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海外求职「准备篇」

February 23, 2024

Photo by primeimages from iStock

【本文想让你知道的是】
1. 作者争取到新加坡产品经理职缺的求职过程
2. LinkedIn 在争取海外职缺过程中可带来的帮助
3. 提高英文面试胜率的 3 个准备方法

前情提要:个人背景简介

我在 2013 年大学毕业,主修大众传播。2014 年起在公关代理商待了一年半,2016 年起到台湾的在线学习新创平台转当数字营销,2018 年中再到另一间在线学习的新创平台当营销,途中内转为项目经理,后来又在 2020 年初再次转职,成为现在的产品经理。

累积一年半的产品经理经验后,开始投递海外职缺,目前在新加坡担任产品经理。

前情提要:为什么想写这篇文章?

会想写这篇文章,除了想帮自己留点纪录,也希望给类似背景的人一点信心。求职过程中,我找了许多心得文,想说可以作为海外找工作的参考,但不确定是大家不好意思分享,还是样本数真的不多,总觉得市面上好像没有我这种「平庸背景的 PM」出国工作的心得文。

所以这篇文想来点励志的(?)

即使没有在外商或跨国团队工作过、没有做过国际化产品、没有国外学历、没有人脉,仍然有可能拼到一个海外面试的机会,甚至能得到 job offer!

但!也因为背景与经验如此平庸,所以从找工作到最后录取的过程是真~的~~很辛苦,得不断地跟自己说「还可以再努力一点」才行……我在 2020 年 8 月开始探索海外工作机会,投递超过 50 封履历,最后也只取得 3 个面试机会(其中还包含 1 家位于台湾的跨国新创,真正在国外的新创只有 2 家)。

这个录取除了参杂着许多个人努力,不讳言地,也有不少运气成份,一来刚好碰到该公司扩编,二来刚好有好心人帮忙内推,三来这间公司刚好有不少华人,部分面试甚至能用中文(但我在面试前并不知道),让我表现起来没那么卡。

总之,自己真的很幸运!也希望把这份幸运回馈给大家,希望这篇文章对需要的人会有些帮助。

这篇文章的章节

  • 为什么想到海外工作
  • 找海外工作时间轴
  • 应征这份工作的时间轴
  • 怎么拿到面试机会
  • 怎么准备面试(怎么练英文)
  • 善用 LinkedIn:找工作、找内推机会、找内部情报
  • 求职心态调适:骑驴找马 vs. 裸辞

为什么想到海外工作?

就个人兴趣来说,我很喜欢旅行;就职涯发展来说,也希望看看其他国家、更大的公司、更国际化的产品是怎么被打造出来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有留意海外的工作机会。

基于个人喜好,先删掉了工作机会最多的两个市场:美国与中国,再综合实际因素(工作语言、当地工作机会、薪资水平、生活环境等),评估新加坡是最有机会的地方,所以也集中寻找该国的新创 PM 职缺。

另外也有特别关注自己去过且很爱的欧洲城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作,但应该是因为:

  • 没有海外工作经验或学历
  • 没有当地身份
  • 不会说当地语言
  • 肺炎疫情

一投海外工作,竞争者就变成来自全欧陆甚至全世界的 PM,而自己的平凡经验根本没什么优势。所以投了几十封履历,只获得一个来自瑞典 Fintech 公司的面试机会,其他全部都是感谢信。

找海外工作时间轴

为了让在职期间的自己维持求职动力(虽然很讽刺的是,我在这段求职期间并不是一直都无间断地在找工作,中间也有倦怠过),当时还为了「找工作」这件事建立了一个 Trello,用来记录自己投了哪些公司、是否收到感谢函、相关面试进度等。

意外的效果是,每当自己怠惰时,就会看到 Trello 上的投递时间,藉此提醒自己「距离上次投履历已经很久了!」,然后就会赶快再回到 LinkedIn 寻找新职缺,或者再把履历拿出来改一下。

