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190 posts

【部落格经营】Medium、痞克邦、方格子与 WordPress 哪个好?4 个写作平台的优缺点比较

Medium、痞克邦、方格子、WordPress,一眼望去网络上的写作平台有很多种,每个平台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包含了流量来源、变现方式、是否能够有广告收入等等,本篇文章就针对这几个项目,来做比较说明。 最后也会告诉你,如果想要经营部落格打造被动收入,我所推荐的是哪一个写作平台?为什么呢? 一、方格子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方格子针对华语市场,流量三成来自社群媒体。也就是说,如果你原本有在经营 FaceBook 的,蛮适合搭配着方格子导流量使用。 方格子的接口简洁,操作简单,但缺点是不能够放广告,没有广告的收益。变现的方式较少,主要变现方式为订阅制的会员收费,需要不断的产出文章。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缺点是隶属于平台,有被关站的风险。 二、痞客邦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痞客邦简单操作好上手,优点为本身自带一定的流量。但缺点一样没有自己网域,有被关站风险。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另外,如果你有看过痞客邦的文章就知道,版面上充斥着太多的广告,使用者体验不是很好,没有办法好好的阅读想要看的内容。 三、Medium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Medium 是欧美市场为主,版面简洁,但没有中文接口。如果你是写外语部落格,那可以考虑看看使用 Medium。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但缺点仍是隶属于平台,有被关站的风险。 四、WordPress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WordPress 新手需花时间学习架站的知识 ( 当然也可以外包请专业的架 ),但自由度高,变现方式多元。 最大的优点是:拥有自己的网域没有被关站的风险。 延伸阅读:甚么是 WordPres?傻傻分不清楚 WordPress.org 与 WordPress.com 的差别是甚么? 五、写作平台综合比较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图/被动收入实验室提供)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是否想要写作,可以尝试在 Medium、痞克邦、方格子写个二十篇看看自己有没有放弃 XD 倘若你的目的只是单纯想写写文章、纪录生活,而且英文或是外文的部落格,那就选择 Medium 吧!如果是要写关于旅游、生活、美食,痞克邦和方格子都可以试试! 但如果你是想要打造额外主 ( 被 ) 动收入、经营个人品牌的话,WordPress 自架网站绝对是我的首选 🤩 原因很简单,因为自架 WordPress 网站有 100% 的掌握度、自由度高,变现方式多元。 重点是拥有自己的网域没有被关站的风险。 延伸阅读:【如何申请 Google Adsense 广告开通】 实现在网站中放广告赚取被动收入!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鱼子小姐的被动收入实验室(@fishfreelife)分享的贴文 以上是各个写作平台的比较。 欢迎大家一起加入写部落格的行列 🥳( 洒花 ) 如果你对自己架设网站有兴趣,跟着下方手把手的教学文章,你也可以架出属于你自己的网站! 四天架站教学系列文章: DAY 1、Cloudways 主机申请 DAY 2、主题基本设定 DAY 3、主题进阶教学 DAY 4、网域申请,网站上线! 如果你对相关主题感兴趣,欢迎追踪 instagram 「鱼子小姐的被动收入实验室」! -- 本文转贴自:鱼子 被动收入实验室(原文标题:【部落格经营】四个不同写作平台的优缺点比较)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6, 2024

如何打造「知识型产品」,创造 6 位数收入?(下篇 – 营销企划)

要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个人品牌,甚至销售第一个自己的产品,并在一个月内赚进六位数的收入?这篇文章会 Focus 在后期的营销企划,并且会专门讨论在线课程的部分。 在「上篇 – 点子生成」学到了要如何找到消费者会想买的产品点子,以及在「中篇 – 产品设计」中知道了如何详细的去设计产品的详细内容,最后规划出一套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后一步就是要想尽办法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和你分享我如何规划营销流程、用了哪些营销管道,以及几个销售在线课程时你应该注意的重点。 一、设计销售页 什么是销售页?简单来说就是介绍你产品信息、适合谁、能让学生得到什么成果的一个网页,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自己贩卖在线课程,没有透过任何大型平台帮忙的话,你将会在营销时面临很大的技术问题,例如说: 销售页应该要放在哪?怎么让人看到? 怎么串接金流?我要怎么收钱? 要怎么把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上? 别担心!现在网络上都有超级多的资源,可以让你用超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做出不错看的销售页面,我最初的销售页是用一页购物制作的,简单好用,收费也很低,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订单处理也都包含在里面,很适合时间不多、有预算限制或是非技术背景的人入门。 第一次做销售页做得很阳春是很正常的,我刚开始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要花俏一点,也可以参考我的良师益友度哥利用一页购物所设计出的销售页面,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信息也很完整,所以只要你上网查数据,做点功课,相信销售页这一关是难不倒你的。 一页购物店目前只支持台湾银行账户收款+台湾手机登入,如果你是海外公司或像我一样在海外,就会有点不方便,我当时是跟我妈妈借了手机号码来注册,不过如果你目前人在台湾,相信这是个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入门的好资源。 随着经验的累积,我制作销售页的技术也进步了很多,现在的我是用 Teachable 的后台来制作销售页,你可以点下面的图片去看一下,当然你没有一定要做得像我这么漂亮,如同网站的外观,设计都不是初期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文案和产品信息。 二、我用了哪些销售管道 销售页搞定之后,你以为客户就会主动上门了吗?你想太多了,如果你不把新产品的消息公诸于世,不用一些营销手法去包装你的商品,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你在卖课程! 所以我会建议你将你有在经营,而且有观众的平台一一列下来,盘点你现在的营销管道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宣传时程要怎么安排?需要那些素材?并思考这些平台各自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宣传你的课程,例如我的营销管道有: E-mail FB 社团 FB 粉专 Podcast Instagram YouTube 全部列出来之后,我就要做个分类,来决定哪些平台是我的销售主力,哪些是次要的,分类后的结果和各个平台的用途如下。 E-mail Marketing(主要) E-mail 虽然老派,却是我本人最爱用的营销方式之一,不用担心算法和触及率,只要你寄出,观众就一定收的到,如果观众不开信,基本上都是你的问题,不能去怪算法,可能是你的标题下不好、内容不吸引人,你可以好好地检讨要怎么修改,修改的成果也比较准确。 虽然 E-mail Marketing 在台湾很不流行,但它依旧是我最强的销售工具,如果你也想开始使用 E-mail Marketing ,市面上的 E-mail Provider 非常多,下面是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你可以依照你所在的地区,花时间自己去研究一下。 台湾:Benchmark、电子豹 美国:Convertkit、Mailchimp、ActiveCampaign 我个人是使用 ConvertKit,无论你使用哪一个平台,一定都要能做到搜集名字和信箱,以及 Sequence 等关键功能,这样你就能在后台设计什么样的人,点到什么样的连结、会收到什么样的信,整个销售流程就可以自动化,你也不用常常去处理客户的问题。 我在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去设计不同的 E-mail 内容,事先写好每封信的文案,去规划每位有订阅我的读者,要在什么时间点收到怎样的内容,如果他们看完信,又要有什么样的内容在隔天、三天后发给他们,安排好之后就是全自动的,非常方便! 如果你也打算将 E-mail 当作你的主要营销工具,在前期绝对要花点时间来安排。 FB 粉专和社团(次要) 在脸书的部分,我会尽量思考要怎么样做到「跟观众频繁地互动」,例如使用脸书机器人,请他们在贴文底下留言,然后使用讯息推播,送出客制化的对话内容。又或者是利用吸睛的贴文引起观众的好奇等等。 其实跟在做 E-mail Marketing 有点像,差别在于 FB 会受到算法的干涉,你比较不能掌控成效,不过也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规划的。 Podcast(次要) 在 Podcast 上我会尽量在节目里插入我自己课程的口播广告,根据当集的内容来插入不同的产品,这样会来听那一集音频的观众,会 more likely to be interested in my offer,像是这样的小巧思,都是可以被设计的。 其他平台 例如 YouTube、Instagram 这些我比较没有花心力在经营的平台,因为触及到的人数不会太多,所以我也不会做太多的营销规划,不过它们依旧有观众在上面,所以如果情况允许,我还是会制作些短影片来宣传我的产品,就算是多一个曝光的管道,成效倒是其次。 三、利用免费内容吸引观众 根据调查统计,如果你先给观众一些试用品,可以增加 36% 的销售成绩,这也是为什么卖场有那么多试吃品,答案就是刺激销售,以营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家不知道你是谁、没看过你的品牌、也不太确定你的商品能不能带给他们期望的效果,那他们怎么会买? 尤其在数字时代,你几乎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到观众,又要怎么让他们知道你产品的特色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制作一些免费内容当作试吃品。 你可以撷取课程的一小部分做一个前导影片,也可以额外写一篇文章、制作相关的内容,并在这些内容中旁敲侧击并销售你的主要产品,我到现在都因为这个免费内容,获得了很漂亮的销售成绩,但是在做免费商品时,有几个重点一定要记住! 1. Know you End Goal 在做试用品或免费内容时,一定要记得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销售成绩,所以你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这个目的,不然就没有让人家试用的意义了。 例如你写一篇免费文章,在规划内容大纲时就记得要让这篇文章跟你的主产品产生链接,人家看完文章后觉得有收获想学更多的话,就有机会进到销售页,购买你的商品。 延伸阅读:为什么个人品牌赚不到钱?3个必须建立的 自媒体获利心态 2. 不断提及主要商品 延续第一点,我们做免费内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主要商品的销售成绩,所以一定要不停的提到你的主要商品,就像你会在我的 Podcast 、文章的最下面、网站的侧边栏看到我不断会提及我的主要产品 「Brand You Life」 很多人会不好意思宣传自己的商品,但如果你用对方法,这并不会让人反感,你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例如你可以用一些话术:「如果你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在我的付费课程里会带到更详细、更深入的教学。」 你提到产品越多次,人的大脑就会自动抓住这个信息,就算每次都只是稍微提到,也都可以让观众的潜意识思考:「我到底想不想要知道更多?我愿不愿意花一点钱来学习更多?」,触发并增强他们想购买的意愿。 延伸阅读:你有冒牌症候群吗?5个自我检视特征与调整方式 3. 风格语调一致 当你在做付费产品和免费内容时,你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风格,记得要把这个风格保持一致,如果有牵扯到文字或说话,记得语调也要尽量一致,总不能免费产品是用温暖的风格吸引观众,买下去之后又用斯巴达的教育方式吧?这可能会让观众感觉被欺骗的感觉。 4. Something Special ♥ 我喜欢在免费内容中给观众一点惊喜,或者一些只有在这个免费内容中才看得到的 Bonus,例如说看到影片的最后就可以得到课程折扣、现在购买会额外赠送咨询服务之类的,多用一点巧思,让观众在看完你的免费内容后,产生「我想要购买你的商品」的感觉是做免费内容时最重要的目的。 5. 说话算话 如同前面所说,你一定会在免费内容中提到自己的付费课程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不过很多人会为了刺激销售而夸大其词,说出课程根本没有包含的东西,或是他们做不到的承诺,这是做免费内容时的大忌,如果你说话不算话,很快就会失去观众的信任,后面的产品也不用卖了。 以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主要课程 Brand Your Life 是用一堂 1 小时的在线讲座当作免费内容,偶尔也会配合一些节日,或是跟其他相关的品牌合作推出不同主题的免费直播,里面就会提到一些我最近对课程的规划,例如今年会新增什么课程,会邀请谁来当客座讲师等等。 当我要在免费内容中提及这些东西时,通常都是已经进行到一个段落,是真的会推出的东西,即使讲得当下还没真正推出,也会让观众产生期待感,进而购买你的产品,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你,不要害怕你在免费内容中透露太多的好康。 当你能给得越多,你的观众越会觉得:「哇,免费内容都这么有料了,那付费课程一定更有深度」,所以不要怕,只要是你做得到的,就尽量去给吧!但也要记得随时把你的 End Goal 放在心上。 四、用预售验证市场反应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销售都是要等课程做好后才要开始做的,但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都还没有制作完成,因为那个不是最急的事情,你还不需要把所有的钱和精力都投进去,相反的,我们应该先确定真的有人愿意购买,也就是进行预售,然后才真正把课程给完成。 我知道这时你可能会想:「我没有真正做出产品,要怎么卖给别人?」,这其实就像预售屋或是现在很多的在线募资,你买预售屋的时候房子并没有盖好,你所支持的募资活动也没有真正推出,只是做个模型给你看,但依旧有许多人愿意预先付钱给这些还没完成的商品。 预售主要的目的是要先确定市场的实际反应如何?有多少人愿意购买?需要有多少人买才能回本?此外,预售也有下面几个好处: 增加自信:当你看到越来越多人愿意预购你的商品,你的自信也会大大的增加,我就是这样。 更多的预算:当有人愿意预购,你就会有更多的预算可以去好好设计课程或投资设备。 得到读者最直接的回馈:你一定会遇到观众问问题,例如:「请问我没有 xxx 经验,也可以来上课吗?」,你就可以根据回馈去微调你的课程,让成品更符合需求。 实时停损:最惨的情况就是没人买,或是只有少数人要买,此时你可以考虑退款,甚至是停止制作课程,节省不必要的制作成本。 如果你真的担心没有实际做出来没有人会买,也可以考虑先做 30%~40%,至少有点东西给观众看,接下来只要说清楚未来课程的制作进度和规划,相信观众都还是会买单的。 延伸阅读:ICA 是什么 ?影响品牌成长的关键&4个 ICA 对话法则 五、营销要软硬兼施 我的最后一个秘密武器,就是 Hard sell & Soft sell,中文我不太知道该怎么翻译,但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Hard Sell:硬式营销,例如直接给出数字的、促销活动、限时限量、免运费等较理性的方式。 Soft Sell:软式营销,例如带出你的故事、理念、使用者分享回馈等较感性的方式。 大多数人用的都是 Hard Sell ,这也造成我们很讨厌被人家推销,觉得别人在骚扰自己,我相信这也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要怎么样以同理心的方式设计出会让观众感兴趣,真心想要你的产品的文案。 以我自己来说,我会利用 E-mail marketing ,设计几个 Soft Sell 的信件文案,信件里讲了我的故事、我开课的愿景和目的等等,这些都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你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品牌,而是个有血有肉、在乎他们的真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绝对能 Close 掉更多客户 👉👉 点这里免费下载我的 Soft Sell 范本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直接询问他们购买、不购买的原因,例如以下这 2 张图,透过直接问的方式,你可以知道很多人不是不喜欢你的产品,而是有各自的考虑。这时你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用客制化的回复来成交他们,让他们清楚知道:「你的问题和顾虑是可以被解决的。」 不过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我觉得 Soft & Hard Sell 交互使用的成效是最好的,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你可以同时设计好几种营销讯息,呈现方式不限,然后用故事 ( Soft ) x 事实 ( Hard ) 的方式来营销,例如我可以将同一句话视情况用 Soft & Hard Sell 的方式表示: 当然,营销有各式各样的方式,你可以复制我的,也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但永远记住,让人真正购买东西的永远都是情感,营造出有感情的故事,你的商品就会大卖。 Facts Tell, Stories Sell. 营销企划 一定要好好做 最后附上一张我在我的第一堂在线课程 Dream to Goal 里讲到的从设计到销售一个在线课程大概的参考时程,也许能帮助你更清楚要怎么样去走点子生成、产品设计和营销企划的整个流程,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点下面的连结去复习这 3 篇文章。 以第一次销售在线课程来说,我对我的销售结果非常满意,但是我也知道我还有很多可以优化、可以学习,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即使到现在我比较熟了,我依旧在不断的学习销售,我也期待你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也能保有这样的心态,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系列文章 上篇:点子生成 中篇:产品设计 下篇:营销企划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下篇 – 营销企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5, 2024

