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2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匈牙利商资深技术客服 Han 专访|住屏东老家,领国外薪水!我如何远程工作,同时实现自己的绘画梦?

讲到数字游牧或远程工作,很多人快速会联想到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自由」。有人利用这份自由玩遍世界,目前在匈牙利一家科技公司担任资深技术客服(Senior Technical Specialist)的 Han,则因着这份自由,在追寻自己的梦想上更有余裕。 远程替国外公司工作的日常是什么模样?如何帮助他更有余裕地实现绘画梦?视讯镜头另一端,人在屏东的 Han 谈起他的经验。 平时朝九晚六跨国工作,年度实体聚会彷佛「见网友」 Han 分享,虽然在家工作,但他每天仍保持规律作息,大约早上九点开始工作,午休后一路工作到晚上六点。作为公司在亚太区唯一的员工,因为时差问题,所以主管特意让他不必参加公司会议,也因此工作中多数时间,他都是独立作业,处理来自团队与客户端的需求。 他表示,比起过去在台湾、日本待的公司,目前这家匈牙利公司给予员工很大的自由度。老板更曾说过,他不管员工在哪、几点工作、工作多久,只要能把份内工作做好即可。 「不过公司对我们有绝对的信任,我们也不能辜负上司的信赖,必须达到该有的成果。」Han 表示,为了回报上级的信任,以及在远程工作模式中与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份内工作之外,他也会主动「做更多事」。举例来说,当欧洲同事需要和日本客户开会时,具备日文沟通能力的他会主动协助翻译;或者,他也会主动设计完整课程,协助新客户在试用期阶段,能更快上手公司的产品等。 在享受自由的同时,Han 也分享跨国远程工作会碰到的挑战。其一是沟通的实时性。当整个团队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有什么问题可以立刻当面沟通,但当整个团队四散在全球,沟通只能仰赖在线工具,当对方没有实时看到讯息并回复,他能做的就只有耐心等待。 他补充:「这也牵涉到我觉得远程工作很重要的特质,那就是自主性要够高、能独立作业。」他说自己的公司其实「炒人」不手软,先前有两位组里的同事被开除,在他看来就和「工作不够独立」有关。 远程工作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人际沟通与合作。以 Han 来说,除了偶尔的会议时间,他几乎都是一个人工作,不会与同事、客户有太多互动。「因为我对这方面(社交)需求还好,所以这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很需要和人有互动,那这可能就要特别列入考虑。」 (Photo from iStock) Han 也提到,虽然平时与同事的互动不多,但为了维系团队情谊,每年公司和部门几乎都各会有一次实体聚会,并且由公司补助机票和住宿。例如去年二月时,他到布达佩斯参加部门聚会,九月、十月时也参加为期约一周的全公司聚会。 「二月小组聚会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我的组员,当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哇!你这么高啊?』毕竟平常都是透过视讯,你也不知道他是高是矮。」平时都在在线见面的同事忽然出现在眼前,他笑着说真是新奇的感觉。 「远程」让时间安排有弹性,工作之余热爱学画、旅行 许多数字游牧者会妥善利用时间弹性来四处旅行,但在 Han 的生活中,因为不必频繁移动,所以他投入自由时间在自己多年来的兴趣:绘画。最早学过计算机绘图,后来在疫情期间,也学了一年的素描及一年的水彩,目前每个礼拜四的下午,则是他的油画课时间。 他兴奋地展示自己刚替朋友的宠物画好的肖像,也聊到自己最早的职涯目标,其实就是制作自己喜欢的游戏,所以才早早就开始学画。虽然后来因故离开游戏业,但现在却也因为远程工作,得以更自由地调配时间,相对容易发展兴趣。 Han 也分享,一开始学画是基于兴趣,但随着在画室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增加,他发现这也成了他生活中主要的社交管道,「前面有讲到,我工作上不太有机会和人实际互动,学画让我有一个真实的社群可以交流。这也是我后来花时间发展兴趣的原因之一。」 Han 的画作。(图/Han 提供) 在发展绘画兴趣之外,Han 也会不定期安排旅行。 去年除了赴匈牙利两次参与公司与部门聚会,他也去了美国、日本与欧洲多国旅游。尤其在欧洲时,他也走访了许多博物馆与多位艺术大师生前居住的城市,满足自己对于艺术的爱好。虽然旅游的频率不如其他四处漫游的数字游牧者高,但在这个工作/生活模式中,他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步调。 谈起目前生活,Han 说虽然远程工作有其辛苦之处,但他自己很喜欢且能适应这样的模式。 过去在日本、台湾的工作经验中,他因为一些因素长时间倍感挫败,甚至还曾压力大到长皮蛇,「当时长在胸口附近,所以工作时不时会痛一下,好像心脏被压迫,真的很痛苦。」但现在,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秩序,既能妥善完成工作,也不需牺牲个人生活。 Han 远赴画家穆夏出生的农村小镇,欣赏他离世前的其中一幅大作。(图/Han 提供) Han 赴奥地利欣赏画家克林姆画作「吻」,并造访其工作室。(图/Han 提供) 有日、台、匈企业工作经验,语言及人脉是求职重点 Han 大学毕业后透过校内征才博览会,赴日本当程序工程师,待了五年的时间;后来回台湾到 Appier 担任技术客服工程师;接着又加入目前这家匈牙利公司。 回顾一路的职涯历程的同时,他也分享不同国家的职场文化。例如在日本,公司里非常重阶级,除了见到前辈一定要打招呼,新职员刚「入社」时,每天还要提早进公司,替办公室的加湿器加水,让前辈们能有最舒适的工作环境。 但也因为方方面面都讲求规矩,他在那段时间被训练得做事极有条理,「有些工程师其实不擅长沟通,但因为在日本那段时间受到的训练,我能够理解程序工程师的逻辑,并将之转换成非技术人员也听得懂的沟通语言。」 在现职的匈牙利公司,同事则非常注重 Work Life Balance,上司会主动提醒部属「今年有多少假还没请」,多数同事也经常是「请好请满」。他说:「我自己比较奴一点,工作这么久,去年才真的第一次请了一个月的假去旅游!」 另外,相较日本与台湾的同事,匈牙利同事的情感表达也更直接,能够更大方地赞美他人,这除了让他越来越有自信,也试着以同样的方式与同事互动。 对于有意和他一样争取海外职缺、让自己有更大机会能体验远程工作的工作者,他也建议考虑两个关键面向:语言能力及人脉。 即便不需要与同事面对面沟通,在海外企业工作仍需要与外语进行工作讨论,也因此,语言能力其实非常必要。而以 Han 的现职来说,因为工作上还需以日文服务日本客户,所以英、日文皆流利的条件,对于 Han 争取现职更是加分项。 在语言学习上,学日文三年即通过 N1 检定的 Han,也分享自己从大学就爱用的学习方式:「因为我喜欢看动画,所以我就去找中日双语字幕的动画来看。逐渐在脑海里建立日文的语感。」 而在人脉部分,Han 则表示,他除了第一份工作是仰赖大学征才博览会,其他包含现职在内的工作,全部都仰赖人脉介绍。想拓展人脉,除了经营 LinkedIn,他也建议无论你目前是在台湾或海外企业,都可以积极参与和海外接洽的机会,或者争取外派,「相对来讲,在那边的人一定可以获得比你更多的当地工作信息!」 (关于经营 LinkedIn 的实用眉角,欢迎参考大人学在线课程《V036 LinkedIn 经营全攻略:建立个人品牌,拓展国际人脉,让外商工作找到你》) 他也补充,自己现在这个在匈牙利公司的工作,也是因为上一份工作与日本团队合作,一位日本同事后来加入现职公司,并替他内推的。 对于向往海外工作的读者,Han 建议往这两个方向努力,在访谈最后,他也分享自己先前求职时考虑的一个面向:「我的资历对目前这份工作来说,其实是有点 Over Qualified 的。因为我想要更多的自由,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走往远程工作的过程中,这或许也是读者能放在心上的事。 求职时善用人脉并考虑能力需求、工作时掌握要领并妥善规划工作/私人时间,Han 得以兼顾职场表现与个人兴趣。他也提到,之后若要换工作,也会以能远程工作的选项为优先。如果你也想尝试数字游牧,不妨将 Han 的经验谈当作接下来努力的方向,或许有朝一日,你也能和他一样,在其中建立你自己最舒适的生活样貌! 想了解更多工程师求职经验,欢迎参考 Han 的 Medium 想欣赏更多 Han 的绘画作品,欢迎参考他的 Instagram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6, 2024

