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接案攻略】工程师刚开始该怎么接到案子?什么案子建议不要接?|大魔术熊猫工程师 Ko Ko 专访

工程师的职涯,就只有替公司打工到退休这个选项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或许是如此没错。不过,在 COVID-19 把更多企业推向远程工作、外包这条路之后,即使是像工程师这类看似与办公室深度绑定的工作,也开始拥有了更多「接案」的可能性。 可是,身为习惯了每天进办公室工作的人,工程师应该怎么开启自己的接案职涯呢?又有哪些坑,是新手上路特别容易踩得雷呢? 今天,就让粉专「大魔术熊猫工程师」的版主、拥有丰富接案经验的工程师 Ko Ko,来和你分享属于工程师的接案攻略吧! 1. 接案起步|工程师不要为了接案而离职,有正职才有犯错的余裕! 决定尝试接案之后,大部分人马上会遇到一个两难:我应该利用正职下班的时间接案,还是直接辞职,全心投入自己的接案事业? 老实说,这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以过来人的经验来说,Ko Ko 更推荐大家「利用正职下班的时间接案」这条路。 原因是,大部分人在刚开始接案的时候,难免都会踩到一些地雷,可能是错估工作量导致工时爆炸、可能是不小心接下了不适合的案子等等,「如果全职接案,这时候你就会很有压力,因为接案是你的唯一收入;可是如果你有正职的收入,你就会有更多容错空间,也会有余裕选择真正适合你的客户」。 这点,也恰恰响应了下一个 Ko Ko 眼中所有新手接案者都必修的一堂课:选案子。 2. 接案案源|新手工程师接案最忌讳「急」,选择好客户,让自己起步更顺利! 选案子,并不是等你经验丰富之后才要学的功课,反而是在决定接案的第一天,你就应该要有意识地挑选、避开不适合你的案子。 「这也是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一开始就全职接案的原因。」Ko Ko 解释。如果一开始就全职接案,很容易就会让人掉进「急着接到案子」的陷阱,忽略估算潜在成本的重要性,最后要不是案子很难收尾,不然就是收款困难重重。 「有正职的收入,你才有余力好好评估自己和客户的状况,也才有说『不』的余裕。」 可是刚开始接案的人,都未必有完整接过一个案子的经验了,又该怎么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案子呢?对此,Ko Ko 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几个建议: a. 灰色产业的案子,尽量不要接 这类型的案子,由于客户平时就游走在法律边缘,因此你很难预测客户什么时候会出事,一旦客户资产被冻结、被卷进调查甚至是诉讼,即使客户有心,也未必能准时付你钱。更何况,假使客户被检调单位盯上了,也难保你不会被一起卷入。 讲到这里,Ko Ko 也苦笑了一下,说:「我之前就是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接下了一个经营灰色产业客户的案子。结果,就在结案之前,客户就被判刑入狱了,那个案子尾款我至今都还没拿到......」 b. 需求太模糊的案子,新手尽量先 pass 这类案子最大的挑战,就是由于客户也未必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很容易就会想汤加一点、西加一点,一不小心,就会让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不断膨胀。 资深一点的工程师,或许还能透过经验,辅以引导技巧,陪客户一起把需求和项目的范畴界订下来。然而 Ko Ko 提醒,如果你才刚开始接案,或自认不是一个很擅长厘清、挖掘客户需求的人,建议在接下这种案子前最好三思,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再签约。 c. 优先选择有机会发展出长期合作机会的客户 在众多类型的案子当中,Ko Ko 最看重的,是那些有机会发展出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 「收入不稳定,是每个自由工作者必然要面对的课题,」Ko Ko 提到:「因此除了规划财务,在选择案子的阶段,我自己也会倾向优先和有机会发展出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合作,让我的整体财务状况更加稳健。」 假使你未来有想自己开公司、想全职接案的想法,「我也觉得可以用『有多少长期合作中的客户』,来当作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自立门户的基准。」Ko Ko 补充。 3.接案关键|工程师接到案子的关键不是价格或技术,而是「信任」! 讲到这里,Ko Ko 也顺带提醒刚开始接案的人:接案生涯的初期,比起在意自己接到多少案子,你更该在意你是否成功建立起客户对你的「信任感」。 当然,第一、第二件案子,由于市场还不认识你,难免得靠低价去争取机会。但 Ko Ko 指出,如果想拥有健康的接案生涯,就不能把「低价」当成你的核心竞争力。 「在谈案子的时候,你的技术能力、报价都会决定你能否接到案子没错,」Ko Ko 强调:「可是,真正能让你持续接到案子的关键,是信任。你要能让客户相信把案子交给你,就能解决问题。」 不过,刚进入接案市场的工程师,也还没累积起自己的作品集,可以用哪些方法,接到人生的第一个案子呢?Ko Ko 回忆了一下自己的接案经验,分享了几个他曾经尝试过的做法: a. 积极参与技术社群,接接看别人转包出来的案子 参与技术社群,是许多工程师接到人生第一个案子的重要管道。透过回答提问、分享 side project 的机会,别人就能认识你专精的领域,进而让你有机会接到人生的第一个案子。 Ko Ko 回忆,在接案生涯早期,技术社群曾是他很重要的一个案源。透过深度参与技术社群,很多人因此对他的专业产生信任,有的工程师更会在接到大型案件后,主动来询问 Ko Ko 是否有意愿「打群架」。就连 Ko Ko 人生接到的第一个案子,也正是因为他在社群中回答了一则提问,而意外获得对方转介来的案子。 b. 经营自媒体 接到人生第一个案子的另一个方法,是经营自媒体。这方法虽然需要一点时间,可是在 Ko Ko 眼中,经营自媒体却是投报率相当不错的选项。身为 FB 粉专「大魔术熊猫工程师 」的版主,Ko Ko 就有不少客户是先看过他在粉专上的分享后,才找上门来想要与他合作。 Ko Ko 还进一步补充,如果你有心想把接案,打造成更有规模的事业,建立销售漏斗就是闪不掉的课题。拥有自媒体,将能扩大你的销售漏斗,让算法不分昼夜地将你的成绩和专业,曝光在更多潜在客户面前。 此外,经营自媒体的好处还不只如此,自媒体能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帮助你摆脱削价竞争的循环。年轻的时候,体力好、负担小,你或许靠低价、靠熬夜爆几次肝,拿下案子;可是,每年市场上永远都会有更年轻的肝,谁又能保证接案五年、十年后,你的身体还负担的起低价策略的代价呢? 「所以我觉得,与其靠低价策略去拿案子,不如花一点时间在经营自媒体上,放大自己的价值,吸引愿意支付合理报酬的客户找上门。」 但 Ko Ko 也提醒,在经营自媒体的时候,切莫把焦点放在「按赞人数」、「追踪人数」等数字上,「你的经营重点,应该是努力让对的人,看到你制作的内容。比起拥有一万个追踪者,拥有一百个有预算、有需求,也对你感兴趣的业主,后者更有价值多了」! 当然,这两个也不是能帮助工程师接到人生第一个案子的唯一作法。Ko Ko 另外补充,像是参与 GitHub 上重要的开源项目、进修取得证照或厂商的原厂认证等等,都是工程师能累积信任资产的方法。 当你有了信任资产,未来自然会有涨价、选择要与哪些客户合作的空间。 不过,Ko Ko 也指出,光鲜亮丽的自媒体和客户对你有信任,并不永远都是画上等号。客户对你的信任,最终还是来自于你能否帮助他解决问题。这除了取决于技术,Ko Ko 认为,有另一门知识同样重要,下集为你揭晓!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edit

