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196 posts

【部落格經營】Medium、痞克邦、方格子與 WordPress 哪個好?4 個寫作平台的優缺點比較

Medium、痞克邦、方格子、WordPress,一眼望去網路上的寫作平台有很多種,每個平台都有不同的優缺點,包含了流量來源、變現方式、是否能夠有廣告收入等等,本篇文章就針對這幾個項目,來做比較說明。 最後也會告訴你,如果想要經營部落格打造被動收入,我所推薦的是哪一個寫作平台?為什麼呢? 一、方格子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方格子針對華語市場,流量三成來自社群媒體。也就是說,如果你原本有在經營 FaceBook 的,蠻適合搭配著方格子導流量使用。 方格子的介面簡潔,操作簡單,但缺點是不能夠放廣告,沒有廣告的收益。變現的方式較少,主要變現方式為訂閱制的會員收費,需要不斷的產出文章。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缺點是隸屬於平台,有被關站的風險。 二、痞客邦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痞客邦簡單操作好上手,優點為本身自帶一定的流量。但缺點一樣沒有自己網域,有被關站風險。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另外,如果你有看過痞客邦的文章就知道,版面上充斥著太多的廣告,使用者體驗不是很好,沒有辦法好好的閱讀想要看的內容。 三、Medium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Medium 是歐美市場為主,版面簡潔,但沒有中文介面。如果你是寫外語部落格,那可以考慮看看使用 Medium。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但缺點仍是隸屬於平台,有被關站的風險。 四、WordPress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WordPress 新手需花時間學習架站的知識 ( 當然也可以外包請專業的架 ),但自由度高,變現方式多元。 最大的優點是:擁有自己的網域沒有被關站的風險。 延伸閱讀:甚麼是 WordPres?傻傻分不清楚 WordPress.org 與 WordPress.com 的差別是甚麼? 五、寫作平台綜合比較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圖/被動收入實驗室提供) 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是否想要寫作,可以嘗試在 Medium、痞克邦、方格子寫個二十篇看看自己有沒有放棄 XD 倘若你的目的只是單純想寫寫文章、紀錄生活,而且英文或是外文的部落格,那就選擇 Medium 吧!如果是要寫關於旅遊、生活、美食,痞克邦和方格子都可以試試! 但如果你是想要打造額外主 ( 被 ) 動收入、經營個人品牌的話,WordPress 自架網站絕對是我的首選 🤩 原因很簡單,因為自架 WordPress 網站有 100% 的掌握度、自由度高,變現方式多元。 重點是擁有自己的網域沒有被關站的風險。 延伸閱讀:【如何申請 Google Adsense 廣告開通】 實現在網站中放廣告賺取被動收入!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fishfreelife)分享的貼文 以上是各個寫作平台的比較。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寫部落格的行列 🥳( 灑花 ) 如果你對自己架設網站有興趣,跟著下方手把手的教學文章,你也可以架出屬於你自己的網站! 四天架站教學系列文章: DAY 1、Cloudways 主機申請 DAY 2、佈景主題基本設定 DAY 3、佈景主題進階教學 DAY 4、網域申請,網站上線! 如果你對相關主題感興趣,歡迎追蹤 instagram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 本文轉貼自:魚子 被動收入實驗室(原文標題:【部落格經營】四個不同寫作平台的優缺點比較)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6, 2024

如何打造「知識型產品」,創造 6 位數收入?(下篇 – 行銷企劃)

要如何從零開始建立個人品牌,甚至銷售第一個自己的產品,並在一個月內賺進六位數的收入?這篇文章會 Focus 在後期的行銷企劃,並且會專門討論線上課程的部分。 在「上篇 – 點子生成」學到了要如何找到消費者會想買的產品點子,以及在「中篇 – 產品設計」中知道了如何詳細的去設計產品的詳細內容,最後規劃出一套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最後一步就是要想盡辦法把我們的產品賣出去!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我如何規劃行銷流程、用了哪些行銷管道,以及幾個銷售線上課程時你應該注意的重點。 一、設計銷售頁 什麼是銷售頁?簡單來說就是介紹你產品資訊、適合誰、能讓學生得到什麼成果的一個網頁,如果你和我一樣是自己販賣線上課程,沒有透過任何大型平台幫忙的話,你將會在行銷時面臨很大的技術問題,例如說: 銷售頁應該要放在哪?怎麼讓人看到? 怎麼串接金流?我要怎麼收錢? 要怎麼把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上? 別擔心!現在網路上都有超級多的資源,可以讓你用超簡單低成本的方式做出不錯看的銷售頁面,我最初的銷售頁是用一頁購物製作的,簡單好用,收費也很低,基本的數據分析和訂單處理也都包含在裡面,很適合時間不多、有預算限制或是非技術背景的人入門。 第一次做銷售頁做得很陽春是很正常的,我剛開始也是一樣,如果你想要花俏一點,也可以參考我的良師益友度哥利用一頁購物所設計出的銷售頁面,可以說是非常漂亮,資訊也很完整,所以只要你上網查資料,做點功課,相信銷售頁這一關是難不倒你的。 一頁購物店目前只支援台灣銀行帳戶收款+台灣手機登入,如果你是海外公司或像我一樣在海外,就會有點不方便,我當時是跟我媽媽借了手機號碼來註冊,不過如果你目前人在台灣,相信這是個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入門的好資源。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製作銷售頁的技術也進步了很多,現在的我是用 Teachable 的後台來製作銷售頁,你可以點下面的圖片去看一下,當然你沒有一定要做得像我這麼漂亮,如同網站的外觀,設計都不是初期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文案和產品資訊。 二、我用了哪些銷售管道 銷售頁搞定之後,你以為客戶就會主動上門了嗎?你想太多了,如果你不把新產品的消息公諸於世,不用一些行銷手法去包裝你的商品,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你在賣課程! 所以我會建議你將你有在經營,而且有觀眾的平台一一列下來,盤點你現在的行銷管道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宣傳時程要怎麼安排?需要那些素材?並思考這些平台各自適合用什麼方式來宣傳你的課程,例如我的行銷管道有: E-mail FB 社團 FB 粉專 Podcast Instagram YouTube 全部列出來之後,我就要做個分類,來決定哪些平台是我的銷售主力,哪些是次要的,分類後的結果和各個平台的用途如下。 E-mail Marketing(主要) E-mail 雖然老派,卻是我本人最愛用的行銷方式之一,不用擔心演算法和觸及率,只要你寄出,觀眾就一定收的到,如果觀眾不開信,基本上都是你的問題,不能去怪演算法,可能是你的標題下不好、內容不吸引人,你可以好好地檢討要怎麼修改,修改的成果也比較準確。 雖然 E-mail Marketing 在台灣很不流行,但它依舊是我最強的銷售工具,如果你也想開始使用 E-mail Marketing ,市面上的 E-mail Provider 非常多,下面是其中幾個比較有名的,你可以依照你所在的地區,花時間自己去研究一下。 台灣:Benchmark、電子豹 美國:Convertkit、Mailchimp、ActiveCampaign 我個人是使用 ConvertKit,無論你使用哪一個平台,一定都要能做到搜集名字和信箱,以及 Sequence 等關鍵功能,這樣你就能在後台設計什麼樣的人,點到什麼樣的連結、會收到什麼樣的信,整個銷售流程就可以自動化,你也不用常常去處理客戶的問題。 我在前期花了很多時間去設計不同的 E-mail 內容,事先寫好每封信的文案,去規劃每位有訂閱我的讀者,要在什麼時間點收到怎樣的內容,如果他們看完信,又要有什麼樣的內容在隔天、三天後發給他們,安排好之後就是全自動的,非常方便! 如果你也打算將 E-mail 當作你的主要行銷工具,在前期絕對要花點時間來安排。 FB 粉專和社團(次要) 在臉書的部分,我會盡量思考要怎麼樣做到「跟觀眾頻繁地互動」,例如使用臉書機器人,請他們在貼文底下留言,然後使用訊息推播,送出客製化的對話內容。又或者是利用吸睛的貼文引起觀眾的好奇等等。 其實跟在做 E-mail Marketing 有點像,差別在於 FB 會受到演算法的干涉,你比較不能掌控成效,不過也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規劃的。 Podcast(次要) 在 Podcast 上我會盡量在節目裡插入我自己課程的口播廣告,根據當集的內容來插入不同的產品,這樣會來聽那一集音頻的觀眾,會 more likely to be interested in my offer,像是這樣的小巧思,都是可以被設計的。 其他平台 例如 YouTube、Instagram 這些我比較沒有花心力在經營的平台,因為觸及到的人數不會太多,所以我也不會做太多的行銷規劃,不過它們依舊有觀眾在上面,所以如果情況允許,我還是會製作些短影片來宣傳我的產品,就算是多一個曝光的管道,成效倒是其次。 三、利用免費內容吸引觀眾 根據調查統計,如果你先給觀眾一些試用品,可以增加 36% 的銷售成績,這也是為什麼賣場有那麼多試吃品,答案就是刺激銷售,以行銷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家不知道你是誰、沒看過你的品牌、也不太確定你的商品能不能帶給他們期望的效果,那他們怎麼會買? 尤其在數位時代,你幾乎沒有辦法直接接觸到觀眾,又要怎麼讓他們知道你產品的特色呢?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製作一些免費內容當作試吃品。 你可以擷取課程的一小部分做一個前導影片,也可以額外寫一篇文章、製作相關的內容,並在這些內容中旁敲側擊並銷售你的主要產品,我到現在都因為這個免費內容,獲得了很漂亮的銷售成績,但是在做免費商品時,有幾個重點一定要記住! 1. Know you End Goal 在做試用品或免費內容時,一定要記得你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銷售成績,所以你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符合這個目的,不然就沒有讓人家試用的意義了。 例如你寫一篇免費文章,在規劃內容大綱時就記得要讓這篇文章跟你的主產品產生連結,人家看完文章後覺得有收穫想學更多的話,就有機會進到銷售頁,購買你的商品。 延伸閱讀: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個必須建立的 自媒體獲利心態 2. 不斷提及主要商品 延續第一點,我們做免費內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銷售成績,所以一定要不停的提到你的主要商品,就像你會在我的 Podcast 、文章的最下面、網站的側邊欄看到我不斷會提及我的主要產品 「Brand You Life」 很多人會不好意思宣傳自己的商品,但如果你用對方法,這並不會讓人反感,你也不會感到不舒服,例如你可以用一些話術:「如果你對這個內容感興趣,在我的付費課程裡會帶到更詳細、更深入的教學。」 你提到產品越多次,人的大腦就會自動抓住這個資訊,就算每次都只是稍微提到,也都可以讓觀眾的潛意識思考:「我到底想不想要知道更多?我願不願意花一點錢來學習更多?」,觸發並增強他們想購買的意願。 延伸閱讀:你有冒牌症候群嗎?5個自我檢視特徵與調整方式 3. 風格語調一致 當你在做付費產品和免費內容時,你一定會有屬於你自己的風格,記得要把這個風格保持一致,如果有牽扯到文字或說話,記得語調也要盡量一致,總不能免費產品是用溫暖的風格吸引觀眾,買下去之後又用斯巴達的教育方式吧?這可能會讓觀眾感覺被欺騙的感覺。 4. Something Special ♥ 我喜歡在免費內容中給觀眾一點驚喜,或者一些只有在這個免費內容中才看得到的 Bonus,例如說看到影片的最後就可以得到課程折扣、現在購買會額外贈送諮詢服務之類的,多用一點巧思,讓觀眾在看完你的免費內容後,產生「我想要購買你的商品」的感覺是做免費內容時最重要的目的。 5. 說話算話 如同前面所說,你一定會在免費內容中提到自己的付費課程會有什麼樣的內容,不過很多人會為了刺激銷售而誇大其詞,說出課程根本沒有包含的東西,或是他們做不到的承諾,這是做免費內容時的大忌,如果你說話不算話,很快就會失去觀眾的信任,後面的產品也不用賣了。 以我自己來說,我現在的主要課程 Brand Your Life 是用一堂 1 小時的線上講座當作免費內容,偶爾也會配合一些節日,或是跟其他相關的品牌合作推出不同主題的免費直播,裡面就會提到一些我最近對課程的規劃,例如今年會新增什麼課程,會邀請誰來當客座講師等等。 當我要在免費內容中提及這些東西時,通常都是已經進行到一個段落,是真的會推出的東西,即使講得當下還沒真正推出,也會讓觀眾產生期待感,進而購買你的產品,在這裡我也想提醒你,不要害怕你在免費內容中透露太多的好康。 當你能給得越多,你的觀眾越會覺得:「哇,免費內容都這麼有料了,那付費課程一定更有深度」,所以不要怕,只要是你做得到的,就盡量去給吧!但也要記得隨時把你的 End Goal 放在心上。 四、用預售驗證市場反應 看到這裡,你可能以為銷售都是要等課程做好後才要開始做的,但其實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產品都還沒有製作完成,因為那個不是最急的事情,你還不需要把所有的錢和精力都投進去,相反的,我們應該先確定真的有人願意購買,也就是進行預售,然後才真正把課程給完成。 我知道這時你可能會想:「我沒有真正做出產品,要怎麼賣給別人?」,這其實就像預售屋或是現在很多的線上募資,你買預售屋的時候房子並沒有蓋好,你所支持的募資活動也沒有真正推出,只是做個模型給你看,但依舊有許多人願意預先付錢給這些還沒完成的商品。 預售主要的目的是要先確定市場的實際反應如何?有多少人願意購買?需要有多少人買才能回本?此外,預售也有下面幾個好處: 增加自信:當你看到越來越多人願意預購你的商品,你的自信也會大大的增加,我就是這樣。 更多的預算:當有人願意預購,你就會有更多的預算可以去好好設計課程或投資設備。 得到讀者最直接的回饋:你一定會遇到觀眾問問題,例如:「請問我沒有 xxx 經驗,也可以來上課嗎?」,你就可以根據回饋去微調你的課程,讓成品更符合需求。 即時停損:最慘的情況就是沒人買,或是只有少數人要買,此時你可以考慮退款,甚至是停止製作課程,節省不必要的製作成本。 如果你真的擔心沒有實際做出來沒有人會買,也可以考慮先做 30%~40%,至少有點東西給觀眾看,接下來只要說清楚未來課程的製作進度和規劃,相信觀眾都還是會買單的。 延伸閱讀:ICA 是什麼 ?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4個 ICA 對話法則 五、行銷要軟硬兼施 我的最後一個秘密武器,就是 Hard sell & Soft sell,中文我不太知道該怎麼翻譯,但可以簡單解釋一下: Hard Sell:硬式行銷,例如直接給出數字的、促銷活動、限時限量、免運費等較理性的方式。 Soft Sell:軟式行銷,例如帶出你的故事、理念、使用者分享回饋等較感性的方式。 大多數人用的都是 Hard Sell ,這也造成我們很討厭被人家推銷,覺得別人在騷擾自己,我相信這也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要怎麼樣以同理心的方式設計出會讓觀眾感興趣,真心想要你的產品的文案。 以我自己來說,我會利用 E-mail marketing ,設計幾個 Soft Sell 的信件文案,信件裡講了我的故事、我開課的願景和目的等等,這些都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你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品牌,而是個有血有肉、在乎他們的真人,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絕對能 Close 掉更多客戶 👉👉 點這裡免費下載我的 Soft Sell 範本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直接詢問他們購買、不購買的原因,例如以下這 2 張圖,透過直接問的方式,你可以知道很多人不是不喜歡你的產品,而是有各自的考量。這時你又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用客製化的回覆來成交他們,讓他們清楚知道:「你的問題和顧慮是可以被解決的。」 不過經過一系列的測試,我覺得 Soft & Hard Sell 交互使用的成效是最好的,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你可以同時設計好幾種行銷訊息,呈現方式不限,然後用故事 ( Soft ) x 事實 ( Hard ) 的方式來行銷,例如我可以將同一句話視情況用 Soft & Hard Sell 的方式表示: 當然,行銷有各式各樣的方式,你可以複製我的,也可以創造你自己的,但永遠記住,讓人真正購買東西的永遠都是情感,營造出有感情的故事,你的商品就會大賣。 Facts Tell, Stories Sell. 行銷企劃 一定要好好做 最後附上一張我在我的第一堂線上課程 Dream to Goal 裡講到的從設計到銷售一個線上課程大概的參考時程,也許能幫助你更清楚要怎麼樣去走點子生成、產品設計和行銷企劃的整個流程,有需要的話也可以點下面的連結去複習這 3 篇文章。 以第一次銷售線上課程來說,我對我的銷售結果非常滿意,但是我也知道我還有很多可以優化、可以學習,也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即使到現在我比較熟了,我依舊在不斷的學習銷售,我也期待你在銷售自己的產品時也能保有這樣的心態,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系列文章 上篇:點子生成 中篇:產品設計 下篇:行銷企劃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下篇 – 行銷企劃)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5, 2024

