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

86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自媒體經營】「臉書經營」教學!用臉書創作,創造職涯第二曲線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建議那些在職場上努力工作一段時間,但感到自己達到瓶頸的人。可以透過經營「自媒體」,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更多的籌碼與機會。 延伸閱讀:40 歲出頭碰到職涯天花板,怎麼辦?「自媒體」可能是你的救贖! 但有些人對於怎麼開始經營自媒體,可能還有些迷惘。因此,這篇文章將會分享一些技巧,告訴大家如何從零開始,在臉書上經營自媒體。 自媒體經營|為什麼以「臉書」為主呢? 自媒體經營|思考定位,問自己 3 個問題 自媒體經營|要能「細水長流」,追求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 自媒體經營|為什麼以臉書為主呢? 對於剛開始分享的人來說,選擇以文字作為主要的分享載體有其獨特的優勢,那就是「構思時間長」與「修改成本低」。 首先,文字創作的過程允許作者有充足的時間來深思熟慮和修改內容,無論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或是隔天再回來審視,作者都可以不斷地反思和修改,以確保內容的質量和深度。 其次,與影片和 Podcast 相比,如果同樣的內容需要進行更動,修改文字可能只需要調整幾個字詞,而修改影片或 Podcast 可能需要整段重錄。這對於剛開始創作的人來說,不僅節省了時間,也避免了在反覆重錄的過程中消磨掉創作的熱情。 所以對於剛開始分享的人來說,選擇文字作為分享的載體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而對比於眾多社群軟體,臉書的排版更有利於文章的創作與閱讀,它不像 Instagram 著重照片或短影音,也不像 Twitter 偏向零散的資訊,對於剛開始分享的文字創作者來說是比較友善的媒介。 那麼,該怎麼開始在臉書上經營自媒體呢? 自媒體經營|思考定位,問自己 3 個問題 首先,在開始經營之前,必須先設定自媒體的定位。 如果你的帳號都是個人的生活感悟,或是想到什麼寫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主軸,那除非你是在原本的專業領域中非常有名的大人物,不然你會發現除了親朋好友,根本不會有人追蹤你。所以在一開始你就必須明確地告訴大家,讀者來這裡「可以得到什麼」。 因此開始之前,不妨仔細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1.你想要分享給哪些人? 這邊可以試著想像那些你想分享內容的人,他們可能的年齡、職業、興趣等等,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聚焦,形塑出讀者的輪廓,從他們的角度撰寫文章,也更能引起共鳴。 比方說,你是一個 40 歲,在外商的高階主管,你想要分享一些關於外商的事情。假如你的目標對象是那些對於外商有興趣,但還不太熟悉外商生態的人,這些人有可能是未來想進外商工作的學生;有可能是剛進入外商,未來想往高階主管發展的人。 那在確立目標後,你就可以多分享自己剛進入外商的經驗,以及領域的技巧,或是過程中需要累積什麼樣的作品等等,不僅可以讓你的內容更具吸引力,也可以建立起與你的讀者之間的連結。 2.你想要分享什麼樣的內容? 很多人在經營自媒體時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跟風,覺得現在流行什麼主題,就試著做什麼。 但這樣不僅會讓你的內容不如長期專注在這個領域的人深入,長期頻繁的更新也容易讓你的創意迅速枯竭。 經營自媒體最重要的就是細水長流,因此有一個能夠持續分享的靈感來源非常重要,所以建議在思考分享內容時,盡量貼近自己本身的興趣與職業,這樣才有足夠的素材可以分享,在創作前的研究與構思也比較不會感到厭倦。 3.你選定的主題有沒有類似的人在分享? 在這個部分,你可以嘗試去找尋並參考那些已經在分享類似主題的自媒體。仔細觀察他們的內容和選題,這可以作為你自己發文方向的參考,至少找出五個這樣的自媒體來學習。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從許多已經開始的人那裡獲得靈感和學習經驗,也可以觀察這類型自媒體的受眾,他們喜好哪些內容。 不過這邊要提醒,學習並不是直接照搬對方的內容,而是用對方的選題與格式,論述自己想要講的事情。 比方說,你想要分享在加拿大留學的所見所聞,那你可以參考一些台灣人在國外的粉專,看看他們都分享什麼樣的主題,有可能是文化差異,有可能是當地的風土民情,有可能是調適技巧等等,看看哪些貼文按讚分享最高,就可以用類似的選題套版撰寫。 自媒體經營|要能「細水長流」,追求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 在你思考完這三個問題之後,就可以開始正式地制定你的經營策略了。 如同前面提到的,經營自媒體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細水長流」,追求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而是應該先專注於穩定地更新內容。等到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後,再逐漸發展出個人特色。 然而,在剛開始經營的時候,為了增加曝光率,建議你先以每兩到三天發布一篇貼文的頻率來更新內容。這樣可以快速地累積內容,避免讓訪問你的粉絲頁的人因為覺得內容太少而選擇離開。 至少要以這樣的頻率累積 30 篇文章,也就是至少持續兩到三個月。因為根據統計,有 80% 的人在剛開始嘗試經營自媒體時,都無法堅持超過三個月。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撐過這段時間,你就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新手了。 當然,也不是單純發文,你需要建立一套貼文的篩選系統,找出反應良好的貼文,分析它們受歡迎的元素,並嘗試創作相同類型的貼文,以此來了解受眾的喜好。 例如,如果你有一篇教大家如何與廣告商談判的文章獲得了許多的按讚和分享,那麼你就可以針對「談判」和「廣告商」這兩個關鍵字來撰寫文章。你可以嘗試寫一些關於談判技巧或廣告商秘辛的主題,看看哪些貼文的反應比較好。透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持續優化你的內容,更快地找到你的經營方向。 同時,在不斷創作內容的過程中,你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經營技巧。無論是文章的標題、內容的論述,還是照片的拍攝,都可以透過參加課程、利用網路資源、閱讀書籍等方式來提升,這樣你才能持續創作出更吸引人的內容。 如果你想增進更多關於知識型商品的寫作技巧,可以參考這堂《V015知識型商品的文案寫作課》。 總結來說,經營自媒體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和持續學習的過程。從確定你的目標受眾,到選擇你要分享的內容,再到學習和優化你的經營策略,每一步都需要你的時間和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成效上不去、找不到題材、網友的批評等等,甚至會讓你因此自我懷疑。 但這是完全正常的,每一個成功的自媒體創作者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掙扎。只要你能堅持下去,你就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就算不會因此變成大網紅,也能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的讀者群。 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已經成功地經營了你自己的自媒體。 延伸閱讀: 經營「知識型自媒體」關鍵|先搞懂 3 個角色定位,避開 4 個陷阱! 沒過五十歲的你,為什麼要盡早發展「自己的品牌」? 我該成為網紅,去提升自己的專業「能見度」嗎?淺談專業人士的職涯之道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0, 2024

經營「個人網站」,你一定要知道的好處!事前準備、5 個免費架站資源大統整

隨著自媒體產業日益興盛,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都嘗試在經營個人網站、部落格。相信會點進這篇文章的你,一定也正陷入到底要不要做個人網站的世紀難題中吧(笑),別擔心,這篇文章我將跟大家分享經營個人網站的優點及事前準備,最後還會跟你分享 5 個免費的架站資源,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網站是什麼? 一般我們所稱的網站,大多都是指像特斯拉、新光三越等「品牌」類型的網站,網站內容都是以品牌為出發點,介紹品牌的創立、理念跟產品,或是分享品牌所要傳遞的資訊或知識。 那麼個人網站是什麼呢? 其實,個人網站跟品牌型網站的概念差不多,不過個人網站是以「個人」為出發點,內容都會聚焦在「你這個人身上」,比如你所擁有的知識技能、你的生活經驗、你所完成的作品、你所推出的產品等等,舉例來說,像是亨利溫、早安傑森,都是很典型的個人網站範例。 那麼領先時代算什麼類型呢 … ?這個問題感覺要問老 K 比較準 XD 我自己認為領先時代是介於「個人」跟「品牌」網站之間,整體發展主軸還是以老 K 一個人為核心,不過網站內容會圍繞在領先時代的品牌理念,由團隊成員一起共同產出,因此,你要說領先時代是個人網站或品牌網站,我覺得都可以啦 XD ~ 二、為什麼要經營個人網站 有人說經營個人網站是為了整理自己過往的作品集,有人說經營個人網站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有人說經營個人網站是為了建立形象 … 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說法都有。 不過說來說去,我覺得經營個人網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看見你」。 作品集也能用 Word、PDF 整理就好,但如果你想在茫茫的求職者中,抓住面試官的目光,經營個人網站是個好方法。 記錄生活也能用日記本手寫就好,但如果你想要跟其他人分享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經營個人網站是個好方法。 建立形象也能從改變穿搭做起就好,但如果你想要擴大曝光、接觸網路上更多不同領域的人,經營個人網站是個好方法。 我簡單將經營個人網站的理由,分成兩大類型: 功能導向:個人作品集、個人履歷 如果你也覺得使用 Word、PDF 等文書工具整理作品跟履歷,會大大地限制了你的創意跟特色的話,我很推薦你可以嘗試使用個人網站來做作品集跟履歷,不僅設計排版自由度大,能展示靜態、動態、3D、影像等各種作品類型外,也很方便你可以隨時做更新! 像我目前自由接案的文字作品集,也是使用 Notion 做出來的個人網站哦!很多客戶也都跟我回饋說,比起一般紙本作品集,個人網站做出來的作品集,易讀性真的很高! 行銷導向:自媒體經營、個人電商 如果你有想要經營自媒體的念頭,或是你本身已經是網紅、IGer、YouTuber,我很推薦你可以嘗試建立個人網站,來整合你目前所有的網路資源。 舉凡你的知識、技能、生活,甚至你的業配、廣告、產品資訊,通通都可以整理在個人網站中,讓你的粉絲讀者可以更快速找到他們需要的資源,同時如果網站內容 SEO 做得好,你也能透過搜尋引擎,接觸到更多不一樣的潛在粉絲哦! 我 2023 年也打算要來做我自己的個人網站啦!目前規劃主軸是想分享我的求學經歷跟讀書技巧,以及我在追星、看 BL 的路上,所發生的各種小故事(笑),到時候正式出爐再來跟大家分享啦! 三、經營個人網站的 6 大優點 建立品牌形象:建立清楚的網站內容架構,提升品牌信任感 凸顯個人特色:可依據個人的形象風格,客製化打造專屬的樣式設計 設計自由度高:能同步展示靜態、動態、3D、影像等各種多媒體類型 搜尋引擎友善:讀者有機會透過搜尋引擎找到你,擴大曝光率 掌握數據資料:串接 GA、GSC 等分析工具,清楚洞悉讀者的喜好 資訊即時同步:網頁就是最新更新的資訊,不用擔心給錯版本的問題 四、開始經營個人網站前,先問自己 3 個問題! 1. 你準備好資金了嗎? 架設網站雖然成本很低,但並不是零成本,基本上最少需支付「虛擬主機」及「網域」的使用租借費,且通常都不能直接買斷,因此如果你要長期經營,就需要長期支付這個租借費用,每年的虛擬主機費用大約至少 3000 元以上,網域就比較平價一些,每年大約 1000 元以下有找。 如果時間上比較緊迫,沒有空自己架設網站,也可以選擇請專業的網站設計公司協助架設,以及請設計師幫你規劃網站主視覺跟動線,但這兩者的價位都不低,通常都需要耗費上萬元以上。 2. 你安排好時間了嗎? 經營個人網站不是把網站架出來就完事了!除了架設網站需要時間外,經營、更新、維護、優化網站也需要時間。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個人網站越做越好、創造越來越高的流量,務必要定期安排時間去經營網站內容、產出文章,以及擬定 SEO 關鍵字策略、定期更新內容,讓讀者有機會在搜尋引擎的第一頁找到你的網站! 3. 你具備好能力了嗎? 雖然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新手友善的網站架設平台,即便是完全沒有網站基礎的人,也能輕鬆架出個簡單的網站。 但完全沒有網站基礎並不是好事,因為實際在經營網站時,仍然時不時會遇到各種程式設計面的問題要解決,因此具備一點點的「前端」、「後端」網頁設計基礎,一定能幫助你在架設網站上更加順利。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讓網站的能見度變高、曝光率提升,「SEO 優化」也是必備的能力之一,SEO 中文是搜尋引擎優化,指的是設法讓網站搶占到搜尋引擎第一頁的手法,如果想知道更多有關 SEO 是什麼、SEO 怎麼操作的資訊,歡迎點選下方的延伸閱讀了解更多哦! 「SEO 新手教學」系列文章 【SEO 新手教學 #1】為什麼個人部落格也要做 SEO?新手必知的部落格 SEO 關鍵 3 大核心一次告訴你! 【SEO 新手教學 #2】如何規劃 SEO 關鍵字?新手部落客必學的 3 大步驟 + 5 個免費關鍵字規劃工具推薦! 【SEO 新手教學 #3】如何規劃長期的 SEO 文章方向?經營部落格必知的網站文章規劃 3 步驟! 五、如何架設個人網站? 兩種方式任你挑選 最常見兩種網站架設方式,不外乎就是自己架,以及請網站公司幫你架,這兩種方式各有它的優缺點,像自己架的價格就比較便宜,請網站公司架就比較省時、省力等,下面我就用表格簡單幫大家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 簡單來說,如果你時間比較充足,也有興趣累積架站的經驗,就可以嘗試自己架站,不過後續如果遇到網站上的問題,也必須靠自己摸索解決,或再花錢去請專業的工程師協助除錯。 但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卻又想要快速架設好網站,就建議你可以找專業的網站公司協助,即便之後網站遇到任何問題,也能隨時請專業的工程師幫你解決。 六、新手必收藏!5 個免費架站平台資源 1. Notion:簡約設計版型,零基礎新手也學得會 適用對象:求職者、自由接案者、小型品牌 狹義來說,Notion 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架站平台,因為它的功能相對有限,且介面的自由度也沒有像 WordPress、Wix 那麼厲害。 不過,如果你只是想要做的個人履歷、個人作品集,或是幫你的小品牌做個簡單的官網、價目表、菜單,我很推薦你可以使用 Notion,不僅介面簡單直觀,學習起來相當快速之外,在不需要太多進階功能的前提下,基本上是完全免費的! 像我前面也有提到,我的個人作品集就是用 Notion 做出來的!當初我就是上了 Notion 實戰線上課程後,才慢慢學會如何用 Notion 架設自己的個人作品集,如果你也想要學會用 Notion 架站的技巧,線上課程的連結我就放在下方,歡迎有興趣的你點閱查看哦! 【Notion 實戰課程:打造專屬數位工作術(限時優惠碼領取!)】 2. Portaly:豐富模板樣式,3 分鐘打造入口網頁 適用對象:業務、IGer、自媒體經營者、小型品牌 IG 在用的多連結工具也能當個人網站嗎?當然可以的! 現在很多 IG 網紅、小型品牌、業務,都選擇直接使用 Portaly 來整合他們的重要連結資訊,像是品牌介紹、營業時間、聯絡資訊,或是線上課程、電子書、團購、業配等產品資訊,方便粉絲更快速找到他們需要的資訊。 不過,Portaly 跟 Notion 概念很類似,都不算是完整的架站平台,只適合做簡易的資訊、連結整理,介面相對來說也比較簡約一些,如果你想要架設更完整功能的網站,建議還是要選擇專業的架站平台比較合適哦! 你可能會有興趣… 【Portaly 傳送門】全球第一中文多連結工具,手把手帶你打造專屬的個人品牌名片、頁面! 【Taplink 教學】最好用又最好看的 Instagram 多連結整合工具,打造專屬自己的個人頁面! 3. WordPress: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架站平台 適用對象:自媒體、部落客、個人品牌、企業品牌 如果你的網站主打的是「文章」或「部落格」型的內容,Wordpress 絕對是你的首選!Wordpress 當初創立的宗旨就為了幫助創作者建立部落格,不過隨著功能越來越完善且多樣,現在也有許多知名的大型連鎖品牌,也都是使用 WordPress 架出來的哦! 除此之外,目前網路上免費教學資源最豐富的大概就非 WordPress 莫屬了(笑),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教學或說明書,網路上放眼望去滿滿都是,而且還都免費 XD,根本就是我們這種自架網站的新手的首選架站平台阿! 4. Weebly:最簡單的架站平台,上手速度超快 適用對象:求職者、自由接案者、個人品牌 我高中時就曾經用 Weebly 架過網站,那時候我連程式是什麼都不知道也架的出來,你應該就知道 Weebly 有多好架了吧(笑)。 不過,Weebly 之所以可以這麼快就上手,有一部份原因也是網站架構比相對較簡單、陽春一些,可變動的彈性也比較小,因此,如果你想要設計自己的樣式、套版或變更網站版型,Weebly 可能就沒那麼適合你。 5. Wix:專為品牌而生,快速打造質感形象官網 適用對象:企業品牌、個人品牌 Wix 同樣也是相當知名的架站平台之一,不過主打的方向比較偏企業、品牌的形象網站,提供相當豐富且漂亮的模板樣式,因此只要點幾下,很快就能做出一個超有質感的形象網站了。 不過,Wix 的網站架構設計,相對比較不利於執行 SEO,且網站的功能及外掛豐富度也比較低,因此如果你有想要走 SEO 導向,或是需要比較多進階功能,就比較不推薦你使用 Wix。 7. 總結 如果你有想要朝個人品牌、自媒體經營的路上邁進,建立個人網站絕對是勢在必行,一是可以幫你建立品牌的信任感,二是可以擴大品牌的曝光率,整體來說,一定可以幫助你的品牌成長更有感! 想要開始經營你的個人網站,卻又不知道該從何開始、該如何規劃嗎? 推薦你可以參考我們領先時代老 K 推出的《自媒體網站經營創業講座》,不僅會分享領先時代創立至今的故事歷程,還會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網站經營的小祕訣,且現在買就免費贈送《Wordpress 入門架站教學影片》,非常推薦給想要開始做個人網站卻還不知道該怎麼下手的你! -- 本文轉貼自:老K(領先時代數位 創辦人)(原文標題: 為什麼要做個人網站?經營個人網站的 6 大優點 & 5 個免費架站資源一次看!) 老K是一位數位工具講師,同時也是輔導各領域自媒體經營者,從零開始到全職經營的陪跑顧問。2019 年打造《領先時代數位》網站與全遠距團隊,前後已分享上百種數位工具的應用方式與詳細教學。後續開設了超過 11,000+ 位學員的《Notion 實戰課程》,也開設《B.R.A.N.D 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系統》的自媒體陪跑計劃,希望能帶領更多人透過自媒體,踏上自由工作、數位遊牧之路。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 2024