2020.08

开始想要找海外工作,于是着手准备履历、求职信模板、作品集。 当月投递 10+ 履历,着重于欧陆国家,也有投递少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职缺(东南亚国家以新加坡为主,但可能是疫情关系,绝大多数工作都强调只限定有当地身份者申请,并不帮忙申请工作签证)。

2020.09

8月投递的工作,在 8 月底和 9 月初陆续就收到感谢信了,我也因此持续修改履历和求职信,试图增加进入面试关卡的机会。 当月投递 10+ 履历,仍着重于欧陆国家,但一样收到无尽的感谢信。东南亚的招募市场情况则一样,所以能投的机会一样不多。

2020.10

过得跟 9 月差不多,结果也差不多悲惨。 到了月底,决定改变投递方向,也就是不再找海外工作,而是公司在台湾、但产品面向国际的工作,想说这样或许「身为台湾人」这件事就不一定是劣势了。

2020.11

的确有被台湾公司找去面试,但自己觉得不太理想(对方也觉得我不太理想,详见〈菜鸟产品经理的求职路:2020 年,我没录取的那两场面试〉),所以继续回头找海外工作。

就在此时,现在这份工作机会就出现了!

应征这份工作的时间轴

懒人包:11 月初应征,3 月中确定录取、3 月下旬拿到工作签证、4 月底飞到新加坡、5 月初上工。从「投履历」到「真正确定能在新加坡工作」,约莫经过 5 个月的煎熬。

2020.11:投履历、在线笔试(online assessment)、HR 约面试

2020.12:HR 面试、PM 面试 I(PM)、PM 面试 II(PM lead)

2021.01:PM 面试 III(Team lead)、email offer get、HR offer discuss I

2021.02:HR offer discuss II、双方签署正式合约、准备办签证

2021.03:取得工作签证、双方处理超多行政庶务(因疫情期间,需另外申请新加坡的入境许可、防疫旅馆、预约机场检测、预约机场防疫专车等)

2021.04:月底飞到新加坡,一落地就做筛检,后续还有体检、找房、换钱等事(还没写完呢,之后还要领取工作签证、办当地门号、开户等)。总之,落地约莫一周后上工!

2020.05:到职!

怎么拿到面试机会?

虽然我一直自认求职运很差,但这次找工作时,真的碰到很多位贵人!

自己平常就有在用 LinkedIn(不敢说「经营」,因为都在潜水),也会用该平台搜寻职缺,并留意指定国家的工作机会。某天在滑 LinkedIn 时(对,如果要找工作,就是把 LinkedIn 当 IG 滑),看到一个朋友在他的朋友的贴文上留言,好奇扫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则帮公司征人的信息。

我看了一下 JD,觉得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能力还算符合,但在「必备条件」中却有一点是「Bachelor’s degree or higher in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or equivalent professional experience.(需有信息或工程背景)」,虽然我没有技术底,但还是想试试看,就鼓起勇气加了这个陌生人的好友。

简短自我介绍后,我就很直接地问他,像我这样有 PM 经验,但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试试?技术是该职缺的必备条件吗?(当时已经找工作找到很灰心了,就很悲观地想说,如果公司是强制要求 PM 一定要有技术底,那我也不需要去硬碰硬了)

幸运的是,对方不只很快就回复我,语气也很友善。他还告诉我,依照他目前在公司的观察,PM 不一定都有技术背景,所以建议我仍可以试试。得到这个振奋人心的答案后,我就跟他道谢。没想到对方主动告诉我:「若履历准备好了,可以帮你内推。」我也就这样意外得到内推机会!(后来跑了好多面试关卡,我也继续询问这位好心人很多问题,真的是万分感谢)

怎么准备面试(怎么练英文)?

