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3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远程职缺、接案诈骗多!常见诈骗手法+防诈骗方法一次看
近几年,有满多人分享自己在脸书、求职网站应征远程工作或接案,被诈骗的经验。像是要预先支付一些费用,或是被引导到假的网站填写个资、汇款等等。 本篇文章就整理几种常见的诈骗类型,以及辨别诈骗的方法,大家在求职和接案时,一定要小心! 远程工作、接案常见的诈骗手法 1. 高薪、低技术的职缺 有一些职缺属于低技术、低知识需求的工作内容,却提供不合理的高薪做为诱因,常见出现在填写网络问卷、打字员、数据登记、广告点击等工作。 2. 要求预先付款或索取个资 这类诈骗会要求你预先支付一些费用,例如软硬件费用、工具费、培训费等,或者跟你索取金融卡、账户、身分证或护照等资料,窃取财产或冒用身分从事非法行为。 3. 伪造网站 有一些职缺会架设虚假或伪造知名网站,甚至是冒充人力银行致电或发布简讯通知征才,窃取个资或金融信息。 4. 不合理的工作要求 有些也会要求受雇者以私人账户进行金钱转移,实际上是从事洗钱等犯罪行为,让你成为代罪羔羊;也可能会要求你在需提供个资的网站上注册、或要求下载不明软件,以窃取数据或财物。 如何避免自己被诈骗,有哪些分辨方法 在信息爆炸且真假难辨的网络世代中,诈骗手法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自己免于受害呢? 1. 确认公司背景 使用合法、具公信力的求职平台(最近脸书职缺诈骗很多,一定要小心!) 到该公司的官网、 LinkedIn 页面,或政府网站,确认是否提供营业登记相关资料 2. 注意职缺内容 只要职缺内容有这些特质,就很有可能是诈骗: 高薪但轻松、不须经验,甚至包吃住等职缺 工作内容描述模糊的职缺,你应征后又很快就被录取 要求预先支付相关费用 3. 联系管道与面试流程 确认邮件的公司域名是否正确。正规公司大多会有 email 账号会有公司域名,若是没有,只是透过一般的 Gmail、Yahoo 账号,或是通讯软件(What's App、Line、Instagram…等)联系,就要先谨慎对待。 使用专业的面试工具(如 Zoom、Teams),而不是社群或通讯软件 合法雇用前,不应提供金融卡、账户、护照等个人资料 合法机构不会要求在需提供个资的网站注册,或要求下载不明软件 诈骗集团经常使用开头为「+86」、「+44」、「+22」的电话号码 若接到自称人力银行的征才通知,可以先致电到该公司确认详情 4. 海外求职注意事项 登机前,确认签证与相关文件的合法性 在外交部「旅外安全 - 出国登录」专区进行登录 有疑问时可联系劳动部,获得求职相关的协助 抵达后,确认居住地的安全性 与亲友保持联系 结论 无论是哪种诈骗手法,都跟窃取金钱、个资或劳力脱离不了关系,甚至还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求职者搜寻职缺时一定要提高警觉,再三求证,并保护好个人资料,才能早日寻得理想职业! -- 撰文整理/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4, 2024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
本系列为统整本人四个半月自由业的心得感想,第一篇会来讲接案工作的总览,介绍我成为自由业所做的事前准备、案源来自哪、案子的收入、各项评估以及执行心得。每个人的状况都不相同大家可加减参酌,或是当个轶闻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啰! 自由业系列文章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四个半月自由业番外篇|那些没钱的专案 接案的数据们 自由业期间:2021/03/15-2021/07/31 ,共计 140 天(约四个半月) 案件邀约数:十件 实际接案数:六件(一件中途中止未继续) 累积收入:约两个多月的正职薪水(四、五月为收入高峰,六、七月骤降,一度趋近于零) 成为自由业的事前准备 这次离职如同第一篇《自由业的开始》所说,是没有找好正职的,也正因为打算裸辞,所以势必要知道自己可以光溜溜的多久,以及可以用什么方式赚到钱。我大概在离职前三到四个月前开始准备,其中比较关键的前置作业有四个: 第一、记账 记账上的我的需求很简单,可以输入类别、金额,另外要可以输出成 google sheet。最后在思考自己写一个 LINE bot 或是用别人的,我选择了偷懒,使用「七七记账」。虽然他的预设类别不太符合我的使用情境,基本上还算是方便。在 LINE 输入完金额就会传送到 google sheet 上,方便我自己在 google sheet 上做图表或是基本计算。 第二、找出可能的接案工作 要怎么找出来呢,首先要先列出自己的技能,例如:Wireframe 绘制、竞品分析、问卷设计等。接着去接案网站(如:Tasker 出任务)找是否有相关技能,而所要提供的服务有哪些,自己是否可以胜任。 下图为我当时评估自己状态使用的表格,包含: 技能成熟度:对技巧的评估与可应用度(星等为个人能力长短分析,并非市场的客观能力等级) 是否适合接案:接案市场是否有此需求 想发展程度:是否想深根以这技能为项目进行接案 接案项目评估表 有趣的是,最后接到的案子,竟然绝大数跟表格列的技能毫无相关。 第三、制作公版报价单 接案时对方多会请你先报价,先做好公版的报价单可方便后续应用,我自己是用 google sheet 制作,主要考虑到可以方便我计算金额,以及可以一目了然合作项目有哪些。 报价单上网找有各式各样的版本,大家可以找适合自己的使用。可以放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项目名称、你的联络方式、客户的联络方式 合作项目:合作项目、细节说明、备注、金额 合作条款:交付时间、修改次数、规格变更处理方式、付款办法、报价有效时间、订金收取 签章处 公版报价单 第四、放出讯息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必须要让潜在的案主知道你有接案的空间,如果之后有案子要做,他们就有机会想到你。无论是在社群媒体、朋友谈话中都可以提及,手动让自己在接案市场上架,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当然如果你要贴履历到接案网站也是可以的。 案源哪里来 在对自己能力有初步的了解后,就可以选择主动出击,或者是被动等案子上门。 我这次总共有执行的案子六件,一件为主动出击,其他五件皆为朋友介绍。 主动出击的为当时被对方的行动理念吸引,主动联系表示如果有任何帮得上忙可以联系我,后来就很幸运有合作机会。 被动等候的皆来自前同事朋友们。我最后一份的正职工作是担任软件开发(网页、App、后台系统)的产品经理,如果前同事要来找我,应该就是网页开发了吧?殊不知六件没一个是网页开发,我真是满脸问号,只能说朋友们的心脏很大颗。 我接下的六个案子 我自己实际有接下制作的案子有六个,以下分别介绍各案子的内容、收入、快乐度、成就感、想继续发展度以及个别的制作心得。 案件一:网站制作 案主需要一个网站介绍实体展览的信息 工作内容:页面规划、网页制作 收入:五位数 制作时间:约两个星期 快乐度:4/5 成就感:4/5 想继续发展度:3.5/5 这是唯一个主动出击的案子,当初联系时没有想过要接案,单纯是赞同对方的理念,过了几个月后对方联系刚好有制作网页的需求。因为是自己在乎的事情以及第一次以自己的名义接案,所以在制作时真的压力蛮大,很担心会做不好让对方失望。 本来想要自己硬干的,后来评估心理负担太大,便请了设计师好友阿努来协助以及前老板 HC 帮忙确认技术(怎么可以这样动用技术长 XD),有专业人士加入后我心安不少,后来也顺利完成上线。另外也很幸运这案主真的相信专业以及沟通很清楚,需求会清楚列点说明,其余的皆给予弹性制作的空间。 在这次案子让我初尝接案的快乐,以及自组小团队的喜悦。也算是给未来的自己一些方向,如果真要自立门户,绝对不要自干,一定要找好队友一起来;如果要主动出击,可以花些时间去找适合的案主,工作起来会十分顺畅与开心。 案件二:活动企划提案 PPT 案主要向企业提案需要一个活动企划 工作内容:规划提案内容、制作提案 PPT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约一个星期 快乐度:2/5 成就感:1/5 想继续发展度:1/5 这也是朋友介绍的,当时也就想说试试没有想太多,做活动企划提案 PPT 是第一份工作部分内容,说真的已经生疏很多,加上主题为法律研讨有种既熟悉又避之唯恐不及的复杂感受,所以就尽己所能的制作完成。如果真的要说成果怎样,不确定案主的想法,但我自评应该很不怎样,之后应该是无法再接这类型的案子。 案件三:记者会 PM 案主将举办一场记者会,需要有人协助规划以及掌控工作进度 工作内容:制作流程表、工作时程进度安排、记者联系与采邀寄送、行前会、记者会场控 收入:五位数 制作时间:一个月 快乐度:4/5 成就感:4/5 想继续发展度:3.5/5 接到这个案子是一个半夜的电话,朋友听起来很急加上我对记者会的主题(乳癌)蛮有兴趣的,在确认工作内容自己是否可以胜任后,就接了。合作过程蛮开心的,每周大家会一起确认进度,虽然是接案但也有一点团队一同做事的感觉,加上合作的窗口也都很给力人很好,一路到最后记者会当天都很感谢有机会参与。 这次的合作方式,打开我对 PM 接案新的想象,以往会觉得 PM 接案比较适合一整包(如同网页制作),如果单就沟通协调的角色的话,外包可能能发挥的地方不多,而透过这次合作,也发觉其实透过事前准备以及会议后的进度确认,是有机会让外部 PM 协助进度推进与成果追踪的。 之后如果有机会以 PM 的角色参与有兴趣主题的记者会,会蛮想接的,喜欢一群人为一个议题共同努力的感觉。不过如果真的要接,我可能体力要练一下。当天活动结束,我吃完午餐后直接昏睡到傍晚⋯⋯。 乳癌旅行手札发表记者会 案件四:英文演讲后的 QA 翻译 案主参与论坛演讲,最后的 QA 时段需要有人协助翻译 工作内容:翻译提问者的问题给演讲者(英文 → 中文)、翻译演讲者的回答给听众(中文 → 英文)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三小时(演讲时长,从头待到尾,实际翻译约 15 到 30 分钟) 快乐度:1/5 成就感:1/5 想继续发展度:1/5 欸因为我真的不是翻译专业,英文能力也真的就堪用而已,所以只能说朋友真的是心脏很大颗,怎么敢?重点当场还有同时英文和中文都很好的香港人,我很担心他会拆穿我翻译错误哈哈哈。如果不是朋友找我,我大概完全不敢接,会出事啊! 案件五:国际视频会议的会议记录整理 案主所参与的国际视频会议需要会议记录 工作内容:听录制的会议,将讨论内容制作成会议纪录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约两个小时 快乐度:4/5 成就感:3/5 想继续发展度:4/5 接到这案子时,觉得蛮新奇的因为从没想过有这种案子。在实作过程中,可以直接看到品牌的各国代表针对公司政策以及未来发展去做讨论,一窥跨国公司是如何进行议题讨论,以及因应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应对策略。将讨论的内容重新吸收后撰写成会议记录,以往没有什么做英文会议记录的机会,意外下获得此练习机会,收获很多。 另外,案主人也很好,在沟通制作需求时,除了说明会议的背景、制作的需求外,更分享他的工作内容与甘苦谈。这个案子对我而言其实不太像工作,反而是有一个短期又超值的实习机会。 案件六:社群编辑 案主需要有人协助官网信息更新跟社群经营 工作内容:官网信息更新、客服、社群发文与管理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一个星期(本来是每月的定期工作,因为实在无法做好,一个星期后结束后续合作) 快乐度:1/5 成就感:1/5 想继续发展度:1/5 看完上面的案子,大家应该可以发现我只要好玩的东西都会接,不太会去思考自己做不做得来。而这次算是学到了一课,不只是要好玩还需要自己做得来。这次的工作内容包含我十分不擅长的社群文案撰写。本来想说应该还 ok 吧,结果写了一两个文案后就发现真的很不行,后来和案主讨论后决定退出此案。这次经验让我知道,还是要挑选自己有把握可以做好的东西,否则会让案主难做事,自己也做得痛苦。 小结 以上的学习无论是开发新技能、既有技能挖掘,或是从案主身上学习,都是我在正职工作上没有体验到的。同时也因此认识了其他产业的朋友,在案子结束后人有保持联系,不定时交换新知,可以有这样的缘分我十分珍惜。 很幸运有走这一遭,感觉去了趟职涯体验营。本来这边要继续讲学习与反思的,结果一不小心就写太多字,决定拆篇到下一篇好好分享我在接案学到的事。 *特别感谢 Anu, Em 给予本篇写作建议 -- 本文转贴自:Dear loser(原文标题: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23, 2024
澳洲云端架构师分享|2023 年澳洲薪资中位数、产业与地区薪资统计
