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

7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該不該接這個案子?給全職接案新手的 3 個心法

自由接案有趣的地方在於-完全客製化的工作內容, 可以隨自己意思規畫,這樣的自由度讓人嚮往,卻也讓人苦惱, 因為若選錯了只能自己承擔後果! 對接案新手來說,該怎麼判斷自己該接哪些案子? 同樣身為接案新手的我,將我目前的經驗,列出 3 個心法與你分享。 大家都說,人生是由一連串「選擇」組成,不同選擇會導致不同結果, 那麼「全職接案」更是集大成者! 如果,在過去你會為了要選哪個正職工作而猶豫再三, 那麼這樣的猶豫在接案生活中,每天都會不斷上演,而且有趣的是, 不會因為接案資歷深就能免於選擇。 若你想知道我從哪些接案前輩學經驗?可看下面這篇 接案新手|離職接案前,我從哪些人身上學接案經驗? 其他接案心得可看這邊 接案新手|6、7月生活:自由接案「效率」和「自律」很重要|番茄鐘工作法心得 接案新手|5月生活:個人品牌Vs.自由文字工作者 角色間的拉扯 接案新手|3、4月生活:專案制還是包月制?找到適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接案新手|2月生活:如何找案源?請跟前公司維持好關係 選擇錯誤了,只能自己承擔。 選擇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它充滿不確定性, 你永遠不知道接這個案子,會對你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目前法定年齡 18 以上就有投票權,代表我們在這個年紀, 就擁有自己經過判斷、做出選擇的能力,即便如此人還是常會選擇錯誤, 該怎麼減少選擇錯誤,就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雖然全職接案的時間不長,還在學習階段,已遇過一次失策經驗。 當時手上有一個案子,距離原定交件時間剩兩週,若按照進度安排是可以如期交件, 此時遇到了一個主動來接洽的案子,此案子比較單純,工時較短就能獲得收入, 當下十分心動,不過,會跟本來手上的案子時間打到。 由於我個性就是很有責任感,認真看待每一個案主與作品,想著我必須維持接案品質,因此最後婉拒這個邀約。 後來我後悔了!因為我沒想到原本手上的案子交期延後, 也就是說,我後來是有時間可以處理我婉拒的那個案子...... 假設當初我能多ㄍ一ㄥ一點,逼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仍然接下第二個案子, 那麼我就不會現在在那裡後悔了😭 也因為有了以上的經驗,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希望幫助同為接案新手的你,知道該怎麼拿捏、判斷自己該接哪些案子? 跟你分享一些我目前的想法(也許以後會改變),以及一些我知道的前輩經驗, *以下純粹為個人經驗分享,請自行斟酌,不負任何責任喔! 心法 1. 案主是誰?接洽過程的感覺很重要! 雖然多數人都認為剛開始接案,沒有挑案子的權力, 但生活是自己的,既然已經選擇想要的工作模式,那麼大家都希望能工作愉快吧! 就像職場上,就算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遇到不對盤的同事或上司, 工作起來也是覺得卡卡,接案也同理,一個案子是否適合接,「案主」是怎麼樣的人最為重要! 接案者有一個正職員工沒有的優勢是,你可以選擇停損, 在合作過程中若覺得與案主不對盤、溝通成本高,那麼接案者可以請求終止合約。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遇到這個狀況,因此若對方是陌生案主,那麼最初和案主溝通過程的感覺很重要,從一開始接洽案子就很順,那麽我相信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若接案新手一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跟陌生人推銷你的接案服務, 也有點恐懼、不知道該怎麼正確跟陌生人溝通案子,我認為可以從身邊的親朋好友開始! 許多接案前輩的經驗,都是從身邊認識的親朋好友、前雇主開始的, 即使有可能他們發給你的案子你不是特別感興趣, 但至少對方你相處、溝通過的人,溝通成本可以減少許多, 並可以先從過程中累積接案經驗,之後就更有信心面對陌生案主。 心法 2. 接案新手如何安排時間?你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想要成為全職接案者,不少前輩都建議先存好緊急預備金, 也就是若接案前期沒案子、沒收入,仍可生存 3-6 個月的存款, (我之後再寫文與你分享,想要接案該做哪些事先準備), 我也認同這個想法,如此一來,即使你是新手, 也不需要為了賺錢,而完全不挑地不斷接案。 看過不少接案前輩的分享,因為案子接太多,沒日沒夜的工作, 導致後來決定放慢腳步,接案少一點、生活多一點, 甚至有的人身體出現狀況,必須安排一段時間好好休息。 前輩發生過的事情,也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好好規劃你的接案人生? 請回想一下,為什麼你想要自由接案?不就是因為想要掌控自己的時間, 在想要的時間工作或休息,規劃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會想踏入接案生活的人,想必都對自由很有自己的想法, 若懂得好好規劃時間,那麼就可能真的「自由工作」。 跟你分享我的規劃方式,由於接案才剛起步,所以我給自己半年時間, 這半年裡工時和正職工作一樣,也就是一天 8 小時,一個月 160 小時, 什麼時候工作不限定,只要工作時數達到這數字就行。 這樣安排的用意為,我想知道,如果用我自己的能力接案, 在與正職工作時數一樣時,能有怎麼樣的產量與收入;而為什麼是半年, 算是設一個停損點! 多數接案前輩都分享,接案初期會經過一段不穩定的期間, 若能順利度過,收入就會越來越穩定,若半年過去每月平均收入還未及以前正職收入, 我或許就會開始思考,該不該回職場上班,希望這件事不要發生 >< 不知不覺說太多了,重點是,當你規劃每月的工時,那麼在接案子時, 你就可以預想這案子需要多久時間,你的時間是否還能將案子安排進去, 假設案主溝通的來,案子也是你能力範圍內,工作時間也 OK,那這個案子就非接不可。 心法 3. 你喜歡的 vs. 你現在需要的 接案生活有趣的地方在於,你可以隨意搭配自己的「接案組合」(有點像投資組合的概念), 客製化自己的工作內容,是許多人羨慕的。 我把接案的工作內容分成「喜歡的」和「現在需要的」, 這想法是從接案前輩劉揚銘的書《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而來。 書籍推薦:《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喜歡的」是指你本身就喜歡做的工作內容,「現在需要的」是指, 因為收入所以你需要接這個案子,這案子也許不喜歡、但也不致於討厭它。 人們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就算自由接案能夠自由選擇, 現實是,人每天工作的時間有限,喜歡的案子是否能出現也要靠運氣, 因此我打算新手接案前半年,「喜歡的」和「現在需要的」各抓 30%、70% 比例。 以「現在需要的」的案子為主,但也不希望喪失接自己喜歡工作的樂趣, 如果這 70% 差不多能讓我不至於挨餓,那我會預留 30% 的扣打,隨時注意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接案機會, 因為如果一開始全部的工作時間,就被不怎麼喜歡的工作內容填滿, 那當有喜歡的工作機會上門時,你還有沒有時間接?到時候會很煩惱! 想過喜歡的接案生活,在接案時間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連這樣客製化的工作方式都不開心,那還不如回去找正職工作, 每月都有薪水進帳戶,對吧? 以上分享適合接案新手,裡面提到的工作時間的安排,以及工作內容比例, 會等半年後,再重新思考比例是否需要調整,若收入不夠就增加工作時間, 或發展能獲得較高報酬的接案服務,若收入足夠,就想將喜歡的工作內容比例提高。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在接案的路上你不孤單,有什麼想法或疑問, 都可以到社群粉專跟我聊聊、或寫信給我喔~ Your friend, Weien. -- 本文轉貼自: Weien 微恩好感生活 (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1, 2024

想要出國工作,同時轉職?5 個「海外轉職」建議+實際經驗分享

出國工作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同,有的只是希望換個國家,做一樣的工作;有的則希望把產業、國家都換掉。 換了國家後,已經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你,還想做本來做的工作嗎?還想待在同個產業嗎?如果還是學生,你打算做跟所學相關的工作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要考慮的不只是「出國工作」本身。 請站在雇主的視角 讓我們切換到雇主視角。 首先,身分(或工作簽證)和工作經驗都是顯而易見的門檻。別說雇主膚淺,這就有點像交友看外表一樣,當沒有見過面又不認識的時候,公司只能從這些很表面的東西觀察應徵者。 而當沒有身分,或者工作經驗較不相關時,雇主就會分析雇用你的風險有多高。之所以說是風險,是因為即使在同個國家,雇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都要考慮半天了,更不用說是個沒有當地經驗的外國人。 換的東西越少,風險越低 會用哪些因素分析?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工作,地點、職能、產業是三個你可以觀察的指標。普遍而言,換的東西越少,雇主越願意冒險,你的轉職難度越低。 理想的轉職策略是在地點、職能、產業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例如,如果你能保持職能不變,只改變地點或產業,通常比同時改變這三者來得容易。譬如在會計事務所擁有多年審計經驗,從越南轉職到芬蘭,跑到客戶端做會計的例子。 舉例來說,我當時在歐洲找工作,海投了幾百封,即使下了功夫客製化履歷,最後願意給機會的也多半是工業自動化(跟過去相同產業)的公司、做一樣的職能。換句話說,當時市場上的雇主願意承擔的風險是換地點。 回台灣後,我轉職軟體業,累積了幾年經驗,再度挑戰海外求職。後來能順利轉調到澳洲,很大的原因是職能跟過去在台灣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個國家(換地點)做,又是在同一間公司(同產業),所以老闆覺得風險相對小很多。如果不是相似的工作經驗,又沒有當地經驗,難度會更高。 凡是原則,都有例外 當然,不是沒有身分和相關工作經驗就沒救,身旁不少朋友依然闖關成功了,在沒身分的情況下順利找到工作、甚至轉換領域。甚至不知不覺把地點、職能、產業全換了一輪。 靠的無論是實習、修課、認識校友或參加比賽,其實就是透過各種方法「讓自己被看見」。如果能讓自己被看見,那就比較不會被身份和工作經驗綁住。 我的義大利同學本來是在石油公司當工程師,在法國唸碩士的時候參加了一間設備商的創業競賽,在上千隊參賽者中擠進前三名,善用比賽中認識的人脈,順利找到該公司的工作,在總部做策略經理。 有法國同學本來是工程師,對投資銀行有興趣、又擅長數字。財務分析課的時候,幫組員解決不少難題。有一個組員的爸爸正好在投行工作,便邀請他到公司面試,也找到實習。 市場稀缺性 還有一種要考慮的是情況是市場稀缺性,指的是一個行業或專業有多缺人,這會影響你要和多少人競爭。當該技能很重要、在市場上又很稀缺的時候,雇主就更願意冒險了。 譬如軟體工程師在全球都很缺、疫情過後,澳洲到處在蓋房子,也很缺土木工程師。 你可以到目標國家的政府網站查詢「移民職業清單」,或直接在求職網站上,搜尋目標城市的職缺數量,這些都可以觀察到該市場對於你的專業的需求程度。 總結 想成功海外轉職,試著站在雇主角度檢視自己,問這五個問題: 我現在能合法的在目標市場工作嗎?(身分、簽證) 我有多少相關經驗? 我只想換地點,還是地點、市場、職能全都想換? 我怎麼讓自己被看見? 我的專業在目標市場有多稀缺? 如果到海外工作是你的目標,但還不確定要往哪個國家,撇除對國家的喜好、移民政策等個人因素和大環境變數,只專注討論你的策略的話,我會建議先由身分和工作經驗做分析。 當以上兩者都缺乏時,盤點目標工作的地點、職能、產業,問問自己:如果只能換一個,哪個是最想換的?就好像摸石子過河,要探索新的路,總得有隻手和腳做支撐點,不能一次跳躍。 💡延伸閱讀:想出國工作、又不滿意現在職能,應該先出國還是先轉職? 接下來,問問自己有沒有用盡各種方法被看見?無論是透過求學,累積人脈、熟悉市場,或是透過資訊式面談,展現自己,讓潛在雇主意識到你的存在。當然,如果你的技能很重要、市場又稀缺,相當於開了大絕招,以上原則可以忽略。 10 個真實的跨領域轉職進入雲端領域的案例 想要跟你分享我從相對傳統的製造業跨領域到雲端運算領域,非本科出身,如何將工作之間的「可轉換技能」找出來並說服雇主的故事,也很幸運地完成了出國工作的夢想。 我相信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行業專家,我們就像個背包客,不斷地在職涯道路上尋找可以放進背包、帶得走的東西,即使踏入不同領域,也能夠發揮價值,佔有一席之地。成功轉職後,我觀察身邊的同事,發現非本科系出身的不在少數。 所以我紀錄並分析後整理成一份檔案。在這個檔案中,我會分享給你十位真實案例,都是我身邊的同事,他們之中不乏從文組、金融業等成功轉職的故事。 有需要的朋友歡迎訂閱電子報,就可以下載這份跨領域轉職案例的分析,以及各種資源。 (Photo from 中途筆記) -- 本文轉貼自:黃婉中 中途筆記(原文標題:你的海外求職可以更有策略,這 5 個關鍵要注意!)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7, 2024

