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變工作就不再有趣?我在正職之外,斜槓「籃球專欄寫手」的那件事

July 16, 2024

興趣變工作就不再有趣?我在正職之外,斜槓「籃球專欄寫手」的那件事

Photo by simonkr from iStock

在正職之餘,作者運用自己的興趣發展斜槓事業,就是成為「籃球專欄寫手」!很多人也想從興趣出發,經營自己的斜槓事業,但久而久之,興趣變成工作後,常常令人感到無趣,也很沒有動力繼續,作者將分享他來如何找到斜槓的方向,以及持續下去的動力!

在大人學的課程中,我們曾鼓勵大家在工作之餘,也可以試著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洞見,在形塑個人品牌的同時,也可以累積他人對我們的信任資產,讓人有問題的時候,可以瞬間想到我們

只是分享想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之前收到很多學員來信,他們表示自己也想要累積創作,可是當自己有時間坐下來好好構思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腦筋彷彿一片空白,讓人感到困惑和無助。

身為一名在正職之餘投入時間創作籃球文章的作者,這樣的困惑與無助我也同樣經歷過。

2014 年,我註冊了「運動視界」的帳號,成為一名籃球寫手。在剛開始憑藉著熱情或許可以撐一陣子,但時間一長,也很常陷入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甚至憑什麼可以出來分享的思維中。

但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並且堅持了 10 年,在站上累積了超過 200 篇的文章,也創立了自己的臉書粉絲團

因此,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過去的創作經驗和所面臨的挑戰。我希望我的經驗能對那些有興趣將寫作視為斜槓生涯目標的人提供幫助,並為大家指出一個更清晰的創作方向。我相信,透過分享,我們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與啟發。

斜槓方向|分享什麼?取決於「興趣與專長」

最早開始寫作的契機,只是因為自己對於籃球很有興趣,常常和朋友分享自己對於籃球的見解,以及一些讓我很感動的籃球故事。當時朋友建議我,何不找個地方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這樣以後可以回顧,就這樣開啟了我的寫作之路。

因此,對我來說,我可以分享的內容其實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那就是從興趣出發,分享我在籃球領域中的發現。

在開始分享後,我在平台上認識了許多其他的寫手。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是在體育相關產業工作,例如運動復健科醫師、訓練員等等。他們分享的內容不僅反映了他們的興趣,也展現了他們的專業知識。

例如,他們會分享運動後如何進行伸展,或者提供增肌減脂的訓練菜單等。

這讓我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開始分享的內容可以是你感興趣的領域,也可以是你擅長的領域。但最重要的是,你願意持續在這個領域中獲取新的資訊,並且持續分享你的見解和學習

斜槓做法|如何分享?取決於「記憶點」

不過,在開始分享將近兩年之後,我遇到了一個瓶頸,那就是找不到主軸。

儘管寫作的內容都圍繞在籃球這個領域,但內容卻包山包海,沒有一個明確的記憶點。

導致別人點進了我的個人頁面,只會有「喔!這個人是寫籃球文章的」感覺,但對於擅長寫哪一類籃球文章,是籃球故事呢?還是球員分析呢?抑或是賽事回顧呢?相信很多讀者是答不出來的。

如果文章只是出於興趣的抒發,那缺乏記憶點並不是甚麼大問題。

只是當時的我任職的媒體公司正好在籌備一個關於運動的頻道,當時正在招募專欄作家,希望能夠內部轉職到該部門的我開始思考,雖然自己有一些作品,可是如果想要讓讀者留下印象,那似乎得要讓自己的作品更聚焦。

因此,我開始細想幾個問題:我想怎麼被大家記住?之後到大家提到我,會覺得我是哪一個類型的籃球作家?

在大量的自我評估後,我發現自己在寫籃球員的故事上似乎最得心應手,因此就將這個題材作為我的寫作主軸。

在確立主軸之後,我開始穩定更新,並且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分享的內容,在每個月四篇文章中,至少都會有一到兩篇球員故事。雖然這樣做並沒有幫助我獲得內轉的機會,可是卻讓我得到寫作平台端的青睞,詢問我有沒有興趣定期幫平台撰寫球員故事的文章。

這次的際遇也給了我一個啟發,或許多方的涉獵確實可以讓你的內容看起來很多元,但是如果想要經營個人的品牌,或許在還沒有名氣的時候,聚焦在某一個領域的某一個主題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更容易讓別人對你有明確印象,像是:我知道你在寫籃球的文章,並且好像很常寫球員故事。