「手寫字」變斜槓副業,甚至建立個人品牌!天馬行空的創作怎麼起步?

(圖/CY 提供) 當你看到「寫字」這兩個字的時候,在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 畫面一: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不斷看著螢幕敲擊鍵盤。 畫面二:拿著智慧型手機,雙手在觸控螢幕上不停按壓滑動。 畫面三:在桌面上攤開幾張稿紙,拿起鋼筆開始一筆一畫寫起來(現在還有人知道什麼是稿紙嗎)? 你也許沒有想過的是,有那麼一群少數的人,特別在這人手一機的科技時代下,可以把「寫字」這件事當作一種藝術設計的工作? 我開始擔任媒體編輯工作(這也是我很喜歡的工作)這幾年間,算一算,同時從事自由接案工作也剛好跨入第十年。我接案的工作內容通常和文字有十分緊密的關聯,包含文字撰稿、影視評論,以及這篇文章主要想談的重點:手寫文字視覺設計。 我與不同品牌、各種單位與獨立工作者合作,經手過各式各樣的產品: 電影/短片的主視覺、書籍封面、活動標語、文案、招牌、貼紙、MV 字幕、電視廣告、平面廣告、藝術作品、各項紀念品開發、甚至包含結婚證書,各種只要你想得到(甚至你沒能想到)可以寫字的任何產品,都是我涵蓋的服務項目。 甚至,我在空閒之餘也會偶爾到戶外市集擺攤、製作個人品牌的周邊商品、甚至現場客製幫人寫字,只要你點什麼字,我直接現場寫給你的實體活動。 台北國際藝術村作品(圖/CY 提供) 也許,在你平常走在路上的時候,或是無聊滑手機看看臉書、在「脆」(Threads)閒晃的時候,其實你早已經看我寫的字了,只是你並不知道。 這篇文章的主要重點,是要分享我這九年多來的自由工作經驗,透過與不同品牌的合作的創作經驗分享,逐漸建立個人品牌,如何在創作路上不斷挖掘自我的心路歷程。 不過,我要提醒,以下經驗分享較為適合身兼數職的工作者(尤其是你有正職工作,但也想同時開發副業、建立個人品牌的人),供大家參考。 個人品牌是怎麼煉成的?說出你心中想說的話,不要害怕表達意見 我先介紹我的專頁「CY Handwrites(手寫CY)」,這個專頁提供的服務與後繼衍伸的產品,主要以手寫字或書法的造型設計當作重點服務。 我在八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書法,但是在成長時期,我並沒有特別將這項技能轉換成職業的打算。一直到就讀大學後,社群媒體已經是大多數人交流互動的平台,當時除了在臉書上大多跟朋友、同學互動、聊天以外,分享歌詞、在生活當中想到跟隨時事話題的字句,是當時我在社群上很喜歡做的事情之一。 我常習慣拿起一張白紙,選擇不同款式的筆(我也是個文具控)寫字,最後用手機拍照,上傳到自己的私人帳號上與大家分享。當時許多朋友非常喜歡我寫的字跡,這也逐漸變成了我的「定番」。 就這樣,有朋友開始問我,為什麼不開個粉絲專頁跟更多人一起分享呢? 於是,我開啟粉絲專頁經營的旅程就這樣開始了。 (圖/CY 提供) 我創設專頁的動機非常單純,也就是抱持著好玩心態而開,而在當時,以手寫字為主題的帳號或專頁還非常稀少。 我發布的內容通常有哪些?這些手寫字的動態,都會和我自己的生活狀態——關心的時事議題、讀過的書、看過的影視作品、我內心大大小小各種千奇百怪的提問、自己旅行的地方息息相關。 許多社群專頁都會有「人設」的討論,但說實話,我幾乎沒有人設,「我就是我」。從個人創作的角度來看,創作其實就是把你內心直接掏出來,並且用你的方式轉化呈現給別人看。 只要你有足夠的個人想法與觀點,並且樂於與其他人分享你的個人思考,隨著經營時間一久,有些內容總會意外地觸動朋友的內心,讓他們願意主動分享這些創作內容。 就這樣,隨著朋友們相互主動分享與口碑宣傳,我的專頁不斷向外擴散,從朋友、朋友的朋友到非常外圈的陌生人,讓愈來愈多人知道這個專頁,追蹤數便也開始水漲船高。許多公司、不同品牌與合作夥伴也便跟著不請自來。 台文館合作商品(圖/CY 提供) 創作怎麼起步?維持創作能量、粉絲專頁的風格化養成 到底要怎麼開始創作?這是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定期維持自己的創作能量,定期更新自己的內容,這是讓社群專頁與自己的創作最終被看見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要如何維持自己的創作能量呢?如何找到自己創作的靈感與素材?這些是大家最常詢問的關鍵問題。 以下,我先從靈感發想開始談起: 1. 怎麼開始創作?先打開自我觀察與覺察的能力! 一般大眾所想像的「靈感」,就像天空打雷一般,一閃即逝,然而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認為,創作本身根本就沒有「靈感」這回事。 我部分認同林懷民的想法,靈感其實源自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那些看似極不起眼卻非常細緻的觀察。 這些能引發「靈感」的東西無所不在,只是可能你在平常中,你沒有發現它們的存在。 你可以先從最基礎的五感開發做起,想一下以下這五個問句:你看見什麼、你聽見什麼、你聞到什麼、你摸到什麼、你嚐到什麼? 如果你是一個對於外在或內在變化感知不太敏銳的人,你也許很難成為一個信手拈來的創作者,因為創作往往都是從這些細小變化長出來的。這需要一點天賦,但也可以慢慢透過練習養成。 比方說,我用通勤過程當作例子。 如果你是個天天朝九晚五的通勤族,在你心有餘力的時候,可以試著選擇一天,悄悄在車上進行一個觀察筆記: 你搭上大眾交通工具之後,其他乘客在車上做了什麼事? 你有留意過穿著特別顯目的人身上穿戴的配件嗎? 乘客衣著的布料剪裁、顏色、圖案花色又是什麼? 他們在滑手機的時候,各自表情又是什麼? 你曾經聽過車上陌生人的對談內容說了什麼嗎? 你可以試著把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記錄下來,每天只要花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記下幾個一天當中你最印象深刻的事物。你可以隨身使用手機記錄,或是你有寫手帳的習慣,就像在寫日記一樣,它將成為你未來創作時相當重要的圖鑑! 當然,以上我只是舉出其中一種情境,你也可以把它應用到其他情境之中。若需要更進階的洞察創作能力,我有機會將在未來文章中進一步分享。 (圖/CY 提供) 2. 關於自律:如何維持長期的創作能量? 有些自由接案工作者為了培養新技能,所以時常講究「日更」習慣。然而是不是每個創作者都一定要日更,可以另用一篇文章討論,因為這與產業性質、創作類型、個人個性與特質有緊密關聯。而我認為,維持創作的固定頻率,比起強迫自己每天更新更加重要。 什麼是維持創作的固定頻率呢?我還是一再強調,許多穩定創作產出的訣竅並不適用在所有人身上,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刻意追求產量反而可能導致反效果,最後造成過度消耗(burnout)。 換句話說,你必須在創作初期,多去嘗試尋找自己最舒適、並且能穩定產出創作的頻率。例如,你可以固定每周二、四發布自己的作品,透過行事曆的事先排定、適度彈性調整自己發布作品的時間。 假設某一周你實在做不出好東西,請告訴自己「這一周就休息」。現代人時常會犯下一種「我這周什麼事都沒做,我是廢物」的認知偏誤,事實上,以許多人來說,休息總時數實際遠少於總工作時數,所以務必留下多數時間發想未來創作的主題、蒐集素材、製作、最後發布創作的排程。 許多人最常忽略的,是作品的主題發想與製作週期,這通常遠比發布作品本身的時間還要長。很多人只會看見作品發布之後所帶來的流量紅利,享受社群媒體按讚數與分享數所帶給你的多巴胺快感。 3. 多巴胺困境:創作時面對的心魔 可是我要提醒你,在這個眾聲喧嘩的社群時代下,想想你的創作初衷是什麼? 許多人都想當網紅或意見領袖,可是創作起初的目標很難只是為了一夕爆紅。對我來說,創作的意義是,我可以透過我自己的作品與其他人對話,產生無形的共鳴,進一步獲得認同或溝通的可能。像是在社群媒體上建立一個心靈搖籃一樣,可以撫慰人們的內心。 同樣地,創作必須細水長流,因為流量紅利就像中樂透一樣,你的人生不可能每天都在中樂透。另一方面,與數位遊牧一樣,一個人的工作過程大多時候非常寂寞,你必須天天跟自己相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往哪裡去,該採用什麼方法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企劃。 當你沒有流量的時候,或是當你沒沒無聞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要放棄創作?這些都只有細水長流,才會有逐漸受到關注的可能。 只有你能夠忍受創作過程的各種心魔,你才會有成長與突破,創作能量才會維持穩定。 創作不能完全看流量,過年貼文還是會有破八千讚數,兩百人以上分享的例子,但這是少數(圖/CY 提供) 創作是個人閱歷累積的表現 除了啟動自己觀察與覺察的能力外,你還必須持續精進自己。就以我的經驗來說,多方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比方說,深化時事議題可以讀人文社科書,如果要思考自己的商營模式可以從商管領域著手,精進自己寫字設計的能力與技術可以參考字型設計、書法藝術等,觸類旁通)、影視作品、看各種展覽、參觀各式各樣的手作市集,這些都是重要並且垂手可得的資源。 同樣的,如果你想做自己的創作,從前面提到的方法出發,你也能夠畫出屬於自己精進的規劃圖表,從各方領域的觀點切入,練習換位思考,你就能找到非常豐富的資源來源,只要你願意嘗試行動,這些資源就能協助你,往你想前進的方向去。 另一方面,以手寫字來說,乍看之下它是個門檻相對較低的技能,因為每個人都會寫字,但是如果你把手寫字設計出非常多樣化的字體造型,那麼它的技術門檻其實會比大家想像還要高出許多,考量內容、造型、佈局、顏色/顏料、紙張材質、寫字工具(鉛筆、蠟筆、毛筆、水彩筆、炭筆、代針筆、粉刷,甚至是地上撿起來的樹枝等),這些多重的排列組合都是一個專業工作者必要的思考方向。 當你能在創作上展現愈多樣的技術,就更有機會吸引更多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接案工作者必須精進自己的原因。 創作自由與商業模式之間的兩難 最後我想談談關於副業的商業模式。 站在創作的立場上,很多時候,如果你一開始就只把人想成是「消費受眾」,只想著怎麼讓他們為你的創作掏錢,許多無形事物便會一一自動量化。我認為所有創作的初衷是「分享」,而不是「變現」,「變現」其實是透過長年分享、在你建立個人聲譽之後所誕生的甜美果實,而這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以一般擁有正職的工作者來說,副業的商業模式本身沒有問題,甚至如果經營得當,還能穩定幫助你增加額外收入。問題出在人們「急於變現」的扭曲思維,一旦急著「變現」,不僅會遺失自己創作的初心,更會長期損害自己的形象,甚至迷失自我。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歷經與各種品牌與單位共同合作,累積不同經驗之後,才開始嘗試建立自己副業的商業模式,開發個人品牌的周邊商品:例如 T 恤、托特包、貼紙,不僅可以練習評估商品成本與通路安排,同時這也是另類小額的投資模式。當然,這只是我心中其中一種可執行的商業模式。 面對自己的副業必須保持真誠,願意與人分享的初衷,並且維持穩定創作能量,才能讓自己的副業好好活下去。於此同時,相較於創業或一人公司經營所要承擔的經濟風險,正職上班族建立個人副業,更是一個適切同時嘗試發展職涯與人生第二曲線的可能。 如果你內心也曾懷有這個夢想,卻又害怕失敗,那麼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我想告訴你,不要害怕,勇敢去試吧。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4, 2024