THE LATEST

靠「整理」也能赚钱!整理炼金术师林小印如何起步、打造个人事业?

靠「整理」也能赚钱!整理炼金术师林小印如何起步、打造个人事业?

如果把时间拨回 2015 年甚至更之前,看到林小印家里满坑满谷的公仔、收藏,任何人应该都很难相信,几年后的她会摇身一变,成为靠「整理」维生的整理炼金术师吧! 但她做到了。 现在的林小印是台湾首位结合「整理收纳」、「贩卖二手」、「投资理财」思维的整理师、讲师、作家、CFP® 国际认证高级理财规划顾问。 当年的囤物狂,现在已经变成了断舍离教主,不只协助人们整理空间,更进一步帮助大家整理财务、打理人生。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可以回到小印当初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也就是拥有时间、空间、财务自由的生活。 不过,当初一个小小的梦想,又是如何支持小印一路走到今天,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整理事业」呢? 「整理」真的可以当作一个工作吗? 回到 2016 年,这时候的小印在一间日商担任高阶主管。纵使有着闪闪发亮的头衔,小印的内心却清楚知道,目前朝九晚五的日子,离她理想中不受制度约束的自由生活,还相当遥远。 对于该怎么拥有自由的生活方式,小印一开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过去的她就曾因为兴趣试过做美甲、做日本代购等,来拓展不同收入管道,在 2016 那一年,她又开始了下一项尝试:整理师。 相较于之前的美甲师、日本代购,整理师是一项更为大胆的尝试。那时候的台湾,整理师」这一行才刚起步,不仅从业者少,连整理师自己也不知道这行到底前景如何。而小印也还身兼日商公司的高阶主管,转行从事一个新兴的产业,对她来说显然需要谨慎的盘算。 2017/11,小印成立了她的粉专,作为试水温的第一步。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小印就过着白天在日商上班,晚上则全心投入整理师事业的生活。每天下班简单休息后,她马上打开计算机写文章,推广整理、断舍离、二手贩卖等等的理念。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小印才正式在 2018 年推出了自己的收费整理服务。 谈到这段无酬、每天「为自己加班」的时光,小印认为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她说:「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个考验。假设你真的很想做某件事,上班对你来说应该不会是阻碍,你会拚命挤出时间投入这个事业,让它发展起来」。 在她锲而不舍地分享下,小印成功累积起一批喜欢、且认同她的整理理念的人。这群「铁粉」的出现,也让小印开始思考:我是不是也能推出自己的收费服务? 「整理师」可以赚钱吗?我的客群在哪里? 2018/10,小印认为时机成熟了,便正式上线自己的收费整理服务。 你或许会好奇,小印怎么知道「时间成熟」了? 小印指出,其一来自于整理师同行。2016 年,台湾就已经有几位先驱整理师,在市场上推出了收费的整理师服务。他们的出现让小印意识到:「整理」看来是有成为收费专业服务的潜力。 此外,小印和读者的互动经验,也给她打了一剂强心针。透过她在粉专上的分享,小印察觉市场上似乎也存在着一群「整理苦手」。 小印回忆道:「整理其实需要很强大的动力,当初我自己在整理的时候也很辛苦,还把家里弄得一团乱。很多人应该也都有类似的经历,但最后只把家里弄得一团乱、只好放弃。所以我觉得,我只要找到那些『跟我一样惨』的人就好了。」 「我只要找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们也愿意付费买我的服务,这样就够了!」 找到客群后,他们却可能不愿意掏钱买单? 然而,事情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有粉丝,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会买单小印的服务。 「因为客户一旦决定要请整理师来帮忙,势必得让整理师看见家里杂乱的一面,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极难跨过的关卡,即使他们都已经付费了也一样!」小印感同身受地说道:「我就曾服务过一位客户,即使事前已经透过照片知道房子大概的状况了,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他还是拒绝让我进门。