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思維

23 posts

接案不再有年資累積,就很難回去職場嗎?

我 2020 年 2 月離職時,不覺得會永遠離開職場,而是總有一天會回去。 大約接案半年後,心裡開始有點擔心:「真的要繼續接案嗎?這樣以後還回得去職場?」 以前面試時,人資都會問「某段時間」去做什麼? 如果說自己在接案,會不會被認為是找不到工作,接案只是「好聽」的理由? 怎麼辦? 走一步,算一步 我一邊接案,但始終沒有放下回去上班的可能性。 有時會偷偷看職缺,看有哪些新技能需求,就趕快自學,我也會刷技術社團,看其他工程師分享工作近況。 總之剛接案的第一年,心裡的那份擔憂從沒消失。 短暫重回職場 我在接案一年多後,剛過完年,手上案子少,心裡有點緊張,碰巧看到基隆有個工程師缺,馬上去應徵。 雖然公司願意讓我遠端,但還是有被工作綁住的不自由感,再加上案子又多了起來,最後還是離開職場,繼續中斷年資。 案子穩定了 2023 年,我開始和幾位客戶長期合作,案源穩固了,同時,我的工作內容更像專案經理及業務,也不適合擔任技術職,更不可能回去當記者。 我心裡想著:「看來這輩子,只能靠客戶養,不用想回職場了。」我也盤算著:「即使回職場,可能也是擔任管理職更合適,或是做業務開發工作。」 而今到了新的階段。 創業思維 2024 年,我開了公司,就幾乎沒有再想回職場上班的事,同時,我這兩年開始做些小創業、合夥,收入源越來越多。 現在我可以創造一個全新服務,好好說清楚價值,讓客戶願意付費購買,一直到了現在,我心裡「沒有年資」的恐懼才真正消失了。 故事還沒結束。 新的合夥機會 近期有個新合夥,很可能會每週去一間公司工作,協助做品牌規劃、數位化、工作坊。 因為擔任的是策略規劃,比較偏向管理職,突然間,自己竟用了另個思維回到職場。但,不是因為恐懼而不得不做,而是因為想做而做。 如果你正在接案,但心裡擔心沒了年資後,未來無法回去職場,我想分享一句話: 「重要的是你提供的價值,能幫客戶 / 老闆解決什麼問題,年資不是重點。」 這段話,也送給曾經恐懼的自己。 -- 本文轉貼自:西打藍(原文標題:接案後不再有年資,恐懼嗎?)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5, 2024

數位遊牧、在家工作者的 7 種反常秘辛|異常夢幻的工作型態,不會來自正常的工作模式!

異常夢幻的工作型態,不會來自「正常」工作模式 在曼谷的清幽水池邊線上直播、在紐約繁華的第五大道飯店教課,都是我數位遊牧的經驗。 數位遊牧者不但工時短,收益還更高,這些美好的表象,其實是真的。 但愛因斯坦說:「只有瘋子,才會做著重複的事,再期待看見不同結果。」 要達到這種「反常」狀態,你也要「極度異常」的心態和模式。 以下是數位遊牧者的 7 種反常秘辛,對許多人來說,隨便挑一種就可能讓你篤定:「根本不適合。」 1. 完全,數位化 ​ 在數位遊牧狀態裡,「實體活動」幾乎是禁忌。 ​ 當然你可以旅行、參加喜歡的活動,但在專業領域裡,你的時間和肉體絕不能被實體限制住。 ​ 核心產品數位化 親自包貨、寄貨、現場講課都是不行的。變現只能用虛擬產品、線上會議。 ​ 會議必需數位化 在辦公室裡圍一圈開會、交頭接耳是不行的。日常開會都要上雲端。 ​ 任務交辦必需數位化 數位遊牧者要精通遠端溝通,最好用文字交流。 指示不清、重要的報價或交期模糊?抱歉,完全沒機會去拍拍隔壁同事的肩膀、靠講話釐清。 ​ 2. 完全外包 正版的數位遊牧可不是在「旅遊」的時候一邊煩心,沒有那種遊牧還整天邊回 Email、邊處理客訴的。 它有個核心策略叫「委任(Delegation)」。 數位遊牧必須精通外包藝術,也就是把重要任務包出去、委託他人處理,這種藝術要求:「再重要的任務,都給我外包就對了。」 寫手外包 工程師外包 專案經理外包 最繁重的時期,我甚至連高階管理者都外包過,我已經聽過無數傳統專業經理人勸告:這不會成功。 我也使用傳統管理書上的原則回應:領導者的責任是「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 3. 用錢買時間,買到全世界都罵你浪費 ​ 數位遊牧講究極致效率。 ​ 整個組織裡,最寶貴的資源就是遊牧者的「時間」,時間,是最有限的資源,時間是用來旅居、創作,用來發揮最高產值的。 「時間寶貴」這個聽起來簡單無害的觀念,真正實行起來往往要氣走一堆專業人士。 ​ 雲端空間要爆了,主管傳檔案省來省去? → 全體花錢升級,用錢買時間 ​ 昂貴的工具席次有限,共用帳號切來切去? → 幾萬台幣刷下去,用錢買時間 ​ 就算多按兩下就能省錢,也不該把時間花在點按。 你說這缺乏財務紀律、浪費錢?我說:缺乏效率觀念、把時間浪費在「行政勞作」,罪行更重。 ​ 4. 早起不工作,要專心創作 每天只工作 4 小時卻能年收 800 萬美金的 Matt Gray 說:剛起床,是最適合創作的時機。 起床不看手機、不收訊息,直接開始創作。這 4 小時要幹嘛?寫作。 寫內容、寫「系統」:寫出把核心任務高效外包、把時間產值繼續精練的系統。 原來,用錢買時間的背後不只是花錢,還要發揮時間價值,你的時間,必須真的寶貴到淋漓盡致。 5. 自由,但不能太自由 不用通勤、沒有上下班時間的自由生活,是什麼感覺? 每天都像「星期五晚上」;這同時也代表每天也都像「星期一早上」。高度自由,代表你要用「高度自律」來駕馭。 根據數位遊牧的「過來人」分享,他們各自研發了這些機制: ​ 固定鐘點規定自己上下班,上班時間穿正裝 上班時間要走出家門再進來,象徵進到辦公室 居住空間劃出「專門工作區」,下班後就不越線 6. 工時短,也不能有罪惡感 ​ 你必須在行事曆上大筆劃開: ​ 08:00 – 12:00 創作 13:00 – 15:00 經營內容 有重要客戶約訪,怎辦?沒空。 有大單要來簽約了,廠商很急,怎辦?沒空。 「每天工作 4 小時」其實不算極致,《一週工作 4 小時》才是數位遊牧權威 Tim Ferriss 的經典理念。 你以為這是新興產業、是年輕人的觀念?不,這本書早在 2007 就出版了。這是「傳統產業」。 7. 崇洋媚外 這裡的崇洋不是真盲從,而是心態的翻盤。 數位遊牧的源頭知識,幾乎都來自歐美: ​ 權威著作 最新資訊 經營心法和攻略 這些知識,同時也和華人文化嚴重衝突。在數位遊牧世界裡,你不再是工作者,你是管理者、負責者,「不務正業、收入不穩、毫無章法」都是你身為負責人每天要消化的意見。 走上這條路,你能邊旅居邊工作,能用極少時間換取高額收益,但是,你的觀念必須徹底翻轉。 因為:「只有瘋子才會重複做同樣的事,還期待出現不同結果。」 -- 本文轉貼自:Jemmy Ko 臉書(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3, 2024

小心「斜槓」讓你效益更低!在職涯初期「斜槓」的三個正確認知

現今社會,斜槓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很多人在職涯初期就開始嘗試斜槓多重職業,追求多元發展,甚至非常嚮往有一天能夠靠著斜槓的能力成為一名數位遊牧者。 像是我之前在身心靈培訓課上,接觸到一些剛入職場的工程師,當我和他們閒聊起來上課的動機時,大多數人都回我因為不想要一直待在辦公室裡,想要藉由學習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斜槓領域,看看有沒有機會同步並進,甚至將來擺脫辦公室生活。 然而,這樣的選擇真的適合每個人嗎? 也許在職涯初期,專注於單一領域或技能的培養,等在本職工作上達到某些里程碑後,再發展斜槓策略,可能會是一種更有利的發展策略。以下是三個可以考慮的認知: 1. 小心過度斜槓,導致效率更低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從零到一」這個階段的重要性。 在這個階段,由於正在建立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會需要經歷大量時間來探索與學習。 比方說剛進入科技業,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在初期,你需要學習程式語言、熟悉開發工具、理解公司內部的管理方法,這些都是基礎且繁重的學習內容。 但如果此時我們同時還想要開展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斜槓,比如經營一家小型電商,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學習工程師工作的同時,還要掌握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和客戶服務等電商知識。 可是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多重任務的學習會對我們的精力產生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很快就會感到疲憊和挫敗,連帶加速燃盡我們的熱情。 因此在職涯初期的三到五年,我們應該專注於深耕一個領域,掌握其規律和知識體系,提升解決問題的技能。並不是說你不能學習新東西,而是在精通本業之前,你應該用工作之餘來學習,並且不要急著用新技能來賺錢。 這不僅能夠幫助你建立堅實的專業基礎,還能讓你更快地在該領域內取得成果,從而提升自信心和職業滿足感。專注於單一目標,使你能夠更有效地分配時間和資源,避免因為多頭管理而導致的精力分散和效率低下。 2. 發展斜槓事業前,先思考擅長什麼才是你的價值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別拿你的興趣去挑戰別人吃飯的專業」,興趣是內心的喜好,能夠帶來個人滿足感,但並不一定能夠立刻轉化為市場價值;而擅長是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滿足他人的需求,因此才有機會獲得報酬。 比方說一名工程師,他可能興趣是寫文章,但是如果要他一開始就用寫文章這個興趣在市場上討生活,那恐怕會走得很辛苦,因為比他寫得好的人,這個市場大有人在。可是他擅長寫 Code,能夠有效地解決客戶的問題,那他在職涯初期寫 Code 會比用寫作擁有更好的待遇。 因此,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重要的是要識別市場需求,並區分哪些技能是出於興趣,哪些則是真正的專長,找到擅長的技能與市場之後,接著專注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可以解決更多問題,建立專業的優勢。 當然,還是可以從事有興趣的事物,但在這個階段,會比較傾向是以免費或低價分享的模式,而不是去思考建立完整的商業模式。 比方說文章開頭提到學習身心靈培訓的工程師,如果諮詢是他的興趣,那他同樣可以利用假日的時間幫人諮詢,並且可以透過部落格、臉書分享自己的接案心得,但主力仍是放在工程師的工作上。 等到在工程師的工作上達成一些里程碑,再去思考如何提升諮詢的變現模式,這樣做會比較容易且踏實,而不會因為多頭馬車分散精力,導致擅長的事也做不好,而有興趣的事又不成熟的狀況。 3. 斜槓的目的,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低依賴性 很多人對於斜槓有個誤解,以為就是要接很多份工作來增加收入。但事實上,斜槓的目的應該是降低對單一收入的依賴,讓自己在面對變動時有更強的應變能力。 比如說,一名工程師在自己的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後,可以開始寫技術書籍當作家,或者開設培訓課程當講師。這樣,即使遇到公司裁員,他也不會馬上失去經濟來源,因為還有其他管道可以帶來收入。 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在原本的領域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專業優勢,擁有過硬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這些能讓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迅速站穩腳跟。 這樣的穩定性不僅能讓你在職場上更自信,還能為未來的職業轉型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持。 總結來說,斜槓並沒有不好,只是在職業初期,還沒有確立興趣與擅長時,應該專注於提升市場價值,建立穩定的職業基礎,而非急著為自己手邊的所有技能都建立商業模式,這樣或許較能在未來實現真正的多元發展和職業成功。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18, 2024

解放對「職缺」的想像,是「自由工作者」重要的一堂課!

