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144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遠端工作職缺平台推薦:4 步驟讓你更容易找到遠端工作

Hello,我是 Zoey,一位在家工作邁入第六年的網路創業者,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聊聊找到遠距工作職缺的方法、我的遠端工作入行故事以及我幫你整理好的遠距工作職缺平台推薦。 我的專業背景是品牌視覺與產品設計,對攝影、寫字、旅行、架站都有著不相上下的熱情,大學畢業後,因為自己實在是太痛恨辦公室那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因此立志要找到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 後來,我陸續在新創公司擔任旅遊編輯,也曾任職於海外的媒體公司,擔任台灣區主編輯與平面設計師,現在也開始全職的在家創業,做自己的個人品牌。而在這幾年的跌跤和摸索中,我也發現幾個讓你更容易找到遠距工作的步驟、技能和平台,我們就馬上開始吧! 我如何找到自己第一份遠距工作職缺? 現在直接破題的來和你開誠布公,當時畢業後,我馬上失業,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啃老,我很幸運地找到了兩份遠距工作,找到的管道分別是: 1. 批踢踢(PTT) 第一份在批踢踢上找到的工作。當時我只是在批踢踢亂逛,卻意外看到一篇貼文為「可在家工作的新創職缺」的帖子,眼睛馬上為之一亮,並把履歷整理的漂漂亮亮,之後也順利收到面試及錄取通知。 這份工作從一開始的兼職設計師,一個禮拜八小時,到後來漸漸變成 12、24 小時,然後到了正式的正職員工,再到台灣區的主編輯,一共任職了三年整。這些年因為總公司在韓國的緣故,我們也都是利用線上工具溝通和合作。 2. 他人轉介紹 第二份遠距工作是當時我一直找不到一個滿意的遠距工作,便只好一邊接一些臨時工糊口的小插曲。 當我面試某個打工時,我把我的線上履歷寄過去,對方看了我的履歷,便詢問我介不介意他將履歷轉寄給另一個他在徵人的朋友? 就是一個應徵A工作卻被引薦B工作的概念,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 對方在收到我的履歷之後,也詢問了我有沒有意願到其公司任職,加入其公司之後,才發現那是一間新創公司,當時的企業文化十分彈性,同事們也都很年輕,因此也造就了我許多到咖啡廳或邊旅行邊工作的機會,無心插柳成蔭的誤打誤撞獲得遠距工作(感謝上帝~~) 你可能在想說:「痾,這是運氣好吧?」 是的~我運氣很好,但是現在我也要和你揭露一下在這個運氣好的背後,我做了哪些準備以及為什麼會被率取,如果說你也想要尋找遠距工作,有哪些必備技能和工具能夠幫你更容易上壘呢? 4 個步驟,讓你更容易找到遠距工作職缺 1. 不放棄尋找的決心 在找工作的那段期間,我已經很確定自己想要找一份地點彈性的工作,雖然在還沒找到之前,因為要吃飯生活,我也接了許多臨時的打工如:市場調查、去背美工、活動現場工讀生,但我其實有給自己三個月的期限,在這三個月以內,我的目標就是找到一份理想的遠端工作,其餘的工作都是臨時短暫的,我也會刻意避開不是遠端性質的工作。 而我也知道,就算我現在找到了一個可以糊口的工作,我也不會停止每週去刷新職缺平台的習慣,我會去訂閱職缺內容,我也會去看國外的資訊,不斷的去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而不是找沒一陣子就放棄。 我的建議:試著給自己二至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勇敢的對不滿意的工作說不,當然你還是可以有一些短期兼差,但告訴自己:沒有找到之前,革命就尚未完成,每週花一兩個小時地毯式搜索新職缺,是個 must,也是還沒「成功找到工作」之前的工作。 2. 平時就要累積你的個人作品 你的理想工作是什麼?什麼工作能喚起你的熱情?就算沒人付你錢你還是喜歡做、享受做的事情?可能是健身、可能是珠寶設計、可能是攝影,那些你會寫在履歷表上的「嗜好」都是你的業餘技術。 在人人都可以有個人品牌的社會裡,我強烈建議你平時就累積一些相關的紀錄,當機會來臨時,這正是決定你會不會被錄取的關鍵因素,因為是你自己的作品,我相信你絕對是花 200% 的心力在這上面,因此你對這件事的熱誠有多大、你的技術到哪,全都一目瞭然。 上圖是我幫自己做的(前)個人網站。以自己的經驗來舉例,我最大的興趣就是旅行,所以我自己也因興趣架了一個部落格,因為興趣開始寫旅遊文章,開始撰文、拍攝照片、影片,做所有的美編,做所有的粉專管理。 這顯示了什麼?這表示我對這些範圍的東西都有至少有初步的了解且願意學習,而從你做得這麼多事情中,你也可以拆解出自己會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大學所讀的內容,也就是說,你會做的事情其實比你想的還要多,你只是還沒發現而已。 非常剛好的,找到我的新創公司正是與旅行有關的產業,另一個外商公司也剛好是與文字編輯/圖文設計相關,這兩份工作都不是看到我正規的履歷而錄取我的,反而是個人網站、Youtube、臉書粉專這些資料,而如果我平常沒有因為興趣無聊,花時間做這些個人品牌的投資,我今天可能就不會得到這份工作,對吧?這並不適用在每一種產業,但卻是尋找遠端工作的好技巧。 我的建議:在自媒體時代,你擁有一個自己的發光舞台,不一定代表你就是要成為一個網紅或 Youtuber,有時候他只是顯示了你卸下了公司的抬頭,你還剩下什麼?你的生活有多豐富? 如果我是老闆,我也想要聘請一個有想法、生活也多采多姿的人吧? 因此,做個人品牌的用意有時也可以讓你在職場上更加分,甚至增加你到企業演講、曝光的機會唷! 3. 搜索範圍鎖定在新創職圈或外商公司 以目前台灣職場的狀況來說,遠端工作的形式還沒有那麼普及,儘管你的工作完全是八小時坐在電腦前的美術人員,公司還是很有可能會要求你進辦公室打卡上班。因此從「新創產業」與「外商公司」下手對你來說是最有機會的,為什麼? 新創公司比起傳統產業更有彈性,也比較能接受多元化的工作方式 新創公司的組織架構扁平,相較之下比較好說話,比較不會有無聊的情緒勒索 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很多是從國外留學回台創業,有著比較開放的工作生活思維 新創公司比較了解該如何運作、配合和管理遠端工作模式 新創公司重視成效,如果績效有做到,他們通常會尊重你並給你「最舒適的工作空間」 新創公司初期的成員可能各個都是在家辦公,並在需要時才會一起碰面開會,以減少辦公室租賃費 外商公司因為在海外,所以讓你在台灣擔任遠端員工的機率相對較高 外商公司能夠不用負擔你的海外移居費(工作簽證、宿舍、辦公室)對資方來說其實是大省一筆 我畢業後的頭兩份工作,很幸運的就是新創公司與外商公司,這兩份工作當然讓我更了解線上媒體產業的運行,也更了解遠端生態圈。因此如果你是一位想要成為遠距工作者的新手,我會建議你從這兩個方向下去找,條件也比較好談。 不是科技或設計背景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做自媒體吧! 你做個人品牌的另一個用意,就是可以不用再只依賴公司固定的薪水,歐美這裡就有許多自己出來做的會計師、廚師,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經營自己喜歡的族群,為自己加點薪,未來也大有機會自己創業出來做,不再受到公司的牽制,重點還是:你有什麼技能或經驗是人家願意付錢的呢?你找得到你的顧客嗎? 4. 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都是機會 你有看到我說我的韓商新創工作是在 PTT 實業坊找到的嗎?我也覺得滿莫名其妙的,但機會就是這麼巧。想要尋找遠端職缺,除了可以善用不同的關鍵字「遠距工作、遠端職缺、居家辦公、在家上班、remote job/career ⋯⋯等」也可以陌生開發、毛遂自薦。 我發現先找心儀的公司,然後去看他們的 career page,也是發現機會的好方式,或者更進一步去毛遂自薦,然後談一談遠距工作的可能性。 現在開始有越來越多公司,都漸漸接受這樣的工作模式,又或者像是現在很多經營的不錯的自媒體人、在家創業者(像我這樣),他們搞不好也需要線上的虛擬助理與幫手,所以不妨更有野心的主動 approach 吧! 「繁體中文與華語市場」遠距工作職缺平台推薦 「歐美市場」遠距工作職缺平台推薦 「日韓市場」遠距工作職缺平台推薦 Yosomon 故鄉兼業 目前在資料搜集的部分,日韓或非洲等地是我比較不熟悉的,所以也歡迎你一起分享資源、一起交流! 其他資源(公家機關:政府、學校、非營利組織) 除了以上尋找職缺的資源之外,如果你是想要找到能短期旅居海外的機會,或者想要尋找一筆圓夢基金讓你能探索海內外生活,別忘了公家機關也是非常好的資源管道,以下也幫你整理了一些我曾接觸過的平台與資源: 謝謝你今天花這麼長的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 2024

匈牙利商資深技術客服 Han 專訪|住屏東老家,領國外薪水!我如何遠端工作,同時實現自己的繪畫夢?

