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45 posts

【數位遊牧全攻略】找出「帶著走的專業」!數位遊牧是什麼?如何成為數位遊牧?

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是一種新興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只要有網路,帶著電腦,運用專業,就可以在世界各地工作。 你喜歡工作,但受夠了在辦公室朝九晚五的生活、辦公室裡的人際相處嗎?或是除了工作以外,你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空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我熱愛工作,但我不想上班!」的態度,讓「數位遊牧」的概念越來越受到歡迎。 你可能常常聽到有些數位遊牧者到泰國清邁、越南峴港等地 Long stay,用更便宜的成本,享受生活。或是,有些數位遊牧有個遠端的正職之餘,用閒暇時間發展自己繪畫、烹飪的興趣。 甚至近年來,數位遊牧者更挑戰不同型態的生活,好比說在郵輪上靠著遠端工作享受遊牧生活,許多喜好滑雪的遊牧者,將滑雪場當作他們雪季生活選擇,出現了「Digital snowmads」的趨勢。 數位遊牧真正的定義 你可能也嚮往「數位遊牧」這種自由的生活型態,但一聽到這個詞,腦海中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想法: 「數位遊牧可以一邊在海邊工作,一邊度假,好自由、好愜意!」 「數位遊牧的人,很多都在接案、兼職,收入好像不太穩定,感覺好窮!」 「數位遊牧的人,感覺都在四處漂泊!」 這些想法其實都不完全正確,真正的「數位遊牧」可能還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1. 數位遊牧重點不在可以遠端,而是找出帶著走的「專業」 很多人不敢踏上數位遊牧,就是因為要從穩定的上班工作,離職去接案、兼職,感覺生活很不穩定。 但事實上,我們採訪過許多數位遊牧者,有些人自己創業、有些人接案、有些人在大公司裡遠端工作,他們的職涯仍然可以穩定發展。 我們發現這背後的關鍵在於,數位遊牧的意義並不只是可以遠端工作、可以離開辦公室這麼簡單,反而是找出那個可以讓你帶著走、四處提供服務的「專業」。 像是「雷蒙三十」的創辦人侯智薰,他擅長數位工具應用與效率管理等等,他與老婆創立了兩人公司,就用自己的專長,提供文章、課程等等服務,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現在在日本東京的 Andy,是英商獵頭經理,過去的他也曾旅居上海、倫敦,也運用自己的專業,在不同國家服務。 因此,你想要開始數位遊牧,不是只需要去想我的工作可以遠端,而是要想我可以提供給這給世界的「專業價值」是什麼? 你可以參考大人學的這兩堂課《V018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V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 試著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自己」這個商品。跳脫公司的名片、頭銜,不再依靠、依賴於單一公司,反而運用自己的「專業價值」,你可以向所有人、公司提供服務。 當你在職涯上有更多選擇,你可以帶著你的專業,去不同公司、國家服務,就算沒有四處趴趴走,也是一種廣義的「數位遊牧」,而這也是能夠走得長久最重要的關鍵! 2. 數位遊牧沒有固定的形式,是鼓勵你思考想要怎樣生活! 許多人也會誤以為數位遊牧,就是要在世界各地奔走、旅遊,但其實數位遊牧沒有一個固定的樣貌,這種新型態的生活方式出現,是鼓勵你思考自己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很多網路報導數位遊牧就是一邊在海灘享受陽光,一邊工作,但這只是一種數位遊牧的生活型態,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適合你,因為在沙灘工作,陽光太刺眼可能會讓你的眼睛很痛。或是,很多數位遊牧者會四處旅居,但你自己親身體驗過後,可能會覺得沒有歸屬感。 因此,想要踏上數位遊牧,不妨先去思考有了更多的時間、空間,你想要怎麼運用,你想過上什麼生活? 你可以只是待在屏東老家遠端為一間公司工作,用閒暇之餘增進與孩子間的感情,或是你可以據點在台北,但到各大公司當講師,實現自己的講師夢。你也可以四處移動,為德國、英國、美國等客戶服務,甚至你也可以在某間公司當員工,但在峇里島、越南、泰國等地旅居,去探索世界,旅行長短沒有限制,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舒服、自在的模式。 延伸閱讀: 商業智慧分析師 Angel Chen 專訪|數位遊牧的價值不在到處玩,而是「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模樣 如何開始數位遊牧 如果你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你可以直接參考這一篇文章,詳細的介紹你可以如何從上班族轉型成數位遊牧。 【數位遊牧新手】上班族也可以數位遊牧,從 0 開始工作轉型這樣做! 在採訪過許多數位遊牧者的故事後,我們也整理了兩個建議,可以給你參考: 1. 最小可行性實驗 身為上班族的你,想要開始數位遊牧,卻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也擔心工作可能不穩定,或許你可以先做小規模嘗試。好比說你未來想接案或創業,就先在下班時間做做看,穩定了、確定自己喜歡後再辭職也沒關係。 或是你想試試看遠端工作的模式,不妨請假幾天,試試看自己是否適合遠端工作,抑或是你想去異地生活,也可以花一個禮拜或短時間去體驗看看。總之,你可以先做許多的嘗試,不必一股腦地辭職、全心投入,這樣或許更有保障。 2. 具備執行力 在與自媒體品牌「理想生活設計」的佐依訪談時,有句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她引用 Elon Musk 的話說:「如果你不試的話,那個成功率就是絕對的零。」 佐依從大學時就嚮往著遠端工作,但在八年前遠端工作在台灣一點都不盛行,她一邊打工、一邊接案,一邊找可以遠端的工作,她先從新創、外商開始找起,終於找到一周可以幾天遠端工作的新創公司,而後又找到一個韓國公司的遠端兼職,最後移居美國,創立自媒體品牌。 這背後其實一點都不容易,過程中她不斷的嘗試,只為過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數位遊牧,就不斷地去嘗試,才有機會成功。而「數位遊牧」也將提供更多資訊,幫助你更好上手。 數位遊牧全攻略 1. 適合數位遊牧的國家 如果你想嘗試到國外數位遊牧,全世界有越來越多國家積極擁抱數位遊牧民族,據《福布斯》統計,截至 2022 年年底,全球已有超過 40 個國家推出 「數位遊牧簽證」,包含葡萄牙、西班牙、希臘、阿根廷等等,讓數位遊牧民族可以在該國停留更長的時間,有些國家在稅務上也給予一定的保障。 連台灣人最愛去的日本、南韓在 2024 年也推出數位遊牧相關的簽證。 其中,西班牙、葡萄牙、泰國清邁、印尼峇里島等等都是著名的數位遊牧聖地,特別的是泰國清邁由於生活成本低、治安良好,休閒娛樂豐富,加上當地有友善數位遊牧民族的工作環境,如有穩定的Wifi、多個共享空間與工作咖啡廳,甚至在當地的許多數位遊牧者,也會自主發起活動、舉辦講座,因此有了「Capital of Digital Nomads」的稱號。 延伸閱讀: 2024 年「最適合數位遊牧」國家排名,葡萄牙第六、阿根廷第二,第一名是? 吃素不方便過遊牧生活?全球 10 個最適合素食數位遊牧者的城市! 歐洲四國數位遊牧簽證大揭密!申請條件、簽證費用報給你知 一邊看海灘一邊工作!峇里島適合數位遊牧的 4 家共享空間 清邁數位遊牧者都在哪?8 間共享空間分享 時租、日租都有,還有個人辦公室!台北 4 家共享空間推薦 可訂位、插座多、客滿也不限時!數位遊牧者絕不該錯過的 4 間台北咖啡店 2. 數位遊牧工作轉變方法 當你真的決定要採取行動,成為數位遊牧者時,身為上班族的你,從工作開始,可以怎麼轉變?常見的做法有: 跟原公司談遠端工作 美國職場分享|美國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回辦公室!我如何逆風,向老闆要求遠距工作? 如何說服老闆讓你在家工作?學會這 4 種勸說法讓老闆拒絕不了你 找遠端的工作 遠端工作職缺平台推薦:4 步驟讓你更容易找到遠端工作 更多遠端工作文章 接案或創業 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 【接案報價攻略】朋友主動邀約發案,我該收錢嗎?還是做個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錢的 4 個原因! 【接案報價攻略】接案該收多少錢才不吃虧?3 個報價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數字! 自由工作者要在哪接工作?推薦 6 個常用的接案平台 美國行銷顧問 10 點建議,教你轉型成為自由工作者! 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避免對未知的恐懼,你可以準備好的 5 件事 更多接案與創業的文章 想挑戰海外工作 旅日工作者 Jenny 專訪|想到日本工作,日文要很好嗎?日文好就有優勢嗎? 日本職場實況分享! 英商獵頭經理 Andy 專訪|沒國外學歷能出國工作嗎?我自政大走往英、中、日三國的經驗談 海外接案、跨國遠端工作英文能力要多好?面試書籍與課程推薦 更多海外工作的文章 3. 數位遊牧人物故事 如果你想借鏡數位遊牧前輩的故事,了解他們是怎麼開始數位遊牧,可以參考: 數位遊牧人物專訪 大人的 Small Talk 「數位遊牧誌」系列 4. 想知道數位遊牧的缺點 職涯發展不易?時常覺得孤單?踏上數位遊牧前,你應該知道的現實! 數位遊牧、邊旅遊邊工作的謊言與真相|你真的懂什麼叫做「遊牧」嗎? 5. 數位遊牧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40歲+更應該試試! 沒過五十歲的你,為什麼要盡早發展「自己的品牌」? 40 歲出頭碰到職涯天花板,怎麼辦?「自媒體」可能是你的救贖! 6. 數位遊牧相關社團 Remote Taiwan 遠距工作遠程工作/遠端工作/远距工作/远程工作/远端工作/數位遊牧/Work From Home (WFH) 遠距工作者在台灣 (work remotely in Taiwan) 台灣數位遊牧者社群 Taiwan Digital Nomads Hub Digital Nomads Around the World Female Digital Nomads Remote Work & Jobs for Digital Nomads Work From Anywhere - Community For Digital Nomads & Remote Workers 如果你想分享和大家分享你的數位遊牧故事,歡迎來信投稿唷!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3, 2024

