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管理

45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海外接案、跨国远程工作英文能力要多好?面试书籍与课程推荐

开始远距工作后,偶尔回收到读者来信,最常被问到是的海外远距工作该怎么开始? 「透过 Freelancer 或是 Remote job 的方式接海外案子或海外远距工作,需要多少的英语能力呢?另外有什么推荐的方式来提升英语力呢?」像这样的问题太常被问到了,所以直接写成文章分享,希望可以帮到更多人。 Remote job 的方式接海外案子或海外远距工作,需要多少的英语能力呢? 我的回答是:这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答案,因为会需要用到多少的英语能力取决于你的工作内容、应对的合作伙伴、老板、客户以及服务的市场。 但我可以分享我自己的经验,我一开始操作跨国广告时,我的多益(大概五年前)在裸考的状况下是 905 分,我的经验包含去国外参展、并用英文介绍当时的公司产品,平常听有声书、Podcast、Ted 影片,不需要字幕也能理解 9 成以上。最近一次的英文测验中,我是 CEFR level是 C2 Profieient。 即便分数乍看之下很高,但很多时候我需要用英文开会时,我仍然会觉得窘迫、担心没办法抓住对方的注意力或兴趣继续讲下去。其实这已经不是英文能力的问题,因为我即便用中文应对类似的场合,我一样感到窘迫和别扭、而且觉得自己讲的东西很蠢,说到底就是我的业务沟通技巧没那么厉害的关系。 英文能力要多好:用空服员的招考标准当参考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个 benchmark 的来当一个起点或努力的方向,我觉得拿空服员的英文能力当参考是个不错的开始,如果你现在的英文能力足够胜任航空公司的空服员工作内容的话。我觉得你就已经可以和开始你的跨国的公司工作旅程了。 但当然会取决你本身的产业、专业能力和工作产出,需要的英文能力也会随之变化。就我的观察,如果你要接案做设计、拍影片动画、写网页程序,英文到此应该游刃有余了。 但如果你走广告营销或是客户、顾问服务、产品经理类的,大概跟我一样需要一辈子都持续进修英文吧! 有什么推荐的方式来提升英语力呢? 提升英语力又分成输入和输出,你有分析过你哪边强、哪边弱吗?针对你想要的工作内容,哪些能力比较重要呢?所谓的提升英语力,是要从哪种程度提升到哪种程度呢? 如果是输入的技能,听 Podcast、脱口秀、有声书,对我来说不仅有娱乐效果还能练习听力,我很推荐给任何持续进修英文的人。话说大三那年我要去捷克参加实习项目,我那个暑假把《Pitch Perfect》这个电影看了 30 次,然后把每个没听懂的对话都抄下来,这些年一直有类似的习惯,所以听力确实有继续越来越好,你可以试试看看。 我的输出能力相较之下比较弱,我英文口说虽然流畅、出国时很会陌生人喇赛、英文书写也完全不是问题,但还没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等级,也就是我即便理解了一个概念或内容,我仍旧没办法系统化的告诉另外一个人我的想法和心得,我也还在找方式进步。我觉得利兹蚂蚁的老师在这方面提供我很多想法和进步的方式,我很喜欢梅姨的教学观念、也有上过他的课,你可以上他的网站去看看,他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免费学习资源给学生练习。 如何提升优化英文履历、英文面试能力? 关于英文履历优化,我用过很多不同的服务和课程来帮助自己优化履历,下面两个是我这一两年最推荐的课程和书籍: 提升英文履历,好课推荐:大人学-A103履历优化与个人品牌重塑 这堂实体课让20-30个上课的同学,互相以一分钟看完每一份履历,模拟公司人资招募时的真实情况,课堂上 30 份履历就占掉 30 分了,更何况是热门的公司一天会涌进 300 份履历!真的可藉此发现哪些履历留下了好印象、哪些又没有,对我来说很真实又很震撼。然后这堂课会有创办人跟你一对一时间讨论,一针见血的告诉你你现在履历问题在哪里,帮你梳理工作经验、优化内容。上课完可以寄改好的履历给老师看,一直改到他们觉得够好了。如果你有三五年的工作经验,我第一个推这堂课给你。 提升英文面试,好书推荐:《追不到梦想就创一个》by 硅谷阿雅 阿雅本身在美国科技业工作十几年,他的书《追不到梦想就创一个》里面最后一篇都是在讲履历优化的方式还有产业招募时的真实情况,我觉得如果你要优化履历,特别是针对英文市场,书里面的条列式内容会非常有帮助。 其他我还有用过在线修改履历服务,一次大概六至八千块台币的那种,他会帮你写好 Cover letter 和重写履历,也有很多在线免费的履历工具,搜寻「Resume Template」、「Cover letter teamplate」类似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履历有关的免费在线工具,有机会我在写另外一篇文章分享。 结语 对远距工作、海外市场有兴趣,平时就加入社团或收集资料,机会来时,立刻上前,才最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工作。参考这片文章,看看有哪写海外工作或远距工作机会:数字游牧 Digital Nomad 是什么?数字游牧、远距工作相关社团推荐 远距工作、英文面试相关文章: 英文面试:我雇用了一个职涯教练来帮我获得工作机会? Cambly 平台的Interview Coach 该如何有效学习英文?三个步骤,设计自己的高效英文学习旅程:建立目标、获得回馈、进步优化 数字游牧工作者的特质?自律和英文沟通能力为首要条件 -- 本文转贴自:Farry H(原文标题:读者来信: Remote Job 的方式接海外案子或海外远距工作,需要多少的英语能力呢?面试书籍与课程推荐)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19, 2024

Joe的时间管理术|电视转台、追连戏剧、看新闻台都在浪费时间? Push VS Pull 我的「看电视」策略

这两日有网友写信来问我问题,其中问到我对看电视的看法。 我自己不排斥看电视,虽然平常没有看的习惯,但休闲时间当然一定也会看看电视。 唯一我跟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样的,是看电视的方式。 因为我总觉得大部分人看电视的方式是非常浪费时间的,那会把你的时间切成零碎,减低了我们做正事的「时间完整性」。 所以在此把我的原则分享给各位,或许对些较年轻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 好的电视策略,能让你拿回自己「时间的主控权」。 不要转电视 很多人习惯吃完饭后就躺在沙发上漫无目的的转台。 每台就算只看一两分钟,以现在第四台的台数而言,随便两小时也过去了。 当然,对很多人而言,可能也没在认真看,只是在放空。 可是,也不至于每天都需要这样放空吧? 更不需要每天都花这么长的时间放空。 转电视这行为除了对于放空与放松有帮助以外,在「时间投资」上其实效用是非常低的。 首先,这样看电视,你根本甚么内容也没看进去。 二来,就算看到甚么内容也只是从一半开始,终究那节目也看不完整。 很多人或许会反驳,本来我也没打算看完整,就随便看看「打发时间」。 那这其实更是个警讯。 因为除非你已经很成功了,不然哪有这么多时间好打发的? 就算要打发时间,又干嘛非要待在电视前? 你应该还有更多别的事情可以做吧? 读两本书、运动运动、联络朋友、去外面散散步,最少都会得到些甚么;只是单在沙发上转电视、除了让自己变胖以及虚掷时间外,其实毫无任何正面回馈。 就算自己需要一些时间放松,也可以尽量把这样放空的时间缩短,或是不要每天都这样转电视。 若每天都要花一两小时这样待在沙发前,实在也太浪费人生了吧? 不要透过有线电视看连续剧 连续剧的可怕,在于它剥夺了你的自由度。 明明你该读本书、回封信、整理房间、甚至运动运动,可是你记挂着 9 点要看连续剧的事情,就打断了你整个晚上的作息。 因为你要看固定连续剧,你得把这时段空出来。 比方说早早吃饭洗澡、8 点 50 就打开电视等节目开始;好不容易到 10 点节目看完,可能还又转了电视半个钟头才离开。 结果为了一个连续剧,你其实赔上一整个晚上的时间。 最后对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可能一件都没做。 不要看新闻 从我的观点而言,新闻已经是比连续剧更浪费时间且没有意义的节目了。 这几日趁中午在外吃饭的时间,我稍微听了几则。 「散布李宗瑞的影片,有人被逮捕」 「大S是否怀孕」 「酸菜涨价了,牛肉面店叫苦连天」 其他当然还有哪里做了甚么创意料理、某人发生甚么客诉新闻记者去采访、捷运站告示牌北方不在图的上面这类内容。 总之,都是一些莫名其妙、且对你我人生毫无意义的消息。 现在的新闻,就算是打着「独家」二字,也往往是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内容。 我自己是已经接近十年不看新闻,最多是中午吃饭时店家有放就顺便看看。 不看新闻这概念最近终于有比较多人能理解了,但早先每次我说我不看新闻大家都觉得很讶异。 老是有人反问我「不看新闻? 那怎么接收新知呢?」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可以接收新知。 事实上,电视新闻根本无法给我们甚么新知。 而且最可怕的是,他是一种「被动接收」的管道。 被动接收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今天的内容有多空泛,除非你从头到尾看完为止。 可是若你真的需要知道最近的大事,你应该尝试「主动接收」的途径。 比方说报纸,或是新闻网站。 报纸、新闻网站与电视新闻最大的差异,在于新闻网站以及报纸要细读甚么的主控权完全在你手上。 新闻从业人员当然可以认为「大 S 有没有怀孕」、或是「 36 度的车内、奶油几秒会融化」这类事情很重要是读者需要知道的事情,并坚持放在版面上。 但你在浏览标题后,却「可以选择」你是否细读这些事情。 如果标题翻过后发现今天的报纸或新闻网站没有你感兴趣的事情,五分钟就可以把报纸放下或是跳离新闻网站。 可是看电视新闻,你得忍受一小时毫无内容的「讯息」以及「独家」,然后等到一小时过后,才发现看了一堆对你人生毫无意义的信息。 这在时间利用上,就天差地远了! 学习以Pull策略来看电视 事实上,电视是个好媒体,只是你要以主动的方式来看,也就是要采取 Pull 策略,而不要被动地待在电视前面,被节目 Push 信息。 可是怎么叫做 Pull 策略呢? 像我自己偶尔也会看些连续剧也看些日本的大河剧,可是我很少是每天定时守在电视机前面看。 大部分都是等连续剧做完后,一次买 DVD 回来看。 这方法让我可以控制「何时观看」、「以及每次投入的时间长度」。 此外,我也可以避开广告、可以避开广告所造成想转去别台晃晃的诱惑,可以让我专注在「我空闲的时间段」内看到想看的东西。 时间多,可以一次看三四集;时间少,看一集也可以关掉。 让节目填补零碎时间,这就是主控权;而不是让自己被电视节目奴役着。 电影也是一样,看第四台的电影除了画质音质不好外,最大的困扰是时间被绑住。 可是看 DVD 或是壹网通,你则有最高的主控权。 就算中途来了个电话甚么,你都能暂停去处理。 这样才是让娱乐配合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在忙碌的空档、或是特别的休息时间中进行娱乐,而不是把时间这重要的资产拿来配合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更是如此。 透过网络,你一样可以看到各类大事,可是你可以「主动筛选要看哪些、不看哪些」。 有兴趣的事情你还能继续透过 Google 去做「延伸阅读」。 你想知道香港学运、叙利亚的状况、油价状况,都能主动再去查。 这是电视新闻无法带给你的东西。 至于电视新闻虽然有图、有访谈、有记者会,可是你我都知道那些东西大多没意思。 找路人的访谈通常都是筛选过、支持特定论点的结论。 退一百步想,我又有甚么道理非要知道那些路人在想甚么? 他们觉得某件事情好与不好,跟我有甚么相干? 大S有没有承认怀孕,跟我的人生又有何关联? 我为何非要知道新闻当事人在麦克风前面说了甚么?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知道甚么东西,为何是让这些新闻从业人员来主导呢? 避开电视新闻,就等于把自己的主导权拿回来。 至于想采取 Pull 电视法的朋友,除了透过 DVD 、壹网通、MOD、Apple TV、GoogleTV 这类方法外, Bryan 之前介绍的 TIVO 也是个好方法。 这机器让你能把想看的电视透过点选节目表的方式记录,并在该时段自动启动帮你录下来。 你就可以等到自己空档的时候慢慢地观赏。 这也是一种让电视节目配合你的时段,并让你能把时间利用最大化的一个方法。 别忘了,电视终究只是休闲与消遣。 应该让这类事情用来填满你重要事情间隔的零碎时间;而非让电视主导了你每日的时间安排,甚至把你的时间切的零碎。 所以把被动看电视( TV Push )转换成主动看电视( TV Pull ),会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关键喔!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 2024