近期发现我跟友人对于澳洲工程师的薪资看法居然略有出入,于是我想与其使用个人经验来判断一个职位的薪资是否合理,不如我们就来参考一下澳洲统计局的数据吧! 以下是澳洲统计局 AB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发表的全澳薪资统计数据,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阅读官方连结,下面我会挑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具有代表性或是特别有趣的数字跟大家分享~ Employee Earnings and Hours, Australia 数据源:澳洲统计局 AB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发表日期:2024.01.24(统计时间 2023.05) 薪资中位数 澳洲薪资中位数 澳洲人的薪资中位数(包含全职与兼职)为每周 1,300 澳币(约 26748 台币),其中男性为 1,509 澳币(约 31,058 台币),女性为 1,130 澳币(约 23,257 台币)。 也就是说澳洲人的年薪中位数为约 67,600 澳币(约 140 万台币)。 澳洲时薪最高的职业是经理(67.20 澳币 / 小时,约 1,378 台币 / 小时)和专业人士(60.60 澳币 / 小时,约 1,243 台币 / 小时),以每周工作 40 小时,每年工作 52 周,换算成年薪的话: 经理:年薪约 140,160 澳币(约 2,881,880 台币) 专业人士:年薪约 125,856 澳币(约 2,584,380 台币) 以台湾人最关心的全职薪资统计来说(男女合计): PR 25:每周 2,367 澳币,年薪约 $123,096 澳币(约 $2,525,467 台币) 中位数(PR50):每周 1,710 澳币,年薪约 $88,830 澳币(约 $1,821,016 台币) PR 75:每周 1,289 澳币,年薪约 $67,034 澳币(约 $1,375,133 台币) 产业薪资分布 澳洲产业薪资分布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下澳洲各个产业的薪资表现,很明显可以看到矿业以每周 $3008.2 澳币独占鳌头,第二名是水电瓦斯垃圾处理业每周 $2350.7 澳币,第三名则是 IT 通信产业每周 $2172.6 澳币。 矿业:年薪约 $156,665 澳币(约 $3,214,582 台币) 水电瓦斯垃圾处理业:年薪约 $122,685 澳币(约 $2,517,892 台币) IT 与通信产业:年薪约 $113,059 澳币(约 $2,319,319 台币) 倒数三名则是: 倒数第三:艺术与休闲服务年薪约 $50,587 澳币(约 $1,038,067 台币) 倒数第二:零售业年薪约 $44,972 澳币(约 $922,466 台币) 倒数第一:住宿与食品业年薪约 $39,022澳币(约 $800,811 台币) 各州 / 领地的薪资分布 澳洲各州/领地薪资分布 全澳的每周薪资为 1,489.80 澳币,其中以首领地 1,704.80 澳币最高,西澳与北领地分别以每周 1,656.20 澳币跟 1,612.10 澳币紧追在后。 但其实除了南澳 1,348.40 澳币和塔州 1,282.40 澳币的薪资明显较低之外,新州(悉尼)、维州(墨尔本)、昆州(布里斯本)都在每周 1,500 澳币上下,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 全澳平均:约 $77,427 澳币(约 $1,590,288 台币) 首领地:约 $88,339 澳币(约 $1,819,725 台币) 北领地:约 $86,073 澳币(约 $1,767,317 台币) 西澳:约 $83,803 澳币(约 $1,721,052 台币) 南澳:约 $70,008 澳币(约 $1,440,204 台币) 塔州:约 $66,348 澳币(约 $1,361,181 台币) 新州(悉尼)、维州(墨尔本)、昆州(布里斯本):约 $78,000 澳币(约 $1,602,900 台币) 结论 这个调查结果算是符合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新闻报导澳洲人全职的年薪中位数大概是澳币九万(台币 180 万),另外大家可以发现男性跟女性的年薪中位数大概差了两万澳币,这个差距其实满大的,但可能不排除跟职位还有职涯 / 家庭发展考虑有关。 产业薪资的分配跟我预想的差不多,澳洲毕竟是矿业大国,所以矿业跟能源业的薪资最高并不意外。至于薪资最低的三个产业,我猜大概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没错,我们文组的就业薪资就是这么可怜呜呜) 如果想要看我怎么从文组成功转职科技大厂工程师,以下三篇是我的精选文章: 文组转职澳洲 IT 工程师,我靠 Coding Bootcamp 进了 Amazon 当工程师! 文组毕业,成功移民澳洲的我,为什么选择转职 IT 产业? 你该转职吗?来自转职成功者的忠告(台湾文组转澳洲 IT 工程师) 最后来跟大家分析一下澳洲各州 / 领地的薪资: 首先,ACT 会最高是因为首都堪培拉在此,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高阶政府公务员以及政府部门的 IT Contractors,所以薪水都特别高。 第二部队:北领地跟西澳的薪资则跟矿业 / 能源脱不了关系。 南澳跟塔斯:一向薪资都偏低,所以有很严重的人口外移问题。这同时也是为什么这两个州的移民政策通常比较友善,因为他们真的非常需要人力,但同时这两个州的产业发展潜力也比其他州低非常多,所以…… 令我意外的是新州(悉尼)、维州(墨尔本)、昆州(布里斯本)居然差不多,我还以为悉尼的薪资会高一点? 不过虽然薪资没差多少,但如果要论科技业工作机会的话:悉尼 >> 墨尔本 >>>>>>>> 布里斯本,所以这点很值得列入移民考虑。与此同时澳洲房价也是:悉尼 >> 墨尔本 >>>>>>>> 布里斯本!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有办法在布里斯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话,这里其实是生活可负担性最高的地方!因为薪资差不多,但你在悉尼买一栋房子的钱,大概可以在布里斯本买两栋(夸饰法)。 这同时也是我为什么现在定居昆州的关系,因为在悉尼的话,我是绝对没办法负担房产的,但我目前现在其实在堪培拉跟布里斯本各有一处投资房(我住过悉尼、墨尔本郊区、布里斯本、堪培拉、柏斯、达尔文,我相信在澳洲城市 / 职场观察这方面我还是有点话语权的 XD) 好的~看完以上的澳洲薪资的产业分析跟地区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跟我分享喔! -- 本文转贴自:澳洲云端架构师 EC(原文标题:2023 年澳洲薪资中位数、产业与地区薪资统计分享: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21, 2024
【广告合作】打造你专属的 AI 英文家教!ELSA Speak 介绍、功能、收费一次看
身为上班族,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下班有时也有活动,虽然知道学英文很重要,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每天固定时间的传统上课方式,莫名地很有压力。 最近, AI 英文家教真的很红!因为 AI 英文家教比真人家教便宜,又可以自由的排课程,甚至是 AI 可以帮你挑出字词、发音错误,弭补了一些真人家教的缺点。 很多人都会担心 AI 英文家教,词句侦测会很不准确,但其实 AI 英文家教比你想的还要强大。本篇文章想介绍一款由 Google 投资 的AI 英文口说学习 APP「ELSA Speak」。 本文将分享: ELSA Speak 的介绍 ELSA Speak 的核心功能 ELSA Speak 的收费方案比较 ELSA Speak 的介绍|Google 投资、逾 5000 万次下载的英文学习 APP ELSA Speak 是一款由 Google 投资的 AI 英文口语学习 APP。ELSA Speak 标榜,位居全球前五大 AI 应用程序之一,已在超过 195 个国家使用,并拥有超过 5000 万次下载。 ELSA Speak 就像是你的 24 小时不休息的 AI 英文老师,随时可以陪你练英文。它有每日练习的课程、你也可以针对发音进行改善、进行主题学习,或与 AI 进行对话等等。 ELSA Speak 由 Google 投资 ELSA Speak 的核心功能|个性化学习路径、AI 对话、主题学习 ELSA Speak 有几大核心功能: 1. 个性化学习路径,发音错误实时回馈 ELSA Speak 的 AI 功能,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制定每日练习计划,像是你想练习发音、重音、语调、听力理解和对话都可以。 同时,ELSA Speak 拥有独家的语音识别技术,能捕捉你发音中的细微音节,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ELSA按照我的程度每天给我设计五种练习类型 我测试了发音练习,发现这款app非常精准地抓住每个音节的发音问题。它录下我的每个发音,让我重复听自己的发音并与标准发音作对比,这样我能一步步纠正我的发音错误,效果非常显著。 发音错误的反馈 2. 与 AI 像真人对话, 给你发音、词汇、语法的指导 ELSA Speak 利用生成式 AI 创造许多沉浸式的对话场景,难度从简单到困难的都有。你需要完成每个对话场景中的 2 - 4 个任务,就像玩游戏一样。你也可以自行创建情境,与 AI 进行对话。而且,它也会给你反馈,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的指导,让你在完成对话后,进一步改进。 测试跟ELSA AI 语音对话 目前在测试ELSA AI,发现它会引导我进行回答并继续对话,它能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在对话结束后,它会给我详细的反馈,指出我的问题点,例如 "th" 音我常常发错,或者指出 "which is" 要改成 "that is" 等文法错误。这种反馈对于提升口语和表达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3. 主题学习功能,练习长篇演讲、准备考试都可以用 ELSA Speak 还提供主题学习功能,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如果你是想要准备考国际证书,练习报告,ELSA Speak 也有提供备考课程和Speech Analyzer语音分析器能够针对你的录音或音档精确地反馈与修正。 Speech Analyzer 功能和主题式课程 ELSA Speak 收费方案比较 目前,ELSA Speak 提供两种方案: 1. ELSA Pro 方案: 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主题课程功能。此方案设计的每日练习计划会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帮助你在发音、重音、语调、听力和交流方面逐步进步。 2. ELSA Premium 方案: 能解锁所有功能,包括 ELSA Pro 的全部内容、ELSA AI、语音分析器和证书课程。 ELSA AI 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创造多个模拟沟通场景,让你能像与真人对话一样与 AI 互动, 也会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其中也有证书课程,能帮助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专业认证。 立即体验 ELSA Speak,突破你的语言学习瓶颈!点击这里获取优惠。 -- (本文由 ELSA Speak 合作刊出)
September 16, 2024
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海外求职「面试篇」
前情提要 详情可以看〈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上):海外求职——准备篇〉,懒人包就是,我在 2020 年 8 月开始寻找海外 PM 工作机会,最后在 2021 年 3 月确定录取一家新加坡的新创网络公司。 这篇文章就是想要分享漫长的面试关卡与内容,希望对于也想要到海外求职的人(尤其是 PM)有一些帮助! 面试关卡 虽然很多关卡,但每个关卡大概都隔一到两个礼拜而已,所以我大概在两个月内就跑完所有面试关卡了。(备注:因为疫情的关系,所有面试都是透过视讯软件进行。) 第一关:在线笔试(英文) 第二关:HR 面试 第三关:PM 面试 I(PM) 第四关:PM 面试 II(PM lead) 第五关:PM 面试 III(Team lead) 不确定算不算是第六关:HR offer discuss 第一关:在线笔试(英文) 意外被内推后,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可想而知的是,这封与往后的信件全部都是英文的),请我先完成在线测验,我必须在收到信的三天内,透过 45 分钟的时间完成 40 道考题。 由于我超级不擅长智力测验(国高中智力测验成绩都超烂的那种),一接到来信,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在网络上做了很多模拟题(就是那种给四张图,要依照逻辑找出第五张图的题目)。正式答题时依然紧张得要死,一是因为只有一半是图像逻辑,另一半是 GMAT 考试中的题型。 我曾因为好奇而做过 GMAT 的模拟题,当时就觉得这种题型真新颖。没想到学生时期虽从没碰过,这次居然遇到了。这个题型叫做 “Data Sufficiency”,它会给答题者一个结论、两个条件(A 和 B),然后要求答题者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条件 A 单独可对应到该结论 条件 B 单独可对应到该结论 两个条件分别可对应到该结论 两个条件需同时存在,才可对应到该结论 两个条件即使同时存在,仍无法对应到该结论。 我说明得蛮烂的。真的有兴趣的再自己去 Google,总之逻辑苦手如我觉得很难。 而且考试时,测验网站还会要求应试者打开计算机的摄影机,系统会侦测应试者眼睛是否有在可视范围(应该是怕应试者偷瞄镜头外的人或小抄)。像我做图像题时就会在笔记本上大概画一下,视线就会离开镜头,系统也因此出现警告。真的非常严格。 【Tips】 如果找工作时碰到类似的笔试关卡,逻辑测验的部分可以先搜寻 P&G 考题,出题方向差不多;GMAT 的部分就直接找官方考古题即可。有些公司还会考 Case Study,但这就不在我研究范围了…… 第二关:HR 面试(英文) 完成上一关后,大概等了两周才接到 HR 来信(我还多度以为自己的智力过低,被这间公司淘汰了……)。关于面试问的问题,都整理在〈菜鸟 PM(产品经理)的 70 道面试考前猜题〉,这边不赘述。 