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39 posts
Sort by Latest
高效能会议的 7 个习惯!远程工作靠它保持在线开会效率
有时候开会变成聊天,结果一件事情讨论了很多次,最后项目却还是没有什么进度。有时候开会时大家都很努力,但讨论的时间拉得太长,讲的话失去焦点,让会议变成一件累人的事情。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每天面对许多公司内行政会议、客户项目开会,甚至有时需要谈判决策的会议。回顾自己亲身经歷过的各种冗长会议、高效率会议,两者对比,或许可以从我自己的经验,整理出让会议变得「高效能」的七个习惯。 你或许也发现这篇文章题目,借用了史蒂芬.柯维的经典着作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当然我不是管理学大师,这里整理的七个习惯,只是我的个人经验,所以也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开会前,有个基本一定要做的事情:「准备自己要报告的资料」。如果要跟客户讨论产品,我就要先准备好市场分析资料。如果要说明项目进度,我就要准备好工作报告。 因为太基本,所以不列入下面的七个习惯中,就让我们从已经准备好开会资料开始,看看还能「为高效能会议做些什么事」?这些习惯包含了会议前、中、后的不同行动。(可以延伸参考两年前的这篇文章:我如何用「有效」企划进行高效率会议讨论?) 1. 列出这一次要确认的重点问题清单 会议有时候会不小心失焦,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或是想到什么讨论什么,最后离题而拖长不必要的讨论时间。 有时候会议会有议程,但有时候没有。无论如何,我都会有个习惯,就是自己先列出这一次我想讨论的重点清单,以及我想确认的问题清单。所谓「重点问题清单」,不是报告资料,而是里面真正需要釐清的问题是什么?真正值得凸显的重点是什么? 我通常会问自己,假设会议时间很少,假设最后没时间才轮到我讲,但我一定要确认的重点与问题是什么? 无论我是不是会议主导者都需要这份清单。 如果我是主导者,有了重点问题清单,我就知道什么时候离题,可以把会议拉回讨论主轴。如果我只是报告者,有了重点问题清单,我也知道如何简洁扼要的说明,并且知道我应该花时间在哪些重点上讨论。 2. 排出重点问题清单的讨论逻辑 会议有时候会卡在一些关键问题,结果陷入无解的讨论迴圈。会议有时候让人觉得很混乱,最后好像讨论了很多,但心中对项目的整体架构却还是很茫然。 在前面列出重点问题清单后,我还会多一个习惯,就是我会排列出要怎么讨论这些重点、问题的顺序与流程?把这些重点与问题,用逻辑重新整理一次,先确认简单的、要先确认的问题,然后才慢慢引导到困难的讨论。 我通常会问自己,这些重点与问题要怎么依序提出,对方会被我说服? 这样的习惯,可以让会议过程中,对方更容易对你建立信心,并且困难问题也会从简单开始,逐步拆解,这样整个会议过程都会更加顺畅。 3. 确认我自己对问题的解答与底线 有时当会议讨论到关键问题,但是大家都不确定解答是什么,不确定能不能这样做,于是不能做出决定,可是又在讨论上无限迴圈。 当然会遇到一些很难抉择的问题讨论,但在前面决定好重点问题的讨论顺序后,我还会再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想好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或是这些问题我的最后底线是什么。如果底线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会在会议前先去问可以做决定的主管,然后才去跟客户开会。 我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如何大家没有更好答案时,我的目前最好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对方提出要求时,我可以答应的最后底线是什么? 