上班族都該試試「網路寫作」!我如何用部落格文章開啟職涯新機會?實作方法與好處大公開

我在軟體業工作,已經 8 年了,2 年前,當我在部落格上分享我的產品管理與專案管理心得時,沒想到引起了前同事的關注。 「hihi~ 最近我們公司有一份特別的職缺叫做技術寫手(Technical Writer),你有興趣來看看嗎?」 我的 iPhone 上,跳出前同事的 Line 通知,他告訴我這份職缺需要了解懂軟體技術,還必須擁有金融知識和寫作能力。 「公司的技術團隊最近剛擴編需要這個角色,但這個職位的需求能力太特殊很難找......剛好看到你的部落格發現你竟然都符合耶!」 這是一個完全超出我預期的機會,我接受了邀請,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旅程。從這個經歷中,我親身體會到在網路上寫作的好處:打開新的機會之門,甚至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篇文章中,我想跟你分享持續在網路上寫作可以獲得的 6 個具體好處。自己泡杯咖啡,讓我慢慢解釋給你聽吧 ☕ 寫作好處 1. 讓你徹底搞懂一件事的來龍去脈 當你能夠一字一句寫出對於某個主題的理解,代表你真懂了,有趣的是,看你文章的人也會覺得你很懂,但如果對自己寫的內容不是很懂,怎麼辦? 不會怎樣呀,上網 Google 趕快學就好了。寫作,是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一項活動。在別人面前我們為了顧及面子,常常會不懂裝懂。 你回憶一下,公司中是不是很多這種人?是不是都很想問「你真的知道你到底在講什麼嗎?」為了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懂裝懂」的人,我們必須在事前就把事情想清楚。 那該怎麼順呢?我的建議是:別在腦袋順,而是邊寫文章邊順吧。認知心理學家 Steven Pink 曾經說過: 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展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也是因為這個「難」,才讓寫作成為一件能幫助自己思考的活動。 寫作好處 2. 你要寫出來,別人才知道原來你會這個專業 你會但別人不知道,等於你不會。 中國創作者,粥左羅,在《學會寫作:自我進階的高效方法》提到: 對職場上班族與專業工作者來說,「你有一項技能」跟「別人知道你有這一項技能」,差異很大。 聽起來挺有道理的,那麼們怎麼應對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不難,就是用嘴巴告訴別人就好了嘛。但仔細想想,重複用嘴巴宣傳自己的技能真的太累了。見 1 個人講 1 次,見 100 人就要講 100 次呀。 有沒有不動嘴的方法呢?有啊,就是寫文章。把自己的技能寫出來,別人知道後有問題就會主動找上門。這些文章就是你的 「專屬行銷人員」,24 小時在網路上不斷宣傳你的專業。 寫作好處 3. 你可以認識更多新朋友(而且都是很強的人) 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經營自己,不是「創作者」的專利。「創作」聽起來是一個很藝術家的事情,只有藝術工作者、文字工作者才會「創作」,但這個名詞根本不重要,你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的就是去「產出某些成果」就好。 產出成果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寫的、用說的、用拍的,但是「用寫的」絕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當你持續地寫作並在網路上發表成果,你可以建立一條「天線」,這條「天線」會 24 小時地向外發出電波,吸引有同樣頻率的人。 誰會是那些有同樣頻率的人呢?就是那些也喜歡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記錄下來的人啊!這些人,比你想的還要多。 讓我以自己工作的軟體業為例,在軟體業,經營自己的部落格(甚至是YouTube)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搜尋「iT 邦幫忙」,你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技術文章,隨便點開一篇,你可以看到許多人討論某個技術問題,可能是某個前端框架的疑問、後端資料庫的困難、甚至是軟體產品/專案工作中的難題。有趣的是,這些文章的下面都會有前輩或是同儕留言討論。 我曾經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就是從「iT 邦幫忙」上一路追蹤我到電子報。類似的經驗,其實你也可以擁有,只要開始寫,這些和你素昧平生的網友就可能變成你的朋友。人嘛,看到有同興趣的人總是想要親近一下,寫文章,可以讓你認識更多新朋友。 寫作好處 4. 每一天,你都可以反思並學到一件新事情 我猜你現在正在想「好,我準備開始在網路上寫作了!但是......我要寫什麼呀?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是有什麼東西好寫的?」 例如: 幫長官修公文,可以寫嗎? 幫同事改文件,可以寫嗎? 幫下屬裝軟體,可以寫嗎? 這些事情看起來還真瑣碎,要寫哪一項還真不容易。 我分享一個做法給你,我喜歡在下班前 30 分鐘的時候,問我自己這 4 個問題: 今天完成了什麼事情 選一件讓我有感覺、有啟發的事情 我從過程中學習到什麼事情 如果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 沒錯,挑一件寫就好了,例如你可以這樣寫...... 今天完成了什麼事情:幫長官改公文、幫同事修文件、幫下屬裝軟體 選一件讓我有感覺、有啟發的事情:幫同事修文件 我從過程中學習到什麼事情:原來他不知道公司文件是有模版可以套的,是不是團隊沒有分享內部資訊的習慣呀? 如果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我會把模版分享給他,並告訴他先按照模版寫。寫完後我幫他 review,可以讓他下次有能力自己寫出這份文件。 最後 1 點特別重要,每一天,你都可以反思學到一件新事情。 好處 5. 重複曝光你的強項,放大你的職業影響力 「寫作」就是把自己的技能重複曝光,粥左羅用一個公式表達的很清楚: 寫作 = 定位技能 + 重複曝光。 我們先找出自己能分享的技能(例如我是卡片盒筆記法),寫成文章後就能重複曝光我能教「卡片盒筆記法」這個事實。 知道了這個觀念,我們可以想像寫作能替不同職業的人帶來多少的可能性! 我們來看一些例子,下面引述自 Nicolas Cole 的《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他列出不同職業的人可以如何利用寫作放大自己的影響力: 演講者:分享洞察與見解 企業家:建立自己的信任感,成為產業中的意見領袖 公司員工:宣傳公司的業務或價值,以及自己的看法 投資者:分享知識與專業,吸引潛在新創老闆請求投資 顧問:讓公司看到自己的思想與專業,並雇用自己作為公司的顧問 不同的人+寫作能力後,能放大的成果都是很有意思的。 好處 6. 從發表文章中收集數據,深入地理解你的文章可以幫助誰 當你開始「大量」的在社群平台上發表想法,你就會得到很多數據。你可能會問:得到數據可以幹嘛呢? 根據 Lean Writing 的創辦人 Nicolas Cole 和 Dickie Bush 的說法,好處主要有 3 個: 知道人們喜歡看什麼、不喜歡看什麼(重點是:免費不用找市調報告) 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寫作主題(然後集中火力在比較多人按讚的主題上) 從第一天開始建立自己與讀者/粉絲的連結(而不是曇花一現) 用「數據」來驗證你的寫作想法,別用「你以為」來驗證。 2022 年,我用自己當作實驗品來驗證這個觀點,在 1 年內,我在社群媒體(Facebook) 和部落格(Medium)上寫了超過 300 篇的文章,並且觀察讀者的瀏覽數據判斷出自己可以專注經營的 3 大寫作主題: 網路寫作: 對象是「職場上班族」與「專業人士」,幫助他們寫出自己的專業,拓展職涯可能性。 卡片盒筆記法: 對象是「白領知識工作者」,幫助他們紀錄與管理自己的知識,並進行高頻率的產出。 數位筆記軟體 Obsidian: 對象是「白領知識工作者」,幫助他們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實作卡片盒筆記法,讓知識可以被方便地複習與再利用。 不要去「猜測」我的寫作對象是誰,而是直接寫文章收集數據去「觀察」。 只要你的腦中有想法,就立刻寫出來並且分享吧!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職場上班族與專業人士將專業寫出來的好處: 讓你徹底搞懂一件事的來龍去脈 你要寫出來,別人才知道原來你會這個專業 你可以認識更多新朋友(而且都是很強的人) 每一天,你都可以反思並學到一件新事情 重複曝光你的強項,放大你的職業影響力 從發表文章中收集數據,深入地理解你的文章可以幫助誰 -- 本文轉貼自:Chi(原文連結:我如何透過網路寫作獲得新的職涯機會?分享專業文章對職場上班族與專業人士的 6 大好處)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2, 2024