关于实际的面试关卡内容,因为真的很冗长,我会整理在另一篇,这边先写「事前准备类」的。

我并非英文相关科系,没有出国交换或游留学经验,正职工作也都用不到英文,但大学毕业后有去美国打工旅行,也有在欧洲当背包客自助行的经验。

总之,就是一个「无法完全拿掉字幕看懂美剧或电影,但可以跟外国人日常聊天」的中上(应该吧)程度。不过因为面试用到的英文更加专业,需要更流畅地表达,我仍为此恶补了一番,方法有:

- 用 Spotify 找英文 Podcast

强迫自己通勤车程中都要听 Podcast,目的是熟悉没有画面的英文声音、强化英文听力。Podcast 主题有日常闲聊的,也有跟产品有关的,如果要找后者,我就会特别搜寻 “Product Sense” 和 “Product Interview” 相关主题的 Podcast 来听。

- 用 YouTube 找「英文面试技巧(English Interview Skills)」影片

面试技巧大同小异,看中文或英文的都可以,看英文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熟悉「用英文面试」这件事,比如要问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该怎么回答。

另外,由于我这次面试的是新加坡公司,所以特别找了 Singlish 相关影片,希望让自己熟悉新加坡口音的英文。不过后来发现自己多虑了,我碰到的新加坡面试官的口音都不重。

- 用英文自言自语

有些人会买在线真人家教来练英文,但我不太敢用在线一对一课程,觉得跟真人演练实在太害羞了…… 所以土法炼钢练模拟面试。

就像〈菜鸟 PM(产品经理)的 70 道面试考前猜题〉所写,我先整理出超过 70 个题目,再一个人用英文自问自答。

首要目标是先把内容讲顺,再来是琢磨用词、力求精准清楚,并且把比较不会念、不太会表达的写下来,每天通勤时就是「听 Podcast」或「在心里默念英文」二选一,洗澡时与睡前也一定会自言自语讲英文,目的一样是要让自己习惯开口讲英文。(这整段看起来可能蛮像疯子的,但我真的就是这样练习……)

善用 LinkedIn:找工作、找内推机会、找内部情报

老实说,因为之前几份都在台湾新创或本土公司,用的求职网站都是 104、Yourator、CakeResume,这次是我第一次透过 LinkedIn 找工作。

LinkedIn 的好处是,它就是上班族版的脸书,可以找到在该公司任职的人,也可以看到他的职称、部门、工作内容,所以不论是要找人内推还是问问题,都是很好的管道。

以内推来说,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直接询问新公司的 HR,只能在此大胆猜测内推可能真的有效(不然我想我应该很难得到面试机会吧)。也有听说一些人是会直接在上面寻找理想公司的内部人士,直接请对方帮忙内推,不过这招我还没试过就是了。

坦白说,这次的「意外」内推也让我觉得蛮五味杂陈的,一方面很希望自己厉害到不用内推就能取得面试机会,但另一方面又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厉害…… 一方面知道「有人脉帮忙内推」也是一种实力,另一方面又觉得,那这样真正有实力但没人脉的人该怎办。反正心情就是蛮复杂,但可能这就是职场运作的机制吧。

至于内部情报,像我这次取得面试机会后,就鼓起勇气且厚脸皮地主动在 LinkedIn 找了几位内部员工,询问一些关于工作内容、组织概况、产品现况等问题。

幸运的是,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回我,而且都收到很友善的回馈!甚至还有内部员工愿意花时间跟我在线视讯分享,还提点我面试官的个性以及做事风格,让我在面试前也有个底。此外,也有内部员工被我烦了至少三次,感谢他们都超有耐心。

求职心态调适:骑驴找马 vs. 裸辞

之前有几个朋友都提到海外工作的规划,其中有工程师朋友就说,由于工程师面试通常都会有白板题或上机考,所以他会选择直接大胆裸辞,这样才能全心刷题准备面试。

也有朋友因为有房租、生活费等经济压力,又或者是没有非常排斥现在的工作,只是想看看外面更好的机会,所以选择骑驴找马,白天依旧认真工作,晚上冲刺自己的面试准备。

我有裸辞过,也有无缝接轨过,但就是因为裸辞过,完全体会过那种「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在哪里」的焦虑与心急感,所以近两份工作都选择无缝接轨。

