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創作者,不到一萬粉絲,怎麼年營收 960 萬?|雷蒙三十
July 4, 2024
Photo from raymondhouch.com
By
今天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做為中文世界的獨立創作者,怎麼年營收超過 950 萬元?我的收入來源組成?或許我的經驗和反思,能給你的事業經營一些不一樣的啟發。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這週末,我在臉書上寫了一則長文「不到一萬粉絲,年營收 960 萬|台灣版」,覺得這篇應該記錄在部落格上,一方面可以多放一些連結補充,讓閱讀更完整,無論是體驗還是深度。
先上圖,本文會展開這圖的說明和背後故事
前陣子看到一則關於 Jay Clouse(專門教如何經營個人品牌的美國創作者)的分享,2022 年的總收入是一千萬台幣,讓我很好奇自從踏入自僱者(solopreneur)模式的這三年,我的收入變化。
我現在看內容型 Youtube ,都會用 Memo AI 轉成雙語會更好學習
剛好前幾天有場分享,順便請會計師計算了公司 2023 年度營收,也因此回顧了自己這幾年來的成長;心態和能力面的,我在年終總結文寫了不少就不重複說了。
直接講最能量化(也是大家最關心的)的結論:
我在 2023 年的總營收約 960 萬台幣,完全只靠內容產出和會員經營的收益。
- 和 Jay Clouse 相似的部分是,我也不是百萬網紅,以 2023 年初的數據,IG 粉絲不到 4000 人,電子報訂閱者 6500 人,都是專注經營小眾人群的信任。
- 不一樣的地方是,我不是英文創作者,目前只經營繁體中文市場;我不是賣「如何打造被動收入、個人品牌、幫你賺錢和理財,或轉職類」的服務和內容產品。如果走上這幾個方向,營收應該能翻倍,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也不想走。
2023 年的六大收入來源
以下六大類,直接參考 Jay Clouse 的種類,因為我剛好都有,只差我沒有開啟「打賞收入」。
第六名:聯盟行銷(Affiliates),1.4%
因為我的主業是分享數位工作術,加上大部分國外的 SaaS 公司都有提供聯盟行銷的合作,所以只要是我自己會用 & 推薦的產品和服務,我幾乎都會去申請聯盟行銷連結。
只是比較靈異的是,Notion 官方似乎故意擋我。我去申請時,他們的拒絕理由是 “Notion is not looking for affiliate partner growth in your region.“ 但我已經知道不少於 5 位的中文創作者(無論台灣還是中國)都有申請到,而且 Notion 官網說明文件是寫 “Affiliate Program now global“ 🤔。這部分讓我對他們蠻失望的,因為我應該是在繁體中文裡,替 Notion 帶來最多付費用戶的創作者之一了。(這部分 Heptabase 就很值得表揚,因為他們跟瓦基是保持互助合作的,追求 1+1>2,才是永續經營的前提)
不過我 2023 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打磨數位產品和會員經營,所以聯盟行銷這部分沒能投入這麼多時間去找廠商、寫內容,理論上要更多。
因為我認為這部分的收入,只要有好好堅守自己的原則——只推薦我真正會用 & 喜歡的產品服務,長期來看是健康的,無論是品牌信任還是商業收益。
第五名:廣告業配(Sponsorship),5%
不過基於這原則,我在「廣告業配」上的挑選就會門檻比較高。
明明有很多品牌我覺得超棒,但產品現階段就是用不上,例如高階音響、投影機、電動沙發......就無法合作,挺可惜的。
所以去年額外開了個「電子報版位」的宣傳區塊,讓我認同的產品能直接在這版位宣傳,讓我的讀者能自己去辨別是否需要,也是個比較輕的合作方案。
第四名:販售服務(Services),8.4%
這部分主要是外部邀約授課,無論企業單位、政府學校,還是個人諮詢。
販售服務屬於接案收入,需要我額外投入大量時間,所以我從去年開始有意識地減少這部分的合作,尤其是一次性的單點合作。
