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45 posts
Sort by Latest
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 個必須建立的「自媒體獲利」心態
今天要來分享的是自媒體獲利心態 ,你有沒有覺得現在做自媒體已經不是難事了?成為網紅的門檻越來越低,而且只要用手機就可以成立一個發光的平台,很多人也開始抱持著開始用自媒體獲利的夢想。 然而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為了要糊口,跟很多廠商合作,惹得觀眾不開心,自己也心力交瘁,原先以為擁有了自由,開始做了才驚覺是從一個老闆,變成有好多個不同的小老闆,那時候也發現好像回職場工作更加容易,不然就是經營自媒體的心態或方法需要去做改變。 而心態絕對不是你想得寫寫文章、拍拍影片這樣而已,自媒體在獲利時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心態和觀念,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有什麼可以立即調整的。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編茶水間」的 Podcast ,可以參考我標註的時間點,直接聆聽重點段落!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經營事業,還是在經營嗜好?(09:35 –) 我們現在人手一機,不到三分鐘你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平台,你可以稱自己為個人品牌、自媒體創作者,但是你究竟在經營品牌,還是把它當作業餘嗜好在分享? 我自己一開始也是有正職工作,是用業餘時間、不離職創業在做佐編茶水間的,我那時候心裡雖然抱持著我有一天要當全職部落客,但是現實中我一直沒辦法度過「賺錢」那一關,我就是沒有辦法找到可以替代我薪水的穩定方案。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兩個面向你需要去做轉換,才能脫離只是經營嗜好的苦海。 1. 要有一個經營事業的決心 如果因為下班很累不願意努力的話,你的品牌當然不會有成果,因為你都把你的心神放在你的正職工作上,一件事情如果對你很重要,你會有什麼改變? 首先你會願意早起、願意晚睡、願意查資料、願意學習、參加社團、購買課程、投資自己,最重要的是願意花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 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小秘訣,當初我能夠成功轉換心態,就是因為我不斷告訴自己: 「我白天的工作是讓我有飯吃、有地方住,但是最重要的是它讓我繼續活下去,並且讓我去做我熱愛的事情。」 「我白天工作的原因,就是讓我有更多資源去投資我的個人品牌,我的個人品牌才是我真正的事業,我的工作只是我暫時的糧食。」 我不斷用這樣的心態去告訴自己,才慢慢地轉換優先順序,變成我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人生中現階段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早上起床不是先滑手機、回覆公司 E-mail 或訊息,而是先看佐編茶水間、理想生活設計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就算只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也要先做跟我個人品牌有關的事情,花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我就慢慢發現我好像在個人品牌裡看見一些改變,因為我每天都有做,每天早上都撥一點時間,每天都有進度。 2. 經營事業和嗜好的差別 經營事業的人要了解你的受眾,還有你的市場需求。如果你是經營嗜好,你不需要了解你的受眾或市場需求,做得開心就好。 我知道很多人做個人品牌的原因就是記錄生活,想要分享生活感觸、想要創作與抒發,這都是非常棒的開始,我也認為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需要幫我們賺錢,但是如果凡事都是以你自己為出發點,你就只是在經營你的興趣而已,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藝術領域比較難做的原因。 因為藝術家比較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和理財領域比較起來,比較不是為觀眾設計觀眾想看的內容,而是為藝術家個人設計、抒發的藝術創作,出發點不一樣,也會導致買單的群眾多寡。 如果你真的想要把自己的興趣做事業上的轉換,儘管是藝術產業,你還是要認識你的觀眾、知道怎麼賣出你的畫作、怎麼推銷你的理念、聆聽你的觀眾想看什麼內容,對什麼有疑問有困難、需要什麼幫助,你怎麼用你的熱情與專長協助他們,讓他們覺得被了解、被支持、被療癒。 你可能在想:「可是我自己的自媒體不就是以我的興趣出發嗎?」 是,不過你的品牌如果 serve no one but you,那它沒有在賺錢也是很正常的對吧?我自己認為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能夠用你熱愛的事物帶給其他人幫助與價值,嗜好與事業最大的轉換就是你能夠從 serve yourself 變成 serve others,受益的人不再只有你,無論什麼產業都一樣。 無論你要講手作、身心靈或是特別專業的主題,你都要讓你的觀眾了解這件事情的效益、價值、存在的重要性等等,試著去說服對方,讓他可以感同身受,從而欣賞、購買,這就是從嗜好轉換成事業最重要的元素。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的部落格還賺不了錢?想把興趣變成事業你必須要做到的 3 個步驟 問問自己:觀眾究竟只是觀眾,還是顧客呢?(17:35 –) 開始做個人品牌之前,應該要先思考並設定你到底要走哪一種路線,如果你要走觀眾路線,往網紅、表演者、明星、藝人路線發展,你的獲利模式會比較偏廣告、業配,這些東西都會需要你有非常大的粉絲量與流量,才可以因為觀眾多而取勝。 但如果今天想要的是顧客而非觀眾,你就會知道你的獲利模式偏向服務、 Program 或是產品,客戶不用多,但是要很精準,因為他們需要的是轉換,真的有購買的人才是你最賺錢、最需要 serve 的族群。 我一開始做個人品牌就是設定要有顧客,不想要有觀眾,因為我不是表演者,也沒有想要很大的粉絲基礎,更沒有想要走廠商業配的路線,這可能也跟性格、特質有關,像我就覺得我先生蠻適合走觀眾路線,他比較是一個表演者。 你身邊可能也會有一些人很適合面對鏡頭、很有觀眾緣,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說不定也很適合走觀眾路線,如果你覺得不露臉比較舒服,想要設計出自己的一套服務或產品,前期做內容策略的方式就會很不一樣,需要考慮到底要走廣,還是要走深。 無論是觀眾還是顧客,我們需要避免的就是過客路線,我們一般大眾購買商品,都是為了一個原因,可能是解決餓、冷、時間不夠、東西太多、心理/身理上的各種問題,如果你的轉換率很低,大部分的觀眾都只是過客,只是來看看、卻沒有購買的行動,你可能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也同樣是因為觀眾/顧客設定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可能,一般來說粉絲追蹤你的情況有兩種: 1. 欣賞你的才華、外表、特質 第一種粉絲可能會以第二人稱的視角去欣賞你的創作,例如你唱歌很好聽、影片非常搞笑讓他心情很好,不過當你開始賣你的商品(例如書、專輯、脫口秀門票等)的時候,你會發現這都是因為觀眾能欣賞你的價值,你才可以賣出你的才華、創作。 你賣的是你的東西,而不是觀眾的東西,聽免費的歌、幫你按讚這些都沒有問題,但當要真正付錢去買一個人的專輯,就會有很多人打退堂鼓,不是因為不支持付費,而是你的東西他可能不需要、他可能還沒辦法看見價值,以及不知道他購買後可以獲得什麼。 延伸閱讀:如果來做個人品牌「 只是想賺錢 」,是否不適合開始自媒體呢? 2. 欣賞你的內容主題 例如各類影片特效、輕食健康料理、健身旅行等等,當你以主題為主軸,而不是個人為主軸,它的轉換率會比較高,因為你的顧客可以在這個產品上看見自己的身影,因為他知道參加了課程可以學到什麼、得到什麼。 或是他購買你和廠商合作的健身器材,他會知道如何更有效率地鍛鍊身材,所有東西都是以你的客戶為主,想要把你的顧客變成觀眾,就是把以你自己為中心的出發點,改成以顧客的需求為出發點,去做內容上的分享,也就是 serve others or serve no one. 延伸閱讀:【佐編私塾殿】 ICA是什麼 ?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4個 ICA 對話法則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做生意?(24:53 –) 如果我今天想要做公益,我會去參加慈善機構或是公益活動,不會特別成立個人品牌來做公益,因為我希望個人品牌可以成為我的事業、我的正職,來支持我的理想生活,所以你也可以問自己:「這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不是的話,今天內容可能對你的意義不大。 也不是說做公益不好,我也相信有人想做的是非營利組織的個人品牌,希望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我覺得這也非常偉大、我非常支持,但是你要知道非營利組織、公益團體其實是工作量蠻大的一份工作,它可能有很多募款、推廣活動,有一些政府補助要去申請,或是要去聯繫財團維持人脈。 如果你想要全心全意做公益型的個人品牌,你還是要思考如何養活自己?如果對於溫飽有疑慮的話,你要如何把心神和能量全心付出給這個品牌呢?除非你自己目前有財團的金援,或是你有在理財,不然你可能還是要有其他收入來支持你做這件事情。 如果這是你的人生規劃之一,你想要有正職工作、業餘時參與非營利組織,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希望用個人品牌賺錢,而且讓它成為你的主要收入來源,甚至辭去工作,你就是要做生意、而不是做公益。 就我的觀察,我有很多學生在做個人品牌上都有非常棒的理念,像是環保、弱勢族群,都非常有公益型的基礎,可是我也發現很多人,尤其是在講藝術、身心靈的人,他們會很不好意思跟觀眾、顧客談錢,會覺得他們是要幫助顧客,怎麼好意思要錢呢?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心態轉換,如果你過不了這關,你永遠都會在做公益或是做生意之間游移不定,如果是這樣,我邀請你去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會這麼避諱去談錢?