講到數位遊牧或遠端工作,很多人快速會聯想到的關鍵字之一,就是「自由」。有人利用這份自由玩遍世界,目前在匈牙利一家科技公司擔任資深技術客服(Senior Technical Specialist)的 Han,則因著這份自由,在追尋自己的夢想上更有餘裕。 遠端替國外公司工作的日常是什麼模樣?如何幫助他更有餘裕地實現繪畫夢?視訊鏡頭另一端,人在屏東的 Han 談起他的經驗。 平時朝九晚六跨國工作,年度實體聚會彷彿「見網友」 Han 分享,雖然在家工作,但他每天仍保持規律作息,大約早上九點開始工作,午休後一路工作到晚上六點。作為公司在亞太區唯一的員工,因為時差問題,所以主管特意讓他不必參加公司會議,也因此工作中多數時間,他都是獨立作業,處理來自團隊與客戶端的需求。 他表示,比起過去在台灣、日本待的公司,目前這家匈牙利公司給予員工很大的自由度。老闆更曾說過,他不管員工在哪、幾點工作、工作多久,只要能把份內工作做好即可。 「不過公司對我們有絕對的信任,我們也不能辜負上司的信賴,必須達到該有的成果。」Han 表示,為了回報上級的信任,以及在遠端工作模式中與團隊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在份內工作之外,他也會主動「做更多事」。 舉例來說,當歐洲同事需要和日本客戶開會時,具備日文溝通能力的他會主動協助翻譯;或者,他也會主動設計完整課程,協助新客戶在試用期階段,能更快上手公司的產品等。 在享受自由的同時,Han 也分享跨國遠端工作會碰到的挑戰。其一是溝通的即時性。當整個團隊都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有什麼問題可以立刻當面溝通,但當整個團隊四散在全球,溝通只能仰賴線上工具,當對方沒有即時看到訊息並回覆,他能做的就只有耐心等待。 他補充:「這也牽涉到我覺得遠端工作很重要的特質,那就是自主性要夠高、能獨立作業。」他說自己的公司其實「炒人」不手軟,先前有兩位組裡的同事被開除,在他看來就和「工作不夠獨立」有關。 遠端工作的另一個挑戰,就是人際溝通與合作。以 Han 來說,除了偶爾的會議時間,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工作,不會與同事、客戶有太多互動。「因為我對這方面(社交)需求還好,所以這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很需要和人有互動,那這可能就要特別列入考量。」 (Photo from iStock) Han 也提到,雖然平時與同事的互動不多,但為了維繫團隊情誼,每年公司和部門幾乎都各會有一次實體聚會,並且由公司補助機票和住宿。例如去年二月時,他到布達佩斯參加部門聚會,九月、十月時也參加為期約一週的全公司聚會。 「二月小組聚會的時候,我第一次見到我的組員,當時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哇!你這麼高啊?』畢竟平常都是透過視訊,你也不知道他是高是矮。」平時都在線上見面的同事忽然出現在眼前,他笑著說真是新奇的感覺。 「遠端」讓時間安排有彈性,工作之餘熱愛學畫、旅行 許多數位遊牧者會妥善利用時間彈性來四處旅行,但在 Han 的生活中,因為不必頻繁移動,所以他投入自由時間在自己多年來的興趣:繪畫。最早學過電腦繪圖,後來在疫情期間,也學了一年的素描及一年的水彩,目前每個禮拜四的下午,則是他的油畫課時間。 他興奮地展示自己剛替朋友的寵物畫好的肖像,也聊到自己最早的職涯目標,其實就是製作自己喜歡的遊戲,所以才早早就開始學畫。雖然後來因故離開遊戲業,但現在卻也因為遠端工作,得以更自由地調配時間,相對容易發展興趣。 Han 也分享,一開始學畫是基於興趣,但隨著在畫室與老師、同學的互動增加,他發現這也成了他生活中主要的社交管道,「前面有講到,我工作上不太有機會和人實際互動,學畫讓我有一個真實的社群可以交流。這也是我後來花時間發展興趣的原因之一。」 Han 的畫作。(圖/Han 提供) 在發展繪畫興趣之外,Han 也會不定期安排旅行。 去年除了赴匈牙利兩次參與公司與部門聚會,他也去了美國、日本與歐洲多國旅遊。尤其在歐洲時,他也走訪了許多博物館與多位藝術大師生前居住的城市,滿足自己對於藝術的愛好。雖然旅遊的頻率不如其他四處漫遊的數位遊牧者高,但在這個工作/生活模式中,他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步調。 談起目前生活,Han 說雖然遠端工作有其辛苦之處,但他自己很喜歡且能適應這樣的模式。 過去在日本、台灣的工作經驗中,他因為一些因素長時間倍感挫敗,甚至還曾壓力大到長皮蛇,「當時長在胸口附近,所以工作時不時會痛一下,好像心臟被壓迫,真的很痛苦。」但現在,他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秩序,既能妥善完成工作,也不需犧牲個人生活。 Han 遠赴畫家穆夏出生的農村小鎮,欣賞他離世前的其中一幅大作。(圖/Han 提供) Han 赴奧地利欣賞畫家克林姆畫作「吻」,並造訪其工作室。(圖/Han 提供) 有日、台、匈企業工作經驗,語言及人脈是求職重點 Han 大學畢業後透過校內徵才博覽會,赴日本當程式工程師,待了五年的時間;後來回台灣到 Appier 擔任技術客服工程師;接著又加入目前這家匈牙利公司。 回顧一路的職涯歷程的同時,他也分享不同國家的職場文化。例如在日本,公司裡非常重階級,除了見到前輩一定要打招呼,新職員剛「入社」時,每天還要提早進公司,替辦公室的加濕器加水,讓前輩們能有最舒適的工作環境。 但也因為方方面面都講求規矩,他在那段時間被訓練得做事極有條理,「有些工程師其實不擅長溝通,但因為在日本那段時間受到的訓練,我能夠理解程式工程師的邏輯,並將之轉換成非技術人員也聽得懂的溝通語言。」 在現職的匈牙利公司,同事則非常注重 Work Life Balance,上司會主動提醒部屬「今年有多少假還沒請」,多數同事也經常是「請好請滿」。他說:「我自己比較奴一點,工作這麼久,去年才真的第一次請了一個月的假去旅遊!」 另外,相較日本與台灣的同事,匈牙利同事的情感表達也更直接,能夠更大方地讚美他人,這除了讓他越來越有自信,也試著以同樣的方式與同事互動。 對於有意和他一樣爭取海外職缺、讓自己有更大機會能體驗遠端工作的工作者,他也建議考量兩個關鍵面向:語言能力及人脈。 即便不需要與同事面對面溝通,在海外企業工作仍需要與外語進行工作討論,也因此,語言能力其實非常必要。而以 Han 的現職來說,因為工作上還需以日文服務日本客戶,所以英、日文皆流利的條件,對於 Han 爭取現職更是加分項。 在語言學習上,學日文三年即通過 N1 檢定的 Han,也分享自己從大學就愛用的學習方式:「因為我喜歡看動畫,所以我就去找中日雙語字幕的動畫來看。逐漸在腦海裡建立日文的語感。」 而在人脈部分,Han 則表示,他除了第一份工作是仰賴大學徵才博覽會,其他包含現職在內的工作,全部都仰賴人脈介紹。想拓展人脈,除了經營 LinkedIn,他也建議無論你目前是在台灣或海外企業,都可以積極參與和海外接洽的機會,或者爭取外派,「相對來講,在那邊的人一定可以獲得比你更多的當地工作資訊!」 (關於經營 LinkedIn 的實用眉角,歡迎參考大人學最新線上課程《V036 LinkedIn 經營全攻略:建立個人品牌,拓展國際人脈,讓外商工作找到你》) 他也補充,自己現在這個在匈牙利公司的工作,也是因為上一份工作與日本團隊合作,一位日本同事後來加入現職公司,並替他內推的。 對於嚮往海外工作的讀者,Han 建議往這兩個方向努力,在訪談最後,他也分享自己先前求職時考量的一個面向:「我的資歷對目前這份工作來說,其實是有點 Over Qualified 的。因為我想要更多的自由,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走往遠端工作的過程中,這或許也是讀者能放在心上的事。 求職時善用人脈並考量能力需求、工作時掌握要領並妥善規劃工作/私人時間,Han 得以兼顧職場表現與個人興趣。他也提到,之後若要換工作,也會以能遠端工作的選項為優先。如果你也想嘗試數位遊牧,不妨將 Han 的經驗談當作接下來努力的方向,或許有朝一日,你也能和他一樣,在其中建立你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樣貌! 想了解更多工程師求職經驗,歡迎參考 Han 的 Medium 想欣賞更多 Han 的繪畫作品,歡迎參考他的 Instagram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6, 2024

去日本遠端工作!日本 2024 年 3 月計畫推出「數位遊牧簽證」

隨著疫情趨緩和日幣貶值,大量的遊客被吸引到日本進行觀光旅遊,其中包括許多一邊旅行一邊工作的數位遊牧者。為了應對數位遊牧者日益增加的趨勢,日本政府將推出數位遊牧簽證,預計最快將在 2024 年 3 月底實施,盼能有效改善日本的數位遊牧者狀況。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統計,2023 年 10 月,前往日本觀光的外國旅客已突破 250 萬人,比 2019 年疫情爆發之前成長了一倍之多,顯示出日本的外國旅客也逐漸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其中,不單是觀光目的的遊客,也有很多數位遊牧者前來朝聖。 與一般的遊客不同,數位遊牧者只需要一台筆記本電腦和穩定的網路,就能在旅行時進行遠程工作。其中,這些人也包含了高技術與高收入的族群,而日本的網路普及率和低犯罪率對這些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日幣持續貶值,使得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生活成本更低,這也成為了吸引他們的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日本並未特別針對數位遊牧者推出相關的簽證,數位遊牧者若要使用一般旅遊簽證,居留天數只有 90 天,想要在日本長期居留的人,就可能需要申請學生簽證或工作簽證。但是,這兩種簽證的申請條件並不一定符合數位遊牧者的狀況。 對此,日本政府也對外宣布,針對這些族群,將開放最多可停留半年的特殊簽證,希望藉此吸引高技術人才來日本久居,推動日本的消費與觀光。 新簽證申請者年收入必須達到 1,000 萬日圓(約新台幣 213 萬元),且必須是和日本有免簽證協議的 50 個國家的公民,同時要投保私人的健康保險。配偶與子女也可以一起申請。 或許數位遊牧簽證的推出,可望成為吸引數位遊牧者前往日本的一大助力。 -- 責任編輯/李致淮

