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

78 posts

《普通人的海外求职指南》选摘:出国工作没你想的那么好!海外求职前,3 个问题帮自己做事前检核

出国工作就像离家独立。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长期离家时的回忆吗?有的人是到外县市读大学、有的人是当兵到了很远的营区、有的人则是出国当交换学生。那是一种混杂着自由、探险和一点刺激感的悸动,有时候「离开」就是目的本身。 出社会一阵子之后,很多人心中又会再次漾起这种离开的渴望,只是这时候的限制条件更多了,你可能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脱离现在的舒适圈;你可能有了生活的责任,不确定家人能不能承担失去来自你的经济来源;你可能已经有了明确的升迁道路,不太确定离开之后是不是真的更好。 嘉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年轻的时候就有出国工作的梦,除了薪水,她更在意的是国际经验。 毕业之后加入一间台商公司,说不羡慕同期直接加入外商的朋友是骗人的,她想象的画面里,朋友们已经比她早一步拥有这些国际经验,可以说是半只脚站在海外工作了。 三五年之后,她也出国旅行和出差过几趟,这才开始感觉到自己所追求的国际经验更多的是关于职涯发展:她希望自己能领导一个跨国团队,并且和多元背景的人有共事经验,在职涯上取得更大的舞台。 某一次同学聚会的场合,她才知道在外商工作的同学一直很羡慕嘉玲已经能够主导项目、在东南亚社群建立起业界的声誉,而同学除了偶尔和国外上司用英文汇报,大部分工作上的同事和对口的厂商,其实都还是相似背景的本国人。 若纯论薪水,嘉玲的税后薪资已经足够在台北过上相当有余裕的生活,虽然嘉玲仍留在台湾,可是她的视野从不只局限于台湾。 士豪则是另一个例子。在美国工作了五年之后,他在 2021 年选择回到台湾。 美国的薪水仍然比台湾新工作高,但是在疫情之际,他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定期返台与家人相聚,长期独自一人在异乡远距办公一年,他重新问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第二波疫情再起之后,答案变得越来越明确—他是个需要常常和家人相处、和朋友闲聊的人。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某一场对话,他接受朋友的建议,开始进行心理咨商,才知道自己心理已经开始出现状况了,问题在于从一开始他对海外工作的向往其实也是能够交到不同背景的朋友,但是这五年来,他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因为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缘故,仍然非常局限,朋友都是华人不说,实际上认识的人,连职业和产业都一模一样。 于是士豪决定返台,而他在台湾工作的这一年,几乎是他开始工作以来最快乐的一年。 出国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取舍。 你得思考的不只是离开的优点,还有更多离开的缺点,当你能够坚定地回答「为什么想要出国工作」这个问题时,才真正开始走上「出国工作」这条路。 这条路有时充满欢笑,有时异常孤独,你不必头也不回地离开,但不管选择闯荡还是回头,都要能够先把心态和目标确定下来。 事实上,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这两年间,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在台湾」或者「返回台湾」工作。 根据主计处的资料,2020 年台湾人赴海外工作的人数为 50.1 万人,较 2019 年的 73.9 万人,大减 23.8 万人,不只是 2009 年开办调查以来的最低点,也是近五年来首次人数下降。 回想上述的两个故事,不妨再问自己一次:你为什么想要出国工作? 出国工作到底哪里好? 工作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如果单纯为了找到工作而削足适履,强迫自己处在没有目标的痛苦漩涡之中,反而失去出国工作的意义了。 你的目标不一定是要和工作有直接相关,但一定要能清楚地告诉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如果问起一般人想要前往海外工作的动机,大概可以归类为以下四项: 1. 追求更高的收入 每个工作的薪资常常取决于两个要素:这个公司赚不赚钱、公司所在地的人才供需是否平衡。台湾产业的强项目前还是在科技制造业,这些上市公司都有赚钱,也持续对人才有大量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新竹市家户平均收入比台北市还要高的原因。 但对于其他产业,比方说纯软件业和顾问业,国外的产业聚落常常能提供更高的薪资,这也是很多人决定出国工作的主要原因。 2. 追求更好的成长机会 企业总部或核心市场所在地常常能提供人才更大的舞台,因为有机会接触到核心或规模更大的项目,这些是小型区域市场比较难望其项背的。 而大的舞台就会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聚集,激荡出创新的产业知识和方法论,进一步为前来挑战的人才职涯加值。 台湾在市场规模和产业类型的先天限制,常常会让职涯中段的专业人士或基层主管「卡住了」,缺乏晋升机会,进而失去承接挑战和成长的机会,这是另一个让人决定出国工作的重大推力。 3. 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住过国外就会发现台湾其实是个方便又安全的宜居之地,做为退休的选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是很好的。但如果同步考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多了很多让人决定出国的理由。 许多人是为了更合理的工时和更完善的休假制度而出国的,也有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出国,有的人则是向往绿地和较方便的旅行机会。 4. 对于特定文化的爱 有的人把出国当成是拓展文化体验的途径,不管是想要认识更多元种族文化的朋友,或是向往动漫、K-pop、NBA 等特定流行文化,又或者单纯对于法式情怀、户外活动等特定生活型态的喜爱,这些都是族群组成和生活同构型较高的台湾无法提供的。决定因为另一半而为爱走天涯的也算在这一类。 留在台湾绝对不好?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许多人也重新开始检核这四个维度,实际上留在台湾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举例来说: 1. 税后薪资:疫情期间除了内需产业的扩大,和出口相关的产业也有爆炸性的营收成长。从分红到本俸,非常多科技业相关的职务都陆续开始调薪计划,跨国大公司加码进驻台湾,也渐渐开始拉高了人才的薪资水平,如果考虑税后所得和实质购买力,台湾部分产业的薪资已经超越日本和欧洲能够提供的水平。 2. 成长机会: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科技业和传统产业也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职涯机会提供给愿意外派或领导跨国项目的人才。这类工作的合作对口分布在东南亚、东欧和中南美洲地区,能够提供的舞台比起直接出国工作的人并不逊色。对于足够资深的高阶人员,台资企业因为总部就在台湾,加上同样文化背景的优势,有时也有机会争取到总监以上的职务,避免国际职场上隐形的竹子天花板。 3. 生活质量:承平时期普通人比较意识不到的生活质量,包含治安、医疗效率、公共价值观差异等等,在疫情期间被大幅度地凸显出来。留在台湾工作仍有一些生活上的压力,但它更像是一种生活型态的取舍,而不再只是单方面的劣势。 那么对你来说呢?你为什么想要出国工作?你最重视的又是哪个部分? 套用知名作家赛门.西奈克在《先问,为什么?》提到的黄金圈理论,你必须先从为什么开始,再去思考怎么做和如何做。因为「人们会跟随的不是你做的事情,而是你做这件事背后的理由。」 你的梦想也是一样,长期而言,你很难说服自己为做而做,一定要有一个理由,才能说服自己在困境之中持续做下去。 如果单纯是为了薪水,可能就比较愿意妥协于不喜欢的文化;如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可能就愿意接受比较平缓的职涯成长曲线和薪资。这点对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职涯阶段也不一样。 最好的选项也许可以同时达成一开始说的那四个动机,但如果无法同时满足,把目标拆分成两到三个阶段逐步实践也未尝不可。 检视自己理想生活的目标 你必须要不断倾听内心的声音,究竟自己想要出国工作的初衷为何,又愿意为了这件事牺牲什么。要做到这件事没有快捷方式,需要定期花一段时间和自己对话,声音才会隐隐浮现。不妨从下面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开始,每半年问自己一次: 1. 你想要透过出国工作得到什么? 2. 这些东西只有透过出国工作才能得到吗? 3. 如果没有了这些,你还想出国工作吗? 当声音开始萌芽之后,就把握机会手写下来吧,这将会成为每次你想要放弃的时候的专属符咒。 写下来不只是一个仪式,也是一个你对自己的承诺。很多自我成长的书籍和励志故事的主角,都曾分享过这种目标设定的小技巧。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个起点,现在就写下自己的理由,困惑的时候再回头来寻找自己的初衷。 关于职涯和生活重心的思考,我非常推荐由史丹佛大学教授比尔.柏内特和戴夫.埃文斯所写的《做自己的生命设计师》。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让你从人生观和工作观开始,透过记录每天生活的简易日志,检视自己理想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书中许多自我探索的工具也都可以直接在同名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使用。 当你找到了人生的为什么,也许会发现美好生活并不需要出国工作,出国工作也有可能只是最终目标的一个手段,那都很好,只要那是你经过思考之后,自己选择的就好了。 -- 本文摘自圆神出版《普通人的海外求职指南:不必留学,也能让国际工作主动找上你》