華語老師「自學」架設網站,4 個專業服務推廣心法,讓你邊賺錢邊闖蕩世界!|安妮網站 Anny| Podcast 「數位遊牧誌」

許多人之所以開始數位遊牧,是因為工作幾年後厭倦了辦公室文化,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但對本次《大人的 Small Talk》受訪者、「安妮網站」創辦人 Anny 而言,數位遊牧並非偶然迸出的夢想,而是心中「旅遊魂」早就立定的職涯方向。 在節目中,自德國遠端受訪的她娓娓分享從華語教學、自學架網站,到開始接案並以此營生的圓夢歷程,以及關於「從零打造接案事業」,她從經驗中學到的眉角。 國中讀《撒哈拉的故事》嚮往旅行,大學畢業後如願赴海外工作 Anny 表示,她在國中時了讀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內心自此對世界有很多想像。大學時,她除了認真完成外文系學業,也修習華語教學學程,「我那時候覺得要找一個可以到國外工作的技能的工作,後來大學畢業後,我就申請教育部的計畫,到泰國一間小學當華語老師。」 Anny (後排中) 在泰國教書時,與同事和學生一起慶祝水燈節。(圖 / Anny 提供) 如今說來輕鬆,但 Anny 分享,大學畢業後她最大的願望,其實是到澳洲打工度假。但爸媽希望她能考個警察或公職,或者做一些社會普遍認為穩定的工作,考慮到爸媽的感受,她決定暫時妥協,先到泰國教書。「後來爸媽覺得我有待在國外的經驗,比較放心了,我才接著到澳洲打工。」她這麼補充,也提到後來還一個人到南美洲旅行了四個半月。 Anny 獨自赴南美洲旅行。(圖 / Anny 提供) 一出國就是四年,久違回到台灣生活的她雖然對於未來有些徬徨,還是運用既有的教學經驗,找了份補習班工作。 「在補習班工作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要怎麼樣才可以過更自由的生活?」Anny 表示,補習班工作雖然穩定,但對於已經旅行慣了的她而言,總是有點平淡。她接著說:「那時候我有一個加拿大的朋友,他是我在澳洲的旅伴,他推薦我看 Timothy Ferriss 的《一週工作 4 小時》,我就覺得,其實(生活)應該是有無限多可能性的,在定點工作只是其中之一。」 於是,她開始試著在線上家教平台 Amazing Talker 上接案教學,一做就是兩、三年。 偶然對行銷、網站設計產生好奇,「自學」養成第二專長開始接案 從華文與英文老師變成替客戶架設網站的接案工作者,又是怎樣一段故事?Anny 接著分享,在 Amazing Talker 教課期間,她身邊有些從事行銷相關工作的朋友,「我看了他們的作品就覺得好漂亮,覺得設計怎麼可以做出那麼漂亮的東西,我也想知道如果我要做出這樣的東西,我要怎麼做?」幾經摸索,她也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面向,是網站設計。於是,她開始透過網路上各種學習資源,以及線上課程來自學。 「自學的門檻不會很高嗎?」主持人 Bryan 向 Anny 問出許多聽眾或許都好奇的問題。 Anny 則表示,門檻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高,雖然一開始有一些複雜的底層知識必須搞懂,但只要過了這一關,其實也就具備基本的能力了。後續要怎麼提升能力、或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就依個人想專精的方向而定。 她也補充,很多人可能會直覺認為架網站就是要會寫程式,於是從一開始就覺得難度極高,「但其實現在有很多頁面編輯器排出很漂亮的排版,然後有佈景主題,學寫程式的話你可以更客製化,但一開始不用學寫程式,你也能做出一個網站。」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架的網站能不能幫助客戶達到他們的目標?就是他們要這個網站,到底是要拿來做什麼的?是要賣東西嗎?或是他們想要收集什麼名單?」Anny 分享接案架設網站時的首要考量。 接案至今已過了三年,Anny 坦言自己有時候也會感到不自信,覺得在這個領域有這麼多本科系出身大神,客戶為什麼要找她? 不過後來,她聽了《大人的 Small Talk》其中一集,也就是【覺得自己能力平凡不出眾?用「25%法則」重新定義自己的專長、找出職涯優勢!】,從中發現自己就算不是架網站最厲害的,但在客戶想「行銷」的這個大目標下,她還能提供粉絲專頁管理、SEO 文章撰寫、廣告投放等等服務,這就是她服務的價值所在。 她因此持續提升這些方面的技能,也建議聽眾若立志提供專業服務,可以盡早思考自己能提供的價值和「組合方案」有哪些。(關於經營專業事業的須知,歡迎透過【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學習更多) 客戶從哪來?不害羞向親友宣傳,也替既有網站「健檢」開創機會 專業能力俱足了,還是得要有客戶上門,整個專業服務才能啟動。 聊起客戶議題,Anny 分享她剛開始接案的心路。「我當時也是困擾了很久,應該不是說困擾,是我那時候真的很緊張、很怕,因為從來沒有真的接過案。」但後來她硬著頭皮,決定從親友圈宣傳起,比方說在臉書上發文,讓大家知道她有提供這個服務;或者,主動傳訊息給「可能需要這個服務」的親友,看看是否有機會合作。 另外,她不時也會撰寫與架設網站相關的文章,在大家心中建立專業形象。後來她順利接到朋友委託,開始第一份架設網站的接案工作。 為了拓展案源,她也主動替一些既有的網站「健檢」。她說:「我看到一些網站可能很老舊了,或者太久沒有整理,我就會去密(傳訊息)給他們,問他們要不要翻新網站。」 關於如何推廣自己的服務,隨著經驗累積,她也整理出四個心法,包含: 1. 建立個人網站 建立個人網站,意味著你有個空間能清楚講明自己的服務內容、你做過的作品、有什麼客戶願意為你背書,這將大幅提升自己的專業度。(編按:我們會找到 Anny 來受訪,也是透過她的網站認識她的。) 2. 搭配內容行銷 有了個人網站之後,你還可以在裡頭撰寫與專業相關的文章,累積【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課程中講的「信任資產」,讓人有問題就想到可以找你解決。行銷包含撰寫 SEO 文章、廣告投放,以及在社群網站上的各種曝光等。 3. 積極開拓機會 你可以積極接觸可能需要你服務的潛在客戶,比方說傳訊息給或許需要架設網站的親友,又或者是聯繫一些既有網站的管理團隊,看看你們有沒有機會合作。 4. 做好自我宣傳 除了聯繫你推測有合作機會的對象,你也可以把握各種認識人的場合,讓更多人知道你有提供這項服務。Anny 舉例,她甚至還印了名片,「其實訂名片是件很害羞的事,但我就把它當成是跟別人聊天時,自我介紹的輔助。如果有之後有需要的話,對方就可以找到我。」 以清邁作為遊牧第一站,做好工作的關鍵是「預留時間玩」 仰賴前面提到的工作思考,Anny 的接案事業逐步穩定,她在今年二月也落腳清邁,正式開始邊工作邊旅行的數位遊牧生活。「清邁是一個活動很多、很好玩的地方!」她這麼介紹這個新落腳處,Bryan 則接著提問:「你怎麼安排你工作跟旅遊的時間呢?」 Anny 表示,根據她過去豐富的旅行經驗,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內心一定會超級興奮,想著要到處都去看看。也因此,在遊牧過程中,她會預先保留抵達後第一週的時間,讓自己在這段時間到處探索,「而且那個禮拜你其實要做很多事情,你要 settle down、要找房子、又要辦卡......」在抵達後第一週,會讓自己把這些生活瑣事都搞定,在工作上,頂多就是處理一些簡單的聯絡事宜。 Anny 在清邁與朋友合影。(圖 / Anny 提供) 在清邁待了三個月後,她又到了尼泊爾旅行,此刻則在德國。她分享,在「自由自在」的第一週之後,她會讓自己回歸規律的工作作息,早起工作到中午,午休後再繼續工作到下午。她也表示,不同於一般上班族一到五工作,六日休息;只要六日沒有特定行程,她就會視為上班日,「因為累積了很多工作日之後,下一次要出去玩,我就可以一次玩一個禮拜。或者我要跟朋友約的時候,我就變成有更多的彈性時間。」 Anny 在尼泊爾的旅行紀錄。(圖 / Anny 提供) 在這種平衡旅遊與工作的狀態中,Anny 找到目前覺得最快樂的生活樣貌。她也表示,為了繼續保持這樣的生活,她在工作上持續努力往「一人公司」的目標前進,期待自己不必在自由度與穩定收入之間妥協。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ny 的接案工作甘苦與精彩旅遊見聞,歡迎收聽本集《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9:喜歡旅行,該如何兼顧工作?邁向 #數位遊牧 的第一哩路,透過「#自學」打造個人技能樹|安妮網站創辦人 Anny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3, 2024