「手写字」变斜杠副业,甚至建立个人品牌!天马行空的创作怎么起步?

(图/CY 提供) 当你看到「写字」这两个字的时候,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画面一: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不断看着屏幕敲击键盘。 画面二:拿着智能型手机,双手在触控屏幕上不停按压滑动。 画面三:在桌面上摊开几张稿纸,拿起钢笔开始一笔一画写起来(现在还有人知道什么是稿纸吗)? 你也许没有想过的是,有那么一群少数的人,特别在这人手一机的科技时代下,可以把「写字」这件事当作一种艺术设计的工作? 我开始担任媒体编辑工作(这也是我很喜欢的工作)这几年间,算一算,同时从事自由接案工作也刚好跨入第十年。我接案的工作内容通常和文字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包含文字撰稿、影视评论,以及这篇文章主要想谈的重点:手写文字视觉设计。 我与不同品牌、各种单位与独立工作者合作,经手过各式各样的产品: 电影/短片的主视觉、书籍封面、活动标语、文案、招牌、贴纸、MV 字幕、电视广告、平面广告、艺术作品、各项纪念品开发、甚至包含结婚证书,各种只要你想得到(甚至你没能想到)可以写字的任何产品,都是我涵盖的服务项目。 甚至,我在空闲之余也会偶尔到户外市集摆摊、制作个人品牌的周边商品、甚至现场客制帮人写字,只要你点什么字,我直接现场写给你的实体活动。 台北国际艺术村作品(图/CY 提供) 也许,在你平常走在路上的时候,或是无聊滑手机看看脸书、在「脆」(Threads)闲晃的时候,其实你早已经看我写的字了,只是你并不知道。 这篇文章的主要重点,是要分享我这九年多来的自由工作经验,透过与不同品牌的合作的创作经验分享,逐渐建立个人品牌,如何在创作路上不断挖掘自我的心路历程。 不过,我要提醒,以下经验分享较为适合身兼数职的工作者(尤其是你有正职工作,但也想同时开发副业、建立个人品牌的人),供大家参考。 个人品牌是怎么炼成的?说出你心中想说的话,不要害怕表达意见 我先介绍我的专页「CY Handwrites(手写CY)」,这个专页提供的服务与后继衍伸的产品,主要以手写字或书法的造型设计当作重点服务。 我在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但是在成长时期,我并没有特别将这项技能转换成职业的打算。一直到就读大学后,社群媒体已经是大多数人交流互动的平台,当时除了在脸书上大多跟朋友、同学互动、聊天以外,分享歌词、在生活当中想到跟随时事话题的字句,是当时我在社群上很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我常习惯拿起一张白纸,选择不同款式的笔(我也是个文具控)写字,最后用手机拍照,上传到自己的私人账号上与大家分享。当时许多朋友非常喜欢我写的字迹,这也逐渐变成了我的「定番」。 就这样,有朋友开始问我,为什么不开个粉丝专页跟更多人一起分享呢? 于是,我开启粉丝专页经营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图/CY 提供) 我创设专页的动机非常单纯,也就是抱持着好玩心态而开,而在当时,以手写字为主题的账号或专页还非常稀少。 我发布的内容通常有哪些?这些手写字的动态,都会和我自己的生活状态——关心的时事议题、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作品、我内心大大小小各种千奇百怪的提问、自己旅行的地方息息相关。 许多社群专页都会有「人设」的讨论,但说实话,我几乎没有人设,「我就是我」。从个人创作的角度来看,创作其实就是把你内心直接掏出来,并且用你的方式转化呈现给别人看。 只要你有足够的个人想法与观点,并且乐于与其他人分享你的个人思考,随着经营时间一久,有些内容总会意外地触动朋友的内心,让他们愿意主动分享这些创作内容。 就这样,随着朋友们相互主动分享与口碑宣传,我的专页不断向外扩散,从朋友、朋友的朋友到非常外圈的陌生人,让愈来愈多人知道这个专页,追踪数便也开始水涨船高。许多公司、不同品牌与合作伙伴也便跟着不请自来。 台文馆合作商品(图/CY 提供) 创作怎么起步?维持创作能量、粉丝专页的风格化养成 到底要怎么开始创作?这是大家最常问的问题。定期维持自己的创作能量,定期更新自己的内容,这是让社群专页与自己的创作最终被看见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要如何维持自己的创作能量呢?如何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与素材?这些是大家最常询问的关键问题。 以下,我先从灵感发想开始谈起: 1. 怎么开始创作?先打开自我观察与觉察的能力! 一般大众所想象的「灵感」,就像天空打雷一般,一闪即逝,然而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曾认为,创作本身根本就没有「灵感」这回事。 我部分认同林怀民的想法,灵感其实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那些看似极不起眼却非常细致的观察。 这些能引发「灵感」的东西无所不在,只是可能你在平常中,你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 你可以先从最基础的五感开发做起,想一下以下这五个问句:你看见什么、你听见什么、你闻到什么、你摸到什么、你尝到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对于外在或内在变化感知不太敏锐的人,你也许很难成为一个信手拈来的创作者,因为创作往往都是从这些细小变化长出来的。这需要一点天赋,但也可以慢慢透过练习养成。 比方说,我用通勤过程当作例子。 如果你是个天天朝九晚五的通勤族,在你心有余力的时候,可以试着选择一天,悄悄在车上进行一个观察笔记: 你搭上大众交通工具之后,其他乘客在车上做了什么事? 你有留意过穿着特别显目的人身上穿戴的配件吗? 乘客衣着的布料剪裁、颜色、图案花色又是什么? 他们在滑手机的时候,各自表情又是什么? 你曾经听过车上陌生人的对谈内容说了什么吗? 你可以试着把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记录下来,每天只要花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记下几个一天当中你最印象深刻的事物。你可以随身使用手机记录,或是你有写手帐的习惯,就像在写日记一样,它将成为你未来创作时相当重要的图鉴! 当然,以上我只是举出其中一种情境,你也可以把它应用到其他情境之中。若需要更进阶的洞察创作能力,我有机会将在未来文章中进一步分享。 (图/CY 提供) 2. 关于自律:如何维持长期的创作能量? 有些自由接案工作者为了培养新技能,所以时常讲究「日更」习惯。然而是不是每个创作者都一定要日更,可以另用一篇文章讨论,因为这与产业性质、创作类型、个人个性与特质有紧密关联。而我认为,维持创作的固定频率,比起强迫自己每天更新更加重要。 什么是维持创作的固定频率呢?我还是一再强调,许多稳定创作产出的诀窍并不适用在所有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刻意追求产量反而可能导致反效果,最后造成过度消耗(burnout)。 换句话说,你必须在创作初期,多去尝试寻找自己最舒适、并且能稳定产出创作的频率。例如,你可以固定每周二、四发布自己的作品,透过行事历的事先排定、适度弹性调整自己发布作品的时间。 假设某一周你实在做不出好东西,请告诉自己「这一周就休息」。现代人时常会犯下一种「我这周什么事都没做,我是废物」的认知偏误,事实上,以许多人来说,休息总时数实际远少于总工作时数,所以务必留下多数时间发想未来创作的主题、搜集素材、制作、最后发布创作的排程。 许多人最常忽略的,是作品的主题发想与制作周期,这通常远比发布作品本身的时间还要长。很多人只会看见作品发布之后所带来的流量红利,享受社群媒体按赞数与分享数所带给你的多巴胺快感。 3. 多巴胺困境:创作时面对的心魔 可是我要提醒你,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社群时代下,想想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许多人都想当网红或意见领袖,可是创作起初的目标很难只是为了一夕爆红。对我来说,创作的意义是,我可以透过我自己的作品与其他人对话,产生无形的共鸣,进一步获得认同或沟通的可能。像是在社群媒体上建立一个心灵摇篮一样,可以抚慰人们的内心。 同样地,创作必须细水长流,因为流量红利就像中乐透一样,你的人生不可能每天都在中乐透。另一方面,与数字游牧一样,一个人的工作过程大多时候非常寂寞,你必须天天跟自己相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往哪里去,该采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企划。 当你没有流量的时候,或是当你没没无闻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要放弃创作?这些都只有细水长流,才会有逐渐受到关注的可能。 只有你能够忍受创作过程的各种心魔,你才会有成长与突破,创作能量才会维持稳定。 创作不能完全看流量,过年贴文还是会有破八千赞数,两百人以上分享的例子,但这是少数(图/CY 提供) 创作是个人阅历累积的表现 除了启动自己观察与觉察的能力外,你还必须持续精进自己。就以我的经验来说,多方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比方说,深化时事议题可以读人文社科书,如果要思考自己的商营模式可以从商管领域着手,精进自己写字设计的能力与技术可以参考字型设计、书法艺术等,触类旁通)、影视作品、看各种展览、参观各式各样的手作市集,这些都是重要并且垂手可得的资源。 同样的,如果你想做自己的创作,从前面提到的方法出发,你也能够画出属于自己精进的规划图表,从各方领域的观点切入,练习换位思考,你就能找到非常丰富的资源来源,只要你愿意尝试行动,这些资源就能协助你,往你想前进的方向去。 另一方面,以手写字来说,乍看之下它是个门坎相对较低的技能,因为每个人都会写字,但是如果你把手写字设计出非常多样化的字体造型,那么它的技术门坎其实会比大家想象还要高出许多,考虑内容、造型、布局、颜色/颜料、纸张材质、写字工具(铅笔、蜡笔、毛笔、水彩笔、炭笔、代针笔、粉刷,甚至是地上捡起来的树枝等),这些多重的排列组合都是一个专业工作者必要的思考方向。 当你能在创作上展现愈多样的技术,就更有机会吸引更多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接案工作者必须精进自己的原因。 创作自由与商业模式之间的两难 最后我想谈谈关于副业的商业模式。 站在创作的立场上,很多时候,如果你一开始就只把人想成是「消费受众」,只想着怎么让他们为你的创作掏钱,许多无形事物便会一一自动量化。我认为所有创作的初衷是「分享」,而不是「变现」,「变现」其实是透过长年分享、在你建立个人声誉之后所诞生的甜美果实,而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以一般拥有正职的工作者来说,副业的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问题,甚至如果经营得当,还能稳定帮助你增加额外收入。问题出在人们「急于变现」的扭曲思维,一旦急着「变现」,不仅会遗失自己创作的初心,更会长期损害自己的形象,甚至迷失自我。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历经与各种品牌与单位共同合作,累积不同经验之后,才开始尝试建立自己副业的商业模式,开发个人品牌的周边商品:例如 T 恤、托特包、贴纸,不仅可以练习评估商品成本与通路安排,同时这也是另类小额的投资模式。当然,这只是我心中其中一种可执行的商业模式。 面对自己的副业必须保持真诚,愿意与人分享的初衷,并且维持稳定创作能量,才能让自己的副业好好活下去。于此同时,相较于创业或一人公司经营所要承担的经济风险,正职上班族建立个人副业,更是一个适切同时尝试发展职涯与人生第二曲线的可能。 如果你内心也曾怀有这个梦想,却又害怕失败,那么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告诉你,不要害怕,勇敢去试吧。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4, 2024