前面三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准备好问题清单,又怎么知道要准备好底线答案? 而当我准备好自己的答案,就能在会议时明快地给出回应,有意外时也能自在的应变、调整甚至推翻。 4. 一开始就先说明会议的待办清单 尤其是一些企划构思会议时,与会者抱持着聊聊看的想法,但会议也很容易就变成真正的聊聊看,最后却无法拉回需要的结论。 在会议一开始时,如果可以的话,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会先跟客户、与会者,说明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的逐项重点与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明前面第二个习惯列出来的有逻辑的讨论顺序清单。 我会说,今天会议想要逐步讨论这几项问题,然后最后我们要确认什么结论? 只需要一个很简单,可能不超过一分钟的说明,但这个简单动作有两个效果。 虽然会议中不一定能阻止喜爱天南地北聊天的人,但起码我们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拉回讨论,例如「让我们先回到我刚刚说的下一项重点」,大家心中也有个底,容易接受被打断。 并且这样可以有效先暂缓抱持着疑惑的人,防止他们太快提出现在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这会让会议失速失焦。让他们知道等一下会讨论到那个问题,而现在先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现在这个问题,有助于解答等等那个难题。 5. 事先做好会议笔记 当然,我们都会做会议笔记。 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在「开会前」先做好会议笔记,也就是先把我要讨论的问题清单、我的解答与想法,都先做好笔记,然后才去开会。那么会议时要做什么笔记呢? 我的会议笔记主要在记录: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应变,下一个接续讨论的问题要不要调整? 因为基本的重点问题与答案,我可能会议前都做好笔记了。这时候会议中的笔记其实主要聚焦在让接下来的会议更加高效率的方法,我听到对方提到什么事情,接下来我要提出什么回应或询问?接下来要怎么调整流程会让讨论更顺畅? 6. 最后确认一次所有结论 当会议结束,大家对于这次会议其实已经讨论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时候我会习惯重新说明一次每个问题的结论,不用超过一分钟,但可以有很多好处。 说明一次会议结论,让大家确认是不是每个结论都没问题,也让大家快速对这次会议有了整体概念。 当然,最好能在会后,立刻把这次结论 mail 给大家一份。 7. 讨论接下来每个人的下一步行动 一次会议可能讨论了一整个项目的流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长期而庞大的工作,但这样的会议回去后,不一定能立刻推动项目的进行。 所以我还有最后一个习惯,就是在说明完这次会议的所有结论后,我会问大家,那么接下来我们每个人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可能是 Esor 要列出大纲、 A 要拟出合约、 C 要把会议纪录发送给相关人并收集回馈。 我习惯在会议最后,跟对方确认回去后「立刻可以做」的行动是什么?如果不是立刻可以做的,就要设定一个近期检查时间。 透过上面几个会议习惯,在我的经验里,更容易创造高效能的会议,让会议进行得更快速,在准确的时间结束,并且会议之后会真正产生一些有效的行动。 -- 本文转贴自:电脑玩物 ( 原文标题:高效能会议的七个习惯,不能只是开会前准备资料而已 )
December 7, 2023
Amazon 广告策略经理 Jessica 专访|你也有个看不到人、就不放心的老板吗?远程工作者该如何搞定爱Con-call的老板?