作家 Fiona 專訪|如何從生活隨筆寫到出書?經營部落格 10 年經驗與 3 個長期寫作心法

「看到書出版的時候,感覺超像作夢,畢竟我覺得自己就只是個愛分享的『庶民』,完全沒想到會有出版社來找我出書!」電腦螢幕上開著作品《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的博客來銷售頁面,Fiona 興奮地對我這麼說。 畢業於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美國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金融研究所,隨後又進入 Facebook 擔任數據分析師......這些亮眼經驗固然得來不易,但對沒有寫作背景的 Fiona 而言,受邀出書、以作家身分開啟更多的分享機會,更是人生中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這趟奇幻旅程,正始於她 10 年前的一個決定:啟動「糖霜與西裝」部落格,輸出想法及人生觀察。 大人學常鼓勵大家「輸出想法」,無論是為了尋找族人、驗收學習效果或累積專業印象,找個地方來穩定發表都非常管用。不過真要付諸行動,我們往往會面臨「該選哪個平台」、「該寫什麼」這類現實問題。 「該選哪個平台」,網路上有不少比較各大寫作平台的文章可以參考;但「該寫什麼」,或像「該怎麼開始」、「該怎麼持續地寫」這些更關鍵的問題,卻相對難找到可複製的清晰建議,這也導致很多人遲遲未能推進。 卡關久了,不是索性不開始,就是做沒多久就荒廢了。這麼一來,當初立下的目標或願景,自然難有機會實現。 正因這問題影響深遠,本期大人誌特地邀請謙稱自己是「庶民」,卻一路從生活隨筆寫到受邀出書的 Fiona,分享她在 10 年寫作路上常保熱情,甚至累積出一票死忠讀者的實戰密技! 關於「開始」:勇於做小規模的測試,才能逐步提高品質 2011 年,當時就讀大四的 Fiona 到美國當交換學生,並決定努力在當地發展,不過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讓她非常焦躁。朋友知道她一向喜歡寫東西,於是建議她開個部落格寫作,讓自己沒那麼多時間煩惱。 「當時我心想『Okay,這我應該做得來』!」出於「找點事做」這麼單純的目標,她利用 Google Site 建了一個空間,選了個還行的模板,便開始書寫在美國的所見所聞。這個起頭看來隨意,卻是經營部落格的一大關鍵。 「我覺得做很多事最重要的,就是『開始丟出東西』。有些人可能因為想呈現最好的東西,針對部落格功能或內容磨了超級久,遲遲都沒有發出,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Fiona 這麼說。 除了避免本末倒置,Fiona 還補充了另一個我們該盡快開始的原因:作為對讀者的小規模測試,幫助後續寫出來的東西更符合讀者需求。 我們輸出內容,無論是為了抒發心情或擴大影響力,總歸希望有人來閱讀或交流。這時候,把每次發布的內容當作測試,透過迴響或回饋來理解讀者,後續再以此為方向來調整,就非常重要。畢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唯有真正符合喜好或需求的內容,才能讓人「考慮」定睛閱讀。 但講到這,還有一件事也值得留意:寫作可以參考讀者的回饋,卻不該把「流量」奉為最高考量。 畢竟取得高流量並不難,以高品質的內容取得高流量才真的不容易,而且能創造價值。因此,Fiona 提供了另一個建議,那就是秉持「自己就是最好的讀者」的原則,產出內容時,除了考慮別人想看什麼,也務必確保能打動自己。如此,也才能盡到寫作者把關品質的責任,避免「為寫而寫」。 關於「寫什麼」:提供解法很好,寫出迷惘也很棒 克服「開始」的心魔之後,下一個挑戰是:該寫什麼? 對很多人而言,一篇文章的價值常取決於它能否針對問題提供解法。不過,站在寫作者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實在不太可能對每個問題都提供縝密的建議。如果文章只能提供解法,那麼多數寫作者不是都寫個幾篇就「斷炊」了嗎? 對此,Fiona 提出她的想法:「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永遠要對自己的迷惘感到好奇』,這句話很大程度涵蓋了我的寫作之路。」我們的迷惘,別人也可能碰上。也因此除了給解法,寫出自己正遭遇的迷惘,以及背後可能的來由,也可能是另一種能幫上讀者的題材。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協助大家更透徹思考問題本質,並有方向地思考如何解決。 此外,有時候透過正視自己的迷惘,並在人生路上找解法的過程與收穫,既能幫到自己,也可能讓文章更「打動人心」!Fiona舉例,她的〈給沒有夢想的人的職涯指南〉一文正是這樣產出的,後續也獲得熱烈迴響,目前瀏覽量已近 18 萬。 「延續這個建議,我也鼓勵大家可以隨身帶個小本本,隨時把心裡的想法或點子記下來!」畢竟這些我們對自己或環境的感受,都會讓我們的文章更具個人特色。 避免寫非自己所想的東西,「你」才是所有內容的主體 「講到個人特色,我最後也想提供一個非常核心的建議,那就是永遠要 True to Yourself。你的所思所想就是一個品牌。」Fiona 表示,很多人在寫作初期常會覺得要建立一個形象或品牌,但又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於是容易跟流行、追流量,如同前面提到的,只是「為寫而寫」。但長期而言,這些文章未必能幫助我們在讀者心中建立特色及印象。 她也提到,「文字能傳達情緒,讀者也很聰明」,不是我們真心所想的內容,即便花了很大的心力來雕琢,也很可能被看穿,那反而容易失去讀者的信任。 在她看來,想透過寫作穩固經營品牌,終究需要寫「自己的東西」。原因有二,一是當我們能在內容中展現真實的自己,就好比所思所想有個安放之地,箇中「療癒感」能幫助我們寫得長久;第二,比起傳遞知識,寫作更像是在交朋友,當我們真心地分享所思所想,就會造就別人無法取代的特色,也會是在內容爆炸的時代,被讀者牢牢記住的方法。 她補充:「穩紮穩打讓讀者認識我們了,後續各種期待或出乎意料的機會,也才可能跟著到來!」 持續輸出想法並不容易,過程中可能會碰上各種問題,比方說 Fiona 即便熱愛寫作,也碰過想放棄的時候,像是因不知道如何面對讀者的負面回饋,或因自身狀態不佳而暫時停更等等。甚至,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可能還得耐心等待開花結果之日。 但是,正如同 Bryan 在【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講座中提過的,Passion 一詞代表著「熱情」,但同時也有「受難」之意。追尋真正熱愛的事情,本就不容易。如果你也正因為一些阻礙,想輸出想法卻遲遲未開始,希望 Fiona 的分享有提供些許指引,幫助你盡速透過輸出,寫出更豐富的自己! 【新思維打包帶走!】 Fiona 的三個長期寫作心法: 重要的並非一開始就做到完美,能透過讀者回饋持續優化才是關鍵 除了提供解法,「拆解迷惘」也是一個好題材 書寫所思所想,Be True to Yourself!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2, 2024

去「馬來西亞檳城」數位遊牧! 住宿、工作地點、網路等心得分享

一、前言 檳城 — 極樂寺 (Kek Lok Si Temple) 因為 COVID 疫情的關係,已經有整整三年多的時間沒有出國了,這次趁 2023 年的農曆新年假期有整整十天,決定到了馬來西亞旅遊。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馬來西亞,單純是因為在疫情期間我已經寫下了三個在解封時想要去的國家,馬來西亞是其中一個。 這次來這裡的目的主要是和馬來西亞的朋友見面,但因為自己本身是遠端工作者的關係,因此也決定在這次來體驗一下海外版的 Remote workation(在國境上未解封前,已經有在馬祖、臺東遠端工作一星期過),開工週就繼續留在檳城這邊了。 這篇文章主要內容就來分享一下這次在檳城生活九天,工作五天的一些心得,包括住宿、適合辦公的地點、網路的心得等等...... 提供給未來如果未來想要在海外或是馬來西亞檳城遠端工作的大家參考。 二、網路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台灣 499 吃到飽的網路,那麼來到馬來西亞必須要切記、切記、切記這裡的網路絕對沒有台灣快又穩,就連店家或飯店 WIFI 也是! 不過因為遠端工作的需要,因此在選擇網路方案需求就比一般旅遊者來的更高一些,基本上我的網路需求有幾點: 大流量(至少兩週 20GB)或吃到飽 要能夠分享網路給其他設備(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方案都不行熱點分享) 速度要能夠滿足最基本的辦公需求 這次是在吉隆坡的電腦商場裡面隨便找了手機行買了一張 hotlink 的預付卡,預付卡一張花了 18RM(約台幣 125 元),沒去比較過價格,但也許還能夠找到更便宜的。 然後再自己充值後開通了單月 60RM(約台幣 420 元)無限量 18 Mbps 的方案 ,跟 5RM(約台幣 35 元)的熱點分享的加值服務。 這兩週整體使用下來我覺得日常工作跟遠端會議需要的話我覺得是堪用的,訊號在吉隆坡、檳城兩個大城訊號涵蓋也都沒問題。 不過缺點還是有的,就是這家電信所謂的無限量其實也不是完全的無限量,在晚間 20:00 到 0:00 的高峰時間會被限速到只剩下只能傳基本訊息的 512kbps,這個問題我後來實測是有解套方法,可以在 APP 裡面買價值 1.4 RM(約台幣十元)三小時無限量可熱點的方案,就可以在這段時間解決限速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單月流量超過 50GB 一樣也會被限速到剩下 512kbps,所以建議白天除非真的急用,不然還是找個網路穩定的店家上網辦公比較好,晚上就用飯店的 WIFI 。 三、住宿 這次在檳城待了八個晚上,總共住了三間三星的飯店,三間位置都是在檳城最熱鬧的喬治敦(Georgetown)市中心裡面,都是徒步五分鐘內就能找到吃的店家,因此無論是旅遊或是辦公都相當方便。 Le Embassy Hotel 圖片來源:tripadvisor 因為是朋友訂的,付多少有點忘了,雙人房一晚約 900 到 1000 台幣。 這間是剛抵達檳城前兩晚住的,這間雖然是三間裡面價格最便宜的,且房間設備也還算新,但因為是老建築,加上我們住的房間靠近大馬路,隔音實在不是很好。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浴室的水壓非常低,但朋友之前有來住是住在一樓沒這個問題,也許這次因為是在三樓的邊間可能才有這問題。 然後對於遠端工作者來說最沒辦法接受的點就是飯店的網路完全接不上(哭) 雖然這次在馬來西亞住了幾間飯店的心得是網路普遍都不是很快,但連都連不上對我來說就真的有點困擾,因此後來馬來西亞的朋友要先回去吉隆坡,後面我就另外找其他間住宿了。 Urban H Hotel 圖片來源:Urban H Hotel 雙人房一晚約 1300 台幣。 這間地點是在喬治敦的某一棟商業大樓一到三樓,我在這邊總共住了四個晚上,前面那間遇到的問題在這邊基本上都沒遇到。 雖然 Google 評論上是有說隔音不太好,隔壁房間的聲音都聽得很清楚,但我住幾天下來可能剛好遇到的鄰居都還不錯,聲音是有但沒到吵,然後房間窗外是小巷子,所以我覺得還算不錯。 然後浴室的水壓也很強,小缺點是熱水需要開個五分鐘才會到很熱的程度。 另外還有一個缺點是房間的熱水壺看起來都沒在清理,底下都生鏽了,所以這幾天我基本上是不敢煮熱水來喝 XD 至於工作需要的網路部分,測速大約只有 4 到 8 Mbps,如果基本辦公還 OK,但如果要開遠端會議的話就不太穩定了。 這次住在這邊還有遇到一個小插曲,是房間每兩晚才可以叫一次 cleaning service 整理房間,住到第三天的時候,上午出門前開了清潔房間的開關,但下午回來的時候發現還沒整理,後來因為要在房間開會所以就先關掉改開請勿打擾,後來就在會議中的時候按門鈴來打擾房間了 XDDD 結果才發現是房間的燈號提示貼紙完全貼反,當下只能請它隔天再來掃這樣。 這間基本上以它的房價來說 CP 值已經很高了,所以個人是蠻推薦的,另外這間還有一個跟工作有關很棒的優點,這個我先不說,會在另外一個章節分享 XD SAVV Hotel 圖片來源:SAVV Hotel 這間是我在檳城最後兩晚住的飯店,單人房一晚要價 1500 台幣。 這次住的房間從窗外就能看到檳程著名的海上聚落之一的姓林橋,坐擁第一排海景 + (加油站) XD 必須先說這是我在馬來西亞總共住了四間飯店裡面唯一一間網路速度快到可以穩定辦公的飯店,實際測試有在 80 到 90 Mbps 左右。 同時這裡也是我在檳城住的三間裡面唯一有游泳池的。(休假時間在這曬太陽 XD) 雖然價格是最貴的,但我住的這兩個晚上剛好是馬來西亞的連續假期 + 當地重要節慶大寶森節期間,所以我覺得這價格有這樣的設備跟環境我覺得很優秀了。 整體來說,在馬來西亞住宿的成本肯定是比在台灣來的便宜很多的,不過如果有辦公需求的話,都要以飯店網路不足以讓你辦公的前提去考量。 另外在馬來西亞,住宿除了基本的稅金以外,還多了一個只跟外國遊客收的旅遊稅,一晚要 10 RM(約台幣70元),所以如果你在馬來西亞有認識的朋友,且跟你同行的話記得讓他來負責訂房跟登記 XD 四、辦公 這五天我有在當地的幾間咖啡廳和共享辦公室上網或工作,接下來就分享一下實際在這些店家工作或上網的心得。 首先先來講一下咖啡廳,基本上在檳城這邊,大部分的咖啡廳免費網路速度都不是很理想,另外也有些店家是消費一次就提供限時的 WIFI 序號,像台灣人常去的星巴克就是消費完會把 WIFI 序號寫在收據上面。 因為有限時的網路因為不太符合遠端工作者的需求,所以我就只分享這次在檳城找到的唯一一間網路不限時、速度快、有插座的咖啡廳。 Black Kettle Black Kettle 店家位置在小印度街旁邊,自己在這間店工作了兩天,網路速度實測有超過 150 Mbps,所以絕對可以應付日常工作的需求。 餐點的品質我覺得也還不錯,但價位在當地來說算是偏高的,人均消費約在 25 到 40 RM 之間(約台幣 170 到 280)。 因為是咖啡廳,所以基本上店內 BGM、吧檯作業、客人談話的聲音都會有,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工作環境,那在檳城要找到可能不是很容易(至少我是沒找到),可以去我接下來要說的共享辦公室。 共享辦公室 1:Masco Co-working Space Masco Co-working Space 這間共享辦公室位在喬治敦的購物商場光大廣場裡面,使用一天的價格在 2023 年 2 月是 30 RM(約台幣 210 元),可以從上午十點使用到晚上十點鐘。 這間共享辦公室因為是華人開的,可以直接用中文跟櫃檯溝通,共享空間的使用者也以華人居多。 辦公空間的部分,除了包月、有註冊公司在空間的使用者的包廂以外基本上都可以自由使用,如果需要電話會議的話有兩間包廂開放可以用,不過因為不需要預約所以基本上是先搶先贏。 Masco Co-working Space 茶水間的部分有提供免費的咖啡機、水、薄荷糖,比較可惜的是這些以外的點心零食都要錢,如果要吃的話直接投進茶水間的零錢箱就可以了。 Masco Co-working Space 另外也有撞球跟飛鏢機(好像都沒開機)可以玩,工作中間需要轉換一下心情的話可以來這邊,只是這裡蠻安靜的,所以如果你在打撞球的話整個空間的人都能聽到,所以一整天待下來我只有遇到一組人在傍晚時分玩了一下下。 自己在這邊從早上待到晚上,個人覺得這裡無論是座位、空間、設備還蠻完善的,如果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因為在購物中心中心裡面,因此冷氣非常非常冷,記得一定要帶長袖進來。 另外一個缺點也是因為在購物中心內,所以這邊是完全沒有對外窗戶的,如果你是看不到天空就沒辦法正常工作的人可能就不太適合這裡。 共享辦公室 2:Settlements Penang Settlements 這間共享辦公室的位置就剛好在我住了四晚的 Urban H Hotel 樓上,所以我早上只要電腦帶著搭電梯上樓就可以上工了 XD 使用一天的價格是 25 RM(約台幣175元),雖然比 Masco Co-working Space 便宜,但這邊的開放時間就只有白天的九點到傍晚六點之間。 辦公空間的部分並不大,也沒有包廂可以使用,不過這裡最大的優點就是位在八樓,窗邊的座位可以看到整個喬治敦的街景跟高樓大廈。 Settlements 茶水間的部分一樣有提供咖啡跟水,不過咖啡就只有咖啡包,不像 Masco 是咖啡機還可以選擇你要喝美式、拿鐵還是卡布奇諾。 雖然說 Settlements 在空間、設備都不如第一間 Masco 來的好,不過光是能在窗邊第一排看著檳城景色工作,我就覺得很值得了。 而且從飯店房間到辦公室只要一分鐘 XD 五、總結 這三年多來因為疫情,所以很久很久沒出國了,不過也因為疫情,創造了遠端工作這種新型態工作模式的可能性,也讓我在馬來西亞檳城第一次體驗了海外遠端工作。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這樣的工作模式在 COVID 19 過後能不能夠持續下去,但如果現在可以遠端,當然是要透過這樣的工作模式,多看看每個地方的生活和環境,從外部給自己帶來一些新觀點和刺激。 檳城 — 大寶森節(Thaipusam) 馬來西亞檳城一直是一個旅遊勝地,但作為旅遊勝地的同時,這裡的物價並沒有因此變的特別貴,馬來人、印度人、華人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是一個很適合來生活的城市。 檳城 — 姓周橋 這次因為白天還是要工作的關係,其實有很多觀光景點是沒有到訪過的,但多的是一些在這邊生活的感覺,早上在華人開的茶室吃著菠蘿油,晚上到小印度裡面吃印度咖哩,下班到海邊散散步...... 生活就是這麼的...不簡單? 這次的遠端工作心得就寫到這邊,若未來還有機會再來分享其他地方。 感謝收看 : ) -- 本文轉貼自:YUKI OTA(原文標題:海外遠端工作筆記 — 馬來西亞檳城 住宿、工作地點、網路心得)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9, 2024

