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不同的合伙人要如何讨论公司决策?以 Joe 和 Bryan 为例
May 14, 2025

Photo by Yaroslav Olieinikov from iStock
和合伙人一起经营事业,最怕遇到的状况就是个性不合吵架,有些团队甚至因此不欢而散。Joe 和 Bryan 一起创业多年,但两人其实个性、做事风格都不太一样,这篇文章 Joe 将分享他们十年来磨合出的合作心法,包含不吵无法量化的事情、透过实验取得客观信息、先做出东西来让对方理解,帮助你让事业经营更顺利!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们的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听,或者选择在Spotify上收听也可以喔!
这次我要来回答一个提问。有位学员在课后社团问了这么一个问题:「Joe跟Bryan平时如何讨论和决定公司的议题或长期方向?有什么系统化的方来或形式去进行这个辩论过程吗?」
我得说,这还真的是很多人经营事业时会碰到的问题。毕竟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大部分新创或合伙事业(甚至婚姻也是)最容易碰到的麻烦,就是随着时间拉长,伙伴之间因为认知差异,开始发生各种吵架跟意见相左的状况,最后不得已走入纷争甚至拆伙的结果。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我跟Bryan的想法大概都蛮一致的。但其实,我们除了几个核心价值观类似之外,对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都是南辕北辙的,行事风格跟个性也不太一样。
我们在经营上意见相左的事情太多了,甚至有些同事还看过我们讨论到起争执。但争执归争执,最终我们还是必须做出决策嘛!所以这十几年下来,我们倒也发展出一个处理争执的机制。
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则。
1. 不吵无法量化的事情
「无法量化的事情」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要推出一个新服务时,争执常会发生在A觉得这服务客户不会喜欢,B则坚持客户会喜欢;想加上一个广告页面,A觉得客户会嫌这样画面不好看,B则觉得客户应该会很喜欢才是。
这种主观的臆测,其实根本没甚么好吵的。无论你是好声好气的讨论,或是大声的咆啸,都不会改变另一方的观点,所以这是最不值得吵的一种状况。
也因此如果双方对一件事的意见不一样,我们会先分别讲讲各自的主观看法。因为有时候,A提出的想法,B可能确实没想过。搞不好这么讨论下来,就能达成一些共识。
那如果这样并没达成共识怎么办?继续吵下去只会变成意气之争,是没什么意义,所以我跟Bryan彼此都认同一个原则,就是当我们无法判断状况、做出双方都满意的决定时,就必须以市场的回馈为唯一依据。因为我们看法有歧见,并不表示谁对谁错,甚至有可能双方的看法都是对的;当然也更多时候是两个面向只有一个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那要找到市场到底怎么看,就必须搜集数据与数据,来决定我们该朝哪一边靠拢。
所以,这就进入第二个原则。
2. 透过实验取得客观信息
当两方对一件事各有想法、难有结论,那唯一能做的,就是设计一些小实验来取得市场信息,并以这些客观资料作为决策依据。如果难以决定网站配置,那可以做个简单的A/B Test;如果难以决定是否要提供新服务,那就以低成本的方式测试看看。
做了测试之后,就能获得一些数据,甚至就会有手感。很多事情会难以判断,经常是缺乏「真正做了」的实质感,所以实验一下可能也就有结论了。
举例来说,我前阵子在【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这门课中有谈到一个议题:「直播」这个模式好不好?我和Bryan在2019年就对这个模式有些研究,但我们都有些不确定,觉得这好像有点发展机会,但在营销上还是有些缺陷。我们讨论不出结果,于是就决定分别来用各自习惯的方式尝试看看。
我们设计了几种进行方式:答疑的、访谈的、自己分享一段内容的、站着的、坐着的、用手机自然拍摄的、用专业摄影设备严肃拍摄的等等。经过种种实验,逐渐对这个模式的运作心得和优缺点有更多想法,后台也累积了与用户互动的数据。基于这些信息,我们终于能做出有意义的判断(如果你对这部分过程有兴趣,可以收听【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第18集)。
总之,在经营事业时总会碰上各类无法判断的状况,我会建议你不妨就实验一下,搜集数据和用户反应再来做决定。无论主观意见再怎么认为「这种东西使用者不会喜欢」,但若实验结果(也就是市场的回馈)显示用户喜欢,那不认同的那一方也就只能低头认同。因为当结论已很明显了,这时还坚持主观意见就没什么意义了,而两人的意见纷争也就会自然化解。
3. 如果一方没想法,那就先做出东西来让对方理解
另外一种也常发生的状况是,一方看到一个机会,但另一方一下子没有甚么想法。我们现在的习惯是,没做出东西前,反正说也说不清楚,那就不必一直用力说服对方。倒不如先试着做出一个东西让对方看看,这样一来,对方搞不好就能更清楚理解、甚至支持你的想法。
举例来说,2019年的年初,我们对于是否要投入Podcast这个领域有些讨论。我们都认为该投入,可是我觉得这好像很困难、麻烦,既不知道要放在甚么平台,又好像要投入很多心力来准备器材,所以就没有投注很多心力在这件事上;但Bryan认为可以立刻进行,所以他做了一些资料搜集、选定平台,并且拿了既有的设备,一口气录了四、五集,然后跟我分享他的做法。
听完他的分享之后,我发现这件事确实没有想象中这么困难,所以我也就跟着他开始投入Podcast的产制,一路进行到现在。
你想想,如果当时他只是一直努力说服我,我却不明白困难点要怎么克服,那最后就可能变成没意义的争吵。
我们最初开始写文章时也是类似的状况:我自己开了部落格,默默开始写文,经过半年,模式确定了,我对于什么题材比较能引起回响也有些心得了,这时候Bryan再加入,就可以轻松开始进行。
总之,经营上有纷争是常见的,但大部分人只是空谈感觉跟抒发主观想法,却忘了主观想法是不可能说服别人的。如果可以,我会建议你尽量让自己的人生如同科学研究一样──实验、收集、控制变量,然后得出结论。
我很庆幸我和Bryan都是工程师出身,所以这部份的做事方法是很一致的,我们也用这样的做事方法共事了十多年。如果你能妥善运用这些方式,大概也就能跟各种性格的人一起合作,并让事业稳固了喔!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创立了「大人学」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两个知识平台,现在也是「数位游牧」媒体平台的创办人,在台湾多家上市柜公司担任管理讲师与项目顾问。文章多以理性思维与逻辑分析问题,长期关注职涯规划、个人成长、商业管理等议题。其在线课程《用经营公司的思维经营你的人生》、《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等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