整体来说,我对 HR 的印象不错,一是因为他会保持互动,也会针对我的回复再给予回馈,不会像某些疑似赶时间的 HR,只想赶快把问题问完交差;二是他很仔细向我介绍组织概况与职位要求;三是他最后有说明面试流程,这点让我觉得很安心,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无尽等待。 而且每次面试前,HR 都会先开好在线会议室,并请我先去测试影音讯号,我们因此会尬聊一下,HR 也会在面试后主动回信问我感觉如何、有没有其他问题,就觉得有被关心的感觉真好(?),算是蛮细致的面试者体验吧。 【Tips】 面试时,HR 特别问我有没有一些 Technical Skills,我很老实说我不会写 Code,但会写一些 SQL 进数据库找数据,也熟悉 Scrum 敏捷开发和项目管理工具(就是强调一些 JD 上有写到的必备或加分技能),试图冲刷我给 HR 的「文组感(?)」。 老实说,如果碰到对于 PM 一职较陌生的 HR,这招「用 A 换 B」可能会有用。虽然作为求职者的我没有 B 技能,但有 A 技能,不要只回答「不会」,反而可以多说一点「不会,但 $%^&」,这样至少还有机会扳回一城。 第三关:PM 面试 I(PM)(英文) 完成 HR 关卡后,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来信,告知进入下一关面试!HR 有告知这是 “Tech Round”,因为我对于 “Tech Interview” 一词毫无概念,我约了一周后的时间,想说用周末好好准备,不然平日晚上的时间可能不够用。另外也有询问面试官是谁、是怎样的 Tech Interview(会考技术吗?还是会有 Case Study?),但 HR 没回答就是了……。 后来我也放弃了,想说既然有约时间,代表不会是真人上机考(吧),也不太可能突然叫我写白板题或在线写 SQL 捞数据(吧),所以就继续专心准备一般的问答面试。 面试当天,是一位不同单位的 PM 来面试我,对方问的问题主要跟 PM 日常工作有关,一样都有在猜题范围,这边不赘述。最后我问了不少问题,对方也很愿意分享,自认是一次蛮良好的互动! 【Tips】 因为是第一次用英文那么详细介绍自己的工作,有些句子用中文说很顺,换成英文就超卡,比如「需求端提需求的时候」、「跟工程师沟通逻辑的时候」、「跟设计师讨论按钮该如何摆放」、「营销会透过一些指针验证产品成效」,当时面试前没有演练到这么多细节,所以面试时真的都是硬讲…… 强烈建议面试前可先结合 STAR 法则,用英文好好地把自己从需求对焦到落地实作与验收的过程整理一次! 第四关:PM 面试 II(PM lead)(中文) 完成上一个关卡后,一样是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告知进入下一关面试!这次 HR 有告诉我面试官姓名了,我便循线找到他的 LinkedIn,也鼓起勇气询问在此部门的内部人士。 对方也真的很友善!他先用 LinkedIn 回复我的问题后,也答应我提出的 20 分钟视讯咨询,我也因此更认识这位面试官与该公司。 老实说,原先在 Glassdoor 找信息时,看到这间公司的面试负评不少,但因为我从刚开始的印象就不错(帮内推的好心人、亲切的 HR、很有效率的面试邀约进度等),所以也没特别把负评放心上。而到了第四关,这位面试官更是帮这间公司加了很多分! 一是因为他真的很认真在听我的回答,会针对我的回答追问细节,但也不会故意刁难;二是除了工作能力与经历,他也特别询问我对于新加坡的认识,让我这个「外国人」对新加坡生活先有个概念;三是他会用讨论和引导的方式做一些 Case Study,我也从中学到一些看待产品的思维,真心觉得收获很多! 【Tips】 面试时,面试官问了很多 Product Sense 相关的问题,也有许多假设性、情境式问题,比如他请我先举一个自己常用的 App,然后引导我说出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功能,并思考这个 App 在东南亚各国发展的情况,比如为什么在越南、泰国这几个国家发展得特别好。 我在这个关卡学到的是,虽说很多时候当 PM 就是要去思考 “Why”,比如越南、泰国有什么地理上的特性?消费者有什么共通性?基础建设有什么雷同之处?但偶尔也可以逆向去思考 “Why Not”,当时我就跟面试官说:「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反向去思考为什么其他东南亚国家发展得不好。」 当下面试官似乎有点眼睛一亮,我们也因此有针对这个产品延伸出更多讨论。总之,有时候也可以勇于突破框架去思考,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成果。 第五关:PM 面试 III(Team lead)(中文) 完成上一个关卡后,一样是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告知进入下一关面试,也就是最后一场面试了(终于)。截至目前为止,我在一个月内就跑完了三场视讯面试,真的蛮有效率! 但老实说,在这场面试当下,我感觉到的就是「面试官对我好像没什么兴趣」,所以其实还蛮紧张的,很怕在这关止步。但后来想想,有可能是因为高阶主管很忙,他就边面试边回讯息(?),也有可能是因为前几关都通过了,这关比较像是形式上的关卡,所以也没有聊太多新东西,面试官也不会再问一些背景与能力的问题,只是确认一下应征者对公司的期待与薪资数字而已。 Update:飞到新加坡后,我在到职前先进了公司拿文件,当时就有跟 Lead 打招呼,他本人蛮亲切的!(在此还面试官一个清白(虽然他也看不到这篇)) 第六之一关:HR Offer Discuss(中文) 隔了两周,终于收到「类似」Job Offer(录取通知)的来信,会说类似,是因为信件中并没有确切告知「你已经录取」,也没有职称或薪资,所以我当下又再度陷入恐慌(求职者就是这么患得患失吧)。HR 只告知我已完成所有面试关卡,希望视讯讨论 Offer 细节。 视讯讨论时,HR 详细说明了公司提供的 Package,还讲了落落长的公司福利与政策,比如医疗、保险、假期、学习补助等,最后谈了一下期望薪资,HR 就说要再跟面试我的 Team Lead 讨论。 第六之二关:HR offer discuss(中文) 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又说有事情要视讯讨论,我此刻真的想赶快速战速决,便约了隔天的时间。HR 告诉我,他已跟主管谈定薪资,另外也再说明了办签证的细节与流程,并告知这周会收到纸本 Offer。 后来的流程都写在上篇了,就是:双方签署正式合约、办签证、申请新加坡的入境许可、防疫旅馆、预约机场检测、预约机场防疫专车、体检等。 面试后的心得与建议 1. 英文: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虽然总结下来,我在六关的面试中,有三关都是讲中文,但面试前并不知道,而且毕竟投递履历与第一关的 HR 面试都还是英文,「英文能力 = 入场券」这个铁则依旧是存在的。 至于英文怎么练,我目前试过的方法都写在上篇了。 update:来了新加坡之后,发现自己的英文还是很不够用,目前还在努力中。之后再写一篇「如何快速熟悉全英文工作的环境」(如果我真的能做到的话……)。 2. 英文:慢慢讲~不要急~ 通常讲英文碰到词穷或语塞时,会加入很多「呃」、「啊」、「嗯」的冗言赘字,这种字一多,其实会满干扰听者理解。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除了把英文练好之外,也可以先试着放慢语速,让面试官以为你本来的语速就偏慢,这样真的要想词时,可能也可以在对方没发现的情况下拖一点时间。 3. 面试前:熟读自己的履历 这点听起来很废,但说真的,因为求职旅程真的太长了,从投递履历到实际面试可能隔了好几周(甚至一两个月),所以我真的有几度忘记自己的履历写了什么…… 但由于海外工作的面试官对于台湾当地的产品可能没那么熟悉,也不一定有时间先研究面试者做过的产品,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他们只能深挖履历中的细节,藉此了解这个人的工作习性、能力、团队相处情况等。 也因此,每一段写在履历中的工作内容与成果都非常重要,详情可 Google「STAR 法则」,这个法则对于「帮助面试者完整地说出履历上的亮点」非常实用。 4. 面试前:研究你的面试官 虽然 HR 不一定会透露面试官是谁,但总得打听看看,或者至少到 LinkedIn 上面问问内部人士,一来可以更加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与情境,二来有机会了解面试官本人,即使没有了解到许多细节,至少可以舒缓自己的紧张感——毕竟全然未知总是最可怕! 5. 面试前:确认视讯面试的软硬件装置 我这次的面试都是透过 Zoom,因为之前只用过 Google Meet,所以有先习惯一下,比如怎么在里面打字、怎么调声音或影像等,当然也会在面试开始前先测试视讯与音频。 6. 面试时:边听边做笔记 毕竟英文不是我们台湾人的母语,要随时保持 100% 理解还是有点困难,有时也会怕自己听到某个不认识的字就卡关(会一直去想那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最后选择的方式是:面试时会在手边放个实体笔记本,边听边记下面试官提到的关键词。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确认自己真的有理解问题(比如碰到不太确定的问题时,可以再反问面试官:「所以你想了解的是 ___ 吗?」),二来是可以随时确认自己回答的内容没有跑题,内容都有环扣着这个关键词。 结论 其实拿掉「英文」这个变因后,海外公司的面试并不一定比台湾本土公司来的难,因为准备的内容都还是差不多的,但当然把「英文」这个变因加进来后,准备起来就又更辛苦…… 但除了英文之外,我自己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觉得最困难的还是心态的调适。上一篇有提过,因为个人没有足够坚强的心态裸辞,所以我是采用骑驴找马的方式,就这样过了超过半年的「白天工作、晚上找工作」的生活。 老实说,很多次真的都想说「还是放弃算了?就这样继续做着原本的工作,好像也没有不行」,同时又会极度负面地想说:「但真的好想试试看去海外工作,只是到底该怎么做呢?」总之,蛮常陷入这种又消极又无助的情绪。 不过,消极了几天后,总是会在某个时刻(通常是准备要睡觉的大半夜)又稍微振作起来。可能因为心中本来就有「想证明自己也有到海外工作的实力」的好胜心,再加上原本的「好想体验看看在海外生活一段时间」的好奇心,最后驱使自己继续「刷 LinkedIn、修履历、投职缺」的无限循环。 写这两篇文章,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心情,真的是百感交杂……我绝对不敢说「到海外工作」是多厉害的事,毕竟我在过程中失败了好几次,但至少这次真的是一个「非常脱离舒适圈」的体验。 不确定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回头来看,会是什么感受,会是觉得自己太小题大作,还是一样觉得刻骨铭心……但无论如何,至少这趟海外工作旅程是无悔地出发,任何的体会与收获,某方面来看都会是很棒的养分吧。 -- 本文转贴自:MH(原文标题: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下):海外求职——面试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6, 2024
如何打造「知识型产品」,创造 6 位数收入?(下篇 – 营销企划)
要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个人品牌,甚至销售第一个自己的产品,并在一个月内赚进六位数的收入?这篇文章会 Focus 在后期的营销企划,并且会专门讨论在线课程的部分。 在「上篇 – 点子生成」学到了要如何找到消费者会想买的产品点子,以及在「中篇 – 产品设计」中知道了如何详细的去设计产品的详细内容,最后规划出一套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后一步就是要想尽办法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和你分享我如何规划营销流程、用了哪些营销管道,以及几个销售在线课程时你应该注意的重点。 一、设计销售页 什么是销售页?简单来说就是介绍你产品信息、适合谁、能让学生得到什么成果的一个网页,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自己贩卖在线课程,没有透过任何大型平台帮忙的话,你将会在营销时面临很大的技术问题,例如说: 销售页应该要放在哪?怎么让人看到? 怎么串接金流?我要怎么收钱? 要怎么把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上? 别担心!现在网络上都有超级多的资源,可以让你用超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做出不错看的销售页面,我最初的销售页是用一页购物制作的,简单好用,收费也很低,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订单处理也都包含在里面,很适合时间不多、有预算限制或是非技术背景的人入门。 第一次做销售页做得很阳春是很正常的,我刚开始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要花俏一点,也可以参考我的良师益友度哥利用一页购物所设计出的销售页面,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信息也很完整,所以只要你上网查数据,做点功课,相信销售页这一关是难不倒你的。 一页购物店目前只支持台湾银行账户收款+台湾手机登入,如果你是海外公司或像我一样在海外,就会有点不方便,我当时是跟我妈妈借了手机号码来注册,不过如果你目前人在台湾,相信这是个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入门的好资源。 