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16 posts

【时间管理】从学会怎么玩开始!「高强度休闲」帮助恢复高强度工作动力

时间管理,从学会怎么玩,怎么休息开始。 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不会是一直逼迫自己,不会是一直用更多时间补救工作。而是带着充饱电的精神动力去完成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时间管理不只看到执行面的管理,更要看到恢复面的管理。 当工作非常忙碌,面对的项目难度很高。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休息、休闲、放假时间,远远不够恢复那些困难工作所需要的动力。觉得工作与休闲的时间无法平衡。 于是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工作越忙,休闲的时候,越无法充分休闲,可是无法充分休闲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休闲时间,而且下一次回到工作中,动力、意志力又比上次减少,于是困难的工作更加觉得困难。 这个恶性循环,导致我们可能一直在逼迫自己,或可能一直在逃避,或是在这两种既无法充份工作,也无法充分休闲的情况下摆荡。 而关键的解决方法之一,就在于提高休闲的强度。 所谓的强度,不一定是时间的多寡,而是休闲的时候,有没有进入专注、投入、充分自我实现的「深戏模式」。 面对愈困难的工作,高强度「深戏」,愈可以帮助我们在休息、放假时找回真正的动力。 深戏(deep play),指得是专注投入某种既具有挑战,但又快乐充满的游戏状态。 「普通休闲」 只能转移注意力,但没有任何问题被解决,没有获得充分成就感,没有学会新的技能、想法。所以常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满足感,甚至除了当下的转移注意,事后有可能永远不会感到「被恢复」。 但「深戏」的状态,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感受到相对更强的恢复力,让我们更快带着新的技能、知识与意志,重返战场。 就像你可能看过身边那些最有成就的朋友,工作上常常挑战许多困难的项目,而在休闲时却也喜欢挑战像是登山、潜水、马拉松这些相对考验体能、技能的活动。并且常常看到他们会在高强度工作、高强度休闲之间快速切换,不会有「好想放更多假」这类的感叹。 专注去挑战可以获得某种自我升级的活动,也就是深戏,确实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深戏」的状态,或许不一定要在被认为困难、特殊的休闲上才能获得,例如登山、马拉松,当然,或许这些挑战效果更好,但我们也可以在一般的休闲中,练习进入深戏的状态,而获得部分深戏的效果,也就是「更有强度的恢复力」。 有时候当我认真挑选了一款有难度、有深度的电玩游戏,并且在短时间完全投入到游戏时,我会感受到深戏的效果。我会因为游戏世界的精密与启示,而感受到完全的专注投入。我会因为游戏的难度,感受到不断挑战,但因为是游戏而没有压力的放松。然后,我会在这一到两个小时的过程中,很充分的让脑袋做了一轮切换,刺激出新的想法与动力,回去面对有难度且有压力的工作挑战。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热衷于研究做料理,我会去对每一道料理做深入的研究,尝试各种可能方法,做了大量的笔记,里面有大量失败的实验,但因为是料理,所以都能快乐以对,并且在获得某种发现与成功时,感受到更大的喜悦。然后,我发现自己也因此更能带着勇于学习、尝试,并且面对失败的心情,回到那些困难的工作上继续努力。 而这几年来,我的兴趣:「写作」,更延伸到教学,成为我的一个重要副业。但我依然将写作这件事情当作休闲乐趣来经营,让我在其中也能彻底享受深戏带来的恢复,而非消耗。并且也确实能享受到充分的玩,玩出成果,也能带来额外巨大的成就感。 在最近一年中,我开始养成的「跑步」兴趣,更让我体验到,有强度的休闲,提供更有强度恢复的效果。因为这样的休闲强度提升,面对更有强度的问题解决,同时也在身体、心理、知识上更快带来自我的升级。回过头来,这样的自我更新,也会展现在工作上的精力、态度与情绪上。 于是根据这样的经验,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试试看利用高强度休闲,来恢复高强度工作动力。而且高强度休闲不一定只能是无法一蹴可几的登山、潜水等活动。如果能符合下面四个条件的其中几个,都能提升休闲强度,进入深戏模式。 1. 能够进入专注心流:这项活动能够引人入胜,带领我进入心流状态,不会像是走马看花一样分心。于是我可以真正从原本的某些焦虑、烦恼、压力状态抽离,感受到进入一个专注、自主的状态。所以,深戏不一定是剧烈活动,像是冥想也会有深戏效果。 2. 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这个休闲是有难度的,有问题需要解决,有关卡需要突破。所以我必须练习、尝试、思考,才能完成。然而关键不同是,没有外加非解决不可的压力,或是失败的外在指责。所以我可以单纯享受解题乐趣,体验失败与再次挑战的过程,从而锻炼自己的心态。有些好的电玩游戏,就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3. 学会可以应用的新事物:这件事情是有知识性的,或是一种技能,于是当我完成它后,这个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延伸到其他事情上。例如一个深入的书籍阅读与心得产出,就能获得类似效果。 4. 了解提升自己的方法:工作、休闲,都是人生。但在有强度的休闲时,我们和工作时一样挑战难题、克服难关、享受成果。只是这时候我们只跟自己赛跑,透过这样更放松的方式,去认识自己身体、心理的弱点,尝试去锻炼与提升。例如逐渐增进强度的运动,就可以达到深戏的效果。 好的游戏,就是对困难工作与人生的模拟。不是说要玩有什么大道理的游戏,但是一个挑战、过关、获得成果与策略规划的过程,如果够深刻,那么也是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人生需要的态度与方法。而这样的深戏过程,正是我们在休闲时需要的。 如果工作很忙、很乱、很焦虑,除了还是要想办法找出休息、休闲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设法增加玩的「强度」,找到可以达到深戏效果的休闲,帮助自己恢复高强度的工作动力: 「能够进入专注心流」 「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学会可以应用的新事物」 「了解提升自己的方法」 -- 本文转贴自:计算机玩物(原文标题:工作愈忙愈要懂得深戏,高强度休闲帮助恢复高强度工作动力)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3, 2024