我的「線上課程」賣得出去嗎?4 招教你找到 TA 驗證需求

你的線上課程真的能幫助到學員嗎?消費者真的願意購買嗎? 我們在過往文章有提到,知識創作者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看著別人賺到荷包滿滿,在什麼都還沒確認前,就大聲嚷嚷著:「我要來販售線上課程!」 先別說增加被動收入了,沒有目標、計畫的操作,通常只會以失敗收場。 你最好在線上課程產品正式製作前,就先驗證「市場需求」:是否真的如你想像,會有一群人,對你的課程主題內容有興趣,並願意付費購買嗎? 以下 4 種市場探索驗證方式,希望能確實幫助到你,找到受眾痛點、做出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內容,避免花了時間跟力氣做白工,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❶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一:關鍵字研究 以前人們有問題,只能去圖書館找資料、問周遭的親朋好友;而現在,碰到不清楚的知識、想解決某些困擾,甚至對某個產品冒出購買慾望、有比價需求,我們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找 Google 大神! 每個使用者在搜尋關鍵字時,都可以視作一次提問。透過關鍵字研究,我們可以從使用者用的字詞、詢問的方式,進而掌握他的「搜尋意圖」(Search Intent )。 舉例來說,「英文 口語 補習班」跟「英文 口語 家教」,同樣是想學口語,搜尋意圖就明顯不同,前者是想找補習班,可能習慣團體上課;後者則傾向找 1 對 1 的對話課程。 透過一些關鍵字分析工具,我們可得知,某些關鍵字每月平均搜尋量,以及競爭程度等等。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主要是因為,如果某個關鍵字/關鍵詞組搜尋量很少,間接傳達出一個訊息,或許,多數人對該主題是不感興趣的。 那你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思考,如果選擇做為線上課程主題,真的會有賣點嗎? 還是,其實你早已決定做小眾的生意了? 以下提供給大家幾個「免費」關鍵字查詢工具做為參考: 1️⃣ Google Suggest 關鍵字建議 👉 Google 搜索引擎 Google Suggest(也可叫 Google Auto Complete,中文:Google 關鍵字建議),指的是 Google 主動推薦你的關鍵字清單。 你應該會發現,當你用一個關鍵字詞搜尋時,Google 會自動在下方,幫你列出一排相關字詞建議,這些都是 Google 統整大數據的結果,告訴你,其他的使用者,可能會用什麼關鍵字來搜尋,他們是怎麼想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關鍵字研究,在毫無頭緒下,建議可以先從觀察這些字詞開始,甚至逐一點進去,看看第一頁的搜尋結果,都是些什麼的內容。 有時候,你會很驚訝得發現,原來消費者跟你想的不一樣。 2️⃣ Google Trends 搜尋趨勢 👉 Google Trends 網址連結 透過 Google Trends(中文:Google 搜尋趨勢),輸入關鍵字,你就可以依照指定的國家/區域、時間、資料來源範圍,觀察關鍵字的搜尋熱度。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Trends 呈現的是一個「相對數值」,它用 1 到 100 來表示關鍵字詞的「搜尋熱度」,這並非實際搜尋量。所以我們在看的時候,注意的重點會是,一個大方向的曲線趨勢,或是同時間,幾個關鍵字詞的比較分析。 比方說,我們用「線上教學」來做關鍵字查詢(如下圖),可以發現,在 2021 年 5 月時,搜尋量飆高,而在 2022 年 5 月,又有一個曲線小攀升,結合當下時事,可判定是受到 COVID-19 影響 – 當疫情變嚴重,大家立刻開始把重心放在線上教學。 你也可以透過 Google Trends 來做確認,產品的季節性,以下圖為例,我們用「羊肉爐」來做為搜尋關鍵字詞,可以很明顯看出,冬天的搜尋量,跟夏天就有極大的差別。 根據趨勢走向,你就能有個比較明確的概念,知道在什麼月份,推廣什麼產品,會達到較有效益的宣傳。 Google Trends 同時可看出,目前市場熱度風向,如果想搭上時事話題,做借勢行銷,也是參考指標。 註:在進行操作時,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字詞跑不出結果,這其實跟中文字的「分詞」有關(因為空格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影響),SEO 顧問 Frank Chiu 曾寫過一篇滿完整的相關解說文章,有興趣可參考看看。 3️⃣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 👉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官方說明 Google Keyword Planner(中文: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是 Google 官方為了幫助使用者來規劃 Google Ads 廣告 (Google 的廣告服務),所提供的「關鍵字流量查詢」工具。 你只要申請 Google Ads 帳號,就能免費使用。 比較可惜的是,只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每月搜尋量,如果想看比較精準的數據,還是得正式付費下廣告。 4️⃣ Ubersuggest 👉 Ubersuggest 網址連結 在常見的 SEO 關鍵字研究工具中,Ubersuggest 算是少數有提供中文化介面(簡體中文),且功能完善的分析軟體。 註冊帳號後,每天免費提供 3 個關鍵字搜尋扣達,如果想要一口氣看更多,它也有付費方案可選擇。 在不特別花錢情況下,你還是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基本資訊,比如說,該關鍵字的每月搜尋量、SEO 操作難度、其他關鍵字詞建議、經營度難易分析等等,滿佛心的,有興趣可以好好研究。 如果是要研究「線上課程主題」,關鍵字詞每月搜尋量,建議最好還是要在 1,000 以上,因為這代表這個話題,還是有一定的關注量,可能會比較有操作空間。 ❷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二:觀察網路社團、論壇等社群討論 這裡講的社群,包括大家常見的 FaceBook 社團、LINE 社群、IG、Dcard、PTT 等等。 無論是社團還是社群,這些場域,都會集合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人,或是有困擾的人。 通過觀察討論、分享跟詢問的內容,你可以了解到,你的潛在學員、受眾,在意什麼、想解決什麼,以及感興趣的事物,常重複出現的問題,或許就有你的線上課程主題,可以發揮的空間。 不只是潛水,你還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無償地付出、真誠的分享,與社群成員建立一定的信任,藉由對話讓人感覺到,你是某個領域專家,長久下來,也會累積你的個人品牌聲量,專業定位也會越來越明確。 👉 你可能也會想了解的內容 ⭢ 經營網路社群前你必須要知道的事!7 步驟打造專屬線上社群 ⭢ 經營 Blog 好難!為何我的部落格遲遲沒起色?5 個新手常犯錯誤 ⭢ 如果能早點知道就好了!給創作者的 7 個小建議 ❸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三:競爭對手研究 其實有時候,良性競爭並不是壞事,這代表市場有機會做大,共同炒熱氣氛。 你可以搜尋各大線上課程平台上,跟你主題雷同的線上課程,觀察他們的課程大綱、章節單元安排,從這些「競品」中,找到你跟他們的差異化。 比如說,有什麼環節,是他們沒有提到,但是你可以多著磨的地方,說不定可以從中找到「機會點」。 另外,有個操作小撇步,提供給你參考。 你可以去瀏覽課程底下的學員留言,尤其是給差評的評論,通常你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期待,以及課程哪裡沒有滿足他們,讓他們產生期待落差的地方。 如果真的找不到競爭對手的線上課程,也可以去 YouTube 搜尋相關的主題影片,你甚至可以去博客來、Amazon 等國內外電子商務網站,查找近期上市的書籍/電子書,看一下你準備的內容,是否有符合當前的趨勢。 說不定你會是該主題領域,第一個製作線上課程的人哦! ❹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四:與粉絲、會員對話 粉絲會追蹤你的自媒體,願意訂閱你的 Email 、成為你的會員,代表你平時分享,是有助於他們成長的,這群人,對你的知識內容有實際興趣,也是最有可能付費支持你的潛在受眾,所以,絕對不要放過任何跟他們對話的機會! 你可以藉由發送 IG、FB 即時動態詢問,也可以夠過電子郵件,寄送問券進行調查,如果願意填寫回覆,可以提供小禮物,或是未來課程的折價券,如果能夠找到願意 1 對 1 面對面受訪的人,那就更好不過了。 你可以詢問他們,現階段有什麼樣的挑戰,生活碰到什麼樣的困擾,確認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製作一門線上課程,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會有興趣購買嗎?如果你大概已經有了課程大綱的想法,甚至可逐一列出,確認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以及能接受的課程價格大概是多少? 打造一門線上課程產品,絕非易事! 有熱情、有目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通過各種調查研究,你依然無法確認,自己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建議先不要太心急,試著停下腳步、換個方向努力,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祝大家好運囉!👋 -- 本文轉貼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8, 2024