他好像突然醒过来了一样,想说:『天啊,我不能让别人看到我的家!』」 「所以那个信任感的累积,必须要堆栈得非常厚实,客户才愿意向你敞开家门。」小印总结道。而那段下班写粉专的时光,就是小印不断在粉丝心中堆栈信任感的过程,「你得要常常 po 跟你的专业有关的事情,一直、一直让潜在客户知道,你靠着『整理』这项专业,在市场上活得非常好。」 「信任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可是当你累积了足够的信任感,只要需求还在,客户就算等了三、四年,还是会回来找你。」 新兴的「整理」服务该怎么报价?跟着业界价格报,可能低估自己的价值? 在断定整个市场有利可图,自己也有机会抢占先机后,小印马上遇到了下一个挑战:怎么决定该收多少钱? 当初的小印,也没有肯定的答案,毕竟整理师也还是个发展中的职业。于是,她只好先以其他整理师的价格为基础,再略降一些些,做为自己的报价。 可是,在服务过几位客户之后,小印就发现这样的定价策略其实低估了自己的价值。 因为每次到府,小印除了帮客户整理家里,还会提供贩卖二手商品的建议,让客户不只家里变整齐了,还能赚到额外的收入,有的客户甚至还能倒赚一笔。这个独特的附加价值,是其他整理师难以提供的,因此后来小印又重新调整了她的报价策略。 但这项决定,却也引发了一些受众的反弹:「曾经有人跟我说:『卖二手谁不会?不就是东西 po 上网订个价,然后出货包装而已吗?』」小印回忆道:「后来我推出财务规划服务的时候也是,大家都觉得说那个不就是收入/支出、资产/负债,自己弄一弄不就好了?」 这些批评的声音,一度都让小印心里很难受,「可是后来我就想通了:讲这些话的人,大概也不是我的客户,就不要理他们就好啦」! 小印接着说:「真正是你的客人的人,其实都在一旁默默等着接触你。就以我的例子来说吧,我虽然在 2018 年才公布了收费服务,但这个局,我其实布了一年之久。我从 2017 年就建立粉专,开始分享我的理念和成果,所以当一年后我推出收费服务,有的人已经追踪我将近一年之久、也很信任我的价值观,一看到报价很合理,马上就来预约了。」 随着她累积的客户越来越多,整理师事业也越来越稳定,2021 年小印终于决定辞去日商高阶主管的工作,全心投入经营她的事业当中,陆续打造出包含整理服务、个人财务规划、在线课程等 9 种产品。 Photo by andresr from iStock. 当客户多了忙不过来,却不愿意找员工,为什么? 即使产品组合如此多元,但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小印至今都是以「一人公司」的形式,在经营她的事业。 既然事业蓬勃发展,为何不多找一、两个员工来帮忙,让自己有更多休息时间,或有更多心力可以投入开发新产品呢? 对小印来说,如今的规模和营运型式,早已是她深度探索自己、刻意选择后的结果。 回顾在日商当主管的生涯,小印表示:「我发现管理非常、非常消磨时间,你没办法有多余的心力去做其他事情。而且我自认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一旦聘了员工,我就会想让大家能过更好的生活,于是不断勉强自己一直去工作、一直去接更多案子。」 「可是当初走上创业这条路,我最想要的就是自由。我认识我自己,所以我才选择用『一人公司』的形式,来经营我的事业。」 为了以一人公司的身分,兼顾日常营运、进修、休息等多重需求,小印多年来也做了许多准备来解放自己的心力。比方说,她早早就意识到一份「完整的 FAQ」的重要性。 每天,都有许多人透过 FB 粉专等等的管道,来询问小印各种问题,考虑到一人时间有限,小印老早便投入时间学习开发 FB 机器人,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同时她还统整过去学员的常见疑问,整理成更完整的 FAQ,刊登在网站上,并且花心思设计学习地图,引导学员自行找到符合需求、当下状态的课程。 另一个小印做的准备,就是「不畏于涨价」。这点是很多自由工作者内心的一大门坎,大家都怕涨了价,客户就全跑光了,怎么办? 「如果很多人都来找你,这不就代表你太便宜了吗?」小印精辟地指出,随后笑着补充:「所以每隔一阵子,只要状况允许,我都会适度以价制量一下,我的学生也都知道我就是个会涨价的人。」 最后,小印也从不排斥与外包合作。将自己不擅长,或是做起来没效率的工作外包,小印也得以拥有更多心力,可以专注于个人成长和开发新产品的余裕。 想了解更多探索兴趣、拓展个人品牌不同赛道的方法,你可以参考小印的经验,阅读: 个人品牌拓展第二曲线,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整理炼金术师小印教你2招!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21, 2025