随着经验的累积,我制作销售页的技术也进步了很多,现在的我是用 Teachable 的后台来制作销售页,你可以点下面的图片去看一下,当然你没有一定要做得像我这么漂亮,如同网站的外观,设计都不是初期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文案和产品信息。 二、我用了哪些销售管道 销售页搞定之后,你以为客户就会主动上门了吗?你想太多了,如果你不把新产品的消息公诸于世,不用一些营销手法去包装你的商品,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你在卖课程! 所以我会建议你将你有在经营,而且有观众的平台一一列下来,盘点你现在的营销管道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宣传时程要怎么安排?需要那些素材?并思考这些平台各自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宣传你的课程,例如我的营销管道有: E-mail FB 社团 FB 粉专 Podcast Instagram YouTube 全部列出来之后,我就要做个分类,来决定哪些平台是我的销售主力,哪些是次要的,分类后的结果和各个平台的用途如下。 E-mail Marketing(主要) E-mail 虽然老派,却是我本人最爱用的营销方式之一,不用担心算法和触及率,只要你寄出,观众就一定收的到,如果观众不开信,基本上都是你的问题,不能去怪算法,可能是你的标题下不好、内容不吸引人,你可以好好地检讨要怎么修改,修改的成果也比较准确。 虽然 E-mail Marketing 在台湾很不流行,但它依旧是我最强的销售工具,如果你也想开始使用 E-mail Marketing ,市面上的 E-mail Provider 非常多,下面是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你可以依照你所在的地区,花时间自己去研究一下。 台湾:Benchmark、电子豹 美国:Convertkit、Mailchimp、ActiveCampaign 我个人是使用 ConvertKit,无论你使用哪一个平台,一定都要能做到搜集名字和信箱,以及 Sequence 等关键功能,这样你就能在后台设计什么样的人,点到什么样的连结、会收到什么样的信,整个销售流程就可以自动化,你也不用常常去处理客户的问题。 我在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去设计不同的 E-mail 内容,事先写好每封信的文案,去规划每位有订阅我的读者,要在什么时间点收到怎样的内容,如果他们看完信,又要有什么样的内容在隔天、三天后发给他们,安排好之后就是全自动的,非常方便! 如果你也打算将 E-mail 当作你的主要营销工具,在前期绝对要花点时间来安排。 FB 粉专和社团(次要) 在脸书的部分,我会尽量思考要怎么样做到「跟观众频繁地互动」,例如使用脸书机器人,请他们在贴文底下留言,然后使用讯息推播,送出客制化的对话内容。又或者是利用吸睛的贴文引起观众的好奇等等。 其实跟在做 E-mail Marketing 有点像,差别在于 FB 会受到算法的干涉,你比较不能掌控成效,不过也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规划的。 Podcast(次要) 在 Podcast 上我会尽量在节目里插入我自己课程的口播广告,根据当集的内容来插入不同的产品,这样会来听那一集音频的观众,会 more likely to be interested in my offer,像是这样的小巧思,都是可以被设计的。 其他平台 例如 YouTube、Instagram 这些我比较没有花心力在经营的平台,因为触及到的人数不会太多,所以我也不会做太多的营销规划,不过它们依旧有观众在上面,所以如果情况允许,我还是会制作些短影片来宣传我的产品,就算是多一个曝光的管道,成效倒是其次。 三、利用免费内容吸引观众 根据调查统计,如果你先给观众一些试用品,可以增加 36% 的销售成绩,这也是为什么卖场有那么多试吃品,答案就是刺激销售,以营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家不知道你是谁、没看过你的品牌、也不太确定你的商品能不能带给他们期望的效果,那他们怎么会买? 尤其在数字时代,你几乎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到观众,又要怎么让他们知道你产品的特色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制作一些免费内容当作试吃品。 你可以撷取课程的一小部分做一个前导影片,也可以额外写一篇文章、制作相关的内容,并在这些内容中旁敲侧击并销售你的主要产品,我到现在都因为这个免费内容,获得了很漂亮的销售成绩,但是在做免费商品时,有几个重点一定要记住! 1. Know you End Goal 在做试用品或免费内容时,一定要记得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销售成绩,所以你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这个目的,不然就没有让人家试用的意义了。 例如你写一篇免费文章,在规划内容大纲时就记得要让这篇文章跟你的主产品产生链接,人家看完文章后觉得有收获想学更多的话,就有机会进到销售页,购买你的商品。 延伸阅读:为什么个人品牌赚不到钱?3个必须建立的 自媒体获利心态 2. 不断提及主要商品 延续第一点,我们做免费内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销售成绩,所以一定要不停的提到你的主要商品,就像你会在我的 Podcast 、文章的最下面、网站的侧边栏看到我不断会提及我的主要产品 「Brand You Life」 很多人会不好意思宣传自己的商品,但如果你用对方法,这并不会让人反感,你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例如你可以用一些话术:「如果你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在我的付费课程里会带到更详细、更深入的教学。」 你提到产品越多次,人的大脑就会自动抓住这个信息,就算每次都只是稍微提到,也都可以让观众的潜意识思考:「我到底想不想要知道更多?我愿不愿意花一点钱来学习更多?」,触发并增强他们想购买的意愿。 延伸阅读:你有冒牌症候群吗?5个自我检视特征与调整方式 3. 风格语调一致 当你在做付费产品和免费内容时,你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风格,记得要把这个风格保持一致,如果有牵扯到文字或说话,记得语调也要尽量一致,总不能免费产品是用温暖的风格吸引观众,买下去之后又用斯巴达的教育方式吧?这可能会让观众感觉被欺骗的感觉。 4. Something Special ♥ 我喜欢在免费内容中给观众一点惊喜,或者一些只有在这个免费内容中才看得到的 Bonus,例如说看到影片的最后就可以得到课程折扣、现在购买会额外赠送咨询服务之类的,多用一点巧思,让观众在看完你的免费内容后,产生「我想要购买你的商品」的感觉是做免费内容时最重要的目的。 5. 说话算话 如同前面所说,你一定会在免费内容中提到自己的付费课程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不过很多人会为了刺激销售而夸大其词,说出课程根本没有包含的东西,或是他们做不到的承诺,这是做免费内容时的大忌,如果你说话不算话,很快就会失去观众的信任,后面的产品也不用卖了。 以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主要课程 Brand Your Life 是用一堂 1 小时的在线讲座当作免费内容,偶尔也会配合一些节日,或是跟其他相关的品牌合作推出不同主题的免费直播,里面就会提到一些我最近对课程的规划,例如今年会新增什么课程,会邀请谁来当客座讲师等等。 当我要在免费内容中提及这些东西时,通常都是已经进行到一个段落,是真的会推出的东西,即使讲得当下还没真正推出,也会让观众产生期待感,进而购买你的产品,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你,不要害怕你在免费内容中透露太多的好康。 当你能给得越多,你的观众越会觉得:「哇,免费内容都这么有料了,那付费课程一定更有深度」,所以不要怕,只要是你做得到的,就尽量去给吧!但也要记得随时把你的 End Goal 放在心上。 四、用预售验证市场反应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销售都是要等课程做好后才要开始做的,但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都还没有制作完成,因为那个不是最急的事情,你还不需要把所有的钱和精力都投进去,相反的,我们应该先确定真的有人愿意购买,也就是进行预售,然后才真正把课程给完成。 我知道这时你可能会想:「我没有真正做出产品,要怎么卖给别人?」,这其实就像预售屋或是现在很多的在线募资,你买预售屋的时候房子并没有盖好,你所支持的募资活动也没有真正推出,只是做个模型给你看,但依旧有许多人愿意预先付钱给这些还没完成的商品。 预售主要的目的是要先确定市场的实际反应如何?有多少人愿意购买?需要有多少人买才能回本?此外,预售也有下面几个好处: 增加自信:当你看到越来越多人愿意预购你的商品,你的自信也会大大的增加,我就是这样。 更多的预算:当有人愿意预购,你就会有更多的预算可以去好好设计课程或投资设备。 得到读者最直接的回馈:你一定会遇到观众问问题,例如:「请问我没有 xxx 经验,也可以来上课吗?」,你就可以根据回馈去微调你的课程,让成品更符合需求。 实时停损:最惨的情况就是没人买,或是只有少数人要买,此时你可以考虑退款,甚至是停止制作课程,节省不必要的制作成本。 如果你真的担心没有实际做出来没有人会买,也可以考虑先做 30%~40%,至少有点东西给观众看,接下来只要说清楚未来课程的制作进度和规划,相信观众都还是会买单的。 延伸阅读:ICA 是什么 ?影响品牌成长的关键&4个 ICA 对话法则 五、营销要软硬兼施 我的最后一个秘密武器,就是 Hard sell & Soft sell,中文我不太知道该怎么翻译,但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Hard Sell:硬式营销,例如直接给出数字的、促销活动、限时限量、免运费等较理性的方式。 Soft Sell:软式营销,例如带出你的故事、理念、使用者分享回馈等较感性的方式。 大多数人用的都是 Hard Sell ,这也造成我们很讨厌被人家推销,觉得别人在骚扰自己,我相信这也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要怎么样以同理心的方式设计出会让观众感兴趣,真心想要你的产品的文案。 以我自己来说,我会利用 E-mail marketing ,设计几个 Soft Sell 的信件文案,信件里讲了我的故事、我开课的愿景和目的等等,这些都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你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品牌,而是个有血有肉、在乎他们的真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绝对能 Close 掉更多客户 👉👉 点这里免费下载我的 Soft Sell 范本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直接询问他们购买、不购买的原因,例如以下这 2 张图,透过直接问的方式,你可以知道很多人不是不喜欢你的产品,而是有各自的考虑。这时你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用客制化的回复来成交他们,让他们清楚知道:「你的问题和顾虑是可以被解决的。」 不过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我觉得 Soft & Hard Sell 交互使用的成效是最好的,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你可以同时设计好几种营销讯息,呈现方式不限,然后用故事 ( Soft ) x 事实 ( Hard ) 的方式来营销,例如我可以将同一句话视情况用 Soft & Hard Sell 的方式表示: 当然,营销有各式各样的方式,你可以复制我的,也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但永远记住,让人真正购买东西的永远都是情感,营造出有感情的故事,你的商品就会大卖。 Facts Tell, Stories Sell. 营销企划 一定要好好做 最后附上一张我在我的第一堂在线课程 Dream to Goal 里讲到的从设计到销售一个在线课程大概的参考时程,也许能帮助你更清楚要怎么样去走点子生成、产品设计和营销企划的整个流程,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点下面的连结去复习这 3 篇文章。 以第一次销售在线课程来说,我对我的销售结果非常满意,但是我也知道我还有很多可以优化、可以学习,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即使到现在我比较熟了,我依旧在不断的学习销售,我也期待你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也能保有这样的心态,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系列文章 上篇:点子生成 中篇:产品设计 下篇:营销企划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下篇 – 营销企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5, 2024
日语不通、没有人脉、只身赴日,从接案到开个人工作室,Leia 如何从零开始旅居日本?
