。 更进一步,有没有为生活任务,拆解出步骤清单呢?如果我这礼拜必须要练习做一个戚风蛋糕,有哪些步骤要做? 要去研究一下网络上的食谱 要列出自己的食谱 列出食材的清单 去烘焙材料行把食材、器具买好 如果前面这些步骤没有拆解出来,没有利用周间空档去做,到了周末,什么都还没开始,那么就算我有两个小时的空档,也做不出一个戚风蛋糕了! 我们的空档时间,往往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我们当然也要为生活目标保护时间。 例如每天洗澡之后,陪小孩一起念故事书或玩玩具,然后才去睡觉,这是固定的家庭时间。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时间保护好,先保护好,才不会随意安插更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同样的处理流程,帮助我们推进工作目标,也推进生活目标。如果工作上的重要目标能达成,生活中的重要目标能推进,那么自然就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了。 -- 本文转贴自:电脑玩物(原文标题:这5个时间管理技巧,帮助我在家也能高效率工作,兼顾生活平衡)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 2024
在台湾跨国远程工作,「外币薪资」所得税申报指南!
科技的进步使得「远程工作」(work remotely)成为可能,Covid-19 让「在家办公」(WFH, work from home)渐渐成为常态。 在国际化浪潮下,台湾人不用远赴海外。年轻人长住台湾,为外国公司「在台湾远程工作」(work remotely in Taiwan)或「从台湾工作」(work from Taiwan)的情形愈来愈普遍。 有所得就要缴税,若每年收入金额高且稳定,那成立一家公司其实会比较省税,否则用申报「个人综合所得税」的方式报税,也是可行的选项。 Work Remotely in Taiwan 赚的是中华民国来源所得 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凡有中华民国来源所得之个人,应就其中华民国来源之所得,依本法规定,课征综合所得税。 玄机就在「中华民国来源所得」的定义上。因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在中华民国境内提供劳务之报酬」就是中华民国来源所得。 在台湾远程工作者的收入,因为是在台湾提供劳务,就算领的是外币,也要在台湾缴综合所得税。 Work Remotely in Taiwan 不是海外所得 很多人会误以为替外国公司工作,薪水领外币,就是属于「海外所得」,可以依所得基本税额条例,每年享有 670 万的免税额。 事实上,所得基本税额条例第 12 条有明确规定,只有未计入综合所得总额之「非」中华民国来源所得,才是可以计入基本税额计算的海外所得。 当作薪资所得申报综合所得税 在台湾远程工作者,所领的外币薪资,虽然国税局没有明确规定,但在申报个人综合所得税时,实际上还是属于「薪资所得」。 若是未婚,那每年能享有 20 万元的薪资特别扣除额;加上 8.8 万元的免税额;再加上 12 万元的标准扣除额,合计来自于海内外,每年收入在 40.8 万元以下,其实是免缴综合所得税的。 若收入超过 40.8 万元,首先必需先恭喜你,然后建议可以到国税局免费提供的「综合所得税试算」网页,试算要缴纳的税金有多少。 要提供属于薪资所得的证明文件 被台湾公司雇用的员工,都会收到公司开立的「薪资扣缴凭单」,这份扣缴凭单也会同时由公司申报给国税局知道。 因为申报的是「薪资」扣缴凭单,所以国税局很清楚这名员工可以享受每年 20 万元的「薪资特别扣除额」。 但国税局并不知道,在台湾远程工作的人申报综合所得税时「宣称」的收入到底是不是薪资所得。 这很重要,因为关系到你可不可以享受权利合法的少缴税金;相对的就是国家会不会吃亏少收到税金。 所以在申报综合所得税时,要检附能证明有受雇事实的文件,如合约、聘书、薪资等等。 收入的计算时的汇率 既然是薪水,就算每次发的金额因为受奖金或请假影响而不太一样,但无论是季季发、月月发,还是周周发,应该还是照有规律的周期发放。 但因为收的是外币,但报税时收入金额却要填台币,所以申报时要依「 外侨综税汇率明细表」所戴每月平均汇率,来换算应申报薪资收入的金额。 劳健保和退休金 因为任职的公司在台湾并没有任何形式的常设机构,这包含了子公司(subsidiary)、分公司(branch)、代表处(representative office)等,所以事实上无法成立投保单位,为员工投保劳健保和退休金。 这时在台湾远程工作者,可以用「无一定雇主」的身份,向相关职业类别的「工会」投保劳健保,但是 6% 的退休金就没有办法保了。 开公司领国外的钱不见得划算 以开个一人有限公司的方式,提供外国公司 invoice,因为是属于劳务外销,所以营业税是零税率。简单的说就是不用缴营业税。 