有位在新創公司上班的資深網站設計師,在諮詢時問我: 「你當自由工作者時,會不會在意客戶,或是競爭者怎麼看你?」 「你為何想用別人的框架,框住自己?」我回覆。 自由工作者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規則、沒有框架。 然而上班族想成為自由工作者,總會帶著條條框框,想找到自由接案的完美公式,考到 100 分。 自由接案不是考試,也沒有制度,目標不是成為好員工,而是要自訂遊戲規則,放手去玩。 成為有辨識度的自由工作者 我認識的所有資深自由工作者,都很有辨識度,並且有自己的原則,因為,他們懂自由工作的真諦,是解放對「職缺」的想像,為自己量身訂造一份工作,綻放自己。 然而,我們從學校、社會,一路被條條框框一輩子,要自訂規則太難,恐懼比期待多更多。 因此,我們很常會有擔憂提問: 自己,框架了自己 「一年收入 100 萬,算多嗎?」 「接案後,沒有自己的社群怎麼辦?」 這些提問,都是在找框架定義自己。 收入高不高,應該要聆聽自己的感受,關別人什麼事? 沒有社群,就建立自己的社群啊。 自由接案者,該學習放下別人口中的答案,由自己定義專屬解答。 職缺,限制了你的潛力 我越來越察覺,公司定義的「職缺」,都是限制我們的框架。 例如我同時會寫文、寫程式,什麼職缺能定義我? 現在,我又懂行銷、談業務,有任何單一職缺能定義我嗎? 我當初離開軟體工程師職缺,就是因為感受到「限制」。如果我繼續當「軟體工程師」,我就永遠無法發揮更多潛力,窄化人生道路。 值得追求的工作目標 如果你正在公司體制內,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有許多和公司格格不入的地方。這很正常。因為你的職缺、工作方式,都是老闆定義的,身為員工的職責,就是要符合老闆要求。 但是,你千萬要記住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模樣,持續去找符合價值觀的工作,或自己出來開業,都很好。 打破框架,成為自己,訂定專屬自己的工作規則,是自由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門課,也是值得追求的工作目標。 -- 本文轉貼自:西打藍(原文標題:別把自由接案,當成一種新體制)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16, 2024

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 是什麼?最適合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職業有哪些?

在現代社會,「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這個詞越來越常見。但是,自由工作者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職業可以算是自由工作者?在成為自由工作者前,要做哪些準備?自由工作者又會碰到哪些困難?就讓這篇文章來告訴你。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是什麼? 自由工作者到底自由在哪呢?以下可以簡單分成三類,分別為:工作時間自由、工作地點自由、以及工作內容自由。 1. 工作時間自由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工作時間並不受到傳統朝九晚五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工作效率,自由地安排工作時間。 例如,一些自由工作者可能會選擇在清晨或深夜工作,這時候他們可能會覺得更有創造力或更能專注。這種工作時間的自由,讓自由工作者能夠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並且能夠在最適合自己的時間進行工作。 2. 工作地點自由 自由工作者不需要固定在某個辦公室工作,可以在任何有網路連接的地方進行工作。 這可能是家裡、咖啡店、圖書館,甚至是海邊或山上。這種工作地點的自由,讓自由工作者能夠選擇最能激發他們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工作環境。 3. 工作內容自由 自由工作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工作內容。不需要被迫做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這種工作內容的自由,讓自由工作者能夠專注於他們真正熱愛的工作,並且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什麼樣的職業可以算是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 一般來說,只要符合工作時間自由、工作地點自由、以及工作內容自由的職業都可以算是自由工作者。以下就舉幾個例子: 1. 文字與影音創作者 作家、部落客、YouTuber 等都屬於此範疇,他們通常不受地區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完成工作,只要能夠按時交稿即可。他們可以在家中、咖啡館、圖書館甚至在旅行途中創作內容。 2. 程式開發與 IT 服務 如網站開發、手機應用程式開發、遊戲開發等職業,他們的工作地點也可以非常自由。只需要一台電腦和網路連接,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開發工作。這使得程式開發者可以選擇在家中、共享辦公空間或其他任何舒適的環境中工作。 3.設計與創意工作 如平面設計師、插畫師和動畫師等職業,這些創意工作者通常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他們的創作。他們只需要使用設計軟體和相關工具來完成工作,這樣的靈活性使他們能夠在任何能激發靈感的地方工作。 4.自雇者 獨立顧問、講師、自營律師等自雇者,他們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或個人偏好來安排工作。這類職業的自由度較高,能夠在家中辦公、到客戶所在地或者租用臨時辦公空間來進行工作。 當然,自由工作者並不侷限在這些職業,如果想要評估你的職業是否適合發展成為自由工作者,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數位遊牧新手】上班族也可以數位遊牧,從 0 開始工作轉型這樣做! 在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前,要做哪些準備? 進入自由工作者的行列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確保能夠順利過渡並在這條路上取得成功。以下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前需要考慮和準備的三個重要方面。 1. 明確專業領域與技能 首先,自由工作者需要明確自己的專業領域和技能,這包括擁有的專業知識、工作經驗和能夠提供的服務類型。 因此,在開始自由工作前,我們需要問自己:自己擅長什麼?能為客戶提供什麼價值? 例如,設計師可能專注於平面設計、UI/UX 設計或動畫製作;寫作愛好者則可能專注於文案撰寫、編輯或內容創作。明確專業領域有助於我們在市場上定位自己,並找到適合的客戶群體。 2. 制定業務計劃與財務準備 自由工作者雖然享有自由,但同時也需要具備企業家的思維。 制定業務計劃有助於你明確目標、制定策略並管理財務。業務計劃應該包括目標市場、定價策略、營銷計劃和財務預測。除了制定業務計劃,財務準備也是自由工作者成功的基石。 建議至少準備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費,因為自由工作者的收入不像公司一樣固定,通常都是結案後才會收款。 除了預備金之外,也可以建立一套被動收入的體系,比方線上課程收入、股票股息、書籍的版權收益等,擁有這些計畫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初期可能的收入不穩定期。 此外,設立停損點也是必要的。如果某個時間點以前,我們還未達到預期的收入目標,可以考慮重新回到職場。 3. 心理準備與建立專業網絡 此外,心理上的準備是成為自由工作者的關鍵之一。當我們離開了體制,就不再會有老闆和主管監督,因此必須確保自己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下,自律且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這需要具備以下幾種能力:自律能力、獨立作業能力和適應能力。此外,成功的自由工作者通常擁有強大的專業網絡。這包括與同行業專業人士、潛在客戶和合作夥伴建立聯繫。 參加行業會議、加入專業協會、參與線上論壇和社交媒體活動都是擴展人脈的有效方式。專業網絡不僅能夠提供支持和資源,還能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又會碰到哪些困難? 自由工作者享有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的自由,但這種自由也伴隨著一系列挑戰和困難。要在自由職業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了解並應對這些困難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自由工作者常見的三種困難及應對策略。 1. 收入不穩定 自由工作者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收入的不穩定性。與傳統的全職工作不同,自由工作者的收入取決於案件的數量和客戶的支付時間,這可能導致收入波動。這種不穩定性可能會給個人財務管理帶來壓力,尤其是在沒有儲備金的情況下。 應對策略: 建立緊急基金:準備至少三到六個月的生活費作為緊急基金,以應對收入不穩定的時期。這樣可以確保在沒有案件或客戶延遲付款時,仍能夠維持基本生活。 多元化收入來源:通過接不同類型的案源或提供多種服務,來分散收入來源,減少對單一客戶的依賴。例如,設計師可以同時從事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和 UI/UX 設計等多種工作。 簽訂合約:與客戶簽訂明確的合約,規定付款時間和條件,確保自己的收入得到保障。這有助於避免因客戶拖延付款而導致的現金流問題。 2. 自律和時間管理 自由工作者需要高度的自律,因為不受傳統工作環境的監督。缺乏自律可能導致效率低下、案件拖延,甚至錯過截止日期。此外,平衡工作和生活也可能成為一個挑戰。 應對策略: 制定工作計劃:每天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目標,確保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將大議題分解為小步驟,有助於逐步完成工作並保持動力。 使用生產力工具:使用時間管理工具和應用程序(如 Trello、Asana 等),來幫助跟蹤專案進度和管理時間。這些工具可以幫助自由工作者更有效地安排工作時間,避免拖延。 設定工作區域:在家中設立專門的工作區域,營造專業的工作環境,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確保工作區域與生活區域分開,避免工作與生活相互干擾。 關於如何安排工作時間,可以參考這篇文章:Amazon 廣告策略經理 Jessica 專訪|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設定「停止線」讓自己好好下班! 3. 客戶管理和溝通 處理各種不同類型的客戶是自由工作者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每個客戶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能否有效地管理和溝通,對於案件的成功至關重要。 應對策略: 清晰的溝通:在案件開始前,與客戶詳細討論需求、期望和時間表,確保雙方有一致的理解。這樣可以避免因為誤解或溝通不暢而導致的問題。 定期更新:定期向客戶報告案件進展,及時解決問題,保持良好的客戶關係。這不僅能夠增強客戶的信任,還能確保專案按計劃進行。 學會說不:對於不合理或超出工作量的要求,要學會拒絕,避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這樣可以確保自己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每一個案件,而不會因為過度承擔而影響工作品質。 在這個時代,自由工作者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他們享有工作時間、地點和內容的自由,但這也帶來了許多挑戰。 無論你是已經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正在考慮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都需要對這些挑戰有所認識,並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由的工作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在其中取得成功。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自由工作者的工作模式,並為大家的自由工作之路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9, 2024