30 岁是许多人认为该稳定工作与生活的时候,但 5 年前,当时 30 岁的视觉设计师 Leia 在工作上屡屡不顺,下班后还继续接案补贴生活,终日忙碌的节奏也让她筋疲力尽,最终 Leia 决心辞职远赴日本,寻找职涯和生活的新可能。 一开始在日本的她,日语不好、没有人脉,还没有稳定的正职工作,靠着过往的台湾接案工作为生,一边寻找工作,但 5 年来,Leia 不仅找到了正职工作,而后还结婚、创业,至今仍旅居日本。 现在的 Leia,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全职接案,在日本的兵库县乡下与丈夫一起远程工作,春天时还能欣赏家门前一整排壮观的樱花树,同时,Leia 也找到了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再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出外靠「朋友」!Sharehouse、co-working space 建立新的人脉圈 时间回到 5 年前,Leia 用「打工度假签」来到日本京都,预计先用一年,试试看发展新的工作与生活。但 Leia 当时的日文程度只有 N4,也就是日常交流都蛮困难的程度,而且没有任何人脉,想要进入日本公司,找与自己的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我先在台湾接了两个大型案子,让我在日本前半年不找到工作也不会饿死,加上我自己带的预备金,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观察日本设计产业的环境。」Leia 说。 花了一年的时间,Leia 最终找到一家新创公司的设计师工作。而找到工作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她的「新朋友」。 Leia 分享,她刚来到日本,就入住京都的 Sharehouse ,认识来自各国、不同专业的朋友,同时房东知道她是接案设计师背景,就热情地介绍她 co-working space,去认识其他同样工作模式的人。 「日本人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当你来到一个聚会,他们会介绍你给大家认识,像是你是谁、你的职业,然后大家有兴趣可以多多交流。」不怕生的 Leia,在许多的聚会、交流会上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出乎意料地也接到了一些日本朋友介绍的新案子,甚至是在日本新创公司的正职工作。 这群新朋友也抚平 Leia 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Leia 建议,如果你担心到陌生环境会孤单或害怕的人,又能接受与别人共享空间,Sharehouse 会是不错的选择,像是她的房东很积极的促进各国室友交流,也经常举办烤肉派对、爬山等活动,让你在外国也有依靠。 Sharehouse 房东举办的圣诞派对。(图/Leia 提供) 跨过语言障碍,让自己的专业被需要 找到日本工作,Leia 的考验并没有结束。 入职前,室友都为她感到担心:「你个性这么直接,你要不是被日本人气死,就是日本人被你气死!」虽然这句话并没有被验证,她进了一间年轻的新创公司,没有传统上严谨的前、后辈文化,但她仍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语言隔阂」。 她表示,身为公司里第一位外国人,公司里的同仁大多都讲日文,且不太会英文,因此沟通并不顺利,主管有时也会因此不耐烦,或者对她的事情冷处理,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反而更积极的向同事学习,「就像大人学曾说过,如果你的专业被需要,语言的问题就能稍微其次,听不懂都能再学、再问。」 Leia 参加公司尾牙,和同事一起滑雪。(图/Leia 提供) Leia 也努力提升自己的日文能力。 Leia 没有像大多人去语言学校学习英文,反而她的日文会话教室之一,竟然是「酒吧」! 她分享,酒吧里的日本人都很热情,会介绍大家彼此认识,「我的日文是喝酒的时候练的,喝了就不怕啦,不怕就敢讲啦!」可能有些人会担心女生在酒吧比较危险,但 Leia 说自己很幸运没有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平时可能会有一些人来搭讪、聊天,但因为自己跟 bartender 关系不错,可以为她出面解围。 Leia 离开京都前到常去的酒吧向老板道别。(图/Leia 提供) 她也提醒,这种场所难免会有酒品不好或意图不轨的人,一定要拿捏自己的酒量、结伴同行。 同时,她也使用了「语言交换」的 app ,与日本当地人练习日文,而这个方式也让她意外地认识了现在的另一半。 全职接案也能在日本生活!放慢步调找回初心 两年前,Leia 结婚,与丈夫一起开了个人工作室,从京都搬到兵库县,开始全职接案的生活。 但在日本接案案源怎么来?收入是否可以稳定支撑日本生活,都是一大考验! Leia 一方面一边跨国接台湾的案子,一方面积极拓展日本的案源。像是透过日本朋友的人脉、主动寄信给关西地区的公司,还是有使用日本的接案平台 Coconala,曝光自己的作品等等。 (更多 Leia 在日本接案的管道、技巧,以及与日本客户互动的商业眉角,敬请期待下集!) 时至今日,案源渐渐稳定,她也更懂得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她热情地分享,家门前一到春天会有整片的樱花树,稍微往北一点,也可以抵达温泉。也因为她住在比较乡村的兵库县,生活成本也没有想象中的高。 Leia 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附近欣赏自然美景。(图/Leia 提供) Leia 分享,选择二、三线的城市,月收入达二十万日币(约四万四千元台币)以上,就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前提是不能太常外食,「日本外食很贵,比起自己开伙高出至少三倍!」 原本预期只会在日本待一年的 Leia,默默地也待了五个年头。 Leia 回想起过去,在踏上日本前,她曾历经职涯低潮,甚至让她想要离开设计这一行,但当到了日本,Leia 放慢生活步调,让工作与生活达到平衡,她发现自己好像其实没那么讨厌设计,摆脱过去疲惫忙碌的生活,让她更懂得享受设计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同时也更懂得享受生活! 对于想到日本工作的人,Leia 也建议,保持开放的好奇心,多去结交新朋友,不要害怕说错话或听不懂,「我以前也常常担心不该做什么、说什么,」但是真正到了国外之后,摆脱过去给自己的限制,会更勇敢挑战不一样的事物,同时也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各地的外国人,文化的不同,彼此容忍的空间也会变大,让你可以认识意想不到的人与机会! -- 采访撰文/邱于瑄、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7, 2024
什么是「一人公司」?|数字创业家「巴黎莎拉」如何用「一人公司」打造自己的远距数字事业?
2023 年更新:后来因事业规模成长,莎拉有团队一起工作了,此篇文章为当时一人公司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我曾看过这句话,因而点醒了我:「你应该要可以休息,而你的事业却不用同时休息。」 2016 年,我刚开始创业时,我就一直知道我需要一个不用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影响的事业。 让我可以想回台湾时就回台湾,待多久也不用在意会因为没在当地而受影响。 所以我有法国 partner 可以在当我回台湾时,让我的事业能某种程度上远距事业,持续进行。 只是每次回台湾的时间我都希望能越长越好,我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到待八个月... 我想要更弹性,也知道我不能永远当我不在法国时,都依赖这样的远距事业,因为多少还是有些不方便和限制。 所以我从 2019 年初开始,试过各种方式,想做完全的数字事业。 我花了超过一千欧元买了亚马逊等等电商的课程,可是研读了后,发现这根本不适合我,我不想背库存和有金流上的压力,我想要过惬意的生活的同时,也希望这个事业主题是我很有经验和热情的。 每个人的目标和背景不同,你可以选择适合的生活。 免费下载:我的 8 位数在线事业 4 步骤模式与学到的 6 件事 我想要的数字化事业,不是那种「在海滩上用笔电」、「到处数字游牧」的那种生活。 那种居游的日子我已经经历过了。 而我有了家庭和小孩,我现在想要的不是那种到处居游的生活,我很喜欢我们定居在巴黎左岸,有属于我们的家的生活,只是我希望当想要带小孩去旅行时,我们都可以要待多久就多久,不用被限制。 也不一定是只有享乐的时候,我也想要当我需要身体休息(例如 2021 年中生第二胎),我就可以休息。 相关文章:想尝试网络创业的同时,去欧洲居游 3 个月吗?数字游牧者的好选择:波兰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打造一个「不会因为我要休息,而事业也休息」的数字事业,所以我整个「巴黎莎拉」个人品牌的事业、做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事业模式进行的。 在这段时间,我持续将我的销售自动化系统所欠缺的小地方补齐,累积自己的智慧资产... 可以说我做的相关事情几乎没有一项是「只销售一次」的,因为我知道只有将时间与力气反复出售,让整个销售漏斗和流程自动化,才能符合我的目标。 这也是我一直推荐的事业方式。 相关内容:高价课的 3 大元素、原因,与低价课准备上的差异 没有想到我在这一年「没有规律的防疫生活」中达成了数字事业的目标,这样让我以后不论在哪里,我都可以有很满意的收入和自由,有了多了更多的选择。 我心情大致上都还蛮不错的,当我有时间能做我的数字事业,就好像国中在读书中可以看一下日剧那种「忙里偷闲」的感觉一样;而与小孩整天在一起,看到她从不太会说话到现在中文说得很溜的这段成长时期,真的觉得好值得! 为什么我很喜欢一人公司的数字事业? 很多准妈妈在怀孕时与我联络,跟我说她很希望生完小孩就不要再回到办公室,但是可以持续有收入;也有很多读者想要能多一些旅行的时间(尤其是与小孩),而不要被少少的请假天数绑住... 我想经验变现,尤其是用数字事业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业模式。 或许你跟我一样,没办法固定每天几点做什么,或是背景无法控制(有小孩),所以固定时间直播的方式就不适合,而电邮营销这种半低调的方式就很适合。 或许你跟我一样,不想要有库存的压力和物流的问题,而经验变现的数字事业方式,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有时当我在睡觉时,也会有客户下单,数字化的产品(在线课程、录好的工作坊、数字产品如文本文件的 PDF 等等)可以直接让客户下载,这样我就会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是 2019 年才开始建立数字事业的,只要跟着对的人,学习对的模式,加上努力实作,就很有可能达成。 相关文章:一开始斜杠创业,你真的不需要这么多... 免费领取 100 个经验变现的利基市场主题 一人公司辛苦吗? 你会发现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一周工作几天而已,是因为即使我工作时间不长,但我花很多时间在「想」(说「思考」可能有点严肃)我的事业。 其实个人品牌数字事业是很花脑力的,洗头时在想,等车时在想,晾衣服时,洗菜时也在想... 有时候睡到一半醒来睡不着,就想到可以下次写给读者什么内容,越想越开心...或是搭捷运时想到可以加哪一句话在自动信中,回家加了后,过两天果然又提升了最后产品的转换率... 你可能会问这样不累吗? 其实蛮累的,但是累得很开心!如果你有自己的部落格或事业,你就会懂我的感觉。 对我来说,也不影响生活质量,反正发呆也是发呆,我又不看电视,我也知道怎样放松。 做自己的事业有点像是养小孩,不太可能不去照顾事业,它就能自己成长。但是你看它成长的过程,你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你扶植长大,属于你的事业,这种找到自我价值感的感觉,大大胜过于人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朝九晚五。 如果你看到有人说自己超轻松创业就赚多少钱,我只能跟你说那是个假象... 