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

83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什么是「一人公司」?|数字创业家「巴黎莎拉」如何用「一人公司」打造自己的远距数字事业?

2023 年更新:后来因事业规模成长,莎拉有团队一起工作了,此篇文章为当时一人公司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我曾看过这句话,因而点醒了我:「你应该要可以休息,而你的事业却不用同时休息。」 2016 年,我刚开始创业时,我就一直知道我需要一个不用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影响的事业。 让我可以想回台湾时就回台湾,待多久也不用在意会因为没在当地而受影响。 所以我有法国 partner 可以在当我回台湾时,让我的事业能某种程度上远距事业,持续进行。 只是每次回台湾的时间我都希望能越长越好,我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到待八个月... 我想要更弹性,也知道我不能永远当我不在法国时,都依赖这样的远距事业,因为多少还是有些不方便和限制。 所以我从 2019 年初开始,试过各种方式,想做完全的数字事业。 我花了超过一千欧元买了亚马逊等等电商的课程,可是研读了后,发现这根本不适合我,我不想背库存和有金流上的压力,我想要过惬意的生活的同时,也希望这个事业主题是我很有经验和热情的。 每个人的目标和背景不同,你可以选择适合的生活。 免费下载:我的 8 位数在线事业 4 步骤模式与学到的 6 件事 我想要的数字化事业,不是那种「在海滩上用笔电」、「到处数字游牧」的那种生活。 那种居游的日子我已经经历过了。 而我有了家庭和小孩,我现在想要的不是那种到处居游的生活,我很喜欢我们定居在巴黎左岸,有属于我们的家的生活,只是我希望当想要带小孩去旅行时,我们都可以要待多久就多久,不用被限制。 也不一定是只有享乐的时候,我也想要当我需要身体休息(例如 2021 年中生第二胎),我就可以休息。 相关文章:想尝试网络创业的同时,去欧洲居游 3 个月吗?数字游牧者的好选择:波兰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打造一个「不会因为我要休息,而事业也休息」的数字事业,所以我整个「巴黎莎拉」个人品牌的事业、做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事业模式进行的。 在这段时间,我持续将我的销售自动化系统所欠缺的小地方补齐,累积自己的智慧资产... 可以说我做的相关事情几乎没有一项是「只销售一次」的,因为我知道只有将时间与力气反复出售,让整个销售漏斗和流程自动化,才能符合我的目标。 这也是我一直推荐的事业方式。 相关内容:高价课的 3 大元素、原因,与低价课准备上的差异 没有想到我在这一年「没有规律的防疫生活」中达成了数字事业的目标,这样让我以后不论在哪里,我都可以有很满意的收入和自由,有了多了更多的选择。 我心情大致上都还蛮不错的,当我有时间能做我的数字事业,就好像国中在读书中可以看一下日剧那种「忙里偷闲」的感觉一样;而与小孩整天在一起,看到她从不太会说话到现在中文说得很溜的这段成长时期,真的觉得好值得! 为什么我很喜欢一人公司的数字事业? 很多准妈妈在怀孕时与我联络,跟我说她很希望生完小孩就不要再回到办公室,但是可以持续有收入;也有很多读者想要能多一些旅行的时间(尤其是与小孩),而不要被少少的请假天数绑住... 我想经验变现,尤其是用数字事业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业模式。 或许你跟我一样,没办法固定每天几点做什么,或是背景无法控制(有小孩),所以固定时间直播的方式就不适合,而电邮营销这种半低调的方式就很适合。 或许你跟我一样,不想要有库存的压力和物流的问题,而经验变现的数字事业方式,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有时当我在睡觉时,也会有客户下单,数字化的产品(在线课程、录好的工作坊、数字产品如文本文件的 PDF 等等)可以直接让客户下载,这样我就会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是 2019 年才开始建立数字事业的,只要跟着对的人,学习对的模式,加上努力实作,就很有可能达成。 相关文章:一开始斜杠创业,你真的不需要这么多... 免费领取 100 个经验变现的利基市场主题 一人公司辛苦吗? 你会发现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一周工作几天而已,是因为即使我工作时间不长,但我花很多时间在「想」(说「思考」可能有点严肃)我的事业。 其实个人品牌数字事业是很花脑力的,洗头时在想,等车时在想,晾衣服时,洗菜时也在想... 有时候睡到一半醒来睡不着,就想到可以下次写给读者什么内容,越想越开心...或是搭捷运时想到可以加哪一句话在自动信中,回家加了后,过两天果然又提升了最后产品的转换率... 你可能会问这样不累吗? 其实蛮累的,但是累得很开心!如果你有自己的部落格或事业,你就会懂我的感觉。 对我来说,也不影响生活质量,反正发呆也是发呆,我又不看电视,我也知道怎样放松。 做自己的事业有点像是养小孩,不太可能不去照顾事业,它就能自己成长。但是你看它成长的过程,你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你扶植长大,属于你的事业,这种找到自我价值感的感觉,大大胜过于人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朝九晚五。 如果你看到有人说自己超轻松创业就赚多少钱,我只能跟你说那是个假象... 做自己的事业不一定有比较少的工作时间,但是确实有比较「弹性」的工作时间。我可能周三白天去周间人很少的地方玩,以避免周末人挤人,但我周五晚上可能不想去人挤人的地方,就做做事情(我是很开心做我的事业内容) 我常被问我到底有什么动力可以这么自制呢? 不敢说自己很自制,大概就是我知道「如果我现在不把握时间做,我等下就没空了」我每次都是这样想的,因为平常动脑时已经将我下一次有空时可以做的事情想好了,一旦有任何时间,即使是十分钟,我也会把握,赶快实作、优化、写内容。 例如,今年我搭飞机回台湾时,趁女儿睡觉时,赶快打开计算机看学习内容,看到计算机没电。 我不想看机上电影吗?当然想啊,只是我知道如果我现在不把握时间,我等下就没空了!(女儿醒来后,或是隔离时与女儿整天被关在一起就没空了) 如果你想要轻松的工作,那可能还是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会比较轻松哈哈。 或许我这么说,可能会吓走一些人,但是我还是想说真相,做自己的事业没有很轻松,工作时间不一定比较少,但是弹性时间比较多,而且每天都非常有趣,我的价值不是老板决定,就是喜欢这种设计生活和有成就感的感觉。 不断走弯路,最后的结果只能很普通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越来越不太注意别人说了什么,而是改为观察他们做了什么。」 安东尼罗宾斯(Anthony Robbin)也曾说过,学习已经成功的人的模式,就是你达到目标最快的方式。 虽然坊间常说要不断试错,但是如果花太多时间不断做错、绕弯路,最后只会让人越来越没信心,而且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是顶尖,只能很普通,甚至不到平均值。 如果你想要快速学习掌握新的技能,不需要自己去发明新的方法,你只要使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方式和工具就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断研究各个大师和成功创业者的模式和销售漏斗等等,甚至购买他们的知识产品,去研究他们的整个销售漏斗、秘诀和眉角,而不是表面的冰山一角。 我亲自实作了几年(从 2019 年开始),经过不断地修正与测试,即使到现在,我都不断地调整我的文章、名单收集页、网站、文案...等等,持续精进。 我不喜欢一定时间一定要做什么的 routine 我开始创业后,当时终于觉得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感觉真好! 尤其从 2019 年开始经营的第二个创业「全数字化的事业」,已经可以取代全职了。虽然不代表不用工作,但是它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自动进行的,这种不用被地域或环境而限制的事业,很适合我这样喜欢自由自在的人。 尤其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自己的主题,那可以说几乎没有在工作的感觉。反而因为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让自己睡前很兴奋,早上起来又很想赶快开计算机,而且我不再有周一症候群,反而很期待周一,因为到处人都很少,可以去许多不用人挤人的地方。 相关文章 : 创业的 Big Why 对了,金钱自然来? 我不喜欢被人主宰命运的感觉 记得以前在其中一间公司,有段时期景气不好的时候,主管面无表情地说:「莎拉,妳可以来我的办公室一下吗?」 后来她只是要与我讨论公事,但当下她这么说时,我心惊胆跳,怕有什么变卦... 我经历过在公司当欧洲业务时,几年业绩第一名、被 promoted 的时期,也经历过业绩不好的时期。太忙时觉得累,不忙时又很心虚,感觉更不好...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感觉,我希望这封信能给你鼓励一下,让你知道我这个平凡人也有终于摆脱朝九晚五的生活的时候。 有些人跟我说担心创业会引来恼人的客户或学员,怕自己会不快乐,我倒是觉得,自己的文字或给人的感觉,会吸引频率相近的人,我目前都没有遇过这样的客户或学员呢 ! 不用担心太多啰。 反而觉得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客户,比以前在当欧洲业务时,必须要与公司既有难缠的客户打交道、装笑脸,好太多了! 我到现在仍是一人公司 我常收到一样的问题:「我没时间做直播,没心力经营社团,不想露脸 ,我要怎么销售」 「有些事情我看起来很难做,莎拉你都自己一个人做这全部的事情吗」? 是喔,我到现在仍是一人公司,虽然有琐碎、繁杂的事情,我忍不住会想「要是有小帮手有多好啊...」 任何事业一定有繁杂的琐事,就像婴儿虽然很可爱,可是还是有把 OX 把尿的时候;虽然我很喜欢我的房子,但是还是有需要打扫厕所的时候。 可是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开心程度已经远大于这些琐事。 而且我还是认为现阶段,应该要亲自去做所有的事情,真正了解所有的环节与眉角,这样我做出来与教出来的内容才能环环相扣,很有系统和逻辑性(这也是很多学员跟我说的:)) 。 我一直很强调建立系统对于数字事业的重要性。 一开始我都是用最简单且几乎零成本的方式进行,当我持续得到收入后,我常拿一部分去投资我的系统,例如电邮系统、平台系统、金流系统。 我也持续建立自己的智能资产系统。 即使是我做过在线 LIVE 工作坊,我也将它录好、剪辑好,之后成为反复销售的资产之一,因为我知道建立系统是长期的,它可以持续为我带来新的有效受众、被动式销售的收入,让我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追求短期「目标」,这次业绩目标达成就结束了,下个月再办活动。 「原子习惯」这本书也提到了「建立系统比建立目标更有效的概念」。 如果你不想要每个月都要花好几天做直播,或是做直播销售讲座,那你就不要勉强自己做,你可以选择更低调和被动的方式做营销和销售,例如我主要用电邮营销,我觉得很适合我的个性。 不论你要斜杠或创业,你都要让自己更开心,而不是勉强自己、被绑住,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没有哪一种事业形式是对的,或不好的,这全看你喜欢哪一种生活和事业形式 :) 相关内容:我用这套内容变现漏斗系统,持续得到精准优质客户 当时在苦闷生活中转移目标 没错,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时期创业、怀孕、生孩子,到现在照顾二宝,是辛苦的。(相较于怀第一胎时,我常在巴黎到处趴趴走) 但是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去年,我也不会想要改变当时的选择,而且当我知道要变成双宝妈妈后,反而给我更多事业上的动力。 虽然我的生活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有一整个白天可以运用,但是我把握所有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 只设定每个月的大方向,没办法设定每一天的计划,不过只要方向对,仍然可以达到不错的结果。 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在防疫生活中,将个人品牌事业当作是一个心灵上的寄托、在苦闷中转移目标的方式,才有今天,让我有更多的选择。 在有某种程度上的被动收入的同时,可以选择要不要再做其他新的挑战,在有更多的成长的同时,帮助到别人,而不是只是为了赚钱。 虽然主创业很好,也持续进行,但是没有办法像现在这样的个人品牌事业,有不受到地域和环境影响的自由。 不论现在你有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如果你觉得生活有一点苦闷,或是怀疑自己「难道人生就这样一直过下去?」都可以不妨利用这段防疫生活中,做一些你平常一直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喔! 尤其我很推荐可以从网络事业开始,那或许目前看起来只是转移目标很好的方式,但在几个月后,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而感谢当时愿意踏出一步的自己 :) 欢迎加入4000多人加入的免费脸书社群「七位数在线事业社群」 巴黎莎拉 - 帮助人建立高价课在线事业,将经验变现 辅导400+学员建立高价课 定居巴黎左岸,两个小孩 巴黎莎拉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rasu.paris/ 七位数在线事业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nlinecoursebiz 莎拉8位数线上课事业4步骤模式: https://sarawithyou.com/landing-page/ -- 本文转贴自:巴黎莎拉(原文标题:想要数字游牧或远距工作? 一人公司的数字事业就是很好的模式)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6, 2024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没经验也可以接案?怎样的案子适合自己?我在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本系列为统整本人四个半月自由业的心得感想,本篇为第二篇,要来分享我实际接案过后的体悟,以下是我学习到三件事情。建议可以先阅读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再来看本篇。 自由业系列文章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四个半月自由业番外篇|那些没钱的专案 一、自认技能可能跟别人想的不一样 在《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的案子介绍,大家应该可以发现,实际接的案子跟我原本可以接的根本天差地远。 案子背景比较表(图/Tin 提供) 六个案子中有两个是预期中可以接的。而再细部看这四个案件所使用的技能,分别为:活动企划、营销、翻译与信息统整,前两个案子来自于我的前前同事,他们显然对我印象留在过去举办活动、制作提案、当小编时的我,恩合理。不过后两个案子来自于我的前同事,请问是有什么误会,觉得我是专攻英文的外商工作者吗??? 这让我惊觉:「原来他人看我的价值跟自己想的是有落差的」。落差的产生可能是没更新到新的工作技能,抑或是原来我没自信的技能其实在别人看起来是可以接案的。在这想给对有接案的人们两个小建议: 不要局限自我,或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有人邀请就做看看,适合之后再接,不适合自然做不成 开始接案前,不妨先问问周遭朋友:「你会介绍什么案子给我?」初步确认在市场的定位 二、没做过的案子也可以接 从上表可以看出,半数的案子我有经验但没有把握,半数的案子我根本没做过。但没做过也没把握也没关系,案主 ok,我也就尽力做好,边做边学累积经验值。不用因为不熟悉而放弃一次练习的机会! 以下是我在接案时边学习的能力,如果有想要接案的也可以在接案前先找相关数据练习: 1. 报价单制作与报价 上篇分享报价单的内容,大概是修订的第四版吧。每次提案报价都会可以持续优化。发现修改太多次就补上修改次数规定;发现很晚才收到款项,就补上先收订金;发现规格变动,就备注说明更动的措施等等。总之可以先有第一版,之后再根据需求慢慢修订、优化。 至于报价,简单来说就是要敢开。敢开的意思不是要你乱开一个天价,而是开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我个人是觉得金额只要双方同意的价格就都是 ok 的,没有什么太高或太低。如果一开始不知道合理价格是什么,就上网找或是问身边接案者或是案主问价格大概在哪。 2. 网站架设 在接案前,我自架网页的经验就只有 Dear loser 这个部落格,之前工作时是规划完后由工程师制作的。而接案的网站是还没有接触过的版型,说真的当时要接时也是很怕自己做不出来。 架设网站的工具与框架很多,我自己是选择弹性高、网络资源多的 WordPress 来制作学习。有一个原因也是《财务自由》书中作者有介绍自己就是靠 WordPress 架设网站增加收入的,因此在制作时就优先选择它了。 WordPress 蛮容易上手的,大概一天可以架起基本架构,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也很多,如果有想要以网站制作为接案方向的,可以先自架一个网站,看看技术文件、摸摸后台,了解页面设计等是否为想要的工作内容。啊对可以先感受一下除错(debug)会不会让你烦躁,如果会的话请三思,因为在有时程与交付压力,会加更恼人。 3. 口译与英文会议记录 如果本来英文就很好的人,那你应该会蛮顺利的。但如果你是和我一样平常较少机会实际使用到英文,事前准备就蛮重要的。因为知道实时反应不会到太好,所以我事前先索取了演讲的投影片、和案主讨论可能会被问的问题,以及想要的回答方向,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可以先把比较不好翻译或是有专有名词的字查好。 会议记录的准备则是在接案前花了点时间和案主确认视频会议的背景以及实际需求,是要到逐字稿的程度或是重点摘要即可。确认好需求后就上网找英文会议记录的范本,同时也阅读撰写重点的教学文。撰写完后,使用 Grammarly 做校稿,确认没有拼字或是文法上的错误后,请案主确认是否需要修改。 读到这里大概可以发现接到不熟悉的案子、不知道怎么办时的两大原则: 遇到不确定需求:友善询问案主与沟通 不知道怎么制作:上网找资料 网络资源、好心人真的很多,只要你有心想要做好真的不难。所以遇到没做过的案子,别怕,喜欢就接下来努力做! 三、适合的案子关键在于需求相符 接案的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选择工作,做适合的案子也比较能享受其中获得成就,要做好选择前提是要先了解自我需求,那可以从哪些角度去了解怎样的案子适合自己呢?我是用以下维度去决定的: 1. 是否有兴趣 是否有兴趣在这指的是:对于案子制作的原因,以及案主的个人理念是否赞同。我对理念很有兴趣,理念频率对做起来会更有劲,除了既有规划的合作项目外,自己也会想要努力做更好,因而也会带来快乐。而如果案主比较偏向压价格外包了事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很多,我可能就会归类于理念不合,而避免合作。 2. 是否有能力 在评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案子做起来很快乐,但却没有什么成就感,仔细去分析后发现可能在于是否有运用到既有专业,或是未来想培育的技能。举例来说:口译过程蛮刺激有趣的,但因为完全不是专业,没有做出应有的质量,也就没什么成就感。 兴趣 + 能力综合评分 兴趣与能力是我是否接案的主要指标。如果是没能力有兴趣,愿意花时间拼看看就接,因为我认为对一件事情的热情足以支撑去成长;有能力没兴趣,看价钱怎么样,或是评估会花多少力,如果 cp 值不错可以接;没能力也没兴趣,无论价钱多少都真的不要接了,只会害人害己;有能力又有兴趣,太好了,接起来吧! 判断是否接案四象限(图/Tin 提供) 接案多是短期的合作,因此有比上班族多一点机会和低一点成本可以进行自我探索,不妨多接几个案子感受一下! 写在最后 在接触接案过一阵时间,会发现其实工作的型态并非只有上班族与接案这两个这么绝对。在后期有遇过「短期正职」的需求,案主希望找的是固定时间白天工作时间,而以接案的方式弹性运用时间完成的。这也让我对于工作有更多想象,正职也不一定要是一年 365 天都是这份工作,也许是可以由多个短期正职所组成的。 总结来说,这一趟旅程真的很超值。学习很多,也伴随时不时的焦虑与自我怀疑。以宣告失败的方式结束了四个月半的自由业,没收入真的很需要坚忍的心啊,希望有天也可以成为高级玩家一员。 之后重回上班族仍会继续接案(感谢新公司),也会尝试找寻被动收入的方式,总之各方面开源与体验。 如果大家有有趣好玩的案子可以来找我喔,对于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也欢迎留言让我知道啦! *特别感谢远在异国的 Daisy 给予撰写建议 -- 本文转贴自:Dear loser(原文标题: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13, 2024