【广告合作】数字游牧、远程工作必备!MOFT 「手机与笔电支架」超详细体验心得

不管是吃饭时,架个手机支架看看影片,或是在咖啡厅时,想把笔电架高,让手腕、肩颈可以更舒服,手机、平板、笔电支架,我想是许多上班族,尤其是远程工作者、数字游牧者,工作与生活必备的好用小物吧! 不过,很多常见的支架用起来都不是那么美观,像是一种是黏一个扣环,或是有一些支架的观看角度没有很好,还有些是磁吸式的支架,可以吸在手机后面,吸力也满弱的。 这一次,我们与 MOFT 品牌合作,推荐大家手机与笔电支架! 私心最推!外出工作方便,用越久越漂亮的「隐形立架笔电包」 先说结论:就算没有这次与 MOFT 的合作,我也会私心推荐你这一款笔电包,因为真的又美又好用! 其实,早在四年前,我就知道 MOFT 这个品牌,当时我身边大概 3 个朋友,一起买了他们家当时刚出的「隐形立架笔电包」,偶尔一起去咖啡厅工作时,我也会借来用! 隐形立架笔电包轻薄又美观!(图/粘瀚文摄) 它整个笔电包是用皮革做成,外型超级漂亮,整体也非常轻薄,如同一片纸板,把 13 吋的 Mac 放进去后,还是很薄、很利落,而且它看似笔电包,但其实可以折成两种角度的笔电支架。 第一个角度是 15 度(图/粘瀚文摄) 第二个角度是 25 度(图/粘瀚文摄) 每次外出工作,去咖啡厅远程,把笔电包折一折就变成了支架,这一点真的超级方便!而且不用担心笔电太重,它的支架会变形,因为它可以耐重 10 公斤。 皮革最怕掉皮、碰水,但这款笔电包官网标榜「防水防刮」,我的朋友使用了四年下来,虽然没有严重的泡水过,但也没有特意维护,甚至有时候都乱塞在包包里,但整体而言目前皮质状况都很好,只有边边角角有点磨损,大家都还是挺满意的。 这是朋友使用四年的笔电包,状况十分良好!(图/邱于瑄摄) 有一个特别的点是,这一款笔电包很薄但却还可以装东西!它背后有一个弹性布的设计,所以就算要收纳充电器,也没问题! 塞下充电器也没问题(图/粘瀚文摄) 虽然这一个笔电包售价依据不同尺寸(13、14、16 吋),是 1780 到 1980 元,有点小贵。但因为它使用四年下来依旧很美,而且轻薄方便,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颜色、尺寸、售价与更多介绍,请看:MOFT 「隐形立架笔电包」 角度任意调,吸力足够的「瞬变三角支架 MOVAS™」 「瞬变三角支架 MOVAS™」这一款手机三角支架,它有多种架设的方式: 悬浮模式(图/粘瀚文摄) 站立模式(图/粘瀚文摄) 我自己最喜欢、也最常用的是「悬浮模式」。 在工作时,你把手机架高,放在屏幕旁,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确认手机讯息,中间都不用低头或是特意去寻找手机,这一点完完全全改变了我的办公习惯,过去总是把手机随意放在桌上的我,现在超爱把它架在计算机旁! 悬浮模式可以让你滑手机不太用低头(图/粘瀚文摄) 而且当你要滑手机时,把手机架高滑,或是观看影片,你不用太过低头,我觉得若要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一点真的很方便。 另外,它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当你想要手机仰角一点,可以直接往后折,它的转轴可以转超过180 度,而且十分坚固,不怕转轴过松,手机掉下来,你甚至可以用它来拍照、拍片、视讯或是直播。 此款支架也可以用来直播、视讯等等。(图/粘瀚文摄) 这款支架也是皮革制,标榜抗污耐刮,我自己是拿「迷雾灰」这个颜色,有点接近白色,当初有点担心白灰色很容易脏,但目前至今使用 2 个礼拜,偶尔会有灰灰脏脏的地方,但是手轻松就可以抹掉,整体而言都还是白白净净的! 在磁吸力度的部分,我的手机是 iPhone 12,如果是用裸机或是有磁吸的手机壳,这款吸力真的很强,需要用一点力,才能把支架拿下来,这点让我蛮安心的,不怕手机从支架上摔下来。 不过,这个手机支架有点重量与厚度,但整体而言,拿起来的手感没有很重或过大,我觉得可以接受! 手机加上支架后,有一点厚度,但不妨碍使用与手感。(图/粘瀚文摄) 此款手机支架售价 1280 元,你想看更多细节、颜色,请看:MOFT「瞬变三角支架 MOVAS™」 手机支架的其他选择:收纳卡片、支持哔卡的通通有! 还有一款手机支架是「磁吸式手机支架 MOVAS™」,可以支持两种观看模式,同时又可以收纳卡片,不过它并不支持直接哔卡,你还是要将卡片拿出来刷,不过最重要的是这款只要 699 元,是个很好的入门选项。请看:MOFT「磁吸式手机支架 MOVAS™」。 两种不一样的架设方式(图/粘瀚文摄) 还有一款手机支架,是可以直接哔卡的叫做「磁吸哔卡支架 (支持 MagSafe)」,如果你是个通勤族,或是有其他需要时常有哔卡的需求,使用这一款,可以直接感应使用,售价为 990 元。更多请看:MOFT「磁吸哔卡支架 (支援 MagSafe)」。 两种不一样的架设方式(图/粘瀚文摄) 可以直接用来哔卡(图/粘瀚文摄) MOFT 是专为行动工作者打造的品牌,主打多功能、轻便、有质感。如果你也想要让你身边的手机、笔电、平板更方便,进而提升你的生产力,千万别错过!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2, 2024

【新手必读】想开始在「网络写作」!7 本我强力推荐的写作好书

在网络上写作分享观点,可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最近你兴致高昂,准备在社群平台或部落格上写文章了,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你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像是: 文章标题要怎么下呀? 文章段落要怎么写,才可以更吸引人呀? 文章内容有没有现成架构可以用,让内容变的更有逻辑呀? 问题好多,但又不知道去哪里找答案。 老实说,我很懂你的感受。 我从 2019 年开始在网络上写作 5 年了,这些问题我或多或少都遇过。幸好,这一路上有不少写作好书帮助了我。 而现在,我想要将这些好书也分享给你。 你不必花个 3 小时辛苦 Google,因为我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下面是我读过,个人最推荐的 7 本写作书。我会简单介绍这本书,以及分享我自己阅读时在写作上的收获。 事不宜迟,下面让我跟你分享这 7 本写作好书吧! 推荐写作书籍 1.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如何写出好读的文章段落。 我最大的收获:万能写作法。 这个方法把 1 个写作段落 (paragraph) 拆成 3 个部分: 观点 案例 总结 一篇文章,就是由 1+ 个写作段落组合的结果。 举个例子吧: 观点: 每天写作,能够拓展自己的人脉。 案例: 我每天会在 Facebook 上发表一篇 200 字的短文,反思与分享自己新学到的事情,结果有许多产业内的网友主动联系我。 总结: 如果你很害羞,也应该试看看用写作来拓展人脉。 讲清楚这 3 个元素,写文章段落就变的很简单。 推荐写作书籍 2.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如何靠「网络写作」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最大的收获:重复利用你写过的文章,不断扩充内容。 例如你可以按照下列的顺序写作: 社群平台: 在 Facebook 上写 100-200 字的短文,验证文章主题是否有人感兴趣。 电子报: 将「按赞、留言与分享」最高的短文,补充内容变成更长的文章寄送给订阅户。 部落格: 将开信率/回信率最高的电子报,再次加长变成部落格文章。 电子书: 将阅读率、浏览数高的部落格文章,集合起来变成电子书。 要在网络上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就从写一篇 Facebook 的短文开始。 很抽象吗?我直接拿这封电子报的内容来举例。 这篇文章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一篇 Facebook 上的短文加长而成的。 把短文写成长文,比从 0 开始简单许多。 推荐写作书籍 3. 高产出的本事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在不同的沟通场合,选用不同的写作框架。 我最大的收获:如何画出一张「全息图 (Holygraph)」。 「全息图」是将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堂课的精华信息浓缩在一张图上。我现在举办读书会/讲座时,都会在最后一张投影片用一张「全息图」做结尾。 想学习不同的写作框架与适用时机,强推《高产出的本事》。 让我用自己的《卡片盒笔记》 读书会当作范例。 这场读书会主要在讲解「卡片盒笔记法」的 3 个步骤,分别是: 写卡片 存卡片 用卡片 做成「全息图」后,会长的像是下面这个样子。 (图/朱骐提供) 重点一目了然,非常适合作为讲座的收尾投影片! 推荐写作书籍 4. 自由书写术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克服「写作卡卡」的毛病,学习「自由书写 (Freewriting)。 我最大的收获:「写作」跟「编辑」必须分开做。 将脑中的想法一次到在纸上,这里的关键是不要带有任何批判的想法,就是单纯地吐出文字。如果是用计算机,就是让手不要停下来一直打,想到什么就打什么。 放下对自己的批判,单纯的将脑中想到的东西写在纸上。 这里分享一个「写作」诀窍。 如果你担心自己写到一半就是会卡住,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的功能。在 iPhone 或 Android 手机上点击 🎙️后,开始把脑中的想法一股作气全部讲出来。 把想法都「倒在」纸上后,再进行「编辑」就好。 推荐写作书籍 5. Smart Brevity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如何简单又直接地,写出你想表达的重点。 我最大的收获:学会使用「Axiom (点题)」。 这里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种点题。使用点题最大的好处是,帮助你快速抓到这一段的重点 (我到底想讲什么)。 网络上 1 秒钟都珍贵,我们要练习只传递最重要的信息给读者。 根据我的实战经验,「Axiom」的技巧也适合用在 Email 写作。 例如创作者 Vicky Zhao 在《5 Minute Communication Framework》在线课程中,就分享了使用「Axiom」的 Email 模板。 看看以下的 Email 范本,你发现她把「Axiom」用在哪里了吗? (图/朱骐提供) 我们把实际内容,套用到这个模板中。 (图/朱骐提供) 推荐写作书籍 6. Write Useful Books. (图/朱骐提供) 简介: 教你写出一本,能解决目标读者痛点的书。 我最大的收获:把你的目标读者也拉入写书的过程。 这里的诀窍是:从写书的早期就邀请读者加入,让他们陪着你一起把书写完。在邀请之前,先使用以下的「写书目标列表」: 读者付钱的原因 你的目标读者是谁 这本书不适合谁看 这本书不会说什么 想清楚后,就能加快写书速度。 这份「写作目标列表」也适合放在书籍前言,用来让读者判断这本书是不是他们需要的。 用我自己在 2023 年 7 月出版的《知识复利笔记术》 当作范例吧。 我在书籍的前言,就清楚写下「写作目标列表」的 3 跟 4 内容。 (图/朱骐提供) 你能从这本书中,学到许多的「写书」细节。 推荐写作书籍 7. Snow Leopard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找出个人商业模式的利基市场 (Niche Market)。 我最大的收获: 了解 Category Design 的观念,让自己将时间投入到值得解决的问题上。 每一个产品/服务的背后,不外乎都是在回答: 问题(Problem): 为了要解决客户的什么问题 解法(Solution): 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有意思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些产品成功受人关注、有些却被视为了无新意的可替代品 ? 这个问题放在创作者身上也适用: 为什么有些创作者主题成功受人关注、有些却被视为了无新意的可替代品 ? 书中教我们用「问题」与「解法」4 象限来找到值得投入的领域。 因为这本书讲到了「创作者如何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是一本进阶书籍。 你可以先读完前面 6 本之后,再回头看这本。 不藏私地跟你分享这 7 本写作好书书中,能大幅提升你的「写作」和「商业模式」的知识 快速帮你复习这 7 本书: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高产出的本事 自由书写术 Smart Brevity Write Useful Books Snow Leopard 要学习这些书的内容,加起来还不用 NT. 3,000。 现在就上博客来或 Amazon,把这些书籍买回家吧! -- 本文转贴自:I'm Chi(原文标题:想开始在网络上写作的新手必读!7 本我强力推荐的写作好书 (每一本都提升了我的写作技巧))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9, 2024