為什麼覺得這樣是不道德、不好意思開口的事情?」 是因為你的東西不值得收錢嗎?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嗎?是因為收錢這件事情與你的理念互斥嗎?我邀請你去思考,究竟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 我是一個非常願意談錢的人,我也蠻敢開口談價格的,我跟我的團隊如果發現廠商的預算不如預期時,我們也很能夠開口爭取,對我來說談錢或是調高自己的價碼,是一件極度理所當然的事情,我也認為或許是因為我這樣的個性,所以我在自媒體獲利的主題上沒有太多游移不定或關卡。 我發現很多人在這關過不去是因為心裡過不了,但我必須很老實說,我打從心底覺得,我的價值是很高的,我對我自我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覺得你之所以不願意 charge ,很可能是因為你對於自我的價值不夠高,你認為自己值多少錢、為什麼是這個價錢呢?邀請你去思考一下。 你一定要敢收費,你的自媒體才能開始獲利。 穩定獲利的重要性(31:18 –) 除了心態之外,一個品牌要穩定獲利,還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資產,擁有一個線上/線下的資產,你就不用不斷為別人打廣告,賺取獎勵金,設計資產前很重要的是要認識你的受眾樣貌,才能設計出一套適合他們的商品。 你自己也要知道,身為個人品牌負責人,你就是 sales (銷售員),你的文章、貼文、內容都要親自下海去行銷,而且行銷的比例要大過於你創作的比例,很多人一開始犯的錯誤就是花太多時間創作、花太少時間行銷,親愛的,你不是在做公益,你的目標是要賺錢,你應該就要把獲利的優先順序排在前面一點。 其實我自己的粉絲數一直非常少,不過我的品牌從開始到現在,每個月的月收入也幾乎都在 6~8000 美金以上,所以你的粉絲數絕對不等於你賺到的錢,我們總是追求追蹤數,多過於賺進口袋的數字,當然這是因為我設定「顧客」的路線,如果你設定為觀眾的路線可能就會不太一樣。 我在這裡也推薦你一篇文章,叫做 「 a thousand true fans 」,這篇文章就是告訴你只要有 1000 個會打從心底支持你、鼓勵你、幫你宣傳的觀眾粉絲,就可以過得很好、賺到超越正職的收入,甚至是提早退休、財富自由。 其實我從小就對 MSN 、社群或是奇摩家族感到非常有興趣,我第一次聽到部落格這個詞大概是在高中,那時候我就開始想會不會有一天我也能用部落格賺錢,10 多年後我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創造自己的現金流,從兼職創業到現在全職創業,我相信這算蠻快的。 只要你有策略,並好好執行與經營個人品牌,你一定也可以把它從興趣變成事業,我記得有一個觀眾問我:「當有負面情緒出現時,如何分辨是沒有熱情還是只是遇到低潮?」 我認為當你在做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失敗、低潮,你絕對會消滅一點熱情,但如果這件事情是過了一陣子後,又會想要再回去試一試的事情,我就會覺得他是你的熱情,你只是需要休息而已。 對於經營個人品牌、部落格,我有好幾次都覺得算了、回去當員工、不要來做了,在這種時候我會放自己幾天的假、或是去旅行,但每一次我有這種感覺,過了之後我又會覺得我想要再來試試看,所以這四年多來,我發現這或許就是我的熱情,我也覺得非常幸運,我可以用熱愛的事物來賺錢,好像我找到了一張地圖。 我也開始覺得可以分享這張地圖給其他人,所以經營自媒體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答案是可以,絕對可以,因為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我相信它絕對需要方法與耐心,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來說能有所啟發與幫助。 📍【本集結語】#193 自媒體獲利心態 以上就是今天佐編私塾殿的教學內容,希望你有學到一些東西,這三個心態我們再簡單複習一下: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經營事業,還是在經營嗜好? 問問自己:觀眾究竟只是觀眾,還是顧客呢?無論是什麼,都不可以是過客。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做生意? 我很希望你可以把這三題的答案,到我的 Instagram 分享給我,我們也正在招募對 VIP Program 有興趣的人,協助創業家做更深入的教練輔導,以商業模式、獲利行銷、產品設計為主要項目。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佐編私塾殿】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個必須建立的 自媒體獲利心態)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5, 2024
一邊看海灘一邊工作!峇里島適合數位遊牧的 4 家共享空間
峇里島一直以來都是數位遊牧勝地,當地也有多個適合遠端工作的共享空間、咖啡廳,本文編輯將精選 4 家共享空間,給你參考! 一、B work B work 的充滿現代感,整牆書架和樓梯,但是這些擺飾一定程度上讓整體的空間變小。但 B work 的分區與設施仍極具專業性,設有泳池、電腦區和公共區域等,共四層建築,頂層設有瑜伽教室,與 B work 分開經營。 公共空間不論開放式辦公桌還是私人辦公室,均能滿足各式工作者的需求。其高速網絡連接亦確保了使用者能隨時與客戶或團隊保持良好的聯繫。此外,B work 不定期舉辦的社交活動不僅促進了會員間的交流,也為人們提供了放鬆與娛樂的機會,實現了工作與生活的完美平衡。 總結來說,B work 是一個結合了專業性與舒心體驗的共享辦公空間,非常適合尋求靈活工作模式與社群連結的數位遊牧者。 地址:Jl. Nelayan No.9C, Canggu,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61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Work Bali Coworking Space(@bwork.bali)分享的貼文 二、Outpost Outpost 在 Canggu 和 Ubud 這兩個峇里島上最迷人的地區都設有據點,而且提供了寬敞且現代化的工作環境。Ubud 有兩層樓,外面則有個咖啡廳,因為內部有泳池,且位於市中心所以價格稍貴,主要都是本地人居多。 Canggu 則比較多外國人,比較能用英文溝通互動。公共空間寬敞明亮,有人體工學椅和站立式辦公桌,讓長時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會議室和私人辦公室的設計既美觀又實用,非常適合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時刻。 總結來說,Outpost 為尋求創意靈感的藝術家和需要高效工作環境的專業人士提供了完美的選擇。不過,對於特定地點的選擇,可能需要根據個人的預算、工作需求和生活偏好來進行考量。 地址:Ubud:Jl. Raya Nyuh Kuning, MAS, Kecamatan Ubud, Kabupaten Gianyar, Bali 80571 Canggu:Jl. Raya Semat, Tibubeneng,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61 三、Tropical Nomad Tropical Nomad 給人的感覺有點熱帶雨林風,戶外空間擁有舒適的懶人沙發和吊床,但缺點就是偏熱,室內咖啡廳則有完善的空調設施,適合怕熱的人。 購買咖啡會提供一小時的網路,或者也可以購買全日方案。公共空間因為人多偏吵,但也有提供個人辦公室,方便需要安靜與會議的人。 總結來說,Tropical Nomad 為尋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數位遊牧者提供了理想的選擇,無論是在熱帶天堂中尋找靈感,還是需要一個高效的工作環境,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的角落。 地址:Jl. Subak Canggu No.2, Canggu,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lterstay(@alterstay.co)分享的貼文 四、Tribal Tribal 共享空間是數位遊牧者在熱帶天堂中尋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想之選。位於充滿活力的庫塔海灘附近,Tribal不僅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工作氛圍,而且還擁有設計感十足的住宿體驗,融合現代與峇里島傳統元素,創造出既舒適又具有藝術氛圍的工作和居住環境。 Tribal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青旅和樓下餐廳業務,使得共享辦公空間不需要購買時間即可使用。餐廳區域和泳池共同構成了工作區,提供了一個既專業又安靜的工作氛圍。此外,這裡的工作環境非常吸引人,面對泳池工作,結束後可以享受陽光和游泳的樂趣。 Tribal 的位置雖然不像其他共享辦公空間那樣靠近各種餐廳和酒吧,但它提供了一種適合長期居住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可以在工作之餘享受冲浪、游泳和健身等活動。 總結來說,Tribal 不僅能夠提供豐富工作和生活體驗的目的地,對於那些渴望在美麗的庫塔海灘找到靈感和社交機會的數位遊牧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選擇。 地址:Gg. Tribal Jl. Pantai Pererenan, Pererenan, Kec. Mengwi,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51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RIBAL BALI(@tribal_bali)分享的貼文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4, 2024
