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

79 posts

獨立創作者,不到一萬粉絲,怎麼年營收 960 萬?|雷蒙三十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這週末,我在臉書上寫了一則長文「不到一萬粉絲,年營收 960 萬|台灣版」,覺得這篇應該記錄在部落格上,一方面可以多放一些連結補充,讓閱讀更完整,無論是體驗還是深度。 先上圖,本文會展開這圖的說明和背後故事 前陣子看到一則關於 Jay Clouse(專門教如何經營個人品牌的美國創作者)的分享,2022 年的總收入是一千萬台幣,讓我很好奇自從踏入自僱者(solopreneur)模式的這三年,我的收入變化。 我現在看內容型 Youtube ,都會用 Memo AI 轉成雙語會更好學習 剛好前幾天有場分享,順便請會計師計算了公司 2023 年度營收,也因此回顧了自己這幾年來的成長;心態和能力面的,我在年終總結文寫了不少就不重複說了。 直接講最能量化(也是大家最關心的)的結論: 我在 2023 年的總營收約 960 萬台幣,完全只靠內容產出和會員經營的收益。 和 Jay Clouse 相似的部分是,我也不是百萬網紅,以 2023 年初的數據,IG 粉絲不到 4000 人,電子報訂閱者 6500 人,都是專注經營小眾人群的信任。 不一樣的地方是,我不是英文創作者,目前只經營繁體中文市場;我不是賣「如何打造被動收入、個人品牌、幫你賺錢和理財,或轉職類」的服務和內容產品。如果走上這幾個方向,營收應該能翻倍,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也不想走。 2023 年的六大收入來源 以下六大類,直接參考 Jay Clouse 的種類,因為我剛好都有,只差我沒有開啟「打賞收入」。 第六名:聯盟行銷(Affiliates),1.4% ​因為我的主業是分享數位工作術,加上大部分國外的 SaaS 公司都有提供聯盟行銷的合作,所以只要是我自己會用 & 推薦的產品和服務,我幾乎都會去申請聯盟行銷連結。 在官網的「專屬優惠」區,不定期更新 只是比較靈異的是,Notion 官方似乎故意擋我。我去申請時,他們的拒絕理由是 “Notion is not looking for affiliate partner growth in your region.“ ​ 但我已經知道不少於 5 位的中文創作者(無論台灣還是中國)都有申請到,而且 Notion 官網說明文件是寫 “Affiliate Program now global“ 🤔。這部分讓我對他們蠻失望的,因為我應該是在繁體中文裡,替 Notion 帶來最多付費用戶的創作者之一了。(這部分 Heptabase 就很值得表揚,因為他們跟瓦基是保持互助合作的,追求 1+1>2,才是永續經營的前提) 不過我 2023 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打磨數位產品和會員經營,所以聯盟行銷這部分沒能投入這麼多時間去找廠商、寫內容,理論上要更多。 因為我認為這部分的收入,只要有好好堅守自己的原則——只推薦我真正會用 & 喜歡的產品服務,長期來看是健康的,無論是品牌信任還是商業收益。 第五名:廣告業配(Sponsorship),5% 不過基於這原則,我在「廣告業配」上的挑選就會門檻比較高。 明明有很多品牌我覺得超棒,但產品現階段就是用不上,例如高階音響、投影機、電動沙發......就無法合作,挺可惜的。 所以去年額外開了個「電子報版位」的宣傳區塊,讓我認同的產品能直接在這版位宣傳,讓我的讀者能自己去辨別是否需要,也是個比較輕的合作方案。 第四名:販售服務(Services),8.4% ​這部分主要是外部邀約授課,無論企業單位、政府學校,還是個人諮詢。 販售服務屬於接案收入,需要我額外投入大量時間,所以我從去年開始有意識地減少這部分的合作,尤其是一次性的單點合作。 如果是能長期帶來綜效、長尾品牌資產的合作(例如 Podcast 採訪,能在網上一直被搜尋聽到),我還是很歡迎的。 第三名:社群會員(Membership),11.2% ​我曾說過,在創業路上,我們做最對的一件事,是在品牌建立的最初期就推出會員訂閱服務。 這件事很難,但很值得。 會員們自主舉辦的實體交流聚會 島民蒙友問答牆線上社群的問答牆,幾乎任何難題困惑,都能獲得真實的經驗回饋。 我在 2019 年寫過一篇文章《互聯網品牌誤會了社群》,裡面有說明,為什麼做社群(Community),而不是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因為後者關注「傳播」,評估點是流量和互動;前者關注「用戶終身價值」(Life-time Value)和品牌共同體。 當大部分 KOL 只顧著拉新、衝產量,願意去打磨產品、照顧到個體會員的作法,就變成一種新的體驗;相比其他單向傳播資訊的 KOL 社群,我們的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 Discord 社群,能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是怎麼聰明工作、如何好好生活的解決方案,連接新的高價值觀系。 另外,我們這種小型創作者,最需要的就是「引入真實的用戶回饋」,所以走進用戶之間去,才能幫助我們保持在正確的方向上前行。只追求量大,很容易選擇去走捷徑,然後就偏掉了。 在當天分享的活動上,也收到 ShiFu 創辦人陳修平的建議,說我們的優勢在於其他大牌 KOL 做不到的陪伴和品質,所以單價應該要更高。這部分我們會列入今年的策略優化思考 🫡。 第二名:版稅(Royalties):36% 版稅是一種權利金的概念。去年我們放在 Hahow 平台上的〈Notion 實戰課程〉上線滿 2 年,總人數破 11,000 人,年增 2,550 位學員,應該是 Hahow 平台上最長尾熱銷的課程?這堂課是我們 2021&2022 年的主要收入,但每年些微下滑,所以怎麼打造新的數位產品,是這兩年的最大課題。 第一名:數位產品(Digital Product):38% 這部分收入來自 Notion 訓練營和復盤訓練營、Notion 模版和主題文章精選包,也是我今年重點耕耘目標。 前陣子也更新了我們網路商店的頁面設計: 2024 年的主要方向是? 上面這張圖是我在 2021 年提出的,個人創作者的 3+1 階段,我們目前要開始進入到「中期穩步」,也就是要開拓媒體能力的時候。 產品面:2023 年花了 2 個多月,把過往的付費文章重新編輯打包,成為類電子書的文章精選包,但銷量不達預期。後來發現是形式不對,所以年中開始調整會員訂閱服務&數位產品的策略。(詳細都寫在我的 2023 年終總結文&雷蒙週報裡了,這邊不重複說) 營運面:如果以收入來源的分配比例來說,掛在別人平台上的「版稅類」勢必會越來越低,預計只會剩 25 到 30%,所以我希望自己掌控的「數位產品」能到 50% 以上,預計到年底要有 5 堂直播必修課&2 堂通識課;「聯盟行銷」和「社群會員」的營收也要再拉高,這樣整體公司營運會更健康。 至於無論是「廣告業配收入」還是「販售服務」,某種程度還是算「給別人打工」,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容易被影響,所以比例較低沒關係。 媒體面:過去兩年,我一直都在「閉門造車」的狀態,幾乎沒有主動向外部 KOL 做聯合串接,天真理想地認為「產品做好就會有人來」,直到去年因為有 Jacky&大人學來找我做 Podcast 訪談,我發現跟「對的人」合作,帶來的綜效是非常好的。 所以今年,我除了要一邊打磨的數位產品,也該找到合適的 KOL 來合作來發揮綜效。這能解決我對自己來做行銷的心理障礙,找價值觀相似的人一起合作,在拓展外圈上會更輕鬆,而且能多贏。 從自由工作 → 職場打工 → 自僱者 我在剛 2020 年底剛創業時,寫的一個記錄。 回頭看這些年投入的工作(我從大二開始做自由工作者,要自己負擔學費生活費),似乎每一步都算數,也能一一能清楚地回答,三年前寫在上圖最後面的紅底問句。 2015 到 2016 年,一邊在化工系上課,還要刻意去找蹺課不會被記錄的課,溜出去演講賺生活費。 2017 到 2018 年,因為轉系有了比較多的自由時間,開始瘋狂工作、接案和課程;一般上班族一年工作約 36 週,我一年要上課考試,有 50 多場演講課程邀約要去,還要確保遠距工作的任務績效有完成,所以常常在通勤的交通工具上懷疑人生。 但因為享受到自己一個人吃小吃店可以勾很多小菜的快感,加上做的事又是我喜歡的,所以就算身體累,心裡還是很滿足。 尤其 2018 年大五,當看到所得扣繳單上超過一百萬時,覺得自己原來可以不靠化工系的學歷,也能賺到還滿意的生活,就更拼命工作,有案就接,還弄了個影子實習生的助理計劃。 直到 2019 年,發現身體慢慢吃不消,意識到自己一個人狂接案不是長久之計,同時也想到大型職場裡接觸一個人無法碰到的挑戰和成長,所以跟柚子一起漂向北方、去了北京闖闖。後來遇到疫情回到台灣的一家品牌集團做數位轉型。 2019 到 2020 年,其實這段當打工人的時間,是我生活最規律的時候,工作壓力相對最輕鬆的時候。一週工作五天,白天通勤晚上回家休息,北京的工時 10-11 小時/天,在台灣是 8 到 9 小時/天。因為生活規律、薪水還算可以,不會餓死也能保有休閒娛樂。 但對我來說,上班和為別人工作,總覺得像是溫水煮青蛙,慢慢麻痺自己的熱情和想像力。偶爾睡覺時會想起幾年前自己,問問自己:「我就只能這樣嗎?回到一眼就看到盡頭的生活?」 一人工作,既然收入不穩定,最重要的是「控制支出」。 所以很感謝我的老婆柚子,跟我在 2020 年 7 月一起從零開始,為我們的理想生活一起實驗,探索這時代的一人公司模式:申請公司跑大地遊戲,做 Podcast 節目,推出付費訂閱會員、網狀學習的線上學習模式和社群生態......漸漸在能賺錢,又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工作生活整合的道路。 (延伸閱讀:我 2023 年底的自僱者生存報告) 不小心又寫了太多,本來只是想做為週五分享的補充,講講為什麼我認為這個時代的創作者,除了有一條路是,獲取流量,走一種多快爽的路線,還有另一條路,叫做經營信任。 你可能不快、內容不多,不寫聳動的標題,但至少能經營長久的優質內容,專注做好那些砸大錢、有大流量的人不怎麼想做的事,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支出,你也能走上一條自由有掌控感的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我很少去講自己的年收入,因為我的產品和服務主題都不是賣理財和個人品牌的,我沒有必要,也不希望透過「能幫你賺多少錢」這種話術來吸引你加入會員和購課。 我始終認為個人品牌只是一個結果,不是目的;金錢也是。 這則分享只是我想記錄下,工作至今的人生歷程,哪天回頭看到時,應該會很慶幸當初有寫這一篇。 雖然 2023 整年營收約 960 萬,但實際扣除營運成本、稅金,以及合作老師的分潤和各種外包人事費用,剩下實際入袋的不到 50%。 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有參加一次同行老闆的聚會,被各個前輩吐嘈到不行,說我在公司營運、人事費用上的成本結構不夠健康,這也是我們今年要改善的目標 💪🏼。 可能光看數字會覺得我們有多厲害,但我更想分享的是這背後的過程和實際面貌。 而且實際面來說,我們也沒有多厲害,以我和柚子兩個人分,其實跟我同期的化工系同學,正在台積電裡當輪班星人的收入差不多。 (我這三年,只要是工作日,工時都超過 12 小時;優點是有比較彈性的時間,出去旅行跟探店可以避開週末人潮,當自己的輪班星人 😆) 另外還有一個目的,自從上次收到商周採訪後,就有埋下個想法:等到哪天被別人寫出來,不如自己先寫,也更完整,更真實。 ※ 最後再次提醒: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把我的故事完全照搬,大概率只會變成事故唷~ ✌️ -- 本文轉貼自:雷蒙三十(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4, 2024