拿掉公司头衔,你还剩下什么?怎么设计自己的特色卷标关键词?

怎么在社交场合快速让人记得你?当你拿掉头衔后,还能让人记住你,才是硬技能。无论是自由工作者,还是想在职场中持续升迁、脱颖而出的人,拥有特色是能持续做出差异,拥有技能是能持续交付成果,这两者缺一不可。 💬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在职场上,想要与人不同、获取印象、加薪升职,我们都必须要有个人特色。 无论是自由工作者,还是想在职场中持续升迁、脱颖而出的人,拥有特色是能持续做出差异,拥有技能是能持续交付成果,这两者缺一不可。 今天想和你聊聊个人标签的重要性,怎么设计、找出自己的标签、品牌定位? 🗣 一个生活观察:仰赖公司的潜藏危机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参加了线下活动,明明积极举手发言,却被人称为「那个谁」;在线社群里有个讨论,即使尽可能凑进去讲个几句,但最后还是没多少人记得你。 在知名的公司工作,出去参加活动时,当秀出名片、头衔时大家会靠过来认识,但当你拿掉头衔时,好像没什么人对你有兴趣。 两者虽然状态不相同,但本质问题都是「没有个人特色」。前者是别人无法在一群人中快速认知到你的特色、卷标和价值;后者只是仰赖平台,但脱掉公司的保护伞后,依然是个没有个人特色的人。 你可能会觉得前者比较惨,但我觉得后者其实危机更大。 因为这种人往往很难自己察觉到这件事,毕竟习惯躲在公司的保护伞和光环下,拿出名片就有人往自己靠,习惯了狐假虎威的生活。当哪一天公司没了,或者哪一天泡泡吹破了(只是有实力的人不想戳破),这种从天而降的落差才痛。 🌰 举个实例,我曾经参加某个谈营销的大讲座,讲者是位知名大公司负责做广告投放、拉新用户的,在台上洋洋洒洒说着他怎么把预算几百万、几千万的广告进行投放,吸引到多少量的用户,转换了多少订单。 然后,有一位参与者提问说: 「我们是 OOO 行业,正在寻找第一批的种子用户,请问如果公司的广告预算不够,有没有无预算的客户经营方法?」 结果这位讲者瞬间呆在台上、全场氛围尴尬到不行。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个状况,完全不知道如果公司没有给他这些钱,怎么做到用户拉新和营销。 名字,就是你最重要的个人标签 当然,我知道这个题目确实太刁难,毕竟人家的专业和经验就是「大预算」的广告投放,你突然问他怎么做「低预算」的事情,他当然愣住无法回答,总比随便告诉你答案好。 但我必须说的是: 无论你有没有背靠大公司、显赫背景,你应该都要为自己打造一个标签,属于你个人自己的标签。 因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最可靠的绝对是你自己的名字。你想想十年前若有人说他在 Nokia 工作,感觉多威风,现在这个头衔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了。 与其释放一种别人是「因为你的公司或头衔才要认识你」的讯号,不如让别人是「因为你这个人的特色: 技能专业、理念价值」,所以想认识你,让自己不论在哪一间公司、是什么头衔身分,都有个人特色和吸引力。 🔍 怎么设计、找出自己的标签、品牌定位? 接下来,我会先讲通则,两种类型的人都能用的,再讲讲第二种人(大公司、大背景光环)的额外作法。 一、从理念出发,你是替哪群人发声? 我之前在脸书上有发一则《如果你没有观点,就不值得被关注》,里面说到的 Opinion Lead 的产品设计,就是在说「你替哪一群人发声」。 有些个人品牌的书,告诉你要想想自己的优势,但我认为这思路不太对,第一步应该是「你为哪一群人发声」。为什么?因为这个标签能替你吸引到有共同理念的人,而这个强度,绝对超过你讲自己哪个优点好棒棒: 你的优点,与我无关;你所相信的理念、推动的事情,才跟我有所共鸣。 🌰 举例来说,像雷蒙三十就是为「现代工作者」发声,追求更聪明的工作方法,以及更好的生活掌握感,所以我们有一个标语是「生活不该只有朝九晚五,还有另一种打开的方式」。 延伸阅读:《职业的发展路径改变:圈子、特色、能力》 二、从需求出发,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先知道自己服务的圈子,再从这圈子里找需求,你可以解决哪些需求,或是在这圈子里,人们通常会找你帮忙什么事情? 🌰 再举我自己为例,我会用「生活黑客教练」、「数字工作术」这两个标签,因为 Lifehacker 的各个面向,都曾经有人来问过我,无论是时间管理、效率系统、动机系统、健康系统、物质系统、意义系统,跟破解生活的默认模式有关的面向,我都有在实践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至于「数字工作术」,是现代人应该懂得运用科技来赋能自己,提高工作效能,让我们有更多时间能给自己,而不是被科技绑架。 三、如果单一标签太广泛,再加上「特色关键词」,成为 2~3 个标签交集的 Top 10。 美国漫画家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说过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把一项技能练到前 10%,非常难。但把两项技能练到前 50% 然后融合,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白话来说,如果要排中文世界的内容经营 KOL,我可能不到前百分之 50,但如果加上「一人公司」、「数字工具」、「远距工作」,这三个特色,我应该就能排到前百分之五。 四、至于第二种人,找场合把 Title 去掉,试试看自己的能耐 如果你的名字已经太过响亮,你可以用笔名去写部落格,看看你的文字和观点,能有多少自然的关注,甚至看看那些本来很「哈」你的用户,还有多少人继续追踪你,甚至能认得出你的文字。 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为了验证「学历是不是绝对」?玩过一个实验 —— 把我履历的「教育经历」全部拿掉,只留我的工作和项目经历,看看有多少公司愿意找我去面试,。(有一些跨国大公司确实就没有回音,但大部分知名的企业依然有回信约面试) 或者,像是 J.K 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她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写一本新的推理小说《步谷鸟的呼唤》,但用了一个没人知道的新笔名。当她没有公布这个信息前,这本书确实没卖得这么好,但她愿意做这种实验,我就非常佩服她。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要让自己认清自己的能耐,有平台可以仰赖当然很棒很幸运,但时时刻刻都警惕自己: 「离开光环的自己,还能有多少被需要的价值?」 最后,在新场合发表想法时,记得都要习惯性的先说自己的名字(或者昵称)。名字永远都是你最重要的品牌标签。 🔏 本篇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 想获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能立即用上的自我管理、工作效能与生活质量升级方法? 👉🏼 加入生活黑客高价值会员社群,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 总结 / 行动思考题 今天我和你分享了个人标签的重要性和设计方法: 无论你的背景、公司和头衔,最可靠的仍是你的名字,名字永远都是你最重要的品牌标签。 别让别人只因为你的公司和背景才想认识你,让自己的名字有价值,你要先找到自己的标签和品牌定位。 标签设计的两步骤:从理念出发,替特定人群发声;从需求出发,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透过找到自己的「特色」,增加自己的差异化,融合多个技能或特质,成为三个标签交集的 Top 10。 如果可以,试试看把自己换个名字,拿掉 Title,去市场上试试看,有多少人还会继续追踪你,甚至认得出你的作品。 💬 思考题: 你现在参加一个很多陌生人的活动时,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有办法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跟你进一步聊聊吗?不会的话,怎么优化呢? -- 本文转贴自:雷蒙三十 Lifehacker(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8, 2024