December 25, 2023

海外接案、跨國遠端工作英文能力要多好?面試書籍與課程推薦

開始遠距工作後,偶爾回收到讀者來信,最常被問到是的海外遠距工作該怎麼開始? 「透過 Freelancer 或是 Remote job 的方式接海外案子或海外遠距工作,需要多少的英語能力呢?另外有什麼推薦的方式來提升英語力呢?」像這樣的問題太常被問到了,所以直接寫成文章分享,希望可以幫到更多人。 Remote job 的方式接海外案子或海外遠距工作,需要多少的英語能力呢? 我的回答是:這很難給出一個量化的答案,因為會需要用到多少的英語能力取決於你的工作內容、應對的合作夥伴、老闆、客戶以及服務的市場。 但我可以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我一開始操作跨國廣告時,我的多益(大概五年前)在裸考的狀況下是 905 分,我的經驗包含去國外參展、並用英文介紹當時的公司產品,平常聽有聲書、Podcast、Ted 影片,不需要字幕也能理解 9 成以上。最近一次的英文測驗中,我是 CEFR level是 C2 Profieient。 即便分數乍看之下很高,但很多時候我需要用英文開會時,我仍然會覺得窘迫、擔心沒辦法抓住對方的注意力或興趣繼續講下去。其實這已經不是英文能力的問題,因為我即便用中文應對類似的場合,我一樣感到窘迫和彆扭、而且覺得自己講的東西很蠢,說到底就是我的業務溝通技巧沒那麼厲害的關係。 英文能力要多好:用空服員的招考標準當參考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個 benchmark 的來當一個起點或努力的方向,我覺得拿空服員的英文能力當參考是個不錯的開始,如果你現在的英文能力足夠勝任航空公司的空服員工作內容的話。我覺得你就已經可以和開始你的跨國的公司工作旅程了。 但當然會取決你本身的產業、專業能力和工作產出,需要的英文能力也會隨之變化。就我的觀察,如果你要接案做設計、拍影片動畫、寫網頁程式,英文到此應該游刃有餘了。 但如果你走廣告行銷或是客戶、顧問服務、產品經理類的,大概跟我一樣需要一輩子都持續進修英文吧! 有什麼推薦的方式來提升英語力呢? 提升英語力又分成輸入和輸出,你有分析過你哪邊強、哪邊弱嗎?針對你想要的工作內容,哪些能力比較重要呢?所謂的提升英語力,是要從哪種程度提升到哪種程度呢? 如果是輸入的技能,聽 Podcast、脫口秀、有聲書,對我來說不僅有娛樂效果還能練習聽力,我很推薦給任何持續進修英文的人。話說大三那年我要去捷克參加實習專案,我那個暑假把《Pitch Perfect》這個電影看了 30 次,然後把每個沒聽懂的對話都抄下來,這些年一直有類似的習慣,所以聽力確實有繼續越來越好,你可以試試看看。 我的輸出能力相較之下比較弱,我英文口說雖然流暢、出國時很會陌生人喇賽、英文書寫也完全不是問題,但還沒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等級,也就是我即便理解了一個概念或內容,我仍舊沒辦法系統化的告訴另外一個人我的想法和心得,我也還在找方式進步。我覺得里茲螞蟻的老師在這方面提供我很多想法和進步的方式,我很喜歡梅姨的教學觀念、也有上過他的課,你可以上他的網站去看看,他網站上提供了很多免費學習資源給學生練習。 如何提升優化英文履歷、英文面試能力? 關於英文履歷優化,我用過很多不同的服務和課程來幫助自己優化履歷,下面兩個是我這一兩年最推薦的課程和書籍: 提升英文履歷,好課推薦:大人學-A103履歷優化與個人品牌重塑 這堂實體課讓20-30個上課的同學,互相以一分鐘看完每一份履歷,模擬公司人資招募時的真實情況,課堂上 30 份履歷就佔掉 30 分了,更何況是熱門的公司一天會湧進 300 份履歷!真的可藉此發現哪些履歷留下了好印象、哪些又沒有,對我來說很真實又很震撼。然後這堂課會有創辦人跟你一對一時間討論,一針見血的告訴你你現在履歷問題在哪裡,幫你梳理工作經驗、優化內容。上課完可以寄改好的履歷給老師看,一直改到他們覺得夠好了。如果你有三五年的工作經驗,我第一個推這堂課給你。 提升英文面試,好書推薦:《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by 矽谷阿雅 阿雅本身在美國科技業工作十幾年,他的書《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裡面最後一篇都是在講履歷優化的方式還有產業招募時的真實情況,我覺得如果你要優化履歷,特別是針對英文市場,書裡面的條列式內容會非常有幫助。 其他我還有用過線上修改履歷服務,一次大概六至八千塊台幣的那種,他會幫你寫好 Cover letter 和重寫履歷,也有很多線上免費的履歷工具,搜尋「Resume Template」、「Cover letter teamplate」類似的關鍵字,可以找到很多履歷有關的免費線上工具,有機會我在寫另外一篇文章分享。 結語 對遠距工作、海外市場有興趣,平時就加入社團或收集資料,機會來時,立刻上前,才最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工作。參考這片文章,看看有哪寫海外工作或遠距工作機會:數位遊牧 Digital Nomad 是什麼?數位遊牧、遠距工作相關社團推薦 遠距工作、英文面試相關文章: 英文面試:我雇用了一個職涯教練來幫我獲得工作機會? Cambly 平台的Interview Coach 該如何有效學習英文?三個步驟,設計自己的高效英文學習旅程:建立目標、獲得回饋、進步優化 數位遊牧工作者的特質?自律和英文溝通能力為首要條件 -- 本文轉貼自:Farry H(原文標題:讀者來信: Remote Job 的方式接海外案子或海外遠距工作,需要多少的英語能力呢?面試書籍與課程推薦)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19, 2024