「接案」鳥事一大堆?5 個自由接案者的常見煩惱

記得初春的某日早上,天氣突然急速轉涼,窗外瘋狂的下著暴雨。 我一邊窩在被子裡,慢慢的啜飲著早起的第一杯熱水,一邊慶幸的想著,還好我已經不是上班族了。 以前在這樣寒冷又風雨交加的日子裡,我都是怎麼把自己從溫暖的被窩裡挖出來,逼迫自己在暴雨和強風中,義無反顧的衝出門的呢? ......想想還真是執著得令人尊敬,又令人尊敬得讓人心疼啊! 說到這,大家可能會想:「可以當自由工作者真好,是不是我離職開始自由工作,就可以拋開現在朝九晚五職場中的所有煩惱,從此幸福快樂、每天睡到自然醒了呢?」 但其實開啟「自由工作生涯」,要遭遇的鳥事還真是多!不只難度和辛苦程度和「創業」相差無幾,還要從面對一個老闆,到所有案主都是你老闆。迎面而來的困難和關卡,一點也不會比當上班族時輕鬆。 唯一值得慶幸的,大概也只有「金錢上的創業成本」要比傳統實體創業還要低得多而已了。靠著一技在身和網路的力量,你甚至可以「零成本」開始自己的自由工作事業。只要投入時間和心血就行了! 不過在開始之前,我想和有志「SOHO 接案」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的朋友們,分享「5 個自由接案者的常見煩惱和挑戰」,以及我自己研發出來的克服方法和心態調整建議。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度過「接案職涯的草創初期」,順利邁向獨立、自在的自由工作穩定期喔! 一、現在的案子還能持續多久?下一個案子會在哪裡?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對自由工作者來說,有案子就有錢、沒案子就沒錢。沒有什麼「可靠又討人厭的老闆」,會風雨無阻的每個月給你的銀行帳號轉錢。沒事做,就只能吃老本! 所以培養帶得走的「案件開發力(業務力+行銷力)」,就變得非常迫切。必須讓自己掌握「市場調查」、「顧客研究」和「有效溝通價值」的方法。才能有把握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用這套方法,「去對的地方」、「找到需要你專業的人」,然後「把自己成功的推薦給他」。 另外,隨時暖好身子、保持備戰狀態也是必須的。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安逸的待了十年,才終於決定轉職重新找工作,那麼十年沒面試、十年沒和別人推薦過自己的你,肯定會緊張得胃疼。但如果你日常生活中,時不時都在自我推薦、時不時都在和顧客溝通價值,那麼就會習慣成自然,覺得是小菜一碟了。 想要自由,就要有「適變的能力」和「敢於被市場檢驗的自信」。 其實常處備戰狀態並不可怕,因為你至少掌握著「離開的能力」。真正可怕的,是在失去了離開的能力之後,才突然被大環境掃地出門、被迫自立更生。 那等於是已經被眷養成家貓的獅子,突然被逼著要獨立,得有多無助啊!與其如此,還寧願一直當隻自由自在的野獅子。漂泊又如何?學會打獵就好了!掌握著生存技能和選擇權的獅生,才是真正穩定、自由又自在的。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二、沒有職稱和頭銜,失去身分和華麗的戰袍! 剛離開職場時的確會很擔心,以前還可以說說自己在某上市公司裡的體面工作。現在可好,離職單都交出去了,該怎麼辦? 甚至還會好笑的開始自我懷疑......我還存在嗎?那麼現在的自己究竟是誰?究竟是個什麼身分呢?人們要怎麼認識我?大家還會信任我的能力,還會尊重我、喜歡我,覺得我在這場人生遊戲裡混得很好、做得很不錯嗎? 但其實與其說是「你需要職稱頭銜」,倒不如說是「職稱頭銜綁住了你」。真正活得自信、自在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浮誇的包裝。比如:離職前你只知道自己是「K 公司的副總經理」,直到很久很久以後你才發現,其實你同時也是創作者、創業家、瑜珈老師和登山冒險家。 這就好像過去婦女們一直以為,自己是周太太、小明的媽媽、方會長的女兒,於是心甘情願的耗盡一生在「繞著他人公轉」。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終於發現,自己同時也是科學家、作家、塔羅算命師、衝浪愛好者,和家門口左轉數去第二棵苦楝樹最好的朋友。 頭銜什麼的那麼多,喜歡的話自己給自己隨便加一加就有了。 誰在乎呢?最在乎的只有你自己! 別誤會,在公開場合裡,我還是會用頭銜來介紹自己的,像個充份社會化的大人一樣。但使用這些標籤,只是為了在這個愛看頭銜的社會上,更好的溝通,讓新朋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理解「你是誰」、「你都在做什麼」而已。 說到底,不過都是一些虛名罷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又何必去執著。 頭銜雖然很好用,但人們最在乎的其實還是「你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價值和幫助」?只要能好好說明這點,沒有頭銜加持又如何? 更何況那些你做過的事情、你曾經的經歷,都會一直跟著你一輩子,就算不用力緊抓著,也不怕它們會變不見呀!什麼前總統、前執行長、前總經理、前負責人、前設計師、前偶像團體成員......,都還是很好用的。需要的話,拿出來用用就是了,人類社會還是會非常買單的。哈哈哈! 如果你進入職場到現在,都還不曾擔任過什麼重要職位,就已經出來自力門戶,那便更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 過去你拼命在一家公司裡搶破頭的企圖競爭到「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頭銜」,現在你可以用親身實踐,去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屌到爆的頭銜」。 不爭不搶的,也不用去加入那場「你升職了我就沒辦法升職」的零和遊戲,只要和自己比、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和賽道就行了。 你很少看到兩位 YouTuber,為了爭搶一個創作者界的頭銜而你死我活。 「你是 YouTuber 啊?我也是 YouTuber 欸~」 「你破百萬訂閱啦?恭喜欸!我也破百萬訂閱了~~」 多好啊!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三、低價的案子、無理的案主,要不要為五斗米折腰? 沒能力去選擇時,腰需要彎多低就彎多低吧!沒什麼好丟臉、可憐的。 但一定要更加倍努力的累積各項實力,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擺脫現狀。讓自己成為那種「有能力選擇案子的自由工作者」,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等到你有實力、有累積、有選擇之後,再遇到慣案主,就無需再忍啦!有多快跑多快,有多遠跑多遠。 什麼尊嚴、骨氣都給我拿回來!不必再無底線的縱容案主,甚至還能適當的教育案主、溝通出對雙方都最好的合作模式。也不用再爆肝接急件,可以堅持自己走起來最舒服的步調。 接案事業成熟之後,建議就別再為了賺一點小錢而累死自己了。否則你只會留下更多劣質的案子和案主,推開更多高品質的案源和機會,落入不健康的惡性循環裡,讓不值得的人對你得寸進尺、予取予求。 「有原則的付出」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 四、萬一必須回去上班,會不會很難回歸職場? 自由工作者重回職場的難易度,取決於你的心態是否「能歸零」,以及你在自由工作的這段期間裡是否「有累積」。有累積,指的是那些「帶得走的能力和經驗」;而能歸零,指的則是一個「善於處下」且「能屈能伸」的心態和韌性。 我覺得不論過去有何豐功偉業,隨時都能「將自己放到最低」,去請教、去學習、去接納和理解的人,都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人。因為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靈魂的意志」是超乎常人的堅強的。 這其實很不容易,我看過身邊許多專家學者、老闆或所謂人生剩利組,一旦開始自覺高人一等之後,就很難再蹲下身了。 他們會不自覺的對他人品頭論足、頤指氣使。或習慣性的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進而變得封閉、固執、充滿偏見,無法接受批評、指教和建議,也不再敞開心房去傾聽他們認為的「下位者」的聲音。 那個態度很明顯,是一相處就能清楚感覺到的。當他們不自覺的流露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氣焰時,我都會默默的為他們感到擔心。 如果他們此後,從此一輩子不摔跤,就會在那樣的高傲下,錯過很多有趣的人生風景。 而如果他們往後一個不小心跌重了,則會因為那些無聊的驕傲和面子,而難以重新歸零再出發、從暫時的失敗裡再振作起來。大老闆事業失敗後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拉不下臉去做人員工,從此糜爛度日,甚至染上種種惡習、破罐子破摔的,也大有人在。 我認為「自信」和「謙卑」,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而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隨時準備好將自己歸零的人。 他們可以虛心的去向這個世界學習,也可以真心的去欣賞他人、向他人請教。就算請教的對象年紀比自己小或社經地位比自己低,也不改其誠懇的態度。 他們散發出來的氣場,是一種「自信沈穩的低姿態」。不會過份張揚的處處壓人一頭,卻是輕鬆的坐在角落裡都能自帶光芒的真寶石! 所以啊,自由工作者保持職涯彈性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心態不要飄」還有「持續的成長和累積」而已!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五、接案,能接一輩子嗎? 大家總是愛問「接案能不能接一輩子」?但其實一份「全職上班族工作」,你也不見得能做或想做一輩子呀! 一個「長期案子」,就像一份「正職工作」,能做個兩、三年,就算是非常穩定了!合作結束之後,再找下一個長期案子就行了,和一般「上班族轉職」其實也差不多。 而接案職涯,也和上班族職涯一樣,可以累積屬於自己帶得走的「能力」、「經驗」和「人脈」。甚至就連職場裡所謂的「資歷」概念,都可以在自由工作的世界裡轉化成「接案資歷」,成為你找到下一個合作機會的有力背書」。 想要的話,你也可以將接案工作內容逐步規模化、系統化,甚至是有意的篩選、精煉案件,開始只做自己最擅長、喜歡的部分。 有累積和成長的人,自然不會被市場落下。而停滯不前甚至不斷退步的人,不論接案或上班,都有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只要有專業實力,想自由工作一輩子其實並不難。未來不管是要繼續自己接案子,還是要「成立工作室」、「發展個人品牌」、「成為領域專家」、「販售相關商品/服務」、「建立被動收入資產(出版、線上課程、其他智慧財產、投資......)」或「開創自己的其他事業體」,都是非常 OK 的。 至於沒有「退休金」和「勞工相關保障」的部分:勞健保大可以自行加保,或依附於和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工會投保。個人也能透過良好的投資理財規劃,來替自己增加保障、放大財富,自己給自己發退休金。 不用去期待企業或組織來保障你,自己當自己的救世主才帥氣呢!(甩髮) 總結來說,「獨立接案」、「自由工作」確實不簡單,且困難重重!但所有的難關都是有破解方法可以去努力的,如果這種工作型態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確實是你所追求的,那麼做足功課和準備之後,就放手去試試也無妨。 我會在遠方和你共勉、為你搖旗吶喊的!一起 Fighting!~~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原文標題:離職然後呢?接案「自由工作者」的 5 大難題!|SOHO Freelancer|網路賺錢|在家工作|副業)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 2024

