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56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远程工作新趋势!「滑雪胜地」成数字游牧族新天堂
当我们想到数字游牧,我们脑中最先浮现的画面,往往是在漂亮的咖啡厅,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用计算机回客户的讯息;又或者是在美丽的沙滩旁,一边惬意地躺在吊床上,一边听着海浪声工作。 可是我们脑中这些场景,大多来自对于热带小岛或着温带国家的幻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些喜欢冬天的游牧者呢? 随着远程工作的普及,这些喜欢冬天的数字游牧族纷纷寻找将工作与休闲结合的新方式,而滑雪胜地逐渐成为他们的首选,也催生出「Digital snowmads」这个新名词。 这群人没有将自己局限于传统的办公室,而是选择了清新的山间空气,选择滑雪胜地作为远距工作的临时基地。 他们会利用雪季的时候探索不同的国家,在滑雪场旺季或人潮尖峰时刻远程办公,等到夜间或是游客都离开滑雪场后再去滑雪,充分地享受滑雪的乐趣。 过去,想要执行 Digital snowmads 最大的困难点在于,滑雪胜地的长期住宿成本昂贵且难以寻找,许多渡假村会先要求支付整个季度的租金,即使有些储蓄,这笔金额依然是巨大的负担。 但许多旅馆业者已开始注意到这一商机,提供了适合长期居住的设施,如瑞士格里门兹(Grimentz)的 Swiss Escape 饭店就有专门替数字游牧者设计的长住方案。 除了格里门兹外,保加利亚的班斯科(Bansko)也被公认是欧洲最经济实惠的滑雪场之一。 不少数位滑雪者也分享自己的经验,比方在法国,选择庇里牛斯山附近的滑雪场,会比阿尔卑斯山更便宜。或者在南美洲,可以选择智利与阿根廷作为 Digital snowmads 的据点,不仅价格便宜,在阿根廷甚至可以选择入住附近城市的廉价旅馆,并透过购买滑雪场的日票来降低成本。 这种在滑雪胜地工作与生活的方式,不仅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的过冬方式,也为那些寻求结合工作与娱乐生活的数字游牧族提供了新的可能。 从斜坡上的激情滑行到咖啡厅中的静谧工作时光,这种生活方式展现了远程工作的魅力与多样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作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预见,这种在自然美景中实现工作与休闲平衡的生活方式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 责任编辑/李致淮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9, 2024
羡慕数字游牧的生活吗?10 点测你适不适合远程工作!
经过了长时间 work from home 的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人关注 remote working/digital nomad 这样灵活的工作模式,可以自由地选择办公地点,甚至是 workation(工作 work + 假期 vacation),边旅行边工作,不再限于家里与公司两点一线的通勤生活。 我很幸运能找到这样远程的工作,才能够从上海搬到海南岛、再到台东和峇里岛旅居,住在海边,每天日出冲浪后接着工作,下班后坐在沙滩上边吃着晚餐边看着夕阳柔光洒在海面上,想换个地方生活的时候也可以自由地移动。有许多朋友羡慕我这样的生活,但实际了解后才发现远程工作虽然很吸引人,但却不见得适合每个人。 我整理了十点远程工作适合的特质与需要的能力,如果你对数字游牧的生活感到好奇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 1. 你需要能跟自己独处 Remote working 代表大部分的时间你都是一个人在计算机前办公,不像在办公室的时候会有很多同事一起工作,可以打屁聊天一起吃午餐喝下午茶。很有可能你一整天都不会出门,也不会跟同事聊天(开会前可能会 small talk,但跟在办公室面对面聊天的感觉很不一样),也不会跟任何人聊天(朋友们跟你的 schedule 会满不一样的)。因此,你需要懂得怎么跟自己独处,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则会容易感到孤单。 2. 你有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远程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小到入职时各种系统如何安装、大到跟客户谈合作、规划协作各种项目,这时眼前只有一台计算机,身旁没有任何同事可以发问,怎么办?不知道要问谁所以就先放着不管吗?还是主动先尝试解决问题(例如上网找答案),找不到再 slack 同事呢?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不是远程工作都很重要,但我认为远程工作会更需要你有「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一个人在家办公时,没有同事可以实时求助、没有人会发现你遇到问题卡住了、你无法直接转头拍拍同事的肩膀问问题。这时,你需要主动去解决问题,例如上网找答案、slack 同事、问问主管、甚至跟 stakeholder 约个 quick meeting 都可以。 3. 你喜欢自己安排时间 我很喜欢按照自己的专注力和能量安排时间,反而很讨厌时间都按照公司统一的安排,例如 12:00–13:00 就是吃饭时间,我如果不饿,到底该吃还是不吃? 甚至有时候,我在下午做 dashboard 的时候卡住,我当下就是想不出来解法,我不会一直让自己卡在那,反而会先安排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没其他工作的事,私事也可,例如出去散散步、看看书、买个菜),忙一忙其他的事,让脑袋休息一下。晚上突然想到解决方法时,就算已经过了表定上班时间,我还是换趁灵感来的时候一鼓作气地做完。有时候工作进入到心流状态,专注力超高时,我也会先不吃饭,因为不想工作被打断,做完再吃,但如果在办公室的话,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能量与专注力安排工作。 4. 你能够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进入工作模式 跟朋友聊天时,他提到他需要化妆、挑选上班服装、通勤和办公室,才有工作的感觉,但这些远程办公都没有(要在家化妆上班也是可,但相信很多人应该懒得在家还化妆吧)。所以为了进入工作模式,我会建立一些上班前的仪式,例如手冲黑咖啡、听新闻 Podcast,然后再开始工作,否则会很容易无法进入工作状况,导致效率低落。 5. 你喜欢文字沟通更甚于面对面沟通 相较于在办公室工作,远程工作更需要透过文字来传达讯息,例如 slack message、email 等等,当然有时候直接约个 meeting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认为远程办公很适合我这种比较喜欢用文字沟通的 introvert person。 用文字沟通还有一个好处是不需要实时回复,我可以先专注在一件需要集中思考的事情上,例如捞数据或是 create dashboard,等到事情告一段落,再统一回复讯息。这样的好处是你会拥有一大块深度工作的 time slot,不需要一直切换注意力。但若你偏好面对面沟通,觉得这样更有温度或方便乔事情,那远距工作可能会对你来说有些不习惯。 6. 你喜欢有一段不被打扰的工作时段 在办公室里,某个同事走到你的座位旁边想问你事情,你很难不先放下手边的事情回复他几句话,或是同事们在旁边庆生、聊天时,你很难不被打扰,就这样你的注意力一直被切断。一天下来感觉在座位上工作了很久,但其实效率并不高。 一般来说,远程工作者都是脑力密集的产业,使用大脑思考需要耗费很多能量和时间。远程工作的好处就是你不太会被打扰,除非是老板的紧急事情(向上管理这时候就很重要!),否则你都可以先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能量与专注力,把时间分成深度工作 time slot 和浅度工作 time slot,把重要的工作集中在深度工作 time slot 完成,回复 email 和 message 就统一放在浅度工作 time slot。 7. 你有足够的外语能力 大部分的远程工作都需要跨国沟通和合作,这时外语能力就很重要,至少要能够有效地沟通工作内容,像我现在的公司就是新加坡公司,同事来自世界各地,英文就是主要的沟通语言。另外一方面,有好的外语能力更能帮助你找到远程工作。 8. 你知道如何使用各种在线沟通与协作软件 远程工作仰赖各种在线沟通与协作软件,例如 Zoom、Google Meet、Slack、Tencent、Skype、Discord、Notion 和 Github 等等,熟悉操作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在视讯开会时或是与同事共同合作时,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也可以看起来更专业,否则开会时,你连 share screen 都不会的话就很尴尬…… 9. 你懂得切换上下班模式 Digital nomad 因为上下班的边界模糊,不像之前去到办公室就是上班、离开办公室就是下班,很容易好像一整天都在工作或是没在工作的感觉,所以需要学会切换上下班模式,建议可以利用建立仪式感的方式来帮助你切换成上班模式,不要因为玩耍和旅行,而忽略工作,但也不要因为一直埋头工作而忘记停下脚步,享受周围的美好。 弹性地安排上班时间,为了周末更安心地玩耍,平日会想要更有效率努力上班;周末放下工作好好玩乐、好好充电、享受大自然,才能减少 Monday blue 和报复性地玩乐或熬夜,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完全取决于自己。 10. 你足够自律 在家办公或是边工作边旅行的自由可能让很多人羡慕,但看似自由的背后,其实需要更多的自律。例如当你在工作的时候,看到身旁的人都在玩,可能会有种相对剥夺感,但这时你仍需控制自己想玩的欲望,负责任地将工作完成。 没有了既定的约束与管理,你可以在海边写程序、做报表,也可以在山林里和团队成员视讯开会,你需要自己安排好工作与生活,若没有办法抑制惰性,你就不会是一个好的远程工作者。 Freedom equals discipline,越自由需要越多的自律,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个自由带来的美好和福利。期许自己更加地自律,才能更加地自由。 Work smart and fully have fun. 以上十点就是我对远程工作适合的特质和需要的能力的观察,你符合以上几点呢?如果超过五个符合的话,那远距工作可能满适合你的呦,快一起加入 digital nomad 的行列吧!若少于五点的话也不用难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最重要! -- 本文转贴自:Angel Chen。安啾的 Medium 与 Instagram (原文标题:羡慕数位游牧的生活吗|测你适不适合远距工作!)
December 10, 2023
Amazon 广告策略经理 Jessica 专访|你也有个看不到人、就不放心的老板吗?远程工作者该如何搞定爱Con-call的老板?