华语老师「自学」架设网站,4 个专业服务推广心法,让你边赚钱边闯荡世界!|安妮网站 Anny| Podcast 「数位游牧志」

许多人之所以开始数字游牧,是因为工作几年后厌倦了办公室文化,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但对本次《大人的 Small Talk》受访者、「安妮网站」创办人 Anny 而言,数位游牧并非偶然迸出的梦想,而是心中「旅游魂」早就立定的职涯方向。 在节目中,自德国远程受访的她娓娓分享从华语教学、自学架网站,到开始接案并以此营生的圆梦历程,以及关于「从零打造接案事业」,她从经验中学到的眉角。 国中读《撒哈拉的故事》向往旅行,大学毕业后如愿赴海外工作 Anny 表示,她在国中时了读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内心自此对世界有很多想象。大学时,她除了认真完成外文系学业,也修习华语教学学程,「我那时候觉得要找一个可以到国外工作的技能的工作,后来大学毕业后,我就申请教育部的计划,到泰国一间小学当华语老师。」 Anny (后排中) 在泰国教书时,与同事和学生一起庆祝水灯节。(图 / Anny 提供) 如今说来轻松,但 Anny 分享,大学毕业后她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到澳洲打工度假。但爸妈希望她能考个警察或公职,或者做一些社会普遍认为稳定的工作,考虑到爸妈的感受,她决定暂时妥协,先到泰国教书。「后来爸妈觉得我有待在国外的经验,比较放心了,我才接着到澳洲打工。」她这么补充,也提到后来还一个人到南美洲旅行了四个半月。 Anny 独自赴南美洲旅行。(图 / Anny 提供) 一出国就是四年,久违回到台湾生活的她虽然对于未来有些彷徨,还是运用既有的教学经验,找了份补习班工作。 「在补习班工作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要怎么样才可以过更自由的生活?」Anny 表示,补习班工作虽然稳定,但对于已经旅行惯了的她而言,总是有点平淡。她接着说:「那时候我有一个加拿大的朋友,他是我在澳洲的旅伴,他推荐我看 Timothy Ferriss 的《一周工作 4 小时》,我就觉得,其实(生活)应该是有无限多可能性的,在定点工作只是其中之一。」 于是,她开始试着在在线家教平台 Amazing Talker 上接案教学,一做就是两、三年。 偶然对营销、网站设计产生好奇,「自学」养成第二专长开始接案 从华文与英文老师变成替客户架设网站的接案工作者,又是怎样一段故事?Anny 接着分享,在 Amazing Talker 教课期间,她身边有些从事营销相关工作的朋友,「我看了他们的作品就觉得好漂亮,觉得设计怎么可以做出那么漂亮的东西,我也想知道如果我要做出这样的东西,我要怎么做?」几经摸索,她也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面向,是网站设计。于是,她开始透过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源,以及在线课程来自学。 「自学的门坎不会很高吗?」主持人 Bryan 向 Anny 问出许多听众或许都好奇的问题。 Anny 则表示,门坎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高,虽然一开始有一些复杂的底层知识必须搞懂,但只要过了这一关,其实也就具备基本的能力了。后续要怎么提升能力、或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就依个人想专精的方向而定。 她也补充,很多人可能会直觉认为架网站就是要会写程序,于是从一开始就觉得难度极高,「但其实现在有很多页面编辑器排出很漂亮的排版,然后有主题,学写程序的话你可以更客制化,但一开始不用学写程序,你也能做出一个网站。」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架的网站能不能帮助客户达到他们的目标?就是他们要这个网站,到底是要拿来做什么的?是要卖东西吗?或是他们想要收集什么名单?」Anny 分享接案架设网站时的首要考虑。 接案至今已过了三年,Anny 坦言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不自信,觉得在这个领域有这么多本科系出身大神,客户为什么要找她? 不过后来,她听了《大人的 Small Talk》其中一集,也就是【觉得自己能力平凡不出众?用「25%法则」重新定义自己的专长、找出职涯优势!】,从中发现自己就算不是架网站最厉害的,但在客户想「营销」的这个大目标下,她还能提供粉丝专页管理、SEO 文章撰写、广告投放等等服务,这就是她服务的价值所在。 她因此持续提升这些方面的技能,也建议听众若立志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尽早思考自己能提供的价值和「组合方案」有哪些。(关于经营专业事业的须知,欢迎透过【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学习更多) 客户从哪来?不害羞向亲友宣传,也替既有网站「健检」开创机会 专业能力俱足了,还是得要有客户上门,整个专业服务才能启动。 聊起客户议题,Anny 分享她刚开始接案的心路。「我当时也是困扰了很久,应该不是说困扰,是我那时候真的很紧张、很怕,因为从来没有真的接过案。」但后来她硬着头皮,决定从亲友圈宣传起,比方说在脸书上发文,让大家知道她有提供这个服务;或者,主动传讯息给「可能需要这个服务」的亲友,看看是否有机会合作。 另外,她不时也会撰写与架设网站相关的文章,在大家心中建立专业形象。后来她顺利接到朋友委托,开始第一份架设网站的接案工作。 为了拓展案源,她也主动替一些既有的网站「健检」。她说:「我看到一些网站可能很老旧了,或者太久没有整理,我就会去密(传讯息)给他们,问他们要不要翻新网站。」 关于如何推广自己的服务,随着经验累积,她也整理出四个心法,包含: 1. 建立个人网站 建立个人网站,意味着你有个空间能清楚讲明自己的服务内容、你做过的作品、有什么客户愿意为你背书,这将大幅提升自己的专业度。(编按:我们会找到 Anny 来受访,也是透过她的网站认识她的。) 2. 搭配内容营销 有了个人网站之后,你还可以在里头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文章,累积【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课程中讲的「信任资产」,让人有问题就想到可以找你解决。营销包含撰写 SEO 文章、广告投放,以及在社群网站上的各种曝光等。 3. 积极开拓机会 你可以积极接触可能需要你服务的潜在客户,比方说传讯息给或许需要架设网站的亲友,又或者是联系一些既有网站的管理团队,看看你们有没有机会合作。 4. 做好自我宣传 除了联系你推测有合作机会的对象,你也可以把握各种认识人的场合,让更多人知道你有提供这项服务。Anny 举例,她甚至还印了名片,「其实订名片是件很害羞的事,但我就把它当成是跟别人聊天时,自我介绍的辅助。如果有之后有需要的话,对方就可以找到我。」 以清迈作为游牧第一站,做好工作的关键是「预留时间玩」 仰赖前面提到的工作思考,Anny 的接案事业逐步稳定,她在今年二月也落脚清迈,正式开始边工作边旅行的数字游牧生活。「清迈是一个活动很多、很好玩的地方!」她这么介绍这个新落脚处,Bryan 则接着提问:「你怎么安排你工作跟旅游的时间呢?」 Anny 表示,根据她过去丰富的旅行经验,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内心一定会超级兴奋,想着要到处都去看看。也因此,在游牧过程中,她会预先保留抵达后第一周的时间,让自己在这段时间到处探索,「而且那个礼拜你其实要做很多事情,你要 settle down、要找房子、又要办卡......」在抵达后第一周,会让自己把这些生活琐事都搞定,在工作上,顶多就是处理一些简单的联络事宜。 Anny 在清迈与朋友合影。(图 / Anny 提供) 在清迈待了三个月后,她又到了尼泊尔旅行,此刻则在德国。她分享,在「自由自在」的第一周之后,她会让自己回归规律的工作作息,早起工作到中午,午休后再继续工作到下午。她也表示,不同于一般上班族一到五工作,六日休息;只要六日没有特定行程,她就会视为上班日,「因为累积了很多工作日之后,下一次要出去玩,我就可以一次玩一个礼拜。或者我要跟朋友约的时候,我就变成有更多的弹性时间。」 Anny 在尼泊尔的旅行纪录。(图 / Anny 提供) 在这种平衡旅游与工作的状态中,Anny 找到目前觉得最快乐的生活样貌。她也表示,为了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活,她在工作上持续努力往「一人公司」的目标前进,期待自己不必在自由度与稳定收入之间妥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ny 的接案工作甘苦与精彩旅游见闻,欢迎收听本集《大人的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9:喜欢旅行,该如何兼顾工作?迈向 #数字游牧 的第一哩路,透过「#自学」打造个人技能树|安妮网站创办人 Anny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3, 2024