英商猎头经理 Andy 专访|没国外学历能出国工作吗?我自政大走往英、中、日三国的经验谈

打字声、讨论声此起彼落的英国上市猎头公司 Michael Page 东京办公室里,来自台湾、担任 Financial Service 金融团队经理的 Andy 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正认真工作中,其中有德国人、中国人、英日混血、还有十岁搬到日本的韩裔俄国人。虽然在日本,但彼此沟通的语言是英文。 这是 Andy 因工作而搬到的第三个城市,几个月前,他在伦敦;几年前,他则在上海。 Andy 任职于英商猎头公司 Michael Page。(图 / Andy 提供) 实习经验助攻,2 关键找到第一份海外工作 Andy 表示,因为读政治大学斯拉夫语文学系大四下时到欧洲交换一年,心生对异国生活的向往,加上职涯目标是希望做亚太或更大范围地区的管理,所以他早早就决定往海外发展。边在新加坡商猎头公司实习,边完成大五下学业后,他开始找工作,「但我们没有欧美学历,一下要在那边找到工作老实说难度很高,所以我想说先从亚洲开始。」 后来,他透过 Linkedin 找到一个在广州的台商公司工作,接着又得到外商猎头公司 Robert Walters 上海分公司的工作机会。最后他选择了后者。 回顾当时如何获得公司青睐,他结合自己的猎头专业表示,有两点尤其关键。 1. 工作经验的连贯性 「很多人应该也说过,我们整个职涯要有连贯性,对于求职会比较有利。如果你本来是做 marketing,有天突然说要做 HR ,难度会相对高。尤其以找海外工作来说,他们不一定理解你的台湾学历,如果你以前的工作经验又完全不相关,那挑战会更大。」他首先这么分享。 虽然找工作时才刚出社会,但大五下那段在猎头公司的实习经验,让 Andy 在应征猎头工作时有着力点,能够基于这份经历,在履历中呈现相关的能力与成果。 对于有意出国发展专业职涯的人,他也建议首先思考这件事,尽量让职涯中的每一点有连贯性,并且在履历中呈现你的积累。这会是找工作,尤其是海外工作时,一个至关重要的起步。 不过有相关工作经验只是第一步,Andy 接着说:「你再想想,我们说中国好了,中国有 13 亿人,他们有什么理由非要找一个台湾人去?」这个「灵魂拷问」也揭示了 Andy 的第二个海外求职关键。 2. 你「无人能取代」的优势 「讲到优势,我首先想提一件事,很多台湾人会觉得『英文好』是一种优势,但我老实说,你想出国工作,英文好真的就是一个 must。」那所谓优势会是什么呢? Andy 举例,比方说有家公司想去俄罗斯拓展生意,需要派一个中俄文都流利的人去,那他斯语系的背景就有优势,毕竟这不是一个多数人都具备的技能。而且,他必须在履历中有力地传达这个优势。 除了自身技能,Andy 认为既然多数人本来是在台湾工作,那么往海外求职时,也可以考虑台湾整体环境的优势,这也是一种替自己加分的技巧。 比方说,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国际知名,如果你在半导体产业工作,你可以思考如何凸显这个背景的优势,例如你有什么经验是他国半导体从业人员没有的?这或许也可以帮助你找到其他竞争者没有的亮点! 「我觉得求职的核心始终是『价值交换』,不管你在台湾还是国外,你都要去想你能带给公司什么价值,只是找海外工作,你的对手会多很多倍,你更要把这件事想得透彻。」Andy 总结往海外求职的核心认知,此外,他也补充一个他自己用过的技巧:强调自己的国际化背景。 在国外工作时,同事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像 Andy 在日本的同事来自德国、中国、和俄国等,在伦敦的同事则来自新西兰、澳洲和南非等。这在国外其实非常普遍,也因此如果你有交换学生或其他国际互动经历,也很可能是加分项。 Andy 说:「像我自己应征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虽然交换(学生)老实说也不是真的都在读书,但我还是有特别放进履历,呈现我有这个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另一种出国工作管道:Global relocation 除了透过 LinkedIn 或其他平台求职,Andy 还分享了另一招,那就是善用外商的 global relocation,也就是内部转调的机制。这也是当初他会在两个工作机会间选择去上海的主因,「公司在全球很多城市都有据点,我后来也透过这个机会成功到伦敦工作。」 Andy 在伦敦工作时与同事的合照。(图 / Andy 提供) 他表示,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找一个全新员工来会伴随着面试、训练等诸多成本,相较之下从其他国家的办公室找人来成本较小。再加上现在许多国外公司都很注重种族平衡,会需要招募来自各国的员工,也因此如果真想出国发展专业职涯,global relocation 是难度相对低也值得把握的机会。 至于在外商公司中如何提高成功转调的机会,过来人 Andy 也分享:「大公司里不时会有区域性的合作,过程中你认识很多国家的 officer ,你要尽量被看见,让比较资深的前辈愿意帮你背书。」 因为这样的觉悟,Andy 在上海待了几年后转调到伦敦,「我们这产业很多大公司都是英国公司,有这个机会到伦敦去看一看,我觉得是很珍贵跟对我帮助很大的经验。」 事先思索「回报」与「代价」,替海外生活做好准备 Andy 与东京同事的聚餐合照。(图 / Andy 提供) 看过这么多出国求职的人,自己也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Andy 表示,同样是出国,每个人的想法却不尽相同。比方说有人和他一样有明确职涯目标,想在异国累积加分经历;有人单纯向往海外生活,觉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好,总之人生要有这样的「体验」;也有人会想说先砸学费出国拿学位,期望将来在当地找到好工作...... 「每种想法都没有问题,但我觉得务必要先衡量你出国会得到什么、要付出什么,以及你能不能接受。」比方说放弃在台湾的高薪工作、为了「体验」出国做月薪三万、对将来也帮助有限的工作,你可以接受吗?又或者现在付的学费,跟将来薪水相比有划算吗?如果你正有出国打算,不妨先以这个角度彻底思索一番。 出国后会面临的挑战,或许也是代价的一部分。Andy 分享,在国外工作和生活想来梦幻,实际上却是甘苦参半,需要我们「拿掉滤镜」来面对,文化差异经常就是课题之一。比方说当英国同事都聊着 F1 赛事或英超(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但你在台湾根本没关注过这些东西,那想和大家混熟,就变得非常吃力。 又或者在工作上,我们一般会认为会议要尽量明快高效,但 Andy 在伦敦工作时,西方主管每次必定会先花半小时跟他聊周末行程,聊够了才讲正事,让他直呼「有时真觉得没必要」。这看起来都只是单一的小事件,但若同时发生,很容易就会让人又烦又受挫,甚至摸摸鼻子又回台湾。 在他看来,能够尽早知道这些文化差异,或对当地租屋方式、物价等日常细节有所了解,对于适应异地生活大有帮助,甚至也可以作为一开始评估去不去的指标。 关于怎么获得这些信息,他也提到:「很多人会上网查,但我觉得网络信息不一定准确,你可能只会看到过得很好跟很不好的人分享,像我们这种当作一段生活经历的人并不会特别发文。所以我会建议透过 network 或其他管道直接找人问。」 细数从上海到伦敦、从伦敦到东京的跨国探险,Andy 语气中夹杂对梦想的热忱,以及对现实挑战的烦闷。但他表示,回想起来仍觉得出国对自己而言是正确的决定,除了专业经历的积累,还大幅拓展了人生视野。 至于下一站要去哪,他笑了笑说也许是新加坡,「但将来的路总取决于现在的决定,我会以什么 title 在那边工作,我想也要靠我在东京能走到多远吧!」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31,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雷蒙三十」侯智熏:不要只学马斯克、贾伯斯,想提升效率先对自己做「实验」!

你是否觉得生活日理万机,好多待办事项撞在一起,时间永远不够用,也常常忘东忘西?你是否也觉得市面上的软件工具一点都不好用,或是不知道该如何善用它们? 自媒体品牌「雷蒙三十」的创办人侯智熏(Raymond、雷蒙),或许是我见过最系统化、最井井有条、甚至是最「科技」的数字游牧者,好比说,用 Notion、ChatGPT 或是大大小小的计算机软件,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并有效管理,计算机桌上、住家也有多样智能设备,来优化生活。他将「数位」两个字,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甚至,随便问侯智熏,2016 年整年的花费、哪一个项目花费最多?或是五年前某份合作资料放在哪里?只要打开计算机,他就可以立马在大量资料中找出解答。 侯智熏回想起过去,大学时因为要自己赚学费与生活费,他开始接案当自由工作者,但在白天他还是一个学生,一天 10 个小时需要考试、上课,在时间有限,事情又这么多的状况下,侯智熏开始「系统化」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三年前,侯智熏创立自媒体品牌「雷蒙三十」,分享自己许多提升工作效率、自我管理等方法,以及各种数字工具开箱等等的内容,深受读者喜爱,甚至所开的在线课程「Notion 训练营」,累积破万的人报名。 侯智熏笑说,其实自己记性非常差,他能如此有系统、有效率地管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与方法!尤其,身为数字游牧者,当你对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更高的掌握,就更需要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那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工具与方法呢?本篇整理给你! 第一、怎么做最有效率?不如实验看看! 很多人想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与效率,会学习成功人士的做法,但却觉得这些方法都不好用。 举例来说,你可能看到媒体报导 Mark Zuckerberg,或是 Steve Jobs ,他们因为早起,而有很好的生产力与效率,于是效仿这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尝试早起,但却总是做不到,或总感觉昏昏欲睡,反而效率更差。 侯智熏强调:「你不用跟着主流的方式去走,而是要个人化!」 侯智熏大学时,就听说过「早起比较有生产力」的说法,但这是真的吗?他选择自己先做尝试! 他用一个月实验,自己每天都早上七点起床,另一个月,每天晚上三点睡,早上十点再起床,然后每天记录自己的工作心情、专注度等等。结果,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个夜猫子,晚上时更能够进入心流的状态,「早起比较有生产力」并不适用在自己身上,而他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工作的时段。 侯智熏建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你可以去实验、去记录,而不是跟着主流定义「应该要怎么做」,或是成功人士会做的方法! 你也可以参考侯智熏撰写关于「生活黑客」的文章,更了解该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系统化生活。 第二、选择工具的关键,就在于「目标」 很多人会用工具,例如 iPad,或是许多管理生活的软件,来管理生活大小事,但常常用了就半途而废,或是觉得不好用。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又好用的的工具?侯智熏建议,你可以先用一张白纸,记录一整天从白天起床到晚上睡觉,过程中你都做了什么事。可能像个工作流程图或是心智图,不用画的太复杂。接下来,你可以检视一下自己的一天。 选择工具的关键,可以从你的需求与想达到的目标出发。 好比说,早上你喜欢看网络文章,你总是会开很多的分页,想要好好管理自己的页面与数据,这时你就可以使用管理工具,或是 RSS 将不同网站的信息去做整合。 「找到每个工作或生活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再去找对应的工具,我觉得这是一个最起始的解决点!」侯智熏说。 不然,当你的工具太多,你还得去记得 A 工具是什么, B 是什么。只会让混乱的生活,更加混乱。「你的脑袋,是用来解决问题、用来思考、用来创作,而不是用来记东西、承载这些信息!」侯智熏说。 去芜存菁多余的东西,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使用适合自己的工具与方法,可以帮助你建立更系统化的生活。 如果你对于雷蒙的数字游牧故事,与系统化管理生活的方法感兴趣,欢迎收听《大人的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1:相比于上班族,自由工作者更需要建构个人专属系统,才能长久兼顾收入与自由|《雷蒙三十》侯智熏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1, 2024