英商獵頭經理 Andy 專訪|沒國外學歷能出國工作嗎?我自政大走往英、中、日三國的經驗談

打字聲、討論聲此起彼落的英國上市獵頭公司 Michael Page 東京辦公室裡,來自台灣、擔任 Financial Service 金融團隊經理的 Andy 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正認真工作中,其中有德國人、中國人、英日混血、還有十歲搬到日本的韓裔俄國人。雖然在日本,但彼此溝通的語言是英文。 這是 Andy 因工作而搬到的第三個城市,幾個月前,他在倫敦;幾年前,他則在上海。 Andy 任職於英商獵頭公司 Michael Page。(圖 / Andy 提供) 實習經驗助攻,2 關鍵找到第一份海外工作 Andy 表示,因為讀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大四下時到歐洲交換一年,心生對異國生活的嚮往,加上職涯目標是希望做亞太或更大範圍地區的管理,所以他早早就決定往海外發展。邊在新加坡商獵頭公司實習,邊完成大五下學業後,他開始找工作,「但我們沒有歐美學歷,一下要在那邊找到工作老實說難度很高,所以我想說先從亞洲開始。」 後來,他透過 Linkedin 找到一個在廣州的台商公司工作,接著又得到外商獵頭公司 Robert Walters 上海分公司的工作機會。最後他選擇了後者。 回顧當時如何獲得公司青睞,他結合自己的獵頭專業表示,有兩點尤其關鍵。 1. 工作經驗的連貫性 「很多人應該也說過,我們整個職涯要有連貫性,對於求職會比較有利。如果你本來是做 marketing,有天突然說要做 HR ,難度會相對高。尤其以找海外工作來說,他們不一定理解你的台灣學歷,如果你以前的工作經驗又完全不相關,那挑戰會更大。」他首先這麼分享。 雖然找工作時才剛出社會,但大五下那段在獵頭公司的實習經驗,讓 Andy 在應徵獵頭工作時有著力點,能夠基於這份經歷,在履歷中呈現相關的能力與成果。 對於有意出國發展專業職涯的人,他也建議首先思考這件事,盡量讓職涯中的每一點有連貫性,並且在履歷中呈現你的積累。這會是找工作,尤其是海外工作時,一個至關重要的起步。 不過有相關工作經驗只是第一步,Andy 接著說:「你再想想,我們說中國好了,中國有 13 億人,他們有什麼理由非要找一個台灣人去?」這個「靈魂拷問」也揭示了 Andy 的第二個海外求職關鍵。 2. 你「無人能取代」的優勢 「講到優勢,我首先想提一件事,很多台灣人會覺得『英文好』是一種優勢,但我老實說,你想出國工作,英文好真的就是一個 must。」那所謂優勢會是什麼呢? Andy 舉例,比方說有家公司想去俄羅斯拓展生意,需要派一個中俄文都流利的人去,那他斯語系的背景就有優勢,畢竟這不是一個多數人都具備的技能。而且,他必須在履歷中有力地傳達這個優勢。 除了自身技能,Andy 認為既然多數人本來是在台灣工作,那麼往海外求職時,也可以考量台灣整體環境的優勢,這也是一種替自己加分的技巧。 比方說,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國際知名,如果你在半導體產業工作,你可以思考如何凸顯這個背景的優勢,例如你有什麼經驗是他國半導體從業人員沒有的?這或許也可以幫助你找到其他競爭者沒有的亮點! 「我覺得求職的核心始終是『價值交換』,不管你在台灣還是國外,你都要去想你能帶給公司什麼價值,只是找海外工作,你的對手會多很多倍,你更要把這件事想得透徹。」Andy 總結往海外求職的核心認知,此外,他也補充一個他自己用過的技巧:強調自己的國際化背景。 在國外工作時,同事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像 Andy 在日本的同事來自德國、中國、和俄國等,在倫敦的同事則來自紐西蘭、澳洲和南非等。這在國外其實非常普遍,也因此如果你有交換學生或其他國際互動經歷,也很可能是加分項。 Andy 說:「像我自己應徵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雖然交換(學生)老實說也不是真的都在讀書,但我還是有特別放進履歷,呈現我有這個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另一種出國工作管道:Global relocation 除了透過 LinkedIn 或其他平台求職,Andy 還分享了另一招,那就是善用外商的 global relocation,也就是內部轉調的機制。這也是當初他會在兩個工作機會間選擇去上海的主因,「公司在全球很多城市都有據點,我後來也透過這個機會成功到倫敦工作。」 Andy 在倫敦工作時與同事的合照。(圖 / Andy 提供) 他表示,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找一個全新員工來會伴隨著面試、訓練等諸多成本,相較之下從其他國家的辦公室找人來成本較小。再加上現在許多國外公司都很注重種族平衡,會需要招募來自各國的員工,也因此如果真想出國發展專業職涯,global relocation 是難度相對低也值得把握的機會。 至於在外商公司中如何提高成功轉調的機會,過來人 Andy 也分享:「大公司裡不時會有區域性的合作,過程中你認識很多國家的 officer ,你要盡量被看見,讓比較資深的前輩願意幫你背書。」 因為這樣的覺悟,Andy 在上海待了幾年後轉調到倫敦,「我們這產業很多大公司都是英國公司,有這個機會到倫敦去看一看,我覺得是很珍貴跟對我幫助很大的經驗。」 事先思索「回報」與「代價」,替海外生活做好準備 Andy 與東京同事的聚餐合照。(圖 / Andy 提供) 看過這麼多出國求職的人,自己也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Andy 表示,同樣是出國,每個人的想法卻不盡相同。比方說有人和他一樣有明確職涯目標,想在異國累積加分經歷;有人單純嚮往海外生活,覺得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好,總之人生要有這樣的「體驗」;也有人會想說先砸學費出國拿學位,期望將來在當地找到好工作...... 「每種想法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務必要先衡量你出國會得到什麼、要付出什麼,以及你能不能接受。」比方說放棄在台灣的高薪工作、為了「體驗」出國做月薪三萬、對將來也幫助有限的工作,你可以接受嗎?又或者現在付的學費,跟將來薪水相比有划算嗎?如果你正有出國打算,不妨先以這個角度徹底思索一番。 出國後會面臨的挑戰,或許也是代價的一部分。Andy 分享,在國外工作和生活想來夢幻,實際上卻是甘苦參半,需要我們「拿掉濾鏡」來面對,文化差異經常就是課題之一。比方說當英國同事都聊著 F1 賽事或英超(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但你在台灣根本沒關注過這些東西,那想和大家混熟,就變得非常吃力。 又或者在工作上,我們一般會認為會議要盡量明快高效,但 Andy 在倫敦工作時,西方主管每次必定會先花半小時跟他聊周末行程,聊夠了才講正事,讓他直呼「有時真覺得沒必要」。這看起來都只是單一的小事件,但若同時發生,很容易就會讓人又煩又受挫,甚至摸摸鼻子又回台灣。 在他看來,能夠盡早知道這些文化差異,或對當地租屋方式、物價等日常細節有所了解,對於適應異地生活大有幫助,甚至也可以作為一開始評估去不去的指標。 關於怎麼獲得這些資訊,他也提到:「很多人會上網查,但我覺得網路資訊不一定準確,你可能只會看到過得很好跟很不好的人分享,像我們這種當作一段生活經歷的人並不會特別發文。所以我會建議透過 network 或其他管道直接找人問。」 細數從上海到倫敦、從倫敦到東京的跨國探險,Andy 語氣中夾雜對夢想的熱忱,以及對現實挑戰的煩悶。但他表示,回想起來仍覺得出國對自己而言是正確的決定,除了專業經歷的積累,還大幅拓展了人生視野。 至於下一站要去哪,他笑了笑說也許是新加坡,「但將來的路總取決於現在的決定,我會以什麼 title 在那邊工作,我想也要靠我在東京能走到多遠吧!」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31, 2024

3 個「接案」帶來的特殊體驗,就算你不想創業,一生至少也該嘗試一次!

「創業」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代表著夢想與熱情。Apple、Google、Tesla 的創業故事,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史詩與傳說,如同出征的號角,催促著勇者們一個個投身冒險。只不過,台灣 1,000 多萬的工作者中,真正選擇創業的人,終究還是少數。你我以及大多數人,畢業後仍是選擇進入公司來發揮所長。 但是今天,我想說服你一件事:就算創業不是你的選擇,仍然建議你嘗試在正職之外「接案」或是「賺個外快」,至少試個一次也好。因為它會為你帶來許多特殊且有趣的體驗,這些體驗甚至能夠拓展你未來的職涯之路。 1. 自由單飛的體驗 有部介紹空軍飛行員培訓的紀錄片,叫做《台灣菁英戰士:傲氣飛鷹》,我很喜歡,建議大家去看。不管菜鳥飛行員在教官的陪伴下飛過多少次,最終還是要通過「單飛」的考驗,才能成為真正的飛行員。 許多專業的工作都是如此,好比外科醫師,能獨立執刀完成手術,才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醫師。就像是小時候我們學騎腳踏車,不管騎得再穩,直到有天大人把輔助輪拆掉,我們才能大聲說:「我會騎車了!」 同樣的,就算你在公司裡總是使命必達,但你有沒有好奇過,如果沒有老闆與主管的指揮,你有辦法從頭到尾解決一個問題,或是完成一項產出嗎?我建議你最好常常思考這一點,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在意求職者有沒有「獨立作業」甚至「獨立決策」的能力,這幾乎成為面試的必考題。 除非你這輩子都不用找工作了,否則你總得向對方證明,就算沒有「教官」跟「輔助輪」,你也能獨立創造價值。 我第一次「接案」就是去企業當講師。當時我已經有在公司內部講課的經驗,對象是自己的同事。後來有位朋友請我去一家小公司,給他們的員工跟老闆講課。 我原以為這沒什麼,就用我之前的 PPT 重講一次即可,但答應之後才發現,以前在公司內部講課,時間地點、場地設備、出席人員、通知聯繫、成效追蹤......全都由主管與同事幫忙安排,學員也都彼此熟識,許多「隱形」的工作與責任都是別人幫我搞定的,直到這次接案才真正嘗到「單飛」的刺激,雖然壓力很大,但自己也瞬間成長。 現在許多企業都會要求求職者擁有「獨立作業」的能力,尤其對於「遠距工作」的職位更加看重。如果你有過幾次獨立接案,並且順利完成的經驗,絕對可以更好地證明自己。 2. 市場價值的體驗 還記得第一次接案當講師,我就開了每小時 4,500 的鐘點費,這對一個不到 30 歲而且沒有專業講師經歷的人來說,算是蠻高的。 後來順利完成這個案子,我才領悟到:原來有人願意用每小時 4,500 元買我的時間呀!我馬上算了一下我在公司上班的「鐘點費」,竟然只有 200 多塊。4,500 比 200,相差 22.5 倍,巨大的差異讓我非常震驚!於是我心裡出現一個新的體悟。 我想的是,既然我有每小時 4,500 的行情,那我為何要接受公司 200 多的時薪呢?你可能會想,4,500 的鐘點費不是天天有,但公司給的月薪卻是穩定的呀!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啟發是,我在公司上班,等於每小時「少賺」了 4,300,那我一定要從別的地方「賺回來」,否則選擇在公司裡上班就太虧了呀! 那該怎麼「賺回差價」呢?當然不是偷 A 公司的衛生紙或是茶包回家啦!而是要拼命學習技能、累積經驗與人脈,把這些無形卻有價值的公司資源拿到手,將來才更有機會把我自己賣出每小時 4,500 甚至更高的價格。 所以我會建議你嘗試獨立接案,了解自己在市場的眼中,每小時到底值多少錢?這樣下次你抱怨公司薪水太低,想要爭取高薪的時候,自己心裡也更有底氣!未來想換工作,也更精準地掌握自己的市場價值! 3. 商業經營的體驗 在公司上班,尤其是分工細膩的大公司,常常會讓人產生依賴感。因為我們每個人只做份內的事情,甚至有 SOP 可以參照,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大機器裡的小零件,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意。 如果一輩子能安安穩穩當個小螺絲釘,的確也是一種單純的幸福。但問題是這個時代,公司的平均壽命越來越短,甚至整個產業都快速衰落,如果你是個不到 40 的年輕人,絕對要好好思考未來該怎麼養活自己與家人。 雖然台灣的法定退休年齡是 65 歲,但近年來 50 出頭就找不到工作,「被退休」的人越來越多,如果這些「老螺絲釘」有能力獨自經營個人小事業,豈不是更有職涯的保障。 這幾年我看到身邊很多長輩,在企業裡做到高階主管,拿著退休金想做點小生意(通常是開咖啡店或賣吃的),幾乎都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我在上市公司帶領數百人,在全球拓展業務,開個小咖啡店怎麼會難得倒我?」 然而,「專業」與「創業」雖然只差一個字,卻是截然不同的遊戲。做好管理是從 1 到 100,而開創事業則是從 0 到 1,兩者當中有太多不同的 know-how 以及挑戰,擅長一項,不代表另一項也能無痛接軌。 所以,上班族在公司穩定的框架之下,若能額外撥出點時間嘗試「接案」,體會一下「從 0 到 1」的感受,獨自面對市場,體驗「校長兼撞鐘」的新身分,等於為自己的職涯厚植實力,中年後就算面對職涯風險,也更有籌碼來應對。 結論: 多數上班族聽到「接案」第一個想的就是「為了賺錢」,萬一錢不多,也就失去了興趣。 但我想說的是,就算你對賺外快興趣缺缺,也沒有創業的打算,只想當個專業的上班族就好,但接案所帶來的「自由單飛」、「市場價值」、以及「商業經營」的難得體驗,也會為你的職涯建立很棒的資產與護城河,值得你抽空一試!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7, 2024

