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22 posts

UI/UX 設計師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準備,如何挑案、慎選業主?

嗨,大家好!我是 Simon,目前是一名在東京工作的設計師。 拖了很久才開始寫這篇文章,從 2016 年 5 月開始,我開始從事 UI/UX 設計相關工作,在這一年多的日子裡,也幸運的陸陸續續接了不少案子,有網頁設計、有 App UI 設計,甚至是動態影像相關的工作。 而這之中也因為工作轉換的空檔,當了全職的自由工作者約莫半年的時間,雖然沒有同事的日子有些無趣,但我也的確從這些接案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事情,包含對自己的任務管理、時間管理、溝通技巧等等。 接案這件事對有些朋友來說可能有點「難以言喻」,包含如何找到案源、如何合理的報價、實際上工作的狀況等等,網路上似乎也比較少討論這塊。而也許也會有不少人會羨慕自由工作者看似美好的生活,每天可以睡到飽、自由選擇工作的場所,但其實背後也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淚)。 在犯了不少錯誤、踩了不少坑之後,終於能和大家聊聊,分享過去一年多來我的接案經驗以及自由工作者的心得與生活。 這篇文章將會和大家分享 接案前該知道的事 2. 接案的成本 3. 報價該怎麼報 4. 關於合約,你該注意的事 5. 如何順利結案 同場加映1:案源從哪來 同場加映2:自由工作者的自我管理之道 由於這次文章篇幅可能會有點長,我將分為上、下兩篇和大家分享,那我們開始吧! 接案前的心理準備 其實大多數人接案不外乎為了兩件事,「賺取收入」或「獲取經驗」,當然如果可以兼顧就太好了,但是,往往在接案的初期,事情總不如自己想的那樣順利,如果你第一次接案的經驗不是很好,你可能開始會怨天尤人,覺得天下沒有好客戶、客戶都很難搞,但事實很可能是:自身心理建設以及接案經驗不足,導致合作關係不如預期。 我也是很後來才理解到這件事,之後也慢慢開始建立起正確的接案心態,除非你是合夥工作室,否則通常個人接案就是會需要一個人當多個人用,因此要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接案」呢? 你應該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對於自己的專業能力有足夠了解嗎? 你有能力獨自作業並完整交付業主所需的成果嗎? 你有信心做好時間管理並如期交付成果嗎? 你有足夠的信心說服客戶採用你的設計嗎? 你有辦法在時間的壓力之下依舊產出好品質的作品嗎? 你有能力和業主與業主公司的團隊成員共事並有效的溝通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由於自己接案不像在公司一樣完成主管交付的工作,每個月領薪水就好,很多時候你必須自己去溝通、了解需求、執行設計、計算成本等等,接案是個彈性很大,但同時自我約束力要求很高的一種工作方式,因此,接案前多問自己這些問題,可以幫助自己釐清自己是否適合接案。 當然,有機會接案還是鼓勵大家勇於嘗試,絕對會讓自己突飛猛進! 這個案子到底要不要接?值不值得接? 相信如果你是剛開始接案,都會想好好把握每一個案子的機會。但接案前請務必謹慎行事,一旦接了案子,就代表有責任把這個案子做好(至少在符合雙方承諾條件下)。 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有過接了案,但發現和業主溝通不良、無法繼續合作的狀況,或是自己時間安排不佳或溝通比預期還長,嚴重耽誤進度,搞得最後兩敗俱傷。 幾次的經驗下來我開始發現:案子接得多,不如接得好。 因此慎選業主很重要。 好的業主不僅在合作上事半功倍,也有很有機會為你帶來其他水準相近的業主,大致上來說,常見的業主可能會有幾種類型: 認識的但不是很熟的業主 2. 完全不認識的業主 3. 熟識的朋友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業主與設計師的心態,到底彼此在想什麼。 不同於有明碼標價的物品,掏了錢就可以直接消費,接案更多時候像是種一來一往彼此探尋底線的過程,雙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論是業主或是設計師,都想從接案的過程得到好處,這兩者是供需的關係,都是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合作。業主想用最符合成本的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而設計師的心態則是希望用時間與專業技能換取合理(甚至高於一般上班薪資)的報酬。 接案其實跟找工作一樣,案主會把案子交給你,相信也是對你有足夠的信任,相信天底下也不會有任何一個生意人會找一個不夠專業的人做出不好的東西砸自己的腳。 只是目前台灣的接案環境還是有個現象,出來接案的人越來越多,有經驗老道的、也有半路出家的,品質參差不齊加上削價競爭,加上有些業主本身也沒有足夠判斷力(或 sense )之下,常常找最便宜的的人來做,結果最後成果不符預期,或是花大錢做出來東西完全不 OK 而造成相關糾紛。 回到正題,讓我們來聊聊這些常見的業主: 1. 認識的但不是很熟的業主 這種業主通常是由其他認識的朋友介紹、或是之前有合作過的對象,因此對你的基本資訊或是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在溝通上可以以七分理三分情的狀態去溝通,但該做的合約與確認需求還是不能少。