新手创业家的 5 个必备元素:思考模式、风险措施、系统流程、投资意愿、行动清单

今天我要来分享 5 个新手创业家的必备元素,现在个人品牌跟自媒体的起步门坎超低,就算你没有以下这五个元素还是做得起来,但是我们要的是一个有赚钱的事业、一个能够忙得聪明、事半功倍的品牌,这时就是这 5 个元素派上用场的好时候。 今天的重点非常多,所以我建议你准备笔记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编茶水间」的 Podcast ,可以参考我标注的时间点,直接聆听重点段落! 一、以终为始的思考模式(04:05-) 目标会决定你要去哪,时程会决定你怎么去。 我曾经分享过改变我人生的一本好书就是史蒂芬柯维的《与成功有约》,我甚至在我自己的书里面,不断提及这本书对我的帮助,而作者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以终为始。来找我做品牌健检或一对一咨询的学生,可能都会发现我一定会问三个问题: 你来做个人品牌的目标、目的是什么、想要达成什么? 你期待能够在多少时间内达成这项目标? 为什么? 你的目标会决定你要去哪,你的路线要怎么规划,而你的时程,会决定你要怎么去。如果你不赶时间,我们就是慢慢徒步,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如果你赶时间,我们可能就要买机票坐飞机,那就必须要用金钱换取时间,而你为什么赶时间?为什么设定那个地方为你的目的地?这也是一个你必须要很诚实面对自己的问题。 在我刚开始做个人品牌的时候,我内心非常确定我想要用个人品牌来翻身,离开我的正职,我给自己订的时程是两年,不过当时的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我还没有想到像是在线课程、Podcast 变现或者是演讲咨询等选项。 我认为两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而且两年也可以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位稍有专业的实习生,因此我订了两年计划,两年后,我想要专门只靠我的品牌来养家糊口,我当时的思维比较是卡在接案这样的商业模式当中。 所以我猜想自己可能会不断地接案子,例如帮人家写文章赚稿费,或者帮别人剪辑音频、规划内容和营销企划,这其实是我很初步的商业模式。 大概做了半年,我发现自己的成长速度满快的,我开始认识新的商业模式、我开始累积受众,我心里也在想说:「我能不能够 double down ,把两年的那个 plan 缩短至一年?」,所以我又看了一下自己的终极目标计划,如果我想在一年内完成这个计划,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当时面临到的抉择点就是:「我可能需要离职」,因为白天的工作花我太多时间了,我的确可以维持原先的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目标,但我仔细想想,离开正职本来就是我的终极目标。 因此,以终为始的思维非常的重要,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有弹性的时程,但它还是会回归到你为什么会想要或需要这个目标?你自己有多大的决心?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资源可以去调配? 延伸阅读:如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为加强正职专业与副业技能这两者做学习规划? 二、风险防护措施和后盾(Accountability and support)(07:31-) 延续刚才说到的,我原本是想要离开公司正职,全心投入自己的事业,不过,我仔细地过了一遍我的财务规划,发现我还是需要一笔薪水,因为品牌初期的收益并不稳定,生活中有像是房子、车子、保险等固定开销,这些都让我意识到紧急预备金的重要性。 没错,我在那个时候是没有存紧急预备金的习惯的,而所谓的风险防护措施和后盾,就是说当你要做一项决定时,你有没有办法这么洒脱地说走就走、说做就做,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实际的后盾,无论你有没有要做个人品牌,人生的道理都可以互相应用,你也应该要养成存紧急预备金的习惯。 当时的我并没有存款,所以还是必须要去打工,因此我想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跟主管提兼职,减少一半的工作量,而减半的薪水还是可以 Hold 住日常生活,也让我有更多时间投入理想生活设计这个品牌。 第二个方法是,如果主管不同意,我就会离职,去美国当地找打工的工作,而且我也真的去瑜珈教室、图书馆和一些公司面试过很简单的柜台工作,这些工作不会占我太多时间,但每个礼拜都会有 paycheck,后来很幸运的是,我的主管让我转成兼职继续在同间公司工作。 因此,这份兼职工作也成为佐编茶水间的风险防护措施,在茶水间还没有很稳定时,至少有一份收入能够让我们买菜、缴房租,心情也会比较安心。 有的人会说,真的要投入一份事业就要全身投入,这样才可以很专注地激发自己的爆发力,但,我觉得这是个比较适合给有创业经验、或有商业、营销,甚至是职场工作经验的人,这样的方式不太适合社会新鲜人或大学生创业,除非你的家人愿意资助你,不然我认为风险防护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后盾也不是只有指存款,你的家人、好友、同好圈都可以是你的后盾,后盾可以是一个 community or support net,像是教会就是很多教友的 support net,而在我身上,我的先生就是我的后盾。 他是那个知道你忙,会帮你 cover 煮饭倒垃圾与买菜的人,让你可以少一点日常杂事,多一点时间 focus 在自己的 business 上。 你有没有风险防护措施,有没有后盾?这个会是你必须要先思考、先做准备的。 三、明确的工作项目和流程(System)(10:51-) 我经常讲有关时间管理的主题,而每次都会讲到系统与流程,这件事情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但却比你想的还要重要很多,最一开始我也不太知道经营品牌要做的工作事项有哪些,我知道我要录节目,所以要找来宾、草拟访纲、查资料、剪音频、上架,这些就是我很一般的工作项目。 我每一周都会写下这个礼拜的工作项目,然后每一天会写下隔天的工作项目,写了一两个月就会发现一种惯性或一种定律,例如: 剪一支音频大概会花三小时 陌生开发邀请来宾,写出 10 封信大概会有 1 封得到回复 这就是我所谓的 patten ,而在你拥有明确的工作项目和流程之前,你就是先每天记录下你的工作项目,然后每周、每个月去观察,去建立所谓的 data base ,让你更好地知道未来的工作流程应该要怎么安排,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最近我跟我的助理 Claire 在做一个新的 practice ,她和我反应说想要加强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我仔细看了一下她的状况,我发现她出现很普遍的那种时间估算与事件分类的问题,也就是说 Claire 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是容易出现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的情况。 有时候这件事情做得比预期快,但是大部分的事情却花得比预期中多很多,所以,我开始请 Claire 每天写下他明天预计的工作事项,就是 12345 列点写下来,隔天晚上工作结束后,回报一则讯息告诉我实际做完的工作事项。 我们可以从这个练习中去发现「预计完成」和「最终完成」的差别究竟是什么,然后从中找到原因和可以调整的地方。 可能是一开始目标设得太多,也有可能是工作的速度太慢,透过这个练习不到三个礼拜, Claire 预计完成的事情和最终实际完成的事情越来越符合,而且我们团队内部的开会时间越来越少,我个人觉得效益提高满多的。 延伸阅读:我的「 2021 时间管理法」:面对重复性高的大项目,你可以这么做! 第二个例子是我先生,我先生一直都是一个 creative type person ,他常常会一整天下来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所以我就叫他加入 Zoey’s bootcamp ,每个周末我会帮他看下个礼拜要完成的事情有哪些。 所以他的问题跟 Claire 不太一样,Claire 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不晓得怎么安排效益最高,而我先生是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 像是这样的状况,就真的需要一个早上的时间,坐下来思考下周有哪些需要完成的事情,然后应该要排在哪一天比较顺,例如他和我说他每天都要: 练习乐器 写歌 跟厂商用信件沟通 处理工作上的杂事 我问他说你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写歌?多少时间练琴?问完后排完一天的工作,发现他一天 8 个小时就满了,这还不包含临时异动,所以我们的作法就是把写歌和练琴的时间缩减,因为这两项是比较长期的项目。 这样就可以避免我先生可能花了 3 个小时写歌,结果没有时间练习乐器,导致他觉得那天有些事情没有完成而感到懊恼,当你不晓得长期或持续性的项目应该要怎么规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一个礼拜摊开来,而且别忘了预留突发状况的时间,不要全部塞满。 四、愿意投资自己的决心(17:40-) 我觉得现代很多人看投资,第一个都是看投资报酬率,如果报酬率太低,就没有投资的意愿,觉得浪费时间又不值得,但就我过去的经验来看,个人品牌它的确是一个很难在一开始衡量投资报酬率的事情,而你的报酬是高是低,其实只取决于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决心。 只要你有决心,你就会想办法,你就会付出行动,尽管什么收获都没有,你还是愿意做、相信自己、给自己一次机会。 另外,人生中每一件事都会有认知极限,创业这条路格外明显,当你站在 A 点时,你怎么看、怎么想象,都只能看到 B 点,而随着时间、经验的累积,你会发现你开始可以看见 C 点,你也发现自己已经从 A 点移动到了 B 点,再过了一阵子,你会发现自己可以看见 D 点,因为你又成长到了 C 点。 投资的决心其实就是要理解,你不能用你现有的已知,去预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因为你的潜能会不断地被开发、你的经验值会不断地累积,因此,在此时此刻评估自己的投资报酬率并不准确。 所谓的投资也不是只有金钱,而是投入资源的意愿,你的资源除了金钱以外,还有人脉、时间、经验、专业、精力,这些都是可以利用、投入的。 五、Action、Action、Action(20:06-)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必备元素就是行动,没有行动,以上 4 个元素通通派不上用场。很多人会说我很有行动力,可是我只是在完成窗体上的代办事项而已,每天的日子其实重复性满高的,而最近我开始重新检视这四年来的经营历程,我发现我做的很对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在执行待办事项时,几乎不思考。 你可能想说:「几乎不思考那不就是盲目的往死里做吗?要是方向不对,要是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但我所谓的执行时不思考,并不是我会紧抓着窗体上的事情固执的执行着,而是我会很明确的区分运行时间和思考时间,我每天、每周都花时间去安排和规划我的工作流程,在这种时候,我会很仔细的思考怎么进行比较顺?哪件事情该先做?哪件事可以晚点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这件事是否一定要由我来做? 延伸阅读:担心自己半途而废而不敢付出行动,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 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去拟定出今日的 To-do list ,等到当天工作时间一到,我就可以开始无脑进行我的所有执行项目,工作开始时,我也会再过一下我的今日待办事项,看有哪边需要调整。 过完之后,我就会进入工作状态,一路工作到中午休息,然后下午再工作到晚餐时间,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度有仪式感的事。 这可以让我知道我现在可以心无旁骛的看着窗体上的事情,顺序都排好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担心,我非常信任自己的 To-do list,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完成第一件才会移动到第二件,几乎不插队,也绝对不跳着做。 如果你一直卡在做事情的时候想东想西,不太确定要做什么,我建议你试试看明确区分运行时间和思考时间,思考时就用力思考,执行时就只执行,不要 question 自己的决定或规划,不要被其他事情给分心。 这样你才能够得到最大化的结果和作品,才能够有最充足的素材去回头检视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有什么规划和目标需要做调整。 如果你执行力不够,那再多的规划也没有用,我们优化自己做计划的方式,就是从实际付出后所得到的结果里,找到那些你认为可以做得更快、做得更好或甚至不用做的事情,但是,你总得都做过才能知道答案。 执行时,做就对了。 本集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佐编私塾殿的教学内容,希望你有学到一些东西,这 5 个元素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 以终为始的思考模式 风险防护措施和后盾 明确的工作项目和流程 愿意投资自己的决心 Action、Action、Action 以上这五个元素你都具备了吗?或者你现在正在筹备哪一个元素呢?欢迎你把你的想法分享给我,你也可以回到我的 Instagram,吿诉我你想听的主题。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197【佐编私塾殿】新手创业家的5个必需元素:思考模式、风险措施、系统流程、投资意愿、行动清单)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4, 2024