华语教师甲思敏专访|走出办公室从零开始,我如何成为华语教师走遍世界

「Hello,我是甲思敏!」打开镜头,甲思敏在屏幕上,充满精神地向我挥手。 看到她现在的样子,任何人大概都很难想象,几年前的她,曾经也只是另一个迷惘的上班族。如今,她已经成功转型,现在靠着在在线教华语,以及当华语老师的教练为业,过着走遍全球旅行的「数位游牧」生活。 这段转型的路,甲思敏是怎么走的?这一切,可以从一趟旅行开始说起。 「接下来的人生,我想复制旅行的美好体验!」 几年前,甲思敏替自己安排了一趟「机车环青海湖」的旅行。迥异于台湾的风景,让她暗暗在心里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人生,我想继续复制旅行的美好体验!」 然而,当时有正职在身的她,并没有无限的休假,可以让她马上展开下一趟旅行。事实上,就连去青海湖的旅行,都是她努力累积休假,才换得的成果。 「出发前我以为十五天假应该很够了,可是旅行的过程中我却发现:『老天你在开我玩笑吧!十五天假哪里够用啊?』」 转型阶段一:50 种数位游牧机会怎么选?用天赋热情,找出未来的可能性 正当甲思敏绞尽脑汁,努力思考怎么样才能更接近四处旅行的理想生活的时候,她想起以前曾听过,国外有一群过着「数字游牧」生活的人,他们在世界各地旅行,并靠着网络事业赚到的财富,来支付大大小小的花费。 好不容易找到一点方向,甲思敏马上打开 Google,查遍各种可以让自己也过上数字游牧的方法。最后,她找到了一张列着 50 种可以数字游牧工作的列表,「于是我就用删去法,根据我会什么、不会什么,开始慢慢缩小范围。」聚焦到最后,「在线语言老师」这个选项,吸引了甲思敏的注意力。 持续参与人本教育基金会活动的经验,加上本就喜欢英语,也早已具备能和外国人日常沟通的能力,让「教学」成为甲思敏眼中值得一试的选项。可是,「会说华语」跟「能教华语」明显是两回事,没有相关背景的她,该如何跨过两者间的隔阂呢? 完成华语文师资班的学业后,甲思敏获得了一个到墨西哥侨校任教的机会。(图/甲思敏提供) 转型阶段二:善用官方资源,想好退路勇敢出海! 甲思敏坦言,那时的她也很茫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上网搜寻,只要是能跟『华语教学』沾上边的东西,我就都去试试看。」 后来,她找到了台大的「华语文师资班」,甚至还找了语言交换伙伴,替自己累积更多「教华语」的实战经验。这些努力,最后也都没有白费,课程结束后不久,甲思敏便到了到墨西哥侨校,当华语志工老师的机会。 「我那时候也没多想,就带着十万块的存款和一张单程机票,就飞去墨西哥了。」听起来好像全凭一股冲劲,但甲思敏其实早已仔细盘算过。 「我是有稍微想过,用当志工的方式出国,就不需要烦恼住宿的问题。这十万块钱,扣掉回程的机票,我就当做旅费,看看能在当地生活多久。」甲思敏接着说:「就算最后把钱花光回国,大不了我也能住家里,然后去附近的 7-11 打工呀!」 所幸,最糟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志工计划结束后,甲思敏出色的表现,让她得到留任的机会,而她也一口答应下来,兴奋地打算实践在异乡工作、四处游历的生活。 转型阶段三:打开镜头前进在线,实践「数位游牧人生」 不过,侨校正式老师的生活,并没有甲思敏想得那样美好。一周得上六天课,课后还给继续备课、做教材的日子,让甲思敏忍不住在内心里质问自己:「我是到国外了,但我怎么好像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朝九晚五的生活?」 幸运的是,那时她有位好友,刚好就是位在在线教英语的老师。在好友的帮助下,甲思敏很快就在在线语言学习平台 italki 上办好账号,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学生。侨校教华语的经验,帮助她精准掌握学生的痛点,还能很有效率地配合学生程度,提供客制化的教材。 渐渐的,随着她的教学时数快速增加,甲思敏的学生也飞速成长,赋予她能到不同国家间工作 / 生活,享受「数字游牧」人生的余裕。 对于那些也有心想开启数字游牧生活的人,甲思敏有 3 大建议。(图/甲思敏提供) 先行者的 3 大建议,数字游牧更近一步! 听完她的故事,我向甲思敏问道:「如果有个上班族,来向你询问转型成数字游牧生活的指南,你会给他哪些建议?」 甲思敏稍微想了一下,分享了以下三点: 1. 直奔目标 「我曾跟另一位背景相似的在线华语老师聊天,我们都一致认为:当初应该直接在在线教华语就好。」甲思敏首先表示:「当年我也跟很多人一样,以为想教华语,必须要先有相关学历或证照,才有资格开始教。」 但实际上,在线学习语言的学生们,反而更看重老师的「教学时数」和「评价」,因此对新手老师来说,早点开始教课才是重点。至于相关学历和证照,顶多算「加分选项」,老师也不会因为没有相关背景,就被平台拒绝,「我的学生也从来没问过我有没有相关学历、证照,大家都是直接来联系,接着就开始讨论学习动机、目前程度和上课方式之类的问题。」 也有的新手老师会顾虑,要在在线教外国人中文,是不是代表我必须能讲一口逼近母语者的英文? 这点甲思敏倒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只要你能自在地用任何一种外语清楚沟通(约等同 CEFR B1),就已经具备开课的能力了。 「所以,我现在都告诉来问我建议的人,你就先试,再根据结果来加强不足的地方就好。你不需要很厉害才能开始;你需要先开始,才能变得很厉害。」 2. 不要被规划绑住 甲思敏的第二个建议,是「不要被规划绑住」。她提到,另一个大家常有的迷思,就是以为要先存一大笔钱,才能开始数字游牧。但甲思敏认为,当一个人不断地在做规划,最后就只会停在规划这个阶段,永远不会出发。 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有一点接案经验,或者正在远距上班的人来说,「只要你做好『大不了就OO的准备』,并且预备好能在当地生活两、三个月的生活费,跟来回的机票钱,就能出发了。」 就像甲思敏自己,当初也仅带着十万块旅费,和「最糟就回 7-11 打工」的决心,就飞往墨西哥了。「我现在甚至觉得,就算旅费减少半,我搞不好还是能在墨西哥活得很好。」甲思敏笑着说。 另一个甲思敏建议大家别光做计划的原因是,更多工作 / 接案的机会,只有在正式展开数字游牧生活之后,才有机会碰上,「要是你都只待在台湾,这些机会哪里会找上门呢?」 3. 数字游牧和旅游不一样 甲思敏的最后一个提醒,是希望大家分清楚「数字游牧」和「旅游」间的差别。 「旅游」是纯粹的玩乐,因此大家的行程,几乎都会被各式各样的景点给填满;可是开始数字游牧后,「工作」依旧是重要的一环。真实的数字游牧人生,可能没有如大家想象般 Fancy。 「所以请别讶异有些热门景点我没去过,或者是我没法告诉你,哪些饭店、网美店我最推荐,」甲思敏略带无奈地说道:「因为那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在不同的国家生活,如果你想问哪里有超市、哪里可以上瑜珈课,这些我反而比较能帮上忙。」 这也是她始终鼓励大家「早点出发」的原因。哪种形式的生活最适合你,不亲自试过,很难找出答案,提早上路,才会让你拥有更多探索和试错的可能性。 此外,早点出发也会让你有更多签证选择。大部分数字游牧者,都是靠「观光签证」进出国境,但缺点就是能待的时间有限;如果趁年轻出发,你将有机会申请普遍有严格年龄限制的「打工度假签证」。一旦成功,就能在心仪的国家,一口气待上 1-2 年,拥有更多自在探索异国文化的机会。 展望自己接下来的职涯旅途,除了继续满足内心对「旅行」的渴望,甲思敏也推出了教大家该如何展开数字游牧生活的在线课程,并且提供教练服务,帮助更多人打开「在线华语老师」这扇大门,展开数字游牧人生。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的话,我接下来的目标,可能就跟我的 Podcast slogan 一样吧!」甲思敏充满自信地说道:「我希望可以帮更多人,『跳脱原本的生活思维,找到自己的生活滋味』!」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16, 2024