为什么别人的 ChatGPT 比较好用?计算机玩物站长:要这样调教 AI

ChatGPT 常被诟病会不知所云,计算机玩物站长黄钟毅(Esor)驾驭生成式 AI 的能力之高,让 ChatGPT 生成的文章,仅需微幅修改就可以上架,他如何做到? 「我很习惯脑袋里随时有三件需要创意思考的事情在运作,」身兼城邦出版社编辑主管,与撰写各种提升数字生产力文章的部落客:计算机玩物站长黄钟毅(Esor)表示,「脑袋炸裂」是他的日常。 摊开黄钟毅的待办事项,部落格副业的任务包含平均三天就要更新一篇万字上下的文章,制作电子报、经营 YouTube、写脸书贴文;正职编辑的工作内容则要跟作者开会、撰写宣传企划、制作营销素材,同时家中还有需要花时间陪伴的小学孩子,不禁令人好奇黄钟毅如何能有足够的脑力与时间应付? 要在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黄钟毅没有分身,靠的是 ChatGPT 同事的协助。 例如许多工作者都深受所苦的冗长会议,黄钟毅靠 ChatGPT 减少开会次数。出版编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作者对焦书籍主题、大纲,这是耗时的脑力激荡会议,往往无法快速得到结论,为改善此情形,黄钟毅会将过往的讨论记录输入 ChatGPT,同时提供作者原始数据,例如过去课程大纲、部落格内容等,再请 ChatGPT 生成书籍大纲。 「作者吓了一跳,」黄钟毅笑说,因为作者话语才刚落下,他就把 ChatGPT 生成的完整章节建议传给对方,当下就可以依此讨论书籍方向,没有 AI 的帮助,仅凭一次性的对焦会议,往往很难进入到大纲的讨论。 除了提升会议效率,「写作」是其副业,他驾驭生成式 AI 的能力之高,让 ChatGPT 生成的文章,仅需微幅修改就可以上架,令不少文字工作者咋舌。应用 ChatGPT 之后,黄钟毅现在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可从两、三天大幅缩短到三小时内。 为什么用同样的生成式 AI 工具,黄钟毅的 ChatGPT 就比较精准、听话?他分享自己与 ChatGPT 协作的关键。 【2024 AI 同事养成指南】上线!更多 prompt 模板、省时解方 一次查看 >> 生成草稿:建立个人数据库,提供工作流程 黄钟毅强调,生成式 AI 不是无中生有的魔法,而是依据数据进行文字接龙,ChatGPT 模型掌握了网络上大部分的信息,但 99.9% 的数据都不符合需求,要让 ChatGPT 产出的文章贴合需求,关键在于给的数据有多精准。 黄钟毅可说是一个「流程管理控」、「记录控」,在他的部落格里充满了实验各种做计划、写笔记的架构,让黄钟毅有大量结构清楚的数据可以运用,这些累积了十几年的笔记就是他可以超越别人的护城河。 例如当他要撰写一篇主题为「克服拖延」的文章,他的第一步就是从笔记库中选出与主题相关的笔记,汇入 ChatGPT 中,并给予清楚的步骤指令: 「你是一个克服拖延的心理学专家,我想写一篇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克服拖延,且从感性的心理层面出发的文章,请你一步步分析,针对我上传的档案,一段一段的把文件中的重点条列出来。」 有原生的资料,ChatGPT 就能生成大纲、发挥它最在行的「排列组合」长才,写成符合主题的文章草稿。 「使用 AI 就像主管带人,你要给下属参考范例、你的工作方法跟目标,」黄钟毅提醒,准确的下指示,才能得到预期的产出,工作者可以从今天开始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步骤,打造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先懂自己的工作,才能把 AI 用对。 调教文章:当大脑卡关,与 ChatGPT 辩论 有了初稿,直接复制贴上虽堪用,但可能缺乏犀利的观点与立论的深度,黄钟毅建议工作者阅读完 AI 生成文章后,至少再与 ChatGPT 进行三轮对话,提升文章的质量。 例如他要写一篇教读者「如何写目标笔记」的文章,ChatGPT 提供写目标笔记的步骤架构后,黄钟毅会不断探问细节,例如:「我们知道要拆解目标,但不确定自己拆解的小目标是否恰当?」另一个技巧是自己提供论点,问 ChatGPT 有没有漏洞、如何改善? 在一问一答下,原本混乱的大脑,就能够理出一个线头,往下深入地思考,让文章更具可看性。 未来黄钟毅更希望 AI 可以自动依据主题从笔记软件中找到合适的文件,不需他手动查找,更多生成式 AI 新玩法,尚待他撰写一篇篇文章来实验。 图表制作/Cheers 团队 -- 本文授权转载自:Cheers快乐工作人(原文链接),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延伸阅读】 今天晚上就该做,明天早上不要做的5个数字工作习惯4种无痛时间储蓄计划,可以简单开始但效果显著的时间理财术ChatGPT 的回答越改越差?一个最实用的 ChatGPT 提问隐藏技巧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9, 2024

接案、自由工作者与创业者,劳健保与退休金怎么安排?