做自己的事业不一定有比较少的工作时间,但是确实有比较「弹性」的工作时间。我可能周三白天去周间人很少的地方玩,以避免周末人挤人,但我周五晚上可能不想去人挤人的地方,就做做事情(我是很开心做我的事业内容) 我常被问我到底有什么动力可以这么自制呢? 不敢说自己很自制,大概就是我知道「如果我现在不把握时间做,我等下就没空了」我每次都是这样想的,因为平常动脑时已经将我下一次有空时可以做的事情想好了,一旦有任何时间,即使是十分钟,我也会把握,赶快实作、优化、写内容。 例如,今年我搭飞机回台湾时,趁女儿睡觉时,赶快打开计算机看学习内容,看到计算机没电。 我不想看机上电影吗?当然想啊,只是我知道如果我现在不把握时间,我等下就没空了!(女儿醒来后,或是隔离时与女儿整天被关在一起就没空了) 如果你想要轻松的工作,那可能还是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会比较轻松哈哈。 或许我这么说,可能会吓走一些人,但是我还是想说真相,做自己的事业没有很轻松,工作时间不一定比较少,但是弹性时间比较多,而且每天都非常有趣,我的价值不是老板决定,就是喜欢这种设计生活和有成就感的感觉。 不断走弯路,最后的结果只能很普通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越来越不太注意别人说了什么,而是改为观察他们做了什么。」 安东尼罗宾斯(Anthony Robbin)也曾说过,学习已经成功的人的模式,就是你达到目标最快的方式。 虽然坊间常说要不断试错,但是如果花太多时间不断做错、绕弯路,最后只会让人越来越没信心,而且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是顶尖,只能很普通,甚至不到平均值。 如果你想要快速学习掌握新的技能,不需要自己去发明新的方法,你只要使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方式和工具就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断研究各个大师和成功创业者的模式和销售漏斗等等,甚至购买他们的知识产品,去研究他们的整个销售漏斗、秘诀和眉角,而不是表面的冰山一角。 我亲自实作了几年(从 2019 年开始),经过不断地修正与测试,即使到现在,我都不断地调整我的文章、名单收集页、网站、文案...等等,持续精进。 我不喜欢一定时间一定要做什么的 routine 我开始创业后,当时终于觉得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感觉真好! 尤其从 2019 年开始经营的第二个创业「全数字化的事业」,已经可以取代全职了。虽然不代表不用工作,但是它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自动进行的,这种不用被地域或环境而限制的事业,很适合我这样喜欢自由自在的人。 尤其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自己的主题,那可以说几乎没有在工作的感觉。反而因为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让自己睡前很兴奋,早上起来又很想赶快开计算机,而且我不再有周一症候群,反而很期待周一,因为到处人都很少,可以去许多不用人挤人的地方。 相关文章 : 创业的 Big Why 对了,金钱自然来? 我不喜欢被人主宰命运的感觉 记得以前在其中一间公司,有段时期景气不好的时候,主管面无表情地说:「莎拉,妳可以来我的办公室一下吗?」 后来她只是要与我讨论公事,但当下她这么说时,我心惊胆跳,怕有什么变卦... 我经历过在公司当欧洲业务时,几年业绩第一名、被 promoted 的时期,也经历过业绩不好的时期。太忙时觉得累,不忙时又很心虚,感觉更不好...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感觉,我希望这封信能给你鼓励一下,让你知道我这个平凡人也有终于摆脱朝九晚五的生活的时候。 有些人跟我说担心创业会引来恼人的客户或学员,怕自己会不快乐,我倒是觉得,自己的文字或给人的感觉,会吸引频率相近的人,我目前都没有遇过这样的客户或学员呢 ! 不用担心太多啰。 反而觉得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客户,比以前在当欧洲业务时,必须要与公司既有难缠的客户打交道、装笑脸,好太多了! 我到现在仍是一人公司 我常收到一样的问题:「我没时间做直播,没心力经营社团,不想露脸 ,我要怎么销售」 「有些事情我看起来很难做,莎拉你都自己一个人做这全部的事情吗」? 是喔,我到现在仍是一人公司,虽然有琐碎、繁杂的事情,我忍不住会想「要是有小帮手有多好啊...」 任何事业一定有繁杂的琐事,就像婴儿虽然很可爱,可是还是有把 OX 把尿的时候;虽然我很喜欢我的房子,但是还是有需要打扫厕所的时候。 可是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开心程度已经远大于这些琐事。 而且我还是认为现阶段,应该要亲自去做所有的事情,真正了解所有的环节与眉角,这样我做出来与教出来的内容才能环环相扣,很有系统和逻辑性(这也是很多学员跟我说的:)) 。 我一直很强调建立系统对于数字事业的重要性。 一开始我都是用最简单且几乎零成本的方式进行,当我持续得到收入后,我常拿一部分去投资我的系统,例如电邮系统、平台系统、金流系统。 我也持续建立自己的智能资产系统。 即使是我做过在线 LIVE 工作坊,我也将它录好、剪辑好,之后成为反复销售的资产之一,因为我知道建立系统是长期的,它可以持续为我带来新的有效受众、被动式销售的收入,让我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追求短期「目标」,这次业绩目标达成就结束了,下个月再办活动。 「原子习惯」这本书也提到了「建立系统比建立目标更有效的概念」。 如果你不想要每个月都要花好几天做直播,或是做直播销售讲座,那你就不要勉强自己做,你可以选择更低调和被动的方式做营销和销售,例如我主要用电邮营销,我觉得很适合我的个性。 不论你要斜杠或创业,你都要让自己更开心,而不是勉强自己、被绑住,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没有哪一种事业形式是对的,或不好的,这全看你喜欢哪一种生活和事业形式 :) 相关内容:我用这套内容变现漏斗系统,持续得到精准优质客户 当时在苦闷生活中转移目标 没错,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时期创业、怀孕、生孩子,到现在照顾二宝,是辛苦的。(相较于怀第一胎时,我常在巴黎到处趴趴走) 但是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去年,我也不会想要改变当时的选择,而且当我知道要变成双宝妈妈后,反而给我更多事业上的动力。 虽然我的生活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有一整个白天可以运用,但是我把握所有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 只设定每个月的大方向,没办法设定每一天的计划,不过只要方向对,仍然可以达到不错的结果。 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在防疫生活中,将个人品牌事业当作是一个心灵上的寄托、在苦闷中转移目标的方式,才有今天,让我有更多的选择。 在有某种程度上的被动收入的同时,可以选择要不要再做其他新的挑战,在有更多的成长的同时,帮助到别人,而不是只是为了赚钱。 虽然主创业很好,也持续进行,但是没有办法像现在这样的个人品牌事业,有不受到地域和环境影响的自由。 不论现在你有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如果你觉得生活有一点苦闷,或是怀疑自己「难道人生就这样一直过下去?」都可以不妨利用这段防疫生活中,做一些你平常一直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喔! 尤其我很推荐可以从网络事业开始,那或许目前看起来只是转移目标很好的方式,但在几个月后,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而感谢当时愿意踏出一步的自己 :) 欢迎加入4000多人加入的免费脸书社群「七位数在线事业社群」 巴黎莎拉 - 帮助人建立高价课在线事业,将经验变现 辅导400+学员建立高价课 定居巴黎左岸,两个小孩 巴黎莎拉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rasu.paris/ 七位数在线事业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nlinecoursebiz 莎拉8位数线上课事业4步骤模式: https://sarawithyou.com/landing-page/ -- 本文转贴自:巴黎莎拉(原文标题:想要数字游牧或远距工作? 一人公司的数字事业就是很好的模式)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6, 2024
接案用「合约」来保护自己!款项、时程、修改次数等合约眉角一次看
本文来自:Yourator数字人才媒合平台(原文标题:自由接案眉角多!如何签约保障自己、业主太挑怎么办|接案合约大解密) 虽然自由工作者可以不受公司的束缚,但也意味这面对问题时需要单打独斗。因此,如果你想稳定地接案养活自己,一定得学会如何用合约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本篇文章,我们会介绍几个合约的「眉角」,从款项、时程、修改,到著作权归属,都会教你怎么写,让你放心接案;最后还会分享几个拓展案源的绝招唷! ➤ 延伸阅读:在家工作又能当老板!哪些工作适合远距接案?自由工作者入门指南 合约眉角 1:金额、款项、付款方式 许多接案者会很害怕和业主谈起钱,价格开低了怕吃亏、开高了怕把人吓跑;被动收钱怕被赊账、主动请款怕被认为贪财...... 谈钱容易伤感情,但写在合约里就没问题!只要把与钱有关的事项都清楚写在合约中,之后的任何要求都可以用合约为依据,脸皮薄也不用怕! 金额&款项 在合约中,除了接案的开价之外,别忘了提到其他可能的案件相关开支,例如购买客户指定素材等。这些开支要向客户请款,所以购买时一定要保留购买凭证,作为请款依据。 合约可以这样写: XX专案共件,合计新台币元整。(实报实销) 其他(实报实销)需附上发票、收据或相关证明文件。 本案件结算金额共计新台币元整,实际支付金额为新台币元整(未税)。 付款方式 为了确保在支付时不会发生争议,付款方式的条文要涵盖两个层面。首先要决定付款的方式: 阶段性付款:配合案件进度支付,通常分为:签约后(订金)→ 完成时 → 测试完成 → 上线时(结案) 一次性付款:在合约设定的完成日时一次付清 定期付款:适合时程长的案件,周结或月结 再来是支付的媒介: 现金 支票 汇款 合约眉角 2:审查、完成的时程 接案时,接案者会担心业主对时间的要求太紧绷、不合理,而业主也会担心自己无法及时拿到成品。所以在合约中可以订立各项时程,让彼此对案件进度都有把握。 审查时程 为了让甲乙双方可以有依据的审核案件进度,合约中除了设定预计完成的时间外,还要确认制作期间的审查次数、时间、完成度。条文可以这样写: 第一次审查:民国 年 月 日 完成度 % 第二次审查:民国 年 月 日 完成度 100% 合约期限 为了确保业主不因为进度拖迟受影响,合约中通常会明定完成日期,以及未如期完成的补偿: 乙方同意于民国 年 月 日前完成。 乙方除因不可抗力之因素,如因可归责于乙方之事由,致无法如期完成本案时,乙方应支付甲方之损失,扣除 % 之款项。 合约眉角 3:修改次数 设计的美丑是非常主观的,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此,承接设计案件时一定要多沟通,尽可能理解业主的问题与需求,才能做出符合期待的成品。 当然,也有业主会不断地要求修改,增加作业的难度。因此可以在合约中明订修改的次数,以及是否收费: 审查期间的修改 甲方在制作中会定期审查。一般来说,审查期间的修改是不收费的,但是可以限定次数: 若甲方于审查本项目时,有任何问题必须做部分修改,可通知乙方进行修改,但修改次数不得超过 次。 完成后的修改 若业主在案件结案后想要提出修改,接案者可以将其视作延伸的「额外案件」,并另外提出报价: 甲方对于本目标物设计内容,除审查与验收约定之修改需求,乙方得依甲方修改需求提出报价,完成之时间表双方另议订之。 甲方于项目结案后,如欲变更设计规格及内容,乙方得依甲方需求提出报价,完成之时间表双方另议订之。 合约眉角 4:著作权 当业主委托案件给接案者,著作权的讨论通常会包含两个层面: 若作品涉及著作权争议 乙方为甲方制作之项目,不得违反著作权法,若有违反著作权之争议,甲方得拒绝验收或支付费用,且相关法律责任由乙方负责。 付清款项后,双方对作品的权利 合约需要明确规范甲方可以如何使用作品、作品可以用在哪里、是否作为广告用途、是否买断。例如,平面设计的案件通常会由甲方买断: 甲方于付清所有价款后,保有对项目的修改权,且著作财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则有完成项目之公开展示权及复制权;复制权行使前需事先知会甲方。 Bonus 眉角:如何拓展案源? 案源不稳是许多自由工作者说不出的痛。尤其是刚开始经营没多久的接案者,没有足够的人脉、口碑,所以往往比不赢其他有丰富经验和实绩的「大佬」,刚起步就碰壁。 为此,这边提供给各位几个小撇步,让你在接案初期可以掌握一些 momentum、未来接案也更顺利。 使用接案平台 许多业主使用平台刊登案件。由于案件数量够多,不容易有僧多粥少的现象、竞争不会太激烈,所以有投递就有机会。 ➤ 延伸阅读:想经营副业吗?让接案平台助你一臂之力!5 个国内外接案平台推荐 经营自媒体 短影音崛起让社群网站的算法变得更多元,所以只要自媒体经营得好,便可以触及到大量的群众,提高被发现的机会。 平时可以自由创作或承接一些小型的案件,将成果放在自媒体上。这样一来只要潜在的被业主看到,便有机会得到青睐。 发布作品到其他网站 如果是经营平面设计的接案,不妨可以试试将自己的作品刊登在 Pinterest 或 giphy 等网站,增加曝光的机会。 -- 本文转贴自:Yourator数字人才媒合平台(原文标题:自由接案眉角多!如何签约保障自己、业主太挑怎么办|接案合约大解密)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16, 2024