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Chen 专访|数字游牧的价值不在到处玩,而是「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模样

讲到数字游牧,很多人常有个迷思,那就是「喜欢到处跑的人」才适合这种生活方式。但真是如此吗?游牧者 Angel 将与你分享她的看法,以及实践经验谈! 「我在数字游牧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特别的人,像在海南的时候我有个北京朋友,他整年可能就工作半年而已,冬季他在滑雪场做营销,其他时间都待在海南冲浪。」在我露出惊讶神情的同时,视讯画面另一头的 Angel 接着说:「对,我当时也觉得『哇,这样也可以啊?』」 目前于新加坡企业担任商业智慧分析师(BI Analyst),Angel 是个资历约两年的数位游牧者,热爱冲浪的她除了旅居过宜兰和台东,也曾在中国海南、泰国清迈与印度尼西亚峇里岛等城市生活。 受访的几个礼拜前,她背着大背包独自踏上向往已久的斯里兰卡;受访的当下,她则已回到她口中的「游牧中继站」峇里岛。 聊起游牧生活,她笑着说自己本来就热爱旅行,所以虽然有朝九晚五的正职工作,而且工作内容还不轻松,但她仍在旅居各地的生活中过得非常开心。 不过,随着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她发现这份开心其实不只来自旅行本身,再向下探究,更是因为数字游牧创造了比过去更大的空间,让人能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别被「游牧」一词局限,生活模样可以很多变 讲到「数字游牧」,很多人常有一种误解,觉得是不是一定要到处跑,那才算是游牧? 但在 Angel 看来,我们其实不必被用词局限,标榜自由的游牧生活有着各种可能性。「像有些人喜欢频繁变换地点,觉得很有新鲜感,或像我喜欢在一个地方待久一点,可能花几个月深入旅行,也有些人虽然可以去旅游,但他选择待在台湾,偶尔想去旅行再去。」在她看来,这些通通都是选项。 也有人会想,数字游牧是不是代表着收入会降低?毕竟我们过去认知中「成功」的白领阶级,似乎都是待在装潢现代、窗明几净的办公室,而不是到处跑来跑去?对 Angel 来说,答案也未必,在游牧状态中透过掌握正确的职场策略,获得和过去相同或更高薪资的大有人在。 当我们这样建立对「数字游牧」的理解,也就不难想象:它指的并不是单一一种「最棒」的生活方式,而是让人真正开始思考自己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并且做出选择和实践。 不只在海边生活,Angel 也在海边远距工作。(图 / Angel 提供) 「甚至,开始游牧也让我看到更多种生活的样貌,对自己的生活可以有更多想象。」目前以旅居各地为生活主体的 Angel 补充。 她说明,自己大学一毕业就到上海工作,在快步调的大城市中,过去她对于人该追求什么生活的认知就和多数人一样,「比方说要在科技大厂或互联网公司工作,赚很多钱,被升到很高的职位......」 但开启游牧生活后,她在旅途中遇见许多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新朋友,她一一点名:整年只有冬季会在滑雪场打工,其他时间都在海南冲浪的 A、辞掉旅游业工作到台东开民宿的 B,以及从西班牙大老远搬到印度尼西亚,只因喜欢峇里岛生活的 C...... 「以前我会觉得生活只有一种方式,但现在我发现其实有各种可能性。而且专注于职涯也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也好,只要工作收入可以支撑你要的生活,那就是最重要也最好的了。」Angel 说。 选择总伴随「代价」,接受现实找解法 虽然在游牧过程中收获不少,但多数时间都在旅行的 Angel 也坦言,每种选择都会伴随着代价。对她来说,目前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代价有二: 因为在一个地方通常最多停留几个月的时间,所以较难建立稳固的新关系。 因为长时间不在台湾,所以和本来的朋友容易变得较少联系。 不过针对这两个代价,经过近两年的摸索,现在她也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因应方式。以建立稳固的新关系来说,她逐步减少自己并不擅长和喜欢的交友方式,也就是类似派对的热闹场合一次跟一大群人聊天,改从兴趣「冲浪」切入,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不只能结伴冲浪,也比较有机会累积深度的互动和情谊。 她也分享游牧过程中的难忘经历:「去年我在峇里岛过 30 岁生日,和一个西班牙室友一起去潜水,室友带了手写板下水,上面就写着:Happy Birthday Angel。」如今回想起来,她还是非常感动,没想到只身一人的游牧路上能交到知心朋友,还以这么惊喜的方式替她庆生。 西班牙室友在水中给 Angel 的「生日惊喜」。(图 / Angel 提供 ) Angel(前排右一)在峇里岛与来自俄罗斯、德国、新西兰和澳洲等国的室友们合照。(图 / Angel 提供) 至于第二个代价「和本来的朋友联系减少」,她的因应方式则是回台湾时多把握和朋友相聚的机会。毕竟长大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主动邀约重要的朋友,会比被动等着别人联系还更实际。 怎么理性做「选择」:5 个自评面向 + 6 个游牧地点考虑 衡量工作条件许可之后,若你心里也有和 Angel 相似的游牧打算,她提供了五个你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面向,包含: 1. 我适合什么样的旅行 / 生活方式:是频繁移动?在一个城市待几个月再移动?还是多数时间待在台湾,偶尔才旅行? 2. 我是否能独立生活:我能自己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如洗衣、煮饭等等)吗? 3. 我独旅的能力如何:我能独自解决旅行中的各种问题吗?我的语言能力够吗?语言能力不够怎么处理? 4. 我有独处的能力吗:「一个人」的状态会让我觉得很难受吗?或我能够乐在其中? 5. 我能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朋友:我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吗?或在旅途中我打算如何交朋友? 需注意的是,这五个面向的意涵并非「我做不到,所以我不能去游牧」,而是我们可以依据自己适合或想要的游牧型态,评估相应的能力需求;若目前还达不到需求,我们可以怎么增强或调整旅行 / 生活方式? 若部分面向你不确定,比方说因为没有独旅过,不确定自己是否具备独旅能力,或者是否享受独旅过程,那么不妨以最小幅度(像是来场短期旅行)来测试看看。 除了出发前的评估与加强,对于如何选择第一个游牧地点, Angel 也分享自己的做法:「我觉得最优先的是,我会先确定我对这个城市感不感兴趣?这里有没有我想探索的地方?」再来,则接着评估网络稳定度、物价、治安和签证(包含申请难度与能待多久)等。 这些资料在 Nomad List 这类游牧网站都可以找到,或者你也可以透过「城市」、「数字游牧」等关键词来搜寻。 「除此之外,时差也很重要。」Angel 分享,她其实也很希望能到欧洲游牧,不过考虑到目前工作还需要频繁与新加坡同事合作,若处在不同时区会不太方便,于是暂时还把这个愿望放在心里,留待未来能实现。 聊起未来,Angel 说:「我觉得游牧生活带给我很大的快乐,我不可能永远待在现在这个工作,但我会找方法保持这个我喜欢的生活形式。」 对于想尝试游牧却迟迟还没行动的朋友,她也以灿烂笑容鼓励「就去做做看吧!」毕竟她目前拥有的快乐,也正来自两年前那个,掺杂谨慎和一点冲动的「选择」。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gel 的游牧生活样貌,也欢迎追踪她的 Instagram。

March 12, 2024

英语口说教练 Mei 专访|想要边工作边旅行,却担心没预算?「低预算」如何数字游牧?