由於算是認識,所以通常可以更有彈性的去協調合作模式,但也要注意「信任」與「承諾」還是整個合作關係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要因為認識就因此草率行事。 2. 完全不認識的業主 這類業主通常是由一些接案平台或是個人管道找到你,對你的作品可能有瞭解,但彼此間的做事方式與工作流程幾乎都需要重新磨合。 所以我會建議在近一步了解需求前,甚至可以先約喝個咖啡聊個 1–2 次,觀察這個業主的說話方式、對自家產品服務的想法、以及對設計師的態度是否尊重。 最重要的是,他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成果是什麼,以及他知不知道設計師能幫他完成什麼。 我會說「感覺」是很重要的,如果連一般閒聊對話都無法留下好印象,工作上可能就更難合作了。 3. 熟識的朋友 既然是熟識的朋友,溝通起來應該順暢無障礙對吧? 我必須說這種接案通常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大家應該都聽過「談錢傷感情」對吧?除非你們真的熟到一開始就能把預算談好、要達成的目標彼此都有共識,加上很熟的朋友往往都不會簽合約,所以當有些糾紛發生時往往都沒有一個協商的依據,我也聽過好多原本朋友但因為合作之後關係破裂的案例,所以還是謹慎為上。 要小心,免費的最貴。 相信不少設計師們都曾經聽過以下這些對話: 「你就隨便幫我做一下就好了~應該花不了你多少時間吧?」 「這東西感覺不難啊?應該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做一做就好了吧?」 「為什麼這個東西這麼簡單還要收我錢?」 「可以再幫我多做幾個風格試試看嗎?」 要不是我眼睛太小,不然我白眼可以翻 360 度(誤)。 我相信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即便是被認為「最簡單」的東西,它還是有其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時間並不是免費的,如果朋友不打算付你錢,那只好付出友情了,但友情付多了也是會負債的。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你會叫醫生朋友幫你免費看病嗎?會叫律師朋友免費幫你打官司嗎?我想應該不會吧。 其實很多時候是「設計」這個專業被小看了,他們也許不知道要成為一名設計師需要經過多少時間的累積與磨練,如果下次遇到想找你做免費的朋友,好好幫他機會教育一下吧! 業主說這個案子很急,我應不應該接下? 我的建議:請仔細思考、判斷後再接,但真的急件的話最好加收費用。 以我自己接案的經驗來說,通常 10 個業主會有超過 5 個說這個案子有點急,而到底是真急還是假急,還真的需要自己旁敲側擊一下。一般來說,理想的業主應該在規劃專案時就會把時程都安排好,甚至預留一些溝通、執行交付上的緩衝時間。 案件會到很急甚至導致需要把專案的時間壓力推到外包設計師上,除非專案真的出了什麼什麼重大意外,不然很可能是業主團隊本身的時間管理不佳或是內部有一些協作上的問題導致這樣的狀況。 所以建議還是把對方專案的狀況問清楚,然後認真考慮是否承接,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如果真的接了的話,也建議告知業主由於急件會壓縮更多的時間,若要維持一定的品質價格會反應到自己的時間成本上。 客戶花了錢,我是不是都得聽他的做? 當然不是。 常常聽到有業主會對設計師的設計指手畫腳,認為自己花了錢就可以指導設計師「如何做設計」,但我認為身為設計師的價值是「在合理的範圍內滿足客戶的需求」,了解需求與溝通是不可避免的一環。 設計絕對是種專業,而專業本身又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之上,要讓客戶相信你做的設計能解決他的問題。很多時候客戶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會下意識地說出一些很「抽象」的需求,然後期待設計師可以多試幾個版本、風格,看看有沒有哪一個可以剛好命中他的喜好,這其實像買樂透一樣,非常的憑藉運氣。 要避免這樣的問題,我的方法是不斷地客戶問為什麼,引導客戶說出真實的需求。或是使用市面上成熟的產品做為討論的基礎、請業主找出心中理想的設計,千萬不要被抽象的需求給蒙蔽,然後就開始花時間「嘗試」,最後花了遠超於專案成本的時間。 例如像是遇到:這個頁面可以再活潑一點的感覺嗎?這個字好像有點太小了、我覺得使用者不想點這個按鈕等等⋯你可以這樣反問: 「請問您心中活潑的感覺是怎麼樣,有實際的案例參考嗎?」 「請問這個文字在整個頁面中,重要程度大概在哪邊呢?」 「請問是哪個部分讓你覺得使用者不想點這個按鈕呢?是顏色、造型、還是其他原因呢?或是能請您提供一些過往使用者使用網站點擊按鈕的數據呢?」 多問為什麼,找到業主需求背後真正的原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去溝通並解決問題。 但如果遇到不願溝通的業主,且有種「花錢就是老大」的心態,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再繼續接下去了,因為這絕對會是段痛苦且漫長的過程,互相尊重與信任絕對是維持長久合作關係的最佳解答。 呼~不小心打了好多,那上集就先講到這邊,下集將會跟大家分享關於接案的各種細節,像是成本、如何報價以及如何撰寫合約等等,那我們下次見囉! 下一集: UI/UX 設計師接案二三事(下)計算成本、報價、簽約這樣做! -- 本文轉貼自:Simon Lin(原文標題:UI/UX設計師的接案二三事(上))