【接案报价攻略】接案该收多少钱才不吃亏?3 个报价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数字!

刚开始尝试接案,许多人不太知道接案该如何报价,不确定自己的专业价值、成本如何计算,有时担心报太多会把客户吓跑,报太少又怕自己会吃亏,接案到底该如何报一个完美数字? 你可以试试以下 3 个报价参考方法: 参考行情 直接问预算 设定完美数字 接案报价的前情提要 我想先提醒,本篇文章的方向会聚焦在你已经有正职,只是偶尔想尝试接案、了解自己市场价值的人。 如果你是一人公司、专业的接案者、自雇者,那我会建议你应该要有一套自己的报价系统。因为一个好的报价,不光是帮助你赚钱、帮助你成交,更重要的是,会筛选你的客户,会梳理你的个人品牌。 你对这件事情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可以考虑 V014「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这门课,若想增加谈判、交涉的经验,我们有另外一门课「项目的谈判与协商」。这些课都可以在大人学报名网站里面找到。 本文将限定在你想在正职之外,尝试接案,并了解自己市场价值的人。 接案报价的 3 个方法 接案报价建议 1| 参考行情 如果可以查得到行情的话,参考行情是最简单的方法。 比方说,有人请你去公司授课,但你从来没有当过讲师,那你可以查政府机构开给演讲者、讲师的公定价,我印象中好像是 2600 元,可能随着时间,这个数字会变,但这就是一个参考基准,倒不是说你只能开 2600 元,但至少你不会开 260 元,或 2 万 6000 元。 你可以比2600 高一点,或是低一点,有一个行情的参考,找到中庸的价格。 接案报价建议 2|直接问对方预算 如果找不到市场行情的话,可以直接问客户的预算。 你可以开诚布公地跟对方说:「我有正职的工作,不是专业的接案者。我很愿意为你提供这个服务,但因为我不知道行情,你可以告诉我你的预算是多少吗?」 某些企业可能有一个既定的预算,你就让对方开价,不过你也要心理准备,如果对方的预算比你预期要低,要不就是接受,要不就是进入讨价还价的流程。如果是后者,你就必须在内心设定一个「完美数字」。 接案报价建议 3| 设定完美数字 如果遇到查不到市场行情,对方没有明确预算,或是开价你不接受时,你就必须在心里设定一个「完美数字」。 所谓「完美数字」,就是你得假想一下,这个数字你说出口后,不论对方点头成交,还是扭头就走,你内心都不会「痛恨自己」开出这个数字!总之,就是不论结果如何,你都可以平静地接受,不会懊悔。 举个例子:我之前提过,我第一次接案授课就开出 4500 元钟点费,当时问到的市场行情大概是1000、2000 元差不多,但我敢开 4500 元,就是因为我心中模拟了很多次,找到了这个「完美数字」。 我当时的心境是这样的:我觉得 4500 元,如果对方嫌贵,那我就算了,没关系不勉强,我也不打算降价,因为我有正职,我不是靠这个赚钱。而且我是打算专门为客户设计一个全新的课程,所以我觉得 4500 元都赚不到的话,那这份付出不值得,我就没兴趣做这件事情。 但反过来说,我开 4500 元对方要是立马答应,我也不会觉得很可惜,后悔应该开更高一点。因为 4500 元的钟点费对当时月薪才三万多的我来说已经很多了。上课四个小时,就超过半个月的薪水了。 有些伙伴会问:一个好的商业谈判,不是要开一个比较高的金额,让对方慢慢杀,最后达成共识吗?这样直接报出完美数字,真的好吗? 我知道,开一个高价,让对方慢慢杀,是大部分商业谈判的常态。我自己在接案过程中也会有价格上的攻防,可是请注意,今天给的建议,是假设你是一个接案新人,还没有完整建立自己的报价制度。 这时候的你,可能还搞不清楚,自己的成本,包含付出的时间跟劳力,到底值多少钱?再来,你的市场价值、品牌价值,甚至客户提出的需求,如何评估价值,你也通通都不知道,你唯一知道的是,自己想要尝试接案。 既然你要的是「经验值」,那我认为你不用想太多,尽快让案子成交,不要太吃亏就可以了。 而且,大部分的公司不太会去找一个业余的人来接案的。当他愿意把案子发给业余者,一定是这个服务,他只是偶尔需要,刚好觉得你还不错可以试试,而你也刚好想尝试试接案,所以双方都是只是「试试看」的心态。 所以,如果「试试看」的过程,拖泥带水很麻烦,还要冗长的交涉,还要先开高再给对方杀低,对方往往就想说算了,干脆找真正专业的单位来慢慢谈,岂不更有效率? 接案报价不要怕吃亏,知道自己要什么更重要 你可能会担心,假设自己报的价太低,吃亏怎么办? 你不要想太多,因为你也就吃亏这一次,假设将来想要继续接案,后面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调整。而且别忘了,你本来还有正职工作,你要的只是体验而已,所以少赚这个钱其实你根本就不用太在意,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好比经验值),这才是最大的重点。 当我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次的改变假设我只得到「一样」东西,那是什么?我不会要求太多,只需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好。 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假如你什么都要,最后常常什么都得不到! 像是我当初接案,知道自己比起经验,更想要钱,所以我敢开那么高,可是后来我也曾经有几次的服务,我开得很低,因为我只要这个经验。 我建议大家,你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市场行情,可是最终还是要问自己,我来接案,做出这个突破,我只想得到就可以了,那个好处是什么? 当你有了这个想法,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你再用我们刚刚跟大家分享的「完美数字」去思考,问自己,假设我报了这个数字,对方同意或是对方不同意,我的感受是什么,我会不会回来很恨自己?如果不会,那这就是一个好数字。 如果你对接案报价的主题很感兴趣,可以参考《【接案报价攻略】朋友主动邀约发案,我该收钱吗?还是做个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钱的 4 个原因!》 你也可以参考以下这篇文章,我将告诉你为什么我觉得上班族就算没有要创业,也该尝试接案的原因! 3 个「接案」带来的特殊体验,就算你不想创业,一生至少也该尝试一次! 「大人的Small talk」EP443 就算只想当上班族,这辈子也该尝试一次独立接案!3个我在「单飞」里学到的人生体验! 更详细的内容,欢迎收听我们的「大人的Small talk」EP447 上班族 斜杠 接案报价攻略:为什么你一定要收钱?如何找到心中的完美数字?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7,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数位游牧对升迁不利?快看我的 4 个「远程」向上管理心法 