成立「個人品牌」後,到底該怎樣才能賺錢?先了解「行銷漏斗」的概念

今天來聊聊為什麼你的個人品牌一直沒有賺錢?或者獲利模式一直不太穩定?明明有了服務、電子書、或者有在推廣聯盟行銷,但收入就是不盡理想,今天我們要帶你認識行銷漏斗的概念,並且檢視每個環節,看看你是哪個環節需要調整或優化。 什麼是行銷漏斗呢?行銷漏斗的英文名稱為 Marketing Funnel,簡單來說,行銷漏斗可以想像成一趟從觀眾變成顧客的使用者旅程,在傳統的行銷領域,這個漏斗有三層,最上層通常指的是曝光層,就是有多少人看到你。 中間那層就是中層,通常稱為發現層或思考層,指觀眾不只看到你,他們還追蹤你、訂閱你,並定期收看你的內容,你的內容或品牌開始出現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觀眾或使用者也慢慢對你的品牌產生好感,而最底層通常稱為轉換層,指他們不只是觀眾,而是真正有消費的顧客, 為什麼這個圖形會由上往下的逐漸變小呢?因為不是所有追蹤你的人都會定時像鐵粉一樣的關注你的消息,也不是所有長期關注你消息的粉絲,都會購買你的服務或產品,因此你的潛在客戶數量會像漏斗一樣,一層一層慢慢地減少,這就是行銷漏斗的由來。 你只要有這三個概念,就可以開始去思考每一個環節你可以怎麼優化,如果你聽了這一集,記得連 207 集也一起聽才會更完整喔。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編茶水間」的 Podcast,可以參考我標註的時間點,直接聆聽重點段落! 📍【本集綱要】#206 行銷漏斗 最上層 – 冷流量層(09:41–) 最上方的第一層頂層,我稱它為冷流量層,冷流量層指的是曝光,行銷術語上可能會聽到像觸及率、觀看率,但我覺得這都是差不多的事情,曝光層最重要的思考點就是: 觀眾是如何發現你的存在? 你覺得觀眾會從什麼樣的管道發現你?或者你自己平常如何發現新的創作者、新品牌、新頻道的呢?可能是在 Google 上搜尋、聽別人的分享、在 Social media 上看到相關的內容,也有可能是很隨機地看到,這些都是觀眾會知道你的方式,要增加流量,就要先知道觀眾最常用什麼方式知道你,然後變本加厲。 你經常會看到我問:「你一開始是怎麼知道這個節目的?」,就這麼一句話的小調查,其實心裡就能稍微有一個底,像很多人會說搜尋,我就知道我的 SEO 優化要做好,要去鍛鍊長尾關鍵字的概念,並正確的使用這些關鍵字。 我也很常會聽到:「我是在某某人的節目上聽過你的分享,例如 Yale、好葉、劉軒、或是啟點文化」,為什麼我能夠去這些節目上做分享?就是我自己找的呀!我們團隊花很多時間做業務開發,這個真的是品牌獲利的好重要好重要的關鍵。 我剛才有說到冷流量,英文叫 Cold lead ,意思是在冷流量層的觀眾,很可能是第一次接觸你,他不認識你、沒看過你、不了解你,所以要如何精準投射到對的受眾?如何讓他們有好感,並且繼續關注下去?就是我們第二層會講到的關鍵。 冷流量通常也是最難推進和打動的一層,因為才剛接觸,因此透過頻道或節目中呈現有一致性的內容,還有固定的產出,便可以增加觀眾與你之間的熱度。 為什麼你會願意留下來?(14:28–) 你每天在網路上觀看和吸收得內容非常多,很多就是直接滑掉而已,我們看到一個粉專,跟我們按讚那個粉專是有一段差距的,因此,你很可能是先看到一篇貼文,然後由這一篇貼文點進粉專看所有內容,這時是什麼讓你決定追蹤、訂閱的呢? 肯定是因為你滿喜歡這個頻道的,對吧?因此由曝光往下走,就會進到發現層,發現了什麼?你發現你滿喜歡這個品牌,你發現花時間在這件事情上,不會讓你覺得浪費,雖然還不熟,但第一印象不錯,挺有好感的,這就是發現層的主要重點。 當然,我們從曝光層走到發現層會流失一群人,因為他們可能不是對的受眾,不是每一個看到貼文的人都會繼續追蹤下去,這很正常,不過,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是什麼原因讓你百忙之中停下來聽這一集節目,或是看一段文字看到最後呢?」 想必是因為你覺得這樣的分享很有趣、很受用、或很舒壓等等,重點就是"It worth your time.",它讓你覺得值得花時間吸收,這就是我們在發現層做的事情,這個環節就是要去強化我一直在講的 ICA 定位,然後做出 ICA 想看的內容。 還有一個重點是定時地產出,只要有堅持,就會有份量,只要有份量,你的品牌就會有好辨識的形象,一個好辨識的形象就是讓冷冷的觀眾與你關係變暖的開始,也就開始進入暖流量層。 延伸閱讀:ICA是什麼?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 4 個 ICA 對話法則 中間層 – 暖流量層(16:52–) 暖流量層除了發現之外,還有一個環節是思考,我認為特別適合像你我這樣的個人品牌創作者,因為我們不是產品取向,如果你是在賣一些民生用品,像是衛生紙或口罩,其實不太需要進到思考的環節。 因為觀眾已經知道他為什麼要買衛生紙或口罩了,你不需要教育他,也不用激起他的思考,到底為什麼要買?他比你更清楚,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樣在賣比較抽象的虛擬商品,思考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已經對你品牌有好感的受眾,察覺到他其實有購買的需求。 不是每一個喜歡佐編茶水間的聽眾,都有經營個人品牌的需求,所以我們從發現進到思考,人數又會再少了一點,但很多聽眾可能會從你分享的內容中,一步步去覺察到產品的價值,或者對他的幫助是什麼,思考環節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去設計好的內容行銷。 這樣的內容行銷要能夠激發受眾興趣、讓受眾感到好奇,同時又要能夠帶到產品的優勢或特色,因此,你的銷售成績不好,很有可能是內容行銷做得不夠到位或不夠吸引人,你可能在想:「怎麼做到夠吸引人?」 我自己這幾年來的心法就是 over deliver,用心給、盡量給,這個環節最重要的,就是讓觀眾對你的產品有一種美好的想像與期待,你也不用害怕你免費的內容給太多,因為這些免費內容,最終都會是轉換的有利推手,當然,我們不能做出誇大不實的內容。 你的觀眾可能會因此覺得:「哇!你的分享好有深度,相信 BYL 的課程一定也是設計得很細緻!」,其實我現在就是在示範內容行銷。 我選了一個行銷漏斗的主題,用銷售成績不好的這個痛點來包裝,吸引你進來,然後我又在節目中告訴你,我們的課程 BYL 有在教內容行銷和銷售漏斗,這就是思考環節中內容行銷的基本操作方式。 我再舉一個例子,假設你是一位咖啡師,你可以有一個 Podcast 或部落格,專門分享與咖啡有關的內容,例如你採訪台灣大大小小的咖啡師職人故事、分享咖啡豆背後的歷史、不同國家、文化的烘培方式、豆子和器材的選用等等。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要讓一個原本沒有想要買咖啡豆的人,聽著聽著都想買了!內容行銷就是為了促進思考,讓他原本沒有想要加入課程,聽著聽著也開始心動起來,這樣就會進到下一個轉換的環節。 而我剛才提到的發現與思考環節,都算是暖流量層的中間層,暖流量層當然比冷流量層的黏著度更高,而當我們開始進到轉換環節,也就進到了熱流量層。 最下層 – 熱流量層(21:43–) 熱流量層是在行銷力道上面可以稍微加重的階層,這個我稍後說明,先來聊聊轉換,轉換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付費」,或者價值的交換,這個環節要做的,就是將你的觀眾變成付費客戶,這時我們當然要有商業模式,或者是最小可行的 offer 。 最小可行要多小?可以是一個十分鐘的線上諮詢、販售一些小貼紙,也可以是一兩頁的電子書,一開始不用做得太大,因為你永遠都可以優化與往上推進你的獲利模式,但你一定要先驗證過市場,才知道要怎麼做優化,才知道這是否是 ICA 想要的商品。 你有沒有可獲利的商業模式,會是很重要的關鍵,沒在賣或沒東西賣,當然就沒有辦法做到獲利轉換,而到底要賣什麼?這就需要做市場調查和瞭解受眾需求的地方了,我建議你可以直接問你的觀眾:「如果我今天要開發商品,你會希望我賣什麼東西呢?」 我的很多好點子都是來自於聽眾和讀者給我的靈感,而你可能會遇到的狀況是,問了之後沒人回答,或者因為還沒有太多觀眾,所以沒人可以問,這就是我要從頭開始講行銷漏斗的最主要原因。 因為你的人數從第一個曝光環節就不斷遞減,看到你的人不一定會喜歡你,喜歡你的人不一定會追蹤你,追蹤你的人不一定會需要你,需要你的人也不一定會購買你的商品,如果從一開始的人數就很少,那轉換的環節就會卡關。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獲利模式,可以先去調查或直接私訊問問看你的受眾,假設你現在已經有獲利模式,我們就要檢視哪一個環節開口做得不夠大,或留下來的人不夠多,然後逐一去優化。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你是否正在吸引「錯的受眾」?(和 3 個調整方法!) 建立能夠正向循環的品牌生態(24:21–) 通常,傳統的行銷漏斗在這裡就會結束,但我認為這個方式忽略了兩個很重要的環節,我認為做完轉換,並不是就到此結束,我們需要關注的下一個環節,就是關係經營,關係經營的重點是怎麼去留住你的顧客,怎麼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持續購買、訂閱?很難,對吧? 可是,哪一段關係經營是簡單的呢?關係經營本身就需要投資時間與心血,因此,這個環節我會注重在 ICA 的滿意度與黏著度,並且加上一些產品設計的貼心小巧思,去做到與眾不同。 讓顧客想要持續這段關係,並且產生依賴、產生習慣,最終,你的品牌就有機會成為他的日常,他的 lifestyle,變成一種價值觀,最終形塑出一種文化。 我舉一個例子,假設你賣咖啡,陌生的受眾購買了你的商品,成為了顧客,我就會開始提供顧客專屬的優惠,也許是每月提供新的咖啡豆,或是在他生日的時候,特別多寄一包免費的給他,有新的產品時,也會寄免費的小量產品讓他先試喝,如果他給我們 feedback ,我也會在未來給他優惠折扣。 這種行銷手法就是非常常見的 VIP 行銷,在我的品牌裡面,有提供一個服務叫做品牌健檢,針對你品牌各環節的狀況去做健康檢查,我也會提供一個優惠折扣碼,讓已經有做過品牌健檢的同學,可以在未來三個月、六個月之後,重新用更便宜的價格來預約品牌健檢或一對一。 這些向上行銷都是在鼓勵你的顧客:「記得要再回來唷!」,從中去設計一些產品誘因,讓顧客覺得他的身份,真的比其他的觀眾還要來得特別一點點,這就是這個環節在做的事情,只要留得住客戶,把關係經營照顧好,就會進到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口碑回流。 口碑回流也是熱流量的其中一個環節,和關係經營最主要的差別,就是關係經營依然很需要創辦人本人與團隊親自來經營,而口碑回流就比較能夠鬆開方向盤,移動到副駕駛座,讓整個系統自己 run ,並且建立一個能夠正向循環的品牌生態。 品牌的正向循環(28:10–) 我自己是女力學院的其中一位導師,我就觀察他們在這個環節做得非常好,整個學院的氛圍是很鼓勵學生主動建立社團、打造人脈的,以我的例子來說,我們 BYL 的學生已經快要 2500 位了,我其中一個建立生態的方式,就是會觀察哪一些學生表現不錯。 例如交作業很用心、很熱心回答同學的問題,我們就會私下邀請這位學生到社團裡面當講師做分享,這麼做不只是給同學一個機會、一個舞台,也讓我們不用什麼內容都自己做,我們稱之為小老師計畫,當這位學生參加過小老師計畫當講者,他就會覺得:「我好像跟其他同學不太一樣,而且我的努力有被看見、被肯定。」 他之後就會更認真參與每個社團活動,也會更頻繁地和身邊的朋友提到 BYL 這套課程,或者去參加其他的讀書會、認識新朋友的時候,也一樣會提到:「我是 BYL 的學生,曾經在 BYL 做過分享。」,新朋友就有機會知道我們、認識我們並加入我們,而這個環節我們幾乎不用插手,就能夠讓生態自行運轉。 因此,口碑回流我們需要注意的重點是:「怎麼擴大你的影響力?」,我個人覺得影響力並不是自己一直發內容,反而比較像協助他人發光發熱,當他人受到你的影響和啟發,你對他來說就很有影響力,而這個力量連同行銷效益,會持續地延燒下去。 像是我們有學生可能剛好都住台北,就自己組了讀書會或一起去咖啡廳做作業,這些都是學生自主性的作為,我也有學生會介紹案子給我們,例如剛好在某某公司上班,最近企業內訓在找講者,不知道可不可以找 Zoey ?這些就是品牌的正向循環。 因為所有的新接觸都有機會再導流回第一個環節,也就是曝光,然後持續往漏斗的下方走下去,以上就是完整的行銷漏斗使用者流程,剛才提到的冷、暖、熱三個流量層,我覺得越冷的流量就代表觀眾跟你越不熟,越熱就是越熟悉、信任你的觀眾。 延伸閱讀: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 個必須建立的 自媒體獲利心態 硬式行銷 VS 軟式行銷(31:21–) 對於冷流量層的觀眾,我自己比較習慣用軟式行銷,推廣的力道比較柔軟、輕盈,盡量不強迫,因為這個階段的觀眾需要時間來消化你的內容、觀察你,所以推銷手段越輕盈,他越不會反彈,就有機會待在這裡,持續的觀望下去。 而當觀眾走到暖流量層,也就是發現跟思考的環節,我就會開始把推廣的力道放重一點,而我所謂的重,絕對不是強迫性行銷,而是把話講得明確一點,產品提及的次數可以高一點,這麼做是為了讓他覺得:「我好像真的滿需要這個服務的?」 或是雖然不太確定,但好像可以試試看,如果行銷力道不足,就沒有辦法激起觀眾去思考需求,當然,這之間的拿捏就是多年的練習與經驗的累積,最後我們走到熱流量層,包含轉換、關係經營與口碑回流這三個環節。 所謂熱流量,就代表我跟你很熟,很多話可以直接跟你講,我們就不用再像冷流量那樣曖昧,可以直接進入正題,因為我們就是比冷流量的觀眾有更多的深度關係,這就是應該的、合理的、有人性的設計。 講到這邊,我知道你可能在想:「行銷力道也太困難了吧?有沒有什麼 SOP 或銷售文案可以讓你知道,遇到什麼樣的客戶,就用什麼樣的招數呢?」 我會說,也許有,但是不應該有,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既然如此,我們便不應該使用一模一樣的行銷套路去 crack the code,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想要超捷徑的做法,有一些東西可以做得更快更省力,但有些東西就是不行。 我個人認為客製化行銷 is the king,每個人的經驗、背景、故事、遭遇、需求、夢想、願景都完全不一樣,想要提升獲利成績,最重要的真的是聆聽,請你仔細聽、用心聽,只要有用心,再加上一些練習跟經驗的累積,你就能夠聽出潛在客戶背後的擔憂、顧慮、想像與需求。 聽得出來,就可以做出判斷和分析,有判斷跟分析,你就能知道要用什麼行銷方式來 seal the deal ,如果你覺得講得太發散的話,也可以回到這集原文,下載我整理好的懶人包。 📍【本集結語】#206 行銷漏斗 以上就是今天佐編私塾殿的課堂內容,很精采吧?連我自己都覺得挺精彩的 XD ,簡單回顧一下,行銷漏斗由上到下,總共由六個環節所組成,分別是曝光、發現、思考、轉換、關係經營和口碑回流。 曝光屬於冷流量層,可以用比較輕盈、客氣的行銷文案或推廣方式來推展關係,發現與思考環節則是進到暖流量層,可以開始小小的加強行銷力道,但是油門不要一次踩到底,隨著你進到熱流量層,就代表你開始做到轉換,並且嘗試做關係經營和口碑回流了。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讓行銷變得比較直接,比較率性,同時保有與這一層觀眾最密切的互動和關係,這些就是我給的行銷策略與建議。 我們也正在招募對 VIP Program 有興趣的人,這個計畫是特別針對「產品設計、商業模式、行銷策略」這三個最主要的項目做指導,假設你對這個 mentorship program 感興趣,你可以先加入我們的 waiting list ,我們計畫在今年夏天做一個 beta 版本,到時候也會優先將名額開放給有加入等待清單的你來一起做測試唷。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206【佐編私塾殿】為什麼你的品牌沒在獲利?- 上集:先了解 行銷漏斗 的概念)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1, 2024

泰國觀光免簽延長!持台灣護照赴泰免簽延長至11月,最多可待 30 天

泰國宣布台灣旅客赴泰旅遊免簽的待遇延長,自 5 月 11 日 至 11 月 11 日,持台灣護照入境泰國旅遊,皆免辦理簽證! 為了刺激泰國經濟的增長,泰國政府自去年(2023 年) 11 月通過對台灣、印度旅客入境 30 天免簽證決議,為期六個月,並於今年(2024 年) 5 月 10 日到期前宣布延長六個月至 11 月 11 日,總共實施一年。 此免簽優惠讓台、印旅客省下辦理簽證的費用(觀光簽證為 1200 元至 1600 元),泰國政府期望藉此吸引更多旅客,提高泰國旅遊產業收益,同時促進外交關係。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旅客入境泰國可以免簽證,但所持的台灣護照至少要有六個月以上效期。 延伸閱讀: 泰國聯合馬、越等東南亞國家 擬推出六國「聯合簽證」 Capital of Digital Nomads!泰國清邁為何是數位遊牧的首選? 清邁數位遊牧者都在哪?8 間共享空間分享 -- 撰文/林昕嬡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0, 2024