2020 年开始,Covid-19 疫情席卷世界,病毒的高传染力让远程办公成为常态。然而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部分亚洲的远程工作者反应,他们时常得面对无意义的进度会议、频繁的在线检查,甚至不时的电话打扰,都让工作节奏被打乱,工作进度也因此受到拖延。 更糟糕的是,这种无时无刻被监控的感觉,让人工作起来压力倍增。 Jessica 目前在知名电商亚马逊工作,担任广告高级销售策略和营运经理,负责广告业务的数据分析以及策略规划,曾在疫情期间,远程工作长达两年,并且在中国、台湾、美国的企业都有过远程办公的经验,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她来分享自己的观察以及如何适应亚洲的远程办公文化。 「亚洲的企业,大多比较偏向流程导向。」 Jessica 说美国的工作文化很偏向责任制,只要你能在时限之内把任务完成,主管与老板其实不太在意你上班时间是否在在线。举例来说,Jessica 分享了在美国远程工作时的一个情况,她有一位同事每天上班时间会有一到两个小时不在在线,因为她去接孩子放学,甚至有时在接送的过程中碰上塞车,不在在线的时间会更久。 但在亚洲的工作文化中,即使你能在按时交出成果,管理者还是希望你在工作时间待在位置上,让他们能随时 follow 你与项目的状态。 换句话说,在远程工作时他们会期望你能够一直保持在在线,即使通讯软件不必一直处于通话状态,但仍要保持在线的状态,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确保你真的在解决问题。 「过去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进度会议,但是开始远程办公后,主管便提议将进度会议改为每周一、三、五召开。」 Jessica 认为,一般来说,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企业都偏向流程导向,这样的趋势源自亚洲的领导者对于员工的信任不足,他们认为只要不在主管的监管下,就一定会偷懒。 即使是在亚洲的外商公司,或是在亚洲工作的外国主管,在亚洲文化的影响下,仍旧会希望看到员工在工作时间乖乖待在一个空间内 on call。 因此,如果你的企业很常开类似进度会议、或是老板或主管很常向你询问项目进度、甚至借故视讯与通话,那就是非常流程导向的行为。 对于流程导向的企业来说,远程办公可能会面临到主管或老板频繁询问进度,导致工作上的监管与干扰。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这种情况呢? 首先,我们就得先了解管理者过度询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信任的源头,来自于信息的不透明 前面有提到,很多亚洲公司会采用流程导向的原因,是高位者对基层的不信任,而这股不信任感,其实是源自对信息不透明的焦虑。 在办公室工作时,主管或老板可以随时找到你,随时与你确认工作进度以及目前的成果是否符合他们的期待。 然而远程办公时,由于无法面对面实时交流,因此容易让他们对于进度失去掌控感,害怕项目因为员工的偷懒而延迟,或者直到最后阶段拿到成品,才发现成果不合期待,不仅前面的努力白费,后面修改的成本可能也很大。 因此,为了弥平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感,管理者才会想要频繁地召开会议,确保自己能得到最新的信息,万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彼此可以立即沟通和处理。 所以,如果想要降低管理者的干扰,缓解信息不透明的焦虑便是当务之急。那该怎么做呢?「主动回报」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主动回报的要点与架构 主动回报指的是,你可以在平常的进度会议之外,再准备一份「工作进度与成果回报」,这份报告的时间以周为单位,定期以信件的方式寄给主管,如果觉得太正式,也可以用讯息告知。 回报内容必须包含三个重点: 1.本周已完成的项目 这部分主要是对本周成果的简单回报。我们可以讨论自己在本周解决了哪些问题,完成了哪些任务。如果有结案单或数据报表,可以一并附在信件中,供主管查阅。 2.本周正在推进的项目 在这里,我们可以稍微提及本周正在进行的任务进度。不必详细到每个任务完成了多少百分比,但可以提及自己目前进展到哪个阶段,以及是否有需要主管提供协助的地方。 如果遇到困难或有坏消息,我们也可以在讯息中说明情况,例如,如果项目时程延迟、客户增加要求、或是数据核对出现误差等情况,我们可以让主管知道。 这样,主管会知道我们不会单纯报喜不报忧,也能知道该如何提供帮助。 3.下周准备进行的事项 最后,我们可以向主管说明自己接下来打算进行的任务。如果有需要资源,也可以在此时提出,让主管知道。这样不仅可以让主管了解工作进度,也能提前规划资源分配。 