December 6, 2023

《主人思維》讀後心得:重新思考職涯和雇傭關係

如果把工作的職位和頭銜拿掉,我們是誰?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真的在乎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和衡量自己的人生。我們與其等待別人幫我們安排的職涯,不如自己動手創造理想中的職涯發展路線。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主人思維》的作者是職涯規劃師陳韋丞,他的專業領域包含了職涯定位與發展、履歷和面試的諮詢、心理評測的解析、職涯探索牌卡的課程等等,目前累積演講與工作坊超過兩百場、實體觸及人次將近三萬人。諮詢年齡從高中生到中年上班族,多年來幫助許多人找到理想的工作方向。 他在這本書中以優勢特質為中心,教讀者設計自己的職涯藍圖。他認為職涯定位的順序是:由內而外,同時考慮理想和現實。而職涯問題處理的層次是:先處理方向定位問題(內在、外在三角形),再深入探索生涯意義(生命三角形)。 除了職涯的方法論之外,作者也在書中安插了一路上從受雇者、自由工作者到創業者的心路歷程。他認為工作應該要為了生活服務,而不是讓工作綁架了我們的生活。這本書基於作者在職涯發展領域的專業,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帶我們重新認識雇傭關係、職涯路徑和自己做職涯主人的方式。 我們跟公司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要談主人思維,我們必須先知道「如果沒有主人思維,會怎麼樣?」 作者直接在書中點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大部分的公司其實並不在意我們的發展,只有我們會最在意自己的職涯。」我們必須早點領悟。 在職場上待過的人會漸漸發覺,許多公司是把「人」當成「資源」在使用,是為了達成公司營利目標的可以任意挪用的資源。許多企業主很喜歡把「員工發展」放在嘴邊,但他們不一定是真心的,有些只是在灌迷幻藥。 當然,重點不在於去追究公司到底是不是真心,而是我們自己不該把職涯發展的期待放在公司身上,我們要先有我們自己的發展計劃,再思考可以怎麼跟公司合作成長。 如同作者所說:「現在並不是公司為員工負全責的時代,而是雙方互惠、各取所需的聯盟時代。」對我們個人而言,我們在職涯上發展出來的專業能力、建立起的好名聲、培養的好人脈,才是會跟著我們一輩子的東西。 我認為這本書傳達出來的一個重點就是,我們要學會把自己和公司之間的關係,從「雇傭關係」轉換成「合作關係」的方式來思考。 我們因為有「現在」具備的專業能力,所以「值得」這個公司現階段的職位,而這只是一個暫態的現象。具有主人思維的人,會繼續讓自己成長、發展更具優勢的專業技能,成為職場上更好的工作者,也因此「值得」更好的職位和待遇。 無論目前任職的公司或是其他外面的公司,才會因為我們有辦法創造出更高的價值,而給予我們更好的「合作機會」。說得更遠一點,具有主人思維的專業人士,不是屈就自己要成為哪家公司的「受雇者」,而是他主動篩選想要跟誰「合作」。 新世代的職場工作者,會越來越看重跟組織之間的「合作關係」而非「雇傭關係」,更加重視組織長遠的願景和個人理念是否相符。 職涯發展是動態的主動選擇 在作者的諮詢經驗當中,他發現很多人希望找到一個能做一輩子的職業。但我們常常忘記人會改變、環境也會改變。他認為:「我們在 20 歲、30 歲、40 歲的不同階段,興趣稍微轉變、某些能力更加成長、一些追求也有調整,這時候如果還固守原來的選擇,反而會帶來持續的痛苦。」 職涯發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條「動態」的路線。作者利用「職涯發展階段理論」來說明職涯發展的四個階段。 1. 探索和定向:在職涯的初級階段,先把工作當成一種探索,記錄自己對那些事情擁有熱情和天賦。這個時候允許自己接觸一些工作上灰色地帶的業務,此時重點在於拓展自己的視野。 2. 專業成長:透過探索期認識自己之後,選擇少數的專業領域專心投入,在公司內外尋找學習的資源,包含參加教育訓練的課程、向厲害的前輩請教、參加或舉辦讀書會。這時候要努力打磨專業領域的作品和累積經驗,持續深入這項專業。 3. 舞台展現:展示自己打造出來的代表作,無論是透過公司內部平台、或是在公司外部跟網路平台,盡量呈現出累積起來的專業度,取得業界或受眾的認可。這個階段要試著建立「個人專業品牌」的形象,拓展人脈和接觸更多的潛在客戶。 4. 多元選擇: 由於已經具備了專業能力,也透過適當的品牌經營方式塑造了專業形象,此時就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或不同的職位可以讓我們選擇。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依據自己的個人偏好和意願,選擇一條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一般的情況之下,每個階段大約是三年的時間,我們必須評估自己正身處哪一個階段,去檢討有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以及規劃下一個階段該如何實現。擁有主人思維的人,會試著掌握自己前進的節奏、職涯發展的方向和速度。 因此,作者在書中特別強調在職涯發展上採取「主動」的重要性:「行動比等待容易,創造合作機會比遇到夢幻工作容易,主動影響劇情比被動接受劇本容易,先為他人付出比擁有好友、認識人脈容易。」我們不需要等待公司幫我們規劃路線,而是我們可以自己起身行動,自己主動做出職涯發展路線的選擇。 受雇、創業、自由工作者? 作者統計了截至目前將近三萬人的講課經驗,他發現新世代上班族的三大追求是:(1) 生活平衡、(2) 獨立自主、(3) 錢。這個世代的工作者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想接受公司對工作責任的定義、不想把靈魂賣給公司、不想要被過多干涉、最後只要有錢就好。做自己,又能賺錢,多好? 但是主人思維不只是「想要做自己」的一種口號,而是一種發現自我優勢的思考方式。作者說:「這樣的心態和精神,需要深度地自我覺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能夠肯定並發揮自己的優勢、理解並接納自己的劣勢和能力侷限,理解現實卻依然擁有積極的希望。」 我認為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發,是發現職涯的重點並不在於「受雇」、「創業」、「自由工作者」之間一定要做出哪種選項的抉擇,而是把我們當成是自己職涯的「主人」。 我們透過主動的心態,自己塑造職涯發展的路線,成為一個具有更深專業、更多優勢、更高價值的人,具備能跟任何對象「合作」的能力。這時候的我們,就是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而不是屈就於別人安排的僕人。 主人掌握命運、僕人接受安排。 後記:持續前進 最後,分享《主人思維》書中一句讓我深受共鳴的話:「不要放棄持續接近吸引你的事物。即使還不曉得最後在終點等待自己的是什麼,還是朝著吸引我的方向不斷靠近。」 職涯的發展和探索不是一張清晰的地圖,而是充滿了迷霧的冒險樂園。儘管我們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在等著我們,但只要心存成長的心態,保持前進和學習的動力,才有可能朝著自己理想中的職涯樣貌愈走愈近。 想知道更多關於閱讀的大小事嗎?也歡迎您聽聽我的 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 -- 本文轉貼自:閱讀前哨站(原文連結)