想創業不知道該成立「個人工作室」還是「公司」?14 個 Q&A 一次告訴你

成立個人工作室與設立公司有什麼差別呢?本篇常見問題和您解釋。另外,個人工作室與公司組織的營利事業,在經營上及稅務上會產生的差別在哪裡呢?可看設立公司或行號的差別。 若想快速了解該成立哪種型態的公司,也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簡單說明兩者的差異。 Q1. 個人工作室可以辦理商業登記就好了嗎? 若是採獨資或合夥經營,不設立公司,而以個人名義對外接洽業務,可以只申請商業登記,即所謂的「商號」或是「行號」。 設立行號,登記資本額在 25 萬以下免會計師簽證,不需提供資金證明,不需至銀行開立籌備帳戶,程序較為簡便。 值得注意的是,若股東有二人以上,就建議直接設立公司,行號建議獨資(只有一位股東時),再設立行號。(請參閱設立公司或行號的差別) Q2. 我現在的住宅可以辦理工作室的營業地址嗎? 自用住宅可以申請成為營業地址,只是之後房屋稅及地價稅需依辦公區域所佔總住宅面積的比例去計算營業用的房屋稅率,最低需為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但若是從事網路拍賣貨物之行號或公司,以自用住宅作營業登記之處所,而實際交易是在拍賣網站的交易平台完成,房屋內若沒有堆置營業貨品,仍可繼續按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Q3. 是不是辦理稅籍登記就一定要繳稅?資本在 8 萬元以下可以辦理嗎? 辦理稅籍登記後,若是經國稅局核定有盈餘,則需要將所賺的淨利併入獨資業主或合夥人的個人綜所稅去計算繳稅。 登記資本額跟所賺的淨利沒有關係,每年要繳多少的稅,是看每年的收入減去成本、費用以後去計算的。 Q4. 辦理商業登記要去哪裡辦?要準備何種文件? 商業登記的主管機關為各縣市政府,在台北市為台北市商業處,依商業登記法第五條,應備文件如下: 預查名稱。 負責人之身分證明文件;屬於合夥組織者,並應檢具合夥人之身分證明文件及合夥契約書。 資本額證明文件。(25 萬元以下免附) 所在地之建物所有權狀或是租賃契約影本,所有權人非商業負責人或合夥人者,應附具建物所有權人同意書。 最近一期房屋稅繳款單影本。 登記地址在台北市,需另外檢附「土地使用分區審查證明」。 商業登記流程及應備文件 詳細參考 Q5. 辦理稅籍登記要去哪裡辦?準備何種文件? 稅籍登記需向所在地的國稅局辦理,應備文件如 4. 所示。 Q6. 我符合鳳凰貸款的資格,但是如果我成立一個工作室,資本額很少,營業額也很小,這樣微型鳳凰貸款可以通過嗎? 如果辦有商業登記或稅籍登記未超過二年, 且是年滿 20 歲至 65 歲婦女或年滿 45 歲至 65 歲國民,三年內曾參與政府實體創業研習課程,並經創業諮詢輔導(需上 18 小時的課程),所經營事業員工數(不含負責人)未滿五人,得向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申請微型鳳凰貸款。 Q7. 請問設立行號就是所謂的商業登記嗎?設立工作室就是所謂的行號嗎?行號是什麼意思? 設立行號就是所謂的商業登記,設立公司則是公司登記;工作室是屬於行號的一種形式,其他如企業社、小吃店、服飾店、工程行也是行號組織。 Q8. 設立行號可以聘用求職者嗎? 可以,也可以成立勞健保、聘用員工。 Q9. 聘用求職者的加保勞健保是要有什麼公司或行號的條件?成立行號工作室可以幫求職者保勞健保嗎? 只要有公司登記或是商業登記,都可以成立勞建保,所以成立商業登記的行號就可以幫求職者投保勞健保。 Q10. 所謂商號就是行號的意思嗎? 是的。行號取名的名稱例如:萬集企業社、XX 商行、XX 工作室、XX 小吃,都代表成立的組織型態是行號。 Q11. 微型鳳凰貸款是一定要辦理商業登記和稅籍登記才可以申請嗎? 建議要有商業登記較佳,可貸款的額度較高,最高可到 100 萬元,若是只有稅籍登記,最高只可貸 50 萬元。 Q12. 有沒有直接辦理稅籍登記的公司而沒辦理商業登記的? 設籍課稅是例外的情況,在未辦理公司或是商號登記前需要繳營業稅,才先去國稅局辦理營業登記設籍課稅。一般而言,若有要對外營業,或是參與投標,都需要辦理正式的公司組織或是商號設立登記,向所在地之當地政府申請設立後,才能合法營業。 Q13. 成立公司行號後,登記地址之房屋稅、地價稅、水電費有何影響? 原為住宅用途之房屋若辦理營業登記,所在地稅捐稽徵處將主動調整房屋稅、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為營業用稅率。但若僅有部份面積為營業用,可申請部份面積課徵營業用,最低不得低於總面積之六分之一。 一、地價稅:0.2% 增加為 1%~5.5%(依累進起點地價) 二、房屋稅:由 1.2% 增加為 2% 或 3% 三、電費:房屋改營業用後,原則上其用電亦應改為營業用電費率。非營業用電由 2.1 元/度起增加為營業用電每度 2.87 或 3.61 元起。 但台灣電力公司認定是否為營業用,是以實際營業行為為基準,而非以營業登記為基準。亦即辦理營業登記後電費不一定會有調整;相對的,若您有營業行為卻沒有辦理營業登記,台電仍然有可能調整電費。若電費要申報公司費用並扣抵營業稅,應先向台電申請調整費率。 四、需取得公司名稱、統編的水電費電子發票抬頭 需注意的是,公用事業自 105 年起,需開立電子發票,所以財政部規定,自 107 年 7 月以後,因為公用事業已經改為開立電子發票給公司行號了,則公司行號要扣抵水電費的營業稅 5% 進項稅金的時候,需要取具載有該公司統一編號、地址、公司名稱的公用事業電子發票抬頭。 (財政部 106.1.12 台財稅字第 10500706630 號令) 若是辦理營業登記的地址僅為聯絡地址,而無實際營業行為時,其房屋稅、地價稅課稅方式請按此。 Q14. 會計師特別提醒:自用住宅有無出售的可能?會不會影響售屋時的稅金? 需注意的是,如果自用住宅一年內有打算出售的計畫時,就不建議將公司登記在自己家裡,以免無法適用土地增值稅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10%(每人有一生一次,出售前 1 年內不能有出租或營業行為、一生一屋,則是 5 年)。 所以會計師建議公司負責人,在登記公司地址時,先與會計師討論並衡量自身情況後,再決定公司登記地址。 (土地法第 34 條) 欲瞭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公司設立及租稅規劃線上課程」! -- 本文轉貼自: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原文標題:成立個人工作室與設立公司差別 Q&A (附影片))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0, 2024

從一張白紙到唯一華人客戶經理!讀者太太在英國「斜槓創業」學會的 3 件事!

我在 2011 年因為結婚移民英國的關係,放棄原本在台灣公關公司的管理職與從事媒體工作多年經營的人脈圈,以外籍新娘的身份來到英國,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般重新耕耘海外職涯。 從一開始的迷惘困惑,到現在不但進入全英國前 40 大行銷代理商,成為全公司唯一的華人客戶經理,還在英國成立自己的公關公司,用接案的方式幫助台灣政府與企業在歐洲做品牌推廣,並發展職涯教練的斜槓副業,累積超過 400 小時的一對一 career coaching 時數。 13 年的英國職場經驗,教會我以下三件事: 1. 「找工作」不如「找收入」:建立「職場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我在英國工作的第三年,遇到人生中第一次的裁員,當時每個部門都有被裁員的名單,組織精簡的規模算大,雖然當時我幸運地逃過一劫,但這輩子首次親眼目睹昨天還一起工作的同事,今天就被迫捲鋪蓋回家,英國公司翻臉比翻書還快的現實面讓我太震撼。 因此從那天起就激發了我的求生意志,開始思考如果下次輪到我被裁員,我要靠什麼養活自己。 當時我已經在臉書上經營粉絲頁兩年多,也有幫一些台灣的網路平台寫職場專欄,我意識到我可以試試把這項原本只是興趣的嗜好發展成副業。 雖然當時它為我帶來的收入進帳遠不及我的正職收入,但至少是我在網路上打造「職場個人品牌」的重要媒介。 於是我更積極地寫職場專欄、訪問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也不定期做直播分享我的職場觀察。 漸漸地,越來越多人知道我在海外職場領域的耕耘,開始有單位找我做講座或請我擔任職場相關主題的講師,後來台灣幾間老字號的出版社找我出書,更加奠定了我在跨文化職場領域的專家地位,也促成我在 2022 年決定去上 Life Coaching 的課程,並在取得證照後開啟我的職涯導師之路,幫助在世界各地想要打造成功職涯的朋友們往目標邁進。 回顧這段旅程,起初的動機是因為被裁員事件刺激到,進而培養了我在台灣職場工作時從來不曾有過的危機意識,所以後來才積極打造我在職場上的個人品牌,並用開發多元收入來源的方式打破以往拘泥於「找工作」的傳統思維。 2. 經營斜槓事業,分散職涯風險 我在成為職涯導師前,其實有在英國註冊一間公司,主要負責幫華人客戶在歐洲做公關操作,這個商業模式在我有全職工作的前提下雖然很適合我,但接案的收入不穩定,我很早就意識到它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取代我的正職工作。 所以,那時我就開始思考該如何增加另一個收入來源,來補足接案工作不能滿足的收入差異,為我將來想要成為完全的自雇者做準備。 我思索了一陣子,發現在我現有的基礎上,成為職涯教練是做好的選擇,因為我從 2015 年就開始經營職涯專欄,也有許多擔任職涯講師的經驗,於是在 2022 年成為 qualified 的教練後,正式開始對外提供 career coaching 的服務。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其實我除了用多元收入增加副業取代主業的可能性,也運用了分散風險的概念,讓自己的斜槓事業分布在 B2B 與 B2C 這兩個不同的領域。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我們看待正職工作的態度,尤其現代職場幾乎已經沒有所謂的鐵飯碗,如果你和我有一樣有危機意識,即使身為上班族也應該嘗試在正職工作外開發第二專長或斜槓事業,才能在高速變動的職場中給自己多創造一點餘裕。 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大家不需要用二分法來看待創業與當上班族這兩件事,如果真的有心以經營斜槓事業分散職涯風險, 不必等到裸辭後再開始行動。 3. 培養「遠距工作力」,為創業做準備 第三個我在英國職場學到的寶貴經驗,要拜疫情所賜,因為要不是英國政府在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強迫大家在家工作,我後來也不會在 2021 年成為遠距工作者,更不會從中培養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為後來朝成為自雇者的職涯發展做準備。 我認為所有有心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的人都應該要積極培養自己的「遠距工作力」,因為遠距工作其實有很多眉角,而不只是從辦公室改成在其他地方工作這麽簡單而已。 這種工作型態除了要有非常主動且具備當責力(ownership)的人格特質,還需要具備優異的時間管理能力,畢竟遠距工作意味着沒有主管盯着你的進度,也不會有同事會在你身邊提醒你何時是 deadline。 我建議遠距工作者就算受雇於人,在心態上和做事方法上也應該將自己定位成供應商,並將主管當成客戶,主動且即時回報進度,並務必要在 deadline 前主動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務。 關於如何加強時間管理的能力,我在我的第三本書《WFH 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遠距工作者的職場攻略》中有提到一些歐美專家的建議,以及我自己實際執行過的心得,包括「吃青蛙法則」、「四個正方形法則」、「ABC 排序法」等,有興趣研究的讀者可以從書裡深入了解更多細節。 從在台灣認份工作的上班族,到在英國邊上班邊經營個人品牌的創業家,我將我的 13 年英國職涯心得濃縮在這篇文章中,希望能帶給有心發展斜槓事業的讀者一點啟發。最後也用 Bryan 在《大人的 Small Talk》podcast 節目專訪我時提到的「connect the dots」理論勉勵所有對職涯感到迷惘的人,如果內心有個念頭一直想去嘗試,請先去做就對了,等這些點被串成一條線時,它自然會帶領你去到屬於你的地方。 -- 本文由讀者太太在英國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作者簡介:暢銷作家讀者太太 Mrs Reader 著有《大不列顛小怪癖:讀者太太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 《讀者太太解鎖跨文化婚姻:從兩個人相愛,到兩個世界相融的 28 個真心建議》、《WFH 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遠距工作者的職場攻略》三本作品;不寫書時在英國的行銷公司當上班族,不上班時是職涯教練和公關公司負責人。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7, 2024