還在擔心接不到案?「被動接案」萬用秘訣,讓案子主動找上門!|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剛開始挑戰自由工作、在家 SOHO 的「接案新手朋友們」,肯定都很想知道,起步時這種「主動找案子」的昏天黑地草創期,究竟還要持續多久吧? 今天就用自己「穩定接案 4 年 up 」的自由工作經驗,來為大家總結 2 個任何菜鳥接案者,都可以透過努力實現的「被動接案秘訣」。越早學會,就越早擺脫成天「擔心接不到案子」的「收入不穩定期」! 簡單兩步驟:一、讓案主發現你很好用;二、讓案主知道要怎麼用。 一、讓案主發現你「很好用」:找得到、能相信、做口碑! 1. 找得到: 「找得到」指的就是,要讓案主只要有需要用到你的時候,就能找到你或想起你。不論是透過「網路搜尋」、「人脈」、「腦中的記憶碎片」,或「公司/組織的合作人才檔案庫」找到你都可以。 因此,我們可以就此做的努力就包括: (1) 「建立自己的網站平台/官方社群帳號」,並透過不斷地「搜尋引擎優化(詳細作法可自學或聘用專家)」,讓陌生案主只要搜尋「有關你接案專業的任何關鍵字」,就能在「搜尋結果頁的前 3 頁」看到你。 比如:搜尋「行銷領域接案者」馬上就能看到很多「野羊的 blog 文章」。 (2) 讓身邊的「所有親友」&「親友的親友」, 「認識的人」&「認識的人的認識的人」,全部都知道你「正在自由工作」、「專門接什麼領域的案子」且「做得挺不錯的」。 比如:在社群平台上昭告天下開始接案、每次接到案子都要大力分享經驗成果和案主對你的好評、社交場合中有人問你在做什麼時別害羞用力分享就對了。 (3) 透過「陌生開發」 email (或電話)毛遂自薦,勇敢把「自我推薦信」和「專業相關作品/成果/佐證」寄給你「所有的潛在案主」,讓潛在合作單位們能在需要時立刻「想到你、找到你」。 他們或許現在正好沒有需要人,但只要他們是長期有這方面業務需求的單位,那麼你的檔案資料就很有機會可以被鍵入對方的「人才儲備資料庫中」讓所有單位同仁在需要用人時,都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你! 比如:「求職講師」可以將自己的簡歷寄給所有大專院校的「職涯發展中心」,好讓對方有機會將你的檔案建檔進「講師資料庫」中。從此之後,該校職涯發展中心的同仁,只要需要辦「職涯主題相關講座」,就能在單位資料庫裡輕鬆找到你。 2. 能相信: 除了讓潛在案主需要時找得到你之外,找到你之後「能相信你的專業、人品和價值」也是一大重點。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可能包括: (1) 把握任何「曝光機會」:當你正在做一個大部分人不做的酷東西的時候(比如不上班跑去自由工作),肯定會有人好奇想要問問,你都在幹嘛! 這時候有任何單位要訪問你,或邀請你做任何形式的分享,包括:報導、訪談、節目或好朋友才剛開始經營的社群頻道……,都最好能不說二話的答應下來,不論你內心有多害羞、擔心、社交恐懼(哈哈)。總之,就是盡可能的讓案主看到,能夠證明我們能力與價值的「佐證和背書」就對了! (2) 建立好專業清楚的「個人官網」:這麼做不只可以幫助案主在網路上找到你,還能讓案主相信我們是「玩真的」! 只要有了自己的官網,整個專業度就會大大提升起來,讓人有一種安心感,有一種「這好像真的是一個正經在做事的單位呢」的感覺。 官網裡可以放上自己的「接案專業自介簡歷、專業相關內容分享、作品/實績、評價見證…等等。當然,也千萬別忘了清楚放上自己的「合作聯繫方式」喔! (3) 經營「社群」分享專業相關內容 & 心得:如此能讓潛在案主有一個地方,可以更深入了解我們的專業程度和風格,窺看我們的想法、內心與為人,透過私訊和我們溝通、諮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甚至僅僅是知道,在未來開始正式合作之後,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找得到我們(半公眾人物的感覺,跑不掉~)」,也會讓案主有滿滿的安全感。 3. 做口碑: 「做口碑」指的就是,把握初期接下的每一個案子,讓這些案子最後都成為你的「作品」和「口碑見證」,為你帶來未來更多、更多的案子。千萬不要小看口碑的力量,毫不避諱的說,我近年來所接到的高品質案子,幾乎都是從「人脈口碑」來的。 帶著專業用心服務,案主就會一找、再找你。 且你的案主很有可能,也會有其他「有著同樣外包需求的朋友」。只要你「第一次合作表現夠驚艷」,他們不只有機會把你介紹給其他有需要的案主,還有可能當場決定和你展開「長期合作」,從此成為你一個穩定、優質的「固定案源收入管道」。 而所謂的「合作表現夠驚豔」,包括:專業度夠、守時守信、成效好、 CP 值高……等等。就盡可能地努力做到吧! 二、讓案主知道你「怎麼用」:打造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就算案主已經知道你「很好用」了,但不知到要「怎麼用你」也是枉然。這就好像籃球隊教練知道你球技強,卻不知道你究竟是「中鋒」還是「控球後衛」一樣,他根本不知道要把你放在什麼位置上(籃球外行硬要用籃球舉例)。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造自己接案專業的「使用說明書」,讓案主完全「掌握你的使用方法」!並且在所有能接觸到案主的場合中,都不忘主動丟出「你的使用說明書」,包括:個人官網/社群、接案履歷/自傳/自我推薦信、接案面談時……等等,讓案主越了解怎麼用你越好。 盡量讓自己的「標籤和功能明確」。除了廣泛的說自己是「行銷領域接案者」之外,也要不遺餘力的為自己貼上各種「最擅長之專業細項」的標籤,如:「擅長經營社群平台 & 產出社群內容的行銷人」、「很會下廣告 & 分析市場數據的行銷人」…等等,而非僅僅是很籠統的「行銷人」而已。 如果你是職業講師,也可以告訴大家,你是「兩性議題講師」、「履歷面試求職講師」還是「生態教育講師」,而不是只是說自己是「講師」而已。 另外,在接案的世界裡面,是沒有什麼「懷才不遇」的。如果你明明有才,案主們卻都不知道,那就是你的問題了。要想自由工作,就得先有「行銷自己」、「業配自己」、「帶貨自己」的能力和決心才行! 在我們剛起步,沒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沒人在乎的時候,就更要積極的「自己找事做」、「自己挖坑給自己填」。除了主動應徵案子之外,也可以「主動經營自己的網站/社群,分享專業相關內容」、「主動寄業務開發信」、「主動對潛在客戶發送合作邀請」……。 你一定要自己先開始做了,才會有人發現「原來可以找你做這個啊」! 一開始努力看不到成果的時候,也不要灰心,慢慢優化、調整作法即可。要相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為自己寫下的一條條「使用說明」。讓潛在案主發現你、認識你、欣賞你、相信你,也更清楚你可以在何時何地派上用場、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價值。 一起加油吧!~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 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陳暐婷)(原文標題:「被動接案」萬用秘訣!|SOHO 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3, 2024
斜槓從興趣開始,容易失敗?你應該知道的 3 個「斜槓」迷思
近幾年來,知識變現、零工經濟、自我品牌......等名詞在媒體上時常被提及與討論,因此「斜槓」這個議題亦隨之熱門起來,尤其現在網路盛產眾多網紅名人,在此效應的推波助瀾下,更讓發展斜槓的思潮,猶如一種當代的流行現象。 從斜槓相關的書籍或文章討論中可知,想發展斜槓最直接的切入點,是由個人的興趣開始著手,又或者是依照「黃金圈法則」,探究自己內心深處的 why ,而這也是最高層次的天命召喚。 黃金圈法則(圖/紀長興提供) 不過,即便大家都知道辦法了,仍然有一大部份的人會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想發展斜槓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即使用盡各種評量工具或性向測驗,還是無法尋找與鎖定目標。 為何找不到你的斜槓項目? 「黃金圈法則」的理論雖然很激勵人心,但卻未必能幫助找到想發展的斜槓項目,因為大多數人其內心並沒有那麼明確的 why ,也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天命召喚。 在發展斜槓的過程中,肯定會面臨諸多困境,因此要有相對應的熱情來支持才行,那麼從個人的興趣作為切入點,似乎是最直覺的方法,但實際上又常出現另一種狀況,那就是當有些東西開始去研究跟瞭解後,才會發現原本認為好像有興趣的事情,結果實際執行起來卻沒有熱情。 很多人以為的興趣很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的喜歡,或自以為喜歡某件事,但只是喜歡它的表面(因為看起來很酷、很炫、很華麗)。請仔細想想,一般所謂的興趣,都是做起來會感到輕鬆愉悅的活動,做興趣的事情即是意味著開心的享受;反之,若做某一件事情會感到無趣或不輕鬆,就難以成為興趣了。 所以興趣雖然可以引發熱情,但興趣未必直接與熱情畫上等號。實踐熱情要有毅力的付出和灌溉,並且需要犧牲取捨、忍受痛苦、甚至賠錢也願意做,這才是熱情,那麼以興趣當做切入點來發展斜槓,顯然有相當的機率會功敗垂成。 興趣不等於是熱情(圖/紀長興提供) 然而,有不少人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裡,則又該如何呢?那就針對「非做不可」的事情開始著手吧,又或者是從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開始做吧,而什麼事情是非做不可、又對自己有意義呢?既然是很重要又同時非得一定要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解決問題,並且先從解決自己的迫切問題開始。 解決問題為導向 想發展斜槓需要熱情的支持,而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是出於本能的需要,這樣的內在動機便可替代刻意向外尋找的熱情。 但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必須恪守「滿足他人的需求,解決他人的痛點」的原則嗎?如果專注在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那不就無法構成商業模式嗎? 試問,一開始就想要「滿足他人的需求,解決他人的痛點」是不是很困難?可是自己很容易可以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比起搞清楚別人的問題,自己更容易釐清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後,你才能獲得能力;當你持續精進這部分的能力後,你才能變成專家;當你變成專家後,別人才會想要找你幫忙解決相同的問題;當你累積越多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相關經驗後,你才有辦法開始收取報酬;當你開始收費後,你的商業模式才算具體運作,你的斜槓也才得以建構發展。」 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商業模式(圖/紀長興提供) 所以,熱情未必是追尋,熱情可以是自己創造,因為你極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藉由解決問題的反饋過程中,「滿足自己/他人的需求,解決自己/他人的痛點」,不僅為自己帶來幸福,進而幫助他人解決麻煩,再替自己創造收益和成就感,讓自己想要再投入更多,如此即可構成一個正向循環。