「我每天早上大概六点到八点去冲浪,回来大概九点开始工作,到下午五、六点。下班就去海边看夕阳,或和朋友 Hang Out。假日会去附近的岛屿潜水,或冲浪冲更久,因为平常可能只冲两个小时。」 听 Angel 聊起每日作息,很多整天都待在办公室的上班族可能觉得如梦似幻,但在她将近两年的数位游牧生活中,这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 从「外派」开启海外职涯,新冠疫情后踏上游牧路 Angel 大学毕业于公共与政策学系,本来和多数同学一样,以考公职为职涯目标,但在考前,一位老师建议她可以同步应征其他工作,以确保就算没考上仍有收入。 「考前 50 天,我收到了一份台湾公司的 offer,是要外派到上海工作的。」尽管父母有些反对,本就热爱旅行、想把握机会出外闯到的她决定接下这份工作。 在上海生活期间,她说自己彷佛从零开始,虽然语言相同,但大至社会文化,小至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类过去没用过的服务,她都悉心学习和体验。 后来新冠疫情在中国大陆多处爆发,她开始思考「工作地点弹性」议题,决定自学程序技能,亦成功转职到目前任职的新加坡商,担任 BI Analyst。目前旅居过的城市,包含中国海南、印度尼西亚峇里岛、泰国清迈、以及台湾的宜兰和台东等。 至今已有近两年游牧经验、遇见不少「游牧伙伴」的她也补充,除了程序技能,数字营销、SEO 操作、教练或顾问服务等,也都是相对有机会能远距工作的职业选项。 热爱冲浪的 Angel 在游牧时常「靠海而居」。(图/Angel 提供) 自由背后需要自律,不进公司更要做好向上管理 远距工作赋予 Angel 更大的生活自由度,但 Angel 坦言,这也代表着她需要更自律,才能确保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稳定。 她举例,因为热爱冲浪,所以她经常选择住在能冲浪的城市,在那边的很多朋友可能是自己创业,随时想冲浪都不成问题,但她毕竟还是个「上班族」,也因此需要考虑会议时间、工作进度。并不如很多人想象的,成天全然自由。 除了善用 Google Calendar 妥善安排会议与工作时间,Angel 也特别提到远距工作中,管理与老板和同事关系的重要性。 「因为是全远程嘛,你没有办法见到同事老板,所以要怎么更有效率或让老板安心 ,觉得你的工作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后让同事觉得就算不在办公室,你也是能及时沟通的人,这个在工作上需要特别注意。」 怎么做?她分享几个做法: 1. 频繁回报进度,让老板能放心 不在老板眼前,如何让他知道你有在做事?一个好方法就是频繁且主动地回报。 Angel 举例,很多人习惯平时埋头做事,到任务截止日时才交出成果,但在远距工作中,这很容易让老板「不确定你都在干嘛」;比较好的方法,其实是经常跟老板回报工作进度,甚至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在 Podcast 节目中,Bryan 对此也补充,「主动回报」不只在远距工作中很重要,在一般面对面的工作模式中,同样能让老板更清楚知道你的工作状况,对你建立相对高的信任。 2. 实时回复讯息,保持工作效率 实时回复来自同事、老板的工作讯息,也是在远距工作中管理职场关系的重要眉角。否则,当人不在办公室、讯息又总是隔很久才回复,他人自然会怀疑:「你是去哪打混摸鱼了?」 3. 做好会议纪录,减少沟通成本 比起面对面一起工作,远距工作的沟通相对麻烦,甚至偶尔还会有时差问题,导致无法实时沟通。因此,Angel 也建议可以透过做好会议纪录,让每次讨论的结果都有地方能查找和确认,降低沟通需求、也减少沟通成本。 4. 视讯开启镜头,持续累积信任 Angel 最后提到,很多人在视频会议时,可能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会选择关闭镜头,仅以声音「现身」。但其实在几乎无法当面见到同事的远距工作中,把握视频会议「见面」是联系情谊和信任的重要方法。 Angel 也分享,在刚开始远距工作时,她因为跟某个同事仅以文字沟通过、不了解对方性格和沟通习惯,所以产生了一些误会。此后也才发现,相较之下,约个视频会议不仅能让讨论更有效率,更是「真正」认识同事、累积情谊和信任的好机会。 游牧怎么交朋友?生活开销大吗?峇里岛生活揭密! 除了工作上的体悟,Angel 在 Podcast 节目中也分享了她在峇里岛的生活。 「我目前人在峇里岛 Uluwatu 的一个 Homestay,民宿主人是印度尼西亚人。」Angel 提到,民宿主人常热情地介绍民宿里的人们互相认识,而且其他人大多也都是数字游牧者,或入住相对长时间的旅客,久了大家也开始会相约冲浪。透过住宿,她结识了来自巴西、西班牙、以色列、菲律宾、德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好朋友。 不过 Angel 也补充,个性偏内向的她刚开始游牧生活时,其实在交友方面备感吃力。 原以为一定要让自己外向、参加派对,才能交到朋友,于是即便觉得累,仍硬是参与这类聚会。但后来,她发现透过「共同兴趣」来认识朋友,不仅更轻松,双方也更自然会有话题聊、还能一起出游。这也成为她后来主要结交朋友的方式。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生活开销,她分享,目前民宿房租每月换算新台币约一万两千元,餐费一天则约新台币三、四百元,算一算其实和在台北生活差不多。 不过还得额外算上旅费,以及每 60 天需出国 「Visa Run」(也就是出境一趟,再回峇里岛重新开始计算旅游签证限期)的费用。但薪资扣除开销,目前她每个月仍能存下一些钱。 在访谈尾声,Angel 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数字游牧,之后即便要换工作,也会尽量让自己持续能持续这样的生活型态。 而针对有意开启游牧生活的听众,她也鼓励先审慎评估自己是否适合 / 想要这样的生活型态;若真想推进,再来搜寻能远距的职缺(可参考文章前段提到的程序、数字营销、顾问服务等工作类型),或提升职缺需要的能力面向,让自己能逐步实践梦想! 如果你想了解该从何自我评估起,以及 Angel 在游牧路上得到的生活体悟,欢迎参考「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Chen 专访|数字游牧的价值不在到处玩,而是「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模样」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gel 在远距工作方面的经验,以及游牧生活中的真实甘苦谈,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2:在峇里岛数字游牧可以天天冲浪吗?心中理想面对现实考验,该如何平衡?|Angel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6, 2024