全球最適合「遠端工作」城市:台北第 8、馬德里第 1 !還有成本低、品質高、低通膨城市選擇一次看

Remote.com 依據網路建設、吸引力、開放程度、生活品質、針對遠端工作的措施、生活成本、安全、通膨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遠端工作的 100 個城市,其中台北獲得第 8 名,冠軍是西班牙的馬德里。 我們一起看看 TOP 5 有誰吧! 全球最適合遠端工作的城市 No. 1 西班牙 馬德里 西班牙在過去不同排行榜中,就一直是數位遊牧者(或稱數位游牧者,英文為 digital nomad)、遠端工作者最喜愛的國家。 (延伸閱讀:2024 年「最適合數位遊牧」國家排名,葡萄牙第六、阿根廷第二,第一名是?) 不僅有數位遊牧簽證,生活成本也較其他西歐國家低廉。其中馬德里還有許多適合遠端工作的咖啡廳、共享空間,舒適的天氣與漂亮的文化自然風情,都讓馬德里成為遠端工作者的首選。 (Photo from Freepik) No. 2 葡萄牙 馬德拉 同樣也有數位遊牧簽證的葡萄牙,也是數位遊牧者、遠端工作者最喜愛的國家之一。 馬德拉是位在葡萄牙的西南方大海上的一個群島,美麗的自然景觀讓馬德拉一直是歐美國家的度假勝地,馬德拉在排行榜前 20 名的城市中,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擁有許多共享空間、咖啡廳等適合遠端工作的場地。 (Photo from Freepik) No. 3 加拿大 多倫多 加拿大多倫多是大家公認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生活品質與機能良好、犯罪率低,更包容著多元文化,唯一的缺點或許是生活成本高。 (Photo from Freepik) No. 4 紐西蘭 奧克蘭 奧克蘭是紐西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不少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中也名列前茅。生活品質好,也有許多漂亮的自然風景,不少華人移民於此,當地開放程度也非常高。 (Photo from Freepik) No. 5 日本 東京 日本東京不僅生活品質與機能佳、交通便利,更是日本流行文化的重鎮,白天晚上都很熱鬧,是台灣人最愛的外國城市之一。近年來,不少數位遊牧、遠端工作者湧入東京,今年日本也開放了數位遊牧簽證,預期將吸引更多人造訪當地。 (Photo from Freepik) 最低生活成本、最佳生活品質、最開放的城市等排名 (截圖自The Best Destinations for Remote Work》報告) 最低生活成本的城市(最適合遠距工作城市的前20名中) No. 1 泰國曼谷 No. 2 台灣 台北 No. 3 葡萄牙 馬德拉 最佳生活品質的城市 No. 1 塞席爾共和國 維多利亞 No. 2 巴貝多 橋鎮 No. 3 芬蘭 赫爾辛基 最開放的城市 No. 1 瑞士 伯爾尼 No. 2 紐西蘭 奧克蘭 No. 3 丹麥 哥本哈根 最低通膨的城市 No. 1 日本 東京 No. 2 巴拿馬 巴拿馬 No. 3 厄瓜多 基多 最吸引人的城市 No. 1 美國佛羅里達州 No. 2 夏威夷 檀香山 No. 3 西班牙 馬德里 提供遠距工作簽證和措施的城市 No. 1 西班牙 馬德里 No. 2 葡萄牙 馬德拉 No. 3 泰國 曼谷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6, 2024

【數位遊牧新手】上班族也可以數位遊牧,從 0 開始工作轉型這樣做!

許多上班族夢想著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的生活,最擔心的就是「工作」該如何安排!不確定自己的工作是否適合數位遊牧?更不知道現在老闆能不能讓自己遠端,或是想嘗試接案、找可以遠端的公司,來數位遊牧,但又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準備好? 本篇文章想幫助你先評估自己的現職工作是否適合數位遊牧,再根據適合與否給予相應的策略。 一、評估你現在的工作是否合適數位遊牧 數位遊牧的本質是在任何地方工作,只要有網路連接就可以。因此要實踐這樣的生活模式,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的工作必須能夠遠端完成。 但千萬別因為想要遠端工作,就急著從現在的公司辭職,去找可以遠端的工作,或是去接案,不妨你先從現有的工作下手,試著想它是否適合轉為遠端工作,這裡提供兩個判斷的標準,分別是從「工作性質」與「成果交付」兩點進行觀察。 1. 評估「工作性質」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是屬於不需依賴特定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的工作內容。比方:程式開發、數據分析、設計、寫作等,這些工作通常比較不需要和他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團隊成員的溝通大多也可以運用線上軟體開會與討論,就容易轉為遠端工作,去數位遊牧。 但相反地,如果你的工作性質需要實地操作或親自接觸客戶和產品,如零售業、醫療保健和製造業,則可能較難轉為數位遊牧。 2. 評估「成果交付」 由於遠端工作強調成果而非過程,因此可以考量你的工作是否能夠以結果為導向進行評估。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名數據分析師,你的工作主要是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然後基於這些數據提出有見地的結論和建議。 這項工作的核心在於分析的結果,包括提供數據報告和洞察,而不是分析的過程本身,只要能在截止日前提供優質的報告,那就可以視為結果導向。相對而言,數位遊牧的機會就會比較大。 可是,如果你是一名設備工程師,由於牽涉到設備的安裝、維護與修理,這些任務通常需要在特定的地點(例如工廠或工地)完成,且需要親手操作機具,而工作的成果(例如一個運作順暢的生產線)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因此,雖然可以進行一些遠端工作,例如遠端監控系統或進行數據分析,但仍不太適合長期數位遊牧。 二、「適合」數位遊牧,你可以怎麼做? 如果經過以上兩點的評估,發覺自己的工作性質適合數位遊牧,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是否具備「遠端能力」 由於數位遊牧缺乏傳統辦公室環境的監督與團隊的即時支援,要想保持生產力,個人需要具備一些關鍵的特質和能力。 因此,在開始數位遊牧之前,你可能需要自我評估以下幾點:你是否能有效地規劃和管理時間,以確保在時限內完成任務;在缺乏團隊支援的情況下,你是否能獨立解決問題;你是否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並熟悉即時通訊與線上會議工具,以便有效地了解並回應各種情況。 更多的自我評估標準,可以參考這篇:羨慕數位遊牧的生活嗎?10 點測你適不適合遠距工作! 第二步,準備計畫「說服雇主」 而當你自我評估完成,決定要將工作模式調整成遠端,開始數位遊牧後,那接下來就是得說服你的雇主了。 一般來說,雇主可能會有許多不同意遠端工作的理由,但最核心考量通常是:「讓員工遠端工作對公司有什麼好處?」 因此,在開始說服雇主之前,建議你要先明確這點,之後在說服雇主上,你必須圍繞這點來論述。 建議的架構是,先講原因,然後提出對公司的好處,最後用一份詳細的計劃收尾。 1. 說明原因: 你可以陳述你想要遠端工作、數位遊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家庭需要、減少通勤時間率等。但這必須是一個具體的理由,否則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你想要數位遊牧,可能會在一開始就被反駁。 2. 提出對公司的好處: 接著說明公司如果讓你這麼做,能獲得什麼好處。比方說空出來的通勤時間,可以用來提高多少產能;或者,少租一個辦公室,能減少公司多少成本等等。 3. 詳細的計劃收尾: 最後,你需要準備一份詳細的計劃,展示你對於數位遊牧的全面考慮和準備。其中包括你打算如何實施數位遊牧、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例如溝通困難、技術問題等),並且提供一些過去如何有效管理時間和工作的例子,來證明你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在數位遊牧時提高工作效率。 最後,你可以提出一個試行方案,讓你在一段時間內嘗試數位遊牧,以便雇主可以評估這種工作模式的效果,並判斷這種工作模式是否適合你和公司。這樣可以讓雇主感到更有保障。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說服雇主的具體方法,可以參考這篇: 如何說服老闆讓你在家工作?學會這 4 種勸說法讓老闆拒絕不了你 美國職場分享|美國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回辦公室!我如何逆風,向老闆要求遠距工作? 那如果雇主不答應,或是評估過後覺得現在的工作不適合數位遊牧怎麼辦? 三、「不適合」數位遊牧,你可以怎麼做? 很多人發現自己當前的工作或企業不適合數位遊牧時,會尋找可以進行遠端工作的職位,甚至選擇創業或接案。現在,也有諸多網站和平台專為遠端工作者和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例如Upwork、Freelancer、Remote.co。 你可以閱讀以下這兩篇文章,有種多的職缺平台可以參考: 遠端工作職缺平台推薦:4 步驟讓你更容易找到遠端工作 自由工作者要在哪接工作?推薦 6 個常用的接案平台 但記得在離職投入數位遊牧前,你有三件事是可以在職準備的!當手上有了這些籌碼,也能讓你在轉換跑道時更有餘裕。分別為:存錢、學技能、累積人脈。 1. 累積儲蓄 在開始數位遊牧之前,累積儲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如果你選擇創業或是自由接案,則在剛開始時,案子可能不多,導致收入不夠穩定。即便是選擇去找一份遠端工作,除非你在離職前就已經確保了下一份工作,否則在兩份工作之間的過渡期間,你同樣會需要資金來支持生活。有了足夠的儲蓄,可以讓你在這段過渡時間內擁有更多的經濟自由和安全感。 至於應該累積多少儲蓄,則主要取決於你的日常開支、旅行規劃,以及對於收入波動的容忍度。通常的建議是,至少要有足以支持一年到一年半生活費的儲蓄。 2. 學習技能 如果你在評估工作性質時發現自己的工作不適合數位遊牧,那麼你可以考慮學習一些與遠端工作相關的技能,例如程式設計、外語能力、SEO、社群媒體行銷等。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要學習的技能。有許多線上學習平台提供相關的課程,例如 YouTube、Hahow、LinkedIn Learning 等。你也可以參加相關的工作坊或研討會,或者找一個導師來指導你。此外,你也可以考慮參加政府開設的相關機構,如資策會。 在學習的過程中,建議你將自己的作品或學習過程記錄下來並公開。這樣在尋找相關機會時,這些記錄可以作為你的信任資產。 此外,你也可以學習如何建立「個人品牌」,提高自己專業的能見度,你可以參考《V018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V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 3. 建立人脈 在開始數位遊牧前,累積相關的人脈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因為許多遠端的工作機會並不會公開招聘,而是透過內部推薦或人脈關係來獲得。因此,擁有廣泛的人脈網絡可以幫助你找到這些機會。 此外,與有豐富數位遊牧工作經驗的人建立聯繫,他們可以提供寶貴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你學習和成長。 最重要的,當你真正開始數位遊牧時,可能會感到孤獨。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支持你的人脈網絡可以在你遇到困難時提供支持和鼓勵。 至於怎麼接觸到這些人呢? 你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建立你的線上社交網絡。無論是在臉書上建立粉絲專頁分享相關內容,還是在 LinkedIn 上建立專業形象(為什麼經營 LinkedIn 這麼重要?、LinkedIn 課程推薦),這些都有可能吸引到相關的人與你互動。 另外,主動參與與數位遊牧相關的線下活動,並認識相關的人,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如同前面所提,許多數位遊牧的遠端工作者因為獨立作業,常會感到孤單,因此這類的線下活動能幫助大家認識同溫層的人,擴展人脈。你可以多參加這類聚會,並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分享一些經驗。即使沒有建立聯繫方式,你也能從中獲得許多實用的經驗。 總結來說,數位遊牧或遠端工作的生活方式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夢想,但實現這個夢想需要一些準備和計劃。 首先,你需要評估你的工作「是否適合數位遊牧」,這包括考慮你的工作性質和成果交付方式。 如果你的工作「適合」數位遊牧,那麼你可以開始準備,包括評估是否具備「遠端能力」、 準備計畫「說服雇主」 等。 如果你的工作「不適合」數位遊牧,那麼你可以考慮累積儲蓄、學習技能和建立人脈。 無論你選擇哪種路徑,都需要有一定的準備和計劃。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規劃之後的數位遊牧生活。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5,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專欄作家讀者太太:創業與工作不是只能二選一,何不試試看「業內創業」!