December 5, 2023

簽約保障權益!Freelancer 接案合約 6 大重點一次看

現在有許多人脫離公司,在家工作、獨自接案,當自由接案工作者(freelancer),而從「受雇者」變為「自雇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必須自行承擔商業風險、自負盈虧,所以對於自由接案工作者而言,懂得爭取並保護自己的權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關於自由工作者和業主間經常發生的爭議,不外乎:業主事後不斷追加超出報價範圍內的工作內容、業主把作品使用於原先約定的範圍之外、業主藉故遲延付款等。然而這些爭議其實都可以在事前接案過程中,約定清楚,避免事後雙方看法不同而產生爭執。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接案過程中應該注意、考量哪些事項,盡可能在接案合約裡約定,讓自由接案工作者和業主都明確知道雙方的權利義務,讓合作案更順利! 建議作業前先簽訂接案合約 在每一次的合作案中,業主對於合作案的項目內容/要求、作品交付時程、付款方式等等可能都大不相同,如果沒有將合作的細節以書面方式記錄下來,時間久了,雙方對於合作案的記憶可能有所出入,因而發生爭執。 要是特別不幸,遇到事後翻臉不認帳的合作對象,手邊又沒有書面的合作紀錄或是只有片段的對話紀錄,這時候要主張原有的權益,就會比較辛苦。 因此,簽訂接案合約,把雙方談妥的合作細節、權利義務內容彙整在一起,不但可以做為備忘錄使用,將來若真要發生爭議,也才有具體的依據、事證據以主張。 再者,簽訂書面契約不但可以保護 freelancer ,也可以保障業主的權益(確保可以在何時得到哪些成果)。因此,簽約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種保障,要是遇到合作對象,找各種理由不想簽約,這時候就可以好好評估是否要繼續合作。 因為莫名拒絕簽約的合作對象,事後悔約的機率很高,才會抗拒把雙方談妥的內容用書面記錄下來,所以「簽約」這個行為,某程度也能幫助篩選掉不適合的合作對象。 因此,建議 freelancer 在接案的時候,盡量簽約後再開始進行。至於接案合約需要具備哪些內容,並沒有硬性的規定。重點在於詳細記錄合作案的內容。雙方可以大致想像未來合作案的進行流程,然後逐一討論想到的事項。雙方對於合作細節討論的越詳細,合約記載地越清楚,將來發生意見歧異的風險就越低。 以下提供 freelancer 制定接案合約時,可以事前考量、和業主討論的重要事項: 1. 工作項目、完工期限 在合約中,盡可能將本次合約包含的工作項目內容,具體、詳細地記載清楚。事後業主提出需求時,就能客觀的判斷是否包含在原先的工作範圍內。如果超出原先約定範圍、屬於新的需求,才好跟業主說明,雙方須要針對新的需求另行簽約、另行收費。 舉例而言,如果是幫業主進行公司形象設計,除了包含商標設計以外,是否包含名片設計?會出幾版設計初稿給業主挑選?修稿次數?免費修稿範圍?作品會以哪種檔案格式提供?何時完工?完工後需要交付哪些材料給業主? 又或者幫業主架設網站,預設主要觀看瀏覽器?螢幕解析度?具體設計的網站頁面有幾頁?設計圖由誰負責購買/提供?是否包含主機空間服務?後續維護如何收費?是否提供保固服務?保固多久?保固項目有哪些? 接著,雙方可以釐清合作案應該在什麼時候或簽約後幾天內完成。這部分應該特別注意,如果合作案的內容需要業主相互配合(例如提供資料),則應該另外記載業主需要在幾天內提供材料,否則完工日期可相應的推遲。 2. 付款方式、時程 釐清完工作項目後,接續最重要的就是 freelancer 何時、如何可以取得合作案款項。 具體包含: 使用支票、匯款或現金支付?匯款至哪個帳號?一次付清的話,是先付款再作業,或者完工後才請款?分期付款應該分幾期?按時間分期或者按工作里程碑分期?每期的比例?是否要先收取定金?定金比例如何? 付款時程是簽約後幾日內付款?或者依照業主結算日後每月第幾日付款? 若約定的付款日遇到假日,是提前或延後至下一工作日? 這部分,雙方可以討論出相互可以接受且合理分配風險的方式。 另外,如果 freelancer 完成合作項目,需要出差或購買其他資源(像是授權圖庫的照片等),也可以事前和業主溝通是否有補助。 3. 請款條件的認定標準 不論是完工後一次請款或是按照工作里程碑,分階段付款,如何認定已經符合請款標準,都十分重要。 關於驗收標準、里程碑的認定方式需要盡可能地清楚(例如完成合作案中哪個工作小項目或 freelancer 交付什麼物件時可以請款。盡量避免以百分比呈現,否則將來針對是否已經達到百分比一事又會產生爭議),以免事後業主藉故拖延付款。 4. 智慧財產權、使用限制 完成後的作品,因而產生的智慧財產權究竟是屬於案主所有、兩者共有,或者歸 freelancer 所有,只是授權案主使用,又授權的範圍多大、期限多久,是否有其他使用上的限制(授權的形式、授權可以發布的平台)等,都可以事先溝通、討論,以免事後發生衝突。 另外,有時業主會提供基本素材,要求基於這個素材上進行後續創作。這時須要求業主擔保提供的素材沒有侵害他人的權利,以免將來惹禍上身。 5. 解除、終止 假設雙方簽約後,在開始執行合作案前,業主想解除合約,則 freelancer 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效果(例如:沒收定金)。 又假設雙方在履約過程中,業主想要終止合約時,則 freelancer 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效果?尤其是已經部分完成的作品,應該如何收費?、針對已經提供給業主審閱的作品初稿,業主之後是否還可以使用? 關於這部分,尤其需要事前協商清楚、約定在合約中。否則真要發生這種情形時,雙方關係不睦,很難協商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處理方案。 6. 雙方基本資料 最後,最重要的是確認簽約的對象,還有他的基本資料。尤其當案主是個人,而不是公司時,更應特別留存案主的身分證字號或戶籍地址。將來若真的發生違約情事,才能夠迅速有效地追償。 目前網路上有蠻多 freelancer 工作契約範本、專案外包合約書範本、室內設計合約範本、logo 設計合約範本,可以提供契約的基本架構, freelancer 可以基於契約範本的架構,進一步思考上述的問題,進行補充。 如果是業主提供制式的合約稿,則須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條款: 1. 保密義務 在合作過程中,業主可能會提供一些內部機密資訊供作參考,這時業主就會要求 freelancer 負保密義務。此時, freelancer 得要詳細檢視保密義務條款是否合理,像是機密資訊的認定、保密義務的賠償金數額等。 2. 損害賠償 業主通常會約定違約時, freelancer 應該給付違約金、進行賠償等等。這時 freelancer 可以考量合作案的報酬和違約金數額、賠償範圍之間是否合適。若不合適,應該適時向業主要求調降,或設定賠償上限。 以上一點想法和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對於自己目前的接案合約有更多想法,不確定該如何轉化成法律文字,或者不確定業主提供的接案合約對自身權益有什麼影響,都歡迎聯繫我。 -- 本文轉貼自: 黃鈺如律師 法律知識分享(原文標題:Freelancer 接案應該注意哪些事?)