别让「多巴胺消费」,牺牲了你的第二曲线!改变一习惯,累积人生第二曲线探索本钱
这几年,许多人都在大力提倡「经营人生第二曲线」的观念,鼓励上班族在职涯巅峰的时候,就拨出一点时间和资源,探索未来离开职场后,要靠什么赚钱和度过漫长的人生下半场。 想做这样的探索,最重要的无非是挖掘天赋热情,寻找人生下半场的主轴。有了头绪之后,接下来的头号课题,无非就是:准备足够的资源,建立商业模式,慢慢发展你的事业。 然而,这却会是让许多人很头痛的地方。准备一笔小钱,投资挖掘自己的天赋热情,或许还不难办到;可是要准备一笔够大的金额,让你能长时间全力投入人生第二曲线的探索中,未必就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了。 那到底该怎么办? 已经走过这段历程的「中年级实习生」老查表示,你未必需要一步到位,但你当下可以做的,就是「重新配置资源,改变支出比例」,为自己开始累积本钱。不过,这些是抽象的理财原则,实际上到底可以怎么做呢?对此,老查提供了几个简单、人人都能上手的方法: Photo from Freepik 从记账开始累积数据,让数字自己说话 老查认为第一步,就是从「记账」开始,而且必须长期、稳定地去追踪自己的消费习惯。 老实说,要养成稳定的记账习惯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你是还没有稳定记账习惯的人,或许可以试用看看「记账城市」这款 App。它把记账,巧妙变成了一个城市经营游戏,用游戏和奖励机制,让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记账的习惯。 但不管你选择用什么方式,老查表示,「关键是要长期、持续的记,如此你才能从数据中,看出个人的消费模式和习惯来。这道理就好像我在经营网站,单看一、两个月的数据,是看不出太多东西的,必须长期纪录和搜集,才能从中挖掘出意义」。 然而话又说回来,记了帐,然后呢?光是记账,又不会凭空生出钱来? 图 / 老查提供 梳理记账数据 瞄准「多巴胺消费」 老查解释,记完帐后的下一步,就是要锁定当中的「多巴胺消费」,也就是那些你为了满足感、为了快感所花的钱。「人到中年,难免都会有些多巴胺消费的习惯,是用来纾解心情,或是释放内心压力的。」老查一边解释,一边展示了一下背后书架上整整两柜、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公仔。 这些公仔,曾经都是他的「多巴胺消费」。绝大多数都是他过去在当上班族期间,一点一滴累积下的战利品。那段日子,上班带来的巨大压力,让老查每每路过玩具店,就会习惯性地走进店里绕两圈,再带着几盒公仔回家。这种下意识地多巴胺消费,一个月下来,有时也是几万块的开销。 「仔细盘点一下你可能会发现:这些花费如果能降低,甚至是省下来投资到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线里,往往会是笔不小的钱。」老查说道。 不要用钱,改用「寿命」来计算消费!? 说来简单,可是别说是消除了,光是要降低日常的多巴胺消费,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多巴胺消费是多年累积、下意识的习惯,想在一夕间大幅降低,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呢? 对此,老查根据亲身经验,提供了 2 个有趣的作法,分别是「寿命计价」和「寻找纯然的喜悦」。 「寿命计价」背后的概念很简单:我们花出去的钱,大半都是用「时间」赚来的。换句话说,买东西的价钱,其实也能换算成对应的时间,让你能用寿命的角度,来评估这笔消费是否值得。 计算的方式很简单:请先用你赚到的钱 / 你的实际工时(注),得出你的时薪。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你的收入不只是思考「你赚到的金额」,也要考虑「因此而发生的成本」,例如你因为做这份工作,会衍生出要置装、买车通勤、去上课学习...,这些都是因为赚得这份收入所产生的成本,扣除之后,才是你真正的「赚到的钱」。这样计算之后,如果你目前的时薪是 500 / 小时,那么购买一个 2 万元的公仔,就相当于花掉 40 个小时,也就是 1.6 天左右的寿命。 值得吗?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一样。不过对老查来说,这个简单的换算,却让他渐渐意识到,原来很多消费,并没有想象中的「值得」。 注:这里的实际工时,指的是你处理工作相关事务的时间,譬如下班应酬、周末逛书店搜集提案灵感、通勤等等都算。 没了多巴胺消费,但压力还在,怎么办? 对大多数人来说,多巴胺消费另一个难以戒除的原因,是因为这类消费往往被当成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快捷方式。没了它,压力却还在,那又该怎么办呢? 老查认为,「向过去的自己取经」、寻找一些自己曾经很热衷,却在工作后不得不舍弃的事物,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建议看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但背后却是老查一段血淋淋的亲身经验。 某天,老查在咖啡厅打开计算机,正准备要完成当天的待办事项,但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完全提不起劲工作。这状况是人之常情,只要没有要紧的事情,稍微休息、玩耍一下,多数人也都能逐渐恢复过来。 「可是那时候我整个人僵住了。」老查回忆道:「因为我完全不知道(拿掉多巴胺消费后),我该玩什么、做些什么,来打发掉这段时间。」也是这段经验,让老查意识到:原来,他的生命经验里,好像欠缺一项可以全心投入,从中得到乐趣的事物。 这次的「当机」经验,让老查决定向过去的自己取经,试着要找回一些他曾经热衷、做起来也很开心满足,却许久未曾做过的事情。后来,其中一件被它找回的乐趣,是画画。 「我其实没受过正统训练,作品也还不到能送人,或者贩卖的程度啦!」老查谦虚地表示:「但我就觉得这件事我做的很开心,那后来也发现它确实可以取代多巴胺消费的功能,让我有另一个管道舒缓心情、释放压力。」 Photo from iStock 把尘封已久的兴趣,变成人生下半场的主旋律!「上班族制琴师」的人生第二曲线 有类似经验的也不是只有老查自己而已。 在老查举办的「人生转型工作坊」里,就有一位学员,年轻时热衷弹吉他,还曾自组过乐团,可惜后来由于成员们工作繁忙,越来越难一起练习,这才中断了弹琴、练团的习惯。 经过老查的引导,这位学员决定在多年后,重新拾起吉他,再度享受弹琴的乐趣。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弹吉他不只让学员重温旧日美好时光,后来更变成了他开拓人生第二曲线的关键:他决定要成为一位「吉他制琴师」,目前正在努力学习制琴的手艺,至今已经接连完成三、四把个人作品。 不管是学员的制琴,还是自己的画画经验,老查认为这种「纯然的喜悦」,才是能取代多巴胺消费,让人们能真正释放压力的关键,「对别人来说,这类活动可能没什么意义;可是在当事人看来,却能带来独特的乐趣和体验。这类经验是我们小时候或年轻时都有过,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忘记的体验」。 多方尝试,先找到支点,再思考放大、借力使力! 除了靠检视消费习惯,扩充探索第二曲线的资金池,老查在发展第二曲线的时候,尽量别替自己设下太多限制,有机会就多多尝试不同的变现管道。经营自媒体或许是当红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毕竟每个人第二曲线的主题大相径庭,多方尝试才能找真正适合你的变现管道。 「在最一开始,你能赚到的肯定不多,可是在这个阶段比起赚多少,『能不能赚』才是关键。」老查分析道:「这就好像是用杠杆撑起重物一样。你得先找到一个支点,接着才能慢慢思考怎么更轻松地借力使力。」 说到这里,老查又举了另一个朋友的故事当例子。 这位朋友是位热爱画画的上班族,不过一直以来,画画就只是她私下的兴趣而已,从未变成赚钱的工具。有一段时间,她因故离开职场,索性就转身,从小班制的绘画课开始,全心投入到自己的画画事业里。 有了开课的经验,她对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这件事,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之后更跨入视觉设计的领域,陆续接到了包装设计、视觉设计之类的案子,甚至她还和其他自由工作者合作,去接更大、更复杂的项目,用她的艺术专业,组合出多元的第二曲线收入。 「这就是一个很棒的杠杆案例。」老查指出:「如果你没有最开始的那个支点(开绘画课),后面是完全不会杠杆起来的。但只要有一开始的那个支点,就算杠杆很短(指收入少),后面你依旧能透过不断尝试,找机会把放大收入。」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30, 2024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没经验也可以接案?怎样的案子适合自己?我在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本系列为统整本人四个半月自由业的心得感想,本篇为第二篇,要来分享我实际接案过后的体悟,以下是我学习到三件事情。建议可以先阅读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再来看本篇。 自由业系列文章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四个半月自由业番外篇|那些没钱的专案 一、自认技能可能跟别人想的不一样 在《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的案子介绍,大家应该可以发现,实际接的案子跟我原本可以接的根本天差地远。 案子背景比较表(图/Tin 提供) 六个案子中有两个是预期中可以接的。而再细部看这四个案件所使用的技能,分别为:活动企划、营销、翻译与信息统整,前两个案子来自于我的前前同事,他们显然对我印象留在过去举办活动、制作提案、当小编时的我,恩合理。不过后两个案子来自于我的前同事,请问是有什么误会,觉得我是专攻英文的外商工作者吗??? 这让我惊觉:「原来他人看我的价值跟自己想的是有落差的」。落差的产生可能是没更新到新的工作技能,抑或是原来我没自信的技能其实在别人看起来是可以接案的。在这想给对有接案的人们两个小建议: 不要局限自我,或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有人邀请就做看看,适合之后再接,不适合自然做不成 开始接案前,不妨先问问周遭朋友:「你会介绍什么案子给我?」初步确认在市场的定位 二、没做过的案子也可以接 从上表可以看出,半数的案子我有经验但没有把握,半数的案子我根本没做过。但没做过也没把握也没关系,案主 ok,我也就尽力做好,边做边学累积经验值。