「我覺得大家在思考創業這件事時,不一定要用二分法去看,人生不是只有一個選擇,為什麼你一定要放棄現在的工作,才能創業呢?」 當我們聊到如何給那些有創業夢想,卻因為擔心創業後收入不穩定而猶豫不決的上班族朋友一些建議時,筆名讀者太太的 Moja 這樣回應。 而之所以會給這樣的建議,正是因為這是 Moja 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業內創業是源自求生的本能 經營自媒體「讀者太太在英國」的 Moja,有五個不同的身分。她不僅是一位在英國具有十年豐富經驗的資深行銷客戶經理,同時也是一名專欄作家,在 2019 年,她更進一步創立了自己的公關公司,並在 2022 年開展自己的職涯教練業務。除此之外,她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Moja 說自己過去並未考慮創業,或許是因為在台灣的職涯環境相對穩定,所以自己在台灣工作時,一直都是認份的上班族。 然而,來到英國行銷公司的第一年,碰上了公司大規模的裁員,這件事徹底地翻轉了 Moja 的認知。 當時的她並沒有被裁員,但這次的經驗卻她受到極大震撼,發現原來在歐美國家,這樣大規模的裁員其實是常態,所以或許是求生的意志, Moja 開始思考自己萬一被裁員後該怎麼辦,為了確保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才開啟了 Moja 的斜槓與創業之路。 「從那時起,我認為我在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開始經營自己的粉專。」 在還沒踏入行銷公司之前,Moja 擁有五年的記者經驗,再加上自認從小就是喜歡寫作的人,因此 Moja 開始寫起了粉專,分享自己在英國的所見所聞。雖然一開始經營粉專沒有錢,也沒有業配,但 Moja 卻做得很開心,也慢慢地吸引了一些想要來英國工作的粉絲。 這些人雖然希望在英國工作,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問題。因此,Moja 開始分享自己在英國找工作的經驗,並訪問在英國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資訊,幫助粉絲在職涯路上更加順利。漸漸地,開始有粉絲會諮詢她的建議,也有出版社詢問是否可以把這些經驗集結成冊,為她開啟了職涯教練與作家這兩條路。 而在訪談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的創業家,也讓創業這個念頭悄悄地在 Moja 心中種下。 2019 年,Moja 發現自己的公司並不喜歡接華人的案子,一來是不懂華人文化,溝通起來很麻煩,二來時差也是必須要克服的問題,因此只要與華語世界有關的案子,基本上 Moja 的公司都會選擇拒絕。 而這也讓她看到了商機,覺得既然公司不要接,那自己懂行銷、懂中文,何不自己來試試看?因此 Moja 決定註冊公司,在維持本業工作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事業。 業內創業給自己帶來的改變 「自己創業之後,我發現時間就是金錢絕對不是一句口號。」 Moja 分享,自從開始創業以來,她最大的體悟就是對時間成本的掌控。 因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時間來完成,所以她會特別謹慎地規劃自己的時間。畢竟,時間就是收入的來源,這也能幫助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工作者。 Moja 開玩笑地說,自從她開始創業以來,她都會提早上線參加公司的會議,這樣的行為甚至讓她的主管感到壓力,表示因為她的提早,自己也不能遲到了。 還有一項改變,是因為收入來源的拓展,所以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動能更具平常心。 Moja 說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後,即使面對公司的裁員,自己也能以平常心應對。因為知道現在的這份工作,只是收入來源之一,即使突然間斷掉,她還有其他的現金流。 甚至,當創業的收入逐漸超過本業收入時,她在與公司談判時也更有底氣。Moja 分享,由於她的職涯教練業務日益繁忙,自己希望能抽出時間處理這一塊,因此她開始與公司談判,希望能將合作模式從全職轉為兼職。 業內創業的美麗與現實 當我們談到如何開始業內創業時,Moja 指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些人可能追求穩定的工作,並在下班後從事如追劇等休閒活動,這些選擇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不一定需要業內創業。 然而,Moja 笑稱自己是一個勞碌命,只要一閒下來就會感到恐慌。因此,當她看到身邊有許多創業家在工作的同時,也在經營自己的事業,她就會想要效仿他們。 因此,Moja 認為在開始業內創業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個性。 接著,Moja 提到,想要業內創業,就必須做好有所犧牲的覺悟。 因為一旦你開始業內創業,你將必須犧牲許多事情。例如,她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電視了,因為根本沒有時間,而且陪家人出去玩的時間也大幅減少,甚至非常感謝自己的先生幫她處理了很多家庭的事物,讓她可以沒有後顧之憂。 因此,Moja 也說,想要業內創業,時間管理也非常重要。 因為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都進行高強度的工作,這樣只會讓自己很快耗盡,必須要主動給自己設立一個界線,讓自己好好休息。Moja 就說她曾經因為不間斷的工作,導致自己後續有兩個禮拜都處在燃盡的狀態。至此之後,她每周至少會有半天到一天,就是單純躺平,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去想工作,讓自己可以好好充電。 關於更多建立界線的具體概念,可以參考這篇文章:Amazon 廣告策略經理 Jessica 專訪|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設定「停止線」讓自己好好下班! 最後,面對很多人都認為創業必須放棄本業的人,Moja 給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一定得放棄 A 才能做 B,而是時間比例分配的問題。可以像她一樣先從兼職做起,一開始先將 80% 的精力放在本業工作上,20% 放在斜槓的項目上,等之後營收上來了,再將比例變成 50%、50%,慢慢地降低對其中一方的依賴。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以及 Moja 在遠端工作與業內創業得到的體悟,歡迎參考「從一張白紙到唯一華人客戶經理!讀者太太在英國「斜槓創業」學會的 3 件事!」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Moja 在遠距工作方面的經驗,以及業內創業的真實甘苦談,歡迎收聽《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4:創業?上班?我都要!職涯選擇不是只能二選一|專欄作家 讀者太太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4, 2024

接案、自由工作者「勞健保」全攻略!如何保勞健保?職業工會加保、國民年金哪個好?

想要了解自雇者勞健保的處理,首先,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勞健保? 勞保:全名為「勞工保險」,一種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給予所有受雇者的一項保障。 健保:全名為「全民健康保險」,一種強制性保險的福利政策,給予所有國民的一項健康保障。 在法律上,只要你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就得強制性納保全民健康保險;而若你是受雇者,那你的雇主也必須依法為你加保。 健保的部分沒什麼大問題,但問題來了,大多自由工作者並沒有雇主,為何還要替自己加保勞工保險? 因為你無法預測你自己在工作時會不會遭受意外,若是不幸遭受意外,勞保能夠為你負擔部分費用。 另外,若有保勞保,當你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也能領到一筆月退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退休金」。 所以說到底,保勞健保的其實就是替自己買個保障,讓國家能夠在需要時照顧自己。 一、自由工作者保勞健保的 4 個方式 1. 請公司替自己加保 第一種方式就是找到一家公司,讓你以員工的名義加保,這樣子的好處就是你每個月能少負擔一些勞健保費用。 目前 (113年) 的勞健保負擔制度是這樣: 如果能夠找到公司替自己加保,理論上來說負擔的金額會比較少。 但事實上,你不屬於該家公司的員工,你並沒有替這間公司工作,所以就算願意幫你保的公司,也都還是會請你負擔單位的那筆費用。 也就是說到底,你只是省去後面會提到的職業工會會費,在保費的部分還是得自己負擔,而且還可能會有人情債 (因為一般都是會找親友的公司)。 2. 自行成立投保單位 第二種方式就是自己成立投保單位,也就是自己成立公司。 目前台灣的法定規定,五人以下的單位並不強制要設立投保單位,但是只要超過五人就得強制成立,因為國家要你保障你底下的雇員。 但這種方式對於總是單槍匹馬工作的自由工作者而言比較難,因為公司不管是在成立,還是未來的維護上都需要資金,且相對複雜,會多出不少業務。 3. 加入職業工會加保 首先,先了解一下何謂「工會」? 依據《工會法》第 6 條,台灣的工會組織分為: 企業工會:同一工作地點或同一雇主的勞工組成的工會。 產業工會:同一地區,從事同個產業的勞工組成的工會。 職業工會:同一地區,從事相同職業的勞工組稱的工會。 而在職業工會的業務部份,其中一項就是會員的勞健保業務。 所以許多的自由工作者就會利用這種方式,加入與自己工作性質相符的工會,並由工會方加保勞健保。 不過要注意的是,因為職業工會與你並無任何主雇關係,所以不會像公司一樣替你負擔部分費用,可參考下表: 【補充】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職業工會加保勞健保,依法你必須符合以下資格: 經常於 3 個月內受雇於 2 個以上非勞保強制投保單位的勞工,如:從事兩份以上清潔工作者、接兩份以上家教的人。 獨立從事勞動或技藝工作,獲致報酬,且未雇用有酬人員幫同工作的勞工,如:市場攤販、自媒體經營者。 【再補充】 若是利用一般公司行號投保,會提撥 6% 的勞退,但投保工會的話則沒有勞退的保障。 至於若是不懂勞退是什麼,可以先參考市場先生寫的文章:勞退和勞保差在哪? 4. 不保勞保,選擇繳國民年金 一樣先解釋一下國民年金的意思: 國民年金是一種為了「安定」社會,而存在的社會性國家保險 (避免沒錢可用的人造成社會動亂)。 所以年滿 25 歲、未滿 65 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沒有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的國民,就會成為國民年金的納保對象。 而部分在家工作的 Soho 族,若不主動保勞保,就需要繳交國民年金。但因為國民年金屬於「半強制」性,所以每年還是有高達 100 多萬人未繳交國民年金。 接著說回來,因為勞保跟國民年金都是能夠在遇到重大事故獲得理賠,以及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有給付,所以有部分人就不會特地去保勞保,改繳國民年金,健保則掛在區公所。 這樣子究竟好不好呢?其實真的就是見仁見智,等等我會深入探討及分析兩者差異,繼續看下去吧! 二、選擇用職業工會加保,該怎麼挑選工會? 要注意的三件事 1. 工會與工作的相關性 首先,最重要的一定要是要找與自己工作有相關的職業工會,不然很有可能會造成資格不符合,在理賠上就無法得到給付,甚至連年資都無法計算。(可參考相關新聞) 另外,我也會建議找離家近一點的工會,畢竟法定的職業工會本身就是:「【同一地區】從事相同職業的勞工組稱的工會。」 2. 工會背景與運作狀況 再來,工會的背景也非常重要,建議在加入工會前,要先去將此工會的背景了解清楚,包含成立時間的長短、有沒有得過什麼認證 … 之類的。 另外,也可以上網爬文或詢問裡面的會員,該工會的運作狀況如何,有沒有積欠保費及滯納金,對於會員業務的處理態度 … 等等的。 3. 工會提供的會員福利 最後這點見仁見智,因為職業工會的工作不只有替會員加保勞健保,還會有其他的業務或活動。 可以稍微去了解一下,看看工會的福利如何,會不會常常辦聚會、有沒有獎金回饋 … 等等。 當然,如果你不在意這些的話也是能忽略沒關係。 三、推薦的職業工會 以下推薦幾個我當初在尋找時有研究過,覺得不錯的工會,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一下。(不過北部的居多 XD) 或是可以上勞動部官網查看全台工會清冊,看看有哪些適合自己的工會。 我最後是加入《網路自媒體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有三點原因: 會員的條件比較符合我的工作性質。 超方便又超讚的客服,有問題用 LINE 詢問,三分鐘內就能得到回覆 (屢試不爽)。 有別的工會沒有的推薦制度,推薦會員加入能夠得到會費補助。 (PS.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並且有打算加入該工會,希望能在推薦人的部分打上 Dean 或 T-0189,讓我得到一些補助) 四、勞保 VS 國民年金怎麼選? 1. 兩者比較 2. 為什麼建議保勞保 以下是針對還未保勞保的自由工作者,在選擇勞保與國保 (國民年金) 的一些觀點。 若你屬於公司的雇員,則需要強制納保,也不會有兩者選擇的問題。 給付金額較高 勞保會依照你投保的金額不同,而有所謂的「級距」。也就是說: 勞保:給付額度會依照級距的不同而有所提高,繳越多領越多。 國保:因為投保的金額為單一費率,所以在給付上會是固定的。 所以說,在一般的條件下,勞保的給付金額是會高於國保的。 【補充】 以上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解釋,沒舉例試算是怕公式與數字一多,有些人會有看沒有懂。 如果你想要親自試算,可以上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參考官方的公式來計算比較。 社會評價問題 另外會建議能保勞保就盡量加保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有可能會有社會評價的問題。 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有以下: 由你繳交國民年金的年資,能大致了解你待業的時間。 可能會對於你這個人先有「不積極」等負面刻板印象。 有時候可能會被一些公司列入企業徵才時的篩選標準。… 等 以上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太刻板、怎麼可能發生,但事實上,這樣子的狀況的確在社會上層出不窮。 還是要看你自己怎麼去思考,我自己是覺得除非你真的連繳交基本的保費都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不然真心建議能加保勞保就趕緊加保吧! 五、勞健保常見 Q&A Q1:如何加入職業工會投保? 投保的部份工會方會幫你處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找一個工會加入。 而加入的方式每個工會都不同,有的可以線上申請,有的則一定要你人親自到現場。 不過整體過程大概如下: 先填寫基本資料 (包含證件) 選擇投保的薪資與開始加保日 專員會替你解說相關的法規及制度 了解需繳納的費用 (不清楚的部分要立即詢問) 繳納費用並出示證明 工會確認收到款項後就會替你加保 Q2:剛開始先投保多少薪資?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可能每個月的收入並不是固定的,所以對於要投保多少薪資會有疑問。 可以以年收下去取一個平均數,總之不要與實際收入相去太遠即可,個人會建議往高一點設。 因為如果設太低,勞保局進行查核時查到,就會有相關的罰則;而若設高一點雖然保費會增加,但未來得到的給付也會比較高。(會取你繳交額度中最高的 60 個月平均值下去計算) Q3:原先繳國保可轉勞保嗎? 如果原本有在繳國民年金,想要轉保勞保,當然是沒問題。 兩者的年資會分開計算,而未來在領取年金的部分則可以個別領。 勞保的老年給付需要滿 15 年的年資,但是國民年金的年資可納入計算。 國保的老年年金沒有年資的限制,可以與勞保同時領,但是計費的方式會不一樣。(相關案例) 六、結論 對於自由工作者保勞健保,我只有一個結論,就是:「如果你確定要保勞保的話,就不要拖,趕快加保開始累計年資。」 而這篇文章中所說的都是對於普通人,若你的身分比較特殊 (身障、低收 … 等),則需要另外去查詢相關資料! -- 本文轉貼自:DR.DEAN 處方箋(原文標題:自由工作者如何保勞健保?一人公司的你需要了解的細節)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3, 2024