是以,克服困難的過程,才是培養熱情的最佳時機,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發展斜槓的最好途徑。 不要做的事情 在發展斜槓上,除了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之外,尚有幾個必須避免的注意事項,分別羅列如下。 1.不要為了斜槓而斜槓 「跨界」與斜槓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但很多人會將其誤解成「擁有十種技能,可以從事十種不同的工作」。事實上,「跨界」應該是對於某個領域具有深度的專精之後,因此觸類旁通,利用相同本質的核心能力與所累積的相關知識,解決跨領域的問題。比如以音樂為核心的工作者,便可以橫跨不同的身份,即使不同身份要面對的問題不同,但所圍繞的中心始終是音樂。 以音樂為核心所發展出來的九宮格身份(圖/紀長興提供) 斜槓並不是刻意去學一個本來不會的技術,斜槓是從盤點自己做為起點、清楚自己擁有哪些優勢、選擇出最擅長的能力、解決想要克服的問題,透過持續的精進,再逐漸擴大解決問題的範圍。斜槓是挖掘自我與再強化的過程,斜槓並非分裂的過程,切忌為了想要具備斜槓而分散資源(時間、精力、金錢)。 2.不要一開始過於注重經營自媒體 許多人因為想要趕緊有曝光度和知名度,所以一開始會投注很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在經營自媒體,急著在 Facebook、YouTube、Podcast 上發表作品,不過寫出來的文章卻盡是雞湯,影片內容也很貧脊空乏。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迷思所造成的錯誤,其實一切最優先要做的是,開始實際解決問題,如此創作出來的文章或影片才有具體案例可以說明及分享,也因為有實務經驗的支撐,你才會產生自己的認知和觀點,發表的作品自然能有乾貨。 3.不要盲目學習 當你遭遇問題需要求助時,你會找一個什麼都會一些但全是半調子的人幫忙嗎?還是你會想找一個雖然只懂這方面的問題但卻很精通的人來處理呢?或許你會願意讓半調子的人姑且嘗試幫忙看看,但你永遠只會願意付錢給精通的專家來解決問題。 若想專精於核心能力,最怕有的沒的學太多,而且想上的課永遠上不完、想讀的書永遠讀不完......這些對於一個專家的養成只會造成妨礙。應該先開始做,遇到瓶頸再去學,這樣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學什麼,並且是有系統化的學習。既然學無止盡,就更應該利用實作來帶動學習,直接針對欠缺與不足來補強、集中資源、實踐所學、付諸行動、創造更大價值。 別讓定義卡住自己 對於斜槓的定義,現在各方人士持有不同看法的論戰,正方提倡斜槓是認識自我和開發潛能的成長過程,反方抨擊斜槓是美化不務正業以及高大上的華麗包裝。 但其實我們不應該拘泥在定義裡、也不必陷入意識形態的泥淖中,因為斜槓也僅是提出一個思維的框架和方法論,至於要抱持怎麼樣的心態以及要怎麼做,始終是操之在己。別讓定義卡住自己,定義是可以自己賦予的,斜槓就是不斷盤點自己、設法往目標邁進這樣的概念。 找夢想很難、找熱情不容易,但找問題可就簡單多了吧,利用找問題來幫助自己聚焦定位,再藉由解決問題來引導自己前進,這是一個清晰而又務實的作法,不論是斜槓,還是正職、接案、兼差打工,這個方法都將一體適用。 -- 本文轉貼自:紀長興(原文標題:真的只要從自己喜歡的事情出發就可以了嗎?三個容易對「斜槓」產生的迷思)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 2024
Joe 的時間管理術|電視轉台、追連戲劇、看新聞台都在浪費時間? Push VS Pull 我的「看電視」策略
這兩日有網友寫信來問我問題,其中問到我對看電視的看法。 我自己不排斥看電視,雖然平常沒有看的習慣,但休閒時間當然一定也會看看電視。 唯一我跟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樣的,是看電視的方式。 因為我總覺得大部分人看電視的方式是非常浪費時間的,那會把你的時間切成零碎,減低了我們做正事的「時間完整性」。 所以在此把我的原則分享給各位,或許對些較年輕的朋友能有所幫助 – 好的電視策略,能讓你拿回自己「時間的主控權」。 不要轉電視 很多人習慣吃完飯後就躺在沙發上漫無目的的轉台。 每台就算只看一兩分鐘,以現在第四台的台數而言,隨便兩小時也過去了。 當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也沒在認真看,只是在放空。 可是,也不至於每天都需要這樣放空吧? 更不需要每天都花這麼長的時間放空。 轉電視這行為除了對於放空與放鬆有幫助以外,在「時間投資」上其實效用是非常低的。 首先,這樣看電視,你根本甚麼內容也沒看進去。 二來,就算看到甚麼內容也只是從一半開始,終究那節目也看不完整。 很多人或許會反駁,本來我也沒打算看完整,就隨便看看「打發時間」。 那這其實更是個警訊。 因為除非你已經很成功了,不然哪有這麼多時間好打發的? 就算要打發時間,又幹嘛非要待在電視前? 你應該還有更多別的事情可以做吧? 讀兩本書、運動運動、聯絡朋友、去外面散散步,最少都會得到些甚麼;只是單在沙發上轉電視、除了讓自己變胖以及虛擲時間外,其實毫無任何正面回饋。 就算自己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也可以盡量把這樣放空的時間縮短,或是不要每天都這樣轉電視。 若每天都要花一兩小時這樣待在沙發前,實在也太浪費人生了吧? 不要透過有線電視看連續劇 連續劇的可怕,在於它剝奪了你的自由度。 明明你該讀本書、回封信、整理房間、甚至運動運動,可是你記掛著 9 點要看連續劇的事情,就打斷了你整個晚上的作息。 因為你要看固定連續劇,你得把這時段空出來。 比方說早早吃飯洗澡、8 點 50 就打開電視等節目開始;好不容易到 10 點節目看完,可能還又轉了電視半個鐘頭才離開。 結果為了一個連續劇,你其實賠上一整個晚上的時間。 最後對你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可能一件都沒做。 不要看新聞 從我的觀點而言,新聞已經是比連續劇更浪費時間且沒有意義的節目了。 這幾日趁中午在外吃飯的時間,我稍微聽了幾則。 「散佈李宗瑞的影片,有人被逮捕」 「大S是否懷孕」 「酸菜漲價了,牛肉麵店叫苦連天」 其他當然還有哪裡做了甚麼創意料理、某人發生甚麼客訴新聞記者去採訪、捷運站告示牌北方不在圖的上面這類內容。 總之,都是一些莫名其妙、且對你我人生毫無意義的消息。 現在的新聞,就算是打著「獨家」二字,也往往是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內容。 我自己是已經接近十年不看新聞,最多是中午吃飯時店家有放就順便看看。 不看新聞這概念最近終於有比較多人能理解了,但早先每次我說我不看新聞大家都覺得很訝異。 老是有人反問我「不看新聞? 那怎麼接收新知呢?」 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方法可以接收新知。 事實上,電視新聞根本無法給我們甚麼新知。 而且最可怕的是,他是一種「被動接收」的管道。 被動接收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今天的內容有多空泛,除非你從頭到尾看完為止。 可是若你真的需要知道最近的大事,你應該嘗試「主動接收」的途徑。 比方說報紙,或是新聞網站。 報紙、新聞網站與電視新聞最大的差異,在於新聞網站以及報紙要細讀甚麼的主控權完全在你手上。 新聞從業人員當然可以認為「大 S 有沒有懷孕」、或是「 36 度的車內、奶油幾秒會融化」這類事情很重要是讀者需要知道的事情,並堅持放在版面上。 但你在瀏覽標題後,卻「可以選擇」你是否細讀這些事情。 如果標題翻過後發現今天的報紙或新聞網站沒有你感興趣的事情,五分鐘就可以把報紙放下或是跳離新聞網站。 可是看電視新聞,你得忍受一小時毫無內容的「訊息」以及「獨家」,然後等到一小時過後,才發現看了一堆對你人生毫無意義的資訊。 這在時間利用上,就天差地遠了! 學習以Pull策略來看電視 事實上,電視是個好媒體,只是你要以主動的方式來看,也就是要採取 Pull 策略,而不要被動地待在電視前面,被節目 Push 資訊。 可是怎麼叫做 Pull 策略呢? 像我自己偶爾也會看些連續劇也看些日本的大河劇,可是我很少是每天定時守在電視機前面看。 大部分都是等連續劇做完後,一次買 DVD 回來看。 這方法讓我可以控制「何時觀看」、「以及每次投入的時間長度」。 此外,我也可以避開廣告、可以避開廣告所造成想轉去別台晃晃的誘惑,可以讓我專注在「我空閒的時間段」內看到想看的東西。 時間多,可以一次看三四集;時間少,看一集也可以關掉。 讓節目填補零碎時間,這就是主控權;而不是讓自己被電視節目奴役著。 電影也是一樣,看第四台的電影除了畫質音質不好外,最大的困擾是時間被綁住。 可是看 DVD 或是壹網通,你則有最高的主控權。 就算中途來了個電話甚麼,你都能暫停去處理。 這樣才是讓娛樂配合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在忙碌的空檔、或是特別的休息時間中進行娛樂,而不是把時間這重要的資產拿來配合電視節目。 電視新聞更是如此。 透過網路,你一樣可以看到各類大事,可是你可以「主動篩選要看哪些、不看哪些」。 有興趣的事情你還能繼續透過 Google 去做「延伸閱讀」。 你想知道香港學運、敘利亞的狀況、油價狀況,都能主動再去查。 這是電視新聞無法帶給你的東西。 至於電視新聞雖然有圖、有訪談、有記者會,可是你我都知道那些東西大多沒意思。 找路人的訪談通常都是篩選過、支持特定論點的結論。 退一百步想,我又有甚麼道理非要知道那些路人在想甚麼? 他們覺得某件事情好與不好,跟我有甚麼相干? 大S有沒有承認懷孕,跟我的人生又有何關聯? 我為何非要知道新聞當事人在麥克風前面說了甚麼?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知道甚麼東西,為何是讓這些新聞從業人員來主導呢? 避開電視新聞,就等於把自己的主導權拿回來。 至於想採取 Pull 電視法的朋友,除了透過 DVD 、壹網通、MOD、Apple TV、GoogleTV 這類方法外, Bryan 之前介紹的 TIVO 也是個好方法。 這機器讓你能把想看的電視透過點選節目表的方式記錄,並在該時段自動啟動幫你錄下來。 你就可以等到自己空檔的時候慢慢地觀賞。 這也是一種讓電視節目配合你的時段,並讓你能把時間利用最大化的一個方法。 別忘了,電視終究只是休閒與消遣。 應該讓這類事情用來填滿你重要事情間隔的零碎時間;而非讓電視主導了你每日的時間安排,甚至把你的時間切的零碎。 所以把被動看電視( TV Push )轉換成主動看電視( TV Pull ),會是有效利用時間的一個重要關鍵喔!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 2024
接案、自由工作者與創業者,勞健保與退休金怎麼安排?