如何打造「知識型產品」,創造六位數收入?(上篇 – 點子生成)

要如何從零開始建立個人品牌,甚至銷售第一個自己的產品,並在一個月內賺進六位數的收入?這其中有超級多的細節需要注意,但不用擔心,我會用我實際銷售線上課程的經驗跟你分享要怎麼做,這篇文章會先 Focus 在前期的醞釀,也就是點子生成的部分。 你到底要賣什麼?以及顧客到底想要什麼?我知道在剛開始時你一定會霧煞煞,你可能很心急地想要趕快找到獲利模式開始賺錢,我也是過來人,很能理解你的焦慮和無助,但是,除非你是商業天才,不然如果你像當初的我一樣沒有任何經驗,你的「Idea」是需要一點時間才會降臨的。 這篇文章我會跟你分享如何找到你的商業點子,而且是你的顧客也會想要買的點子的四個步驟,相信你看完之後就會知道你到底要賣什麼,或至少有更清楚的方向。 第一步:建立你的 Tribe 所謂的 Tribe 直翻的意思是部落,換到個人品牌上面,你可以把它定義為社群,不管你在經營的是什麼主題,你都「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社群,一個可以跟你的支持者互動的社群,同時你也要多多到其他同主題、同類型的社群、論壇做交流,為什麼要這麼做? 主要原因就是要讓大家認識你和你的品牌,人在消費的時候,通常都不會第一個選擇「完全沒聽過」的牌子,即使你的產品真的很好,只要大家不認識你,消費的意願就會大大降低,你可以換個角度想,假設你今天要去買車子,在你完全不懂車的情況下,你會優先選擇有聽過的 TOYOTA,還是一間名不見經傳的車商? 個人品牌要販賣商品通常都是在線上進行,這個時候「你是誰」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你是以自己的名義在網路上賣你的線上課程或其他服務,你就必須要先讓大家認識你和這個品牌。 你是誰? 你的品牌風格為何? 你能教什麼? 你教的好不好? 你的教學經驗如何? 我信任你嗎? 我喜歡你嗎? 網路上有那麼多類似的產品,為什麼我要跟你買? 這些都是每個顧客在消費前心中有的疑問,也都一定是你自己在消費時內心出現過的 OS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解決消費者的疑慮,就必須要建立屬於自己的 Tribe(社群),即使你現在還沒想到獲利模式,這也是你在經營之初就該開始做得最重要、最重要的一步! 要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 Tribe ?我認為你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持續和觀眾做優質溝通的管道,例如 YouTube 頻道、Instagram、FB 粉專、FB 社團、Line 群組等等,讓你可以隨時宣傳、公告某些事項,或是有辦法回答觀眾問題,跟他們互動。 而所謂的「優質溝通」,我認為重點在於「雙向」,如果你發佈了一個消息,但是都沒有人跟你互動,這就不叫優質溝通,比較像是你一個人在自 High,如果你想要建立一個活躍且跟觀眾有情感聯繫的 Tribe ,你就必須要「像個真人。」 實際跟你的觀眾對話,回答他們的問題,回答的時候也不要像個客服,用很官方的回答方式,可以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樣去互動,必須要讓觀眾感覺到你是有溫度的真人,你的品牌信任感才會漸漸地被建立起來,至於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建立?我認為至少要三個月。 延伸閱讀:如何讓陌生客戶成為忠實鐵粉?5個技巧增加粉絲信任感! 第二步:用心觀察 當你建立了活躍的 Tribe ,擁有自己的一群粉絲之後,你就要開始花時間與心力去觀察你的粉絲。 他們是什麼樣的一群人? 他們平常喜歡做什麼事? 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他們想從你身上獲得什麼? 他們為什麼來看你的內容? 你可以怎麼幫助他們? 要想得到這些答案有很多方式,你可以投票、問卷、私訊粉絲、辦活動、辦視訊、講座,任何有機會互動的方式都可以,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你需要仔細的去觀察「有沒有一直重複出現的問題、交集點或者是關鍵字?」 例如我在分享關於個人品牌的主題,我可能就會發現重複出現的問題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主題、粉絲人數上不去、無法獲利等等,當你有發現這些類似的問題,就代表你的粉絲有相關的需求,而且需求量很大。例如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解決「無法獲利」這個重複問題而產生的。 你想要做出一個能賺錢的產品,在發想的階段就要盡量確保你的 idea 有市場需求,不然很容易做完了沒人買,當然也是有把市場需求從無變到有的例子,但那個比較難,剛開始時建議還是先從有市場需求的 idea 開始去發想產品會比較安全。 這個動作是可以重複進行的,當你發現幾個重複的問題或是 idea 之後,你也可以再次用投票或詢問的方式,找到呼聲最高的那個,就是需求量最高,也是你最可以優先發展的產品。 因此,要怎麼確定你想賣的東西有沒有人要?就是「不要猜,直接問!」 ,當然這需要一點時間和人氣的累積,不然舉辦了投票,人數太少或是互動的觀眾不是你的忠誠粉絲,這樣的數據參考價值就比較低,你還是可能會沒辦法找到合適的點子。 第三步:發想和分析 當你藉由觀察找到一些方向後,我們就要來做細部的發想還有分析,通常你得到的 raw data 都非常零散,來源可能會從 IG 私訊、寄信、在貼文底下留言、在社團提出問題等等四面八方而來,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需求統整。」 我會把每一位粉絲在各個角落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放到 Google 表單上做整理,我將粉絲的所有問題看了好幾 Round 之後,發現主要的痛點都可以分為兩大類: 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 就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不知道要怎麼開始 其他收到的問題還有比較私人的職涯問題和人生規劃,但其實再怎麼私人,幾乎都還是可以被歸類在這兩大類,只是之後解決的方式會出現分支而已,看到這邊你也許會想:「就算我知道了觀眾想要什麼,還是想不出我可以賣什麼啊!」 發想和分析是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但好消息是,這些都可以慢慢累積,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要賣什麼,可能只是你看得還不夠多,你需要的是大量的創意和參考案例,你可以去看看你的競爭對手、參加不同的活動,甚至是做一些完全不相關的事來獲得靈感。 Answer comes from ACTION , not thought.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市場調查,拿到了很多的數據,但如果只是坐著一直想,你依舊不會有答案,所以多參考其他人的意見和案例,絕對會給你更多的想法,如果你有團隊,也記得多跟你的團隊成員一起腦力激盪,搞不好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答案。 延伸閱讀: ICA 是什麼?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4個 ICA 對話法則 第四步:點子生成 好了,現在我們有了足夠的數據,知道粉絲想要什麼,也看過別人怎麼做了,接下來我們就要來思考:「怎麼把實際把 ideas 變成一個有系統且思路清晰的課程或服務?」,在這裡,我想請你先思考幾個問題: 你的完整課程會長什麼樣子? 怎麼樣的人會來上這堂課? 還沒上課的人長什麼樣子? 上完課之後,他們變成什麼樣子? 這種方式叫做「以終為始」,也就是用你想要的結果去回推你現在應該要做些什麼?例如你想要讓學生得到 A 結果,那往回推你會需要教他們什麼才能讓學生產生這樣的改變?當你能回答這些問題,通常你就會慢慢知道該在課程裡放入哪些內容、提供哪些工具了。 當你有了明確的主題、明確的受眾、明確的受眾痛點,以及受眾使用產品後可以達到的結果後,你的整個產品脈絡就會越來越清晰,我們就可以好好地進入下一個章節:設計你的產品!這我們會放到中篇來講。 延伸閱讀:最小可行產品:免費的東西這麼多,還會有人想付錢買我的東西嗎? 點子生成:情商 > 智商 我認為在製作產品時,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技能有多專業,而是你的情商夠不夠高,因為在第一次製作新產品的前期,你會常常感到非常無力、著急,還沒看到成果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在點子生成的這個步驟,最重要的情商就是「耐心」,你一定要有耐心、也一定要沉得住氣,有耐心地關心粉絲、有耐心地做點子發想和修正,切記不要揠苗助長,很多人很急著想看見結果、想賺到錢,卻破壞了和粉絲之間的關係,這就本末倒置了。 我也是透過半年以上的努力,每週產出新文章、新音頻,閱讀每一封讀者的來信、親自回覆每一個粉絲的提問,才能夠能夠有一個月賺到六位數這樣得來不易的結果,我到現在也都不覺得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而是我長期不求回報的付出所累積出來的。 雖然點子生成看似只有四個步驟很簡單,但每個步驟都會花你很多時間去執行,能不能熬過每一個步驟,很大一部分還是取決於你的決心有多少,你可以點擊連結繼續看中篇的產品設計以及下篇的行銷規劃,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上篇 – 點子生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5, 2024