我要創業,要設立「公司」或「行號」?繳稅上有什麼差異?(附影片說明)

創業者在開始籌備公司階段,可以先利用以下簡單的三個問題來幫助您判斷應申請哪一種形式的公司,以利之後事業版圖的發展。如果想要一勞永逸,日後不要再花一筆錢去轉換成公司,建議還是一開始就成立公司,一次解決公司發展中會碰到的需求。 若想快速了解該成立哪種型態的公司,也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簡單說明兩者的差異。 一、用簡單 3 個問題幫助您要建立公司還是行號呢? (一) 是否需要開立統一發票? (二) 股東人數超過一位? (三) 業務分布的區域範圍?是否遍及全國? 以上問題,只要有其一回答「是」,建議登記「公司」。回答皆是「否」,則建議登記「行號」。 茲分析如下: 判斷標準(一):若從事的行業是需要批貨、有上下游供應商的商品或服務,而且需要開立發票給客戶/消費者,則申請公司為宜。 依現行稅法規定,公司組織,不論營業額多少,一定要使用統一發票。 行號原則上也是使用發票,只是行號可以例外,向國稅局專案申請「免用統一發票」(零售業且每月營業額 20 萬以內時),申請後不一定會核准行號免用發票,必須國稅局審核核准後方能免用發票。只有符合小規模營業人(每月營業額 20 萬以內、非以連鎖形式經營事業、無自動叫號設施的小吃店生意)的標準,才得以申請「免用統一發票」,但是國稅局不一定核准免用統一發票,視個案情形而定。 有沒有例外不用開發票的情況? 除去例外的小規模營業人以外,行號還是要使用統一發票,如同公司組織一般,每期申報繳納 5% 營業稅。 而所謂「小規模營業人」的要件有下列幾項: 每月營業收入未超過 20 萬元。 產品單價低、而且從事的是小店面生意。(例如:麵攤、小吃店) 非以連鎖形式經營事業。 從事的是零售業、不能是批發業。(批發業一定要開發票) 延伸補充:小規模營業人稅務大補帖 因此,若是每月營業額有超過 20 萬元,上下游廠商也需要發票才能報帳抵扣營業稅,即使是設立行號,還是需要開立發票,與設立公司日後的帳務處理與稅務申報程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如下表所示: 判斷標準(二):股東人數越多,建議申請公司 在行號又是合夥組織的型態下,若有任何應變更之事項或決議,需經所有合夥人全部同意才可執行;公司組織下,若有任何應變更登記事項,有限公司需全體股東同意並親自簽名,股份有限公司則需經由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決議方法也依影響之程度,區分為普通決議及特別決議。因此,若股東人數較多,組成人員較複雜,則應成立公司組織為宜,以便加速日後決策執行的效率。 而且公司與行號不能相互轉換,所以成立公司組織以後,不能再改成行號組織,行號也不能再改成公司,只能重新申請,所以一開始設立時,建議向會計師諮詢專業意見,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策略的組織類別,辦理設立登記。 判斷標準(三):業務範圍越廣,申請公司較佳 公司與行號所屬管轄之主管機關不同,【公司組織】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行號組織】的主管機關為「地方縣市政府」,因此名稱保護的範圍也不一樣。公司名稱的保護是全國性,公司名稱有專一性,行號則僅限於設立登記的該縣市。(例如:萬集「有限公司」全國只能有一個,但是萬集「商行」台北市可以設一間,新北市、桃園市也可以另設一間完全一模一樣的名字)。 公司成立之後,可以遷址至任一縣市。但是若是申請行號,因為該名稱只能在單一縣市使用(例如:台北市),所以若是日後不登記在台北市了,要搬到新北市,則還需再確認新的縣市沒有相同名字的行號已經登記,才能延用原來的行號名稱,非常不保險也不方便、所以建議登記公司組織比較有保障。 所以若是計畫業務區域是遍佈全國的,申請公司才能確保公司名稱能通行全國不會重複。此外,現在公家機關之招標常訂有投標資格,需達資本額最低標準門檻才能參與投標,行號因為設立時通常都沒有請會計師驗資,所以資本額通常都在25萬元以下,不符合招標規定而喪失資格,因此有意承包政府相關業務者,也建議以申請公司組織較為適當。 此外,一開始就成立公司、能夠開發票,在經營客戶關係上也會讓人覺得是值得信賴的對象,也是代表一種商譽。對合作廠商來說,往來的對象是公司組織,也是有規模、有制度的一種表現。 相關文章:設立公司有哪些手續及費用、該怎麼評估我需不需要自己成立公司行號呢? 延伸補充需考量的因素: 公司創辦人可根據自己想要投入的產業、所需資金多寡與(例如:有合夥人嗎?需要募資嗎?需要向銀行貸款嗎?),來考慮要申請哪一種組織型態做登記會比較恰當,試著問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思考公司未來的規劃。 之後有沒有可能會擴大經營? 有沒有與大型企業合作(EX: 連鎖超商)的計畫? 有沒有上下游供應商訂貨與交貨的行為?(EX: 與台積電簽約供貨) 是否規畫讓公司上市上櫃(IPO)? 有沒有需要投標?或是參與大型專案?(有些標案或是投標的資格會規定廠商必須為公司組織) 如果多數的回答為肯定,就建議您申請「公司登記」;若多數回答為否定,申請商業登記即可! 另外提醒萬集的讀者,行號組織是未來會漸漸式微、被淘汰的一種組織型態,現在的世界,人力、資金、業務都是跨國流動的,一開業往往就是橫跨全國、跨界合作的經營型態,而且通常都是一個團隊一起協做、打團體戰、而非個人單打獨鬥的形態,業務不分國界。 若一開始就打算經營個人品牌、或是規模較大要走連鎖、加盟的形式、有打算募資的話,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建議直接設立公司,可以免去行號註銷、又要轉換到公司的繁瑣程序,已經簽好的合約、銀行貸款等等,都要重新來過,非常的累人。 所以一開始,會計師都會建議老闆,直接建議設立公司組織最佳。有問題可向萬集諮詢。 相關文章:設立工作室與設立公司差別 Q&A 二、公司與工作室(行號)的差別是? 公司與行號在法律責任上面的差異? 公司係指依公司法規定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股東就其出資額負責(無限公司除外),股東負有限責任。公司出了事情,出資額賠完,股東就沒事了。因為公司是獨立的法人,有他自己的法人資格、權利、義務,所有的簽約往來對象,對的都是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出了事情要找負責的對象是這間公司。 商業登記法所稱之商業,也就是一般所指的商號(行號),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獨資或合夥經營事業,負責人或合夥人負無限責任。因為行號並不是獨立的法人,雖然行號他也有一個統編,但是所有的法律責任還是回歸到個人身上。因此如果企業跟行號(企業社、商行、工作室)往來的時候,行號往往會給人一種有疑慮的感覺,就是因為其實你並不清楚這個個人能不能夠承擔這麼多的責任,因為行號通常都是獨資,也就是只有一個人,也代表他是沒有團隊在後面做支援的,出了事情不知道要找誰。 會計師給企業負責人的建議: 公司組織的存在已經好幾百年了,以前的大航海時代,一艘船出去探險能不能回來都不知道,就形成了這種大家各自出錢、分攤風險,有賺錢大家分的作法。 現在的時代,創業的風險也是挺高的,如果因為在業務上面的疏失,或是因為不可控的災害(如:高雄氣爆事件),造成行號的負責人要將自己的身家賠進去,試問,如果你是開一個瓦斯行、或是企業社、工作室的負責人,你會願意賠上全部身家來賠償對方廠商、或是客戶求償的法律責任嗎? 因此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通常都建議找我們設立諮詢的客戶,一開始就成立公司組織,為你經營的這個事業買個保險,將公司未來可能負擔的賠償責任,與您個人名下的資產分開。 公司與行號在稅務上的差異 開公司以後會面臨的兩種稅,一個是「營業稅」、另一個是「營所稅」。營業稅,公司與使用發票的行號(大行號),都是繳 5%,營所稅,公司要繳 20%,行號比較特別,是不需要繳納營所稅,但是要將年度獲利(營利所得)併入企業負責人的個人綜所稅去課徵 5% 到 40%。 小行號(小規模營業人):在銷售貨物或勞務時,商業登記單位如每月營業額在 20 萬元以下,可向國稅局申請免用統一發票,享受報稅簡便之優惠,每季由國稅局按查定營業額乘以 1% 稅率計算營業稅,使用統一發票則徵收 5% 稅率;而公司無論營業額多寡,皆需要使用統一發票,營業稅稅率為 5%,每兩個月申報一次營業稅。 會計師提醒:小規模營業人是例外申請適用的優惠,所以 1% 營業稅不一定可以適用。 而且僅限於零售業。如果做的生意有批發的,就不能申請免用發票,這點常常很多老闆不清楚,只知道有一種免開發票的 1% 就希望可以比較申請,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還是建議企業老闆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再決定設立哪種組織型態。有問題歡迎向萬集諮詢。 大行號(使用統一發票的行號)與公司組織一樣,無論有沒有營業額(即沒有開發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每兩個月都需申報營業稅,以及必須記帳,每年五月份需申報營所稅 20%。 雖然行號不用繳納每年五月份的營所稅,但是行號一年下來的「營利所得」(有賺錢、有淨利的話),必須併入企業負責人的綜合所得稅去課稅。所以營收越高、淨利越高的行號,越沒有節稅效果。 小行號(小規模營業人)雖然每兩個月不需要自己報營業稅,但是稅單國稅局還是會依季開給你稅單(1,4,7,10 月份時課徵,一年繳四次),而且「營利所得」也需要自己去併入個人綜所稅的「營利所得」,不管有賺錢、還是虧損,營業稅都要繳。 而公司組織,收入不論多少,營所稅率一率都是 20%。所以一般在設立階段,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建議來諮詢的客戶一開始就設立公司組織。以免日後收入越來越多,用行號已經不划算的時後,又要將行號註銷,重新開一間公司。 會計師提醒:公司與行號組織是不能互相轉換的。 行號不能換成公司,而政府鼓勵小轉大,不能大轉小,所以這點很在多老闆不太清楚的情況下,一開始只求快速,而設立行號,就會造成日後無法轉換成公司組織的困難。特別提醒各位讀者注意。 稅務比較表如下表所示: 三、什麼條件下一定要使用統一發票? 公司組織,無論營業額多寡,都需要使用開發票。 公司組織成立以後,每兩個月需申報營業稅。需特別注意的是,提醒公司組織的負責人,無論有無營業額,都需要申報營業稅。 行號:大行號(月營業額超過 20 萬時),需使用統一發票。 如果一開始成立行號,但是因為往來的客戶要求要開立發票才能夠成為合作的對象時,則行號自願一開始就使用統一發票,也是可以的。每兩個月同公司組織,無論有無營業額,皆需申報營業稅。 小行號:小規模營業人,因為規模狹小,月營業額在 20 萬元以下,可以免用發票,營業稅率為 1%,核定課稅。 使用統一發票的門檻: 依據營業稅法規定,營業人使用統一發票銷售額的標準為平均每月新臺幣 20 萬元。 也就是說,商家每月營業額達新臺幣 20 萬元以上時,除了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外,國稅局都會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至於所稱「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如下: 供應大眾化消費之豆漿店、冰果店、甜食館、麵食館、自助餐、排骨飯、便當及餐盒,但主管稽徵機關得視其營業性質及經營規模,具有使用統一發票能力者,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 電動玩具遊樂場所。 稻米、麵粉、小麥、大麥、米粉、麵類(包括麵乾、麵條等)、豆類、落花生、高梁、甘薯、甘薯簽、甘薯澱粉、大麥片、糕粉等零售業。 攤販。 其他屬季節性之行業,其交易零星者。 導入行動支付經核准適用租稅優惠的小規模營業人。 開發票問題補充:為何有些行業(美髮、餐飲)營業規模也不小、超過 20 萬可以免用發票? 例外狀況:餐飲,美髮、美容、美體相關 國稅局的解釋是這些湯湯水水的行業,老闆一邊煮麵、手油油的,加上知識能力不足,可能不方便寫字,不方便開發票,所以給予特別優惠免開發票,用核定課稅的方式繳 1% 營業稅就好,可說是非常優惠的規定。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資訊科技演進,歷史的軌跡已經改變,現在符合這種免開發票標準的店越來越少了!知名排隊店,大都變成大規模經營、有電子點餐、號碼牌叫號系統、營業額一天輕鬆破萬元,就會從原本的免用發票被國稅局核定變成使用發票。 餐飲業開發票5個判斷條件: 以連鎖或加盟方式經營 以電子系統設備管理座位、提供取餐單或號碼牌方式經營 透過網路銷售 以電子方式或收銀機開立收據、處理或管控帳務 依其營業狀況、商譽、季節性及其他情形,銷售額倍增,足以認定有使用統一發票能力。 會計師提醒這些使用發票的排隊名店,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的心理想要避稅所以漏開發票,「有開口才開發票」。依照營業稅法的規定,若一年內有三次以上違章,就會被要求停業 7 到 14 天,最高可處分停業六個月。 還有,美髮業雖然免開發票,但是僅限於剪髮、燙髮的勞務服務。如果店面有販售洗髮精、護髮素等商品,每月營業額超過八萬元,這部分銷售商品的發票,還是需要開立統一發票的。 法律規定:根據財政部的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二章第四條所列,理髮業及沐浴業也在免用統一發票範圍內,其銷售額不受每月平均 20 萬元的門檻限制,僅需繳納 1% 的營業稅,但倘若兼營銷售洗髮水、洗髮精、美容保養品,或是提供油壓按摩、美甲、化妝等非主業之服務時,若已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門檻時,需開立發票課徵 5% 營業稅。 根據財政部統計通報,2023 年美髮及美容美體業銷售額 466 億元,以美甲美睫業五年間翻倍增速最大,因此展店時不可不留意發票相關規定。 例外狀況:藥局 藥局根據醫師處方箋調劑藥物的業務收入、供應處方箋藥品的收入為免開統一發票,但在此列之外,非處方箋的藥品及貨品的收入、及非處方箋的藥品調劑業務收入,若已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門檻時,需開立發票課徵 5% 營業稅。 會計師建議,要開發票的連鎖業者導入電子發票,讓科技幫助公司經營更輕鬆! 四、結論:一開始就成立公司 成立公司在設立時,雖然比行號多了一個開設銀行籌備處帳戶的手續,但是後續與其他公司往來、或是向銀行貸款時、投標政府標案、參加廠商比稿、要向投資人募資時,都會顯得比行號有規模、也比較值得信任。而且行號是不能變更組織改為公司組織的,所以會計師建議老闆一開始就成立公司組織,是一勞永逸、又可以符合公司未來長遠發展規劃。 欲瞭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公司設立及租稅規劃線上課程」 -- 本文轉貼自: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8, 2024