如果是能長期帶來綜效、長尾品牌資產的合作(例如 Podcast 採訪,能在網上一直被搜尋聽到),我還是很歡迎的。
第三名:社群會員(Membership),11.2%
我曾說過,在創業路上,我們做最對的一件事,是在品牌建立的最初期就推出會員訂閱服務。
這件事很難,但很值得。
我在 2019 年寫過一篇文章《互聯網品牌誤會了社群》,裡面有說明,為什麼做社群(Community),而不是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因為後者關注「傳播」,評估點是流量和互動;前者關注「用戶終身價值」(Life-time Value)和品牌共同體。
當大部分 KOL 只顧著拉新、衝產量,願意去打磨產品、照顧到個體會員的作法,就變成一種新的體驗;相比其他單向傳播資訊的 KOL 社群,我們的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 Discord 社群,能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是怎麼聰明工作、如何好好生活的解決方案,連接新的高價值觀系。
另外,我們這種小型創作者,最需要的就是「引入真實的用戶回饋」,所以走進用戶之間去,才能幫助我們保持在正確的方向上前行。只追求量大,很容易選擇去走捷徑,然後就偏掉了。
在當天分享的活動上,也收到 ShiFu 創辦人陳修平的建議,說我們的優勢在於其他大牌 KOL 做不到的陪伴和品質,所以單價應該要更高。這部分我們會列入今年的策略優化思考 🫡。
第二名:版稅(Royalties):36%
版稅是一種權利金的概念。去年我們放在 Hahow 平台上的〈Notion 實戰課程〉上線滿 2 年,總人數破 11,000 人,年增 2,550 位學員,應該是 Hahow 平台上最長尾熱銷的課程?這堂課是我們 2021&2022 年的主要收入,但每年些微下滑,所以怎麼打造新的數位產品,是這兩年的最大課題。
第一名:數位產品(Digital Product):38%
這部分收入來自 Notion 訓練營和復盤訓練營、Notion 模版和主題文章精選包,也是我今年重點耕耘目標。
前陣子也更新了我們網路商店的頁面設計:
2024 年的主要方向是?
上面這張圖是我在 2021 年提出的,個人創作者的 3+1 階段,我們目前要開始進入到「中期穩步」,也就是要開拓媒體能力的時候。
- 產品面:2023 年花了 2 個多月,把過往的付費文章重新編輯打包,成為類電子書的文章精選包,但銷量不達預期。後來發現是形式不對,所以年中開始調整會員訂閱服務&數位產品的策略。(詳細都寫在我的 2023 年終總結文&雷蒙週報裡了,這邊不重複說)
- 營運面:如果以收入來源的分配比例來說,掛在別人平台上的「版稅類」勢必會越來越低,預計只會剩 25 到 30%,所以我希望自己掌控的「數位產品」能到 50% 以上,預計到年底要有 5 堂直播必修課&2 堂通識課;「聯盟行銷」和「社群會員」的營收也要再拉高,這樣整體公司營運會更健康。
至於無論是「廣告業配收入」還是「販售服務」,某種程度還是算「給別人打工」,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容易被影響,所以比例較低沒關係。
- 媒體面:過去兩年,我一直都在「閉門造車」的狀態,幾乎沒有主動向外部 KOL 做聯合串接,天真理想地認為「產品做好就會有人來」,直到去年因為有 Jacky&大人學來找我做 Podcast 訪談,我發現跟「對的人」合作,帶來的綜效是非常好的。
所以今年,我除了要一邊打磨的數位產品,也該找到合適的 KOL 來合作來發揮綜效。這能解決我對自己來做行銷的心理障礙,找價值觀相似的人一起合作,在拓展外圈上會更輕鬆,而且能多贏。
從自由工作 → 職場打工 → 自僱者
回頭看這些年投入的工作(我從大二開始做自由工作者,要自己負擔學費生活費),似乎每一步都算數,也能一一能清楚地回答,三年前寫在上圖最後面的紅底問句。
- 2015 到 2016 年,一邊在化工系上課,還要刻意去找蹺課不會被記錄的課,溜出去演講賺生活費。
- 2017 到 2018 年,因為轉系有了比較多的自由時間,開始瘋狂工作、接案和課程;一般上班族一年工作約 36 週,我一年要上課考試,有 50 多場演講課程邀約要去,還要確保遠距工作的任務績效有完成,所以常常在通勤的交通工具上懷疑人生。但因為享受到自己一個人吃小吃店可以勾很多小菜的快感,加上做的事又是我喜歡的,所以就算身體累,心裡還是很滿足。