December 5, 2023

遠端工作社交只有一個人怎麼做?7 個方法讓你再也不當邊緣人

當我開始遠距工作,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在家工作還是邊旅行邊工作,除非是講電話或視訊會議,不然幾乎一整天都不會和真人講到話,也因此遠距工作社交成為我必須要好好關注的一件事情,不然我很容易耐不住寂寞 XD 。 隨著遠距工作愈來愈盛行,我也開始發現有愈來愈多人有這樣的困擾,所以這篇文章我會來和你分享有哪些遠距工作者可以進行社交的方法和平台,讓你即使身邊沒有了同事,還是可以交到新朋友,擴大自己的人際網絡。 遠距工作社交的方法有哪些 1. 到 Co-working space 工作 co-working space 中文是共同工作空間,通常會由某個公司或團體租下一棟大樓,然後把裡面打造成適合工作的空間,有適合各種人數和需求的獨立辦公室,也有公開的公共空間,大部分都是需要付費的,不過有些也會有參觀日讓你「試工作」看看。 對我來說, co-working space 一直都是個很容易認識人的地方,你可以攜帶自己的名片,搞不好就有機會認識到很厲害的人,產生意想不到的合作機會,想知道你所在的地方有沒有 co-working space ,可以 Google 「共同工作空間 + 你的所在地」,或是參考下面幾個平台: WeWork :適合在美國的人或是四、五人的新創公司,月租不便宜,基本上都是 300 美金起跳。不過裡面的設備豪華、應有盡有,根本可以當家住了! Workfrom :我最愛用的網站之一,可以選擇「開很晚」、「不吵鬧」之類的 feature ,也可以根據你的位置,在地圖上偵測哪間咖啡廳或 workspace 離你最近。 Nomads list :除了有查詢咖啡廳、workspace 的功能外,也有很棒的線上交友、聊天功能,以及入住新國家的 new arrival guideline 。 Meetup :你在上面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免費 & 付費活動,可以依照個人興趣,分類不同活動,但是台灣目前使用的人並不多。 Eventbrite :類似 Meetup ,但付費居多,也有販售劇場、演唱會的門票,比起一群人一起相約社交,這個平台比較能找到工作坊、演講、課程之類的活動。 2. 約人一起到咖啡廳工作 你可以上臉書搜尋到很多類似「台灣人在美國」、「台灣人在新加坡」、「在法國工作的台灣人」的社團,當你在邊旅行邊工作的時候想找人聊聊天,這些社團就是很好找到朋友的方式。 上去社團發個文,說明你現在在哪裡?會待多久的時間?搞不好就會有人留言回覆,你們兩個就可以立刻約去咖啡廳一起聊天、一起工作,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做法,也因為雙方都已經在線上主動聯繫過了,實際見面的時候就會比較不尷尬,交友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3. 主動和在咖啡廳工作的人閒聊 你也可以把它想成是一種搭訕,在美國,大家都很習慣跟陌生人說話,只要稍微閒聊幾句,馬上就可以知道彼此的工作、興趣、住的地方等等,成功深交的機率也大幅提升,甚至之後再約出來一起郊遊、一起工作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對於害羞的台灣人來說,雖然需要一點厚臉皮,但也絕對是個值得嘗試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開頭,可以先默默地觀察對方在電腦上正在做什麼事情,手上正拿著什麼物品,或是簡單觀察周圍的環境,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點,讓你跟對方快速展開話題。 4. 在社團上交同工作性質的朋友 如果你比較想認識的是工作上的朋友,最好還是跟自己同樣的工作性質的,就可以到「LinkedIn」、「Women Who Code Taipei」、「Graphic Designers of LA」、「Photographers in Berlin」,這些職場專門的社團去找工作同好。 這些社團已經幫你做過第一層過濾,只留下跟你的工作性質、職場領域相關的人,當你想要找到適合的合作對象、客戶時,這些人都是你可以主動接觸的對象,也因為領域、工作性質類似,溝通起來相信會比陌生人還要更容易,也更有針對性。 5. CouchSurfing CouchSurfing 直翻就是去外面旅行時,睡在別人家沙發的一個活動,好聽一點的講法可以說借住一宿,現在有愈來愈多平台在幫忙做屋主和旅行者的媒合,你只要在網上設定條件,都有機會找到適合借住到他家的當地居民,會登錄在上面的人多半也喜歡認識新朋友。 除非你借住的那家屋主真的很忙,常常出門工作,不然你通常會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屋主聊天、吃飯,甚至是一起到附近的觀光景點晃一晃,這時就容易建立出不錯的感情,CouchSurfing 結束後也幾乎都會保持聯絡,因為雙方都有認真花時間在對方身上。 