想創業不知道該成立「個人工作室」還是「公司」?14 個 Q&A 一次告訴你

成立個人工作室與設立公司有什麼差別呢?本篇常見問題和您解釋。另外,個人工作室與公司組織的營利事業,在經營上及稅務上會產生的差別在哪裡呢?可看設立公司或行號的差別。 若想快速了解該成立哪種型態的公司,也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簡單說明兩者的差異。 Q1. 個人工作室可以辦理商業登記就好了嗎? 若是採獨資或合夥經營,不設立公司,而以個人名義對外接洽業務,可以只申請商業登記,即所謂的「商號」或是「行號」。 設立行號,登記資本額在 25 萬以下免會計師簽證,不需提供資金證明,不需至銀行開立籌備帳戶,程序較為簡便。 值得注意的是,若股東有二人以上,就建議直接設立公司,行號建議獨資(只有一位股東時),再設立行號。(請參閱設立公司或行號的差別) Q2. 我現在的住宅可以辦理工作室的營業地址嗎? 自用住宅可以申請成為營業地址,只是之後房屋稅及地價稅需依辦公區域所佔總住宅面積的比例去計算營業用的房屋稅率,最低需為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但若是從事網路拍賣貨物之行號或公司,以自用住宅作營業登記之處所,而實際交易是在拍賣網站的交易平台完成,房屋內若沒有堆置營業貨品,仍可繼續按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Q3. 是不是辦理稅籍登記就一定要繳稅?資本在 8 萬元以下可以辦理嗎? 辦理稅籍登記後,若是經國稅局核定有盈餘,則需要將所賺的淨利併入獨資業主或合夥人的個人綜所稅去計算繳稅。 登記資本額跟所賺的淨利沒有關係,每年要繳多少的稅,是看每年的收入減去成本、費用以後去計算的。 Q4. 辦理商業登記要去哪裡辦?要準備何種文件? 商業登記的主管機關為各縣市政府,在台北市為台北市商業處,依商業登記法第五條,應備文件如下: 預查名稱。 負責人之身分證明文件;屬於合夥組織者,並應檢具合夥人之身分證明文件及合夥契約書。 資本額證明文件。(25 萬元以下免附) 所在地之建物所有權狀或是租賃契約影本,所有權人非商業負責人或合夥人者,應附具建物所有權人同意書。 最近一期房屋稅繳款單影本。 登記地址在台北市,需另外檢附「土地使用分區審查證明」。 商業登記流程及應備文件 詳細參考 Q5. 辦理稅籍登記要去哪裡辦?準備何種文件? 稅籍登記需向所在地的國稅局辦理,應備文件如 4. 所示。 Q6. 我符合鳳凰貸款的資格,但是如果我成立一個工作室,資本額很少,營業額也很小,這樣微型鳳凰貸款可以通過嗎? 如果辦有商業登記或稅籍登記未超過二年, 且是年滿 20 歲至 65 歲婦女或年滿 45 歲至 65 歲國民,三年內曾參與政府實體創業研習課程,並經創業諮詢輔導(需上 18 小時的課程),所經營事業員工數(不含負責人)未滿五人,得向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申請微型鳳凰貸款。 Q7. 請問設立行號就是所謂的商業登記嗎?設立工作室就是所謂的行號嗎?行號是什麼意思? 設立行號就是所謂的商業登記,設立公司則是公司登記;工作室是屬於行號的一種形式,其他如企業社、小吃店、服飾店、工程行也是行號組織。 Q8. 設立行號可以聘用求職者嗎? 可以,也可以成立勞健保、聘用員工。 Q9. 聘用求職者的加保勞健保是要有什麼公司或行號的條件?成立行號工作室可以幫求職者保勞健保嗎? 只要有公司登記或是商業登記,都可以成立勞建保,所以成立商業登記的行號就可以幫求職者投保勞健保。 Q10. 所謂商號就是行號的意思嗎? 是的。行號取名的名稱例如:萬集企業社、XX 商行、XX 工作室、XX 小吃,都代表成立的組織型態是行號。 Q11. 微型鳳凰貸款是一定要辦理商業登記和稅籍登記才可以申請嗎? 建議要有商業登記較佳,可貸款的額度較高,最高可到 100 萬元,若是只有稅籍登記,最高只可貸 50 萬元。 Q12. 有沒有直接辦理稅籍登記的公司而沒辦理商業登記的? 設籍課稅是例外的情況,在未辦理公司或是商號登記前需要繳營業稅,才先去國稅局辦理營業登記設籍課稅。一般而言,若有要對外營業,或是參與投標,都需要辦理正式的公司組織或是商號設立登記,向所在地之當地政府申請設立後,才能合法營業。 Q13. 成立公司行號後,登記地址之房屋稅、地價稅、水電費有何影響? 原為住宅用途之房屋若辦理營業登記,所在地稅捐稽徵處將主動調整房屋稅、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為營業用稅率。但若僅有部份面積為營業用,可申請部份面積課徵營業用,最低不得低於總面積之六分之一。 一、地價稅:0.2% 增加為 1%~5.5%(依累進起點地價) 二、房屋稅:由 1.2% 增加為 2% 或 3% 三、電費:房屋改營業用後,原則上其用電亦應改為營業用電費率。非營業用電由 2.1 元/度起增加為營業用電每度 2.87 或 3.61 元起。 但台灣電力公司認定是否為營業用,是以實際營業行為為基準,而非以營業登記為基準。亦即辦理營業登記後電費不一定會有調整;相對的,若您有營業行為卻沒有辦理營業登記,台電仍然有可能調整電費。若電費要申報公司費用並扣抵營業稅,應先向台電申請調整費率。 四、需取得公司名稱、統編的水電費電子發票抬頭 需注意的是,公用事業自 105 年起,需開立電子發票,所以財政部規定,自 107 年 7 月以後,因為公用事業已經改為開立電子發票給公司行號了,則公司行號要扣抵水電費的營業稅 5% 進項稅金的時候,需要取具載有該公司統一編號、地址、公司名稱的公用事業電子發票抬頭。 (財政部 106.1.12 台財稅字第 10500706630 號令) 若是辦理營業登記的地址僅為聯絡地址,而無實際營業行為時,其房屋稅、地價稅課稅方式請按此。 Q14. 會計師特別提醒:自用住宅有無出售的可能?會不會影響售屋時的稅金? 需注意的是,如果自用住宅一年內有打算出售的計畫時,就不建議將公司登記在自己家裡,以免無法適用土地增值稅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10%(每人有一生一次,出售前 1 年內不能有出租或營業行為、一生一屋,則是 5 年)。 所以會計師建議公司負責人,在登記公司地址時,先與會計師討論並衡量自身情況後,再決定公司登記地址。 (土地法第 34 條) 欲瞭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公司設立及租稅規劃線上課程」! -- 本文轉貼自: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原文標題:成立個人工作室與設立公司差別 Q&A (附影片))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0, 2024