December 8, 2023

《 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选摘:海外求职只有履历还不够,你一定要会写的「求职信」!

英国和台湾的职场生态各有差异,语言和文化也截然不同,以伦敦等大都市来说,竞争者来自全世界,要如何在世界人才的大熔炉、大舞台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累积了超过十一年对英国职场的研究与观察,我认为除了本身的专业能力要强、实力要够以外,对于第一次在英国找工作的人来说,适应当地的求职潜规则更是重要且基本的。 在英国找工作必须跟着英国人的游戏规则走,套用到其他国家的状况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一味地用在台湾求职的那套方式,认为只要在 104 或 1111 等人力银行平台注册并填好履历,就能应征工作,以及用同一份制式履历和自传打遍天下,投递到应征职缺的所有公司,这些台湾人习以为常的求职起手式,在其他国家的就业市场上可能行不通。 就我的观察,在英国和在台湾求职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那短短一页的求职信(cover letter)。 什么是求职信?在欧美国家找工作时,它是很常见的正式文件,长度大约是一页 A4 纸,一般会伴随着你的简历(resume)在填写工作申请(job application)时一起被递交出去,目的是加强简历里没有强调的部分,同时客制化你的工作申请,毕竟简历的内容比较制式且标准化,如何针对职务内容说服你想应征的公司,让他们相信若不邀请你去面试就是他们的损失,真的只能靠求职信来完成这个任务了。 求职信的附加功能 此外,求职信还有两个附加功能,让你的工作申请更完美: 1. 展示你的个性与沟通方式 有别于简历着重在条列每段工作经验,求职信提供求职者一个能展现文采的机会,而透过这段文字,潜在雇主能进一步了解你的个性以及惯用的沟通方式,让对方能更全面地认识你。 2. 解释简历中可能被质疑的部分 简历受限于固定格式,无法对每一段工作经历详加解释,譬如你的两个工作之间的空档过长(一般指超过半年),或是你从 A 产业转职到 B 产业,如果未经解释,这些现象极有可能被雇主视为所谓的红旗(red flag)*,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求职信中详细解释,化解可能被雇主归类为潜在疑虑的红旗。 许多招募广告会要求求职者附上求职信,而大部分的求职网站像 Reed、Indeed、Totaljobs 也会要求用户撰写求职信。 一封精心撰写的求职信能包含许多简历无法交代的细节,用它来补充简历无法呈现的额外信息,不但能帮助招聘者更深入地认识求职者、了解他的背景,在两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势均力敌时,求职信写得比较好的人往往有更大的机率胜出,成为得到面试机会的优胜者,因此我建议:即使招聘广告上没有要求,求职者还是应该主动附上求职信。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求职信似曾相识──似乎和在台湾求职时写的「自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求职信的写法、对结构的要求和自传完全不同,千万不要搬出以往写自传的那套做法,那样不但无法帮你的求职申请加分,还有可能让人资(Human Resources, HR)在第一阶段筛选时,就先把你刷掉了。 撰写求职信的技巧 了解求职信的重要性后,你一定很想知道该如何写好求职信,毕竟在台湾找工作通常不用写求职信,大部分人对它比较陌生,以下就和大家分享几个撰写求职信的技巧。 1. 看清职务要求,量身打造专属内容 在英国找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用同一个版本的沟通方式「乱枪打鸟」,这会让雇主觉得你只是想碰碰运气,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或想要得到这份工作。 若求职信的针对性不够强,人资根本不会花时间看你的履历。因此建议写求职信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职务描述(Job Description),看清楚职务要求,在求职信中针对该职位着重的技能与经验多加着墨。 2. 第一段写总结,其他段落多用实例 求职信和情书不同,不需要含蓄地慢慢铺陈,请务必在第一段就写出整封求职信的重点,再用后面的段落一一击破各个细项。 求职信第一段通常是总结你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就,让收到你的工作申请的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你的专长。 紧接着要从你的经验中大量使用具体实例说明为何你适合这项职缺,可以是你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或是曾得过的奖项、专利、证书等,总之就是用你的丰功伟业去呼应该职缺的要求,向潜在雇主证明你是最完美的不二人选。 3. 用条列方式归纳重点,总长不超过一页 为了让人能在最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写求职信最好使用条列(bullet points)的归纳方式,每一条聚焦一个核心,譬如第一条说明你的领导能力,第二条谈你的项目管理能力,并将这些重点用粗体字标示起来,让负责招募的人资容易清楚辨识。 求职信最好不要超过一页,内容必须精辟简要,句句讲到重点,而且不要重复简历里提过的事,否则会给人重复性高的累赘感。简历和求职信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两份文件,撰写时要尽量针对你所申请的职务要求来微调,才能达到真正的客制化,也更能让招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别忘了强调志工经验 虽然当志工是为了服务,而非为了求职或履历表上的亮眼经历,但在英国申请工作时,如果有志工经验,的确会让雇主对你「另眼相看」。对许多外国企业雇主来说,不支薪的志工工作经验,最能反映应征者的「积极性」,若是曾在海外从事志工工作,对于应征者的「国际观」更有加分作用。 建议可以在求职信中特别说明自己为何选择某个志工项目,以及从该经验中得到哪些技能符合应征职缺的要求。 5. 最后一段的艺术 前面提到求职信第一段要总结你的技能、专长与成就,让阅读的人可以很快勾勒出求职者的全貌,求职信最后一段也很重要,有画龙点睛之效,让人看完一整页内容后,能轻易掌握重点。 英国职场专家建议,求职信最后一段请再次强调你的技能中最符合该职务要求的两项关键能力,以及它们将如何为这个职缺与该组织带来贡献。这个动作的目的是提醒招聘者你的主要强项是什么,让对方感到如果不邀请你参加面试,他们就亏大了。 6. 主动争取面试机会 想在英国职场生存,最关键的能力就是「争取」(也就是吵着要糖的能力)。不管是想升迁或加薪,或是谈年薪时,想为自己多加一、两个月薪水,直接争取就对了,虽然老板最后不一定会答应,但若不主动争取,几乎不可能得到这些机会。 我们要知道欧美各国的企业中,「惦惦吃三碗公」的老板也不少,如果不出声,他就假装不知道你该调薪了。 这个道理应用在申请工作上也是一样的,你撰写完成强而有力的求职信最后一段的末尾,请务必记得主动争取面试机会,这会给人有企图心的印象。 让求职信加分的元素 至于要如何表达想争取面试机会的决心呢?英国职场专家建议,不妨在画上求职信的句点之前,加上这三个元素: 1. 你的联络方式,包括 email address 与手机号码。 虽然这些信息在简历里都有,但此处重复写上的目的是让对方知道你是认真的。 2. 方便联络的时间。 让对方感受到你有事先为他设想,如果他原本就有意决选(shortlist)你参加面试,这样的贴心举动更能增加想邀请你来面试的动力。 3. 意图明确,语气坚定,但不要给人压迫感。 争取面试最好不要用迂回战术,直接表达想争取面试机会是最好的方式,但用词遣字要小心,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太粗暴或咄咄逼人,建议可以使用「 I look forward to discussing what my background can bring to the team in greater detail with you during an interview(我很期待在面试中与您更详细地讨论我的背景经历可以为团队带来的效益)」,这种措辞法明确专业又有礼貌,是职场专家一致推荐的安全写法。 总结来说,求职时应该把工作申请表里的任何一份文件都当成营销个人品牌的工具,撰写我们比较陌生的求职信时,请把握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则,在短短一页内容中充分展现你最能和该职缺紧密连结的专长与技能,并用具体的实例说服潜在雇主,让他们觉得应该邀请你来谈谈,否则可能有错失优秀人才的遗憾。 *红旗(red flag)在英文的原意是危险或警告,后来成为应用在日常生活对话的俗语,通常指初次见面时,在彼此都不熟悉对方背景的情况下,其中一方出现让另一方觉得苗头不对的征兆。在本文中是指简历出现一些在人资眼中被视为大忌的经历。 --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远距工作者的职场攻略》