澳洲云端架构师分享|2023 年澳洲薪资中位数、产业与地区薪资统计

近期发现我跟友人对于澳洲工程师的薪资看法居然略有出入,于是我想与其使用个人经验来判断一个职位的薪资是否合理,不如我们就来参考一下澳洲统计局的数据吧! 以下是澳洲统计局 AB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发表的全澳薪资统计数据,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阅读官方连结,下面我会挑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具有代表性或是特别有趣的数字跟大家分享~ Employee Earnings and Hours, Australia 数据源:澳洲统计局 AB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发表日期:2024.01.24(统计时间 2023.05) 薪资中位数 澳洲薪资中位数 澳洲人的薪资中位数(包含全职与兼职)为每周 1,300 澳币(约 26748 台币),其中男性为 1,509 澳币(约 31,058 台币),女性为 1,130 澳币(约 23,257 台币)。 也就是说澳洲人的年薪中位数为约 67,600 澳币(约 140 万台币)。 澳洲时薪最高的职业是经理(67.20 澳币 / 小时,约 1,378 台币 / 小时)和专业人士(60.60 澳币 / 小时,约 1,243 台币 / 小时),以每周工作 40 小时,每年工作 52 周,换算成年薪的话: 经理:年薪约 140,160 澳币(约 2,881,880 台币) 专业人士:年薪约 125,856 澳币(约 2,584,380 台币) 以台湾人最关心的全职薪资统计来说(男女合计): PR 25:每周 2,367 澳币,年薪约 $123,096 澳币(约 $2,525,467 台币) 中位数(PR50):每周 1,710 澳币,年薪约 $88,830 澳币(约 $1,821,016 台币) PR 75:每周 1,289 澳币,年薪约 $67,034 澳币(约 $1,375,133 台币) 产业薪资分布 澳洲产业薪资分布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下澳洲各个产业的薪资表现,很明显可以看到矿业以每周 $3008.2 澳币独占鳌头,第二名是水电瓦斯垃圾处理业每周 $2350.7 澳币,第三名则是 IT 通信产业每周 $2172.6 澳币。 矿业:年薪约 $156,665 澳币(约 $3,214,582 台币) 水电瓦斯垃圾处理业:年薪约 $122,685 澳币(约 $2,517,892 台币) IT 与通信产业:年薪约 $113,059 澳币(约 $2,319,319 台币) 倒数三名则是: 倒数第三:艺术与休闲服务年薪约 $50,587 澳币(约 $1,038,067 台币) 倒数第二:零售业年薪约 $44,972 澳币(约 $922,466 台币) 倒数第一:住宿与食品业年薪约 $39,022澳币(约 $800,811 台币) 各州 / 领地的薪资分布 澳洲各州/领地薪资分布 全澳的每周薪资为 1,489.80 澳币,其中以首领地 1,704.80 澳币最高,西澳与北领地分别以每周 1,656.20 澳币跟 1,612.10 澳币紧追在后。 但其实除了南澳 1,348.40 澳币和塔州 1,282.40 澳币的薪资明显较低之外,新州(悉尼)、维州(墨尔本)、昆州(布里斯本)都在每周 1,500 澳币上下,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 全澳平均:约 $77,427 澳币(约 $1,590,288 台币) 首领地:约 $88,339 澳币(约 $1,819,725 台币) 北领地:约 $86,073 澳币(约 $1,767,317 台币) 西澳:约 $83,803 澳币(约 $1,721,052 台币) 南澳:约 $70,008 澳币(约 $1,440,204 台币) 塔州:约 $66,348 澳币(约 $1,361,181 台币) 新州(悉尼)、维州(墨尔本)、昆州(布里斯本):约 $78,000 澳币(约 $1,602,900 台币) 结论 这个调查结果算是符合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新闻报导澳洲人全职的年薪中位数大概是澳币九万(台币 180 万),另外大家可以发现男性跟女性的年薪中位数大概差了两万澳币,这个差距其实满大的,但可能不排除跟职位还有职涯 / 家庭发展考虑有关。 产业薪资的分配跟我预想的差不多,澳洲毕竟是矿业大国,所以矿业跟能源业的薪资最高并不意外。至于薪资最低的三个产业,我猜大概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没错,我们文组的就业薪资就是这么可怜呜呜) 如果想要看我怎么从文组成功转职科技大厂工程师,以下三篇是我的精选文章: 文组转职澳洲 IT 工程师,我靠 Coding Bootcamp 进了 Amazon 当工程师! 文组毕业,成功移民澳洲的我,为什么选择转职 IT 产业? 你该转职吗?来自转职成功者的忠告(台湾文组转澳洲 IT 工程师) 最后来跟大家分析一下澳洲各州 / 领地的薪资: 首先,ACT 会最高是因为首都堪培拉在此,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高阶政府公务员以及政府部门的 IT Contractors,所以薪水都特别高。 第二部队:北领地跟西澳的薪资则跟矿业 / 能源脱不了关系。 南澳跟塔斯:一向薪资都偏低,所以有很严重的人口外移问题。这同时也是为什么这两个州的移民政策通常比较友善,因为他们真的非常需要人力,但同时这两个州的产业发展潜力也比其他州低非常多,所以…… 令我意外的是新州(悉尼)、维州(墨尔本)、昆州(布里斯本)居然差不多,我还以为悉尼的薪资会高一点? 不过虽然薪资没差多少,但如果要论科技业工作机会的话:悉尼 >> 墨尔本 >>>>>>>> 布里斯本,所以这点很值得列入移民考虑。与此同时澳洲房价也是:悉尼 >> 墨尔本 >>>>>>>> 布里斯本!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有办法在布里斯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话,这里其实是生活可负担性最高的地方!因为薪资差不多,但你在悉尼买一栋房子的钱,大概可以在布里斯本买两栋(夸饰法)。 这同时也是我为什么现在定居昆州的关系,因为在悉尼的话,我是绝对没办法负担房产的,但我目前现在其实在堪培拉跟布里斯本各有一处投资房(我住过悉尼、墨尔本郊区、布里斯本、堪培拉、柏斯、达尔文,我相信在澳洲城市 / 职场观察这方面我还是有点话语权的 XD) 好的~看完以上的澳洲薪资的产业分析跟地区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跟我分享喔! -- 本文转贴自:澳洲云端架构师 EC(原文标题:2023 年澳洲薪资中位数、产业与地区薪资统计分享: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21, 2024

为什么「个人品牌」没在获利?产品服务「卖不出去」的原因与解方!