经营「一人公司」,事情太多该尝试外包吗?该怎么外包?一人公司的团队营运秘诀

经营「一人公司」,事情太多该尝试外包吗?该怎么外包?一人公司的团队营运秘诀

自媒体时代,其实很多人都会希望能透过自媒体建造副业、在上班之余透过斜杠的方式开启自己的第二事业。 在我自己的课程陪跑培训计划中,我也常常遇到学员询问: 「下班后已经很疲累了、原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很少,但初期做自媒体、做内容创作却需要花很多的心力与时间,该怎么办?」 这也是在自媒体创作者圈很常听到的问题。 一人公司经营者,时间不够用该怎么办? 我都会提供两个方向让学员思考: 思考在个人品牌营运的过程,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自己做的:e.g.: 品牌方向、核心内容创作等。 也列出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外包、找人合作来降低负担的:e.g.: 影片剪辑、设计、文案撰写、社群营销等等。 也许一开始在品牌方向、创作内容尚未稳定时,靠自己的力量去慢慢累积专业、同时累积创作内容的浓度与深度,是比较稳定的做法。 但同时我也会建议所有「对品牌方向有想法」、「已经有变现商业模式」的创作者,尽可能慢慢将营运时一些可被取代的业务外包出去、尝试培育团队或以外包方式让专业人士替自己执行。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时间的价值永远比任何东西更高!只有先解放自己的时间,才有办法让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人公司最小化的营运团队? 谈到成立团队,我会跟学员们分享我自己成立「一人公司型态的自媒体团队」的经验。 以一人公司考虑到「保持弹性、不无限扩张、追求个人事业的甜蜜点」的这些特性,其实很常会以外包或兼职的型态来与外部专业人士合作、在保留弹性的前提下又能得到外部协助。 而实务上会如何执行呢? 如果是刚成立团队,我自己会先从「单一有明确边界的任务」开始,以「接案/兼职型态」合作。 1. 初期建议外包单一有明确边界的任务 在初期寻找外包合作伙伴时,为了让沟通成本最小化、降低刚开始成立团队不懂管理,导致人员效率不好的状况。 因此会更推荐先找到那些「单一项目且有明确执行边界的任务」去执行外包,比如单一影片剪辑、单一短影音的企划与文稿撰写等 以老 K 我自己的团队来说,最初我第一个寻找外包伙伴的工作任务是「网站 SEO 文章撰写」,最一开始自媒体都是由我自己研究各种专业数字工具、并且写成详细的教学文章分享出去。 后来开设了《Notion 实战课程》之后,我开始忙碌于与学员之间的教学互动、问答回复,慢慢没有时间、心力去研究新的数字工具。 因此当时我就开始有了「可以外包让外部专业伙伴协助,以我过往的文章撰写所累积的经验与流程框架,来继续创作更多对市场有用的内容」的想法。 后来结果也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因为「撰写网站文章」是一个有明确流程、有方向、有边界的任务,交给外包伙伴从规划文章、钻研专业、调查竞争对手到最后把文章产出,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而要提醒所有新创一人公司或个人品牌经营者的是:记得一开始不要急着把「要动脑、从头规划」的事情交出去,因为很少人能一开始进团队就有实力取代你。 比如千万不要去把「团队的未来发想策略」交给一个「外包伙伴」替你想、或者要伙伴帮你思考接下来该如何提升营收、提升客户满意度。 这些「想」的任务,初期建议完全由自己来做!因为没有人会比你更在意你的品牌、或更了解你品牌的细节状况。 先尝试将「自己常做、已经有完整 SOP」的任务外包、解放自己的双手与时间之后你就会慢慢体会到拥有团队的力量。 当自己习惯了外包的合作模式、后续再开始慢慢培育或寻找适合当管理职、适合做团队中「脑袋」角色而非「手脚」的伙伴,到时你的心理准备也会更充分。 2. 初期也建议以接案/兼职型态合作 接案或兼职型态的好处是:不用一开始就与对方绑定正职合作关系、降低最后如果要资遣员工的复杂度。 正职员工要资遣会有比较多法律程序要顾着,项目合作则是按照合约的走期,或是合约上的违约条件来作为合作是否继续的依据。 以我自己来说,我成立的公司在法律上属于一人公司、员工也只有我一人。 在法律规定上一人公司是没有强制需要成立劳保单位,只需要将负责人的健保保在公司即可。(详细这方面的细节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我目前的所有合作伙伴也都是以项目型态合作,团队中长期合作的伙伴,身上会同时跟我合作多个 Project(有多份契约、多个不同专案的分润或报酬支付)。 对老板来说,这种型态其实给拥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伙伴单月薪资,或许有可能会比请一位正职月薪还要高。 但因为是兼职项目合作、双方都可以保有高弹性的合作模式,也因为都是项目合作所以每个项目会有明确结束边界。 老板不需要去思考如何最大化的运用正职员工的上班时间(不会变成压榨劳工的惯老板),而员工也可以做多少事情、有多少贡献,就领到多少的薪酬。 外包项目伙伴与正职伙伴,该如何选择? 自由与弹性、还有明确项目执行边界与成果,是寻找项目兼职外包伙伴的好处。 当然换个角度说:如果你当下希望外包的是「动脑」、「负全责」的角色,那建议直接寻找正职员工,并找有对应职缺经验的伙伴来会更好。 正职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不只是「任务的执行者」,也同时更能担任「结果导向的负责者」,你不需要担心你外包时给予的指令与请求,是否超出对方的工作范畴,而是只要在职责之内都可以尽可能的要求、并让伙伴运用上班时间去替你完成。 我身边也有自媒体创业的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团队的风格反而是「全部都要找正职员工」。 原因是:真正忙起来的时候,其实一个成熟品牌老板最想外包的,是能「对职位负责、承受动脑思考的压力、替你承担与达成成果」的全责伙伴,而不只是帮你做事、需要明确指示的外包伙伴。 但以我个人经验,没有团队管理经验的话,一开始还是先采取外包模式,比较不会产生更多的管理问题。 也推荐大家看完本文,依照自己当下的品牌型态、需求,去决定与伙伴合作的型式!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4, 2025