2020 年开始,Covid-19 疫情席卷世界,病毒的高传染力让远程办公成为常态。然而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部分亚洲的远程工作者反应,他们时常得面对无意义的进度会议、频繁的在线检查,甚至不时的电话打扰,都让工作节奏被打乱,工作进度也因此受到拖延。 更糟糕的是,这种无时无刻被监控的感觉,让人工作起来压力倍增。 Jessica 目前在知名电商亚马逊工作,担任广告高级销售策略和营运经理,负责广告业务的数据分析以及策略规划,曾在疫情期间,远程工作长达两年,并且在中国、台湾、美国的企业都有过远程办公的经验,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她来分享自己的观察以及如何适应亚洲的远程办公文化。 「亚洲的企业,大多比较偏向流程导向。」 Jessica 说美国的工作文化很偏向责任制,只要你能在时限之内把任务完成,主管与老板其实不太在意你上班时间是否在在线。举例来说,Jessica 分享了在美国远程工作时的一个情况,她有一位同事每天上班时间会有一到两个小时不在在线,因为她去接孩子放学,甚至有时在接送的过程中碰上塞车,不在在线的时间会更久。 但在亚洲的工作文化中,即使你能在按时交出成果,管理者还是希望你在工作时间待在位置上,让他们能随时 follow 你与项目的状态。 换句话说,在远程工作时他们会期望你能够一直保持在在线,即使通讯软件不必一直处于通话状态,但仍要保持在线的状态,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确保你真的在解决问题。 「过去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进度会议,但是开始远程办公后,主管便提议将进度会议改为每周一、三、五召开。」 Jessica 认为,一般来说,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企业都偏向流程导向,这样的趋势源自亚洲的领导者对于员工的信任不足,他们认为只要不在主管的监管下,就一定会偷懒。 即使是在亚洲的外商公司,或是在亚洲工作的外国主管,在亚洲文化的影响下,仍旧会希望看到员工在工作时间乖乖待在一个空间内 on call。 因此,如果你的企业很常开类似进度会议、或是老板或主管很常向你询问项目进度、甚至借故视讯与通话,那就是非常流程导向的行为。 对于流程导向的企业来说,远程办公可能会面临到主管或老板频繁询问进度,导致工作上的监管与干扰。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这种情况呢? 首先,我们就得先了解管理者过度询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信任的源头,来自于信息的不透明 前面有提到,很多亚洲公司会采用流程导向的原因,是高位者对基层的不信任,而这股不信任感,其实是源自对信息不透明的焦虑。 在办公室工作时,主管或老板可以随时找到你,随时与你确认工作进度以及目前的成果是否符合他们的期待。 然而远程办公时,由于无法面对面实时交流,因此容易让他们对于进度失去掌控感,害怕项目因为员工的偷懒而延迟,或者直到最后阶段拿到成品,才发现成果不合期待,不仅前面的努力白费,后面修改的成本可能也很大。 因此,为了弥平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感,管理者才会想要频繁地召开会议,确保自己能得到最新的信息,万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彼此可以立即沟通和处理。 所以,如果想要降低管理者的干扰,缓解信息不透明的焦虑便是当务之急。那该怎么做呢?「主动回报」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主动回报的要点与架构 主动回报指的是,你可以在平常的进度会议之外,再准备一份「工作进度与成果回报」,这份报告的时间以周为单位,定期以信件的方式寄给主管,如果觉得太正式,也可以用讯息告知。 回报内容必须包含三个重点: 1.本周已完成的项目 这部分主要是对本周成果的简单回报。我们可以讨论自己在本周解决了哪些问题,完成了哪些任务。如果有结案单或数据报表,可以一并附在信件中,供主管查阅。 2.本周正在推进的项目 在这里,我们可以稍微提及本周正在进行的任务进度。不必详细到每个任务完成了多少百分比,但可以提及自己目前进展到哪个阶段,以及是否有需要主管提供协助的地方。 如果遇到困难或有坏消息,我们也可以在讯息中说明情况,例如,如果项目时程延迟、客户增加要求、或是数据核对出现误差等情况,我们可以让主管知道。 这样,主管会知道我们不会单纯报喜不报忧,也能知道该如何提供帮助。 3.下周准备进行的事项 最后,我们可以向主管说明自己接下来打算进行的任务。如果有需要资源,也可以在此时提出,让主管知道。这样不仅可以让主管了解工作进度,也能提前规划资源分配。 建立安心感形成良性循环 或许看到这边,你会有点疑惑:「老板都已经会主动召开会议询问了,为什么我还要主动回报?」 虽然每天都会开进度会议,但这类会议通常涉及整个部门,大家轮流报告自己每天做什么。然而,这种流水账的报告,老板不见得全部都记得。因此,我们每周的回报,实际上就像是个人每日进度会议的会议纪录,具有整合信息的价值。 此外,主动回报虽然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在远程工作时却提供了塑造自我形象的绝佳机会。 当你每周主动提供项目进度时,不仅可以减少领导者因信息不足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还能让他们对你产生「持续解决问题」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印象,时间一久就会产生信赖感,当有更好的机会出现时,他们自然会先想到你。 实际上,无论是远程工作还是在办公室,管理者对于信息的焦虑一直存在。然而,在远程工作时,由于无法看到员工的工作情况,这种焦虑可能会转变为怀疑,进而产生紧迫盯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主动提供信息以弥补这种信息落差,那么他们对我们的监控力度自然会减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December 7, 2023
Joe 的时间管理术|时间管理关键可不是时间喔!
我之所以用到很多工具,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似乎没有一个能涵盖整个时间管理需求的工具存在。 讲到这个,很多人可能会发出「咦」的声音。毕竟各类 calendar 工具这么的普遍,很多专家与名人也都针对如何使用行事历写过一堆文章,为何我会觉得不够呢? 事实上,我在写这文章前还真的买了一堆日本人写的「万用手帐应用术」、或是「记事本应用术」、甚至「时间管理术」。但我发现大部分的文章都没办法解决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疑问是甚么,我先晚点说。 这里先来谈谈我在读了这些书、以及观察大部分人对于 calendar 的用法后,我觉得的缺点。 一般人既然是要做时间管理,会很自然的从「时间」为出发点;无论是分配时间、切割时间、或是工作安排,都是些很直觉想到的议题。这也是为何几乎所有人都把 calendar 当成时间管理的起点以及核心。 但只用 calendar 管理时间有甚么缺点呢? 一般用 calendar 的人,我归纳起来有三种做法与行为模式 a. 只记录邀约、或只用很小的时幅(如日计划) b. 勉强有用到月或周计划 c. 真正是从年计划一路拆解下来 A 的状况就是我前篇文章(Joe 的时间管理术 01 - 基本知识)中第二点提到的「被动管理」。 只是把别人邀约的事情,不加以分类的填入记事本或是软件 calendar 中。 这样的做法其实只仰赖工具达到「提醒功能」罢了。 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比甚么都不做而老是忘东忘西来的好。 可是对于有效的时间规划而言,这样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别人的安排」,而非在管理自己的工作与人生。 B 的状况当然好一些,可是也还是看得不够远。 只写下月计划,还是有可能见树不见林。 那到底该怎么主动管理呢? 我对时间管理的看法 我一直有个观念,在此正好可以先分享给大家。 时间管理跟金钱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很类似的。 大部分的理财杂志在个人金钱管理上,都会教一个浅显易懂的存钱方法。 那就是,在发薪水的那天就把要存的钱存起来。 无法存钱的大部分人,通常都是在拿到薪水后,先享乐、先做些快乐的事情(如吃饭、看电影、买奢侈品),想说月底再把剩余存下来就好。 但当你没有先移开这笔打算储蓄的资金时,你就很可能不知不觉的把它花光了。 所以,先把重要的资金保留下来,这是能否存钱的关键。 时间管理也很类似。 若你只是被动的让别人来找你,并把这些事情记入行事历,那其实你的时间会被切的零碎。 这些零碎的时间无法好好使用,最后也往往只会被浪费掉。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年初时发奋图强说「今年一定要如何如何」,但等岁末一回顾,却一件事都没达成。 但你请他们认真思考原因,却常常完全不知道时间用到哪里去了。 所以很多书会教你,最好在每年开始时,就先拿出一份年计划表(大概类似下图) 请你把一年的计划先思考并排入。 比方说有人打算明年要报考 PMP。 这类书会教你,应该在年初时把这些事情优先列在你打算进行的时间与月份。 然后每个月再细部规划月行事历,每周再规划周行事历或日行事历,如此就能好好利用时间。 所以呢,以上面的例子来看,写一写可能会类似下面这张图。 然后,你想到今年还要完成一个企画案的提案,所以你想想可能的发生时间,也把该企画案的事项填入。 那结果可能类似下图: 然后,你可能再思考到还有其他重要但更次要的目标。 你再陆续的把这些相关事项填入。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重大计划都能安排进入为止。 