數位遊牧一點都不浪漫?數位遊牧真實體驗與 5 大建議

因為人在國外,剛好也來談一下最近很熱門的「數位遊牧」這個話題,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好了。 先講結論:把「數位遊牧」拆解開來;如果是「數位」,那有網路就好;「遊」則是有時間就可以;但重要在於過程還要「牧」,那不止是時間安排,還要創造價值!這個就很挑戰了! 舉個例子,從來美國到今天,每天我都五到六點起床(今天 05:00),跟在台灣一樣。在孩子們起床前,把握工作時間;等到孩子們都起床之後,就切換到放鬆與好友在一起的時間。 今天早上已經看完一個單元回饋,打了一通越洋電話討論,現在正在寫「福哥來信」。桌子前的雙螢幕、計時器、待辦事項便利貼,都推著我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而往右邊窗外看去,就是綠油油的草地,以及一個超美的高爾夫球場。 先努力工作,再努力放鬆,並且創造價值。這是我目前「數位遊牧」的樣子。 你覺得簡單?自在?放鬆?哈!也許吧-在某些部份!但有些事情似乎也沒那簡單。 所以,我規納了一下,如果你也想「數位遊牧」,那以下 5 件事,是你可以思考的: 1. 數位交付價值 談到「數位遊牧」之前,也許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過數位生產的方式,交付價值。當然在電腦前面工作,就算是數位;只要有網路,去哪裡都可以遊牧。但最重要的事情是,這些產出真的能創造價值嗎?或者是,你有沒有找出透過數位創造價值的方法? 2. 自律與時間管理 也正是因為每個地方都可以數位工作,遊牧各地。那下個重點就是自律了,你有沒有規定自己的產出時間,在不同的時差,不同的地點,該工作的時候就要工作,該牧養的時候就要牧養。不然就只有「遊」,卻沒有「牧」。 3. 核心技能要求 很不幸的,數位遊牧,就如同前幾年流行的斜槓工作一樣。 我個人覺得這一點都不浪漫,也從來不覺得輕鬆。 因為大家只是看到表象的樣子。但是能夠在每個地方工作,透過數位來交付價值。這其實要求是更高的!也是更不簡單的!就像在斜槓之前,你有沒有一個主要的核心,可以用來支持你! 而所謂其他的斜槓,只是因為核心技能非常的強壯,你還有其他的心力去發展其他的技能。所以在數位之前,你要思考的是你交付的價值何在。 4. 實體到數位轉型 不說別人說自己好了,如果是傳統的講師工作,我可能還是沒辦法做到數位遊牧,遠端交付價值(雖然還是有線上教學,但是我還是相對更喜歡實體)。 而為了要做成數位的價值交付,我就必須要打掉重做,用純數位的觀點,來思考我原本的服務應該如何轉型。 所以才會有 F 學院的產生,才會有教學的技術跟簡報的技術這樣的課程,才會有重新拍攝的四機四鏡,甚至也要成立線上的工作團隊,才能夠全方位的提供支援。你覺得像這樣子的「數位遊牧」是簡單的嗎?至少我花了好幾年才搞定。 5. 自主節奏切換 當沒有人監督你的工作,沒有人要求你什麼時候產出,什麼時候放鬆,你是不是還可以維持紀律,讓跟你協作的人放心。你能不能清楚的切割工作時間,跟遊玩的時間。你能不能聚焦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想辦法讓產出最大化。這個很基本,但從來都很重要。當然,也不是一直都在工作,那就失去數位遊牧的自由性了。 小結 每陣子都會有個新的名詞,像是「數位遊牧」看起來就是蠻性感的,蠻吸引人的。 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遊牧民族」呢? 是要求穩定不變的人,還是可以持續適應環境,甚至強悍的人(想想成吉思汗!)。當你想要當遊牧民族的時候,有想過不同的環境挑戰?有想過接下來變化才是常態?或者是,你是更適合守住一片田地,每天努力工作? 自律,才能自由!極度的自律,換來極度的自由! 當然,如果你的目的不是遊牧,而是流浪⋯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跟大家分享我對「數位遊牧」的 5 大想法,也歡迎大家跟我交換你的想法。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7, 2024

接案能做到幾歲?4 個給接案者的「長期職涯」建議!