建立安心感形成良性循环 或许看到这边,你会有点疑惑:「老板都已经会主动召开会议询问了,为什么我还要主动回报?」 虽然每天都会开进度会议,但这类会议通常涉及整个部门,大家轮流报告自己每天做什么。然而,这种流水账的报告,老板不见得全部都记得。因此,我们每周的回报,实际上就像是个人每日进度会议的会议纪录,具有整合信息的价值。 此外,主动回报虽然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在远程工作时却提供了塑造自我形象的绝佳机会。 当你每周主动提供项目进度时,不仅可以减少领导者因信息不足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还能让他们对你产生「持续解决问题」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印象,时间一久就会产生信赖感,当有更好的机会出现时,他们自然会先想到你。 实际上,无论是远程工作还是在办公室,管理者对于信息的焦虑一直存在。然而,在远程工作时,由于无法看到员工的工作情况,这种焦虑可能会转变为怀疑,进而产生紧迫盯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主动提供信息以弥补这种信息落差,那么他们对我们的监控力度自然会减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December 7, 2023
怎么用 Notion 快速制作个人履历或品牌 Sales Kit?自媒体经营者怎么行销自己
我常说,在这时代,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产品来经营。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无论 Podcaster、IGer、YouTuber,还是文字创作者),遇到潜在合作对象,你有准备东西能让别人能快速认识你吗? 如果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或者转职的工作者,遇到好的用人主管,你有办法留下印象,让对方事后想进一步和你认识吗? 你需要一个好的 Sales Kit,而里头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在网络时代,专业的工作者会建立个人网站做为 Sales Kit,无论主动发给潜在合作对象,还是被动以关键词被搜寻。我在经营自媒体品牌的初期,也是透过经营在 Medium 平台写作,累积关键词,让潜在的合作对象找上门,从讲课、合作到咨询服务。 然而,制作一个专业的个人网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请人做至少要数十万,即便你像我一样全部自己自干,连设计都自己来,要刻出一个还象样的网站,至少也要一至两个月。(我的网站已经一年了,但我现在还有许多不满意,每一个月都会排时间出来优化) 虽然现在我有了个人网站,但我还是建议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品牌经营者」,还是「职场工作者」都要制作一份「简易版」的 Sales kit,让新认识的人可以快速认识你、留下好印象,他才会进一步去你的个人网站或作品深入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个「试吃品」啦。 所以这篇会和你分享,我是怎么用 Notion,仅仅用了四颗番茄钟(180 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份专业的个人品牌的 Sales Kit,以及一份好的 Sales Kit 的基本元素是? 你可以先点开查看,接着让我和你说明,我是怎么制作的: 点此查看完整Sales kit(Notion) (2023 年的雷蒙周报 SalesKit 也是用 Notion 制作:点此前往参考) 为什么我选择用 Notion 快速制作? 1. 更新频率高 → 成本高 无论是个人履历还是完整的品牌 Sales Kit,最少半年就要更新一次,而我是每两个月就会去做更新优化。处理这种变化频率很高的内容,如果直接用网站,成本相对高上很多。由于 Notion 是完全免费的,制作起来又快速,能降低变动成本。 2. 版面简洁,无须太多设计能力 透过 Notion 的自由版面,能让阅读者有效抓住重点,沉浸式地专注在上面的内容,不会被其他东西给干扰,我们在制作时也不需要考虑其他东西,只要专注在内容上。因此,只要掌握 Notion 的功能,并不需要太多的设计背景,就能排出好看简洁的版面。 3. 可以直接跳转到特定区块 透过目录大纲(TOC)功能,能够直接跳转到特定区块;或者能把特定区块的专属网址给别人,让别人进来不是从头看,而是在你想要他看的地方开始。(例如点击这里,可以直接从公开课程浏览,对于邀课单位我就会丢给他们这连结) 一个好的 Sales Kit 需要包含什么? 