興趣變工作就不再有趣?我在正職之外,斜槓「籃球專欄寫手」的那件事

在大人學的課程中,我們曾鼓勵大家在工作之餘,也可以試著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洞見,在形塑個人品牌的同時,也可以累積他人對我們的信任資產,讓人有問題的時候,可以瞬間想到我們。 只是分享想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之前收到很多學員來信,他們表示自己也想要累積創作,可是當自己有時間坐下來好好構思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腦筋彷彿一片空白,讓人感到困惑和無助。 身為一名在正職之餘投入時間創作籃球文章的作者,這樣的困惑與無助我也同樣經歷過。 2014 年,我註冊了「運動視界」的帳號,成為一名籃球寫手。在剛開始憑藉著熱情或許可以撐一陣子,但時間一長,也很常陷入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甚至憑什麼可以出來分享的思維中。 但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並且堅持了 10 年,在站上累積了超過 200 篇的文章,也創立了自己的臉書粉絲團。 因此,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過去的創作經驗和所面臨的挑戰。我希望我的經驗能對那些有興趣將寫作視為斜槓生涯目標的人提供幫助,並為大家指出一個更清晰的創作方向。我相信,透過分享,我們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與啟發。 斜槓方向|分享什麼?取決於「興趣與專長」 最早開始寫作的契機,只是因為自己對於籃球很有興趣,常常和朋友分享自己對於籃球的見解,以及一些讓我很感動的籃球故事。當時朋友建議我,何不找個地方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這樣以後可以回顧,就這樣開啟了我的寫作之路。 因此,對我來說,我可以分享的內容其實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那就是從興趣出發,分享我在籃球領域中的發現。 在開始分享後,我在平台上認識了許多其他的寫手。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是在體育相關產業工作,例如運動復健科醫師、訓練員等等。他們分享的內容不僅反映了他們的興趣,也展現了他們的專業知識。 例如,他們會分享運動後如何進行伸展,或者提供增肌減脂的訓練菜單等。 這讓我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開始分享的內容可以是你感興趣的領域,也可以是你擅長的領域。但最重要的是,你願意持續在這個領域中獲取新的資訊,並且持續分享你的見解和學習。 斜槓做法|如何分享?取決於「記憶點」 不過,在開始分享將近兩年之後,我遇到了一個瓶頸,那就是找不到主軸。 儘管寫作的內容都圍繞在籃球這個領域,但內容卻包山包海,沒有一個明確的記憶點。 導致別人點進了我的個人頁面,只會有「喔!這個人是寫籃球文章的」感覺,但對於擅長寫哪一類籃球文章,是籃球故事呢?還是球員分析呢?抑或是賽事回顧呢?相信很多讀者是答不出來的。 如果文章只是出於興趣的抒發,那缺乏記憶點並不是甚麼大問題。 只是當時的我任職的媒體公司正好在籌備一個關於運動的頻道,當時正在招募專欄作家,希望能夠內部轉職到該部門的我開始思考,雖然自己有一些作品,可是如果想要讓讀者留下印象,那似乎得要讓自己的作品更聚焦。 因此,我開始細想幾個問題:我想怎麼被大家記住?之後到大家提到我,會覺得我是哪一個類型的籃球作家? 在大量的自我評估後,我發現自己在寫籃球員的故事上似乎最得心應手,因此就將這個題材作為我的寫作主軸。 在確立主軸之後,我開始穩定更新,並且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分享的內容,在每個月四篇文章中,至少都會有一到兩篇球員故事。雖然這樣做並沒有幫助我獲得內轉的機會,可是卻讓我得到寫作平台端的青睞,詢問我有沒有興趣定期幫平台撰寫球員故事的文章。 這次的際遇也給了我一個啟發,或許多方的涉獵確實可以讓你的內容看起來很多元,但是如果想要經營個人的品牌,或許在還沒有名氣的時候,聚焦在某一個領域的某一個主題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更容易讓別人對你有明確印象,像是:我知道你在寫籃球的文章,並且好像很常寫球員故事。 當這個印象深植人心,或是培養出一群願意看你文章的鐵粉時,這時候再從文章比例上慢慢調整,測試新的想嘗試的題材。 斜槓經營|如何持續分享?三個建議的心態 這些年穩定產出文章的過程中,常碰到許多人問我:「在正職之外還要花時間寫文章,難道過程中你都不會想要放棄嗎?」 我的回答往往都是笑笑的說:「怎麼會呢?我每天都想放棄啊!」 不得不說,用業餘的時間持續產出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因為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有時候真的會沒有精力分享,大腦也不會一直有靈感可以分享,這時候還要穩定輸出就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我自己覺得有三個對我來說很重要心態,或許可以提供給想要嘗試的朋友參考。 1. 設定適合自己誘因與目標 《湯姆歷險記》中曾說過:「當興趣變成工作,那它將不再有趣。」 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悟,因為最早開始分享的時候,我總是寫得意興闌珊,因為當時有一種沒有目標,想寫就寫的感覺。而之所以後來會想要穩定產出,是因為研究所的學長創立了一個專門寫運動文章的平台,會依照文章的流量給予稿費,當時覺得如果能在正職之外獲得一點點經濟報酬好像也不錯,於是就開始在該平台創作。 之後幾年就像前面提到的,原本任職的公司有內轉機會,讓我調整了發文的模式,而之後被平台端注意到,成為該平台的專寫球員故事的寫手,它們也提供了更高的稿費報酬,增加了我持續創作的誘因,然後就持續分享到了現在。 回顧這段時間的分享歷程,有兩個要素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誘因」與「目標」。因為平台有稿費的誘因,讓我有動力維持創作;而因為有想要成為專欄作家的目標,讓我能夠大量累積自己的作品。 現在想來,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尋找誘因與目標的自己,無疑是非常幸運的。但是,這也讓我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如果在沒有明確「自己為什麼分享?」以及「自己分享想要得到什麼?」這兩個問題之前,想要依賴毅力維持分享的難度其實是很大的。 所以,我都會跟朋友說,在開始分享之前,可能要先思考這兩個問題,確立目的與設計誘因,才能將自己擺在適合的戰場上。 2. 建立形象需要時間,試著用「加法心態」 以我自己的經驗,建立形象絕對不是一兩個月,或是一兩篇文章可以達成的,它更像是一個長期的建設,就連我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在籃球讀者心中建立形象。 因此我自己在寫作的時候,我會用一種「加法」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創作。舉例來說,每年我可能會設定要寫多少篇文章,每當完成一篇,我就會告訴自己「我又完成一篇屬於我的作品了」;而不是去提醒自己,「我還有 OO 篇得完成」。也就是,去看自己所累積的成果,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不足。 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很多,它讓我能夠真正享受創作和分享帶來的樂趣。而我也相信,只有這樣,創作和分享之路才能走得更長久。 3. 勇敢承認自己「不夠專業」 在寫的過程中,我很常碰到一種自我懷疑,自己寫的東西夠專業嗎?會不會在真正懂行的人眼裡看來其實根本就是小兒科? 直到我後來遇到一個前輩,他告訴我有這樣的心態很好,這代表你正在變得專業,因為你會害怕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不斷地去加強自己,很多專業的人都會因為自己太過專業,而陷入知識的詛咒,導致他們分享出來的東西就只能在專家的圈子流傳開。 就像很多碩博士論文,對一般人來說進入的門檻就很高,所以即使這篇論文學術價值很高,卻很難讓它的價值被普羅大眾知道。 所以,承認自己不夠專業不僅是提醒自己要變得更專業之外,還有一種警示作用,就是告訴自己寫文章的目的是要讓「沒有你這麼專業的人,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進而想變得更專業」。 簡單來說,坦承自己的不夠好,不僅是要讓自己更好,還有讓自己避免陷入「文人相輕」的窠臼。 以上分享,希望能對大家的創作有所幫助。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運動世界專欄與「阿准的隨看隨想」臉書粉專。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6, 2024

【讀者投書】喜歡旅行和攝影,用「賣照片」來賺錢吧!7 招在 Shutterstock 成功賣照片的方法!

喜愛旅遊或美食的你,會擔心物價變高而拉高旅費及餐費,或上班的休假天數不多,請事假旅行會被扣薪,對此想開發收入來源嗎?如拍照能力不差,可上傳照片到 Shutterstock 圖庫網站,吸引世界各地網友付錢下載。以我上傳照片的實作經驗,分享一些實用建議: 1.攝影及修圖工具只是輔助,重點在技巧 有些人認為要付很多錢,買功能強大的相機、修圖軟體,才可製作畫質清晰、細緻、亮麗的照片,吸引網友下載。 雖功能強大的相機可拍出特殊效果,但我用老舊的長焦距傻瓜相機,以及普通的安卓系統手機拍照,重點是我後來上攝影課,拜師學藝學如何對焦、構圖、防手震,提升拍照技巧,即使畫素不高,仍吸引不少外國網友付錢下載。 阿里山山脈下,台南後壁地區還在成長的稻田。(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2.選最滿意的照片上傳 雖現在 Shutterstock 審核照片比以前寬鬆,需上傳四百萬畫素以上的照片,即使有肉眼看不出的對焦、雜訊、鏡頭灰塵問題,仍有機會通過。 但對類似照片的審核較嚴格,只要上傳的照片,跟已提交或發佈的照片在整體構圖幾乎相似,只有少部分細微項目有差異,仍可能被判定是類似內容,對此建議上傳你最滿意的一張,以利通過審核。 3.商業或報導類型的不同 Shutterstock 審核時,對商業和報導類型照片要求不同。商業類型審核較寬鬆,開放下載用途多,即使照片模糊,卻能轉成不對外開放下載,但 AI 人工智慧平台可付錢抓取的資料。 但上傳人像照片,通常需一併提交肖像權同意書;照片出現英文以外的文字,圖示需註明文字內容,不然都需歸類為報導類型。另外提交畫作、鈔票甚至街頭塗鴉的照片,審核很有可能不通過。 4.確保圖示文字內容準確 網友通常在 Shutterstock 輸入英文關鍵字找照片,所以圖示文字提到專有名詞、縮寫簡稱、地名時,可比對維基百科、英文新聞報導、論文、官方單位網站及其他可靠管道查證英文名稱,搭配翻譯軟體潤飾,如名詞有多種說法可同時並列。 畢竟網友有可能趕時間或偷懶,常用簡寫、地名搜尋,不一定會自行比對查證。 像是曾有英國網友可能為寫工程論文,打英文縮寫 TBM 關鍵字,下載我拍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照片;同樣上傳台鐵特定型號自強號列車內裝照片,但我在圖示文字多寫 "Tze Chiang" 英文,有台灣網友搜尋時,即便其他鐵道迷上傳的照片更好看,反而下載我拍的照片。 桃園軌道願景館展示的 TBM 全斷面隧道鑽掘機。(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退役前的台鐵 DMU3000 型柴聯自強號車廂內部。(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還有台灣網友可能為製作桃園龍潭旅遊資訊,輸入 "Taoyuan Longtan" 關鍵字,下載我拍的龍潭當地古蹟照片。 桃園龍潭的大平紅橋。(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5.圖示文字要簡單好懂 Shutterstock 審核照片很嚴謹,常發生肉眼檢視沒明顯問題,審核卻不通過的狀況,因此寫圖示文字不用寫得很複雜,並搭配英文 "view" 景觀字詞,增加審核通過機率。 6.選適合的關鍵字及分類 Shutterstock 會自動分析照片內容,提供關鍵字自行選用,再自行選擇分類後上傳,因此可依你想呈現的焦點,選相關的關鍵字及分類。 7.一次提交同類主題照片 如拍相同主題的多張照片,像是某個景點的各種風景,可一次提交,因為網友可能付錢下載整批照片,就可快速增加收入。 像是我曾提交整批台北陽明山區的藍寶石泉風景照片,就有網友可能為製作旅遊宣傳資料,一次付錢下載很多張,增加當月收入。 台北陽明山的藍寶石泉。(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透過 Shutterstock 圖庫不只可用來分享或備份作品,還可開發收入來源,關鍵行動還是必須申請帳號並上傳照片,祝你順利! 本文由張居隱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4, 2024

【讀者投書】從工廠業務變成遠端工作者,6 個建議幫助你更快遠端!