很多接案 SOHO「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可能都曾經被長輩、親友關心的問過:「你想要接案多久呀?」、「準備什麼時候去找工作?」......等等這類的問題‵,彷彿「自由接案」、「自家工作」這件事情,就只能是一個「暫時性的選項」,不可能長久,終有一天一定要回到上班族職場似的! 就連有些「SOHO 接案者」本人,都會苦笑著表示,接案終究非長遠之計,自己只是想「暫時逃離職場」,所以才決定「接案一陣子」,一旦存款燒完,就要回去上班、找工作了。並感嘆的認為,自己遲早都必須要回到「真實人類的生活」。 對此,我實在感到非常驚奇,「真實人類的生活」應該長什麼樣,究竟是由誰來決定的?如果你逃離朝九晚五的職場,就只是為了自由「一陣子」,那又有何意義? 其實並不是說暫時的休息沒有幫助。而是,如果你是因為真心渴望展開「更自由、自主的職涯」所以才決定努力離開的話,那麼好不容易從「困住自己的舊體制」裡逃跑出來了,這麼輕易的就乖乖回去,不覺得可惜嗎?(哈哈哈哈!邪惡的我~~) 抱持著「燒完積蓄就回去受苦吧」的心情,你當然也更容易一語成讖,真的應驗了自己的負面想法! 為什麼這樣「遊牧式的工作生活模式」明明讓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主」與「快樂」,甚至許多「自由工作者」的「接案收入」都「比自己當上班族時還要高」,卻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種接案生活「不可能長久」呢? 最關鍵的「兩大原因」便是:「收入不穩定」與「缺乏傳統上班族保障」了! 這時你可能會立刻覺得:「喔,算了那我放棄吧~」。哈哈哈哈!等等,先別急著放棄啊!!XDD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不就表示:只要能突破「收入不穩定 」&「缺乏傳統上班族保障」的問題,接案獨立工作者的職涯就能夠「長長久久的持續下去」了嗎?!!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報導,內容是說:人類之所以沒辦法將「大白鯊」這種迷人的生物養在水族館裡展示,並不是因為牠們太過兇猛,而是因為牠們一旦進入到水族館,就會開始拒絕進食,活動力也大減,甚至還會不斷碰撞牆壁。 因為他們就是喜歡向前直游、爽快的橫衝直撞,一直游到自己想轉彎了,才會轉彎,為此我實在非常欣賞大白鯊!也正是因為這種「不自由,毋寧死」的無聲抗議,才讓眾多水族館紛紛被迫放棄飼養大白鯊。 每次想到大白鯊就會想到自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或許多少也有點心有戚戚焉吧?誰規定我們一定要被養在豪華的小小的水族館裡的,就是想要任性的在大海裡走跳,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一直一直游到開心暢快,想轉彎了再轉彎,難道還不行嗎? 沒錯,就決定當一條快活的大白鯊吧!XDD 不得不說,其實我在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之前,確實也對這樣「自由的職涯發展模式」是否能夠長久,抱持著很大的懷疑。然而真正成為「SOHO 獨立接案」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之後,我才發現,認為「接案非長遠之計」,是因為你沒有把它當成「個人事業」來認真經營!!!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自由工作者』能做到幾歲?」我會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 『有計畫的做好職涯發展規劃』,你能做一輩子!」 關於那些常見的質疑,包括: 「自由慣了會不適應職場!」(我就沒想過要回去🤣)、「要趁年輕累積工作資歷!」(接案工作也是可以有累積性的)、「接案不穩定不可能永遠有案子!」、(經營口碑和個人品牌就不用太擔心)......等等,都是有解方可以破解的。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如果你把「接案」當「事業」做,並做好「長遠的職涯規劃」的話,它絕對可以不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期」,而是一項擁有足夠累積性和豐富閱歷成長的職涯選擇! 不要懷疑,「自由工作者」也是需要做「未來職涯發展規劃」,並有策略的累積自己的「軟、硬實力」與「個人資本」的。 以下整理出「4 個給新手接案者的職涯發展建議」,分享給有志「不只野放一陣子,還想野放一輩子」的出逃工作者們!期待能為各位朋友們,帶來些許的幫助和啟發喔! 一、把「接案生涯」當成「個人事業」來經營! 如果你想要長久的自由下去,就要有把「接案工作」當成「個人事業」來經營的覺悟!開始像一家「一人公司」老闆一樣的思考長遠的安排。 因為如果只是一直抱持著「打零工」的心態,你就不會認真去想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主要「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也不會認真為自己設計一套可行且適合自己的「個人獲利模式」。 如此這般,你的「自由工作者生涯」怎麼可能會長久呢?! 所以說,第一步,要清楚自己所要提供的「核心特色和價值」是什麼? 比如: 身為行銷人,一點也不懂如何寫程式的我。為顧客提供「架設官網」的服務時,就不會只說「我可以幫你架設官網」,而會盡可能的讓顧客知道我是一個擁有「行銷專業背景」和「強大文案力」的人。 我雖然無法土法煉鋼的寫出一個網站,但絕對可以用開放的精美網站設計模板 & 客製化工具,結合我的行銷知識、文案力與內容經營專業,為對方做出文字吸睛、內容精緻,基本功能皆完備、操作直覺,且經過搜尋引擎優化的扎實網站。 而這正是在這項接案專業上,我所要提供給顧客的「核心價值」,也會是我和其他接案者最不同的地方。如此一來我想尋找的「目標顧客」輕易的就可以判斷出,這可能正巧就是他們所需要的服務,而放心的託付給我。我也能開心的收到「真正欣賞且需要我的專業之顧客」的委託。 這對接案者與案主雙方來說都是很棒且無比浪漫的事!哈哈哈哈!所以真的非常重要。就好像談戀愛時,「眾裡尋他千百度」,才終於找到「他愛我,我也剛好愛他」的人一樣的難得、感人到不行。 第二步,重新思考「個人獲利模式」是必需的 每一位「自由工作者」都需要設計一套適合自己,且最有效率的「個人獲利模式」。 如果你開始把自己當成一家「個人企業」來經營,就會驚訝的發現,「上班族」賤賣時間與自由的「個人商業模式」有著極大的可惜之處,也有很多可以因應新時代調整、改變的地方。 不可否認的,「上班族全職工作」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的方便和保障。比如:不論業績怎麼樣每個月都能固定領到薪水、可以免費使用公司的辦公設備和資源、公司會幫你保好勞健保、有帶薪年假,甚至免費的員工教育訓練/課程,還能享受各種福利、獎金、分紅、年終......等等眾多激勵人心的好處。 但缺點就是,你必須把自己最珍貴的「時間」與「自由」,一次賣斷給一家公司。收入來源單一,且不論是「冗長而無意義的會議」,還是「提早完成工作後整日無事的在辦公桌前閒坐」,你都得要容許,任由它們佔用掉你每個「美麗清幽的早晨」和「陽光正好的午後」,因為你已經同意賣斷給人家了呀!老闆確實就是擁有你一天最精華的8個小時,一點也沒辦法賴帳。 這是一件看似沒什麼,卻大大違反人類自由天性,且很容易消磨掉人們的創造力與熱情的事情。如果你本來就喜歡這種「盡可能減低一切麻煩」的安穩感,那確實不用因為我的個人觀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天生是個愛自由、管不動的漂泊靈魂的話,以下所說的就可以當作參考,好好的思考一下了。 你也有一個不斷往後延的夢想或人生計畫嗎?那些一直想做卻無法做的事情? 如果你現在贖回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和「自由」,把它們通通投入到「你最想做的事情(事業上的理想)」中的話,難道還賺不到每個月「足夠生活的收入」嗎?難道還沒有信心,用創業家的研究與實踐精神來把自己的夢想事業,壯大到「收入超越原本的上班族薪水」嗎? 一般來說,真正有理想的人,這點自信心都還是有的。 如果你發現你沒有,也不用慌,想想讓你徬徨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專業度」和「能力」還不夠成熟嗎?是因為還不了解「目標工作/事業」,的「行業與市場狀態」嗎?是因為「勇敢基金(至少足夠生活 6 個月以上的緊急預備金)」還沒有存夠嗎?只要對症下藥的逐一去加強、研究、解決即可。 所以說呀!沒有追夢覺悟的人,不要輕易離職;有追夢覺悟的人,也不用害怕你離職後會餓死。這個世界上多的是機會,給肯努力且願意堅持的人呢! 不要懼怕脫離常軌,重點是離開了鋪好的漂亮軌道之後,你要拿所有的「時間和自由」來做什麼? 另一個可以思考的點是: 「想像自己是市場上的一個商品,你打算要怎麼包裝、怎麼賣?」 隨便亂舉一個有點爛的例子😆: 成衣企業不會告訴你:「我的工廠生產這件衣服大概只要 1 分鐘,所以按照『一般上班族平均時薪 $250 除以 60(一分鐘的工錢)』算給我,我就賣你一件衣服 $4.2 塊吧!」 相反的,他們會跟你「聊風格」、「聊設計」、「談品牌與背後的理念」和「其所訴求的價值」,最後成功用「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價格「你情我願的順利成交」! 所以說,我建議想開始接案的朋友們,可以試著別再像以前一樣,以「賣時間」、「賣自由」的角度來思考「個人獲利模式」了! 也盡量不要用「工時多長」,來談接案價格。因為你是一位「自由工作者」、是一家「一人公司」,對於買賣雙方來說,真正重要的根本就不是你「耗費了多少的時間」、「犧牲了多少的自由」,而是你能為顧客「創造多大的價值」。 案主又不是奴隸主,誰在意你有沒有把所有的時間自由都交給他呀?!XDD 他們會重視的是「產品服務的品質」與「最終所帶來的效益」!至於你能花「多短的時間」,產出「多高的價值」,就各憑本事了。 如果你可以用每天 2 個小時,就達到一定品質的成果,誰管你剩下的時間是要軟爛耍廢一整天,還是跑到渡假小島去四處走跳呢?! 相信我,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把自己的「專業價值」包裝成一個個精美的包裹「按月出租」,絕對會讓你比「一次賣斷所有時間和自由」賺更多,工作起來也會更有活力喔!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二、盡量不要做「沒有累積性的案子」 這邊所說的「沒有累積性的案子」,指的是那些,對你工作上的「知識」、「經驗」、「能力」、「人脈」與「目標個人事業的發展」......等等沒辦法帶來進一步累積和成長,或者幫助非常小的「打零工型案子」。 這種案子除非是為了生計,否則不做也罷,因為它們容易讓你不知不覺的陷入無法逃脫的「盲目打工輪迴」裡! 比如: 你想成為獨立接案的「行銷領域 Freelancer」,卻為了多賺一點點錢,而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拿去接一些「客服、助理、送貨、包裝寄送......」之類的案子,這對你的「目標職涯發展」能帶來什麼幫助嗎? 並不是說上述這些類型的工作不好,如果你想做的是「專業的客服」,那當然可以一直接相關的客服工作;如果你的目標是做「最強的外賣送貨員」,那一直接送外賣相關的工作也非常合理。 但問題就在於,這邊所設定的目標職涯:「行銷領域 Freelancer」,和上述工作的關聯性都很低。這些工作和你的目標方向並不吻合,對你來說它們就是「打零工型的案子」,僅為餬口而已,所能帶來的「累積性」微乎其微。 當然,在接案新手剛起步、案源還不穩定時,有時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接。但就長期來看,大家還是應該要盡量降低「打零工型案子」佔自己「總收入」的比率,才能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真正對未來發展有幫助的案子上面。 「自由工作者」的「個人能量與資源」都是可以累積的,跟「一般上班族」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彈性和潛力還更高。並不是像外界以為的那樣:「一直在為人打工,最後一事無成只能回頭吃土」(哈哈哈哈哈哈!恕我引用了老一輩人最殘暴的說法~)。 隨著「接案專業、知識、經驗、人脈與口碑」的不斷積累和提升,之後的「個人接案事業」也是可以「越做越輕鬆」、「收入越來越提升」的喔! 三、要對自己有「長遠的職涯發展規劃」:想要「收入穩定」,「口碑」和「個人品牌」經營很重要! 「上班族」的下個階段可能是加薪和升遷,那麼「獨立接案 自由工作者」的下個階段會是什麼呢? 沒錯,不要懷疑!「自由接案者」當然也是有下階段的職涯提升可以追求的。 常見的「獨立接案 自由工作者 各階段發展」,大致是像以下這個樣子的。我把過程粗略的分成了四個階段:「案源充足」、「案源豐沛」、「被動接案」和「專家與關鍵意見領袖」。(當然,實際上各階段的劃分肯定不會恰好如此清晰,也時常會有交叉重疊的地方。而各階段所需做的努力,如果可以同時並進的話,自然也是更棒的喔!) 首先,你會像一張白紙一樣以「接案菜鳥」的身份昭告天下,正式開始「自由工作者生涯」。透過「人脈」、「自我推薦」和所有自己知道的「接案管道和平台」來應徵工作、行銷自己、獲取案源。 然後把每一個獲得的案子都盡可能的做到最好,將「口碑」與「老顧客」經營起來,並努力「把短期的案子都談成長期合作」,之後便開始逐漸可以穩定、長期的接案,進入「案源充足」階段。 第二步,繼續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接案專業」與「相關能力」和「產出品質與價值」,至開始有能力提高收費價格、篩選案主,進入「案源豐沛」的階段。 第三步,持續經營「個人品牌」、經營自己的「網站、社群」,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同時也讓潛在顧客可以更容易的找到你、認識你、欣賞你,進而相信你! 於是你開始不必費盡心力的主動自我推薦,也會有高品質的案子和案主會「自動找上門來」。就好像大家會「慕名拜訪知名老店」一樣的概念。這時候你就正式進入「被動接案」的階段了! 第四步,繼續持續的經營、壯大自己的「個人品牌」,分享與專業有關的各種大小事,並打開心房去和其他自媒體經營者多多互動、交流,也不要排斥任何可以曝光、行銷個人品牌的機會。 等個人聲量與影響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不論你是想要「繼續接案」、「成為某專業領域的專家、講師、顧問」,還是「創作自己的知識型商品(出版/電子書/線上課程)」、「推出各種實體或虛擬產品(如:網紅常愛出的拌麵、T-shirt、聯名商品......之類)」、「開創自己的事業體(創業、成立工作室......等等)」,或者「接業配」、「放平台廣告」、「做聯盟行銷」......等等,甚至任何你想得到的賺錢系統與獲利模式,都是非常順風順水的! 因為你已經成為一個「自帶流量與銷售」的「個人品牌」,未來可以發展的道路也將會越來越寬廣。這時候你便正式進入到最後的「專家與關鍵意見領袖」階段啦!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四、沒人給你保障,就「自己為自己建立保障」呀! 一說到「自由工作者」、「獨立接案」,肯定就會有很多人跳出來說:「我也很想這樣,但是沒有保障啊」!套一句老派的話,「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勞健保都可以自行加保了,有什麼好擔心的!哈哈哈哈! 公司可能不要你、企業或許會突然倒閉、退休金也難保不會領不回來,兢兢業業的為一間公司奉獻數十載都還有可能會面臨無預警的裁員和中年失業。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穩定」的,而當你越依賴企業、依賴別人,也代表著你越失去了離開、自主的能力和勇氣!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還是靠自己最好」,如果覺得理想中的「目標職涯發展」缺乏保障,那就自己為自己建立保障吧! 你可以做的事情,有以下幾點: (如果你每一項都好好規劃、學習,之後肯定也會開始像我一樣,覺得「自由工作者」生涯「穩定、安全」得不得了,一點也沒有正在「冒險犯難」的感覺了。哈哈哈哈!) 1. 準備好一筆「勇敢基金(緊急預備金)」 可以的話,建議存夠至少「六個月以上」到「兩年」不等的「基本生活所需用度」。也就是說在縮減所有多餘開銷的情況下,這筆錢至少可以足夠你維持基本的溫飽和生活「六個月」到「兩年」的時間。 這筆錢不是用來讓你離職後盡情耍廢、輕易花掉的,甚至我覺得如果沒有迫切的必要,就連一分一毫也絕對不要去動到這筆錢! 相信我,就這樣把它們聞風不動的放著,就足以讓你勇敢、讓你堅持最初的理想和原則。遇到真正緊急的狀況時,它們也會成為你最後的救命稻草! 2. 培養好的儲蓄和理財習慣 撇除少數聰明人的金錢遊戲之外,所有的理財都是從「儲蓄」和「理債」開始的。 開始獨立出來自由接案以後,更要學習好好存錢、好好計畫自己的收支和財富,盡量不要產生債務,或者儘早將債務還清;也不要輕易的預支金錢,去買那些超出你負擔能力範圍的東西,比如:濫用「無卡分期」這種潛藏各種危險的新型網購模式。 最後,盡量捨棄那些會讓你「為了持有它而不斷花錢」,卻對生活沒有絕對必要性的東西,比如:花大錢供養卻久久才開一次的車子、其實不太常使用的各式訂閱制服務......等等。 以我來講,每個月收到各筆收入款項之後,我都會立刻繳掉房租、電話費和電費等固定開支,然後留下這個月會用到的日常開銷費用,剩下的全部存到另外一個戶頭去,一部分作為儲蓄,一部分做為投資使用。之前提到的「緊急預備金(勇敢基金)」則是放在定存裡面,能不動就絕對不動。 平常消費則專注在把每分錢,都花在那些對我來說「真正重要」、「有意義」且「能充分享受其價值」的事物上。 當然,如果你有信用卡的話,也別忘了每月先把卡費總金額整筆繳掉喔!(千萬不要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否則陷入「循環利息」裡可是非常恐怖的啊!) 題外話小分享😆: 像我這種崇尚簡單生活的人,其實一直都沒有辦信用卡。XDD 因為腦袋有限的我實在不喜歡「先借錢再還錢」的這種概念,而且與其花大把的時間研究那些變來變去的優惠,我更想把時間拿去做其他的事。 而且我也一直相信,既然信用卡一開始被創造出來的初衷就是要「鼓勵消費」,那麼最終就沒道理會輕易讓你「不多花錢反而省下錢」,除非你觀念無比正確且有過人的意志力,否則辦卡後自然也很容易被各種行銷手法鼓勵得不小心就花了更多的錢。 至於透過正確使用信用卡來「累積信用分數」,未來遇到買房之類的事情需要貸款時可以派上用場的這件事情,我則是比較隨遇而安的看待,想著畢竟申請貸款時銀行也不是只看「使用信用卡所累積的信用分數」。 退一萬步來說,只要你有錢,哪個房子不能買?XDD 既然現在台灣的房價高得不像話,多年來少子化的影響也越發明顯,用常理推斷房價未來肯定會跌,那又何必急著一定要提早去背負不合理的高額房貸呢?! (當然,這只是我到目前為止的小小個人觀點,辦不辦信用卡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還是端看個人的想法與使用方式。XDD) 3. 學習、找到適合自己且未來選擇相對多元的「職涯人生投資組合」! 如果要談「理財投資組合」的話,我自認不是專家,所以這邊就來談談「職涯人生的投資組合」吧! 把「個人職涯人生」當成一種投資來看的話,也是少不了要去分析各項利弊、得失,分散投資,並做好風險控管的。 比如: 一位「全職上班族」如果把所有的人生都只壓在一間公司、一份全職工作上,習慣沈浸在安逸中裹足不前,也沒有太多的儲蓄、理財和職涯規劃,相對的風險就很大了。因為公司可以隨時叫你走,你卻很難說離開就立刻瀟灑離開! 但如果這位「全職上班族」除了做好正職工作之外,還懂得「投資自己的腦袋與精神」、「經營人脈和個人資本」、「做好儲蓄與投資理財規劃」,一邊認真經營「個人品牌」,甚至還有做得很出色的「副業」的話,那麼他的人生可就相對安穩、妥當多啦!這種多元且分散風險的「職涯人生投資組合」類型,也是我比較建議大家去好好發展的路。 至於對「自由工作者」來說有哪些不錯的「職涯人生的投資組合」類型呢?那可就更廣了。 因為要細說起來實在太多啦!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只端看適不適合自己。所以就舉我自己的例子,來給大家參考吧! 以我來講: 如果只是單純「不加以優化」的「一直一路接案下去」,那麼可能的確很容易會像眾多「觀念傳統的前輩們」所說的那樣,「未來前途一片茫茫」、「危險得不得了」。所以呢,我只好善用自己廣泛的興趣「多方發展」啦!(畢竟現在「斜槓」當道嘛!XD) 我一面以「行銷和文字專業」「獨立接案」,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擴展口碑和人脈,一面開展「職涯發展領域」的演講、諮詢、顧問事業;也一邊經營個人品牌自媒體「野放上班族-野羊」頻道的「Instagram」、「Facebook 粉專」、「YouTube」、「Podcast」和「部落格官網」。 同時也一邊「攻讀行銷博士」,然後持續寫作、「出書 《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不只找工作,幫你找到好工作》」,最近正在加緊腳步製作自己的線上課程......。 所以大家可以稍微想像一下,我未來的發展選項可能有:畢業後爭取大學教職或成為研究學者、成為資深接案者、成為職涯發展領域的講師/顧問/專家、專職經營自媒體並持續推出自己的知識型商品、成為全職作家/文字工作者......等等。 未來的人生選項多起來之後,有了「選擇的權力」,心境上是不是也大大自由了不少啊?其實「真正的自由」,並不是你稱自己為「自由工作者」,或賺了多少的錢,而是「你有多少能力,去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原文標題:「接案」非長遠之計?誰說的!|揭秘4個 SOHO 自由工作者 職涯發展階段|在家工作|Freelance)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3, 2024