许多人踏上数字游牧,是憧憬着一边工作,又能一边四处旅游,但大多数人迟迟不敢踏出第一步,就是担心没有预算。今年 37 岁的 Mei (郭美杏),靠着数字游牧与极简旅行,依旧能够环游世界,或许她的经验,可以给预算不多,但也想尝试数字游牧、四处旅行的你一些参考! 至今已经去过 42 个国家、数不清城市的 Mei,在五年前也是一个上班族,在美国的英语学校担任英语教学与数字营销的工作。但原本就很喜欢背包旅行、怀抱着环游世界梦想的她,说服老板让她远距工作,开启了数字游牧之路。 一开始,Mei 以月薪大约三万元台币的收入,就踏上旅程。Mei 一天可能工作四到六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慢慢探索一个城市,她可能在澳洲认识当地的野生动物,或是去到在印度参加朋友的婚礼,花一个月深度体验印度生活。去年至今,Mei 就去了台湾、澳洲、新西兰、印度、泰国清迈、美国洛杉矶等地方。 两年多前,Mei 甚至创立了自己的英语教学品牌,在线教授英文,只要有计算机与网络,全世界都可以是她的办公室。 许多人向往透过数字游牧,和 Mei 一样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探索世界,但内心总有百百种担心,尤其「预算不多、没有稳定收入,该怎么旅行?」是大家最常见的问题。 不过,早已是资深旅行家的 Mei 说:「大家都一直在聊工作、收入这一块,但很少人在聊旅行这一块。其实如果你已经会旅行,收入这一块的压力会蛮小的。」 「会旅行」不是代表你要很会玩,而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在食衣住行育乐上,懂得如何用更聪明、省钱的方法长久旅行。 开始之前,先为旅行留下时间与预算 在开始踏上数字游牧,甚至谈论怎么一边工作,来支应自己的生活与旅游花费前,Mei 强调,还是要想清楚自己选择数字游牧,是想要得到什么? 每个人选择数字游牧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数字游牧是一边有持续的收入,支撑自己长久旅行,有些人可能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方式等等。 但 Mei 提到,在数字游牧的旅程遇到了很多人,有些人虽然想要环游世界,同时一边却又想要赚很多钱,或是割舍不下工作,将旅行不断延后,或是牺牲了旅行的时间,但投入工作时,又总是不断分心,于是最后两头空,整个旅程的质量都不太好。 「如果你想要环游世界,那请一定要拨时间去给旅行,」Mei 强调,若旅行是你数字游牧的目标之一,就将旅行当作一个重要的项目去管理,排入自己的日程中,不管你给予旅行的时间多或少,最重要的是依照你数字游牧的目的,平衡工作与旅行的比重。当你规划好一定比例的时间、预算投入旅行,更能放心的享受旅行。 跳脱金钱局限,聪明穷游 当想好自己开始数字游牧的初衷与预算,假如你的数字游牧目的,是想要到各国游历,就可以开始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预算旅行。 在旅行刚开始,Mei 依靠远程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大约三万多元台币,就算后来接案,或现在开始创业,创立在线的英文教学品牌,收入有提高,但她知道若想要长久的旅行、去更多的地方,势必就得用更聪明省钱的方式旅游,也就是「穷游」。 「许多人会想我要有钱了,才可以去旅行,但我很早就知道这是不对的,因为很多体验都是不用钱的,」Mei 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Mei 有许多省钱妙招。 一般来说,旅行最大的花费可能在交通与住宿,但一直以来,Mei 就将支出压到最低,甚至完全不花钱。 在住宿上,Mei 选择沙发冲浪、住便宜的青年旅馆,甚至主动向旅馆提议自己是否可以用打工换宿、打工换餐,来省下住宿费、餐费。 在交通上,Mei 也透过搭便车的方式,去往各地,省下车资。也因为数字游牧的人没有时间、工作地点限制,因此可以选择便宜的长程巴士或火车通勤,并在上面工作。在飞往不同国家时,也会透过 Skyscanner 或 Google Flights 等网站,比较机票价格,并选择冷门时段飞行。 甚至在饮食上,Mei 也曾响应「共享剩食」的运动,去许多超市、面包店拿还可以食用的「即期品」或是「过期品」,只要上网搜寻该城市与 Food sharing 关键词,就可以得到该城市相关的「共享剩食」信息。 Mei 还有许多的省钱的方法,她笑说:「你敢去尝试新的东西的话,有时候钱真的不是问题!」 若是刚开始预算有限,也可以从比较便宜的地区开始,好比说东南亚的城市,其中泰国清迈就是许多人的首选。 降低物欲,重视无价的人生体验 Mei 每次的旅行,都只背着一个背包,就踏上旅程,也会将物欲降到最低,不花钱购买不必要纪念商品等等。反而选择亲近大自然,也特别重视与人的交流,这些都是免费却无价的体验。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Mei 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在 Facebook 上搜寻当地的健行、写作、语言交换等等的社群,认识当地人或是在当地生活很久的外地人,和这个人一起去探索这座城市的人事物。有幸的话,还能与这个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时,为了摆脱金钱的局限,Mei 也勇敢尝试搭便车、沙发冲浪等等,这些带给 Mei 的人生体验,也让 Mei 格外珍惜。她说:「如果说你付了钱,买一个旅游行程,等于将人与人都隔开。」就算我们来到异地,还是很难与当地建立更深的连结。 像是在美国,Mei 与同行友人搭便车前往下个目的地,就认识了一个很友善的车主。在 Mei 还没找到住所时,还无偿提供自己的露营车,给 Mei 与友人暂住。不过深入了解对方后,才发现对方过去是位毒瘾者,后来戒毒后成为一位讨债人员。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对车主而言,这不是什么不能大方分享的职业,而他的慷慨与友好,至今都是 Mei 的旅程中,印象深刻的回忆之一。 许多人会担心来到异地,这样搭陌生人的车、住陌生人的家或是与陌生人出去玩,不会有危险吗? Mei 笑说,旅行一定会有风险,但不管是搭便车、沙发冲浪等等,其实危险性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高。「当旅行久了,其实就蛮会看人的,」 Mei 提到,当遇到一个人,自己还是会先透过言谈、行为判断这个人的安全性,同时她并不会去特别危险的地方、做危险的事,许多时候也会有同伴同行。随时保持警觉,远离觉得危险的人事物,其实危险性很低的! Mei 兴奋地细数者未来还想去的地方,明年要去探索中南美洲,等到了夏天再去苏格兰,学习一直以来都很向往的威士忌文化。全世界 190 几个国家,至今已经走过 42 个国家的 Mei ,仍感叹着世界之大,摆脱物质与金钱的限制,Mei 的数字游牧的环游世界之旅仍在继续下去。 如果你对 Mei 的数字游牧故事感兴趣,欢迎参考 Super Mei Travel!

December 5, 2023

Amazon 广告策略经理 Jessica 专访|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设定「停止线」让自己好好下班!

2020 年 Covid-19 的疫情爆发,不少公司开始采取远程办公的工作模式,在尝试过远程办公的弹性与便利性后,不少人会希望,能够以远程作为主要的工作模式。 确实,节省通勤时间、时间地点弹性、不用受到同事主管的眼神压力,这些都是远程办公的优点,简单来说,「自由」、「弹性」是很多人对远程办公趋之若鹜的原因。 然而,虽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但不少人时常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曾有相同困扰的 Jessica 来分享他的看法。 Jessica 在知名电商亚马逊担任广告高级销售策略和营运经理,主要负责广告业务的数据分析以及策略规划。曾在疫情期间,远程工作长达两年,让我们一同看看她是如何在远程办公的状态下,妥善管理自己的时间。 Jessica 说,自己刚开始远程办公时,其实花了很多时间调适,那个时候很常加班到深夜。 而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心中缺乏「停止线」。 重新替自己建立远程工作的停止线 过去在办公室的时候,因为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因此当周遭的人都下班了,心裡自然会产生「停止线」,也就是告诉自己「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 但是当自己独自远程办公时,心裡的界线就会开始模糊,因为当时在家工作的她,起床就开始工作,因此会有一种「反正厨房就在旁边,我等这份报告做完再吃饭」或者「我又不用通勤,那我把这份分析跑完再睡觉」的想法,这让她将项目的完成与否,当成一日的工作目标,进而导致自己的工时过长。 Jessica 说自己当初为了克服工时过长的状况,在工作方法上做了一些改变,来重新调整自己的停止线。 第一步,将自己的工作切分为「事务型工作」与「分析型工作」 「事务型工作」指的是每天都必须完成的庶务或是行政工作,例如回信、整理档案、更新待办清单等等,这类工作大多有固定程序、不需要花很多心力处理。 而「分析型工作」则是有明确里程碑、时限与交付物的项目,比方客户轮廓分析、季度营销策略分析、广告成效数据分析等等,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分析与判断,且成果是需要向主管与老板回报,所以处理起来比较费时费工。 第二步,盘点手边的「分析型工作」,列出各自的工时与 deadline 当你透过切分之后,就可大概掌握手边的分析型工作有哪些,如果有过去曾经做过的项目,可以粗估一下预计要花多少时间完成,再将每份分析型工作的开始时间与 deadline 列出来,让时限一目了然,deadline 近、工时长的项目需要优先处理,deadline 远、工时短的项目则可以稍微往后放。 (图/李致淮制) 第三步,设定自己每日的「分析型工作」总工时 以 Jessica 为例,她会设定一天的总工时为六个小时进行分析型工作,然后根据各类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时间分配。 假设今天有个 deadline 近且工时长的项目,那么在一日的时间分配上就会给予较长的工时。反之,如果项目较不急迫,则会给予较短的工时,甚至可能会被排到明天。 至于如何设定自己的总工时,并没有硬性规定,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分析型工作为自己订定每日的「停止线」,让自己有更踏实的感觉。即使当天会议很多,本来预计的工作时间遭到瓜分,也比较不会产生焦虑,因为已经预先分配好一天分析型工作的总量。 虽然这种分配方式,偶尔还是会因为会议太多,导致需要忙到很晚,才能完成分析型工作的总工时,但至少不会像一开始远程工作时那样,每天忙到没日没夜。 (图/李致淮制) 对于事务型工作,Jessica 表示她会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处理。例如,如果两个会议的间隔时间很短,她就会利用这段空档回信。她也会利用从休息状态回到工作状态的前半小时来处理事务型工作,透过这种不需要花费太多心力的工作,慢慢找回工作的「手感」。 然而,Jessica 也提到,对于事务型工作,她不会特别设定停止线。换句话说,即使在下班时间,如果有人发讯息问工作相关的事情,只要评估可以在十分钟内回复处理,她还是会选择回信。 因为对于远程工作的她来说,并无法完全将生活与工作切割开来。因此,她会选择一种自己觉得舒服的节奏来平衡生活与工作。 设立停止线,对苦于拖延症的远程工作者也同样适用。 由于没有人监督,以及没有周遭同事的约束,很多人在远程工作时,常会产生惰性、选择拖延,这些人的习惯是会将事务型的工作当成停止线,也就是把每日例行公事做完之后就下班,让分析型的工作延宕。 透过第二步,列出分析型工作的 deadline,有助于起到的督促作用。 虽然设定停止线并不是远程办公才能使用的技巧,在办公室上班也同样可以使用,但在极度需要自律的远程办公,「停止线」的调整更为重要。 最后,Jessica 还建议远程办公者,将工作与生活的场域分开,可以是在家中开辟一个工作的空间,像是书房或是一张小书桌,尽量让它与床、厨房、电视等家具隔开,或是外出到共享空间办公,更容易让自己的心态上进入到工作的状态。 总结来说,远程办公需要高度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尽管它带来了许多自由和弹性,但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在享受这些好处的同时,有效地管理我们的时间和工作,而停止线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技巧。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26,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佐编茶水间」佐依:花时间担心,却什么都没做,成功率就是绝对的零!