- 尤其 2018 年大五,當看到所得扣繳單上超過一百萬時,覺得自己原來可以不靠化工系的學歷,也能賺到還滿意的生活,就更拼命工作,有案就接,還弄了個影子實習生的助理計劃。
- 直到 2019 年,發現身體慢慢吃不消,意識到自己一個人狂接案不是長久之計,同時也想到大型職場裡接觸一個人無法碰到的挑戰和成長,所以跟柚子一起漂向北方、去了北京闖闖。後來遇到疫情回到台灣的一家品牌集團做數位轉型。
- 2019 到 2020 年,其實這段當打工人的時間,是我生活最規律的時候,工作壓力相對最輕鬆的時候。一週工作五天,白天通勤晚上回家休息,北京的工時 10-11 小時/天,在台灣是 8 到 9 小時/天。因為生活規律、薪水還算可以,不會餓死也能保有休閒娛樂。但對我來說,上班和為別人工作,總覺得像是溫水煮青蛙,慢慢麻痺自己的熱情和想像力。偶爾睡覺時會想起幾年前自己,問問自己:「我就只能這樣嗎?回到一眼就看到盡頭的生活?」
- 一人工作,既然收入不穩定,最重要的是「控制支出」。
所以很感謝我的老婆柚子,跟我在 2020 年 7 月一起從零開始,為我們的理想生活一起實驗,探索這時代的一人公司模式:申請公司跑大地遊戲,做 Podcast 節目,推出付費訂閱會員、網狀學習的線上學習模式和社群生態......漸漸在能賺錢,又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工作生活整合的道路。
(延伸閱讀:我 2023 年底的自僱者生存報告)
不小心又寫了太多,本來只是想做為週五分享的補充,講講為什麼我認為這個時代的創作者,除了有一條路是,獲取流量,走一種多快爽的路線,還有另一條路,叫做經營信任。
你可能不快、內容不多,不寫聳動的標題,但至少能經營長久的優質內容,專注做好那些砸大錢、有大流量的人不怎麼想做的事,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支出,你也能走上一條自由有掌控感的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我很少去講自己的年收入,因為我的產品和服務主題都不是賣理財和個人品牌的,我沒有必要,也不希望透過「能幫你賺多少錢」這種話術來吸引你加入會員和購課。
我始終認為個人品牌只是一個結果,不是目的;金錢也是。
這則分享只是我想記錄下,工作至今的人生歷程,哪天回頭看到時,應該會很慶幸當初有寫這一篇。
雖然 2023 整年營收約 960 萬,但實際扣除營運成本、稅金,以及合作老師的分潤和各種外包人事費用,剩下實際入袋的不到 50%。
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有參加一次同行老闆的聚會,被各個前輩吐嘈到不行,說我在公司營運、人事費用上的成本結構不夠健康,這也是我們今年要改善的目標 💪🏼。
可能光看數字會覺得我們有多厲害,但我更想分享的是這背後的過程和實際面貌。
而且實際面來說,我們也沒有多厲害,以我和柚子兩個人分,其實跟我同期的化工系同學,正在台積電裡當輪班星人的收入差不多。
(我這三年,只要是工作日,工時都超過 12 小時;優點是有比較彈性的時間,出去旅行跟探店可以避開週末人潮,當自己的輪班星人 😆)
另外還有一個目的,自從上次收到商周採訪後,就有埋下個想法:等到哪天被別人寫出來,不如自己先寫,也更完整,更真實。
※ 最後再次提醒: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把我的故事完全照搬,大概率只會變成事故唷~ ✌️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侯智薰 Raymond
侯智薰(雷蒙),26 歲離開職場成為數位遊牧和自僱者,「雷蒙三十」與「柚智夫妻」的創辦人,《雷蒙週報》主筆,長期關注現代人高效工作和品質生活的方法。透過電子報、文章寫作和影片,分享怎麼活用數位工具、聰明工作和創造可能性。其線上課程《Notion 實戰課程》在兩年內累積破萬位學員,創下素人開課記錄;同年推出線上學習 3.0 的訓練營服務,也經營訂閱服務和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