换言之,当你把时间先分配给「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剩下未填满的时间则可以再在月规划或是周规划时,分配给当时才要做但相对「次重要」的事情。 而最后才把别人邀约的行程塞在空档之中。 这样就像一般致富书籍教导先存钱的概念一样→ 把重要的时间先预占下来,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时间被别人切碎。先分配关键时间,再把剩余时间分给其他琐事,时间利用或是工作进行,自然能较有效率。 概念是对的,但这「方法」可还不够完美! 这样的做法比被动的让别人来安排我们的时间绝对是好的多,也确实能让人生规划更积极。 但我自己试过几次后,却觉得这方法其实还不完美,仅是个理论上很好的方式。 为何说理论上很好呢? 因为除非自己是很有条理的人,能让事情大多精确的顺序发生;否则实际执行下来时,很有可能会发现一开始苦心做好的年计划在一旦走乱了后,将会完全无法调整与更新。就如同大部分人在项目排程一样的结果 → 排了个漂亮的计划,可是因为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无法也不会因应变动,所以最后只变成墙上的装饰品。 为何这么说呢? 还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预估不准,但那又如何?》有提到一个观念。 项目规划的目的并非是我们有自信能完全一字不漏的执行计划,而是要透过计划来因应变化。 也在那边文章引用过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段话:「Plan is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计划本身不值钱,但制订计划却很重要) 我总强调,项目管理的知识其实在任何情境都是通用的。 这在人生与时间管理上也是一样。 我们计划的结果其实不重要,反而要是让那为基础,方面随时根据现状来评估可行度、考虑是否要调整、并反应在我们「当下的计划」中(所以注意喔,年初写好的年计划表可不是当下的计划了喔)。 如果还有人看不懂,那请试想想看。 你在年初提出了一堆「今年的希望」并写入年计划表中。 可是事情总会有新发展、人生总会碰到变化吧? 可能有哪些变化呢? 原来设想很容易的事情,真正开始时发现变得很复杂。(如需追加一堆工作) 原来设想的发生时间发生变化。(延迟或是得提早开始,可是因为关连的事情很多,所以后续的安排都得调整) 原来排序的优先级改变了。(比方说本来年初预定的目标,等三个月后发现不重要了) 某些计划被取消了。 某些计划临时察觉并加入了。 一旦碰到事情有变时,你就会发现这方法最大的困难点 →若年初安排的事情很多,且都订好时间后,你其实将不知道该如何重新调整。最后很可能得重做一份。 以上图而言,这只是一个我随便做的范例,都已经让人看得眼花撩乱了。 若是个真实的人生规划,整个画面恐怕更会是密密麻麻的。到底哪些工作属于哪个目标? 到底哪些工作已经有所调整? 其中是不是有可能漏安排某些事情? 万一计划有变要把原来的工作改去哪里? 你其实根本无从检查起。 比方说 PMP 的规划来说吧。 若你二月时并没找到合适的 PMP 补习班,你要如何快速的调整计划? 用这方法时,你得要先整个看过,辨识出哪些事情跟 PMP 有关,然后每个事情要重新调整到新的时间段。可是新的时间段,可能早有别的事情安排在那里。 你要调整那些工作,你又得去分析这些工作跟哪些工作有关连。 最后你可能觉得整个打结,就放弃不做了。 当然,另一个方法就是每个月都重新规划一次年计划表。 可是若每个月都必须从各类目标重新 review 一次,这其实是很花时间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根本不调整年计划,而是只在月计划或是周计划中反应就好。 但这却不方便我们进行追踪。比方说若某些目标进行了一半却要调整,你有可能根本不记得哪些做完,又哪些没做。 所以我觉得好的解决方案是甚么? 我自己思考了很久,最后的结论是「最上层的计划不该涉及时间」,该像项目管理一样,最高的计划应该是 WBS、也就是 Deliverable。 在时间管理这件事情上,第一步不该去考虑时间,而是该考虑项目。而计划安排也不该是以时间为切点,而该以事件为切点。 这句的意思是说,人生目标不该是只在年初才来定、而是随时该有、随时能规划,并要能方便的并入时间轴且方便管理与追踪。 否则,如果方法不方便好用,我们会被自己的方法卡住,最后就会选择放弃。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有梦想,最后却无法达到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让自己接近梦想并了解进度状况,最后就被动的希望命运能带我们去那里。但这是不切实际,也是可惜的。 所以,下一篇我将跟大家分享。 行程计划的前端到底该是甚么东西? 为何那样控制能让我们更高度的掌握我们的人生,并进而达成人生目标。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0, 2024
定义你的「营业时间」是成为跨国工作者的第一步:数字游牧民族的跨时区工作心法
许多人向往 digital Nomad 数字游牧生活,能够边旅行边工作。随着远程工作风潮在后疫情时代崛起,能实现这个生活型态的机会愈来愈大。但实际的数字游牧生活,有很多现实困难需要克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时差、跨时区工作? 以下是我在六周多的旅程、在超过十个城市间移动、跨八至十五个小时时差工作的心得。 先决条件确认 在你继续往下阅读之前,必须先确认一个先决条件:你的工作内容和团队可以接受弹性工时以及自主分配时间。如果你的工作是偏向高度独立作业、只需要在期限内完成任务,那跨时区工作的可行性相对地高。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偏向需要 follow 固定的时间,那不建议你跨太多时区工作。 此外,也需要确定你的团队和主管能够允许、支持你跨时区工作,确保你的旅行计划不会影响工作产出。 将工作依照类型细分 符合以上的先决条件后,我会把 tasks and schedule 分成两种:Type-I 和 Type-C。 Type-I (Independent): 可以独自完成的 tasks , 以及需要花时间思考、研究、阅读、产出的事。 Type-C (Collaboration): 需要共事合作的 tasks , 以及需要开会和沟通的 schedule。 接下来,我会把工时做切割,Type-C 的事会集中在原本时区的上班时间完成;Type-I 的事情,就可以运用其他的时间完成。 举个例子,假设你原本是在东八区(UTC+8)的 9am 至 6pm 工作,你可以把 Type-C 的工作集中在东八区的 2pm 到 5pm 完成,剩下 Type-I 的工作,再另外找适合自己作息的五个小时完成。 通常在进行 Type-I 的工作同时,自然会衍生出一些需要和同事讨论的事,这时我会把要问的、要确认的、要讨论的事情条列记下来,做成 agenda,等进入Type-C 工作状态时,就可以很有效率地把该厘清的事情定案,也可以减少来回沟通的成本。 在营业时间与时差之间取得平衡 另一个困难之处,是怎么定锚自己的生理时钟和睡眠时间。 在旅行刚开始时,一开始你还会有时差因素,能够维持和原本工作时区一致的行程。但大约三至五天后,只要你有行程要跑,你的身体就会很容易开始进入混乱状态: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又很困。特别是人体自然的生理时钟是和日出日落有关,只要你有外出、晒到太阳,就很难不被影响。 这时,先前定义的「营业时间」就很重要,确保自己在 Type-C 的营业时间内状态是好的,并且在营业时间前有充分时间休息。假设我的 Type-C 工时是当地时间 11pm 至 4am,我会在 9pm 至 10:30pm 间先小睡一下,等到 4am 完成工作后,再进行较长时间的睡眠。或是在营业时间的空档中,做 30 分钟的 power napping。不要小看这些短时间的睡眠,这些睡眠都能协助你维持专注度和续航力。 此外,如果有需要,可以摄取一些睡眠辅助品(有些需要医生处方),并且确保睡眠时间内,房间能够保持阴暗。浅眠的人,可以用耳塞、眼罩、舒眠精油协助。睡前喝熏衣草茶、洋甘菊茶等等,也能帮助放松。但不建议睡前一小时喝太多水,会影响睡眠质量。 旅行同时维持工作质量 运用旅行中零碎时间完成 Type-I 的工作也是很好的策略。例如转机、等待登机、搭飞机或火车的时间,都可以善加运用,确保自己产出的质量不被旅行影响。 保持行程弹性也是很重要,最怕的就是没睡好、玩不到、工作又被影响。行程安排不要太密集,即便有一整天没有出去玩,你心态上也不会觉得懊悔、可惜。因为有时候你真的会需要一整天好好补眠、休息。 在因为时差失眠、睡不着的时候,也尽量不要焦虑,可以趁这时候完成 Type-I 的工作,有时候真的弄一弄就会有睡意了。 跨时区工作要特别注意和同事沟通时的时区换算。推荐使用时区换算器,确保双方约定的时间一致。 如何开启数字游牧的可能性 digital Nomad 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浪漫,肯定也没有在家工作舒服。但能够一边看世界一边工作保持收入,这就是数字游牧的魅力。 许多人向往 digital Nomad 生活,想要转职远程工作,却又不知道从何准备。因此,我开始接受委托,为想转职到远程工作的职场人做「转职咨商」。透过有系统和策略的规划,协助职场人开启数字游牧的可能性。有兴趣的朋友可到 Career Talk with Ivy 页面 看细节。 在旅行的途中,确实也会想念家中的大屏幕、升降桌、办公椅等等。不过有舍就有得,只要能做好行前准备,有方法平衡旅行和工作的时程,就能够享受数位游牧的魅力。 延伸阅读: 如何digital Nomad — 行李篇 你与远程工作的距离 转职前,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 本文转贴自:Ivy is Out of Office(原文标题:如何 digital Nomad — 跨时区篇)
December 9, 2023
【自媒体经营】教你从 0 到 1 建立「部落格」 + 7 种赚钱方式!