【數位遊牧全攻略】找出「帶著走的專業」!數位遊牧是什麼?如何成為數位遊牧?

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是一種新興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只要有網路,帶著電腦,運用專業,就可以在世界各地工作。 你喜歡工作,但受夠了在辦公室朝九晚五的生活、辦公室裡的人際相處嗎?或是除了工作以外,你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空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我熱愛工作,但我不想上班!」的態度,讓「數位遊牧」的概念越來越受到歡迎。 你可能常常聽到有些數位遊牧者到泰國清邁、越南峴港等地 Long stay,用更便宜的成本,享受生活。或是,有些數位遊牧有個遠端的正職之餘,用閒暇時間發展自己繪畫、烹飪的興趣。 甚至近年來,數位遊牧者更挑戰不同型態的生活,好比說在郵輪上靠著遠端工作享受遊牧生活,許多喜好滑雪的遊牧者,將滑雪場當作他們雪季生活選擇,出現了「Digital snowmads」的趨勢。 數位遊牧真正的定義 你可能也嚮往「數位遊牧」這種自由的生活型態,但一聽到這個詞,腦海中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想法: 「數位遊牧可以一邊在海邊工作,一邊度假,好自由、好愜意!」 「數位遊牧的人,很多都在接案、兼職,收入好像不太穩定,感覺好窮!」 「數位遊牧的人,感覺都在四處漂泊!」 這些想法其實都不完全正確,真正的「數位遊牧」可能還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1. 數位遊牧重點不在可以遠端,而是找出帶著走的「專業」 很多人不敢踏上數位遊牧,就是因為要從穩定的上班工作,離職去接案、兼職,感覺生活很不穩定。 但事實上,我們採訪過許多數位遊牧者,有些人自己創業、有些人接案、有些人在大公司裡遠端工作,他們的職涯仍然可以穩定發展。 我們發現這背後的關鍵在於,數位遊牧的意義並不只是可以遠端工作、可以離開辦公室這麼簡單,反而是找出那個可以讓你帶著走、四處提供服務的「專業」。 像是「雷蒙三十」的創辦人侯智薰,他擅長數位工具應用與效率管理等等,他與老婆創立了兩人公司,就用自己的專長,提供文章、課程等等服務,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現在在日本東京的 Andy,是英商獵頭經理,過去的他也曾旅居上海、倫敦,也運用自己的專業,在不同國家服務。 因此,你想要開始數位遊牧,不是只需要去想我的工作可以遠端,而是要想我可以提供給這給世界的「專業價值」是什麼? 你可以參考大人學的這兩堂課《V018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V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 試著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自己」這個商品。跳脫公司的名片、頭銜,不再依靠、依賴於單一公司,反而運用自己的「專業價值」,你可以向所有人、公司提供服務。 當你在職涯上有更多選擇,你可以帶著你的專業,去不同公司、國家服務,就算沒有四處趴趴走,也是一種廣義的「數位遊牧」,而這也是能夠走得長久最重要的關鍵! 2. 數位遊牧沒有固定的形式,是鼓勵你思考想要怎樣生活! 許多人也會誤以為數位遊牧,就是要在世界各地奔走、旅遊,但其實數位遊牧沒有一個固定的樣貌,這種新型態的生活方式出現,是鼓勵你思考自己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很多網路報導數位遊牧就是一邊在海灘享受陽光,一邊工作,但這只是一種數位遊牧的生活型態,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適合你,因為在沙灘工作,陽光太刺眼可能會讓你的眼睛很痛。或是,很多數位遊牧者會四處旅居,但你自己親身體驗過後,可能會覺得沒有歸屬感。 因此,想要踏上數位遊牧,不妨先去思考有了更多的時間、空間,你想要怎麼運用,你想過上什麼生活? 你可以只是待在屏東老家遠端為一間公司工作,用閒暇之餘增進與孩子間的感情,或是你可以據點在台北,但到各大公司當講師,實現自己的講師夢。你也可以四處移動,為德國、英國、美國等客戶服務,甚至你也可以在某間公司當員工,但在峇里島、越南、泰國等地旅居,去探索世界,旅行長短沒有限制,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舒服、自在的模式。 延伸閱讀: 商業智慧分析師 Angel Chen 專訪|數位遊牧的價值不在到處玩,而是「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模樣 如何開始數位遊牧 如果你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你可以直接參考這一篇文章,詳細的介紹你可以如何從上班族轉型成數位遊牧。 【數位遊牧新手】上班族也可以數位遊牧,從 0 開始工作轉型這樣做! 在採訪過許多數位遊牧者的故事後,我們也整理了兩個建議,可以給你參考: 1. 最小可行性實驗 身為上班族的你,想要開始數位遊牧,卻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也擔心工作可能不穩定,或許你可以先做小規模嘗試。好比說你未來想接案或創業,就先在下班時間做做看,穩定了、確定自己喜歡後再辭職也沒關係。 或是你想試試看遠端工作的模式,不妨請假幾天,試試看自己是否適合遠端工作,抑或是你想去異地生活,也可以花一個禮拜或短時間去體驗看看。總之,你可以先做許多的嘗試,不必一股腦地辭職、全心投入,這樣或許更有保障。 2. 具備執行力 在與自媒體品牌「理想生活設計」的佐依訪談時,有句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她引用 Elon Musk 的話說:「如果你不試的話,那個成功率就是絕對的零。」 佐依從大學時就嚮往著遠端工作,但在八年前遠端工作在台灣一點都不盛行,她一邊打工、一邊接案,一邊找可以遠端的工作,她先從新創、外商開始找起,終於找到一周可以幾天遠端工作的新創公司,而後又找到一個韓國公司的遠端兼職,最後移居美國,創立自媒體品牌。 這背後其實一點都不容易,過程中她不斷的嘗試,只為過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數位遊牧,就不斷地去嘗試,才有機會成功。而「數位遊牧」也將提供更多資訊,幫助你更好上手。 數位遊牧全攻略 1. 適合數位遊牧的國家 如果你想嘗試到國外數位遊牧,全世界有越來越多國家積極擁抱數位遊牧民族,據《福布斯》統計,截至 2022 年年底,全球已有超過 40 個國家推出 「數位遊牧簽證」,包含葡萄牙、西班牙、希臘、阿根廷等等,讓數位遊牧民族可以在該國停留更長的時間,有些國家在稅務上也給予一定的保障。 連台灣人最愛去的日本、南韓在 2024 年也推出數位遊牧相關的簽證。 其中,西班牙、葡萄牙、泰國清邁、印尼峇里島等等都是著名的數位遊牧聖地,特別的是泰國清邁由於生活成本低、治安良好,休閒娛樂豐富,加上當地有友善數位遊牧民族的工作環境,如有穩定的Wifi、多個共享空間與工作咖啡廳,甚至在當地的許多數位遊牧者,也會自主發起活動、舉辦講座,因此有了「Capital of Digital Nomads」的稱號。 延伸閱讀: 2024 年「最適合數位遊牧」國家排名,葡萄牙第六、阿根廷第二,第一名是? 吃素不方便過遊牧生活?全球 10 個最適合素食數位遊牧者的城市! 歐洲四國數位遊牧簽證大揭密!申請條件、簽證費用報給你知 一邊看海灘一邊工作!峇里島適合數位遊牧的 4 家共享空間 清邁數位遊牧者都在哪?8 間共享空間分享 時租、日租都有,還有個人辦公室!台北 4 家共享空間推薦 可訂位、插座多、客滿也不限時!數位遊牧者絕不該錯過的 4 間台北咖啡店 2. 數位遊牧工作轉變方法 當你真的決定要採取行動,成為數位遊牧者時,身為上班族的你,從工作開始,可以怎麼轉變?常見的做法有: 跟原公司談遠端工作 美國職場分享|美國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回辦公室!我如何逆風,向老闆要求遠距工作? 如何說服老闆讓你在家工作?學會這 4 種勸說法讓老闆拒絕不了你 找遠端的工作 遠端工作職缺平台推薦:4 步驟讓你更容易找到遠端工作 更多遠端工作文章 接案或創業 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 【接案報價攻略】朋友主動邀約發案,我該收錢嗎?還是做個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錢的 4 個原因! 【接案報價攻略】接案該收多少錢才不吃虧?3 個報價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數字! 自由工作者要在哪接工作?推薦 6 個常用的接案平台 美國行銷顧問 10 點建議,教你轉型成為自由工作者! 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避免對未知的恐懼,你可以準備好的 5 件事 更多接案與創業的文章 想挑戰海外工作 旅日工作者 Jenny 專訪|想到日本工作,日文要很好嗎?日文好就有優勢嗎? 日本職場實況分享! 英商獵頭經理 Andy 專訪|沒國外學歷能出國工作嗎?我自政大走往英、中、日三國的經驗談 海外接案、跨國遠端工作英文能力要多好?面試書籍與課程推薦 更多海外工作的文章 3. 數位遊牧人物故事 如果你想借鏡數位遊牧前輩的故事,了解他們是怎麼開始數位遊牧,可以參考: 數位遊牧人物專訪 大人的 Small Talk 「數位遊牧誌」系列 4. 想知道數位遊牧的缺點 職涯發展不易?時常覺得孤單?踏上數位遊牧前,你應該知道的現實! 數位遊牧、邊旅遊邊工作的謊言與真相|你真的懂什麼叫做「遊牧」嗎? 5. 數位遊牧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40歲+更應該試試! 沒過五十歲的你,為什麼要盡早發展「自己的品牌」? 40 歲出頭碰到職涯天花板,怎麼辦?「自媒體」可能是你的救贖! 6. 數位遊牧相關社團 Remote Taiwan 遠距工作遠程工作/遠端工作/远距工作/远程工作/远端工作/數位遊牧/Work From Home (WFH) 遠距工作者在台灣 (work remotely in Taiwan) 台灣數位遊牧者社群 Taiwan Digital Nomads Hub Digital Nomads Around the World Female Digital Nomads Remote Work & Jobs for Digital Nomads Work From Anywhere - Community For Digital Nomads & Remote Workers 如果你想分享和大家分享你的數位遊牧故事,歡迎來信投稿唷!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3, 2024