如何打造「知識型產品」,創造 6 位數收入?(中篇 – 產品設計)

要如何從零開始建立個人品牌,甚至銷售第一個自己的產品,並在一個月內賺進六位數的收入?這篇文章會 Focus 在中期的產品設計,並且會專門討論線上課程的部分。 繼《如何打造「知識型產品」,創造六位元數收入?(上篇 – 點子生成)》的文章後,我們知道了要怎麼找到你能提供,顧客也會想要的產品點子,現在我們要將你的 idea 實際變成一堂線上課程,讓你的顧客得到他們想要的成果,也就是從 Before 到 After 。 我會跟你分享產品設計的 5 個思考重點,包含課程類型、設定受眾、課綱規劃以及課程給觀眾帶來的結果的重要性,相信你看完之後會更清楚一堂成功的線上課程應該要包含哪些元素。 一、課程類型與呈現方式 線上課程的呈現方式有很多,你可以用文章、純聲音的音頻、露臉錄製講課、不露臉只放簡報做螢幕錄製,或是全部混著用都可以,重點在於你認為怎樣的呈現方式會讓你的學生最好理解?同時也要考量到你現階段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有很多第一次做線上課程的人想要把每堂課程影片都做得非常精緻,要有很多的特效、轉場、圖表,配樂和畫面也都要選最優質的,但如果你只有一個人,製作,拍攝、剪輯、上架通通都要自己來,我會建議量力而為就好。 你在其他地方看到許多精緻的線上課程,背後都是有著大量人力、技術、團隊、資金在支撐,但你沒有,所以一開始做得粗糙一點也是很正常的,之後等你的品牌比較壯大後,隨時都可以再回來重新錄製課程,先以你做得到的方式呈現即可。 重點還是你的課程內容是否紮實?有沒有解決學員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有些課程可能真的要做一些示範才能學會,例如手作 DIY 需要實際錄製做得過程,教舞蹈的也需要拍到身體的動作,但你同樣不需要使用很高級的材料,或是在有大片鏡子的教室才能錄製,在家裡就可以完成了。 此外也可以思考自己的性格比較適合哪一種,如果你不喜歡露臉,你可以只放簡報,然後關掉鏡頭唸講稿也可以錄製課程,從小地方開始,紮實地踏出每一步,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想做到完美,你很可能只會累死自己,又沒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延伸閱讀:創造個人資產 的3種方式,教你如何在網路上創造自己的第一份被動收入! 二、要賣給什麼樣的觀眾 要賣給什麼樣的觀眾攸關到你在課程中要怎麼講解?內容要多深? 在上篇我有跟你分享過要如何觀察你的觀眾,如果你足夠用心,你應該可以知道你觀眾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是大部分都是初學者,就連最簡單每個按鈕要按哪裡都要講得一清二楚?還是多數都已經有些經驗,可以教更深入的技術? 如果你真的抓不太到,好像範圍很大,那你也可以用「預測的」,我認為預測和猜不一樣,猜是盲人摸象,你完全沒有一個頭緒,賣不賣得出去只能看運氣,而預測需要做市場調查,確定有這個市場後,我們才去銷售課程,這樣的作法會比較保險。 除此之外,決定要賣給什麼觀眾也會決定你的課程售價、行銷方式、要在哪銷售等等, 所以我建議在設計課程內容之前,先來設計你的 ICA (Ideal Customer Avatar = 理想客戶設定),ICA 通常會以一個人而非一群人去設定,例如這個人的年齡、職業、興趣等,這樣會更精準。 假設我要開一堂專門教「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的課程,我會先設計我這堂課程的 ICA ,然後非常「鉅細靡遺」地編出一套故事(當然也要符合現實,而不是寫小說 XD),通常寫完之後我就可以得到一些線索,就可以去思考我要從哪個角度切入會比較好,你可以參考下方 Emily 的例子。 請你特別注意畫線的地方,這些就是我認為我的顧客特別在意、想被解決的問題,這些重要的關鍵字,就是我一定要加入在課程裡的內容,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簡略的示範,在做受眾定位時,我們可能還會做更深入的分析,甚至加上真實的人物頭像。 延伸閱讀:ICA 是什麼?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4 個 ICA 對話法則 三、課綱要有哪些內容 繼續以 Emily 做舉例,我們已經知道了 Emily 有哪些痛點,也就是我們畫線的關鍵字,這些是我們要在課程中滿足學生的內容,為了幫助有這些需求的人透過我們的課程達成願望,我們的課程大綱可能就要包含: 手把手的起步教學:給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人 如何做好品牌定位:給覺得定位不清楚,不知怎麼取捨的人 如何將自己的特色與人格帶入品牌中?:不想要單純淪為一位工具人,沒有自己的特色的人 簡單易懂的個人品牌行銷方式教學:給沒有行銷基礎,完全不會銷售的人 找到獲利模式並建立自己的商品:不想要淪為打工仔,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獨立品牌 這樣我們是不是至少就有五個單元的大綱了呢?當然這些大項目下面一定還會有很多的細部教學,但通常你只要把最主要的單元大綱列出來,就會知道你的細部教學要怎麼安排了,設計 ICA 的過程千萬不要急,如果追求速度,結果亂寫一通、找錯重點,那產品設計的方向也會有偏差。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比較精準的 ICA ,是因為我常常收到粉絲的來信與提問,信件內容有長有短,有的人會把他們遇到的狀況鉅細靡遺地寫出來,我就能了解他們大概是哪樣的人,就算不了解,他們通常也會自己告訴你。 當你和讀者互動久了,你一定會有頭緒,能夠抓到他們到底在意些什麼?哪裡需要幫忙?這些就成為了你的課綱,除非你已經有一些商業的經驗,或者你在這方面非常敏銳,不然我還是建議你不要心急,花一點時間觀察吧! 延伸閱讀:如何讓陌生客戶成為忠實鐵粉?5個技巧增加粉絲信任感! 四、使用後的結果為何 到目前為止,我們做得所有事情都是在抓觀眾 Before 的狀態,現在的觀眾還沒嘗試過我們的產品(課程),依舊被困在各自遇到的問題裡,所以現在我們要來設計一個 After,也就是觀眾在使用過我們的產品後,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問題已經被改善、甚至成功解決了。 以 Emily 為例, Before 狀態下的 Emily 做個人品牌並沒有想要賺大錢、也不需要任何的 KPI ,他只想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而已,而找到方向就是 Emily 想要達到的 After,課程只要做到這件事就夠了,所以課程的目的就可以設定為「讓學員清楚個人品牌的定位和經營方式。」 然後我們再回頭檢視原本的課綱,也許就可以把一些比較複雜的進階內容拿掉,因為那不是 Emily 現在最需要的,這可以之後再新增,或是直接變成另一套線上課程,有機會再跟你分享,總之,每次修改完課綱,永遠要記得問自己: 這些內容上完,有沒有辦法讓學員清楚個人品牌的定位和經營方式? 以上的結果可以根據你的課程主題和受眾需求去設定,你會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增減、修改,才能回扣到你的課程目的,不過你的課程也會因此更加完整,原本不清不楚的課綱,都會慢慢地越來越明朗喔! 五、完課率非常重要 到這邊基本上你已經走完了產品設計的所有流程,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一直在第三、四項之間來回修改,這很正常,這也會讓你的產品越來越好,但也要記得,不要瘋狂的加內容,讓你的學生無法消化,如果他們上不完,自然也得不到結果,對課程的滿意度就會降低。 美國有一項數據是:「有 97% 購買課程的人不會把課上完」,我相信你也有過買了課程卻沒上完的經驗,但如同我剛剛提到的,如果學生沒有上完課程,也很難得到你想讓他們達到的結果,所以提升每位學生的完課率就非常重要。 提高完課率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把一支長 20 分鐘的課程影片分成每支五到八分鐘的短影片,或是在影片中間加一些有趣的特效,你也可以在每堂課結束後,請同學寫一份簡單的回家作業,如果學生真的有寫,他們就會感受到一些改變,看到改變,他們就會更願意去上下一堂課程。 我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完課率就設計得沒有很好,總共有六大單元,每一堂課都有 30 到 45 分鐘,跟學校的課程長度差不多,我現在回頭看,就會覺得我可以把這部分設計得更 friendly 一些,千萬不要和我犯一樣的錯,讓你的學生能吸收課程內容、實作後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自學線上課程 5 步驟,沒有老師也可以抓到進步的幅度,靠自己成功自學! 產品設計:記得多做功課 如果看到這邊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設計自己的課程,我建議你就是去多做功課,甚至是親自去購買別人的課程來做研究,看看人家都是怎麼設計課程內容、怎麼做講解的,當你走過、看過、用過,你就會更知道要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建構自己的課程架構。 如果有需要,把你的教學逐字稿寫下來也非常有幫助,因為你等於把要教的內容和流程再順過一遍,我自己就是先寫下逐字稿,才開始製作課程影片的,也因為有稿子,你會知道影片中的每個畫面要放什麼。 答案藏在行動中,不是想像中。 想跟做之間總是有很大的鴻溝,如果你願意自己實際做一遍,就會發現產品設計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難喔!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系列文章 上篇:點子生成 中篇:產品設計 下篇:行銷企劃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中篇 – 產品設計)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8, 2024