我们今天来聊聊为什么你的个人品牌获利模式一直不太稳定,你可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但就是 商品卖不动 、卖不好,今天我会分享几个销售成绩不理想的常见原因,还有解决的方式。 我在上一篇文章有讲到营销漏斗的概念,在看这一篇文章前,建议你应该要先有一点营销漏斗的概念,才比较看得懂这一篇文章,通常,个人品牌没有在赚钱,原因就是三个,如果这些是你的情况,那么今天你将会有所解答。 1. 你没产品 2. 你的营销漏斗塞住了 3. 你的营销方式需要调整 延伸阅读:成立「个人品牌」后,到底该怎样才能赚钱?先了解「营销漏斗」的概念 今天的重点非常多,所以我建议你准备笔记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编茶水间」的 Podcast ,可以参考我标注的时间点,直接聆听重点段落! 📍【本集纲要】#207 商品卖不动 节目开场与单集概要(00:00 –) #1 宣传力道太小、频率太少(06:05 -) 这个状况是我最常看到的,相信有长期在收听佐编茶水间的你,一定有发现,我宣传品牌是完全不手软的,我几乎在每一集的节目里面,都会提到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课程。 我们现在一起来想象一位听众的用户流程,这位听众在通勤、做家事的时候听你的节目,他觉得你的分享很有趣,访谈的内容也满有深度的,不过,你从来都没有提到自己有在贩卖产品,也从来没有提到:「其实我有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在完全没有透露的前提下,你的观众究竟要怎么知道你有在做其他的事情呢?他一定要追踪你的 Social media,或者闲闲没事去你的官网晃一晃,才可能会发现:「原来你有在卖这个喔!」 大部分的听众,其实都只停留在「听」的阶段,他的用户流程就是打开手机,打开 Apple Podcast or Spotify,看一下有什么有趣的主题,点开他感兴趣的集数来听,就这样而已,很多时候也不会完全听完。 更多时候连你的 IG、网站都不会去,因为他不用去,他只是要听你的节目而已,他没有非得转换平台去追踪你的理由,对吧?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套用在只有经营某种平台的创作者身上,你的品牌效益和产品销售状况不好,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的观众没有听到、看到。 不要害怕打广告(08:32 –) 我们都很忙、追踪很多人、听很多节目,要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宣传力道就要大,千万不要怕多!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经营方针,也是我相信的理念,我觉得我的手法应该不到激进,但我也一点都不害臊。 满多人会觉得:「天啊!我广告打太多,听众难道不会超反感吗?」,的确有对于广告很敏感、很反感的听众,但我一直都认为,如果你的内容是听众觉得值得花时间来听的,那广告顶多就忽略,或是快转跳过也可以,有广告并不影响你的内容值不值得听。 现在 Podcast 的节目选择非常多,除非你选得主题真的都很打中他的胃口,或者他就是你的铁粉,不然通常就只有你自己会觉得广告的次数太多,因为只有你自己是那个每一集都会重头听一遍的人,但大部分的听众都不会,对吧? 到底怎样的宣传力道是太大?太小?频率究竟要多少?我现在要说一个你很不喜欢听到的解答,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你的品牌属性跟观众喜好,有一些风格比较大喇喇、率性的网红,他的观众就很喜欢他直接的个性,所以每一集的节目都在业配。 喜欢他的观众可能还是觉得:「这就是他,他的品牌就是这么直接」,但如果你的品牌是走小清新的路线,可能你的观众比较高敏感,有时候信息量一多,就会觉得很难消化,我自己有一个小小的策略是,在每一集的节目中,我都会有意无意用一两句话浅浅的带过。 例如「喔!他也是我们 BYL 的学生」,或是「我上次在帮学生做一对一咨询的时候」,就是很顺口的提及,除此之外,在「热门集数」里面,我也会花更大的力气,更长的篇幅,去做宣传的内容。 什么是热门集数?(12:17 –) 你在做营销和内容策划时,应该会知道哪一集的收听率比较高,会是观众很想听的内容,那就代表,你应该要在那一集节目中,比平常更大量地包入产品讯息,那在节目还没有播出之前,你要怎么知道这一集会有多少人听?老实说,就是经验。 我做节目已经做了四年,我知道什么样的主题会有很多人听,因为我经常会跟听众互动,知道他们有什么痛点,所以当有重要讯息,例如六月要特别办活动,我就会故意用比较精彩、比较多人会感兴趣的主题来包装,顺道分享更多当时要宣传的内容。 除此之外,如果那一集的来宾很有名,或者来宾分享的主题非常有趣,我也会知道这一集肯定会有比平常更多的人来收听,身为品牌经营者,要用经营事业体的思维来看全观,而不是单集单集的零散分享,这个就是节目策划、内容营销的技巧。 回到第一个常见的问题,宣传力道不够、次数不足,是你可以马上去检视的,大部分的创作者,会以为文案、连结摆放的地方、产品的消息都很明显了,但这都是盲点,第一次知道你的观众没有指引,是根本不会知道你有在提供或贩卖什么内容的。 你永远都要去思考:「这些内容有可能被一个全新的观众看到,他有没有办法找到我想要给他的资源与信息?」,最重要的是,这个路径绝对不能困难,门坎一高,观众就不会愿意找,你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足够的频率,才有办法让你的观众记得你的信息,做到你希望的转换。 #2 你对你的产品没自信,说明不够具体(15:46 –) 你可能会说:「我平常有在手绘一些小东西,偶尔会随便摆个市集」,或是「我对塔罗有点研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帮你抽一张牌,不然我也有认识几个满厉害的朋友可以帮你算一下。」 我常说:「你说话的方式、使用的词汇,这些语言都是有力量的」,那些「随便、偶尔、应该」都是让潜在客户感到模棱两可的地方,大部分的时候,可能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产品不够有自信,或者不想要太过 Push,才想要客客气气。 但,我想要请你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不断推销是件不好意思的事情? 是因为我们喜欢大家都可以和平相处,不要一直去打扰别人,要求别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接收他不想接收的信息,我们觉得卖东西就是「对」他人做些什么,可是有没有可能,你是在「为」他人做些什么呢? 我一直都觉得我的课程或讲座是一个工具,其实任何产品都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不是目的,但这个工具带你走向目的,只要我听到你有需求,或者我知道你有困扰,那我介绍一个工具给你,其实是帮你一个忙,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你可以说这是过度平常心,或者过度自信,但如果你刚好在卖咖啡,朋友来跟你说:「最近我想买咖啡送人或自己喝」,难道你会说:「要喝咖啡喔!那我介绍别家的牌子给你?」,应该不会吧?为什么回到你自己的自媒体上,你就不愿意这么做呢? 你是不是觉得说:「因为一直推广自家的产品,本身就有偏心的嫌疑」,是人都会有偏好,为什么要害怕自己在偏心某些事情呢?身为创作者,你对自家产品有多一层的爱戴,就像是对你的孩子有多一点的偏心,你要站稳这个脚步,说出自己的立场,除非你是一位评论家,如果不是,就没有中立的必要。 搜集数据、查证产品的适用性,是消费者的责任,假设你是消费者,你应该要知道品牌端会想尽办法秀出品牌的亮点,因为这是品牌的责任,而消费者的责任是去多方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我认为大部分的创业家,尽管没有特别偏心,还是会对自家产品格外推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他最熟悉的产品,比起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我们了解最深的,当然就是自己的品牌,当看到有适合的潜在客户,最先推荐的,一定也是自家的商品。 当然,我们不能去制造错误的期待,推销产品给不适合的受众,产品说明如果含糊不清,就会不够具体,让观众有种不够肯定的感觉,这是你自己的产品,怎么连你都不肯定? 如果你的销售成绩不太好,可以检视一下是不是在营销信息上过度模糊?还是说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没什么信心?如果是,请你换个角度做假设,潜在客户虽然是陌生人,但就像朋友来问你问题一样单纯,他有个困扰来请教你,你为他提供解答,就是在帮他一个忙。 你是在为他做些什么,而不是在对他做些什么。 只要你能够在话语中带有这样肯定的态度,我相信你的观众也可以感受到,你的确是在提供他一个方法,一种工具,而不是在强迫他。 #3 定价不对,受众设定有落差(23:03 –) 这个情况发生的频率跟其他状况相比是少满多的,定价是一门艺术,设定太高或太低,都可能让你的转换率不太好。但是到底要怎么定价?这跟你的受众样貌和品牌调性有关,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公式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但我可以举例,我曾经跟一位学生做一对一,分析他的销售状况,他本身是一位摄影师,摄影的技术很厉害,经常会拍婚纱、闺蜜写真这种质感很高的摄影作品,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发现自己需要一套在线产品,才能在疫情期间生存下来。 因此他马上开发了一套在线课程,教学生怎么拍出很高级的沙龙照,课程内容非常的精致,从摄影器材的使用、光线、取景,到后面的精修一系列都非常的完整,一般会觉得,这样的内容很有深度、很专业,理当值得高价位,然而产品上线后,却一堂课都没有卖出去。 他一开始觉得可能是价位太高,所以将课程降价,但还是没人买,不知道要怎么调整价钱?我看了他的课程,觉得这个课真的不能卖低,因为内容很专业、丰富,但是受众定位不正确,一般讲到变现,很直觉就把会的东西包装成一套系统教学,传承下去。 但,谁拍闺蜜和婚纱会想要自己修自己的照片呀?我是完全不会,我希望有人可以帮我做到好,所以尽管内容再精致,他都不应该卖给那些追踪他的人,如果真要卖,就是要卖给想要成为摄影师的人,或者已经是摄影师并想要进修的人,如果是这群人,定价就绝对没问题。 如果还是希望把受众针对在已经有追踪 IG 的人身上,我可能会建议他开发自己的滤镜 preset,让观众可以用懒人的方式在照片上套入喜欢的滤镜颜色,然后走平价路线,累积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喜欢这样风格的受众,为日后的出发做累积。 听到这边大部分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就不想要走低价路线,我就是希望有被动收入才来做个人品牌」,这个例子是比较极端又写实的,没有人想要受到疫情的波及,但很多时候,狗急跳墙生出来的方法,可能从定价或受众设定上就是不适合的。 你的观众想要的、可以负担的,以及专业水平所及的,都必须要对齐,才不会导致很棒的产品,却没有转换效益。 延伸阅读:如何判断你是否正在吸引「错的受众」?(和3个调整方法!) #4 信任感不够,关系待耕耘(27:11 –) 我们都不太可能会跟诈骗集团或看起来很假的商家买东西,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诈骗集团会成功呢?就是因为他看起来很真,制造了足够的信任感,让你卸下心防,那为什么你这个真真实实的创业者却一直卖不动?说白话就是:观众跟你不熟。 我们经常听到品牌要建立信任感,但究竟什么是信任感?到底要怎么建立?其实我在之前的集数中都有经常带到这个观念,答案就是:持续 show up。 如果你今天刚加入一间新公司,有很多新同事,大家对你都还算客气,也会打招呼,但唯独 Julie 这位同事对你特别亲切,你心里应该马上就会对 Julie 多些好感,这个好感薄薄一层,但它就是信任感的开端。我们假设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刚进公司没多久,跟 Julie 开始慢慢会聊天。 过了一个礼拜,Julie 突然问你要不要买一些他自己有在用的精油或保健品,你可能马上就会觉得:「该不会跟我变好只是想要和我推销吧?」,除非你本来就对他在推广的商品很感兴趣,不然那一层薄薄的信任感,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裂缝。 第二种情况,你跟 Julie 从客气打招呼,变成午休时会一起用餐,从下班之后偶尔会用 Line 聊一下公司八卦,变成一起吃晚餐,甚至一起乘车回家,从只有平日晚上下班后会聚在一起,变成假日也会私下约出来一起逛街、远足。 你开始认识 Julie 的其他朋友,也开始介绍自己的朋友给 Julie 认识,这时你发现,你跟 Julie 不再只是同事,你们已经变成了交情还不错的朋友,这段关系的发展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可以一个月,也可以花一年,这就是好感累积与关系经营。 持续的为那个对象 show up,就是在他的生活中陪伴他、倾听他,共享欢乐、甚至共体时艰,这时如果 Julie 问你要不要购买他有在使用的精油或保健品,你会不会更认真地听 Julie 到底想说什么呢? 信任感要怎么建立(34:43 –) 讲到这边,你可能在想说:「好吧!我知道信任感怎么培养的,但我不确定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我跟受众的信任感就是建立不起来呢?」 首先,你有没有遇过跟你不太对频的人呢?他感兴趣的事物你都兴趣缺缺,他的风格或行为都与你有满大的落差,如果,这是你跟 Julie 的关系,我相信你顶多跟他进展到中午一起吃午餐,应该是不会下班或假日时还继续跟他出去,对吧? 同样的,如果一开始的理想受众定位就是一群跟你频率比较雷同的观众,建立信任感就会事半功倍,当然,也不是说不同群的观众不能建立信任感,只是相较之下比较吃力而已。 我们现在讲一下建立信任感的具体做法,我认为就是提供价值,其实价值简单来说,就是 「something that worth your time」,当你花时间跟 Julie 相处,为什么不会让你有一种:「天啊!今天浪费好多时间」或是「今天到底都在干嘛?早知道就不应该跟 Julie 出去」的感觉? 一定是因为在每一次的相处过程中,你都能够感到很欢乐、兴奋、舒服、自在、受启发,这就是品牌在带给观众的感觉,并不会因为转变成商业思维就变了样,事实上,这些就是最基础的待人之道,也是商业的营运之道。 我建议花点时间思考,你的观众跟你的品牌相处之后,心里会产生什么感觉?会觉得抚慰人心吗?还是能够带来启发、创意、知识?你在提供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是正向且良善的,一次提供多种价值也是可以的。 这就会回到内容营销跟内容创作,在做内容创作的时候,你究竟有没有认真想过你在创造的究竟是什么?不是影片或音频,这些都只是包装的手段而已,你在创作跟分享的,就是你的点子、你的理念,和你的信仰,要建立足够的信任感,就要挖掘出你的核心理念。 唯有了解,你才会有源源不绝的 idea ,去宣扬你要传达的事情,当你用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才会有价值,价值不是在于这支影片做得好精美,也不是图片拍得多漂亮,这些都只是加分,重点是你要说的理念、故事有没有被传递出去? 有的话,才能达到我们做内容营销的目的,有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信任感才会被渐渐地培养起来。 延伸阅读:为什么个人品牌赚不到钱?3 个必须建立的自媒体获利心态 出现的频率很重要(39:15 –)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听起来好严肃喔,很多网红不也是每天随心所欲 PO 几张自拍照,就很多人追踪互动吗?」,如果你这样想,你可以仔细去观察这些网红,大家其实都很了解观众是为什么而来,网红也会提供对观众而言有价值的东西。 我一直都相信了解与确认自己在传递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然后用好的内容作为漂亮的包装纸送到观众面前,就是累积信任的不二法则,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频率,它会随着你在受众心目中的位置而调整。 同样是品牌,如果你一个月才出现一到两次,就算观众很喜欢你,建立信任感和关系经营的时间就要拉长,如果你之后停更,就算是一开始很喜欢你的观众,到了后面也因为没有更新,渐渐忘了你曾经做过的内容,如果频率一直断断续续,那建立信任就会相对困难。 但,有没有一种情况,曾经跟你很要好的朋友,因为搬到另一个国家,所以越来越少联系,但每一次见面都还是一拍即合?你会发现,这两个例子全都基于稳健的信任之上,可能你曾经是死忠客户,虽然他们出过一些问题,但是当他再次出来,你还是会愿意再给一次机会。 又或者,这个品牌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印象与典范,所以尽管不跟你花太多时间打交道,你还是会被他的一举一动深深吸引,除非是这两个案例,不然我一直都觉得频率是很重要的。 信任感不够,通常是销售成绩不理想最常见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做关系经营,时常 show up 在对方的日常,如果观众还没准备好,也不能揠苗助长,就让他先静静观望一下。 很多时候,你会觉得都是品牌在主动出击,但只要仔细一想,大部分现代营销的手法,都是花时间静静等待前在受众冒出芽,才会展开后续的对话关系,如果你觉得讲得太发散的话,也可以回到这集原文,下载我整理好的懒人包。 📍【本集结语】#207 商品卖不动 为什么品牌会没有获利?可能是因为你的宣传力道不够、次数不足、你对你的产品没自信、说明不够具体、定价不对、受众设定有落差、信任感不够,关系待经营,不晓得你觉得自己最像是遇到哪个问题呢?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207【佐编私塾殿】为什么你的品牌没在获利?- 下集:商品卖不动的原因与解方)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7, 2024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

本系列为统整本人四个半月自由业的心得感想,第一篇会来讲接案工作的总览,介绍我成为自由业所做的事前准备、案源来自哪、案子的收入、各项评估以及执行心得。每个人的状况都不相同大家可加减参酌,或是当个轶闻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啰! 自由业系列文章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四个半月自由业番外篇|那些没钱的专案 接案的数据们 自由业期间:2021/03/15-2021/07/31 ,共计 140 天(约四个半月) 案件邀约数:十件 实际接案数:六件(一件中途中止未继续) 累积收入:约两个多月的正职薪水(四、五月为收入高峰,六、七月骤降,一度趋近于零) 成为自由业的事前准备 这次离职如同第一篇《自由业的开始》所说,是没有找好正职的,也正因为打算裸辞,所以势必要知道自己可以光溜溜的多久,以及可以用什么方式赚到钱。我大概在离职前三到四个月前开始准备,其中比较关键的前置作业有四个: 第一、记账 记账上的我的需求很简单,可以输入类别、金额,另外要可以输出成 google sheet。最后在思考自己写一个 LINE bot 或是用别人的,我选择了偷懒,使用「七七记账」。虽然他的预设类别不太符合我的使用情境,基本上还算是方便。在 LINE 输入完金额就会传送到 google sheet 上,方便我自己在 google sheet 上做图表或是基本计算。 第二、找出可能的接案工作 要怎么找出来呢,首先要先列出自己的技能,例如:Wireframe 绘制、竞品分析、问卷设计等。接着去接案网站(如:Tasker 出任务)找是否有相关技能,而所要提供的服务有哪些,自己是否可以胜任。 下图为我当时评估自己状态使用的表格,包含: 技能成熟度:对技巧的评估与可应用度(星等为个人能力长短分析,并非市场的客观能力等级) 是否适合接案:接案市场是否有此需求 想发展程度:是否想深根以这技能为项目进行接案 接案项目评估表 有趣的是,最后接到的案子,竟然绝大数跟表格列的技能毫无相关。 第三、制作公版报价单 接案时对方多会请你先报价,先做好公版的报价单可方便后续应用,我自己是用 google sheet 制作,主要考虑到可以方便我计算金额,以及可以一目了然合作项目有哪些。 报价单上网找有各式各样的版本,大家可以找适合自己的使用。可以放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项目名称、你的联络方式、客户的联络方式 合作项目:合作项目、细节说明、备注、金额 合作条款:交付时间、修改次数、规格变更处理方式、付款办法、报价有效时间、订金收取 签章处 公版报价单 第四、放出讯息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必须要让潜在的案主知道你有接案的空间,如果之后有案子要做,他们就有机会想到你。无论是在社群媒体、朋友谈话中都可以提及,手动让自己在接案市场上架,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当然如果你要贴履历到接案网站也是可以的。 案源哪里来 在对自己能力有初步的了解后,就可以选择主动出击,或者是被动等案子上门。 我这次总共有执行的案子六件,一件为主动出击,其他五件皆为朋友介绍。 主动出击的为当时被对方的行动理念吸引,主动联系表示如果有任何帮得上忙可以联系我,后来就很幸运有合作机会。 被动等候的皆来自前同事朋友们。我最后一份的正职工作是担任软件开发(网页、App、后台系统)的产品经理,如果前同事要来找我,应该就是网页开发了吧?殊不知六件没一个是网页开发,我真是满脸问号,只能说朋友们的心脏很大颗。 我接下的六个案子 我自己实际有接下制作的案子有六个,以下分别介绍各案子的内容、收入、快乐度、成就感、想继续发展度以及个别的制作心得。 案件一:网站制作 案主需要一个网站介绍实体展览的信息 工作内容:页面规划、网页制作 收入:五位数 制作时间:约两个星期 快乐度:4/5 成就感:4/5 想继续发展度:3.5/5 这是唯一个主动出击的案子,当初联系时没有想过要接案,单纯是赞同对方的理念,过了几个月后对方联系刚好有制作网页的需求。因为是自己在乎的事情以及第一次以自己的名义接案,所以在制作时真的压力蛮大,很担心会做不好让对方失望。 本来想要自己硬干的,后来评估心理负担太大,便请了设计师好友阿努来协助以及前老板 HC 帮忙确认技术(怎么可以这样动用技术长 XD),有专业人士加入后我心安不少,后来也顺利完成上线。另外也很幸运这案主真的相信专业以及沟通很清楚,需求会清楚列点说明,其余的皆给予弹性制作的空间。 在这次案子让我初尝接案的快乐,以及自组小团队的喜悦。也算是给未来的自己一些方向,如果真要自立门户,绝对不要自干,一定要找好队友一起来;如果要主动出击,可以花些时间去找适合的案主,工作起来会十分顺畅与开心。 案件二:活动企划提案 PPT 案主要向企业提案需要一个活动企划 工作内容:规划提案内容、制作提案 PPT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约一个星期 快乐度:2/5 成就感:1/5 想继续发展度:1/5 这也是朋友介绍的,当时也就想说试试没有想太多,做活动企划提案 PPT 是第一份工作部分内容,说真的已经生疏很多,加上主题为法律研讨有种既熟悉又避之唯恐不及的复杂感受,所以就尽己所能的制作完成。如果真的要说成果怎样,不确定案主的想法,但我自评应该很不怎样,之后应该是无法再接这类型的案子。 案件三:记者会 PM 案主将举办一场记者会,需要有人协助规划以及掌控工作进度 工作内容:制作流程表、工作时程进度安排、记者联系与采邀寄送、行前会、记者会场控 收入:五位数 制作时间:一个月 快乐度:4/5 成就感:4/5 想继续发展度:3.5/5 接到这个案子是一个半夜的电话,朋友听起来很急加上我对记者会的主题(乳癌)蛮有兴趣的,在确认工作内容自己是否可以胜任后,就接了。合作过程蛮开心的,每周大家会一起确认进度,虽然是接案但也有一点团队一同做事的感觉,加上合作的窗口也都很给力人很好,一路到最后记者会当天都很感谢有机会参与。 这次的合作方式,打开我对 PM 接案新的想象,以往会觉得 PM 接案比较适合一整包(如同网页制作),如果单就沟通协调的角色的话,外包可能能发挥的地方不多,而透过这次合作,也发觉其实透过事前准备以及会议后的进度确认,是有机会让外部 PM 协助进度推进与成果追踪的。 之后如果有机会以 PM 的角色参与有兴趣主题的记者会,会蛮想接的,喜欢一群人为一个议题共同努力的感觉。不过如果真的要接,我可能体力要练一下。当天活动结束,我吃完午餐后直接昏睡到傍晚⋯⋯。 乳癌旅行手札发表记者会 案件四:英文演讲后的 QA 翻译 案主参与论坛演讲,最后的 QA 时段需要有人协助翻译 工作内容:翻译提问者的问题给演讲者(英文 → 中文)、翻译演讲者的回答给听众(中文 → 英文)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三小时(演讲时长,从头待到尾,实际翻译约 15 到 30 分钟) 快乐度:1/5 成就感:1/5 想继续发展度:1/5 欸因为我真的不是翻译专业,英文能力也真的就堪用而已,所以只能说朋友真的是心脏很大颗,怎么敢?重点当场还有同时英文和中文都很好的香港人,我很担心他会拆穿我翻译错误哈哈哈。如果不是朋友找我,我大概完全不敢接,会出事啊! 案件五:国际视频会议的会议记录整理 案主所参与的国际视频会议需要会议记录 工作内容:听录制的会议,将讨论内容制作成会议纪录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约两个小时 快乐度:4/5 成就感:3/5 想继续发展度:4/5 接到这案子时,觉得蛮新奇的因为从没想过有这种案子。在实作过程中,可以直接看到品牌的各国代表针对公司政策以及未来发展去做讨论,一窥跨国公司是如何进行议题讨论,以及因应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应对策略。将讨论的内容重新吸收后撰写成会议记录,以往没有什么做英文会议记录的机会,意外下获得此练习机会,收获很多。 另外,案主人也很好,在沟通制作需求时,除了说明会议的背景、制作的需求外,更分享他的工作内容与甘苦谈。这个案子对我而言其实不太像工作,反而是有一个短期又超值的实习机会。 案件六:社群编辑 案主需要有人协助官网信息更新跟社群经营 工作内容:官网信息更新、客服、社群发文与管理 收入:四位数 制作时间:一个星期(本来是每月的定期工作,因为实在无法做好,一个星期后结束后续合作) 快乐度:1/5 成就感:1/5 想继续发展度:1/5 看完上面的案子,大家应该可以发现我只要好玩的东西都会接,不太会去思考自己做不做得来。而这次算是学到了一课,不只是要好玩还需要自己做得来。这次的工作内容包含我十分不擅长的社群文案撰写。本来想说应该还 ok 吧,结果写了一两个文案后就发现真的很不行,后来和案主讨论后决定退出此案。这次经验让我知道,还是要挑选自己有把握可以做好的东西,否则会让案主难做事,自己也做得痛苦。 小结 以上的学习无论是开发新技能、既有技能挖掘,或是从案主身上学习,都是我在正职工作上没有体验到的。同时也因此认识了其他产业的朋友,在案子结束后人有保持联系,不定时交换新知,可以有这样的缘分我十分珍惜。 很幸运有走这一遭,感觉去了趟职涯体验营。本来这边要继续讲学习与反思的,结果一不小心就写太多字,决定拆篇到下一篇好好分享我在接案学到的事。 *特别感谢 Anu, Em 给予本篇写作建议 -- 本文转贴自:Dear loser(原文标题: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23, 2024