6. 住進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棧 當你去外面旅行,假設不做 CouchSurfing ,你就不免俗的會需要找地方住,這時便宜的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棧就是個好選擇,在外旅行的人也不會只有你一個,你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台灣人或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 這時只要像第三點一樣,主動找人家閒聊,用周圍的事物或是對方正在做的事情來開話題,就很有機會打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如果你不是住這些地方,也應該會有 lobby 、交誼廳、餐桌或工作空間,也都有機會促進聊天,想認識朋友,就不要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了。 7. 參加線下講座或工作坊 如果你想找的是喜歡學習的朋友,那來參加線下講座絕對是最快的方法,要知道,現在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再繼續學習了,會在忙碌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特別撥時間來參加線下講座或工作坊的人,相信都有一定的上進心。 如果是參加工作坊,甚至還有可能會有分組活動,這時跟陌生人之間就自動有了話題,透過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也可以讓你們的關係瞬間加溫喔! 在台灣的遠距工作社交活動 剛剛我們講了六種你可以嘗試遠距社交的方式,但大多都是適合用在美國,或是台灣以外的地方,假設你是一個只會待在台灣的遠距工作者,我額外整理了三個台灣特別活躍,可以找到許多活動來社交的方式。 1. ACCUPASS 活動通是目前我所知道,在台灣十分知名的活動售票網站,上面的活動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付費的價格看活動規模而定,但依照我自己參加過的經驗,也不乏很多免費、小額,但內容卻十分豐富的優質活動,活動種類也是非常的多,台灣各地都有。 在 ACCUPASS 線下講座和線上課程特別多,如果你是熱愛學習的人,優先來這邊找活動通常都不會失望,更新速度也挺快的,交友、學習一次涵蓋。 ( 點此前往 ) 2. Facebook event 臉書上的活動數量也是不可小覷,你可以在這邊找到各式各樣的活動,只要設定好類別、地點、舉辦時間等條件,就能夠立刻列出所有你可能可以參加的活動。 但 Facebook event 的缺點就是活動資訊寫得比較少,你需要額外點到官網或是舉辦者附上的相關連結才能更清楚更多的資訊和報名方式,據我的觀察, Facebook event 上面的志工活動比較多,如果你比較喜歡當志工的話可以優先參考。 ( 點此前往 ) 3. Remote Taiwan 遠距工作 這是我目前看過全台灣最棒的遠距工作者交流社團,上面時不時會有辦相關講座、彼此分享遠距工作者的心得、或是遠距工作的最新趨勢,你可以在上面多跟大家多多互動,主動跟別人互相認識。 如同上面第四點所提到的,這邊已經幫你篩過一輪了,要找到同樣對遠距工作有共鳴的人一起交流應該不難,剩下的就看你怎麼聊囉~ (點此前往 ) 遠距工作社交,你有一部份的責任 我現在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去咖啡廳工作,我在咖啡廳遇見過很多人,有些聊得非常開心,卻再也沒有見過下一次面;也有遇過只見了幾分鐘,馬上留下電話,後來用訊息聊天卻意外合拍的人,我認為能不能變成朋友,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天時地利我們無法掌握,但人和我認為我們起碼可以掌握一半的責任,也就是我們要主動去連結別人,剩下的一半我們也不能控制,就看對方接不接球,重點是在社交的時候就放輕鬆,不需要帶有太多目的,以「了解對方」為主要聊天的方向。 我相信人類的快樂和健康的社交絕對是成正比的,適度地與其他人交流,會有助於你的身心健康,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未來到哪都可以被照應,這也是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最棒的事情之一,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幫助到你。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連結)