但还是要就获利缴 20% 的「营利事业所得税」,加上盈余分配给股东产生的股利收入,还要考虑若借址登记的「租金支出」、还有每月帐务处理的「记账费」。估算后,再与申报综合所得税要缴的税金相比较,看那一种模式划的来。 若差没有多少的话,建议还是选简单的申报综所税为佳,这样省了很多行政作业上的麻烦。 在大陆的收入也是中华民国来源所得 依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 24 条,台湾地区人民有大陆地区来源所得者,应并同台湾地区来源所得课征所得税。 也就是说,无论你认同与否,在法令修改前,在台湾为大陆公司远程工作者,缴纳个人综合所得税和劳健保的规则,和前面所提到状况是一样的。 不要以为政府都不知道你在赚钱 只要自己的银行账户有收到钱,自己也有提领的记录,那会留下金流的轨迹。 当大人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时,政府想在什么时侯查,查的多仔细,都只是分分钟的事,而且稽查的成本也因为大人物的能力愈来愈强,而愈变愈低。 爱台湾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能力范围内适度缴税。否则,依据税捐稽征法第 21 条,国税局有最多七年的追税期间,与其担心害怕,不如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应缴的税金。 相对的,也可以在与外国公司谈薪资时,把预计税金的负担考虑进去,争取更合理的报酬。 -- 本文转贴自:铨兴会计师事务所(原文标题:WFH 在台湾工作;薪水领外币的税要这样缴)
December 13, 2023
定义你的「营业时间」是成为跨国工作者的第一步:数字游牧民族的跨时区工作心法
许多人向往 digital Nomad 数字游牧生活,能够边旅行边工作。随着远程工作风潮在后疫情时代崛起,能实现这个生活型态的机会愈来愈大。但实际的数字游牧生活,有很多现实困难需要克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时差、跨时区工作? 以下是我在六周多的旅程、在超过十个城市间移动、跨八至十五个小时时差工作的心得。 先决条件确认 在你继续往下阅读之前,必须先确认一个先决条件:你的工作内容和团队可以接受弹性工时以及自主分配时间。如果你的工作是偏向高度独立作业、只需要在期限内完成任务,那跨时区工作的可行性相对地高。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偏向需要 follow 固定的时间,那不建议你跨太多时区工作。 此外,也需要确定你的团队和主管能够允许、支持你跨时区工作,确保你的旅行计划不会影响工作产出。 将工作依照类型细分 符合以上的先决条件后,我会把 tasks and schedule 分成两种:Type-I 和 Type-C。 Type-I (Independent): 可以独自完成的 tasks , 以及需要花时间思考、研究、阅读、产出的事。 Type-C (Collaboration): 需要共事合作的 tasks , 以及需要开会和沟通的 schedule。 接下来,我会把工时做切割,Type-C 的事会集中在原本时区的上班时间完成;Type-I 的事情,就可以运用其他的时间完成。 举个例子,假设你原本是在东八区(UTC+8)的 9am 至 6pm 工作,你可以把 Type-C 的工作集中在东八区的 2pm 到 5pm 完成,剩下 Type-I 的工作,再另外找适合自己作息的五个小时完成。 通常在进行 Type-I 的工作同时,自然会衍生出一些需要和同事讨论的事,这时我会把要问的、要确认的、要讨论的事情条列记下来,做成 agenda,等进入Type-C 工作状态时,就可以很有效率地把该厘清的事情定案,也可以减少来回沟通的成本。 在营业时间与时差之间取得平衡 另一个困难之处,是怎么定锚自己的生理时钟和睡眠时间。 在旅行刚开始时,一开始你还会有时差因素,能够维持和原本工作时区一致的行程。但大约三至五天后,只要你有行程要跑,你的身体就会很容易开始进入混乱状态: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又很困。特别是人体自然的生理时钟是和日出日落有关,只要你有外出、晒到太阳,就很难不被影响。 这时,先前定义的「营业时间」就很重要,确保自己在 Type-C 的营业时间内状态是好的,并且在营业时间前有充分时间休息。假设我的 Type-C 工时是当地时间 11pm 至 4am,我会在 9pm 至 10:30pm 间先小睡一下,等到 4am 完成工作后,再进行较长时间的睡眠。或是在营业时间的空档中,做 30 分钟的 power napping。不要小看这些短时间的睡眠,这些睡眠都能协助你维持专注度和续航力。 此外,如果有需要,可以摄取一些睡眠辅助品(有些需要医生处方),并且确保睡眠时间内,房间能够保持阴暗。浅眠的人,可以用耳塞、眼罩、舒眠精油协助。睡前喝熏衣草茶、洋甘菊茶等等,也能帮助放松。