上班族偶爾斜槓兼差,或是創業前做準備前兼差試水溫,還有一群人是以接案維生,網紅、攝影師、藝人等職業,這些職業該怎麼為自己安排勞健保與退休金呢?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圖/優雅阿姨提供) (左半)正職工作與部分工時,雇主與員工屬於「雇傭關係」,勞保與退休金容易被遺漏。 (右半)多元接案與一人公司,業主與接案者屬於「承攬關係」,接案者要自己規劃保障。 (下方)補充保費依所得性質課徵,對象為「自然人」與「雇主或業主」。 接案者若設立公司開立發票或收據給業主,屬於「營業稅或營所稅」範圍。 接下來,我來說明一下。 有正職工作的斜槓 雇用關係 正職工作雇主應負擔勞保、健保與退休金,缺一不可,但下班後偶爾打點工,在兼差的公司屬於「部分工時人員」就與打工族一樣。 部分工時人員屬於「勞工」,指有一定規律時間須依雇主指令工作,通常需要待在固定地點,每周或每月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便利商店、餐廳、寒暑期打工,都是屬於這種情況,雇主與勞工屬於「雇傭關係」。勞保與勞退的計算,可以參考《打工族要注意!部分工時勞工的勞保、健保與退休金怎麼算?》 勞保要保、健保不用、勞退要提撥 健保:屬於國民保險,只要在一個單位投保即可。 勞保:受雇者只要是勞工,不論正職或兼職,都要加保。 勞退:事業單位只要適用勞動基準法,就需要為員工提繳。 勞保與勞退都是可以重複的保,與事業單位有幾人無關。 提醒老闆們還是照法規走,如果沒有為員工加保勞保,若員工工傷就會是雇主的責任。 承攬關係 接案工作者可以自由決定工作地點、時間、方式與內容,具備高度自主性,與雇主沒有從屬關係,這屬於「承攬」。例如:影片剪輯、活動攝影、網頁建置、平面設計等等。 如果接案工作者本身有原本正職工作,勞健保與退休金,就是跟著正職工作的公司處理。 承攬關係,勞保與退休金不需要,但可能會有補充保費。 對公司而言,承攬關係叫「外包工作」,讓公司資源做最有效的運作。有些企業會為了減省人力成本,而選擇「承攬契約」的模式與勞工簽約,但是要提醒的是,老闆們承攬關係不是依照契約上的名稱,而是依照實際工作的情形。 接案工作者、一人公司 當接案工作者無正職工作,專心接案「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時會選擇參加職業工會。 投保勞保與健保,但無勞退。 健保:藉由職業工會投保,不讓保障中斷,屬一般保費範圍。 勞保:藉由職業工會加保,不同工會職災保險費率不同。 勞退:因無雇主,因此不需提繳。 「公司投保」與「職業工會」的差別,因無雇主,簡單來說自己負擔的比例會比較多,有機會再來寫職業工會的勞健保計算。老闆叫你自己去保,通常就是走職業工會這條路,自己投保等同幫老闆省了公司負擔的部分,也不是不行,但就跟老闆談高一點的薪水,為自己的保障打算。但保障不給、錢也沒給到位,去檢舉吧!讓勞動局教教老闆法律常識。 勞保中有老年給付屬退休金,但沒有勞退可以領,透過職業工會投保,要自行規畫退休金。 補充保費 參加職業工會繳納的是「一般保費」,接案工作者經常也得面臨「補充保費」。 起扣點2萬元 常見是薪資所得或執行業務收入 補充保費費率2.11% 如果投保職業工會,可提供業主「在保證明」不須被扣補充保費。但有正職工作的接案者,如果難以向雇主開口「我在兼職」,補充保費省不到。 業主無論有無幫外包繳補充保費,仍會被扣屬於雇主負擔的補充保費,金額計算與國稅局所得資料有連線,逃不掉。 接案工作者可能還想知道 「執行業務所得」是什麼? 薪資與執行業務所得的差別「各類所得扣繳制度」 保護自己「不被欠款三步驟」 創業準備軍,四面向判斷設立公司與否「我要開公司嗎?」 -- 本文轉貼自:優雅阿姨(原文標題:協槓接案族、創業預備軍與一人公司,勞健保與退休金怎麼安排?)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9, 2024
【2024 遠端工作】工具推薦(下)「外接鍵盤」、「無線滑鼠」挑選原則與推薦
每逢要去外地,或咖啡廳工作,我都會帶上我戲稱為「遠距工作三本柱」的工具們出門,包含主動降噪耳機、外接鍵盤、無線滑鼠。 上一篇,我先介紹了主動降噪耳機的選購與評測,請看《【2024 遠端工作】工具推薦(上)「主動降噪耳機」挑選原則與推薦》 這一篇文章,我要來介紹外接鍵盤、無線滑鼠。 在咖啡廳用筆電用久了,姿勢容易痠痛的問題,可以靠把筆電架高稍稍緩解;可是筆電架高後,用起來又會很不順手的問題,怎麼辦呢? 後來我發現,只要有外接鍵盤、無線滑鼠的幫忙,就不是問題! 遠端工作必備|外接鍵盤 通常在咖啡廳工作,我喜歡用筆電架將電腦稍微架高。但這樣做的代價,就是雙手往往得異常扭曲,才有辦法使用筆電本身的鍵盤。 怎麼辦?只好外接一塊鍵盤囉! 第一優選, Logitech K380 對於外出鍵盤,我對它的期待很單純: 輕便好攜帶:不然我還要你幹嘛! 無線首選,最好還要能同時連接多個設備:不是每家咖啡廳,都有寬大且附上插座的座位,因此線材的空間還是能省則省。 篩選過一輪後,最後我入手的是 Logitech 的 K380 。重量輕、尺寸薄,最大程度滿足了好攜帶的需求。同時它也支援跨平台使用,不管你是 Apple, Windows 還是 Chrome 系統的使用者,這把鍵盤都能無痛連線使用。 此外,它最多能同時連線三台設備的功能,也解決了我外出工作時,偶爾需要在不同設備上打字時的困擾。 比較可惜的是,在極大化輕便、好攜帶優勢之餘,這把鍵盤也捨棄了獨立的數字鍵盤,鍵程也多有妥協,所以敲打起來的手感,終究比不上機械鍵盤來得爽快。 不過,如果你願意在重量上稍微退讓,那麼市面上也有很多小尺寸的無線機械鍵盤,可以滿足你挑剔的手指。 又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專門準備一把機械鍵盤放在家裡用,輕便、手感我全都要(握拳)。 遠端工作必備|巧控板(或無線滑鼠) 筆電架起來、接上外接鍵盤之後,最後一個令我頭痛的問題,就是得找一顆好用的無線滑鼠(對,我的外出工具幾乎都是選無線)。 原因是,若你繼續使用電腦原本的觸控板,整個使用體驗會非常詭異:每當你想要移動鼠標,就得伸長手去使用觸控板;之後再把手縮回來,繼續使用鍵盤。這流程實在反直覺,我始終更習慣左鍵盤、右滑鼠的使用流程。 由於我是 Macbook 的使用者,加上我平常沒有重度設計需求,所以這回倒是不需要太多比較,馬上就入手了蘋果的巧控板。 你可能會懷疑,不就是塊功能都一樣的觸控板,有差這麼多嗎? 有,差非常多!這塊巧控板讓我感到最值回票價的部分,大致有以下兩點: 改善操作流程:在外接鍵盤的右邊擺上一塊巧控板後,整個使用體驗就再次回到最熟悉的「左鍵盤、右滑鼠」的配置裡。跑到咖啡廳工作,難免會有一些需要妥協的地方,若你的工具能讓你舒服進入專注狀態,絕對值得投資。 觸控面積加大:巧控板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更大的使用面積。雖然 Macbook 本身所附的觸控板的面積,早屬於市售筆電的前段班,但在運用三指拖曳、上下滑動等手勢的時候,我還是常常「出界」。若你也有相似的問題,面積更大的巧控板,肯定會讓你心滿意足。 同場加映, Logitech Mx Master 3S 若你是比較喜歡用滑鼠的人,那麼我很推薦你給這顆滑鼠一個機會。講求攜帶性的人,同系列也有 Mx Anywhere 3 可以考慮,但這顆滑鼠尺寸跟我的手掌不大合,握起來不太舒服,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犧牲一點攜帶性,選擇 Mx Master 3s。 長話短說,Mx Master 3s 在滿足改善操作流程、無線等基本需求之餘,它讓我最滿意的部分,在於可以快速捲動的電磁滾輪,還有充滿無窮潛力的 Logi Options+ 自訂功能。 電磁滾輪提供了絲滑、流暢的滾動手感(滾起來不會像一般滾輪一樣,有很明顯的顆粒感,推薦親自體驗!),Logi Options+,則讓你能自訂 Mx Master 3s 各個按鍵的功能(ex. 將翻頁鍵指定為全選功能),甚至還能設定捷徑,按一顆按鈕就觸發一連串指令!若你熟悉 RPA / Zapier / Mac Automator 等設定,這顆滑鼠絕對能為你帶來無窮樂趣。 怎麼選購外出工作設備? 最後,來聊一聊到你底該怎麼選購外出工作的設備。 或許會出乎你意料,我其實不推薦你網購,也不推薦你直接照著我的推薦,入手上述產品。 原因是,選購這些工具的終極目標,是要幫助你在外出工作的時候,能輕鬆進入專注狀態。每個人的需求,進入專注狀態的方式也都不一樣,適合我的工具,未必適合你。 所以,在掏錢之前,我建議你應該先仔細思考 4 個問題: 通常,我都怎麼進入「專注」狀態?是靠音樂、白噪音,還是完成特定的前置準備? 外出工作 / 遠距工作的時候,有哪些因素,讓我無法按照習慣的方式,進入專注的工作狀態? 有哪些工具,可以滿足我的需求,幫助我能用最習慣的方式,進入專注狀態? 這些工具,彼此「組合」起來的效果好嗎? 在最一開始,我從沒仔細想過上面這 4 個問題。所以一路走來,花了很多冤枉錢、買了一堆根本於我無益的產品,最後才摸索出這 4 個採買原則。 基於類似的理由,我也推薦你優先選擇現場購買,而不是直接網購。因為只有實際到場試用,你才能評估它們究竟能否相互搭配,替你的工作狀態加分。就連我自己,當初也是帶著我手上的家當,到實體店跑了好幾次,才做最後選擇。 總之,花點力氣想想自己的需求、別忘記選購工具的目的,把握這兩項原則,我相信你也能找到用得順手的利器!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遠端工作好用的工具與設備,可以參考這一篇《把家改造成辦公室!「遠距工作」過來人分享 3 類設備升級考量,遠離痠痛更能專注》!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8, 2024