个人品牌定位不精准,导致商业模式设计困难?自媒体创业家 Zoey 针对个人品牌定位的策略分享

个人品牌定位不精准,导致商业模式设计困难?自媒体创业家 Zoey 针对个人品牌定位的策略分享

你是否一直在烦恼自己品牌定位不精准的事情?总觉得内容难产、受众样貌不明确、商业模式设计困难,甚至是营收踢到铁板,都是因为源头的「定位」不明确,期待着摸索出自己的特别定位,来凸显你的个人特色,藉以解决上述问题呢?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你分享我个人在「品牌定位不精准」的议题上获得的新领悟。 【用听的】收听本文 ↓ #266 #Zoey|烦恼定位不精准吗?如何透过梳理思考脉络厘清品牌核心价值 对品牌定位不精准的自我怀疑 从 2022 年开始,创作者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产业竞争激烈也让我很有压力,即便我喜欢自媒体营销,也满擅长品牌定位策略,但对于成为自媒体经营大师这样的职涯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憧憬,我一直都认为,我想要的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份工作。 而如果想要的生活,是能透过自媒体或远距工作来成全的,那就去学一下,但如果经营个人品牌或创业是没有办法带我接近我想要的生活,我或许就不会选择这条路。也就是说「主题」就像是工具,它不是我真正忠诚想为他效力的对象。 我想创造的一直是一种 lifestyle,如果有变成品牌经营达人,那也是附加价值;我的核心主轴是设计一个能让你有钱、有爱、有意义、自由、自主、对齐且和谐的生活,而自媒体就只是众多方式中的其中一种。然而,作为一个个人品牌,以 Lifestyle 或上述说到的核心主轴作为品牌的「定位」,跟其他有明确「主题」的品牌相比,就显得不是那么简单易懂,也导致我一直很不安的想要找一个「简单易懂的说法」,就是深怕观众看不懂,自己也说不清。 比迎合市场更重要的,是尊重我到底想做什么 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摸索与尝试,我依然不觉得自己找到了明确定位,似乎就像是不断踢到铁板,连在熟悉的领域都做不起来,我开始在想:自己还有什么竞争力? 这定位似乎越找越模糊、节目排名似乎也越来越下降,而这些我认为是负面的发生,都让我更加认定自己缺的,就是一个具体明确的主题!好像如果我有了它,就能解决我所有品牌的问题。 然而,某天我跟我先生提到了这个烦恼,我说:「我的主题好像很发散,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很难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老公就说:「那听起来你不是没有明确方向,你只是有很多方向。」听完的霎那似乎给了我某种当头棒喝,我心里就浮现一股声音:「对,有很多方向,有什么不好吗?」 奇妙的事,同天下午,我有一位咨询的学生,带着类似的问题来找我咨询,当时我就问他说:「如果能选中那个精准的定位,究竟会为你带来什么?」 那个学生说:「安心感吧,比较知道可以朝哪个方向火力全开」而这番话也让我深有同感。 其实很多方向并不会让我恨之入骨,但总会觉得如果可以专注在一个方向,或是就可以带来安定的平静感吧⋯⋯ 这时,学生突然说了一句:「像我就觉得你是同时讲多个主题,但又融合得很好的品牌。」 我就很下意识地回答:「我之所以没有特别选择只聚焦在一个主题,是因为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一样重要,我觉得比迎合市场更重要的,是尊重我到底想做什么。」 说完这句话之后,我非常讶异,那个感觉就像是我说完了,才意识到我说了这句话,我说完了,脑袋再跟上并理解到:「原来我是这样想的!」 担心品牌定位背后的心魔是什么 我开始问自己:如果能找到一个明确的方法论,有了这些明确的受众与内容方向之后,究竟能带给我什么?是我准备题材和产品会更有架构?能为我带来更好的收入、知名度、影响力?而有了这些,究竟能带给我什么?带给我喜悦?成就感?安心感?满足感? 我开始发现,其实品牌这回事根本没必要这样拐弯抹角,也就是说,如果我现在就做得很开心,即便我的题材方向发散,我可能也不会觉得这会是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只要感受上是很有成就感,而且做得心满意足,管他定位明不明确,都会自成一格。 品牌方向发散会让我们感到缺乏安全感,而不断地想要追求品牌成效、营收结果来感到心安是人之常情;然而,当你把成果看得愈来愈重,你也会因此越来越焦虑,于是开始将一切品牌定位不精准视为问题,然而真相,往往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这些。 在我刚开始做佐编茶水间时,根本就不知道要怎么做品牌定位。我的品牌没有知名度、也没有赚任何一毛钱,但当时的我从不会觉得「只要有了定位,我的品牌就会做起来了」,当时的我就是每天下班后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做的,一切都非常的纯粹。 回想当时,是被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包围着,我从不质疑自己这么做对不对、做的好不好,我的满足感,从不是来自于品牌精准定位,傲人的销售成绩,而是照着自己的意思随心所欲所带给我的踏实的自在与平静,我觉得我太想念这件事情了,而我要的,其实,就是那股随心所欲的自在踏实感! 延伸阅读:【我,是谁?EP.1】看似人生胜利组,为什么却不快乐?我到底怎么了? 别追求心安,要追求内在的安全感 邀请你反问自己:你是不是在找一个外在答案?来填补你内在的不安全感?你是否总是希望有个老师、一本好书、一个突然其来的奇妙灵感,或是神明的某种启示,为你带来解答?如果是的话,你需要的,真的不是答案本身,你需要的,只是让自己心安。