你有听过部落格吗?在现今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部落格网站似乎逐渐被忽略了。但其实,部落格网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平台。 那么,什么是部落格网站呢?简单来说,部落格网站就是一个个人或团体发布文章、照片、影片等内容的网站。 部落格网站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网络写作和分享自己的生活。而现在,部落格网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多元化和丰富的平台,不仅有个人日记和生活分享,还有商业、政治、时事等各种主题的部落格。 透过部落格网站,我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发布和分享内容。它是一个让人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们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总而言之,部落格网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它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网络空间,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创意和表达自己。 而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除了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外,也是个赚取被动收入的管道。 这篇文章将会分享部落格架站教学、部落格赚钱方式、透过部落格赚钱成功案例分享等,那我们就赶快看下去吧! 一、网站架设 选择适合的部落格平台 撰写部落格其实已经行之有年,透过部落格可以让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技能和知识。而要建立一个成功的部落格,首先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部落格平台。在众多的选择中,WordPress、Blogger、Wix 等平台是比较受欢迎的选择。那么,这些平台之间有哪些优缺点呢?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1、WordPress WordPress 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免费开源内容管理系统。它拥有广泛的支持社群,包括开发者、用户和主题和插件创作者。 他的接口直观,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建立和管理网站,而且它拥有丰富的主题和插件库,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此外,WordPress 还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定制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网站进行定制和改进。 最重要的是,WordPress 的 SEO(搜索引擎优化)表现非常优秀,这使得网站可以更容易地被搜索引擎收录和排名,进而增加网站的流量和曝光度。 总之,WordPress是一个非常适合建立网站的工具,它具有易用性、可定制性、SEO 友好等优点,让用户可以轻松地建立高质量的网站。鱼子目前的两个网站也是使用 WordPress 来架设! 2、Blogger Blogger 是 Google 旗下的部落格平台,它非常容易上手,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接口和基本的设置选项。Blogger 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保证网站的快速加载和流畅的使用体验。不过,Blogger 的功能和样式选择比较有限,而且缺乏 WordPress 那样的强大小区支持。 3、Wix Wix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站建设平台,也可以用来建立部落格。Wix 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拖放式编辑器,让用户可以轻松地设计自己的网站,而且不需要任何编程知识。 另外,Wix 还提供了大量的主题和模板,让用户可以快速地打造一个漂亮、现代的网站。但缺点是,Wix 的自由度相对比较低,用户的自定义和控制权也相对有限。 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最终的选择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技能水平来决定。如果你想要自由地掌控你的网站,可以拥有多元的变现方式,那么建议使用 SEO 表现较优秀、网站弹性较高的 WordPress,来架设你的部落格网站。 延伸阅读:【部落格经营】四个不同写作平台的优缺点比较 选择合适的网站名称 当你在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时,选择一个适合的网站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你网站的识别符号,也会影响你的网站流量和搜索引擎排名。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网站名称案例,希望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美食天下:这个名称非常贴切,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美食的网站。 时尚华尔街:结合了时尚和商业两个元素,非常吸引年轻的时尚商务人士。 旅游达人:这个名称简洁明了,让人直接联想到一个旅游专家。 健康医疗网:这个名称很容易理解,让人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健康和医疗的网站。 育儿信息网:这个名称非常适合新手父母,提供关于育儿的各种信息和建议。 总之,一个好的网站名称可以让你的品牌更加容易被记住,吸引更多的访客,进而增加你的流量和品牌形象。所以,选择一个好的网站名称是非常重要的😍 你现在所看的「被动收入实验室」,就很直观的,是专门探讨各种被动收入管道的网站! 设计网站布局和风格 自架网站初期,很容易陷入一个诱人的陷阱:花太多时间在设计网站布局和风格上,而不是专注于内容创作和推广。当然,一个美观、易用的网站能够吸引更多的访客,但是如果你的内容没有价值,那么漂亮的网站也不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流量。 因此,建议自架站初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美化网站上面。相反,先确定好网站的目标、主题、内容等重要因素,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布局和风格。 在选择布局和风格时,建议选择简洁、易用的设计,不要过于复杂或花俏。一个好的网站设计应该是能够引导访客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让他们感到迷惑和困惑。 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成的网站布局和风格模板,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够确保网站的设计风格统一、整齐。 总之,一个成功的网站不是靠外观来吸引访客的,而是靠优质的内容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来吸引和留住访客的。因此,别花太多时间在美化网站上面,相信我,你会发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内容和推广上,能够为你带来更大的回报。 鱼子的另一个旅游网站,也是个风格简洁、结构清晰的网站,鱼子几乎没有花太多时间在美化网站上面。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容易阅读和浏览,让读者可以轻易地找到想要找的信息内容~ 创建内容 内容是网站的灵魂,是吸引访问者、提高网站价值的重要元素。具有高质量和有价值的内容不仅能让访问者留在网站上,还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访问,进而提高网站的流量和品牌知名度。 那么如何创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呢?首先要确定网站的目标受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然后创建与之相关的内容。其次,在撰写内容时,要注意简洁明了、易读易懂,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同时,在选择主题和内容形式时,可以参考其他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和趋势,但同时也要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为访问者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应该定期更新内容,增加网站的动态性和新鲜感,并且配合网站的 SEO 优化,提高内容的搜索排名和曝光度。 以投资理财相关网站为例,可以参考以下: Mr.Market市场先生 跟着汉克,探索投资理财吧! 妮娜一点点理财 被动收入实验室 网站优化 网站优化对于想要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人也会去点击搜索引擎结果的前面几个搜寻结果。 要做到好的 SEO,最重要的,你需要确保你的网站的内容是高质量、有价值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这不仅可以吸引访问者,还可以提高搜索引擎的排名。 再来,你需要使用正确的关键词,并将其放置在网站的文章标题、描述和内容中。这有助于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你的网站的内容并为其分配排名。 你还可以通过增加内部连结和外部连结,以及改善网站的页面速度和移动设备的响应性,进一步优化你的网站。最后,记得定期监测你的网站的排名和流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网站优化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但是掌握一些基本的 SEO 知识和技巧可以为你的网站带来显著的改善,从而吸引更多的访问者和客户。 延伸阅读: SEO 关键词 | 7 个步骤找出关键词 提高网站在 Google 上的排名 如何让你的文章有高排名?内容架构和撰写技巧的方法! 二、部落格赚钱的方法 1、广告 广告是一个部落格网站赚钱的方式之一,也是在经营部落格初期最容易上手的一种被动收入模式。透过广告商通过在您的网站上放置广告来吸引访问者,每月可收取点击广告的费用,或者每千次广告显示的费用。 延伸阅读: 如何申请 Google Adsense 广告开通! 五分钟完成在网站中放置广告 9 个技巧让网站修正后通过 Google Adsense 申请 2、商业合作文 商品合作文是指您与厂商合作,为他们的产品写一篇详细的文章,介绍产品的优点和用途,并附上相关的图片和链接。这样做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产品,同时也可以为您带来收益。您可以与厂商达成协议,以每次销售的提成或固定费用的方式获得报酬。 3、联盟营销 联盟营销是指您加入一个联盟计划,向您的读者推荐某些产品或服务。当读者透过您的推荐链接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您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 在台湾,最好开始的联盟营销平台首推虾皮,想要知道如何使用虾皮联盟营销,赚取被动收入,欢迎参考教学文章👉一起来加入虾皮分润计划 3个步骤 被动收入赚起来,手把手的教你如何申请成为虾皮的联盟营销推广者。 延伸阅读: 联盟营销是什么?