作家 Fiona 专访|如何从生活随笔写到出书?经营部落格 10 年经验与 3 个长期写作心法

「看到书出版的时候,感觉超像作梦,毕竟我觉得自己就只是个爱分享的『庶民』,完全没想到会有出版社来找我出书!」计算机屏幕上开着作品《给没有梦想的人!边走边想职涯探险指南》的博客来销售页面,Fiona 兴奋地对我这么说。 毕业于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美国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金融研究所,随后又进入 Facebook 担任数据分析师......这些亮眼经验固然得来不易,但对没有写作背景的 Fiona 而言,受邀出书、以作家身分开启更多的分享机会,更是人生中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这趟奇幻旅程,正始于她 10 年前的一个决定:启动「糖霜与西装」部落格,输出想法及人生观察。 大人学常鼓励大家「输出想法」,无论是为了寻找族人、验收学习效果或累积专业印象,找个地方来稳定发表都非常管用。不过真要付诸行动,我们往往会面临「该选哪个平台」、「该写什么」这类现实问题。 「该选哪个平台」,网络上有不少比较各大写作平台的文章可以参考;但「该写什么」,或像「该怎么开始」、「该怎么持续地写」这些更关键的问题,却相对难找到可复制的清晰建议,这也导致很多人迟迟未能推进。 卡关久了,不是索性不开始,就是做没多久就荒废了。这么一来,当初立下的目标或愿景,自然难有机会实现。 正因这问题影响深远,本期大人志特地邀请谦称自己是「庶民」,却一路从生活随笔写到受邀出书的 Fiona,分享她在 10 年写作路上常保热情,甚至累积出一票死忠读者的实战密技! 关于「开始」:勇于做小规模的测试,才能逐步提高质量 2011 年,当时就读大四的 Fiona 到美国当交换学生,并决定努力在当地发展,不过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让她非常焦躁。朋友知道她一向喜欢写东西,于是建议她开个部落格写作,让自己没那么多时间烦恼。 「当时我心想『Okay,这我应该做得来』!」出于「找点事做」这么单纯的目标,她利用 Google Site 建了一个空间,选了个还行的模板,便开始书写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这个起头看来随意,却是经营部落格的一大关键。 「我觉得做很多事最重要的,就是『开始丢出东西』。有些人可能因为想呈现最好的东西,针对部落格功能或内容磨了超级久,迟迟都没有发出,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Fiona 这么说。 除了避免本末倒置,Fiona 还补充了另一个我们该尽快开始的原因:作为对读者的小规模测试,帮助后续写出来的东西更符合读者需求。 我们输出内容,无论是为了抒发心情或扩大影响力,总归希望有人来阅读或交流。这时候,把每次发布的内容当作测试,透过回响或回馈来理解读者,后续再以此为方向来调整,就非常重要。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真正符合喜好或需求的内容,才能让人「考虑」定睛阅读。 但讲到这,还有一件事也值得留意:写作可以参考读者的回馈,却不该把「流量」奉为最高考虑。 毕竟取得高流量并不难,以高质量的内容取得高流量才真的不容易,而且能创造价值。因此,Fiona 提供了另一个建议,那就是秉持「自己就是最好的读者」的原则,产出内容时,除了考虑别人想看什么,也务必确保能打动自己。如此,也才能尽到写作者把关质量的责任,避免「为写而写」。 关于「写什么」:提供解法很好,写出迷惘也很棒 克服「开始」的心魔之后,下一个挑战是:该写什么? 对很多人而言,一篇文章的价值常取决于它能否针对问题提供解法。不过,站在写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实在不太可能对每个问题都提供缜密的建议。如果文章只能提供解法,那么多数写作者不是都写个几篇就「断炊」了吗? 对此,Fiona 提出她的想法:「曾经有个朋友告诉我:『永远要对自己的迷惘感到好奇』,这句话很大程度涵盖了我的写作之路。」我们的迷惘,别人也可能碰上。也因此除了给解法,写出自己正遭遇的迷惘,以及背后可能的来由,也可能是另一种能帮上读者的题材。我们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协助大家更透彻思考问题本质,并有方向地思考如何解决。 此外,有时候透过正视自己的迷惘,并在人生路上找解法的过程与收获,既能帮到自己,也可能让文章更「打动人心」!Fiona举例,她的〈给没有梦想的人的职涯指南〉一文正是这样产出的,后续也获得热烈回响,目前浏览量已近 18 万。 「延续这个建议,我也鼓励大家可以随身带个小本本,随时把心里的想法或点子记下来!」毕竟这些我们对自己或环境的感受,都会让我们的文章更具个人特色。 避免写非自己所想的东西,「你」才是所有内容的主体 「讲到个人特色,我最后也想提供一个非常核心的建议,那就是永远要 True to Yourself。你的所思所想就是一个品牌。」Fiona 表示,很多人在写作初期常会觉得要建立一个形象或品牌,但又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容易跟流行、追流量,如同前面提到的,只是「为写而写」。但长期而言,这些文章未必能帮助我们在读者心中建立特色及印象。 她也提到,「文字能传达情绪,读者也很聪明」,不是我们真心所想的内容,即便花了很大的心力来雕琢,也很可能被看穿,那反而容易失去读者的信任。 在她看来,想透过写作稳固经营品牌,终究需要写「自己的东西」。原因有二,一是当我们能在内容中展现真实的自己,就好比所思所想有个安放之地,个中「疗愈感」能帮助我们写得长久;第二,比起传递知识,写作更像是在交朋友,当我们真心地分享所思所想,就会造就别人无法取代的特色,也会是在内容爆炸的时代,被读者牢牢记住的方法。 她补充:「稳扎稳打让读者认识我们了,后续各种期待或出乎意料的机会,也才可能跟着到来!」 持续输出想法并不容易,过程中可能会碰上各种问题,比方说 Fiona 即便热爱写作,也碰过想放弃的时候,像是因不知道如何面对读者的负面回馈,或因自身状态不佳而暂时停更等等。甚至,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可能还得耐心等待开花结果之日。 但是,正如同 Bryan 在【寻找天赋与热情的系统化做法】讲座中提过的,Passion 一词代表着「热情」,但同时也有「受难」之意。追寻真正热爱的事情,本就不容易。如果你也正因为一些阻碍,想输出想法却迟迟未开始,希望 Fiona 的分享有提供些许指引,帮助你尽速透过输出,写出更丰富的自己! 【新思维打包带走!】 Fiona 的三个长期写作心法: 重要的并非一开始就做到完美,能透过读者回馈持续优化才是关键 除了提供解法,「拆解迷惘」也是一个好题材 书写所思所想,Be True to Yourself!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2, 2024

去「马来西亚槟城」数位游牧! 住宿、工作地点、网络等心得分享

一、前言 槟城 — 极乐寺 (Kek Lok Si Temple) 因为 COVID 疫情的关系,已经有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没有出国了,这次趁 2023 年的农历新年假期有整整十天,决定到了马来西亚旅游。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马来西亚,单纯是因为在疫情期间我已经写下了三个在解封时想要去的国家,马来西亚是其中一个。 这次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和马来西亚的朋友见面,但因为自己本身是远程工作者的关系,因此也决定在这次来体验一下海外版的 Remote workation(在国境上未解封前,已经有在马祖、台东远程工作一星期过),开工周就继续留在槟城这边了。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就来分享一下这次在槟城生活九天,工作五天的一些心得,包括住宿、适合办公的地点、网络的心得等等...... 提供给未来如果未来想要在海外或是马来西亚槟城远程工作的大家参考。 二、网络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台湾 499 吃到饱的网络,那么来到马来西亚必须要切记、切记、切记这里的网络绝对没有台湾快又稳,就连店家或饭店 WIFI 也是! 不过因为远程工作的需要,因此在选择网络方案需求就比一般旅游者来的更高一些,基本上我的网络需求有几点: 大流量(至少两周 20GB)或吃到饱 要能够分享网络给其他设备(马来西亚大部分的方案都不行热点分享) 速度要能够满足最基本的办公需求 这次是在吉隆坡的计算机商场里面随便找了手机行买了一张 hotlink 的预付卡,预付卡一张花了 18RM(约台币 125 元),没去比较过价格,但也许还能够找到更便宜的。 然后再自己充值后开通了单月 60RM(约台币 420 元)无限量 18 Mbps 的方案 ,跟 5RM(约台币 35 元)的热点分享的加值服务。 这两周整体使用下来我觉得日常工作跟远程会议需要的话我觉得是堪用的,讯号在吉隆坡、槟城两个大城讯号涵盖也都没问题。 不过缺点还是有的,就是这家电信所谓的无限量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无限量,在晚间 20:00 到 0:00 的高峰时间会被限速到只剩下只能传基本讯息的 512kbps,这个问题我后来实测是有解套方法,可以在 APP 里面买价值 1.4 RM(约台币十元)三小时无限量可热点的方案,就可以在这段时间解决限速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单月流量超过 50GB 一样也会被限速到剩下 512kbps,所以建议白天除非真的急用,不然还是找个网络稳定的店家上网办公比较好,晚上就用饭店的 WIFI 。 三、住宿 这次在槟城待了八个晚上,总共住了三间三星的饭店,三间位置都是在槟城最热闹的乔治敦(Georgetown)市中心里面,都是徒步五分钟内就能找到吃的店家,因此无论是旅游或是办公都相当方便。 Le Embassy Hotel 图片来源:tripadvisor 因为是朋友订的,付多少有点忘了,双人房一晚约 900 到 1000 台币。 这间是刚抵达槟城前两晚住的,这间虽然是三间里面价格最便宜的,且房间设备也还算新,但因为是老建筑,加上我们住的房间靠近大马路,隔音实在不是很好。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浴室的水压非常低,但朋友之前有来住是住在一楼没这个问题,也许这次因为是在三楼的边间可能才有这问题。 然后对于远程工作者来说最没办法接受的点就是饭店的网络完全接不上(哭) 虽然这次在马来西亚住了几间饭店的心得是网络普遍都不是很快,但连都连不上对我来说就真的有点困扰,因此后来马来西亚的朋友要先回去吉隆坡,后面我就另外找其他间住宿了。 Urban H Hotel 图片来源:Urban H Hotel 双人房一晚约 1300 台币。 这间地点是在乔治敦的某一栋商业大楼一到三楼,我在这边总共住了四个晚上,前面那间遇到的问题在这边基本上都没遇到。 虽然 Google 评论上是有说隔音不太好,隔壁房间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但我住几天下来可能刚好遇到的邻居都还不错,声音是有但没到吵,然后房间窗外是小巷子,所以我觉得还算不错。 然后浴室的水压也很强,小缺点是热水需要开个五分钟才会到很热的程度。 另外还有一个缺点是房间的热水壶看起来都没在清理,底下都生锈了,所以这几天我基本上是不敢煮热水来喝 XD 至于工作需要的网络部分,测速大约只有 4 到 8 Mbps,如果基本办公还 OK,但如果要开远程会议的话就不太稳定了。 这次住在这边还有遇到一个小插曲,是房间每两晚才可以叫一次 cleaning service 整理房间,住到第三天的时候,上午出门前开了清洁房间的开关,但下午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没整理,后来因为要在房间开会所以就先关掉改开请勿打扰,后来就在会议中的时候按门铃来打扰房间了 XDDD 结果才发现是房间的灯号提示贴纸完全贴反,当下只能请它隔天再来扫这样。 这间基本上以它的房价来说 CP 值已经很高了,所以个人是蛮推荐的,另外这间还有一个跟工作有关很棒的优点,这个我先不说,会在另外一个章节分享 XD SAVV Hotel 图片来源:SAVV Hotel 这间是我在槟城最后两晚住的饭店,单人房一晚要价 1500 台币。 这次住的房间从窗外就能看到槟程著名的海上聚落之一的姓林桥,坐拥第一排海景 + (加油站) XD 必须先说这是我在马来西亚总共住了四间饭店里面唯一一间网络速度快到可以稳定办公的饭店,实际测试有在 80 到 90 Mbps 左右。 同时这里也是我在槟城住的三间里面唯一有游泳池的。(休假时间在这晒太阳 XD) 虽然价格是最贵的,但我住的这两个晚上刚好是马来西亚的连续假期 + 当地重要节庆大宝森节期间,所以我觉得这价格有这样的设备跟环境我觉得很优秀了。 整体来说,在马来西亚住宿的成本肯定是比在台湾来的便宜很多的,不过如果有办公需求的话,都要以饭店网络不足以让你办公的前提去考虑。 另外在马来西亚,住宿除了基本的税金以外,还多了一个只跟外国游客收的旅游税,一晚要 10 RM(约台币70元),所以如果你在马来西亚有认识的朋友,且跟你同行的话记得让他来负责订房跟登记 XD 四、办公 这五天我有在当地的几间咖啡厅和共享办公室上网或工作,接下来就分享一下实际在这些店家工作或上网的心得。 首先先来讲一下咖啡厅,基本上在槟城这边,大部分的咖啡厅自由网速度都不是很理想,另外也有些店家是消费一次就提供限时的 WIFI 序号,像台湾人常去的星巴克就是消费完会把 WIFI 序号写在收据上面。 因为有限时的网络因为不太符合远程工作者的需求,所以我就只分享这次在槟城找到的唯一一间网络不限时、速度快、有插座的咖啡厅。 Black Kettle Black Kettle 店家位置在小印度街旁边,自己在这间店工作了两天,网络速度实测有超过 150 Mbps,所以绝对可以应付日常工作的需求。 餐点的质量我觉得也还不错,但价位在当地来说算是偏高的,人均消费约在 25 到 40 RM 之间(约台币 170 到 280)。 因为是咖啡厅,所以基本上店内 BGM、吧台作业、客人谈话的声音都会有,如果你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工作环境,那在槟城要找到可能不是很容易(至少我是没找到),可以去我接下来要说的共享办公室。 共享办公室 1:Masco Co-working Space Masco Co-working Space 这间共享办公室位在乔治敦的购物商场光大广场里面,使用一天的价格在 2023 年 2 月是 30 RM(约台币 210 元),可以从上午十点使用到晚上十点钟。 这间共享办公室因为是华人开的,可以直接用中文跟柜台沟通,共享空间的使用者也以华人居多。 办公空间的部分,除了包月、有注册公司在空间的使用者的包厢以外基本上都可以自由使用,如果需要电话会议的话有两间包厢开放可以用,不过因为不需要预约所以基本上是先抢先赢。 Masco Co-working Space 茶水间的部分有提供免费的咖啡机、水、薄荷糖,比较可惜的是这些以外的点心零食都要钱,如果要吃的话直接投进茶水间的零钱箱就可以了。 Masco Co-working Space 另外也有撞球跟飞镖机(好像都没开机)可以玩,工作中间需要转换一下心情的话可以来这边,只是这里蛮安静的,所以如果你在打撞球的话整个空间的人都能听到,所以一整天待下来我只有遇到一组人在傍晚时分玩了一下下。 自己在这边从早上待到晚上,个人觉得这里无论是座位、空间、设备还蛮完善的,如果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因为在购物中心中心里面,因此冷气非常非常冷,记得一定要带长袖进来。 另外一个缺点也是因为在购物中心内,所以这边是完全没有对外窗户的,如果你是看不到天空就没办法正常工作的人可能就不太适合这里。 共享办公室 2:Settlements Penang Settlements 这间共享办公室的位置就刚好在我住了四晚的 Urban H Hotel 楼上,所以我早上只要计算机带着搭电梯上楼就可以上工了 XD 使用一天的价格是 25 RM(约台币175元),虽然比 Masco Co-working Space 便宜,但这边的开放时间就只有白天的九点到傍晚六点之间。 办公空间的部分并不大,也没有包厢可以使用,不过这里最大的优点就是位在八楼,窗边的座位可以看到整个乔治敦的街景跟高楼大厦。 Settlements 茶水间的部分一样有提供咖啡跟水,不过咖啡就只有咖啡包,不像 Masco 是咖啡机还可以选择你要喝美式、拿铁还是卡布奇诺。 虽然说 Settlements 在空间、设备都不如第一间 Masco 来的好,不过光是能在窗边第一排看着槟城景色工作,我就觉得很值得了。 而且从饭店房间到办公室只要一分钟 XD 五、总结 这三年多来因为疫情,所以很久很久没出国了,不过也因为疫情,创造了远程工作这种新型态工作模式的可能性,也让我在马来西亚槟城第一次体验了海外远程工作。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工作模式在 COVID 19 过后能不能够持续下去,但如果现在可以远程,当然是要透过这样的工作模式,多看看每个地方的生活和环境,从外部给自己带来一些新观点和刺激。 槟城 — 大宝森节(Thaipusam) 马来西亚槟城一直是一个旅游胜地,但作为旅游胜地的同时,这里的物价并没有因此变的特别贵,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是一个很适合来生活的城市。 槟城 — 姓周桥 这次因为白天还是要工作的关系,其实有很多观光景点是没有到访过的,但多的是一些在这边生活的感觉,早上在华人开的茶室吃着菠萝油,晚上到小印度里面吃印度咖哩,下班到海边散散步...... 生活就是这么的...不简单? 这次的远程工作心得就写到这边,若未来还有机会再来分享其他地方。 感谢收看 : ) -- 本文转贴自:YUKI OTA(原文标题:海外远程工作笔记 — 马来西亚槟城 住宿、工作地点、网络心得)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9, 2024