自由写手,怎样开发客户?来自美国顶尖写手的 12 个实战建议

别再去「文案外包」社团找案子了。 这种社团案子业主许多不尊重写作者,报价惨不忍睹,换算成时薪还不如回去上班,要突破接案的薪资天花板,唯一的方法,是「自己开发客户」。 怎样做到? Nicholas Cole 是美国最顶尖的写手,帮公司写品牌文案,每年收入达到数百万美元。他的写作、接案、沟通谈判技巧,全部记录在他的书《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Ghostwriting 》里面,详细程度堪称「写手操作说明书」。 整本书,大概有一半的篇幅在讨论「如何开发客户」,针对这部分,我读完这本书后记了一些笔记,跟你分享: ⠀ 客户真正在买的东西,不是「文章」,而是「对的文章」。 写手应该收取的是「销售奖金」,不是固定薪水。 ⠀ 筛选潜在客户的标准 先提供价值:免费帮他们写一篇文章。 锁定利基点:解决一个特定问题,为了特定一个人服务,用特定一种方式。 开发客户之前先想好这几个问题。 如何用文字提案?一个参考用的写作结构。 如何面对面销售?免费咨询,价值给好给满。 如何实际收费:先收钱,再办事。 对方拖欠账款怎么办?先给一份草稿。 是否要签合约?对方真不想付钱,签约也不会付。 对方杀价怎么办?站稳,只有特定情况才能让价。 1. 客户真正在买的东西,不是请你写「文章」,而是请你写「对的文章」。 ⠀ 他们真正在花钱购买的,是你的知识跟能力,来放大他们的上档利益(让成功来得更快);并且,控制下档风险(确保写出来的内容不会犯错)。 2. 写手应该收取的是「销售奖金」,不是固定薪水。 写手不应该用字数、时数、篇数计费,这些都有一个天花板在,也容易成为廉价劳工。写手应该用「实际上解决了多大的问题」计费,也就是「有多少转单」。 Cole 认为,你可以这样跟人谈:「这是你在卖的产品,你的收益是每个月十万。如果我来帮你写文案,可以提高 25% 的收益,那我就要分 5%。」 因为实际上,写手就是一种「文字业务」,每发一篇文,你都在同时对上万人进行销售。对业主来说,有一个超级强大的业务放大销售量,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只要你能带来他想要的结果,他会拿钱砸爆你。 Cole:「不要卖服务本身,卖服务的结果。」 ( "Don't sell the service, sell the outcome." ) 3. 筛选潜在客户的标准 主动出击开发客户是重要的,但 Cole 认为,千万不要大量发送罐头讯息,这样的回复率不到 1%,绝对直接被忽略。 你应该要仔细筛选客户,问问自己: 这个人是否会看你的讯息? (不要找大咖或大公司,去找那些没有被讯息淹没的人) 这个人自己的生意做得如何? (要有钱雇用你) 他们的对外沟通是否做得很烂? (最有可能需要雇用写手的人,就是尝试写作但失败了的人。) 我认为,可以再加一个 你对客户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兴趣?你想不想帮他写文章? ⠀ 发自内心想要写的文章,会是更漂亮的好文。 4. 先提供价值:免费帮他们写一篇文章。 「免费」是销售的试金石。 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个忙碌的中小企业老板。有个人私讯你说:「我可以帮你写文章扩大你的影响力,我的收费是一篇一万块台币。」 于是你就得开始花时间衡量这笔钱是否有必要、这人写作功力如何、是否真的可以扩大影响力...但老板你超忙,99% 机会一定是拒绝。 但如果,这个人私讯你:「嗨,我是个写手,也是你的粉丝。我把你的网络上所有访谈、讲座、影片都看完了,浓缩成这五篇文章,我想免费送你发在脸书。如果你想要更多,请让我知道。」 对忙碌的你,获得免费内容直接使用,根本是美梦成真。只要文章质量够好,实测有产生回响,有很高机会,老板你会继续跟这个写手合作。 提供免费内容,就是直接对他人展示你「够格」。而身怀现金的人,会毫不吝啬地砸钱在真正有技艺的人身上,因为这样的人是非常稀缺的。(如果展示了发现自己不够格?那你就从这次经验获得了有效的练习回馈,反复操作下会进步飞快。) 5. 选择利基点 Cole 认为,你的所有竞争优势、产出效率、定价筹码,都来自于这句话:「解决一个特定问题,为了特定一个人服务,用特定一种方式。」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可以直接写成一句话,放在你的自我介绍里,让人们最快速认识你。例如: 「我是个健身教练,我用皮拉提斯训练,帮助产后妈妈们恢复身材。」 「我是个文案写手,我用社群文章,帮助 AI 科技新创建构影响力,更快速找到资金。」 「我是麋鹿,我藉由高效能雪橇运输服务,帮助圣诞老人在一个晚上解决全球礼物物流问题。」 向他人证明你熟悉这个利基点,最快的方法,就是在自己的个人脸书写作。当一个领域专家,围绕着这个中心创造内容,这些会不断提升你的专业感。 6. 跟客户提案之前,先想好这几个问题。 先辨认出,潜在客户的「大问题」是什么: 他们是否知道他们有这些问题? 你如何让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再来思考你可以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会带来怎样的正面效果?五年后的效益是什么? 你怎样让他们感受到「问题被解决后」的感觉?他们的快乐极端值是什么? 7. 如何用文字初步提案? 跟客户提案时,你的脚本可以这样写: 解释 顾客的主要问题 问题的原因 问题造成的结果 终极负面结果 说明 我能提供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有效的原因 解决方案带来的结果 终极正面结果 Cole 的这个提案结构,我认为参考用就好,可以视情况增减必要元素。这个提案也推荐搭配前面「4. 先提供价值」变成组合技共同使用。 不管招式怎样搭配,关键都是「精准」。你的痛点描述越清晰,解决方案越精确,客户和你合作的机会越高。(说到底就是在线读心术:你是否够了解客户的痛?) 8. 如何面对面销售? 文字接触后,下一步可能是「约个时间面谈」,也就是俗称的「销售电话」(sales call)。 Cole 认为,做好销售电话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认为自己在做销售电话」。你应该做的是「免费咨询」。 这个咨询要做到几件事: 深入了解顾客的问题,以及他们想要达成的成效 告诉他们需要什么,为他们指路。如果他们需要的不是你能提供的,转介你知道的资源。 让电话结束时,他们会说「哇,我收获良多,真的很谢谢你」 最好的情况,他们雇用你;最糟的情况,你做了一件好事,帮助更多人。 良善是传播力最强大的能量,但也是传递路径最长的。给它一点时间,这些良善会累积成长,然后回来帮助你。(这点我实测认为很赞,你其实是在推销,但是因为内容太有价值了,不管推销成功与否,对方都是开心的结束对话。) 9. 如何实际收费 在提供免费会谈阶段,会有一个时间点,你会「感觉到」现在是个好时机,你可以提供服务方案给对方参考,这时候你要非常清楚自己能帮的忙是什么形式,收费多少。(在打电话之前就要想好) 提案后,他们可能接受,或者说「我要再想一想」。这时候一周追踪一次是好方法,如果对方答应了,Cole 的大原则是「先收钱再工作」。 任何低于 5000 美金的款项,你都可以坚持先付。高于 5000 美金,可以分一半前后。如果是按月收费,那就应该要在每个月刚开始时拿到。(这点可能与台湾习惯不太一样,但我认为大原则是好的。) 10. 对方拖欠账款怎么办? 先交一份草稿,然后寄一封信: 「我很期待开始我们的合作计划。顺道一提:我还没有收到这次合作的款项,请问是否有个大概的预期时间会入账呢?」这样是最有诚意和礼貌的方法。等拿到钱了,再把草稿完成。 如果对方继续拖欠,那合作就中止。 不过,有一个情况是可以接受对方拖欠的:对方是大公司,有会计流程要跑。美国业界习惯是:不管会计流程多长,必须在 30 天内付清。(Net-30 rule)(这点应该跟台湾习惯大致上一样?) 11. 是否要签合约? Cole 认为不用,对方真的不想付钱,签了约也不会付,你去打官司也不划算,干脆就用 Email 来往约定就好。(我个人会要求要签,算是一个形式上的仪式,标记我们开始合作了。) 12. 对方杀价怎么办? 站稳不二价。 只有一个例外情况可以让价:为了宣传你的作品(他们愿意挂你的名字),或者有未来相关利益。 Cole 早期写的文章,很多是跟「币圈新创」合作,通常他会让价的条件,是对方用新创公司股份作为报酬的一部分。但他在书里也提:目前这些币圈股份,还没有任何一个让他赚到钱的。所以这点还是得自己评估。 以上。 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都是来自 Nicholas Cole 的美国经验,不一定可以直接套用在台湾。 我目前做写手经验才起步不久,有些笔记实测过,有些还不确定,但还是整理在这给大家参考。而重点是,外在的技巧很多,最核心的技能仍然还是「写作」:你能靠文字为业主赚多少钱,你就有多大的议价筹码。 ⠀ 推荐书单 精进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写作书」,然后「照著书上指示练习」。 我想推荐你一份「不论是新手老手,都值得一读的书单」: ⠀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The Adweek Copywriting Handbook》 《The Robert Collier Letter Book》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Ghostwriting》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这些是写作领域里的知识源头,读完你会发现现在大部分文案、写作的书,内容都来自这几本。我自己写作一阵子也会回去重读,每次都有不同的启发,很推荐你读读看。 -- 本文转贴自:周加恩(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14, 2024