December 5, 2023

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

這次的文章,我要回答一個讀者小靜(化名)的提問,她的信件內容是這樣的: -- 親愛的 Joe 和 Bryan 您好! 每當我徬徨,心裡有疑問時,總習慣用關鍵字搜尋大人學的文章。我也是《大人的 Small Talk》的忠實聽眾,謝謝您們分享有益之事,我實在受益良多。 我心中有個疑問,猶豫許久,想請教兩位老師。 我是一個上班族兼兩個孩子的媽媽,因為沒有特殊專長,所以長年從事行政職,領的是固定薪水,月薪大約三萬元,加班費另計。 去年,因緣際會下,開始了一個接案工作。這個工作很像家教,會由平台介紹客戶,我與客戶協商時數,到府進行教學與輔導。由於報酬不錯,一小時可以實領 400 至 500 元,所以我就用兼職的方式,在假日接案。目前,我覺得很有興趣和成就感,客戶滿意度也很高,預約下次教學服務的客戶很多。 不過,雖然接案工作的時薪很高,但因為我只有假日可以接案,其實時數並不多,而且平時也因為有正職工作,我只能利用上班之餘看書,精進自己在接案工作時,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因此,我開始思考要不要辭掉正職,全心投入接案工作。 我自己先做了初步的評估: 我喜歡正職的單純、規律和工作內容,與同事相處也很融洽,只是薪資無法成長,我也無法有足夠多的時間累積接案經驗。 在接案工作部分,我則喜歡它時間的彈性與高時薪,我也有時間可以兼顧家庭。但如果我全心投入接案,我很擔心收入是否足夠穩定,可以支撐家庭開銷,以及身體是否可以長時間負荷到處奔波、上課。而且這樣的轉職,我也要面對踏出舒適圈後,不可預知的風險。 這兩份工作我都很喜歡,但各有優缺點,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面對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設定評估標準,兩位老師是否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呢? 小靜 -- 針對小靜的提問,也就是:「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我依照慣例,不會直接給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我對於她人生中的一些細節,所知是有限的,很難直接建議選擇 A 或 B。 但是,我想透過這篇文章,提供一些我的思考方法,給面對同樣問題的大家一些參考。 首先,我們在選擇兩個工作前,最基本的還是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不管是選擇哪一份工作,我認為這份工作你喜不喜歡,是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你不喜歡一份工作,就算它報酬很高,你也很難完全投入、樂在其中,去把工作做好。 你可能會問:「難道我不喜歡一份工作,就不能做嗎?」 可以,但只有兩個狀況,我覺得會是這份工作你雖不喜歡,但也還是可以做的。 首先,是這份工作你雖不喜歡,但卻非常擅長、可以輕易完成。這樣至少你可以從中獲得經濟報酬以及成就感。另外,是這份工作經濟回報大到不可思議,比方這個工作能讓你覺得超級划算而忘記不喜歡的部分。 遇到這兩種狀況,我覺得你就去做吧!畢竟在成就與薪資上能有很大的回報。但對一般人而言,其實很少有機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因此,我還是建議大家選自己喜歡的工作。 問題二,你去工作,到底追求什麼? 每個人出來上班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標,像是有些人不是追求薪資,而是想要交朋友,有些人則是希望能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我覺得這些都沒有誰對誰錯。 但是,你至少要往心裡挖掘,在這個上班過程中,你投入一個月或者一天的時間,對你而言得到什麼最重要?這樣可以幫助你釐清自己在工作上,想要追求的目標。 不管你要選擇穩定低薪正職,或是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甚至是在選擇任何工作時,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我們最基本應該思考的事情,以幫助我們去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當你知道自己的所求,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思考,來評估到底是否要放棄穩定正職,選擇接案。尤其,雖然接案工作看似高時薪、時間也有彈性,但我認為還是需要評估兩件事: 第一、工作的長期性 比起一般正職,接案工作大多比較不穩定,像是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因為顧客來源不固定,所以無法長期保持穩定。但我建議你應該思考得更長遠,也就是這個接案工作的長期需求是什麼? 像是,你從事家教工作,輔導學生物理、數學的課業,如果教育制度或是課綱沒有大改,那說不定這份工作你可以做很久。可是,如果你現在教的知識,是一個短期流行性的東西,像是近年很多人都在做 Podcast,你想說可以教大家怎麼錄製節目、採購設備等等,今年說不定會人想要學,但明年、後年說不定 Podcast 就退流行了,就沒有人想要上你的課。 所以,你還是得去評估這份接案工作的內容是否有長期的需求。 第二、經濟考量 我們可以來簡單計算一下,你現在正職薪水三萬元,加上假日接案,一個月可以賺四萬元。 但假設你全職投入接案工作,時薪若是 500 元,做 80 小時就有四萬元。80 小時就相當於十個工作天,如果你的接案穩定且合法,那麼你一個月、大約 20 個工作天,你就可以賺八萬元。 但是,許多接案工作,看似高時薪,可能還是會有許多隱性成本,像是你往返不同家教學生的家中,可能就會有通勤成本,甚至有些家教平台也會對薪資進行抽成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因為這表示你就算全職,也會有個接案的工時上限。 再來,你的客源穩定程度,當然也是要不要轉全職的思考關鍵。 所以,如果經濟因素是你很重要的考量,我會建議你逐步測試。等待接案工作穩定,經濟程度可以與正職差不多,或是到你能接受的程度,再可以考慮全職投入接案。 最後,我想來談談,在小靜的信結尾時,提到「踏出舒適圈,可能會遇到不可預知風險」的這個擔憂。我們來重新思考一下「舒適圈」這件事。 很多人會覺得,在一間公司做了 20 年,有熟悉的主管、同事、工作也得心應手,這就是舒適圈。但我認為並不是。 我認為,「舒適圈」是指你能夠全盤掌握的環境。但是,人生其實沒有一個地方是你永遠的舒適圈,你反而應該在平時就要把舒適圈的範圍越擴越大。 這是什麼意思呢? 你仔細想想,現在你從事行政職的工作,看似穩定,但假設有一天老闆想找一個更年輕、薪資較低的人來取代,你就被迫要離開這個職位,它就再也不是你的舒適圈。尤其行政工作的可取代性是高的,其實你無法完全保證你在這份工作永遠相安無事。 屆時你若才突然想接案,事情都沒準備,那表示你還是讓自己很不穩定。 但如果你現在開始準備,先以兼職的心情做,建立口碑、優化流程、思考怎麼得到更穩定的客源。如果一兩年後你讓自己對接案工作掌握度越來越高,其實就是把那這份接案的工作也變成你的下一個舒適圈。當你正職工作的舒適圈瓦解了,你就還有下一個舒適圈可以去。 而且有些時候,你認為的舒適圈也不是真正的「舒適」。 就像是你在原生家庭裡,你很習慣自己的房間、床等等,不想離開,但你在這個家裡沒有自主權,爸媽生氣就會到房間來吼你,當你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其實這不是真的舒適,而只是你習慣了。 我一直覺得「自主性」是在舒適圈中很重要的事情。 假設你長大搬出去獨立,雖然前期要適應、要自己處理很多事,但是只要跨出去,這個新家就是你的新的舒適圈,在裡頭沒有人能夠干擾你,你可以晚上打電動,打到半夜。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讓自主性能夠延伸,去控制這個情境,那才是真正的舒適。 當你能夠不斷擴大你的舒適圈,保有自主性,也才能真正走得長久喔! 本篇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 -- 內容口述/張國洋;整理/邱于瑄

December 5, 2023

英語口說教練 Mei 專訪|想要邊工作邊旅行,卻擔心沒預算?「低預算」如何數位遊牧?