【2024 遠端工作】工具推薦(上)「主動降噪耳機」挑選原則與推薦
「哇噻,不過就是來咖啡廳做點事情,你的『傢俬』也太多了吧?」 每當和朋友相約在咖啡廳做點事情,看著我從背包裡翻出一樣又一樣的道具,朋友們往往會搖著頭、發出類似的讚嘆。 的確,每逢要去外地,或咖啡廳工作,我都會帶上我戲稱為「遠距工作三本柱」的工具們出門,包含主動降噪耳機、外接鍵盤、無線滑鼠。今天就趁著這個機會,來開箱我的三本柱,以及聊聊我挑選工具的重要原則。 遠端工作必備|主動降噪耳機 先從「主動降噪耳機」開始吧! 我的遠距工作三本柱中的一本柱,是主動降噪耳機。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工作時喜歡聽點音樂的人,那麼準備一點預算入手一副無線主動降噪耳機(若能買到耳罩式的更好),絕對是筆划算的投資。 你可能會想問:一定要耳罩式的嗎?我平常也在戴像 Airpods Pro 這種入耳式的主動降噪耳機阿,有什麼不好嗎? 為什麼建議選耳罩式耳機? 這幾年,市面上推出很多真無線耳機,這類耳機雖然輕便好帶,但其中一個硬傷,就是「入耳式」的設計,本身其實不太適合長時間配戴。 其中一個原因是,大部分入耳式耳機所附贈的耳帽(也就是耳機上的矽膠套子),大小都並非為每個人的耳道量身打造,因此長時間使用下來,多少會感到有些不舒服。 以我自己為例,入耳式的耳機我最多只能連續使用半小時,再多耳朵就會開始不舒服。跟入耳式耳機天生命中相剋的屬性,讓我早早就將目光,投向耳罩式耳機。 第一優選 WH-1000XM4/WH-1000XM5 做了一堆功課後,最後獲選的選手是 Sony 的 WH-1000XM4。 (註:以下主要介紹 WH-1000XM4 主力使用,目前已經推出新一代的 WH-1000XM5,既保留了大部分優點,還解決了摺疊容易壞的問題,超讚!) 對於這副外出工作用的耳機,我的需求很簡單: 音質不需要攻頂,有平均以上就好。 主動降噪很重要:我喜歡在咖啡廳工作,但咖啡廳的環境噪音很多變,遇到聊太開心的客人、或是離座位離咖啡機太近,多少都會令人分心。 藍芽連線,可連接多設備佳:之前戴有線耳機,一站起身手機當場從桌上跳樓的經驗太可怕了…,新耳機必須是無線! 綜合來看,Sony 的 WH-1000XM4 幾乎符合了我最核心的需求。 它讓我愛不釋手的優勢主要有以下三個: 降噪效果顯著: Sony 家的降噪真的是一時之選。戴著 WH-1000XM4 坐在咖啡廳裡,就算你只打開降噪功能而不播放任何音樂,也足以把旁人的閒聊模糊成背景音,降噪效果絕對是水準之上。 有的人可能會擔心全天打開主動降噪功能,會影響耳機的續航力。這點倒是不用太擔心,在經過我近 3 年、幾乎每天使用之後,至今我的耳機在充飽電後,都還能應付連續 10 小時開著降噪功能聽音樂的使用,續航力相當可靠。 Speak to Chat 功能:只要你一講話,耳機就會自動暫停播放中的音樂,等你講完話後再重新播放。這點在點餐,或者在需要和同事講話的時候很方便!解決了以往使用耳罩式耳機每當想講話,就得大費周章拿下耳機、講完話再戴起來的煩惱。 藍芽多設備連線:戴著耳機正在用電腦看影片,突然間手機響了,怎麼辦?戴著 WH-1000XM4,你完全可以絲滑地暫停影片,使用同一支耳機轉換到手機上講電話;掛上電話後,再轉向你的電腦繼續看影片。中間的轉換,完全不需要處理耳機和不同設備的連線問題。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後,我發現想在咖啡廳裡高效率地工作,光靠製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遠遠不夠,因為除了環境,「姿勢」也是另一大問題。 由於使用筆電的時候,你通常得長時間低頭,若想架高筆電,讓視線與螢幕幾近平行,又會造成很不順手的問題。 怎麼辦呢?趕快去下篇看看我的解決方案吧! 【2024 遠端工作】工具推薦(下)外接鍵盤、無線滑鼠挑選原則與推薦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7, 2024
Joe的時間管理術|單價判斷與時間投資術
前篇我提到「時間的單價」這一概念。 也就是把我們的時間,換算成錢一樣的價值。 並透過「做某件事情對你未來能產生的價值」來做為行動上的決策依據。 那篇文末,有讀者留言問說: Joe 你好,第一次在這個網站回文:)我也有類似於文章所說的時間價值的想法,但是我有點好奇:如何能知道自己所下的主觀價值真能為未來帶來效益? 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 雖然我在前文中提到價值來自於未來效益,可是若不知道是否真能帶來未來效益,那不就可能錯估情勢了嗎? 做了一堆事情以為能帶來未來價值,結果後來發現根本弄錯了。 所以,這篇要更深入的談談「到底甚麼是未來效益」,以便讓大家能更正確的使用「時間單價」這一概念。 我自己做了個整理,發現一般人的時間利用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 投資導向的 不得不為的 休閒與浪費 而所謂「未來效益」,簡單的講就是要評估一個人的時間有沒有用在「第一大類」的活動上。 大部分我們平常的時間,其實都花在第二大類,也就一些不得不為,為了眼前的生存或是責任執行而的事情。 比方說每天八到十小時的上班、上學、睡眠、吃飯、或參加一些不一定喜歡但不得不去的聚會等。 這些事情讓我們目前免於失業、或是保護住人際關係、或是獲得繼續生存的能量。 但那僅僅是一種維護性的行為,對於未來的人生而言,並不會有甚麼加分的作用。 唯有你每日有部分時間是放在「投資上」,那對未來才會帶來正價值。 下一個可能有人會問的問題會是:「但到底該是甚麼事情,算投資導向的呢」? 對很多人而言,投資理財還可以理解,投資時間可能就覺得怪怪的了。 時間總是一去不復返,難道時間也可以賺取利息或是獲得資本利得嗎? 我的看法是,確實有可能喔! 如果我們做些事情,能「增大未來不同領域的報酬」或是「讓未來自己能更省時省力」,這就可以算是一種時間上的投資。 以圖型的方式來解釋: 一般人的時間利用可能是這樣(圖/張國洋提供) 目標遠大的人,他的一天可能是這樣(圖/張國洋提供) 最後變成能利用時間的人,他可能一天的時間分配最後變這樣(圖/張國洋提供) 為何能利用時間者的時間,在不得不為的比例減少了呢? 不得不為的時間之所以減少了,並非他就不工作了,而是 可能他的工作能越來越有效率的完成。 或是他增加別的條件(如有錢雇用人),透過別人的時間來縮減自己需要投入的時間。 所以這兩點,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能「增大未來不同領域的報酬」以及「讓未來自己能更省時省力」的含意! 如果這樣還讓你覺得抽象,那我再舉些例子。 1. 讓未來能得到更大報酬的可能包含有 : 甲、智慧 乙、職位 丙、眼界 丁、獲利能力 戊、成就 己、愛 庚、友情/親情 辛、幸福 壬、更多的時間 比方說,讀一兩本書或是擴充生活經歷,有可能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 學習新技能可能增加我們未來職位上的競爭力。 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或是走出去看看世界,或是做自己沒做過的工作,有機會提升自己的眼界。 其它如獲利能力、成就、愛等也都是讓我們未來能比現在更好的東西。 所以若做的事情能促進上列清單的提升,就是一種直接投資。 2. 讓未來能省時省力的事情可能包含 甲、SOP 乙、系統 丙、紀錄 丁、規劃 這部分的事情,則讓我們把平常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做個有效的整理。 讓日後再次要做時,能以一個有系統、統一的方式來執行。 甚至如前段提到,如果有這些在手上,必要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工作指派或是轉移給別人來做。 這樣,自己就能空出時間去追求其他更重要的目標,而不是讓自己一直被纏在某些重複度很高的事情上,並把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不斷往後推延。 所以, SOP 也好、規則、流程設計也好,必須考慮對於未來真正的節能省時為出發點。 如果一個規則或流程反而讓自己得重工的話,那也是得重頭思考怎麼調整的喔。 畢竟花了時間去做某些事情,就是希望能帶來價值。 再來,有人可能又會問:「我如何知道做一件事到底能帶來多少未來價值呢?」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從絕對值的角度來看。 沒人能告訴你,讀一本專案管理的書、或是來我們網站看文章能增加多少的未來的價值或提升未來成功機率多少%。 但時間單價永遠是個「相對問題」,你是拿好幾件事情在相互比較,並透過高低差來決定你該做哪些事情。 看電視、讀書、玩 Online Game ,這些放在一起比較,總是可以得出一個對未來幫助誰高誰低的比較出來。 也未必人人都相同的。 比方說,你的工作是遊戲設計,那多玩遊戲的價值可能比多讀專案管理書來的有幫助也說不定。 再比方說,你短期目標是要找到對象結婚,那參加聯誼約會的價值可能就高過讀一本講地殼變動的書。 但我也要再次強調的是,並非我很八股的說我們不該懶散、睡覺、休閒、或玩玩遊戲。 而是強調,每個人「每天總該」要有些「高時間單價」的事情。 