December 8, 2023

怎么用 Notion 快速制作个人履历或品牌 Sales Kit?自媒体经营者怎么行销自己

我常说,在这时代,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产品来经营。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无论 Podcaster、IGer、YouTuber,还是文字创作者),遇到潜在合作对象,你有准备东西能让别人能快速认识你吗? 如果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或者转职的工作者,遇到好的用人主管,你有办法留下印象,让对方事后想进一步和你认识吗? 你需要一个好的 Sales Kit,而里头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在网络时代,专业的工作者会建立个人网站做为 Sales Kit,无论主动发给潜在合作对象,还是被动以关键词被搜寻。我在经营自媒体品牌的初期,也是透过经营在 Medium 平台写作,累积关键词,让潜在的合作对象找上门,从讲课、合作到咨询服务。 然而,制作一个专业的个人网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请人做至少要数十万,即便你像我一样全部自己自干,连设计都自己来,要刻出一个还象样的网站,至少也要一至两个月。(我的网站已经一年了,但我现在还有许多不满意,每一个月都会排时间出来优化) 虽然现在我有了个人网站,但我还是建议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品牌经营者」,还是「职场工作者」都要制作一份「简易版」的 Sales kit,让新认识的人可以快速认识你、留下好印象,他才会进一步去你的个人网站或作品深入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个「试吃品」啦。 所以这篇会和你分享,我是怎么用 Notion,仅仅用了四颗番茄钟(180 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份专业的个人品牌的 Sales Kit,以及一份好的 Sales Kit 的基本元素是? 你可以先点开查看,接着让我和你说明,我是怎么制作的: 点此查看完整Sales kit(Notion) (2023 年的雷蒙周报 SalesKit 也是用 Notion 制作:点此前往参考) 为什么我选择用 Notion 快速制作? 1. 更新频率高 → 成本高 无论是个人履历还是完整的品牌 Sales Kit,最少半年就要更新一次,而我是每两个月就会去做更新优化。处理这种变化频率很高的内容,如果直接用网站,成本相对高上很多。由于 Notion 是完全免费的,制作起来又快速,能降低变动成本。 2. 版面简洁,无须太多设计能力 透过 Notion 的自由版面,能让阅读者有效抓住重点,沉浸式地专注在上面的内容,不会被其他东西给干扰,我们在制作时也不需要考虑其他东西,只要专注在内容上。因此,只要掌握 Notion 的功能,并不需要太多的设计背景,就能排出好看简洁的版面。 3. 可以直接跳转到特定区块 透过目录大纲(TOC)功能,能够直接跳转到特定区块;或者能把特定区块的专属网址给别人,让别人进来不是从头看,而是在你想要他看的地方开始。(例如点击这里,可以直接从公开课程浏览,对于邀课单位我就会丢给他们这连结) 一个好的 Sales Kit 需要包含什么? 如果说个人履历的目的是让公司对你有兴趣,一份好的个人 Sales Kit 的目的,就是让对方不只对你有兴趣,还能「成功把你销售出去」。 那么就要做到 Why → Who → What → How。无论哪一段都要让人感受到你的「差异化」为出发点,一开始简洁有力地介绍自己(背景经历),再举出作品和数据,加上提出「我可以帮助你什么」,最后以「你可以怎么联系我」收尾。 1. 以 Why 贯穿全场 无论是在写履历还是 Sales Kit,最重要的就是「差异化」—— 每一段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么多人,我为什么要挑你(的产品)?」 具体作法是,你要在每一段都加一点料(个人特色)进去,让对方被你的愿景和使命打动,觉得我们俩是同一类人,追求一样的事。 2. Who:背景和使命 因此,一开头我把 Notion 用成双栏,左边放照片,右边放条列式经历,让对方快速了解我的背景、关键经历,再用一句话说说我的使命。 (图/雷蒙三十提供) 3. What:用数据和作品说话 愿景之后,一定是拿出作品,用数据说话。(不然你就只是一个说大话的骗子 👻) 画面里,我用了 Database(数据库)功能,把我过往 Podcast 合作广告的案例列出,可以让对方一眼看到我是怎么与对方合作的,并可以直接去试听感受。 (图/雷蒙三十提供) 4. What can we help? 当对方了解了 Who(你是谁)& What(你做过什么)之后,你要主动提出一个答案,响应这个问题: 「你的产品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能帮我赚多少钱,能为我(的企业)创造多少价值。」 (图/雷蒙三十提供) 而我是在「每一项作品」提出的同时,旁边就写上「我能帮你做什么」,向阅读者传递「你也想要像他们一样吗?我可以怎么帮助你……」的讯息。 另外,和大家分享个实际案例。为什么制作一份完整的 Sales Kit 这么重要? 有一次,我把这整份 Notion 丢给本来要找我去讲课的企业。结果他之后告诉我,另外也希望我能帮他们写篇文章,或者让主管上我的 Podcast 节目访谈,请开个价钱给他们 XDD → 多准备一环,你会遇上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5. How:我怎么联系你 由于 Notion 的自由特性,我几乎会在「能帮你做什么」的地方就加上联络信息。 我也在最开头运用 Comment 功能写上的 Call to Action;在最尾端我也加上「回到顶端」的连结,让阅读者看完后可以不用滑到最上方,可以直接点击跳到目录大纲。 整个页面只花了我约三个小时,绝对比起去架一个网站容易、快速数十倍。基于 Notion 的干净版面,能让别人在一开始认识你时,用最简单的方式,对你产生兴趣,之后再去比较复杂、多功能的个人网站或服务。 点此查看完整Sales kit(Notion) 后记:别抱怨「怀才不遇」 我看过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如果是十多年前,你确实可以大抱怨社会不公,因为绝大部分的资源和曝光渠道都被特定权威人士给掌握。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网络,有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被人看到、把你的好给展现。舞台,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如果能看到这篇的你: 你不是怀才不遇,往往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用错方法努力。 在数字时代,善用工具,用聪明的方法快速学习、工作、展示成果,是我们的基础能力。因此,我希望能帮助每一个人渴望升级自己的人,掌握如何用聪明的方法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即将推出一门最完整的 Notion 课程,但这不仅仅是在线课程,还会有后续的「线上训练营」,期待你的参与,我们路上见。 -- 本文转贴自:雷蒙三十(原文连结)

December 6, 2023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下)计算成本、报价、签约这样做!