但不建议睡前一小时喝太多水,会影响睡眠质量。 旅行同时维持工作质量 运用旅行中零碎时间完成 Type-I 的工作也是很好的策略。例如转机、等待登机、搭飞机或火车的时间,都可以善加运用,确保自己产出的质量不被旅行影响。 保持行程弹性也是很重要,最怕的就是没睡好、玩不到、工作又被影响。行程安排不要太密集,即便有一整天没有出去玩,你心态上也不会觉得懊悔、可惜。因为有时候你真的会需要一整天好好补眠、休息。 在因为时差失眠、睡不着的时候,也尽量不要焦虑,可以趁这时候完成 Type-I 的工作,有时候真的弄一弄就会有睡意了。 跨时区工作要特别注意和同事沟通时的时区换算。推荐使用时区换算器,确保双方约定的时间一致。 如何开启数字游牧的可能性 digital Nomad 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浪漫,肯定也没有在家工作舒服。但能够一边看世界一边工作保持收入,这就是数字游牧的魅力。 许多人向往 digital Nomad 生活,想要转职远程工作,却又不知道从何准备。因此,我开始接受委托,为想转职到远程工作的职场人做「转职咨商」。透过有系统和策略的规划,协助职场人开启数字游牧的可能性。有兴趣的朋友可到 Career Talk with Ivy 页面 看细节。 在旅行的途中,确实也会想念家中的大屏幕、升降桌、办公椅等等。不过有舍就有得,只要能做好行前准备,有方法平衡旅行和工作的时程,就能够享受数位游牧的魅力。 延伸阅读: 如何digital Nomad — 行李篇 你与远程工作的距离 转职前,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 本文转贴自:Ivy is Out of Office(原文标题:如何 digital Nomad — 跨时区篇)
December 9, 2023
《远距工作这样做》选摘:远距工作沟通效率差?想提高沟通质量,试着从「降低沟通次数」开始
我一直认为,在工作上,如果需要频繁与对方沟通才能办成事、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工作上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错。 我想在职场上,下面这些问题的提问语句,对你来说应该不陌生: 「在吗?」 「你有没有什么方向?」 「你觉得黄色好吗?」 「你觉得老板想要什么?」 这类问题给人的感觉十分黏腻与烦躁。 表面上这些问句看起来好像很平凡,但实际上,这些问句在协作上带给的队友负担其实挺大的。平常在办公室里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乱聊,看起来还没什么。但是如果在远距中,这类问题一旦出现在通讯软件内,看到时自己内心常有一股冲动想掐死对方。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些问题都有个共通特点: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前,你总需要再多问好几句,才能明白对方最终要什么? 以前,在办公室里这种问题很常见,但大家其实不太在意,主要原因是因为以前这类问题,多来回几句的成本只要几秒钟。但是切换到远距工具后,光是响应问句的时间成本,加上远距工具的操作,就是多了几十倍,所以往往让人不由自主的无名火起。 这些问句的成因很多,有可能是当初对方没想清楚,随口就丢出问题,而没有好好把核心要求表达出来。 但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况,就是问这些问题的人,平常就有不好的工作习惯,习惯将「思考作业」扔给对方。 建立不要丢思考炸弹的提问原则 平常在办公室里,我们对这种「思考作业」炸弹没感觉,但是一切转换到远距工作模式,就觉得跟这样的人工作十分吃力,沟通上很抓狂。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改变「结果」? 不管你是炸弹接收者,还是无意中成为了炸弹制造者。如果我们不想陷入这种讨厌的情形,我建议团队里面针对问问题的原则,应该改成: 在问对方一个问题时,先思考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答案? 尽量将问题的答案选项,用手段集中限制成你想要的结果。 将一个「开放问题」,改造成有限的多选题。 比如说上面举这些无脑例子,就可以重构成如此: 「在吗?」 「在吗?我想跟你沟通 A 项目的事。我在 15 分钟里面都在线。如果你在的话尽快回我。如果等下要找我,我可能整点才在,到时候可以打我电话 XXXXXX。 」 「你有没有什么方向?」 「关于目前这个问题,我目前有 A 方向、 B 方向、 C 方向,我个人比较偏好 A 方向。你有没有其他想法?」 「你觉得黄色好吗? 」 「关于这张海报,我做了红橙黄绿色,我个人觉得黄色在这个场景比较适合,理由是 XXXX。你比较偏好哪一款。选个两组给我。」 「你觉得老板想要什么?」 