真的能够赚到钱吗 联盟营销教学 五个步骤开始网络赚钱 28 个联盟营销平台介绍 10 个联盟营销实用技巧分享 4、建立产品 建立产品是指您自己创造出一个产品,比如一个电子书、一个在线课程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您建立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为您带来收益。 像是鱼子也有建立自己的产品,写了一本《鱼子的IG经营秘籍》电子书。透过这本书你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你打造一个强大的 Instagram 网络品牌,进而透过经营 IG 打造被动收入~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可以点选此连结:鱼子的 IG 经营秘籍🔥 5、提供专业服务 提供专业服务是指您拥有某些特殊技能或知识,可以为您的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比如,您可以开设一个网站架设或网络营销顾问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例如:IG 经营者股票肥宅,就有开设了极速 SEO 写作课。帮助创作者可以更有效率的稳定输出。 如果你希望学习更多有关 SEO 写作的技巧,我蛮推荐参加肥宅的极速 SEO 写作课,透过课程,你可以学会运用点线面的技巧,持续不费力的稳定输出创作。除了写作之外,这堂课程还包含了让你有效提升网站排名,省下高额广告费,因此这是一堂网络创业以及需要写作的人必修的全方面课程。 使用鱼子专属优惠码「fish500」报名,你可以获得额外的折扣 $500 元喔💛 6、演讲邀约 演讲邀约是指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受邀在一些场合发表演讲或进行培训。这样做可以提高您的知名度和声誉,同时也可以为您带来收益。 7、读者赞助 读者赞助指的是您的读者可以通过捐赠的方式支持您的网站。这种方式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任,让读者愿意为您提供支持。 延伸阅读:如何在你的网站侧边栏加入赞助连结:绿界科技申请教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fishfreelife)分享的貼文 三、实际经验分享 现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部落格网站如何赚钱,因为拥有一个成功的部落格网站可以为您带来稳定的被动收入和更多的机会。鱼子也持续在经营着两个网站,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被动收入。 像是鱼子的网站透过广告收益、联盟营销、商业合作文案,每个月都可以有些额外收入。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fishfreelife)分享的貼文 然而,这样的成功并不是容易达成的。鱼子起初创立网站时也经历过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主题、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内容、如何提高网站流量等等。 也是在过程中学习、成长,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慢慢增加每月的被动收入。 总之,靠部落格网站赚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只要您有足够的热情和决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如果您也想要通过部落格网站赚钱,想要了解如何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网站但不知道从何开始?别担心!在鱼子的网站中,提供了四篇架站教学的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地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网站。点击这里,开始建立你的专属部落格! 1、Cloudways 主机申请 2、主题基本设定 3、主题进阶教学 4、网域申请,网站上线! 四、部落格网站经营建议 在现今的网络时代,经营部落格已成为一个非常可行的被动收入方式,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和努力,打造一个成功的部落格并赚取被动收入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过,我不会说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你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产出有价值文章内容。想要让你的网站受欢迎并赚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经营建议: 1、持续不断地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不断地推出新的文章、影片或其他形式的内容,让读者感到有趣、实用且有价值,这是让你的网站持续吸引读者的关键。 2、为网站订定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增加网站流量、增加社交媒体追踪者数量、提高广告收益等等。订定这些目标可以让你更有动力并专注于实现它们。 3、持续学习和改进 网络世界不断变化,你需要不断跟上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可以帮助你提高网站的质量和价值,吸引更多读者并赚取更多收益。 4、持之以恒 最后,别忘了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并不容易,但是对于网站经营来说非常重要。坚持下去,你将会看到网站的成长和进步。 很多人因为没有办法坚持持续产出而放弃了,但转个念,你只要坚持下去,就赢过大部分的人了!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部落格网站的赚钱模式,不妨看看👉被动收入实验室网站,里面不但提供了免费的架站资源,也有各种赚钱方法,让你在创造自己的部落格时更加得心应手。 延伸阅读:透过部落格变现的 7 种方式 五、结语 希望透过这篇「从零到一」的建立个人部落格赚钱攻略这篇文章,让你对于如何透过部落格网站赚钱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数字时代,部落格网站赚钱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不仅可以带来被动收入,还可以成为自己的事业。 未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部落格网站赚钱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开始投入这个领域,是非常有前景和价值的。 如果你想要开始自己的部落格网站赚钱之旅,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持续创造有价值的内容,为网站订定目标,并持续学习和改进。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不同的网站流量、网站广告、卖产品等赚钱方式,以及利用社群媒体和 SEO 等技巧,来增加网站曝光率和读者量。 只要你有热情和毅力,相信你也能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部落格网站,创造属于自己的被动收入!在被动收入实验室的网站中,提供了四篇免费架站教学的文章,点击这里,开始建立你的专属部落格! 欢迎参考鱼子小姐的被动收入实验室 instagram! -- 本文转贴自:鱼子 被动收入实验室(原文标题:「从零到一」:建立个人部落格赚钱攻略!)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 2024
视觉设计师成为「自由接案者」后自由吗?5 年接案心得分享
2017 年离开公司,成为接案网站设计师/韩文口译的斜杠生活,算一算 5 年过去了,分享一下这些日子以来的心得,时间跟财富自由了吗? 为何想离开公司成为自由接案者? 2016~2017 年在一个国内大企业工作,我在那个公司学到了很多网页相关的技术,很感谢主管和同事们不藏私地教导,但同时工作有很多让我觉得痛苦的地方。 基隆新店的通勤时间好长 住在大台北地区的人几乎都是通勤,虽然我住在基隆通勤族最方便的安乐区,但偏偏公司在新店没有直达车,上班时间搭主管的便车(很感谢主管住同一区),下班时间因为主管需要加班,我自己坐车回家都必须超过 1.5 小时通车时间,塞车的话还有可能超过 2 小时。 当时小孩 6 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到新店上班,早上为了不想塞车,6:45 起床,看着孩子的睡脸出门,回到家 8 点,这时候宝贝还很有精神我却已经累瘫了。 身为某公司某部门设计师的压力 老实说我个性有点叛逆,又很敏感(神经质),不自觉的会很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觉得自己不如人,担心达不到老板的要求(但其实我只是一个小设计干麻要这样我也不知道阿~~~)。 视觉设计师薪水的天花板 如果以视觉设计师来说的话,42k 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薪水了(我想应该有比这个薪水高的~只是我没有XD ),若想要增加薪水的话,只能学习其他技能,转职当 UI/UX 或是前端工程师。要是升迁当主管的话,薪水能够增加,公司有事的话就必须加班,我的孩子还这么小她需要妈妈阿XD 我不行加班。(我真的可以理解面试时问有没有生小孩的打算,因为生了小孩真的只想冲回家) 总归来说… 在台湾待过几间大公司,薪水稳定差不多就是那样,但我个性在跟同事沟通上觉得心很累。家里加上公司的压力让我觉得,如果我回家自己带小孩的话,至少可以减轻一部份的压力,孩子在身边就只有这几年而已,应该好好珍惜。当时跟前夫尚未离婚,觉得如果现在开始接案,也会是个很好的累积,假设未来要离开台湾也能在国外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赚钱。 成为自由接案设计师后薪水增加了吗? 接案第 1 年月收入只有 20k,好险斜杠青年大流行,斜杠后薪水加到 40k 刚离开公司开始接案的第 1 年,其实我的月薪是直接砍半只剩下 2 万,2 万元刚好只够给家里的生活费跟孩子的奶粉尿布钱。同时开始我的斜杠工作:韩文口译,2017 年在台湾会说韩文的人还不算多,所以鼓起勇气去尝试。 因为开始斜杠工作,让我的收入补血不少,第二年 2018 下半年至少回到月薪 40k 的水平。也慢慢把设计工作的重心从单纯视觉设计,移向 WordPress 的网站建置,本来就有 HTML 跟 CSS 的基础,加上当时用 WordPress 架设网站的设计师并不多,因此我很顺利的跟几间网站公司合作,成为固定的外包网站设计师。 接案第 3 年,设定每日工作时间 8 小时,平均月收入 41k 有几个固定的合作厂商之后,收入比较稳定了,但工作多到有时候一天工作 15 小时还做不完,而且怎么薪水还是没有长进咧?不但薪水没有长进,说好要陪小孩的我也没时间陪她了ㅠㅠ 意识到这点的我开始设定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加班,没案子就带孩子出门去玩,收入虽然没有明显的成长,但是时间好像变得自由了。很幸运的韩文口译也很稳定几乎每个月一次,偶尔出差当高级人力工(毕竟韩文口译的时薪还是比较高),还能暂时脱离妈妈的角色。心想,若是韩文口译的工作能够 cover 我的月收入的话我是不是能干脆把口译当作正职,设计的工作就看心情接案就好呢? 接案第 4 年后,Covid-19 疫情爆发,平均月收入 52.4k 本来觉得韩文口译的工作很稳定,几乎一个月一次,那我慢慢累积看能不能干脆转职是否能提高收入。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2019 年底从中国武汉开始疫情爆发,很快的时间,几乎全世界都开始有确诊者,开始封城,飞机不飞了。 没有韩国人来台湾,我的口译工作趋近于 0,回顾 2020 只做了 2 次口译工作。很多公司行号慢慢开始受到影响,真的很庆幸我有持续在 WordPress 网站这块钻研,因为实体商店对于网站的需求增加,虽然少了韩文口译的收入,但网站设计的案件增加了,这时候在设计案件的报价上已经慢慢提高价格,感谢厂商没有嫌弃依然愿意持续合作。 接案第 4 年终于第一次以个人名义接到网站设计的案件,客户是从粉丝专页看到我的,第一次自己跟一个陌生客户谈网站内容,并且报价,确定合作。