上班族偶尔斜杠兼差,或是创业前做准备前兼差试水温,还有一群人是以接案维生,网红、摄影师、艺人等职业,这些职业该怎么为自己安排劳健保与退休金呢?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图/优雅阿姨提供) (左半)正职工作与部分工时,雇主与员工属于「雇佣关系」,劳保与退休金容易被遗漏。 (右半)多元接案与一人公司,业主与接案者属于「承揽关系」,接案者要自己规划保障。 (下方)补充保费依所得性质课征,对象为「自然人」与「雇主或业主」。 接案者若设立公司开立发票或收据给业主,属于「营业税或营所税」范围。 接下来,我来说明一下。 有正职工作的斜杠 雇用关系 正职工作雇主应负担劳保、健保与退休金,缺一不可,但下班后偶尔打点工,在兼差的公司属于「部分工时人员」就与打工族一样。 部分工时人员属于「劳工」,指有一定规律时间须依雇主指令工作,通常需要待在固定地点,每周或每月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便利商店、餐厅、寒暑期打工,都是属于这种情况,雇主与劳工属于「雇佣关系」。劳保与劳退的计算,可以参考《打工族要注意!部分工时劳工的劳保、健保与退休金怎么算?》 劳保要保、健保不用、劳退要提拨 健保:属于国民保险,只要在一个单位投保即可。 劳保:受雇者只要是劳工,不论正职或兼职,都要加保。 劳退:事业单位只要适用劳动基准法,就需要为员工提缴。 劳保与劳退都是可以重复的保,与事业单位有几人无关。 提醒老板们还是照法规走,如果没有为员工加保劳保,若员工工伤就会是雇主的责任。 承揽关系 接案工作者可以自由决定工作地点、时间、方式与内容,具备高度自主性,与雇主没有从属关系,这属于「承揽」。例如:影片剪辑、活动摄影、网页建置、平面设计等等。 如果接案工作者本身有原本正职工作,劳健保与退休金,就是跟着正职工作的公司处理。 承揽关系,劳保与退休金不需要,但可能会有补充保费。 对公司而言,承揽关系叫「外包工作」,让公司资源做最有效的运作。有些企业会为了减省人力成本,而选择「承揽契约」的模式与劳工签约,但是要提醒的是,老板们承揽关系不是依照契约上的名称,而是依照实际工作的情形。 接案工作者、一人公司 当接案工作者无正职工作,专心接案「无一定雇主或自营作业」时会选择参加职业工会。 投保劳保与健保,但无劳退。 健保:藉由职业工会投保,不让保障中断,属一般保费范围。 劳保:藉由职业工会加保,不同工会职灾保险费率不同。 劳退:因无雇主,因此不需提缴。 「公司投保」与「职业工会」的差别,因无雇主,简单来说自己负担的比例会比较多,有机会再来写职业工会的劳健保计算。老板叫你自己去保,通常就是走职业工会这条路,自己投保等同帮老板省了公司负担的部分,也不是不行,但就跟老板谈高一点的薪水,为自己的保障打算。但保障不给、钱也没给到位,去检举吧!让劳动局教教老板法律常识。 劳保中有老年给付属退休金,但没有劳退可以领,透过职业工会投保,要自行规画退休金。 补充保费 参加职业工会缴纳的是「一般保费」,接案工作者经常也得面临「补充保费」。 起扣点2万元 常见是薪资所得或执行业务收入 补充保费费率2.11% 如果投保职业工会,可提供业主「在保证明」不须被扣补充保费。但有正职工作的接案者,如果难以向雇主开口「我在兼职」,补充保费省不到。 业主无论有无帮外包缴补充保费,仍会被扣属于雇主负担的补充保费,金额计算与国税局所得数据有联机,逃不掉。 接案工作者可能还想知道 「执行业务所得」是什么? 薪资与执行业务所得的差别「各类所得扣缴制度」 保护自己「不被欠款三步骤」 创业准备军,四面向判断设立公司与否「我要开公司吗?」 -- 本文转贴自:优雅阿姨(原文标题:协杠接案族、创业预备军与一人公司,劳健保与退休金怎么安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9, 2024

在台湾跨国远程工作,「外币薪资」所得税申报指南!

科技的进步使得「远程工作」(work remotely)成为可能,Covid-19 让「在家办公」(WFH, work from home)渐渐成为常态。 在国际化浪潮下,台湾人不用远赴海外。年轻人长住台湾,为外国公司「在台湾远程工作」(work remotely in Taiwan)或「从台湾工作」(work from Taiwan)的情形愈来愈普遍。 有所得就要缴税,若每年收入金额高且稳定,那成立一家公司其实会比较省税,否则用申报「个人综合所得税」的方式报税,也是可行的选项。 Work Remotely in Taiwan 赚的是中华民国来源所得 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凡有中华民国来源所得之个人,应就其中华民国来源之所得,依本法规定,课征综合所得税。 玄机就在「中华民国来源所得」的定义上。因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在中华民国境内提供劳务之报酬」就是中华民国来源所得。 在台湾远程工作者的收入,因为是在台湾提供劳务,就算领的是外币,也要在台湾缴综合所得税。 Work Remotely in Taiwan 不是海外所得 很多人会误以为替外国公司工作,薪水领外币,就是属于「海外所得」,可以依所得基本税额条例,每年享有 670 万的免税额。 事实上,所得基本税额条例第 12 条有明确规定,只有未计入综合所得总额之「非」中华民国来源所得,才是可以计入基本税额计算的海外所得。 当作薪资所得申报综合所得税 在台湾远程工作者,所领的外币薪资,虽然国税局没有明确规定,但在申报个人综合所得税时,实际上还是属于「薪资所得」。 若是未婚,那每年能享有 20 万元的薪资特别扣除额;加上 8.8 万元的免税额;再加上 12 万元的标准扣除额,合计来自于海内外,每年收入在 40.8 万元以下,其实是免缴综合所得税的。 若收入超过 40.8 万元,首先必需先恭喜你,然后建议可以到国税局免费提供的「综合所得税试算」网页,试算要缴纳的税金有多少。 要提供属于薪资所得的证明文件 被台湾公司雇用的员工,都会收到公司开立的「薪资扣缴凭单」,这份扣缴凭单也会同时由公司申报给国税局知道。 因为申报的是「薪资」扣缴凭单,所以国税局很清楚这名员工可以享受每年 20 万元的「薪资特别扣除额」。 但国税局并不知道,在台湾远程工作的人申报综合所得税时「宣称」的收入到底是不是薪资所得。 这很重要,因为关系到你可不可以享受权利合法的少缴税金;相对的就是国家会不会吃亏少收到税金。 所以在申报综合所得税时,要检附能证明有受雇事实的文件,如合约、聘书、薪资等等。 收入的计算时的汇率 既然是薪水,就算每次发的金额因为受奖金或请假影响而不太一样,但无论是季季发、月月发,还是周周发,应该还是照有规律的周期发放。 但因为收的是外币,但报税时收入金额却要填台币,所以申报时要依「 外侨综税汇率明细表」所戴每月平均汇率,来换算应申报薪资收入的金额。 劳健保和退休金 因为任职的公司在台湾并没有任何形式的常设机构,这包含了子公司(subsidiary)、分公司(branch)、代表处(representative office)等,所以事实上无法成立投保单位,为员工投保劳健保和退休金。 这时在台湾远程工作者,可以用「无一定雇主」的身份,向相关职业类别的「工会」投保劳健保,但是 6% 的退休金就没有办法保了。 开公司领国外的钱不见得划算 以开个一人有限公司的方式,提供外国公司 invoice,因为是属于劳务外销,所以营业税是零税率。简单的说就是不用缴营业税。 但还是要就获利缴 20% 的「营利事业所得税」,加上盈余分配给股东产生的股利收入,还要考虑若借址登记的「租金支出」、还有每月帐务处理的「记账费」。估算后,再与申报综合所得税要缴的税金相比较,看那一种模式划的来。 若差没有多少的话,建议还是选简单的申报综所税为佳,这样省了很多行政作业上的麻烦。 在大陆的收入也是中华民国来源所得 依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 24 条,台湾地区人民有大陆地区来源所得者,应并同台湾地区来源所得课征所得税。 也就是说,无论你认同与否,在法令修改前,在台湾为大陆公司远程工作者,缴纳个人综合所得税和劳健保的规则,和前面所提到状况是一样的。 不要以为政府都不知道你在赚钱 只要自己的银行账户有收到钱,自己也有提领的记录,那会留下金流的轨迹。 当大人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时,政府想在什么时侯查,查的多仔细,都只是分分钟的事,而且稽查的成本也因为大人物的能力愈来愈强,而愈变愈低。 爱台湾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能力范围内适度缴税。否则,依据税捐稽征法第 21 条,国税局有最多七年的追税期间,与其担心害怕,不如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应缴的税金。 相对的,也可以在与外国公司谈薪资时,把预计税金的负担考虑进去,争取更合理的报酬。 -- 本文转贴自:铨兴会计师事务所(原文标题:WFH 在台湾工作;薪水领外币的税要这样缴)

December 13, 2023

美国职场分享|美国企业纷纷要求员工回办公室!我如何逆风,向老板要求远距工作?