《遠距團隊》書摘:遠距工作如何讓團隊有默契、溝通順暢?試試 3C 模型!

針對團隊及文化設計的三 C 模型 幾個月來,胡里歐一直在思考我們在本書中提出的許多問題。他不停地自問:「在構思如何在這個新的工作環境中設計團隊時,我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以及「我怎麼知道我們是否成功了?」在他想著要打造一種理想的團隊文化時,他不知道應該納入哪些內容。他之所以在這些關鍵問題上猶豫不決,部分原因就在於這些重要問題本身。他知道自己需要採取行動,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我們為像胡里歐這樣的人寫了本書。我們知道團隊設計和文化議題向來都很重要,然而,現今的每個人都身陷於工作場所快速改變的時代。我們正在研究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成功團隊和優秀文化的關鍵因素,則需要被簡單明瞭地闡明。 在《帶領遠端團隊》中,我們介紹了領導力的三個 O 模型;在《遠距隊友》一書中,我們則提出了遠端工作成功的三個 P 模型。在發展這些模型時,更重要的是,在我們不斷改善並將這些模型應用在客戶身上的過程,我們在其運用的簡單性和豐富性之中,找到了力量。 自從新冠疫情在二〇二〇年三月開始侵襲美國和歐洲的大多數公司以來,混合型團隊的採用率就愈來愈高。儘管這個詞彙經常被廣泛使用,但它通常被用來泛指任何既非完全遠端、也非完全同地辦公的團隊。 我們對這種工作方式愈是了解,就愈會意識到,如果我們的團隊要成為真正的混合型團隊,那麼它們必須與我們只是在嘗試重建辦公環境時,所設計的團隊大不相同。 我們已經知道,沿用舊有模式會導致會議過多、電子郵件超載,也讓員工的工作時間缺乏彈性。如果你要設計一個混合型團隊,請將其視為設計一項獨特的事物,並抓住機會真正改變你和團隊的工作方式。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出一個同樣有幫助且實用的模型,來協助你設計或重新設計團隊,以符合遠距工作的需求。我們相信三 C 模型的力量在於簡單,就像其他模型一樣;它將幫助你設計團隊及其文化。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介紹一下它是什麼。 三 C 模型圖(圖/時報出版提供) 設計團隊及其文化的三 C 模型 三 C 模型由三個因素組成,其力量來自於這些因素之間的整合,並認知到它們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這三個 C 分別是: 溝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laboration) 團結(Cohesion) 這些組成要件不只都是以同個字母開頭而已(這讓它們記起來更容易),也是很常見的詞彙。要理解這個模型的威力(見三 C 模型圖),我們需要在設計團隊及其文化的脈絡下,定義和描述這些術語。 溝通 溝通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我們一生都在進行溝通;它也是工作的基礎。儘管我們都會溝通,但其技巧、準確度和是否有效卻各不相同。在訊息已送出、依照預期被接收並達成相互理解之後,溝通才算成功。簡而言之,溝通就是訊息的發送、接收與理解。 每個人的工作都需要溝通,如果溝通能夠更有效且迅速地達成目的,所有工作都會更順利。在一個互相連結和互相依賴的世界中,即使是獨立的手藝人也需要和客戶及供應商進行溝通。 因此,溝通是所有工作的關鍵和基礎,無論我們已經做了多久、做得有多好,都還能有改進的空間。當每個人都身在相同建築物中或同一地點時,我們可以進行直接、即時、豐富的面對面交談。隨著優質溝通的障礙和挑戰與日俱增,我們對提高溝通效率的需求也增加了。 我們最喜歡的一個關於溝通有多難的例子,來自於一項對手術室溝通的研究 2,內容是經過訓練的觀察員所觀看的四十八個手術過程中,共九十個小時的團隊溝通。而根據以下原則,在所有被觀察到的溝通中,有將近三分之一被歸類為「溝通失敗」: 時機:該溝通是否在最適合或最需要的時間點傳達完成? 內容:訊息是否完整且準確? 受眾:是否由正確的對象聽到且接收到了訊息? 目的:問題是否得到妥善的解決? 此外,研究發現,有 36.4% 的失敗導致了效率低下、團隊緊張、資源浪費、延誤、為患者帶來不便及造成流程上的錯誤。 這帶給我們兩個結論:倘若連在進行重要工作時,與身邊人們的即時溝通都有可能失敗或只是差強人意的話,那我們就會知道如果再加上距離和其他障礙,情況將變得更具挑戰性。其次,看看溝通失誤的結果:你不必在手術室工作,也能意識到這些失誤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在組織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以及下列所有的群體與個人之間,溝通都必須是有效的: 團隊內部 團隊中的個人之間 跨團隊 同事之間 與主管之間 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內部及外部) 當溝通不順暢、不即時、不完整或完全缺乏溝通時,結果會造成: 誤解 衝突 缺乏一致性 領導不力 錯失良機 關係疏遠 信任度降低 承諾和參與度降低 責任感降低 完成工作的速度變慢 改革緩慢或無效 合作減少 挫折感增加 人員流動率變高 (請根據你個人的經驗新增)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即使是在最優秀、最成功的企業中,也經常聽到以下說法:「我們需要改善溝通。」溝通一直都很困難,但在一個日益複雜且遠距進行的新工作世界中,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合作 《韋氏字典》對合作(collaborate)一詞的定義是:與他人共同或一起工作,尤其是在智力活動方面。 當每個人都在相同建築物中一起工作時,共同和一起所意味的似乎更為明白。例如吉娜需要和喬治合作的時候,只要走到他的辦公室或隔間借幾分鐘就可以了;這樣的合作通常會立即發生。 如果胡安想針對某個問題徵求一些意見,他可能會召集三四個人(或在會議室快速開個會),來創造合作的時刻。但若你想合作的人在該城裡、國內的其他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似乎就沒那麼容易了。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是透過下列事物,來看待合作這件事的: 即時互動 會議室 白板或掛圖 PowerPoint 投影片或其他分享資料的方式 雖然上述各點皆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複製,但大多數人都發現,虛擬合作比面對面合作要來得更難。面對面的合作毫無疑問有其優勢(我們歷史悠久的虛擬團隊一直期待著偶爾才舉行的實體會議)。然而,遠距會議也可能具有正面、且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優點。 「我們必須見面才能合作」的思維模式,至少有三個缺點: 1. 合作不只是單單一次的活動而已 合作可以在沒有會議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會議之外存在。面對面會議也許可以帶來能量,但關於人們針對會議有多沒效率的抱怨,我們也聽了好幾十年。如果你所認為的合作只在正式(甚至非正式)的會議中進行,那麼你對這個主題的思考,其實能夠或應該更加廣泛。 2. 合作不僅僅是同步的活動 回到定義:我們知道,「共同」工作不一定意味著同時進行。儘管電子郵件存在著種種挑戰和不足,但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正面的合作範例。還有許多其他較新的合作工具,包括用來取代歷史悠久的白板和強化其功能的工具,它們可以創造出了不起的合作結果。 你是否常在會議結束後才想到一個後續問題或附加想法,但卻因為來不及提出而覺得扼腕?在 Microsoft Teams 或 Slack 中持續進行的討論區或對話串,可以提高你們在決策方面的品質,或促進產生有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案。 3. 面對面的合作不總是辦得到 如果團隊的一部分人位於美國緬因州的邦哥,其他人卻在印度邦加羅爾,那麼你們很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在同一間會議室(甚至在同個時區)。你必須學會在這種情況下盡力而為。 合作成功與否取決於許多因素。你在設計團隊及其文化時,下列這些都需要加以考量。 會議/小組會議和聚會 一對一的合作 腦力激盪 解決問題 事先規劃 建立共同的願景及目標 如果將這份清單與合作一詞分開來看,你會發現當我們制定計畫、流程和協議來支持成功時,所有這些事情都可以有效地遠距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或不能夠聚在一起;而是倘若我們以一種呆板和保守的方式來思考合作的話,當我們在團隊設計中加入遠距和非同步的元素時,就可能會錯失完美合作的良機。 團結 三 C 模型的第三部分是團結(cohesion)。以下是來自《韋氏字典》的第一個定義: 緊密凝聚在一起的行為或狀態。 如果我們從未(或很少)在一起工作,那麼緊密凝聚在一起是否自相矛盾?也許從字面上看來是如此,但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第二個定義將這個詞與生物學和生命科學連結起來: 植物相似部分或器官之間的結合。 我們喜歡這個詞在生物學上的連結和內涵,這也是我們選擇它的原因。工作和工作關係不單純是機械性的,也不僅僅由組織結構圖、時間和空間來定義。團結所意味的遠不只是這些事物而已,其面向還包括明顯非結構性的事物,如下所示: 關係 連結 相關性 信任 信仰 目的 意義 投入參與 包容 責任感 這些面向中的每一項都對團隊成功非常重要。 這裡也是如此,我們的經驗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我們可能會想,上述內容在面對面時,可能更容易建立或維持。雖然這一點可以成立,但看看這些項目中的任何一項,你也可以為遠距進行這些項目,找到支持的論據。 請提出下列問題: 我們能否在彈性的工作環境中建立關係? 人們在遠距或混合型的工作環境中,是否還能高度參與? 人們能否在很少見面的情況下,還得以維持責任感? 答案是可以、可以,還是可以。 傳統上,此清單的大多數項目通常被視為技能(因此屬於培訓或輔導的議題)或希望(「我們希望能做到這些」或「我們在最優秀的員工身上看到了這些」),而不是作為我們團隊的期望和設計元素。 但我們鼓勵你這麼做,也會在本書的其他部分告訴你,如何將這些事項納入你的團隊及其文化的設計中,而不是讓它們繼續維持在希望與願望的層次而已。 如何使用三 C 模型 你可以將此架構用於設計團隊和打造團隊文化,我們將幫助你同時進行。在上述兩個目的中,你可以使用三 C 模型來做三件事: 評估: 獨立或整體檢視每個面向,以確定團隊目前在該層面的表現如何(下一節將進一步討論)。 設計: 利用這些面向來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完整且清晰的團隊設計,如此一來,團隊就能朝著每個面向實現目標;我們也可以運用各個面向來釐清我們的團隊文化願景。 發展: 設計或決定我們想要什麼是一回事,但實現目標卻是另一回事。三 C 模型可以為我們指明實現團隊和文化目標所需的發展方向。 進一步界定這些面向的問題 儘管我們正在討論為新的工作環境設計團隊及有意識地打造團隊文化,但我們知道,大多數人並不是從零開始的。如果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存在著現有的團隊,那你很可能會想:我們現在的狀況如何? 無論現在或以後(其實是隨時),你都可以使用三 C 模型作為評估工具,來衡量自己目前的狀態。 你可以將以下問題作為個人的心理練習、將它們運用在與團隊的對話中,或以調查的形式使用這些問題,這是更有價值、更可靠的利用方式。即使你決定先進行個人評估,我們也鼓勵你在團隊中使用這些問題。 關於溝通的問題 我們對團隊溝通的挫折程度是多少? 溝通上的失誤有多常導致衝突或重工? 從訊息接收者的角度來看,團隊目標的傳達有多清楚? 我們在整個團隊及組織間的溝通效率如何? 團隊以非正式和正式方式進行溝通的頻率為何? 團隊成員的同步及非同步溝通進行得有多順利? 我們有多常預設使用最自在、而不是最有效的溝通工具和做法? 各方在分擔溝通的責任方面做得如何(在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 若要改善團隊溝通,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 在 1 分到 10 分之間,所有團隊成員如何評價團隊的溝通成功程度? 關於合作的問題 我們的會議在實現預期結果和滿足工作需求方面的效果如何? 我們的會議是在維繫、改善信任與關係,還是在對其造成傷害? 我們在使用非同步的合作工具時有多順手? 我們進行非正式合作的頻率為何、是否順利? 我們的跨團隊合作是什麼樣子的? 階層結構或從屬關係妨礙我們合作的程度有多高? 在我們的規劃過程中,有多少是經由合作進行的? 人們是否感受到自己被傾聽,並覺得他們的想法獲得考慮? 在預算內準時完成專案的頻率為何? 在 1 分到 10 分之間,所有團隊成員如何評價我們團隊的合作? 關於團結的問題 我們的團隊提供了多少心理安全感?每個人是否都以相同的方式評價這一點? 我們團隊的整體信任等級為何? 我們團隊的工作關係有多穩固? 人們和其主管或經理的關係如何、是否願意給予支持? 我們與工作使命和目的的一致性如何? 我們會如何評價團隊的整體參與度? 團隊成員對團隊的成果抱持並展現出多少責任感? 整個團隊的期望有多明確? 在 1 分到 10 分之間,所有成員如何評價我們團隊的團結力? 如果你選擇以團隊的形式來回答這些問題,你可能需要從團隊外部找一位主持人,以讓所有團隊成員都能有效地提出想法。根據我們的經驗,即便團隊認為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需要透過對話本身來改善溝通、加強合作和建立信任,這些對話也會帶來很多好處。 小結 三 C 模型既全面又簡單,它就是設計來讓主管、團隊和個人使用的,目標是協助你在一個可能會有人員的部分或全部時間都在遠距離工作的世界中,打造並讓你的團隊升級。 此模型圖暗示了一個重要觀點:只有一根支柱的狀態良好是不夠的。要想擁有結實的地基和堅固的屋頂,我們需要在所有三個層面都有強大的實力。當然,即使是面對面,要做到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了;在遠距的情況下雖然可能更難,但還是辦得到。這個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從可能走向成功。 本書的其他部分將幫助你在致力於所有團隊設計、重新設計,以及打造團隊的大文化及微文化時,運用這個模型。 --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0, 2024