客户在我提出规画后,请我马上执行,并且没做太多的修改,之后也又委托我制作第二个第三个网站,对于我设计师的角色增加不少信心。并且月收入终于来到当年离开公司后给自己的理想值了。 自由接案后月薪从 4k 到 100k 都有可能,还有可能尾款没付客户跑了 疫情到了第二年,本来以为很快可以恢复正常再接口译工作,随着时间过去,也慢慢的开始认命要乖乖做设计工作的事实。很庆幸疫情期间网站与网络销售页设计的需求大增,实体店面若不转成在线完全没收入,本来下定决心不加班的我,觉得不赶快帮他们完成,他们只能饿肚子,因此拚了命的完成很多案子。 但自由接案毕竟不是领薪水,什么时候接到什么案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案拿到钱都不是很确定,有时候忙了好久,但都没有结案的话也是不会有薪水入账,甚至遇到网站做好了,客户不想付尾款,拒接电话也不回复 LINE。虽然平均收入看起来不错,实际月收入最低一个月只有 4000 元,所以接案以来就算拿到大笔月收入,也都不敢乱花钱。 成为自由接案者后真的自由吗? 第一阶段,实现时间自由 一开始接案时一个月只赚 2 万,老实说心情真的轻松不起来,每天都在想要怎么样才能接更多的案子,只要有案子来就接。但时间上真的很自由,我告诉自己当作老天爷给我的礼物,让我好好跟孩子相处。所以只要手上没工作就能带他去亲子馆,也可以去很多其他的景点,但是比较需要钱的活动就不大行,所以只实现了时间自由。 第二阶段,时间与金钱的取舍,一点都不自由 第二年开始比较多案子进来了,但时间也变少了,当时觉得这样跟我在公司上班实在是没什么两样阿!而且还要承受很多当上班族根本不用承受的压力。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总想我在帮别人赚钱,坐在自己家的办公室时连怎么赚钱都要想,怎么压力更大了阿,怎么财富跟时间都不自由阿! 第三阶段,时间自由,工作自由,心灵自由,财富还没自由 第三年之后设计案几乎都是跟几个固定的厂商合作,磨合了一段时间也开始培养出默契,我也开始学习安排工作排程跟提升报价技巧。没错,当上班族的时候大多是老板请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接案后必须学会安排工作,评估时间,并且报价给客户。好好跟客户讨论排程,客户都能体谅,他们比较担心案子做一半人就消失了,所以诚信也是接案时一个很重要的评估选项。 案子多的时候每天都有不同的会议要开,不只要当设计师,还要当业务、企划、老板,努力营销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我终于可以不用每个案子都接,我可以决定我要跟哪个客户合作,要做什么样的案子,从案子中得到多少报酬。孩子暑假我可以安排少一点工作带她出去玩,也可以跟客户说明不加班,不接急件,这一切都建立在累积的人脉与信任上。 工作断舍离,努力达成目标,不为别人,只为了自己 设定好目标,不是自己要的就大胆放手,在工作上好好的断舍离。厘清我要的是工作?是时间?还是金钱?自由接案者工作成果完完全全可以自己选择,虽然工作内容其实跟在公司当员工没什么不一样,但我可以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工作内容,比起待在某个公司的某个职位来说,确实是自由度满分。 但以我个人的收入来说,确实是蛮现实的,要实现财富自由我应该还要多付出更多努力才对。也许报价方式要再调整,也许需要更精进技术,这些都要再调整,才能期待未来有更好的成果。 自由工作者没有劳健保该怎么办?要加入工会加保吗? 目前我没有劳保,只有健保,健保可以单纯只附挂在户籍地的区公所,每个月收到账单再去缴款,也能设定自动转账扣款。没有选择加入工会是因为我没有上下班打卡的证明,就算发生什么意外也很难申请理赔,加入公会是需要另外有会费的,所以大家可以自行评估看看。如果有口译的工作要出差,我会直接加保旅平险。劳退的部分我则是自己投资 ETF,但当然目前景气很差没什么赚到,但我就当作存钱。 接案需要成立工作室或公司行号吗?超过 2 万要扣 2 代健保 目前没有设立工作室跟公司行号,大部分会请公司行号用劳务报酬单的方式请款。若客户有发票的需求,我是请合作厂商帮我开发票(当然一开始报价就要标明税另计)。另外要注意的是虽然我没有固定收入,但超过 2 万的话还是会被扣 2 代健保,所以后来会跟厂商协调,请款时一次不超过 2 万,厂商大多都能理解。 以上就是这几年的心得,你也有想当自由工作者吗?还是你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跟我讨论。 -- 本文转贴自:Lesily Wei(原文标题:视觉设计师成为【自由接案者】后自由吗?5 年接案心得分享)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1, 2024
怎么用 Notion 快速制作个人履历或品牌 Sales Kit?自媒体经营者怎么行销自己
我常说,在这时代,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产品来经营。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无论 Podcaster、IGer、YouTuber,还是文字创作者),遇到潜在合作对象,你有准备东西能让别人能快速认识你吗? 如果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或者转职的工作者,遇到好的用人主管,你有办法留下印象,让对方事后想进一步和你认识吗? 你需要一个好的 Sales Kit,而里头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在网络时代,专业的工作者会建立个人网站做为 Sales Kit,无论主动发给潜在合作对象,还是被动以关键词被搜寻。我在经营自媒体品牌的初期,也是透过经营在 Medium 平台写作,累积关键词,让潜在的合作对象找上门,从讲课、合作到咨询服务。 然而,制作一个专业的个人网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请人做至少要数十万,即便你像我一样全部自己自干,连设计都自己来,要刻出一个还象样的网站,至少也要一至两个月。(我的网站已经一年了,但我现在还有许多不满意,每一个月都会排时间出来优化) 虽然现在我有了个人网站,但我还是建议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品牌经营者」,还是「职场工作者」都要制作一份「简易版」的 Sales kit,让新认识的人可以快速认识你、留下好印象,他才会进一步去你的个人网站或作品深入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个「试吃品」啦。 所以这篇会和你分享,我是怎么用 Notion,仅仅用了四颗番茄钟(180 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份专业的个人品牌的 Sales Kit,以及一份好的 Sales Kit 的基本元素是? 你可以先点开查看,接着让我和你说明,我是怎么制作的: 点此查看完整Sales kit(Notion) (2023 年的雷蒙周报 SalesKit 也是用 Notion 制作:点此前往参考) 为什么我选择用 Notion 快速制作? 1. 更新频率高 → 成本高 无论是个人履历还是完整的品牌 Sales Kit,最少半年就要更新一次,而我是每两个月就会去做更新优化。处理这种变化频率很高的内容,如果直接用网站,成本相对高上很多。由于 Notion 是完全免费的,制作起来又快速,能降低变动成本。 2. 版面简洁,无须太多设计能力 透过 Notion 的自由版面,能让阅读者有效抓住重点,沉浸式地专注在上面的内容,不会被其他东西给干扰,我们在制作时也不需要考虑其他东西,只要专注在内容上。因此,只要掌握 Notion 的功能,并不需要太多的设计背景,就能排出好看简洁的版面。 3. 可以直接跳转到特定区块 透过目录大纲(TOC)功能,能够直接跳转到特定区块;或者能把特定区块的专属网址给别人,让别人进来不是从头看,而是在你想要他看的地方开始。(例如点击这里,可以直接从公开课程浏览,对于邀课单位我就会丢给他们这连结) 一个好的 Sales Kit 需要包含什么? 如果说个人履历的目的是让公司对你有兴趣,一份好的个人 Sales Kit 的目的,就是让对方不只对你有兴趣,还能「成功把你销售出去」。 那么就要做到 Why → Who → What → How。无论哪一段都要让人感受到你的「差异化」为出发点,一开始简洁有力地介绍自己(背景经历),再举出作品和数据,加上提出「我可以帮助你什么」,最后以「你可以怎么联系我」收尾。 1. 以 Why 贯穿全场 无论是在写履历还是 Sales Kit,最重要的就是「差异化」—— 每一段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么多人,我为什么要挑你(的产品)?」 具体作法是,你要在每一段都加一点料(个人特色)进去,让对方被你的愿景和使命打动,觉得我们俩是同一类人,追求一样的事。 2. Who:背景和使命 因此,一开头我把 Notion 用成双栏,左边放照片,右边放条列式经历,让对方快速了解我的背景、关键经历,再用一句话说说我的使命。 (图/雷蒙三十提供) 3. What:用数据和作品说话 愿景之后,一定是拿出作品,用数据说话。(不然你就只是一个说大话的骗子 👻) 画面里,我用了 Database(数据库)功能,把我过往 Podcast 合作广告的案例列出,可以让对方一眼看到我是怎么与对方合作的,并可以直接去试听感受。 (图/雷蒙三十提供) 4. What can we help? 当对方了解了 Who(你是谁)& What(你做过什么)之后,你要主动提出一个答案,响应这个问题: 「你的产品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能帮我赚多少钱,能为我(的企业)创造多少价值。」 (图/雷蒙三十提供) 而我是在「每一项作品」提出的同时,旁边就写上「我能帮你做什么」,向阅读者传递「你也想要像他们一样吗?我可以怎么帮助你……」的讯息。 另外,和大家分享个实际案例。为什么制作一份完整的 Sales Kit 这么重要? 有一次,我把这整份 Notion 丢给本来要找我去讲课的企业。结果他之后告诉我,另外也希望我能帮他们写篇文章,或者让主管上我的 Podcast 节目访谈,请开个价钱给他们 XDD → 多准备一环,你会遇上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5. How:我怎么联系你 由于 Notion 的自由特性,我几乎会在「能帮你做什么」的地方就加上联络信息。 我也在最开头运用 Comment 功能写上的 Call to Action;在最尾端我也加上「回到顶端」的连结,让阅读者看完后可以不用滑到最上方,可以直接点击跳到目录大纲。 整个页面只花了我约三个小时,绝对比起去架一个网站容易、快速数十倍。基于 Notion 的干净版面,能让别人在一开始认识你时,用最简单的方式,对你产生兴趣,之后再去比较复杂、多功能的个人网站或服务。 点此查看完整Sales kit(Notion) 后记:别抱怨「怀才不遇」 我看过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如果是十多年前,你确实可以大抱怨社会不公,因为绝大部分的资源和曝光渠道都被特定权威人士给掌握。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网络,有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被人看到、把你的好给展现。舞台,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如果能看到这篇的你: 你不是怀才不遇,往往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用错方法努力。 在数字时代,善用工具,用聪明的方法快速学习、工作、展示成果,是我们的基础能力。因此,我希望能帮助每一个人渴望升级自己的人,掌握如何用聪明的方法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即将推出一门最完整的 Notion 课程,但这不仅仅是在线课程,还会有后续的「线上训练营」,期待你的参与,我们路上见。 -- 本文转贴自:雷蒙三十(原文连结)
December 6, 2023
去日本京都数字游牧!如何找到适合工作的咖啡厅+3间体验心得