单字要更多、够深才代表英文好?英文面试时的 2 不 3 要

"Their service really sucks." 平常和朋友聊天时,你可能常把 sucks (很烂)挂在嘴边。因为欧美电影常听到这个单字,你便以为这是个很接地气 的单字。但是,假如今天场域换到了英文面试时,你脱口而出 sucks 这个字,面试官的心里肯定会把你打上一个大叉! 透过我的观察发现,台湾人对英文的单字用法有 2 个迷思:一是觉得英文单字要背得够多、够深,才能显得自己英文好。二是喜欢直接套用一些电影或歌词中学来的单字。这 2 种迷思,常让希望进外商公司工作的人,在英文面试时中显得既怪异又不得体。 在英文面试中,想要说对话、用对单字,我建议把握 3 个用字的原则:常用、语意清楚、不失庄重。 让许多同学不敢开口的最大原因,就是「单字量不够」。但事实是,台湾同学最不缺的就是单字量! 然而「英文面试」不是「英文检定」,面试官重视的是「沟通」,而不是你的「词汇量」。使用太多艰深冷僻的字,反而会被觉得是刻意在炫技、没有搞清楚沟通情境。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形容先前的一份工作很繁重,却说成 “That assignment is of great laboriousness.”(彼工作真够费劲儿。) 面试官可能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 laboriousness 这个字只有在学术或很正式的书面情境会出现。如果你换个方式,说成 “That was such a challeging task.”(那件事挑战性十足。)反而简单明了、能在数秒内达成沟通效果。 如果你用的单字,让面试官听到时还要「蛤~」地想一下,那就是不够清楚与常用。 其次,「不失庄重」,就和英文表达上的语域 (register)有关,简单说就是有些词汇本来就比较俚俗、随性,有些词汇比较高雅,因为面试是正式场合,我们不该使用太随性(casual)的字。 文章开头举的 “Their service really sucks.” 这个例子,如果你换个方式,说成 “I've heard their service is unsatisfactory.”(我听说他们的服务满意度不高。)听起来就会成熟、庄重许多。 语言的使用应该灵活、对应情境,而非一味背诵、随意套用。 我觉得花时间好好了解单字该在什么场合使用、了解他们的正负面意涵,比起疯狂增加单字量还要实际许多。 用英文得体又精准的沟通,传达你的优势,是进入外商公司的入场券。 -- 原文转贴自: Sonny 老师的英文国际力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5, 2024

泰国联合马、越等东南亚国家 拟推出六国「联合签证」

泰国一直以来都是数字游牧、观光客旅游最爱去的国家之一。为增加观光收入,泰国预计联合东南亚国家,包含柬埔寨、寮国、马来西亚、缅甸及越南,参考欧盟申根计划,推出六国联合签证,让观光客可以畅游六国。 不少泰国旅游业者赞成这项计划,也呼吁把签证效期从 30 天延长至 90 天,鼓励旅客长期停留。 但这项政策的推动可能还要再等等,一些专家提到,要协议出六国联合签证,还需要参考六国的发展水平、移民标准、法律规定等,要达成共识、同步批准,并不容易。 近年来,泰国积极刺激观光,去年就对台湾祭出短期免签政策,自去年 11 月 10 日,至今年 5 月 10 日,持台湾护照可免签证入境泰国旅游,停留期限为 30 日。 如今,又将推动六国联合签证的拟定,这将更将有助于长期旅客、数字游牧者,以及跨国的商业人士往返东南亚各国。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2, 2024

《数位游牧》读者投稿全攻略!投稿主题、方法一次告诉你

你正在数位游牧路上吗?你在尝试接案、远程工作、创业吗?我们诚挚邀请你投稿分享你的经验与故事,让大家一起交流、成长! 一、投稿主题 欢迎分享,在数位游牧、远程工作、接案、创业、个人品牌、自媒体经营、海外工作等主题中: 1. 你的工作经验与技巧 如:接案技巧、个人品牌经营心法、海外求职经历等。 2. 介绍各种帮助工作、生活的数位工具 如:管理远程工作团队好用的数位工具。 3. 提升工作效率、时间管理的方法 如:改善拖延症、提高在线会议效率等方法。 4. 工作签证、收款、跨国金流、签订合约等必备知识 5. 异地生活、风土民情分享 如:分享当地物价、文化、安全等信息。 想知道更多主题与内容,欢迎参考《数位游牧》官网上的文章。 二、投稿格式 投稿请寄至 digitalnomad@ftpm.com.tw,信件命名为「数位游牧读者投稿:请填写文章标题」,并提供「自我介绍」与「投稿文稿」。 1. 自我介绍 为了让我们更了解你,请提供约 150 字的自我介绍。 2. 投稿文稿 字数:1500 至 3000 字。 语言:中文或英文都行。 缴交档案:请提供 Google.doc 云端连结,并开启编辑权限。 图片格式:若有想提供的图片,请在信件附档,以 jpg 档提供,也请附上图说、图片来源,若你提供的图片有版权疑虑,我们将不予使用。 联络信息:在文稿最后可以放上你的部落格或社群连结,我们会帮你建立超链接,让读者可以透过连结,更认识你。 读者投稿并无稿费,《数位游牧》编辑团队也将保有选择是否刊登的权利,也有可能会更改你的标题及调整内文,调整后我们会经过你的同意,再进行刊登。 由于投稿人数众多,我们会在两周内回复你的来信。 《数位游牧》希望能成为各个数位游牧者交流的平台,你的文章将在《数位游牧》曝光,我们也会运用 Facebook、instagram 搭配推广,帮助你累积知名度,开启更多的合作机会。《数位游牧》团队也会透过这个机会,与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在不同面向,有更深入的合作。 欢迎在数位游牧路上的你投稿分享,期望我们有机会能够一起交流、学习。