【接案機會哪裡找?】上班族斜槓「文字接案」,現職編輯與接案寫手經驗大公開

許多上班族,在本業之外,也會希望爭取在媒體或企業「文字接案」的機會。一方面是為了賺取稿費,一方面也為了曝光或有替知名單位撰文的經歷,但想要開始文字接案,該怎麼做?文字接案機會哪裡來?怎麼樣才能提高文字接案的成功率呢? 擔任媒體編輯逾五年的時間裡,我收到過不少主動投稿或自薦想當寫手的來信,並站在編輯的立場決定是否合作;同時,我曾以接案寫手的身分營生,換個立場主動向媒體、公司詢問合作的可能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將分享自己做為編輯和寫手的從業經驗。雖然我是新聞系畢業,自大學期間也持續有業界實習經驗,和「完全 0 經驗」的讀者,未必是從同一個起點出發,但在以下分享中,我也會盡量分享站在新手的角度,分享我認為可以做的行動。 接案管道|文字接案機會怎麼找?業界人脈+人力銀行 關於該上哪找寫稿機會,我自己試過兩個管道,一是業界人脈,二是人力銀行。 1. 業界人脈:3 招拉近與業界的距離 首先談談業界人脈。有些人到此可能會想:「什麼啊,你有人脈,我們又沒有!」確實,非本科系出身或在媒體業界工作的人,可能很難直接就有人脈可以詢問。但我認為還是有些方法,能讓你拉近和業界的距離。 第一,你可以追蹤你嚮往合作的媒體或企業,無論是粉絲專頁或是徵才頁面都好。 當他們招募兼職寫手/特約記者這類職缺時,你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例如,下圖是我去年底在「公視+」粉專看到的徵才文。 第二,你也可以參加業界成員聚集的臉書社團。 我自己有參加的是「出版街上的路人,來唷!」這個社團,裡頭常會有人發布紙本媒體、網路媒體徵才資訊,甚至還有書店徵才與講座資訊。就算你沒有直接透過社團找到接案機會,或許也能在此(或其中介紹的活動)建立業界人脈。 第三,你也可以主動寫信給你嚮往合作的媒體或公司,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 有的人或許會覺得「這不會太厚臉皮嗎?」但實際上,以我在媒體工作的經驗來說,主動來信的實在不少,沒什麼好尷尬的啊!沒收到回覆沒損失,若收到回覆,替自己開創了合作機會,這不就太好了嗎? 關於人脈,我還想補充的一點是,就算你身邊沒有「直接」的業界人脈,但如果可以,你還是可以讓身邊的人知道「你有寫作意願」。因為周遭的人知道後,也可能在看到相關資訊時第一個想到你,把資訊貼給你。(我的現職也是朋友轉貼資訊給我的) 2. 104 人力銀行:有機會可找到「企業」發案 在業界人脈之外的另一個管道,則是 104 人力銀行。 不同於業界人脈可以找到媒體、出版社的文字工作,就我的經驗,104 人力銀行上偶爾可以發現的,是一些其他領域企業的機會,可能是替企業寫文章、行銷文案等等。當然,機會可能時多時少,但你仍可以把 104 人力銀行當作找機會時「海巡」的地方之一。 至於該怎麼看到這類職缺,我的方法如下:打開 104,你可以先在關鍵字的地方打「兼職」,旁邊的職務類型則選擇「文字/傳媒工作類」(如下圖)。下一步,你就可以看看其中有沒有適合你的職缺。 接案應徵|怎麼成功拿下案子?讓對方「相信」你 知道該去哪裡找機會後,下一步你需要知道的,當然是如何讓自己能得到這個機會。關於這一點,我認為無論是有經驗者或新手,要把握的原則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讓對方相信你」,肯定你能給出他要的東西。而其中最重要的證明,我想就是「作品集」。 站在編輯立場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時,我會很大程度參考作品集;做為寫手在應徵機會時,我也多次在被錄取後,得知對方是看了我的作品,覺得符合他們對文章的期待和需求。 新手可能會問:「但我還沒獲得機會,哪來作品集啊?」 我目前想到的解法有兩個。 1. 在寫作平台累積文章 在應徵之前,你就可以找個 Medium 或方格子這類寫作平台,累積一些自己的文章,才不會想拿出作品的時候卻拿不出來。 如果初期你不知道可以寫什麼,我看過很多人是從讀書心得、職場心得開始切入,這或許也是你可以考慮的起點。不過當然,怎麼把已經很多人寫過的題材寫出新意,還是仰賴你自己悉心琢磨。 如果你很篤定你就是只要寫某個產業或領域的文章,你在累積作品時也可以就往那個方向寫,讓對方知道你在確實有能力且有證據支持。 2. 撰寫符合媒體與企業需求的文章 我曾經看過一個方式,就是某個人雖然沒有累積什麼作品,但他選定想應徵的媒體/企業之後,自己選一個符合該媒體/企業方向的題材撰文,提供給對方參考。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讓對方「相信」的方式。 而由這個方式延伸,我們還可以注意兩件事情。 第一,除了一開始就以找「兼職寫稿機會」為目標,你其實也可以把「主動投稿」當作起點。先跟網站或公司建立關係,再來討論後續的合作方式。 第二,無論是從本來就寫好的文章中挑選幾篇當作品集,或為特定單位新寫一篇文章,你其實都要做足應徵前的功課。 接案準備|接案前你要做的「功課」?大量閱讀、掌握對方的標準和喜好 講到做足應徵前的功課,有人會想:「我有啊,我知道這網站是偏商業,那網站是偏管理,我給他們符合的文章,這樣不是就夠了嗎?」 不是的。除了知道網站大方向的主題之外,我認為要受到青睞,你還得知道這個單位「喜歡怎樣的文章」。 什麼叫「喜歡怎樣的文章」? 以媒體來說,每個媒體的編輯團隊對文章的採用標準都可能有所差異,這可能是基於編輯個人喜好,也可能是基於整個團隊統一的規範。 比方說,有的媒體堅持文章至少要 3000 字、有的媒體只刊有提供「全新觀點」的文章、有的媒體講求作者的專業學術背景、有的媒體強調每篇文要有 10 本以上的參考書籍,或者有些媒體注重作者在產業內的實務經驗等等。 以企業來說,他們大概率也會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提供作品集時,你其實不是只要挑選或撰寫大方向吻合的作品就好,你需要非常確實地掌握對方過去刊文的標準,然後提供相應的作品(可以是新寫的,也可以是把既有文章拿來改寫的)。在我看來,這才真有機會獲得對方信賴。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因為做為編輯,我看過很多主動投稿或應徵的人,他們給出的文章大方向(如職場、商業、數位遊牧等)確實無誤,但內容結構或側重的點,和我們過去刊登的文章實在大相逕庭。 我們當然無法因此斷定這個寫作者能力不好、或這篇文章不好,但以現實來看,這文章就是未達我們(或我個人)的採用標準。於是很可惜地,我們得婉謝可能很用心準備的作者。 也因此,如果你希望得到媒體/企業青睞,讓你為他們寫文章,請務必大量閱讀他們過去刊登的文章,或者其他你可以看到的文字產出,掌握他們更細節的標準。 我自己一路以來應徵工作機會,也始終會花大量的時間做這件事。除了讓作品集更確實打中需求,我發現這也能讓我在面試時,當面試官問起我對他們的了解程度,我也可以更「有所本」地分享,而非臨場胡謅。 總結 如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每個人想找接案寫文機會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有人可能單純基於興趣、長期求職考量、或者將來有志成為自由工作者,希望如 Joe 在【V014 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提過的,透過寫文章「累積印象」、展現專業,讓人有問題就想到要找他協助(購買他的服務)。 無論是基於什麼目的,我們開始做這件事,大抵會希望文章能受歡迎,或者確實對讀者帶來幫助。寫作幾年來,我發現想達成這些目標,一大關鍵就在於「誠實」。所謂誠實,不是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的「不說謊」,而是要努力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他們會想知道什麼,並透過文章來傳達。 當然,設身處地本來就並非易事,需要我們一再練習。而實際去寫、持續去寫,就是能幫助自己越做越上手的最佳練習方式。而且根據我的經驗,隨著寫作時間拉長,寫作者的思考邏輯也會變得越來越縝密。 也因此,無論是基於什麼目的,如果你想寫作,無論是接案、寫在自己的平台或其他方式,不妨盡快採取行動吧。或許將來某天回顧這段歷程,你會發現自己在各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喔! 延伸閱讀: 自由工作者要在哪接工作?推薦 6 個常用的接案平台 3 個「接案」帶來的特殊體驗,就算你不想創業,一生至少也該嘗試一次! 【接案報價攻略】朋友主動邀約發案,我該收錢嗎?還是做個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錢的 4 個原因! 【接案報價攻略】接案該收多少錢才不吃虧?3 個報價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數字!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7, 2024

想經營自媒體,哪個平台比較好?YouTube、IG、FB、Threads等分析

在《副業教練 EP1|藝術家 Y 想經營自媒體,該怎麼開始?》這篇,談到了經營自媒體一開始要決定的兩件事「選主題」跟「選戰場」。 「選戰場」的關鍵是,找你「舒服的輸出方式」並選擇「適合的平台」。 談到「選戰場」,選擇前可以先「認識」戰場,看看戰場是什麼環境,我們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戰場。 平台特性觀察 以下是我自己對於媒體平台的觀察: YouTube:有長尾流量、有自然流量、用戶黏著度較高,以影片為主 IG:有自然流量、Reels 目前還有流量紅利,圖文、影片 FB:粉絲頁自然流量現在很差,社團流量還可以,以文字為主 Threads:現在有自然流量紅利,以文字為主 TikTok:自然流量佳、用戶黏著度低,以影片為主 推特 X:自然流量佳、台灣用戶少,以文字為主 部落格文章:可以搭上 SEO 自然流量跟長尾,以文字為主 Podcast:自然流量差、用戶黏著度高,以聲音為主 電子報:基本上沒有自然流量跟長尾,但可以直接接觸用戶名單,不用被平台綁架,以文字為主 其中又可以再細分 影片長度:YouTube > TikTok > IG 文字長度:部落格 = 電子報 > FB > IG = Threads > 推特 知識密度:部落格 = 電子報 > Podcast > FB > IG = 推特 = Threads (還是看實際如何應用,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簡單統整。或許過陣子平台演算法更新,又會大洗牌也說不定。) 當然你也可以說:「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我全都要。」 但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這些時間、精力來做這些事?如果要外包就是資金的問題,但通常有資源的品牌們也很難所有平台都做好,更不用說是小小的個體戶了。 要如何挑選平台經營? 先試試有紅利的 再試試自己喜歡的 沒想法,那先隨便選一個嘗試就對了 有紅利的地方,你更有機會被看見,就更有機會獲得成就感,而成就感就有機會驅動你繼續前進。 但也可能有紅利的形式,不是你喜歡的,那也沒關係,換一個就好。 經營自媒體其實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別忘了先前有提到「經營自媒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持續跑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覺得不喜歡、覺得累了,自己設定一個停損點,就再換下一個平台試試看吧! 又或者你真的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那就先隨便選一個開始吧,有試過都比站在原地不動來的更好,至少你知道你不適合了。 -- 本文轉貼自:Billy Nien(原文標題:副業教練 EP4|想經營自媒體,哪個平台比較好?)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5, 2024

【讀者投書】喜歡旅行和攝影,用「賣照片」來賺錢吧!7 招在 Shutterstock 成功賣照片的方法!

喜愛旅遊或美食的你,會擔心物價變高而拉高旅費及餐費,或上班的休假天數不多,請事假旅行會被扣薪,對此想開發收入來源嗎?如拍照能力不差,可上傳照片到 Shutterstock 圖庫網站,吸引世界各地網友付錢下載。以我上傳照片的實作經驗,分享一些實用建議: 1.攝影及修圖工具只是輔助,重點在技巧 有些人認為要付很多錢,買功能強大的相機、修圖軟體,才可製作畫質清晰、細緻、亮麗的照片,吸引網友下載。 雖功能強大的相機可拍出特殊效果,但我用老舊的長焦距傻瓜相機,以及普通的安卓系統手機拍照,重點是我後來上攝影課,拜師學藝學如何對焦、構圖、防手震,提升拍照技巧,即使畫素不高,仍吸引不少外國網友付錢下載。 阿里山山脈下,台南後壁地區還在成長的稻田。(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2.選最滿意的照片上傳 雖現在 Shutterstock 審核照片比以前寬鬆,需上傳四百萬畫素以上的照片,即使有肉眼看不出的對焦、雜訊、鏡頭灰塵問題,仍有機會通過。 但對類似照片的審核較嚴格,只要上傳的照片,跟已提交或發佈的照片在整體構圖幾乎相似,只有少部分細微項目有差異,仍可能被判定是類似內容,對此建議上傳你最滿意的一張,以利通過審核。 3.商業或報導類型的不同 Shutterstock 審核時,對商業和報導類型照片要求不同。商業類型審核較寬鬆,開放下載用途多,即使照片模糊,卻能轉成不對外開放下載,但 AI 人工智慧平台可付錢抓取的資料。 但上傳人像照片,通常需一併提交肖像權同意書;照片出現英文以外的文字,圖示需註明文字內容,不然都需歸類為報導類型。另外提交畫作、鈔票甚至街頭塗鴉的照片,審核很有可能不通過。 4.確保圖示文字內容準確 網友通常在 Shutterstock 輸入英文關鍵字找照片,所以圖示文字提到專有名詞、縮寫簡稱、地名時,可比對維基百科、英文新聞報導、論文、官方單位網站及其他可靠管道查證英文名稱,搭配翻譯軟體潤飾,如名詞有多種說法可同時並列。 畢竟網友有可能趕時間或偷懶,常用簡寫、地名搜尋,不一定會自行比對查證。 像是曾有英國網友可能為寫工程論文,打英文縮寫 TBM 關鍵字,下載我拍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照片;同樣上傳台鐵特定型號自強號列車內裝照片,但我在圖示文字多寫 "Tze Chiang" 英文,有台灣網友搜尋時,即便其他鐵道迷上傳的照片更好看,反而下載我拍的照片。 桃園軌道願景館展示的 TBM 全斷面隧道鑽掘機。(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退役前的台鐵 DMU3000 型柴聯自強號車廂內部。(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還有台灣網友可能為製作桃園龍潭旅遊資訊,輸入 "Taoyuan Longtan" 關鍵字,下載我拍的龍潭當地古蹟照片。 桃園龍潭的大平紅橋。(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5.圖示文字要簡單好懂 Shutterstock 審核照片很嚴謹,常發生肉眼檢視沒明顯問題,審核卻不通過的狀況,因此寫圖示文字不用寫得很複雜,並搭配英文 "view" 景觀字詞,增加審核通過機率。 6.選適合的關鍵字及分類 Shutterstock 會自動分析照片內容,提供關鍵字自行選用,再自行選擇分類後上傳,因此可依你想呈現的焦點,選相關的關鍵字及分類。 7.一次提交同類主題照片 如拍相同主題的多張照片,像是某個景點的各種風景,可一次提交,因為網友可能付錢下載整批照片,就可快速增加收入。 像是我曾提交整批台北陽明山區的藍寶石泉風景照片,就有網友可能為製作旅遊宣傳資料,一次付錢下載很多張,增加當月收入。 台北陽明山的藍寶石泉。(Photo by 張居隱/from Shutterstock) 透過 Shutterstock 圖庫不只可用來分享或備份作品,還可開發收入來源,關鍵行動還是必須申請帳號並上傳照片,祝你順利! 本文由張居隱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4, 2024