【接案全攻略】國內外「接案平台」推薦!接案報價策略與成功心法一次看

接案,最讓人困擾的就是案源從哪來?以及提高接案的穩定性。本篇文章,就想分享給你接案的全攻略,包含接案平台推薦、接案成功心法、接案報價技巧等等,不管你是想接案,還是已經在接案,都不要錯過這一篇唷! 一、接案管道|自架網站 VS. 接案平台優缺分析 在現今數位時代,接案者有多種管道可以尋找工作機會,其中兩種常見且有效的方法是自己架設網站和使用接案平台,這兩種做法各有其優缺點,以下將進行詳細分析。 1. 自己架設網站 【優點】 全面展示:自己架設網站,可以全面展示個人作品集、服務項目、專業技能及過去的成功案例。這不僅有助於潛在客戶全面了解接案者的實力,還能樹立專業形象。 品牌建立:擁有自己專屬的網站有助於建立個人品牌,增加辨識度和信任感。網站內容可以根據需求自由調整,靈活性高。 SEO 優化:通過搜索引擎優化(SEO),可以提高網站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吸引更多自然流量,增加接案機會。 【缺點】 成本與時間投入:架設和維護網站需要一定的技術知識和時間投入,可能還需要支付域名、主機等費用。 流量獲取困難:剛開始架設的網站可能缺乏流量,需要投入時間和資源進行推廣,初期效果不明顯。 延伸閱讀:個人網站架設 Q&A|架設網站多少錢?有免費資源嗎?自己架可以嗎?本文一次解! 2. 接案平台 【優點】 高曝光率:接案平台擁有大量的用戶和潛在客戶,能夠提供較高的曝光率和接案機會。 快速上手:使用接案平台通常不需要專業技術,只需簡單註冊並上傳作品集,即可開始接案,操作方便。 客戶保障:許多接案平台提供交易保障機制,確保接案者和客戶之間的交易安全。 【缺點】 競爭激烈:接案平台上有大量競爭者,接案者需面臨激烈競爭,價格競爭激烈,可能導致利潤降低。 平台費用:一些接案平台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或服務費,這可能會影響接案者的實際收入。 總結來說,自己架設網站和使用接案平台各有優缺點,接案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方式,或者將兩者結合使用,以最大化接案機會並提高成功率。 二、接案平台|免費社團、國內外接案平台一次看 選擇合適的接案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接案成功率。本文將介紹兩種接案管道:免費平台和付費平台,並詳細分析它們的優缺點。 1. 免費接案平台 【Facebook社團】 SOHO Bar 接案酒吧:涵蓋網站設計、平面設計、UI/UX、程式設計、攝影、文案、行銷和工業設計等多個領域。 SOHO 接案坊:專注於平面設計、UI/UX 設計、動畫設計、影片剪輯和音樂音效等,提供外包和 SOHO 族接案機會。 外包達人-提案/接案:這個社團專為外包和接案而設,涵蓋多種專業服務。 【SOHO/外包】交流|人脈|接案|發案 咖啡館:提供一個交流人脈、發案接案的社群平台。 Facebook 社團的優點在於免費且社群氛圍濃厚,能夠快速擴展人脈並找到適合的案源。然而,這些社團的競爭較為激烈,需要有強大的作品集和良好的溝通能力來脫穎而出。 【論壇】 PTT SOHO 版:台灣最大的討論區之一,SOHO版專注於自由職業者的交流與發案接案。 DCARD 自由工作者 版:年輕人聚集的平台,提供自由工作者討論和接案的機會。 論壇的優點在於信息量大,使用者活躍,可以找到很多真實的案源和客戶反饋。但是,論壇信息的有效性需要自行篩選,並且同樣存在競爭問題。 2. 付費接案平台 這邊介紹兩個國內、兩個國外的付費接案平台。 【國內】 Pro360:Pro360 提供設計類、攝影、寫作、翻譯、美甲美容等多種服務類別,接案費用從 975 到 18000 元不等。不論是主動報價或業主聯繫報價,都需支付費用。48 小時內未被客戶讀取報價資訊,將退還該筆報價費用。類型多元,除常見的家教、設計攝影、翻譯類型,水電裝修清潔服務也相當多。 Tasker(原 518 外包網):Tasker 涵蓋平面與網頁設計、資訊工程、攝影、翻譯寫作等多種服務。採會員制,需註冊為會員,可選擇經濟方案(388/月)、無限超值方案(588/月)或一般方案(1300/月)。 【國外】 Upwork:Upwork 是全球最大的接案平台之一,涵蓋 IT 資訊開發、平面設計、翻譯與寫作等多種服務,接案費用為 5% 到 20% 抽成費。平台競爭與品質較高,價格也較高。 Freelancer:Freelancer 涵蓋軟體開發、程式、工程科學、行銷等服務,接案費用為 10% 或 5 美金的成交手續費。平台用戶超過 4000 萬,成交手續費低,案件價格也較低。 付費平台的優點是能夠自動配對接案條件,提高接案效率。缺點是需要支付費用,對於新手來說可能增加經濟壓力。 總結來說,接案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免費或付費平台。免費平台適合初期擴展人脈和尋找小型案件,付費平台則提供更高質量的案件和更高的接案效率。兩者結合使用,可以最大化接案機會並提高成功率。 更多的接案平台,可以參考這篇:自由工作者要在哪接工作?推薦 6 個常用的接案平台 延伸閱讀: 【接案機會哪裡找?】上班族斜槓「文字接案」,現職編輯與接案寫手經驗大公開 海外接案、跨國遠端工作英文能力要多好?面試書籍與課程推薦 三、接案心法|短長期策略搭配,提高專業能見度 根據許多接案者的建議,你也可以採取短期和長期的策略,來提高自己的能見度與吸引力。 短期的做法: 整理履歷與作品集,並在當中清楚說明自己服務項目與過去成果。 這兩項千萬不要寫得過於籠統,建議在服務項目直接點出「擅長技能」和「可以服務的範圍」,而過去成果則著重在「服務過的對象」與「評價和獎項」,這樣可以抓住業主的眼睛,讓他們產生興趣。 長期的做法: 經營自媒體或社群,譬如在YouTube或臉書上分享內容。 內容可以是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學習、見聞與知識,並在影片或文章的最後提及提供的專業服務。這種方式雖然不會立刻帶來案源,但能累積觀眾的信任資產。當他們有需求時,自然會首先想到我們。 在剛開始接案時,案量少、客戶不穩是正常現象,但透過短期與長期的方法增加接案成功率,並且用心經營每一個案子,慢慢地,你接案的成功率就會越來越高。 延伸閱讀: 「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怎麼寫?與一般求職履歷一樣嗎?|接案 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在家工作|網路創業 還在擔心接不到案?「被動接案」萬用秘訣,讓案子主動找上門!|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四、接案報價|報價該考慮什麼,才能定出完美數字? 在自由職業和接案工作中,合理的報價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報價過高可能導致失去客戶,報價過低則可能影響自己的收益和職業發展。因此,學會如何評估和制定合理的報價策略,是每位接案者必備的技能。 不過,各行各業的價格有所不同,因此這邊並不會列舉所有職業的行情報價,但會從外部參考與內部評估兩個面向著手,幫助大家制定合理的報價策略。 【外部參考】 1. 參考市場行情 首先,接案者可以參考市場行情來制定報價。如果可以查到相關行業的市場價,這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例如,有人請你去公司授課,你可以查閱政府機構開給演講者或講師的公定價,作為參考基準。這樣,你可以避免報價過低或過高,確保自己的報價合理。市場行情僅僅是參考,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 2. 直接問對方預算 如果找不到市場行情,接案者可以直接詢問客戶的預算。這樣可以快速了解客戶的心理價位,並根據這個預算進行調整。 專職接案者可以這樣詢問對方:「您好,我很高興有機會為您提供服務。為了確保我們能夠共同達成最佳效果,請問您對這項服務的預算是多少?這將有助於我為您制定最適合的方案。」 如果對方的預算低於預期,且自己又不是非常需要這個案子,就可以選擇拒絕。 【內部評估】 當市場行情和客戶預算都不明確時,你可以在心中設定一個「完美數字」,這個數字應該是你在報出後,不論對方接受與否,你都能接受並且不會後悔的價格。 那要怎麼設定呢?可以先從直接投入時間、非計價的投入時間、風險溢價、機會成本四點來評估。 1. 直接投入時間 在報價時,首先要考慮完成工作的直接投入時間。你需要評估完成這項工作需要花費多少小時,並根據每小時的合理報酬來計算總價。例如,如果你預估需要 20 小時完成某項工作,每小時報酬為 1000 元,那麼基本報價應該至少為 20000 元。 2. 非計價的投入時間 除了直接工作時間,還需考慮非計價的投入時間,如提案、議價、合約、請款驗收等工作。這些環節同樣會佔用你的時間,應該計入報價中。例如,如果這些額外工作需要 5 小時,你應該將這 5 小時的成本計算在內。 3. 風險溢價 風險溢價是對承擔風險的補償。例如,如果你需要在高風險地區工作,或者預期會面對客戶的反覆需求和變更,你應該在報價中考慮這些風險。風險越高,報價應該越高,以確保你的投入和風險得到合理的回報。 4.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你選擇接這個案子而放棄其他可能的收益。例如,你的時間可能用來開發新產品或者接更多的小案子,這些都可能帶來更高的收益。因此,在報價時,應該考慮到接這個案子所放棄的其他機會,並將這部分成本計算在內。 如果你是一人公司、專業的接案者、自雇者,強烈建議你應該要有一套自己的報價系統。因為一個好的報價,不光是幫助你賺錢、幫助你成交,更重要的是,會篩選你的客戶,會梳理你的個人品牌。 如果對報價有興趣的話,建議可以考慮 V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這門課,若想增加談判、交涉的經驗,有另外一門課「專案的談判與協商」。這些課都可以在大人學報名網站裡面找到。 接案工作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學問。選擇合適的案子,使用適當的接案平台,並制定合理的報價策略,是每位自由職業者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數位時代,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接案者能夠逐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實現職業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剛起步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都應該不斷調整和優化自己的接案策略,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需求,從而在自由職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延伸閱讀: 【接案報價攻略】朋友主動邀約發案,我該收錢嗎?還是做個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錢的 4 個原因! 【接案報價攻略】接案該收多少錢才不吃虧?3 個報價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數字! 你還在考慮接案,可以參考: 3 個「接案」帶來的特殊體驗,就算你不想創業,一生至少也該嘗試一次! 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 對接案後的勞健保、報稅、合約等有疑問: 簽約保障權益!Freelancer 接案合約 6 大重點一次看 接案、自由工作者與創業者,勞健保與退休金怎麼安排? 接案、自由工作者「勞健保」全攻略!如何保勞健保?職業工會加保、國民年金哪個好? 接案被欠款怎麼辦?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的 3 步驟 接案的長久經營策略: 該不該接這個案子?給全職接案新手的 3 個心法 接案合作該採「專案制」還是「包月制」?教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接案能做到幾歲?4 個給接案者的「長期職涯」建議! 各職業的接案心法: UI/UX 設計師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準備,如何挑案、慎選業主? UI/UX 設計師接案二三事(下)計算成本、報價、簽約這樣做! 給軟體工程師的 3 種接案報價方式!合理報價讓自己與業主都能接受 視覺設計師成為「自由接案者」後自由嗎?5 年接案心得分享 接案藝術工作者 FUN 專訪|在旅行與藝術間遊走,我如何管理工作與生活,提升競爭力? 更多接案相關文章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7, 2024