如何打造「知识型产品」,创造 6 位数收入?(中篇 – 产品设计)

要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个人品牌,甚至销售第一个自己的产品,并在一个月内赚进六位数的收入?这篇文章会 Focus 在中期的 产品设计,并且会专门讨论在线课程的部分。 继《如何打造「知识型产品」,创造六位数收入?(上篇 – 点子生成)》的文章后,我们知道了要怎么找到你能提供,顾客也会想要的产品点子,现在我们要将你的 idea 实际变成一堂在线课程,让你的顾客得到他们想要的成果,也就是从 Before 到 After 。 我会跟你分享产品设计的 5 个思考重点,包含课程类型、设定受众、课纲规划以及课程给观众带来的结果的重要性,相信你看完之后会更清楚一堂成功的在线课程应该要包含哪些元素。 一、课程类型与呈现方式 在线课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你可以用文章、纯声音的音频、露脸录制讲课、不露脸只放简报做屏幕录制,或是全部混着用都可以,重点在于你认为怎样的呈现方式会让你的学生最好理解?同时也要考虑到你现阶段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有很多第一次做在线课程的人想要把每堂课程影片都做得非常精致,要有很多的特效、转场、图表,配乐和画面也都要选最优质的,但如果你只有一个人,制作,拍摄、剪辑、上架通通都要自己来,我会建议量力而为就好。 你在其他地方看到许多精致的在线课程,背后都是有着大量人力、技术、团队、资金在支撑,但你没有,所以一开始做得粗糙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之后等你的品牌比较壮大后,随时都可以再回来重新录制课程,先以你做得到的方式呈现即可。 重点还是你的课程内容是否扎实?有没有解决学员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有些课程可能真的要做一些示范才能学会,例如手作 DIY 需要实际录制做得过程,教舞蹈的也需要拍到身体的动作,但你同样不需要使用很高级的材料,或是在有大片镜子的教室才能录制,在家里就可以完成了。 此外也可以思考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哪一种,如果你不喜欢露脸,你可以只放简报,然后关掉镜头念讲稿也可以录制课程,从小地方开始,扎实地踏出每一步,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想做到完美,你很可能只会累死自己,又没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延伸阅读:创造个人资产 的3种方式,教你如何在网络上创造自己的第一份被动收入! 二、要卖给什么样的观众 要卖给什么样的观众攸关到你在课程中要怎么讲解?内容要多深? 在上篇我有跟你分享过要如何观察你的观众,如果你足够用心,你应该可以知道你观众的程度大概在哪里,是大部分都是初学者,就连最简单每个按钮要按哪里都要讲得一清二楚?还是多数都已经有些经验,可以教更深入的技术? 如果你真的抓不太到,好像范围很大,那你也可以用「预测的」,我认为预测和猜不一样,猜是盲人摸象,你完全没有一个头绪,卖不卖得出去只能看运气,而预测需要做市场调查,确定有这个市场后,我们才去销售课程,这样的作法会比较保险。 除此之外,决定要卖给什么观众也会决定你的课程售价、营销方式、要在哪销售等等, 所以我建议在设计课程内容之前,先来设计你的 ICA (Ideal Customer Avatar = 理想客户设定),ICA 通常会以一个人而非一群人去设定,例如这个人的年龄、职业、兴趣等,这样会更精准。 假设我要开一堂专门教「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课程,我会先设计我这堂课程的 ICA ,然后非常「巨细靡遗」地编出一套故事(当然也要符合现实,而不是写小说 XD),通常写完之后我就可以得到一些线索,就可以去思考我要从哪个角度切入会比较好,你可以参考下方 Emily 的例子。 请你特别注意画线的地方,这些就是我认为我的顾客特别在意、想被解决的问题,这些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我一定要加入在课程里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略的示范,在做受众定位时,我们可能还会做更深入的分析,甚至加上真实的人物头像。 延伸阅读:ICA 是什么?影响品牌成长的关键&4 个 ICA 对话法则 三、课纲要有哪些内容 继续以 Emily 做举例,我们已经知道了 Emily 有哪些痛点,也就是我们画线的关键词,这些是我们要在课程中满足学生的内容,为了帮助有这些需求的人透过我们的课程达成愿望,我们的课程大纲可能就要包含: 手把手的起步教学:给不知道怎么开始的人 如何做好品牌定位:给觉得定位不清楚,不知怎么取舍的人 如何将自己的特色与人格带入品牌中?:不想要单纯沦为一位工具人,没有自己的特色的人 简单易懂的个人品牌营销方式教学:给没有营销基础,完全不会销售的人 找到获利模式并建立自己的商品:不想要沦为打工仔,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 这样我们是不是至少就有五个单元的大纲了呢?当然这些大项目下面一定还会有很多的细部教学,但通常你只要把最主要的单元大纲列出来,就会知道你的细部教学要怎么安排了,设计 ICA 的过程千万不要急,如果追求速度,结果乱写一通、找错重点,那产品设计的方向也会有偏差。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比较精准的 ICA ,是因为我常常收到粉丝的来信与提问,信件内容有长有短,有的人会把他们遇到的状况巨细靡遗地写出来,我就能了解他们大概是哪样的人,就算不了解,他们通常也会自己告诉你。 当你和读者互动久了,你一定会有头绪,能够抓到他们到底在意些什么?哪里需要帮忙?这些就成为了你的课纲,除非你已经有一些商业的经验,或者你在这方面非常敏锐,不然我还是建议你不要心急,花一点时间观察吧! 延伸阅读:如何让陌生客户成为忠实铁粉?5个技巧增加粉丝信任感! 四、使用后的结果为何 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所有事情都是在抓观众 Before 的状态,现在的观众还没尝试过我们的产品(课程),依旧被困在各自遇到的问题里,所以现在我们要来设计一个 After,也就是观众在使用过我们的产品后,能够感受到他们的问题已经被改善、甚至成功解决了。 以 Emily 为例, Before 状态下的 Emily 做个人品牌并没有想要赚大钱、也不需要任何的 KPI ,他只想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而已,而找到方向就是 Emily 想要达到的 After,课程只要做到这件事就够了,所以课程的目的就可以设定为「让学员清楚个人品牌的定位和经营方式。」 然后我们再回头检视原本的课纲,也许就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进阶内容拿掉,因为那不是 Emily 现在最需要的,这可以之后再新增,或是直接变成另一套在线课程,有机会再跟你分享,总之,每次修改完课纲,永远要记得问自己: 这些内容上完,有没有办法让学员清楚个人品牌的定位和经营方式? 以上的结果可以根据你的课程主题和受众需求去设定,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增减、修改,才能回扣到你的课程目的,不过你的课程也会因此更加完整,原本不清不楚的课纲,都会慢慢地越来越明朗喔! 五、完课率非常重要 到这边基本上你已经走完了产品设计的所有流程,你可能也会发现自己一直在第三、四项之间来回修改,这很正常,这也会让你的产品越来越好,但也要记得,不要疯狂的加内容,让你的学生无法消化,如果他们上不完,自然也得不到结果,对课程的满意度就会降低。 美国有一项数据是:「有 97% 购买课程的人不会把课上完」,我相信你也有过买了课程却没上完的经验,但如同我刚刚提到的,如果学生没有上完课程,也很难得到你想让他们达到的结果,所以提升每位学生的完课率就非常重要。 提高完课率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把一支长 20 分钟的课程影片分成每支五到八分钟的短影片,或是在影片中间加一些有趣的特效,你也可以在每堂课结束后,请同学写一份简单的回家作业,如果学生真的有写,他们就会感受到一些改变,看到改变,他们就会更愿意去上下一堂课程。 我的第一堂在线课程完课率就设计得没有很好,总共有六大单元,每一堂课都有 30 到 45 分钟,跟学校的课程长度差不多,我现在回头看,就会觉得我可以把这部分设计得更 friendly 一些,千万不要和我犯一样的错,让你的学生能吸收课程内容、实作后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阅读:自学在线课程 5 步骤,没有老师也可以抓到进步的幅度,靠自己成功自学! 产品设计:记得多做功课 如果看到这边你还是不知道要怎么设计自己的课程,我建议你就是去多做功课,甚至是亲自去购买别人的课程来做研究,看看人家都是怎么设计课程内容、怎么做讲解的,当你走过、看过、用过,你就会更知道要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建构自己的课程架构。 如果有需要,把你的教学逐字稿写下来也非常有帮助,因为你等于把要教的内容和流程再顺过一遍,我自己就是先写下逐字稿,才开始制作课程影片的,也因为有稿子,你会知道影片中的每个画面要放什么。 答案藏在行动中,不是想象中。 想跟做之间总是有很大的鸿沟,如果你愿意自己实际做一遍,就会发现产品设计其实没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喔!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系列文章 上篇:点子生成 中篇:产品设计 下篇:营销企划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中篇 – 产品设计)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8, 2024