嗨,大家好!我是 Simon,目前是一名在东京工作的产品设计师。 花了一点时间,终于写完关于设计师接案二三事的下集,还没看过上集的朋友可以先点下面的连结前往阅读: UI/UX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准备,如何挑案、慎选业主? 延续上一篇所聊到关于接案前要具备的心态,这篇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大家更在意的事情,也就是接案时实际会遇到的问题:成本、报价、合约等等事项。 废话不多说,那我们开始吧! 关于成本这件事 很多人认为,接案就是交付设计成果、业主付钱,扣除成本后,剩下就是实际到手的利润,一种银货两讫的概念。而事实上,身为一个接案设计师,你所要付出的成本与计算成本的方式可能比你想象要复杂的多。 而成本又可以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成本: 看得见的成本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你是自己接案,你需要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设备费用)、自己的空间(房租)、用自己的设计软件(正版需要付费),甚至还有水电费、行政文书用具、杂费、需要自己付劳健保等等。 简单来说,在公司上班你能得到的资源与福利,在个人接案的状态下通常都没有,试想一下:如果接案时突然计算机计算机坏了怎么办?软件到期要付款更新怎么办?在家工作天气太热一直开冷气,电费飙高怎么办?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在你接案时需要考虑的成本。 看不见得成本 除了金钱支出以外的成本,还有许多我们不会注意到隐性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不会影响到你实际的收入,但如果有办法控制这些成本,可能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或有益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大概举几个常见的隐性成本: 1. 沟通成本: 接案时第一个会遇到的成本就是沟通,如果双方在合作期间沟通良好,那一切都没问题,但如果彼此对目标或风格的理解常常不一致的状况下,设计师会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沟通。不过一旦彼此熟悉、有默契之后,这个沟通成本会越来越小。当然,设计师本身也可以练习一些说服客户的技巧来减少这些沟通成本。 2. 人情成本: 人情债这个比较常出现在熟识的业主上,由于是认识的业主,可能更容易被杀价、凹东凹西或乱加需求,而你却不好意思拒绝,这时候附加在自己的身上的工作量就属于你的人情成本,不做伤感情,做了增加负担。这个就很取决于你和业主的交情和自己判断值不值得做了。 3. 学习成本: 在做 UI/UX 的接案时,不见得每次都会遇到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有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或是因为项目需求需要尝试新的技术。所以常常会遇到需要花时间去研究调查的状况,所以真正在执行时可能会比预期的时间花的还要久,这点也必须在接案时考虑进去。 4. 项目管理成本: 由于是个人接案,想当然没有人会管你的进度,也不会有人跟你说什么时间应该怎么做,一切都是「自己管自己」。业主会想要在约定的时间内看到应该产出的东西,所以不管今天是进度落后,或是想推进项目你都必须要自己控制得宜,如果你是身兼多案的话就要把这个成本一并考虑进去。 所以接案成本其实有很多种,但这边要提到的是,成本并不是越少越好,虽然这些隐性成本有时会压得你喘不过气,但适当压力也可以帮助你下一次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厘清问题、以及对于如何报价以及判断这个案子该不该接下来。 报价不只是门学问,更像一门艺术 接来要来聊聊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可能会有点好奇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报价」。 不得不说,报价真的是一门的学问,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困扰如何报价,即便是现在,很多时候我也无法报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报价牵涉的层面很广,包含自身能力&经验、项目难度、时间限制、业主预算等等。 其实网络上也有许多关于接案报价的方法,可说是各种门派都有,但我自己的心得是:报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自己或是适合当下的项目。 白话一点就是:「你够不够了解自己的价值,对案件和业主有没有足够的判断力。」 虽然报价这件事情听起来很玄,但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你做出基本的判断,报价报得太高很可能吓跑业主,报价太低的话一来很可能连工读生的时薪都不到,严重点还可能破坏市场行情。 用时薪来报价 我目前最推荐的方式是用「时薪制」来制订你的报价,订出你自己期望的时薪,加上预估项目的工作时数,就能得到一个基本的报价数字。要订出自己的「接案时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你目前工作的月薪是多少,换算成时薪,之后依据一些情况做微调。 例如:你目前的薪资 40,000 元,每个月上班 22 天,一天上班 8 小时,那你的时薪就大约会是 40000/22/8=227 元。 但,记得我们前面有提到的成本吗? 所以你可以依据这个数字往上调整,通常我会 x 1.5 倍或 2 倍 当作我的接案时薪,或是依据项目的难度提高报价,如果是急件我通常也会增加报价。 但要记得,报价其实是门艺术,有时候业主很希望与你合作,但就是预算不够,这时候你可以评估如果用较低的价格合作,但日后也许能带来更多潜在的机会或效益。或是已知对方有非常多预算资源执行项目,可以尝试报得高一点,但同时报价越高就意味着你的设计质量要更精准。 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案例 有个中型 App 项目,已知业主是个新创公司,预算有限,核心功能大概有 5–6 个,粗估 UI 页面大概 70–80 页,还要包含规划 UI flow 和 wireframe,最后要交付完整设计稿和汇出要用的图档。 这时候你就可以思考你需要花多少时间执行每个阶段,加上一些弹性时间(如前期研究、沟通成本、项目管理等等),最后把所需的时数计算出来。 计算的方式大概会像这样子: 227(目前时薪)x 2(成本加权)≈ 450(期望时薪) 450 元 x 120(预估工作时数)+ 450元 x 20(其他弹性时数)= 63,000 元(最后报价) 「当你越了解业主的规格与需求,你就能给出相对精准的报价。」 利用用这样简单的方式,你大概能粗估出一个价钱来,再根据不同的项目状况做微调,虽然其实很多时候是需要靠经验的,取决于你知不知道要你要花多少时间完成工作。