2020 年初,COVID-19 疫情蔓延到北美。三月初我从犹他滑雪旅行回来,没隔几天公司突然宣布 shutdown,然后基本全美国白领都开始了远程工作。 时间快转到2023年,疫情已经基本上在美国结束了。而湾区各大公司的高层们,看着盖得美轮美奂的办公园区,员工餐厅冉起的炊烟,和那放眼望去寥寥可数的几名员工,心想:该让大家回来了吧...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宣布了 back to office 的政策,然后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 “for better collaboration”。 从一开始软性劝导,出台各种诱因,到后面开始统计各部门员工刷 badge 的次数,给各部门的 VP 施压,到全公司都必须起码回公司三天,变成大部分公司的标准政策。 我的公司也不例外。 我在湾区一家上万人生技药厂的全球供应链部门工作, 负责公司抗癌症生物药的生产规划和全球分配。而我和老婆,在疫情开始后的前半年,求婚,结婚,买房,一下子全到位,隔两年也生了宝宝,正在享受在家上班的弹性,以及加州阳光下愉快的小家庭生活。 回去上班?接受那湾区上下班交通堵塞的煎熬,一天花两三个小时卡在路上,回来之后还得忙孩子吃饭睡觉? No way! 当时新来的 SVP 已经正式宣布:我们希望大家都回来上班,特别是未来新开出来的缺都会是 on-site 的。 我开始到处打听,终于听到了我想听的 - ” 远程工作的申请会是例外中的例外,但公司政策永远可以有例外,而我们需要证明自己为什么值得是那个例外。“ 于是我开启了几个月和老板们以及公司上层谈判的过程,最终顺利在全公司回流的 2023 年后半,逆风转成全远程工作的员工。 我说服公司,转成远程工作的 4 大主因 回过头来看,我回归纳这几个点,是我能顺利从公司拿到远程工作的主因: 1. Reputation 对公司来说,远程工作需要比基本还要高的信任,而我们过往的工作表现(前几年的Performance Review) 和同侪对我们职业道德的回馈,就成了最好的背书。 可能因为亚洲教育背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挺高,过去几年都拿到最高的绩效考核,也连续几年拿到公司所谓 Key Contributor Award。 在这几年工作的累积,同事、自己或其他部门合作过的主管们都可以为我的责任感和效率背书,这些名声上的支撑让我的要求充满底气。 2. Criticality 我认为,如果你手头上持有着不可取代的 portfolio ,或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让公司不想失去你,这也是很可以在谈判桌上加分的一个点。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全球供应链部门里转换角色,每一两年就掌握更多技能、经验、推动项目,并且开始负责更重要的产品,一直到现在,我掌管规划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生物抗癌症用药在全世界的生产运输,而这是 CEO 在未来十年内要持续专注投入的地方。 所以以一个在部门里角色的重要性来说,我在阶层内占到了最有能见度的位置,虽然组织里没有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但我让同事和上层们都很清楚,失去我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3. Transparency 让公司知道,你有一个需要远程工作的好理由,以及你会怎么完成工作上的任务和期待,我认为是一个很好开启对话的方式。 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以说服其他人的理由。最好的几个理由我认为: 第一,是家庭,工作基本就是为了支持家庭,而我们是刚有宝宝而且无后援的移民新手爸妈,这变成很直接也合理的要求。 第二,可以是交通和住家距离,疫情之中很多人往远处搬,而我们也是其中之一,在湾区外围负担得起的地方买了一个小窝,如果要上下班,起码会耗掉两个半小时。 然后我认为可以做的是重申这个远程工作只会维持甚至增进我的工作效率,如果硬要回公司,除了得边开车边开会,也失去体力和效率,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4.Management Backing 最后到真的要递申请了,直属上司们的大力支持的就真的很重要了。 主管的完全信任是第一关,而这很大一部分是上面三点的累积。远程工作对应的是自主作业能力和责任感,每次的1 on 1,我会在起码几小时之前送去一份agenda,列出当天我想讨论的点,他应该知道的事和我需要帮忙的地方,证明是我积极主动而且是有组织性的人。 除了职业操守和能力之外,我认为跟主管有健康的个人关系很有帮助,让他愿意为你挺身而出争取想要的东西,我个人是一直维持很透明的沟通,包含偶尔分享一些家里的状况,这让主管知道我是真的有需要而不是只是懒得来公司。 我和主管合作把上面几点整合起来:在给部门 SVP 的信里面,首先写到我的个人生活在过去几年疫情有了很大转变,结婚搬家生子,回到公司工作已经不再是容易的事。 然后老板把我过去几年的丰功伟业都加油添醋地写出来,加上我目前负责的产品和项目重要性,接着是声明他完全支持的态度以及理由,最后也许是很关键的,他写了一句如果这个要求被拒绝,我可能会把我的天赋带到其他公司去(NBA 梗)。 就这样,我得到一封回信,请我正式把申请从 Workday 系统里送出,于是我顺利正式的变成远程工作者了! 成为远程工作者后,4 个方法与同事协作 远程工作,最需要调适的除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切割之外,我认为还有自己心态的调整。 在大家都固定回公司碰面,而自己老是在家视讯开会的时候,我得清楚知道,因为追求家庭生活的平衡,我选择性地牺牲了跟同事的交流,也许还有在职涯上更好的发展。 职涯成长到一个程度之后,和同部门/跨部门同事之间的关系和人脉,很多时候不比工作上的表现来得次要。虽然我们选择家庭和生活为重,但也未必一定得完全牺牲发展。 在这里也建议几个小方法,我自己会用的给大家参考: 尽量开视讯摄影机:这样做的好处应该不用多谈,毕竟我们人不在现场,不管跟在哪里的人开会,露个脸,别人在 present 的同时,时不时做个表情还是应该的,"virtual collaboration"嘛。 在会议里多发言:我在职涯初期就开始要求自己这样做,一直到现在远程工作更觉得这件事的重要性,毕竟很多人即使在开会现场,心也是飘到其他地方的,如果你在远程却是非常engaged,给人的感觉就不再那么远了。 定期的和重要人士约 1 on 1 的聊天:科技让距离不一定跟现实的一样遥远,我们既然失去了跟大家面对面 chit-chat 的机会,就不要忘了付出多一点努力建立桥梁! 在有重要会议或重要的人来拜访时,还是跑一趟露露脸吧 :如果大家知道你平常在遥远的家里工作的话,还会觉得你特别在意这次碰面的机会呢! 祝远程工作的大家也能身心平衡!想追求远程工作的人早日成功! – 本文由 Justin Lee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场)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5, 2024

《 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选摘:劳健保、外币薪资转账怎么弄?跨国远程工作 6 大问题一次解!

跨国远距工作和在国内远距工作不同,尤其若是你的跨国远距工作公司在台湾没有设立分公司,关于税务和法规的部分会比非跨国的远距工作复杂许多,员工需要自行打理的事项也较多。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些在台湾从事跨国远距工作时需要注意的眉角,希望帮助大家在开始向国际远距工作职场投递履历前,先了解可能会面临哪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每个国家的法规都不一样,每间公司的制度和规模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在雇用国外员工时采取的行政作业方式,在此提供的是普遍的大原则,实际情况还是会因个别情况略有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远距工作雇主不是在台湾登记立案的注册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 1. 需要自己办理劳保、健保、劳退提拨: 根据台湾的跨国远距工作者在脸书社团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上的分享,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一间工会投保,投保时请记得主动声明要扣劳退,并务必提供真实薪资,以避免之后若要调整比较困难。 投保必须要在雇主第一次汇薪水到你的账户前完成。 2. 较难申请到高额度的信用卡 由于银行没有你的薪资转账纪录,无论是申请信用卡或贷款都可能比一般上班族困难一些。 幸好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脸书社团内有许多热心的团友是资深跨国远距工作者,他们分享解决这个问题的撇步就是不要将职业填为「自由业」,建议可以向发卡银行说明,你领的是薪资,而且每年都有报税,只是公司在国外,并主动提供劳动合约、薪资单与薪资转账证明等,要知道自由业和一般受薪阶级的信用卡额度相差可达四倍以上。 3. 转账汇率问题 需要留意汇率损失以及国际转账手续费,否则谈好的薪资和实际领到的会有出入,等于变相减薪。 再次感谢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里的大神建议不妨在谈薪水时直接乘以 1.25,因为雇主原本应该负担的劳保、健保、劳退提拨、汇损、转账手续费等,全部加起来大约是薪资的 25%。 为了避免汇差问题,谈薪资时尽量以新台币为单位,要求雇主每月薪资先转成台币后再汇款给你,或是以转账当天汇率换算成谈好的台币金额,如果可以,请记得在合约里面注明转账手续费由资方负担。 4. 需要承担较高风险 跨国远距工作的劳动合约基本上不会以台湾为主要法律约束地,一旦出事(例如不幸被裁员),台湾劳基法规范的离职预告期与对遣散费的要求,对于外国公司没有约束力。 因此有经验的跨国远距工作者也在远距工作者在台湾(work remotely in Taiwan)上提醒大家,第三点提到薪水乘以 1.25 单纯是指计算雇主本身应该负担、却因为在台湾没有注册而无法负担的部分,但实际上员工谈薪资时,应该要再多加一点以保障自己的权利,才能负担可能发生的风险。 目前台湾公司的薪资与欧美等国外企业相较,普遍偏低,不需要太担心提出薪资过高而国外雇主无法接受的情况。譬如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大约是十万美元,折合台币约为三百万,只要你要求的薪资在这个范围内,大部分美国软件公司应该都会接受。 5. 需要提供许多书面文件 依照各国法律规定,签约时可能会被要求提供各种文件或信息,譬如美国公司会要求 W-8BEN (预扣税实际收益者的外籍人士身分证明)与其他表格,以及移民署入出国日期证明,若没有提供,薪资会先被预扣 30% 留在美国,虽然最后会被退回你的账户,但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才拿得到。 每个月收到国外公司的薪资汇款时,请记得向银行索取水单,以便报税时可用。报税时请自行在报税接口输入数据,一张水单一笔,金额是扣除跨国转账费用后实际进到你户头的薪资金额,如果薪资不是用台币发的,请再乘以水单上的汇率。 总之,跨国远距工作要配合两边国家的法规,可能造成许多额外的 paperwork,请务必将这个部分的时间成本也考虑进去。 6. 签约形式可能不太一样 如果跨国远程工作的是规模较小的新创公司,或还没有能力在海外设新据点的企业,你可能会被要求签订和一般劳动合同稍微不一样的合约。有可能是以自雇者(self-employed)或约聘人员(contractor)的形式和雇主合作,也有可能不是永久合约(permanent contract),而是以一年一约的方式续签,这个部分求职者也应多加留意。 如果运气较差,遇到黑心雇主,你要考虑的问题有可能会进阶成以下这些: 雇主薪水少付,难道要自费花钱请律师打国际仲裁? 雇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台湾劳工局说雇主不在境内,所以帮不上忙? 或是哪天需要一张在职证明来申请某些文件或贷款,但因不是在台湾注册的公司,在职证明开出来也很少单位可以接受? 也有可能是你觉得以上说的那些额外的风险和多出来的 paperwork 实在太烦人,彷佛除了当员工还要身兼HR,那么这时「EoR(Employer of Record,中译为「名义雇主」)」的模式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台湾的读者朋友们对 EoR 这个专有名词或许很陌生,为了帮大家解惑,我特别专访了新加坡 Slasify 公司创办人王祥宇(Carlos Wang),Slasify 是一间提供 EoR 服务的跨国企业,感谢身为 CEO 的 Carlos 特别抽空详细解释,让我对 EoR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简单介绍 EoR 模式的雇佣关系。 跨国 EoR 模式指的是境外雇主透过一个本地的「名义雇主」来雇用当地员工,由「名义雇主」处理所有当地员工在受雇期间被当地劳动法规保障的事项,包括这些台湾员工的社会保险、退休金、劳动合约、税务申报、管理记录等。 对雇主来说,无论是初试声啼的新创团队,或是已具有一定规模、正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使用 EoR 服务都不失为省时省力的好方法,因为跨国远程工作模式下的雇佣关系必须符合双方国家的各种法规,如果雇主的HR团队不够大,或没有余力办理这些复杂又耗时的手续,选择和有经验、合规化的「名义雇主」合作,只要支付合理的服务费,就能让专业的「名义雇主」来搞定一切。 Slasify 的客户中,有一间企业在短短两个月内将事业版图拓展到全球十二个国家,能达到这个惊人的成果,绝对要归功于 EoR 模式,它帮助该企业省下许多宝贵的时间成本,才能将真正的资源用在开疆辟土上。 对跨国远距工作者而言,「名义雇主」更是员工的一大福音,它能保障员工所有依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如果发生任何争议,可在员工所在地解决,不会有国际诉讼的疑虑;万一发生劳动纠纷,「名义雇主」也会承担大部分法规的风险,小到简单的遣散费纠纷,大至员工违法、工伤甚至死亡等赔偿问题都包含在内。 「名义雇主」还能确保员工获得正常的薪转记录,以及本地公司的聘用记录,可大大提高银行往来的信用;同时因为「名义雇主」可以支付当地货币的薪资,汇率和汇差不会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EoR 模式对跨国远程工作下的雇主和员工来说,是个皆大欢喜的人事行政解决方案。Slasify 于 2016 年在新加坡成立,台湾也有办公室,2017 年开始提供 EoR 服务,疫情后业务成长迅速,目前服务范围遍及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 服务过这么多跨国远程工作型态的企业主,Carlos 表示远程工作的趋势在未来会继续成长,意味着远程工作的职缺将会愈来愈多,想要在不出国的前提下发展国际职涯,绝对会成为台湾求职者的新选择。但他也提醒读者,远程工作的劳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职缺非常抢手,以 Slasify 本身为例,做为一间完全远程的中型跨国企业,公司职缺的平均录取率是 0.2%。 以上归纳跨国远程工作者一定要注意的法规问题与权益须知,并介绍了因应跨国远程模式而生的 EoR 服务,希望对有心成为跨国远程工作者能带来一点帮助。 --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远距工作者的职场攻略》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7, 2024