個人網站架設 Q&A|架設網站多少錢?有免費資源嗎?自己架可以嗎?本文一次解!

經營自媒體,想要自己架網站要花多少錢、有免費的資源可以使用嗎?到底該自己架還是請別人架呢?本文一次告訴呢! 1. 自己架設網站要錢嗎?可以免費架設網站嗎? 當然可以免費架設網站,但通常會有許多的限制,因此不太推薦。 現在網路上有許多提供免費架設網站方案的架站平台,例如:WordPress.com 、 Strikingly 、 Wix 、 Weedly 、 GoDaddy … 雖然是免費可以使用的,但卻不少惱人的缺點: 功能不齊全,無法滿足需求 無法客製化,自由調整版面 可能會有廣告跳出 有潛在的資安問題 通常有流量限制 不能使用客製化的網域名稱 未來若要搬運網站,需花費更多的資金以及時間 當初在做功課的時候,因為考量到客製化、安全性以及未來是想要長期經營,不想要免費的架站平台綁住,因此,後來我就決定直接使用開源軟體 WordPress.org 來付費自架網站,在下一個段落我將會分享使用 WordPress.org 自架網站的所有花費。 【 WordPress.com vs WordPress.org 】 WordPress.com:可以讓使用者快速簡單的建立一個部落格的線上部落格平台,類似於痞客邦、Medium。 WordPress.org:是一個開源架站軟體系統,只要自備主機商、網域等等,就可以建立更加自由且無限制的個人部落格。(以下的 WordPress 都是指 WordPress.org) 延伸閱讀:WordPress 架站入門指南:新手適合用 WordPress.org 還是 WordPress.com? 2. 架設網站費用包含哪些? 這邊我們是以「WordPress.org 自架網站」為例來計算架站費用,若你是直接選擇免費架站平台,當然就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費用哦! 若想要用 WordPressorg 自己架設網站,有 2 筆基本花費是必要且必須的支出,分別是: 虛擬主機:指的是網站的儲存空間 網域名稱:網站的連結 如果說架網站就像是在蓋房子,虛擬主機就像是土地,你必須要有塊土地,才能準備開始蓋房子;而網域名稱就像是地址,有了地址,別人才有辦法找到你家在哪裡! 虛擬主機(必要費用) WordPress.org 是一個架站的軟體系統,有了軟體系統後,我們必須要準備一個空間來安裝這個軟體,在考量安全性及電腦效能的情況下,通常我們會選擇使用「虛擬主機」來放置安裝我們的 WordPress.org! 可以把它想像成是跟別人借電腦空間,來安裝我們的 WordPress,現在常見的虛擬主機商有: Bluehost 主機 Cloudways 主機 A2 主機 延伸閱讀:Cloudways 教學:WordPress 架站推薦主機,每月 400 台幣即可擁有超高網站效能! 我個人是使用 Bluehost 來當作我的虛擬主機,原因是因為價格最實惠,加上有送網域一年、SSL 安全性憑證,整體來說 CP 值很高!不過,速度上比起其他主機商,確實是慢一點,但因為當初我對於速度比較沒有強求,因此就還是選擇了 Bluehost。 建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適合的主機商,下面就用價格最便宜的 Bluehost 來計算費用。 Bluehost 價格方案 以 Bluehost 來說,我是購買「CHOICE PLUS」方案,一年約台幣 2,000 元(每月約 170 元),包含免費網域一年、SSL 安全認證。 延伸閱讀:【 WordPress 架站教學#3】在 Cloudways 中設定 WordPress 網域、網站 SSL 憑證!讓你的網站更安全! 網域名稱(必要費用) 網域名稱就是現在你閱讀這一篇文章,在網址欄位看到的「 leadingmrk.com 」,英文叫做「Domain Name」。如果想要長期經營一個網站,擁有一個專屬好記的網域名稱是很重要的。 購買網域名稱的費用大概會落在 400 – 1000 元不等,常見的網域廠商包含:Namecheap、GoDaddy 等,部分虛擬主機商本身就有販售網域名稱,因此可以在購買虛擬主機時,一併購買即可,有些方案也有直接免費送網域一年,非常划算! 延伸閱讀:【WordPress 架站教學#2】透過 NameCheap 購買網域!首次購買、續約都便宜! 網站佈景主題(非必要費用) WordPress 內建就有提供免費的佈景主題,但相當的陽春 XD!如果不想要使用這麼簡單的佈景主題,就可以再購買額外購買其他廠商設計好的「佈景主題」來美化我們的網站! 我當初是在 Envato market 購買佈景主題 – Soledad,另外也有像 Astra、Flatsome 等等的佈景主題可以做選購,Soledad 佈景主題是一次性買斷的,費用約台幣 1,800 元。 延伸閱讀:【Astra 教學】WordPress 架站佈景主題首選 Astra Pro,輕鬆打造特色個人品牌網站! 所以自己架設網站到底要花多少錢?以下來幫你加總: 必要費用:虛擬主機 + 網域名稱約 $2,000 元(一年份) 非必要費用:佈景主題約 $1,800 元(終身買斷) 總花費:新台幣 $3,800 元 以上是我當初一開始自己架設一個網站所花費的金額,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實際的價格還是會因為每個人所選擇的虛擬主機商、方案、佈景主題而有所不同。 另外,如果想要自己客製化網站頁面排版、樣式,也可以使用 Elementor 這個WordPress 頁面編輯器,完全不需要任何程式背景就能自己設計頁面,而且也有提供免費版本,非常推薦大家可以安裝這個小工具哦! 延伸閱讀:【 Elementor 完整教學】2024 年最推薦 WordPress 架站頁面編輯器!手把手教學 3. 網站該自己架還是請別人架比較好? 這邊簡單幫大家做個比較表格,提供給大家參考! 不論是自己架設網站,還是請別人幫你架設網站,都真的各有優缺點!因為每個人的背景狀況以及需求都不一樣,所以我沒有辦法跟你說哪一個比較好,不過,這邊也幫大家稍微整理出幾個結論,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如果你時間不多 → 建議找網站公司架網站 如果你預算不多 → 建議自己架網站 如果你想要省時省力省麻煩 → 建議找網站公司架網站 如果你想要多累積架站經驗→ 建議自己架網站 4. 結語 以上就是今天的「自己架設網站」常見的問題解析!其實要開始經營一個部落格,真的沒有想像中的花錢,雖然自架網站會需要花時間以及心力,但也相信如果真的成功自己架設出一個網站,也會是一個很好的經歷跟學習。 -- 本文轉貼自:老K(領先時代數位 創辦人)(原文標題:自己架設網站要錢嗎?架設網站到底會花多少費用,常見問題大解析!) 老K是一位數位工具講師,同時也是輔導各領域自媒體經營者,從零開始到全職經營的陪跑顧問。2019 年打造《領先時代數位》網站與全遠距團隊,前後已分享上百種數位工具的應用方式與詳細教學。後續開設了超過 11,000+ 位學員的《Notion 實戰課程》,也開設《B.R.A.N.D 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系統》的自媒體陪跑計劃,希望能帶領更多人透過自媒體,踏上自由工作、數位遊牧之路。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