接案经验多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适合你的报价方式,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依照上面所说的观点,每当我常常我看到在 ptt 有人在征 logo 设计,预算只有 1,500 元,下面还有许多人回复要接的时候,我都不禁怀疑,1,500 元的预算之中包含了沟通、提案、设计、修改、交付档案等等工作,如果你需要至少用 10 个小时完成它的话,算下来时薪只有不到 150 元,接下这个案子对自己真的是好事吗? 设计是个专业,如果用低廉的价格接下案子,对整个市场其实也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同时也会培养出更多不了解真正行情的业主,所以接案与报价时务必三思而后行。 签订合约:保护双方权益 之前一开始接平面设计案的时候有个坏习惯,都不太会签合约,一来觉得好像金额不大,签合约有点太正式,二来觉得「应该」大家口头上讲好就好吧?结果证明了都没什么好结果,要不是一直被要求修改,工时整个大超过,就是尾款拖了很久才支付,这都是没有合约来约束彼此的下场。 「口头签约」这件事在 UI/UX、产品设计等数字设计上更不可行,因为相较于平面设计,做产品的过程中有太多需要沟通或修改需求的状况(当然也有超佛心业主、规格开的超清楚,但非常少见),相对来说金额也会比平面设计高一点。所以不管是要交付的对象、项目时间、开发进度、款项支付等等都要沟通清楚。 因此,我会建议接 UI/UX 的设计不管是不是熟人,最好都写下合约把所有细节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保护自己,同时也让业主对于你的项目执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轮廓。 而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合作过程顺利的话,合约签了之后通常也是摆在旁边不太会动到,其实合约的约束力在我看来比较偏向「心理」上的,因为一般来说合作关系都建立在「信任」之上,不太会有人没事要故意拖稿、乱改需求。但当真正发生一些状况时,合约都能让双方有个一致的共识与依据。 合约的内容该怎么规划? 首先,合约内容可以的话最好自己写,尽量不要让业主提供。但如果业主有他们公司的公版也 OK,但设计师还是需要重新检视细节,最终是要双方「共同拟定」彼此都同意的合约内容。 关于合约内容,其实网络上很多合约模板可以下载,可以用这些模板依据自身需求做调整,但以下有几个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1. 交付成果: 这个是最重要的,结案时最后到底要交付什么东西,是只有视觉稿?还是 wireframe、流程图?还是甚至源文件都要附上?有要交付的东西最好都要在合约上写清楚。 2. 项目验收时程: UI/UX 设计比较不建议一次做完然后一次看稿,这样通常问题会很多或方向跑偏,定时的沟通(约一周 1-2 次)会比较理想,最好可以分阶段把项目的内容作验收,验收完刚好可以搭配付款时程以利项目推进。同时也要注意时如果项目拖延时的状况,如果是对方规格或素材太晚给你、或是个人时间影响等等都要思考进去。 3. 付款时程: 付款方式很多种,其实看自己习惯就可以。不过我会建议一般金额如果超过10万以上的项目,可以至少分为三次付款,分别为第一期(合约签订后,开工前)、第二期(第一阶段的设计内容验收)、尾款(全部验收,档案交付结案),这样可以避免收入卡着进不来,项目也比较能顺利进展。 4. 修改次数: 「无上限修改」这个问题很常见,通常在项目开始前没沟通清楚就很容易发生,尤其做产品常常想到一个功能就加、逻辑不对就改。所以要避免这个问题,必须把修改条件写清楚。 这边举我自己的例子:在确认主要视觉风格后,如果还想要针对风格做细部修改,可以修改但次数不得超过 2 次。或是整体设计规格确认后想要修改,不能大幅度修改,只能修改原规格 10% 以内的内容,超过的话需要重新估时数报价。 5. 著作财产权与保密条款: 在项目进行时,一般不能公开内容,项目结束后之后的著作产财权是归谁所有、是否可公开展示,这些都要沟通清楚。 如何结案 在合约结束时,一定要依据合约上的内容,彼此验收清点该交付的档案。如果有需要把商业项目作为个人作品集,要注意是否有签保密条款或合约上有注明知识产权属于该业主,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盈利,作者应该拥有作品的展示权。 但要注意,要将商业项目放入作品集前还是跟要业主沟通是否同意,确认项目已经上线公开后比较理想。 结案之后,也要记得与业主保持良好关系,经常嘘寒问暖或关心最近公司、项目状况其实都是不错的方法。当你与业主建立好不错的关系,当他下次有案子想外包、或是有朋友需要找人设计时,绝对会第一时间想到你,我相信大部分的业主都是喜欢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磨合期。 同场加映:如何得到案源 案件来源大概是大家最苦恼的一个问题了,不过我个人是满讲求缘分的,将自己的能力、经验值准备好,当机会出现时你就更有把握抓住它。 案源不外乎以下几种: 1. 接案平台: 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接案平台或管道(数字平台外包网、ptt_soho 等等),不过相对来说竞争者多、信息不对称、案件质量不一,想接案有些还要先缴会员费用,其实我个人不太推荐这种方式,原因是上面很多削价竞争的状况,业主通常会选最便宜的设计师来执行。除非你真的想要大量寻找案件,有案就接,不介意案件内容,不然要挑到好案子的机率其实不是很高。 2. 人脉介绍: 这是我比较常用也是推荐的方式,但前期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需要长时间累积。一开始可以从多认识这个圈子的人开始,认识的人越多相对来讲机会也越多,并且在每次接案的过程都与业主保持良好的关系,好的业主也会帮你带来更多人脉。 3. 个人曝光: 这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方法,但其实很建议大家长期经营自己,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看见」是相对不容易的。可以透过经营社群、写文章、分享作品、建立个人网站、参与聚会或公开演讲,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建立个人品牌,当别人有设计需求的时候,脑袋中很难不浮现你的名字。 小结论 不论是你想接案或甚至是成为自由工作者,这个看似自由弹性的背后,要承担的责任与付出的心力可能也不比上班轻松,但接案是一种磨练自己非常好的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力、以及在时间内产出的效率,因此如果有机会非常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自己接案,只要在接案过程中能对自己、业主负责,相信都是非常好的经验。 好的,那今天就聊到这里啦,感谢你/妳花时间读这篇文章! -- 本文转贴自:Simon Lin(原文标题:UI/UX设计师的接案二三事(下))