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海外求职「面试篇」

前情提要 详情可以看〈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上):海外求职——准备篇〉,懒人包就是,我在 2020 年 8 月开始寻找海外 PM 工作机会,最后在 2021 年 3 月确定录取一家新加坡的新创网络公司。 这篇文章就是想要分享漫长的面试关卡与内容,希望对于也想要到海外求职的人(尤其是 PM)有一些帮助! 面试关卡 虽然很多关卡,但每个关卡大概都隔一到两个礼拜而已,所以我大概在两个月内就跑完所有面试关卡了。(备注:因为疫情的关系,所有面试都是透过视讯软件进行。) 第一关:在线笔试(英文) 第二关:HR 面试 第三关:PM 面试 I(PM) 第四关:PM 面试 II(PM lead) 第五关:PM 面试 III(Team lead) 不确定算不算是第六关:HR offer discuss 第一关:在线笔试(英文) 意外被内推后,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可想而知的是,这封与往后的信件全部都是英文的),请我先完成在线测验,我必须在收到信的三天内,透过 45 分钟的时间完成 40 道考题。 由于我超级不擅长智力测验(国高中智力测验成绩都超烂的那种),一接到来信,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在网络上做了很多模拟题(就是那种给四张图,要依照逻辑找出第五张图的题目)。正式答题时依然紧张得要死,一是因为只有一半是图像逻辑,另一半是 GMAT 考试中的题型。 我曾因为好奇而做过 GMAT 的模拟题,当时就觉得这种题型真新颖。没想到学生时期虽从没碰过,这次居然遇到了。这个题型叫做 “Data Sufficiency”,它会给答题者一个结论、两个条件(A 和 B),然后要求答题者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条件 A 单独可对应到该结论 条件 B 单独可对应到该结论 两个条件分别可对应到该结论 两个条件需同时存在,才可对应到该结论 两个条件即使同时存在,仍无法对应到该结论。 我说明得蛮烂的。真的有兴趣的再自己去 Google,总之逻辑苦手如我觉得很难。 而且考试时,测验网站还会要求应试者打开计算机的摄影机,系统会侦测应试者眼睛是否有在可视范围(应该是怕应试者偷瞄镜头外的人或小抄)。像我做图像题时就会在笔记本上大概画一下,视线就会离开镜头,系统也因此出现警告。真的非常严格。 【Tips】 如果找工作时碰到类似的笔试关卡,逻辑测验的部分可以先搜寻 P&G 考题,出题方向差不多;GMAT 的部分就直接找官方考古题即可。有些公司还会考 Case Study,但这就不在我研究范围了…… 第二关:HR 面试(英文) 完成上一关后,大概等了两周才接到 HR 来信(我还多度以为自己的智力过低,被这间公司淘汰了……)。关于面试问的问题,都整理在〈菜鸟 PM(产品经理)的 70 道面试考前猜题〉,这边不赘述。 整体来说,我对 HR 的印象不错,一是因为他会保持互动,也会针对我的回复再给予回馈,不会像某些疑似赶时间的 HR,只想赶快把问题问完交差;二是他很仔细向我介绍组织概况与职位要求;三是他最后有说明面试流程,这点让我觉得很安心,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无尽等待。 而且每次面试前,HR 都会先开好在线会议室,并请我先去测试影音讯号,我们因此会尬聊一下,HR 也会在面试后主动回信问我感觉如何、有没有其他问题,就觉得有被关心的感觉真好(?),算是蛮细致的面试者体验吧。 【Tips】 面试时,HR 特别问我有没有一些 Technical Skills,我很老实说我不会写 Code,但会写一些 SQL 进数据库找数据,也熟悉 Scrum 敏捷开发和项目管理工具(就是强调一些 JD 上有写到的必备或加分技能),试图冲刷我给 HR 的「文组感(?)」。 老实说,如果碰到对于 PM 一职较陌生的 HR,这招「用 A 换 B」可能会有用。虽然作为求职者的我没有 B 技能,但有 A 技能,不要只回答「不会」,反而可以多说一点「不会,但 $%^&」,这样至少还有机会扳回一城。 第三关:PM 面试 I(PM)(英文) 完成 HR 关卡后,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来信,告知进入下一关面试!HR 有告知这是 “Tech Round”,因为我对于 “Tech Interview” 一词毫无概念,我约了一周后的时间,想说用周末好好准备,不然平日晚上的时间可能不够用。另外也有询问面试官是谁、是怎样的 Tech Interview(会考技术吗?还是会有 Case Study?),但 HR 没回答就是了……。 后来我也放弃了,想说既然有约时间,代表不会是真人上机考(吧),也不太可能突然叫我写白板题或在线写 SQL 捞数据(吧),所以就继续专心准备一般的问答面试。 面试当天,是一位不同单位的 PM 来面试我,对方问的问题主要跟 PM 日常工作有关,一样都有在猜题范围,这边不赘述。最后我问了不少问题,对方也很愿意分享,自认是一次蛮良好的互动! 【Tips】 因为是第一次用英文那么详细介绍自己的工作,有些句子用中文说很顺,换成英文就超卡,比如「需求端提需求的时候」、「跟工程师沟通逻辑的时候」、「跟设计师讨论按钮该如何摆放」、「营销会透过一些指针验证产品成效」,当时面试前没有演练到这么多细节,所以面试时真的都是硬讲…… 强烈建议面试前可先结合 STAR 法则,用英文好好地把自己从需求对焦到落地实作与验收的过程整理一次! 第四关:PM 面试 II(PM lead)(中文) 完成上一个关卡后,一样是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告知进入下一关面试!这次 HR 有告诉我面试官姓名了,我便循线找到他的 LinkedIn,也鼓起勇气询问在此部门的内部人士。 对方也真的很友善!他先用 LinkedIn 回复我的问题后,也答应我提出的 20 分钟视讯咨询,我也因此更认识这位面试官与该公司。 老实说,原先在 Glassdoor 找信息时,看到这间公司的面试负评不少,但因为我从刚开始的印象就不错(帮内推的好心人、亲切的 HR、很有效率的面试邀约进度等),所以也没特别把负评放心上。而到了第四关,这位面试官更是帮这间公司加了很多分! 一是因为他真的很认真在听我的回答,会针对我的回答追问细节,但也不会故意刁难;二是除了工作能力与经历,他也特别询问我对于新加坡的认识,让我这个「外国人」对新加坡生活先有个概念;三是他会用讨论和引导的方式做一些 Case Study,我也从中学到一些看待产品的思维,真心觉得收获很多! 【Tips】 面试时,面试官问了很多 Product Sense 相关的问题,也有许多假设性、情境式问题,比如他请我先举一个自己常用的 App,然后引导我说出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功能,并思考这个 App 在东南亚各国发展的情况,比如为什么在越南、泰国这几个国家发展得特别好。 我在这个关卡学到的是,虽说很多时候当 PM 就是要去思考 “Why”,比如越南、泰国有什么地理上的特性?消费者有什么共通性?基础建设有什么雷同之处?但偶尔也可以逆向去思考 “Why Not”,当时我就跟面试官说:「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反向去思考为什么其他东南亚国家发展得不好。」 当下面试官似乎有点眼睛一亮,我们也因此有针对这个产品延伸出更多讨论。总之,有时候也可以勇于突破框架去思考,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成果。 第五关:PM 面试 III(Team lead)(中文) 完成上一个关卡后,一样是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告知进入下一关面试,也就是最后一场面试了(终于)。截至目前为止,我在一个月内就跑完了三场视讯面试,真的蛮有效率! 但老实说,在这场面试当下,我感觉到的就是「面试官对我好像没什么兴趣」,所以其实还蛮紧张的,很怕在这关止步。但后来想想,有可能是因为高阶主管很忙,他就边面试边回讯息(?),也有可能是因为前几关都通过了,这关比较像是形式上的关卡,所以也没有聊太多新东西,面试官也不会再问一些背景与能力的问题,只是确认一下应征者对公司的期待与薪资数字而已。 Update:飞到新加坡后,我在到职前先进了公司拿文件,当时就有跟 Lead 打招呼,他本人蛮亲切的!(在此还面试官一个清白(虽然他也看不到这篇)) 第六之一关:HR Offer Discuss(中文) 隔了两周,终于收到「类似」Job Offer(录取通知)的来信,会说类似,是因为信件中并没有确切告知「你已经录取」,也没有职称或薪资,所以我当下又再度陷入恐慌(求职者就是这么患得患失吧)。HR 只告知我已完成所有面试关卡,希望视讯讨论 Offer 细节。 视讯讨论时,HR 详细说明了公司提供的 Package,还讲了落落长的公司福利与政策,比如医疗、保险、假期、学习补助等,最后谈了一下期望薪资,HR 就说要再跟面试我的 Team Lead 讨论。 第六之二关:HR offer discuss(中文) 隔了两个工作天就收到 HR 来信,又说有事情要视讯讨论,我此刻真的想赶快速战速决,便约了隔天的时间。HR 告诉我,他已跟主管谈定薪资,另外也再说明了办签证的细节与流程,并告知这周会收到纸本 Offer。 后来的流程都写在上篇了,就是:双方签署正式合约、办签证、申请新加坡的入境许可、防疫旅馆、预约机场检测、预约机场防疫专车、体检等。 面试后的心得与建议 1. 英文: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虽然总结下来,我在六关的面试中,有三关都是讲中文,但面试前并不知道,而且毕竟投递履历与第一关的 HR 面试都还是英文,「英文能力 = 入场券」这个铁则依旧是存在的。 至于英文怎么练,我目前试过的方法都写在上篇了。 update:来了新加坡之后,发现自己的英文还是很不够用,目前还在努力中。之后再写一篇「如何快速熟悉全英文工作的环境」(如果我真的能做到的话……)。 2. 英文:慢慢讲~不要急~ 通常讲英文碰到词穷或语塞时,会加入很多「呃」、「啊」、「嗯」的冗言赘字,这种字一多,其实会满干扰听者理解。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除了把英文练好之外,也可以先试着放慢语速,让面试官以为你本来的语速就偏慢,这样真的要想词时,可能也可以在对方没发现的情况下拖一点时间。 3. 面试前:熟读自己的履历 这点听起来很废,但说真的,因为求职旅程真的太长了,从投递履历到实际面试可能隔了好几周(甚至一两个月),所以我真的有几度忘记自己的履历写了什么…… 但由于海外工作的面试官对于台湾当地的产品可能没那么熟悉,也不一定有时间先研究面试者做过的产品,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他们只能深挖履历中的细节,藉此了解这个人的工作习性、能力、团队相处情况等。 也因此,每一段写在履历中的工作内容与成果都非常重要,详情可 Google「STAR 法则」,这个法则对于「帮助面试者完整地说出履历上的亮点」非常实用。 4. 面试前:研究你的面试官 虽然 HR 不一定会透露面试官是谁,但总得打听看看,或者至少到 LinkedIn 上面问问内部人士,一来可以更加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与情境,二来有机会了解面试官本人,即使没有了解到许多细节,至少可以舒缓自己的紧张感——毕竟全然未知总是最可怕! 5. 面试前:确认视讯面试的软硬件装置 我这次的面试都是透过 Zoom,因为之前只用过 Google Meet,所以有先习惯一下,比如怎么在里面打字、怎么调声音或影像等,当然也会在面试开始前先测试视讯与音频。 6. 面试时:边听边做笔记 毕竟英文不是我们台湾人的母语,要随时保持 100% 理解还是有点困难,有时也会怕自己听到某个不认识的字就卡关(会一直去想那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最后选择的方式是:面试时会在手边放个实体笔记本,边听边记下面试官提到的关键词。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确认自己真的有理解问题(比如碰到不太确定的问题时,可以再反问面试官:「所以你想了解的是 ___ 吗?」),二来是可以随时确认自己回答的内容没有跑题,内容都有环扣着这个关键词。 结论 其实拿掉「英文」这个变因后,海外公司的面试并不一定比台湾本土公司来的难,因为准备的内容都还是差不多的,但当然把「英文」这个变因加进来后,准备起来就又更辛苦…… 但除了英文之外,我自己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觉得最困难的还是心态的调适。上一篇有提过,因为个人没有足够坚强的心态裸辞,所以我是采用骑驴找马的方式,就这样过了超过半年的「白天工作、晚上找工作」的生活。 老实说,很多次真的都想说「还是放弃算了?就这样继续做着原本的工作,好像也没有不行」,同时又会极度负面地想说:「但真的好想试试看去海外工作,只是到底该怎么做呢?」总之,蛮常陷入这种又消极又无助的情绪。 不过,消极了几天后,总是会在某个时刻(通常是准备要睡觉的大半夜)又稍微振作起来。可能因为心中本来就有「想证明自己也有到海外工作的实力」的好胜心,再加上原本的「好想体验看看在海外生活一段时间」的好奇心,最后驱使自己继续「刷 LinkedIn、修履历、投职缺」的无限循环。 写这两篇文章,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心情,真的是百感交杂……我绝对不敢说「到海外工作」是多厉害的事,毕竟我在过程中失败了好几次,但至少这次真的是一个「非常脱离舒适圈」的体验。 不确定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回头来看,会是什么感受,会是觉得自己太小题大作,还是一样觉得刻骨铭心……但无论如何,至少这趟海外工作旅程是无悔地出发,任何的体会与收获,某方面来看都会是很棒的养分吧。 -- 本文转贴自:MH(原文标题: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下):海外求职——面试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6, 2024

职涯咨询师是什么?想当职涯咨询师要有什么条件、该怎么赚钱呢?