5 个时间管理技巧!让你在家工作也能维持高效,兼顾生活平衡

大家好,我是电脑玩物的站长 Esor。 平常除了大量文章产出,开设各种课程讲座,其实我还有跟大家一样上下班的正职工作。所以,像是写文章、准备课程,都要利用自己在家的时间。多年来这样的斜杠经验,也累积了另类在家工作提升生产力的心得。 如何利用剩余时间累积个人专业,并且,还能够兼顾生活的平衡呢? 这次就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技巧,是为任务设定「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在家工作、做自己的工作,相对没人逼我,但是没有一点点压力,反而无法真正提升效率。 这时候可以主动为自己设计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什么是「设定截止时间」? 在家工作,可能没有交期,可能没有人在旁边随时要进度,很多事情就开始不知不觉拖延,这时候可以自己设定截止时间。 什么是「设定阶段性成果」? 如果我直接设定今天要写完一篇文章,难度太高。难度超过自己可以掌握,就很容易拖延。这时候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阶段性成果,逐段推进。 设计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就是如果要写一篇文章,就设定今天要把大纲数据全部整理完成,这是一个自己可以做得到,有截止时间,也看得到阶段性成果的任务。 「给自己能够负荷的正向压力」:让在家工作时,遇到有弹性、可掌控的时间,更容易全力投入到这个任务上去完成。 那如果我提早完成怎么办呢?这没有什么好担心,那就继续推进这个任务的下一个阶段成果就可以啦! 关于阶段性成果的设定,可参考:克服拖延 5 个进阶步骤,以养成阅读学习等生活习惯为例 第二个关键技巧,是每个任务尽可能拆解出步骤清单 什么是拆解出步骤清单?例如写一篇文章,我会把它拆解成: 设计一个好题目 列出目前想法大纲 研究相关文章 回头修改大纲 补充相关案例 设计教学方法 制作图表或截图 写好开场白 写出草稿 这其实就是我多年来在家写文章、准备课程的一个技巧。 在家工作的环境,可能比办公室更容易受到干扰、更容易被打断。我没办法一直安排那种周末半天完全不理家人,只做自己工作的时间。 但是如果可以列出步骤清单,我就能充分利用随时出现的零碎空档,每次充分推进一个小步骤。 其实,空档时间比我们想象得多,只是很零碎,如果能充分利用,累积起来就有足够完成任务的时间。 可参考:工作愈忙愈需要清单工作法,把块状任务变成分点行动 第三个关键技巧,当觉得时间变得很混乱时,利用工具做统计反省 有时候觉得一天工作的产能变低,好像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真正重要的任务反而没时间做。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利用一个时间计时的工具,例如 Toggl 。 我会开始来计算自己每一天时间真实利用情况。 当我开始在做某个工作的时候,按下定时器,暂时离开工作就暂停。看看自己到底花了多少的时间。 这样计算一两个礼拜之后,我就可以在一个统整报表上,看到自己每周真正工作时数,以及在不同任务分配的时间。 我就可以开始准确地知道,自己到底把时间花在哪里? 说不定我常常打开网页逛 Facebook,常常在实时通上回讯聊天,没有去做真正实质的工作,只是自己不自觉。 Toggl 是我使用了很多年的计时工具,教学可参考:打醒你对时间的低敏感度! Toggl 专业工作者的时间追踪利器 第四个关键技巧,准备行动中也能工作的工具 一个任务中,确实有些步骤是必须回到办公桌才能执行,但有些步骤不是。 所以,我们前面有一个任务拆解步骤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哪些步骤是办公桌才能做,但哪些步骤在行动端也可以快速完成。 例如要写一篇文章,大纲难道不能在手机的 App 上处理吗?故事难道不能在手机 App 上写完吗? 只要有一个可以在行动端易用的工具即可。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能适应那些不是非常完美的工作环境,也都可以推进我们的工作任务。 让自己任何环境都能快速专注,可参考:工作愈忙愈要能快速专注,方法却不在灯光美气氛佳与有时间 第五个关键技巧,设定要被保护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这个保护时间,应该要跟我们的家庭生活环境来配合。 我的意思是,不影响他人,但如果不保护起来,自己也没办法好好利用的时间。 例如,晚上小孩睡觉之后的一两个小时空档、小孩午休时的空档。 保护时间的意思是,在这些时间中,优先执行那些设定好的重要任务。 可参考:画时间盒的练习:如何在更少时间完成更多事情 那么如果生活时间也都在工作,又如何达到生活的平衡呢? 前面五个技巧,我都用工作性质的任务来举例。其实同样的方法,用在生活目标一样有效果。 我们从头快速梳理一遍。 可参考:「专案」「管理」我的生活,才是及时行乐的幸福方法 如果是生活目标,我们有没有为生活目标设定有截止时限的阶段性任务呢? 例如想要研究烘焙面包蛋糕,一个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是在小孩今年生日前帮他做一个生日蛋糕。 然后这个礼拜要先学会做戚风蛋糕,下个礼拜要练习在蛋糕上面涂奶油,再下个礼拜要做出一个夹芋泥馅的奶油蛋糕。不断的往前,推进每一个阶段性成果。 当生活目标也可以设定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你会发现真正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投注在那些以前都没办法推进的生活目标上面。 更进一步,有没有为生活任务,拆解出步骤清单呢?如果我这礼拜必须要练习做一个戚风蛋糕,有哪些步骤要做? 要去研究一下网络上的食谱 要列出自己的食谱 列出食材的清单 去烘焙材料行把食材、器具买好 如果前面这些步骤没有拆解出来,没有利用周间空档去做,到了周末,什么都还没开始,那么就算我有两个小时的空档,也做不出一个戚风蛋糕了! 我们的空档时间,往往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我们当然也要为生活目标保护时间。 例如每天洗澡之后,陪小孩一起念故事书或玩玩具,然后才去睡觉,这是固定的家庭时间。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时间保护好,先保护好,才不会随意安插更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同样的处理流程,帮助我们推进工作目标,也推进生活目标。如果工作上的重要目标能达成,生活中的重要目标能推进,那么自然就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了。 -- 本文转贴自:电脑玩物(原文标题:这5个时间管理技巧,帮助我在家也能高效率工作,兼顾生活平衡)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 2024