沒過五十歲的你,為什麼要盡早發展「自己的品牌」?

在一個「自己才是品牌」又將重現的時代,你花多少力氣準備了? 之前我們曾經請網友票選出最想聽的生活講座議題。 貼出之前,我們本以為創業應該是個熱門議題,結果票選出爐後,跟「創業」有關的主題,居然出乎意料地低分。 我們就很好奇原因何在?分析後發現,那主題談的是創業「後」該知道的事情,可是就現實而言,很多人雖然都討厭自己的工作,也有想要為自己做些事情。 可是往往「只是停留在想想而已」,會繼續深度規劃的人終究還是少數,所以創業後的知識,自然不這麼受到大家青睞。 擦亮你「自己」這品牌:讓別人碰到某個問題,就會想到你 因為大家都對創業沒興趣,所以我就寫這篇文章,來煽惑大家離職去創業嗎? 那當然不是! 一來,並非人人都已經做好獨立的準備。二來,創業要承擔的風險相對較高,若有妻有子有貸款的,就算心有餘、實質卻無法馬上承擔這樣的風險波動。 但雖然未必人人都需要立刻創業,慢慢的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卻是大家該開始思考的一件事。 尤其你還在 50 歲以下,甚至是 35 歲以下的讀者,更不能期待會有長期安穩直到退休的環境了。 很巧的是,我在寫這篇時,Bryan 貼出了《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二):迎接工匠與行腳商人的時代》那篇。 其中提到了行腳商人以及工匠。 我也覺得在接下來的將來,有能力把一件事情獨立完成的人才,才會是接下來最有競爭力的一群人。 這可能是麵包師、可能是廚師、可能是專精於修理某個機器,可能是了解某個市場的行銷企劃、可能是可以處理通路的人、或是具備使用某些特殊設備的人等。 可是你必須讓人認識你的這份能力,而且讓他人有興趣把工作包給你做。 別說未來了,就現在而言,已經很多大公司的工作是逐漸外包出去的,而這趨勢必然會越演越烈。 外包,有可能是包給另一間公司,但也很多是外包給有技能的「自雇者」。 這些自雇者他們本身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人員、是個人顧問、或是一些具備特別能力的人(具備整合能力者)。 也就是 Bryan 提到的工匠或是行腳商人。 我們自己這幾年就已經跟很多這樣的自雇者合作過,也發現周圍冒出越來越多這樣的人。畢竟對很多年輕人而言,他們覺得與其進大公司領 22K,自己當個 SOHO 族還可以接觸更多人、服務更多公司、自由度也高些、且賺的收入有可能還更好。 所以在薪資福利持續低落的狀況下,似乎很多年輕人也就沒有非選擇要進大公司了。 此外,若成為一個自己能獨立運作的品牌,其實也是「降低自己人生的長期風險」。 因為你一樣還是幫各公司做著你擅長的事情,可是萬一 A 公司有問題或是不再需要這業務時,你手邊還有 B 公司、C 公司、D 公司… 有人會說,那我幹嘛不先在 A 公司好好當個雇員。 等到 A 公司有問題時,我再去找別的類似工作,或是屆時再來變成獨立工匠呢? 這是沒錯,可是要這樣做,你就要很有危機意識、也要很用心鞭策自己、努力的經營自己。 畢竟要當獨立工匠,並不是懂一種技術就夠了,除了你本身的技能外,可能還需要懂行銷、懂經營、懂通路、懂銷售、懂得整合你自己專業的上游以及下游的人員。 更重要的是,無論你是上班族、是學生、是專業人士、是自雇者,你都要想想怎麼「擦亮你自己這品牌」- 讓別人碰到某個問題,就會想到你。 畢竟別人為何需要雇用你(或你的團隊)? 通常都是因為「你有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你有辦法把某個交付物從頭包到尾、你是那個領域的少數專家、或是找你的總成本最低」。 所以上下游整合的能力,管理知識與技能、甚至結合其他工匠的專案統籌技能,會是很重要的修練。 但現在公司組織的分工太細,身在其中很多人不會意識到一件工作的完成,其實需要整合多少其他的知識以及技能。我並不是說這些修練一定要出來獨立才能學習。 但在大公司窩著時,你必須很有意識的學習其他幾方面的技能,並努力打響別人對你的認識,那才有機會養成。 這樣將來有一天萬一大船翻了,你才會有自己的逃生艇。 可是遺憾的是,很多人只是毫無意識的上班下班,每天只被動處理老闆交代的事情、在茶水間聊天打屁、上 FB 貼文按讚、等著下午吃雞排喝珍奶、六點不到就在想下班後要去哪裡玩。 十年如一日的度過了,那恐怕就是把自己暴露在高風險中了喔! 這樣你就越來越沒有拋棄公司的本錢,也越來越不敢離開公司的庇護。 屆時萬一哪一天公司不保,公司打算要外移,或是公司不需要你這樣的技能時,是否真能這麼順利找到另一個類似的職缺? 屆時是否有機會順利變成另一個自雇者? 這其實是毫無疑問的...... 未來不再是一份工作,安穩做到退休的時代 在很多場合都有人會問我當年為何會想自己創業。 其實老實說,我並不是因為甚麼夢想或理念做為起點的,若真說有甚麼理由,反而恐怕還是因為「恐懼感」。 當年看羅勃特‧清崎那本「窮爸爸富爸爸」時,對窮爸爸選舉失敗後那段人生的描述,讓我太印象深刻了。 他說窮爸爸當年是夏威夷的公務員,競選失敗後回不去原本的工作了。 這時候他開始動念頭想自行創業,甚至以為那是很簡單的事情。 但等拿出畢生的積蓄加入了冰淇淋連鎖店,才發現經營問題是千頭萬緒,自己從來沒學過相關的技能。 在缺乏經營知識、沒有相關經驗、又不願找人協助的狀況下,最後生意慘淡,弄得血本無歸,整個人生就此卡住了。 創業搞到血本無歸絕對是有可能發生。 我覺得越年輕碰到越有機會 Recover 回來,若老了才發生,就真可能一次發生就此成了定局。 所以我自己才會在很早的時候,就覺得應該盡早出來試試看。與其待在一個穩定的環境看書學習,不如直接在實際的市場中學習創業需要的各方面技能(也果然很快就發現,只懂本業的知識是根本不夠,還有超多其他的知識急需養成)。 也算是運氣好,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邊走邊學下也勉強走到現在了。 當然,大家不用激進的馬上出來成為獨立工匠或是行腳商人,畢竟大環境的崩壞也不會在這一兩年間就發生。 但我是真心覺得所有 20 歲及 30歲的讀者真該提早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如何經營「自己這個品牌」。 畢竟接下來你還有最少 30 年的時間要工作賺取收入,但顯然台灣已經不可能是一個「好好讀書,找個穩定的大公司,然後安穩做到退休」的時代了。 沒有穩定的大公司後,你就得靠自己這個品牌才能找到工作、被人記得,甚至以此立足。就算現在飯碗還很安穩的朋友,先稍微「自我能力盤點一下,並考慮將來該累積哪些能力」應該也不是壞事。 甚至也可以想想要不要正職以外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 比方是先趁下班或是放假時,培養一種能被大家認可而且佩服的技能,或創造一些兼職的機會。 等一天若能讓別人是因為找你而不是找你的公司,是因為需要你而不是需要你的公司;大家爭先外包工作給你,是因為你(或你能整合來的團隊)能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那你也就是實質名歸的工匠或是賣貨郎啦!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6, 2024