你有想过自己理想生活的样貌吗? 许多人总是抱怨着自己朝九晚五的生活无聊、不自由,但却从未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或是知道自己向往某种生活,却很少踏出步伐、着手行动去改变。「理想」嘛!有时候就是想想,因为我们觉得这太难做到,或是自己无力改变现状。 但这一次来到「数位游牧志」的受访者 Podcast 「佐编茶水间」的主持人佐依(Zoey),靠着「大胆试错」,实现自己理想生活的样貌。 大学毕业前,佐依就以「远程工作」做为职涯目标,一路从半远程、全远程,在台湾、韩国公司工作,最后搬到美国创立个人品牌。 现在的她居住在美国,是一个自媒体创业家,在个人品牌「理想生活设计」、Podcast 「佐编茶水间」,分享「经营个人品牌、远距工作、设计思考」相关的内容。也出了两本书《启动远距工作,设计你的理想生活》、《工作必须有钱有爱有意义!》分享自己远程工作、数字游牧的心路历程,每个月的收入达到六位数。 佐依回忆,想要实践数字游牧、远程工作其实不容易,过程中跌跌撞撞,但她引用 Elon Musk 所说的话:「如果你不试的话,那个成功率就是绝对的零。」而佐依就靠着「行动」,找出更多职涯的可能性。 你没看见,不代表机会并不存在 大学时,就读服装设计系的佐依,因为念的是夜间部,白天就在公司体验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那时的她就知道自己不太喜欢待在办公室被限制的生活,不断思考自己未来远距工作的可能。 大四时,佐依就先从「接案」出发,尝试以自己「设计」的专业,帮案主设计 Logo、网页等,确认自己真的喜欢这样弹性的上班模式。然而,接案仍然会面临案源不稳定的问题,于是步入社会后,佐依把目光放在台湾公司是否有提供远程工作的职缺。 但在台湾,远程工作真的可行吗?毕竟台湾真的很少有公司可以远程工作,尤其是在八年前,远程工作还未像现在那样盛行。 佐依说:「这东西(远程工作)在台湾不流行,不代表它不存在!」 过去,曾在纽约实习的佐依,在美国看到远程工作的文化,知道这类远程工作的机会,多半出自于外商与新创公司,于是在台湾,佐依先从这两个方向寻找。 这段时间,佐依一边打工、接案,一边找工作,但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顺利。她还是面对到一个现实的困境,就是以自己「设计」的专业去找远程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想因为现实因素妥协的佐依,没有放弃,反而思考了不同可能性。「山不转路转嘛!」佐依笑说,她盘点自己的其他技能,一直以来,她都很喜欢写文章、喜欢观察新知,也经营部落格一段时间,决定将内容营销也纳入选项。 最后,佐依终于在台湾找到一间旅游新创公司内容企划的工作,一周可以有几天远程工作,后来也幸运地在 PTT 找到一间韩国公司,可以兼职当全远程的视觉设计师。 佐依表示,虽然当时没有完全的正职远距工作,可是至少她先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在台湾找远程工作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如果什么都没有做,就是一个绝对的零 2017 年,佐依因缘际会跟随另一半搬到了美国,佐依与韩国公司协商,从兼职转为正职工作,最终实践了向往已久的全远程工作。 但故事并没有到这里结束,这时,佐依开始了另一个尝试,就是「创业」。 她尝试在下班后,构思自己的个人品牌,并录制自己的 Podcast 「佐编茶水间」,思考各种变现的可能,当作自己的副业。 那时,对业配模式还不熟悉的佐依,就先从联盟营销开始,向听众推荐一些产品,若是有人购买,自己则可拿取一些奖金。那时也很流行「知识变现」的商业模式,佐依也将自己对于设计思考领域的专业变成了在线课程。 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的在线课程获得不错的回响,赚到了 4000 美元(约 12 万台币),但佐依并没有因为一次性的成功,就决定辞掉原来的正职,全新投入个人品牌。反而她将 4000 美元先用来优化自己的相机、设备,等到第二次的在线课程也有不错回响,证实这样的商业变现方式不是一次性的,她才辞掉原来的正职工作,投入创业。 一个好的成功者,你不能胆子太大,孤注一掷,可是又不能胆子太小、太过理性,因为太过理性就什么都不敢做。 佐依一路上不断证实每条道路的可能性,她说:「你在那边花时间担心说,我做这件事情对不对、是不是浪费时间、做错了怎么办,但是你如果什么都没有做,他就是一个绝对的零。」 很多人会很担心失败,但佐依认为,虽然做错一个决定,确实会花费许多时间、精力、金钱,这些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件事情不是什么一次定终身。大胆试错,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可能性。 如今,佐依实现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想象。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佐依一路以来实践全远程工作、数字游牧的方法,与更详细的实例分享,欢迎收听《大人的Small talk》EP 425 数位游牧志:设计自己的理想生活,路走不通,就自己开创一条。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9,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数位游牧对升迁不利?快看我的 4 个「远程」向上管理心法 

「我每天早上大概六点到八点去冲浪,回来大概九点开始工作,到下午五、六点。下班就去海边看夕阳,或和朋友 Hang Out。假日会去附近的岛屿潜水,或冲浪冲更久,因为平常可能只冲两个小时。」 听 Angel 聊起每日作息,很多整天都待在办公室的上班族可能觉得如梦似幻,但在她将近两年的数位游牧生活中,这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 从「外派」开启海外职涯,新冠疫情后踏上游牧路 Angel 大学毕业于公共与政策学系,本来和多数同学一样,以考公职为职涯目标,但在考前,一位老师建议她可以同步应征其他工作,以确保就算没考上仍有收入。 「考前 50 天,我收到了一份台湾公司的 offer,是要外派到上海工作的。」尽管父母有些反对,本就热爱旅行、想把握机会出外闯到的她决定接下这份工作。 在上海生活期间,她说自己彷佛从零开始,虽然语言相同,但大至社会文化,小至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类过去没用过的服务,她都悉心学习和体验。 后来新冠疫情在中国大陆多处爆发,她开始思考「工作地点弹性」议题,决定自学程序技能,亦成功转职到目前任职的新加坡商,担任 BI Analyst。目前旅居过的城市,包含中国海南、印度尼西亚峇里岛、泰国清迈、以及台湾的宜兰和台东等。 至今已有近两年游牧经验、遇见不少「游牧伙伴」的她也补充,除了程序技能,数字营销、SEO 操作、教练或顾问服务等,也都是相对有机会能远距工作的职业选项。 热爱冲浪的 Angel 在游牧时常「靠海而居」。(图/Angel 提供) 自由背后需要自律,不进公司更要做好向上管理 远距工作赋予 Angel 更大的生活自由度,但 Angel 坦言,这也代表着她需要更自律,才能确保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稳定。 她举例,因为热爱冲浪,所以她经常选择住在能冲浪的城市,在那边的很多朋友可能是自己创业,随时想冲浪都不成问题,但她毕竟还是个「上班族」,也因此需要考虑会议时间、工作进度。并不如很多人想象的,成天全然自由。 除了善用 Google Calendar 妥善安排会议与工作时间,Angel 也特别提到远距工作中,管理与老板和同事关系的重要性。 「因为是全远程嘛,你没有办法见到同事老板,所以要怎么更有效率或让老板安心 ,觉得你的工作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后让同事觉得就算不在办公室,你也是能及时沟通的人,这个在工作上需要特别注意。」 怎么做?她分享几个做法: 1. 频繁回报进度,让老板能放心 不在老板眼前,如何让他知道你有在做事?一个好方法就是频繁且主动地回报。 Angel 举例,很多人习惯平时埋头做事,到任务截止日时才交出成果,但在远距工作中,这很容易让老板「不确定你都在干嘛」;比较好的方法,其实是经常跟老板回报工作进度,甚至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在 Podcast 节目中,Bryan 对此也补充,「主动回报」不只在远距工作中很重要,在一般面对面的工作模式中,同样能让老板更清楚知道你的工作状况,对你建立相对高的信任。 2. 实时回复讯息,保持工作效率 实时回复来自同事、老板的工作讯息,也是在远距工作中管理职场关系的重要眉角。否则,当人不在办公室、讯息又总是隔很久才回复,他人自然会怀疑:「你是去哪打混摸鱼了?」 3. 做好会议纪录,减少沟通成本 比起面对面一起工作,远距工作的沟通相对麻烦,甚至偶尔还会有时差问题,导致无法实时沟通。因此,Angel 也建议可以透过做好会议纪录,让每次讨论的结果都有地方能查找和确认,降低沟通需求、也减少沟通成本。 4. 视讯开启镜头,持续累积信任 Angel 最后提到,很多人在视频会议时,可能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会选择关闭镜头,仅以声音「现身」。但其实在几乎无法当面见到同事的远距工作中,把握视频会议「见面」是联系情谊和信任的重要方法。 Angel 也分享,在刚开始远距工作时,她因为跟某个同事仅以文字沟通过、不了解对方性格和沟通习惯,所以产生了一些误会。此后也才发现,相较之下,约个视频会议不仅能让讨论更有效率,更是「真正」认识同事、累积情谊和信任的好机会。 游牧怎么交朋友?生活开销大吗?峇里岛生活揭密! 除了工作上的体悟,Angel 在 Podcast 节目中也分享了她在峇里岛的生活。 「我目前人在峇里岛 Uluwatu 的一个 Homestay,民宿主人是印度尼西亚人。」Angel 提到,民宿主人常热情地介绍民宿里的人们互相认识,而且其他人大多也都是数字游牧者,或入住相对长时间的旅客,久了大家也开始会相约冲浪。透过住宿,她结识了来自巴西、西班牙、以色列、菲律宾、德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好朋友。 不过 Angel 也补充,个性偏内向的她刚开始游牧生活时,其实在交友方面备感吃力。 原以为一定要让自己外向、参加派对,才能交到朋友,于是即便觉得累,仍硬是参与这类聚会。但后来,她发现透过「共同兴趣」来认识朋友,不仅更轻松,双方也更自然会有话题聊、还能一起出游。这也成为她后来主要结交朋友的方式。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生活开销,她分享,目前民宿房租每月换算新台币约一万两千元,餐费一天则约新台币三、四百元,算一算其实和在台北生活差不多。 不过还得额外算上旅费,以及每 60 天需出国 「Visa Run」(也就是出境一趟,再回峇里岛重新开始计算旅游签证限期)的费用。但薪资扣除开销,目前她每个月仍能存下一些钱。 在访谈尾声,Angel 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数字游牧,之后即便要换工作,也会尽量让自己持续能持续这样的生活型态。 而针对有意开启游牧生活的听众,她也鼓励先审慎评估自己是否适合 / 想要这样的生活型态;若真想推进,再来搜寻能远距的职缺(可参考文章前段提到的程序、数字营销、顾问服务等工作类型),或提升职缺需要的能力面向,让自己能逐步实践梦想! 如果你想了解该从何自我评估起,以及 Angel 在游牧路上得到的生活体悟,欢迎参考「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Chen 专访|数字游牧的价值不在到处玩,而是「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模样」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gel 在远距工作方面的经验,以及游牧生活中的真实甘苦谈,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2:在峇里岛数字游牧可以天天冲浪吗?心中理想面对现实考验,该如何平衡?|Angel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6,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专栏作家读者太太:创业与工作不是只能二选一,何不试试看「业内创业」