不用因为不熟悉而放弃一次练习的机会! 以下是我在接案时边学习的能力,如果有想要接案的也可以在接案前先找相关数据练习: 1. 报价单制作与报价 上篇分享报价单的内容,大概是修订的第四版吧。每次提案报价都会可以持续优化。发现修改太多次就补上修改次数规定;发现很晚才收到款项,就补上先收订金;发现规格变动,就备注说明更动的措施等等。总之可以先有第一版,之后再根据需求慢慢修订、优化。 至于报价,简单来说就是要敢开。敢开的意思不是要你乱开一个天价,而是开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我个人是觉得金额只要双方同意的价格就都是 ok 的,没有什么太高或太低。如果一开始不知道合理价格是什么,就上网找或是问身边接案者或是案主问价格大概在哪。 2. 网站架设 在接案前,我自架网页的经验就只有 Dear loser 这个部落格,之前工作时是规划完后由工程师制作的。而接案的网站是还没有接触过的版型,说真的当时要接时也是很怕自己做不出来。 架设网站的工具与框架很多,我自己是选择弹性高、网络资源多的 WordPress 来制作学习。有一个原因也是《财务自由》书中作者有介绍自己就是靠 WordPress 架设网站增加收入的,因此在制作时就优先选择它了。 WordPress 蛮容易上手的,大概一天可以架起基本架构,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也很多,如果有想要以网站制作为接案方向的,可以先自架一个网站,看看技术文件、摸摸后台,了解页面设计等是否为想要的工作内容。啊对可以先感受一下除错(debug)会不会让你烦躁,如果会的话请三思,因为在有时程与交付压力,会加更恼人。 3. 口译与英文会议记录 如果本来英文就很好的人,那你应该会蛮顺利的。但如果你是和我一样平常较少机会实际使用到英文,事前准备就蛮重要的。因为知道实时反应不会到太好,所以我事前先索取了演讲的投影片、和案主讨论可能会被问的问题,以及想要的回答方向,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可以先把比较不好翻译或是有专有名词的字查好。 会议记录的准备则是在接案前花了点时间和案主确认视频会议的背景以及实际需求,是要到逐字稿的程度或是重点摘要即可。确认好需求后就上网找英文会议记录的范本,同时也阅读撰写重点的教学文。撰写完后,使用 Grammarly 做校稿,确认没有拼字或是文法上的错误后,请案主确认是否需要修改。 读到这里大概可以发现接到不熟悉的案子、不知道怎么办时的两大原则: 遇到不确定需求:友善询问案主与沟通 不知道怎么制作:上网找资料 网络资源、好心人真的很多,只要你有心想要做好真的不难。所以遇到没做过的案子,别怕,喜欢就接下来努力做! 三、适合的案子关键在于需求相符 接案的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选择工作,做适合的案子也比较能享受其中获得成就,要做好选择前提是要先了解自我需求,那可以从哪些角度去了解怎样的案子适合自己呢?我是用以下维度去决定的: 1. 是否有兴趣 是否有兴趣在这指的是:对于案子制作的原因,以及案主的个人理念是否赞同。我对理念很有兴趣,理念频率对做起来会更有劲,除了既有规划的合作项目外,自己也会想要努力做更好,因而也会带来快乐。而如果案主比较偏向压价格外包了事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很多,我可能就会归类于理念不合,而避免合作。 2. 是否有能力 在评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案子做起来很快乐,但却没有什么成就感,仔细去分析后发现可能在于是否有运用到既有专业,或是未来想培育的技能。举例来说:口译过程蛮刺激有趣的,但因为完全不是专业,没有做出应有的质量,也就没什么成就感。 兴趣 + 能力综合评分 兴趣与能力是我是否接案的主要指标。如果是没能力有兴趣,愿意花时间拼看看就接,因为我认为对一件事情的热情足以支撑去成长;有能力没兴趣,看价钱怎么样,或是评估会花多少力,如果 cp 值不错可以接;没能力也没兴趣,无论价钱多少都真的不要接了,只会害人害己;有能力又有兴趣,太好了,接起来吧! 判断是否接案四象限(图/Tin 提供) 接案多是短期的合作,因此有比上班族多一点机会和低一点成本可以进行自我探索,不妨多接几个案子感受一下! 写在最后 在接触接案过一阵时间,会发现其实工作的型态并非只有上班族与接案这两个这么绝对。在后期有遇过「短期正职」的需求,案主希望找的是固定时间白天工作时间,而以接案的方式弹性运用时间完成的。这也让我对于工作有更多想象,正职也不一定要是一年 365 天都是这份工作,也许是可以由多个短期正职所组成的。 总结来说,这一趟旅程真的很超值。学习很多,也伴随时不时的焦虑与自我怀疑。以宣告失败的方式结束了四个月半的自由业,没收入真的很需要坚忍的心啊,希望有天也可以成为高级玩家一员。 之后重回上班族仍会继续接案(感谢新公司),也会尝试找寻被动收入的方式,总之各方面开源与体验。 如果大家有有趣好玩的案子可以来找我喔,对于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也欢迎留言让我知道啦! *特别感谢远在异国的 Daisy 给予撰写建议 -- 本文转贴自:Dear loser(原文标题: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13, 2024
个人品牌做不起来?销售成绩不佳? 14 年经验教你「销售专业服务」+课程推荐
我与 Bryan 大概最早是从 2003 年开始,担任起了美国 Primavera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为 Oracle 旗下的事业单位)的导入顾问。承蒙当时的老板不嫌弃,让我们在年轻时期就有机会累积了针对台积电、宏碁、中油等大公司的服务经验。也是在那几年,启蒙了我去企业授课的经验。 当时所待的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毕竟还是挂在所谓「公司」这样的体系下。一方面上面有前老板在为我们遮风挡雨,另一方面代理的软件也是世界知名品牌,所以总还是有后援支持所有的案子。 但到了 2006 年,当时所待的公司转型,顾问服务不再受前老板的青睐了,于是我偕同另外两位伙伴一起创业。这时,就从待在公司体系的上班族,变成从零开始面对市场的独立自雇者! 一开始创业之时,经历了没钱、没名气、市场没人认识我的最艰困时期。 说起来,专业服务的销售实在比卖咖啡这类的创业更加困难。因为专业服务是一种没有实体、抽象、讲不清楚,说不明白,又常常容易难以明确交付与验收的商品形式。 也因此,在我开始担任独立顾问的初期,实在是经历了各类的辛酸与碰撞 - 为了成交与生存,从提案、简报、说服、谈价,经历主动推销以及被动个人营销。在这 14 年间,我们实在做了各类的尝试、摸索,当然更多的研究与调整。 到了 2020 年,我们公司活得还可以,甚至还买下了我前东家。而目前的业务除了顾问服务以外,也包含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置导入、项目管理的顾问咨询、还有对大众招生的公开班课程、以及针对企业内部培训的企业班课程。 以上这些商品,全都是仰赖「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品牌」所转换出的「知识服务」。甚至最近这几年之间,我们透过「大人学」的平台,也跟各领域专家合作,设计出各类主题课程。 协助专家们设计知识商品,并协助他们推广与销售 - 从产品设计、定价、专业形象包装、内容营销、文章露出、Podcast、影片宣传、文案制作、GA 的数据解读、以及 FB 或是 Google 广告的推广。 也因此,我这次课程《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除了是我们自己这十多年的经验外,也在很多合作讲师的身上尝试并实践。并随着开业越久,这方面的心得也着实越来越多。 甚至另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是我们虽然创业在 2007,但其实一路到了十年后(也就是 2017 年 08 月),才第一次有建立「业务团队」。而且这业务团队仅有针对企业的课程训练事宜。其他的软件事业、顾问服务、还有公开班,我们 14 个年头过去了,并没有专职的业务角色。 换言之,我们不推销,我们只营销;也因此我们绝大部分的销售都来自于「自来客」,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高度仰赖营销能力的一间公司。 我觉得顾问、讲师等等的专业工作者,其实是很难主动销售的。因为这类知识专业看不到摸不着,越是用力地自卖自夸,别人越是觉得戒慎恐惧。 但透过内容营销,却能让你把重点放在专业服务的制作上,并让营销透过被动的方式进行。这么多年来,我们除了完全没有业务团队,我们几位经营者甚至极少参加商业社交聚会 - 什么早餐会、商业社团、公关活动等我们一概不去,但我们至今业务并不差。 但相反的,我也认识很多知识工作者,他们到处参加活动推销自己,到处尝试找到客户,甚至也模仿别人进行打造个人品牌的工作,却总觉得成效不彰。 一开始,因为辅导专业工作者不是我们的经营主轴,我也没多问;但后来随着我认识的人多了,尤其协助了很多讲师以及专家开课,我慢慢发现许多人其实对于「个人品牌」这主题实在有些误解。 这议题虽然大家都在讲,但其中还是有很多细腻的考虑。一旦重点放错,尤其不理解客户的决策心理依据下,就会事倍功半。 因此我觉得,或许可以分享一下我这 14 年来的经验。事实上,这堂课其实在 2019 年的年初就已经在筹划。我想把我们至今针对品牌建置、内容营销、提案、提案前期与客户互动、甚至面对客户质疑处理等等的经验能分享给大家。 直到 2020 年,我们在线平台稳定了,收听用的 APP 第一版也即将推出,所以我就想,或许我可以把这个议题做成音频 + 文件与窗体工具,如此将能有效地帮助到一些还在摸索的知识工作者。因为如果大家都能提升,让知识变成有价,台湾整体专业工作者的大环境都能大幅提升!让你不再只是靠杀价拿案,让你能真正透过价值来被人认同! 因此: 如果你常常怨叹自己只能低价销售 如果你的客户常跟你在价格上面拉扯 如果你的提案常常没有下文 如果你总觉得客户态度暧昧不知道在想什么? 如果你提案最后总会在某些点上卡住 如果你到处参加活动想推销自己却成效不彰 如果你想开始建立个人品牌但不知到从何着手 如果你尝试了各类内容营销却觉得效果不好 如果你是专业工作者砸了很多钱买关键词广告却效果不好 如果你辛苦设计了课程或是知识商品,却总是卖不好 那《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这堂课应该可以改善你的处境! 一次公开十四年的操作经验 在这一堂的在线课程中,我们将完整分享自身从零开始共 14 年的品牌操作经验。在这期间所有我们踩过的坑,实验过的结论,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因,都将完整跟大家说明。若你也是一个知识工作者,透过这堂课将可大幅缩减摸索的时间,让你快速走过初期的经营时间,理解客户的心理,并设计出有吸引力的商品模式,以创造正向营收! 彻底搞懂客户的期望与地雷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有专业,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专业服务因为看不到、摸不着,所以反而是很难成交的一种商业模式。 无论你是咨询服务、是技术提供、是教学活动、或是卖书、卖广告代言,前期都需要花很多力气去「说服」别人。 也因此,理解客户在想甚么,无论是 2B(面对企业)或是 2C(面对最终使用者)其实都很重要。所以我们在这堂课程中,将要跟大家分享,我们这几年无论在 2B 或是 2C 市场时,面对客户的各种理解。 无论是他们的防备心、是他们的疑问,以及衍伸的说服、提案、定价、以及怎么设计合宜的模式,都将完整分享。让你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地转换成可被接受的商品模式。 让你成交不再靠拜托与杀价 许多专业工作者的痛,都在客户不认知服务价值,而到处比价杀价,甚至只以价格为判断点。于是你也只好忍痛杀价,不然就只能经营关系(喝酒吃饭之类)。 但其实你若正确建置好个人品牌,并在每次接触客户的时做出正确分析,你会知道哪些客户是高价值客户,值得继续探索、提案并成交;哪些客户则是你从开始经营的第一天就该小心回避,就算客户自动上门都该闪躲(或转给别人)的低价值客户。 一旦你有正确的品牌认知,辅以正确的客户判断,你会发现自己不用再靠关系与低价取胜。如此,你的专业价值才会受到市场肯定! 欢迎参考《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