拿掉公司頭銜,你還剩下什麼?怎麼設計自己的特色標籤關鍵字?

怎麼在社交場合快速讓人記得你?當你拿掉頭銜後,還能讓人記住你,才是硬技能。無論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想在職場中持續升遷、脫穎而出的人,擁有特色是能持續做出差異,擁有技能是能持續交付成果,這兩者缺一不可。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在職場上,想要與人不同、獲取印象、加薪升職,我們都必須要有個人特色。 無論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想在職場中持續升遷、脫穎而出的人,擁有特色是能持續做出差異,擁有技能是能持續交付成果,這兩者缺一不可。 今天想和你聊聊個人標籤的重要性,怎麼設計、找出自己的標籤、品牌定位? 🗣 一個生活觀察:仰賴公司的潛藏危機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參加了線下活動,明明積極舉手發言,卻被人稱為「那個誰」;線上社群裡有個討論,即使盡可能湊進去講個幾句,但最後還是沒多少人記得你。 在知名的公司工作,出去參加活動時,當秀出名片、頭銜時大家會靠過來認識,但當你拿掉頭銜時,好像沒什麼人對你有興趣。 兩者雖然狀態不相同,但本質問題都是「沒有個人特色」。前者是別人無法在一群人中快速認知到你的特色、標籤和價值;後者只是仰賴平台,但脫掉公司的保護傘後,依然是個沒有個人特色的人。 你可能會覺得前者比較慘,但我覺得後者其實危機更大。 因為這種人往往很難自己察覺到這件事,畢竟習慣躲在公司的保護傘和光環下,拿出名片就有人往自己靠,習慣了狐假虎威的生活。當哪一天公司沒了,或者哪一天泡泡吹破了(只是有實力的人不想戳破),這種從天而降的落差才痛。 🌰 舉個實例,我曾經參加某個談行銷的大講座,講者是位知名大公司負責做廣告投放、拉新用戶的,在台上洋洋灑灑說著他怎麼把預算幾百萬、幾千萬的廣告進行投放,吸引到多少量的用戶,轉換了多少訂單。 然後,有一位參與者提問說: 「我們是 OOO 行業,正在尋找第一批的種子用戶,請問如果公司的廣告預算不夠,有沒有無預算的客戶經營方法?」 結果這位講者瞬間呆在台上、全場氛圍尷尬到不行。因為他沒有經歷過這個狀況,完全不知道如果公司沒有給他這些錢,怎麼做到用戶拉新和行銷。 名字,就是你最重要的個人標籤 當然,我知道這個題目確實太刁難,畢竟人家的專業和經驗就是「大預算」的廣告投放,你突然問他怎麼做「低預算」的事情,他當然愣住無法回答,總比隨便告訴你答案好。 但我必須說的是: 無論你有沒有背靠大公司、顯赫背景,你應該都要為自己打造一個標籤,屬於你個人自己的標籤。 因為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裡,最可靠的絕對是你自己的名字。你想想十年前若有人說他在 Nokia 工作,感覺多威風,現在這個頭銜已經不再有吸引力了。 與其釋放一種別人是「因為你的公司或頭銜才要認識你」的訊號,不如讓別人是「因為你這個人的特色: 技能專業、理念價值」,所以想認識你,讓自己不論在哪一間公司、是什麼頭銜身分,都有個人特色和吸引力。 🔍 怎麼設計、找出自己的標籤、品牌定位? 接下來,我會先講通則,兩種類型的人都能用的,再講講第二種人(大公司、大背景光環)的額外作法。 一、從理念出發,你是替哪群人發聲? 我之前在臉書上有發一則《如果你沒有觀點,就不值得被關注》,裡面說到的 Opinion Lead 的產品設計,就是在說「你替哪一群人發聲」。 有些個人品牌的書,告訴你要想想自己的優勢,但我認為這思路不太對,第一步應該是「你為哪一群人發聲」。為什麼?因為這個標籤能替你吸引到有共同理念的人,而這個強度,絕對超過你講自己哪個優點好棒棒: 你的優點,與我無關;你所相信的理念、推動的事情,才跟我有所共鳴。 🌰 舉例來說,像雷蒙三十就是為「現代工作者」發聲,追求更聰明的工作方法,以及更好的生活掌握感,所以我們有一個標語是「生活不該只有朝九晚五,還有另一種打開的方式」。 延伸閱讀:《職業的發展路徑改變:圈子、特色、能力》 二、從需求出發,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先知道自己服務的圈子,再從這圈子裡找需求,你可以解決哪些需求,或是在這圈子裡,人們通常會找你幫忙什麼事情? 🌰 再舉我自己為例,我會用「生活黑客教練」、「數位工作術」這兩個標籤,因為 Lifehacker 的各個面向,都曾經有人來問過我,無論是時間管理、效率系統、動機系統、健康系統、物質系統、意義系統,跟破解生活的默認模式有關的面向,我都有在實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至於「數位工作術」,是現代人應該懂得運用科技來賦能自己,提高工作效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能給自己,而不是被科技綁架。 三、如果單一標籤太廣泛,再加上「特色關鍵字」,成為 2~3 個標籤交集的 Top 10。 美國漫畫家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說過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 「把一項技能練到前 10%,非常難。但把兩項技能練到前 50% 然後融合,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白話來說,如果要排中文世界的內容經營 KOL,我可能不到前百分之 50,但如果加上「一人公司」、「數位工具」、「遠距工作」,這三個特色,我應該就能排到前百分之五。 四、至於第二種人,找場合把 Title 去掉,試試看自己的能耐 如果你的名字已經太過響亮,你可以用筆名去寫部落格,看看你的文字和觀點,能有多少自然的關注,甚至看看那些本來很「哈」你的用戶,還有多少人繼續追蹤你,甚至能認得出你的文字。 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為了驗證「學歷是不是絕對」?玩過一個實驗 —— 把我履歷的「教育經歷」全部拿掉,只留我的工作和專案經歷,看看有多少公司願意找我去面試,。(有一些跨國大公司確實就沒有回音,但大部分知名的企業依然有回信約面試) 或者,像是 J.K 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她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寫一本新的推理小說《步谷鳥的呼喚》,但用了一個沒人知道的新筆名。當她沒有公布這個資訊前,這本書確實沒賣得這麼好,但她願意做這種實驗,我就非常佩服她。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要讓自己認清自己的能耐,有平台可以仰賴當然很棒很幸運,但時時刻刻都警惕自己: 「離開光環的自己,還能有多少被需要的價值?」 最後,在新場合發表想法時,記得都要習慣性的先說自己的名字(或者暱稱)。名字永遠都是你最重要的品牌標籤。 🔏 本篇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能立即用上的自我管理、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升級方法? 👉🏼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今天我和你分享了個人標籤的重要性和設計方法: 無論你的背景、公司和頭銜,最可靠的仍是你的名字,名字永遠都是你最重要的品牌標籤。 別讓別人只因為你的公司和背景才想認識你,讓自己的名字有價值,你要先找到自己的標籤和品牌定位。 標籤設計的兩步驟:從理念出發,替特定人群發聲;從需求出發,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透過找到自己的「特色」,增加自己的差異化,融合多個技能或特質,成為三個標籤交集的 Top 10。 如果可以,試試看把自己換個名字,拿掉 Title,去市場上試試看,有多少人還會繼續追蹤你,甚至認得出你的作品。 💬 思考題: 你現在參加一個很多陌生人的活動時,會怎麼介紹自己呢? 有辦法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跟你進一步聊聊嗎?不會的話,怎麼優化呢? -- 本文轉貼自:雷蒙三十 Lifehacker(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8, 2024

