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45 posts

我想跟喜歡的人一起經營事業,有什麼該考慮的嗎?

某次課程結束時,有個同學跑來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呢,自己目前在創業中。而最近交了一個男朋友。男友能力很不錯,也具備了她沒有的能力,更棒的是,男朋友也對她經營的事業很有興趣,所以兩人有在討論,要不要男友也入夥,結合兩人的力量,一起來經營這個事業! 可是,她又有點猶豫,因為她不確定「跟喜歡的人一起經營事業」到底好不好?從能力上而言,多個人加入這絕對是好事;可是她又擔心自己沒有想清楚,所以跑來問我的意見。 我的看法是這樣:不確定性 X 不確定性 = 巨大不確定風暴 親密的人一起在事業上努力,這在身邊十分常見。比方說,很多小公司,常常是老闆在外面跑業務或管理生產,而老闆娘在辦公室裡管帳或是主導人事。但我得說,我其實不太建議這樣的組成。原因在於,這在大部分時候,都是提高了你人生的不確定性。 就像創業以及談戀愛,本身都是人生中高度不確定的事情。事業能擴大嗎?市場是否會消失?有沒有人會來競爭?這沒人能百分百掌握。戀愛交往也是如此。現在的你們感覺甜蜜,可是兩個人能不能走的長久?會不會愛上別人?過了熱戀期後,會不會常意見不合?這其實也沒有人能知道。 我自己的哲學是:人應該盡量將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降低,或最少能把不確定事件發生後的影響降到最低。如果你能減少人生變數,將來面臨抉擇時,你就比較知曉該將重點放在哪裡。 遺憾的是,一如創業或是戀愛這類事件,其實很難有效降低不確定性。所以,你能做的只有盡量別自己去增加變數。既然戀愛充滿變數,經營創業也充滿了變數,那你還把兩件充滿變數的事混在一起,變數不就加乘了?一旦如此,往後你的煩惱,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為何會增加呢?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未來的想像都是:兩個人交往順利,愛情自此白頭偕老;工作上一加一大於二,事業自此蒸蒸日上,最後,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現實中,感情與事業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難保將來兩人會面臨感情不順,或事業經營不如預期的狀況。 這時,如果彼此生活過度攪和,比方拿了一筆錢共同投資,結果半年後,兩個人情感其實並不如意。請問該怎麼處理呢?兩人決定感情上先冷靜冷靜,那這時候資金要不要拆分呢?搭檔要不要先換人接手?結果感情拆夥,工作還是一起?這不是徒增混亂嗎?或是狀況反過來,兩人雖然感情和睦,可是事業經營不順,造成了虧損。也難保彼此不會互相埋怨。只談感情,或者只談工作,這都會讓人生簡單許多。 我猜,也有人可能會說:「Joe,我的思考可是很理性的。就算兩人要分開,也可以事業歸事業,情感歸情感。」或許你能做得到,但你的另一半做得到嗎?萬一分手,仍舊一起工作,妳交了新男友,或是他交了新女友,難免在心理和決策面受到衝擊。甚至對方有點幼稚,搞不好還會想報復。而這報復有可能會從工作上的酸言酸語到故意玉石俱焚的決策。這會不會最後波及彼此的事業?很難說百分之百不會,對不對?這些,都可能會造成「後續人生的隱憂」。 結婚後就可以一起出力了吧? 有人可能又會想問:「Joe,如果我們的情感已經進入穩定期,甚至已婚,那共同經營事業的問題就少多了,對不對?」 其實不然。我真心希望大家別把工作跟情感生活連結得這麼緊密。原因無他:經營從來都不是易事。創業或經營是一個非常高強度的行為,換句話說,你每天都會面臨各類難題,比方到哪裡去找錢?產品要有哪些功能?市場反應不好該怎麼調整策略?商品該怎麼定價?怎麼跟通路談判?或是某些奧客到底要接不接?除非兩個人在決策上的價值觀非常一致,不然面對決策艱難時,難免會起爭執。 雖然成熟大人都知道,公私要分開,工作情緒不要帶入家庭。可是如果你們白天晚上都在一起。那辦公室的吵架或歧見,情緒多少總會帶回家裡。也因此,當工作不順、經營不善時,家裡的氣氛也會低迷;甚至家裡因為家事分工之類的小事吵架時,也可能在工作上延續口角。 也因此,我覺得對大部分的人而言,與其把這樣高強度的兩件事放在一起,讓彼此都失去了可以喘氣和緩衝的空間,還不如選個不用一起生活的人來合作經營。免得家庭是辦公室的延續,生活缺乏隔離的狀況,雙方的感情也容易陪葬。 但如果是跟不用住在一起的外人一起創業,那當在辦公室中跟創業夥伴吵架不愉快,你最少可以回家,和另外一半抱怨抱怨、或是做些與工作不相關的事:吃飯、看個劇、運動運動、讀讀書、打打電動、或聊聊日常生活。待隔天情緒紓緩了,回到辦公室,也有繼續戰鬥和正確決策的力氣。 可是萬一我唯一能信任的就是伴侶呢? 聊到這邊,很可能又延伸出第三個問題,有人會說:「Joe,可是我在創業初期,找不到有能力或可信賴者,難道我就不該把家人拉進來嗎?」 有些創業家或小型經營者,的確一下找不到強手,或是會認為公司的機密不能假手與外人,比如說帳款類的,所以覺得要找身邊信得過的人來當幫手。 這我可以理解,但是還是建議不要把這當成長久之計。經營初期的規模小,有些事要親力親為我理解。可是,如果你想做大、規模化,身為經營者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想辦法訂下制度,逐漸從人治轉成法治。將來一定要避開「非得用伴侶不可」的無奈。 經營者常有的這種「信任感」的危機,說到底就是「無法拆分工作」的問題。你不能放任公司所有的工作都是模糊的一大包,當你無法拆分工作,你就得仰賴一個全知全能又可以信任的超人,可以想見,這人一定很難找,就算找到了,公司也可能會受制於人,並讓組織失去分散風險的能力。可是經營公司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需要一個能面面俱到的員工,那公司的規模絕對大不起來。 所以,身為經營者,你得想辦法拆解。假設有些秘密資訊,你能不能拆成讓多個人擁有?每個人得到各自的片段,看不到全部且必須在流程上分工。如果你多花心力去思考這個部分,重整流程、重整表單、重整管理規則,盡量把對單一人的依賴降到最低,你或許就可以找到很多「雖然沒有辦法百分之百信任,但是可以組合起來使用」的員工。 經營不是 0 或 1 如此單純,中間充滿灰色地帶,若你能逐漸把人治轉成法治,就不需在關鍵職位仰賴伴侶親戚朋友。好好地用心在管理經營的知識上,絕對是最好的投資。這些知識,才是經營者最值得努力調整且改善的部分,這些底層的管理規則有了,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加入團隊,適性發揮,員工也不會過度掌握資訊,一離職就造成團隊垮台。 當你塑造起流程和拆解工作的概念時,慢慢地就不用再仰賴親人。如此,你的工作也能跟私人生活充分切開,讓這兩者互為緩衝。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成年人最該去思考的:把每個不確定性的事務都獨立。別讓一個問題,波及所有層面,導致全面性的崩潰。你若能做到這點,人生相對穩定,面臨重大決策時,心情也會有餘裕得多。 延伸閱讀:想改善自己經營能力與流程設計的朋友,歡迎參考課程《102流程設計跨部門溝通》。 本篇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喔!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1,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下):我的第二曲線「沒有挫折」!2 個關鍵調整,讓機會不斷找上門

靠著出租大叔和商業顧問這兩項業務,老查的人生第二曲線,有了非常不錯的開局,轉換跑才道一年左右,他的收入就已經追上上班族時期的六、七成。 然而,2020 年突如其來的 COVID-19 疫情,又把老查打回起點。防疫政策,讓他難以繼續出租大叔的服務;企業也紛紛縮手撙節,抽掉顧問案,以保存資金面對未來的挑戰。 在這雙重打擊下,老查又是怎麼度過 COVID-19 疫情的衝擊呢? (如果你還沒看過老查專訪的上集,請看: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上):工作到 65 歲不退休?百歲人生,你需要打造人生「第二曲線」!) 當時的痛苦,後來的基礎:「失敗」的 YouTuber 嘗試 回顧疫情期間的時光,老查自認初期雖然很痛苦,但如今回顧,反而是段很好的機緣。 2019 年底,老查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啟了自己的 YouTube 頻道。當疫情大幅衝擊他的既有業務後,老查決定轉移重心,開啟了當周更 YouTuber 的生活。在頻道裡,他既講穿搭、說書,偶爾也會談談他豐富的職場經驗和洞察。不管數據是好、是壞,老查就是堅持不懈地創作、分析,然後再投入創作。 「那時候看到觀看數,我就覺得說:『哇,看來做 YouTube 真的不簡單!』但我也就咬牙堅持著,反正那時候也沒有別的事可做了。」老查自嘲道。 可是,在努力周更兩年之後,老查也不得不坦承,當 YouTuber 這條路,看來是走不通。 因為不管是頻道的訂閱數,還是觀看數,都沒有明顯地成長,距離接到廠商的業配,也還有段不小的距離,因此老查決定下台一鞠躬,中止當 YouTuber 的計畫。 做 YouTube 經驗成鑰匙,做線上課程、獲邀到企業帶讀書會! 「雖然我的頻道,沒有做出特別了不起的成績,但也讓我學會了企劃寫稿的能力,可以自己編排影片的腳本,並且對著鏡頭表達。」老查很有自信地說道:「結果誰知道呢?這能力就在『線上課程』中派上用場了。」 那時候,商業思維學院的團隊向老查發出邀請,力邀他一起合作「聽讀商業書選」這檔產品。憑藉著先前打磨出來的企劃能力,以及豐富的職場經驗和洞察力,這項產品在上線後就受到了許多學員的喜愛;後來老查更一鼓作氣,延長戰線,與學院接連合作推出了會員營運、商業思維相關的課程。 更令老查想不到的是,「聽讀商業書選」這項產品,不只令他在學員間享有好評,有些企業還因此慕名找上門來,希望邀請他到企業裡幫忙帶讀書會。 老查指出:「有些公司,會需要靠『讀書會』的形式,來做內部觀念的對齊。我自己一來是有 25 年的工作經驗,也曾當過高階主管,所以我非常理解這類型讀書會的運作方式。 「這些經驗和知識其實很重要,因為你必須知道企業想辦讀書會的原因、用企業熟悉的語言和他們溝通、並影響他們。」 就這樣,靠著豐富的職場歷練,和一流的企劃功力,老查又替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線,開發出了另一條全新的產品線。 為什麼企業都不採納意見?從挑戰中誕生的全新商業模式!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的影響慢慢過去,老查的顧問案也慢慢回流,讓他重新又經歷了一段繁忙的時期。但他並沒有停下嘗試的腳步,依舊努力尋找更多的機會,去開拓人生第二曲線的可能性。 在他的顧問生涯,老查一直有一樣很難克服的挑戰,就是他雖然盡心盡力地給予企業意見,但企業卻不見得願意落地執行,「那我自己就會覺得很可惜,甚至有點沮喪。因此有段時間我還會主動退掉顧問的合作。因為我發現,如果企業沒有動力想做,那也許我們先分手,互不浪費時間和金錢比較好」。 然而,老查的猜測也不全然正確。 其中一位客戶就向他坦承,老查的意見公司並不是不做,只是缺人,也缺相關的 Know-how,因此即使主管們聽懂了老查的建議,但執行起來就是差那麼一點點。 經過幾次深談,老查和客戶又開發出了一項全新的商業模式:老查以顧問的身分,每周去客戶的公司上一、兩天班,幫忙帶團隊,落實老查給企業的建議。隨後,老查也再次驗證這個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成功與其它公司展開類似的合作。 這次經驗,也讓老查發現了這塊市場的潛力,他說:「台灣有很多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就需要有人幫忙建立更穩定、健全的制度。可是,想要找到向我們這類擁有足夠知識和經驗的人,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又會很有負擔,文化上我們也未必能順利融入。」 老查仔細地分析:「那如果能以這種形式與企業合作,我覺得可能是一個新型的職涯路線。」 挫折和失敗是必然,用無限賽局的眼光,重新看待人生這場「局」! 讀到這裡,你或許會想:老查很幸運也很厲害呀!他的每個嘗試,都能環環相扣,變成打開下一個機會的鑰匙,誰知道我能不能有同樣的經歷呢? 確實,事後回顧,老查似乎實力與運氣兼具,才能擁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創造出多種第二人生的商業模式。但也別忘了,若是回到他下定決心的那些時間點,他自己也無法具體預知到底開始出租大叔、當 YouTuber,日後可以帶來哪些機會。 因此,對於那些也即將踏上尋找人生第二曲線的人,老查的建議是: 1. 培養無限賽局的眼光(推薦書籍:《無限賽局》) 老查強調,想要開始探索人生的第二曲線,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每一回合的勝敗,並不是重點;關鍵是回合結束之後,你是否知道自己獲得了什麼。 「在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這幾年裡,其實我有很多事情都不太順利,有的是被大環境影響,像是 COVID-19;有的則是受制於我自己的才能,比方說 YouTube 頻道做不起來。」說到這裡,老查接著總結:「但我認為,我們可以調整看待挫折的眼光。其實沒有挫折這件事,重點是在每次嘗試之後,你能不能好好盤點手上多了哪些籌碼,在下一回合、下個嘗試中又可以怎麼運用。」 就好比疫情,表面上看,雖然重創了老查原本的出租大叔和顧問事業,卻也讓企業改變了對遠距工作、彈性工時、外包合作的觀點,埋下了老查未來能以彈性工時的方式,幫客戶帶團隊的遠因。 「所以,人生只要還沒結束,輸贏就沒有定論。只要留在場上,努力嘗試,其實反而會爆出很多火花。」 2.從小行動開始(推薦書籍:《大人的週末創業》) 除了學習用「無限賽局」的眼光看挫折和人生,老查也推薦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的人,可以找時間翻翻《大人的週末創業》這本書。 作者藤井孝一建議,如果你是年約 40 多歲的人,不妨撥出週末或一點閒暇時間,開始探索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線。如此既能保留承擔失敗的彈性,也能有更多時間,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目前嘗試。等累積起一些知名度,也大概知道變現方式之後,再順勢加大投入的力道,變成自己的主業。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都去創業。」老查澄清:「可是,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你可能會比前人來得長壽,而目前的職業又無法讓你從一而終,請你就把一些週末、閒暇的時間留出來,開始做嘗試。」 又或者,你想要獲得更多的引導,或是了解更多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經驗和細節,那麼老查新推出的《人生轉型工作坊》,也是另一個值得參考的選擇! 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5:面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職涯下半場,中生代的你該如何開啟第二曲線? (如果你還沒看過老查專訪的上集,請看: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上):工作到 65 歲不退休?百歲人生,你需要打造人生「第二曲線」!)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7, 2024