許多人踏上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是憧憬著一邊工作,又能一邊四處旅遊,但大多數人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就是擔心沒有預算。今年 37 歲的 Mei (郭美杏)靠著數位遊牧與極簡旅行,依舊能夠環遊世界,或許她的經驗,可以給預算不多,但也想嘗試數位遊牧、四處旅行的你一些參考! 至今已經去過 42 個國家、數不清城市的 Mei,在五年前也是一個上班族,在美國的英語學校擔任英語教學與數位行銷的工作。但原本就很喜歡背包旅行、懷抱著環遊世界夢想的她,說服老闆讓她遠距工作,開啟了數位遊牧之路。 一開始,Mei 以月薪大約三萬元台幣的收入,就踏上旅程。Mei 一天可能工作四到六小時,剩下的時間就慢慢探索一個城市,她可能在澳洲認識當地的野生動物,或是去到在印度參加朋友的婚禮,花一個月深度體驗印度生活。去年至今,Mei 就去了台灣、澳洲、紐西蘭、印度、泰國清邁、美國洛杉磯等地方。 兩年多前,Mei 甚至創立了自己的英語教學品牌,線上教授英文,只要有電腦與網路,全世界都可以是她的辦公室。 許多人嚮往透過數位遊牧,和 Mei 一樣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探索世界,但內心總有百百種擔心,尤其「預算不多、沒有穩定收入,該怎麼旅行?」是大家最常見的問題。 不過,早已是資深旅行家的 Mei 說:「大家都一直在聊工作、收入這一塊,但很少人在聊旅行這一塊。其實如果你已經會旅行,收入這一塊的壓力會蠻小的。」 「會旅行」不是代表你要很會玩,而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在食衣住行育樂上,懂得如何用更聰明、省錢的方法長久旅行。 開始之前,先為旅行留下時間與預算 在開始踏上數位遊牧,甚至談論怎麼一邊工作,來支應自己的生活與旅遊花費前,Mei 強調,還是要想清楚自己選擇數位遊牧,是想要得到什麼? 每個人選擇數位遊牧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些人選擇數位遊牧是一邊有持續的收入,支撐自己長久旅行,有些人可能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方式等等。 但 Mei 提到,在數位遊牧的旅程遇到了很多人,有些人雖然想要環遊世界,同時一邊卻又想要賺很多錢,或是割捨不下工作,將旅行不斷延後,或是犧牲了旅行的時間,但投入工作時,又總是不斷分心,於是最後兩頭空,整個旅程的品質都不太好。 「如果你想要環遊世界,那請一定要撥時間去給旅行,」Mei 強調,若旅行是你數位遊牧的目標之一,就將旅行當作一個重要的項目去管理,排入自己的日程中,不管你給予旅行的時間多或少,最重要的是依照你數位遊牧的目的,平衡工作與旅行的比重。當你規劃好一定比例的時間、預算投入旅行,更能放心的享受旅行。 跳脫金錢侷限,聰明窮遊 當想好自己開始數位遊牧的初衷與預算,假如你的數位遊牧目的,是想要到各國遊歷,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預算旅行。 在旅行剛開始,Mei 依靠遠端工作,一個月的收入大約三萬多元台幣,就算後來接案,或現在開始創業,創立線上的英文教學品牌,收入有提高,但她知道若想要長久的旅行、去更多的地方,勢必就得用更聰明省錢的方式旅遊,也就是「窮遊」。 「許多人會想我要有錢了,才可以去旅行,但我很早就知道這是不對的,因為很多體驗都是不用錢的,」Mei 說,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Mei 有許多省錢妙招。 一般來說,旅行最大的花費可能在交通與住宿,但一直以來,Mei 就將支出壓到最低,甚至完全不花錢。 在住宿上,Mei 選擇沙發衝浪、住便宜的青年旅館,甚至主動向旅館提議自己是否可以用打工換宿、打工換餐,來省下住宿費、餐費。 在交通上,Mei 也透過搭便車的方式,去往各地,省下車資。也因為數位遊牧的人沒有時間、工作地點限制,因此可以選擇便宜的長程巴士或火車通勤,並在上面工作。在飛往不同國家時,也會透過 Skyscanner 或 Google Flights 等網站,比較機票價格,並選擇冷門時段飛行。 甚至在飲食上,Mei 也曾響應「共享剩食」的運動,去許多超市、麵包店拿還可以食用的「即期品」或是「過期品」,只要上網搜尋該城市與 Food sharing 關鍵字,就可以得到該城市相關的「共享剩食」資訊。 Mei 還有許多的省錢的方法,她笑說:「你敢去嘗試新的東西的話,有時候錢真的不是問題!」 若是剛開始預算有限,也可以從比較便宜的地區開始,好比說東南亞的城市,其中泰國清邁就是許多人的首選。 降低物慾,重視無價的人生體驗 Mei 每次的旅行,都只背著一個背包,就踏上旅程,也會將物慾降到最低,不花錢購買不必要紀念商品等等。反而選擇親近大自然,也特別重視與人的交流,這些都是免費卻無價的體驗。 每到一個新的城市,Mei 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據自己的興趣,在 Facebook 上搜尋當地的健行、寫作、語言交換等等的社群,認識當地人或是在當地生活很久的外地人,和這個人一起去探索這座城市的人事物。有幸的話,還能與這個人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時,為了擺脫金錢的侷限,Mei 也勇敢嘗試搭便車、沙發衝浪等等,這些帶給 Mei 的人生體驗,也讓 Mei 格外珍惜。她說:「如果說你付了錢,買一個旅遊行程,等於將人與人都隔開。」就算我們來到異地,還是很難與當地建立更深的連結。 像是在美國,Mei 與同行友人搭便車前往下個目的地,就認識了一個很友善的車主。在 Mei 還沒找到住所時,還無償提供自己的露營車,給 Mei 與友人暫住。不過深入了解對方後,才發現對方過去是位毒癮者,後來戒毒後成為一位討債人員。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對車主而言,這不是什麼不能大方分享的職業,而他的慷慨與友好,至今都是 Mei 的旅程中,印象深刻的回憶之一。 許多人會擔心來到異地,這樣搭陌生人的車、住陌生人的家或是與陌生人出去玩,不會有危險嗎? Mei 笑說,旅行一定會有風險,但不管是搭便車、沙發衝浪等等,其實危險性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高。「當旅行久了,其實就蠻會看人的,」 Mei 提到,當遇到一個人,自己還是會先透過言談、行為判斷這個人的安全性,同時她並不會去特別危險的地方、做危險的事,許多時候也會有同伴同行。隨時保持警覺,遠離覺得危險的人事物,其實危險性很低的! Mei 興奮地細數者未來還想去的地方,明年要去探索中南美洲,等到了夏天再去蘇格蘭,學習一直以來都很嚮往的威士忌文化。全世界 190 幾個國家,至今已經走過 42 個國家的 Mei ,仍感嘆著世界之大,擺脫物質與金錢的限制,Mei 的數位遊牧的環遊世界之旅仍在繼續下去。 如果你對 Mei 的數位遊牧故事感興趣,歡迎參考 Super Mei Travel!

December 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