如果每天只是吃喝玩樂,或只是求做好分內的事情(如上班下班),那長期而言人生怎麼樣也不會突然有甚麼好事發生吧? 所以,做這些高單價的事情,其實就是讓我們增加未來自我的可能性;講的玄一些,這是在增加自己「帶來好運」的機會。 這也是個重要觀念喔。 如果你都不提升自己未來價值的話,未來就很難有好事(如加薪升職)。 若人生好事發生的機率很低,可是出意外的機率不變,那未來就有可能每況愈下喔。 這也是很多人會覺得人生越來越走下坡的原因,因為他都沒有在之前的時間為未來做些投資嘛。 另一件要講的是:花時間去省錢通常也不是高時間單價的事情。 我就有認識一些人會去剪量販店的 coupon 然後去排隊買特價的絲瓜或是高麗菜之類的。 那種事情常常是耗費來回加排隊共數個小時,就算買了 1 元的絲瓜又如何? 長期而言,對人生的任何面向其實都沒幫助的! 這點有人可能會不以為然,會覺得能省一元是一元啊。 所以我要說一下我這觀點的核心思維。 錢是我們可以靠資歷累積、以及知識能力所獲取的一種東西。 當你累積能力到一定成就時,錢通常會等同的增加。 但時間卻不是。 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不管你多有錢、多有名、多有能力,你永遠無法賺取更多的時間。 所以,我自己的思維中心是,要想辦法增加自己能去追尋夢想的時間。 換言之,用錢換時間,值得;但用時間換錢,就得小心考量了。 在這前提下,你現在的時間,最該去累積日後的資本。 不管是提升自我能力、增加未來賺錢的競爭力、交朋友、增加名望、或是任何事情都好。 但排隊買特價品,剛好是反過來的一個概念。 我們把寶貴的時間,拿去節流一些小錢。 可是這節流下來的小錢,將來能對人生有甚麼助益? 能帶來更多的機會? 更多的錢? 幫我們未來節省更多時間? 其實常常都不會。 不是嗎? 他只是讓我們得到了一次性便宜的蔬菜或是衛生紙。 這些東西用完,也就沒了。 但同樣,你那不會再回頭的時間,也隨著這行為消耗掉了。 這是我覺得排隊買特價品不應該之處。 賺大錢能提升未來的效用,省小錢卻只是消耗罷了。 這也是為何我會建議大家把時間的單價列出來的原因。 因為當你用同樣的單位考慮問題時,花數小時卻只能省個 30-50 元的事情,就絕對會讓人覺得很笨的了,不是嗎?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6, 2024
美國職場分享|美國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回辦公室!我如何逆風,向老闆要求遠距工作?
2020 年初,COVID-19 疫情蔓延到北美。三月初我從猶他滑雪旅行回來,沒隔幾天公司突然宣布 shutdown,然後基本全美國白領都開始了遠端工作。 時間快轉到2023年,疫情已經基本上在美國結束了。而灣區各大公司的高層們,看著蓋得美輪美奐的辦公園區,員工餐廳冉起的炊煙,和那放眼望去寥寥可數的幾名員工,心想:該讓大家回來了吧...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宣佈了 back to office 的政策,然後冠上一個冠冕堂皇的 “for better collaboration”。 從一開始軟性勸導,出台各種誘因,到後面開始統計各部門員工刷 badge 的次數,給各部門的 VP 施壓,到全公司都必須起碼回公司三天,變成大部分公司的標準政策。 我的公司也不例外。 我在灣區一家上萬人生技藥廠的全球供應鏈部門工作, 負責公司抗癌症生物藥的生產規劃和全球分配。而我和老婆,在疫情開始後的前半年,求婚,結婚,買房,一下子全到位,隔兩年也生了寶寶,正在享受在家上班的彈性,以及加州陽光下愉快的小家庭生活。 回去上班?接受那灣區上下班交通堵塞的煎熬,一天花兩三個小時卡在路上,回來之後還得忙孩子吃飯睡覺? No way! 當時新來的 SVP 已經正式宣佈:我們希望大家都回來上班,特別是未來新開出來的缺都會是 on-site 的。 我開始到處打聽,終於聽到了我想聽的 - ” 遠端工作的申請會是例外中的例外,但公司政策永遠可以有例外,而我們需要證明自己為什麼值得是那個例外。“ 於是我開啟了幾個月和老闆們以及公司上層談判的過程,最終順利在全公司回流的 2023 年後半,逆風轉成全遠端工作的員工。 我說服公司,轉成遠端工作的 4 大主因 回過頭來看,我回歸納這幾個點,是我能順利從公司拿到遠端工作的主因: 1. Reputation 對公司來說,遠端工作需要比基本還要高的信任,而我們過往的工作表現(前幾年的Performance Review) 和同儕對我們職業道德的回饋,就成了最好的背書。 可能因為亞洲教育背景,我對自己工作的要求挺高,過去幾年都拿到最高的績效考核,也連續幾年拿到公司所謂 Key Contributor Award。 在這幾年工作的累積,同事、自己或其他部門合作過的主管們都可以為我的責任感和效率背書,這些名聲上的支撐讓我的要求充滿底氣。 2. Criticality 我認為,如果你手頭上持有著不可取代的 portfolio ,或有很強的專業技能讓公司不想失去你,這也是很可以在談判桌上加分的一個點。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全球供應鏈部門裡轉換角色,每一兩年就掌握更多技能、經驗、推動專案,並且開始負責更重要的產品,一直到現在,我掌管規劃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生物抗癌症用藥在全世界的生產運輸,而這是 CEO 在未來十年內要持續專注投入的地方。 所以以一個在部門裡角色的重要性來說,我在階層內佔到了最有能見度的位置,雖然組織裡沒有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但我讓同事和上層們都很清楚,失去我會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3. Transparency 讓公司知道,你有一個需要遠端工作的好理由,以及你會怎麼完成工作上的任務和期待,我認為是一個很好開啟對話的方式。 首先,你要有一個可以說服其他人的理由。最好的幾個理由我認為: 第一,是家庭,工作基本就是為了支持家庭,而我們是剛有寶寶而且無後援的移民新手爸媽,這變成很直接也合理的要求。 第二,可以是交通和住家距離,疫情之中很多人往遠處搬,而我們也是其中之一,在灣區外圍負擔得起的地方買了一個小窩,如果要上下班,起碼會耗掉兩個半小時。 然後我認為可以做的是重申這個遠端工作只會維持甚至增進我的工作效率,如果硬要回公司,除了得邊開車邊開會,也失去體力和效率,反而會有負面的影響。 4.Management Backing 最後到真的要遞申請了,直屬上司們的大力支持的就真的很重要了。 主管的完全信任是第一關,而這很大一部分是上面三點的累積。遠端工作對應的是自主作業能力和責任感,每次的1 on 1,我會在起碼幾小時之前送去一份agenda,列出當天我想討論的點,他應該知道的事和我需要幫忙的地方,證明是我積極主動而且是有組織性的人。 除了職業操守和能力之外,我認為跟主管有健康的個人關係很有幫助,讓他願意為你挺身而出爭取想要的東西,我個人是一直維持很透明的溝通,包含偶爾分享一些家裡的狀況,這讓主管知道我是真的有需要而不是只是懶得來公司。 我和主管合作把上面幾點整合起來:在給部門 SVP 的信裡面,首先寫到我的個人生活在過去幾年疫情有了很大轉變,結婚搬家生子,回到公司工作已經不再是容易的事。 然後老闆把我過去幾年的豐功偉業都加油添醋地寫出來,加上我目前負責的產品和專案重要性,接著是聲明他完全支持的態度以及理由,最後也許是很關鍵的,他寫了一句如果這個要求被拒絕,我可能會把我的天賦帶到其他公司去(NBA 梗)。 就這樣,我得到一封回信,請我正式把申請從 Workday 系統裡送出,於是我順利正式的變成遠端工作者了! 成為遠端工作者後,4 個方法與同事協作 遠端工作,最需要調適的除了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切割之外,我認為還有自己心態的調整。 在大家都固定回公司碰面,而自己老是在家視訊開會的時候,我得清楚知道,因為追求家庭生活的平衡,我選擇性地犧牲了跟同事的交流,也許還有在職涯上更好的發展。 職涯成長到一個程度之後,和同部門/跨部門同事之間的關係和人脈,很多時候不比工作上的表現來得次要。雖然我們選擇家庭和生活為重,但也未必一定得完全犧牲發展。 在這裡也建議幾個小方法,我自己會用的給大家參考: 盡量開視訊攝影機:這樣做的好處應該不用多談,畢竟我們人不在現場,不管跟在哪裡的人開會,露個臉,別人在 present 的同時,時不時做個表情還是應該的,"virtual collaboration"嘛。 在會議裡多發言:我在職涯初期就開始要求自己這樣做,一直到現在遠端工作更覺得這件事的重要性,畢竟很多人即使在開會現場,心也是飄到其他地方的,如果你在遠端卻是非常engaged,給人的感覺就不再那麼遠了。 定期的和重要人士約 1 on 1 的聊天:科技讓距離不一定跟現實的一樣遙遠,我們既然失去了跟大家面對面 chit-chat 的機會,就不要忘了付出多一點努力建立橋樑! 在有重要會議或重要的人來拜訪時,還是跑一趟露露臉吧 :如果大家知道你平常在遙遠的家裡工作的話,還會覺得你特別在意這次碰面的機會呢! 祝遠端工作的大家也能身心平衡!想追求遠端工作的人早日成功! – 本文由 Justin Lee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5, 2024
AI 英語家教好用嗎?體驗 Speak 英語口說 APP,實際經驗與優缺點一次跟你說!