可訂位、插座多、客滿也不限時!數位遊牧者絕不該錯過的 4 間台北咖啡店

我們都知道,工作環境品質與我們工作的狀態、成果息息相關,在干擾很多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很難有高品質的產出。有些數位遊牧者會選擇租借所謂「共用工作空間」,也有些人更喜歡在咖啡店做事,享受「既放鬆又專注」的特別氛圍。 但咖啡店雖多,卻未必每一家都適合工作:有的店插座少、有的店限時兩小時、也有的店無法事先訂位,常常發生到了才發現沒位置,又得花時間和心力找其他店的窘況。本次,「數位遊牧」編輯將公開四家台北可訂位、插座多、網路穩又不限時的「口袋愛店」,家家各有特色,搞不好從中,你也能找到最愛的那一家喔! 1. Joco latte 在喧鬧的民生東路與復興北路交叉口,有一家低調的工業風咖啡店藏身大樓一樓,這家店就是 Joco latte。店裡除了現磨現煮的咖啡、台灣產的好茶、還有在其他店相對少見的巧克力飲品,委內瑞拉 72%、聖多明尼克 70% 、坦尚尼亞 70% ……多種產地與風味任君挑選。 除了多樣的飲品選擇,就環境而言,店內寬敞幽靜加上工作必備的插座、無線網路一應俱全,也讓 Joco latte 開業多年來,始終是許多人心裡最能專注的做事首選店。 |Facebook:Joco latte |電話:02-2501-8809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 88 巷 4 號(近捷運中山國中站) |營業時間:周二到周四 12:00-21:00、周五 12:00-22:00、周六 10:30-22:00、周日 10:30-21:00(周一公休) (圖/鐘敏瑜攝) (圖/鐘敏瑜攝) 2. 角公園咖啡 Triangle garden cafe 如果比起工業風,你更著迷於老宅、木作,那麼「角公園咖啡」或許更合你的口味。除了工作必備的插座與網路,店主用心打理的別緻環境,加上不輸上一家的多元餐食選擇(店內販售咖啡、茶、蜂蜜飲品、以及各式手工甜點),必定也會讓所有來此做事的工作者在專注的同時,亦保有一份慢步調的舒心感。 |Facebook:角公園咖啡 Triangle garden cafe |電話:02-2556-1773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 131 號 2 樓(近捷運中山站)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五 10:00-18:00、周六到周日 10:00-20:00 (圖/鐘敏瑜攝) (圖/鐘敏瑜攝) 3. 羊毛與花 ‧ 永康 youmoutoohana Coffee 坐落在便利的東門商圈,「羊毛與花 ‧ 永康」也是適合數位遊牧者做事的咖啡店之一。環境明亮,加上顧客大多是默默使用筆電或看書的學生族群,讓人在店內常有一種置身圖書館的錯覺。如果你屬於「需要環境約束」的數位遊牧者,不妨到此一訪,看看這裡是否就是你能專心、又不像在圖書館那般壓抑的寶藏咖啡店吧! |Facebook:羊毛與花 ‧ 永康 youmoutoohana Coffee |電話:02-2358-3153(平日可訂位)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 37 巷 12 號 1 樓(近捷運東門站)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日 11:00-22:00 (圖/鐘敏瑜攝) (圖/鐘敏瑜攝) 4. Sugar Man Cafe 「這些咖啡店好是好,但不符合我的作息啊!」如果你屬於夜貓型的數位遊牧者,喜歡睡到飽再一路工作到深夜,那麼千萬別錯過位在古亭站附近的 Sugar Man Cafe。除了營業至凌晨四點的最大特色之外,店內還有內行人都知道的水餃和日式炒麵,讓你輕鬆吃飽繼續上工,不必為了填飽肚子而四處奔波。 |Facebook:Sugar Man Cafe |電話:02-2396-9980(僅接受五人以上訂位)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87-1 號(近捷運古亭站)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日 14:00-04:00 (圖/鐘敏瑜攝) (圖/鐘敏瑜攝) 以上,我們介紹了四家可訂位,環境又適合工作的咖啡店,不曉得你有沒有對哪一家特別心動呢?如果除了這些店家,你還想知道更多台北適合工作的咖啡廳,我們也推薦你參考 Cafe Nomad 上網友共同整理的資訊,替你在台北的數位遊牧生活,找到舒適又高效率的棲身之地! 在文章最後,我們也加碼推薦一家編輯私心最愛的咖啡店。雖然它無法訂位,但如果你喜歡這類風格,也非常推薦一訪! 5. 樓上的嬉皮與笑臉男 如果你喜歡充滿書、CD 和電影海報的文青風格,那麼坐落在科技大樓站公寓二樓的「樓上的嬉皮與笑臉男」,勢必非常對你的胃口。白天光線從大片窗戶灑進、晚上室內昏黃燈光更添風情,這家店「氛圍感拉滿」的店,是許多內行人私藏的秘密工作基地。 不過這家店目前無法預約,如果你想來此體驗,為避免人到了才發現沒位置,還是建議盡早前往喔! |Facebook:樓上的嬉皮與笑臉男 |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 157 號 2 樓(近捷運科技大樓站)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五、周日 14:00-22:00、周六 14:00-24:00 (圖/鐘敏瑜攝) (圖/鐘敏瑜攝)