早在半年前安排的京都旅行,正好遇见了 RUNWAY GEN48 的 48 小时影片竞赛,正好自己的行程安排有足够的弹性,就决定在竞赛的 48 小时内完成一部影片,边旅行边拍片! PS: RUNWAY 是一间 AI 影像生成公司,竞赛以在线的方式参与。 一、如何快速找到适合工作的咖啡店 找咖啡厅的方式,其实就跟在台湾差不多,用每个手机里面都有的 Google map,移到想要搜寻的区域,按上面「咖啡」标签,就可以了。 或是也可以用咖啡厅「カフェ」、咖啡「コーヒー」的日文来搜寻看看。 找到觉得有兴趣的咖啡厅后,下拉到评论的地方,Google map 会贴心的统整出一些标签。如果你有插座或是 wifi 的需求的话,都可以看一下有没有这些评论标签,点进去看一下评论(评论也会有自动翻译,不用担心日文看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对现场状况有一些概念。 二、在京都咖啡店工作的经验 因为是边玩边做的情况,所以基本上到哪边走累了就找间咖啡厅坐下来打开计算机,总共去了三间京都市区的咖啡店: Caffè Veloce — Kyoto Station(カフェ・ベローチェ京都駅前店) 星巴克 VIVA SQUARE京都梅小路公园店(スターバックスコーヒー ビバスクエア京都 梅小路3公园店) TULLY’S COFFEE 京都三条通店(タリーズコーヒー 京都三条通り店) 1. Caffè Veloce — Kyoto Station(カフェ・ベローチェ京都駅前店) 旁边就是京都车站、铁路跟公交车可以在这里搭(图/粘瀚文摄) 有免费 wifi 有插座 座位偏挤,有种补习班的感觉 店员不擅长英文 一抵达京都,在车站附近的饭店 Check-in 后,第一站就直接到车站前面的京都塔,上面环状的观景台可以直接俯瞰整个城市,观景窗也会大致列出一些知名的景点,可以在上面对城市的景点分布有个概念。 京都塔(图/粘瀚文摄) Caffè Veloce 就在京都车站的前面,以地点来说非常方便,座位数也很多。缺点是座位之间的间隔比较小一些,有种在补习班的感觉。插座好像只有面窗的单人座位有,wifi 尽管是人满的状况下也是顺畅的。Google 评论里面说这间连锁店的早餐很好吃,但因为去的时间是傍晚,所以没有体验到,倒是点了有「不动的人气商品」之称的咖啡冻。 实体比商品图看起来更大了一号,原本以为上面是鲜奶油,没想到竟然是冰淇淋!! 2. 星巴克 VIVA SQUARE 京都梅小路公园店(スターバックスコーヒー ビバスクエア京都 梅小路公园店) 有免费 Wifi 没有插座 座位数不多 店员英文很好 梅小路公园店位在京都水族馆跟京都铁道博物馆旁边,在水族馆的行程后就跑来这里做事。因为座位数不多的关系,每个人的空间是比较宽广的,二楼有大片的落地窗可以享受公园宽广的景色。免费 wifi 还算顺畅,然后日本的星巴克价格大概是台湾的 8 折左右,而且经常有台湾喝不到的季节限定商品,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创意的特调方式可以请店员客制化。 星巴克一楼,座位区在二楼(图/粘瀚文摄) 京都水族馆(图/粘瀚文摄) 3. TULLY’S COFFEE 京都三条通店(タリーズコーヒー 京都三条通り店) * 有免费 wifi 插座很多 座位数很多、而且选择也多 店员不太擅长英文 三条就在锦市场附近,逛完观光必访、有 400 年历史的锦市场,旁边的三条商圈有卖各式各样的衣服,还有各种特色店家,有专卖茶叶、专卖纸、专卖刀具、模具的店,都很值得逛逛。 恰巧路过这间 Tully’s Coffee,里面的座位很多,有个人的座位,也有多人的沙发区,甚至还有两人座沙发面对向着街道的落地窗,空间非常舒服宽敞。评论上是讲说 wifi 比较不稳定,但个人使用上好像还好。如果是在必须使用网络的情境,有备用方案还是很重要的。插座的话,是几乎每个位子都有喔! 很棒的面对街道沙发(图/粘瀚文摄) 经过几天的玩耍,京都的连锁咖啡店很多,星巴克或是 Tully’s Coffe 几乎每隔几条街就会有一间,基本上不太需要担心找不到地方坐下来使用计算机,但相较下来,星巴克容易比较多人。沟通上如果日文不好的话,基本上都可以透过比手画脚解决,但如果你英文 ok,希望沟通的精准一点的话,可以优先选择星巴克。 最后小提醒,使用公共网络是有被入侵的风险的。这里推荐Youtuber们的干爹SurfShark VPN,无限制使用装置数量、30天内无条件退款。使用我的优惠连结再多送一个月的使用时间~ 优惠连结:https://surfshark.club/friend/eHPzBaxS 在日本连回台湾看有中文字幕的动画真的很方便,以后再来研究怎么用 VPN 买便宜机票跟订饭店~ -- 本文转贴自:粘瀚文 Billy Nien(原文标题:京都旅行,怎么找到适合远程工作的咖啡店)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F
March 1, 2024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避免对未知的恐惧,你可以准备好的 5 件事
我自己算是个小小的经营者,也难免在各类聚会时,会有人跟我聊到创业这个主题。 不过,我发现,一些认识很久的人常常会跟我说:「等我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时,我就要离开公司出来创业!」或者是「待我把这份工作的某技能变强了/准备好/有钱了,那我就一定出来创业!」 但这类宣告,似乎就像每年许下的新年希望一样,大家年复一年都讲同样的事,但却从来没有实践过,也很少人最终有踏出创业的那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大家对于「改变」总是充满了未知的恐惧,所以总会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但老实说,我认为创业的准备恐怕永远都没有结束的一天。像我、Bryan跟几个股东出来创业,至今差不多快十四个年头了,但每一年我还是觉得有许多新事物仍在学。甚至觉得自己大概再给我十年,也很难说完全准备好。 当然,我也不是那种随意鼓励大家出来创业的人,但我总觉得,如果你真是有心要做出一番事业,你反正也不可能等完全准备好后才开展,不如把握核心比较重要。什么是核心呢?我认为是底下的五点。如果你能先把这五件事想透彻了,未来存活机率就能有效提高。 第一,不要只是为了「想创业而创业」 创业不是一种生活模式、不是人生目标,创业只是「把事情做出来」的一种手段。你绝不能说,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卖什么、也不知道我有什么技能,只是觉得年纪到了或是很羡慕周围一些在经营事业的朋友,然后就觉得自己也该创业。 换言之,若没有想要达成什么目标、没有想解决什么问题、或没有想改变某些商业上你认为不够好的地方之前,千万不要把创业当作目标。 我们当年,其实是先想要提供我们项目管理的技能,成为企业顾问,但绕了一圈发现,台湾当时除了考PMP的补习班以外,没有单位对于项目管理实务的软件工具有兴趣。最后不得已,只好自己经营。这是我们创业之处的起点。 换言之,创业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但事后回顾,这部分却很重要。因为你目的明确,当碰到阻碍时才知道要修正什么,也才知道每日经营的决策重点在哪里。 若一开始没有这样的价值核心,就很可能沦为找风口与赶流行。当然,我也不会说这样完全不行,也确实很多人是这样而赚到钱。可是你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真找到风口并赚了钱当然没问题,但鲜少人能一帆风顺。若你碰到挫折时却没有目标愿景,你就很容易会放弃,也很容易去追逐另一个风口。最后滚石不生苔,反而会因为自己太容易动摇而难有积累。 此外,也不要因为不满就创业。有些人是抱持着「老板太烂了,我随便出来开一个新的,也能做得比他更好!」的想法愤而离职。这个跟「为了创业而创业」的状况都差不多,都是错误的创业动机。 第二,创业前得先有商业模式:此模式你已小型试验有效,而且心中已有成形之轮廓 讲到商业模式,没经验的人,往往脑海中会跳出一个很fancy的商业模式。比方说,他想先做一个平台,先免费提供什么,等人群聚了,再卖别人服务;或者以平台的形式去中介买方跟卖方;或者是我帮政府做一些什么事情,然后拿补助等等等等。 你问任何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他们都能讲出一个复杂又精巧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一向给新手创业者的建议就是:创业模式最好别太复杂。甚至最好简单到「纯粹只是买卖」— 你手上有个什么样的商品,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服务,而且你「真的可以成交」,可以把这东西卖给一个明确的族群。 换言之,你必须创业之前就小规模尝试,真的可以卖出一、两笔交易,确定你的商品或服务是可行的、是有人需要的、是能让你在创业初期就立刻带来营收。 你或许有听过精实创业(Lean Startup)以及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概念。这些字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背后的共同之处,都是强调当我们面对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时,应该逐步地、渐进地找出市场需求。当你在经验不足的状况下,若要有效的调整与测试,最好是让商业模式简单化,立刻可以执行和验收,才能确保是不是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 如果是一个很复杂的模式,你很可能得先花许多钱和时间,才能收集到市场的声音。但高度不确定性对于时间与钱的耗损很大。若花很多时间与钱最后却失败了,努力半天才发现一无所获,这是很可惜的。 另外还有个建议我也很常给:可以的话,不要跟政府拿钱。 一方面拿了钱,有很多相对应的文件要做,这会减少你研发产品或是服务的时间,而且这些文件对你将来也毫无用途。另一方面,当你拿了政府的钱,很容易会听不到市场「真正的声音」。 因为补助让你一直有收入,有种公司勉强能存活的假象。可是啊,就是这样的思维让很多人就卡住了。一直得仰赖政府补助来补血,而无法真正完整的从市场上取得营收。最后,公司的经营变成殭尸企业,死也死不掉,活却又活不大。这反而浪费你人生宝贵的时间。 第三点,在创业前,要尽量备齐:工匠、总管、行脚商人的角色。 千万不要创业后才来思考找人这件事。 最好在你上班时,就有系统地去物色将来合宜的伙伴。 你虽然不可能事前找齐所有人,但最少你需要三个角色:A.「能够把产品服务做好」的工匠;B.「能去协调经营管理」的总管;C.还要有一个「能够去面对市场」的行脚商人。 毕竟一间公司存续的核心需求不外乎就是产品、市场、还有管理。 而大部分的创业者,在一开始时通常只具备一项专长。比方说,你可能是一个擅长设计产品的工程师,可是很可能不善于应对市场端。所以,你最少要找一位能够互补,协助公司去执行这类事情的人。 不过初期而言,工匠与行脚商人又比总管重要。毕竟这两个会立刻决定经营上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是随着事业起飞,团队人数一定会越来越多,随着人数增加,就要有负责整合团队、提供管理规划的人。这时候总管这样的角色还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我要提醒的是,不要想说你要自己一个人来扛下所有的责任。尤其到了后期,团队大了,各种事情都会越来越专业,若还是你一个人要兼顾所有事情,必然就无法规模化。所以提早思考怎么分工与专业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重点! 附注:不理解这概念的,也可以参考我们的著作喔《三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 第四点,该培养经营管理的数字观念 创业要能成功,经营者自己必须要懂成本、毛利、损益平衡的概念。如果更理想,你更该把整个财务报表的经营概念都搞懂。虽然你不需要自己做财报,可是财报其实就是公司经营的健康检查报告。具备数字能力,也就让你能更通透的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 有些做小生意的朋友,常会碰到这类情况:每天营收多,手上许多现金,以为自己赚了很多钱,结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碰到状况时,却无法拿出相对应的现金,居然面临倒闭危机。 所以你必须有意识的把所有经营的内容都转成量化的指标。如此你才会知道,这段时间到底营运是往上走,还是往下降?决策有所依据,而不是单只靠想象跟猜测来做。 所以创业前,至少买一本财务报表的书,好好K完吧! 第五点,要有自己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 当你开始创业后,你会发现市场上充满各式各样的「建议」,而且每个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这时候,你若没有拥有自己的观点,很容易就被这些「建议」搞得你方向全乱。更惨的是,这类建议往往还相互矛盾,让你完全无所适从。 我就举个例子吧!前几年,如果要在网络上面曝光,想增加声量,你会发现有人叫你写部落格;但同时你会发现也有人说部落格落伍了,他们说Facebook的粉丝页才是唯一的关键。 你若心中毫无定见,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就会在这里迷失了。