我是一個蠻內向的人,想到要與外國真人老師練習英語口說,就覺得很有壓力。本來想說試試看 AI 英語口說,但在使用前,不了解 AI 英語老師的我,一直想 AI 會不會很遲鈍?但這次使用 Speak 後,發現出乎意料的厲害! 目前,我也有在上線上英語家教平台,屬於 1 對 1 真人的口說課堂,因此這一篇文章我將分享: 線上英語家教平台與 Speak 的介紹 Speak 使用體驗與優缺點分析 線上英語家教平台與 Speak 的比較 Speak 費用與不同會員功能 線上英語家教平台與 Speak 的介紹 首先,先解釋一下線上英語家教平台與 Speak AI 家教的不同。 台灣有名的線上英語家教平台,就有 amazing talker、engoo、cambly 等等,上課方式大多平台都是透過與外籍或是本國籍老師一對一進行視訊授課,一堂課有約半小時、一小時等不同方案。 以我使用的線上英語平台為例,我是一天一堂課的方案,每天上課 25 分鐘,大多是菲律賓籍的老師、每天選擇不同老師、全英文授課,平台也提供多樣的教材,與對談聊天的主題。上了三個月後,我有感受到英語口說進步滿多的。 另外,這次使用的 Speak 則是屬於 AI 家教,運用生成式 AI 的技術,與你進行對話。 首先,他有「單元課程」。分為基礎與進階初級、實力中級、職場英語,點擊一個程度進去後,可以看到他將每個程度都分為 30 多天的課程,每天都提供不同的主題,其中會有影片課程、字彙補充、口說練習、 AI 講師問與答,以及與 AI 角色扮演等等不同內容,幫助你學習。 還有「與 AI 暢聊」的功能,可以選擇一個主題,點擊進去,與 AI 進行情境式的對話,如果你不知道要說什麼,系統也會給予你提示,告訴你可以怎麼說。而且你也可以點選「課程歷史」,回顧這堂課, AI 也會給予你用句上的回饋。 再來是「挑戰」功能,主要是督促自己上課、達成一些學習的里程碑。 Speak 使用體驗與優缺點分析 我想分享我使用 Speak 的實際體驗,並進一步分析優缺點: 優點 1. 老師維持一定水準 我想 Speak 一大優點,就是你不用每天都換一個老師,雖然還是有不一樣的 AI 老師,有男有女,但老師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像我使用的線上英語家教平台,每次選擇的老師程度好壞參差不齊,也解決了我遇到一個新老師,就要重新建立默契的問題。 2. 隨時可以上課 有些人可能因為跨國工作有時差問題,或是接案時間比較彈性,想要隨時都能上課。雖然線上英文教學平台不同時段有不同老師可以選擇,但有些冷門時段還是會沒有老師,而且遇到喜歡的老師,有時還是得配合老師的時間。但 Speak 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隨時打開 app 隨時可以上課。 3. 對話流暢 再來是「與 AI 暢聊」的功能,我很喜歡用這個功能,練習口說。當你在與老師進行對話時,老師會先問你一個問題,然後你接著回答,老師會再根據你的答案,進一步詢問,整體而言對話出乎意料的流暢。 像我針對同一個話題,回答不一樣的內容,老師都能根據我的回答,進一步地詢問細節。雖然我可能回答得有些錯誤,但是老師還是能理解,並且繼續對話。有時當你詞窮不知道要回答什麼,他也會給予你提示。 4. 文法與句子修正 這真的是我最喜歡的功能,因為使用線上英文學習平台,會著重在與老師的對話互動,有時文法不會特別被指正。但在上 Speak 每天的「單元課程」,與 AI 老師對話,當你回答的句子用詞、文法不正確時,老師就給予你正確句子,讓你重新練習一次! 在「與 AI 暢聊」時,你可以回顧課程歷史,在課堂中講錯的句子,他也會給予更正。 5. 發音修正 「單元課程」中,也會針對發音進行調整,讓你知道更正確的發音,也會讓你知道怎麼唸更好,這對發音不好的我,有非常大的幫助。 缺點 目前體驗下來,我認為最大的缺點還是在語音辨識的功能,有時 AI 無法清楚的聽懂我在說什麼,可能我的發音也沒有到很正確,在練習時可能就要不斷地重複再念一次句子,或是在與 AI 暢聊時,我的回答就會是一個很奇怪的答案。 線上英語平台與 Speak 的比較 我簡單做了我自己線上英語學習平台,與 Speak 學習體驗的比較。 Speak 費用與不同會員功能 如果你對 Speak 有興趣, Speak 提供免費七天的試用期,讓你體驗主題課程。 試用期過後,你可以選擇 Premium 方案,一年只要 2790 元,一個月 232 元。 這個價格有夠便宜!去上線上英文學習平台,與真人外師 1 對 1 上課,一堂課可能就不只 200 元。如果你預算有限,可以嘗試看看 AI 老師! 還有另一個方案是 Premium Plus,提供更強大的 AI 回饋與學習功能,詳細的資訊可以點擊 Speak 官網,或至 Google play 或 Apple 的 App Store 下載 Speak APP 觀看更多內容!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2,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雷蒙三十」侯智薰:不要只學馬斯克、賈伯斯,想提升效率先對自己做「實驗」!
你是否覺得生活日理萬機,好多待辦事項撞在一起,時間永遠不夠用,也常常忘東忘西?你是否也覺得市面上的軟體工具一點都不好用,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善用它們? 自媒體品牌「雷蒙三十」的創辦人侯智薰(Raymond、雷蒙),或許是我見過最系統化、最井井有條、甚至是最「科技」的數位遊牧者(或稱數位游牧者,英文為 digital nomad),好比說,用 Notion、ChatGPT 或是大大小小的電腦軟體,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並有效管理,電腦桌上、住家也有多樣智能設備,來優化生活。他將「數位」兩個字,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甚至,隨便問侯智薰,2016 年整年的花費、哪一個項目花費最多?或是五年前某份合作資料放在哪裡?只要打開電腦,他就可以立馬在大量資料中找出解答。 侯智薰回想起過去,大學時因為要自己賺學費與生活費,他開始接案當自由工作者,但在白天他還是一個學生,一天 10 個小時需要考試、上課,在時間有限,事情又這麼多的狀況下,侯智薰開始「系統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三年前,侯智薰創立自媒體品牌「雷蒙三十」,分享自己許多提升工作效率、自我管理等方法,以及各種數位工具開箱等等的內容,深受讀者喜愛,甚至所開的線上課程「Notion 訓練營」,累積破萬的人報名。 侯智薰笑說,其實自己記性非常差,他能如此有系統、有效率地管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與方法!尤其,身為數位遊牧者,當你對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有更高的掌握,就更需要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那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工具與方法呢?本篇整理給你! 第一、怎麼做最有效率?不如實驗看看! 很多人想提高自己的生產力與效率,會學習成功人士的做法,但卻覺得這些方法都不好用。 舉例來說,你可能看到媒體報導 Mark Zuckerberg,或是 Steve Jobs ,他們因為早起,而有很好的生產力與效率,於是效仿這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嘗試早起,但卻總是做不到,或總感覺昏昏欲睡,反而效率更差。 侯智薰強調:「你不用跟著主流的方式去走,而是要個人化!」 侯智薰大學時,就聽說過「早起比較有生產力」的說法,但這是真的嗎?他選擇自己先做嘗試! 他用一個月實驗,自己每天都早上七點起床,另一個月,每天晚上三點睡,早上十點再起床,然後每天記錄自己的工作心情、專注度等等。結果,他發現自己根本就是個夜貓子,晚上時更能夠進入心流的狀態,「早起比較有生產力」並不適用在自己身上,而他也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工作的時段。 侯智薰建議,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你可以去實驗、去記錄,而不是跟著主流定義「應該要怎麼做」,或是成功人士會做的方法! 你也可以參考侯智薰撰寫關於「生活黑客」的文章,更了解該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的系統化生活。 第二、選擇工具的關鍵,就在於「目標」 很多人會用工具,例如 iPad,或是許多管理生活的軟體,來管理生活大小事,但常常用了就半途而廢,或是覺得不好用。 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又好用的的工具?侯智薰建議,你可以先用一張白紙,記錄一整天從白天起床到晚上睡覺,過程中你都做了什麼事。可能像個工作流程圖或是心智圖,不用畫的太複雜。接下來,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一天。 選擇工具的關鍵,可以從你的需求與想達到的目標出發。 好比說,早上你喜歡看網路文章,你總是會開很多的分頁,想要好好管理自己的頁面與資料,這時你就可以使用管理工具,或是 RSS 將不同網站的資訊去做整合。 「找到每個工作或生活的需求是什麼?然後再去找對應的工具,我覺得這是一個最起始的解決點!」侯智薰說。 不然,當你的工具太多,你還得去記得 A 工具是什麼, B 是什麼。只會讓混亂的生活,更加混亂。「你的腦袋,是用來解決問題、用來思考、用來創作,而不是用來記東西、承載這些資訊!」侯智薰說。 去蕪存菁多餘的東西,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並使用適合自己的工具與方法,可以幫助你建立更系統化的生活。 如果你對於雷蒙的數位遊牧故事,與系統化管理生活的方法感興趣,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1:相比於上班族,自由工作者更需要建構個人專屬系統,才能長久兼顧收入與自由|《雷蒙三十》侯智薰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