「我认为老板因为 AA、BB、CC 因素。他可能比较偏好 CC 选项。你有什么的看法?可以给我你的方案与理由吗?」 让我们看看,前后两种提问有什么差别。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经过「改写」后具备几个特征: 相对比较长。 一次性的表达了自己相对完整的看法。 如果对方没有什么想法,提供封闭式选项,让双方能对结论快速收敛。 容易得到具体的沟通成效,时间可控,结果可控。 「过度沟通」(在一句话里面塞满了可能的选项,以及上下文场景)。 先拆解问题,沟通才能获得有效答案 我们平日之所以会「没有效率」的原因。是因为「走过去沟通」的「时间成本」非常低廉。所以反而最有效率的方式,是近距离高频率的快速修正。 然而,这种走过去沟通的「坏习惯」被带进远距工作时,大家就会觉得「沟通」上很费劲。 我们可以把「时间」比喻成水,「沟通」当成洗澡。以前在办公室,我们有自来水,当然是拿莲蓬头快乐地冲澡。但是如果我们到了高原上,洗澡需要打水,非常的费力。你还会想要在高原密集的打水进行快乐地冲澡吗?当然不可能! 这时候,我们采取的策略,就会变成可能两天才洗一次澡,每次都采取擦澡的方式,并且集中在某些时段里面大家一起洗。 在远距工作上,为什么我在开篇第一个原则,就是「限制直接、立即沟通次数,一天最好在两次以下」? 目的是,反过来设计一个极限场景,如果说话机会这么珍贵,大家就不会浪费时间找寻更好的语音沟通工具,或想开更长的会。 而是回过头来,促使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更深入地思考:自己要如何提问题?又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在提问之前,先把问题拆解清楚,反而可以更有效地获得答案、缩短沟通时间。 -- 本文摘自创意市集《 远距工作这样做:所有你想知道的 Working Remotely 效率方法都在这里》
December 8, 2023
高效能会议的 7 个习惯!远程工作靠它保持在线开会效率
有时候开会变成聊天,结果一件事情讨论了很多次,最后项目却还是没有什么进度。有时候开会时大家都很努力,但讨论的时间拉得太长,讲的话失去焦点,让会议变成一件累人的事情。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每天面对许多公司内行政会议、客户项目开会,甚至有时需要谈判决策的会议。回顾自己亲身经歷过的各种冗长会议、高效率会议,两者对比,或许可以从我自己的经验,整理出让会议变得「高效能」的七个习惯。 你或许也发现这篇文章题目,借用了史蒂芬.柯维的经典着作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当然我不是管理学大师,这里整理的七个习惯,只是我的个人经验,所以也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开会前,有个基本一定要做的事情:「准备自己要报告的资料」。如果要跟客户讨论产品,我就要先准备好市场分析资料。如果要说明项目进度,我就要准备好工作报告。 因为太基本,所以不列入下面的七个习惯中,就让我们从已经准备好开会资料开始,看看还能「为高效能会议做些什么事」?这些习惯包含了会议前、中、后的不同行动。(可以延伸参考两年前的这篇文章:我如何用「有效」企划进行高效率会议讨论?) 1. 列出这一次要确认的重点问题清单 会议有时候会不小心失焦,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或是想到什么讨论什么,最后离题而拖长不必要的讨论时间。 有时候会议会有议程,但有时候没有。无论如何,我都会有个习惯,就是自己先列出这一次我想讨论的重点清单,以及我想确认的问题清单。所谓「重点问题清单」,不是报告资料,而是里面真正需要釐清的问题是什么?真正值得凸显的重点是什么? 我通常会问自己,假设会议时间很少,假设最后没时间才轮到我讲,但我一定要确认的重点与问题是什么? 无论我是不是会议主导者都需要这份清单。 如果我是主导者,有了重点问题清单,我就知道什么时候离题,可以把会议拉回讨论主轴。如果我只是报告者,有了重点问题清单,我也知道如何简洁扼要的说明,并且知道我应该花时间在哪些重点上讨论。 2. 排出重点问题清单的讨论逻辑 会议有时候会卡在一些关键问题,结果陷入无解的讨论迴圈。会议有时候让人觉得很混乱,最后好像讨论了很多,但心中对项目的整体架构却还是很茫然。 在前面列出重点问题清单后,我还会多一个习惯,就是我会排列出要怎么讨论这些重点、问题的顺序与流程?把这些重点与问题,用逻辑重新整理一次,先确认简单的、要先确认的问题,然后才慢慢引导到困难的讨论。 我通常会问自己,这些重点与问题要怎么依序提出,对方会被我说服? 这样的习惯,可以让会议过程中,对方更容易对你建立信心,并且困难问题也会从简单开始,逐步拆解,这样整个会议过程都会更加顺畅。 3. 确认我自己对问题的解答与底线 有时当会议讨论到关键问题,但是大家都不确定解答是什么,不确定能不能这样做,于是不能做出决定,可是又在讨论上无限迴圈。 