通常從我的本科畢業,大家都會進入廣告行銷公司或是電視台幕後工作。畢業前一位教授告訴我國貿適合我,可以到國外出差,對於剛出社會又愛旅行的我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於是我就這樣入了這個產業。 從工廠業務到遠端工作的人生變化 在國際貿易產業打滾的日子裡,我平均一天工作 11 小時。五年之後,看著做了 30 年的前輩還是過著這種生活,我意識到我這不是我想要的。於是,我一邊在線上教英文,一邊進修華語師資課程。 與此同時,我發現我使用的教材平台要來台灣擴展市場,也順利的拿下了台灣區負責人的職缺,後來也成功擴展為三人團隊。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我的業務跟教學經驗結合在一起,幫助我獲得了第一份全職遠端工作。 因為是英國公司,會議通常是在下午時間,所以我在亞洲時區的平日大概是這樣: 早上 9 點 - 12 點工作 中午 12 點 - 1 點半午餐 下午 2 點 - 傍晚 7 點工作 晚上會去參加聚會、運動等 在美洲則是因為跟台灣日夜顛倒,加上有的國家在晚上出門相對不安全。 所以我選擇在早上跟晚上時間工作,下午出去探索。 如果你也想要開始遠距工作,你可以: 1. 把 Linkedin 履歷建立好:有許多國外公司的遠距職缺都在上面,準備好履歷可以增加自己的曝光。 2. 關注遠距工作所需技能:如果原本的產業是像我一樣比較不容易遠距的,每天空點時間學習新技能。新技能的部份看你對什麼類型的職缺有興趣。例如我當初是自學 GA,現在正在學習剪片。有些人則是自學設計。 3. 增強英文能力:多一個語言能力會為你開啟更多機會,也會在遊牧的路上可以跟更多人交流。 誤打誤撞的開啟數位遊牧的旅程 第一次數位遊牧時,我根本不知道這個名詞。單純是因為多年好友提出了邀約,讓當時已經開始遠端工作的我決定跟著他一起去清邁生活一陣子。待在 Co-living 的日子裡,我發現了這樣的生活模式,讓原本就熱愛自助旅行的我決定踏上這樣的旅程。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足跡跨過泰國(清邁、曼谷、蘭塔島)、印尼峇里島、日本東京、土耳其伊斯坦堡、法國(巴黎、布里昂松)、葡萄牙波多、巴西(聖保羅、佛羅安那波里),目前也還持續在遊牧的路上,下一站將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每個遊牧者的旅行速度不同,我的移動速度是屬於一個城市待二到三個月,這樣是符合大部份的簽證規範,也是我覺得最舒服的步調。 我在遊牧中最大的收穫: 1. 開拓眼界:除了接觸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外,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深入談話也是我在旅途中非常享受的一部份,從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更多生活的不同面向。 這裡也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話題: (1)你對於準時的定義是什麼? 還記得我住在法國 Co-living 的時候,每次大家約出門都會說「德國時間 9 點喔」就是要準時九點的意思。日本人會回答你早五分鐘是準時,而在巴西,如果有人邀你去派對,晚至少一個半小時到才正常。 (2)你對於遠的定義是什麼? 我在巴西很常聽到,開車 12 小時而已,不遠不遠。 我都會回答,12 小時已經可以從台灣最北開到最南還有剩。 (3)你們慶生的時候可以許幾個願望? 下次不妨試試看,可以聽到很有趣的答案。 2. 極簡:當你一年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在一個行李箱內,你就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物慾也降低很多。 當然,其中必備品就是衣物、藥品、工作相關(筆電架、外接滑鼠鍵盤)。 3. 某種程度的自由:雖然我在平日還是需要工作 8 小時,但除了少數開會時間外,我是可以自由地分配時間的。我可以選擇去海邊走走休息、參與早晨冥想。我很享受這種可以掌控時間的狀態。 想嘗試數位遊牧嗎?掌握 6 個原則更快上手 若是你想試試看這樣的生活型態適不適合自己,推薦可以到泰國清邁、曼谷或是印尼峇里島。建議至少待上一個月的時間,原因如下: 降低花費 每個旅程機票錢都是必須開銷,除此之外泰國跟印尼都需要簽證費用,將天數拉長可以將這些必要花費平攤掉。另外,不管是 Co-living 還是 Airbnb,住超過 30 天通常都有月租優惠! 適應環境 以我自己來說,到一個新城市大約需要一到兩週的時間將日常作息建立起來!找到喜歡的運動場所、到超市看看有什麼樣的食材、熟悉所在的街區等。建立了日常之後,才真正開始體驗當地生活。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會先到附近的 Co-working 體驗,看看是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再來是運動場所、超市、meetup 在哪一天等。 基本上確認了工作和運動之後,我就會處在一個覺得可以專注於工作的狀態了。 建立關係 成為數位遊牧者除了獨處的能力外,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是住在 Co-living 會稍微好一些,但如果你只是去 meetup,想像一下,每一輪活動你都要介紹自己五次,回答重複的問題,很快就會對於這樣的生活型態累了。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想要深交,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2022 我在清邁住了三個月,到現在還是會跟當時認識的朋友在世界各地見到面! Co-living 可以想像成大學宿舍,跟一群數位遊牧者住在一起,通常Co-living 裡都會附設辦公室,大家平時各自工作,但想要找伴吃飯或是出遊時都相對容易。有些注重社群的 Co-living 也會舉辦固定的瑜伽、午餐聚會、skillshare 等。 小缺點就是比較小的 Co-living 每天都需要 small talk,I 人如我會有點耗能量。 PS. 因為只要住在一起就符合 Co-living 的定義,但有些 Co-living 是完全沒活動、甚至連 What’s App 群組都沒有的。這種要認識人就難很多,所以在下訂之前可以打聽一下。 Meetup 簡單來說就是社交場合。Meetup 可以是語言交換、數位遊牧交流、專業能力聚會等。但通常都是一群人聊天,比較難真的了解一個人,聊完就各自回家。想要深交需要自己要到對方的聯絡方式,再約時間出去,相較之下,要投入在建立關係的成本比較高。 深度旅遊 因為還得算入工作時間的關係,把旅遊時間拉長,你可以更貼近當地人的生活。可以探訪隱藏版景點,更加了解這個城市。這也是旅居最美好的地方。 想看更多數位遊牧的分享嗎? 部落格:: https://jendiginomad.co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enny_yeh1111/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jenny_yeh1111 -- 本文由 Jenny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7, 2024

接案被欠款怎麼辦?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的 3 步驟

「款項被欠太久要怎麼因應?@@」一位接案維生的朋友傳來訊息。 「有簽約嗎?」 「有信件/訊息往來嗎?」 「跟對方請款了嗎?」 我問。 我想先幫業主說點話,有時候大公司程序跑比較久,因此你可以客氣地先跟接洽窗口問一下狀況,看是卡在哪個關卡;尤其是合作對象若是公家機關、醫院等等,付款等半年以上都蠻常見的。 為了錢要得回來,以及後續合作機會與默契,好聲好氣提醒一下,大部分被提醒的人會知道要趕快處理。 如果接案者自己沒那麼想要錢,業主沒道理需要這麼積極付錢。 老闆心聲:感覺你沒有很急著要錢,當然能拖就拖。 但是,如果合作對象是小公司尤其是一人公司,欠款 很大機率是故意的,接案者要積極一些,建立起規則。 給你方便當隨便(說真的......這種人還真不少)「能拖就拖、能欠就欠」是他們做生意、攢錢的秘訣。 假如你吃過一次虧,以後就盡量不要再跟對方合作,或是建立收款規則採預付、收訂金,後續合作愉快、再採月結等其他方式。 一、合作要簽約 「這案子金額這麼小,還要簽正式合約喔?」 不論金額,建議要有文字證據,證明雙方彼此合意的內容。 法律上雙方達到共識🤝約定便成立,合作愉快情況下這些紙本的確不太重要。但往往就是這個but,當發生爭議時,如履約條件、付款時程喬不攏時,就會體會到文字證據的重要性。 不一定要有正式的合約,信件往來、文字訊息截圖都可以作為雙方合意的證據。但當有爭議時,對方是可以主張證據力不夠、或是質疑截圖造假等,都是很容易被攻擊的瑕疵。 白紙黑字的契約效力與內容,對雙方的保護比較足夠。 二、積極請款 接案者建立自己的收款規則 能收訂金先收 有合作默契後才考慮月結 不要給對方有理由或藉口延遲 「沒有發票」、「還沒結案」、「不知道收款帳號」、「我人在國外」經常是欠款者說出的說法。我有個工程師友人本來個人接案,剛畢業不曉得社會險惡,被一人公司業主欠款快一年......都要吃土了。 🤹:「(公家機關)還沒結案」 😒:「我的甲方是你啊!公家機關還沒結案是你的事啊」 後來決定開公司保護自己,每次接案都簽約,寫清楚付款時間,案件告一段落就開請款單及發票,上面也要有收款帳號。 三、必要時預收訂金/款項 🤹:「我們只收發票」 😡:「那怎麼不早說!!」 發案者/窗口可能搞不清楚,公司不接受勞務報酬單、公司規定只收發票等,個人接案會有一些發展上的受限,參考: 四面向判斷設立公司與否,我要開公司嗎? 接案族:客戶說只收勞報單或發票,合理嗎? 對方惡意欠款 蒐集並保全債權證據 證明自己有完成工作內容,發票、收據、請款單、合約、信件往來、對話截圖,都可以,就是對方欠錢的證據。 催款小撇步: 1. 利用對方愛面子 把對方欠錢的證據適當的釋放在社群媒體、業主的生活圈,業主可能的合作對象,讓大家知道「這個人會欠錢,讓他社會死亡」對方也許就會急著找你,還你錢了。 「擠牙膏式」的一步步放出證據,最近追蹤蔥妮絲坦揭露 im.B 詐騙有感,可以看到對方精彩的自打臉反應。 吉白職場EP17|優雅阿姨閒聊那些 5 月份讓人憤怒的新聞 不過,這也是會在意自己面子的人才有效,對於人間蒸發、已脫產的人來說,上述這方法還真沒什麼用。 2. 存證信函 來到最後不得已的這一步 存證信函是一種〈請求證據〉,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有點像是剛剛說的請款單,只是比較兇一點,走到這一步大概心裡有底拿不回來、老死不相往來了。 存證信函為日後若進行訴訟,一種表明立場用的文件,「已通知對方趕快還錢,對方還是不還」的證據。 📌公司稅務上,當帳上有應收帳款/呆帳收不回,要打消認列損失 寄給對方的存證信函,證明這個應收帳款收不回來了 至於存證信函的法律效益、撰寫重點等,需要的人可以進一步搜尋存證信函。網路資料很豐富,溫馨提醒存證信函可以自己寫,請律師寫要費用,如果欠款金額不高、評估自己到底要達到什麼效果,再決定怎麼做吧。 📂喆律法律事務所 《存證信函怎麼寫?文內範本絕對讓你一看就懂!》 -- 本文轉貼自:優雅阿姨(原文標題: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不被欠款三步驟)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4, 2024