興趣變工作就不再有趣?我在正職之外,斜槓「籃球專欄寫手」的那件事

在大人學的課程中,我們曾鼓勵大家在工作之餘,也可以試著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洞見,在形塑個人品牌的同時,也可以累積他人對我們的信任資產,讓人有問題的時候,可以瞬間想到我們。 只是分享想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之前收到很多學員來信,他們表示自己也想要累積創作,可是當自己有時間坐下來好好構思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腦筋彷彿一片空白,讓人感到困惑和無助。 身為一名在正職之餘投入時間創作籃球文章的作者,這樣的困惑與無助我也同樣經歷過。 2014 年,我註冊了「運動視界」的帳號,成為一名籃球寫手。在剛開始憑藉著熱情或許可以撐一陣子,但時間一長,也很常陷入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甚至憑什麼可以出來分享的思維中。 但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並且堅持了 10 年,在站上累積了超過 200 篇的文章,也創立了自己的臉書粉絲團。 因此,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過去的創作經驗和所面臨的挑戰。我希望我的經驗能對那些有興趣將寫作視為斜槓生涯目標的人提供幫助,並為大家指出一個更清晰的創作方向。我相信,透過分享,我們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與啟發。 斜槓方向|分享什麼?取決於「興趣與專長」 最早開始寫作的契機,只是因為自己對於籃球很有興趣,常常和朋友分享自己對於籃球的見解,以及一些讓我很感動的籃球故事。當時朋友建議我,何不找個地方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這樣以後可以回顧,就這樣開啟了我的寫作之路。 因此,對我來說,我可以分享的內容其實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那就是從興趣出發,分享我在籃球領域中的發現。 在開始分享後,我在平台上認識了許多其他的寫手。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是在體育相關產業工作,例如運動復健科醫師、訓練員等等。他們分享的內容不僅反映了他們的興趣,也展現了他們的專業知識。 例如,他們會分享運動後如何進行伸展,或者提供增肌減脂的訓練菜單等。 這讓我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開始分享的內容可以是你感興趣的領域,也可以是你擅長的領域。但最重要的是,你願意持續在這個領域中獲取新的資訊,並且持續分享你的見解和學習。 斜槓做法|如何分享?取決於「記憶點」 不過,在開始分享將近兩年之後,我遇到了一個瓶頸,那就是找不到主軸。 儘管寫作的內容都圍繞在籃球這個領域,但內容卻包山包海,沒有一個明確的記憶點。 導致別人點進了我的個人頁面,只會有「喔!這個人是寫籃球文章的」感覺,但對於擅長寫哪一類籃球文章,是籃球故事呢?還是球員分析呢?抑或是賽事回顧呢?相信很多讀者是答不出來的。 如果文章只是出於興趣的抒發,那缺乏記憶點並不是甚麼大問題。 只是當時的我任職的媒體公司正好在籌備一個關於運動的頻道,當時正在招募專欄作家,希望能夠內部轉職到該部門的我開始思考,雖然自己有一些作品,可是如果想要讓讀者留下印象,那似乎得要讓自己的作品更聚焦。 因此,我開始細想幾個問題:我想怎麼被大家記住?之後到大家提到我,會覺得我是哪一個類型的籃球作家? 在大量的自我評估後,我發現自己在寫籃球員的故事上似乎最得心應手,因此就將這個題材作為我的寫作主軸。 在確立主軸之後,我開始穩定更新,並且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分享的內容,在每個月四篇文章中,至少都會有一到兩篇球員故事。雖然這樣做並沒有幫助我獲得內轉的機會,可是卻讓我得到寫作平台端的青睞,詢問我有沒有興趣定期幫平台撰寫球員故事的文章。 這次的際遇也給了我一個啟發,或許多方的涉獵確實可以讓你的內容看起來很多元,但是如果想要經營個人的品牌,或許在還沒有名氣的時候,聚焦在某一個領域的某一個主題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更容易讓別人對你有明確印象,像是:我知道你在寫籃球的文章,並且好像很常寫球員故事。 當這個印象深植人心,或是培養出一群願意看你文章的鐵粉時,這時候再從文章比例上慢慢調整,測試新的想嘗試的題材。 斜槓經營|如何持續分享?三個建議的心態 這些年穩定產出文章的過程中,常碰到許多人問我:「在正職之外還要花時間寫文章,難道過程中你都不會想要放棄嗎?」 我的回答往往都是笑笑的說:「怎麼會呢?我每天都想放棄啊!」 不得不說,用業餘的時間持續產出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因為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有時候真的會沒有精力分享,大腦也不會一直有靈感可以分享,這時候還要穩定輸出就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我自己覺得有三個對我來說很重要心態,或許可以提供給想要嘗試的朋友參考。 1. 設定適合自己誘因與目標 《湯姆歷險記》中曾說過:「當興趣變成工作,那它將不再有趣。」 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悟,因為最早開始分享的時候,我總是寫得意興闌珊,因為當時有一種沒有目標,想寫就寫的感覺。而之所以後來會想要穩定產出,是因為研究所的學長創立了一個專門寫運動文章的平台,會依照文章的流量給予稿費,當時覺得如果能在正職之外獲得一點點經濟報酬好像也不錯,於是就開始在該平台創作。 之後幾年就像前面提到的,原本任職的公司有內轉機會,讓我調整了發文的模式,而之後被平台端注意到,成為該平台的專寫球員故事的寫手,它們也提供了更高的稿費報酬,增加了我持續創作的誘因,然後就持續分享到了現在。 回顧這段時間的分享歷程,有兩個要素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誘因」與「目標」。因為平台有稿費的誘因,讓我有動力維持創作;而因為有想要成為專欄作家的目標,讓我能夠大量累積自己的作品。 現在想來,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尋找誘因與目標的自己,無疑是非常幸運的。但是,這也讓我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如果在沒有明確「自己為什麼分享?」以及「自己分享想要得到什麼?」這兩個問題之前,想要依賴毅力維持分享的難度其實是很大的。 所以,我都會跟朋友說,在開始分享之前,可能要先思考這兩個問題,確立目的與設計誘因,才能將自己擺在適合的戰場上。 2. 建立形象需要時間,試著用「加法心態」 以我自己的經驗,建立形象絕對不是一兩個月,或是一兩篇文章可以達成的,它更像是一個長期的建設,就連我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在籃球讀者心中建立形象。 因此我自己在分享的時候,會用一種「加法」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作品。舉例來說,我可能在每一年會設定一個總稿費的額度,當一篇文章的稿費進來的時候,我會想自己離設定的總額度又更近了一點,而不是離總額度還剩多少。 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很多,它讓我在創作時不會那麼有壓力,反而當某個月的稿費超過預期的時候,還會有一種「賺到」的感覺。 我一直相信,以開心樂觀的態度來創作,才能讓分享之路走得更長久。 3. 勇敢承認自己「不夠專業」 在寫的過程中,我很常碰到一種自我懷疑,自己寫的東西夠專業嗎?會不會在真正懂行的人眼裡看來其實根本就是小兒科? 直到我後來遇到一個前輩,他告訴我有這樣的心態很好,這代表你正在變得專業,因為你會害怕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不斷地去加強自己,很多專業的人都會因為自己太過專業,而陷入知識的詛咒,導致他們分享出來的東西就只能在專家的圈子流傳開。 就像很多碩博士論文,對一般人來說進入的門檻就很高,所以即使這篇論文學術價值很高,卻很難讓它的價值被普羅大眾知道。 所以,承認自己不夠專業不僅是提醒自己要變得更專業之外,還有一種警示作用,就是告訴自己寫文章的目的是要讓「沒有你這麼專業的人,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進而想變得更專業」。 簡單來說,坦承自己的不夠好,不僅是要讓自己更好,還有讓自己避免陷入「文人相輕」的窠臼。 以上分享,希望能對大家的創作有所幫助。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運動世界專欄與「阿准的隨看隨想」臉書粉專。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6, 2024

想寫部落格,卻不知道寫什麼?3 步驟建立內容矩陣表,幫你找到寫作靈感來源 (附上發想模版)

你再也不用擔心寫作時沒有靈感了。 想像一下: 一個工具能為你提供寫不完的文章題目,從此你在也不用盯著螢幕發呆。 這就是內容矩陣表 (Content Matrix) 的力量。它不單只是一個表格,更是一個能幫助你產生新想法的動態框架。 學會這種方法,你將再也不會面對螢幕上的空白頁了。 這個方法來自於 Justin Welsh 在《5 Questions for Endless Content》。他說: 如果要產生源源不絕的寫作題目,應該要有一套系統化的方式。 我們可以用一個內容矩陣表 (Content Matrix) 來交叉想法、發想題目。 內容矩陣表的核心概念是: 找出 X 軸與 Y 軸的因素,並且交叉產生寫作點子。 P.S. X 軸是寫作的風格、Y 軸是寫作的主題 這個概念適用於任何想要找出自己寫作題目的人。 有 3 個步驟 : 找出主題(X 軸) 寫下風格(Y 軸) 選交叉點(並快速寫下 10 個點子) 廢話不多說,馬上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方法。 步驟一:找出主題(X 軸) 先寫下你的寫作主題。 想主題,是有訣竅的。 創作者 Nicolas Cole 在《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說過: 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寫作主題,可以用 3 大主題分類。分別是 一般大眾 利基讀者 公司/產業 下面是範例。 寫作主題與目的 主題 1.一般大眾 寫通俗、大多數人都看得懂的內容。 以我自己舉例: 工作好習慣 數位生產力工具 我從職涯或生活中學到的經驗教訓 這類型的內容,能夠吸引多數人並建立知名度。 主題 2.利基讀者 從自己的職業出發,目標讀者是跟自己同職位、或會有互動的相關職位的主題。 例如我現在是軟體業的 Technical Writer(技術寫手)、過去是軟體業的 PM。 我可以寫: PM 帶領團隊的經驗 PM 跨部門溝通的經驗 Technical Writer 寫技術文件的經驗 這類型的內容,可以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專業幫助求職與得到講座邀約。 主題 3.公司/產業 主要寫給產業的老闆、其他公司的團隊成員看。 目標是建立自己在產業的知名度,進而和頂尖高手建立社交連結。 例如我在軟體業工作,可以寫: SaaS 的商業模式分析 SaaS 產業的案例與商業趨勢分享 SaaS 軟體技術創新與 SaaS 的未來 這類型的內容,可以透過文章和老闆/同業建立弱連結。 每一大類可以挑選一到三個主題,使用 Google Sheet 紀錄即可。 用 Google Sheet 紀錄寫作主題 寫完的結果如下: 步驟二、寫下風格(Y 軸) 文章的風格都是有跡可循的。 我們不必重新造輪子,直接把最常被寫到的文章分類拿來用就好。 以下是 Justin Welsh 整理的 10 個常見文章風格: Actionable Guide Form(行動指引:如何文) Opinion Form(觀點文:what & why 文) Curated List Form(策展文:特定主題下的文章或影片) Story Form(故事文:個人經驗/故事) Credible Talking(人物訪談文:有名人物) Motivational(勵志文,鼓動人心) Analytical(數據文,分享對數字的看法) Contrarian(對比文,自己有什麼概念是反直覺、但有自己一套說法的) X vs Y(對比文,拿兩樣東西進行比較分析) Listicle(清單文,列出同主題的 X 樣東西) 接下來,把這些文章類型寫在表格的 Y 軸。 實際上還有很多文體沒列在上面,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 Sean McCabe 的演講。 步驟三、選交叉點(並快速寫下 10 個點子) 將以上的內容列成 1 個表格,隨意找一個交叉點開始。 隨意找一個 X 軸與 Y 軸的交叉點 例如我找到「數位生產力工具」x「如何文」,隨意開始發想 10 個 可能的題目 : 如何使用 Keynote 快速製作文章封面圖? 如何使用 VSCode 快速尋找與取代文件中的目標關鍵字? 如何使用 Raycast 快速開啟 Jira 單號? 如何使用 PicGo 快速上傳圖片到 Github 並取得 Markdown 連結? 如何使用 Espanso 快速插入文字模板內容? 如何使用 CleanShotX 擷取螢幕截圖並快速註解? 如何使用 Tango 快速製作 Step-by-Step 的教學文件? 如何使用 Anki 來記憶公司產品的銷售話術? 如何使用 Heptabase 梳理腦中的知識脈絡? 如何使用 OmniFocus 實作時間管理中的 GTD 方法? 先從比較擅長的風格與主題出發,再開始練習不熟悉的區塊。 我們可以將上方 3 步驟產出的內容整理在 Notion、Google Sheet 中,這樣就有一套可靠的內容產生方法,甚至還可以當成自己寫作題目的檢核表。 只要有了這張內容矩陣,就可以非常有系統地想出文章的題目 快速複習內容矩陣表的 3 個步驟: 找出主題(X 軸) 寫下風格(Y 軸) 選交叉點(並快速寫下 10 個點子) 如果你需要這份內容矩陣表格的模版,可以在這裡複製:👉 立刻下載 -- 本文轉貼自:I'm Chi(原文標題:部落客的靈感救星:3個簡單步驟建立內容矩陣表,終結寫作靈感枯竭 (附上發想模版))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5, 2024

目標 Deadline 怎麼訂才不會累死自己?面對死線還有動力完成?

