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公司頭銜,你還剩下什麼?怎麼設計自己的特色標籤關鍵字?

April 18, 2024

拿掉公司頭銜,你還剩下什麼?怎麼設計自己的特色標籤關鍵字?

Photo from 雷蒙三十 Lifehacker

【本文想讓你知道的是】
1. 仰賴公司名號可能的潛藏危機
2. 你的名字才是你最重要的個人標籤
3. 設計自己的標籤、品牌定位的方法攻略

怎麼在社交場合快速讓人記得你?當你拿掉頭銜後,還能讓人記住你,才是硬技能。無論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想在職場中持續升遷、脫穎而出的人,擁有特色是能持續做出差異,擁有技能是能持續交付成果,這兩者缺一不可。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在職場上,想要與人不同、獲取印象、加薪升職,我們都必須要有個人特色。

無論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想在職場中持續升遷、脫穎而出的人,擁有特色是能持續做出差異,擁有技能是能持續交付成果,這兩者缺一不可。

今天想和你聊聊個人標籤的重要性,怎麼設計、找出自己的標籤、品牌定位?

🗣 一個生活觀察:仰賴公司的潛藏危機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1. 參加了線下活動,明明積極舉手發言,卻被人稱為「那個誰」;線上社群裡有個討論,即使盡可能湊進去講個幾句,但最後還是沒多少人記得你。
  2. 在知名的公司工作,出去參加活動時,當秀出名片、頭銜時大家會靠過來認識,但當你拿掉頭銜時,好像沒什麼人對你有興趣。

兩者雖然狀態不相同,但本質問題都是「沒有個人特色」。前者是別人無法在一群人中快速認知到你的特色、標籤和價值;後者只是仰賴平台,但脫掉公司的保護傘後,依然是個沒有個人特色的人。

你可能會覺得前者比較慘,但我覺得後者其實危機更大。

因為這種人往往很難自己察覺到這件事,畢竟習慣躲在公司的保護傘和光環下,拿出名片就有人往自己靠,習慣了狐假虎威的生活。當哪一天公司沒了,或者哪一天泡泡吹破了(只是有實力的人不想戳破),這種從天而降的落差才痛。

🌰 舉個實例,我曾經參加某個談行銷的大講座,講者是位知名大公司負責做廣告投放、拉新用戶的,在台上洋洋灑灑說著他怎麼把預算幾百萬、幾千萬的廣告進行投放,吸引到多少量的用戶,轉換了多少訂單。

然後,有一位參與者提問說: 「我們是 OOO 行業,正在尋找第一批的種子用戶,請問如果公司的廣告預算不夠,有沒有無預算的客戶經營方法?」

結果這位講者瞬間呆在台上、全場氛圍尷尬到不行。因為他沒有經歷過這個狀況,完全不知道如果公司沒有給他這些錢,怎麼做到用戶拉新和行銷。

名字,就是你最重要的個人標籤

當然,我知道這個題目確實太刁難,畢竟人家的專業和經驗就是「大預算」的廣告投放,你突然問他怎麼做「低預算」的事情,他當然愣住無法回答,總比隨便告訴你答案好。

但我必須說的是:

無論你有沒有背靠大公司、顯赫背景,你應該都要為自己打造一個標籤,屬於你個人自己的標籤。

因為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裡,最可靠的絕對是你自己的名字。你想想十年前若有人說他在 Nokia 工作,感覺多威風,現在這個頭銜已經不再有吸引力了。

與其釋放一種別人是「因為你的公司或頭銜才要認識你」的訊號,不如讓別人是「因為你這個人的特色: 技能專業、理念價值」,所以想認識你,讓自己不論在哪一間公司、是什麼頭銜身分,都有個人特色和吸引力。

🔍 怎麼設計、找出自己的標籤、品牌定位?

接下來,我會先講通則,兩種類型的人都能用的,再講講第二種人(大公司、大背景光環)的額外作法。

設計自己的標籤

一、從理念出發,你是替哪群人發聲?