上班族都該試試「網路寫作」!我如何用部落格文章開啟職涯新機會?實作方法與好處大公開

我在軟體業工作,已經 8 年了,2 年前,當我在部落格上分享我的產品管理與專案管理心得時,沒想到引起了前同事的關注。 「hihi~ 最近我們公司有一份特別的職缺叫做技術寫手(Technical Writer),你有興趣來看看嗎?」 我的 iPhone 上,跳出前同事的 Line 通知,他告訴我這份職缺需要了解懂軟體技術,還必須擁有金融知識和寫作能力。 「公司的技術團隊最近剛擴編需要這個角色,但這個職位的需求能力太特殊很難找......剛好看到你的部落格發現你竟然都符合耶!」 這是一個完全超出我預期的機會,我接受了邀請,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旅程。從這個經歷中,我親身體會到在網路上寫作的好處:打開新的機會之門,甚至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篇文章中,我想跟你分享持續在網路上寫作可以獲得的 6 個具體好處。自己泡杯咖啡,讓我慢慢解釋給你聽吧 ☕ 寫作好處 1. 讓你徹底搞懂一件事的來龍去脈 當你能夠一字一句寫出對於某個主題的理解,代表你真懂了,有趣的是,看你文章的人也會覺得你很懂,但如果對自己寫的內容不是很懂,怎麼辦? 不會怎樣呀,上網 Google 趕快學就好了。寫作,是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一項活動。在別人面前我們為了顧及面子,常常會不懂裝懂。 你回憶一下,公司中是不是很多這種人?是不是都很想問「你真的知道你到底在講什麼嗎?」為了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懂裝懂」的人,我們必須在事前就把事情想清楚。 那該怎麼順呢?我的建議是:別在腦袋順,而是邊寫文章邊順吧。認知心理學家 Steven Pink 曾經說過: 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展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也是因為這個「難」,才讓寫作成為一件能幫助自己思考的活動。 寫作好處 2. 你要寫出來,別人才知道原來你會這個專業 你會但別人不知道,等於你不會。 中國創作者,粥左羅,在《學會寫作:自我進階的高效方法》提到: 對職場上班族與專業工作者來說,「你有一項技能」跟「別人知道你有這一項技能」,差異很大。 聽起來挺有道理的,那麼們怎麼應對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不難,就是用嘴巴告訴別人就好了嘛。但仔細想想,重複用嘴巴宣傳自己的技能真的太累了。見 1 個人講 1 次,見 100 人就要講 100 次呀。 有沒有不動嘴的方法呢?有啊,就是寫文章。把自己的技能寫出來,別人知道後有問題就會主動找上門。這些文章就是你的 「專屬行銷人員」,24 小時在網路上不斷宣傳你的專業。 寫作好處 3. 你可以認識更多新朋友(而且都是很強的人) 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經營自己,不是「創作者」的專利。「創作」聽起來是一個很藝術家的事情,只有藝術工作者、文字工作者才會「創作」,但這個名詞根本不重要,你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的就是去「產出某些成果」就好。 產出成果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寫的、用說的、用拍的,但是「用寫的」絕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當你持續地寫作並在網路上發表成果,你可以建立一條「天線」,這條「天線」會 24 小時地向外發出電波,吸引有同樣頻率的人。 誰會是那些有同樣頻率的人呢?就是那些也喜歡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記錄下來的人啊!這些人,比你想的還要多。 讓我以自己工作的軟體業為例,在軟體業,經營自己的部落格(甚至是YouTube)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搜尋「iT 邦幫忙」,你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技術文章,隨便點開一篇,你可以看到許多人討論某個技術問題,可能是某個前端框架的疑問、後端資料庫的困難、甚至是軟體產品/專案工作中的難題。有趣的是,這些文章的下面都會有前輩或是同儕留言討論。 我曾經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就是從「iT 邦幫忙」上一路追蹤我到電子報。類似的經驗,其實你也可以擁有,只要開始寫,這些和你素昧平生的網友就可能變成你的朋友。人嘛,看到有同興趣的人總是想要親近一下,寫文章,可以讓你認識更多新朋友。 寫作好處 4. 每一天,你都可以反思並學到一件新事情 我猜你現在正在想「好,我準備開始在網路上寫作了!但是......我要寫什麼呀?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是有什麼東西好寫的?」 例如: 幫長官修公文,可以寫嗎? 幫同事改文件,可以寫嗎? 幫下屬裝軟體,可以寫嗎? 這些事情看起來還真瑣碎,要寫哪一項還真不容易。 我分享一個做法給你,我喜歡在下班前 30 分鐘的時候,問我自己這 4 個問題: 今天完成了什麼事情 選一件讓我有感覺、有啟發的事情 我從過程中學習到什麼事情 如果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 沒錯,挑一件寫就好了,例如你可以這樣寫...... 今天完成了什麼事情:幫長官改公文、幫同事修文件、幫下屬裝軟體 選一件讓我有感覺、有啟發的事情:幫同事修文件 我從過程中學習到什麼事情:原來他不知道公司文件是有模版可以套的,是不是團隊沒有分享內部資訊的習慣呀? 如果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我會把模版分享給他,並告訴他先按照模版寫。寫完後我幫他 review,可以讓他下次有能力自己寫出這份文件。 最後 1 點特別重要,每一天,你都可以反思學到一件新事情。 好處 5. 重複曝光你的強項,放大你的職業影響力 「寫作」就是把自己的技能重複曝光,粥左羅用一個公式表達的很清楚: 寫作 = 定位技能 + 重複曝光。 我們先找出自己能分享的技能(例如我是卡片盒筆記法),寫成文章後就能重複曝光我能教「卡片盒筆記法」這個事實。 知道了這個觀念,我們可以想像寫作能替不同職業的人帶來多少的可能性! 我們來看一些例子,下面引述自 Nicolas Cole 的《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他列出不同職業的人可以如何利用寫作放大自己的影響力: 演講者:分享洞察與見解 企業家:建立自己的信任感,成為產業中的意見領袖 公司員工:宣傳公司的業務或價值,以及自己的看法 投資者:分享知識與專業,吸引潛在新創老闆請求投資 顧問:讓公司看到自己的思想與專業,並雇用自己作為公司的顧問 不同的人+寫作能力後,能放大的成果都是很有意思的。 好處 6. 從發表文章中收集數據,深入地理解你的文章可以幫助誰 當你開始「大量」的在社群平台上發表想法,你就會得到很多數據。你可能會問:得到數據可以幹嘛呢? 根據 Lean Writing 的創辦人 Nicolas Cole 和 Dickie Bush 的說法,好處主要有 3 個: 知道人們喜歡看什麼、不喜歡看什麼(重點是:免費不用找市調報告) 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寫作主題(然後集中火力在比較多人按讚的主題上) 從第一天開始建立自己與讀者/粉絲的連結(而不是曇花一現) 用「數據」來驗證你的寫作想法,別用「你以為」來驗證。 2022 年,我用自己當作實驗品來驗證這個觀點,在 1 年內,我在社群媒體(Facebook) 和部落格(Medium)上寫了超過 300 篇的文章,並且觀察讀者的瀏覽數據判斷出自己可以專注經營的 3 大寫作主題: 網路寫作: 對象是「職場上班族」與「專業人士」,幫助他們寫出自己的專業,拓展職涯可能性。 卡片盒筆記法: 對象是「白領知識工作者」,幫助他們紀錄與管理自己的知識,並進行高頻率的產出。 數位筆記軟體 Obsidian: 對象是「白領知識工作者」,幫助他們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實作卡片盒筆記法,讓知識可以被方便地複習與再利用。 不要去「猜測」我的寫作對象是誰,而是直接寫文章收集數據去「觀察」。 只要你的腦中有想法,就立刻寫出來並且分享吧!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職場上班族與專業人士將專業寫出來的好處: 讓你徹底搞懂一件事的來龍去脈 你要寫出來,別人才知道原來你會這個專業 你可以認識更多新朋友(而且都是很強的人) 每一天,你都可以反思並學到一件新事情 重複曝光你的強項,放大你的職業影響力 從發表文章中收集數據,深入地理解你的文章可以幫助誰 -- 本文轉貼自:Chi(原文連結:我如何透過網路寫作獲得新的職涯機會?分享專業文章對職場上班族與專業人士的 6 大好處)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2, 2024