【接案全攻略】国内外「接案平台」推荐!接案报价策略与成功心法一次看

接案,最让人困扰的就是案源从哪来?以及提高接案的稳定性。本篇文章,就想分享给你接案的全攻略,包含接案平台推荐、接案成功心法、接案报价技巧等等,不管你是想接案,还是已经在接案,都不要错过这一篇唷! 一、接案管道|自架网站 VS. 接案平台优缺分析 在现今数字时代,接案者有多种管道可以寻找工作机会,其中两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是自己架设网站和使用接案平台,这两种做法各有其优缺点,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1. 自己架设网站 【优点】 全面展示:自己架设网站,可以全面展示个人作品集、服务项目、专业技能及过去的成功案例。这不仅有助于潜在客户全面了解接案者的实力,还能树立专业形象。 品牌建立:拥有自己专属的网站有助于建立个人品牌,增加辨识度和信任感。网站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调整,灵活性高。 SEO 优化:通过搜索引擎优化(SEO),可以提高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吸引更多自然流量,增加接案机会。 【缺点】 成本与时间投入:架设和维护网站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时间投入,可能还需要支付域名、主机等费用。 流量获取困难:刚开始架设的网站可能缺乏流量,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进行推广,初期效果不明显。 延伸阅读:个人网站架设 Q&A|架设网站多少钱?有免费资源吗?自己架可以吗?本文一次解! 2. 接案平台 【优点】 高曝光率:接案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潜在客户,能够提供较高的曝光率和接案机会。 快速上手:使用接案平台通常不需要专业技术,只需简单注册并上传作品集,即可开始接案,操作方便。 客户保障:许多接案平台提供交易保障机制,确保接案者和客户之间的交易安全。 【缺点】 竞争激烈:接案平台上有大量竞争者,接案者需面临激烈竞争,价格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利润降低。 平台费用:一些接案平台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或服务费,这可能会影响接案者的实际收入。 总结来说,自己架设网站和使用接案平台各有优缺点,接案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或者将两者结合使用,以最大化接案机会并提高成功率。 二、接案平台|免费社团、国内外接案平台一次看 选择合适的接案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接案成功率。本文将介绍两种接案管道:免费平台和付费平台,并详细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1. 免费接案平台 【Facebook社团】 SOHO Bar 接案酒吧:涵盖网站设计、平面设计、UI/UX、程序设计、摄影、文案、营销和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SOHO 接案坊:专注于平面设计、UI/UX 设计、动画设计、影片剪辑和音乐音效等,提供外包和 SOHO 族接案机会。 外包达人-提案/接案:这个社团专为外包和接案而设,涵盖多种专业服务。 【SOHO/外包】交流|人脉|接案|发案 咖啡馆:提供一个交流人脉、发案接案的社群平台。 Facebook 社团的优点在于免费且社群氛围浓厚,能够快速扩展人脉并找到适合的案源。然而,这些社团的竞争较为激烈,需要有强大的作品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来脱颖而出。 【论坛】 PTT SOHO 版:台湾最大的讨论区之一,SOHO版专注于自由职业者的交流与发案接案。 DCARD 自由工作者 版:年轻人聚集的平台,提供自由工作者讨论和接案的机会。 论坛的优点在于信息量大,使用者活跃,可以找到很多真实的案源和客户反馈。但是,论坛信息的有效性需要自行筛选,并且同样存在竞争问题。 2. 付费接案平台 这边介绍两个国内、两个国外的付费接案平台。 【国内】 Pro360:Pro360 提供设计类、摄影、写作、翻译、美甲美容等多种服务类别,接案费用从 975 到 18000 元不等。不论是主动报价或业主联系报价,都需支付费用。48 小时内未被客户读取报价信息,将退还该笔报价费用。类型多元,除常见的家教、设计摄影、翻译类型,水电装修清洁服务也相当多。 Tasker(原 518 外包网):Tasker 涵盖平面与网页设计、资讯工程、摄影、翻译写作等多种服务。采会员制,需注册为会员,可选择经济方案(388/月)、无限超值方案(588/月)或一般方案(1300/月)。 【国外】 Upwork:Upwork 是全球最大的接案平台之一,涵盖 IT 信息开发、平面设计、翻译与写作等多种服务,接案费用为 5% 到 20% 抽成费。平台竞争与质量较高,价格也较高。 Freelancer:Freelancer 涵盖软件开发、程序、工程科学、营销等服务,接案费用为 10% 或 5 美金的成交手续费。平台用户超过 4000 万,成交手续费低,案件价格也较低。 付费平台的优点是能够自动配对接案条件,提高接案效率。缺点是需要支付费用,对于新手来说可能增加经济压力。 总结来说,接案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免费或付费平台。免费平台适合初期扩展人脉和寻找小型案件,付费平台则提供更高质量的案件和更高的接案效率。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最大化接案机会并提高成功率。 更多的接案平台,可以参考这篇:自由工作者要在哪接工作?推荐 6 个常用的接案平台 延伸阅读: 【接案机会哪里找?】上班族斜杠「文字接案」,现职编辑与接案写手经验大公开 海外接案、跨国远程工作英文能力要多好?面试书籍与课程推荐 三、接案心法|短长期策略搭配,提高专业能见度 根据许多接案者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能见度与吸引力。 短期的做法: 整理履历与作品集,并在当中清楚说明自己服务项目与过去成果。 这两项千万不要写得过于笼统,建议在服务项目直接点出「擅长技能」和「可以服务的范围」,而过去成果则着重在「服务过的对象」与「评价和奖项」,这样可以抓住业主的眼睛,让他们产生兴趣。 长期的做法: 经营自媒体或社群,譬如在YouTube或脸书上分享内容。 内容可以是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见闻与知识,并在影片或文章的最后提及提供的专业服务。这种方式虽然不会立刻带来案源,但能累积观众的信任资产。当他们有需求时,自然会首先想到我们。 在刚开始接案时,案量少、客户不稳是正常现象,但透过短期与长期的方法增加接案成功率,并且用心经营每一个案子,慢慢地,你接案的成功率就会越来越高。 延伸阅读: 「接案履历」和「自我推荐信」怎么写?与一般求职履历一样吗?|接案 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在家工作|网络创业 还在担心接不到案?「被动接案」万用秘诀,让案子主动找上门!|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网络赚钱|网络创业 四、接案报价|报价该考虑什么,才能定出完美数字? 在自由职业和接案工作中,合理的报价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报价过高可能导致失去客户,报价过低则可能影响自己的收益和职业发展。因此,学会如何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是每位接案者必备的技能。 不过,各行各业的价格有所不同,因此这边并不会列举所有职业的行情报价,但会从外部参考与内部评估两个面向着手,帮助大家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 【外部参考】 1. 参考市场行情 首先,接案者可以参考市场行情来制定报价。如果可以查到相关行业的市场价,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例如,有人请你去公司授课,你可以查阅政府机构开给演讲者或讲师的公定价,作为参考基准。这样,你可以避免报价过低或过高,确保自己的报价合理。市场行情仅仅是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 2. 直接问对方预算 如果找不到市场行情,接案者可以直接询问客户的预算。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客户的心理价位,并根据这个预算进行调整。 专职接案者可以这样询问对方:「您好,我很高兴有机会为您提供服务。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共同达成最佳效果,请问您对这项服务的预算是多少?这将有助于我为您制定最适合的方案。」 如果对方的预算低于预期,且自己又不是非常需要这个案子,就可以选择拒绝。 【内部评估】 当市场行情和客户预算都不明确时,你可以在心中设定一个「完美数字」,这个数字应该是你在报出后,不论对方接受与否,你都能接受并且不会后悔的价格。 那要怎么设定呢?可以先从直接投入时间、非计价的投入时间、风险溢价、机会成本四点来评估。 1. 直接投入时间 在报价时,首先要考虑完成工作的直接投入时间。你需要评估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多少小时,并根据每小时的合理报酬来计算总价。例如,如果你预估需要 20 小时完成某项工作,每小时报酬为 1000 元,那么基本报价应该至少为 20000 元。 2. 非计价的投入时间 除了直接工作时间,还需考虑非计价的投入时间,如提案、议价、合约、请款验收等工作。这些环节同样会占用你的时间,应该计入报价中。例如,如果这些额外工作需要 5 小时,你应该将这 5 小时的成本计算在内。 3. 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例如,如果你需要在高风险地区工作,或者预期会面对客户的反复需求和变更,你应该在报价中考虑这些风险。风险越高,报价应该越高,以确保你的投入和风险得到合理的回报。 4.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接这个案子而放弃其他可能的收益。例如,你的时间可能用来开发新产品或者接更多的小案子,这些都可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在报价时,应该考虑到接这个案子所放弃的其他机会,并将这部分成本计算在内。 如果你是一人公司、专业的接案者、自雇者,强烈建议你应该要有一套自己的报价系统。因为一个好的报价,不光是帮助你赚钱、帮助你成交,更重要的是,会筛选你的客户,会梳理你的个人品牌。 如果对报价有兴趣的话,建议可以考虑 V014「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这门课,若想增加谈判、交涉的经验,有另外一门课「项目的谈判与协商」。这些课都可以在大人学报名网站里面找到。 接案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问。选择合适的案子,使用适当的接案平台,并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是每位自由职业者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数字时代,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接案者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刚起步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应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接案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从而在自由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 延伸阅读: 【接案报价攻略】朋友主动邀约发案,我该收钱吗?还是做个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钱的 4 个原因! 【接案报价攻略】接案该收多少钱才不吃亏?3 个报价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数字! 你还在考虑接案,可以参考: 3 个「接案」带来的特殊体验,就算你不想创业,一生至少也该尝试一次! 我该放弃稳定低薪正职,从事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吗? 对接案后的劳健保、报税、合约等有疑问: 签约保障权益!Freelancer 接案合约 6 大重点一次看 接案、自由工作者与创业者,劳健保与退休金怎么安排? 接案、自由工作者「劳健保」全攻略!如何保劳健保?职业工会加保、国民年金哪个好? 接案被欠款怎么办?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的 3 步骤 接案的长久经营策略: 该不该接这个案子?给全职接案新手的 3 个心法 接案合作该采「项目制」还是「包月制」?教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接案能做到几岁?4 个给接案者的「长期职涯」建议! 各职业的接案心法: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准备,如何挑案、慎选业主?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下)计算成本、报价、签约这样做! 给软件工程师的 3 种接案报价方式!合理报价让自己与业主都能接受 视觉设计师成为「自由接案者」后自由吗?5 年接案心得分享 接案艺术工作者 FUN 专访|在旅行与艺术间游走,我如何管理工作与生活,提升竞争力? 更多接案相关文章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7, 2024