成为职涯咨询师的条件 职涯咨询师的服务范畴很广,举凡任何职涯问题都可以找职涯咨询顾问。以最常见的状况来说 「转职问题:履历健诊、面试辅导、薪资谈判」 「职涯锚定:自我盘点、方向选择、找出优势」 「自我成长:技能提升、人际沟通、培养韧性」 大致可区分以上职涯议题,而每位咨询师擅长 / 侧重的主题又各不相同,因此最基本需要具备的能力条件简述如下: 转职技巧:大部分的人会选择付费职涯咨询,最直接的原因是「找工作碰壁」,因此急需咨询师提供技巧上的协助。 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咨询师最广泛可提供的服务。也因此很多咨询师多半有「猎头」、「人资」、「曾担任主管有面试人」经验,或是「自身转职经验丰富」。以我而言,本身有外商科技业人资副理经验。 产业知识:为了因应不同背景的咨询需求,丰富多元的产业知识也是必须的。 目前有很多提供职涯咨询服务的人,会以自己最主要的背景起家,例如「专攻跨领域进科技业」「进入 PM、MKT」;也有各行各业都可以辅导的咨询师,这种时候,就会需要了解各大产业、人才市场趋势,以我来说属于后者,过往人资经验有招募过各产业人才 & 每个月会花大量时间了解各产业知识。 咨询技巧:咨询顾问不是顾着自己说,而是顾着听对方说。 因此同理心倾听、洞察对方真实需求、从听到的内容中协助梳理、发散、聚焦收敛、甚至点出来访者自身矛盾冲突地方都很重要。来访者往往带着「表层问题」前来,而咨询师若能做到深层问题厘清、讨论会更好。且咨询师并不会帮来访者下决定,而是协助「来访者更了解自己 & 做决定」。 上述最核心 3 能力,其实并没有明确考核机制。职涯咨询师在台湾目前并没有像咨商师一般,需要具备国家证照才能执业,目前唯一跟就业辅导最相关的国家证照是「就业服务技术士」,不过目前仅有非常少数的咨询师具备此张证照。因此,目前市面上最多咨询师是「猎头」、「人资」、「曾担任主管有面试人」、「转职经验丰富」出身。 至于若非上述经验出身的人,也可以透过「付费」报名坊间的咨询师培训单位,学习技能 & 获得证照。目前台湾有例如:SCPC 国际职业策略规划师、CDA 国际生涯发展咨询师等国际证照;CNC 咨询师;生涯设计师等台湾自创的培训课程。不过,这些课程所费不赀,基本上从六万到八万间,视个人需求是否进修。 我目前是持有 SCPC 国际职业策略规划师、国家证照就业服务技术士两种,不过也有蛮多咨询师并未持有证照,因此门坎还是在于「咨询师本身是否能展现出令人信服的辅导能力」。 咨询师的商业模式 咨询师如何赚钱,各家都有不同的做法,以下简单分享几块常见的方式。 1. 1 vs.1 咨询服务 最主要核心服务,但营销渠道各异。 我的话是以自媒体 Instagram 经营为主,建立个人品牌,透过持续分享职涯议题来吸引有需求的来访者。 也有人是报名培训单位,成为咨询师后,跟单位合作,透过培训单位的力量接案,单位收到案子后会再分派给咨询师服务。 自己规划执行免费在线讲座。利用 Accupass 等平台办活动、并透过讲座吸引参加者预约服务。 上述三种模式可以同时进行。 2. 讲座邀约 政府单位 / 学校团体 / 求职平台等单位的演讲邀约。 演讲对象多半以找工作、学生族群为主。不过此类邀约多半需要经营人脉,藉由人脉引进获得合作机会,一旦合作不错就很常成为固定合作讲师。 3. 授课服务 跟在线学习平台合作,推出线上课程、或是混合转职工作坊,以团体课程形式提供学员转职技巧学习。 在线课程有长尾效应、实体工作坊则能同期吸引一定量的学员。 4. 书籍出版 藉由书籍出版累积知名度、版税收入。 5. 业配合作 有经营社群的咨询师,则可透过厂商合作,获得撰文稿费、宣传费、分润费等。 合作厂商则视咨询师个人风格为主。帮企业做雇主品牌推广、宣传活动、学习课程推广、职场用品宣传、投资理财等各种皆有。 上述为常见的商业模式,咨询师会使用哪些方式,除了本身资源背景外,也取决于「当咨询师目的 & 目标」。以阿紫来说,目前以第一点为最主要方式,不过我喜欢跟大家不一样。因此除了现有的方式以外,接下来也预计规划目前市面上没有推出的形式,想进一步帮到职场工作者们。欢迎大家期待阿紫接下来的动向。 以上简单分享到这边。至于咨询师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为什么想当咨询师 & 自由工作者对个人职涯的影响是什么~ 这些问题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啰!希望简单分享有帮助到大家! –- 作者/阿紫(本文转贴自数位游牧论坛)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21, 2024

2024 如何从 0 开始经营自媒体?斜杠专家的 5 步骤教学

自媒体,已成为人生职涯的一种放大器。 不论什么身分,从事什么行业,拥有一流的自媒体,代表你有更多可能性,获得合作、升迁等诸多机会。 我认为所谓「一流」,并非赞数或粉丝多,这些数字,只是成为「一流」之后的副产物,真正的关键,可以从 5 大步骤来检视。 1. 归纳与整理力:能否逻辑清晰的呈现信息 2. 内容的一致性:能否针对相似主题持续创作 3. 内容的系列性:能否延伸主题打造系列感 4. 内容的相关性:能否让内容与读者有相关 5. 最重要的 10 个自媒体主题建议,新人必看! 你也想从 0 开始经营自媒体,并打造成功的个人品牌吗? 往下,我会仔细分析这 5 个步骤,可以使用哪些技巧,来提升你经营自媒体的效率和质量! 我是亨利温,一名经营 IG 超过 4 年的斜杠讲师,目前有 8.2 万追踪。 步骤 1.归纳与整理力 无论你是用纯文本、图文,还是短影音的形式表达,要确保 2 大面向的元素,能在你的内容被清楚呈现: 1. 因果关系:能让读者理解,你所说的事情,是因为什么而导致、发生的,例如这篇贴文,想要说明成为「一流」,能对职涯、自媒体成就有所帮助,所以我就必须解释,背后的原因与关联性是什么。 2. 有趣的举例:为了让和你不同经验、专业的读者,也能够搞懂你想说的事情,将事情的特性,做归纳与模拟,更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致。例如:版面凌乱的自媒体,就像起床后顶着乱翘的头发出门,给人随意、不专业、不重视的感觉。 能说清楚因果关系,并加入自己的观点进行举例,证明你的逻辑和思考整合能力,都是有一定质量的。 延伸阅读:上班族如何副业赚钱?斜杠经营 IG 月入 40 万的 5 个思维 步骤 2.内容的一致性 社群上流传着一种论点:如果你想要经营某种主题到被看见,甚至成名,请做好创作 100 篇内容的准备。虽说这个具体数字因人而异,但持续针对特定内容创作,是呈现自身专业性和定位的重要技巧。 以下是 2 种维持内容一致性的建议: 1. 针对特定的人士创作:例如新手父母、想学好英文的、想去日本旅游的、爱吃拉面的、喜欢看搞笑梗图的。 2. 针对特定的技能创作:例如如何用好 Excel,Canva、如何拍出好照片、如何自学短影音拍摄和剪辑。 选择「人士」,你可以更宽广、全面的分享内容;选择「技能」,你可以短时间快速展现专业能力,我认为经营的难度,针对「技能」> 针对「人士」。 延伸阅读:2023如何开始 IG 经营?从 0 到 6 万追踪的 6 个技巧 步骤 3.内容的系列性 延续上一个步骤的观点,经营「技能」主题比较难,是因为专业需求比较高,而且内容都是较硬的知识,针对「人士」经营,比较容易结合软性的信息,例如个人故事,情绪反思,去打造系列内容。 以我的例子:教大家透过自媒体展开斜杠事业来说: 针对「斜杠族」这群特定人士创作 我可以写时间与项目管理技巧、理财投资技巧、自媒体商业模式、 IG 经营等等。 透过与主题:斜杠有关的子议题,打造像是节目的系列贴文,拓展丰富性。 针对「IG 经营」这个特定技巧创作: 我可以写与 IG 有关的最新信息、功能。 搜集各种因为 IG 经营改变人生的故事。 还是能做出系列性,但难度较高,也较难接触新群众。 延伸阅读:2023 如何高效自我成长?5 个重要的提醒与实用技巧 步骤 4.内容的相关性 你所创作的内容,除了呈现自己的专业和想法之外,如果想获得读者的认同,必须确保你分享的信息和技巧,确实是读者们有兴趣,会想知道答案的。 主动搜集题材:真人访谈、限动问答搜集素材,和你的社群读者互动,直接了解他们想知道什么。 反思自身经历:思考你自身从青涩到成熟,中间历经的低潮、困境,你是如何解决,并获得哪些启发。 观察相关社群讨论:透过 Dcard、PTT、竞品社群,看看有相关需求的读者会聚在一起讨论哪些问题。 主题的一致与系列性,帮助你的自媒体聚焦:再加上内容与读者相关,追踪和互动表现就会好。 延伸阅读:如何靠 IG 经营赚钱?自媒体年收入 100 万技巧分享 步骤 5.最重要的 10 个建议 让你的主题,能帮助你人生的短中长期目标。 让你的主题,能发挥你独有的专业技能或特色。 不必一开始就定死主题,探索式多元尝试再聚焦。 至少要对你的经营主题有兴趣,才会有创作的热情。 主题可以随着你自己的生活状态、成长而改变。 建议账号可以维持一个核心主题,一到两个子主题。 定期提升你对经营主题的知识和专业。 分享你对未来的愿景、理念和规划。 关注与主题有关的新闻、时事话题,延伸创作。 我非常推荐,经营自媒体的「主题」,最好能与人生目标相结合。 例如我的目标是成为有影响力的讲师,那么「斜杠」是既能发挥我专业,又让我获得出书、教学、演讲机会的主题,对我而言就是很好的选择。 延伸阅读:下班好累该如何开始斜杠?提升斜杠动力的 4 个秘诀 如何用自媒体增加斜杠收入? 你今年想尝试自媒体变现,或是帮自己打造能获利的个人品牌,创造斜杠收入吗? 我真心认为,靠经营自媒体开启自己的副业之路,是最安全、风险最低、初期金钱成本投入也不高的一种选择。 此外,在经营 IG 社群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学习品牌经营、内容策略、数字营销技巧,等诸多有利于推广你商品、服务,并创造营收的方法。 为了帮助你成功靠自媒体变现,我制作了一份超高含金量的实战简报,精华整理我过去一百多场演讲的知识,和 IG 经营 4 年,从 600 到 6 万追踪的实战技巧。 透过拆解我 2022 靠 IG 经营收入百万的结构,延伸八大商业模式,深度解析内容规划、定价、谈判策略,让自媒体经营者,能清晰掌握接下来的变现方式。 在这份简报中,我会以终为始的带你从头规划,运用 IG 打造出具有变现力的个人品牌,奠定未来斜杠事业的发展基础,并说明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应用哪些技巧,而这样的教学,会结合我自己过往的经营经验,详细展开以下的章节: 大赚钱方法分析 经营主题挑选 个人品牌定位 IG 账号版面优化 经营内容策略 文案写作技巧 自媒体高产工作法 4 份高效经营自媒体的实作窗体 马上查看,这份在 2023 能帮助你提升影响力,赚取斜杠收入的功略简报吧! 亨利温 -【斜杠致富】IG 经营实战攻略简报 欢迎大家追踪 IG 亨利温 Henry Wen|斜杠 x 理财 x 自我成长! 本文转贴自:亨利温(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14, 2024

如何打造「知识型产品」,创造 6 位数收入?(下篇 – 营销企划)