【自媒體經營】「臉書經營」教學!用臉書創作,創造職涯第二曲線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建議那些在職場上努力工作一段時間,但感到自己達到瓶頸的人。可以透過經營「自媒體」,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更多的籌碼與機會。 延伸閱讀:40 歲出頭碰到職涯天花板,怎麼辦?「自媒體」可能是你的救贖! 但有些人對於怎麼開始經營自媒體,可能還有些迷惘。因此,這篇文章將會分享一些技巧,告訴大家如何從零開始,在臉書上經營自媒體。 自媒體經營|為什麼以「臉書」為主呢? 自媒體經營|思考定位,問自己 3 個問題 自媒體經營|要能「細水長流」,追求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 自媒體經營|為什麼以臉書為主呢? 對於剛開始分享的人來說,選擇以文字作為主要的分享載體有其獨特的優勢,那就是「構思時間長」與「修改成本低」。 首先,文字創作的過程允許作者有充足的時間來深思熟慮和修改內容,無論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或是隔天再回來審視,作者都可以不斷地反思和修改,以確保內容的質量和深度。 其次,與影片和 Podcast 相比,如果同樣的內容需要進行更動,修改文字可能只需要調整幾個字詞,而修改影片或 Podcast 可能需要整段重錄。這對於剛開始創作的人來說,不僅節省了時間,也避免了在反覆重錄的過程中消磨掉創作的熱情。 所以對於剛開始分享的人來說,選擇文字作為分享的載體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而對比於眾多社群軟體,臉書的排版更有利於文章的創作與閱讀,它不像 Instagram 著重照片或短影音,也不像 Twitter 偏向零散的資訊,對於剛開始分享的文字創作者來說是比較友善的媒介。 那麼,該怎麼開始在臉書上經營自媒體呢? 自媒體經營|思考定位,問自己 3 個問題 首先,在開始經營之前,必須先設定自媒體的定位。 如果你的帳號都是個人的生活感悟,或是想到什麼寫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主軸,那除非你是在原本的專業領域中非常有名的大人物,不然你會發現除了親朋好友,根本不會有人追蹤你。所以在一開始你就必須明確地告訴大家,讀者來這裡「可以得到什麼」。 因此開始之前,不妨仔細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1.你想要分享給哪些人? 這邊可以試著想像那些你想分享內容的人,他們可能的年齡、職業、興趣等等,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聚焦,形塑出讀者的輪廓,從他們的角度撰寫文章,也更能引起共鳴。 比方說,你是一個 40 歲,在外商的高階主管,你想要分享一些關於外商的事情。假如你的目標對象是那些對於外商有興趣,但還不太熟悉外商生態的人,這些人有可能是未來想進外商工作的學生;有可能是剛進入外商,未來想往高階主管發展的人。 那在確立目標後,你就可以多分享自己剛進入外商的經驗,以及領域的技巧,或是過程中需要累積什麼樣的作品等等,不僅可以讓你的內容更具吸引力,也可以建立起與你的讀者之間的連結。 2.你想要分享什麼樣的內容? 很多人在經營自媒體時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跟風,覺得現在流行什麼主題,就試著做什麼。 但這樣不僅會讓你的內容不如長期專注在這個領域的人深入,長期頻繁的更新也容易讓你的創意迅速枯竭。 經營自媒體最重要的就是細水長流,因此有一個能夠持續分享的靈感來源非常重要,所以建議在思考分享內容時,盡量貼近自己本身的興趣與職業,這樣才有足夠的素材可以分享,在創作前的研究與構思也比較不會感到厭倦。 3.你選定的主題有沒有類似的人在分享? 在這個部分,你可以嘗試去找尋並參考那些已經在分享類似主題的自媒體。仔細觀察他們的內容和選題,這可以作為你自己發文方向的參考,至少找出五個這樣的自媒體來學習。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從許多已經開始的人那裡獲得靈感和學習經驗,也可以觀察這類型自媒體的受眾,他們喜好哪些內容。 不過這邊要提醒,學習並不是直接照搬對方的內容,而是用對方的選題與格式,論述自己想要講的事情。 比方說,你想要分享在加拿大留學的所見所聞,那你可以參考一些台灣人在國外的粉專,看看他們都分享什麼樣的主題,有可能是文化差異,有可能是當地的風土民情,有可能是調適技巧等等,看看哪些貼文按讚分享最高,就可以用類似的選題套版撰寫。 自媒體經營|要能「細水長流」,追求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 在你思考完這三個問題之後,就可以開始正式地制定你的經營策略了。 如同前面提到的,經營自媒體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細水長流」,追求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而是應該先專注於穩定地更新內容。等到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後,再逐漸發展出個人特色。 然而,在剛開始經營的時候,為了增加曝光率,建議你先以每兩到三天發布一篇貼文的頻率來更新內容。這樣可以快速地累積內容,避免讓訪問你的粉絲頁的人因為覺得內容太少而選擇離開。 至少要以這樣的頻率累積 30 篇文章,也就是至少持續兩到三個月。因為根據統計,有 80% 的人在剛開始嘗試經營自媒體時,都無法堅持超過三個月。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撐過這段時間,你就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新手了。 當然,也不是單純發文,你需要建立一套貼文的篩選系統,找出反應良好的貼文,分析它們受歡迎的元素,並嘗試創作相同類型的貼文,以此來了解受眾的喜好。 例如,如果你有一篇教大家如何與廣告商談判的文章獲得了許多的按讚和分享,那麼你就可以針對「談判」和「廣告商」這兩個關鍵字來撰寫文章。你可以嘗試寫一些關於談判技巧或廣告商秘辛的主題,看看哪些貼文的反應比較好。透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持續優化你的內容,更快地找到你的經營方向。 同時,在不斷創作內容的過程中,你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經營技巧。無論是文章的標題、內容的論述,還是照片的拍攝,都可以透過參加課程、利用網路資源、閱讀書籍等方式來提升,這樣你才能持續創作出更吸引人的內容。 如果你想增進更多關於知識型商品的寫作技巧,可以參考這堂《V015知識型商品的文案寫作課》。 總結來說,經營自媒體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和持續學習的過程。從確定你的目標受眾,到選擇你要分享的內容,再到學習和優化你的經營策略,每一步都需要你的時間和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成效上不去、找不到題材、網友的批評等等,甚至會讓你因此自我懷疑。 但這是完全正常的,每一個成功的自媒體創作者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掙扎。只要你能堅持下去,你就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就算不會因此變成大網紅,也能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的讀者群。 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已經成功地經營了你自己的自媒體。 延伸閱讀: 經營「知識型自媒體」關鍵|先搞懂 3 個角色定位,避開 4 個陷阱! 沒過五十歲的你,為什麼要盡早發展「自己的品牌」? 我該成為網紅,去提升自己的專業「能見度」嗎?淺談專業人士的職涯之道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0, 2024