而这就是让自己从外在力量,转化成内在力量的绝佳练习时机。 当我们需要一个外在的定位或答案时,我们的力量是从外在来的,只有外在的某些东西符合了你的期待,你才能感受到安全感与力量感,但是,我们其实还有另一种做法,不用绕一大圈,甚至可跳脱时间和空间,那就是让你的力量来自内在,与你分享目前我试过觉得挺有效的方式。 1. 看清楚得到这个答案,究竟能带给你什么 我发现,我在生命当中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真的就是自由自在,只是我的某些限制型信念不断灌输我:「天底下没这么好的事,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应该会更复杂一点才对吧?」也许我认为理想生活是辛苦拚来的,如果没经过什么样的挑战,就感觉有点不配得? 这也是之所以绕了这么一大圈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我不相信自由自在可以这么容易,我的思想堆栈误以为,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肯定是要有某些作为、某些努力,才能抵达自由自在的境界。看见了这一层的限制之后,我也发现,其实我真的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可以帮助自己回到自由的状态,真的没人、没事在阻碍我,只有我自己不准我自己这么做而已。 2. 选择让你的力量与安全感来自内在 我觉得内在力量很神奇的地方在于,只要你愿意给它力量,它就会有力量,所以你一定要先愿意试试看、相信看看,这绝对是第一步。当我需要内在力量时,我经常会对自己这么说: I don’t care how I feel. I don’t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I don’t care how much time it will takes. I’m safe, I’m free, I’m living my dream. It’s done, it’s done, it’s done. 告诉自己你现在就是安全的、自由的、活在梦想中的,告诉自己你已经跳脱自己的情绪、跳脱环境空间、跳脱时间,解放自己,现在你不需要外在来拯救你,你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获得安全感,你不再需要响亮的头衔、精准的定位、厉害的营收、大量的追踪,来感到心安。 你也不用再花所有的力气跟时间去维持这些追踪、头衔、营收,而是,有这些东西非常美好理想,但是没有,真的也没关系了,你不再感到有关系,你不再焦虑,不再不安,你没事了。 任何看似成功的路都是累积出来的 回头看这几年走过的路,我发现,让我真正痛苦的,都是生命中的那些「制约式目标」,那些制约式目标,是我限制型信念的呈现,我已经封闭的认为「明确」才是解答,导致我根本看不见更辽阔的世界,看不见内心真正渴望的,就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如果我有勇气全照着自己的意思,那我的品牌即便没有主题方向,也会不断地有产出、有进度,而这些的累积,很可能也是帮助我发展出定位的重要素材,这些分享会累积成一种风格,而风格则成就了你的独特性。 你也许会想要找到一个「对」的风格、「对」的方向,再踏出那一步,但殊不知,所谓的「对」,其实是数量与质量的总和。有的人会说正确的路,就是走起来舒服的路,但是你如果没有数量和质量的累积,你要用什么来评估你走这条路是舒服的呢?也有的人说,正确就是能看见成功的路,但是没有数量和质量,会有成功的结果吗? 如果我们能把一切都看作是一种实验,让失败跟成功都同样有价值,那这条路真的会顺利很多,而顺利、顺流、舒服、自在,不就是你要的吗? 延伸阅读:达成了目标还是不快乐?你是不是也被「制约式目标」给困住了呢? 不急着解决问题,问题才会被解决 有时候我们明明很不喜欢被定义、被贴标签,但又会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行为,帮自己贴标签。也许做自己、随心所欲,需要比想象中还大的勇气,我们经常为了放松放心而过度努力,为了找回内在的平静而过度心急,你看,这是多么互相矛盾的状态呀! 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你急着想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才一直无法被解决,就因为你急着想放松,所以才一直无法放松?其实,「定位不明确」真正要我们面对的,是心中那股不安全、不舒服的感觉,而不是主题到底清不清楚的这回事。 我要看见的是那个不平静的感受,究竟是在告诉我什么?想提醒我什么?而不是一昧的认为,我就是要立下新的目标、找到新的方式、破解什么密码,这种制约式目标,很常才是让你痛苦的原因之一。 本文结语 愈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就愈需要锻炼自己从内在找回安全感的能力,现在的我发觉,或许的确是需要重新整理品牌,但并不是外在的品牌经营策略,而是内在的核心重点,你需要重新整理你花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来投资在这件事情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找回你的初心和核心驱动力,确保你做每件事情是都是这个初心的延伸跟展现,你真的就会安心很多,你也真的就会开创出自己的风格了。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你也在烦恼品牌定位不精准的事吗?和你分享我这些日子以来的顿悟)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December 18, 2024