当然会遇到一些很难抉择的问题讨论,但在前面决定好重点问题的讨论顺序后,我还会再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想好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或是这些问题我的最后底线是什么。如果底线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会在会议前先去问可以做决定的主管,然后才去跟客户开会。 我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如何大家没有更好答案时,我的目前最好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对方提出要求时,我可以答应的最后底线是什么? 前面三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准备好问题清单,又怎么知道要准备好底线答案? 而当我准备好自己的答案,就能在会议时明快地给出回应,有意外时也能自在的应变、调整甚至推翻。 4. 一开始就先说明会议的待办清单 尤其是一些企划构思会议时,与会者抱持着聊聊看的想法,但会议也很容易就变成真正的聊聊看,最后却无法拉回需要的结论。 在会议一开始时,如果可以的话,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会先跟客户、与会者,说明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的逐项重点与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明前面第二个习惯列出来的有逻辑的讨论顺序清单。 我会说,今天会议想要逐步讨论这几项问题,然后最后我们要确认什么结论? 只需要一个很简单,可能不超过一分钟的说明,但这个简单动作有两个效果。 虽然会议中不一定能阻止喜爱天南地北聊天的人,但起码我们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拉回讨论,例如「让我们先回到我刚刚说的下一项重点」,大家心中也有个底,容易接受被打断。 并且这样可以有效先暂缓抱持着疑惑的人,防止他们太快提出现在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这会让会议失速失焦。让他们知道等一下会讨论到那个问题,而现在先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现在这个问题,有助于解答等等那个难题。 5. 事先做好会议笔记 当然,我们都会做会议笔记。 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在「开会前」先做好会议笔记,也就是先把我要讨论的问题清单、我的解答与想法,都先做好笔记,然后才去开会。那么会议时要做什么笔记呢? 我的会议笔记主要在记录: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应变,下一个接续讨论的问题要不要调整? 因为基本的重点问题与答案,我可能会议前都做好笔记了。这时候会议中的笔记其实主要聚焦在让接下来的会议更加高效率的方法,我听到对方提到什么事情,接下来我要提出什么回应或询问?接下来要怎么调整流程会让讨论更顺畅? 6. 最后确认一次所有结论 当会议结束,大家对于这次会议其实已经讨论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时候我会习惯重新说明一次每个问题的结论,不用超过一分钟,但可以有很多好处。 说明一次会议结论,让大家确认是不是每个结论都没问题,也让大家快速对这次会议有了整体概念。 当然,最好能在会后,立刻把这次结论 mail 给大家一份。 7. 讨论接下来每个人的下一步行动 一次会议可能讨论了一整个项目的流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长期而庞大的工作,但这样的会议回去后,不一定能立刻推动项目的进行。 所以我还有最后一个习惯,就是在说明完这次会议的所有结论后,我会问大家,那么接下来我们每个人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可能是 Esor 要列出大纲、 A 要拟出合约、 C 要把会议纪录发送给相关人并收集回馈。 我习惯在会议最后,跟对方确认回去后「立刻可以做」的行动是什么?如果不是立刻可以做的,就要设定一个近期检查时间。 透过上面几个会议习惯,在我的经验里,更容易创造高效能的会议,让会议进行得更快速,在准确的时间结束,并且会议之后会真正产生一些有效的行动。 -- 本文转贴自:电脑玩物 ( 原文标题:高效能会议的七个习惯,不能只是开会前准备资料而已 )
December 7, 2023