澳洲雲端架構師分享|2023 年澳洲薪資中位數、產業與地區薪資統計

近期發現我跟友人對於澳洲工程師的薪資看法居然略有出入,於是我想與其使用個人經驗來判斷一個職位的薪資是否合理,不如我們就來參考一下澳洲統計局的數據吧! 以下是澳洲統計局 AB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發表的全澳薪資統計數據,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閱讀官方連結,下面我會挑一些我個人覺得特別具有代表性或是特別有趣的數字跟大家分享~ Employee Earnings and Hours, Australia 資料來源:澳洲統計局 AB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發表日期:2024.01.24(統計時間 2023.05) 薪資中位數 澳洲薪資中位數 澳洲人的薪資中位數(包含全職與兼職)為每週 1,300 澳幣(約 26748 台幣),其中男性為 1,509 澳幣(約 31,058 台幣),女性為 1,130 澳幣(約 23,257 台幣)。 也就是說澳洲人的年薪中位數為約 67,600 澳幣(約 140 萬台幣)。 澳洲時薪最高的職業是經理(67.20 澳幣 / 小時,約 1,378 台幣 / 小時)和專業人士(60.60 澳幣 / 小時,約 1,243 台幣 / 小時),以每週工作 40 小時,每年工作 52 週,換算成年薪的話: 經理:年薪約 140,160 澳幣(約 2,881,880 台幣) 專業人士:年薪約 125,856 澳幣(約 2,584,380 台幣) 以台灣人最關心的全職薪資統計來說(男女合計): PR 25:每週 2,367 澳幣,年薪約 $123,096 澳幣(約 $2,525,467 台幣) 中位數(PR50):每週 1,710 澳幣,年薪約 $88,830 澳幣(約 $1,821,016 台幣) PR 75:每週 1,289 澳幣,年薪約 $67,034 澳幣(約 $1,375,133 台幣) 產業薪資分布 澳洲產業薪資分布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下澳洲各個產業的薪資表現,很明顯可以看到礦業以每週 $3008.2 澳幣獨佔鰲頭,第二名是水電瓦斯垃圾處理業每週 $2350.7 澳幣,第三名則是 IT 通信產業每週 $2172.6 澳幣。 礦業:年薪約 $156,665 澳幣(約 $3,214,582 台幣) 水電瓦斯垃圾處理業:年薪約 $122,685 澳幣(約 $2,517,892 台幣) IT 與通信產業:年薪約 $113,059 澳幣(約 $2,319,319 台幣) 倒數三名則是: 倒數第三:藝術與休閒服務年薪約 $50,587 澳幣(約 $1,038,067 台幣) 倒數第二:零售業年薪約 $44,972 澳幣(約 $922,466 台幣) 倒數第一:住宿與食品業年薪約 $39,022澳幣(約 $800,811 台幣) 各州 / 領地的薪資分布 澳洲各州/領地薪資分布 全澳的每週薪資為 1,489.80 澳幣,其中以首領地 1,704.80 澳幣最高,西澳與北領地分別以每週 1,656.20 澳幣跟 1,612.10 澳幣緊追在後。 但其實除了南澳 1,348.40 澳幣和塔州 1,282.40 澳幣的薪資明顯較低之外,新州(雪梨)、維州(墨爾本)、昆州(布里斯本)都在每週 1,500 澳幣上下,並沒有太明顯的差距。 全澳平均:約 $77,427 澳幣(約 $1,590,288 台幣) 首領地:約 $88,339 澳幣(約 $1,819,725 台幣) 北領地:約 $86,073 澳幣(約 $1,767,317 台幣) 西澳:約 $83,803 澳幣(約 $1,721,052 台幣) 南澳:約 $70,008 澳幣(約 $1,440,204 台幣) 塔州:約 $66,348 澳幣(約 $1,361,181 台幣) 新州(雪梨)、維州(墨爾本)、昆州(布里斯本):約 $78,000 澳幣(約 $1,602,900 台幣) 結論 這個調查結果算是符合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新聞報導澳洲人全職的年薪中位數大概是澳幣九萬(台幣 180 萬),另外大家可以發現男性跟女性的年薪中位數大概差了兩萬澳幣,這個差距其實滿大的,但可能不排除跟職位還有職涯 / 家庭發展考量有關。 產業薪資的分配跟我預想的差不多,澳洲畢竟是礦業大國,所以礦業跟能源業的薪資最高並不意外。至於薪資最低的三個產業,我猜大概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沒錯,我們文組的就業薪資就是這麼可憐嗚嗚) 如果想要看我怎麼從文組成功轉職科技大廠工程師,以下三篇是我的精選文章: 文組轉職澳洲 IT 工程師,我靠 Coding Bootcamp 進了 Amazon 當工程師! 文組畢業,成功移民澳洲的我,為什麼選擇轉職 IT 產業? 你該轉職嗎?來自轉職成功者的忠告(台灣文組轉澳洲 IT 工程師) 最後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澳洲各州 / 領地的薪資: 首先,ACT 會最高是因為首都坎培拉在此,這裡的居民大多都是高階政府公務員以及政府部門的 IT Contractors,所以薪水都特別高。 第二部隊:北領地跟西澳的薪資則跟礦業 / 能源脫不了關係。 南澳跟塔斯:一向薪資都偏低,所以有很嚴重的人口外移問題。這同時也是為什麼這兩個州的移民政策通常比較友善,因為他們真的非常需要人力,但同時這兩個州的產業發展潛力也比其他州低非常多,所以…… 令我意外的是新州(雪梨)、維州(墨爾本)、昆州(布里斯本)居然差不多,我還以為雪梨的薪資會高一點? 不過雖然薪資沒差多少,但如果要論科技業工作機會的話:雪梨 >> 墨爾本 >>>>>>>> 布里斯本,所以這點很值得列入移民考量。與此同時澳洲房價也是:雪梨 >> 墨爾本 >>>>>>>> 布里斯本!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有辦法在布里斯本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的話,這裡其實是生活可負擔性最高的地方!因為薪資差不多,但你在雪梨買一棟房子的錢,大概可以在布里斯本買兩棟(誇飾法)。 這同時也是我為什麼現在定居昆州的關係,因為在雪梨的話,我是絕對沒辦法負擔房產的,但我目前現在其實在坎培拉跟布里斯本各有一處投資房(我住過雪梨、墨爾本郊區、布里斯本、坎培拉、柏斯、達爾文,我相信在澳洲城市 / 職場觀察這方面我還是有點話語權的 XD) 好的~看完以上的澳洲薪資的產業分析跟地區分析,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喔! -- 本文轉貼自:澳洲雲端架構師 EC(原文標題:2023 年澳洲薪資中位數、產業與地區薪資統計分享: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2023 年澳洲薪資中位數、產業與地區薪資統計分享: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August 21, 2024

接案合作該採「專案制」還是「包月制」?教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邁入全職接案的第二、三個月, 體會到要認清自己的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以文字工作者來說,我喜歡專案制的交稿方式, 現在流行的包月制,則讓我備感壓力, 這篇文章我會分享兩者的優缺點, 希望能讓你的接案生活,更符合自己的期待。 與多數接案新手比較不一樣的是, 雖然邁入全職接案還沒多久, 但我比較不擔心案源, 還在有方向地開發想要的案源當中, 細節可以看上篇文章: 接案新手|2 月生活:如何找案源?請跟前公司維持好關係 而我也是在實際進入接案工作之後, 才深深感受到, 案子的屬性真的要挑適合自己的, 要不然生活很痛苦。 我自己觀念是, 既然已經選擇自己想要的自由工作方式, 就不應該本末倒置, 為了生計而不挑案子地什麼都接, 不但會累死自己,這樣的生活也不是自己當初想要的。 這部分可以看之前的文章裡的心法2: 自由接案|該不該接這個案子?給全職接案新手的 3 個心法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 專案制 vs. 包月制 差別? 以文字工作者來說, 接案的合作方式主要分為專案制和包月制, 「專案制」會事先談好要執行的內容、交稿時間, 過程中有時候會需要開會,或透過 E-mail 或 Line 溝通與聯繫。 專案的時間期程可長可短,就端看專案的大或小, 目前我手上的高雄畫刊撰稿,我就視為專案式的合作方式, 每個月採訪、撰寫幾篇稿,在交稿時間之前完成就可以。 另外一個旅遊網站企劃的案子, 對我這個接案新手來說,算是中型專案, 期程比較長,可能是好幾個月,工作進度會比較鬆, 此專案的重點是,不求快、但要做得好! 「包月制」在文字工作上, 通常會是「社群文案」的合作, 一開始談定整個月支付的待遇, 工作內容談好,一個月大約需撰寫多少文案數量, 可能會視實際狀況增加或減少(但通常是增加)。 我認為,包月制的服務, 有種在特定時間內,幫案主服務到好的概念, 價格上也會讓業者覺得享受到「優惠」, 但對接案者來說有好有壞, 詳細的優缺點接下來再說。 專案制 vs. 包月制 優缺點? ❖ 專案制的優缺點: 通常專案制談價,比較能談到接案者的理想價, 這概念就像,業主單買一個東西一定比較貴一些, 包月制就像一次買比較多東西,所以享有優惠, 現在許多接案者也會藉由提供包月制這樣的優惠, 來吸引業主、藉此擁有案源。 專案有個特性是-並非常態性, 以常見的公部門的標案計畫來說, 外包的有可能是刊物或活動,活動也許一年辦一次, 但也得看每年公部門是否有編列這預算。 也就是,若手上這個專案結束, 不知道接下來是否還有合作機會, 就算有下次合作機會,也可能是明年了XD 再者,若這次得標廠商明年沒有得標, 那這個合作機會可能就沒了……(當然也可能算是多一個人脈) 又或者,若你這次交付的作品對方沒有非常滿意, 下次對方也不見得會再找你合作。 以上就是自由接案者,常會遇到的「不確定性」, 社會上就是這麼現實,沒有什麼是非你不可, 你要怎麼保證下次對方還是會找你合作? 讓自己能力變強,服務態度無法挑剔, 打造自己無可取代的地位,就是你留住業主的重要方法! 撇開以上比較複雜的不確定性, 專案的時間期程,小專案時間短、大專案時間長, 若小專案結束了,又得馬上找下一個案子, 而大專案時間長,雖然金額照理來說也會比較高, 但對於急需生活費的接案者,可能就需要勒緊褲帶過生活, 直到這筆錢真的匯入你的帳戶。 所以先存好緊急預備金,是很重要的! 這觀念在這篇文章說談到: 自由接案|該不該接這個案子?給全職接案新手的 3 個心法 ❖ 包月制的優缺點: 就像前面說的, 包月制的報價可能會需要給業主「優惠」, 比較會出現在「社群文案」上, 當你成為「社群小編」, 這個月你就要把業主服務到好! 即使當初談好說社群文案是多少篇, 但過程中,很可能因為突發事情或跟風話題等原因, 最後可能會幫業主多寫幾篇社群文案, 這些也都只能自己認了。 就我目前了解(也可能我了解不夠多), 極少數業主能夠以每篇社群貼文多少錢來計價, 「社群文案」的變動性比較大, 若以篇計價對業主來說比較不划算。 而且由於工作時間是以月來計算, 因此工作內容許多細項,並不會訂定明確時間, 以至於常常需要與案主Line聯繫, 溝通成本比較大。 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 包月制的優點能補足專案制的缺點, 外包社群文案通常是「長期合作」, 業主不是廣告代理商、要不然就是品牌端, 一般來說,經營社群是長期的事情, 不太可能找人經營個幾個月就沒了。 (除非是你的服務對方不滿意, 或者品牌端不想再出這方面預算,要收回來自己經營) 這些民間公司在找外包合作, 比較偏向固定的合作對象, 若跟誰合作好,通常比較不會變動, 因為對他們來說,要找到適合的接案者, 需要花很多時間,這些也是成本。 包月制的長期合作特性, 也讓接案者比較能有穩定的感覺, 那種「每個月都有錢入帳的感覺…」 這就是上班族的感覺啊XDDD 我的抉擇-個性&接案方式 透過理性分析,接案者的理想接案組合,就是專案制+包月制,看比例如何拿捏,大專案可讓你有更多發揮空間,累積作品深度和質感,包月制的社群文案可讓你每月有一些固定收入(雖然收入不多),這確實是個-兼顧夢想與麵包的接案生活。 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 又加上這是我前公司給我的機會, 因此就算知道自知可能不太適合包月制, 但仍決定試試看,不想隨便就放棄這機會。 實際執行一個月之後, 一開始覺得文案量有點多,到後來雖比較適應, 但仍排斥「常常需要注意Line訊息」,且有時需處理臨時交辦事項。 這樣的工作方式, 讓我想起以前當記者時,隨時待命的工作模式, 以前的我或許可以接受, 但現在的我,已經不想再過那種緊繃生活, 夜深人靜時總會想著:「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 最後我決定斷捨離這個接案工作,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接下來五、六月預計會參與培訓課程, 更無暇顧及這份包月制的社群文案。 雖然少了一份每月都能有收入的機會, 但我更開心能拿回我的生活主導權, 經過這次經驗, 我認清了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與想法, 專案制將是未來我的接案首選, 可以自己安排時間工作, 只要在交稿時間交稿就 OK 了。 PS.但或許未來有遇到好的包月制機會,我也不排除啦XD -- 本文轉貼自: Weien 微恩好感生活 (原文標題:接案新手|3、4月生活:專案制還是包月制?找到適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30, 2024