定义你的「营业时间」是成为跨国工作者的第一步:数字游牧民族的跨时区工作心法

许多人向往 digital Nomad 数字游牧生活,能够边旅行边工作。随着远程工作风潮在后疫情时代崛起,能实现这个生活型态的机会愈来愈大。但实际的数字游牧生活,有很多现实困难需要克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时差、跨时区工作? 以下是我在六周多的旅程、在超过十个城市间移动、跨八至十五个小时时差工作的心得。 先决条件确认 在你继续往下阅读之前,必须先确认一个先决条件:你的工作内容和团队可以接受弹性工时以及自主分配时间。如果你的工作是偏向高度独立作业、只需要在期限内完成任务,那跨时区工作的可行性相对地高。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偏向需要 follow 固定的时间,那不建议你跨太多时区工作。 此外,也需要确定你的团队和主管能够允许、支持你跨时区工作,确保你的旅行计划不会影响工作产出。 将工作依照类型细分 符合以上的先决条件后,我会把 tasks and schedule 分成两种:Type-I 和 Type-C。 Type-I (Independent): 可以独自完成的 tasks , 以及需要花时间思考、研究、阅读、产出的事。 Type-C (Collaboration): 需要共事合作的 tasks , 以及需要开会和沟通的 schedule。 接下来,我会把工时做切割,Type-C 的事会集中在原本时区的上班时间完成;Type-I 的事情,就可以运用其他的时间完成。 举个例子,假设你原本是在东八区(UTC+8)的 9am 至 6pm 工作,你可以把 Type-C 的工作集中在东八区的 2pm 到 5pm 完成,剩下 Type-I 的工作,再另外找适合自己作息的五个小时完成。 通常在进行 Type-I 的工作同时,自然会衍生出一些需要和同事讨论的事,这时我会把要问的、要确认的、要讨论的事情条列记下来,做成 agenda,等进入Type-C 工作状态时,就可以很有效率地把该厘清的事情定案,也可以减少来回沟通的成本。 在营业时间与时差之间取得平衡 另一个困难之处,是怎么定锚自己的生理时钟和睡眠时间。 在旅行刚开始时,一开始你还会有时差因素,能够维持和原本工作时区一致的行程。但大约三至五天后,只要你有行程要跑,你的身体就会很容易开始进入混乱状态: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又很困。特别是人体自然的生理时钟是和日出日落有关,只要你有外出、晒到太阳,就很难不被影响。 这时,先前定义的「营业时间」就很重要,确保自己在 Type-C 的营业时间内状态是好的,并且在营业时间前有充分时间休息。假设我的 Type-C 工时是当地时间 11pm 至 4am,我会在 9pm 至 10:30pm 间先小睡一下,等到 4am 完成工作后,再进行较长时间的睡眠。或是在营业时间的空档中,做 30 分钟的 power napping。不要小看这些短时间的睡眠,这些睡眠都能协助你维持专注度和续航力。 此外,如果有需要,可以摄取一些睡眠辅助品(有些需要医生处方),并且确保睡眠时间内,房间能够保持阴暗。浅眠的人,可以用耳塞、眼罩、舒眠精油协助。睡前喝熏衣草茶、洋甘菊茶等等,也能帮助放松。但不建议睡前一小时喝太多水,会影响睡眠质量。 旅行同时维持工作质量 运用旅行中零碎时间完成 Type-I 的工作也是很好的策略。例如转机、等待登机、搭飞机或火车的时间,都可以善加运用,确保自己产出的质量不被旅行影响。 保持行程弹性也是很重要,最怕的就是没睡好、玩不到、工作又被影响。行程安排不要太密集,即便有一整天没有出去玩,你心态上也不会觉得懊悔、可惜。因为有时候你真的会需要一整天好好补眠、休息。 在因为时差失眠、睡不着的时候,也尽量不要焦虑,可以趁这时候完成 Type-I 的工作,有时候真的弄一弄就会有睡意了。 跨时区工作要特别注意和同事沟通时的时区换算。推荐使用时区换算器,确保双方约定的时间一致。 如何开启数字游牧的可能性 digital Nomad 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浪漫,肯定也没有在家工作舒服。但能够一边看世界一边工作保持收入,这就是数字游牧的魅力。 许多人向往 digital Nomad 生活,想要转职远程工作,却又不知道从何准备。因此,我开始接受委托,为想转职到远程工作的职场人做「转职咨商」。透过有系统和策略的规划,协助职场人开启数字游牧的可能性。有兴趣的朋友可到 Career Talk with Ivy 页面 看细节。 在旅行的途中,确实也会想念家中的大屏幕、升降桌、办公椅等等。不过有舍就有得,只要能做好行前准备,有方法平衡旅行和工作的时程,就能够享受数位游牧的魅力。 延伸阅读: 如何digital Nomad — 行李篇 你与远程工作的距离 转职前,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 本文转贴自:Ivy is Out of Office(原文标题:如何 digital Nomad — 跨时区篇)

December 9, 2023

Joe 的时间管理术|时间管理关键可不是时间喔!

我之所以用到很多工具,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似乎没有一个能涵盖整个时间管理需求的工具存在。 讲到这个,很多人可能会发出「咦」的声音。毕竟各类 calendar 工具这么的普遍,很多专家与名人也都针对如何使用行事历写过一堆文章,为何我会觉得不够呢? 事实上,我在写这文章前还真的买了一堆日本人写的「万用手帐应用术」、或是「记事本应用术」、甚至「时间管理术」。但我发现大部分的文章都没办法解决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疑问是甚么,我先晚点说。 这里先来谈谈我在读了这些书、以及观察大部分人对于 calendar 的用法后,我觉得的缺点。 一般人既然是要做时间管理,会很自然的从「时间」为出发点;无论是分配时间、切割时间、或是工作安排,都是些很直觉想到的议题。这也是为何几乎所有人都把 calendar 当成时间管理的起点以及核心。 但只用 calendar 管理时间有甚么缺点呢? 一般用 calendar 的人,我归纳起来有三种做法与行为模式 a. 只记录邀约、或只用很小的时幅(如日计划) b. 勉强有用到月或周计划 c. 真正是从年计划一路拆解下来 A 的状况就是我前篇文章(Joe 的时间管理术 01 - 基本知识)中第二点提到的「被动管理」。 只是把别人邀约的事情,不加以分类的填入记事本或是软件 calendar 中。 这样的做法其实只仰赖工具达到「提醒功能」罢了。 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比甚么都不做而老是忘东忘西来的好。 可是对于有效的时间规划而言,这样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别人的安排」,而非在管理自己的工作与人生。 B 的状况当然好一些,可是也还是看得不够远。 只写下月计划,还是有可能见树不见林。 那到底该怎么主动管理呢? 我对时间管理的看法 我一直有个观念,在此正好可以先分享给大家。 时间管理跟金钱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很类似的。 大部分的理财杂志在个人金钱管理上,都会教一个浅显易懂的存钱方法。 那就是,在发薪水的那天就把要存的钱存起来。 无法存钱的大部分人,通常都是在拿到薪水后,先享乐、先做些快乐的事情(如吃饭、看电影、买奢侈品),想说月底再把剩余存下来就好。 但当你没有先移开这笔打算储蓄的资金时,你就很可能不知不觉的把它花光了。 所以,先把重要的资金保留下来,这是能否存钱的关键。 时间管理也很类似。 若你只是被动的让别人来找你,并把这些事情记入行事历,那其实你的时间会被切的零碎。 这些零碎的时间无法好好使用,最后也往往只会被浪费掉。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年初时发奋图强说「今年一定要如何如何」,但等岁末一回顾,却一件事都没达成。 但你请他们认真思考原因,却常常完全不知道时间用到哪里去了。 所以很多书会教你,最好在每年开始时,就先拿出一份年计划表(大概类似下图) 请你把一年的计划先思考并排入。 比方说有人打算明年要报考 PMP。 这类书会教你,应该在年初时把这些事情优先列在你打算进行的时间与月份。 然后每个月再细部规划月行事历,每周再规划周行事历或日行事历,如此就能好好利用时间。 所以呢,以上面的例子来看,写一写可能会类似下面这张图。 然后,你想到今年还要完成一个企画案的提案,所以你想想可能的发生时间,也把该企画案的事项填入。 那结果可能类似下图: 然后,你可能再思考到还有其他重要但更次要的目标。 你再陆续的把这些相关事项填入。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重大计划都能安排进入为止。 换言之,当你把时间先分配给「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剩下未填满的时间则可以再在月规划或是周规划时,分配给当时才要做但相对「次重要」的事情。 而最后才把别人邀约的行程塞在空档之中。 这样就像一般致富书籍教导先存钱的概念一样→ 把重要的时间先预占下来,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时间被别人切碎。先分配关键时间,再把剩余时间分给其他琐事,时间利用或是工作进行,自然能较有效率。 概念是对的,但这「方法」可还不够完美! 这样的做法比被动的让别人来安排我们的时间绝对是好的多,也确实能让人生规划更积极。 但我自己试过几次后,却觉得这方法其实还不完美,仅是个理论上很好的方式。 为何说理论上很好呢? 因为除非自己是很有条理的人,能让事情大多精确的顺序发生;否则实际执行下来时,很有可能会发现一开始苦心做好的年计划在一旦走乱了后,将会完全无法调整与更新。就如同大部分人在项目排程一样的结果 → 排了个漂亮的计划,可是因为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无法也不会因应变动,所以最后只变成墙上的装饰品。 为何这么说呢? 还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预估不准,但那又如何?》有提到一个观念。 项目规划的目的并非是我们有自信能完全一字不漏的执行计划,而是要透过计划来因应变化。 也在那边文章引用过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段话:「Plan is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计划本身不值钱,但制订计划却很重要) 我总强调,项目管理的知识其实在任何情境都是通用的。 这在人生与时间管理上也是一样。 我们计划的结果其实不重要,反而要是让那为基础,方面随时根据现状来评估可行度、考虑是否要调整、并反应在我们「当下的计划」中(所以注意喔,年初写好的年计划表可不是当下的计划了喔)。 如果还有人看不懂,那请试想想看。 你在年初提出了一堆「今年的希望」并写入年计划表中。 可是事情总会有新发展、人生总会碰到变化吧? 可能有哪些变化呢? 原来设想很容易的事情,真正开始时发现变得很复杂。(如需追加一堆工作) 原来设想的发生时间发生变化。(延迟或是得提早开始,可是因为关连的事情很多,所以后续的安排都得调整) 原来排序的优先级改变了。(比方说本来年初预定的目标,等三个月后发现不重要了) 某些计划被取消了。 某些计划临时察觉并加入了。 一旦碰到事情有变时,你就会发现这方法最大的困难点 →若年初安排的事情很多,且都订好时间后,你其实将不知道该如何重新调整。最后很可能得重做一份。 以上图而言,这只是一个我随便做的范例,都已经让人看得眼花撩乱了。 若是个真实的人生规划,整个画面恐怕更会是密密麻麻的。到底哪些工作属于哪个目标? 到底哪些工作已经有所调整? 其中是不是有可能漏安排某些事情? 万一计划有变要把原来的工作改去哪里? 你其实根本无从检查起。 比方说 PMP 的规划来说吧。 若你二月时并没找到合适的 PMP 补习班,你要如何快速的调整计划? 用这方法时,你得要先整个看过,辨识出哪些事情跟 PMP 有关,然后每个事情要重新调整到新的时间段。可是新的时间段,可能早有别的事情安排在那里。 你要调整那些工作,你又得去分析这些工作跟哪些工作有关连。 最后你可能觉得整个打结,就放弃不做了。 当然,另一个方法就是每个月都重新规划一次年计划表。 可是若每个月都必须从各类目标重新 review 一次,这其实是很花时间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根本不调整年计划,而是只在月计划或是周计划中反应就好。 但这却不方便我们进行追踪。比方说若某些目标进行了一半却要调整,你有可能根本不记得哪些做完,又哪些没做。 所以我觉得好的解决方案是甚么? 我自己思考了很久,最后的结论是「最上层的计划不该涉及时间」,该像项目管理一样,最高的计划应该是 WBS、也就是 Deliverable。 在时间管理这件事情上,第一步不该去考虑时间,而是该考虑项目。而计划安排也不该是以时间为切点,而该以事件为切点。 这句的意思是说,人生目标不该是只在年初才来定、而是随时该有、随时能规划,并要能方便的并入时间轴且方便管理与追踪。 否则,如果方法不方便好用,我们会被自己的方法卡住,最后就会选择放弃。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有梦想,最后却无法达到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让自己接近梦想并了解进度状况,最后就被动的希望命运能带我们去那里。但这是不切实际,也是可惜的。 所以,下一篇我将跟大家分享。 行程计划的前端到底该是甚么东西? 为何那样控制能让我们更高度的掌握我们的人生,并进而达成人生目标。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0, 2024