想寫部落格,卻不知道寫什麼?3 步驟建立內容矩陣表,幫你找到寫作靈感來源 (附上發想模版)

你再也不用擔心寫作時沒有靈感了。 想像一下: 一個工具能為你提供寫不完的文章題目,從此你在也不用盯著螢幕發呆。 這就是內容矩陣表 (Content Matrix) 的力量。它不單只是一個表格,更是一個能幫助你產生新想法的動態框架。 學會這種方法,你將再也不會面對螢幕上的空白頁了。 這個方法來自於 Justin Welsh 在《5 Questions for Endless Content》。他說: 如果要產生源源不絕的寫作題目,應該要有一套系統化的方式。 我們可以用一個內容矩陣表 (Content Matrix) 來交叉想法、發想題目。 內容矩陣表的核心概念是: 找出 X 軸與 Y 軸的因素,並且交叉產生寫作點子。 P.S. X 軸是寫作的風格、Y 軸是寫作的主題 這個概念適用於任何想要找出自己寫作題目的人。 有 3 個步驟 : 找出主題(X 軸) 寫下風格(Y 軸) 選交叉點(並快速寫下 10 個點子) 廢話不多說,馬上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方法。 步驟一:找出主題(X 軸) 先寫下你的寫作主題。 想主題,是有訣竅的。 創作者 Nicolas Cole 在《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說過: 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寫作主題,可以用 3 大主題分類。分別是 一般大眾 利基讀者 公司/產業 下面是範例。 寫作主題與目的 主題 1.一般大眾 寫通俗、大多數人都看得懂的內容。 以我自己舉例: 工作好習慣 數位生產力工具 我從職涯或生活中學到的經驗教訓 這類型的內容,能夠吸引多數人並建立知名度。 主題 2.利基讀者 從自己的職業出發,目標讀者是跟自己同職位、或會有互動的相關職位的主題。 例如我現在是軟體業的 Technical Writer(技術寫手)、過去是軟體業的 PM。 我可以寫: PM 帶領團隊的經驗 PM 跨部門溝通的經驗 Technical Writer 寫技術文件的經驗 這類型的內容,可以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專業幫助求職與得到講座邀約。 主題 3.公司/產業 主要寫給產業的老闆、其他公司的團隊成員看。 目標是建立自己在產業的知名度,進而和頂尖高手建立社交連結。 例如我在軟體業工作,可以寫: SaaS 的商業模式分析 SaaS 產業的案例與商業趨勢分享 SaaS 軟體技術創新與 SaaS 的未來 這類型的內容,可以透過文章和老闆/同業建立弱連結。 每一大類可以挑選一到三個主題,使用 Google Sheet 紀錄即可。 用 Google Sheet 紀錄寫作主題 寫完的結果如下: 步驟二、寫下風格(Y 軸) 文章的風格都是有跡可循的。 我們不必重新造輪子,直接把最常被寫到的文章分類拿來用就好。 以下是 Justin Welsh 整理的 10 個常見文章風格: Actionable Guide Form(行動指引:如何文) Opinion Form(觀點文:what & why 文) Curated List Form(策展文:特定主題下的文章或影片) Story Form(故事文:個人經驗/故事) Credible Talking(人物訪談文:有名人物) Motivational(勵志文,鼓動人心) Analytical(數據文,分享對數字的看法) Contrarian(對比文,自己有什麼概念是反直覺、但有自己一套說法的) X vs Y(對比文,拿兩樣東西進行比較分析) Listicle(清單文,列出同主題的 X 樣東西) 接下來,把這些文章類型寫在表格的 Y 軸。 實際上還有很多文體沒列在上面,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 Sean McCabe 的演講。 步驟三、選交叉點(並快速寫下 10 個點子) 將以上的內容列成 1 個表格,隨意找一個交叉點開始。 隨意找一個 X 軸與 Y 軸的交叉點 例如我找到「數位生產力工具」x「如何文」,隨意開始發想 10 個 可能的題目 : 如何使用 Keynote 快速製作文章封面圖? 如何使用 VSCode 快速尋找與取代文件中的目標關鍵字? 如何使用 Raycast 快速開啟 Jira 單號? 如何使用 PicGo 快速上傳圖片到 Github 並取得 Markdown 連結? 如何使用 Espanso 快速插入文字模板內容? 如何使用 CleanShotX 擷取螢幕截圖並快速註解? 如何使用 Tango 快速製作 Step-by-Step 的教學文件? 如何使用 Anki 來記憶公司產品的銷售話術? 如何使用 Heptabase 梳理腦中的知識脈絡? 如何使用 OmniFocus 實作時間管理中的 GTD 方法? 先從比較擅長的風格與主題出發,再開始練習不熟悉的區塊。 我們可以將上方 3 步驟產出的內容整理在 Notion、Google Sheet 中,這樣就有一套可靠的內容產生方法,甚至還可以當成自己寫作題目的檢核表。 只要有了這張內容矩陣,就可以非常有系統地想出文章的題目 快速複習內容矩陣表的 3 個步驟: 找出主題(X 軸) 寫下風格(Y 軸) 選交叉點(並快速寫下 10 個點子) 如果你需要這份內容矩陣表格的模版,可以在這裡複製:👉 立刻下載 -- 本文轉貼自:I'm Chi(原文標題:部落客的靈感救星:3個簡單步驟建立內容矩陣表,終結寫作靈感枯竭 (附上發想模版))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5, 2024

部落格經營之路EP.0|The Game Plan 部落格宏觀策略

部落格經營之路 這將會是一套系列文,完整揭露部落格經營的重點。 我會從策略談起,再接著談執行及網站上線等等的設定,盼這一系列的文章,能幫助有興趣做部落格創業的人,清除物理與心理的障礙,成功前進。 The Plan — 部落格創業的宏觀藍圖 所有成功的部落客,都有一個Plan。 雖然可能都經歷過矇懂瞎寫的時期,但若要從興趣業餘晉升專業部落客,計畫是一定要有的;而Episode0,就是要把這完整的藍圖呈現給你,讓你在一頭熱衝進迷宮前,先俯瞰一次完整的架構,才不至於在迷宮裡暈頭轉向。 部落格創業的宏觀藍圖,有個簡單好記的縮寫: ATM A:Audience 觀眾 T:Trust 信任 M:Monetize 變現 無論你是哪類型部落格,經營任何主題,這藍圖都不會改變,就是這三個關鍵步驟。 Audience觀眾與流量 當你的網站(部落格)架設好之後,它就是一座孤島。 無論你 Logo 設計多漂亮、UI/UX 多棒都一樣,他就是一座無人島,只有你自己在島上,孤芳自賞。 而你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讓這座島嶼,熱鬧起來;每個網站,都需要流量,不然就只是個空殼。 流量怎麼來? 除了少數怪咖外,應該沒人會想造訪一座孤島吧? 所以你得開始搭建你的島,你要開始寫高價值的內容,每一篇高價值內容,就像是幫島上蓋新的餐廳、景點、旅館,你要不斷地創造這些內容,別人才願意來這座島上活動。 流量從哪裡來? 在你孤島周圍,其實有著非常多巨型島嶼,上面住了很多人,而你的目標,就是搭建你與那些巨型島嶼間的橋樑。 其中,最大的島就是Google群島,他上面有幾億人,你得靠SEO技術來造橋,一開始技術還不好,可能只能用救生艇偶爾載幾個人來你的島,但隨著你越來越熟悉SEO,你的橋會越造越快、越造越好,Google甚至會主動把你的橋擴建,讓更多人能看見前往你島嶼的標示(部落格標題) 只要你做得對,很多人就會開始從Google,造訪你的島嶼。 除了Google群島之外,還有非常多不同的島嶼,像是Facebook/IG這些社交媒體群島、Youtube/Tiktok影音群島、Podcast/Clubhouse聲音群島,這些島你都可以與他們建立連結,讓人們能造訪你的島,創造網站的流量。 即便選擇很多,但我建議你初期挑選一個群島即可。 因為每個群島建立連結的技巧都不同,需要大量的學習與經驗,Google有Google的玩法、Youtube有Youtube的玩法,沒有人能在一開始就掌握複數平台的規則,所以建議你,一個一個來,先學會一個平台之後,再往下個平台前進。 第一階段的任務看懂了嗎? 你要做的其實就只有一件事,創造能被人搜索到的高價值內容。 內容可以是部落格文章、Youtube影片、Podcast,格式不限,只要你持續創造「能被搜索且幫助讀者」的內容,那你這座孤島,就會慢慢熱鬧起來,人們願意來,願意待著,甚至願意推薦給身邊的其他人。 Trust 信任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在你去了某景點後,心中想:「我這輩子再也不要去那種鳥地方了⋯⋯」 而你的網站,就要極力避免給別人這種印象。你必須贏得島嶼訪客的信任。 信任,在部落格世界是怎麼具體展示的呢?就是讀者願意讓你,與他有更近一步的接觸。 從輕度的追蹤粉絲團,中度的加入E-mail名單,重度則是肯參加你舉辦的實體活動; 信任,從哪裡來的呢? 信任,來在於你把讀者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其實當你不斷創造高價值內容的同時,信任就已經慢慢滋生,如果讀者能從你內容中獲得進步、解決問題、取得啟發,那他肯定很願意繼續從你這,獲得更多內容。 這階段最好的做法,就是開始搜集E-mail電子報的名單;他就像是一個篩網,把願意信任你的人,篩進名單內,你就能進一步與這些「有信任基礎」的人,做更靠近的互動。 信任這件事不好教,因為很多人都想走捷徑,覺得信任可以用騙的。 但別忘了那句名言:你能騙到的人,都是信任你的人。 當你打算用拐騙的方式贏取信任,你信任池裡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可能剛開始還有效,但絕對不長久,你很快就得棄島,重新開發一塊淨土。 「把讀者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調整成這樣的心態,你不用大費周章,信任就會隨之而來。 Monetize 變現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大家最關心的,部落客到底如何賺錢? 雖然部落客賺到錢是很重要的事,但他卻是整個藍圖的最後一步。 這也是部落客經營反直覺的地方,因為你得先經過「毫無金錢收獲」的前兩個步驟,才有辦法蒐集到,最後這塊拼圖。 老實說,若你前面兩步做的夠好,變現是水到渠成,若你前面做不好,你就算學會了所有變現的方式,依然會舉步維艱,覺得賺錢好難。 部落格變現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包含:網站廣告、業配、聯盟行銷、工商服務媒合、自行打造商品。 我這裡不談每個變現的方法,只談其中的原理。試想一下,假設你是一個寫「瑜伽相關」的部落客,當你網站有固定流量,且E-mail名單裡,有一群對瑜伽有高度興趣,且對你有信任感的名單時。 你覺得變現會很難嗎?一點也不難。 你只要誠心推薦,平時做瑜伽時的裝扮、體驗過很棒的課程或最初學時買過的裝備,這就是聯盟行銷; 會不會有瑜伽產品相關廠商希望你的推薦?當然會,這就是業配。 你能不能開始自己的瑜伽線上課程,找廠商做自己品牌的瑜伽衣?這就是自行打造商品。 更不用說講座邀請、出書或其他操之不在己的潛在收入。 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肯埋著頭,努力把前兩個步驟的地基打穩,那部落格變現,真的只是看你想要怎麼變而已。 反之,如果你沒有流量、沒有信任,沒頭沒尾就想變現,大喊著: 「我要賣瑜伽課程,我的課是全世界最棒的。」 首先,沒人聽得見你大喊,再來,就算聽到了你的大喊,在沒有信任基礎下,他們為何要理你? 這就是為什麼變現是最後一塊拼圖。 部落客經營,你得先知道你的主題是擁有變現潛力的,但你不能一直想著變現,一旦你盯著錢看,就更容易迷失在這個迷宮裡。 結語 這一篇我寫得格外認真,畢竟這是部落格經營之路系列文的第一集,Netflix 影集第一集要是不好看,馬上就會被棄劇,所以我得有個好開場。 希望這 Game Plan 不會太難理解,跟高中數學比起來,他應該好懂一百萬倍吧? 但理論終究只是理論,好點子,永遠比不上高效執行力。 所以,動起來吧!趕緊去為你的孤島裝扮與造橋,人們都在群島上等著你呢。 更多主題請見: 部落格經營之路EP.1|Topic Matters 部落格主題很重要 部落格經營之路EP.2|Choose the Topic 挑選部落格主題 部落格經營之路EP.3|Choose the Platform 挑選部落格平台 部落格經營之路EP.4|Built your Base 打造你的基地 -- 本文轉貼自:早安傑森(原文標題:部落格經營之路EP.0|The Game Plan 部落格宏觀策略)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讀者若對文章內容有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討論,歡迎直接透過電子郵件info@ftpm.com.tw與我們聯絡。