「我觉得大家在思考创业这件事时,不一定要用二分法去看,人生不是只有一个选择,为什么你一定要放弃现在的工作,才能创业呢?」 当我们聊到如何给那些有创业梦想,却因为担心创业后收入不稳定而犹豫不决的上班族朋友一些建议时,笔名读者太太的 Moja 这样响应。 而之所以会给这样的建议,正是因为这是 Moja 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业内创业是源自求生的本能 经营自媒体「读者太太在英国」的 Moja,有五个不同的身分。她不仅是一位在英国具有十年丰富经验的资深营销客户经理,同时也是一名专栏作家,在 2019 年,她更进一步创立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并在 2022 年开展自己的职涯教练业务。除此之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Moja 说自己过去并未考虑创业,或许是因为在台湾的职涯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自己在台湾工作时,一直都是认份的上班族。 然而,来到英国营销公司的第一年,碰上了公司大规模的裁员,这件事彻底地翻转了 Moja 的认知。 当时的她并没有被裁员,但这次的经验却她受到极大震撼,发现原来在欧美国家,这样大规模的裁员其实是常态,所以或许是求生的意志, Moja 开始思考自己万一被裁员后该怎么办,为了确保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才开启了 Moja 的斜杠与创业之路。 「从那时起,我认为我在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开始经营自己的粉专。」 在还没踏入营销公司之前,Moja 拥有五年的记者经验,再加上自认从小就是喜欢写作的人,因此 Moja 开始写起了粉专,分享自己在英国的所见所闻。虽然一开始经营粉专没有钱,也没有业配,但 Moja 却做得很开心,也慢慢地吸引了一些想要来英国工作的粉丝。 这些人虽然希望在英国工作,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Moja 开始分享自己在英国找工作的经验,并访问在英国各行各业工作的人,希望藉由分享这些信息,帮助粉丝在职涯路上更加顺利。渐渐地,开始有粉丝会咨询她的建议,也有出版社询问是否可以把这些经验集结成册,为她开启了职涯教练与作家这两条路。 而在访谈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的创业家,也让创业这个念头悄悄地在 Moja 心中种下。 2019 年,Moja 发现自己的公司并不喜欢接华人的案子,一来是不懂华人文化,沟通起来很麻烦,二来时差也是必须要克服的问题,因此只要与华语世界有关的案子,基本上 Moja 的公司都会选择拒绝。 而这也让她看到了商机,觉得既然公司不要接,那自己懂营销、懂中文,何不自己来试试看?因此 Moja 决定注册公司,在维持本业工作的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业内创业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自己创业之后,我发现时间就是金钱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Moja 分享,自从开始创业以来,她最大的体悟就是对时间成本的掌控。 因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完成,所以她会特别谨慎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毕竟,时间就是收入的来源,这也能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工作者。 Moja 开玩笑地说,自从她开始创业以来,她都会提早上线参加公司的会议,这样的行为甚至让她的主管感到压力,表示因为她的提早,自己也不能迟到了。 还有一项改变,是因为收入来源的拓展,所以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动能更具平常心。 Moja 说开始经营个人品牌后,即使面对公司的裁员,自己也能以平常心应对。因为知道现在的这份工作,只是收入来源之一,即使突然间断掉,她还有其他的现金流。 甚至,当创业的收入逐渐超过本业收入时,她在与公司谈判时也更有底气。Moja 分享,由于她的职涯教练业务日益繁忙,自己希望能抽出时间处理这一块,因此她开始与公司谈判,希望能将合作模式从全职转为兼职。 业内创业的美丽与现实 当我们谈到如何开始业内创业时,Moja 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些人可能追求稳定的工作,并在下班后从事如追剧等休闲活动,这些选择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不一定需要业内创业。 然而,Moja 笑称自己是一个劳碌命,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感到恐慌。因此,当她看到身边有许多创业家在工作的同时,也在经营自己的事业,她就会想要效仿他们。 因此,Moja 认为在开始业内创业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个性。 接着,Moja 提到,想要业内创业,就必须做好有所牺牲的觉悟。 因为一旦你开始业内创业,你将必须牺牲许多事情。例如,她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电视了,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而且陪家人出去玩的时间也大幅减少,甚至非常感谢自己的先生帮她处理了很多家庭的事物,让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因此,Moja 也说,想要业内创业,时间管理也非常重要。 因为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都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这样只会让自己很快耗尽,必须要主动给自己设立一个界线,让自己好好休息。Moja 就说她曾经因为不间断的工作,导致自己后续有两个礼拜都处在燃尽的状态。至此之后,她每周至少会有半天到一天,就是单纯躺平,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去想工作,让自己可以好好充电。 关于更多建立界线的具体概念,可以参考这篇文章:Amazon 广告策略经理 Jessica 专访|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设定「停止线」让自己好好下班! 最后,面对很多人都认为创业必须放弃本业的人,Moja 给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一定得放弃 A 才能做 B,而是时间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像她一样先从兼职做起,一开始先将 80% 的精力放在本业工作上,20% 放在斜杠的项目上,等之后营收上来了,再将比例变成 50%、50%,慢慢地降低对其中一方的依赖。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以及 Moja 在远程工作与业内创业得到的体悟,欢迎参考「从一张白纸到唯一华人客户经理!读者太太在英国「斜杠创业」学会的 3 件事!」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Moja 在远距工作方面的经验,以及业内创业的真实甘苦谈,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4:创业?上班?我都要!职涯选择不是只能二选一|专栏作家 读者太太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4,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吴尔芙轻珠宝房秋玮:你想活成怎样的自己?「回归自己」打造出来的事业才能打动人!