我之前在臉書上有發一則《如果你沒有觀點,就不值得被關注》,裡面說到的 Opinion Lead 的產品設計,就是在說「你替哪一群人發聲」。

有些個人品牌的書,告訴你要想想自己的優勢,但我認為這思路不太對,第一步應該是「你為哪一群人發聲」。為什麼?因為這個標籤能替你吸引到有共同理念的人,而這個強度,絕對超過你講自己哪個優點好棒棒: 你的優點,與我無關;你所相信的理念、推動的事情,才跟我有所共鳴。

🌰 舉例來說,像雷蒙三十就是為「現代工作者」發聲,追求更聰明的工作方法,以及更好的生活掌握感,所以我們有一個標語是「生活不該只有朝九晚五,還有另一種打開的方式」。

延伸閱讀:《職業的發展路徑改變:圈子、特色、能力》

二、從需求出發,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先知道自己服務的圈子,再從這圈子裡找需求,你可以解決哪些需求,或是在這圈子裡,人們通常會找你幫忙什麼事情?

🌰 再舉我自己為例,我會用「生活黑客教練」、「數位工作術」這兩個標籤,因為 Lifehacker 的各個面向,都曾經有人來問過我,無論是時間管理效率系統動機系統健康系統物質系統意義系統,跟破解生活的默認模式有關的面向,我都有在實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至於「數位工作術」,是現代人應該懂得運用科技來賦能自己,提高工作效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能給自己,而不是被科技綁架。

三、如果單一標籤太廣泛,再加上「特色關鍵字」,成為 2~3 個標籤交集的 Top 10。

美國漫畫家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說過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

「把一項技能練到前 10%,非常難。但把兩項技能練到前 50% 然後融合,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白話來說,如果要排中文世界的內容經營 KOL,我可能不到前百分之 50,但如果加上「一人公司」、「數位工具」、「遠距工作」,這三個特色,我應該就能排到前百分之五。

四、至於第二種人,找場合把 Title 去掉,試試看自己的能耐

如果你的名字已經太過響亮,你可以用筆名去寫部落格,看看你的文字和觀點,能有多少自然的關注,甚至看看那些本來很「哈」你的用戶,還有多少人繼續追蹤你,甚至能認得出你的文字。

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為了驗證「學歷是不是絕對」?玩過一個實驗 —— 把我履歷的「教育經歷」全部拿掉,只留我的工作和專案經歷,看看有多少公司願意找我去面試,。(有一些跨國大公司確實就沒有回音,但大部分知名的企業依然有回信約面試)

或者,像是 J.K 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她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寫一本新的推理小說《步谷鳥的呼喚》,但用了一個沒人知道的新筆名。當她沒有公布這個資訊前,這本書確實沒賣得這麼好,但她願意做這種實驗,我就非常佩服她。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要讓自己認清自己的能耐,有平台可以仰賴當然很棒很幸運,但時時刻刻都警惕自己:

「離開光環的自己,還能有多少被需要的價值?」

最後,在新場合發表想法時,記得都要習慣性的先說自己的名字(或者暱稱)名字永遠都是你最重要的品牌標籤

🔏 本篇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能立即用上的自我管理、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升級方法?

👉🏼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今天我和你分享了個人標籤的重要性和設計方法:

  1. 無論你的背景、公司和頭銜,最可靠的仍是你的名字,名字永遠都是你最重要的品牌標籤。
  2. 別讓別人只因為你的公司和背景才想認識你,讓自己的名字有價值,你要先找到自己的標籤和品牌定位。
  3. 標籤設計的兩步驟:從理念出發,替特定人群發聲;從需求出發,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4. 透過找到自己的「特色」,增加自己的差異化,融合多個技能或特質,成為三個標籤交集的 Top 10。
  5. 如果可以,試試看把自己換個名字,拿掉 Title,去市場上試試看,有多少人還會繼續追蹤你,甚至認得出你的作品。

💬 思考題:

你現在參加一個很多陌生人的活動時,會怎麼介紹自己呢?
有辦法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跟你進一步聊聊嗎?不會的話,怎麼優化呢?

--

本文轉貼自:雷蒙三十 Lifehacker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侯智薰 Raymond

侯智薰 Raymond

侯智薰(雷蒙),26 歲離開職場成為數位遊牧和自僱者,「雷蒙三十」與「柚智夫妻」的創辦人,《雷蒙週報》主筆,長期關注現代人高效工作和品質生活的方法。透過電子報、文章寫作和影片,分享怎麼活用數位工具、聰明工作和創造可能性。其線上課程《Notion 實戰課程》在兩年內累積破萬位學員,創下素人開課記錄;同年推出線上學習 3.0 的訓練營服務,也經營訂閱服務和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社群。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