December 6, 2023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准备,如何挑案、慎选业主?

嗨,大家好!我是 Simon ,目前是一名在东京工作的设计师。 拖了很久才开始写这篇文章,从 2016 年 5 月开始,我开始从事 UI/UX 设计相关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也幸运的陆陆续续接了不少案子,有网页设计、有 App UI 设计,甚至是动态影像相关的工作。 而这之中也因为工作转换的空档,当了全职的自由工作者约莫半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同事的日子有些无趣,但我也的确从这些接案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事情,包含对自己的任务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等。 接案这件事对有些朋友来说可能有点「难以言喻」,包含如何找到案源、如何合理的报价、实际上工作的状况等等,网络上似乎也比较少讨论这块。而也许也会有不少人会羡慕自由工作者看似美好的生活,每天可以睡到饱、自由选择工作的场所,但其实背后也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泪)。 在犯了不少错误、踩了不少坑之后,终于能和大家聊聊,分享过去一年多来我的接案经验以及自由工作者的心得与生活。 这篇文章将会和大家分享 接案前该知道的事 2. 接案的成本 3. 报价该怎么报 4. 关于合约,你该注意的事 5. 如何顺利结案 同场加映1:案源从哪来 同场加映2:自由工作者的自我管理之道 由于这次文章篇幅可能会有点长,我将分为上、下两篇和大家分享,那我们开始吧! 接案前的心理准备 其实大多数人接案不外乎为了两件事,「赚取收入」或「获取经验」,当然如果可以兼顾就太好了,但是,往往在接案的初期,事情总不如自己想的那样顺利,如果你第一次接案的经验不是很好,你可能开始会怨天尤人,觉得天下没有好客户、客户都很难搞,但事实很可能是:自身心理建设以及接案经验不足,导致合作关系不如预期。 我也是很后来才理解到这件事,之后也慢慢开始建立起正确的接案心态,除非你是合伙工作室,否则通常个人接案就是会需要一个人当多个人用,因此要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接案」呢? 你应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有足够了解吗? 你有能力独自作业并完整交付业主所需的成果吗? 你有信心做好时间管理并如期交付成果吗? 你有足够的信心说服客户采用你的设计吗? 你有办法在时间的压力之下依旧产出好质量的作品吗? 你有能力和业主与业主公司的团队成员共事并有效的沟通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由于自己接案不像在公司一样完成主管交付的工作,每个月领薪水就好,很多时候你必须自己去沟通、了解需求、执行设计、计算成本等等,接案是个弹性很大、但同时自我约束力要求很高的一种工作方式,因此,接案前多问自己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自己厘清自己是否适合接案。 当然,有机会接案还是鼓励大家勇于尝试,绝对会让自己突飞猛进! 这个案子到底要不要接?值不值得接? 相信如果你是刚开始接案,都会想好好把握每一个案子的机会。但接案前请务必谨慎行事,一旦接了案子,就代表有责任把这个案子做好(至少在符合双方承诺条件下)。 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有过接了案,但发现和业主沟通不良、无法继续合作的状况,或是自己时间安排不佳或沟通比预期还长,严重耽误进度,搞得最后两败俱伤。 几次的经验下来我开始发现:案子接得多,不如接得好。 因此慎选业主很重要。 好的业主不仅在合作上事半功倍,也有很有机会为你带来其他水平相近的业主,大致上来说,常见的业主可能会有几种类型: 认识的但不是很熟的业主 2. 完全不认识的业主 3. 熟识的朋友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业主与设计师的心态,到底彼此在想什么。 不同于有明码标价的物品,掏了钱就可以直接消费,接案更多时候像是种一来一往彼此探寻底线的过程,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论是业主或是设计师,都想从接案的过程得到好处,这两者是供需的关系,都是为了满足彼此的需求而合作。业主想用最符合成本的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设计师的心态则是希望用时间与专业技能换取合理(甚至高于一般上班薪资)的报酬。 接案其实跟找工作一样,案主会把案子交给你,相信也是对你有足够的信任,相信天底下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生意人会找一个不够专业的人做出不好的东西砸自己的脚。 只是目前台湾的接案环境还是有个现象,出来接案的人越来越多,有经验老道的、也有半路出家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削价竞争,加上有些业主本身也没有足够判断力(或 sense )之下,常常找最便宜的的人来做,结果最后成果不符预期,或是花大钱做出来东西完全不 OK 而造成相关纠纷。 回到正题,让我们来聊聊这些常见的业主: 1. 认识的但不是很熟的业主 这种业主通常是由其他认识的朋友介绍、或是之前有合作过的对象,因此对你的基本信息或是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在沟通上可以以七分理三分情的状态去沟通,但该做的合约与确认需求还是不能少。