想開「線上課程」將知識變現?5 大課程平台選擇與問題一次看

當你已累積一批鐵粉,覺得是時候開線上課程了,這時就會開始煩惱,我應該要在哪裡開課?這篇直接幫各位做個簡單的整理,希望你不用爬一堆網路文章,就可以快速上手、有明確的操作方向。 👉 對於線上開課流程,還有點摸不著頭緒?可以先看看以下這篇文章 ⭢ 打破 2 大迷思!線上開課超完整流程清單:有些事你可能沒想過! 1. 線上開課有哪些管道?開課平台挑選指南 COVID-19 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遠端學習的上課方式。 2019 年,阿滴成為百萬網紅開課先行者,緊接著,從莫彩曦、艾莉莎莎到 Joeman 的加入,KOL 們開設線上課程,似乎成了家常便飯,不少創作者蠢蠢欲動,希望也能進入知識變現的領域。 現在提到開課平台,大家可能會先直接想到 Hahow 好學校、PressPlay Academy 跟知識衛星 SAT.KNOWLEDGE ,我們會說,這些品牌比較像是「寄賣型」的線上學習平台,上面有不同領域的講師,平台可協助拍攝製作、行銷推廣,並以抽成方式來進行合作。 而另外一種現在比較夯的,就是「租賃型」線上教學平台,收取固定月租或年租費用,讓講師、創作者能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像是對中文使用者非常友好的 Teachify 開課快手、英文語系使用者較常使用的 Teachable、Thinkific 及 Kajabi。 透過這類型平台,可以讓個人或企業,快速架設一個專屬的線上課程網站,但因為是自行推廣、販售課程,需具備一定的行銷能力。 以下我們先來看個表格比較: | 介面語系 | 中文(另有英文語系版本) | 英文(後台操作較有門檻) | 中文 | 中文 | 中文 | 註:詳細收費及分潤說明,請依各平台官網最新公告或專人諮詢為準。 2. 用 WordPress 線上課程外掛架設網站好像很簡單?我應該可以用來賣課程?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人會建議,直接用 WordPress 線上課程外掛,像是 LearnDash、 Tutor LMS 等,電商外掛 WooCommerce 來架設線上教學網站。 的確,乍看之下,網路上教學文章很多,操作好像滿簡單,但關於這個部分,請各位創作者、講師們,真的必須要謹慎思考! 我們本身也是 WordPress 愛好者跟信徒,如果你只是要建置個人網站、文章部落格,它絕對是個很好的選擇,畢竟 WordPress 是大家公認好用、SEO 友善的內容管理系統。 但如果你是要賣線上課程,已不單純只是架站,你還要考慮到會員管理、影音管理和交付、金流發票等一拖拉庫的問題,絕對比你想像中的複雜許多。 首先,用 WordPress 自架線上課程網站,在影片部分,一般會建議使用 Vimeo 影片嵌入,如果你不想要影片外流,就必須要限定影片,只能在特定網域上觀看,這部分需要用付費的 Vimeo 方案,截至 2024 年 4月,我們在 Vimeo 官網上看到的價格,最便宜的方案是新台幣 360 元/月(可以有 60 支影片)。 而金流問題就更複雜了!我們多次強調,申請線上課程金流,跟一般實體商品不同、審核更加嚴苛。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 賣線上課程必看!從申請到串接,一次搞定金流完全攻略! 倘若你原本打算用 WordPress 自建線上課程網站,是從「省錢」想法出發,這裡還要特別提醒你,別忘了把每年固定收取的主機費用、網域費用、後續的人工維護費用(如果你是請專業廠商幫你架站)加進去。 畢竟,WordPress 很多外掛,三天兩頭就在更新,還不定時會出現版本不相容情形,頁面突然就壞掉,非常多的「隱形成本」,都是中後期才會發生,建議各位要做比較全面、長遠的思考。 🔍 延伸閱讀: ⭢ 使用 WordPress 自架線上課程網站的成本效益分析 ⭢ 他們用 WordPress 架設官網,卻用 Teachify 搭建線上課程平台?(案例分享) 3.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線上開課平台? 這裡提供給大家幾種簡易判定方式,讓你能夠「無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線上開課方式。 ❶ 如果你腦中只有滿滿的專業領域知識,但完全不知道,如何製作及行銷推廣課程,Teachify、Teachable ,甚至是 WordPress 架站,基本上是不用考慮的。(除非你有另外找到,製作跟行銷營運顧問團隊協助) ❷ 近幾年台灣線上課程已進入紅海,這意味著,無論是 Hahow、PressPlay 還是知識衛星,並不是你去申請,他們就會願意讓你(幫你)開課。 你除了要在所屬專業領域,有一定知名度,說話有一些份量,想要脫穎而出,可能還要找尋相對小眾、但又有賣點的課程主題。 以 PressPlay 為例,近年推出的線上課程,很多是讓人「意想不到」的生活化知識主題,報名的學員,幾乎都是「上千人起跳」。 比如說......(以下課程全無業配😂) 教大家自行修理、更換水電的課《居家水電自己來!水電爸爸的水電DIY實務課》 日本風俗店的自由行攻略《中指通帶路|不會日文也能風俗自由行!老司機不藏私的紳士旅遊情報》 教如何解決肌肉問題的《解開全身痠痛 X 終生受用|從肌肉出發的痠痛自救實戰課》 如何買房、挑房《超實用買房秘技|35線上賞屋 X Joeman,無論租房買房都要學會的地產學》 ❸ 如果你非常在意課程「利潤」問題,不想跟別的同類型課程競爭,需要有一個獨立的線上教學網站,能夠自訂網域、展示品牌,並拿到完整學員名單,請直接選擇 Teachify、 Teachable 或 WordPress 自架站。 如果你的英文能力有限,全英文介面後台的 Teachable ,基本上可以先排除。 如果你沒有技術背景,對於一些後台、系統操作也不是那麼擅長,請直接跟 WordPress 說掰掰。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開課平台,建議都要先試用看看!!!(這點非常重要) 後台使用體驗會關係到,你未來的操作流程,是否好上手; 前台使用感受,包括整體動線、影片播放是否順暢,以及網頁切換、載入速度是否夠快,都是關係到學員的上課體驗,這會一併影響到你後續的客服營運等。 畢竟,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同,別人覺得好用的系統,你不一定會覺得順手。 ❹ 如果決定使用國外的開課系統,有一些關於稅務跟手續費上的支出,你必須要提前知道。 以 Teachable 為例,它是先以美金結算,然後再另外以 PayPal 匯款給講師(台灣使用者只能透過玉山銀行的「玉山全球通」來提領): 金流手續費:在代收取款項時,如果你的學員(消費者)是用台灣信用卡付費,每筆訂單,Teachable 會先收取 3.9% + US$ 0.3 信用卡處理費用;如用 Paypal 國際帳戶付費,則會收取 4.99% + US$ 0.49。 系統服務費:免費方案是 10% 服務費、基本方案是 5% 服務費;專業 Pro 以上方案,才不需要費用。 提領手續費:無論是將款項,提領到你的美金還是台幣帳戶,皆收取 2.5% PayPal 提領手續費。如你想收到台幣,還會有匯差成本需考量。 註:台灣適用國際收費方式⭢ 網頁詳細說明於此。 📌我們直接舉個例子,假設你選購的是 Teachable 免費方案,課程價格以 US$ 100 課程(約新台幣 3,050 元)來計算: 如果你的學員,是以台灣發行的信用卡付款購買,金流手續費是 US$ 100*3.9% + US$ 0.3 = US$ 4.2(約新台幣 128 元); Teachable 每筆訂單會收取 10% 系統服務費,即 US$ 100*10% = US$ 10 (約新台幣 305 元); 前面兩個步驟扣除完 ,一張 US$ 100 訂單,剩下 US$ 85.8 (約新台幣 2,617 元),想提領款項,過程還會有 2.5% 提領手續費,也就是 US$ 85.8*2.5%= US$ 2.15(約新台幣 66 元),最後實際拿到的金額,是 US$ 83.65 (約新台幣 2,551 元)費用。 整體計算下來,銷售金額跟實拿金額,會差距近新台幣 500 元。 而這種方式,等同在境外收款,個人全年海外所得未達新台幣 100 萬元,可免申報免計入;但超過 100 萬元者,須全數計入個人最低稅負制試算稅負,所以在計算成本時,你還要考慮境外所得 20% 扣繳稅率。 ❺ 如果你對於課程網站,有非常多教學體驗上的想像,「完全客製化」的方式會比較適合你,因為市面上的開課平台,從介面到功能,多是固定模組,較難根據你的所需、隨時配合改動。 另外想要提醒你,完全客製化,意味著架設網站時間會拉得很長,半年到一年跑不掉,且要價不菲,可能在一開始,就需要砸下幾十萬到上百萬,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年維護費用。 🔍 延伸閱讀: ⭢ Teachify 與 Teachable 產品比較 ⭢ 想架設線上課程平台?新手挑選架站平台常忽略的 4 個小細節 4. 我可以用開店平台,來銷售線上課程嗎? 這裡說的開店平台,像是 SHOPLINE、91APP、CYBERBIZ 這類型電商架站平台。 現在很多品牌、商家,都是用開店平台,自架獨立官方網站、電商網站。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因為此類型的平台系統,都已有很完整的模組,從商站建置、商品上架、行銷活動、購物車、金流物流、會員經營等等,已幫你做好一切整合。 雖然都是賣東西,但線上課程跟實體商品,是完全不同概念,如果你主力是銷售線上課程,那我們的建議會是,「不要」用開店平台來賣線上課程。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線上課程網站建置,有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消費者付款完,應該就要能直接在你的網站上觀看影音了(除非是預購、募資型課程,內容還在製作中) 因此,該如何在線上「直接交付課程」給學員,平台、系統是否有流暢的影音串流播放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一般的電商平台,並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說了這麼多,結論就是,請直接挑選專業的線上開課平台,來協助你完成知識產品變現的任務吧!! -- 本文轉貼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6, 2024

聯盟行銷是什麼?他真的能夠賺到錢嗎?

一、聯盟行銷是什麼? 聯盟行銷是什麼?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的概念最早是來自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和團隊發明的一種商業模式。 亞馬遜開發了產品連結工具,讓推廣者可以用文字或是圖片連接到亞馬遜的產品頁面;當讀者點擊了推廣者的產品連結到亞馬遜並且成功購買商品,推廣者就可以賺取傭金。 也就是說,推廣者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像是個人部落格、臉書、Instagram 等平台,來引導讀者點擊到有興趣的商品(網站),藉此賺取轉介傭金。 只要越多讀者透過專屬連結購買,推廣者所獲得的獎金也越多。 簡單來說,聯盟行銷就是透過銷售來賺取分潤的一種行銷方式。 只是這樣的銷售模式發生在線上,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線上數位業務(我自己發明的名詞 XD),有成交有獎金,並且夠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推廣的商品。 有些人會有疑問「那透過連結購買產品的消費者會不會就需要用比較貴的價格來買呢?」 完全不會!!! 從這樣的聯盟行銷連結去購買商品完全不會影響到你的購買權益,價格也不會比較貴,甚至有些產品因為和推廣者和合作,還會提供讀者有更多折扣或是獨家優惠的價格購買,讓讀者可以省下一些錢,達到雙贏得局面。 二、聯盟行銷怎麼賺錢? 到底聯盟行銷是怎麼賺錢的呢?就如同上面所提到的,聯盟行銷是透過銷售來賺取分潤。而銷售的平台就有很多種可以選擇了。 以旅遊部落格為例。 當讀者在找倫敦的住宿的時候,可能會找到類似這種文章:【英國倫敦住宿】出發旅行吧!九間倫敦平價青年旅舍總整理 點進去後可能會有多間平價住宿的介紹、開箱,而在文末通常也會有訂房的連結,方便有興趣的讀者直接點擊查看。而這個連結,很有可能就是帶有聯盟行銷的連結。 點擊這個連結,有可能會導到 booking.com 或是 agoda 有合作的訂房網站。 當讀者透過這個連結完成訂房,那麼推廣者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潤。 整個聯盟行銷運作的模式就是這樣簡單! 至於我們可以在哪些平台上推廣我們的聯盟行銷連結呢,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三、經營聯盟行銷常見的六個平台 1. 部落格 最常見我也最推薦的是用部落格來做聯盟行銷,原因是會來到你部落格的人通常都是有查找特定資料的需求,透過搜尋引擎找到你的文章,所以會是非常精準的目標客群。 若你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商品介紹是對他有幫助的,那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讓讀者透過你的商品連結購買,得到轉換。 例如我想要買吸塵器,我就會上 Google 搜尋「吸塵器推薦」來找到適合的吸塵器。 這種評比排行榜的文章就會吸引我想要點進去看的目光。 而通常我們也可以在文章中看到商品的聯盟行銷推廣連結。 這時候,因為讀者是有需求進而搜尋找資料的,若看到有喜歡或是符合需求的商品,就有很高的機率會點擊連結查看,甚至是購買。 延伸閱讀: 5 個你應該開始經營部落格的理由! 透過部落格變現的 7 種方式 & 如何開始寫部落格 WordPress 架站的優缺點以及架站費用有哪些? 四個不同寫作平台的優缺點比較 2. Instagram IG 有兩種方式可以置入推廣連結,其一是在個人檔案當中,可以放入一個連結。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Instagram 但當你有多個連結想要置入時,就可以使用 Portaly 傳送門這種軟體,讓你可以置入多筆連結(如下圖)。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第二種則是可以將連結放在限時動態中,若是考量到限時動態的時效性,也可以把它存成焦點動態。 3. FaceBook 臉書的貼文也常常會看到有這樣的團購連結。 4. YouTube 在YouTube影片下方的說明欄位,也可以看到許多推廣連結,這些通常也都是聯盟行銷的連結。 5. 電子郵件 透過電子郵件、電子報,從中穿插聯盟連接,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方式。 6. Podcast 在 Podcast 的說明欄位中,也是置入聯盟行銷連結的好地方。 總之,只要你擁有一個平台,就可以將這樣的聯盟行銷文字連結或是帶有連結圖片置入,不管是使用哪一個平台,只要找到你最喜歡及適合的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新手理財的四個步驟 開始打造被動收入 14 種常見的被動收入管道分享 ShopBack 現金回饋網 註冊現賺 $100 零成本在網路上賺取被動收入 四、聯盟行銷的優缺點 五個優點 1. 低成本事業,入門門檻低 比起開實體店面有成本、店租的壓力,或是經營電商網站初期的囤貨成本,透過 IG、FB、個人網站、YouTube 或是 Podcast 的營運成本,都相對的低且好入門。 2. 工作時間、地點不受限制 在網站上置入連結進行銷售,只要有電腦有網路,工作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受限制,也是個實現數位遊牧的管道之一。 3. 不必直接面對客戶,不需處理商品物流、金流和售後服務 商品後續的物流、金流以及售後服務的問題都不用煩惱,全部都是由廠商方做處理。 4. 非常好的被動收入,讓你在睡覺時也能夠賺錢 以寫部落格文章為例,一次性花時間寫完文章後,文章就永久的保存在網站上了。只要文章還在,就有可能會有人透過搜尋看到文章,進而購買產品。 當文章的數量累積了越來越多,網站的流量逐步增加,那麼讀者購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就算你休息了一個月沒有新增文章,舊有的幾十篇幾百篇文章還是存在著,是個非常好的被動收入模式👍👍👍 5. 零成本就可以開始 假若開啟一個新的 IG、FB 粉絲專業用來置入聯盟行銷的連結,是完全不用費用的。 三個缺點 1. 需花入時間經營,短時間內不會有收入 開啟一個新的社群平台或是網站,都需要時間去經營,一開始的流量不多,需要時間的累積並且持續提供價值,才能讓平台的流量逐步提升。 2. 中文市場偏小 聯盟行銷在國外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行銷經營模式,中文的市場雖有逐步跟進,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且不普及的。 3. 傭金比例偏低 亞洲市場的產品傭金比例偏低,以博客來為例,傭金約落在 1% 到 4% 左右。 假設賣出一本 $300 的書,傭金只有 $6 塊;賣了一百本,也才 $600 塊,傭金比例偏低。 五、聯盟行銷的平台有哪些 1. 台灣 聯盟網 affiliates.one 通路王 博客來(AP 策略聯盟) Yahoo 大聯盟 蝦皮購物 2. 國外 Amazon Associates 亞馬遜 ClickBank 電子書、線上課程 Shareasale impact 3. 旅遊類 Klook KKday Booking.com Agoda Trip.com 易遊網 4. 學習類 Hahow 好學校 PressPlay Udemy TutorABC 5. 自媒體經營相關 架站主機 Cloudways 製圖工具 Canva 電郵行銷 converkit 大部分的有聯盟夥伴計畫的公司,都可以在網站下方找到「加入聯盟行銷」的選項。 如果你不確定你想要推廣的產品有沒有在做聯盟行銷,則可以直接在搜尋引擎搜尋「公司/商品名 + affiliate」,例如:「Booking affiliate」,通常就可以找到你相關的資訊。 六、如何領取聯盟行銷的傭金? 如果是國內的廠商,多數可以透過銀行帳戶作提領,非常方便;如果是國外的廠商,多會使用以下兩種帳戶進行國際付款、收款,推薦大家可以把這兩個下載下來。 paypal Payoneer 七、聯盟行銷能賺到多少錢 以之前曾經提到的通路王為例,他們每個月都會在網站上公告成效排行的前三名,我每看一次都要從重新數一次那個數字,好激勵人心阿!相信只要不斷的累積有價制的內容,推廣適合的產品,聯盟行銷也是有機會可以賺大錢的! 另外也可以參考下方 YouTube 的訪談影片。 八、我是怎麼開始做聯盟行銷的 我自己是從架設旅遊部落格網站開始,分享旅遊景點資訊、住宿的推薦、交通的規劃懶人包,同時置入聯盟行銷的連結在其中。累積了一定的文章數量後,開始同步經營 IG 和 FaceBook,最近開始嘗試 YouTube。 以部落格為主,IG 和 FaceBook 為輔。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部落格的讀者多是透過自然搜尋流量找到你的網站的,是精準的目標客戶,轉化的效果也會比較好。 而 IG 和 FaceBook 的貼文時效性不長,一個月前 po 的東西很快就會埋沒在一堆新的貼文下方,一般的讀者也不會往上滑滑滑的去看那些舊的貼文。除了平台不適合發布長篇文章之外,貼文的價值也很快消失,非常可惜,而部落格則恰恰相反。 部落格的文章不管放了多久,都還是有被搜尋找到的機會,甚至時間越長,文章、網站的 SEO 和權重逐步上升,流量越來越多,整體轉換越來越好! 也因次我會推薦以部落格為主,再搭配第二個你慣用的社交平台,引入不同的客群流量。 延伸閱讀: 5 個你應該開始經營部落格的理由! 透過部落格變現的 7 種方式 & 如何開始寫部落格 WordPress 架站的優缺點以及架站費用有哪些? 四個不同寫作平台的優缺點比較 四天架站教學系列文章: DAY 1. Cloudways 主機申請 DAY 2. 佈景主題基本設定 DAY 3. 佈景主題進階教學 DAY 4. 網域申請,網站上線! 九、可以參考哪些課程 Hahow 好學校 關於網站架設,可以參考:全方位學 WordPress – 從架站到整合行銷 關於 SEO,可以參考:SEO 白話文:不懂程式也能學會的 SEO 秘密 關於經營 youTube,可以參考:百萬 YouTuber 阿滴-攻心剪輯術! 關於經營 IG,可以參考:電商人妻 IG 增粉攻略!三大領域經營術 對開團購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人人開團時代來了!微網紅帶你開啟團購第一步 使用魚子邀請連結註冊,可獲得 300 元購課金。 PressPlay 關於寫作,可以參考: 蔡淇華X吳淡如|好文案就是你的印鈔機!從自媒體到電商 新時代引人入勝的寫作技巧 閱讀前哨站 瓦基【化輸入為輸出】九堂課教你輸出高品質內容 如果你英文不錯的,在 Udemy 上也有非常多價格便宜 cp 值高的課程可以學習。 線上課程的講師都有許多實戰經驗,透過自身經驗的過程更能了解在各領域一路走來的痛點,將課程有系統地重點整理出來,我覺得是非常划算的投資!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 – 巴菲特 歡迎追蹤 instagram「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 本文轉貼自:魚子 被動收入實驗室(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5, 2024