「我们很常讲,等到以后,我就要干嘛干嘛,但很可能根本没有以后。所以,现在我想为自己勇敢一次。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的创办人房秋玮说。 三年多前,房秋玮离开高薪、主管职的外商公司,创立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 在外人眼里,房秋玮是一个厉害的职场女强人,过去一路从基层业务做到全国业务主管,在美妆、精品、时尚品牌都待过,但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也承受了莫大的竞争与压力。 房秋玮提到,自己曾连续半年,都在厕所里面吐,但却不敢出声音、害怕被发现,只能等到眼睛没有红了,面纸擦一擦,再走出厕所,若无其事地补妆,再继续回到岗位上。 「别人看你都是光鲜亮丽,但承受这些痛苦的人是我,我发觉到名声什么的真的还好, 重点是每天活成什么样,是你自己承担。」身心俱疲的房秋玮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与工作,房秋玮决心创业。 创业的三年多来,房秋玮也曾因为疫情大受打击,甚至踩到许多创业地雷,如今吴尔芙慢慢站稳脚步,同时她也在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人的 Small Talk》「数字游牧志」邀请房秋玮分享她创业背后的故事,也给想要创业、或是在职涯迷失的你,一些建议。 创业不要越级打怪,一步一步来!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想要一个理想中的公司、店面,排场、规格都要做到最好,但那些可能不是做生意做生意最优先的事情。 过去在外商公司,房秋玮习惯资源丰富的工作环境。于是刚开始创业,房秋玮就将规格拉好拉满。 不仅租了 A 级办公室,聘了一些员工,买了大金库存放饰品,还使用一个 75 元的纸袋等等。但好巧不巧,在刚创业不久,就遇到了疫情三级警戒,当人们没有人际社交的聚会,饰品的需求自然下降,才刚创立的珠宝品牌直接受到冲击。 房秋玮最后只好打掉重练,回归到一人模式,回到自己家中,一人分饰多角,客服、包装、出货、营运全部包办。 房秋玮笑说︰「创业,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事业时,不躁进,先把基础打好,未来再慢慢升级品牌都还来得及。 房秋玮也建议,想要创业的人,最开始的第一步,先不要离职,可以在主业上,先拨一点时间斜杠。好比说你想要开电商,先利用下班有空的时间,在虾皮、momo 上先当卖家试试看。 这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你想要开设品牌 IG,那该如何经营社群、下广告等等。你也可以体验一下,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房秋玮在创业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找寻自己。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段话,来自于 20 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吴尔芙,在她名著《自己的房间》,感动了房秋玮,也成为她创立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品牌的核心思想。 我们大部分人不管在职场或生活,总是在意他人的眼光、外界的评价。但房秋玮经历了过去竞争激烈的外商工作,到现在创业寻找自我,她体悟到,没有人可以来告诉你什么叫做完美,因为每个人的完美都不同,每个人想要的人生都不同,我们不用跟别人比较与竞争,自己也可以更自在。 经营品牌也是如此。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不会因为市场竞争,就随意迎合大众市场,就算成本较高,她也坚持制作敏弱肌戴了不会过敏的饰品,制作过程也追求环保,甚至免运门坎,房秋玮都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吴尔芙是 1000 元免运,许多人会问她为何不直接 399 元免运,更能吸引客人? 「因为我也在筛选我的客户,」房秋玮说,她将 TA 设定明确,就是现代的白领独立女性,重视打扮,喜欢阅读、投资、关注时事等等,而这也正是房秋玮的样貌。 成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客群。 大人学创办人 Bryan 也在访谈中提到,创业不要一昧的盲从,听别人说这个很夯就去做。思考「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找到自己,从自己出发,这样打造出来的事业创造才能打动人。 如果你对房秋玮的创业故事有兴趣,也想知道更多创业背后的眉眉角角,欢迎收听《大人的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3:成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客群|吴尔芙轻珠宝创办人 房秋玮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9, 2024

旅日工作者 Jenny 专访|想到日本工作,日文要很好吗?日文好就有优势吗? 日本职场实况分享!

有求职网站调查,有高达九成五的上班族会想在农历年后换工作,而在这群人当中,有八成五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到海外工作。其中,又有四成的人首选是日本。 然而,想要到日本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呢?日文一定要很好吗?有需要 N1(注)吗?因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在日本有将近五年工作经验的 Jenny 来分享她的看法。 日文重要,但重要的不只日文 「如果是一般日本企业的话,我觉得日文好并不一定代表你就有绝对的优势。」 Jenny 认为要在日本工作,语言能力确实重要没有错。然而,如果你只擅长日语,却缺乏其他专业技能,如设计、会计、计算机相关技能或跑业务等,那么在日本找工作可能会相对困难。即使有工作机会,大多数可能会是旅馆、餐饮、柜台接待或商品贩卖等服务业的职位。 因此,如果你只有语言能力好,而又想当白领上班族,那你将面临的,可能会是选项较少,职缺竞争较激烈的状况,年龄、国籍与文化差异也恐将成为你求职的劣势。 所以, Jenny 表示想要来日本工作,有一项语言之外的专长还是会比较吃香。「像是我就知道有一些在日本工作的外籍工程师或外商企业员工,他们完全不会日文,甚至是来日本才开始学50音,但平时因为公司内都用英文沟通,所以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是,如果你想要在日本的本国企业工作,那会说日文只是『基本』。因为公司内人人都说日文,甚至社内其他外籍员工也几乎都会说日文。 日文就是公司内日常沟通的基本通用语言,所以你光是『只有日文说得好』而已的话,在日本的公司里并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事。 反过来说,如果你有个能做得特别好的一技之长在身,或是工作能力强、绩效高、人缘好,那么即使日文说得稍微破一点,大家也通常都会很包容你。」 Jenny 分享了她找到日本工作的经验。当初,一家日本公司找到她,那时她还未取得 N1 资格。然而,由于她过去在台湾的工作以及日本打工度假中累积了许多与日本相关的经历,这使得一家刚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不久的日本公司透过台湾的征才网站发现了她,并询问她是否有兴趣来日本工作。 虽然 Jenny 在被录取后顺利取得了 N1 资格,但她也表示,如果没有过去工作经历上的累积,她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跟自己「日语说得流不流利」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Jenny 还认为,来到日本工作后,她发现要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并不一定需要 N1,其实日常生活上 N2 就已经足够了。 只是,如果你拥有 N1 ,那么在日本的外籍人才求职市场上还是会加分,因为有些日本企业对于外籍人才就会开出需要有 N1 的条件门坎,若是你没有 N1 的话,有可能进不到面试,书面审查就被刷下来。 因此,虽然拥有 N1 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但它会成为你履历上的加分项,让你在日本的求职选择上更加宽广。 换句话说,日语沟通是基本能力,而 N1 资格则是加分条件。然而,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除了日语之外,你是否拥有其他的职场技能。 日文与专业技能,也会影响你的签证的长短 「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这个种类的就劳签证,是多数台湾人在日本工作最常见的签证。这种签证有 1 年、 3 年和 5 年三种有效期,但具体能获得哪种长度的签证取决于日本「入国管理局」的发放,无法自行选择。 签证虽然可以更新,但如果只获得1年效期的签证,则需要每年都花时间办理相关手续,这会比较麻烦。 还有一种是「高度专门职」签证,这是为了吸引优秀外籍高级人才留在日本工作而设立的签证。申请这种签证需要根据「高度人才签证计分表」来评估学历、工作经验、年收入、年龄、研究成果、日语能力等因素,只有当总积分达到70分以上时,才能申请。 这种签证的特点是统一有效期为5年,如果总积分达到 80 分以上,那么工作 1 年后(且申请时间点的积分仍维持在 80 分以上)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而如果积分 70 分以上,则工作 3 年后(且申请时间点的积分仍维持在 70 分以上)即可申请。 由于 Jenny 拥有日文检定的资格,并且在去日本工作前已经在自己的工作相关领域累积了一定的年资经验,加上硕士学历的加持,种种因素帮助她在积分上达到了申请高度专门职签证的条件,除了签证的审查时间大幅缩短,同时避免了每年为了更新签证而需要密集办理手续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比别人花更短的时间就能申请到永久居留权。 延伸阅读:日本工作签证 Q&A!签证种类、申请方式、打工度假转工签等 10 大问题一次解 要去日本求职不难,但绝对不是等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只有你平常多累积,机会下来时你才接得住。」 Jenny 认为,找到日本的工作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能不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她提到,台湾有许多专门媒合日本求职的公司,并且会定期举办日本就业博览会、赴日求职座谈、前辈经验分享交流等相关活动,甚至台湾有些大学也会和日本企业合作,举办征才讲座。 因此,如果你具备语言能力,并且有意愿到日本工作,这些资源可以提供你很大的帮助,前提是你自己要先想清楚自己「去日本工作」追求的是什么、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有很多人只是把「去日本工作」当成目标,并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因此到了日本之后,发现自己仅有「日文好」这一项优势,然而在一个人人都说日文的国家,这项优势并不能给你多少职场竞争力。 Jenny 分享了,她能有机会在日本工作,其实是源于过去的各种累积。「我觉得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也都是来自于过去一点一点小小的累积,最后在某个时刻回过头来,变成人生路口上巨大改变的契机。」 她说,当初并没有一定要来日本工作的想法,但因为在工作中持续累积自己的经历和能力资本,并定期更新履历,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才让她在人力网站上被急需人才的日本公司发现,进而有机会来日本工作。 然而, Jenny 也强调,这样的机会并不是随便都能捡到的。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累积,这样的机遇也不会主动找上门,或是即使机会就摆在那里,自己也未必就能抓得住。 因此,她建议,如果真的有心想要来日本工作的人,除了日文能力之外,找到一个自己擅长或有兴趣的领域,并持续深化专业技能或相关的工作能力、资历,这样当机会来敲门时,你才能把握住。 备注 N1 为日文检定等级,分为 N1、N2、N3、N4、N5 五个级数,N5 最简单,N1 最难。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