由于是算是认识,所以通常可以更有弹性的去协调合作模式,但也要注意「信任」与「承诺」还是整个合作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要因为认识就因此草率行事。 2. 完全不认识的业主 这类业主通常是由一些接案平台或是个人管道找到你,对你的作品可能有了解,但彼此间的做事方式与工作流程几乎都需要重新磨合。 所以我会建议在近一步了解需求前,甚至可以先约喝个咖啡聊个 1–2 次,观察这个业主的说话方式、对自家产品服务的想法、以及对设计师的态度是否尊重。 最重要的是,他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成果是什么,以及他知不知道设计师能帮他完成什么。 我会说「感觉」是很重要的,如果连一般闲聊对话都无法留下好印象,工作上可能就更难合作了。 3. 熟识的朋友 既然是熟识的朋友,沟通起来应该顺畅无障碍对吧? 我必须说这种接案通常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大家应该都听过「谈钱伤感情」对吧?除非你们真的熟到一开始就能把预算谈好、要达成的目标彼此都有共识,加上很熟的朋友往往都不会签合约,所以当有些纠纷发生时往往都没有一个协商的依据,我也听过好多原本朋友但因为合作之后关系破裂的案例,所以还是谨慎为上。 要小心,免费的最贵。 相信不少设计师们都曾经听过以下这些对话: 「你就随便帮我做一下就好了~应该花不了你多少时间吧?」 「这东西感觉不难啊?应该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做一做就好了吧?」 「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简单还要收我钱?」 「可以再帮我多做几个风格试试看吗?」 要不是我眼睛太小,不然我白眼可以翻 360 度(误)。 我相信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即便是被认为「最简单」的东西,它还是有其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时间并不是免费的,如果朋友不打算付你钱,那只好付出友情了,但友情付多了也是会负债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你会叫医生朋友帮你免费看病吗?会叫律师朋友免费帮你打官司吗?我想应该不会吧。 其实很多时候是「设计」这个专业被小看了,他们也许不知道要成为一名设计师需要经过多少时间的累积与磨练,如果下次遇到想找你做免费的朋友,好好帮他机会教育一下吧! 业主说这个案子很急,我应不应该接下? 我的建议:请仔细思考、判断后再接,但真的急件的话最好加收费用。 以我自己接案的经验来说,通常 10 个业主会有超过 5 个说这个案子有点急,而到底是真急还是假急,还真的需要自己旁敲侧击一下。一般来说,理想的业主应该在规划项目时就会把时程都安排好,甚至预留一些沟通、执行交付上的缓冲时间。 案件会到很急甚至导致需要把项目的时间压力推到外包设计师上,除非项目真的出了什么什么重大意外,不然很可能是业主团队本身的时间管理不佳或是内部有一些协作上的问题导致这样的状况。 所以建议还是把对方项目的状况问清楚,然后认真考虑是否承接,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如果真的接了的话,也建议告知业主由于急件会压缩更多的时间,若要维持一定的质量价格会反应到自己的时间成本上。 客户花了钱,我是不是都得听他的做? 当然不是。 常常听到有业主会对设计师的设计指手画脚,认为自己花了钱就可以指导设计师「如何做设计」,但我认为身为设计师的价值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了解需求与沟通是不可避免的一环。 设计绝对是种专业,而专业本身又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之上,要让客户相信你做的设计能解决他的问题。很多时候客户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会下意识地说出一些很「抽象」的需求,然后期待设计师可以多试几个版本、风格,看看有没有哪一个可以刚好命中他的喜好,这其实像买乐透一样,非常的凭借运气。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我的方法是不断地客户问为什么,引导客户说出真实的需求。或是使用市面上成熟的产品做为讨论的基础、请业主找出心中理想的设计,千万不要被抽象的需求给蒙蔽,然后就开始花时间「尝试」,最后花了远超于项目成本的时间。 例如像是遇到:这个页面可以再活泼一点的感觉吗?这个字好像有点太小了、我觉得使用者不想点这个按钮等等⋯你可以这样反问: 「请问您心中活泼的感觉是怎么样,有实际的案例参考吗?」 「请问这个文字在整个页面中,重要程度大概在哪边呢?」 「请问是哪个部分让你觉得使用者不想点这个按钮呢?是颜色、造型、还是其他原因呢?或是能请您提供一些过往用户使用网站点击按钮的数据呢?」 多问为什么,找到业主需求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去沟通并解决问题。 但如果遇到不愿沟通的业主,且有种「花钱就是老大」的心态,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再继续接下去了,因为这绝对会是段痛苦且漫长的过程,互相尊重与信任绝对是维持长久合作关系的最佳解答。 呼~不小心打了好多,那上集就先讲到这边,下集将会跟大家分享关于接案的各种细节,像是成本、如何报价以及如何撰写合约等等,那我们下次见啰! 下一集: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下)计算成本、报价、签约这样做! -- 本文转贴自:Simon Lin(原文标题:UI/UX设计师的接案二三事(上))