兴趣变工作就不再有趣?我在正职之外,斜杠「篮球专栏写手」的那件事

在大人学的课程中,我们曾鼓励大家在工作之余,也可以试着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洞见,在形塑个人品牌的同时,也可以累积他人对我们的信任资产,让人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瞬间想到我们。 只是分享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前收到很多学员来信,他们表示自己也想要累积创作,可是当自己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构思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知道可以分享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脑筋彷佛一片空白,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助。 身为一名在正职之余投入时间创作篮球文章的作者,这样的困惑与无助我也同样经历过。 2014 年,我注册了「运动视界」的账号,成为一名篮球写手。在刚开始凭借着热情或许可以撑一阵子,但时间一长,也很常陷入不知道可以分享什么,甚至凭什么可以出来分享的思维中。 但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并且坚持了 10 年,在站上累积了超过 200 篇的文章,也创立了自己的脸书粉丝团。 因此,我想透过这篇文章分享我过去的创作经验和所面临的挑战。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对那些有兴趣将写作视为斜杠生涯目标的人提供帮助,并为大家指出一个更清晰的创作方向。我相信,透过分享,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成长与启发。 斜杠方向|分享什么?取决于「兴趣与专长」 最早开始写作的契机,只是因为自己对于篮球很有兴趣,常常和朋友分享自己对于篮球的见解,以及一些让我很感动的篮球故事。当时朋友建议我,何不找个地方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可以回顾,就这样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 因此,对我来说,我可以分享的内容其实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那就是从兴趣出发,分享我在篮球领域中的发现。 在开始分享后,我在平台上认识了许多其他的写手。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体育相关产业工作,例如运动复健科医师、训练员等等。他们分享的内容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兴趣,也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例如,他们会分享运动后如何进行伸展,或者提供增肌减脂的训练菜单等。 这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开始分享的内容可以是你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是你擅长的领域。但最重要的是,你愿意持续在这个领域中获取新的信息,并且持续分享你的见解和学习。 斜杠做法|如何分享?取决于「记忆点」 不过,在开始分享将近两年之后,我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找不到主轴。 尽管写作的内容都围绕在篮球这个领域,但内容却包山包海,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忆点。 导致别人点进了我的个人页面,只会有「喔!这个人是写篮球文章的」感觉,但对于擅长写哪一类篮球文章,是篮球故事呢?还是球员分析呢?抑或是赛事回顾呢?相信很多读者是答不出来的。 如果文章只是出于兴趣的抒发,那缺乏记忆点并不是甚么大问题。 只是当时的我任职的媒体公司正好在筹备一个关于运动的频道,当时正在招募专栏作家,希望能够内部转职到该部门的我开始思考,虽然自己有一些作品,可是如果想要让读者留下印象,那似乎得要让自己的作品更聚焦。 因此,我开始细想几个问题:我想怎么被大家记住?之后到大家提到我,会觉得我是哪一个类型的篮球作家? 在大量的自我评估后,我发现自己在写篮球员的故事上似乎最得心应手,因此就将这个题材作为我的写作主轴。 在确立主轴之后,我开始稳定更新,并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分享的内容,在每个月四篇文章中,至少都会有一到两篇球员故事。虽然这样做并没有帮助我获得内转的机会,可是却让我得到写作平台端的青睐,询问我有没有兴趣定期帮平台撰写球员故事的文章。 这次的际遇也给了我一个启发,或许多方的涉猎确实可以让你的内容看起来很多元,但是如果想要经营个人的品牌,或许在还没有名气的时候,聚焦在某一个领域的某一个主题会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更容易让别人对你有明确印象,像是:我知道你在写篮球的文章,并且好像很常写球员故事。 当这个印象深植人心,或是培养出一群愿意看你文章的铁粉时,这时候再从文章比例上慢慢调整,测试新的想尝试的题材。 斜杠经营|如何持续分享?三个建议的心态 这些年稳定产出文章的过程中,常碰到许多人问我:「在正职之外还要花时间写文章,难道过程中你都不会想要放弃吗?」 我的回答往往都是笑笑的说:「怎么会呢?我每天都想放弃啊!」 不得不说,用业余的时间持续产出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因为工作就已经够累了,有时候真的会没有精力分享,大脑也不会一直有灵感可以分享,这时候还要稳定输出就会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我自己觉得有三个对我来说很重要心态,或许可以提供给想要尝试的朋友参考。 1. 设定适合自己诱因与目标 《汤姆历险记》中曾说过:「当兴趣变成工作,那它将不再有趣。」 这点我真的深有体悟,因为最早开始分享的时候,我总是写得意兴阑珊,因为当时有一种没有目标,想写就写的感觉。而之所以后来会想要稳定产出,是因为研究所的学长创立了一个专门写运动文章的平台,会依照文章的流量给予稿费,当时觉得如果能在正职之外获得一点点经济报酬好像也不错,于是就开始在该平台创作。 之后几年就像前面提到的,原本任职的公司有内转机会,让我调整了发文的模式,而之后被平台端注意到,成为该平台的专写球员故事的写手,它们也提供了更高的稿费报酬,增加了我持续创作的诱因,然后就持续分享到了现在。 回顾这段时间的分享历程,有两个要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那就是「诱因」与「目标」。因为平台有稿费的诱因,让我有动力维持创作;而因为有想要成为专栏作家的目标,让我能够大量累积自己的作品。 现在想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寻找诱因与目标的自己,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但是,这也让我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如果在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分享?」以及「自己分享想要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之前,想要依赖毅力维持分享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所以,我都会跟朋友说,在开始分享之前,可能要先思考这两个问题,确立目的与设计诱因,才能将自己摆在适合的战场上。 2. 建立形象需要时间,试着用「加法心态」 以我自己的经验,建立形象绝对不是一两个月,或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达成的,它更像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就连我自己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在篮球读者心中建立形象。 因此我自己在分享的时候,会用一种「加法」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作品。举例来说,我可能在每一年会设定一个总稿费的额度,当一篇文章的稿费进来的时候,我会想自己离设定的总额度又更近了一点,而不是离总额度还剩多少。 这样的思维帮助我很多,它让我在创作时不会那么有压力,反而当某个月的稿费超过预期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赚到」的感觉。 我一直相信,以开心乐观的态度来创作,才能让分享之路走得更长久。 3. 勇敢承认自己「不够专业」 在写的过程中,我很常碰到一种自我怀疑,自己写的东西够专业吗?会不会在真正懂行的人眼里看来其实根本就是小儿科? 直到我后来遇到一个前辈,他告诉我有这样的心态很好,这代表你正在变得专业,因为你会害怕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不断地去加强自己,很多专业的人都会因为自己太过专业,而陷入知识的诅咒,导致他们分享出来的东西就只能在专家的圈子流传开。 就像很多硕博士论文,对一般人来说进入的门坎就很高,所以即使这篇论文学术价值很高,却很难让它的价值被普罗大众知道。 所以,承认自己不够专业不仅是提醒自己要变得更专业之外,还有一种警示作用,就是告诉自己写文章的目的是要让「没有你这么专业的人,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进而想变得更专业」。 简单来说,坦承自己的不够好,不仅是要让自己更好,还有让自己避免陷入「文人相轻」的窠臼。 以上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运动世界专栏与「阿准的随看随想」脸书粉专。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6, 2024

想写部落格,却不知道写什么?3 步骤建立内容矩阵表,帮你找到写作灵感来源 (附上发想模版)

你再也不用担心写作时没有灵感了。 想象一下: 一个工具能为你提供写不完的文章题目,从此你在也不用盯着屏幕发呆。 这就是内容矩阵表 (Content Matrix) 的力量。它不单只是一个表格,更是一个能帮助你产生新想法的动态框架。 学会这种方法,你将再也不会面对屏幕上的空白页了。 这个方法来自于 Justin Welsh 在《5 Questions for Endless Content》。他说: 如果要产生源源不绝的写作题目,应该要有一套系统化的方式。 我们可以用一个内容矩阵表 (Content Matrix) 来交叉想法、发想题目。 内容矩阵表的核心概念是: 找出 X 轴与 Y 轴的因素,并且交叉产生写作点子。 P.S. X 轴是写作的风格、Y 轴是写作的主题 这个概念适用于任何想要找出自己写作题目的人。 有 3 个步骤 : 找出主题(X 轴) 写下风格(Y 轴) 选交叉点(并快速写下 10 个点子) 废话不多说,马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方法。 步骤一:找出主题(X 轴) 先写下你的写作主题。 想主题,是有诀窍的。 创作者 Nicolas Cole 在《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说过: 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写作主题,可以用 3 大主题分类。分别是 一般大众 利基读者 公司/产业 下面是范例。 写作主题与目的 主题 1.一般大众 写通俗、大多数人都看得懂的内容。 以我自己举例: 工作好习惯 数字生产力工具 我从职涯或生活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这类型的内容,能够吸引多数人并建立知名度。 主题 2.利基读者 从自己的职业出发,目标读者是跟自己同职位、或会有互动的相关职位的主题。 例如我现在是软件业的 Technical Writer(技术写手)、过去是软件业的 PM。 我可以写: PM 带领团队的经验 PM 跨部门沟通的经验 Technical Writer 写技术文件的经验 这类型的内容,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专业帮助求职与得到讲座邀约。 主题 3.公司/产业 主要写给产业的老板、其他公司的团队成员看。 目标是建立自己在产业的知名度,进而和顶尖高手建立社交连结。 例如我在软件业工作,可以写: SaaS 的商业模式分析 SaaS 产业的案例与商业趋势分享 SaaS 软件技术创新与 SaaS 的未来 这类型的内容,可以透过文章和老板/同业建立弱连结。 每一大类可以挑选一到三个主题,使用 Google Sheet 纪录即可。 用 Google Sheet 纪录写作主题 写完的结果如下: 步骤二、写下风格(Y 轴) 文章的风格都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不必重新造轮子,直接把最常被写到的文章分类拿来用就好。 以下是 Justin Welsh 整理的 10 个常见文章风格: Actionable Guide Form(行动指引:如何文) Opinion Form(观点文:what & why 文) Curated List Form(策展文:特定主题下的文章或影片) Story Form(故事文:个人经验/故事) Credible Talking(人物访谈文:有名人物) Motivational(励志文,鼓动人心) Analytical(数据文,分享对数字的看法) Contrarian(对比文,自己有什么概念是反直觉、但有自己一套说法的) X vs Y(对比文,拿两样东西进行比较分析) Listicle(列表文,列出同主题的 X 样东西) 接下来,把这些文章类型写在表格的 Y 轴。 实际上还有很多文体没列在上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 Sean McCabe 的演讲。 步骤三、选交叉点(并快速写下 10 个点子) 将以上的内容列成 1 个表格,随意找一个交叉点开始。 随意找一个 X 轴与 Y 轴的交叉点 例如我找到「数字生产力工具」x「如何文」,随意开始发想 10 个 可能的题目 : 如何使用 Keynote 快速制作文章封面图? 如何使用 VSCode 快速寻找与取代文件中的目标关键词? 如何使用 Raycast 快速开启 Jira 单号? 如何使用 PicGo 快速上传图片到 Github 并取得 Markdown 连结? 如何使用 Espanso 快速插入文字模板内容? 如何使用 CleanShotX 撷取屏幕截图并快速批注? 如何使用 Tango 快速制作 Step-by-Step 的教学文件? 如何使用 Anki 来记忆公司产品的销售话术? 如何使用 Heptabase 梳理脑中的知识脉络? 如何使用 OmniFocus 实作时间管理中的 GTD 方法? 先从比较擅长的风格与主题出发,再开始练习不熟悉的区块。 我们可以将上方 3 步骤产出的内容整理在 Notion、Google Sheet 中,这样就有一套可靠的内容产生方法,甚至还可以当成自己写作题目的检核表。 只要有了这张内容矩阵,就可以非常有系统地想出文章的题目 快速复习内容矩阵表的 3 个步骤: 找出主题(X 轴) 写下风格(Y 轴) 选交叉点(并快速写下 10 个点子) 如果你需要这份内容矩阵表格的模版,可以在这里复制:👉 立刻下载 -- 本文转贴自:I'm Chi(原文标题:部落客的灵感救星:3个简单步骤建立内容矩阵表,终结写作灵感枯竭 (附上发想模版))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5, 2024

目标 Deadline 怎么订才不会累死自己?面对死线还有动力完成?