我的「線上課程」賣得出去嗎?4 招教你找到 TA 驗證需求

你的線上課程真的能幫助到學員嗎?消費者真的願意購買嗎? 我們在過往文章有提到,知識創作者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看著別人賺到荷包滿滿,在什麼都還沒確認前,就大聲嚷嚷著:「我要來販售線上課程!」 先別說增加被動收入了,沒有目標、計畫的操作,通常只會以失敗收場。 你最好在線上課程產品正式製作前,就先驗證「市場需求」:是否真的如你想像,會有一群人,對你的課程主題內容有興趣,並願意付費購買嗎? 以下 4 種市場探索驗證方式,希望能確實幫助到你,找到受眾痛點、做出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內容,避免花了時間跟力氣做白工,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❶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一:關鍵字研究 以前人們有問題,只能去圖書館找資料、問周遭的親朋好友;而現在,碰到不清楚的知識、想解決某些困擾,甚至對某個產品冒出購買慾望、有比價需求,我們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找 Google 大神! 每個使用者在搜尋關鍵字時,都可以視作一次提問。透過關鍵字研究,我們可以從使用者用的字詞、詢問的方式,進而掌握他的「搜尋意圖」(Search Intent )。 舉例來說,「英文 口語 補習班」跟「英文 口語 家教」,同樣是想學口語,搜尋意圖就明顯不同,前者是想找補習班,可能習慣團體上課;後者則傾向找 1 對 1 的對話課程。 透過一些關鍵字分析工具,我們可得知,某些關鍵字每月平均搜尋量,以及競爭程度等等。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主要是因為,如果某個關鍵字/關鍵詞組搜尋量很少,間接傳達出一個訊息,或許,多數人對該主題是不感興趣的。 那你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思考,如果選擇做為線上課程主題,真的會有賣點嗎? 還是,其實你早已決定做小眾的生意了? 以下提供給大家幾個「免費」關鍵字查詢工具做為參考: 1️⃣ Google Suggest 關鍵字建議 👉 Google 搜索引擎 Google Suggest(也可叫 Google Auto Complete,中文:Google 關鍵字建議),指的是 Google 主動推薦你的關鍵字清單。 你應該會發現,當你用一個關鍵字詞搜尋時,Google 會自動在下方,幫你列出一排相關字詞建議,這些都是 Google 統整大數據的結果,告訴你,其他的使用者,可能會用什麼關鍵字來搜尋,他們是怎麼想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關鍵字研究,在毫無頭緒下,建議可以先從觀察這些字詞開始,甚至逐一點進去,看看第一頁的搜尋結果,都是些什麼的內容。 有時候,你會很驚訝得發現,原來消費者跟你想的不一樣。 2️⃣ Google Trends 搜尋趨勢 👉 Google Trends 網址連結 透過 Google Trends(中文:Google 搜尋趨勢),輸入關鍵字,你就可以依照指定的國家/區域、時間、資料來源範圍,觀察關鍵字的搜尋熱度。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Trends 呈現的是一個「相對數值」,它用 1 到 100 來表示關鍵字詞的「搜尋熱度」,這並非實際搜尋量。所以我們在看的時候,注意的重點會是,一個大方向的曲線趨勢,或是同時間,幾個關鍵字詞的比較分析。 比方說,我們用「線上教學」來做關鍵字查詢(如下圖),可以發現,在 2021 年 5 月時,搜尋量飆高,而在 2022 年 5 月,又有一個曲線小攀升,結合當下時事,可判定是受到 COVID-19 影響 – 當疫情變嚴重,大家立刻開始把重心放在線上教學。 你也可以透過 Google Trends 來做確認,產品的季節性,以下圖為例,我們用「羊肉爐」來做為搜尋關鍵字詞,可以很明顯看出,冬天的搜尋量,跟夏天就有極大的差別。 根據趨勢走向,你就能有個比較明確的概念,知道在什麼月份,推廣什麼產品,會達到較有效益的宣傳。 Google Trends 同時可看出,目前市場熱度風向,如果想搭上時事話題,做借勢行銷,也是參考指標。 註:在進行操作時,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字詞跑不出結果,這其實跟中文字的「分詞」有關(因為空格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影響),SEO 顧問 Frank Chiu 曾寫過一篇滿完整的相關解說文章,有興趣可參考看看。 3️⃣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 👉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官方說明 Google Keyword Planner(中文: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是 Google 官方為了幫助使用者來規劃 Google Ads 廣告 (Google 的廣告服務),所提供的「關鍵字流量查詢」工具。 你只要申請 Google Ads 帳號,就能免費使用。 比較可惜的是,只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每月搜尋量,如果想看比較精準的數據,還是得正式付費下廣告。 4️⃣ Ubersuggest 👉 Ubersuggest 網址連結 在常見的 SEO 關鍵字研究工具中,Ubersuggest 算是少數有提供中文化介面(簡體中文),且功能完善的分析軟體。 註冊帳號後,每天免費提供 3 個關鍵字搜尋扣達,如果想要一口氣看更多,它也有付費方案可選擇。 在不特別花錢情況下,你還是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基本資訊,比如說,該關鍵字的每月搜尋量、SEO 操作難度、其他關鍵字詞建議、經營度難易分析等等,滿佛心的,有興趣可以好好研究。 如果是要研究「線上課程主題」,關鍵字詞每月搜尋量,建議最好還是要在 1,000 以上,因為這代表這個話題,還是有一定的關注量,可能會比較有操作空間。 ❷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二:觀察網路社團、論壇等社群討論 這裡講的社群,包括大家常見的 FaceBook 社團、LINE 社群、IG、Dcard、PTT 等等。 無論是社團還是社群,這些場域,都會集合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人,或是有困擾的人。 通過觀察討論、分享跟詢問的內容,你可以了解到,你的潛在學員、受眾,在意什麼、想解決什麼,以及感興趣的事物,常重複出現的問題,或許就有你的線上課程主題,可以發揮的空間。 不只是潛水,你還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無償地付出、真誠的分享,與社群成員建立一定的信任,藉由對話讓人感覺到,你是某個領域專家,長久下來,也會累積你的個人品牌聲量,專業定位也會越來越明確。 👉 你可能也會想了解的內容 ⭢ 經營網路社群前你必須要知道的事!7 步驟打造專屬線上社群 ⭢ 經營 Blog 好難!為何我的部落格遲遲沒起色?5 個新手常犯錯誤 ⭢ 如果能早點知道就好了!給創作者的 7 個小建議 ❸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三:競爭對手研究 其實有時候,良性競爭並不是壞事,這代表市場有機會做大,共同炒熱氣氛。 你可以搜尋各大線上課程平台上,跟你主題雷同的線上課程,觀察他們的課程大綱、章節單元安排,從這些「競品」中,找到你跟他們的差異化。 比如說,有什麼環節,是他們沒有提到,但是你可以多著磨的地方,說不定可以從中找到「機會點」。 另外,有個操作小撇步,提供給你參考。 你可以去瀏覽課程底下的學員留言,尤其是給差評的評論,通常你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期待,以及課程哪裡沒有滿足他們,讓他們產生期待落差的地方。 如果真的找不到競爭對手的線上課程,也可以去 YouTube 搜尋相關的主題影片,你甚至可以去博客來、Amazon 等國內外電子商務網站,查找近期上市的書籍/電子書,看一下你準備的內容,是否有符合當前的趨勢。 說不定你會是該主題領域,第一個製作線上課程的人哦! ❹ 線上課程驗證策略四:與粉絲、會員對話 粉絲會追蹤你的自媒體,願意訂閱你的 Email 、成為你的會員,代表你平時分享,是有助於他們成長的,這群人,對你的知識內容有實際興趣,也是最有可能付費支持你的潛在受眾,所以,絕對不要放過任何跟他們對話的機會! 你可以藉由發送 IG、FB 即時動態詢問,也可以夠過電子郵件,寄送問券進行調查,如果願意填寫回覆,可以提供小禮物,或是未來課程的折價券,如果能夠找到願意 1 對 1 面對面受訪的人,那就更好不過了。 你可以詢問他們,現階段有什麼樣的挑戰,生活碰到什麼樣的困擾,確認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製作一門線上課程,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會有興趣購買嗎?如果你大概已經有了課程大綱的想法,甚至可逐一列出,確認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以及能接受的課程價格大概是多少? 打造一門線上課程產品,絕非易事! 有熱情、有目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通過各種調查研究,你依然無法確認,自己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建議先不要太心急,試著停下腳步、換個方向努力,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祝大家好運囉!👋 -- 本文轉貼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8, 2024

【讀者投書】從工廠業務變成遠端工作者,6 個建議幫助你更快遠端!

通常從我的本科畢業,大家都會進入廣告行銷公司或是電視台幕後工作。畢業前一位教授告訴我國貿適合我,可以到國外出差,對於剛出社會又愛旅行的我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於是我就這樣入了這個產業。 從工廠業務到遠端工作的人生變化 在國際貿易產業打滾的日子裡,我平均一天工作 11 小時。五年之後,看著做了 30 年的前輩還是過著這種生活,我意識到我這不是我想要的。於是,我一邊在線上教英文,一邊進修華語師資課程。 與此同時,我發現我使用的教材平台要來台灣擴展市場,也順利的拿下了台灣區負責人的職缺,後來也成功擴展為三人團隊。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我的業務跟教學經驗結合在一起,幫助我獲得了第一份全職遠端工作。 因為是英國公司,會議通常是在下午時間,所以我在亞洲時區的平日大概是這樣: 早上 9 點 - 12 點工作 中午 12 點 - 1 點半午餐 下午 2 點 - 傍晚 7 點工作 晚上會去參加聚會、運動等 在美洲則是因為跟台灣日夜顛倒,加上有的國家在晚上出門相對不安全。 所以我選擇在早上跟晚上時間工作,下午出去探索。 如果你也想要開始遠距工作,你可以: 1. 把 Linkedin 履歷建立好:有許多國外公司的遠距職缺都在上面,準備好履歷可以增加自己的曝光。 2. 關注遠距工作所需技能:如果原本的產業是像我一樣比較不容易遠距的,每天空點時間學習新技能。新技能的部份看你對什麼類型的職缺有興趣。例如我當初是自學 GA,現在正在學習剪片。有些人則是自學設計。 3. 增強英文能力:多一個語言能力會為你開啟更多機會,也會在遊牧的路上可以跟更多人交流。 誤打誤撞的開啟數位遊牧的旅程 第一次數位遊牧時,我根本不知道這個名詞。單純是因為多年好友提出了邀約,讓當時已經開始遠端工作的我決定跟著他一起去清邁生活一陣子。待在 Co-living 的日子裡,我發現了這樣的生活模式,讓原本就熱愛自助旅行的我決定踏上這樣的旅程。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足跡跨過泰國(清邁、曼谷、蘭塔島)、印尼峇里島、日本東京、土耳其伊斯坦堡、法國(巴黎、布里昂松)、葡萄牙波多、巴西(聖保羅、佛羅安那波里),目前也還持續在遊牧的路上,下一站將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每個遊牧者的旅行速度不同,我的移動速度是屬於一個城市待二到三個月,這樣是符合大部份的簽證規範,也是我覺得最舒服的步調。 我在遊牧中最大的收穫: 1. 開拓眼界:除了接觸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外,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深入談話也是我在旅途中非常享受的一部份,從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更多生活的不同面向。 這裡也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話題: (1)你對於準時的定義是什麼? 還記得我住在法國 Co-living 的時候,每次大家約出門都會說「德國時間 9 點喔」就是要準時九點的意思。日本人會回答你早五分鐘是準時,而在巴西,如果有人邀你去派對,晚至少一個半小時到才正常。 (2)你對於遠的定義是什麼? 我在巴西很常聽到,開車 12 小時而已,不遠不遠。 我都會回答,12 小時已經可以從台灣最北開到最南還有剩。 (3)你們慶生的時候可以許幾個願望? 下次不妨試試看,可以聽到很有趣的答案。 2. 極簡:當你一年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在一個行李箱內,你就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物慾也降低很多。 當然,其中必備品就是衣物、藥品、工作相關(筆電架、外接滑鼠鍵盤)。 3. 某種程度的自由:雖然我在平日還是需要工作 8 小時,但除了少數開會時間外,我是可以自由地分配時間的。我可以選擇去海邊走走休息、參與早晨冥想。我很享受這種可以掌控時間的狀態。 想嘗試數位遊牧嗎?掌握 6 個原則更快上手 若是你想試試看這樣的生活型態適不適合自己,推薦可以到泰國清邁、曼谷或是印尼峇里島。建議至少待上一個月的時間,原因如下: 降低花費 每個旅程機票錢都是必須開銷,除此之外泰國跟印尼都需要簽證費用,將天數拉長可以將這些必要花費平攤掉。另外,不管是 Co-living 還是 Airbnb,住超過 30 天通常都有月租優惠! 適應環境 以我自己來說,到一個新城市大約需要一到兩週的時間將日常作息建立起來!找到喜歡的運動場所、到超市看看有什麼樣的食材、熟悉所在的街區等。建立了日常之後,才真正開始體驗當地生活。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會先到附近的 Co-working 體驗,看看是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再來是運動場所、超市、meetup 在哪一天等。 基本上確認了工作和運動之後,我就會處在一個覺得可以專注於工作的狀態了。 建立關係 成為數位遊牧者除了獨處的能力外,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是住在 Co-living 會稍微好一些,但如果你只是去 meetup,想像一下,每一輪活動你都要介紹自己五次,回答重複的問題,很快就會對於這樣的生活型態累了。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想要深交,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2022 我在清邁住了三個月,到現在還是會跟當時認識的朋友在世界各地見到面! Co-living 可以想像成大學宿舍,跟一群數位遊牧者住在一起,通常Co-living 裡都會附設辦公室,大家平時各自工作,但想要找伴吃飯或是出遊時都相對容易。有些注重社群的 Co-living 也會舉辦固定的瑜伽、午餐聚會、skillshare 等。 小缺點就是比較小的 Co-living 每天都需要 small talk,I 人如我會有點耗能量。 PS. 因為只要住在一起就符合 Co-living 的定義,但有些 Co-living 是完全沒活動、甚至連 What’s App 群組都沒有的。這種要認識人就難很多,所以在下訂之前可以打聽一下。 Meetup 簡單來說就是社交場合。Meetup 可以是語言交換、數位遊牧交流、專業能力聚會等。但通常都是一群人聊天,比較難真的了解一個人,聊完就各自回家。想要深交需要自己要到對方的聯絡方式,再約時間出去,相較之下,要投入在建立關係的成本比較高。 深度旅遊 因為還得算入工作時間的關係,把旅遊時間拉長,你可以更貼近當地人的生活。可以探訪隱藏版景點,更加了解這個城市。這也是旅居最美好的地方。 想看更多數位遊牧的分享嗎? 部落格:: https://jendiginomad.co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enny_yeh1111/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jenny_yeh1111 -- 本文由 Jenny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7, 2024