還在擔心接不到案?「被動接案」萬用秘訣,讓案子主動找上門!|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剛開始挑戰自由工作、在家 SOHO 的「接案新手朋友們」,肯定都很想知道,起步時這種「主動找案子」的昏天黑地草創期,究竟還要持續多久吧? 今天就用自己「穩定接案 4 年 up 」的自由工作經驗,來為大家總結 2 個任何菜鳥接案者,都可以透過努力實現的「被動接案秘訣」。越早學會,就越早擺脫成天「擔心接不到案子」的「收入不穩定期」! 簡單兩步驟:一、讓案主發現你很好用;二、讓案主知道要怎麼用。 一、讓案主發現你「很好用」:找得到、能相信、做口碑! 1. 找得到: 「找得到」指的就是,要讓案主只要有需要用到你的時候,就能找到你或想起你。不論是透過「網路搜尋」、「人脈」、「腦中的記憶碎片」,或「公司/組織的合作人才檔案庫」找到你都可以。 因此,我們可以就此做的努力就包括: (1) 「建立自己的網站平台/官方社群帳號」,並透過不斷地「搜尋引擎優化(詳細作法可自學或聘用專家)」,讓陌生案主只要搜尋「有關你接案專業的任何關鍵字」,就能在「搜尋結果頁的前 3 頁」看到你。 比如:搜尋「行銷領域接案者」馬上就能看到很多「野羊的 blog 文章」。 (2) 讓身邊的「所有親友」&「親友的親友」, 「認識的人」&「認識的人的認識的人」,全部都知道你「正在自由工作」、「專門接什麼領域的案子」且「做得挺不錯的」。 比如:在社群平台上昭告天下開始接案、每次接到案子都要大力分享經驗成果和案主對你的好評、社交場合中有人問你在做什麼時別害羞用力分享就對了。 (3) 透過「陌生開發」 email (或電話)毛遂自薦,勇敢把「自我推薦信」和「專業相關作品/成果/佐證」寄給你「所有的潛在案主」,讓潛在合作單位們能在需要時立刻「想到你、找到你」。 他們或許現在正好沒有需要人,但只要他們是長期有這方面業務需求的單位,那麼你的檔案資料就很有機會可以被鍵入對方的「人才儲備資料庫中」讓所有單位同仁在需要用人時,都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你! 比如:「求職講師」可以將自己的簡歷寄給所有大專院校的「職涯發展中心」,好讓對方有機會將你的檔案建檔進「講師資料庫」中。從此之後,該校職涯發展中心的同仁,只要需要辦「職涯主題相關講座」,就能在單位資料庫裡輕鬆找到你。 2. 能相信: 除了讓潛在案主需要時找得到你之外,找到你之後「能相信你的專業、人品和價值」也是一大重點。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可能包括: (1) 把握任何「曝光機會」:當你正在做一個大部分人不做的酷東西的時候(比如不上班跑去自由工作),肯定會有人好奇想要問問,你都在幹嘛! 這時候有任何單位要訪問你,或邀請你做任何形式的分享,包括:報導、訪談、節目或好朋友才剛開始經營的社群頻道……,都最好能不說二話的答應下來,不論你內心有多害羞、擔心、社交恐懼(哈哈)。總之,就是盡可能的讓案主看到,能夠證明我們能力與價值的「佐證和背書」就對了! (2) 建立好專業清楚的「個人官網」:這麼做不只可以幫助案主在網路上找到你,還能讓案主相信我們是「玩真的」! 只要有了自己的官網,整個專業度就會大大提升起來,讓人有一種安心感,有一種「這好像真的是一個正經在做事的單位呢」的感覺。 官網裡可以放上自己的「接案專業自介簡歷、專業相關內容分享、作品/實績、評價見證…等等。當然,也千萬別忘了清楚放上自己的「合作聯繫方式」喔! (3) 經營「社群」分享專業相關內容 & 心得:如此能讓潛在案主有一個地方,可以更深入了解我們的專業程度和風格,窺看我們的想法、內心與為人,透過私訊和我們溝通、諮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甚至僅僅是知道,在未來開始正式合作之後,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找得到我們(半公眾人物的感覺,跑不掉~)」,也會讓案主有滿滿的安全感。 3. 做口碑: 「做口碑」指的就是,把握初期接下的每一個案子,讓這些案子最後都成為你的「作品」和「口碑見證」,為你帶來未來更多、更多的案子。千萬不要小看口碑的力量,毫不避諱的說,我近年來所接到的高品質案子,幾乎都是從「人脈口碑」來的。 帶著專業用心服務,案主就會一找、再找你。 且你的案主很有可能,也會有其他「有著同樣外包需求的朋友」。只要你「第一次合作表現夠驚艷」,他們不只有機會把你介紹給其他有需要的案主,還有可能當場決定和你展開「長期合作」,從此成為你一個穩定、優質的「固定案源收入管道」。 而所謂的「合作表現夠驚豔」,包括:專業度夠、守時守信、成效好、 CP 值高……等等。就盡可能地努力做到吧! 二、讓案主知道你「怎麼用」:打造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就算案主已經知道你「很好用」了,但不知到要「怎麼用你」也是枉然。這就好像籃球隊教練知道你球技強,卻不知道你究竟是「中鋒」還是「控球後衛」一樣,他根本不知道要把你放在什麼位置上(籃球外行硬要用籃球舉例)。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造自己接案專業的「使用說明書」,讓案主完全「掌握你的使用方法」!並且在所有能接觸到案主的場合中,都不忘主動丟出「你的使用說明書」,包括:個人官網/社群、接案履歷/自傳/自我推薦信、接案面談時……等等,讓案主越了解怎麼用你越好。 盡量讓自己的「標籤和功能明確」。除了廣泛的說自己是「行銷領域接案者」之外,也要不遺餘力的為自己貼上各種「最擅長之專業細項」的標籤,如:「擅長經營社群平台 & 產出社群內容的行銷人」、「很會下廣告 & 分析市場數據的行銷人」…等等,而非僅僅是很籠統的「行銷人」而已。 如果你是職業講師,也可以告訴大家,你是「兩性議題講師」、「履歷面試求職講師」還是「生態教育講師」,而不是只是說自己是「講師」而已。 另外,在接案的世界裡面,是沒有什麼「懷才不遇」的。如果你明明有才,案主們卻都不知道,那就是你的問題了。要想自由工作,就得先有「行銷自己」、「業配自己」、「帶貨自己」的能力和決心才行! 在我們剛起步,沒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沒人在乎的時候,就更要積極的「自己找事做」、「自己挖坑給自己填」。除了主動應徵案子之外,也可以「主動經營自己的網站/社群,分享專業相關內容」、「主動寄業務開發信」、「主動對潛在客戶發送合作邀請」……。 你一定要自己先開始做了,才會有人發現「原來可以找你做這個啊」! 一開始努力看不到成果的時候,也不要灰心,慢慢優化、調整作法即可。要相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為自己寫下的一條條「使用說明」。讓潛在案主發現你、認識你、欣賞你、相信你,也更清楚你可以在何時何地派上用場、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價值。 一起加油吧!~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 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陳暐婷)(原文標題:「被動接案」萬用秘訣!|SOHO 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3, 2024

美國行銷顧問 10 點建議,教你轉型成為自由工作者!

很多人嚮往自由工作者的「時間自由」與「地點彈性」,因此會想將其當作自己的職涯發展目標,然而學校沒有教過我們如何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甚至沒有讓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因此,普通人對於如何轉職成自由工作者可能沒有那麼熟悉,大多數人會誤以為,自由工作者只是在結束一份全職工作並開始另一份全職工作的空檔期間,作為一種臨時的解決方案。或者,他們可能只是認為自由工作是在做全職工作之餘,花時間做的副業。 美國的行銷顧問 Brian Honigman,在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十年後,他將自己的經驗總結下來,並在 Fast Company 網站上分享了 10 個建議,給那些想要選擇自由工作者作為職業選擇的人。 1.確定「利基點」 Honigman 提到在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前,必須在你能提供的專業知識與市場正在尋找的技能需求間找到平衡點。 不論是專注於高度專業化的產品、為特定類型的客戶或行業提供服務,還是提供互補的服務組合,都應選擇一個能夠反映優勢、易於快速理解並受到歡迎的利基市場。 作者提到,自己為媒體、科技公司、非營利組織制定社群媒體和內容行銷策略,並提供諮詢、教學和培訓。這種方式清楚地劃分了自己的服務對象和能提供的具體服務。 所以,成為自由工作者,你所提供服務並不是要包山包海,反而應該專注在幾個你熟悉的特定領域,因為這樣一來可以讓你更容易受到客戶注意,二來能幫助你進一步磨練自己的技藝,讓你的品牌更能得到客戶的信賴。 2.公開分享想法 Honigman 認為,與客戶建立信賴的另一種方法,是不斷輸出自己的觀點。 不論是透過社群媒體、部落格、Podcast 或其他方式,向大眾發布與你的專業知識相關的內容,都可以幫助客戶發現你並直接從你提供的專業知識中學習。 作者也有提到,自己也定期在 LinkedIn、印刷出版品,以及作為他人 Podcast 的嘉賓,分享自己對於行銷的想法,這幫助他能不斷擴張自己的接觸到客戶,也能建立起自己專業的品牌人設。 通過分享知識免費提供價值,當潛在客戶找到你時,你也不必再重頭介紹自己,因為他們可以藉由你提供的知識來評估你的專業。 3.專注人際網路 作為一名自由工作者,人脈至關重要。如果能持續、有意識地為人脈中的人提供服務,那長時間下來,將會有機會建立一個強大的人脈網路,客戶會願意向其它人推薦你,並且在你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與指導。 4.將收入組成多樣化 因為自由工作者的收入很長時候是不穩定的,有可能一下子賺很多錢,也有可能好幾個月都沒錢進帳,因此要建立一個以上的收入來源,是自由工作者能否長期經營下去的關鍵。 作者表示,根據自己行銷的技能,開發了四個收入來源,分別是職業指導、教學課程、諮詢專案和領導培訓活動。 多元的收入組合能幫助自由工作者在提供價值的同時,也能獲得金錢上的保護,當某一端的市場發生問題時,至少還有另一端的收入可以填補資金短缺。 5.建立信譽 作者在這邊提到 Dorie Clark,一位從事自由工作長達 17 年的商業戰略顧問,她曾說:「在你的職業生涯早期,確保你被認真對待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累積『社會證明』。」 這可能是在大學進行客座演講、與知名客戶合作、在著名出版物中被引用或撰寫文章,或獲得該領域重要人物的推薦。這種社會證明可以提高你的可信度,增加你獲得更多你想要的機會的機會。 Clark 認為必須針對如何獲得這些榮譽而制訂計劃,像她就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向數十所大學發送電子郵件,推薦自己成為客座講師。這讓沒有任何 MBA 和博士學歷的她,如今在杜克大學的商學院任教。 6.保持可靠性 Honigman 認為,要想高效並具有持久的競爭力,能夠被客戶一聘再聘,一個常常被忽視的方面,就是要成為客戶可靠的合作夥伴。 想要保持可靠,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容易合作。 雖然你提供的服務,主要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但客戶是否再次找你,你所提供的體驗才會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將你推薦給其他人。 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總是表現完美,而是要向客戶展現你有多重視這段合作關係,要在承諾的時間做承諾的事情,並確保溝通的過程開放。 7.持續提升技能 自由工作者必須主動提升自己的技能,因為這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Honigman 表示,自己每年都會針對自己業務中的一些全新概念進行學習,以提高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業。 承諾每年一次成長機會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能夠安排時間,積極擴展自己的技能和經驗,而不是被動地學習。 這樣,就能繼續成為客戶的寶貴資產,適應新興技術和市場波動,發現新的職業興趣,並確保工作始終保持吸引力。 因此,自由工作者需要主動提高自己的技能,以保持自己與時俱進,走在自己領域的前端。 8.從錯誤中學習 作為一名自由工作者,你會犯很多錯誤,但只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那麼從長遠來看,這些錯誤會讓你受益匪淺。 作者舉了一名雙語品牌戰略師兼平面設計師 Nicte Cuevas 為例,當時的他過於依賴與朋友的口頭協議,因此吃了大虧,但那次經歷也讓 Cuevas 明白了合約的重要性,之後在簽定合約時,也都會注意每個細節。 9.優先考慮能給你帶來快樂的事情 Honigman 提到,全職的自由工作者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 但是,如果清楚利弊,就可以有意識地挖掘這種工作安排的好處,儘量減少其弊端。 自由工作者的一個主要好處是,你可以更靈活地控制與你合作的客戶、你承擔的專案以及你的時間排程。 要找到讓你對自由工作保持熱情和樂趣的那部分,這樣才能讓你對這種工作方式長期保持興趣。 10.不要害怕說「不」 最後,Honigman 認為,每條職業道路上都會遇到力不從心的時候,但種情況在自由工作者中就會尤為常見。 所以,你需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自由說「不」的位置。這樣可以避免你因為接下低價格的工作而對困擾的客戶感到筋疲力盡。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積蓄讓你有信心拒絕不想做的工作,那麼就不要急著轉成自由工作者。 這十項經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適應的自由工作者的生活,並開啟一個可持續的自由工作者的職涯。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2, 2024

《 WFH 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選摘:海外求職只有履歷還不夠,你一定要會寫的「求職信」!