想拓展个人品牌、职涯第二曲线,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整理炼金术师小印教你 2 招!

想拓展个人品牌、职涯第二曲线,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整理炼金术师小印教你 2 招!

在做个人品牌时,你可能会发想不同的产品服务,创造不同的收入来源。但许多人在拓展新的赛道时,会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可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探索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就算找到了也可能因为没有市场价值而草草作罢。 「整理炼金术师」林小印是台湾首位结合「整理收纳」、「贩卖二手」、「投资理财」思维的整理师、讲师、作家、CFP® 国际认证高级理财规划顾问。曾经也是一个上班族的她,就曾探索过不同专业,甚至在整理师还没那么盛行时,就踏上了这一条路,而后延伸出不一样的产品服务。 至今,小印已有 6 年教学跟整理师资历,5 年一对一财务规划资历,拥有超过 1000 位学员。 不要看小印现在是为整理师,过去的她拥有上万件物品的购物狂,历经失恋与家庭问题后,决定开始用「整理」断舍离,不仅是整理自己的物品,更是整理自己的人生。 曾任日商高阶主管的她,最后也断开待了 13 年的工作,决定创业成为一位「整理炼金术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打造独特的事业,帮助大家用「管理公司的思维来管理物品」。 目前小印有「居家整理」、「贩卖二手」的服务路线,之后又陆续拓展「金钱整理」路线,提供财务规划、理财投资线上课服务,还有「人生整理」路线,开设财富自由人生读书会、目标设定线上课等。 多方尝试,找到自己的天赋热情所在 很多人会好奇,如何像小印一样,在经营品牌的过程中,拓展新的服务路线,甚至是从最根本的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哪个服务更符合自己的理想。 小印引用动画第一神拳给她的启发,说道:「没有试过,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热情天赋在哪里」。 从以前,小印就因为兴趣,学过不少东西,像是在自己断舍离的期间,她就学过刺绣、软装、人类图等。 她会开始做整理师,是过去看过《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接触了整理术,也知道在日本有整理师这样的职业。当时舍不得把断舍离后的东西丢掉的小印,就开始寻找贩卖的管道,尝试发展获利模式,而这也成为她创业的契机。 当小印发展自己的品牌有「居家整理」、「贩卖二手」、「金钱整理」等路线后,也曾困扰于怎么拓展下一步时,她也没有放弃尝试,继续去寻找不同可能。 好比说,小印原本思考着自己的整理服务,已经有居家的整理、财务的整理,是不是要新增一项「心灵整理」,于是小印也曾想过要不要试着去考心理师,虽然这过程太复杂,最后作罢,但小印还是去学了 催眠,还有 NLP(英文为: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或称身心语言程序学)一种研究人类行为与情绪的专业。 从你的客群挖掘需求,做进一步的拓展与优化 探索的过程未必每次都很顺利,这是很正常的。 像是学完 NLP、催眠后,小印发现,这好像不是她要的。小印当初理想的工作型态,就是可以在家工作,催眠等于要请人来家里,跟一个人要单独待在一个房间,对于女生来讲安全性没有那么高,所以小印后来还是放弃这条路。 那为何最后小印的第三曲线,选择了「人生整理」呢? 那时,小印刚好出书,当时她就在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一直宣传书,而粉丝又不会腻,想出的解方就是开「读书会」!小印设了「财富自由人生读书会」选了七本书,加上自己的书,与大家读书讨论的过程,同时也能宣传书籍。 读书会之后,小印给学员们写问卷,大部分的人都会提到,他们想要知道小印是怎么成为自由工作者、怎么管理时间的,或是怎么定目标的。 为了达成学员们的愿望,小印就开了这一堂目标设定的线上课,并将「财富自由人生读书会」和「目标设定线上课」归类为「人生整理」。 小印就依据自己的经验建议,有时候探索新道路时,自己想破头也想不到,但我们可以去观察、去询问我们的受众需要什么,再去发展新的道路,也有可能可以持续优化既有的服务。 好比说,小印在做财务规划的时候,发现许多人都有职涯、恋爱上的困扰, 可能小印自己也没办法解答,她就会引荐其他人去上合适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小印上过且推荐的课程,也会引荐一些资源,这些都让学员们对她更加信任,让「引荐课程与资源」也成为小印的服务内容。 不管在创业之初,或是拓展品牌的第二、第三曲线时,小印都会回头反思自己最当初的目标,希望能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样貌,就是能够「在家工作」。因此不管是放弃催眠,或是后续打造在线产品服务都是为了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生活。 因此,当你在发展自己的不同曲线时,试着「以终为始」的思考:「这样做是否能让你更接近目标」,这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December 6, 2024

远程工作必访咖啡厅|板桥也有!不限时、有插座板桥 3 家远程工作咖啡厅推荐

远程工作必访咖啡厅|板桥也有!不限时、有插座板桥 3 家远程工作咖啡厅推荐

1. 哩哉咖啡 Uknowhere Café 在板桥颇负盛名的泰式料理「泰乐」对面,有着一家老宅咖啡馆,名为「哩哉咖啡」 (原为「老地方咖啡」,11月更名了)。「哩哉」原本开在林家花园附近,也有着许多死忠的顾客,日前才迁移到新址来。 在这里,数字游牧者们除了可以享受不限时及有插座的「工作友善」环境,同时也享有大片玻璃窗外绿意盎然的美景,以及店内任君挑选的咸食、甜食选项。想吃意大利面、炖饭、早餐盘或各式甜点都有。 如果你也是个重环境又重吃的游牧者,来到老地方,绝对不会失望的喔! |Facebook:哩哉咖啡 Uknowhere Café |地址:新北市板桥区公园街52巷3号(近捷运府中站) |营业时间:10:30 - 20:00 (图 / 钟敏瑜摄) (图 / 钟敏瑜摄) 2. KINO KINO CAFE 如果比起「哩哉」的老宅风格,你更喜欢简洁明亮路线的咖啡厅,那你可以考虑走访 KINO KINO CAFE。 藏身于菜市场旁边的静巷,装潢别有特色的 KINO KINO 大概很快就会抓住你的目光。这是一家精品咖啡专卖店,店内不只多元的咖啡与台湾茶选择,还提供精心制作吐司与蛋糕。找个下午来享受咖啡、小点与工作,将是非常舒服的体验喔! |Facebook:KINO KINO CAFE |地址:新北市板桥区仓后街 6-2 号一楼(近捷运府中站) |营业时间:周四到周日 12:00-17:00(周一到三公休) (图 / 钟敏瑜摄) (图 / 钟敏瑜摄) 3. bonniesugar 手作甜点专门店 透纱窗帘、木制桌椅加上展示柜中各种水果甜点,经过位在板桥文化路上的bonniesugar,任谁都会驻足看一看。这里不仅是一家甜点店,更是不限时且几乎每个座位都有插座的三层楼工作空间。 店内环境非常舒适,装潢也非常有氛围,工作起来很舒服。不过或许是运用大量水果,所以这里的甜点价位相对比较高一些,编辑私心会推荐点杯饮料来搭配工作时光即可,CP值最高! |地址:新北市板桥区文化路一段 185 号(近捷运板桥站) |营业时间:10:00-22:00 (图 / 钟敏瑜摄) (图 / 钟敏瑜摄) 板桥不只有着许多「网美」风格、适合拍美照的咖啡厅,其实也有着一些适合数字游牧者工作的咖啡厅。如果你有特别属意的店家,计算机包收拾一下,立刻就出发吧!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November 13, 2024

人在台湾想找国外的远程工作,读者太太教你 5 个求职原则,避开诈骗地雷!

人在台湾想找国外的远程工作,读者太太教你 5 个求职原则,避开诈骗地雷!