【讀者投書】從台灣到越南,如何走出職涯舒適圈?我的外派人生 5 個關鍵決策點

2015 年我初入公司,在台灣進行三年的培訓,培訓後在中越分公司擔任基層主管(直屬管轄 6 人)。近三年則是擔任南越分公司的進出口經理(直屬管轄 25 人,公司規模台幣百億級)。未來,則是希望能督促越籍同仁儘速完成在地化。 這已經是自己儘可能濃縮再濃縮,現職近十年的註記。 剛好趁著這次機會,復盤一下自己外派人生中的每個關鍵點決策。 做對的事(一):提升自我認知 「錄取率不到 1% 的大公司職缺,真不可思議!」 錄取的關鍵可能是在於「自我認知」。 從小開始,自己總是可以很快地排除不想做的事跟可能應該要做的事: 高中:唸理科但物理化學超爛,那就著重在加強英文吧! 大學:想找個好找工作的科系,那就去唸航運,至少有一技之長。 研究所:退伍回來,才知道唸書的重要性,也下定決心要好好進修,取得 MBA 學位。也是在這時候,培養了對數字的觀念。 第一份工作:知道自己缺乏內陸運輸知識,就找了間運輸倉儲公司練功。 現在則是大型跨國製造業的進出口經理。 上述的學經歷串聯起來,讓自己有辦法了解整段供應鏈運作,這就是自己的優勢。 而缺什麼去補什麼,從實務中得到 know-how,當個工匠或行腳商人為依歸,讓自己有從頭到尾執行的能力,並且把自己當人一人公司經營,則是自己很早就有的「認知」。 目前,我都以「供應鏈管理專家」作為我的基礎標籤。 另外,建議大家,如果要培養自己的跨領域(或跨產業)能力,其實也有基礎原則可以培養及提升,包含: 1. 團隊合作能力:不管是融入社會或職場,甚至是家庭生活,都必須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2. 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因為世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快,無時不刻產生新的問題,所以具備理性分析及彙整問題的能力必不可少。 3. 獨自面對挫折能力:這點最為重要,遇到無解的問題,有效轉念則是最好的方式。 做對的事(二):大膽跨出舒適圈 「跨出舒適圈」,聽起來很熟悉的口號,大家都知道必須去做,但做得到的人很少。 當部門內的儲備幹部們(約莫八人)開始輪調海內外據點時,包含宜蘭、彰化、麥寮、高雄、大陸寧波及越南中越河靜或南越同奈。 基本上,表現一般的同仁加上又不想跑遠,基本上就是在台灣內輪調;如果對自己有些期許、想磨練一下,基本上都會優先以海外為主。 自己的想法是,一定要出去看看,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但靠近大城市的寧波及同奈的缺,已經有排定的學長佔缺了!於是剩下的選擇就是「河靜」。 「一個沒去 Google 過,絕對不知道的地方。」-林睿彬 老實講,出發的前一天,根本沒什麼睡。當天凌晨四點多從台北家裡出門,抵達河靜鋼廠區時,已經晚上 11 點半。尤其是當地機場到廠區的這段路程,雨越下越大、路越走越偏僻,只能講不安的感覺愈加嚴重。然而,好險當天有之前認識的學長,已經在門口等著接風,這也是那天唯一自己不緊張的事。 還記得剛到河靜的前半年相當的辛苦,一開始光生活的適應就花很多時間,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食物 南食物都是魚露及味精為底,水也並非台灣的軟水,導致腸胃非常不適應。前兩週到一個月,拉肚子的狀況非常常見,請大家別大驚小怪。 2. 生活作息 活及工廠同區,基本上沒什麼上下班區別。而且越南是週休一日、國定假日也極少(僅四月假期較多)。另外,廠區通常都相對地處偏遠。以我為例,禮拜六晚上搭車塞三個小時,約莫晚上九點多到鄰近二線城市,花錢住個一晚、禮拜天早上看場電影、中午吃頓飯,當天下午四點又得奔波回去廠區,但這已經是最奢侈的休閒了...... 3. 工作 於該分公司是集團是第一次經營鋼鐵業,又與各外資合資,合作必須磨合的地方很多。而公司地處偏遠且非工業區,所以也成為政府稽核的唯一目標。 我想,這就是人生吧! 我總是告訴自己:「往往淬鍊最多的部分,都是在苦難中渡過。」 當然自己也是想趁年輕多學經驗,另外則是看看極限在哪,想辦法累積大型專案的經驗跟 know-how。沒辦法,吃苦當吃補。真的大公司本來就容易壓力大、狀況多,但同時確實也提供了我很多發揮機會。 其中的印象最深刻的變數像是,原本我預計 2020 年 5 月返台歸建,但在 2020 年 3 月倒數最後一次返台休假的時候遇到 Covid-19 疫情爆發、台越都封城,所以當下也無法回去越南。於是乎,直接在台灣完成交接並請同事協助將行李打包,有空再幫忙寄回來台灣。 行李沒回台灣,直接由中越寄到南越,那又是後續的故事了! 做對的事(三):美國 VS. 越南的抉擇 說也奇妙,人生的際遇就是很神奇。如果自己沒有因為剛好因為疫情卡在台灣,也就不會有當年度升遷課長,以及升遷完成後調任越南同奈的這些故事了! 大家聽我娓娓道來。 還記得 2020 年 3 月因為回來地很突然,導致主管臨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工作。於是我自己便主動開始事做,我一直都遵從一個工作信仰「公司不養閒人。」 從原本進口做到出口、甚至是組務管理。本來自己就是閒不下來的人,組上的業務也都有一定認知,所以上手的相當快,也很快融入大家,就像是我沒離開過。 在此同時,因為公司在美國路州有設廠需求,正在企業內找合適的人才赴美就業,主要應該是負責建廠到實際運轉後的所有經營業務。 2020 年 5 月面談主管 A 是透過企業內機制,找上了我的直屬主管 B,B 找上了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去面試。 「可以去美國耶,我是這樣告訴自己。是時候再跨出這步了!」 自己跟 A 談得很愉快,只差年資認定的部分有差異,但其他條件不差、薪水也可以。於是 A 給了我幾天回去想想,想好再回覆他就好。 在我去面試的隔天,B 找上了我,直接表達:「我以為你會直接拒絕,沒想到你居然在考慮。」 我表示:「哪邊有好的機會,我一定會好好掌握,不會錯過。」 B:「如果你想有自己的部門,升官再去同奈當課長吧!」 我表示:「我也會好好考慮。」 還記得為了去美國還是去越南,跟老婆還有親友討論了半天,廣納了很多意見,甚至針對這件事,還跑去了廟裡求籤,但得到的答案是「順從自己的心,一切會順利的,哪都好。」 最終還是因為年資認定的問題,最終選擇了越南。 確實也在同年度,靠著之前的戰績跟這次與 B 的開誠布公,確實升了課長。 做對的事(四):找到自己的管理風格 2020 年 7 月,商簽跟班機因為疫情一直無限展延、也遙遙無期。越南端業務總不能都沒人負責,自己便想了遠端遙控越南同事們的作業方式!但老實講,人不在現場,果然可以掌握的程度還是有限,而越南同事們似乎也有個壞習慣,任何對台籍的訊息,都是報喜不報憂。 等了兩個月後,終於出發去越南了,因為越南疫情管制規定,還跟一群同事在下龍灣隔離了 15 天,才回同奈報到。 到職後,處理了上一手學長留下的「艱難任務」(基於保密原則,就不能跟大家分享太多)。另一方面,又必須得承受各事業部對自己的不信任、還有他們對現有部門的失望,確實是歷任學長們造成的。 有時候現在回想,都會覺得起手條件真的很差,自己能夠克服,真的蠻厲害的。 在這邊可以分享自己摸索出來的管理方式,或許可能不適用所有人,但起碼可以給大家參考: 1. 尊重異鄉文化:有很多風土民情的事,不要嫌麻煩,能多問就多問,問完就是尊重此事,錯誤的做法切勿再犯。 2. 打蛇打七寸:掌握關鍵人物即可,確實你不會有這麼多精力,管這麼多人、這麼多事,必須抓大放小、時間花在刀口。管人,基本上我現在就是把三個課級牢牢掌握。 3. 複製另一個你:先好好花時間把三個課長級徹頭徹尾教育成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訓練剛剛前面提到的團隊合作能力、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還有教育他們練習獨自面對挫折的方法,而這也是公司要求主管存在的目的。 4. 公平、公正及公開:有些主管會用畫大餅或強硬手段,晉升加薪都用騙的。但其實到最後,這些業力都會回到自己身上,我沒騙你,彼此信任感都沒了。所以我開始儘可能保持部門同仁間資訊互通有無,大家工作方向一致,考績按照績效來給。 5. 善用群體壓力:越南跟台灣人主要的差別在於越南同事做事情比較隨性,而且好面子。所以在管理上,我會使用「群體壓力」,讓員工擔負起自身的職責。 舉例而言: 我會先讓業務範疇釐清並制定辦事細則,讓部門內所有人都知道業務就是這麼多,考績的評定標準也一併納入團體檢討。 再讓課長們依經辦經驗及能力平均且公平分配業務,而且至少兩人以上互為職務代理,再由彼此監督彼此作業,做錯也可以被及時反應、業務也不會落掉。 每週追蹤誰沒做好自己業務,讓大家去「協助她」改善,否則就是會害大家一直在收她的錯誤、收不完,越南同事好面子,比較願意趕快改善,不扯大家後腿,不然自己很丟臉。 除了工作外,自己逼自己進修,通常都是透過看管理領導類叢書、經理人雜誌、Cheers 雜誌及大人學等網站的學習。再去實踐方法、合併使用。總之就是,好方法的留下,不好用的改善或剔除。 很痛苦、很難過、每天給自己的壓力都很大。除了上班,還要撥空進修。 但真的以結果論,對自己的職涯發展,幫助真的很大。 做對的事(五):別讓別人定義了你 研究所同學每次都說著:「你只是很會選擇,運氣好罷了!」 我不同意但我沒直接反駁他,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做了許多的正確決定,才能讓自己的職涯,越走越廣、越走越有彈性。 一定有人會提到,能不能給「台幹」一點建議。 我覺得追根究柢,重點只有一個:「要有決心」。 因為會遇到的狀況太多了!你只能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管理的方式跟工具也是必須與時俱進。 現在,自己也是努力經營自己的 Linkedin,除了分享越南時事、東協各國進出口級經濟發展現況,另外則是自己閱讀後並加以應用的管理心得。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共同分享、一起激勵前行。 -- 本文由 林睿彬 Eric Lin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2, 2024

我想跟喜歡的人一起經營事業,有什麼該考慮的嗎?