听人家说要建立粉丝页,就乖乖的去建,建了也不知道要干嘛,于是贴一些无聊的笑话或者心理测验,甚至去买粉丝。最后粉丝人数虽然增加了,但到底对企业经营有没有帮助?却完全不知道。前几年每个商家都有一个粉丝页,但大部分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你的资源多、时间多,跟着大家走那当然无妨。可是创业初期必然是你处在资源最有限的状况。也因此,你得要脑袋清楚地去分配资源。如果你是个文字能力强的人,就算很多人跟你说没人看部落格了,可是搞不好你透过文字,却能够打动到最多合适你的客户。这时候你继续写文字,也比你跟风拍直播来得更好。 换句话说,听专家建议前,你得自己先理解你的优势劣势,最后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方法与工具。这不管是产品面、营销面或者策略面,都需要让自己跟着专属于你的优势来建构。才不会一下做这个,一下做那个,或者白费心力在你根本没有优势的事上。 不过,我也要提醒一下,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但是不表示你就要顽固到底,如果市场的证明你的观点是错的,比方说开了一个部落格,结果都没人来看,这就表示你可能要在方向上做些调整。能不能调整风格、方向、文风,然后慢慢慢慢找出到底你要打动的族群他们想看什么?给他们对的内容,若流量与转换能反映在数据上,那才表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 你若根据你自己的优势而做出假设,就该因应这个假设去执行后续一系列的策略。结果好,那就持续执行下去;如果结果不好,那就要尝试多方调整、轴转,直到你能真正找到市场喜好。 以上五点,是我认为大家在出来创业之前,应该要花心力想过的问题。如果这些有,那你在后续的创业,一定会相对顺利许多的。 延伸阅读 想当创业者的,我满建议大家可以来参加我们这堂课。让你在安全的环境中测试自己的经营能力,并学习财报的理解: M101模拟商战初阶 - 经营者的决策养成(14PDU) 本篇可以搭配我们的 Podcast《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听!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6, 2024
讲师李君婷专访|24 年访逾 600 城市的体悟:生活难免心累,找到「状态转换法」是必要准备
「刚订好十月去多伦多的机票就收到妳的邀访信,真是太刚好了!」一改平时讲授项目管理课程的正式装扮,君婷老师一身轻便来受访。但即便谈的是相对轻松的主题,她平板上还是写着密密麻麻的笔记。 从年轻时独自游欧、美算起,她到目前已经有 24 年的旅行资历,曾到访过近 70 个国家,走过六百多个城市。撇除少数几次跟团(如去埃及时基于安全考虑选择跟团、或配合友人规画),大多都是一个人的自由行。 旅行究竟有何魅力,让她再忙也坚持每年挤出时间去?她想了想表示,旅行对她来说是忙碌日常里尤其必要的休息方式,「我想特别强调,是有感的那种。」 心累难靠睡觉和耍废化解,旅行中「转换状态」是关键 为何要强调「有感」?君婷老师表示,人在忙碌中身心难免会疲累,身体累可能睡饱就好,心里累却很难靠睡觉或耍废来解决。但麻烦的是,很多人常没意识到这点,感觉累就只想到睡觉耍废,没想到却越睡越累、越耍废越疲惫。时间被废过去之后,心里的焦虑又变得更深。 在她看来,觉得累时该做的第一件事,其实是判别它来自身体或心理,「如果你睡很多还是觉得累,天亮又开始觉得绝望无力,那么你可能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理累。」身体的累需要我们少做点事,但心理累却可能需要我们多做点事:找到适合自己的「转换状态轨道」来切开工作压力。 旅行对君婷老师而言,正是非常棒的一种转换轨道。她解释:「旅行其实就是项目管理,事前要做好成本、时程、风险等规划,但出发后往往有各种变卦,比方说没搭到要搭的车、想吃的餐厅没开,需要我们快速应变。」因为旅程时间有限、这些应变得在紧凑的时间里完成,再加上旅程中我们对于外在环境相对陌生,所以我们在旅行时会自然地进入一种「既放松又专注」的心流状态。所谓状态转换,在这过程中也就不自觉地被实践了。 应变过程还有个奇妙之处,那就是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反复思考想要什么(如想吃什么、想去哪),然后很快满足自己」的过程。对比在工作中常面对到无能为力的挫折感,这种自由和满足自我的机会也常能带来强大的疗愈效果。 君婷老师提到,很多人会觉得安排行程一定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比方说某个古迹历史多悠久,「但其实不需要,光是『你想去』就够了。像我明年要去欧洲参加一个河轮行程,沿着莱茵河水路走访平常不容易去到的小镇,我就超期待的!」 以缺氧状态造访云南玉龙雪山顶,君婷老师笑称手上的是救急却不怎么有用的氧气瓶。(图/李君婷提供) 热爱在长途移动过程思考,她不只搭机还每年搭火车环岛 「很多人对于旅行的期待从到达目的地开始,而我却最着迷一段长途旅行的移动过程,不论是搭船、飞机、火车、汽车……」 除了排解压力,旅行对君婷老师而言还有个重要价值,那就是帮助思考。她表示,长途飞行是很多人的恶梦,但却是她最喜欢拿来思考和阅读的时光,就算只是放空,都觉得自己似乎在过程中被注入新能量。 「因为我觉得飞机在高空时,就像在一个时间、空间都无法被明确定义出界限的神奇环境。在这个充满白噪音的环境里,我反而能排除噪声,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可能是视野被强迫打开了吧!」她说明。 某趟航程中读着科幻小说《极限返航》。(图/李君婷提供) 所谓「排除噪声」是什么意思?她举例,过去当小主管时常会遇到纠结却又得做出决策的时候,像某次就必须替组织处理一个「人」的问题。一直待在工作环境中,她看到的都是眼前人力分配、团队面临变动的不安低落等顾虑,后来在一段长途飞行中,她于三万英呎高的魔幻环境里进入不同的思考角度:多年后回头看,现在怎么做才是对组织最好的?然后终于能做出决定。 「不能出国也没关系,在台湾搭火车也能创造这样的环境。」君婷老师分享,她每年也固定会搭火车环岛一圈,至今已持续八年,有时甚至是当日来回。这样的行程对她来说只有一个目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创造不受干扰的环境,让自己专注地阅读、思考以及得到彻底的休息。 拓宽视野养成同理心,看事情不再只有「对错」而已 君婷老师在旅程中还有另一个「思考」收获。很多人常说在旅途中的见闻能开拓视野,但在她看来,开拓视野并非打卡哪些景点,而是因为亲身经历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所以能少些本位主义、多些温柔与理解。 这其实是作为成熟大人的重要训练,毕竟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不同的人、需要经营不同的关系,在全球团队当道的时代,还可能和不同背景的同事、客户协作。大家都知道这时候「同理心」很重要,但往往因为误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唯一真相,于是很难真正以同理心待人。进入其他文化实地体验和观察,在君婷老师看来是提高同理心的好方法。 举例来说,我们在旅途中可能体会到台湾酷暑时,有另一个地区正是寒冬;中华文化对鬼魂戒慎恭谨,美国万圣节却用另一种态度来面对;台湾人觉得餐厅送上热茶是贴心,日本却不管再冷都以冰水招待客人。 君婷老师表示,常进出这些情境让她面对各种差异时,会直觉地先进入到对方的角度,尝试理解对方在想些什么、为何他会这样说这样做,「大至面对意见分歧的社会政治议题,小至在工作上看到同事与我想法迥异的行为,我都会这么做,不是直接就觉得别人错了。我想这就是同理心的第一步吧。」 明白旅行的好处却迟迟无法出发?关于旅行的 2 大迷思 一路畅谈旅行的痛快之处,君婷老师表示,现在旅行对她来说就像吃饭和睡觉般理所当然。但她也发现这对部分人来说并不容易。为何会这样?她认为和两个常见迷思有关。 迷思一:天数短的旅行无法放松? 很多人常认为旅行的放松程度和天数成正比,也因此若不能玩个八天、十天,不如别去了。但在君婷老师看来,旅行能否带来放松效果还是取决于「心态」,而非「时间」。天数迷思不只会增加出发的难度(毕竟请长假对上班族来说确实不容易),这份无法出发的怨念,还会让我们对工作的不满持续累积,觉得「都是工作害我不能去玩的」。 「与其惆怅地翻着行事历,想着什么时候能请长假,不如从请个半天假开始,创造一个完整属于自己的下午。」 君婷老师也补充,就她的经验而言,请平日会比假日好。毕竟多数家人朋友可能也都是假日才有空,所以假日多半会需要陪伴他们,「利用平日假期完整自己,假日就练习当个配角,学习完整他人。」 迷思二:旅途中绝不该工作? 「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回想起来,我发现越把旅行当成逃避工作、压力、关系等各种东西的手段,越会在过程中不停倒数计时,觉得疲惫甚至在越接近旅程结束的时间,越感到忧郁烦躁。」关于迷思二,君婷老师这样回应。 她表示,虽然自己现在是自由工作者,在时间安排上有相对大的弹性,但却不会完全把旅行和工作切开,甚至更常是刻意设计几场「带着工作的旅行」。 为何一样是在旅行中工作,过去会尽可能避免,现在却刻意这么做?她分享,差异或许来自「对时间的掌控度」。以前会认为上班已使尽洪荒之力,难得休假就该把时间全留给自己,不然好像有请假跟没请假一样,还白白浪费了珍贵的时间,而现在每分每秒都靠自己掌控,则认为旅行和工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需刻意切割。 「可能对我来说,以前的旅行像是试图得到某种平衡的手段,而现在,旅行本身就已经是目的。」她这么补充。 对于工作时间多少会受限于公司规定的上班族,她也建议撇开逃避心态,与其刻意切割又因为工作很难真的置之不理而气恼,不如练习妥善规划时间,刻意设计或长或短、或近或远的「工作旅行」。 (访谈结束后不久,正在规划新课程的她就带上工作设备,到离家不过四十公里的山上展开一周的工作旅行,她说这是「准备进入下一个重压阶段的策略性缓冲」。) 虽然深深感受到旅行的放松与转换状态效果,但君婷老师在采访尾声也补充说明,真正重要的或许不是旅不旅行,而是面对难免心累的生活,我们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转换方式。如果你光想到要自己踏上旅行就已经压力爆表,那么可能这个方式并不能让你进入休息的状态,而有其他更适合你的选择。 该怎么找?她盖起平板表示,试着多创造一些在能接受范围内的特殊体验,并感受自己做完哪些事后,能够得到新的能量或变得平静,「它未必要是很大规模的、很花时间的,哪怕你只是下班换一条路线走、看一场以前不曾选择类型的电影、在家附近找个饭店住一晚,制造一小段完整属于自己的时间,搞不好都会有出乎意料的休息效果喔。」
December 9, 2023
《数位游牧》读者投稿全攻略!投稿主题、方法一次告诉你
你正在数位游牧路上吗?你在尝试接案、远程工作、创业吗?我们诚挚邀请你投稿分享你的经验与故事,让大家一起交流、成长! 一、投稿主题 欢迎分享,在数位游牧、远程工作、接案、创业、个人品牌、自媒体经营、海外工作等主题中: 1. 你的工作经验与技巧 如:接案技巧、个人品牌经营心法、海外求职经历等。 2. 介绍各种帮助工作、生活的数位工具 如:管理远程工作团队好用的数位工具。 3. 提升工作效率、时间管理的方法 如:改善拖延症、提高在线会议效率等方法。 4. 工作签证、收款、跨国金流、签订合约等必备知识 5. 异地生活、风土民情分享 如:分享当地物价、文化、安全等信息。 想知道更多主题与内容,欢迎参考《数位游牧》官网上的文章。 二、投稿格式 投稿请寄至 digitalnomad@ftpm.com.tw,信件命名为「数位游牧读者投稿:请填写文章标题」,并提供「自我介绍」与「投稿文稿」。 1. 自我介绍 为了让我们更了解你,请提供约 150 字的自我介绍。 2. 投稿文稿 字数:1500 至 3000 字。 语言:中文或英文都行。 缴交档案:请提供 Google.doc 云端连结,并开启编辑权限。 图片格式:若有想提供的图片,请在信件附档,以 jpg 档提供,也请附上图说、图片来源,若你提供的图片有版权疑虑,我们将不予使用。 联络信息:在文稿最后可以放上你的部落格或社群连结,我们会帮你建立超链接,让读者可以透过连结,更认识你。 读者投稿并无稿费,《数位游牧》编辑团队也将保有选择是否刊登的权利,也有可能会更改你的标题及调整内文,调整后我们会经过你的同意,再进行刊登。 由于投稿人数众多,我们会在两周内回复你的来信。 《数位游牧》希望能成为各个数位游牧者交流的平台,你的文章将在《数位游牧》曝光,我们也会运用 Facebook、instagram 搭配推广,帮助你累积知名度,开启更多的合作机会。《数位游牧》团队也会透过这个机会,与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在不同面向,有更深入的合作。 欢迎在数位游牧路上的你投稿分享,期望我们有机会能够一起交流、学习。
April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