接案被欠款怎麼辦?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的 3 步驟

「款項被欠太久要怎麼因應?@@」一位接案維生的朋友傳來訊息。 「有簽約嗎?」 「有信件/訊息往來嗎?」 「跟對方請款了嗎?」 我問。 我想先幫業主說點話,有時候大公司程序跑比較久,因此你可以客氣地先跟接洽窗口問一下狀況,看是卡在哪個關卡;尤其是合作對象若是公家機關、醫院等等,付款等半年以上都蠻常見的。 為了錢要得回來,以及後續合作機會與默契,好聲好氣提醒一下,大部分被提醒的人會知道要趕快處理。 如果接案者自己沒那麼想要錢,業主沒道理需要這麼積極付錢。 老闆心聲:感覺你沒有很急著要錢,當然能拖就拖。 但是,如果合作對象是小公司尤其是一人公司,欠款 很大機率是故意的,接案者要積極一些,建立起規則。 給你方便當隨便(說真的......這種人還真不少)「能拖就拖、能欠就欠」是他們做生意、攢錢的秘訣。 假如你吃過一次虧,以後就盡量不要再跟對方合作,或是建立收款規則採預付、收訂金,後續合作愉快、再採月結等其他方式。 一、合作要簽約 「這案子金額這麼小,還要簽正式合約喔?」 不論金額,建議要有文字證據,證明雙方彼此合意的內容。 法律上雙方達到共識🤝約定便成立,合作愉快情況下這些紙本的確不太重要。但往往就是這個but,當發生爭議時,如履約條件、付款時程喬不攏時,就會體會到文字證據的重要性。 不一定要有正式的合約,信件往來、文字訊息截圖都可以作為雙方合意的證據。但當有爭議時,對方是可以主張證據力不夠、或是質疑截圖造假等,都是很容易被攻擊的瑕疵。 白紙黑字的契約效力與內容,對雙方的保護比較足夠。 二、積極請款 接案者建立自己的收款規則 能收訂金先收 有合作默契後才考慮月結 不要給對方有理由或藉口延遲 「沒有發票」、「還沒結案」、「不知道收款帳號」、「我人在國外」經常是欠款者說出的說法。我有個工程師友人本來個人接案,剛畢業不曉得社會險惡,被一人公司業主欠款快一年......都要吃土了。 🤹:「(公家機關)還沒結案」 😒:「我的甲方是你啊!公家機關還沒結案是你的事啊」 後來決定開公司保護自己,每次接案都簽約,寫清楚付款時間,案件告一段落就開請款單及發票,上面也要有收款帳號。 三、必要時預收訂金/款項 🤹:「我們只收發票」 😡:「那怎麼不早說!!」 發案者/窗口可能搞不清楚,公司不接受勞務報酬單、公司規定只收發票等,個人接案會有一些發展上的受限,參考: 四面向判斷設立公司與否,我要開公司嗎? 接案族:客戶說只收勞報單或發票,合理嗎? 對方惡意欠款 蒐集並保全債權證據 證明自己有完成工作內容,發票、收據、請款單、合約、信件往來、對話截圖,都可以,就是對方欠錢的證據。 催款小撇步: 1. 利用對方愛面子 把對方欠錢的證據適當的釋放在社群媒體、業主的生活圈,業主可能的合作對象,讓大家知道「這個人會欠錢,讓他社會死亡」對方也許就會急著找你,還你錢了。 「擠牙膏式」的一步步放出證據,最近追蹤蔥妮絲坦揭露 im.B 詐騙有感,可以看到對方精彩的自打臉反應。 吉白職場EP17|優雅阿姨閒聊那些 5 月份讓人憤怒的新聞 不過,這也是會在意自己面子的人才有效,對於人間蒸發、已脫產的人來說,上述這方法還真沒什麼用。 2. 存證信函 來到最後不得已的這一步 存證信函是一種〈請求證據〉,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有點像是剛剛說的請款單,只是比較兇一點,走到這一步大概心裡有底拿不回來、老死不相往來了。 存證信函為日後若進行訴訟,一種表明立場用的文件,「已通知對方趕快還錢,對方還是不還」的證據。 📌公司稅務上,當帳上有應收帳款/呆帳收不回,要打消認列損失 寄給對方的存證信函,證明這個應收帳款收不回來了 至於存證信函的法律效益、撰寫重點等,需要的人可以進一步搜尋存證信函。網路資料很豐富,溫馨提醒存證信函可以自己寫,請律師寫要費用,如果欠款金額不高、評估自己到底要達到什麼效果,再決定怎麼做吧。 📂喆律法律事務所 《存證信函怎麼寫?文內範本絕對讓你一看就懂!》 -- 本文轉貼自:優雅阿姨(原文標題: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不被欠款三步驟)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4, 2024

接案能做到幾歲?4 個給接案者的「長期職涯」建議!