某次課程結束時,有個同學跑來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呢,自己目前在創業中。而最近交了一個男朋友。男友能力很不錯,也具備了她沒有的能力,更棒的是,男朋友也對她經營的事業很有興趣,所以兩人有在討論,要不要男友也入夥,結合兩人的力量,一起來經營這個事業! 可是,她又有點猶豫,因為她不確定「跟喜歡的人一起經營事業」到底好不好?從能力上而言,多個人加入這絕對是好事;可是她又擔心自己沒有想清楚,所以跑來問我的意見。 我的看法是這樣:不確定性 X 不確定性 = 巨大不確定風暴 親密的人一起在事業上努力,這在身邊十分常見。比方說,很多小公司,常常是老闆在外面跑業務或管理生產,而老闆娘在辦公室裡管帳或是主導人事。但我得說,我其實不太建議這樣的組成。原因在於,這在大部分時候,都是提高了你人生的不確定性。 就像創業以及談戀愛,本身都是人生中高度不確定的事情。事業能擴大嗎?市場是否會消失?有沒有人會來競爭?這沒人能百分百掌握。戀愛交往也是如此。現在的你們感覺甜蜜,可是兩個人能不能走的長久?會不會愛上別人?過了熱戀期後,會不會常意見不合?這其實也沒有人能知道。 我自己的哲學是:人應該盡量將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降低,或最少能把不確定事件發生後的影響降到最低。如果你能減少人生變數,將來面臨抉擇時,你就比較知曉該將重點放在哪裡。 遺憾的是,一如創業或是戀愛這類事件,其實很難有效降低不確定性。所以,你能做的只有盡量別自己去增加變數。既然戀愛充滿變數,經營創業也充滿了變數,那你還把兩件充滿變數的事混在一起,變數不就加乘了?一旦如此,往後你的煩惱,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為何會增加呢?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未來的想像都是:兩個人交往順利,愛情自此白頭偕老;工作上一加一大於二,事業自此蒸蒸日上,最後,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現實中,感情與事業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難保將來兩人會面臨感情不順,或事業經營不如預期的狀況。 這時,如果彼此生活過度攪和,比方拿了一筆錢共同投資,結果半年後,兩個人情感其實並不如意。請問該怎麼處理呢?兩人決定感情上先冷靜冷靜,那這時候資金要不要拆分呢?搭檔要不要先換人接手?結果感情拆夥,工作還是一起?這不是徒增混亂嗎?或是狀況反過來,兩人雖然感情和睦,可是事業經營不順,造成了虧損。也難保彼此不會互相埋怨。只談感情,或者只談工作,這都會讓人生簡單許多。 我猜,也有人可能會說:「Joe,我的思考可是很理性的。就算兩人要分開,也可以事業歸事業,情感歸情感。」或許你能做得到,但你的另一半做得到嗎?萬一分手,仍舊一起工作,妳交了新男友,或是他交了新女友,難免在心理和決策面受到衝擊。甚至對方有點幼稚,搞不好還會想報復。而這報復有可能會從工作上的酸言酸語到故意玉石俱焚的決策。這會不會最後波及彼此的事業?很難說百分之百不會,對不對?這些,都可能會造成「後續人生的隱憂」。 結婚後就可以一起出力了吧? 有人可能又會想問:「Joe,如果我們的情感已經進入穩定期,甚至已婚,那共同經營事業的問題就少多了,對不對?」 其實不然。我真心希望大家別把工作跟情感生活連結得這麼緊密。原因無他:經營從來都不是易事。創業或經營是一個非常高強度的行為,換句話說,你每天都會面臨各類難題,比方到哪裡去找錢?產品要有哪些功能?市場反應不好該怎麼調整策略?商品該怎麼定價?怎麼跟通路談判?或是某些奧客到底要接不接?除非兩個人在決策上的價值觀非常一致,不然面對決策艱難時,難免會起爭執。 雖然成熟大人都知道,公私要分開,工作情緒不要帶入家庭。可是如果你們白天晚上都在一起。那辦公室的吵架或歧見,情緒多少總會帶回家裡。也因此,當工作不順、經營不善時,家裡的氣氛也會低迷;甚至家裡因為家事分工之類的小事吵架時,也可能在工作上延續口角。 也因此,我覺得對大部分的人而言,與其把這樣高強度的兩件事放在一起,讓彼此都失去了可以喘氣和緩衝的空間,還不如選個不用一起生活的人來合作經營。免得家庭是辦公室的延續,生活缺乏隔離的狀況,雙方的感情也容易陪葬。 但如果是跟不用住在一起的外人一起創業,那當在辦公室中跟創業夥伴吵架不愉快,你最少可以回家,和另外一半抱怨抱怨、或是做些與工作不相關的事:吃飯、看個劇、運動運動、讀讀書、打打電動、或聊聊日常生活。待隔天情緒紓緩了,回到辦公室,也有繼續戰鬥和正確決策的力氣。 可是萬一我唯一能信任的就是伴侶呢? 聊到這邊,很可能又延伸出第三個問題,有人會說:「Joe,可是我在創業初期,找不到有能力或可信賴者,難道我就不該把家人拉進來嗎?」 有些創業家或小型經營者,的確一下找不到強手,或是會認為公司的機密不能假手與外人,比如說帳款類的,所以覺得要找身邊信得過的人來當幫手。 這我可以理解,但是還是建議不要把這當成長久之計。經營初期的規模小,有些事要親力親為我理解。可是,如果你想做大、規模化,身為經營者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想辦法訂下制度,逐漸從人治轉成法治。將來一定要避開「非得用伴侶不可」的無奈。 經營者常有的這種「信任感」的危機,說到底就是「無法拆分工作」的問題。你不能放任公司所有的工作都是模糊的一大包,當你無法拆分工作,你就得仰賴一個全知全能又可以信任的超人,可以想見,這人一定很難找,就算找到了,公司也可能會受制於人,並讓組織失去分散風險的能力。可是經營公司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需要一個能面面俱到的員工,那公司的規模絕對大不起來。 所以,身為經營者,你得想辦法拆解。假設有些秘密資訊,你能不能拆成讓多個人擁有?每個人得到各自的片段,看不到全部且必須在流程上分工。如果你多花心力去思考這個部分,重整流程、重整表單、重整管理規則,盡量把對單一人的依賴降到最低,你或許就可以找到很多「雖然沒有辦法百分之百信任,但是可以組合起來使用」的員工。 經營不是 0 或 1 如此單純,中間充滿灰色地帶,若你能逐漸把人治轉成法治,就不需在關鍵職位仰賴伴侶親戚朋友。好好地用心在管理經營的知識上,絕對是最好的投資。這些知識,才是經營者最值得努力調整且改善的部分,這些底層的管理規則有了,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加入團隊,適性發揮,員工也不會過度掌握資訊,一離職就造成團隊垮台。 當你塑造起流程和拆解工作的概念時,慢慢地就不用再仰賴親人。如此,你的工作也能跟私人生活充分切開,讓這兩者互為緩衝。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成年人最該去思考的:把每個不確定性的事務都獨立。別讓一個問題,波及所有層面,導致全面性的崩潰。你若能做到這點,人生相對穩定,面臨重大決策時,心情也會有餘裕得多。 延伸閱讀:想改善自己經營能力與流程設計的朋友,歡迎參考課程《102流程設計跨部門溝通》。 本篇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喔!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1, 2024

想開「線上課程」將知識變現?5 大課程平台選擇與問題一次看

當你已累積一批鐵粉,覺得是時候開線上課程了,這時就會開始煩惱,我應該要在哪裡開課?這篇直接幫各位做個簡單的整理,希望你不用爬一堆網路文章,就可以快速上手、有明確的操作方向。 👉 對於線上開課流程,還有點摸不著頭緒?可以先看看以下這篇文章 ⭢ 打破 2 大迷思!線上開課超完整流程清單:有些事你可能沒想過! 1. 線上開課有哪些管道?開課平台挑選指南 COVID-19 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遠端學習的上課方式。 2019 年,阿滴成為百萬網紅開課先行者,緊接著,從莫彩曦、艾莉莎莎到 Joeman 的加入,KOL 們開設線上課程,似乎成了家常便飯,不少創作者蠢蠢欲動,希望也能進入知識變現的領域。 現在提到開課平台,大家可能會先直接想到 Hahow 好學校、PressPlay Academy 跟知識衛星 SAT.KNOWLEDGE ,我們會說,這些品牌比較像是「寄賣型」的線上學習平台,上面有不同領域的講師,平台可協助拍攝製作、行銷推廣,並以抽成方式來進行合作。 而另外一種現在比較夯的,就是「租賃型」線上教學平台,收取固定月租或年租費用,讓講師、創作者能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像是對中文使用者非常友好的 Teachify 開課快手、英文語系使用者較常使用的 Teachable、Thinkific 及 Kajabi。 透過這類型平台,可以讓個人或企業,快速架設一個專屬的線上課程網站,但因為是自行推廣、販售課程,需具備一定的行銷能力。 以下我們先來看個表格比較: | 介面語系 | 中文(另有英文語系版本) | 英文(後台操作較有門檻) | 中文 | 中文 | 中文 | 註:詳細收費及分潤說明,請依各平台官網最新公告或專人諮詢為準。 2. 用 WordPress 線上課程外掛架設網站好像很簡單?我應該可以用來賣課程?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人會建議,直接用 WordPress 線上課程外掛,像是 LearnDash、 Tutor LMS 等,電商外掛 WooCommerce 來架設線上教學網站。 的確,乍看之下,網路上教學文章很多,操作好像滿簡單,但關於這個部分,請各位創作者、講師們,真的必須要謹慎思考! 我們本身也是 WordPress 愛好者跟信徒,如果你只是要建置個人網站、文章部落格,它絕對是個很好的選擇,畢竟 WordPress 是大家公認好用、SEO 友善的內容管理系統。 但如果你是要賣線上課程,已不單純只是架站,你還要考慮到會員管理、影音管理和交付、金流發票等一拖拉庫的問題,絕對比你想像中的複雜許多。 首先,用 WordPress 自架線上課程網站,在影片部分,一般會建議使用 Vimeo 影片嵌入,如果你不想要影片外流,就必須要限定影片,只能在特定網域上觀看,這部分需要用付費的 Vimeo 方案,截至 2024 年 4月,我們在 Vimeo 官網上看到的價格,最便宜的方案是新台幣 360 元/月(可以有 60 支影片)。 而金流問題就更複雜了!我們多次強調,申請線上課程金流,跟一般實體商品不同、審核更加嚴苛。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 賣線上課程必看!從申請到串接,一次搞定金流完全攻略! 倘若你原本打算用 WordPress 自建線上課程網站,是從「省錢」想法出發,這裡還要特別提醒你,別忘了把每年固定收取的主機費用、網域費用、後續的人工維護費用(如果你是請專業廠商幫你架站)加進去。 畢竟,WordPress 很多外掛,三天兩頭就在更新,還不定時會出現版本不相容情形,頁面突然就壞掉,非常多的「隱形成本」,都是中後期才會發生,建議各位要做比較全面、長遠的思考。 🔍 延伸閱讀: ⭢ 使用 WordPress 自架線上課程網站的成本效益分析 ⭢ 他們用 WordPress 架設官網,卻用 Teachify 搭建線上課程平台?(案例分享) 3.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線上開課平台? 這裡提供給大家幾種簡易判定方式,讓你能夠「無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線上開課方式。 ❶ 如果你腦中只有滿滿的專業領域知識,但完全不知道,如何製作及行銷推廣課程,Teachify、Teachable ,甚至是 WordPress 架站,基本上是不用考慮的。(除非你有另外找到,製作跟行銷營運顧問團隊協助) ❷ 近幾年台灣線上課程已進入紅海,這意味著,無論是 Hahow、PressPlay 還是知識衛星,並不是你去申請,他們就會願意讓你(幫你)開課。 你除了要在所屬專業領域,有一定知名度,說話有一些份量,想要脫穎而出,可能還要找尋相對小眾、但又有賣點的課程主題。 以 PressPlay 為例,近年推出的線上課程,很多是讓人「意想不到」的生活化知識主題,報名的學員,幾乎都是「上千人起跳」。 比如說......(以下課程全無業配😂) 教大家自行修理、更換水電的課《居家水電自己來!水電爸爸的水電DIY實務課》 日本風俗店的自由行攻略《中指通帶路|不會日文也能風俗自由行!老司機不藏私的紳士旅遊情報》 教如何解決肌肉問題的《解開全身痠痛 X 終生受用|從肌肉出發的痠痛自救實戰課》 如何買房、挑房《超實用買房秘技|35線上賞屋 X Joeman,無論租房買房都要學會的地產學》 ❸ 如果你非常在意課程「利潤」問題,不想跟別的同類型課程競爭,需要有一個獨立的線上教學網站,能夠自訂網域、展示品牌,並拿到完整學員名單,請直接選擇 Teachify、 Teachable 或 WordPress 自架站。 如果你的英文能力有限,全英文介面後台的 Teachable ,基本上可以先排除。 如果你沒有技術背景,對於一些後台、系統操作也不是那麼擅長,請直接跟 WordPress 說掰掰。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開課平台,建議都要先試用看看!!!(這點非常重要) 後台使用體驗會關係到,你未來的操作流程,是否好上手; 前台使用感受,包括整體動線、影片播放是否順暢,以及網頁切換、載入速度是否夠快,都是關係到學員的上課體驗,這會一併影響到你後續的客服營運等。 畢竟,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同,別人覺得好用的系統,你不一定會覺得順手。 ❹ 如果決定使用國外的開課系統,有一些關於稅務跟手續費上的支出,你必須要提前知道。 以 Teachable 為例,它是先以美金結算,然後再另外以 PayPal 匯款給講師(台灣使用者只能透過玉山銀行的「玉山全球通」來提領): 金流手續費:在代收取款項時,如果你的學員(消費者)是用台灣信用卡付費,每筆訂單,Teachable 會先收取 3.9% + US$ 0.3 信用卡處理費用;如用 Paypal 國際帳戶付費,則會收取 4.99% + US$ 0.49。 系統服務費:免費方案是 10% 服務費、基本方案是 5% 服務費;專業 Pro 以上方案,才不需要費用。 提領手續費:無論是將款項,提領到你的美金還是台幣帳戶,皆收取 2.5% PayPal 提領手續費。如你想收到台幣,還會有匯差成本需考量。 註:台灣適用國際收費方式⭢ 網頁詳細說明於此。 📌我們直接舉個例子,假設你選購的是 Teachable 免費方案,課程價格以 US$ 100 課程(約新台幣 3,050 元)來計算: 如果你的學員,是以台灣發行的信用卡付款購買,金流手續費是 US$ 100*3.9% + US$ 0.3 = US$ 4.2(約新台幣 128 元); Teachable 每筆訂單會收取 10% 系統服務費,即 US$ 100*10% = US$ 10 (約新台幣 305 元); 前面兩個步驟扣除完 ,一張 US$ 100 訂單,剩下 US$ 85.8 (約新台幣 2,617 元),想提領款項,過程還會有 2.5% 提領手續費,也就是 US$ 85.8*2.5%= US$ 2.15(約新台幣 66 元),最後實際拿到的金額,是 US$ 83.65 (約新台幣 2,551 元)費用。 整體計算下來,銷售金額跟實拿金額,會差距近新台幣 500 元。 而這種方式,等同在境外收款,個人全年海外所得未達新台幣 100 萬元,可免申報免計入;但超過 100 萬元者,須全數計入個人最低稅負制試算稅負,所以在計算成本時,你還要考慮境外所得 20% 扣繳稅率。 ❺ 如果你對於課程網站,有非常多教學體驗上的想像,「完全客製化」的方式會比較適合你,因為市面上的開課平台,從介面到功能,多是固定模組,較難根據你的所需、隨時配合改動。 另外想要提醒你,完全客製化,意味著架設網站時間會拉得很長,半年到一年跑不掉,且要價不菲,可能在一開始,就需要砸下幾十萬到上百萬,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年維護費用。 🔍 延伸閱讀: ⭢ Teachify 與 Teachable 產品比較 ⭢ 想架設線上課程平台?新手挑選架站平台常忽略的 4 個小細節 4. 我可以用開店平台,來銷售線上課程嗎? 這裡說的開店平台,像是 SHOPLINE、91APP、CYBERBIZ 這類型電商架站平台。 現在很多品牌、商家,都是用開店平台,自架獨立官方網站、電商網站。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因為此類型的平台系統,都已有很完整的模組,從商站建置、商品上架、行銷活動、購物車、金流物流、會員經營等等,已幫你做好一切整合。 雖然都是賣東西,但線上課程跟實體商品,是完全不同概念,如果你主力是銷售線上課程,那我們的建議會是,「不要」用開店平台來賣線上課程。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線上課程網站建置,有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消費者付款完,應該就要能直接在你的網站上觀看影音了(除非是預購、募資型課程,內容還在製作中) 因此,該如何在線上「直接交付課程」給學員,平台、系統是否有流暢的影音串流播放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一般的電商平台,並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說了這麼多,結論就是,請直接挑選專業的線上開課平台,來協助你完成知識產品變現的任務吧!! -- 本文轉貼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6, 2024

聯盟行銷是什麼?他真的能夠賺到錢嗎?