两年前 BBC 报导一则和远距工作有关的职场诈骗新闻,一间「号称」位于伦敦的营销公司「Madbird(疯鸟)」,不但从老板本人 Ali Ayad 的人设,到公司里的多位同事,甚至办公室地址全部都是假的,在 BBC 揭穿这个骗局后,在 Madbird 上班员工才知道原来他们眼中崇拜的营销才子老板和公司的承诺都只是谎言,当然也没有人真的拿到过全额的薪水。 这则新闻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许多台湾的读者担心自己会落入类似的陷阱,毕竟在远距工作工作职缺越来越多的欧美职场,若有心人士刻意利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打造一间公司的「完美人设」,涉世未深的年轻求职者的确有可能落入这样的陷阱,打白工没领到薪水已经够糟了,如果还因此个资外泄,问题就更严重了! 到底 Madbird 是如何诈骗 50 多位来自乌干达、印度、南非、菲律宾等世界各地的员工, 让他们在没有领到薪水的情况下,仍心甘情愿地为 Ali Ayad 工作好几个月?首先,他在网络打造自己的完美人设,包括曾在Nike俄勒冈州总部工作过的经历,以及不知从哪剽窃来的 42 个知名品牌 case study,加上他舌粲莲花的话术,让员工愿意接受合约里「试用期内只能收取案件得标后的分成」这种不合理的规定。 为了让谎言更具说服力,Ali Ayad 除了在 LinkedIn 和 Instagram 上建立自己不符合事实的 profile ,还一手打造至少六名「资深员工」的假人设,来营造公司颇具规模的假象,这些「不存在的员工」照片是随意地从网络图库偷来的,但若不去查证很难发现其中有鬼。 看到这里,如果你目前人在台湾,希望能够找到总部在国外的远距工作,要怎样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呢?我以自己在英国工作超过十年,而且目前待的公司刚好也是远距工作型态的经验,和大家简单介绍几个原则: 1. 所有的正规公司都会有官方注册的纪录 英国为例,Companies House 的网站能查到所有在英国注册的公司以及其相关信息,包括公司负责人、公司所在地,甚至连营收都清楚记载。想确认一间公司的合法性,最直接也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该国管理注册公司的相关单位,再到它的网站上查询,如果查无数据,就表示这间公司可能有鬼。 2. 正规公司会有官方地址 即便是远距工作,正规公司还是会有官方地址,这个地址是该公司在政府单位注册的地址,只要去相关单位网站查询都能查到,这个地址应该就是劳动合约里使用的地址,如果合约里的地址和公司注册地址不同,这就是一个警讯,在看合约时一定要多加留意。 3. 大部分的正职是发月薪或周薪,不是抽成制 一般营销公司(marketing agency)的职缺不太可能是抽成制,而是每月有固定薪水加上定期或不定期的绩效奖金。事实上大部分的正职工作都是以发月薪或周薪的方式来聘用员工,单靠抽成制而不发固定薪水的产业,比较常见于佣金高像卖车或房仲业等销售类的工作,毕竟有时卖一栋豪宅的抽成很可能就是一般上班族的年薪,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比较有可能以抽成取代薪资。 4. 远距工作不太会要求员工使用私人计算机办公 在欧美职场只要是正规的公司,基于资安考虑,不管是什么产业都不太可能要求员工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办公,因为工作数据属于公司资产,一般公司不太可能会让员工存在私人计算机中,尤其是实行远距工作形态的公司,一定会寄给员工灌好所有相关软件的计算机,一方面是确保在传输档案的过程中有加密处理,保障在线安全,二方面也方便老板执行数字监控。所以如果远距工作的资方要求劳方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办公,十之八九不是太靠谱的公司。 5. 满试用期前后福利薪水不会差太多 满试用期前后的福利应该差不多,尤其是薪水和假期这两项,基本上不可能相差太多。以我待过的两间英国营销公司为例,第一间是完全没差,第二间只有请病假时的薪水在满试用期前后有所不同,像 Madbird 那样试用期间领佣金,满试用期后跳升到年薪 35,000 英镑的巨大差别,根本猫腻十足非常可疑。 其实除了 Madbird 被 BBC 踢爆,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遇过类似事件,当时对方开出高薪、100% 远距工作、客户是知名品牌等吸引力十足的条件,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上网查了一下那间公司,但马上就在乍看之下很正常的网站上发现了两个非常诡异的现象。 首先,介绍团队成员的页面里,所有人都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我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间营销公司的网站这样介绍团队成员,尤其文案里写的都是每个人在各大知名企业里做过的丰功伟业,令人不禁怀疑为何不敢把他们的姓写出来呢? 更扯的是,团队成员各个郎才女貌,每个人都颜值爆表,放大图片一看更不得了,竟然都是好莱坞巨星的照片,包括里奥纳多狄卡皮欧和安吉莉娜裘莉! 当下我觉得莫名奇妙,马上到 Companies House 查了那间公司,虽然查是查到了,但打从 2014 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就是休眠状态,从来没有任何财务交易的记录,很难想象它和网站上那个从 2016 年以来就多次得到业界各种奖项,还和国际各大品牌合作过的公司有何关联。 这件事发生过后不到半年,BBC 就爆出 Madbird 的职场诈骗,除了直接勾起我的回忆,也惊觉远距工作时代求职陷阱真的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在此特别透过回复读者提问的机会,写这篇文章提供大家参考,想找远距工作职缺的读者们,这篇一定要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对找远距工作职缺有疑问或不知如何开始,也欢迎私信到读者太太在英国的脸书粉丝页,我提供专业的 career coaching 职涯咨询服务,相信能进一步帮助到大家😊 -- 作者/读者太太在英国(本文转贴自数位游牧论坛)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November 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