在工作上有時候我們需要為任務設定截止日期,或者當他人交付我們任務時直接給我們訂了一條死線,無論哪一種 Deadline,這時候太逼人的截止線會累死自己,太遙遠的截止線讓人現在沒有動力去做(太無解的也是)。 訂出「有效」的死線、截止線是一種藝術,而且面對不同專案會有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情況,所以我不敢說精通所有設定截止線的技巧,但畢竟在職場工作十幾年,還是有一些屬於我自己的經驗可以分享。 就像去年(2022 年)我個人推出的兩個產品:《防彈筆記法》書籍、「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剛好有兩種不同的設定截止線需求。 《防彈筆記法》的書相對沒有來自外力的額外要求,我需要自己負責,意思是我可以在任何時間完成,那麼我要如何設定出有效的截止線,是讓自己會有動力去推進,而不會死線一延再延,最後變成不斷拖延的目標呢?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又是另外一種情況,有來自合作單位的時間要求,某個程度是對方訂出了一個截止線,而我必須在截止線之前交付出產品。這時候要如何知道這個截止線是可行的?如果可行的話又如何真的可以如期完成呢? 近期在我和趙胤丞老師一起合作的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中,談論了「兩人對談|EP.0034|不累死又有動力的死線要怎麼訂才好?(歡迎訂閱收聽,和本篇文章內容會有不同啟發),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其中幾個屬於我們的關鍵技巧。 短期內可以產出什麼成果 VS. 最終成果需要多少時間產出 我自己在設定截止線的時候有一個核心的指導原則: 就是優先處理「短期內可以產出什麼成果」,而不是「這個成果需要多少時間產出」。 這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我要撰寫一本書,若是從「這個成果需要多少時間產出」來思考,我可能就要開始計算這本書要寫多少字數,如果要寫 10 萬字,這樣每個禮拜如果產出起碼 4000 字的一篇文章。那每個月可以產出 2 萬字,這個專案就需要安排五個月的時間。 但是這樣的規劃,截止線看起來很長,很容易一開始就拖延著,加上會遇到各種意外,慢慢地過了幾個月,發現前面進度不理想,而後面來不及完成 10 萬字的份量,最後就會整個大拖延。 反過來,如果從「短期內可以產出什麼成果」設想,我會設計「一個禮拜內要把現有想法、資料整理成一個擁有完整細節的大綱」,於是一個禮拜後產出一個草稿大綱的成果。接著我看到大綱中的第一個章節已經具備基本資料,於是我設計「一個禮拜後要完成第一章節的草稿文字」。 結果這一次發現還缺少某些關鍵方法論的分析,於是下一個禮拜設計出「一個禮拜後完成相關四種方法論的對比分析」,讓自己短期內繼續推進下一個需要的關鍵成果。 後面這個方法,或許在四到五次的短期成果推進後,大概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本書的結構細節、草稿資料就已經順利產出。 讓專案的進度處在一個我擁有專案基本成果,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 如果這時候覺得還有更多時間處理專案,我會安排更多短期的進度成果,去設計例如流程圖表(就像這次的《防彈筆記法》的最終成果)。如果發現時間不夠,專案需要趕快上線,我也不會是趕鴨子上架,而是可以在既有的基本成果中,完成最重要的加工,就能推出專案。 我之前讀過《Shape Up: Stop Running in Circles and Ship Work that Matters》這本書,他的作者是知名專案管理軟體 Basecamp 的設計團隊,他在裡面提到了跟設定專案、任務截止線有關的兩個具體技巧: 先設定邊界 嘗試從專案的中間部分開始 這兩個技巧對我來說很有啟發,所謂「先設定邊界」,就是我們可以先思考「自己擁有多少時間」,或是「自己想要在多少時間內先產出」,然後根據自己擁有的時間來設定可以產出的成果,而不是根據成果來計算時間。 從這個角度來做時間管理,確實會增加很多彈性,比起煩惱要寫完一本書到底需要多少時間,不如思考如果我只有一個禮拜,我可以產出什麼成果。 另外一個關鍵就是「嘗試從專案的中間部分開始」,當我要思考一個禮拜可以產出的成果時,與其從頭開始先去看看一個禮拜可以找多少資料,不如從中間開始,也就是一個禮拜可以先產出的跟專案核心成果最有關的成果會是什麼?這時候可能是一份具體的大綱,或是一個章節的草稿等等。 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更有彈性也更具體地去設計截止線,這時候或許不要稱呼他死線或是 Deadline ,而是應該叫做「成果線」。 也就是當要安排一個大專案、長期計畫的時間時,要思考的是「在哪一條時間線前我可以先產出什麼關鍵有效的成果」,然後透過一個成果線、一個成果線的累積,最終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專案需要的最終成果。 尤其面對一些變動性很大的專案目標,或是全新且不熟悉的專案時,更要把握這樣的技巧,用一個一個短期的「成果線」讓自己有把握的往前逐步推進,可以邊做邊修改,而且短期就能看到產出成果也會讓我們更有動力。 三種截止線:應對別人已經訂好死線的專案 但是,也有很多時候我們要實現的是別人交付的專案、任務,並且對方已經幫我們設定了一個最終的 Deadline,例如年度業績目標最後結算的日期、某個產品需要交貨的最終時間等等。 當我遇到這類型的專案時,我會幫自己設定「三種截止線」: 最終 Deadline:對方期望的最終截止日 中期專案驗證線:為了達成最終截止日,拆解成幾個階段進度的檢驗期限,設定每一階段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成果,這樣推進下一階段成果才來得及。 短期內衝刺成果:為了滿足下一階段成果,現在我應該立刻開始衝刺、測試的成果是什麼。 (我在十年前的這篇時間管理文章中,就有提到類似做法,但現在的方法也有了一些修正:10 個真的可以被具體執行的時間管理技巧) 讓我提供一個比較小型的案例,有一次我收到國外客戶要求,希望兩個月後可以收到某個我們正在製作中的產品。於是第一個比較簡單的截止線出現了,也就是兩個月後必須讓國外客戶收到這個產品,這是「最終 Deadline」。 但是在我要明確答應這個 Deadline 之前,我先做了一個專案的「階段性成果拆解」,我需要推進幾個進度才能完成上述的 Deadline,如果從最終截止線倒推來看,包含: 需要多少運送日期可以把產品寄送到國外客戶手上。 產品製作完成到撿貨、包裝需要多少時間。 目前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把產品製作完成。 於是我可能設定出這樣的幾個中期專案驗證線(里程碑): 最後留下兩個禮拜處理產品運送事宜。 中間留下一個禮拜處理產品撿貨包裝事宜。 我從現在開始有一個月多一點點的時間要把產品製作完成。 這是「中期專案驗證線」,設定這個中期里程碑的好處是可以更具體的了解死線前的風險,因為要專案完全如期如計劃推進真的「很難」,但起碼我們需要讓自己掌控的是:如果我在任何時候發現無法在一個月後把產品製作完成,那麼我就應該趕快研究有什麼讓產品如期完成的替代方案,或是研究有沒有更快的包裝流程,或是詢問有沒有更快的貨運方式,乃至於可能要跟客戶溝通是否可以改期。 起碼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自己做不完,而這時候往往沒有任何溝通轉圜的餘地了。 那麼第三條截止線:「短期內衝刺成果」呢?這是為了確保我設定的下一個中期專案里程碑有辦法相對如期完成,所以我會以一個禮拜、兩個禮拜為區間,去設定自己能夠在這段時間趕快先產出的專案(中間的)關鍵成果。 例如這個產品可能有附加產品、行程流程、產品的主要圖像、產品宣傳素材等等工作要做,這時候為了確保第一階段的里程碑完成,或許我會設定一個「短期內衝刺成果」是一個禮拜後確認產品的主要圖像。 那如果一個禮拜後這個「短期內衝刺成果」無法如期完成怎麼辦?這時候我就會有「警惕」,要趕快尋求支援,要趕快找替代方式,要趕快開始溝通協調,或者必須捨下某些比較次要的瑣事。 三條截止線: 最終 Deadline 中期專案驗證線 短期內衝刺成果 並非是說我們會設定出「完美無缺」的專案、任務期限,起碼我自己工作十幾年的經驗,無論面對自己可以完全掌控,還是自己無法完全掌控的專案,我覺得都很難訂出沒有修改的完美進度截止線。 那為什麼還要設定三條截止線呢?我覺得最大的好處是,讓我下一個禮拜(或者短期內)就能警覺專案可能有時間上的風險了,並且開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專案要好好完成,本來就是在不斷修正變動的過程中進行,關鍵在於我們「提早意識到需要調整」,才不會等到最終時限要到了,只能兩手一攤,無能為力,或是只能累死自己。 延伸閱讀: 2022 起始:九個立即提升生產力技巧值得試試看而且簡單可行 2022 起始:停止花太多時間做計畫與整理,執行就是你的計劃 2024/1/27 更新:設計「停戰領域」與「行動邊界」,我建立健康時間管理的小秘訣 搭配進攻型行事曆的做法 前面分享了兩種做法,第一種作法:「短期內可以產出什麼成果」,是我應對不同專案、任務的大原則,先給自己一個短時間去產出一部分核心成果,測試到底還有什麼風險與問題,提早解決問題,就是讓時限如期完成最有效的做法。 而第二種作法:「三條截止線」就是第一作法的延伸版本,尤其面對他人直接交付給我截止日期的時候,我要懂得自己設定幾個階段的驗證線,意識到什麼時候就要開始改變作法。甚至懂得設定最近期的衝刺成果線,這樣這個當下我就可以更好的預判未來的風險,現在就開始改變作法。 而這些做法的背後有一個共通的原則,就是要設定好的死線,來自於「專案、任務的拆解」,把專案拆解出幾個階段成果,把任務拆解出具體的下一步行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設定多層次的截止線,並且也知道如何調整與變動。 我在這篇文章曾經分享過很完成的專案拆解流程,而這和時間安排一直都是最緊密相關的,沒有拆解,就沒有真正的時間安排:「拆解下一步行動的思考流程圖範本,你也做得到專注不瞎忙的參考步驟」。 於是有些專案、任務拆解了幾次後,會更明確的掌控他們具體的執行流程,這時候我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進攻行事曆」的做法,預先在行事曆上為不同專案留下足夠時間。 因為我們最後必須意識到一個問題:身為執行者的我,通常手上有很幾個專案、任務在進行,而且未來還可能隨時插入新的任務。 所以當我們看一個專案的時限安排時,不能只看到這個專案,還要看到我自己剩下多少時間?每天可以同時推進多少進度?要預留多少應付意外的時間?而「進攻行事曆」的方法幫助我把這些需要預留的時間都先預留在行事曆上。 不敢說我百分之百都會照著執行(事實上根本沒辦法),但同樣的道理,我總是可以提早預知來得及?來不及?時間夠還不夠?這時候要怎麼應對,有沒有哪些可以調整,還是哪些可以放棄,我才有一個明確的依據,而這同樣是讓我們看起來專案可以相對如期完成的方法。 -- 本文轉貼自:電腦玩物(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2, 2024

10 年後靠什麼賺錢?專注長期累積,3 步驟發展人生第二賽道|人生第二賽道教練 Barry|Podcast 「數位遊牧誌」

你有勇氣在職涯下半場,勇敢追夢嗎? Barry,現在是一名日本深度旅遊的帶團導遊,同時也是「人生第二賽道教練」。 過去,Barry 在金融業待了將近 20 年,但在 43 歲那一年因為工作內容調整,身體也出了問題,最後毅然決然選擇離開金融界。 一夕之間沒有了正職工作, Barry 曾經十分迷惘。當時,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他,到處請教別人。結果意外的是,過去 Barry 的三位長官,看到 Barry 對日本的喜愛與熟悉,以及過去辦活動、常與客戶活動的個性特質,不約而同地建議他去當導遊,讓他下定決心踏上導遊之路... 中年轉職並不容易,他有老婆與兩個小孩要養,還要轉職到一個全新的產業,放棄過去高薪的金融業工作,甚至,2019 年 Barry 考到領隊/導遊執照,開始帶團的同一年,就遇上疫情,Barry 笑稱自己「出道即失業」。 但一路以來,Barry 靠著「盤點優勢X小規模嘗試X耐心累積」,並專注於「長期累積」走到現在。 你也想在職涯下半場勇敢追夢嗎? 《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採訪 Barry ,聊聊他如何開創人生第二賽道、度過難關,以及身為職涯教練的他,給予同樣想發展第二賽道的人一些建議,你可以搭配 Podcast 一起閱讀。 「盤點優勢X小規模嘗試X耐心累積」走出職涯第二曲線 想讓興趣變成專業並不容易,Barry 剛開始發展導遊這條路時, 勢必會遇到一大困境,那就是許多台灣遊客對日本非常熟悉,甚至去過多許多次,網路上也有豐富的旅遊資訊,大都市基本上都不需要跟團,自由行非常盛行。 想走的長遠,就得做出特色, Barry 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對日本瞭若指掌,除了觀光客普遍會去的熱門景點,他也非常熟悉一些私房行程。於是 Barry 專攻「客製化旅遊」的帶團行程。 好比說,在台灣我們吃櫻桃,因為櫻桃大多都是進口,所以非常貴。但在櫻桃產地日本, Barry 就帶著團員,進到果園自己摘,甚至可以吃到飽。還有,熱愛運動的 Barry,也帶著團員去看日本職棒。回憶起過去也曾帶團員去看 F1 賽車的 Barry 也侃侃而談:「今年,F1 賽事第一次在春天舉行,當時正好碰上櫻花滿開,非常壯觀。」 在出團前,Barry 總會在家努力做功課,想把所有日本的私房消息,都分享給團員,有一次甚至在出團前一天,查資料查到半夜,完全忘記時間。雖然旅途仍會讓人疲勞,但看到團員們在出團後的回饋與笑容,仍覺得一次非常值得。 在金融業上班將近 20 年,Barry 感嘆現在才明白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而這中間有賴於貴人的建議和指引。有時候旁觀者清,而我們並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如果你也想探索職涯第二曲線,但不知道該怎麼做,Barry 想給大家三個建議: 第一,盤點自己的優勢和技能。反思自己在過去積累了什麼優勢,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就算有些事情自己無法完成,有哪些需要尋求合作或外包。「了解自己」是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你對自己不是很了解,那可以試試問問你身旁的朋友、同事,從他人身上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就像當初 Barry 的三位長官,意外地指點出 Barry 導遊這一條道路。 第二,小規模地開始嘗試。如果一開始就大規模投入,風險和成本都很高。比如,如果有人想成為麵包師傅,可以先在家試做,獲得親友的反饋,逐步擴大規模。這樣可以減少風險,並且有機會根據反饋進行調整。 第三,要有耐心,逐步累積。論是建立品牌還是獲得信任,都需要時間和努力累積。給自己一段時間,不要急功近利,耐心和堅持是成功的關鍵。 不贊成無目的的斜槓,專注於長期累積 Barry 的職涯第二曲線並不是一帆風順,尤其因為疫情爆發,2019 年「出道即失業」,家人的擔憂,也一直是 Barry 心中的牽掛。畢竟過去在金融業有好的收入,突然在中年轉職,又有小孩要養,又遇上疫情,勢必讓家人很不放心。 Barry 說 :「我們做為成熟的成年人,責任不是在言語上說服家人,而是用行動來證明自己。」Barry 知道家人的擔憂,其實都是在表達關心,與其在口頭上爭辯,不如努力去證明自己,然後把成果大方地和家人分享,讓他們放心。 Barry 在疫情這段期間開始上課、建立人脈,並繼續帶國內團以保持帶團的手感。Barry 平時都會給身旁的朋友不管是職場或是人生上的建議, Barry 以此出發,在疫情期間更斜槓出另一條路,也就是「人生第二賽道教練」。 Barry 提到,很多人想發展副業斜槓,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並不贊成沒有目標與長期累積的斜槓。他舉例,像是平時他跑 Uber Eats 等外送也可以賺錢,但這只對他短期現金流有幫助,但他想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放眼光放在長期專業的累積,這才能走得長久,更能在未來累積更多價值。 Bryan 也在訪談中補充,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重點是這些事能否為你帶來累積,如果純粹只是打零工、為了錢,那是非常可惜的。「重點不是你今天賺多少錢,而是 10 年之後你靠什麼賺錢!」 如果你想聽更多 Barry 的故事,以及如何發展人生第二賽道的建議,歡迎收聽《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8 :盤點優勢 x 小規模試做 x 耐心累積!三步驟打開你的人生第二曲線!|人生第二賽道教練 Barry 專訪 若對 Barry 感興趣,可以追蹤他的臉書,以及個人網站唷!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