然而,无缝接轨的坏处就是会把自己搞得超忙!像我上一份工作是身兼 PM 与小主管,每周都有 5 到 10 个会议,虽然不太会加班,但上班时间的每分每秒都蛮「充实」的;加上这次面试的公司位在新加坡,跟台湾零时差,所以还得在有限的行事历中挤出请假去面试的时间,下班后也得疯狂准备面试数据,真的是很崩溃!(但也觉得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好像意外地更上一层楼了?)

时间管理问题解决了,还有心态问题。不知道是否每位求职者都跟我一样很玻璃心…… 我在 2020 年 8 月开始找工作,刚开始还抱着很兴奋的感觉,觉得有投有机会、不试试看怎知道,而且第一封履历寄出后就接到面试机会,整个信心大增,又紧张又期待。

但聊完后,隔天就收到感谢信…… 后来的三个月内,我再也没有接到面试机会。投出去的履历不是石沈大海就是感谢信,最后总计收到了至少 50 封感谢信。

从 8 月求职到已录取的来年 3 月,半年多的时间历经很多起伏,就像最前面时间轴说的,8 到 10 月是我疯狂投履历的时间,但后来觉得自己真的没什么海外求职的优势,所以一度在 10 月底改变策略,开始留意台湾当地的外商或跨国产品团队的职缺,但也发现工作机会实在太有限,对于「找工作」陷入一个很忙乱的状态,觉得自己好像进退两难,想离开当时的公司,但也不知道能去哪里,并且又不敢裸辞,自己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其实颇大,当时也蛮常在半夜失眠(然后就跑去滑 LinkedIn)……

刚开始看到手机 Gmail 的未读还会很紧张,会想说「有面试机会了吗?」,但随着感谢函数量累积得越来越多,心态就变得又豁达又负面,一打开信件就是找 “sorry”、 “unfortunately”、 “however” 之类的感谢函关键词,对于进入面试根本已经不敢有任何期待了。

幸好隔没多久后,现在这家新加坡公司的职缺就出现了!与此同时,我也重启动力,继续留意 LinkedIn 上的海外职缺,并同时准备新加坡公司的面试。

从 11 月初到 2 月初,历经三个月的 email 往返与在线面试,终于在农历年前确认录取,心中大石放下「一半」。但说起来容易,其实刚开始接到这家公司第一关的笔试邀请时,心中也是抱着又兴奋但又不敢太期待的心情,深怕自己又要再次失望(真的是很玻璃心)。

即使笔试通过了,之后的每一关视讯面试后,我仍然都紧张无比,很怕感谢信在一个措手不及的时刻杀进来,就连拿到 offer、签了工作合约后,都还是很怕新加坡政府因为疫情因素不愿意给出工作签(每天都可以找到害怕的理由)。

直到 3 月中,确认拿到工作签证与入境许可后,才终于正式向公司提出辞呈,心中大石放下 75%。剩下的 25%,我想是要真正到新加坡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真正放下了。

这篇文章那么长,最后写一些简短的结论

  • 海外求职时程容易拉到一季以上,请做好长期抗战准备
  • 海外求职若有需要用到英文,请用尽所有管道做好准备!因为对方只会认为「英文」是「必备」而非「加分」条件。如果连英文能力都不过,几乎无法进到下一关面试,尤其 PM(产品经理)是非常需要跨部门沟通、疯狂写信与写文件的职位,英文不好真的混不下去
  • 求职时人脉很重要,善用各种人脉管道取得职缺机会与面试情报吧(但这点我也还在练习……)
  • 上述都是个人经验,如果有不一样的经历或想法,也欢迎与我联系。

--

本文转贴自:MH(原文标题:菜鸟产品经理来去新加坡(上):海外求职——准备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