在线会议/视讯面试 3 大准备指南!该怎么在镜头前呈现你的专业感?

过去这几年因为做的是智能家庭领域的产品,无论是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或是消费者,我面对的主力市场都在欧美,大大小小的 meeting 很常透过 Google Meet、Zoom 或 Skype 等网络通讯软件联机完成。 我记得人生第一场视频会议,是跟一个意大利的经销商介绍我们当时的产品,对方义式英文口音超级无敌重,整场讨论我大概三句有一句半都听不懂(掩面),如果我需要回话,都是靠着抓关键词在瞎掰;然后我当时老板的台湾口音也颇重,再加上中间视讯一度有些延迟,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点怀疑当时我们双方是否有六成是在鸡同鸭讲? 而这两年更因为替在加拿大的公司独立操作社群广告,跨越多个时区的电话会议,自然也成为每月必备的工作项目之一。另外从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例子,也看到越来越多台湾的团队在招募时,为了增加双方的便利性,采用视讯的方式进行工作面试。(我去年也和 Facebook 进行了好几次的电话面试,结果最后被发无声卡,现在想想大概当下的反应表现太差所以被刷下来吧,XD) 虽然已经开过数百次这种在线 meeting 了,但老实说每次开会前我都还是很紧张(紧张到会想烙赛的那种),特别是如果需要视讯的会议,前一晚想到仍旧会焦虑到辗转反侧。 如果你也需要准备在线会议或是视讯面试,以下是我从过去经验里列出来的准备清单,希望可以在你需要时派上用场。 软件联机测试准备:不要「未战先败」,多一个备案多一份安心 随着各家通讯软件百家争鸣,越来越多的公司/团队都有自己的软件偏好,就我所知,Facebook 公司的视频会议/面试是用 BlueJeans,北美市场的公司常用的则有 Zoom、Microsoft Teams 或 Google Meet。因此开会前请务必先确认 3 件事: 下载指定的视讯软件:不要到开会才发现原来对方是说用ooo软件 软件更新很重要:你确定上次计算机里的软件是最新版了吗? 备用的联机方案:免登入的 Google Meet 和直拨电话号码是你的好朋友 我知道第一点听起来很像废话,但很多时候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一步(有点像为了重要事情出门却忘记带手机的蠢事,这件事虽然够蠢但还是很有可能会发生),如果是在不熟悉的 Wifi 联机环境时,我则会进一步确认我的手机和计算机同时都有下载这个软件,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无论你多熟悉或多常使用这个软件,我建议你如果和新的合作伙伴开会或是进行工作的视讯面试时,在正式开始前都先登入一下,测试联机质量和版号。 我平常很常用 Zoom 进行在线会议,我记得有次和新的团队进行视讯 interview,前一晚随手测试了一下对方发来的会议代码,Zoom 竟然叫我先更新!还好是在 interview 前就发现,否则让对方枯等的后果,怎么样都会让人觉得你专业度不足吧! 除了软件版号的更新会整到你,软件的联机问题也是一个大魔王。有次不知道为何,我的 Zoom 就是连不进会议室,还好现在的 Google Meet 是免费的,而且不需要注册就能透过 URL 邀请对方进行视频会议,算是有及时解救当时的尴尬处境。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软件整到,所以我觉得备有第二个会议联机的方案也很重要,除了紧急采用免登入的视讯联机当作替代方案,也可以在事先提供自己的直拨号码给对方,表明万一发生联机问题时,也可以用电话直拨当成备案。这种有备而来的态度,不仅会让人提升第一印象,也能稍加缓和会议前的焦虑。 衣着与视觉准备:在镜头前呈现「专业感」的艺术 和工作有关的视频会议,以展现自己的专业为主,由于缺少了面对面的真实接触,如何在镜头前呈现自己看起来「最有工作价值」的衣服组合,是一件很值得花点心力去研究的小事。而我后来的经验是: 有领子的上衣胜过无领,有袖胜过无袖 干净的背景为重点,并且不要露出床或衣柜 和镜头的距离以「对话时可以展露手部动作」的呈现为基准 在商场上,无论男女,有领的衣服在镜头前都会让人感觉比较专业;另外无论你的手臂线条多健美,都留给你的暧昧对象或交往对象欣赏就好;而床和衣柜就不用多说了,即便对方知道你在家工作,一旦画面里出现床和衣柜就是居家感,怎么样都应该极力避免。 而我后来发现,我每次视讯开会时几乎都穿习惯同一件上衣,后来就干脆不烦恼了,只要视讯开会我就穿那件,如果你的衣柜里面少了一件有领的上衣,买一下这种「工作制服」省下每次开会前要穿什么的烦恼,也是一个好投资。 另外一开始还是个菜逼八时,我会找一两个比较信任的朋友,逼迫对方假装跟我视讯开会或视讯面试,同时录像下来看看自己哪里可以优化。这样做不但容易透过他人的视角来发掘自己的盲点,同时也因为「彩排」过开场,心里也会感到比较踏实。 记得以前上过简报课练习上台简报时,老师说如果时间来不及,只要练好简报第一页、做好开场后面几乎就能顺利走完,我觉得找朋友视讯大概也有这种道理。 而远距沟通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少了非语言的交流,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麦拉宾法则」,人在沟通时有 55% 都透过非语言的讯息传递的。 我紧张或专注的时候,表情看起来非常凶,或是常让人觉得我在不爽,但天知道我只是很专注的在思考某个问题,再加上我注意到自己在面对镜头回答问题时,很常会皱眉或是眼神飘来飘去的,给人一种不太可靠的感觉。所以如果镜头只呈现我的脸,和我不熟的人大概会想问我,为什么要这么痛苦的和他开会或面试吧? 因此在对话中,适当的呈现手部动作,可以优化我在镜头前的不自在和紧绷感,同时如果对方银幕开全屏,我也不至于一张大脸占据了对方整个屏幕。 准备背景音/环境音:降低不必要的音讯干扰,累积沟通流畅度 我去年在波士顿游荡时,因为临时要电话开会讨论下一波的活动,我在 hostel 的大厅里和老板联机,巧的是那时刚好那时是工作人员的打扫时间,老板一直问我是不是人家餐厅要打烊了,我还赖在那里不走?当下真的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我回到彰化的家,用 Skype 和荷兰的客户开会,在一楼客厅和对方聊到一半时,结果邻居家的狗在门外莫名乱叫,我只能打哈哈的笑着说:「Sorry, that’s my dog~」但当下内心真的是尴尬到不行。 还有手机 app 通知声音或聊天讯息的对话框,用电话开会结果一直听到对方 app 的通知音其实很恼人;有些开会是甚至需要分享屏幕画面,如果右下角跳出一个朋友的通知问说:「诶干,今天晚餐吃什么?」或是在家视讯到一半,发生了像前几年 BBC 联机直播,教授女儿却闯进房间唱歌的爆红画面 ,都会尴尬到让人想挖洞跳进去躲起来。所以这部分我觉得比较需要注意的是: 确保手机静音,并关掉所有 app 通知画面或声音 戴耳机永远胜过没戴耳机 远离家人或你家(邻居家)的狗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尴尬,关掉通知、锁好房间门、事先告诉家人请他们不要来找你讲话,到一个你家猫狗乱叫不会被听见的房间,用耳机确保双方有最好的收音质量,降低一切不必要的干扰,不仅提高当下沟通的流畅度,也能在对方心中累积好的印象。 工作上的信任资产,都是透过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慢慢累积的,当双方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资产,后续的合作也就会更加顺利了! -- 本文转贴自:Farry H(原文标题:线上会议/面试3大准备指南!该怎么在视讯镜头前呈现你的专业感?)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5, 2024

接案、自由工作者「劳健保」全攻略!如何保劳健保?职业工会加保、国民年金哪个好?