英國和臺灣的職場生態各有差異,語言和文化也截然不同,以倫敦等大都市來說,競爭者來自全世界,要如何在世界人才的大熔爐、大舞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累積了超過十一年對英國職場的研究與觀察,我認為除了本身的專業能力要強、實力要夠以外,對於第一次在英國找工作的人來說,適應當地的求職潛規則更是重要且基本的。 在英國找工作必須跟著英國人的遊戲規則走,套用到其他國家的狀況也是一樣,千萬不要一味地用在臺灣求職的那套方式,認為只要在 104 或 1111 等人力銀行平臺註冊並填好履歷,就能應徵工作,以及用同一份制式履歷和自傳打遍天下,投遞到應徵職缺的所有公司,這些臺灣人習以為常的求職起手式,在其他國家的就業市場上可能行不通。 就我的觀察,在英國和在臺灣求職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那短短一頁的求職信(cover letter)。 什麼是求職信?在歐美國家找工作時,它是很常見的正式文件,長度大約是一頁 A4 紙,一般會伴隨著你的簡歷(resume)在填寫工作申請(job application)時一起被遞交出去,目的是加強簡歷裡沒有強調的部分,同時客製化你的工作申請,畢竟簡歷的內容比較制式且標準化,如何針對職務內容說服你想應徵的公司,讓他們相信若不邀請你去面試就是他們的損失,真的只能靠求職信來完成這個任務了。 求職信的附加功能 此外,求職信還有兩個附加功能,讓你的工作申請更完美: 1. 展示你的個性與溝通方式 有別於簡歷著重在條列每段工作經驗,求職信提供求職者一個能展現文采的機會,而透過這段文字,潛在雇主能進一步了解你的個性以及慣用的溝通方式,讓對方能更全面地認識你。 2. 解釋簡歷中可能被質疑的部分 簡歷受限於固定格式,無法對每一段工作經歷詳加解釋,譬如你的兩個工作之間的空檔過長(一般指超過半年),或是你從 A 產業轉職到 B 產業,如果未經解釋,這些現象極有可能被雇主視為所謂的紅旗(red flag)*,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在求職信中詳細解釋,化解可能被雇主歸類為潛在疑慮的紅旗。 許多招募廣告會要求求職者附上求職信,而大部分的求職網站像 Reed、Indeed、Totaljobs 也會要求用戶撰寫求職信。 一封精心撰寫的求職信能包含許多簡歷無法交代的細節,用它來補充簡歷無法呈現的額外資訊,不但能幫助招聘者更深入地認識求職者、了解他的背景,在兩位求職者的專業技能勢均力敵時,求職信寫得比較好的人往往有更大的機率勝出,成為得到面試機會的優勝者,因此我建議:即使招聘廣告上沒有要求,求職者還是應該主動附上求職信。 看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求職信似曾相識──似乎和在臺灣求職時寫的「自傳」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求職信的寫法、對結構的要求和自傳完全不同,千萬不要搬出以往寫自傳的那套做法,那樣不但無法幫你的求職申請加分,還有可能讓人資(Human Resources, HR)在第一階段篩選時,就先把你刷掉了。 撰寫求職信的技巧 了解求職信的重要性後,你一定很想知道該如何寫好求職信,畢竟在臺灣找工作通常不用寫求職信,大部分人對它比較陌生,以下就和大家分享幾個撰寫求職信的技巧。 1. 看清職務要求,量身打造專屬內容 在英國找工作,最忌諱的就是用同一個版本的溝通方式「亂槍打鳥」,這會讓雇主覺得你只是想碰碰運氣,並不是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勝任或想要得到這份工作。 若求職信的針對性不夠強,人資根本不會花時間看你的履歷。因此建議寫求職信之前,務必仔細閱讀職務描述(job description),看清楚職務要求,在求職信中針對該職位著重的技能與經驗多加著墨。 2. 第一段寫總結,其他段落多用實例 求職信和情書不同,不需要含蓄地慢慢鋪陳,請務必在第一段就寫出整封求職信的重點,再用後面的段落一一擊破各個細項。 求職信第一段通常是總結你到目前為止的職業生涯發展與成就,讓收到你的工作申請的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快速了解你的專長。 緊接著要從你的經驗中大量使用具體實例說明為何你適合這項職缺,可以是你工作中的真實案例,或是曾得過的獎項、專利、證書等,總之就是用你的豐功偉業去呼應該職缺的要求,向潛在雇主證明你是最完美的不二人選。 3. 用條列方式歸納重點,總長不超過一頁 為了讓人能在最短時間內一目瞭然,寫求職信最好使用條列(bullet points)的歸納方式,每一條聚焦一個核心,譬如第一條說明你的領導能力,第二條談你的專案管理能力,並將這些重點用粗體字標示起來,讓負責招募的人資容易清楚辨識。 求職信最好不要超過一頁,內容必須精闢簡要,句句講到重點,而且不要重複簡歷裡提過的事,否則會給人重複性高的累贅感。簡歷和求職信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兩份文件,撰寫時要盡量針對你所申請的職務要求來微調,才能達到真正的客製化,也更能讓招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別忘了強調志工經驗 雖然當志工是為了服務,而非為了求職或履歷表上的亮眼經歷,但在英國申請工作時,如果有志工經驗,的確會讓雇主對你「另眼相看」。對許多外國企業雇主來說,不支薪的志工工作經驗,最能反映應徵者的「積極性」,若是曾在海外從事志工工作,對於應徵者的「國際觀」更有加分作用。 建議可以在求職信中特別說明自己為何選擇某個志工項目,以及從該經驗中得到哪些技能符合應徵職缺的要求。 5. 最後一段的藝術 前面提到求職信第一段要總結你的技能、專長與成就,讓閱讀的人可以很快勾勒出求職者的全貌,求職信最後一段也很重要,有畫龍點睛之效,讓人看完一整頁內容後,能輕易掌握重點。 英國職場專家建議,求職信最後一段請再次強調你的技能中最符合該職務要求的兩項關鍵能力,以及它們將如何為這個職缺與該組織帶來貢獻。這個動作的目的是提醒招聘者你的主要強項是什麼,讓對方感到如果不邀請你參加面試,他們就虧大了。 6. 主動爭取面試機會 想在英國職場生存,最關鍵的能力就是「爭取」(也就是吵著要糖的能力)。不管是想升遷或加薪,或是談年薪時,想為自己多加一、兩個月薪水,直接爭取就對了,雖然老闆最後不一定會答應,但若不主動爭取,幾乎不可能得到這些機會。 我們要知道歐美各國的企業中,「惦惦吃三碗公」的老闆也不少,如果不出聲,他就假裝不知道你該調薪了。 這個道理應用在申請工作上也是一樣的,你撰寫完成強而有力的求職信最後一段的末尾,請務必記得主動爭取面試機會,這會給人有企圖心的印象。 讓求職信加分的元素 至於要如何表達想爭取面試機會的決心呢?英國職場專家建議,不妨在畫上求職信的句點之前,加上這三個元素: 1. 你的聯絡方式,包括 email address 與手機號碼。 雖然這些資訊在簡歷裡都有,但此處重複寫上的目的是讓對方知道你是認真的。 2. 方便聯絡的時間。 讓對方感受到你有事先為他設想,如果他原本就有意決選(shortlist)你參加面試,這樣的貼心舉動更能增加想邀請你來面試的動力。 3. 意圖明確,語氣堅定,但不要給人壓迫感。 爭取面試最好不要用迂迴戰術,直接表達想爭取面試機會是最好的方式,但用詞遣字要小心,千萬不要讓人覺得你太粗暴或咄咄逼人,建議可以使用「 I look forward to discussing what my background can bring to the team in greater detail with you during an interview(我很期待在面試中與您更詳細地討論我的背景經歷可以為團隊帶來的效益)」,這種措辭法明確專業又有禮貌,是職場專家一致推薦的安全寫法。 總結來說,求職時應該把工作申請表裡的任何一份文件都當成行銷個人品牌的工具,撰寫我們比較陌生的求職信時,請把握以上提到的幾個原則,在短短一頁內容中充分展現你最能和該職缺緊密連結的專長與技能,並用具體的實例說服潛在雇主,讓他們覺得應該邀請你來談談,否則可能有錯失優秀人才的遺憾。 *紅旗(red flag)在英文的原意是危險或警告,後來成為應用在日常生活對話的俗語,通常指初次見面時,在彼此都不熟悉對方背景的情況下,其中一方出現讓另一方覺得苗頭不對的徵兆。在本文中是指簡歷出現一些在人資眼中被視為大忌的經歷。 --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WFH 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遠距工作者的職場攻略》

December 8, 2023

「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怎麼寫?與一般求職履歷一樣嗎?|接案 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在家工作|網路創業