在工作上有时候我们需要为任务设定截止日期,或者当他人交付我们任务时直接给我们订了一条死线,无论哪一种 Deadline,这时候太逼人的截止线会累死自己,太遥远的截止线让人现在没有动力去做(太无解的也是)。 订出「有效」的死线、截止线是一种艺术,而且面对不同项目会有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情况,所以我不敢说精通所有设定截止线的技巧,但毕竟在职场工作十几年,还是有一些属于我自己的经验可以分享。 就像去年(2022 年)我个人推出的两个产品:《防弹笔记法》书籍、「个人数字生产力」在线课程,刚好有两种不同的设定截止线需求。 《防弹笔记法》的书相对没有来自外力的额外要求,我需要自己负责,意思是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完成,那么我要如何设定出有效的截止线,是让自己会有动力去推进,而不会死线一延再延,最后变成不断拖延的目标呢? 「个人数字生产力」在线课程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有来自合作单位的时间要求,某个程度是对方订出了一个截止线,而我必须在截止线之前交付出产品。这时候要如何知道这个截止线是可行的?如果可行的话又如何真的可以如期完成呢? 近期在我和赵胤丞老师一起合作的 Podcast 节目:「高效人生商学院」中,谈论了「两人对谈|EP.0034|不累死又有动力的死线要怎么订才好?(欢迎订阅收听,和本篇文章内容会有不同启发),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其中几个属于我们的关键技巧。 短期内可以产出什么成果 VS. 最终成果需要多少时间产出 我自己在设定截止线的时候有一个核心的指导原则: 就是优先处理「短期内可以产出什么成果」,而不是「这个成果需要多少时间产出」。 这是什么意思呢? 例如我要撰写一本书,若是从「这个成果需要多少时间产出」来思考,我可能就要开始计算这本书要写多少字数,如果要写 10 万字,这样每个礼拜如果产出起码 4000 字的一篇文章。那每个月可以产出 2 万字,这个项目就需要安排五个月的时间。 但是这样的规划,截止线看起来很长,很容易一开始就拖延着,加上会遇到各种意外,慢慢地过了几个月,发现前面进度不理想,而后面来不及完成 10 万字的份量,最后就会整个大拖延。 反过来,如果从「短期内可以产出什么成果」设想,我会设计「一个礼拜内要把现有想法、数据整理成一个拥有完整细节的大纲」,于是一个礼拜后产出一个草稿大纲的成果。接着我看到大纲中的第一个章节已经具备基本数据,于是我设计「一个礼拜后要完成第一章节的草稿文字」。 结果这一次发现还缺少某些关键方法论的分析,于是下一个礼拜设计出「一个礼拜后完成相关四种方法论的对比分析」,让自己短期内继续推进下一个需要的关键成果。 后面这个方法,或许在四到五次的短期成果推进后,大概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本书的结构细节、草稿数据就已经顺利产出。 让项目的进度处在一个我拥有项目基本成果,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如果这时候觉得还有更多时间处理项目,我会安排更多短期的进度成果,去设计例如流程图表(就像这次的《防弹笔记法》的最终成果)。如果发现时间不够,项目需要赶快上线,我也不会是赶鸭子上架,而是可以在既有的基本成果中,完成最重要的加工,就能推出项目。 我之前读过《Shape Up: Stop Running in Circles and Ship Work that Matters》这本书,他的作者是知名项目管理软件 Basecamp 的设计团队,他在里面提到了跟设定项目、任务截止线有关的两个具体技巧: 先设定边界 尝试从项目的中间部分开始 这两个技巧对我来说很有启发,所谓「先设定边界」,就是我们可以先思考「自己拥有多少时间」,或是「自己想要在多少时间内先产出」,然后根据自己拥有的时间来设定可以产出的成果,而不是根据成果来计算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做时间管理,确实会增加很多弹性,比起烦恼要写完一本书到底需要多少时间,不如思考如果我只有一个礼拜,我可以产出什么成果。 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尝试从项目的中间部分开始」,当我要思考一个礼拜可以产出的成果时,与其从头开始先去看看一个礼拜可以找多少数据,不如从中间开始,也就是一个礼拜可以先产出的跟项目核心成果最有关的成果会是什么?这时候可能是一份具体的大纲,或是一个章节的草稿等等。 透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有弹性也更具体地去设计截止线,这时候或许不要称呼他死线或是 Deadline ,而是应该叫做「成果线」。 也就是当要安排一个大项目、长期计划的时间时,要思考的是「在哪一条时间线前我可以先产出什么关键有效的成果」,然后透过一个成果线、一个成果线的累积,最终我们更有效率地完成项目需要的最终成果。 尤其面对一些变动性很大的项目目标,或是全新且不熟悉的项目时,更要把握这样的技巧,用一个一个短期的「成果线」让自己有把握的往前逐步推进,可以边做边修改,而且短期就能看到产出成果也会让我们更有动力。 三种截止线:应对别人已经订好死线的项目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实现的是别人交付的项目、任务,并且对方已经帮我们设定了一个最终的 Deadline,例如年度业绩目标最后结算的日期、某个产品需要交货的最终时间等等。 当我遇到这类型的项目时,我会帮自己设定「三种截止线」: 最终 Deadline:对方期望的最终截止日 中期专案验证线:为了达成最终截止日,拆解成几个阶段进度的检验期限,设定每一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果,这样推进下一阶段成果才来得及。 短期内冲刺成果:为了满足下一阶段成果,现在我应该立刻开始冲刺、测试的成果是什么。 (我在十年前的这篇时间管理文章中,就有提到类似做法,但现在的方法也有了一些修正:10 个真的可以被具体执行的时间管理技巧) 让我提供一个比较小型的案例,有一次我收到国外客户要求,希望两个月后可以收到某个我们正在制作中的产品。于是第一个比较简单的截止线出现了,也就是两个月后必须让国外客户收到这个产品,这是「最终 Deadline」。 但是在我要明确答应这个 Deadline 之前,我先做了一个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拆解」,我需要推进几个进度才能完成上述的 Deadline,如果从最终截止线倒推来看,包含: 需要多少运送日期可以把产品寄送到国外客户手上。 产品制作完成到捡货、包装需要多少时间。 目前还剩下多少时间可以把产品制作完成。 于是我可能设定出这样的几个中期项目验证线(里程碑): 最后留下两个礼拜处理产品运送事宜。 中间留下一个礼拜处理产品捡货包装事宜。 我从现在开始有一个月多一点点的时间要把产品制作完成。 这是「中期项目验证线」,设定这个中期里程碑的好处是可以更具体的了解死线前的风险,因为要项目完全如期如计划推进真的「很难」,但起码我们需要让自己掌控的是:如果我在任何时候发现无法在一个月后把产品制作完成,那么我就应该赶快研究有什么让产品如期完成的替代方案,或是研究有没有更快的包装流程,或是询问有没有更快的货运方式,乃至于可能要跟客户沟通是否可以改期。 起码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做不完,而这时候往往没有任何沟通转圜的余地了。 那么第三条截止线:「短期内冲刺成果」呢?这是为了确保我设定的下一个中期项目里程碑有办法相对如期完成,所以我会以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为区间,去设定自己能够在这段时间赶快先产出的项目(中间的)关键成果。 例如这个产品可能有附加产品、行程流程、产品的主要图像、产品宣传素材等等工作要做,这时候为了确保第一阶段的里程碑完成,或许我会设定一个「短期内冲刺成果」是一个礼拜后确认产品的主要图像。 那如果一个礼拜后这个「短期内冲刺成果」无法如期完成怎么办?这时候我就会有「警惕」,要赶快寻求支持,要赶快找替代方式,要赶快开始沟通协调,或者必须舍下某些比较次要的琐事。 三条截止线: 最终 Deadline 中期专案验证线 短期内冲刺成果 并非是说我们会设定出「完美无缺」的项目、任务期限,起码我自己工作十几年的经验,无论面对自己可以完全掌控,还是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项目,我觉得都很难订出没有修改的完美进度截止线。 那为什么还要设定三条截止线呢?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下一个礼拜(或者短期内)就能警觉项目可能有时间上的风险了,并且开始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项目要好好完成,本来就是在不断修正变动的过程中进行,关键在于我们「提早意识到需要调整」,才不会等到最终时限要到了,只能两手一摊,无能为力,或是只能累死自己。 延伸阅读: 2022 起始:九个立即提升生产力技巧值得试试看而且简单可行 2022 起始:停止花太多时间做计划与整理,执行就是你的计划 2024/1/27 更新:设计「停战领域」与「行动边界」,我建立健康时间管理的小秘诀 搭配进攻型行事历的做法 前面分享了两种做法,第一种作法:「短期内可以产出什么成果」,是我应对不同项目、任务的大原则,先给自己一个短时间去产出一部分核心成果,测试到底还有什么风险与问题,提早解决问题,就是让时限如期完成最有效的做法。 而第二种作法:「三条截止线」就是第一作法的延伸版本,尤其面对他人直接交付给我截止日期的时候,我要懂得自己设定几个阶段的验证线,意识到什么时候就要开始改变作法。甚至懂得设定最近期的冲刺成果线,这样这个当下我就可以更好的预判未来的风险,现在就开始改变作法。 而这些做法的背后有一个共通的原则,就是要设定好的死线,来自于「项目、任务的拆解」,把项目拆解出几个阶段成果,把任务拆解出具体的下一步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设定多层次的截止线,并且也知道如何调整与变动。 我在这篇文章曾经分享过很完成的项目拆解流程,而这和时间安排一直都是最紧密相关的,没有拆解,就没有真正的时间安排:「拆解下一步行动的思考流程图范本,你也做得到专注不瞎忙的参考步骤」。 于是有些项目、任务拆解了几次后,会更明确的掌控他们具体的执行流程,这时候我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进攻行事历」的做法,预先在行事历上为不同项目留下足够时间。 因为我们最后必须意识到一个问题:身为执行者的我,通常手上有很几个项目、任务在进行,而且未来还可能随时插入新的任务。 所以当我们看一个项目的时限安排时,不能只看到这个项目,还要看到我自己剩下多少时间?每天可以同时推进多少进度?要预留多少应付意外的时间?而「进攻行事历」的方法帮助我把这些需要预留的时间都先预留在行事历上。 不敢说我百分之百都会照着执行(事实上根本没办法),但同样的道理,我总是可以提早预知来得及?来不及?时间够还不够?这时候要怎么应对,有没有哪些可以调整,还是哪些可以放弃,我才有一个明确的依据,而这同样是让我们看起来项目可以相对如期完成的方法。 -- 本文转贴自:计算机玩物(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2, 2024

10 年后靠什么赚钱?专注长期累积,3 步骤发展人生第二赛道|人生第二赛道教练 Barry|Podcast 「数位游牧志」

你有勇气在职涯下半场,勇敢追梦吗? Barry,现在是一名日本深度旅游的带团导游,同时也是「人生第二赛道教练」。 过去,Barry 在金融业待了将近 20 年,但在 43 岁那一年因为工作内容调整,身体也出了问题,最后毅然决然选择离开金融界。 一夕之间没有了正职工作, Barry 曾经十分迷惘。当时,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他,到处请教别人。结果意外的是,过去 Barry 的三位长官,看到 Barry 对日本的喜爱与熟悉,以及过去办活动、常与客户活动的个性特质,不约而同地建议他去当导游,让他下定决心踏上导游之路... 中年转职并不容易,他有老婆与两个小孩要养,还要转职到一个全新的产业,放弃过去高薪的金融业工作,甚至,2019 年 Barry 考到领队/导游执照,开始带团的同一年,就遇上疫情,Barry 笑称自己「出道即失业」。 但一路以来,Barry 靠着「盘点优势X小规模尝试X耐心累积」,并专注于「长期累积」走到现在。 你也想在职涯下半场勇敢追梦吗? 《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采访 Barry ,聊聊他如何开创人生第二赛道、度过难关,以及身为职涯教练的他,给予同样想发展第二赛道的人一些建议,你可以搭配 Podcast 一起阅读。 「盘点优势X小规模尝试X耐心累积」走出职涯第二曲线 想让兴趣变成专业并不容易,Barry 刚开始发展导游这条路时, 势必会遇到一大困境,那就是许多台湾游客对日本非常熟悉,甚至去过多许多次,网络上也有丰富的旅游信息,大都市基本上都不需要跟团,自由行非常盛行。 想走的长远,就得做出特色, Barry 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日本了如指掌,除了观光客普遍会去的热门景点,他也非常熟悉一些私房行程。于是 Barry 专攻「客制化旅游」的带团行程。 好比说,在台湾我们吃樱桃,因为樱桃大多都是进口,所以非常贵。但在樱桃产地日本, Barry 就带着团员,进到果园自己摘,甚至可以吃到饱。还有,热爱运动的 Barry,也带着团员去看日本职棒。回忆起过去也曾带团员去看 F1 赛车的 Barry 也侃侃而谈:「今年,F1 赛事第一次在春天举行,当时正好碰上樱花满开,非常壮观。」 在出团前,Barry 总会在家努力做功课,想把所有日本的私房消息,都分享给团员,有一次甚至在出团前一天,查数据查到半夜,完全忘记时间。虽然旅途仍会让人疲劳,但看到团员们在出团后的回馈与笑容,仍觉得一次非常值得。 在金融业上班将近 20 年,Barry 感叹现在才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而这中间有赖于贵人的建议和指引。有时候旁观者清,而我们并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如果你也想探索职涯第二曲线,但不知道该怎么做,Barry 想给大家三个建议: 第一,盘点自己的优势和技能。反思自己在过去积累了什么优势,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就算有些事情自己无法完成,有哪些需要寻求合作或外包。「了解自己」是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你对自己不是很了解,那可以试试问问你身旁的朋友、同事,从他人身上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就像当初 Barry 的三位长官,意外地指点出 Barry 导游这一条道路。 第二,小规模地开始尝试。如果一开始就大规模投入,风险和成本都很高。比如,如果有人想成为面包师傅,可以先在家试做,获得亲友的反馈,逐步扩大规模。这样可以减少风险,并且有机会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第三,要有耐心,逐步累积。论是建立品牌还是获得信任,都需要时间和努力累积。给自己一段时间,不要急功近利,耐心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不赞成无目的的斜杠,专注于长期累积 Barry 的职涯第二曲线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因为疫情爆发,2019 年「出道即失业」,家人的担忧,也一直是 Barry 心中的牵挂。毕竟过去在金融业有好的收入,突然在中年转职,又有小孩要养,又遇上疫情,势必让家人很不放心。 Barry 说 :「我们做为成熟的成年人,责任不是在言语上说服家人,而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Barry 知道家人的担忧,其实都是在表达关心,与其在口头上争辩,不如努力去证明自己,然后把成果大方地和家人分享,让他们放心。 Barry 在疫情这段期间开始上课、建立人脉,并继续带国内团以保持带团的手感。Barry 平时都会给身旁的朋友不管是职场或是人生上的建议, Barry 以此出发,在疫情期间更斜杠出另一条路,也就是「人生第二赛道教练」。 Barry 提到,很多人想发展副业斜杠,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并不赞成没有目标与长期累积的斜杠。他举例,像是平时他跑 Uber Eats 等外送也可以赚钱,但这只对他短期现金流有帮助,但他想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放眼光放在长期专业的累积,这才能走得长久,更能在未来累积更多价值。 Bryan 也在访谈中补充,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重点是这些事能否为你带来累积,如果纯粹只是打零工、为了钱,那是非常可惜的。「重点不是你今天赚多少钱,而是 10 年之后你靠什么赚钱!」 如果你想听更多 Barry 的故事,以及如何发展人生第二赛道的建议,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8 :盘点优势 x 小规模试做 x 耐心累积!三步骤打开你的人生第二曲线!|人生第二赛道教练 Barry 专访 若对 Barry 感兴趣,可以追踪他的脸书,以及个人网站唷!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