February 29, 2024

視覺設計師成為「自由接案者」後自由嗎?5 年接案心得分享

2017 年離開公司,成為接案網站設計師/韓文口譯的斜槓生活,算一算 5 年過去了,分享一下這些日子以來的心得,時間跟財富自由了嗎? 為何想離開公司成為自由接案者? 2016~2017 年在一個國內大企業工作,我在那個公司學到了很多網頁相關的技術,很感謝主管和同事們不藏私地教導,但同時工作有很多讓我覺得痛苦的地方。 基隆新店的通勤時間好長 住在大台北地區的人幾乎都是通勤,雖然我住在基隆通勤族最方便的安樂區,但偏偏公司在新店沒有直達車,上班時間搭主管的便車(很感謝主管住同一區),下班時間因為主管需要加班,我自己坐車回家都必須超過 1.5 小時通車時間,塞車的話還有可能超過 2 小時。 當時小孩 6 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到新店上班,早上為了不想塞車,6:45 起床,看著孩子的睡臉出門,回到家 8 點,這時候寶貝還很有精神我卻已經累癱了。 身為某公司某部門設計師的壓力 老實說我個性有點叛逆,又很敏感(神經質),不自覺的會很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好,覺得自己不如人,擔心達不到老闆的要求(但其實我只是一個小設計幹麻要這樣我也不知道阿~~~)。 視覺設計師薪水的天花板 如果以視覺設計師來說的話,42k 就已經是很不錯的薪水了(我想應該有比這個薪水高的~只是我沒有XD ),若想要增加薪水的話,只能學習其他技能,轉職當 UI/UX 或是前端工程師。要是升遷當主管的話,薪水能夠增加,公司有事的話就必須加班,我的孩子還這麼小她需要媽媽阿XD 我不行加班。(我真的可以理解面試時問有沒有生小孩的打算,因為生了小孩真的只想衝回家) 總歸來說… 在台灣待過幾間大公司,薪水穩定差不多就是那樣,但我個性在跟同事溝通上覺得心很累。家裡加上公司的壓力讓我覺得,如果我回家自己帶小孩的話,至少可以減輕一部份的壓力,孩子在身邊就只有這幾年而已,應該好好珍惜。當時跟前夫尚未離婚,覺得如果現在開始接案,也會是個很好的累積,假設未來要離開台灣也能在國外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賺錢。 成為自由接案設計師後薪水增加了嗎? 接案第 1 年月收入只有 20k,好險斜槓青年大流行,斜槓後薪水加到 40k 剛離開公司開始接案的第 1 年,其實我的月薪是直接砍半只剩下 2 萬,2 萬元剛好只夠給家裡的生活費跟孩子的奶粉尿布錢。同時開始我的斜槓工作:韓文口譯,2017 年在台灣會說韓文的人還不算多,所以鼓起勇氣去嘗試。 因為開始斜槓工作,讓我的收入補血不少,第二年 2018 下半年至少回到月薪 40k 的水準。也慢慢把設計工作的重心從單純視覺設計,移向 WordPress 的網站建置,本來就有 HTML 跟 CSS 的基礎,加上當時用 WordPress 架設網站的設計師並不多,因此我很順利的跟幾間網站公司合作,成為固定的外包網站設計師。 接案第 3 年,設定每日工作時間 8 小時,平均月收入 41k 有幾個固定的合作廠商之後,收入比較穩定了,但工作多到有時候一天工作 15 小時還做不完,而且怎麼薪水還是沒有長進咧?不但薪水沒有長進,說好要陪小孩的我也沒時間陪她了ㅠㅠ 意識到這點的我開始設定自己的工作時間,不加班,沒案子就帶孩子出門去玩,收入雖然沒有明顯的成長,但是時間好像變得自由了。很幸運的韓文口譯也很穩定幾乎每個月一次,偶爾出差當高級人力工(畢竟韓文口譯的時薪還是比較高),還能暫時脫離媽媽的角色。心想,若是韓文口譯的工作能夠 cover 我的月收入的話我是不是能乾脆把口譯當作正職,設計的工作就看心情接案就好呢? 接案第 4 年後,Covid-19 疫情爆發,平均月收入 52.4k 本來覺得韓文口譯的工作很穩定,幾乎一個月一次,那我慢慢累積看能不能乾脆轉職是否能提高收入。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2019 年底從中國武漢開始疫情爆發,很快的時間,幾乎全世界都開始有確診者,開始封城,飛機不飛了。 沒有韓國人來台灣,我的口譯工作趨近於 0,回顧 2020 只做了 2 次口譯工作。很多公司行號慢慢開始受到影響,真的很慶幸我有持續在 WordPress 網站這塊鑽研,因為實體商店對於網站的需求增加,雖然少了韓文口譯的收入,但網站設計的案件增加了,這時候在設計案件的報價上已經慢慢提高價格,感謝廠商沒有嫌棄依然願意持續合作。 接案第 4 年終於第一次以個人名義接到網站設計的案件,客戶是從粉絲專頁看到我的,第一次自己跟一個陌生客戶談網站內容,並且報價,確定合作。客戶在我提出規畫後,請我馬上執行,並且沒做太多的修改,之後也又委託我製作第二個第三個網站,對於我設計師的角色增加不少信心。並且月收入終於來到當年離開公司後給自己的理想值了。 自由接案後月薪從 4k 到 100k 都有可能,還有可能尾款沒付客戶跑了 疫情到了第二年,本來以為很快可以恢復正常再接口譯工作,隨著時間過去,也慢慢的開始認命要乖乖做設計工作的事實。很慶幸疫情期間網站與網路銷售頁設計的需求大增,實體店面若不轉成線上完全沒收入,本來下定決心不加班的我,覺得不趕快幫他們完成,他們只能餓肚子,因此拚了命的完成很多案子。 但自由接案畢竟不是領薪水,什麼時候接到什麼案子,什麼時候可以結案拿到錢都不是很確定,有時候忙了好久,但都沒有結案的話也是不會有薪水入帳,甚至遇到網站做好了,客戶不想付尾款,拒接電話也不回復 LINE。雖然平均收入看起來不錯,實際月收入最低一個月只有 4000 元,所以接案以來就算拿到大筆月收入,也都不敢亂花錢。 成為自由接案者後真的自由嗎? 第一階段,實現時間自由 一開始接案時一個月只賺 2 萬,老實說心情真的輕鬆不起來,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樣才能接更多的案子,只要有案子來就接。但時間上真的很自由,我告訴自己當作老天爺給我的禮物,讓我好好跟孩子相處。所以只要手上沒工作就能帶他去親子館,也可以去很多其他的景點,但是比較需要錢的活動就不大行,所以只實現了時間自由。 第二階段,時間與金錢的取捨,一點都不自由 第二年開始比較多案子進來了,但時間也變少了,當時覺得這樣跟我在公司上班實在是沒什麼兩樣阿!而且還要承受很多當上班族根本不用承受的壓力。坐在辦公室的時候總想我在幫別人賺錢,坐在自己家的辦公室時連怎麼賺錢都要想,怎麼壓力更大了阿,怎麼財富跟時間都不自由阿! 第三階段,時間自由,工作自由,心靈自由,財富還沒自由 第三年之後設計案幾乎都是跟幾個固定的廠商合作,磨合了一段時間也開始培養出默契,我也開始學習安排工作排程跟提升報價技巧。沒錯,當上班族的時候大多是老闆請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接案後必須學會安排工作,評估時間,並且報價給客戶。好好跟客戶討論排程,客戶都能體諒,他們比較擔心案子做一半人就消失了,所以誠信也是接案時一個很重要的評估選項。 案子多的時候每天都有不同的會議要開,不只要當設計師,還要當業務、企劃、老闆,努力行銷自己的同時也要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我終於可以不用每個案子都接,我可以決定我要跟哪個客戶合作,要做什麼樣的案子,從案子中得到多少報酬。孩子暑假我可以安排少一點工作帶她出去玩,也可以跟客戶說明不加班,不接急件,這一切都建立在累積的人脈與信任上。 工作斷捨離,努力達成目標,不為別人,只為了自己 設定好目標,不是自己要的就大膽放手,在工作上好好的斷捨離。釐清我要的是工作?是時間?還是金錢?自由接案者工作成果完完全全可以自己選擇,雖然工作內容其實跟在公司當員工沒什麼不一樣,但我可以選擇自己想完成的工作內容,比起待在某個公司的某個職位來說,確實是自由度滿分。 但以我個人的收入來說,確實是蠻現實的,要實現財富自由我應該還要多付出更多努力才對。也許報價方式要再調整,也許需要更精進技術,這些都要再調整,才能期待未來有更好的成果。 自由工作者沒有勞健保該怎麼辦?要加入工會加保嗎? 目前我沒有勞保,只有健保,健保可以單純只附掛在戶籍地的區公所,每個月收到帳單再去繳款,也能設定自動轉帳扣款。沒有選擇加入工會是因為我沒有上下班打卡的證明,就算發生什麼意外也很難申請理賠,加入公會是需要另外有會費的,所以大家可以自行評估看看。如果有口譯的工作要出差,我會直接加保旅平險。勞退的部分我則是自己投資 ETF,但當然目前景氣很差沒什麼賺到,但我就當作存錢。 接案需要成立工作室或公司行號嗎?超過 2 萬要扣 2 代健保 目前沒有設立工作室跟公司行號,大部分會請公司行號用勞務報酬單的方式請款。若客戶有發票的需求,我是請合作廠商幫我開發票(當然一開始報價就要標明稅另計)。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我沒有固定收入,但超過 2 萬的話還是會被扣 2 代健保,所以後來會跟廠商協調,請款時一次不超過 2 萬,廠商大多都能理解。 以上就是這幾年的心得,你也有想當自由工作者嗎?還是你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跟我討論。 -- 本文轉貼自:Lesily Wei(原文標題:視覺設計師成為【自由接案者】後自由嗎?5 年接案心得分享)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1, 2024