要開始獨立「接案」、展開 SOHO「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人生,究竟需要準備什麼呢?當然是開始著手撰寫「接案履歷」與「自我推薦信」啦!雖說面對「已經在網路上看過你的資料」或「透過介紹而自行上門」的顧客,「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似乎並不是絕對必要的,有時相談甚歡就隨性開心的簽約了。哈哈! 但如果你和我剛起步時一樣,沒有現成的「顧客人脈資源」和「經營成熟的個人品牌/自媒體」的話,準備好一份完美凸顯自身優勢的「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然後搜尋相關「外包工作/合作機會」積極應徵接洽是必須的。在還沒有人認識你的時候,當然要主動出擊囉! 「接案履歷」和「一般全職工作求職履歷」,在許多地方上都是很相似的,但因為「合作性質的不同」所以也有很多「相異之處」與「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常「接案履歷」寫法,需更關注在:(1)「降低案主擔心(減少不確定性/降低風險感)」與 (2)「解決案主痛點(服務與能力切中對方需求)」這兩個重點面向上! 畢竟資方在找「正職員工」和找「外包合作夥伴」時,所考量的點肯定不同。必需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才會知道對方最需要的是什麼。想像自己就是發案尋找Freelancer的案主,你會擔心的事情有哪些呢? 比如: 「對方的服務內容與品質,能符合自己需要的標準嗎?」、「我們的理念是否契合呢?」、「能期待看到什麼樣的成果?」、「時程大概需要多久?對方是個守時守信的人嗎?」、「這樣的合作有保障嗎?」、「我們的溝通協調會不會有問題?」、「價格大概是多少」與「CP值高不高呢?」…等等。 撰寫「接案履歷」與「自我推薦信」時,把自己當作一位「體貼的朋友」與「對等的合作夥伴」,盡量去去照顧到那些「案主會最在意的面向」,就能大大提高合作成功的機率喔! 以下將分成2個部份,分別介紹「接案履歷」與「接案自我推薦信」的寫法和注意事項,給有興趣開啟「Soho自由工作者生涯」或「接案副業」的朋友們做參考。 I. 「接案履歷」怎麼寫? 一、「接案履歷」與「一般上班族求職履歷」一樣的部份:基本注意事項! (雖然這部分「要注意的基本事項」和「一般求職履歷」差不多,但還是提醒一下,以免有朋友沒有注意到喔!) 基本要素: 以下這些都是「接案履歷」中建議要放入的「基本資訊」。 1.學歷與經歷 新鮮人沒有工作經驗可以用「社團、實習、打工、競賽」…等等「校園經歷」來代替「工作經歷」,或直接「不放經歷欄位」,用「作品、實績」來取代這個部份也是可以的。但建議盡量不要放了「經歷欄位」卻「空白不寫」,否則容易讓案主在瀏覽時產生疑慮或對你信心降低喔! 2.聯絡方式 聯絡方式「有放即可」,篇幅不用太大。畢竟對方要先對你產生欣賞,才會邀請你來面談,所以「接案履歷」的其他部份才是大重點! 3.個人專業照 台灣職場大多習慣會看,國外則不必,可因地制宜。 4.作品/事蹟 (可放作品集連結或個人官網) 此項視個人專業類型需求 & 情況而定,並沒有絕對的必要喔!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基本錯誤: 1.錯字/不通順 這是最基本的低級錯誤,寫完記得自己多看、多念,來回檢查幾遍哦! 2.咬文嚼字不好理解 3.洩漏前公司/案主機密 這點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覺得「之前的工作成果」就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便在履歷面試中一下子全盤托出。殊不知這是很容易觸法的,因為你為前公司/案主所做的事情、計畫和數據資訊有某些部份可能屬於內部機密,是不能隨便向外人透露的。胡亂洩漏不但不會加分,還可能讓新合作對象因此卻步,不敢與你展開合作喔! 究竟什麼算機密,什麼不算呢?比較簡單籠統的判斷方式是:「公開透明」外部大家都看得到的內容資訊一般來講就不是機密,而「非公開的數據/資料」 & 「最新計畫」就比較有可能屬於「內部機密」,需先和「前公司/案主」做確認會比較保險哦! 4.長篇大論 履歷盡量用「條列式」的方式呈現,縮減精華即可,不相關又沒有加分的事情都不用放,注意別像寫作文一樣寫太長了,否則案主可是會沒有耐心看完的喔!(建議1-2頁即可,濃縮在1頁以內最好!) 基本優化: 1.數字化、故事化 把經歷、事蹟盡量用數字或簡短一兩句的實績故事呈現。舉例來講就是:不要只寫虛無飄渺的「我很會行銷」,而要用「數據」&「實績」來告訴案主你到底有多會行銷! 2.條例式呈現 善用條列式呈現,不要把履歷當作文寫。 3.清晰陽光專業照 花一點經費去拍個「稍微正式」又「不失個人風格」的專業照,會比呆呆的「證件照」或「自拍照」加分許多哦!穿著整齊的拜託會攝影的朋友幫忙拍也可以,如果你有朋友的話。(被打~~) 4.不要把寶石寫成垃圾 真的有朋友很會把自己超厲害的經歷總結成一句「完成主管交辦事項」之類不知所以然的描述,殊不知他所謂的「完成主管交辦事項」就包括了「為公司簽下2個百萬合約」、「3個月內將粉專經營至破萬人追蹤」、「重新整理帳務發現問題,為公司每個月省下兩萬元的非必要成本」…等等之類的各種神奇事蹟。 如果你也是這種熱愛「隨性總結」、「謙虛過頭」的人,就要注意啦!你就是自己唯一的「行銷負責人」,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清楚講出自己的好,案主又怎麼有可能會知道呢?多訓練自己「用一句話精彩描述出獨特經歷/事蹟」的能力,別再「把寶石寫成垃圾」啦! 5.加入”職能關鍵字” 先研究「所要爭取之工作/案子」的「需求內容」,然後把案主「最需要的服務和能力」有意識的「植入進你的接案履歷中」,就能讓案主眼睛一亮,覺得「真是找對人了」!例如:想爭取的案子正在徵求「社群經營」人才,如果你的接案履歷中正好有特別強調自己的「社群經營專業」,還有寫到擅長「內容經營」、「文案撰寫」、「平面設計」、「影片剪輯」、「數據分析」、「社群廣告投放」…等等之類的「社群經營關鍵職能」,並輔以相應的「數據和實績」佐證的話,案主當然會立刻受到吸引,甚至覺得接下這份委託的人選非你莫屬啦! 6.創造記憶點 一份太過安全的履歷,有時也很危險,因為容易被遺忘。對方也比較找不到親近感和共通點,找不到一個可以喜歡你、記得你的理由。所以如果空間足夠,可以試著用一兩句話的小小篇幅,將你的有趣記憶點巧妙的置入到履歷中。 比如:「曾經被系上搞笑推舉為系草」、「曾獲得全國性游泳比賽冠軍」、「出版過一本實體書」、「熱愛衝浪是業餘的衝浪教練」、「是社區踢毽子大賽冠軍?」…之類的。哈哈總之,就是要盡量讓人覺得有趣、產生好奇心和記憶點,進而想要更進一步的認識你。 ——— 接下來的部份,要講到的就是「Soho自由工作者」「接案履歷」中特別要加入 & 注意的部份啦!(和一般「全職上班族求職履歷」有些不同。) 二、在「接案履歷」中放上「接案服務項目」: 和一般「上班族求職履歷」不同,「接案履歷」上最好能預留一個顯眼的區塊來放自己的「接案服務項目」。因為這麼做可以讓案主看了一目瞭然,而這也正是對方為什麼要找你的關鍵!「接案服務項目」要寫得「簡潔易懂」,每一個項目下若能用「條列式」的方式,再輔以「簡單的說明」或「數據/實績」的話更好! 舉例來說:「網路行銷專業」的Freelancer,服務項目可能包含「SEO搜尋引擎優化」、「社群經營」、「網站架設」、「網路廣告投放」、「品牌行銷顧問服務」、「內容經營」…等等之類,而每一項服務下方都可以用條例式的幾點來簡單做說明。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三、「接案履歷」最好「特別強調Niche」,別只寫大概! 所謂的「Niche(神龕)」,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利基點(專屬位置)」,也可以說是你特別專精、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Niche」可以作為一個讓大家看見你、記得你的「切入點,就好像懸崖上的「小小縫隙」一樣,讓你可以以該「縫隙支點」為踏板,一步步往上攀登,逐漸擴張自己的事業版圖。 在你的接案事業中,當然可以結合多樣專長,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但哪一個點才是你「最與眾不同的」強調關鍵呢? 比如: 你想提供「代筆撰寫文章」的服務,如果只在履歷中籠統的告訴案主「我可以為人代筆撰寫文章」,那便一點記憶點也沒有,案主也很難確定你是否真的有辦法寫出「某特定專業領域的文章」。 反之,如果你不只「文筆好」,還正巧是「音樂專業背景」的人,最擅長撰寫「音樂藝文類文章」,有辦法結合「自身知識背景」寫出具有「深入洞見」的文章,那麼這就是你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因為別的寫手雖然做得來,但絕對很難做得比你還要好! 四、在「接案履歷」中放入「個人品牌網站/社群平台」! 真心建議「獨立接案 自由工作者」都要建立、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網站或社群平台」,並且記得把所經營的「網站/社群」連結,加入在「接案履歷」中。因為這可以讓「案主」與「潛在客戶」對你的信任感提高,讓人感覺你是一個「公開」、「找得到」的人。 你可以透過「個人網站/社群」所分享的內容,用一種比較軟性的方式,來展現性格、證明能力、分享理念/價值觀,並展示作品、成果。可以說「個人品牌網站/社群平台」也是履歷的一種,就好像是「制式履歷的動態延伸」,讓案主有機會一窺「更真實、討人喜歡」的你! 我有好多個自行上門的案子,都是透過「個人品牌網站/社群」找到我的。因為對方對我的事前了解深,正是因為欣賞我的為人與風格、信任我的能力和品行,也覺得和我脾胃相投,所以才願意特別找我合作,因此我們之間的「溝通成本很低」,幾乎是不用談就確定了合作。 哈哈,「首次接案面談」都像是去認識一位志趣相投的新朋友一樣,沒什麼特別緊張、尷尬的感覺,也不意外的每次都合作愉快! II. 「自我推薦信」怎麼寫? 所謂的「自我推薦信」就是在你用電子郵件寄履歷應徵時,所要寫的「郵件內容」。也可以指「人力銀行」或「接案平台」上,在按下「應徵按鈕」寄出履歷之前,所要寫的那一小段「自我推薦訊息欄」。 這段看似不起眼的「自我推薦信」所帶來的影響,其實超乎想像的大!一般人都會因為偷懶而只寫「您好我是XXX,想應徵XXX工作,履歷已夾帶在附件中請您參考」之類的一句話,或採用「接案平台/人力銀行」上內建的「制式自我推薦文字」。 這都是非常可惜的作法,因為善用「自我推薦信」可以讓你大大加分。當大家都用「公版文字回覆」只有你放了「充分凸顯自身優勢的自我推薦信」,瞬間就能讓人眼睛一亮!也讓收到履歷的人,有備受重視的感覺。 「自我推薦信」不需要太長,盡量在「500字上下」。用精簡有力的內容簡潔清楚的介紹你自己、強調出最大亮點。撰寫上並沒有一定的格式與內容,可因人而異。撰寫的口氣盡量「禮貌」、「親切」而「不失專業」即可。 建議可以在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姓名」、「來意」與「重點學經歷」。中間用吸睛的方式,精簡的寫出你的「服務內容」、「專長」與「重要事蹟」。之後用一兩句話,讓對方知道你「可以為他帶來什麼獨特的價值」,也順便告訴對方你們「理念的契合之處」。最後別忘了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與和「感謝」。 總之,只要記得撰寫時,目的聚焦在:展現專業度(並用數據實績佐證)、強調與案主需求相關的職能關鍵字、突出亮點、創造信任感與好感,且讓人感覺像是找到知己般就對啦! PS. 案主在找Freelancer時,通常是一種在找「合作夥伴」的心情,有時候很主觀又特別感性。比起「能力強」但「理念不合」、「牛頭不對馬嘴」的人,他們會更樂意與「能力不錯」且「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哦!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 (陳暐婷)(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8, 2024

個人網站如何寫「關於我」頁面?詳盡拆解 4 大模塊,手把手帶你寫

個人網站上的「關於我」頁面,是每位網路創業者的數位個人名片。它就像是一位盡責的 Sales,能 24 小時的宣傳你的服務。 不過「關於我」的頁面該怎麼寫,才夠吸引人呢? 兩年前我開始自架網站時,天真的想法是:「反正就把我的豐功偉業,放上去就好了吧?」 後來我在讀 《A Pain Free Process for Writing Your About Page》這本專門教人寫「關於我」的電子書時,發現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 因為讀者們不關心我的豐功偉業,而是「這個網頁的內容,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OK,那到底該怎麼寫呢? 一起來學習怎麼寫「關於我」頁面 寫「關於我」頁面的關鍵,主要有這 4 大區塊: 你的服務跟目標讀者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讀者要相信你的服務 為什麼讀者要喜歡你 行動呼籲 (Call to action) 在寫這 4 大項的內容時,可以分別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區塊 1.你的服務跟目標讀者有什麼關係 不要開頭就介紹你是誰,因為讀者根本不 Care。 想反地,讀者在意的是「你能夠幫助它們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區塊我們要先清楚定義我們要幫助的人、怎麼幫助他們。 問自己以下 3 個問題,分別是: 你的理想客戶是誰 你可以如何幫助你的客戶 你提供什麼服務或產品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回答是… 你的理想客戶是誰: 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業工作者,例如醫生、律師、諮商師 你可以如何幫助你的客戶: 我能夠教他們一套在網路上寫作的方法以及定位策略,幫助他們寫出專業又好讀的社群文章建立影響力,並且吸引潛在客戶。 你提供什麼服務或產品: 1 對 1 寫作教練,客製化提供網路寫作教學 思考完這 3 個問題,我寫出下方的區塊。 區塊2.為什麼讀者要相信你的服務 建立你在目標讀者心中的信任感。 講完了我們想服務的客戶以及能提供的服務,但客戶可能會想:「為什麼我要相信你?」 因此我們要舉出過去自己協助過的案例,或是分享自己過去從遭遇困難到克服的經驗。 問自己以下 3 個問題,分別是: 你曾經解決過什麼,讀者曾經遭遇過的問題嗎 你做了什麼工作,可以展現你的專業度 你有沒有可以證明自己的顧客見證 如果你已經有客戶見證了,可以直接引用該位客戶的背書,下方是我的客戶見證: 如果你還沒有客戶見證的話,就把上方 3 個問題的答案寫成「區塊 2」的內容。 區塊 3.為什麼讀者要喜歡你 這一個區塊,可以展現自己的「人味」。 看看網路上八成的個人網站。除了照片不一樣之外,你真的知道各家廠商的區別在哪裡嗎?很難吧。 但是為什麼? 答案也很單純,因為你(廠商)沒有寫出自己在意的地方是什麼呀! 那該怎麼寫呢,你可以問自己以下五個問題: 你痛恨什麼工作 你在工作上有什麼超能力 為什麼你要開始自己的事業 為什麼你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 你想要達成的工作使命是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回答是… 工作上你不會做什麼:我不會去追求爆文,也不會追求快速成名或成功的方法。 你在工作上有什麼超能力:我能用有架構與系統的方式,用白話文解釋這位學員在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寫作技能。 為什麼你要開始自己的事業:因為我自己就是靠持續的寫作分享,才走到今天的我。我從一位職場上班族,然後發現自己在寫作以及有邏輯教學上面的天賦與技能。所以我決定跳脫舒適圈,然後出來自己創業。 為什麼你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當我看到原先不擅長表達,但是腦袋極度有料的人透過寫作,和過去已經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產生連結的時候,我都替我的客戶感到開心。 你想要達成的工作使命是什麼:我的使命就是幫助知識專業工作者,藉由寫作拓展職涯的可能性。 釐清答案後,我將這些資訊寫成以下的內容。 區塊 3. 為什麼讀者要喜歡你 Bonus,讓客戶聽到你的起心動念 我們都知道,故事可以觸動人心。如果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分享自己「開始事業」的故事,那客戶肯定能對我們印象深刻。 以我自己為例,下方是我為什麼要開始經營「寫作事業」的故事。 區塊 4.行動呼籲 (Call to action) 你想要顧客下一步做什麼?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寫「關於我」,背後總有個目的吧? 這個目的稱之為「行動呼籲 (Call to action)」,常見的有: 聯繫你 參加你的課程 和你預約一個 30 分鐘的線上對談 想清楚你的下一步,想要客戶採取什麼行動。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回答是… 讓客戶找我擔任他 / 她的寫作教練。 因此要清楚的把報價、服務流程、服務內容列出來,並寫出客戶下一步要做什麼。 把這 4 大區塊寫清楚,就是一個很好的「關於我」頁面 這篇文章我們介紹了 4 個「關於我」的區塊: 你的服務跟目標讀者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讀者要相信你的服務 為什麼讀者要喜歡你 行動呼籲 (Call to action) 你可以一步一步把區塊完成,這樣就能打造一個清楚又能讓客戶採取行動的「關於我」頁面了。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內容好複雜,需要有一個在旁陪你從頭走過,我可以擔任你的專屬寫作教練。 我會引導你用自己的文字,寫出專屬於你的個人網站「關於我」頁面。最終讓你的客戶更了解你,並起主動上門找你服務。 名額有限,立刻預約開始吸引你的潛在客戶 -- 本文轉貼自:I'm Chi(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