December 6, 2023

签约保障权益!Freelancer 接案合约 6 大重点一次看

现在有许多人脱离公司,在家工作、独自接案,当自由接案工作者(freelancer),而从「受雇者」变为「自雇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必须自行承担商业风险、自负盈亏,所以对于自由接案工作者而言,懂得争取并保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于自由工作者和业主间经常发生的争议,不外乎:业主事后不断追加超出报价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业主把作品使用于原先约定的范围之外、业主借故迟延付款等。然而这些争议其实都可以在事前接案过程中,约定清楚,避免事后双方看法不同而产生争执。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接案过程中应该注意、考虑哪些事项,尽可能在接案合约里约定,让自由接案工作者和业主都明确知道双方的权利义务,让合作案更顺利! 建议作业前先签订接案合约 在每一次的合作案中,业主对于合作案的项目内容/要求、作品交付时程、付款方式等等可能都大不相同,如果没有将合作的细节以书面方式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双方对于合作案的记忆可能有所出入,因而发生争执。 要是特别不幸,遇到事后翻脸不认账的合作对象,手边又没有书面的合作纪录或是只有片段的对话纪录,这时候要主张原有的权益,就会比较辛苦。 因此,签订接案合约,把双方谈妥的合作细节、权利义务内容汇整在一起,不但可以做为备忘录使用,将来若真要发生争议,也才有具体的依据、事证据以主张。 再者,签订书面契约不但可以保护 freelancer ,也可以保障业主的权益(确保可以在何时得到哪些成果)。因此,签约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保障,要是遇到合作对象,找各种理由不想签约,这时候就可以好好评估是否要继续合作。 因为莫名拒绝签约的合作对象,事后悔约的机率很高,才会抗拒把双方谈妥的内容用书面记录下来,所以「签约」这个行为,某程度也能帮助筛选掉不适合的合作对象。 因此,建议 freelancer 在接案的时候,尽量签约后再开始进行。至于接案合约需要具备哪些内容,并没有硬性的规定。重点在于详细记录合作案的内容。双方可以大致想象未来合作案的进行流程,然后逐一讨论想到的事项。双方对于合作细节讨论的越详细,合约记载地越清楚,将来发生意见歧异的风险就越低。 以下提供 freelancer 制定接案合约时,可以事前考虑、和业主讨论的重要事项: 1. 工作项目、完工期限 在合约中,尽可能将本次合约包含的工作项目内容,具体、详细地记载清楚。事后业主提出需求时,就能客观的判断是否包含在原先的工作范围内。如果超出原先约定范围、属于新的需求,才好跟业主说明,双方须要针对新的需求另行签约、另行收费。 举例而言,如果是帮业主进行公司形象设计,除了包含商标设计以外,是否包含名片设计?会出几版设计初稿给业主挑选?修稿次数?免费修稿范围?作品会以哪种文件格式提供?何时完工?完工后需要交付哪些材料给业主? 又或者帮业主架设网站,预设主要观看浏览器?屏幕分辨率?具体设计的网站页面有几页?设计图由谁负责购买/提供?是否包含主机空间服务?后续维护如何收费?是否提供保固服务?保固多久?保固项目有哪些? 接着,双方可以厘清合作案应该在什么时候或签约后几天内完成。这部分应该特别注意,如果合作案的内容需要业主相互配合(例如提供数据),则应该另外记载业主需要在几天内提供材料,否则完工日期可以相应的推迟。 2. 付款方式、时程 厘清完工作项目后,接续最重要的就是 freelancer 何时、如何可以取得合作案款项。 具体包含: 使用支票、汇款或现金支付?汇款至哪个账号?一次付清的话,是先付款再作业,或者完工后才请款?分期付款应该分几期?按时间分期或者按工作里程碑分期?每期的比例?是否要先收取定金?定金比例如何? 付款时程是签约后几日内付款?或者依照业主结算日后每月第几日付款?若约定的付款日遇到假日,是提前或延后至下一工作日?这部分,双方可以讨论出相互可以接受且合理分配风险的方式。 另外,如果 freelancer 完成合作项目,需要出差或购买其他资源(像是授权图库的照片等),也可以事前和业主沟通是否有补助。 3. 请款条件的认定标准 不论是完工后一次请款或是按照工作里程碑,分阶段付款,如何认定已经符合请款标准,都十分重要。 关于验收标准、里程碑的认定方式需要尽可能地清楚(例如完成合作案中哪个工作小项目或 freelancer 交付什么对象时可以请款。尽量避免以百分比呈现,否则将来针对是否已经达到百分比一事又会产生争议),以免事后业主借故拖延付款。 4. 知识产权、使用限制 完成后的作品,因而产生的知识产权究竟是属于案主所有、两者共有,或者归 freelancer 所有,只是授权案主使用,又授权的范围多大、期限多久,是否有其他使用上的限制(授权的形式、授权可以发布的平台)等,都可以事先沟通、讨论,以免事后发生冲突。 另外,有时业主会提供基本素材,要求基于这个素材上进行后续创作。这时须要求业主担保提供的素材没有侵害他人的权利,以免将来惹祸上身。 5. 解除、终止 假设双方签约后,在开始执行合作案前,业主想解除合约,则 freelancer 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效果(例如:没收定金)。 又假设双方在履约过程中,业主想要终止合约时,则 freelancer 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效果?尤其是已经部分完成的作品,应该如何收费?、针对已经提供给业主审阅的作品初稿,业主之后是否还可以使用? 关于这部分,尤其需要事前协商清楚、约定在合约中。否则真要发生这种情形时,双方关系不睦,很难协商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处理方案。 6. 双方基本数据 最后,最重要的是确认签约的对象,还有他的基本数据。尤其当案主是个人,而不是公司时,更应特别留存案主的身分证字号或户籍地址。将来若真的发生违约情事,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追偿。 目前网络上有蛮多 freelancer 工作契约模板、项目外包合约书模板、室内设计合约模板、logo 设计合约模板,可以提供契约的基本架构, freelancer 可以基于契约模板的架构,进一步思考上述的问题,进行补充。 如果是业主提供制式的合约稿,则须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条款: 1. 保密义务 在合作过程中,业主可能会提供一些内部机密信息供作参考,这时业主就会要求 freelancer 负保密义务。此时, freelancer 得要详细检视保密义务条款是否合理,像是机密信息的认定、保密义务的赔偿金数额等。 2. 损害赔偿 业主通常会约定违约时, freelancer 应该给付违约金、进行赔偿等等。这时 freelancer 可以考虑合作案的报酬和违约金数额、赔偿范围之间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应该适时向业主要求调降,或设定赔偿上限。 以上一点想法和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对于自己目前的接案合约有更多想法,不确定该如何转化成法律文字,或者不确定业主提供的接案合约对自身权益有什么影响,都欢迎联系我。 -- 本文转贴自: 黄钰如律师 法律知识分享(原文标题:Freelancer 接案应该注意哪些事?)

December 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