當這個印象深植人心,或是培養出一群願意看你文章的鐵粉時,這時候再從文章比例上慢慢調整,測試新的想嘗試的題材。

斜槓經營|如何持續分享?三個建議的心態

這些年穩定產出文章的過程中,常碰到許多人問我:「在正職之外還要花時間寫文章,難道過程中你都不會想要放棄嗎?」

我的回答往往都是笑笑的說:「怎麼會呢?我每天都想放棄啊!」

不得不說,用業餘的時間持續產出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因為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有時候真的會沒有精力分享,大腦也不會一直有靈感可以分享,這時候還要穩定輸出就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我自己覺得有三個對我來說很重要心態,或許可以提供給想要嘗試的朋友參考。

1. 設定適合自己誘因與目標

《湯姆歷險記》中曾說過:「當興趣變成工作,那它將不再有趣。」

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悟,因為最早開始分享的時候,我總是寫得意興闌珊,因為當時有一種沒有目標,想寫就寫的感覺。而之所以後來會想要穩定產出,是因為研究所的學長創立了一個專門寫運動文章的平台,會依照文章的流量給予稿費,當時覺得如果能在正職之外獲得一點點經濟報酬好像也不錯,於是就開始在該平台創作。

之後幾年就像前面提到的,原本任職的公司有內轉機會,讓我調整了發文的模式,而之後被平台端注意到,成為該平台的專寫球員故事的寫手,它們也提供了更高的稿費報酬,增加了我持續創作的誘因,然後就持續分享到了現在。

回顧這段時間的分享歷程,有兩個要素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誘因」與「目標」。因為平台有稿費的誘因,讓我有動力維持創作;而因為有想要成為專欄作家的目標,讓我能夠大量累積自己的作品

現在想來,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尋找誘因與目標的自己,無疑是非常幸運的。但是,這也讓我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如果在沒有明確「自己為什麼分享?」以及「自己分享想要得到什麼?」這兩個問題之前,想要依賴毅力維持分享的難度其實是很大的。

所以,我都會跟朋友說,在開始分享之前,可能要先思考這兩個問題,確立目的與設計誘因,才能將自己擺在適合的戰場上。

2. 建立形象需要時間,試著用「加法心態」

以我自己的經驗,建立形象絕對不是一兩個月,或是一兩篇文章可以達成的,它更像是一個長期的建設,就連我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在籃球讀者心中建立形象。

因此我自己在寫作的時候,我會用一種「加法」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創作。舉例來說,每年我可能會設定要寫多少篇文章,每當完成一篇,我就會告訴自己「我又完成一篇屬於我的作品了」;而不是去提醒自己,「我還有 OO 篇得完成」。也就是,去看自己所累積的成果,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不足。

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很多,它讓我能夠真正享受創作和分享帶來的樂趣。而我也相信,只有這樣,創作和分享之路才能走得更長久。

3. 勇敢承認自己「不夠專業」

在寫的過程中,我很常碰到一種自我懷疑,自己寫的東西夠專業嗎?會不會在真正懂行的人眼裡看來其實根本就是小兒科?

直到我後來遇到一個前輩,他告訴我有這樣的心態很好,這代表你正在變得專業,因為你會害怕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不斷地去加強自己,很多專業的人都會因為自己太過專業,而陷入知識的詛咒,導致他們分享出來的東西就只能在專家的圈子流傳開。

就像很多碩博士論文,對一般人來說進入的門檻就很高,所以即使這篇論文學術價值很高,卻很難讓它的價值被普羅大眾知道。

所以,承認自己不夠專業不僅是提醒自己要變得更專業之外,還有一種警示作用,就是告訴自己寫文章的目的是要讓「沒有你這麼專業的人,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進而想變得更專業」。

簡單來說,坦承自己的不夠好,不僅是要讓自己更好,還有讓自己避免陷入「文人相輕」的窠臼。

以上分享,希望能對大家的創作有所幫助。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運動世界專欄與「阿准的隨看隨想」臉書粉專。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Editor Group/李致淮

Editor Group/李致淮

「數位遊牧 Digital Nomad」的編輯,並同時擔任「大人學」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社群的編輯。此外,曾在《風傳媒》擔任社群編輯,以及在其子頻道【學長姐說】中擔當訪談記者及文章撰寫工作。我期盼在「數位遊牧」這一平台中,能與大家分享更多既有趣又實用的洞見。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