想要了解自雇者劳健保的处理,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劳健保? 劳保:全名为「劳工保险」,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给予所有受雇者的一项保障。 健保:全名为「全民健康保险」,一种强制性保险的福利政策,给予所有国民的一项健康保障。 在法律上,只要你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就得强制性纳保全民健康保险;而若你是受雇者,那你的雇主也必须依法为你加保。 健保的部分没什么大问题,但问题来了,大多自由工作者并没有雇主,为何还要替自己加保劳工保险? 因为你无法预测你自己在工作时会不会遭受意外,若是不幸遭受意外,劳保能够为你负担部分费用。 另外,若有保劳保,当你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也能领到一笔月退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退休金」。 所以说到底,保劳健保的其实就是替自己买个保障,让国家能够在需要时照顾自己。 一、自由工作者保劳健保的 4 个方式 1. 请公司替自己加保 第一种方式就是找到一家公司,让你以员工的名义加保,这样子的好处就是你每个月能少负担一些劳健保费用。 目前 (113年) 的劳健保负担制度是这样: 如果能够找到公司替自己加保,理论上来说负担的金额会比较少。 但事实上,你不属于该家公司的员工,你并没有替这间公司工作,所以就算愿意帮你保的公司,也都还是会请你负担单位的那笔费用。 也就是说到底,你只是省去后面会提到的职业工会会费,在保费的部分还是得自己负担,而且还可能会有人情债 (因为一般都是会找亲友的公司)。 2. 自行成立投保单位 第二种方式就是自己成立投保单位,也就是自己成立公司。 目前台湾的法定规定,五人以下的单位并不强制要设立投保单位,但是只要超过五人就得强制成立,因为国家要你保障你底下的雇员。 但这种方式对于总是单枪匹马工作的自由工作者而言比较难,因为公司不管是在成立,还是未来的维护上都需要资金,且相对复杂,会多出不少业务。 3. 加入职业工会加保 首先,先了解一下何谓「工会」? 依据《工会法》第 6 条,台湾的工会组织分为: 企业工会:同一工作地点或同一雇主的劳工组成的工会。 产业工会:同一地区,从事同个产业的劳工组成的工会。 职业工会:同一地区,从事相同职业的劳工组称的工会。 而在职业工会的业务部份,其中一项就是会员的劳健保业务。 所以许多的自由工作者就会利用这种方式,加入与自己工作性质相符的工会,并由工会方加保劳健保。 不过要注意的是,因为职业工会与你并无任何主雇关系,所以不会像公司一样替你负担部分费用,可参考下表: 【补充】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职业工会加保劳健保,依法你必须符合以下资格: 经常于 3 个月内受雇于 2 个以上非劳保强制投保单位的劳工,如:从事两份以上清洁工作者、接两份以上家教的人。 独立从事劳动或技艺工作,获致报酬,且未雇用有酬人员帮同工作的劳工,如:市场摊贩、自媒体经营者。 【再补充】 若是利用一般公司行号投保,会提拨 6% 的劳退,但投保工会的话则没有劳退的保障。 至于若是不懂劳退是什么,可以先参考市场先生写的文章:劳退和劳保差在哪? 4. 不保劳保,选择缴国民年金 一样先解释一下国民年金的意思: 国民年金是一种为了「安定」社会,而存在的社会性国家保险 (避免没钱可用的人造成社会动乱)。 所以年满 25 岁、未满 65 岁,在国内设有户籍,且没有参加劳保、农保、公教保、军保的国民,就会成为国民年金的纳保对象。 而部分在家工作的 Soho 族,若不主动保劳保,就需要缴交国民年金。但因为国民年金属于「半强制」性,所以每年还是有高达 100 多万人未缴交国民年金。 接着说回来,因为劳保跟国民年金都是能够在遇到重大事故获得理赔,以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有给付,所以有部分人就不会特地去保劳保,改缴国民年金,健保则挂在区公所。 这样子究竟好不好呢?其实真的就是见仁见智,等等我会深入探讨及分析两者差异,继续看下去吧! 二、选择用职业工会加保,该怎么挑选工会? 要注意的三件事 1. 工会与工作的相关性 首先,最重要的一定要是要找与自己工作有相关的职业工会,不然很有可能会造成资格不符合,在理赔上就无法得到给付,甚至连年资都无法计算。(可参考相关新闻) 另外,我也会建议找离家近一点的工会,毕竟法定的职业工会本身就是:「【同一地区】从事相同职业的劳工组称的工会。」 2. 工会背景与运作状况 再来,工会的背景也非常重要,建议在加入工会前,要先去将此工会的背景了解清楚,包含成立时间的长短、有没有得过什么认证 … 之类的。 另外,也可以上网爬文或询问里面的会员,该工会的运作状况如何,有没有积欠保费及滞纳金,对于会员业务的处理态度 … 等等的。 3. 工会提供的会员福利 最后这点见仁见智,因为职业工会的工作不只有替会员加保劳健保,还会有其他的业务或活动。 可以稍微去了解一下,看看工会的福利如何,会不会常常办聚会、有没有奖金回馈 … 等等。 当然,如果你不在意这些的话也是能忽略没关系。 三、推荐的职业工会 以下推荐几个我当初在寻找时有研究过,觉得不错的工会,有需要的人可以参考一下。(不过北部的居多 XD) 或是可以上劳动部官网查看全台工会清册,看看有哪些适合自己的工会。 我最后是加入《网络自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工会》,有三点原因: 会员的条件比较符合我的工作性质。 超方便又超赞的客服,有问题用 LINE 询问,三分钟内就能得到回复 (屡试不爽)。 有别的工会没有的推荐制度,推荐会员加入能够得到会费补助。 (PS.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并且有打算加入该工会,希望能在推荐人的部分打上 Dean 或 T-0189,让我得到一些补助) 四、劳保 VS 国民年金怎么选? 1. 两者比较 2. 为什么建议保劳保 以下是针对还未保劳保的自由工作者,在选择劳保与国保 (国民年金) 的一些观点。 若你属于公司的雇员,则需要强制纳保,也不会有两者选择的问题。 给付金额较高 劳保会依照你投保的金额不同,而有所谓的「级距」。也就是说: 劳保:给付额度会依照级距的不同而有所提高,缴越多领越多。 国保:因为投保的金额为单一费率,所以在给付上会是固定的。 所以说,在一般的条件下,劳保的给付金额是会高于国保的。 【补充】 以上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解释,没举例试算是怕公式与数字一多,有些人会有看没有懂。 如果你想要亲自试算,可以上劳动部劳工保险局,参考官方的公式来计算比较。 社会评价问题 另外会建议能保劳保就尽量加保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可能会有社会评价的问题。 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有以下: 由你缴交国民年金的年资,能大致了解你待业的时间。 可能会对于你这个人先有「不积极」等负面刻板印象。 有时候可能会被一些公司列入企业征才时的筛选标准。… 等 以上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太刻板、怎么可能发生,但事实上,这样子的状况的确在社会上层出不穷。 还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去思考,我自己是觉得除非你真的连缴交基本的保费都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不然真心建议能加保劳保就赶紧加保吧! 五、劳健保常见 Q&A Q1:如何加入职业工会投保? 投保的部份工会方会帮你处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工会加入。 而加入的方式每个工会都不同,有的可以在线申请,有的则一定要你人亲自到现场。 不过整体过程大概如下: 先填写基本数据 (包含证件) 选择投保的薪资与开始加保日 专员会替你解说相关的法规及制度 了解需缴纳的费用 (不清楚的部分要立即询问) 缴纳费用并出示证明 工会确认收到款项后就会替你加保 Q2:刚开始先投保多少薪资? 对于自由工作者来说,可能每个月的收入并不是固定的,所以对于要投保多少薪资会有疑问。 可以以年收下去取一个平均数,总之不要与实际收入相去太远即可,个人会建议往高一点设。 因为如果设太低,劳保局进行查核时查到,就会有相关的罚则;而若设高一点虽然保费会增加,但未来得到的给付也会比较高。(会取你缴交额度中最高的 60 个月平均值下去计算) Q3:原先缴国保可转劳保吗? 如果原本有在缴国民年金,想要转保劳保,当然是没问题。 两者的年资会分开计算,而未来在领取年金的部分则可以个别领。 劳保的老年给付需要满 15 年的年资,但是国民年金的年资可纳入计算。 国保的老年年金没有年资的限制,可以与劳保同时领,但是计费的方式会不一样。(相关案例) 六、结论 对于自由工作者保劳健保,我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如果你确定要保劳保的话,就不要拖,赶快加保开始累计年资。」 而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都是对于普通人,若你的身分比较特殊 (身障、低收 … 等),则需要另外去查询相关数据! -- 本文转贴自:DR.DEAN 处方笺(原文标题:自由工作者如何保劳健保?一人公司的你需要了解的细节)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