我的「線上課程」賣得出去嗎?4 招教你找到 TA 驗證需求

你的線上課程真的能幫助到學員嗎?消費者真的願意購買嗎? 我們在過往文章有提到,知識創作者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看著別人賺到荷包滿滿,在什麼都還沒確認前,就大聲嚷嚷著:「我要來販售線上課程!」 先別說增加被動收入了,沒有目標、計畫的操作,通常只會以失敗收場。 你最好在線上課程產品正式製作前,就先驗證「市場需求」:是否真的如你想像,會有一群人,對你的課程主題內容有興趣,並願意付費購買嗎? 以下 4 種市場探索驗證方式,希望能確實幫助到你,找到受眾痛點、做出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內容,避免花了時間跟力氣做白工,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❶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一:關鍵字研究 以前人們有問題,只能去圖書館找資料、問周遭的親朋好友;而現在,碰到不清楚的知識、想解決某些困擾,甚至對某個產品冒出購買慾望、有比價需求,我們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找 Google 大神! 每個使用者在搜尋關鍵字時,都可以視作一次提問。透過關鍵字研究,我們可以從使用者用的字詞、詢問的方式,進而掌握他的「搜尋意圖」(Search Intent )。 舉例來說,「英文 口語 補習班」跟「英文 口語 家教」,同樣是想學口語,搜尋意圖就明顯不同,前者是想找補習班,可能習慣團體上課;後者則傾向找 1 對 1 的對話課程。 透過一些關鍵字分析工具,我們可得知,某些關鍵字每月平均搜尋量,以及競爭程度等等。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主要是因為,如果某個關鍵字/關鍵詞組搜尋量很少,間接傳達出一個訊息,或許,多數人對該主題是不感興趣的。 那你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思考,如果選擇做為線上課程主題,真的會有賣點嗎? 還是,其實你早已決定做小眾的生意了? 以下提供給大家幾個「免費」關鍵字查詢工具做為參考: 1️⃣ Google Suggest 關鍵字建議 👉 Google 搜索引擎 Google Suggest(也可叫 Google Auto Complete,中文:Google 關鍵字建議),指的是 Google 主動推薦你的關鍵字清單。 你應該會發現,當你用一個關鍵字詞搜尋時,Google 會自動在下方,幫你列出一排相關字詞建議,這些都是 Google 統整大數據的結果,告訴你,其他的使用者,可能會用什麼關鍵字來搜尋,他們是怎麼想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關鍵字研究,在毫無頭緒下,建議可以先從觀察這些字詞開始,甚至逐一點進去,看看第一頁的搜尋結果,都是些什麼的內容。 有時候,你會很驚訝得發現,原來消費者跟你想的不一樣。 2️⃣ Google Trends 搜尋趨勢 👉 Google Trends 網址連結 透過 Google Trends(中文:Google 搜尋趨勢),輸入關鍵字,你就可以依照指定的國家/區域、時間、資料來源範圍,觀察關鍵字的搜尋熱度。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Trends 呈現的是一個「相對數值」,它用 1 到 100 來表示關鍵字詞的「搜尋熱度」,這並非實際搜尋量。所以我們在看的時候,注意的重點會是,一個大方向的曲線趨勢,或是同時間,幾個關鍵字詞的比較分析。 比方說,我們用「線上教學」來做關鍵字查詢(如下圖),可以發現,在 2021 年 5 月時,搜尋量飆高,而在 2022 年 5 月,又有一個曲線小攀升,結合當下時事,可判定是受到 COVID-19 影響 – 當疫情變嚴重,大家立刻開始把重心放在線上教學。 你也可以透過 Google Trends 來做確認,產品的季節性,以下圖為例,我們用「羊肉爐」來做為搜尋關鍵字詞,可以很明顯看出,冬天的搜尋量,跟夏天就有極大的差別。 根據趨勢走向,你就能有個比較明確的概念,知道在什麼月份,推廣什麼產品,會達到較有效益的宣傳。 Google Trends 同時可看出,目前市場熱度風向,如果想搭上時事話題,做借勢行銷,也是參考指標。 註:在進行操作時,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字詞跑不出結果,這其實跟中文字的「分詞」有關(因為空格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影響),SEO 顧問 Frank Chiu 曾寫過一篇滿完整的相關解說文章,有興趣可參考看看。 3️⃣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 👉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官方說明 Google Keyword Planner(中文: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是 Google 官方為了幫助使用者來規劃 Google Ads 廣告 (Google 的廣告服務),所提供的「關鍵字流量查詢」工具。 你只要申請 Google Ads 帳號,就能免費使用。 比較可惜的是,只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每月搜尋量,如果想看比較精準的數據,還是得正式付費下廣告。 4️⃣ Ubersuggest 👉 Ubersuggest 網址連結 在常見的 SEO 關鍵字研究工具中,Ubersuggest 算是少數有提供中文化介面(簡體中文),且功能完善的分析軟體。 註冊帳號後,每天免費提供 3 個關鍵字搜尋扣達,如果想要一口氣看更多,它也有付費方案可選擇。 在不特別花錢情況下,你還是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基本資訊,比如說,該關鍵字的每月搜尋量、SEO 操作難度、其他關鍵字詞建議、經營度難易分析等等,滿佛心的,有興趣可以好好研究。 如果是要研究「線上課程主題」,關鍵字詞每月搜尋量,建議最好還是要在 1,000 以上,因為這代表這個話題,還是有一定的關注量,可能會比較有操作空間。 ❷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二:觀察網路社團、論壇等社群討論 這裡講的社群,包括大家常見的 FaceBook 社團、LINE 社群、IG、Dcard、PTT 等等。 無論是社團還是社群,這些場域,都會集合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人,或是有困擾的人。 通過觀察討論、分享跟詢問的內容,你可以了解到,你的潛在學員、受眾,在意什麼、想解決什麼,以及感興趣的事物,常重複出現的問題,或許就有你的線上課程主題,可以發揮的空間。 不只是潛水,你還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無償地付出、真誠的分享,與社群成員建立一定的信任,藉由對話讓人感覺到,你是某個領域專家,長久下來,也會累積你的個人品牌聲量,專業定位也會越來越明確。 👉 你可能也會想了解的內容 ⭢ 經營網路社群前你必須要知道的事!7 步驟打造專屬線上社群 ⭢ 經營 Blog 好難!為何我的部落格遲遲沒起色?5 個新手常犯錯誤 ⭢ 如果能早點知道就好了!給創作者的 7 個小建議 ❸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三:競爭對手研究 其實有時候,良性競爭並不是壞事,這代表市場有機會做大,共同炒熱氣氛。 你可以搜尋各大線上課程平台上,跟你主題雷同的線上課程,觀察他們的課程大綱、章節單元安排,從這些「競品」中,找到你跟他們的差異化。 比如說,有什麼環節,是他們沒有提到,但是你可以多著磨的地方,說不定可以從中找到「機會點」。 另外,有個操作小撇步,提供給你參考。 你可以去瀏覽課程底下的學員留言,尤其是給差評的評論,通常你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期待,以及課程哪裡沒有滿足他們,讓他們產生期待落差的地方。 如果真的找不到競爭對手的線上課程,也可以去 YouTube 搜尋相關的主題影片,你甚至可以去博客來、Amazon 等國內外電子商務網站,查找近期上市的書籍/電子書,看一下你準備的內容,是否有符合當前的趨勢。 說不定你會是該主題領域,第一個製作線上課程的人哦! ❹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四:與粉絲、會員對話 粉絲會追蹤你的自媒體,願意訂閱你的 Email 、成為你的會員,代表你平時分享,是有助於他們成長的,這群人,對你的知識內容有實際興趣,也是最有可能付費支持你的潛在受眾,所以,絕對不要放過任何跟他們對話的機會! 你可以藉由發送 IG、FB 即時動態詢問,也可以夠過電子郵件,寄送問券進行調查,如果願意填寫回覆,可以提供小禮物,或是未來課程的折價券,如果能夠找到願意 1 對 1 面對面受訪的人,那就更好不過了。 你可以詢問他們,現階段有什麼樣的挑戰,生活碰到什麼樣的困擾,確認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製作一門線上課程,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會有興趣購買嗎?如果你大概已經有了課程大綱的想法,甚至可逐一列出,確認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以及能接受的課程價格大概是多少? 打造一門線上課程產品,絕非易事! 有熱情、有目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通過各種調查研究,你依然無法確認,自己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建議先不要太心急,試著停下腳步、換個方向努力,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祝大家好運囉!👋 -- 本文轉貼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