斜槓從興趣開始,容易失敗?你應該知道的 3 個「斜槓」迷思

近幾年來,知識變現、零工經濟、自我品牌......等名詞在媒體上時常被提及與討論,因此「斜槓」這個議題亦隨之熱門起來,尤其現在網路盛產眾多網紅名人,在此效應的推波助瀾下,更讓發展斜槓的思潮,猶如一種當代的流行現象。 從斜槓相關的書籍或文章討論中可知,想發展斜槓最直接的切入點,是由個人的興趣開始著手,又或者是依照「黃金圈法則」,探究自己內心深處的 why ,而這也是最高層次的天命召喚。 黃金圈法則(圖/紀長興提供) 不過,即便大家都知道辦法了,仍然有一大部份的人會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想發展斜槓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即使用盡各種評量工具或性向測驗,還是無法尋找與鎖定目標。 為何找不到你的斜槓項目? 「黃金圈法則」的理論雖然很激勵人心,但卻未必能幫助找到想發展的斜槓項目,因為大多數人其內心並沒有那麼明確的 why ,也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天命召喚。 在發展斜槓的過程中,肯定會面臨諸多困境,因此要有相對應的熱情來支持才行,那麼從個人的興趣作為切入點,似乎是最直覺的方法,但實際上又常出現另一種狀況,那就是當有些東西開始去研究跟瞭解後,才會發現原本認為好像有興趣的事情,結果實際執行起來卻沒有熱情。 很多人以為的興趣很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的喜歡,或自以為喜歡某件事,但只是喜歡它的表面(因為看起來很酷、很炫、很華麗)。請仔細想想,一般所謂的興趣,都是做起來會感到輕鬆愉悅的活動,做興趣的事情即是意味著開心的享受;反之,若做某一件事情會感到無趣或不輕鬆,就難以成為興趣了。 所以興趣雖然可以引發熱情,但興趣未必直接與熱情畫上等號。實踐熱情要有毅力的付出和灌溉,並且需要犧牲取捨、忍受痛苦、甚至賠錢也願意做,這才是熱情,那麼以興趣當做切入點來發展斜槓,顯然有相當的機率會功敗垂成。 興趣不等於是熱情(圖/紀長興提供) 然而,有不少人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裡,則又該如何呢?那就針對「非做不可」的事情開始著手吧,又或者是從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開始做吧,而什麼事情是非做不可、又對自己有意義呢?既然是很重要又同時非得一定要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解決問題,並且先從解決自己的迫切問題開始。 解決問題為導向 想發展斜槓需要熱情的支持,而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是出於本能的需要,這樣的內在動機便可替代刻意向外尋找的熱情。 但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必須恪守「滿足他人的需求,解決他人的痛點」的原則嗎?如果專注在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那不就無法構成商業模式嗎? 試問,一開始就想要「滿足他人的需求,解決他人的痛點」是不是很困難?可是自己很容易可以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比起搞清楚別人的問題,自己更容易釐清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後,你才能獲得能力;當你持續精進這部分的能力後,你才能變成專家;當你變成專家後,別人才會想要找你幫忙解決相同的問題;當你累積越多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相關經驗後,你才有辦法開始收取報酬;當你開始收費後,你的商業模式才算具體運作,你的斜槓也才得以建構發展。」 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商業模式(圖/紀長興提供) 所以,熱情未必是追尋,熱情可以是自己創造,因為你極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藉由解決問題的反饋過程中,「滿足自己/他人的需求,解決自己/他人的痛點」,不僅為自己帶來幸福,進而幫助他人解決麻煩,再替自己創造收益和成就感,讓自己想要再投入更多,如此即可構成一個正向循環。是以,克服困難的過程,才是培養熱情的最佳時機,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發展斜槓的最好途徑。 不要做的事情 在發展斜槓上,除了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之外,尚有幾個必須避免的注意事項,分別羅列如下。 1.不要為了斜槓而斜槓 「跨界」與斜槓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但很多人會將其誤解成「擁有十種技能,可以從事十種不同的工作」。事實上,「跨界」應該是對於某個領域具有深度的專精之後,因此觸類旁通,利用相同本質的核心能力與所累積的相關知識,解決跨領域的問題。比如以音樂為核心的工作者,便可以橫跨不同的身份,即使不同身份要面對的問題不同,但所圍繞的中心始終是音樂。 以音樂為核心所發展出來的九宮格身份(圖/紀長興提供) 斜槓並不是刻意去學一個本來不會的技術,斜槓是從盤點自己做為起點、清楚自己擁有哪些優勢、選擇出最擅長的能力、解決想要克服的問題,透過持續的精進,再逐漸擴大解決問題的範圍。斜槓是挖掘自我與再強化的過程,斜槓並非分裂的過程,切忌為了想要具備斜槓而分散資源(時間、精力、金錢)。 2.不要一開始過於注重經營自媒體 許多人因為想要趕緊有曝光度和知名度,所以一開始會投注很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在經營自媒體,急著在 Facebook、YouTube、Podcast 上發表作品,不過寫出來的文章卻盡是雞湯,影片內容也很貧脊空乏。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迷思所造成的錯誤,其實一切最優先要做的是,開始實際解決問題,如此創作出來的文章或影片才有具體案例可以說明及分享,也因為有實務經驗的支撐,你才會產生自己的認知和觀點,發表的作品自然能有乾貨。 3.不要盲目學習 當你遭遇問題需要求助時,你會找一個什麼都會一些但全是半調子的人幫忙嗎?還是你會想找一個雖然只懂這方面的問題但卻很精通的人來處理呢?或許你會願意讓半調子的人姑且嘗試幫忙看看,但你永遠只會願意付錢給精通的專家來解決問題。 若想專精於核心能力,最怕有的沒的學太多,而且想上的課永遠上不完、想讀的書永遠讀不完......這些對於一個專家的養成只會造成妨礙。應該先開始做,遇到瓶頸再去學,這樣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學什麼,並且是有系統化的學習。既然學無止盡,就更應該利用實作來帶動學習,直接針對欠缺與不足來補強、集中資源、實踐所學、付諸行動、創造更大價值。 別讓定義卡住自己 對於斜槓的定義,現在各方人士持有不同看法的論戰,正方提倡斜槓是認識自我和開發潛能的成長過程,反方抨擊斜槓是美化不務正業以及高大上的華麗包裝。 但其實我們不應該拘泥在定義裡、也不必陷入意識形態的泥淖中,因為斜槓也僅是提出一個思維的框架和方法論,至於要抱持怎麼樣的心態以及要怎麼做,始終是操之在己。別讓定義卡住自己,定義是可以自己賦予的,斜槓就是不斷盤點自己、設法往目標邁進這樣的概念。 找夢想很難、找熱情不容易,但找問題可就簡單多了吧,利用找問題來幫助自己聚焦定位,再藉由解決問題來引導自己前進,這是一個清晰而又務實的作法,不論是斜槓,還是正職、接案、兼差打工,這個方法都將一體適用。 -- 本文轉貼自:紀長興(原文標題:真的只要從自己喜歡的事情出發就可以了嗎?三個容易對「斜槓」產生的迷思)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 2024

40 歲出頭碰到職涯天花板,怎麼辦?「自媒體」可能是你的救贖!

昨天有位大人學的老朋友私訊我,請我給些職涯的意見。他在一流的外商公司從事高薪的工作,比一般同輩的人擁有更棒的職場成就,是人生勝利組沒錯,但是放眼望去,卻看不到下一步在哪裡。這可能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我覺得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 先講結論:我蠻鼓勵各位專業工作者,認真思考一下做「自媒體」的可能性,目的倒不是賺取流量或廣告收入,而是為你原本的職涯累積更多籌碼。 大人學社群中,有很高比例的夥伴都是高薪與高職位的一群,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一流的專業與工作態度,所以在職場裡快速上升,但這也帶來了另一個新挑戰,那就是: 更快遇到職涯的天花板! 很可能才 40 出頭,甚至更年輕,就發現自己在原本的賽道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 雖然跟同年紀的同事相比,進度已經超前,但是要更往上一階,擠入真正的核心卻非常難,問題可能是太過年輕、欠缺背景人脈、或是其他跟政治有關,非戰之罪的因素。例如,有些公司會有不成文的規定,年齡夠老才能擔任副總或是合夥人的職位!或者,前輩們已經占滿了有限的位子,出非他們離開否則沒有空缺。 既然往上升的門很窄,另一條路就是橫向發展:跳槽到某間規模小的公司當高階主管,或者自己出來創業,又或者轉換跑道,換一個行業......但是不管選哪一條路,要付出的代價都很高,而且難免有種「不甘心」的感覺:「我明明很成功,為什麼職涯卻卡死在這裡!」 但好在這個時代,我們有一條全新的道路,跟上面講的都不一樣,就是「自媒體」。寫部落格、當 Youtuber、錄 Podcast、建粉絲頁、錄短影片、發行個人電子報......都好。把你的專業,用白話的方式,分享給更多人,並且不求回報(至少一開始是這樣)。 很多專業人士聽到我這個建議,第一反應都是:我不行啦~我又不是網紅,我又不會講話,而隱藏內心的想法可能是:我不想賺這種錢、我不想拋頭露面、我沒有人格魅力、做這種事情違背我菁英的形象,好 Low......但其實,他們完全誤解我這個建議的重點。 其實我並不是要他們去對標老高、Joeman、股癌...…這些成功的自媒體,成為大眾市場的寵兒,要做到這個程度也確實不容易。他們真正要影響的受眾不是廣泛的大眾,而是他們所屬產業的同儕們,包含:同事、同業、客戶、老闆、供應商、相關供應鏈等等。 紅不紅,有沒有賺到流量分潤,或是接到業配,根本不是重點,而是要在所屬產業中,立一塊「專業招牌」,讓大家知道有你這號人物存在,而且是正向、專業、熱愛分享的形象! 當漂亮履歷的邊際效益遞減時,就要用自媒體的曝光來取代。當你同產業的客戶、同事、老闆,很容易搜尋到你的頻道,你在他們心中就會樹立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這個人很有名,我知道他」、「這個人很懂我們的專業,講得很好」......。 大家知道我是土木系畢業的,但我其實只做了三年的土木工程師就轉換跑道了,近幾年大家會認識我,多半是透過社群上的文章、公開演講、以及 Podcast 頻道。 有一次我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從美國回台灣,跟同學們聚會,在座的學長學弟們都是土木工程領域的拔尖人物,但老師一看到大家,第一個跟我打招呼,還很興奮地說:我在美國都有看到 Bryan 的文章,連天下這些媒體都有轉載,沒想到你那麼厲害。 我聽了都有點不好意思,我這個工程逃兵沒好好應用所學,居然還被教授稱讚。但可見媒體確實會帶來可觀的影響力,值得開心的是,在這個網路時代,媒體不再操控於少數人之手,人人都有機會運用自媒體為自己發聲。 自媒體就是你的擴大器,當你在產業中樹立好的形象,你職涯的機會就可能大幅增加。 像當年 Joe 跟我撰寫《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的時候,一開始也沒甚麼流量,但就會有廠商找我們當顧問或是講師,甚至我還被某間公司問過,要不要去他們公司當副總,推廣新的制度。當你擁有更多籌碼,職涯發展的決定權就在你手上了! 所以你的自媒體紅不紅,賺不賺錢......根本不是重點,而是透過分享專業知識,讓自己在原本產業中更有優勢。就像我家隔壁有間診所,一開張就大排長龍,網路一搜才發現好多那位院長是網路當紅的醫師,我想這多半有緊密的關聯。 希望這個分享對各位有幫助,也歡迎轉給你身邊的優秀朋友!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