April 12, 2024

该不该接这个案子?给全职接案新手的 3 个心法

自由接案有趣的地方在于-完全客制化的工作内容, 可以随自己意思规画,这样的自由度让人向往,却也让人苦恼, 因为若选错了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对接案新手来说,该怎么判断自己该接哪些案子? 同样身为接案新手的我,将我目前的经验,列出 3 个心法与你分享。 大家都说,人生是由一连串「选择」组成,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结果, 那么「全职接案」更是集大成者! 如果,在过去你会为了要选哪个正职工作而犹豫再三, 那么这样的犹豫在接案生活中,每天都会不断上演,而且有趣的是, 不会因为接案资历深就能免于选择。 若你想知道我从哪些接案前辈学经验?可看下面这篇 接案新手|离职接案前,我从哪些人身上学接案经验? 其他接案心得可看这边 接案新手|6、7月生活:自由接案「效率」和「自律」很重要|西红柿钟工作法心得 接案新手|5月生活:个人品牌Vs.自由文字工作者 角色间的拉扯 接案新手|3、4月生活:专案制还是包月制?找到适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接案新手|2月生活:如何找案源?请跟前公司维持好关系 选择错误了,只能自己承担。 选择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它充满不确定性, 你永远不知道接这个案子,会对你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目前法定年龄 18 以上就有投票权,代表我们在这个年纪, 就拥有自己经过判断、做出选择的能力,即便如此人还是常会选择错误, 该怎么减少选择错误,就是本篇文章的重点。 虽然全职接案的时间不长,还在学习阶段,已遇过一次失策经验。 当时手上有一个案子,距离原定交件时间剩两周,若按照进度安排是可以如期交件, 此时遇到了一个主动来接洽的案子,此案子比较单纯,工时较短就能获得收入, 当下十分心动,不过,会跟本来手上的案子时间打到。 由于我个性就是很有责任感,认真看待每一个案主与作品,想着我必须维持接案质量,因此最后婉拒这个邀约。 后来我后悔了!因为我没想到原本手上的案子交期延后, 也就是说,我后来是有时间可以处理我婉拒的那个案子...... 假设当初我能多ㄍ一ㄥ一点,逼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仍然接下第二个案子, 那么我就不会现在在那里后悔了😭 也因为有了以上的经验,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希望帮助同为接案新手的你,知道该怎么拿捏、判断自己该接哪些案子? 跟你分享一些我目前的想法(也许以后会改变),以及一些我知道的前辈经验, *以下纯粹为个人经验分享,请自行斟酌,不负任何责任喔! 心法 1. 案主是谁?接洽过程的感觉很重要! 虽然多数人都认为刚开始接案,没有挑案子的权力, 但生活是自己的,既然已经选择想要的工作模式,那么大家都希望能工作愉快吧! 就像职场上,就算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遇到不对盘的同事或上司, 工作起来也是觉得卡卡,接案也同理,一个案子是否适合接,「案主」是怎么样的人最为重要! 接案者有一个正职员工没有的优势是,你可以选择停损, 在合作过程中若觉得与案主不对盘、沟通成本高,那么接案者可以请求终止合约。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遇到这个状况,因此若对方是陌生案主,那么最初和案主沟通过程的感觉很重要,从一开始接洽案子就很顺,那么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若接案新手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跟陌生人推销你的接案服务, 也有点恐惧、不知道该怎么正确跟陌生人沟通案子,我认为可以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 许多接案前辈的经验,都是从身边认识的亲朋好友、前雇主开始的, 即使有可能他们发给你的案子你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至少对方你相处、沟通过的人,沟通成本可以减少许多, 并可以先从过程中累积接案经验,之后就更有信心面对陌生案主。 心法 2. 接案新手如何安排时间?你想过怎么样的生活? 想要成为全职接案者,不少前辈都建议先存好紧急预备金, 也就是若接案前期没案子、没收入,仍可生存 3-6 个月的存款, (我之后再写文与你分享,想要接案该做哪些事先准备), 我也认同这个想法,如此一来,即使你是新手, 也不需要为了赚钱,而完全不挑地不断接案。 看过不少接案前辈的分享,因为案子接太多,没日没夜的工作, 导致后来决定放慢脚步,接案少一点、生活多一点, 甚至有的人身体出现状况,必须安排一段时间好好休息。 前辈发生过的事情,也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生,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好好规划你的接案人生? 请回想一下,为什么你想要自由接案?不就是因为想要掌控自己的时间, 在想要的时间工作或休息,规划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会想踏入接案生活的人,想必都对自由很有自己的想法, 若懂得好好规划时间,那么就可能真的「自由工作」。 跟你分享我的规划方式,由于接案才刚起步,所以我给自己半年时间, 这半年里工时和正职工作一样,也就是一天 8 小时,一个月 160 小时, 什么时候工作不限定,只要工作时数达到这数字就行。 这样安排的用意为,我想知道,如果用我自己的能力接案, 在与正职工作时数一样时,能有怎么样的产量与收入;而为什么是半年, 算是设一个停损点! 多数接案前辈都分享,接案初期会经过一段不稳定的期间, 若能顺利度过,收入就会越来越稳定,若半年过去每月平均收入还未及以前正职收入, 我或许就会开始思考,该不该回职场上班,希望这件事不要发生 >< 不知不觉说太多了,重点是,当你规划每月的工时,那么在接案子时, 你就可以预想这案子需要多久时间,你的时间是否还能将案子安排进去, 假设案主沟通的来,案子也是你能力范围内,工作时间也 OK,那这个案子就非接不可。 心法 3. 你喜欢的 vs. 你现在需要的 接案生活有趣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随意搭配自己的「接案组合」(有点像投资组合的概念), 客制化自己的工作内容,是许多人羡慕的。 我把接案的工作内容分成「喜欢的」和「现在需要的」, 这想法是从接案前辈刘扬铭的书《离开公司,我过得还不错》而来。 书籍推荐:《 离开公司,我过得还不错:成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喜欢的」是指你本身就喜欢做的工作内容,「现在需要的」是指, 因为收入所以你需要接这个案子,这案子也许不喜欢、但也不致于讨厌它。 人们总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就算自由接案能够自由选择, 现实是,人每天工作的时间有限,喜欢的案子是否能出现也要靠运气, 因此我打算新手接案前半年,「喜欢的」和「现在需要的」各抓 30%、70% 比例。 以「现在需要的」的案子为主,但也不希望丧失接自己喜欢工作的乐趣, 如果这 70% 差不多能让我不至于挨饿,那我会预留 30% 的扣打,随时注意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接案机会, 因为如果一开始全部的工作时间,就被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内容填满, 那当有喜欢的工作机会上门时,你还有没有时间接?到时候会很烦恼! 想过喜欢的接案生活,在接案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连这样客制化的工作方式都不开心,那还不如回去找正职工作, 每月都有薪水进账户,对吧? 以上分享适合接案新手,里面提到的工作时间的安排,以及工作内容比例, 会等半年后,再重新思考比例是否需要调整,若收入不够就增加工作时间, 或发展能获得较高报酬的接案服务,若收入足够,就想将喜欢的工作内容比例提高。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在接案的路上你不孤单,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都可以到社群粉专跟我聊聊、或写信给我喔~ Your friend, Weien. -- 本文转贴自: Weien 微恩好感生活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1, 2024

拓展国际职涯,为何一定要经营 LinkedIn ? 「LinkedIn 经营全攻略」课程推荐!

想要去外商工作,或是赴海外求职, LinkedIn 经营绝对是你拓展国际职涯的第一步。 有别于 104 或 1111 等传统求职平台。LinkedIn 具备的「社群规模」、「多向联结」与「持续曝光」三大特质,成为许多公司企业、专业工作者媒合职缺最重要的平台。 1. 社群规模 截至 2023 年底,LinkedIn 在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累积了 8.5 亿的用户,并有超过 5,700 万家企业和猎头在上面寻觅人才。平均每分钟有 4 位求职者透过 LinkedIn 找到工作,等于每 15 秒媒合一次,体量与效率没有其他平台能够比拟。 2. 多向联结 传统的求职网站只是个职缺与人才的数据库,要不就是企业搜寻求职者,要不就是求职者搜寻企业职缺,基本上都是单方面的搜寻与筛选。然而,在真实的就业市场里,许多优质的好职缺其实都是透过「人脉」找到的,例如透过同事、朋友的引荐。 LinkedIn 本质上就是个专业工作者的社群平台,你可以轻易连结到全球跟你同产业、同公司、同专业的人,更多的人脉,也就代表更多的机会。 3. 持续曝光 传统的求职网站中,如果要顺利媒合,求职者必须在开启履历的期间,刚好遇到心仪的职缺也正好开放,如果两边时间凑不上就只能错失彼此。但在 LinkedIn 上,由于其社群平台的属性,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用户,数据都是随时开放的。 对求职者来说,就算当前没有要找工作,也能持续地呈现自己的专业与经历,让成千上万的招募者追踪与「探听」,哪天真的要谋职了,自然机会多很多! 虽然 LinkedIn 有如此明显的求职优势,但仍有不少上班族因为不熟悉 LinkedIn 的功能,或者受限于中英文的表达能力,未能善用这个平台,仍旧以传统的人力银行做为求职主力,实在非常可惜!因此,「大人学」特别邀请长期合作的 Sonny 老师与我们一起开发这门在线课程。 Sonny 老师是知名的口译工作者,也是炙星投创的国际长,拥有丰富的国际学术与商务经验,曾为 1,500 名台湾中高阶主管指导面试、修改履历,帮他们成功转职到理想的外商公司。 并且曾与「大人学」一起开发过【通往一流外商的英文面试准备指南】这堂线上课,在制作课程上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这堂课程与一般只介绍 LinkedIn 操作接口的课程不同,更聚焦于如何活用 LinkedIn 来建立你的专业形象。 包括:如何请他人在 LinkedIn 上推荐你的专业、如何在 LinkedIn 上结交新朋友,甚至让他们愿意引荐工作机会、以及如何透过贴文塑造专业形象等等。这门课程帮助你,不光让 LinkedIn 秀出你的履历,更让它成为你跨国界的专业名片! Sonny 老师也分享,根据他在外商担任企业顾问和讲师的经验,超过 8 成的主管在寻觅中高阶人才时,都会从 LinkedIn 下手。因此没有 LinkedIn 账号,或内容经营得不够好,等于直接放弃许多中高阶职位的入场券。 在课程中,Sonny 老师就会分享他与超过 1,000 名外商中高阶主管交流的丰富经验,包括外商的文化和他们关注的事项,以及容易吸引 HR 注意的细节。他将这些经验以最亲切、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台湾的学生们,并结合 AI 工具,用最简单的英文,挑战更优质的职位。 如果你对经营 LinkedIn 感兴趣,欢迎至课程报名页面《LinkedIn 经营全攻略:建立个人品牌,拓展国际人脉,让外商工作找到你》观看更多的介绍!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0, 2024