很多接案 SOHO「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可能都曾經被長輩、親友關心的問過:「你想要接案多久呀?」、「準備什麼時候去找工作?」......等等這類的問題‵,彷彿「自由接案」、「自家工作」這件事情,就只能是一個「暫時性的選項」,不可能長久,終有一天一定要回到上班族職場似的! 就連有些「SOHO 接案者」本人,都會苦笑著表示,接案終究非長遠之計,自己只是想「暫時逃離職場」,所以才決定「接案一陣子」,一旦存款燒完,就要回去上班、找工作了。並感嘆的認為,自己遲早都必須要回到「真實人類的生活」。 對此,我實在感到非常驚奇,「真實人類的生活」應該長什麼樣,究竟是由誰來決定的?如果你逃離朝九晚五的職場,就只是為了自由「一陣子」,那又有何意義? 其實並不是說暫時的休息沒有幫助。而是,如果你是因為真心渴望展開「更自由、自主的職涯」所以才決定努力離開的話,那麼好不容易從「困住自己的舊體制」裡逃跑出來了,這麼輕易的就乖乖回去,不覺得可惜嗎?(哈哈哈哈!邪惡的我~~) 抱持著「燒完積蓄就回去受苦吧」的心情,你當然也更容易一語成讖,真的應驗了自己的負面想法! 為什麼這樣「遊牧式的工作生活模式」明明讓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主」與「快樂」,甚至許多「自由工作者」的「接案收入」都「比自己當上班族時還要高」,卻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種接案生活「不可能長久」呢? 最關鍵的「兩大原因」便是:「收入不穩定」與「缺乏傳統上班族保障」了! 這時你可能會立刻覺得:「喔,算了那我放棄吧~」。哈哈哈哈!等等,先別急著放棄啊!!XDD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不就表示:只要能突破「收入不穩定 」&「缺乏傳統上班族保障」的問題,接案獨立工作者的職涯就能夠「長長久久的持續下去」了嗎?!!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報導,內容是說:人類之所以沒辦法將「大白鯊」這種迷人的生物養在水族館裡展示,並不是因為牠們太過兇猛,而是因為牠們一旦進入到水族館,就會開始拒絕進食,活動力也大減,甚至還會不斷碰撞牆壁。 因為他們就是喜歡向前直游、爽快的橫衝直撞,一直游到自己想轉彎了,才會轉彎,為此我實在非常欣賞大白鯊!也正是因為這種「不自由,毋寧死」的無聲抗議,才讓眾多水族館紛紛被迫放棄飼養大白鯊。 每次想到大白鯊就會想到自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或許多少也有點心有戚戚焉吧?誰規定我們一定要被養在豪華的小小的水族館裡的,就是想要任性的在大海裡走跳,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一直一直游到開心暢快,想轉彎了再轉彎,難道還不行嗎? 沒錯,就決定當一條快活的大白鯊吧!XDD 不得不說,其實我在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之前,確實也對這樣「自由的職涯發展模式」是否能夠長久,抱持著很大的懷疑。然而真正成為「SOHO 獨立接案」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之後,我才發現,認為「接案非長遠之計」,是因為你沒有把它當成「個人事業」來認真經營!!!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自由工作者』能做到幾歲?」我會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 『有計畫的做好職涯發展規劃』,你能做一輩子!」 關於那些常見的質疑,包括: 「自由慣了會不適應職場!」(我就沒想過要回去🤣)、「要趁年輕累積工作資歷!」(接案工作也是可以有累積性的)、「接案不穩定不可能永遠有案子!」、(經營口碑和個人品牌就不用太擔心)......等等,都是有解方可以破解的。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如果你把「接案」當「事業」做,並做好「長遠的職涯規劃」的話,它絕對可以不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期」,而是一項擁有足夠累積性和豐富閱歷成長的職涯選擇! 不要懷疑,「自由工作者」也是需要做「未來職涯發展規劃」,並有策略的累積自己的「軟、硬實力」與「個人資本」的。 以下整理出「4 個給新手接案者的職涯發展建議」,分享給有志「不只野放一陣子,還想野放一輩子」的出逃工作者們!期待能為各位朋友們,帶來些許的幫助和啟發喔! 一、把「接案生涯」當成「個人事業」來經營! 如果你想要長久的自由下去,就要有把「接案工作」當成「個人事業」來經營的覺悟!開始像一家「一人公司」老闆一樣的思考長遠的安排。 因為如果只是一直抱持著「打零工」的心態,你就不會認真去想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主要「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也不會認真為自己設計一套可行且適合自己的「個人獲利模式」。 如此這般,你的「自由工作者生涯」怎麼可能會長久呢?! 所以說,第一步,要清楚自己所要提供的「核心特色和價值」是什麼? 比如: 身為行銷人,一點也不懂如何寫程式的我。為顧客提供「架設官網」的服務時,就不會只說「我可以幫你架設官網」,而會盡可能的讓顧客知道我是一個擁有「行銷專業背景」和「強大文案力」的人。 我雖然無法土法煉鋼的寫出一個網站,但絕對可以用開放的精美網站設計模板 & 客製化工具,結合我的行銷知識、文案力與內容經營專業,為對方做出文字吸睛、內容精緻,基本功能皆完備、操作直覺,且經過搜尋引擎優化的扎實網站。 而這正是在這項接案專業上,我所要提供給顧客的「核心價值」,也會是我和其他接案者最不同的地方。如此一來我想尋找的「目標顧客」輕易的就可以判斷出,這可能正巧就是他們所需要的服務,而放心的託付給我。我也能開心的收到「真正欣賞且需要我的專業之顧客」的委託。 這對接案者與案主雙方來說都是很棒且無比浪漫的事!哈哈哈哈!所以真的非常重要。就好像談戀愛時,「眾裡尋他千百度」,才終於找到「他愛我,我也剛好愛他」的人一樣的難得、感人到不行。 第二步,重新思考「個人獲利模式」是必需的 每一位「自由工作者」都需要設計一套適合自己,且最有效率的「個人獲利模式」。 如果你開始把自己當成一家「個人企業」來經營,就會驚訝的發現,「上班族」賤賣時間與自由的「個人商業模式」有著極大的可惜之處,也有很多可以因應新時代調整、改變的地方。 不可否認的,「上班族全職工作」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的方便和保障。比如:不論業績怎麼樣每個月都能固定領到薪水、可以免費使用公司的辦公設備和資源、公司會幫你保好勞健保、有帶薪年假,甚至免費的員工教育訓練/課程,還能享受各種福利、獎金、分紅、年終......等等眾多激勵人心的好處。 但缺點就是,你必須把自己最珍貴的「時間」與「自由」,一次賣斷給一家公司。收入來源單一,且不論是「冗長而無意義的會議」,還是「提早完成工作後整日無事的在辦公桌前閒坐」,你都得要容許,任由它們佔用掉你每個「美麗清幽的早晨」和「陽光正好的午後」,因為你已經同意賣斷給人家了呀!老闆確實就是擁有你一天最精華的8個小時,一點也沒辦法賴帳。 這是一件看似沒什麼,卻大大違反人類自由天性,且很容易消磨掉人們的創造力與熱情的事情。如果你本來就喜歡這種「盡可能減低一切麻煩」的安穩感,那確實不用因為我的個人觀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天生是個愛自由、管不動的漂泊靈魂的話,以下所說的就可以當作參考,好好的思考一下了。 你也有一個不斷往後延的夢想或人生計畫嗎?那些一直想做卻無法做的事情? 如果你現在贖回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和「自由」,把它們通通投入到「你最想做的事情(事業上的理想)」中的話,難道還賺不到每個月「足夠生活的收入」嗎?難道還沒有信心,用創業家的研究與實踐精神來把自己的夢想事業,壯大到「收入超越原本的上班族薪水」嗎? 一般來說,真正有理想的人,這點自信心都還是有的。 如果你發現你沒有,也不用慌,想想讓你徬徨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專業度」和「能力」還不夠成熟嗎?是因為還不了解「目標工作/事業」,的「行業與市場狀態」嗎?是因為「勇敢基金(至少足夠生活 6 個月以上的緊急預備金)」還沒有存夠嗎?只要對症下藥的逐一去加強、研究、解決即可。 所以說呀!沒有追夢覺悟的人,不要輕易離職;有追夢覺悟的人,也不用害怕你離職後會餓死。這個世界上多的是機會,給肯努力且願意堅持的人呢! 不要懼怕脫離常軌,重點是離開了鋪好的漂亮軌道之後,你要拿所有的「時間和自由」來做什麼? 另一個可以思考的點是: 「想像自己是市場上的一個商品,你打算要怎麼包裝、怎麼賣?」 隨便亂舉一個有點爛的例子😆: 成衣企業不會告訴你:「我的工廠生產這件衣服大概只要 1 分鐘,所以按照『一般上班族平均時薪 $250 除以 60(一分鐘的工錢)』算給我,我就賣你一件衣服 $4.2 塊吧!」 相反的,他們會跟你「聊風格」、「聊設計」、「談品牌與背後的理念」和「其所訴求的價值」,最後成功用「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價格「你情我願的順利成交」! 所以說,我建議想開始接案的朋友們,可以試著別再像以前一樣,以「賣時間」、「賣自由」的角度來思考「個人獲利模式」了! 也盡量不要用「工時多長」,來談接案價格。因為你是一位「自由工作者」、是一家「一人公司」,對於買賣雙方來說,真正重要的根本就不是你「耗費了多少的時間」、「犧牲了多少的自由」,而是你能為顧客「創造多大的價值」。 案主又不是奴隸主,誰在意你有沒有把所有的時間自由都交給他呀?!XDD 他們會重視的是「產品服務的品質」與「最終所帶來的效益」!至於你能花「多短的時間」,產出「多高的價值」,就各憑本事了。 如果你可以用每天 2 個小時,就達到一定品質的成果,誰管你剩下的時間是要軟爛耍廢一整天,還是跑到渡假小島去四處走跳呢?! 相信我,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把自己的「專業價值」包裝成一個個精美的包裹「按月出租」,絕對會讓你比「一次賣斷所有時間和自由」賺更多,工作起來也會更有活力喔!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二、盡量不要做「沒有累積性的案子」 這邊所說的「沒有累積性的案子」,指的是那些,對你工作上的「知識」、「經驗」、「能力」、「人脈」與「目標個人事業的發展」......等等沒辦法帶來進一步累積和成長,或者幫助非常小的「打零工型案子」。 這種案子除非是為了生計,否則不做也罷,因為它們容易讓你不知不覺的陷入無法逃脫的「盲目打工輪迴」裡! 比如: 你想成為獨立接案的「行銷領域 Freelancer」,卻為了多賺一點點錢,而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拿去接一些「客服、助理、送貨、包裝寄送......」之類的案子,這對你的「目標職涯發展」能帶來什麼幫助嗎? 並不是說上述這些類型的工作不好,如果你想做的是「專業的客服」,那當然可以一直接相關的客服工作;如果你的目標是做「最強的外賣送貨員」,那一直接送外賣相關的工作也非常合理。 但問題就在於,這邊所設定的目標職涯:「行銷領域 Freelancer」,和上述工作的關聯性都很低。這些工作和你的目標方向並不吻合,對你來說它們就是「打零工型的案子」,僅為餬口而已,所能帶來的「累積性」微乎其微。 當然,在接案新手剛起步、案源還不穩定時,有時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接。但就長期來看,大家還是應該要盡量降低「打零工型案子」佔自己「總收入」的比率,才能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真正對未來發展有幫助的案子上面。 「自由工作者」的「個人能量與資源」都是可以累積的,跟「一般上班族」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彈性和潛力還更高。並不是像外界以為的那樣:「一直在為人打工,最後一事無成只能回頭吃土」(哈哈哈哈哈哈!恕我引用了老一輩人最殘暴的說法~)。 隨著「接案專業、知識、經驗、人脈與口碑」的不斷積累和提升,之後的「個人接案事業」也是可以「越做越輕鬆」、「收入越來越提升」的喔! 三、要對自己有「長遠的職涯發展規劃」:想要「收入穩定」,「口碑」和「個人品牌」經營很重要! 「上班族」的下個階段可能是加薪和升遷,那麼「獨立接案 自由工作者」的下個階段會是什麼呢? 沒錯,不要懷疑!「自由接案者」當然也是有下階段的職涯提升可以追求的。 常見的「獨立接案 自由工作者 各階段發展」,大致是像以下這個樣子的。我把過程粗略的分成了四個階段:「案源充足」、「案源豐沛」、「被動接案」和「專家與關鍵意見領袖」。(當然,實際上各階段的劃分肯定不會恰好如此清晰,也時常會有交叉重疊的地方。而各階段所需做的努力,如果可以同時並進的話,自然也是更棒的喔!) 首先,你會像一張白紙一樣以「接案菜鳥」的身份昭告天下,正式開始「自由工作者生涯」。透過「人脈」、「自我推薦」和所有自己知道的「接案管道和平台」來應徵工作、行銷自己、獲取案源。 然後把每一個獲得的案子都盡可能的做到最好,將「口碑」與「老顧客」經營起來,並努力「把短期的案子都談成長期合作」,之後便開始逐漸可以穩定、長期的接案,進入「案源充足」階段。 第二步,繼續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接案專業」與「相關能力」和「產出品質與價值」,至開始有能力提高收費價格、篩選案主,進入「案源豐沛」的階段。 第三步,持續經營「個人品牌」、經營自己的「網站、社群」,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同時也讓潛在顧客可以更容易的找到你、認識你、欣賞你,進而相信你! 於是你開始不必費盡心力的主動自我推薦,也會有高品質的案子和案主會「自動找上門來」。就好像大家會「慕名拜訪知名老店」一樣的概念。這時候你就正式進入「被動接案」的階段了! 第四步,繼續持續的經營、壯大自己的「個人品牌」,分享與專業有關的各種大小事,並打開心房去和其他自媒體經營者多多互動、交流,也不要排斥任何可以曝光、行銷個人品牌的機會。 等個人聲量與影響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不論你是想要「繼續接案」、「成為某專業領域的專家、講師、顧問」,還是「創作自己的知識型商品(出版/電子書/線上課程)」、「推出各種實體或虛擬產品(如:網紅常愛出的拌麵、T-shirt、聯名商品......之類)」、「開創自己的事業體(創業、成立工作室......等等)」,或者「接業配」、「放平台廣告」、「做聯盟行銷」......等等,甚至任何你想得到的賺錢系統與獲利模式,都是非常順風順水的! 因為你已經成為一個「自帶流量與銷售」的「個人品牌」,未來可以發展的道路也將會越來越寬廣。這時候你便正式進入到最後的「專家與關鍵意見領袖」階段啦!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四、沒人給你保障,就「自己為自己建立保障」呀! 一說到「自由工作者」、「獨立接案」,肯定就會有很多人跳出來說:「我也很想這樣,但是沒有保障啊」!套一句老派的話,「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勞健保都可以自行加保了,有什麼好擔心的!哈哈哈哈! 公司可能不要你、企業或許會突然倒閉、退休金也難保不會領不回來,兢兢業業的為一間公司奉獻數十載都還有可能會面臨無預警的裁員和中年失業。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穩定」的,而當你越依賴企業、依賴別人,也代表著你越失去了離開、自主的能力和勇氣!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還是靠自己最好」,如果覺得理想中的「目標職涯發展」缺乏保障,那就自己為自己建立保障吧! 你可以做的事情,有以下幾點: (如果你每一項都好好規劃、學習,之後肯定也會開始像我一樣,覺得「自由工作者」生涯「穩定、安全」得不得了,一點也沒有正在「冒險犯難」的感覺了。哈哈哈哈!) 1. 準備好一筆「勇敢基金(緊急預備金)」 可以的話,建議存夠至少「六個月以上」到「兩年」不等的「基本生活所需用度」。也就是說在縮減所有多餘開銷的情況下,這筆錢至少可以足夠你維持基本的溫飽和生活「六個月」到「兩年」的時間。 這筆錢不是用來讓你離職後盡情耍廢、輕易花掉的,甚至我覺得如果沒有迫切的必要,就連一分一毫也絕對不要去動到這筆錢! 相信我,就這樣把它們聞風不動的放著,就足以讓你勇敢、讓你堅持最初的理想和原則。遇到真正緊急的狀況時,它們也會成為你最後的救命稻草! 2. 培養好的儲蓄和理財習慣 撇除少數聰明人的金錢遊戲之外,所有的理財都是從「儲蓄」和「理債」開始的。 開始獨立出來自由接案以後,更要學習好好存錢、好好計畫自己的收支和財富,盡量不要產生債務,或者儘早將債務還清;也不要輕易的預支金錢,去買那些超出你負擔能力範圍的東西,比如:濫用「無卡分期」這種潛藏各種危險的新型網購模式。 最後,盡量捨棄那些會讓你「為了持有它而不斷花錢」,卻對生活沒有絕對必要性的東西,比如:花大錢供養卻久久才開一次的車子、其實不太常使用的各式訂閱制服務......等等。 以我來講,每個月收到各筆收入款項之後,我都會立刻繳掉房租、電話費和電費等固定開支,然後留下這個月會用到的日常開銷費用,剩下的全部存到另外一個戶頭去,一部分作為儲蓄,一部分做為投資使用。之前提到的「緊急預備金(勇敢基金)」則是放在定存裡面,能不動就絕對不動。 平常消費則專注在把每分錢,都花在那些對我來說「真正重要」、「有意義」且「能充分享受其價值」的事物上。 當然,如果你有信用卡的話,也別忘了每月先把卡費總金額整筆繳掉喔!(千萬不要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否則陷入「循環利息」裡可是非常恐怖的啊!) 題外話小分享😆: 像我這種崇尚簡單生活的人,其實一直都沒有辦信用卡。XDD 因為腦袋有限的我實在不喜歡「先借錢再還錢」的這種概念,而且與其花大把的時間研究那些變來變去的優惠,我更想把時間拿去做其他的事。 而且我也一直相信,既然信用卡一開始被創造出來的初衷就是要「鼓勵消費」,那麼最終就沒道理會輕易讓你「不多花錢反而省下錢」,除非你觀念無比正確且有過人的意志力,否則辦卡後自然也很容易被各種行銷手法鼓勵得不小心就花了更多的錢。 至於透過正確使用信用卡來「累積信用分數」,未來遇到買房之類的事情需要貸款時可以派上用場的這件事情,我則是比較隨遇而安的看待,想著畢竟申請貸款時銀行也不是只看「使用信用卡所累積的信用分數」。 退一萬步來說,只要你有錢,哪個房子不能買?XDD 既然現在台灣的房價高得不像話,多年來少子化的影響也越發明顯,用常理推斷房價未來肯定會跌,那又何必急著一定要提早去背負不合理的高額房貸呢?! (當然,這只是我到目前為止的小小個人觀點,辦不辦信用卡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還是端看個人的想法與使用方式。XDD) 3. 學習、找到適合自己且未來選擇相對多元的「職涯人生投資組合」! 如果要談「理財投資組合」的話,我自認不是專家,所以這邊就來談談「職涯人生的投資組合」吧! 把「個人職涯人生」當成一種投資來看的話,也是少不了要去分析各項利弊、得失,分散投資,並做好風險控管的。 比如: 一位「全職上班族」如果把所有的人生都只壓在一間公司、一份全職工作上,習慣沈浸在安逸中裹足不前,也沒有太多的儲蓄、理財和職涯規劃,相對的風險就很大了。因為公司可以隨時叫你走,你卻很難說離開就立刻瀟灑離開! 但如果這位「全職上班族」除了做好正職工作之外,還懂得「投資自己的腦袋與精神」、「經營人脈和個人資本」、「做好儲蓄與投資理財規劃」,一邊認真經營「個人品牌」,甚至還有做得很出色的「副業」的話,那麼他的人生可就相對安穩、妥當多啦!這種多元且分散風險的「職涯人生投資組合」類型,也是我比較建議大家去好好發展的路。 至於對「自由工作者」來說有哪些不錯的「職涯人生的投資組合」類型呢?那可就更廣了。 因為要細說起來實在太多啦!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只端看適不適合自己。所以就舉我自己的例子,來給大家參考吧! 以我來講: 如果只是單純「不加以優化」的「一直一路接案下去」,那麼可能的確很容易會像眾多「觀念傳統的前輩們」所說的那樣,「未來前途一片茫茫」、「危險得不得了」。所以呢,我只好善用自己廣泛的興趣「多方發展」啦!(畢竟現在「斜槓」當道嘛!XD) 我一面以「行銷和文字專業」「獨立接案」,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擴展口碑和人脈,一面開展「職涯發展領域」的演講、諮詢、顧問事業;也一邊經營個人品牌自媒體「野放上班族-野羊」頻道的「Instagram」、「Facebook 粉專」、「YouTube」、「Podcast」和「部落格官網」。 同時也一邊「攻讀行銷博士」,然後持續寫作、「出書 《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不只找工作,幫你找到好工作》」,最近正在加緊腳步製作自己的線上課程......。 所以大家可以稍微想像一下,我未來的發展選項可能有:畢業後爭取大學教職或成為研究學者、成為資深接案者、成為職涯發展領域的講師/顧問/專家、專職經營自媒體並持續推出自己的知識型商品、成為全職作家/文字工作者......等等。 未來的人生選項多起來之後,有了「選擇的權力」,心境上是不是也大大自由了不少啊?其實「真正的自由」,並不是你稱自己為「自由工作者」,或賺了多少的錢,而是「你有多少能力,去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原文標題:「接案」非長遠之計?誰說的!|揭秘4個 SOHO 自由工作者 職涯發展階段|在家工作|Freelance)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3,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上):工作到 65 歲不退休?百歲人生,你需要打造人生「第二曲線」!

「以前上班的時候,我一直期許著自己要成為像島耕作(註)那樣的上班族。」談到當年還是上班族的自己,老查這麼形容。 而回顧他 20 多年的上班族生涯,不管從任何角度看,老查絕對稱得上繳出了一張十分亮眼的成績單。他曾在博客來、雅虎、遠傳等知名企業,擔任中高階主管,來到康泰納仕樺舍集團擔任副總後(《GQ》、《Vogue》),更成為讓數位產品營收超越紙本的關鍵推手。 可是在 49 歲那年,老查卻決定結束上班族的職涯,成為一名自雇者。 明明在職場擁有亮眼成就,他為什麼在當打之年,要選擇從零開始?開始自雇者的職涯後,他又是如何從零打造自己的事業? 來看看自稱「中年級實習生」的老查的第一手創業經驗談吧! (註)日本漫畫《島耕作》系列的主角,此系列主要描繪島耕作的上班族人生。他由基層起家,經歷殘酷的派系競爭和商場考驗,一路晉升為公司的董事長。 當「65 歲退休」職涯模版不管用... 老查:改道探索第二曲線! 回顧 49 歲那年,老查認為促使他走向自雇者這條道路的其中一個關鍵,是一頓和前主管的飯局。 「那時候我前主管問我:『誒老查,你打算做到什麼時候退休?』我也沒多想,就告訴他我一貫的答案:『就做到我做不動為止吧!』」 可是回家拿出紙筆,老查發現實際情況似乎是另一回事。 根據調查,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 80 歲,而每人平均臥病在床的時間則是 8 年。換句話說,若以「做到做不動為止才退休」為目標,老查理想中的退休年紀,大約會落在 72 歲。 但是環顧你的辦公室,你我身邊又有多少年紀超過 60 歲的上班族呢?顯然,台灣現行的職場環境,幾乎沒有一條可以讓上班族一路工作到 72 歲再退休的途徑。 「那年我 49 歲,而我已經工作 25 年了,距離 72 歲還有 23 年,也就是幾乎和我的職涯一樣長的時間,那我又該怎麼辦呢?」老查很認真地分享道:「所以我就決定,既然我也沒有急著要找下一份工作,不妨就來探索看看我的人生的第二曲線吧!」 (圖/老查提供) 等等,人生第二曲線是什麼?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老查口中的「探索人生第二曲線」,到底是什麼? 老查表示,「第二曲線」是由英國管理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的概念。韓第認為,產品就像人一樣都有其生命曲線,都是由低谷走向高峰,接著又從高峰衰退。 如果企業想要長久經營下去,就得懂得在前一項產品的成長曲線還在巔峰的時候,撥出資源去開發下一項產品,如此當前一項產品盛極而衰的時候,企業才有機會靠下一個冉冉升起的產品,持續生存下來。 在老查看來,同樣的觀念也能套用在經營職涯上。隨著人們越來越長壽,上一代那套「工作到 65 歲後退休」的職涯模板,顯然已經不再適用。 而且即使你精打細算,存夠了退休金才離開職場,退休後看著退休金日益減少,「錢不夠用的焦慮」也會成為退休生活的一項壓力。老查因此認為,對現代人,尤其是上班族來說,及早在事業的巔峰,也就是第一曲線的高點,開始探索第二曲線、尋找其他的收入來源,或許才是更適合當代人的職涯路徑。 盤點個人資歷和經驗,從「出租自己」開始 不過話是這麼說,但離開職場後,到底可以做什麼呢? 重新檢視了一下自己,老查發現工作 20 多年、當過中高階主管的經歷,或許是一個可行的切入點。於是,「出租大叔」這個服務,就這樣上線了。 任何人不管遇上什麼問題,都可以付費來和老查聊聊,聽取他的建議或經驗談。價格則有兩種:預約每小時 1490 的諮詢服務,你可以先將煩惱提供給老查,讓他預作準備,以便提供更完整的建議;或者你也可以選擇每小時 399 的閒聊,聽看看老查根據經驗,提供給你的方向和回饋。 除此之外,老查制定兩種價格方案,其實還有第二層考量。「因為剛開始我也怕被人家嫌嘛!」老查笑著說道:「所以如果人家覺得我講不好,那就付 399 元就好;覺得我講得好,再付 1490 元。」 不過玩笑歸玩笑,但老查的服務顯然有口皆碑。總計下來,前前後後一共有約 160 多人,帶著他們的煩惱來徵詢老查的意見,其中又以職場、職涯方面的問題為大宗。而且不只客戶收穫滿滿,老查自己也獲益良多。 1. 建立儀式感 「那時候為了出租大叔的服務,我特別租了一間辦公室,畢竟人家可能會跟我聊一些比較私密的東西,去咖啡廳可能不太適合。」老查說道。但沒想到,這間辦公室也反過來,幫助老查建立起了「經營事業」的儀式感。 「我認為有一個空間真的有差。早上起來,就算當天沒有預約,我也會覺得應該要去辦公室處理事情,慢慢就給了我一種在經營事業的感覺。」 2. 帶來新機會,獲得顧問邀約 絡繹不絕的客戶,不只讓老查對「出租大叔」這項服務更有信心,一些對老查的專業、經驗備感信任的客戶,後來也帶給了他全新的機會:到企業擔任顧問,協助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 預約幾次之後,有的顧客也累積起了對老查的信任感,便進一步邀請他進入企業擔任顧問,協助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而老查的「顧問事業」,也就這樣慢慢成型了。 靠著出租大叔和顧問案,老查成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讓自己的收入,趕上在職期間的六、七成,「這樣的成績讓我很開心,所以年底我甚至還安排了一趟去日本的旅行,在那裡慶祝聖誕節和跨年。」老查分享道。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順風順水。2020 年全球爆發了 COVID-19 疫情,老查剛起步的第二曲線計畫,也一下從雲端掉到谷底。許多企業都為了度過難關,大幅削減支出,加上疫情期間嚴格的群聚管制,讓老查的顧問案、出租大叔服務,都大受影響。 「疫情那段時間真的挺辛苦的,」老查苦笑著說:「那時候我所有的顧問案一夕之間就沒了。一來不能群聚,二來企業也想先把資源留下來,畢竟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出租大叔這邊也不能聊了,因為出入的管制很嚴格。那時候我真的忍不住心想:我該怎麼辦呢?」 下一集,我將告訴你疫情過後,老查做了什麼?以及一路以來的反思。 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下):我的第二曲線「沒有挫折」!2 個關鍵調整,讓機會不斷找上門 如果你對老查的故事有興趣,也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5:面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職涯下半場,中生代的你該如何開啟第二曲線?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31, 2024

《遠距團隊》書摘:當團隊遠端工作,該如何讓彼此投入工作,打造團隊參與感呢?