December 12, 2023

華語教師甲思敏專訪|走出辦公室從零開始,我如何成為華語教師走遍世界

「Hello,我是甲思敏!」打開鏡頭,甲思敏在螢幕上,充滿精神地向我揮手。 看到她現在的樣子,任何人大概都很難想像,幾年前的她,曾經也只是另一個迷惘的上班族。如今,她已經成功轉型,現在靠著在線上教華語,以及當華語老師的教練為業,過著走遍全球旅行的「數位遊牧」生活。 這段轉型的路,甲思敏是怎麼走的?這一切,可以從一趟旅行開始說起。 「接下來的人生,我想複製旅行的美好體驗!」 幾年前,甲思敏替自己安排了一趟「機車環青海湖」的旅行。迥異於台灣的風景,讓她暗暗在心裡下定決心:「接下來的人生,我想繼續複製旅行的美好體驗!」 然而,當時有正職在身的她,並沒有無限的休假,可以讓她馬上展開下一趟旅行。事實上,就連去青海湖的旅行,都是她努力累積休假,才換得的成果。 「出發前我以為十五天假應該很夠了,可是旅行的過程中我卻發現:『老天你在開我玩笑吧!十五天假哪裡夠用啊?』」 轉型階段一:50 種數位遊牧機會怎麼選?用天賦熱情,找出未來的可能性 正當甲思敏絞盡腦汁,努力思考怎麼樣才能更接近四處旅行的理想生活的時候,她想起以前曾聽過,國外有一群過著「數位遊牧」生活的人,他們在世界各地旅行,並靠著網路事業賺到的財富,來支付大大小小的花費。 好不容易找到一點方向,甲思敏馬上打開 Google,查遍各種可以讓自己也過上數位遊牧的方法。最後,她找到了一張列著 50 種可以數位遊牧工作的清單,「於是我就用刪去法,根據我會什麼、不會什麼,開始慢慢縮小範圍。」聚焦到最後,「線上語言老師」這個選項,吸引了甲思敏的注意力。 持續參與人本教育基金會活動的經驗,加上本就喜歡英語,也早已具備能和外國人日常溝通的能力,讓「教學」成為甲思敏眼中值得一試的選項。可是,「會說華語」跟「能教華語」明顯是兩回事,沒有相關背景的她,該如何跨過兩者間的隔閡呢? 完成華語文師資班的學業後,甲思敏獲得了一個到墨西哥僑校任教的機會。(圖/甲思敏提供) 轉型階段二:善用官方資源,想好退路勇敢出海! 甲思敏坦言,那時的她也很茫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上網搜尋,只要是能跟『華語教學』沾上邊的東西,我就都去試試看。」 後來,她找到了台大的「華語文師資班」,甚至還找了語言交換夥伴,替自己累積更多「教華語」的實戰經驗。這些努力,最後也都沒有白費,課程結束後不久,甲思敏便到了到墨西哥僑校,當華語志工老師的機會。 「我那時候也沒多想,就帶著十萬塊的存款和一張單程機票,就飛去墨西哥了。」聽起來好像全憑一股衝勁,但甲思敏其實早已仔細盤算過。 「我是有稍微想過,用當志工的方式出國,就不需要煩惱住宿的問題。這十萬塊錢,扣掉回程的機票,我就當做旅費,看看能在當地生活多久。」甲思敏接著說:「就算最後把錢花光回國,大不了我也能住家裡,然後去附近的 7-11 打工呀!」 所幸,最糟的情況並沒有發生。志工計畫結束後,甲思敏出色的表現,讓她得到留任的機會,而她也一口答應下來,興奮地打算實踐在異鄉工作、四處遊歷的生活。 轉型階段三:打開鏡頭前進線上,實踐「數位遊牧人生」 不過,僑校正式老師的生活,並沒有甲思敏想得那樣美好。一週得上六天課,課後還給繼續備課、做教材的日子,讓甲思敏忍不住在內心裡質問自己:「我是到國外了,但我怎麼好像只是換個地方,繼續朝九晚五的生活?」 幸運的是,那時她有位好友,剛好就是位在線上教英語的老師。在好友的幫助下,甲思敏很快就在線上語言學習平台 italki 上辦好帳號,迎來了她的第一個學生。僑校教華語的經驗,幫助她精準掌握學生的痛點,還能很有效率地配合學生程度,提供客製化的教材。 漸漸的,隨著她的教學時數快速增加,甲思敏的學生也飛速成長,賦予她能到不同國家間工作 / 生活,享受「數位遊牧」人生的餘裕。 對於那些也有心想開啟數位遊牧生活的人,甲思敏有 3 大建議。(圖/甲思敏提供) 先行者的 3 大建議,數位遊牧更近一步! 聽完她的故事,我向甲思敏問道:「如果有個上班族,來向你詢問轉型成數位遊牧生活的指南,你會給他哪些建議?」 甲思敏稍微想了一下,分享了以下三點: 1. 直奔目標 「我曾跟另一位背景相似的線上華語老師聊天,我們都一致認為:當初應該直接在線上教華語就好。」甲思敏首先表示:「當年我也跟很多人一樣,以為想教華語,必須要先有相關學歷或證照,才有資格開始教。」 但實際上,線上學習語言的學生們,反而更看重老師的「教學時數」和「評價」,因此對新手老師來說,早點開始教課才是重點。至於相關學歷和證照,頂多算「加分選項」,老師也不會因為沒有相關背景,就被平台拒絕,「我的學生也從來沒問過我有沒有相關學歷、證照,大家都是直接來聯繫,接著就開始討論學習動機、目前程度和上課方式之類的問題。」 也有的新手老師會顧慮,要在線上教外國人中文,是不是代表我必須能講一口逼近母語者的英文? 這點甲思敏倒不這麼認為。在她看來,只要你能自在地用任何一種外語清楚溝通(約等同 CEFR B1),就已經具備開課的能力了。 「所以,我現在都告訴來問我建議的人,你就先試,再根據結果來加強不足的地方就好。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先開始,才能變得很厲害。」 2. 不要被規劃綁住 甲思敏的第二個建議,是「不要被規劃綁住」。她提到,另一個大家常有的迷思,就是以為要先存一大筆錢,才能開始數位遊牧。但甲思敏認為,當一個人不斷地在做規劃,最後就只會停在規劃這個階段,永遠不會出發。 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有一點接案經驗,或者正在遠距上班的人來說,「只要你做好『大不了就OO的準備』,並且預備好能在當地生活兩、三個月的生活費,跟來回的機票錢,就能出發了。」 就像甲思敏自己,當初也僅帶著十萬塊旅費,和「最糟就回 7-11 打工」的決心,就飛往墨西哥了。「我現在甚至覺得,就算旅費減少半,我搞不好還是能在墨西哥活得很好。」甲思敏笑著說。 另一個甲思敏建議大家別光做計畫的原因是,更多工作 / 接案的機會,只有在正式展開數位遊牧生活之後,才有機會碰上,「要是你都只待在台灣,這些機會哪裡會找上門呢?」 3. 數位遊牧和旅遊不一樣 甲思敏的最後一個提醒,是希望大家分清楚「數位遊牧」和「旅遊」間的差別。 「旅遊」是純粹的玩樂,因此大家的行程,幾乎都會被各式各樣的景點給填滿;可是開始數位遊牧後,「工作」依舊是重要的一環。真實的數位遊牧人生,可能沒有如大家想像般 Fancy。 「所以請別訝異有些熱門景點我沒去過,或者是我沒法告訴你,哪些飯店、網美店我最推薦,」甲思敏略帶無奈地說道:「因為那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是在不同的國家生活,如果你想問哪裡有超市、哪裡可以上瑜珈課,這些我反而比較能幫上忙。」 這也是她始終鼓勵大家「早點出發」的原因。哪種形式的生活最適合你,不親自試過,很難找出答案,提早上路,才會讓你擁有更多探索和試錯的可能性。 此外,早點出發也會讓你有更多簽證選擇。大部分數位遊牧者,都是靠「觀光簽證」進出國境,但缺點就是能待的時間有限;如果趁年輕出發,你將有機會申請普遍有嚴格年齡限制的「打工度假簽證」。一旦成功,就能在心儀的國家,一口氣待上 1-2 年,擁有更多自在探索異國文化的機會。 展望自己接下來的職涯旅途,除了繼續滿足內心對「旅行」的渴望,甲思敏也推出了教大家該如何展開數位遊牧生活的線上課程,並且提供教練服務,幫助更多人打開「線上華語老師」這扇大門,展開數位遊牧人生。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的話,我接下來的目標,可能就跟我的 Podcast slogan 一樣吧!」甲思敏充滿自信地說道:「我希望可以幫更多人,『跳脫原本的生活思維,找到自己的生活滋味』!」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16, 2024

經營「知識型自媒體」關鍵|先搞懂 3 個角色定位,避開 4 個陷阱!

這個題目想寫很久了。 這些年有不少朋友,看著我跟 Joe 從寫管理文章的阿宅,逐步建立了每年服務數千學員,擁有 20 多位成員的【大人學】團隊,覺得「這真是門好生意」(借用 MJ 老師的梗),紛紛來問我訣竅。 基於大人學樂於分享的精神,我就來說說,我對於「知識型網紅」的看法,不敢說很客觀精準,只希望引發有這念頭的朋友一點思考。 說自己是「網紅」有點厚臉皮,這從來不是我的目標跟定位。 我心裡的定位比較像是「以網路為媒介散佈知識的創作者」,既然我們不是在寫博士論文,還是簡單稱呼「知識網紅」吧! 不管是專職還是斜槓,你若也想走這條路,尤其是創造「持續性」的收入,「角色定位」或者說「人設」,絕對是第一步要搞清楚的事! 經營知識型自媒體,先搞懂三個角色定位! 以流行音樂舉例,大家比較容易懂。 我們大致可以把歌手分為三類:偶像派、實力派、實力派偶像。「偶像派」的主要武器是顏值、個人魅力;「實力派」則仰賴創作才華或唱功,至於「實力派偶像」則是兩者兼備。 當然啦,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人人都想當「實力派偶像」。但那可是萬中選一,可遇不可求的。 除了很少數人一出道就同時魅力/實力兼備(我心中的的例子是瑪丹娜、泰勒絲),多數人都是從「實力」或是「魅力」為起點的。例如陳綺貞、周杰倫、五月天一開始以實力為大家所知,後來逐漸成為我們心中的偶像。至於劉德華、蔡依林、 SHE 一開始則是偏偶像路線,後來實力也為大家認同。 我認為「知識網紅」的世界也類似,入行時最好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走實力還是走偶像想清楚,才能穩健發展! 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你的「先期支持者」是基於你的個人魅力,還是你的創作成果?大家一開始是注意到的是你這個人,還是你的作品? 怎麼知道自己適合哪條路線?其實很簡單,你若真具備偶像級的魅力,你多半自己早就知道了! 我有位同學開藝人經紀公司,他告訴我,一個人上不上鏡頭,一眼就知道,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當然有例外,但不多)。 我記得有次聽到王偉忠也講過類似的話。世界上或許真的存在「觀眾緣」這種東西,見多識廣的人自然知道群眾的喜好。 有個人魅力的知識網紅,當然應該多多露出,這時候你的專業知識就是味增湯裡的「柴魚片」:提味用的,不是主菜! 像是主持人的謝震武,沒人會去深究他的法學素養,他自己也很少在節目中談法律(這點我認為他非常聰明),但律師的背景(柴魚片)讓他的個人魅力大大加分! 之前爆紅的「理科太太」也是。很多人把她拿來跟另一位知識網紅「囧星人」比較,說理科太太分享的內容錯誤百出,創業經歷可疑,而且還常常代言商品,跟老公曬恩愛,遠不及囧星人說書的內容扎實。 但前者快速爆紅,名利雙收,後者卻連個幾千塊錢說書訂閱都中途鎩羽,只好回去當上班族,可見「台灣人的素養不高」。 我不認同上面引號裡的結論,這是拿蘋果跟橘子比,這兩位我前期就有追蹤,理科太太的人物設定本身就是重點,一登台就特別強調她顯赫的學歷還有智商,談的雖然是科學,但選題都非常大眾化,很容易引發討論(愛情生理學,有機食物真偽),帥老公登場也很有話題,很明顯就是知識網紅中的偶像路線,「科學知識」不過是她的,沒錯,柴魚片! 而囧星人則完全不同(我不會說她不以個人魅力見長),但她的書評確實有料,光看選書就知道了,是真的愛求知的人會選的書。此外,有製作過視頻的就會知道,她的內容是經過細膩企劃甚至考證的,絕不是隨便翻翻書就直接上來講,在我看囧星人絕對是知識網紅中的「實力派」,而理科太太則明顯偏「偶像設定」。 歌壇中某位偶像派爆紅,某位實力派沒能紅下去,就說聽眾的品味很差,這當然太武斷!這世界很多元,我們固然需要偶像顧眼睛、聊八卦,但也需要實力滋養,但如果知識網紅本身在「角色自覺」跟「商業模式」上沒調教好,經營就難以持續。 我的觀察是,偏偶像路線的人,大眾關注的是這個「人」的一切,用途在於「八卦」題材。 偶像必須不斷製造話題,刷新大家的關注,甚至負面話題都好過沒有話題,基本上是在滿足人們「看熱鬧」的心態。 所以當網民出現對理科太太一些負面質疑時,她其實變得更紅,代言也更多了!甚至連一些平常沒在追蹤知識網紅的人都開始搜尋理科太太,這對她的商業模式(商品代言、公關露出)絕對有幫助! 但如果你進這行,是基於你對知識分享的熱情,那請優先專注在「用你的創作來感動人,而非你的個人事務」。 因為走上實力派路線,主要是服務「看門道」而非「看熱鬧」的需求。既然你的前期粉絲看重的是你的內容,他們自然具備一定的品味與要求,只要你內容很好,他們就會一直來,慢慢產生信任,接下來就會發自內心地推薦給身邊的人。 紅的過程通常很緩慢,但也很紮實,實力派通常不像偶像派一夕爆紅,但好處在他們生命週期較長,有一群長期跟隨你的粉絲支持,甚至能成為終生的事業,基本上就是歌壇常青樹:「費玉清」與「江蕙」的模式! 經營知識型自媒體,需小心四個陷阱! 但對實力派的知識網紅來說,有個陷阱要特別留意,那就是「急於變現」! 亞馬遜創辦人曾問股神巴菲特:「你的投資哲學那麼簡單,為什麼這世上很少人能複製?」股神回答:「因為多數人都不願意『慢慢致富』!」 這些年每次有朋友問我們的發展路徑,我都毫無保留地分享,但總結到今天,當中最認真的一位,也只寫了六篇文章就沒下文了。 人們總以為,成功背後一定有「竅門」,正所謂「一針頂破天」!這我完全理解,就像我當年也曾買過 Jordan 的球鞋,阿格西的球拍,還留過貝克漢的鬍子...... 我深信,偉大的創作者(至少一開始)都不是為了錢,而是一種創作的慾望(金庸)。創作本身就會帶來自我的認同、分享的喜悅、還有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 老實說,創作這檔事兒,滿足自己的成分多於滿足他人。創作的熱情會催生出好作品,好作品會帶來粉絲,粉絲進而為創作者帶來回報與支持,這是一種很棒的,兼具創作與商業的循環,除非創作者「急於成名」或「急於致富」,才會毀了一切! 急於成名或變現的陷阱,大概觀察到這幾種前兆,這是我跟 Joe 幾乎天天用來警惕自己的,在這裡也跟各位分享: 第一種,作品初為人所知後,急著轉換為「偶像派」,專注媒體露出,創作質量下降,新粉絲尚未聚集,舊粉絲卻高速撤場。 第二種,作品成功,於是創作者自信爆棚,大力放送與作品毫無關聯的主觀意識(如政治、階級、性別議題),惹毛群眾甚至既有粉絲。 第三種,急著變現,在產能不足或沒有團隊奧援的情況就進入訂閱模式。收了鐵桿粉的訂閱金,但後面稿件壓力爆表,無法貫徹承諾。 第四種,太在意短期回報,追逐市場潮流,不斷切換議題,導致專業品牌形象難以累積,群眾的印象含糊。 以上四點,都是「創作者的自我定位」與「粉絲對創作者的定位」產生嚴重落差造成的!簡單地說就是,粉絲愛的是你的作品,而不是你本人,結果本人跑出來做了違背作品風格的事,導致粉絲一哄而散! 我個人還是非常看好「知識網紅」這個領域。 既然網路帶來一個「去中心化」的環境,讓一般人無需出版社,無需電視台,無需廣播頻道,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甚至幫助到特定族群,並帶來商業利益,為何不試試看呢?所以我常鼓勵身邊有志創作的上班族與學生,一定要投入創作,大方分享。 但請記得莫忘初衷,好好享受創作本身帶來的美好,讓創作者與粉絲間的關係逐步加溫到沸騰,千萬別急著開鍋蓋,或是宰了會下蛋的母雞!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11, 2024