该认真的时候总是分心?3 个改变让时间一到就有专注力

设定每天的专注时间,推进一件重要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为什么这样安排出来的时间,却往往无法真正的专注呢?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扰,可以搭配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 3 个技巧来解决。 我们都希望每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重要的任务上,但是,有时候我们规划了一些时间,但是时间到了却还是三心两意、拖延分心,无法真正的专注。又有些时候则是我们工作生活上的杂事太多,感觉时间都被切割得很零碎,最后这些零散时间也往往在忙乱或偷闲中渡过。 我们甚至也试过很多「专注工具」,但无论是限制自己上网,还是听专注音乐,却都不一定能够真正保护好专注时间,还是很容易分心、拖延或陷入忙乱状态。 我们当然也知道「保护专注时间」的重要,问题是「安排时间」跟「专注」好像是两件事情,有没有什么样具体的技巧,可以让我们真正保护每天有限的专注时间呢? 无论是你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专注在重要工作上,还是你希望可以每天都掌控一点点有限的专注时间来推进自己的斜杠,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保护自己专注时间,并让自己在这些时间可以保持专注的几个技巧。 对上网生产力有要求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Arc 浏览器 windows 版测试心得,用四大接口改造升级专注工作流 1. 专注前,要先完成准备步骤。专注时,要立即进入核心。 可以让我们专注去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但是,如果一个任务要「从零开始」,却往往是难以进入专注状态的。所以,我们第一个要避免的错误,就是在专注时间中从零开始做一个任务。 反过来说,我们应该让任务在进入专注时间之前,已经是准备好可以专注进入重要核心部分的状态,这样专注时间才会真正实现。 例如我打算利用每天固定的时间写一篇部落格文章,假设我设定在晚上 8 点,但我到了晚上 8 点时,连文章的题目都还没确定?或是也没有准备好大纲?还缺少一些关键的案例与数据?试想看看,这时候要分心找数据,要游移不定的想题目,还有办法进入专注的状态吗? 反过来说,我可以先利用其他零碎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准备步骤」。 先利用空档设定题目、完成大纲、找到一些基本数据,这时候到了晚上 8 点,我的写作任务已经准备要进入「最核心的写作」部份了,这样我就真的可以专注在写作上。(延伸阅读:[卡片盒笔记法-1] 建立相对无压力、高产出写作流程的 4 个步骤) 2. 确认自己在专注时间要产出的成果,才能保持专注。 上述的问题在于,我们很可能只是安排了专注时间,但是任务到底要做什么?却等到专注时间才开始想,「东想西想」是最容易让人分心、拖延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安排了时间依然无法专注,可能的原因之一。 这时候可能延伸第二个问题,我们希望自己有更多专注时间,但要在专注时间产出什么具体成果却很模糊,这样一来,有可能我们连自己要专注去完成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有效地专注呢? 例如在生活中有孩子的父母,可能意识到专注在亲子时间的重要,或许设定了一些想要专心陪伴孩子的时间,但在这些时间中我们却很容易放不下那些自己的工作、兴趣,忍不住开始拿起手机看个邮件、滑个信息。甚至很有可能在这样的专注时间中,大人小孩一起分心,最后无法创造优质的亲子时间。 反过来说,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一些亲子时间明确要产出的成果,像是我想创造孩子能有更多的动手做做看的体验,所以我整理了一则折纸笔记任务、一则积木笔记任务、一则画图笔记任务,里面我会设定一些下次要玩玩看的成果,例如折出一个恐龙乐园。 而当我进入安排的亲子时间时,我会跟孩子讨论并选择主动完成其中一个有趣的游戏任务成果,这样的过程,帮助我和孩子都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在这段时间中,心无旁鹜,因为我们明确知道自己想要挑战完成什么新的成果,并且这样的成果也会让这段时间变得更有价值与收获。(延伸阅读:如何从生活小事培养专注力?我的 5 个亲子练习技巧经验谈) 目标明确、成果明确,知道自己在这段时间要产出什么,才有专注的内在诱因。 而且,因为自己对这段专注时间要产出的成果有明确定义,就比较不会被其他任务拉走而分心,像是上述的亲子时间成果的设定,就让我看到这段时间跟工作有同等重要性与价值。通常分心都是在于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以及没有明确设定有价值、有意思的成果。 3. 固定时间可以是弹性的、分段的,关键在于时间质量。 我们在安排专注时间时,常常会想要拥有固定的专注时间,例如早起的两个小时,晚上回家后的三个小时等等。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是我一个人生活的安排,这样的专注时间或许还能做到,但有了家庭与小孩后,这样的专注时间确实有点奢求,而且变动性也很大。 但也因为这样的机会,让我慢慢体悟到,所谓「固定专注时间」其实可以是弹性的,关键不是哪一段时间要专注,而是每天要固定累积多少专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 任务可以分段推进,更重要的是专注时的时间质量。 例如我很想早上早起专注两个小时写文章,但现实的情况是有时候小孩早起了就要陪他,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准备小孩早餐与上学,更重要的是有时候逼自己早起反而精神不好,这段时间的产出质量不佳。 反过来说,或许我先比家人早起 30 分钟就好,但这 30 分钟就投入在我的文章写作,帮我完成文章的第一段开场。接着上班的午休时间,我再利用 30 分钟完成文章的第二段论述。通勤的时候处理前面说的那些准备步骤,这样晚上回到家,小孩睡着后,我给自己 60 分钟的时间把文章的论述与结尾完成。 这样一来,我还是每天固定「累积」两个小时的专注写文章时间,只是每一段专注产出一部分的成果,并且利用我更容易掌控、更有精力的几段专注时间,分段把重要任务完成,这样的专注时间其实也有很高产出。 而且,比起早起或晚睡的专注时间却因此精神不好,前面这样分段的专注时间,反而让我在这些时间中都是相对有足够精力处理重要核心任务的状态,这样的专注时间也更有质量。 后来我的工作上有更多同时进行的项目任务时,我也发现上述这样的「分段专注时间」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状态。我们要追求的是每天「固定累积」某个数量的有质量时间在某件重要事情上,并接受我的工作流程就是会被会议与临时意外干扰的现实。 有了上面三个技巧: 专注前,要先完成准备步骤。专注时,要立即进入核心。 确认自己在专注时间要产出的成果,才能保持专注。 固定时间可以是弹性的、分段的,关键在于时间质量。 那么我们搭配「西红柿钟」来推进分段专注时间的成果,或是搭配「专注音乐」来让自己专注在重要内容产出上,还是透过「时间追踪工具」计算自己每天累积的专注时间,有上面三种技巧的搭配,这些专注工具才会真正产生效果。 这就是我帮自己设计专注时间,并且在专注时间可以保持专注力的技巧,提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回馈讨论。 -- 本文转贴自:计算机玩物(原文标题:2023 试试看这样安排专注时间,3 个改变让时间一到就有专注力)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