李認為一切都很好。她和團隊煞費苦心地評估了他們的工作方式,並制定好一份每個人—至少看起來是每個人—都接受的設計計畫。團隊的目標是讓工作變得有趣、不拘謹,成員對彼此也有高度的信任。但在過去幾個星期裡,她在與團隊成員的一對一談話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對隊友的抱怨增加了,需要重工的情況也比以前多,這讓工作流程變得緩慢。是她對團隊承諾的判斷有誤,還是團隊文化正在發生變化? 文化永遠在不斷地演變,因為人們持續在改變。有些人在新的結構中茁壯成長,有些人卻感到挫折。個別的貢獻者離開,新人則帶著新的想法加入。 一個原本每天都開心地走進辦公室的人,現在卻因為通勤而感到疲憊和壓力,希望改變自己的協議。也許有人正在與自己的某個隊友爭執不清。每個參與專案的人都覺得進展緩慢,於是有人決定:「寧願事後請求原諒,也不要事前獲得許可。」 團隊文化的目標是讓它沿著你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要做到這一點,領導者和個別團隊成員都必須專注於正在發生的事情,並選擇以支持這個願景的方式行事。他們需要相信這些理想的目標,並選擇以支持它的方式來行動。 換句話說,他們需要參與其中。讓李和像她這樣的領導者感到沮喪的是,組織、高階領導者和團隊主管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真正的參與在於個人。 想像一下這個比較個人的例子。你遇到想更深入了解的人,你帶他們出去約會,與之共度時光,讓他們喜歡上你,並決定要對其做出承諾。你買了戒指,單膝跪地,向他們求婚。你能做的都已經做了,但除非他們答應,你還不算已經訂婚。 領導者的一大苦惱就是無法讓人們承諾投入工作。當然,組織和領導者可以打造出一種環境,讓人們在其中選擇自由付出努力,為團隊的利益著想,為隊友付出更多。天知道,他們也可以做出激勵人們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行事的事情。最終的選擇權屬於個人。 人們選擇不盡力投入有一些重要的原因,其中最大的兩個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夠投入(畢竟這是工作),或者他們認為這只是意味著「做更多的工作」。有些人從小就將工作視為必要之惡,當他們聽到有人說要投入工作時,就會像看待三頭怪一樣地看著那些人。當然,不投入這似乎是個好主意,但有可能嗎?領導者需要記住,並不是每個人對工作的看法都是一樣的,這種差異往往是主管當初獲得升職的原因。 這裡還必須提出一個問題:當人們獨自工作或在很大程度上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距離時,他們還能投入工作(或保持投入)嗎?根據我們個人和客戶的經驗,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當領導者和團隊成員了解參與的本質和所帶來的好處時,他們就更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領導者需要注意不同的因素(我們將在本章中討論),不能依賴像是乾洗服務、乒乓球桌或舒適的椅子等等的辦公室花招,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人為什麼會選擇投入? 想想你曾經投入工作的時候,想一想那對你來說是什麼感覺。下列這些事情裡,很可能有一些或全部都是你的親身體驗。那時的你: 更享受自己的工作。 看見自己的工作,如何為有意義或重要的事情做出貢獻。 與一起工作的人建立了更堅定的關係。 看到自己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機會:也許是獲得認可或升遷。 提高了你的工作效率。 自願付出努力:就因為你想這麼做。 引起大家的注意。 這些事情誰不想要啊? 領導者的角色 這並不能免除領導者的責任。以下是一些組織和領導者可以做的事情,來打造一個讓人們選擇積極投入的環境: 協助人們看見參與的價值。 確保人們理解願景。 傾聽團隊意見,找出與該願景之間的不一致之處。 以你的理想團隊文化為導向,進行領導、輔導和提供意見回饋。 自己以身作則投入。 員工的參與是自願且有自覺的。人們會選擇是否投入工作,他們每天都會做出好幾次決定,帶著他們確認自己的承諾,或引導他們走向另一條道路。身為領導者(無論是否擁有職權),你都可以影響這個決定。 協助人們看見參與的價值 面對現實吧,人們可能會把「參與」看成是「他們只是想讓我做更多工作」,但當你問人們是否想要上述清單的內容時,大多數人都會迫不及待地點頭。 人們甚至不一定需要整張清單上的一切,一個要點或許就足以改變他們對工作的看法、他們在工作中的角色,以及他們對投入的選擇。一旦人們看到選擇參與投入對自己(而不僅僅是對組織)的好處,你就成功了。 事實上,當人們在家工作時,他們可能會更加重視參與,因為他們也許在生活的其他層面更加孤立,失去了在辦公室環境中可能得到的社交益處。 確保人們理解願景 你已經開過會了,你已經與團隊討論過計畫,並進行了多次談話,每個人都說他們「懂了」,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嘮叨這個話題呢? 無論我們談論的是團隊文化還是整體業務目標,重點都是一樣的。我們可能會被任務清單所迷惑,因而忽略了全局。我們就像麥克魯漢所說的魚:忙著游泳,卻不知道自己在水裡(too busy swimming to know we’re in water)。這並不是說人們一定不同意,或選擇的行事方式與你們所有人設想的文化背道而馳;他們只是沒有像你一樣思考這個問題。 好消息是,你們的努力應該會得到很多支持。當你和同事們在設計團隊時,製作了大量的文件。你們清楚地定義和闡述了目標。你們應該有書面的計畫和協議供團隊參考和分享。 凱文非常注重凱文.艾肯貝瑞集團的整體格局和企業文化,因此在每次全體團隊的會議上,他都會先回顧我們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最後再陳述我們將如何進行工作。這並不完全是我們的「文化聲明」,因為它還包括一些外部內容,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共通點,也許能幫助你著手進行。 我們: 積極主動—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 不搞辦公室政治 有創意 積極進取 有同理心 加倍努力,成為值得信賴的顧問/資源 成為典型混合型團隊的模範 他並沒有花很多時間重新編寫這份清單,畢竟我們每個月都會拿出來講,但沒有哪個團隊成員,會說他們不知道我們的理想文化是什麼。我們盡可能以身作則,以這些行為樹立榜樣,也因此成了一道不錯的窗口,讓人們了解在這裡工作是什麼感覺。 韋恩坦承,這種定期的提醒有時確實能夠迫使他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可以更積極一些,當然也可以少一些政治色彩。小小的提醒讓他與團隊保持一致。 有新人要加入團隊時,這就是面試討論的前段,人們需要知道來這裡工作的大概情形。他們被錄取時,就會知道與我們一起工作是什麼樣子。如果他們不曉得期望是什麼,就不可能達成期望。即便他們知道,有時也可能需要提醒。 傾聽以找出不一致之處 領導者都知道,糾正或調整初次出現的行為會比較容易。人們之所以認為當每個人都在同一地點時會更容易實行管理,原因之一就在於你可以實際看到和聽到人們每天如何互動。這給了你機會(儘管這機會不見得總是可以被好好把握),在壞習慣養成之前先予以改進。 團隊文化每天都在展現。當我們彼此分開工作時,即使只是一部分時間而已,我們也無法獲得同樣明顯的線索,來了解成員之間發生了什麼。在尋找不符合理想文化的問題或行為時有個特別挑戰,若要用大偵探白羅 8 的言語來表達的話,就是「你在尋找不存在的東西」。 請記住,在遠端和混合型團隊中,一些最具侵蝕性的行為是排斥和自我孤立。問題不在於你聽到別人在抱怨......而是你根本沒聽到他們的聲音。當人們不再讓別人聽到或看到自己時,很有可能是他們已經從團隊中抽離了。 這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團隊其他成員正在進行的工作之外;也許他們的私人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得工作不再是首要事務。人們不再以支持團隊理想文化的方式行事可能有許多原因,如果是暫時的,這種情況會過去;但要是長期的,這意味著情況比較嚴重,而且需要你的關注。 領導者應該留意這些顯示人們對團隊工作失去熱忱的跡象: 人們溝通方式的改變。是否有人停止回覆電子郵件和群組聊天?當你在徵求意見或回饋時,某些人是否變得安靜? 人們與隊友互動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會議中。一向積極參與的人是否變得沉默寡言?也許他們不願意使用網路攝影機,或者一定要被點到名才會發表意見或回饋? 錯過截止日期和工作品質下降。以往表現良好的人,是否突然出現了生產力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 積極度的改變。人們是否不再自願接下任務?你是否需要明確要求成員提供協助,但以前他們明明都會自願幫忙?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可以了解成員的參與程度是否有所改變—直接去問他們。這就會引導我們到下一個衡量參與度的方法,也許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領導、輔導和提供回饋 與員工交談的過程,就是傾聽他們心聲的最佳機會。如果你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他們不再投入,或者他們的行為方式與團隊其他成員格格不入,作為領導者,你的工作就是保持好奇心,更深入地了解情況。 確保人們知道如何展示他們對團隊文化的參與和承諾的最佳方法,就是以身作則。如果我們的行為符合團隊成員的期望,他們就會模仿領導者的作為。他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在進行輔導會談或一對一面談時,你可以聽到人們的實際情況。積極傾聽,並留意那些表明事情不對勁的字詞或短語。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傾聽的內容: 提及團隊工作時,反覆使用「我」而不是「我們」。 不願意擴展思維。即使你提出的是開放式問題,他們似乎也不願意發言或給出詳細的答案。 消極應對的語言,例如「隨便」或「我不在乎」,尤其要注意像是「還可以」這類看似安全但有誤導性的用語。 在引導輔導對話時,多傾聽比發言要來得重要。正如我們在前幾本書中多次提到的,要給團隊成員先發言的機會;他們至少應該佔所有發言的百分之五十一。 認真傾聽,也不要害怕提出後續問題。你可以問的最有力的問題之一,就是:「你為什麼這麼說?」你會對自己聽到什麼感到驚訝,而且可能不太喜歡其中的某些內容。即便如此,這也許正是你需要知道的,說不定還能給你一個鼓勵和幫助團隊成員選擇重新參與的機會。 自己以身作則投入 身為領導者,你是一個榜樣,人們都在關注你的一言一行。你是否投入參與?你關心工作和員工嗎?你是否願意多付出一點,不是因為你必須,而是因為你願意這麼做?你是否在工作中找到了熱情和意義? 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什麼,給他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愛默生曾說:「你的行動所展現出的一切,遠勝於你的言語。」請記住,你的意圖雖然很重要,但人們用來評斷你(以及每一個人)的依據,是透過他們的所見所聞,而不是你的意圖。 如果你想讓你的團隊成員選擇參與,你的示範就是最有說服力的武器。 注意平衡 參與是件好事,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但也要有個限度。希望受到關注的團隊成員,尤其是遠端工作的團隊成員,可能會覺得自願參與每一件事、隨時回覆郵件和參加會議,將被視為一種正面的表現。而領導者往往績效都很出色,尤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這可能是他們獲得升遷的原因。 我們能否在高度投入工作、獲得所有個人和組織利益的同時,仍然擁有自己的生活? 我們辦得到。儘管對於不同的人和生命中的不同時期來說,平衡可能是不同的,但這種平衡非常重要。優秀的領導者以身作則的是投入參與,而偉大的領導者以身作則的則是工作與生活的穩固平衡,因為這也是他們的團隊所需要的。 是個別情況,還是多數人都這樣? 如果你確定存在缺乏參與的情況,請問問自己這個問題:這是個別情況,還是一種爆發? 如果只是個人問題,那就盡力去探究缺乏參與感的根源。幾乎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地投入團隊。我們總會有幾天過得不太順利,積極度和行為也有碰上低谷的時候。一句善意的話、示意他們在工作中的價值和他們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理想團隊文化的提醒,都會有幫助。 倘若有具體的挑戰,身為團隊領導者,請盡你所能地提供協助。他們也許需要培訓,或可能需要與其他隊友進行討論,這是你可以幫忙促成的。如果他們的私生活中有什麼事情影響了他們的工作,也請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 如果不參與團隊的現象更為普遍,那麼也許是時候向團隊提出這個問題了。同樣地,領導者需要少說多聽。同時也請考慮採用非同步和匿名的方式來了解團隊的情緒,而不是召集所有人開會來「討論問題」。 此外,你並不是想要「處理」他們,而是要了解他們為什麼選擇不投入,看看你能做些什麼,來協助他們改變選擇。 如果團隊文化似乎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那就找出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你的團隊設計需要重新檢視,也可能是你可以解決的外在因素。 比方說,團隊組成以來的人事變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團隊文化。期望新人只要「跟著流程」工作就好,是合理的嗎?還是應該重新審視和評估團隊設計,並設定新目標? 無論人們自團隊抽離的原因是什麼,領導者或團隊成員最不該做的就是置之不理,希望問題主動消失。問題很少會消失,而且往往會擴散到團隊的其他成員。雖然我們都不喜歡愁雲慘霧的感覺,但好發牢騷的人卻很愛互相取暖。 投入參與來自於個人的內心,但這並不意味著領導者和隊友無能為力,無法協助人們選擇參與他們的工作、團隊和理想的文化。 小結 參與度不僅僅是調查問卷上的一個分數而已,當然也不只是領導者的行動項目。投入參與是一種個人選擇,可以由領導者和隊友共同推動。當你運用我們討論過的理念和思維模式時,你的團隊真正參與和合作的機率就會提高。 --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30, 2024

【讀者投書】美國職場分享|台灣私立大學畢業,我如何跨域轉職,還在美國找到商管工作?