【SPONSORED】數位遊牧、遠端工作必備!MOFT 「手機與筆電支架」超詳細體驗心得

不管是吃飯時,架個手機支架看看影片,或是在咖啡廳時,想把筆電架高,讓手腕、肩頸可以更舒服,手機、平板、筆電支架,我想是許多上班族,尤其是遠端工作者、數位遊牧者,工作與生活必備的好用小物吧! 不過,很多常見的支架用起來都不是那麼美觀,像是一種是黏一個扣環,或是有一些支架的觀看角度沒有很好,還有些是磁吸式的支架,可以吸在手機後面,吸力也滿弱的。 這一次,我們與 MOFT 品牌合作,推薦大家手機與筆電支架! 私心最推!外出工作方便,用越久越漂亮的「隱形立架筆電包」 先說結論:就算沒有這次與 MOFT 的合作,我也會私心推薦你這一款筆電包,因為真的又美又好用! 其實,早在四年前,我就知道 MOFT 這個品牌,當時我身邊大概 3 個朋友,一起買了他們家當時剛出的「隱形立架筆電包」,偶爾一起去咖啡廳工作時,我也會借來用! 隱形立架筆電包輕薄又美觀!(圖/粘瀚文攝) 它整個筆電包是用皮革做成,外型超級漂亮,整體也非常輕薄,如同一片紙板,把 13 吋的 Mac 放進去後,還是很薄、很俐落,而且它看似筆電包,但其實可以折成兩種角度的筆電支架。 第一個角度是 15 度(圖/粘瀚文攝) 第二個角度是 25 度(圖/粘瀚文攝) 每次外出工作,去咖啡廳遠端,把筆電包折一折就變成了支架,這一點真的超級方便!而且不用擔心筆電太重,它的支架會變形,因為它可以耐重 10 公斤。 皮革最怕掉皮、碰水,但這款筆電包官網標榜「防水防刮」,我的朋友使用了四年下來,雖然沒有嚴重的泡水過,但也沒有特意維護,甚至有時候都亂塞在包包裡,但整體而言目前皮質狀況都很好,只有邊邊角角有點磨損,大家都還是挺滿意的。 這是朋友使用四年的筆電包,狀況十分良好!(圖/邱于瑄攝) 有一個特別的點是,這一款筆電包很薄但卻還可以裝東西!它背後有一個彈性布的設計,所以就算要收納充電器,也沒問題! 塞下充電器也沒問題(圖/粘瀚文攝) 雖然這一個筆電包售價依據不同尺寸(13、14、16 吋),是 1780 到 1980 元,有點小貴。但因為它使用四年下來依舊很美,而且輕薄方便,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顏色、尺寸、售價與更多介紹,請看:MOFT 「隱形立架筆電包」 角度任意調,吸力足夠的「瞬變三角支架 MOVAS™」 「瞬變三角支架 MOVAS™」這一款手機三角支架,它有多種架設的方式: 懸浮模式(圖/粘瀚文攝) 站立模式(圖/粘瀚文攝) 我自己最喜歡、也最常用的是「懸浮模式」。 在工作時,你把手機架高,放在螢幕旁,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確認手機訊息,中間都不用低頭或是特意去尋找手機,這一點完完全全改變了我的辦公習慣,過去總是把手機隨意放在桌上的我,現在超愛把它架在電腦旁! 懸浮模式可以讓你滑手機不太用低頭(圖/粘瀚文攝) 而且當你要滑手機時,把手機架高滑,或是觀看影片,你不用太過低頭,我覺得若要長時間使用手機,這一點真的很方便。 另外,它可以隨意調整角度,當你想要手機仰角一點,可以直接往後折,它的轉軸可以轉超過180 度,而且十分堅固,不怕轉軸過鬆,手機掉下來,你甚至可以用它來拍照、拍片、視訊或是直播。 此款支架也可以用來直播、視訊等等。(圖/粘瀚文攝) 這款支架也是皮革製,標榜抗污耐刮,我自己是拿「迷霧灰」這個顏色,有點接近白色,當初有點擔心白灰色很容易髒,但目前至今使用 2 個禮拜,偶爾會有灰灰髒髒的地方,但是手輕鬆就可以抹掉,整體而言都還是白白淨淨的! 在磁吸力度的部分,我的手機是 iPhone 12,如果是用裸機或是有磁吸的手機殼,這款吸力真的很強,需要用一點力,才能把支架拿下來,這點讓我蠻安心的,不怕手機從支架上摔下來。 不過,這個手機支架有點重量與厚度,但整體而言,拿起來的手感沒有很重或過大,我覺得可以接受! 手機加上支架後,有一點厚度,但不妨礙使用與手感。(圖/粘瀚文攝) 此款手機支架售價 1280 元,你想看更多細節、顏色,請看:MOFT「瞬變三角支架 MOVAS™」 手機支架的其他選擇:收納卡片、支援嗶卡的通通有! 還有一款手機支架是「磁吸式手機支架 MOVAS™」,可以支援兩種觀看模式,同時又可以收納卡片,不過它並不支援直接嗶卡,你還是要將卡片拿出來刷,不過最重要的是這款只要 699 元,是個很好的入門選項。請看:MOFT「磁吸式手機支架 MOVAS™」。 兩種不一樣的架設方式(圖/粘瀚文攝) 還有一款手機支架,是可以直接嗶卡的叫做「磁吸嗶卡支架 (支援 MagSafe)」,如果你是個通勤族,或是有其他需要時常有嗶卡的需求,使用這一款,可以直接感應使用,售價為 990 元。更多請看:MOFT「磁吸嗶卡支架 (支援 MagSafe)」。 兩種不一樣的架設方式(圖/粘瀚文攝) 可以直接用來嗶卡(圖/粘瀚文攝) MOFT 是專為行動工作者打造的品牌,主打多功能、輕便、有質感。這次特別提供 8 天限時 85 折的優惠價(4/22 - 4/29)。如果你也想要讓你身邊的手機、筆電、平板更方便,進而提升你的生產力,就別錯過這次機會,趕緊到「大人的Small Talk 專屬賣場」選購吧!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2, 2024

美國職場分享|美國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回辦公室!我如何逆風,向老闆要求遠距工作?