远程工作社交只有一个人怎么做?7 个方法让你再也不当边缘人
当我开始远程工作,大多时间都是一个人,不管是在家工作还是边旅行边工作,除非是讲电话或视频会议,不然几乎一整天都不会和真人讲到话,也因此远程工作社交成为我必须要好好关注的一件事情,不然我很容易耐不住寂寞 XD 。 随着远程工作愈来愈盛行,我也开始发现有愈来愈多人有这样的困扰,所以这篇文章我会来和你分享有哪些远程工作者可以进行社交的方法和平台,让你即使身边没有了同事,还是可以交到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 远程工作社交的方法有哪些 1. 到 Co-working Space 工作 co-working space 中文是共同工作空间,通常会由某个公司或团体租下一栋大楼,然后把里面打造成适合工作的空间,有适合各种人数和需求的独立办公室,也有公开的公共空间,大部分都是需要付费的,不过有些也会有参观日让你「试工作」看看。 对我来说, co-working space 一直都是个很容易认识人的地方,你可以携带自己的名片,搞不好就有机会认识到很厉害的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合作机会,想知道你所在的地方有没有 co-working space ,可以 Google 「共同工作空间 + 你的所在地」,或是参考下面几个平台: WeWork :适合在美国的人或是四、五人的新创公司,月租不便宜,基本上都是 300 美金起跳。不过里面的设备豪华、应有尽有,根本可以当家住了! Workfrom :我最爱用的网站之一,可以选择「开很晚」、「不吵闹」之类的 feature ,也可以根据你的位置,在地图上侦测哪间咖啡厅或 workspace 离你最近。 Nomads list :除了有查询咖啡厅、workspace 的功能外,也有很棒的在线交友、聊天功能,以及入住新国家的 new arrival guideline 。 Meetup :你在上面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免费 & 付费活动,可以依照个人兴趣,分类不同活动,但是台湾目前使用的人并不多。 Eventbrite :类似 Meetup ,但付费居多,也有贩卖剧场、演唱会的门票,比起一群人一起相约社交,这个平台比较能找到工作坊、演讲、课程之类的活动。 2. 约人一起到咖啡厅工作 你可以上脸书搜寻到很多类似「台湾人在美国」、「台湾人在新加坡」、「在法国工作的台湾人」的社团,当你在边旅行边工作的时候想找人聊聊天,这些社团就是很好找到朋友的方式。 上去社团发个文,说明你现在在哪里?会待多久的时间?搞不好就会有人留言回复,你们两个就可以立刻约去咖啡厅一起聊天、一起工作,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做法,也因为双方都已经在在线主动联系过了,实际见面的时候就会比较不尴尬,交友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3. 主动和在咖啡厅工作的人闲聊 你也可以把它想成是一种搭讪,在美国,大家都很习惯跟陌生人说话,只要稍微闲聊几句,马上就可以知道彼此的工作、兴趣、住的地方等等,成功深交的机率也大幅提升,甚至之后再约出来一起郊游、一起工作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对于害羞的台湾人来说,虽然需要一点厚脸皮,但也绝对是个值得尝试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要怎么开头,可以先默默的观察对方在计算机上正在做什么事情,手上正拿着什么物品,或是简单观察周围的环境,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让你跟对方快速展开话题。 4. 在社团上交同工作性质的朋友 如果你比较想认识的是工作上的朋友,最好还是跟自己同样的工作性质的,就可以到「LinkedIn」、「Women Who Code Taipei」、「Graphic Designers of LA」、「Photographers in Berlin」,这些职场专门的社团去找工作同好。 这些社团已经帮你做过第一层过滤,只留下跟你的工作性质、职场领域相关的人,当你想要找到适合的合作对象、客户时,这些人都是你可以主动接触的对象,也因为领域、工作性质类似,沟通起来相信会比陌生人还要更容易,也更有针对性。 5. CouchSurfing CouchSurfing 直翻就是去外面旅行时,睡在别人家沙发的一个活动,好听一点的讲法可以说借住一宿,现在有愈来愈多平台在帮忙做屋主和旅行者的媒合,你只要在网上设定条件,都有机会找到适合借住到他家的当地居民,会登录在上面的人多半也喜欢认识新朋友。 除非你借住的那家屋主真的很忙,常常出门工作,不然你通常会有很多机会可以跟屋主聊天、吃饭,甚至是一起到附近的观光景点晃一晃,这时就容易建立出不错的感情,CouchSurfing 结束后也几乎都会保持联络,因为双方都有认真花时间在对方身上。 