去美國前,我問自己:這趟是為了什麼? 我曾經對自己的職涯感到非常迷惘。我是台灣私立大學生物醫學系畢業,卻在畢業前發現自己對留在實驗室或學界不感興趣。我的同學很多都繼續攻讀碩博士,或是轉醫科,我反而是我們班上唯一大學畢業就去當兵、第一個到業界工作的。 一開始,我進入生技產業當業務,但其實並沒有找到所謂天賦熱情,後來又輾轉幾個工作後,我開始發現這些都不是我要的,更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怎麼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好像只是被現實推著往前走 從身邊小圈圈能提供的選項裡嘗試著尋找一根浮木...... 因緣際會下,我在一個旅行中,偶遇一個在英國工作的香港朋友,和她幾個小時的對話裡,讓我第一次對國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對,我從來沒考慮過出國唸書/工作的選項),萌生了想出國看看的念頭,沒想到這個生命中的小插曲,改變了我的一生。 對於出國唸書或工作,我是一點準備都沒有的,所以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都比我好很多!這篇文章我也不分享申請學校的過程,因為是突然萌芽的念頭,我的大學 GPA、校外活動成果、工作經驗、英文程度等等,都是普通中的普通。 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我漸漸開始知道做好規劃的重要性,我出國前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這趟出去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明確的目標? 當時的我給了自己三個答案: 練好英文,到可以日常對話的程度。 洗一個可以找到理想工作的學歷。 出去看一看世界,打開眼界和心胸。 這三個都不是什麼很高級的答案,卻是我心裡很實際、很想做到的三件事情,我希望透過這些,不管畢業後在哪裡,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道路。 當時我選擇出國念 MBA,聽起來很夢幻,但其實我只是還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只知道想轉商,而年紀稍長也沒什麼專業的我,唯一比大學畢業生強一些的是多了幾年的工作經驗,所以唸個企管碩士,變成了一個既好聽又彷彿是唯一合理選項的答案。 我花了一年多準備,邊在美式餐廳打工,邊兼差做家教,邊補習英文考托福和 GMAT,終於我拿到唯一的學校 offer,於是我跟家人借了一半錢,跟政府貸款付了剩下一半錢,在 2011 年暑假,我降落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開始了這不知會帶我到何處的旅程。 生醫背景+供應鏈管理,找到意想不到的職涯之路! 初來乍到的我跟其他留學生無異,面對的是新環境的文化衝擊,以及全英文環境,我在艱難求學的狀況下,給自己的第一個任務是:找到自己未來的專業! 企管的路挺寬,可以攻專業性很強的財經、會計;也可以走行銷、品牌管理和公關等比較軟性的專業,更可以跟其他專業結合,像是數據分析,甚至走商業法律或是醫療管理。而我自己,因為沒有什麼商學背景,終於在上了第一學期的通識課程後,才真的讓我找到了我的熱情和專長: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喜歡供應鏈管理,其實一開始單純只是覺得這很實在,是相對其他比較抽象的選項,這對我來說是更能看得到摸得到,也能直接影響人生活的東西,所需要的技能和我比較擅長理性邏輯分析的特質相符合,也和我對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很契合。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的學校附近是美國藥廠的聚落之一,我自己又有醫學院的背景,所以我決定專攻「藥品供應鏈管理」這條算是挺特殊的發展方向,這真是我如果一直在台灣,壓根不會想到的一條職涯道路。 累積獵頭人脈與考證照,從「合約工」開始,打敗簽證大魔王! 既然第一任務「找到未來希望的職場賽道」已經完成,MBA 畢業後接下來就是找第一份工作,在美國待下來,而其中最值得分享的是我拿到工作簽證的經過! 國際學生找美國工作最劣勢的莫過於沒有工作簽證。無論你的實力再怎麼優秀,即使語言和文化的缺陷被抹平了,明擺著的身份問題還是會讓一開始的職涯非常艱辛。這在我碩士找學年中間實習機會的時候,感受特別深,最後實在找不到,選擇回到台灣的藥廠實習。 畢業後,2013 年的東岸,跟我目前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很不同,辦給國際學生的工作簽證,當時東岸公司 HR 部門都不是很熟悉,我還得跟 HR 解釋怎麼操作。 而且,從學生簽證 F1 到工作簽證 H1b 有一個過渡時期,就是畢業到拿到工作簽的之間,會用一個叫做 OPT 的狀態去工作,當時幾乎所有的商學院都只能給一年的 OPT。 現在的商學院基本都會修一些 Data、Analytics 或者 Coding 課程,因而被編到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體系底下,而有三年的 OPT,也等於三次抽籤的機會。 而我當時一開始就知道,簽證會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只有一次申請和抽籤的機會。 因為這是一個相對草根的故事,所以我的解法也不是什麼高級的策略,而是走了一條自己亂闖出來的路:合約工。 在美國有點規模的公司裡面,基本都有一部分的合約工,他們不算進公司人頭,領時薪,不吃公司福利,可以短約表現不好就不續約,是公司很有彈性的勞動力。 以我很薄弱的背景,想進夢想中的歐美大藥廠,我分析了一下覺得這就是最可能,也最不會一開始就碰到簽證魔王挑戰的選項。 而這些短期的合約工,大廠們都委託其他人力資源公司(staffing agency)幫忙找人,所以我在求學時就開始在各個網路求職平台上活躍,一方面拓展在業界的各種人脈,也同時儲存了一大批各路獵頭/招募師的資料。 畢業前後,我不僅努力拿了幾張專業證照,彌補我背景和專業的不足,也花了不少時間改履歷,找人練習面試,我比較重視效率,所以並沒有真正海投,而是同時和好幾位獵頭一起合作,請他們從我有興趣的產業裡找有機會拿到的工作機會,順利拿到幾個附近藥廠的面試,最後以一個一年合約工的身份,去了我實習過的瑞士藥廠,開始了我的美國職涯。 差一點就打包回府,美國抽工簽驚魂記! 七月開工,加入 ERP 系統資料管理的部門,我首要的目標是快速學習,力求表現和能見度,而我也認為績效是很好的,前半年的表現讓所有人都滿意。 然而,下一個困難很快出現,我在年底前詢問了主管,能不能先幫我延長合約到明年年底,因為我需要申請工作簽證,而且要在二月和律師把資料準備好,才趕得上四月抽籤,但我的 staffing agency 需要我有足夠長的合約,才會幫我付一筆幾千塊的律師費做申請的。 我的部門上層回答:隔年的預算還沒被核發下來,所以即使他們很喜歡我,還不能先簽延長合約。 這就麻煩了,我是有時間壓力的!所以我得馬上開啟備案,一但錯過了二月,基本上就錯過了這一年的抽籤,而如果沒有身份,我的美國職涯大致上就結束了。 於是我又找上我的獵頭大軍,跟他們說現在的狀況:我的要求很簡單,不要求薪水、職位,但一定要讓我馬上和律師準備文件抽工作簽證。 我同時跟幾個獵頭合作,狗急跳牆地在年後很快做了幾個面試,最後還真的在二月初拿到另一家美商藥廠的合約,新的 staffing agency 也馬上幫我處理文件。 就當我要準備提辭呈的同時,主管告訴我預算過了,他們可以馬上跟我延長合約,當時的我面臨兩難,最後因為簽證文件的速度,還是咬牙留在原公司,還好最後幸運地在第一次就抽到了籤,我也在當年底簽證生效後,馬上跟公司申請轉成正式員工。 頭過身就過,一年後透過公司整併的機會,我換部門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供應鏈規劃部門,開始了我在藥廠供應鏈職涯的學習。從面對供應商,到規劃自己公司的工廠;從學習使用供應鏈規劃的 ERP 系統,到對著數十人報告自己的產品規劃和存貨管理策略。 在藥廠的消費品部門學習處理各種需求上漲、工廠被風災破壞,和規劃新產品上市的各種知識和經驗。一直到 2019 年,我選擇從東岸搬到西岸,新公司百廢待舉,我也因此有了算是一路順暢的晉升機會,承接新的專案,負責更困難更有關注度的產品,五年內從 Manager、Sr Manager、一直升到 Associate Director 的職位。 十年多的美國路,我算是起步得辛苦,最後卻也走得順遂,夜深人靜時,有時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種種,我感到各種幸運,如果要總結自己的學習,我會跟大家分享: 要做好的決策,從想好優先順序(Prioritization)開始,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就好。很多時候狀況很複雜,我建議把問題簡化,從最重要最根本的訴求或是條件開始。從問自己「做這些最後到底要什麼」開始。 越是困境,越要花時間好好思考,構思長遠的道路,來想下一步要怎麼走。我常碰到年輕的 Mentee 因為有時間壓力,有點病急亂投醫,沒想到長遠的影響,也看得不夠廣想不到其他的選項,一個很簡單的做法可以是找有足夠經驗的人請教不同的策略,不只要解決當下的問題也要考慮對未來的影響。 要重視效率(Efficiency)。同上所述,時間壓力很容易讓人胡亂出招,不僅浪費時間還達不到效果,我認為要緩一緩,找到利用自己現有或可以創造出的資源,來幫自己做事的方法,進而增進效率。 要具備能在各種環境存活,以及和不同人相處好的能力,職涯越到後面,軟實力越是重要。國際人要在海外多元的職場生存,收放自如的彈性和韌性是很重要的。另外,從職涯初期比較重視的硬實力,到後面的溝通、表達和協調資源的能力,這是每個渴望有職場上影響力的人都應該持續成長的方向。 希望分享自己草根的故事能給大家一點信心,任何人只要做好了決策,把自己放在適合的地方,用對了方法處理狀況,都是有機會發光發熱的! -- 本文由 Justin Lee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9, 2024

我要創業,要設立「公司」或「行號」?繳稅上有什麼差異?(附影片說明)

創業者在開始籌備公司階段,可以先利用以下簡單的三個問題來幫助您判斷應申請哪一種形式的公司,以利之後事業版圖的發展。如果想要一勞永逸,日後不要再花一筆錢去轉換成公司,建議還是一開始就成立公司,一次解決公司發展中會碰到的需求。 若想快速了解該成立哪種型態的公司,也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簡單說明兩者的差異。 一、用簡單 3 個問題幫助您要建立公司還是行號呢? (一) 是否需要開立統一發票? (二) 股東人數超過一位? (三) 業務分布的區域範圍?是否遍及全國? 以上問題,只要有其一回答「是」,建議登記「公司」。回答皆是「否」,則建議登記「行號」。 茲分析如下: 判斷標準(一):若從事的行業是需要批貨、有上下游供應商的商品或服務,而且需要開立發票給客戶/消費者,則申請公司為宜。 依現行稅法規定,公司組織,不論營業額多少,一定要使用統一發票。 行號原則上也是使用發票,只是行號可以例外,向國稅局專案申請「免用統一發票」(零售業且每月營業額 20 萬以內時),申請後不一定會核准行號免用發票,必須國稅局審核核准後方能免用發票。只有符合小規模營業人(每月營業額 20 萬以內、非以連鎖形式經營事業、無自動叫號設施的小吃店生意)的標準,才得以申請「免用統一發票」,但是國稅局不一定核准免用統一發票,視個案情形而定。 有沒有例外不用開發票的情況? 除去例外的小規模營業人以外,行號還是要使用統一發票,如同公司組織一般,每期申報繳納 5% 營業稅。 而所謂「小規模營業人」的要件有下列幾項: 每月營業收入未超過 20 萬元。 產品單價低、而且從事的是小店面生意。(例如:麵攤、小吃店) 非以連鎖形式經營事業。 從事的是零售業、不能是批發業。(批發業一定要開發票) 延伸補充:小規模營業人稅務大補帖 因此,若是每月營業額有超過 20 萬元,上下游廠商也需要發票才能報帳抵扣營業稅,即使是設立行號,還是需要開立發票,與設立公司日後的帳務處理與稅務申報程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如下表所示: 判斷標準(二):股東人數越多,建議申請公司 在行號又是合夥組織的型態下,若有任何應變更之事項或決議,需經所有合夥人全部同意才可執行;公司組織下,若有任何應變更登記事項,有限公司需全體股東同意並親自簽名,股份有限公司則需經由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決議方法也依影響之程度,區分為普通決議及特別決議。因此,若股東人數較多,組成人員較複雜,則應成立公司組織為宜,以便加速日後決策執行的效率。 而且公司與行號不能相互轉換,所以成立公司組織以後,不能再改成行號組織,行號也不能再改成公司,只能重新申請,所以一開始設立時,建議向會計師諮詢專業意見,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策略的組織類別,辦理設立登記。 判斷標準(三):業務範圍越廣,申請公司較佳 公司與行號所屬管轄之主管機關不同,【公司組織】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行號組織】的主管機關為「地方縣市政府」,因此名稱保護的範圍也不一樣。公司名稱的保護是全國性,公司名稱有專一性,行號則僅限於設立登記的該縣市。(例如:萬集「有限公司」全國只能有一個,但是萬集「商行」台北市可以設一間,新北市、桃園市也可以另設一間完全一模一樣的名字)。 公司成立之後,可以遷址至任一縣市。但是若是申請行號,因為該名稱只能在單一縣市使用(例如:台北市),所以若是日後不登記在台北市了,要搬到新北市,則還需再確認新的縣市沒有相同名字的行號已經登記,才能延用原來的行號名稱,非常不保險也不方便、所以建議登記公司組織比較有保障。 所以若是計畫業務區域是遍佈全國的,申請公司才能確保公司名稱能通行全國不會重複。此外,現在公家機關之招標常訂有投標資格,需達資本額最低標準門檻才能參與投標,行號因為設立時通常都沒有請會計師驗資,所以資本額通常都在25萬元以下,不符合招標規定而喪失資格,因此有意承包政府相關業務者,也建議以申請公司組織較為適當。 此外,一開始就成立公司、能夠開發票,在經營客戶關係上也會讓人覺得是值得信賴的對象,也是代表一種商譽。對合作廠商來說,往來的對象是公司組織,也是有規模、有制度的一種表現。 相關文章:設立公司有哪些手續及費用、該怎麼評估我需不需要自己成立公司行號呢? 延伸補充需考量的因素: 公司創辦人可根據自己想要投入的產業、所需資金多寡與(例如:有合夥人嗎?需要募資嗎?需要向銀行貸款嗎?),來考慮要申請哪一種組織型態做登記會比較恰當,試著問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思考公司未來的規劃。 之後有沒有可能會擴大經營? 有沒有與大型企業合作(EX: 連鎖超商)的計畫? 有沒有上下游供應商訂貨與交貨的行為?(EX: 與台積電簽約供貨) 是否規畫讓公司上市上櫃(IPO)? 有沒有需要投標?或是參與大型專案?(有些標案或是投標的資格會規定廠商必須為公司組織) 如果多數的回答為肯定,就建議您申請「公司登記」;若多數回答為否定,申請商業登記即可! 另外提醒萬集的讀者,行號組織是未來會漸漸式微、被淘汰的一種組織型態,現在的世界,人力、資金、業務都是跨國流動的,一開業往往就是橫跨全國、跨界合作的經營型態,而且通常都是一個團隊一起協做、打團體戰、而非個人單打獨鬥的形態,業務不分國界。 若一開始就打算經營個人品牌、或是規模較大要走連鎖、加盟的形式、有打算募資的話,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建議直接設立公司,可以免去行號註銷、又要轉換到公司的繁瑣程序,已經簽好的合約、銀行貸款等等,都要重新來過,非常的累人。 所以一開始,會計師都會建議老闆,直接建議設立公司組織最佳。有問題可向萬集諮詢。 相關文章:設立工作室與設立公司差別 Q&A 二、公司與工作室(行號)的差別是? 公司與行號在法律責任上面的差異? 公司係指依公司法規定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股東就其出資額負責(無限公司除外),股東負有限責任。公司出了事情,出資額賠完,股東就沒事了。因為公司是獨立的法人,有他自己的法人資格、權利、義務,所有的簽約往來對象,對的都是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出了事情要找負責的對象是這間公司。 商業登記法所稱之商業,也就是一般所指的商號(行號),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獨資或合夥經營事業,負責人或合夥人負無限責任。因為行號並不是獨立的法人,雖然行號他也有一個統編,但是所有的法律責任還是回歸到個人身上。因此如果企業跟行號(企業社、商行、工作室)往來的時候,行號往往會給人一種有疑慮的感覺,就是因為其實你並不清楚這個個人能不能夠承擔這麼多的責任,因為行號通常都是獨資,也就是只有一個人,也代表他是沒有團隊在後面做支援的,出了事情不知道要找誰。 會計師給企業負責人的建議: 公司組織的存在已經好幾百年了,以前的大航海時代,一艘船出去探險能不能回來都不知道,就形成了這種大家各自出錢、分攤風險,有賺錢大家分的作法。 現在的時代,創業的風險也是挺高的,如果因為在業務上面的疏失,或是因為不可控的災害(如:高雄氣爆事件),造成行號的負責人要將自己的身家賠進去,試問,如果你是開一個瓦斯行、或是企業社、工作室的負責人,你會願意賠上全部身家來賠償對方廠商、或是客戶求償的法律責任嗎? 因此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通常都建議找我們設立諮詢的客戶,一開始就成立公司組織,為你經營的這個事業買個保險,將公司未來可能負擔的賠償責任,與您個人名下的資產分開。 公司與行號在稅務上的差異 開公司以後會面臨的兩種稅,一個是「營業稅」、另一個是「營所稅」。營業稅,公司與使用發票的行號(大行號),都是繳 5%,營所稅,公司要繳 20%,行號比較特別,是不需要繳納營所稅,但是要將年度獲利(營利所得)併入企業負責人的個人綜所稅去課徵 5% 到 40%。 小行號(小規模營業人):在銷售貨物或勞務時,商業登記單位如每月營業額在 20 萬元以下,可向國稅局申請免用統一發票,享受報稅簡便之優惠,每季由國稅局按查定營業額乘以 1% 稅率計算營業稅,使用統一發票則徵收 5% 稅率;而公司無論營業額多寡,皆需要使用統一發票,營業稅稅率為 5%,每兩個月申報一次營業稅。 會計師提醒:小規模營業人是例外申請適用的優惠,所以 1% 營業稅不一定可以適用。 而且僅限於零售業。如果做的生意有批發的,就不能申請免用發票,這點常常很多老闆不清楚,只知道有一種免開發票的 1% 就希望可以比較申請,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還是建議企業老闆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再決定設立哪種組織型態。有問題歡迎向萬集諮詢。 大行號(使用統一發票的行號)與公司組織一樣,無論有沒有營業額(即沒有開發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每兩個月都需申報營業稅,以及必須記帳,每年五月份需申報營所稅 20%。 雖然行號不用繳納每年五月份的營所稅,但是行號一年下來的「營利所得」(有賺錢、有淨利的話),必須併入企業負責人的綜合所得稅去課稅。所以營收越高、淨利越高的行號,越沒有節稅效果。 小行號(小規模營業人)雖然每兩個月不需要自己報營業稅,但是稅單國稅局還是會依季開給你稅單(1,4,7,10 月份時課徵,一年繳四次),而且「營利所得」也需要自己去併入個人綜所稅的「營利所得」,不管有賺錢、還是虧損,營業稅都要繳。 而公司組織,收入不論多少,營所稅率一率都是 20%。所以一般在設立階段,萬集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建議來諮詢的客戶一開始就設立公司組織。以免日後收入越來越多,用行號已經不划算的時後,又要將行號註銷,重新開一間公司。 會計師提醒:公司與行號組織是不能互相轉換的。 行號不能換成公司,而政府鼓勵小轉大,不能大轉小,所以這點很在多老闆不太清楚的情況下,一開始只求快速,而設立行號,就會造成日後無法轉換成公司組織的困難。特別提醒各位讀者注意。 稅務比較表如下表所示: 三、什麼條件下一定要使用統一發票? 公司組織,無論營業額多寡,都需要使用開發票。 公司組織成立以後,每兩個月需申報營業稅。需特別注意的是,提醒公司組織的負責人,無論有無營業額,都需要申報營業稅。 行號:大行號(月營業額超過 20 萬時),需使用統一發票。 如果一開始成立行號,但是因為往來的客戶要求要開立發票才能夠成為合作的對象時,則行號自願一開始就使用統一發票,也是可以的。每兩個月同公司組織,無論有無營業額,皆需申報營業稅。 小行號:小規模營業人,因為規模狹小,月營業額在 20 萬元以下,可以免用發票,營業稅率為 1%,核定課稅。 使用統一發票的門檻: 依據營業稅法規定,營業人使用統一發票銷售額的標準為平均每月新臺幣 20 萬元。 也就是說,商家每月營業額達新臺幣 20 萬元以上時,除了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外,國稅局都會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至於所稱「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如下: 供應大眾化消費之豆漿店、冰果店、甜食館、麵食館、自助餐、排骨飯、便當及餐盒,但主管稽徵機關得視其營業性質及經營規模,具有使用統一發票能力者,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 電動玩具遊樂場所。 稻米、麵粉、小麥、大麥、米粉、麵類(包括麵乾、麵條等)、豆類、落花生、高梁、甘薯、甘薯簽、甘薯澱粉、大麥片、糕粉等零售業。 攤販。 其他屬季節性之行業,其交易零星者。 導入行動支付經核准適用租稅優惠的小規模營業人。 開發票問題補充:為何有些行業(美髮、餐飲)營業規模也不小、超過 20 萬可以免用發票? 例外狀況:餐飲,美髮、美容、美體相關 國稅局的解釋是這些湯湯水水的行業,老闆一邊煮麵、手油油的,加上知識能力不足,可能不方便寫字,不方便開發票,所以給予特別優惠免開發票,用核定課稅的方式繳 1% 營業稅就好,可說是非常優惠的規定。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資訊科技演進,歷史的軌跡已經改變,現在符合這種免開發票標準的店越來越少了!知名排隊店,大都變成大規模經營、有電子點餐、號碼牌叫號系統、營業額一天輕鬆破萬元,就會從原本的免用發票被國稅局核定變成使用發票。 餐飲業開發票5個判斷條件: 以連鎖或加盟方式經營 以電子系統設備管理座位、提供取餐單或號碼牌方式經營 透過網路銷售 以電子方式或收銀機開立收據、處理或管控帳務 依其營業狀況、商譽、季節性及其他情形,銷售額倍增,足以認定有使用統一發票能力。 會計師提醒這些使用發票的排隊名店,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的心理想要避稅所以漏開發票,「有開口才開發票」。依照營業稅法的規定,若一年內有三次以上違章,就會被要求停業 7 到 14 天,最高可處分停業六個月。 還有,美髮業雖然免開發票,但是僅限於剪髮、燙髮的勞務服務。如果店面有販售洗髮精、護髮素等商品,每月營業額超過八萬元,這部分銷售商品的發票,還是需要開立統一發票的。 法律規定:根據財政部的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二章第四條所列,理髮業及沐浴業也在免用統一發票範圍內,其銷售額不受每月平均 20 萬元的門檻限制,僅需繳納 1% 的營業稅,但倘若兼營銷售洗髮水、洗髮精、美容保養品,或是提供油壓按摩、美甲、化妝等非主業之服務時,若已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門檻時,需開立發票課徵 5% 營業稅。 根據財政部統計通報,2023 年美髮及美容美體業銷售額 466 億元,以美甲美睫業五年間翻倍增速最大,因此展店時不可不留意發票相關規定。 例外狀況:藥局 藥局根據醫師處方箋調劑藥物的業務收入、供應處方箋藥品的收入為免開統一發票,但在此列之外,非處方箋的藥品及貨品的收入、及非處方箋的藥品調劑業務收入,若已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門檻時,需開立發票課徵 5% 營業稅。 會計師建議,要開發票的連鎖業者導入電子發票,讓科技幫助公司經營更輕鬆! 四、結論:一開始就成立公司 成立公司在設立時,雖然比行號多了一個開設銀行籌備處帳戶的手續,但是後續與其他公司往來、或是向銀行貸款時、投標政府標案、參加廠商比稿、要向投資人募資時,都會顯得比行號有規模、也比較值得信任。而且行號是不能變更組織改為公司組織的,所以會計師建議老闆一開始就成立公司組織,是一勞永逸、又可以符合公司未來長遠發展規劃。 欲瞭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公司設立及租稅規劃線上課程」 -- 本文轉貼自: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8, 2024