一、聯盟行銷是什麼? 聯盟行銷是什麼?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的概念最早是來自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和團隊發明的一種商業模式。 亞馬遜開發了產品連結工具,讓推廣者可以用文字或是圖片連接到亞馬遜的產品頁面;當讀者點擊了推廣者的產品連結到亞馬遜並且成功購買商品,推廣者就可以賺取傭金。 也就是說,推廣者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像是個人部落格、臉書、Instagram 等平台,來引導讀者點擊到有興趣的商品(網站),藉此賺取轉介傭金。 只要越多讀者透過專屬連結購買,推廣者所獲得的獎金也越多。 簡單來說,聯盟行銷就是透過銷售來賺取分潤的一種行銷方式。 只是這樣的銷售模式發生在線上,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線上數位業務(我自己發明的名詞 XD),有成交有獎金,並且夠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推廣的商品。 有些人會有疑問「那透過連結購買產品的消費者會不會就需要用比較貴的價格來買呢?」 完全不會!!! 從這樣的聯盟行銷連結去購買商品完全不會影響到你的購買權益,價格也不會比較貴,甚至有些產品因為和推廣者和合作,還會提供讀者有更多折扣或是獨家優惠的價格購買,讓讀者可以省下一些錢,達到雙贏得局面。 二、聯盟行銷怎麼賺錢? 到底聯盟行銷是怎麼賺錢的呢?就如同上面所提到的,聯盟行銷是透過銷售來賺取分潤。而銷售的平台就有很多種可以選擇了。 以旅遊部落格為例。 當讀者在找倫敦的住宿的時候,可能會找到類似這種文章:【英國倫敦住宿】出發旅行吧!九間倫敦平價青年旅舍總整理 點進去後可能會有多間平價住宿的介紹、開箱,而在文末通常也會有訂房的連結,方便有興趣的讀者直接點擊查看。而這個連結,很有可能就是帶有聯盟行銷的連結。 點擊這個連結,有可能會導到 booking.com 或是 agoda 有合作的訂房網站。 當讀者透過這個連結完成訂房,那麼推廣者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潤。 整個聯盟行銷運作的模式就是這樣簡單! 至於我們可以在哪些平台上推廣我們的聯盟行銷連結呢,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三、經營聯盟行銷常見的六個平台 1. 部落格 最常見我也最推薦的是用部落格來做聯盟行銷,原因是會來到你部落格的人通常都是有查找特定資料的需求,透過搜尋引擎找到你的文章,所以會是非常精準的目標客群。 若你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商品介紹是對他有幫助的,那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讓讀者透過你的商品連結購買,得到轉換。 例如我想要買吸塵器,我就會上 Google 搜尋「吸塵器推薦」來找到適合的吸塵器。 這種評比排行榜的文章就會吸引我想要點進去看的目光。 而通常我們也可以在文章中看到商品的聯盟行銷推廣連結。 這時候,因為讀者是有需求進而搜尋找資料的,若看到有喜歡或是符合需求的商品,就有很高的機率會點擊連結查看,甚至是購買。 延伸閱讀: 5 個你應該開始經營部落格的理由! 透過部落格變現的 7 種方式 & 如何開始寫部落格 WordPress 架站的優缺點以及架站費用有哪些? 四個不同寫作平台的優缺點比較 2. Instagram IG 有兩種方式可以置入推廣連結,其一是在個人檔案當中,可以放入一個連結。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Instagram 但當你有多個連結想要置入時,就可以使用 Portaly 傳送門這種軟體,讓你可以置入多筆連結(如下圖)。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第二種則是可以將連結放在限時動態中,若是考量到限時動態的時效性,也可以把它存成焦點動態。 3. FaceBook 臉書的貼文也常常會看到有這樣的團購連結。 4. YouTube 在YouTube影片下方的說明欄位,也可以看到許多推廣連結,這些通常也都是聯盟行銷的連結。 5. 電子郵件 透過電子郵件、電子報,從中穿插聯盟連接,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方式。 6. Podcast 在 Podcast 的說明欄位中,也是置入聯盟行銷連結的好地方。 總之,只要你擁有一個平台,就可以將這樣的聯盟行銷文字連結或是帶有連結圖片置入,不管是使用哪一個平台,只要找到你最喜歡及適合的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新手理財的四個步驟 開始打造被動收入 14 種常見的被動收入管道分享 ShopBack 現金回饋網 註冊現賺 $100 零成本在網路上賺取被動收入 四、聯盟行銷的優缺點 五個優點 1. 低成本事業,入門門檻低 比起開實體店面有成本、店租的壓力,或是經營電商網站初期的囤貨成本,透過 IG、FB、個人網站、YouTube 或是 Podcast 的營運成本,都相對的低且好入門。 2. 工作時間、地點不受限制 在網站上置入連結進行銷售,只要有電腦有網路,工作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受限制,也是個實現數位遊牧的管道之一。 3. 不必直接面對客戶,不需處理商品物流、金流和售後服務 商品後續的物流、金流以及售後服務的問題都不用煩惱,全部都是由廠商方做處理。 4. 非常好的被動收入,讓你在睡覺時也能夠賺錢 以寫部落格文章為例,一次性花時間寫完文章後,文章就永久的保存在網站上了。只要文章還在,就有可能會有人透過搜尋看到文章,進而購買產品。 當文章的數量累積了越來越多,網站的流量逐步增加,那麼讀者購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就算你休息了一個月沒有新增文章,舊有的幾十篇幾百篇文章還是存在著,是個非常好的被動收入模式👍👍👍 5. 零成本就可以開始 假若開啟一個新的 IG、FB 粉絲專業用來置入聯盟行銷的連結,是完全不用費用的。 三個缺點 1. 需花入時間經營,短時間內不會有收入 開啟一個新的社群平台或是網站,都需要時間去經營,一開始的流量不多,需要時間的累積並且持續提供價值,才能讓平台的流量逐步提升。 2. 中文市場偏小 聯盟行銷在國外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行銷經營模式,中文的市場雖有逐步跟進,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且不普及的。 3. 傭金比例偏低 亞洲市場的產品傭金比例偏低,以博客來為例,傭金約落在 1% 到 4% 左右。 假設賣出一本 $300 的書,傭金只有 $6 塊;賣了一百本,也才 $600 塊,傭金比例偏低。 五、聯盟行銷的平台有哪些 1. 台灣 聯盟網 affiliates.one 通路王 博客來(AP 策略聯盟) Yahoo 大聯盟 蝦皮購物 2. 國外 Amazon Associates 亞馬遜 ClickBank 電子書、線上課程 Shareasale impact 3. 旅遊類 Klook KKday Booking.com Agoda Trip.com 易遊網 4. 學習類 Hahow 好學校 PressPlay Udemy TutorABC 5. 自媒體經營相關 架站主機 Cloudways 製圖工具 Canva 電郵行銷 converkit 大部分的有聯盟夥伴計畫的公司,都可以在網站下方找到「加入聯盟行銷」的選項。 如果你不確定你想要推廣的產品有沒有在做聯盟行銷,則可以直接在搜尋引擎搜尋「公司/商品名 + affiliate」,例如:「Booking affiliate」,通常就可以找到你相關的資訊。 六、如何領取聯盟行銷的傭金? 如果是國內的廠商,多數可以透過銀行帳戶作提領,非常方便;如果是國外的廠商,多會使用以下兩種帳戶進行國際付款、收款,推薦大家可以把這兩個下載下來。 paypal Payoneer 七、聯盟行銷能賺到多少錢 以之前曾經提到的通路王為例,他們每個月都會在網站上公告成效排行的前三名,我每看一次都要從重新數一次那個數字,好激勵人心阿!相信只要不斷的累積有價制的內容,推廣適合的產品,聯盟行銷也是有機會可以賺大錢的! 另外也可以參考下方 YouTube 的訪談影片。 八、我是怎麼開始做聯盟行銷的 我自己是從架設旅遊部落格網站開始,分享旅遊景點資訊、住宿的推薦、交通的規劃懶人包,同時置入聯盟行銷的連結在其中。累積了一定的文章數量後,開始同步經營 IG 和 FaceBook,最近開始嘗試 YouTube。 以部落格為主,IG 和 FaceBook 為輔。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部落格的讀者多是透過自然搜尋流量找到你的網站的,是精準的目標客戶,轉化的效果也會比較好。 而 IG 和 FaceBook 的貼文時效性不長,一個月前 po 的東西很快就會埋沒在一堆新的貼文下方,一般的讀者也不會往上滑滑滑的去看那些舊的貼文。除了平台不適合發布長篇文章之外,貼文的價值也很快消失,非常可惜,而部落格則恰恰相反。 部落格的文章不管放了多久,都還是有被搜尋找到的機會,甚至時間越長,文章、網站的 SEO 和權重逐步上升,流量越來越多,整體轉換越來越好! 也因次我會推薦以部落格為主,再搭配第二個你慣用的社交平台,引入不同的客群流量。 延伸閱讀: 5 個你應該開始經營部落格的理由! 透過部落格變現的 7 種方式 & 如何開始寫部落格 WordPress 架站的優缺點以及架站費用有哪些? 四個不同寫作平台的優缺點比較 四天架站教學系列文章: DAY 1. Cloudways 主機申請 DAY 2. 佈景主題基本設定 DAY 3. 佈景主題進階教學 DAY 4. 網域申請,網站上線! 九、可以參考哪些課程 Hahow 好學校 關於網站架設,可以參考:全方位學 WordPress – 從架站到整合行銷 關於 SEO,可以參考:SEO 白話文:不懂程式也能學會的 SEO 秘密 關於經營 youTube,可以參考:百萬 YouTuber 阿滴-攻心剪輯術! 關於經營 IG,可以參考:電商人妻 IG 增粉攻略!三大領域經營術 對開團購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人人開團時代來了!微網紅帶你開啟團購第一步 使用魚子邀請連結註冊,可獲得 300 元購課金。 PressPlay 關於寫作,可以參考: 蔡淇華X吳淡如|好文案就是你的印鈔機!從自媒體到電商 新時代引人入勝的寫作技巧 閱讀前哨站 瓦基【化輸入為輸出】九堂課教你輸出高品質內容 如果你英文不錯的,在 Udemy 上也有非常多價格便宜 cp 值高的課程可以學習。 線上課程的講師都有許多實戰經驗,透過自身經驗的過程更能了解在各領域一路走來的痛點,將課程有系統地重點整理出來,我覺得是非常划算的投資!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 – 巴菲特 歡迎追蹤 instagram「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 -- 本文轉貼自:魚子 被動收入實驗室(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