2020 年初,COVID-19 疫情蔓延到北美。三月初我從猶他滑雪旅行回來,沒隔幾天公司突然宣布 shutdown,然後基本全美國白領都開始了遠端工作。 時間快轉到2023年,疫情已經基本上在美國結束了。而灣區各大公司的高層們,看著蓋得美輪美奐的辦公園區,員工餐廳冉起的炊煙,和那放眼望去寥寥可數的幾名員工,心想:該讓大家回來了吧...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宣佈了 back to office 的政策,然後冠上一個冠冕堂皇的 “for better collaboration”。 從一開始軟性勸導,出台各種誘因,到後面開始統計各部門員工刷 badge 的次數,給各部門的 VP 施壓,到全公司都必須起碼回公司三天,變成大部分公司的標準政策。 我的公司也不例外。 我在灣區一家上萬人生技藥廠的全球供應鏈部門工作, 負責公司抗癌症生物藥的生產規劃和全球分配。而我和老婆,在疫情開始後的前半年,求婚,結婚,買房,一下子全到位,隔兩年也生了寶寶,正在享受在家上班的彈性,以及加州陽光下愉快的小家庭生活。 回去上班?接受那灣區上下班交通堵塞的煎熬,一天花兩三個小時卡在路上,回來之後還得忙孩子吃飯睡覺? No way! 當時新來的 SVP 已經正式宣佈:我們希望大家都回來上班,特別是未來新開出來的缺都會是 on-site 的。 我開始到處打聽,終於聽到了我想聽的 - ” 遠端工作的申請會是例外中的例外,但公司政策永遠可以有例外,而我們需要證明自己為什麼值得是那個例外。“ 於是我開啟了幾個月和老闆們以及公司上層談判的過程,最終順利在全公司回流的 2023 年後半,逆風轉成全遠端工作的員工。 我說服公司,轉成遠端工作的 4 大主因 回過頭來看,我回歸納這幾個點,是我能順利從公司拿到遠端工作的主因: 1. Reputation 對公司來說,遠端工作需要比基本還要高的信任,而我們過往的工作表現(前幾年的Performance Review) 和同儕對我們職業道德的回饋,就成了最好的背書。 可能因為亞洲教育背景,我對自己工作的要求挺高,過去幾年都拿到最高的績效考核,也連續幾年拿到公司所謂 Key Contributor Award。 在這幾年工作的累積,同事、自己或其他部門合作過的主管們都可以為我的責任感和效率背書,這些名聲上的支撐讓我的要求充滿底氣。 2. Criticality 我認為,如果你手頭上持有著不可取代的 portfolio ,或有很強的專業技能讓公司不想失去你,這也是很可以在談判桌上加分的一個點。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全球供應鏈部門裡轉換角色,每一兩年就掌握更多技能、經驗、推動專案,並且開始負責更重要的產品,一直到現在,我掌管規劃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生物抗癌症用藥在全世界的生產運輸,而這是 CEO 在未來十年內要持續專注投入的地方。 所以以一個在部門裡角色的重要性來說,我在階層內佔到了最有能見度的位置,雖然組織裡沒有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但我讓同事和上層們都很清楚,失去我會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3. Transparency 讓公司知道,你有一個需要遠端工作的好理由,以及你會怎麼完成工作上的任務和期待,我認為是一個很好開啟對話的方式。 首先,你要有一個可以說服其他人的理由。最好的幾個理由我認為: 第一,是家庭,工作基本就是為了支持家庭,而我們是剛有寶寶而且無後援的移民新手爸媽,這變成很直接也合理的要求。 第二,可以是交通和住家距離,疫情之中很多人往遠處搬,而我們也是其中之一,在灣區外圍負擔得起的地方買了一個小窩,如果要上下班,起碼會耗掉兩個半小時。 然後我認為可以做的是重申這個遠端工作只會維持甚至增進我的工作效率,如果硬要回公司,除了得邊開車邊開會,也失去體力和效率,反而會有負面的影響。 4.Management Backing 最後到真的要遞申請了,直屬上司們的大力支持的就真的很重要了。 主管的完全信任是第一關,而這很大一部分是上面三點的累積。遠端工作對應的是自主作業能力和責任感,每次的1 on 1,我會在起碼幾小時之前送去一份agenda,列出當天我想討論的點,他應該知道的事和我需要幫忙的地方,證明是我積極主動而且是有組織性的人。 除了職業操守和能力之外,我認為跟主管有健康的個人關係很有幫助,讓他願意為你挺身而出爭取想要的東西,我個人是一直維持很透明的溝通,包含偶爾分享一些家裡的狀況,這讓主管知道我是真的有需要而不是只是懶得來公司。 我和主管合作把上面幾點整合起來:在給部門 SVP 的信裡面,首先寫到我的個人生活在過去幾年疫情有了很大轉變,結婚搬家生子,回到公司工作已經不再是容易的事。 然後老闆把我過去幾年的豐功偉業都加油添醋地寫出來,加上我目前負責的產品和專案重要性,接著是聲明他完全支持的態度以及理由,最後也許是很關鍵的,他寫了一句如果這個要求被拒絕,我可能會把我的天賦帶到其他公司去(NBA 梗)。 就這樣,我得到一封回信,請我正式把申請從 Workday 系統裡送出,於是我順利正式的變成遠端工作者了! 成為遠端工作者後,4 個方法與同事協作 遠端工作,最需要調適的除了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切割之外,我認為還有自己心態的調整。 在大家都固定回公司碰面,而自己老是在家視訊開會的時候,我得清楚知道,因為追求家庭生活的平衡,我選擇性地犧牲了跟同事的交流,也許還有在職涯上更好的發展。 職涯成長到一個程度之後,和同部門/跨部門同事之間的關係和人脈,很多時候不比工作上的表現來得次要。雖然我們選擇家庭和生活為重,但也未必一定得完全犧牲發展。 在這裡也建議幾個小方法,我自己會用的給大家參考: 盡量開視訊攝影機:這樣做的好處應該不用多談,畢竟我們人不在現場,不管跟在哪裡的人開會,露個臉,別人在 present 的同時,時不時做個表情還是應該的,"virtual collaboration"嘛。 在會議裡多發言:我在職涯初期就開始要求自己這樣做,一直到現在遠端工作更覺得這件事的重要性,畢竟很多人即使在開會現場,心也是飄到其他地方的,如果你在遠端卻是非常engaged,給人的感覺就不再那麼遠了。 定期的和重要人士約 1 on 1 的聊天:科技讓距離不一定跟現實的一樣遙遠,我們既然失去了跟大家面對面 chit-chat 的機會,就不要忘了付出多一點努力建立橋樑! 在有重要會議或重要的人來拜訪時,還是跑一趟露露臉吧 :如果大家知道你平常在遙遠的家裡工作的話,還會覺得你特別在意這次碰面的機會呢! 祝遠端工作的大家也能身心平衡!想追求遠端工作的人早日成功! – 本文由 Justin Lee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5, 2024

吃素不方便過遊牧生活?全球 10 個最適合素食數位遊牧者的城市!

數位遊牧不僅是一種工作型態,更可以被視為一種「生活型態」,遊牧者在這樣的生活型態中工作,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吃、喝、玩、樂。不過講到吃,部分人心裡可能會有一個擔憂:「吃素怎麼辦?我如何知道一個地方對素食者友不友善、選擇多不多?」 關於這個疑問,國外一個專門分享素食相關資訊的網站 The Vegan Review,就盤點了 10 個最適合素食者體驗遊牧生活的城市。 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 【亞洲】 1. 台灣 台北(Taipei) 2017 年,台北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全球「十大素食友善城市」;2023 年《世界素食人口調查》又指出台灣素食人口比例高達 13%(約 320 萬人),位居全球第三。對素食遊牧者來說,台北無庸置疑是最佳選項之一! 2. 泰國 清邁(Chiang Mai) 常被視為最佳遊牧地點的清邁,同樣也是素食者的好選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物價平易近人的城市,你可以用相對低廉的生活費用,換得豐富、美味的素食選項。 (Photo from iStock) 3. 印尼峇里島 坎古(Canggu) 講到峇里島,很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就是漂亮的海灘,以及悠閒的生活氛圍。不過,和清邁同樣作為遊牧熱區的峇里島,素食的選項其實也遠比大家想像中更多喔! 4. 新加坡(Singapore) 「亞洲商業重心」之一的新加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各種文化、各種飲食習慣均有。也因此,就算你是素食者,來到這裡也不用擔心選項不足。 【歐洲】 5. 西班牙 拉斯帕爾馬斯(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拉斯帕爾瑪斯擁有多種類型的素食選項,包含生素食主義(Raw Veganism,又稱生機飲食,指不攝取動物肉類與高溫烹調之食物)、無麩質飲食(Gluten Free)者,都能在此找到符合需求的選項。 (Photo from iStock) 6. 捷克 布拉格(Prague) 講到布拉格的飲食,很多人首先想到大概會是滿是「肉」的傳統料理,但事實上,近年來布拉格的素食人口也越來越多,並躍升素食者友善的城市之一。 7. 葡萄牙 里斯本(Lisbon) 和峇里島、清邁同樣是全球知名數位遊牧城市的里斯本,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者,也同樣永遠非常多樣的素食選項。 8. 德國 柏林(Berlin) 講到德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料理可能是豬腳,或者其他肉類料理;但其實近年來,隨著移民人口增加,柏林的素食人口也跟著提升,2015 年時甚至被美國美食雜誌譽為「世界素食主義之都」。更讓人驚嘆的是,這裡還有著世界第一條「素食大道」Schivelbeiner Strase,不僅提供素食者豐富的飲食選項,「無動物」生活雜貨也一應俱全。 【美洲】 9. 美國俄勒岡 波特蘭(Portland) 波特蘭一向以接受各種生活樣態聞名,素食遊牧者在這裡,同樣不必擔心!除了豐富的素食選擇,這裡甚至有全世界第一家 Vegan Mall,讓你不必繞好幾個點,就能輕鬆享受多樣美食。 (Photo from iStock) 10. 墨西哥 巴亞爾塔港(Puerto Vallarta) 雖然比起墨西哥其他城市,巴亞爾塔港並非熱門的數位遊牧區域,但在這個靜謐的小地方,你可以同時享有便利的網路、合理的生活費與不必擔心吃膩的豐富素食選擇,不妨親自走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