為什麼「個人品牌」沒在獲利?產品服務「賣不出去」的原因與解方!

我們今天來聊聊為什麼你的個人品牌獲利模式一直不太穩定,你可能有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但就是 商品賣不動 、賣不好,今天我會分享幾個銷售成績不理想的常見原因,還有解決的方式。 我在上一篇文章有講到行銷漏斗的概念,在看這一篇文章前,建議你應該要先有一點行銷漏斗的概念,才比較看得懂這一篇文章,通常,個人品牌沒有在賺錢,原因就是三個,如果這些是你的情況,那麼今天你將會有所解答。 1. 你沒產品 2. 你的行銷漏斗塞住了 3. 你的行銷方式需要調整 延伸閱讀:成立「個人品牌」後,到底該怎樣才能賺錢?先了解「行銷漏斗」的概念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編茶水間」的 Podcast ,可以參考我標註的時間點,直接聆聽重點段落! 📍【本集綱要】#207 商品賣不動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00:00 –) #1 宣傳力道太小、頻率太少(06:05 -) 這個狀況是我最常看到的,相信有長期在收聽佐編茶水間的你,一定有發現,我宣傳品牌是完全不手軟的,我幾乎在每一集的節目裡面,都會提到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課程。 我們現在一起來想像一位聽眾的使用者流程,這位聽眾在通勤、做家事的時候聽你的節目,他覺得你的分享很有趣,訪談的內容也滿有深度的,不過,你從來都沒有提到自己有在販售產品,也從來沒有提到:「其實我有在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在完全沒有透露的前提下,你的觀眾究竟要怎麼知道你有在做其他的事情呢?他一定要追蹤你的 Social media,或者閒閒沒事去你的官網晃一晃,才可能會發現:「原來你有在賣這個喔!」 大部分的聽眾,其實都只停留在「聽」的階段,他的使用者流程就是打開手機,打開 Apple Podcast or Spotify,看一下有什麼有趣的主題,點開他感興趣的集數來聽,就這樣而已,很多時候也不會完全聽完。 更多時候連你的 IG、網站都不會去,因為他不用去,他只是要聽你的節目而已,他沒有非得轉換平台去追蹤你的理由,對吧?同樣的情況,也可以套用在只有經營某種平台的創作者身上,你的品牌效益和產品銷售狀況不好,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你的觀眾沒有聽到、看到。 不要害怕打廣告(08:32 –) 我們都很忙、追蹤很多人、聽很多節目,要在觀眾的腦海中留下印象,宣傳力道就要大,千萬不要怕多!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經營方針,也是我相信的理念,我覺得我的手法應該不到激進,但我也一點都不害臊。 滿多人會覺得:「天啊!我廣告打太多,聽眾難道不會超反感嗎?」,的確有對於廣告很敏感、很反感的聽眾,但我一直都認為,如果你的內容是聽眾覺得值得花時間來聽的,那廣告頂多就忽略,或是快轉跳過也可以,有廣告並不影響你的內容值不值得聽。 現在 Podcast 的節目選擇非常多,除非你選得主題真的都很打中他的胃口,或者他就是你的鐵粉,不然通常就只有你自己會覺得廣告的次數太多,因為只有你自己是那個每一集都會重頭聽一遍的人,但大部分的聽眾都不會,對吧? 到底怎樣的宣傳力道是太大?太小?頻率究竟要多少?我現在要說一個你很不喜歡聽到的解答,就是「沒有標準答案」,取決你的品牌屬性跟觀眾喜好,有一些風格比較大喇喇、率性的網紅,他的觀眾就很喜歡他直接的個性,所以每一集的節目都在業配。 喜歡他的觀眾可能還是覺得:「這就是他,他的品牌就是這麼直接」,但如果你的品牌是走小清新的路線,可能你的觀眾比較高敏感,有時候資訊量一多,就會覺得很難消化,我自己有一個小小的策略是,在每一集的節目中,我都會有意無意用一兩句話淺淺的帶過。 例如「喔!他也是我們 BYL 的學生」,或是「我上次在幫學生做一對一諮詢的時候」,就是很順口的提及,除此之外,在「熱門集數」裡面,我也會花更大的力氣,更長的篇幅,去做宣傳的內容。 什麼是熱門集數?(12:17 –) 你在做行銷和內容策劃時,應該會知道哪一集的收聽率比較高,會是觀眾很想聽的內容,那就代表,你應該要在那一集節目中,比平常更大量地包入產品訊息,那在節目還沒有播出之前,你要怎麼知道這一集會有多少人聽?老實說,就是經驗。 我做節目已經做了四年,我知道什麼樣的主題會有很多人聽,因為我經常會跟聽眾互動,知道他們有什麼痛點,所以當有重要訊息,例如六月要特別辦活動,我就會故意用比較精彩、比較多人會感興趣的主題來包裝,順道分享更多當時要宣傳的內容。 除此之外,如果那一集的來賓很有名,或者來賓分享的主題非常有趣,我也會知道這一集肯定會有比平常更多的人來收聽,身為品牌經營者,要用經營事業體的思維來看全觀,而不是單集單集的零散分享,這個就是節目策劃、內容行銷的技巧。 回到第一個常見的問題,宣傳力道不夠、次數不足,是你可以馬上去檢視的,大部分的創作者,會以為文案、連結擺放的地方、產品的消息都很明顯了,但這都是盲點,第一次知道你的觀眾沒有指引,是根本不會知道你有在提供或販售什麼內容的。 你永遠都要去思考:「這些內容有可能被一個全新的觀眾看到,他有沒有辦法找到我想要給他的資源與資訊?」,最重要的是,這個路徑絕對不能困難,門檻一高,觀眾就不會願意找,你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足夠的頻率,才有辦法讓你的觀眾記得你的資訊,做到你希望的轉換。 #2 你對你的產品沒自信,說明不夠具體(15:46 –) 你可能會說:「我平常有在手繪一些小東西,偶爾會隨便擺個市集」,或是「我對塔羅有點研究,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幫你抽一張牌,不然我也有認識幾個滿厲害的朋友可以幫你算一下。」 我常說:「你說話的方式、使用的詞彙,這些語言都是有力量的」,那些「隨便、偶爾、應該」都是讓潛在客戶感到模稜兩可的地方,大部分的時候,可能都是因為對自己的產品不夠有自信,或者不想要太過 Push,才想要客客氣氣。 但,我想要請你換個角度思考,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不斷推銷是件不好意思的事情? 是因為我們喜歡大家都可以和平相處,不要一直去打擾別人,要求別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接收他不想接收的資訊,我們覺得賣東西就是「對」他人做些什麼,可是有沒有可能,你是在「為」他人做些什麼呢? 我一直都覺得我的課程或講座是一個工具,其實任何產品都是一種工具,這個工具不是目的,但這個工具帶你走向目的,只要我聽到你有需求,或者我知道你有困擾,那我介紹一個工具給你,其實是幫你一個忙,我一直都是這麼想的。 你可以說這是過度平常心,或者過度自信,但如果你剛好在賣咖啡,朋友來跟你說:「最近我想買咖啡送人或自己喝」,難道你會說:「要喝咖啡喔!那我介紹別家的牌子給你?」,應該不會吧?為什麼回到你自己的自媒體上,你就不願意這麼做呢? 你是不是覺得說:「因為一直推廣自家的產品,本身就有偏心的嫌疑」,是人都會有偏好,為什麼要害怕自己在偏心某些事情呢?身為創作者,你對自家產品有多一層的愛戴,就像是對你的孩子有多一點的偏心,你要站穩這個腳步,說出自己的立場,除非你是一位評論家,如果不是,就沒有中立的必要。 搜集資料、查證產品的適用性,是消費者的責任,假設你是消費者,你應該要知道品牌端會想盡辦法秀出品牌的亮點,因為這是品牌的責任,而消費者的責任是去多方比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我認為大部分的創業家,儘管沒有特別偏心,還是會對自家產品格外推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是他最熟悉的產品,比起其他競爭對手來說,我們了解最深的,當然就是自己的品牌,當看到有適合的潛在客戶,最先推薦的,一定也是自家的商品。 當然,我們不能去製造錯誤的期待,推銷產品給不適合的受眾,產品說明如果含糊不清,就會不夠具體,讓觀眾有種不夠肯定的感覺,這是你自己的產品,怎麼連你都不肯定? 如果你的銷售成績不太好,可以檢視一下是不是在行銷資訊上過度模糊?還是說對自己提供的服務沒什麼信心?如果是,請你換個角度做假設,潛在客戶雖然是陌生人,但就像朋友來問你問題一樣單純,他有個困擾來請教你,你為他提供解答,就是在幫他一個忙。 你是在為他做些什麼,而不是在對他做些什麼。 只要你能夠在話語中帶有這樣肯定的態度,我相信你的觀眾也可以感受到,你的確是在提供他一個方法,一種工具,而不是在強迫他。 #3 定價不對,受眾設定有落差(23:03 –) 這個情況發生的頻率跟其他狀況相比是少滿多的,定價是一門藝術,設定太高或太低,都可能讓你的轉換率不太好。但是到底要怎麼定價?這跟你的受眾樣貌和品牌調性有關,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公式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但我可以舉例,我曾經跟一位學生做一對一,分析他的銷售狀況,他本身是一位攝影師,攝影的技術很厲害,經常會拍婚紗、閨蜜寫真這種質感很高的攝影作品,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發現自己需要一套線上產品,才能在疫情期間生存下來。 因此他馬上開發了一套線上課程,教學生怎麼拍出很高級的沙龍照,課程內容非常的精緻,從攝影器材的使用、光線、取景,到後面的精修一系列都非常的完整,一般會覺得,這樣的內容很有深度、很專業,理當值得高價位,然而產品上線後,卻一堂課都沒有賣出去。 他一開始覺得可能是價位太高,所以將課程降價,但還是沒人買,不知道要怎麼調整價錢?我看了他的課程,覺得這個課真的不能賣低,因為內容很專業、豐富,但是受眾定位不正確,一般講到變現,很直覺就把會的東西包裝成一套系統教學,傳承下去。 但,誰拍閨蜜和婚紗會想要自己修自己的照片呀?我是完全不會,我希望有人可以幫我做到好,所以儘管內容再精緻,他都不應該賣給那些追蹤他的人,如果真要賣,就是要賣給想要成為攝影師的人,或者已經是攝影師並想要進修的人,如果是這群人,定價就絕對沒問題。 如果還是希望把受眾針對在已經有追蹤 IG 的人身上,我可能會建議他開發自己的濾鏡 preset,讓觀眾可以用懶人的方式在照片上套入喜歡的濾鏡顏色,然後走平價路線,累積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喜歡這樣風格的受眾,為日後的出發做累積。 聽到這邊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就不想要走低價路線,我就是希望有被動收入才來做個人品牌」,這個例子是比較極端又寫實的,沒有人想要受到疫情的波及,但很多時候,狗急跳牆生出來的方法,可能從定價或受眾設定上就是不適合的。 你的觀眾想要的、可以負擔的,以及專業水平所及的,都必須要對齊,才不會導致很棒的產品,卻沒有轉換效益。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你是否正在吸引「錯的受眾」?(和3個調整方法!) #4 信任感不夠,關係待耕耘(27:11 –) 我們都不太可能會跟詐騙集團或看起來很假的商家買東西,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詐騙集團會成功呢?就是因為他看起來很真,製造了足夠的信任感,讓你卸下心防,那為什麼你這個真真實實的創業者卻一直賣不動?說白話就是:觀眾跟你不熟。 我們經常聽到品牌要建立信任感,但究竟什麼是信任感?到底要怎麼建立?其實我在之前的集數中都有經常帶到這個觀念,答案就是:持續 show up。 如果你今天剛加入一間新公司,有很多新同事,大家對你都還算客氣,也會打招呼,但唯獨 Julie 這位同事對你特別親切,你心裡應該馬上就會對 Julie 多些好感,這個好感薄薄一層,但它就是信任感的開端。我們假設兩種情況,一種是你剛進公司沒多久,跟 Julie 開始慢慢會聊天。 過了一個禮拜,Julie 突然問你要不要買一些他自己有在用的精油或保健品,你可能馬上就會覺得:「該不會跟我變好只是想要和我推銷吧?」,除非你本來就對他在推廣的商品很感興趣,不然那一層薄薄的信任感,就會在這個時候出現裂縫。 第二種情況,你跟 Julie 從客氣打招呼,變成午休時會一起用餐,從下班之後偶爾會用 Line 聊一下公司八卦,變成一起吃晚餐,甚至一起搭車回家,從只有平日晚上下班後會聚在一起,變成假日也會私下約出來一起逛街、遠足。 你開始認識 Julie 的其他朋友,也開始介紹自己的朋友給 Julie 認識,這時你發現,你跟 Julie 不再只是同事,你們已經變成了交情還不錯的朋友,這段關係的發展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可以一個月,也可以花一年,這就是好感累積與關係經營。 持續的為那個對象 show up,就是在他的生活中陪伴他、傾聽他,共享歡樂、甚至共體時艱,這時如果 Julie 問你要不要購買他有在使用的精油或保健品,你會不會更認真地聽 Julie 到底想說什麼呢? 信任感要怎麼建立(34:43 –) 講到這邊,你可能在想說:「好吧!我知道信任感怎麼培養的,但我不確定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我跟受眾的信任感就是建立不起來呢?」 首先,你有沒有遇過跟你不太對頻的人呢?他感興趣的事物你都興趣缺缺,他的風格或行為都與你有滿大的落差,如果,這是你跟 Julie 的關係,我相信你頂多跟他進展到中午一起吃午餐,應該是不會下班或假日時還繼續跟他出去,對吧? 同樣的,如果一開始的理想受眾定位就是一群跟你頻率比較雷同的觀眾,建立信任感就會事半功倍,當然,也不是說不同群的觀眾不能建立信任感,只是相較之下比較吃力而已。 我們現在講一下建立信任感的具體做法,我認為就是提供價值,其實價值簡單來說,就是 「something that worth your time」,當你花時間跟 Julie 相處,為什麼不會讓你有一種:「天啊!今天浪費好多時間」或是「今天到底都在幹嘛?早知道就不應該跟 Julie 出去」的感覺? 一定是因為在每一次的相處過程中,你都能夠感到很歡樂、興奮、舒服、自在、受啟發,這就是品牌在帶給觀眾的感覺,並不會因為轉變成商業思維就變了樣,事實上,這些就是最基礎的待人之道,也是商業的營運之道。 我建議花點時間思考,你的觀眾跟你的品牌相處之後,心裡會產生什麼感覺?會覺得撫慰人心嗎?還是能夠帶來啟發、創意、知識?你在提供的價值究竟是什麼都無所謂,只要是正向且良善的,一次提供多種價值也是可以的。 這就會回到內容行銷跟內容創作,在做內容創作的時候,你究竟有沒有認真想過你在創造的究竟是什麼?不是影片或音頻,這些都只是包裝的手段而已,你在創作跟分享的,就是你的點子、你的理念,和你的信仰,要建立足夠的信任感,就要挖掘出你的核心理念。 唯有瞭解,你才會有源源不絕的 idea ,去宣揚你要傳達的事情,當你用作品的方式呈現出來,它才會有價值,價值不是在於這支影片做得好精美,也不是圖片拍得多漂亮,這些都只是加分,重點是你要說的理念、故事有沒有被傳遞出去? 有的話,才能達到我們做內容行銷的目的,有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的信任感才會被漸漸地培養起來。 延伸閱讀: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 個必須建立的自媒體獲利心態 出現的頻率很重要(39:15 –)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聽起來好嚴肅喔,很多網紅不也是每天隨心所欲 PO 幾張自拍照,就很多人追蹤互動嗎?」,如果你這樣想,你可以仔細去觀察這些網紅,大家其實都很了解觀眾是為什麼而來,網紅也會提供對觀眾而言有價值的東西。 我一直都相信了解與確認自己在傳遞的價值究竟是什麼,然後用好的內容作為漂亮的包裝紙送到觀眾面前,就是累積信任的不二法則,還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頻率,它會隨著你在受眾心目中的位置而調整。 同樣是品牌,如果你一個月才出現一到兩次,就算觀眾很喜歡你,建立信任感和關係經營的時間就要拉長,如果你之後停更,就算是一開始很喜歡你的觀眾,到了後面也因為沒有更新,漸漸忘了你曾經做過的內容,如果頻率一直斷斷續續,那建立信任就會相對困難。 但,有沒有一種情況,曾經跟你很要好的朋友,因為搬到另一個國家,所以越來越少聯繫,但每一次見面都還是一拍即合?你會發現,這兩個例子全都基於穩健的信任之上,可能你曾經是死忠客戶,雖然他們出過一些問題,但是當他再次出來,你還是會願意再給一次機會。 又或者,這個品牌已經樹立了良好的印象與典範,所以儘管不跟你花太多時間打交道,你還是會被他的一舉一動深深吸引,除非是這兩個案例,不然我一直都覺得頻率是很重要的。 信任感不夠,通常是銷售成績不理想最常見的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做關係經營,時常 show up 在對方的日常,如果觀眾還沒準備好,也不能揠苗助長,就讓他先靜靜觀望一下。 很多時候,你會覺得都是品牌在主動出擊,但只要仔細一想,大部分現代行銷的手法,都是花時間靜靜等待前在受眾冒出芽,才會展開後續的對話關係,如果你覺得講得太發散的話,也可以回到這集原文,下載我整理好的懶人包。 📍【本集結語】#207 商品賣不動 為什麼品牌會沒有獲利?可能是因為你的宣傳力道不夠、次數不足、你對你的產品沒自信、說明不夠具體、定價不對、受眾設定有落差、信任感不夠,關係待經營,不曉得你覺得自己最像是遇到哪個問題呢?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207【佐編私塾殿】為什麼你的品牌沒在獲利?- 下集:商品賣不動的原因與解方)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7, 2024