要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个人品牌,甚至销售第一个自己的产品,并在一个月内赚进六位数的收入?这篇文章会 Focus 在后期的营销企划,并且会专门讨论在线课程的部分。 在「上篇 – 点子生成」学到了要如何找到消费者会想买的产品点子,以及在「中篇 – 产品设计」中知道了如何详细的去设计产品的详细内容,最后规划出一套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后一步就是要想尽办法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和你分享我如何规划营销流程、用了哪些营销管道,以及几个销售在线课程时你应该注意的重点。 一、设计销售页 什么是销售页?简单来说就是介绍你产品信息、适合谁、能让学生得到什么成果的一个网页,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自己贩卖在线课程,没有透过任何大型平台帮忙的话,你将会在营销时面临很大的技术问题,例如说: 销售页应该要放在哪?怎么让人看到? 怎么串接金流?我要怎么收钱? 要怎么把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上? 别担心!现在网络上都有超级多的资源,可以让你用超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做出不错看的销售页面,我最初的销售页是用一页购物制作的,简单好用,收费也很低,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订单处理也都包含在里面,很适合时间不多、有预算限制或是非技术背景的人入门。 第一次做销售页做得很阳春是很正常的,我刚开始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要花俏一点,也可以参考我的良师益友度哥利用一页购物所设计出的销售页面,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信息也很完整,所以只要你上网查数据,做点功课,相信销售页这一关是难不倒你的。 一页购物店目前只支持台湾银行账户收款+台湾手机登入,如果你是海外公司或像我一样在海外,就会有点不方便,我当时是跟我妈妈借了手机号码来注册,不过如果你目前人在台湾,相信这是个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入门的好资源。 随着经验的累积,我制作销售页的技术也进步了很多,现在的我是用 Teachable 的后台来制作销售页,你可以点下面的图片去看一下,当然你没有一定要做得像我这么漂亮,如同网站的外观,设计都不是初期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文案和产品信息。 二、我用了哪些销售管道 销售页搞定之后,你以为客户就会主动上门了吗?你想太多了,如果你不把新产品的消息公诸于世,不用一些营销手法去包装你的商品,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你在卖课程! 所以我会建议你将你有在经营,而且有观众的平台一一列下来,盘点你现在的营销管道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宣传时程要怎么安排?需要那些素材?并思考这些平台各自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宣传你的课程,例如我的营销管道有: E-mail FB 社团 FB 粉专 Podcast Instagram YouTube 全部列出来之后,我就要做个分类,来决定哪些平台是我的销售主力,哪些是次要的,分类后的结果和各个平台的用途如下。 E-mail Marketing(主要) E-mail 虽然老派,却是我本人最爱用的营销方式之一,不用担心算法和触及率,只要你寄出,观众就一定收的到,如果观众不开信,基本上都是你的问题,不能去怪算法,可能是你的标题下不好、内容不吸引人,你可以好好地检讨要怎么修改,修改的成果也比较准确。 虽然 E-mail Marketing 在台湾很不流行,但它依旧是我最强的销售工具,如果你也想开始使用 E-mail Marketing ,市面上的 E-mail Provider 非常多,下面是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你可以依照你所在的地区,花时间自己去研究一下。 台湾:Benchmark、电子豹 美国:Convertkit、Mailchimp、ActiveCampaign 我个人是使用 ConvertKit,无论你使用哪一个平台,一定都要能做到搜集名字和信箱,以及 Sequence 等关键功能,这样你就能在后台设计什么样的人,点到什么样的连结、会收到什么样的信,整个销售流程就可以自动化,你也不用常常去处理客户的问题。 我在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去设计不同的 E-mail 内容,事先写好每封信的文案,去规划每位有订阅我的读者,要在什么时间点收到怎样的内容,如果他们看完信,又要有什么样的内容在隔天、三天后发给他们,安排好之后就是全自动的,非常方便! 如果你也打算将 E-mail 当作你的主要营销工具,在前期绝对要花点时间来安排。 FB 粉专和社团(次要) 在脸书的部分,我会尽量思考要怎么样做到「跟观众频繁地互动」,例如使用脸书机器人,请他们在贴文底下留言,然后使用讯息推播,送出客制化的对话内容。又或者是利用吸睛的贴文引起观众的好奇等等。 其实跟在做 E-mail Marketing 有点像,差别在于 FB 会受到算法的干涉,你比较不能掌控成效,不过也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规划的。 Podcast(次要) 在 Podcast 上我会尽量在节目里插入我自己课程的口播广告,根据当集的内容来插入不同的产品,这样会来听那一集音频的观众,会 more likely to be interested in my offer,像是这样的小巧思,都是可以被设计的。 其他平台 例如 YouTube、Instagram 这些我比较没有花心力在经营的平台,因为触及到的人数不会太多,所以我也不会做太多的营销规划,不过它们依旧有观众在上面,所以如果情况允许,我还是会制作些短影片来宣传我的产品,就算是多一个曝光的管道,成效倒是其次。 三、利用免费内容吸引观众 根据调查统计,如果你先给观众一些试用品,可以增加 36% 的销售成绩,这也是为什么卖场有那么多试吃品,答案就是刺激销售,以营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家不知道你是谁、没看过你的品牌、也不太确定你的商品能不能带给他们期望的效果,那他们怎么会买? 尤其在数字时代,你几乎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到观众,又要怎么让他们知道你产品的特色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制作一些免费内容当作试吃品。 你可以撷取课程的一小部分做一个前导影片,也可以额外写一篇文章、制作相关的内容,并在这些内容中旁敲侧击并销售你的主要产品,我到现在都因为这个免费内容,获得了很漂亮的销售成绩,但是在做免费商品时,有几个重点一定要记住! 1. Know you End Goal 在做试用品或免费内容时,一定要记得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销售成绩,所以你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这个目的,不然就没有让人家试用的意义了。 例如你写一篇免费文章,在规划内容大纲时就记得要让这篇文章跟你的主产品产生链接,人家看完文章后觉得有收获想学更多的话,就有机会进到销售页,购买你的商品。 延伸阅读:为什么个人品牌赚不到钱?3个必须建立的 自媒体获利心态 2. 不断提及主要商品 延续第一点,我们做免费内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销售成绩,所以一定要不停的提到你的主要商品,就像你会在我的 Podcast 、文章的最下面、网站的侧边栏看到我不断会提及我的主要产品 「Brand You Life」 很多人会不好意思宣传自己的商品,但如果你用对方法,这并不会让人反感,你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例如你可以用一些话术:「如果你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在我的付费课程里会带到更详细、更深入的教学。」 你提到产品越多次,人的大脑就会自动抓住这个信息,就算每次都只是稍微提到,也都可以让观众的潜意识思考:「我到底想不想要知道更多?我愿不愿意花一点钱来学习更多?」,触发并增强他们想购买的意愿。 延伸阅读:你有冒牌症候群吗?5个自我检视特征与调整方式 3. 风格语调一致 当你在做付费产品和免费内容时,你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风格,记得要把这个风格保持一致,如果有牵扯到文字或说话,记得语调也要尽量一致,总不能免费产品是用温暖的风格吸引观众,买下去之后又用斯巴达的教育方式吧?这可能会让观众感觉被欺骗的感觉。 4. Something Special ♥ 我喜欢在免费内容中给观众一点惊喜,或者一些只有在这个免费内容中才看得到的 Bonus,例如说看到影片的最后就可以得到课程折扣、现在购买会额外赠送咨询服务之类的,多用一点巧思,让观众在看完你的免费内容后,产生「我想要购买你的商品」的感觉是做免费内容时最重要的目的。 5. 说话算话 如同前面所说,你一定会在免费内容中提到自己的付费课程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不过很多人会为了刺激销售而夸大其词,说出课程根本没有包含的东西,或是他们做不到的承诺,这是做免费内容时的大忌,如果你说话不算话,很快就会失去观众的信任,后面的产品也不用卖了。 以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主要课程 Brand Your Life 是用一堂 1 小时的在线讲座当作免费内容,偶尔也会配合一些节日,或是跟其他相关的品牌合作推出不同主题的免费直播,里面就会提到一些我最近对课程的规划,例如今年会新增什么课程,会邀请谁来当客座讲师等等。 当我要在免费内容中提及这些东西时,通常都是已经进行到一个段落,是真的会推出的东西,即使讲得当下还没真正推出,也会让观众产生期待感,进而购买你的产品,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你,不要害怕你在免费内容中透露太多的好康。 当你能给得越多,你的观众越会觉得:「哇,免费内容都这么有料了,那付费课程一定更有深度」,所以不要怕,只要是你做得到的,就尽量去给吧!但也要记得随时把你的 End Goal 放在心上。 四、用预售验证市场反应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销售都是要等课程做好后才要开始做的,但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都还没有制作完成,因为那个不是最急的事情,你还不需要把所有的钱和精力都投进去,相反的,我们应该先确定真的有人愿意购买,也就是进行预售,然后才真正把课程给完成。 我知道这时你可能会想:「我没有真正做出产品,要怎么卖给别人?」,这其实就像预售屋或是现在很多的在线募资,你买预售屋的时候房子并没有盖好,你所支持的募资活动也没有真正推出,只是做个模型给你看,但依旧有许多人愿意预先付钱给这些还没完成的商品。 预售主要的目的是要先确定市场的实际反应如何?有多少人愿意购买?需要有多少人买才能回本?此外,预售也有下面几个好处: 增加自信:当你看到越来越多人愿意预购你的商品,你的自信也会大大的增加,我就是这样。 更多的预算:当有人愿意预购,你就会有更多的预算可以去好好设计课程或投资设备。 得到读者最直接的回馈:你一定会遇到观众问问题,例如:「请问我没有 xxx 经验,也可以来上课吗?」,你就可以根据回馈去微调你的课程,让成品更符合需求。 实时停损:最惨的情况就是没人买,或是只有少数人要买,此时你可以考虑退款,甚至是停止制作课程,节省不必要的制作成本。 如果你真的担心没有实际做出来没有人会买,也可以考虑先做 30%~40%,至少有点东西给观众看,接下来只要说清楚未来课程的制作进度和规划,相信观众都还是会买单的。 延伸阅读:ICA 是什么 ?影响品牌成长的关键&4个 ICA 对话法则 五、营销要软硬兼施 我的最后一个秘密武器,就是 Hard sell & Soft sell,中文我不太知道该怎么翻译,但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Hard Sell:硬式营销,例如直接给出数字的、促销活动、限时限量、免运费等较理性的方式。 Soft Sell:软式营销,例如带出你的故事、理念、使用者分享回馈等较感性的方式。 大多数人用的都是 Hard Sell ,这也造成我们很讨厌被人家推销,觉得别人在骚扰自己,我相信这也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要怎么样以同理心的方式设计出会让观众感兴趣,真心想要你的产品的文案。 以我自己来说,我会利用 E-mail marketing ,设计几个 Soft Sell 的信件文案,信件里讲了我的故事、我开课的愿景和目的等等,这些都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你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品牌,而是个有血有肉、在乎他们的真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绝对能 Close 掉更多客户 👉👉 点这里免费下载我的 Soft Sell 范本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直接询问他们购买、不购买的原因,例如以下这 2 张图,透过直接问的方式,你可以知道很多人不是不喜欢你的产品,而是有各自的考虑。这时你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用客制化的回复来成交他们,让他们清楚知道:「你的问题和顾虑是可以被解决的。」 不过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我觉得 Soft & Hard Sell 交互使用的成效是最好的,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你可以同时设计好几种营销讯息,呈现方式不限,然后用故事 ( Soft ) x 事实 ( Hard ) 的方式来营销,例如我可以将同一句话视情况用 Soft & Hard Sell 的方式表示: 当然,营销有各式各样的方式,你可以复制我的,也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但永远记住,让人真正购买东西的永远都是情感,营造出有感情的故事,你的商品就会大卖。 Facts Tell, Stories Sell. 营销企划 一定要好好做 最后附上一张我在我的第一堂在线课程 Dream to Goal 里讲到的从设计到销售一个在线课程大概的参考时程,也许能帮助你更清楚要怎么样去走点子生成、产品设计和营销企划的整个流程,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点下面的连结去复习这 3 篇文章。 以第一次销售在线课程来说,我对我的销售结果非常满意,但是我也知道我还有很多可以优化、可以学习,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即使到现在我比较熟了,我依旧在不断的学习销售,我也期待你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也能保有这样的心态,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系列文章 上篇:点子生成 中篇:产品设计 下篇:营销企划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下篇 – 营销企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5, 2024

个人品牌做不起来?销售成绩不佳? 14 年经验教你「销售专业服务」+课程推荐

我与 Bryan 大概最早是从 2003 年开始,担任起了美国 Primavera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为 Oracle 旗下的事业单位)的导入顾问。承蒙当时的老板不嫌弃,让我们在年轻时期就有机会累积了针对台积电、宏碁、中油等大公司的服务经验。也是在那几年,启蒙了我去企业授课的经验。 当时所待的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毕竟还是挂在所谓「公司」这样的体系下。一方面上面有前老板在为我们遮风挡雨,另一方面代理的软件也是世界知名品牌,所以总还是有后援支持所有的案子。 但到了 2006 年,当时所待的公司转型,顾问服务不再受前老板的青睐了,于是我偕同另外两位伙伴一起创业。这时,就从待在公司体系的上班族,变成从零开始面对市场的独立自雇者! 一开始创业之时,经历了没钱、没名气、市场没人认识我的最艰困时期。 说起来,专业服务的销售实在比卖咖啡这类的创业更加困难。因为专业服务是一种没有实体、抽象、讲不清楚,说不明白,又常常容易难以明确交付与验收的商品形式。 也因此,在我开始担任独立顾问的初期,实在是经历了各类的辛酸与碰撞 - 为了成交与生存,从提案、简报、说服、谈价,经历主动推销以及被动个人营销。在这 14 年间,我们实在做了各类的尝试、摸索,当然更多的研究与调整。 到了 2020 年,我们公司活得还可以,甚至还买下了我前东家。而目前的业务除了顾问服务以外,也包含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置导入、项目管理的顾问咨询、还有对大众招生的公开班课程、以及针对企业内部培训的企业班课程。 以上这些商品,全都是仰赖「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品牌」所转换出的「知识服务」。甚至最近这几年之间,我们透过「大人学」的平台,也跟各领域专家合作,设计出各类主题课程。 协助专家们设计知识商品,并协助他们推广与销售 - 从产品设计、定价、专业形象包装、内容营销、文章露出、Podcast、影片宣传、文案制作、GA 的数据解读、以及 FB 或是 Google 广告的推广。 也因此,我这次课程《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除了是我们自己这十多年的经验外,也在很多合作讲师的身上尝试并实践。并随着开业越久,这方面的心得也着实越来越多。 甚至另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是我们虽然创业在 2007,但其实一路到了十年后(也就是 2017 年 08 月),才第一次有建立「业务团队」。而且这业务团队仅有针对企业的课程训练事宜。其他的软件事业、顾问服务、还有公开班,我们 14 个年头过去了,并没有专职的业务角色。 换言之,我们不推销,我们只营销;也因此我们绝大部分的销售都来自于「自来客」,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高度仰赖营销能力的一间公司。 我觉得顾问、讲师等等的专业工作者,其实是很难主动销售的。因为这类知识专业看不到摸不着,越是用力地自卖自夸,别人越是觉得戒慎恐惧。 但透过内容营销,却能让你把重点放在专业服务的制作上,并让营销透过被动的方式进行。这么多年来,我们除了完全没有业务团队,我们几位经营者甚至极少参加商业社交聚会 - 什么早餐会、商业社团、公关活动等我们一概不去,但我们至今业务并不差。 但相反的,我也认识很多知识工作者,他们到处参加活动推销自己,到处尝试找到客户,甚至也模仿别人进行打造个人品牌的工作,却总觉得成效不彰。 一开始,因为辅导专业工作者不是我们的经营主轴,我也没多问;但后来随着我认识的人多了,尤其协助了很多讲师以及专家开课,我慢慢发现许多人其实对于「个人品牌」这主题实在有些误解。 这议题虽然大家都在讲,但其中还是有很多细腻的考虑。一旦重点放错,尤其不理解客户的决策心理依据下,就会事倍功半。 因此我觉得,或许可以分享一下我这 14 年来的经验。事实上,这堂课其实在 2019 年的年初就已经在筹划。我想把我们至今针对品牌建置、内容营销、提案、提案前期与客户互动、甚至面对客户质疑处理等等的经验能分享给大家。 直到 2020 年,我们在线平台稳定了,收听用的 APP 第一版也即将推出,所以我就想,或许我可以把这个议题做成音频 + 文件与窗体工具,如此将能有效地帮助到一些还在摸索的知识工作者。因为如果大家都能提升,让知识变成有价,台湾整体专业工作者的大环境都能大幅提升!让你不再只是靠杀价拿案,让你能真正透过价值来被人认同! 因此: 如果你常常怨叹自己只能低价销售 如果你的客户常跟你在价格上面拉扯 如果你的提案常常没有下文 如果你总觉得客户态度暧昧不知道在想什么? 如果你提案最后总会在某些点上卡住 如果你到处参加活动想推销自己却成效不彰 如果你想开始建立个人品牌但不知到从何着手 如果你尝试了各类内容营销却觉得效果不好 如果你是专业工作者砸了很多钱买关键词广告却效果不好 如果你辛苦设计了课程或是知识商品,却总是卖不好 那《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这堂课应该可以改善你的处境! 一次公开十四年的操作经验 在这一堂的在线课程中,我们将完整分享自身从零开始共 14 年的品牌操作经验。在这期间所有我们踩过的坑,实验过的结论,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因,都将完整跟大家说明。若你也是一个知识工作者,透过这堂课将可大幅缩减摸索的时间,让你快速走过初期的经营时间,理解客户的心理,并设计出有吸引力的商品模式,以创造正向营收! 彻底搞懂客户的期望与地雷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有专业,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专业服务因为看不到、摸不着,所以反而是很难成交的一种商业模式。 无论你是咨询服务、是技术提供、是教学活动、或是卖书、卖广告代言,前期都需要花很多力气去「说服」别人。 也因此,理解客户在想甚么,无论是 2B(面对企业)或是 2C(面对最终使用者)其实都很重要。所以我们在这堂课程中,将要跟大家分享,我们这几年无论在 2B 或是 2C 市场时,面对客户的各种理解。 无论是他们的防备心、是他们的疑问,以及衍伸的说服、提案、定价、以及怎么设计合宜的模式,都将完整分享。让你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地转换成可被接受的商品模式。 让你成交不再靠拜托与杀价 许多专业工作者的痛,都在客户不认知服务价值,而到处比价杀价,甚至只以价格为判断点。于是你也只好忍痛杀价,不然就只能经营关系(喝酒吃饭之类)。 但其实你若正确建置好个人品牌,并在每次接触客户的时做出正确分析,你会知道哪些客户是高价值客户,值得继续探索、提案并成交;哪些客户则是你从开始经营的第一天就该小心回避,就算客户自动上门都该闪躲(或转给别人)的低价值客户。 一旦你有正确的品牌认知,辅以正确的客户判断,你会发现自己不用再靠关系与低价取胜。如此,你的专业价值才会受到市场肯定! 欢迎参考《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