6. 住进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栈 当你去外面旅行,假设不做 CouchSurfing ,你就不免俗的会需要找地方住,这时便宜的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栈就是个好选择,在外旅行的人也不会只有你一个,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台湾人或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 这时只要像第三点一样,主动找人家闲聊,用周围的事物或是对方正在做的事情来开话题,就很有机会打开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如果你不是住这些地方,也应该会有 lobby 、交谊厅、餐桌或工作空间,也都有机会促进聊天,想认识朋友,就不要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了。 7. 参加线下讲座或工作坊 如果你想找的是喜欢学习的朋友,那来参加线下讲座绝对是最快的方法,要知道,现在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就不再继续学习了,会在忙碌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拨时间来参加线下讲座或工作坊的人,相信都有一定的上进心。 如果是参加工作坊,甚至还有可能会有分组活动,这时跟陌生人之间就自动有了话题,透过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也可以让你们的关系瞬间加温喔! 在台湾的远程工作社交活动 刚刚我们讲了六种你可以尝试远程社交的方式,但大多都是适合用在美国,或是台湾以外的地方,假设你是一个只会待在台湾的远程工作者,我额外整理了三个台湾特别活跃,可以找到许多活动来社交的方式。 1. ACCUPASS 活动通是目前我所知道,在台湾十分知名的活动售票网站,上面的活动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付费的价格看活动规模而定,但依照我自己参加过的经验,也不乏很多免费、小额,但内容却十分丰富的优质活动,活动种类也是非常的多,台湾各地都有。 在 ACCUPASS 线下讲座和在线课程特别多,如果你是热爱学习的人,优先来这边找活动通常都不会失望,更新速度也挺快的,交友、学习一次涵盖。 ( 点此前往 ) 2. Facebook event 脸书上的活动数量也是不可小觑,你可以在这边找到各式各样的活动,只要设定好类别、地点、举办时间等条件,就能够立刻列出所有你可能可以参加的活动。 但 Facebook event 的缺点就是活动信息写得比较少,你需要额外点到官网或是举办者附上的相关连结才能更清楚更多的信息和报名方式,据我的观察, Facebook event 上面的志工活动比较多,如果你比较喜欢当志工的话可以优先参考。 ( 点此前往 ) 3. Remote Taiwan 远程工作 这是我目前看过全台湾最棒的远程工作者交流社团,上面时不时会有办相关讲座、彼此分享远程工作者的心得、或是远程工作的最新趋势,你可以在上面多跟大家多多互动,主动跟别人互相认识。 如同上面第四点所提到的,这边已经帮你筛过一轮了,要找到同样对远程工作有共鸣的人一起交流应该不难,剩下的就看你怎么聊啰~ (点此前往 ) 远程工作社交,你有一部份的责任 我现在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去咖啡厅工作,我在咖啡厅遇见过很多人,有些聊得非常开心,却再也没有见过下一次面;也有遇过只见了几分钟,马上留下电话,后来用讯息聊天却意外合拍的人,我认为能不能变成朋友,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天时地利我们无法掌握,但人和我认为我们起码可以掌握一半的责任,也就是我们要主动去连结别人,剩下的一半我们也不能控制,就看对方接不接球,重点是在社交的时候就放轻松,不需要带有太多目的,以「了解对方」为主要聊天的方向。 我相信人类的快乐和健康的社交绝对是成正比的,适度地与其他人交流,会有助于你的身心健康,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未来到哪都可以被照应,这也是一边旅行一边工作最棒的事情之一,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帮助到你。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连结)
December 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