2024 泰國數位遊牧全攻略|簽證、適合旅行時間、交通、物價一次看

泰國是近年全球最受歡迎的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地點之一。這幾年在台灣,也颳起了一股「泰國數位遊牧旋風」,吸引許多人先後跑去泰國,體驗數位遊牧的魅力。 那些你去泰國數位遊牧必備的知識,這篇攻略一次給你! 泰國數位遊牧簽證上路!有效期為 5 年 泰國的數位遊牧簽證,名為「目的地簽證」(Destination Thailand Visa,簡稱 DTV ),在7/15 正式上路。 「目的地簽證」主要針對數位遊牧工作者、遠端工作者、自僱工作者,或想到泰國學習泰拳、泰式料理等人。 本簽證有效期為 5 年,持有該簽證的人,5 年內可多次入境泰國,每次停留最多 180 天。可申請展延一次、180 天,費用為 1 萬泰銖。 簽證細節: 年齡限制:須年滿 20 歲 簽證費用:1 萬泰銖(約 9000 台幣) 財力證明:有 50 萬泰銖(約 45 萬台幣)儲蓄 配偶及 20 歲以下子女可同行 在其國家的雇傭合約,或可證明為數位遊牧者、遠端工作者等的專業履歷或作品集 更多詳細資訊,請至泰國官方網站查詢。 目前台灣到泰國,至 2024/11/11 也都可免簽入境觀光! 從去年 2023/11/10 至 2024/05/10,泰國宣布提供我國為期半年的免簽優惠,這個友台政策確定延長至 2024/11/11。台灣民眾可以憑護照,就能入境泰國旅遊,每次最長可以停留 30 天。 一年 12 個月,什麼時候最適合去泰國數位遊牧?把握涼季,年底出國最舒適! 泰國全年大致可以分為 3 季,分別是:熱季、涼季、雨季,其中比較推薦旅行的是 11 月至 2 月的涼季,由於受東北季風影響,這個季節的泰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降低,平均氣溫約為 19℃~26℃。 至於另外兩個季節,則因為氣候偏熱、偏潮濕,所以比較不受旅客的青睞。但換句話說,如果在其他季節拜訪泰國,你就能避開旅遊人潮,享受到更不一樣的遊牧體驗! 泰國數位遊牧聖地:曼谷、清邁是首選! 說到泰國的數位遊牧,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曼谷與清邁! 曼谷做為泰國首都,不僅生活機能方便,夜生活、休閒娛樂更是豐富。此外,曼谷是泰國第一大城,也擁有豐富的文化、歷史景觀,是許多人到泰國的首選。 此外,說到數位遊牧就一定會想到清邁,清邁位在泰國北部,因為物價便宜、景觀美麗、安全,吸引許多數位遊牧者聚集於此,當地更有許多專為數位遊牧者設計的共享空間、遠端工作咖啡廳,還有許多數位遊牧者會自發性地舉辦多種活動,如果想要認識更多同在數位遊牧的朋友,清邁你絕對不能錯過。 延伸閱讀: Capital of Digital Nomads!泰國清邁為何是數位遊牧的首選? 曼谷黎明寺 清邁因他暖山 台灣直飛泰國 4 小時,便宜機票約 5000 元,還有不定期優惠! 從台灣飛往泰國曼谷,或是清邁,都有直飛的班機,從桃園機場起飛,到當地大約花 4 小時左右的時間。根據不同季節、淡旺季,機票也有不同的價格。 根據 Skyscanner,台北飛曼谷或清邁,若搭廉價航空,機票價格來回約為 5000 至 8000 元,一般航空約為 1 萬多至 2 萬元,機票價格可能會有所變動,詳情請看 Skyscanner。不少廉價航空或是訂票平台都會推出機票優惠,大家可以多多關注相關網站! 泰國物價比台北便宜!用 Numbeo 計算生活生活成本 要到泰國數位遊牧,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生活成本。據統計,泰國整體物價比台灣便宜,不過近年來許多網友分享,曼谷的物價逐漸上漲,而清邁,相較仍相對便宜。 根據 Numbeo 的數據,清邁每個月的單人生活成本,大概會落在台幣 1 萬 6,000 元左右(不含租金),生活成本比台北便宜 33.7 %,而一個成年人在曼谷的生活成本,平均大概會落在新台幣 2 萬 454 元左右(不含租金),生活成本比台北便宜 16.6 %。 想去泰國數位遊牧,網路怎麼辦?AIS、TrueMove H、eSIM 是你的好朋友! 網速快不快、網路穩不穩,是所有數位遊牧者最在意的問題。通常,你可以靠旅館,或共享空間來滿足你工作方面的上網需求,但我們依然會建議你自行準備網路方案,以便不時之需。下面這兩家泰國電信商,或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AIS AIS 是泰國的電信巨頭之一,訊號的覆蓋範圍數一數二,即使是在偏遠地區,也能提供相對穩定的網路。 如果你不想在網路上花太多錢,一個實用的小技巧是記得隨時留意路上有沒有「AIS Wifi」的熱點,這是 AIS 所提供的免費熱點,萬一你選擇的網路方案流量有限,可以盡量找有 AIS Wifi 的地方,來處理影片下載、檔案傳送等較耗流量的工作。 TrueMove H TrueMove H 是泰國的另一間電信巨頭,他們家的一個獨特優勢是,網卡方案裡也內附 100 泰銖的通話費用,遇到半夜肚子餓需要叫外送的時候很好用!另外,TrueMove H 也跟 AIS 一樣,有提供免費的 wifi 熱點給使用者使用。所以若你沒有在 AIS 上找到滿意的方案,TrueMove H 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eSIM 若是想免去插拔實體 SIM 卡的麻煩,那麼 eSIM 是一個方便順手的好選擇。只要透過像 Airalo 等廠商的 app,你就能一鍵選購符合你需求的上網方案,省去買實體 SIM 得提前訂購、換卡的麻煩! 泰國交通移動怎麼辦? Grab/Bolt/一般計程車/嘟嘟車 Tuk Tuk/自己租機車! Grab 在泰國,想叫車比起 Uber,Grab 才是多數人的首選。 Grab 就像是東南亞版本的 Uber,不過上頭除了汽車,連機車都能叫到,價格也非常透明,如果你不擅長和司機討價還價,Grab 可以說是你在泰國移動時的首選! 不過,第一次到泰國的人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時候該叫汽車,什麼時候又該叫機車呢? 部份我們身邊有經驗的旅人建議:10 分鐘以內的路程,建議選機車優先,它可以帶你穿越車潮,快速抵達目的地;超過 10 分鐘以上的路程,部分機車司機鑽車縫、貼近大型車輛行駛的習慣,可能會讓你難以忍受,因此不如就乾脆的叫汽車吧! Bolt 與 Grab 類似都是叫車服務,但 Bolt 更便宜的價格,吸引到了許多小資旅客的目光。不過美中不足之處,是 Bolt 在泰國的付款方式還是以現金為主,所以搭車前記得要多準備一些零錢,以免司機找不開! 計程車 / 的士 如果不叫車,泰國也有顏色多元的一般計程車可選。可是搭這種一般計程車,以下幾點你可能要特別注意! 報目的地,直接喊價:如果你自行攔車,通常司機會先搖下車窗,問你想去哪並直接報價,和台灣慣用的跳錶計費非常不一樣。有的司機看到外地人會獅子大開口,報出來的價碼和跳錶價甚至可以差兩到四倍之多! 如果想避免被敲竹槓,你可以使用旅館、景點提供的代客叫車服務。透過業者叫到的車,大部分都是跳錶計費,只不過你需要多準備一筆 20 至 50 泰銖的小費。但比起司機直接報價,這種方式還是相對划算。 用泰文講目的地:一般計程車的司機英語未必流利,因此建議你先查好目的地的泰語,方便與司機溝通。如果怕講錯、擔心司機誤會,你也可以拿出 Google Map,或者直接秀景點的照片給司機看,也是成功率很高的溝通方式。 嘟嘟車 Tuk Tuk 嘟嘟車是東南亞特有的交通工具,復古可愛的外觀,是許多人去泰國數位遊牧時的必備體驗! 泰國路上常見的嘟嘟車,外觀有點像加了頂蓋的舊式三輪機車,每車通常能坐兩到三人。搭乘的方式就像一般計程車一樣隨招隨停,再由司機和乘客自行談好價錢和目的地。 租機車 如果你崇尚自由,那麼「租機車」就是非常適合你的選擇。 就像在國內租機車一樣,想在泰國租機車,你會需要事先申請好國際駕照,再自行到租車行租車。那也請記得,租車前務必要錄影,以免日後歸還車輛的時候,和機車行起糾紛。 另外,歷年來都有些旅客,因為被要求押護照正本而遇上麻煩,因此在租機車的時候,務必記得不要亂押證件,但你可以準備幾份證件的影本,以防不時之需。 上路前的最後一個提醒就是:泰國和日本一樣,是右駕的國家,第一次上路可千萬別騎錯邊了! 自己一個人也別擔心,找對社團+群組,讓你活動玩不完! 出門數位遊牧,「社交」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難題。許多人都是獨自出發,一個人到陌生的國度數位遊牧,想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內,就建立起新的連結是一大挑戰。 所幸,目前許多 Coliving Space、共享工作空間,都已經觀察到這股需求,開始跳下來主辦各種活動,讓會員和住客有認識彼此的機會。 如果你想進一步擴大自己的交友圈,那麼以下所列的這些方法,或許值得你參考看看: FB 社團 Digital Nomads Thailand (清邁)Chiang Mai Digital Nomads Whatsapp 群組 (曼谷) Bangkok Expats (曼谷)Bangkok Digital Nomads (Whatsapp 群組):Thailand Backpackers: https://chat.whatsapp.com/ETgRcUwpqE28xIyYSPcABd (Whatsapp 群組)Bangkok https://chat.whatsapp.com/Bo0v7MkxxSWH4UDDVLsNjB Meetup Meetup 是來自國外的揪團服務,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使用者,找到所在地附近好玩、有趣的活動。 上頭的活動類型非常多元,從單純的晚間散步閒聊,到程式共學、語言交換等活動通通有!善用這個服務,就能幫助你在泰國,輕鬆找到周遭有趣的活動! 遇到緊急狀況別慌張 記好 3 組電話,緊急求救沒煩惱! 泰國的治安算是良好,不過還是得注意扒手,到治安較差的地區,也仍要小心。萬一在泰國數位遊牧期間,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煩,你可以盡快撥打下面這幾組電話,獲得更進一步的幫助: 1155 由泰國觀光局所提供的 24 小時熱線,有多語翻譯服務,可以提供你必要的資訊解決問題。 1111 泰國政府提供的 24 小時熱線,主要以英語溝通,透過它們可以聯繫到泰國政府單位,或是各國大使館 / 駐泰代表處。 911 泰國警方的報案電話 081-666-4006 中華民國駐泰國代表處 如果你人在泰國境內,遇到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你可以直接撥打「081-666-4006」這組號碼,聯繫我國駐泰代表處的人員。 萬一你的手機只能上網而無法通話,你也可以改成請在台灣的親朋好友,撥打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的電話「0800-085-095」,來獲取更進一步的協助。或者,你可以在出發前,就先加入駐泰代表處的 Line:Taiwan119,如此就能透過 Line 直接與代表處聯繫。 想到泰國數位遊牧嗎?敬請期待,曼谷與清邁更詳細的介紹唷!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