如果说个人履历的目的是让公司对你有兴趣,一份好的个人 Sales Kit 的目的,就是让对方不只对你有兴趣,还能「成功把你销售出去」。 那么就要做到 Why → Who → What → How。无论哪一段都要让人感受到你的「差异化」为出发点,一开始简洁有力地介绍自己(背景经历),再举出作品和数据,加上提出「我可以帮助你什么」,最后以「你可以怎么联系我」收尾。 1. 以 Why 贯穿全场 无论是在写履历还是 Sales Kit,最重要的就是「差异化」—— 每一段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么多人,我为什么要挑你(的产品)?」 具体作法是,你要在每一段都加一点料(个人特色)进去,让对方被你的愿景和使命打动,觉得我们俩是同一类人,追求一样的事。 2. Who:背景和使命 因此,一开头我把 Notion 用成双栏,左边放照片,右边放条列式经历,让对方快速了解我的背景、关键经历,再用一句话说说我的使命。 (图/雷蒙三十提供) 3. What:用数据和作品说话 愿景之后,一定是拿出作品,用数据说话。(不然你就只是一个说大话的骗子 👻) 画面里,我用了 Database(数据库)功能,把我过往 Podcast 合作广告的案例列出,可以让对方一眼看到我是怎么与对方合作的,并可以直接去试听感受。 (图/雷蒙三十提供) 4. What can we help? 当对方了解了 Who(你是谁)& What(你做过什么)之后,你要主动提出一个答案,响应这个问题: 「你的产品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能帮我赚多少钱,能为我(的企业)创造多少价值。」 (图/雷蒙三十提供) 而我是在「每一项作品」提出的同时,旁边就写上「我能帮你做什么」,向阅读者传递「你也想要像他们一样吗?我可以怎么帮助你……」的讯息。 另外,和大家分享个实际案例。为什么制作一份完整的 Sales Kit 这么重要? 有一次,我把这整份 Notion 丢给本来要找我去讲课的企业。结果他之后告诉我,另外也希望我能帮他们写篇文章,或者让主管上我的 Podcast 节目访谈,请开个价钱给他们 XDD → 多准备一环,你会遇上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5. How:我怎么联系你 由于 Notion 的自由特性,我几乎会在「能帮你做什么」的地方就加上联络信息。 我也在最开头运用 Comment 功能写上的 Call to Action;在最尾端我也加上「回到顶端」的连结,让阅读者看完后可以不用滑到最上方,可以直接点击跳到目录大纲。 整个页面只花了我约三个小时,绝对比起去架一个网站容易、快速数十倍。基于 Notion 的干净版面,能让别人在一开始认识你时,用最简单的方式,对你产生兴趣,之后再去比较复杂、多功能的个人网站或服务。 点此查看完整Sales kit(Notion) 后记:别抱怨「怀才不遇」 我看过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如果是十多年前,你确实可以大抱怨社会不公,因为绝大部分的资源和曝光渠道都被特定权威人士给掌握。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网络,有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被人看到、把你的好给展现。舞台,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如果能看到这篇的你: 你不是怀才不遇,往往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用错方法努力。 在数字时代,善用工具,用聪明的方法快速学习、工作、展示成果,是我们的基础能力。因此,我希望能帮助每一个人渴望升级自己的人,掌握如何用聪明的方法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即将推出一门最完整的 Notion 课程,但这不仅仅是在线课程,还会有后续的「线上训练营」,期待你的参与,我们路上见。 -- 本文转贴自:雷蒙三十(原文连结)
December 6, 2023
数字游牧保险怎么保?4 家保险公司特色一次看!
许多人筹划数字游牧,想要到国外长期工作与生活,有空时还可以来个旅游,但有一个很大的烦恼就是「医疗保险」、「意外保险」该怎么处理。尤其在国外,医疗的费用与便利性不比台湾,一旦生病或遭逢意外,就特别麻烦。 我们出国旅行,通常会保「旅游平安险」或「旅游不便险」,让我们在国外遇到生病、出意外,或是行李丢失、行程取消等等状况,有一个保障。 不过,市面上许多「旅游平安险」或「旅游不便险」产品,大多需要先确认好旅程天数、国家,才能进行投保,有些国内的旅平险、不便险,甚至会有旅程天数的上限,像是一些保险公司的上限是 180 天。 但对数字游民来说,他们待的国家可能不确定,停留时间也很随兴,这时候,专为数字游民设计的「数字游牧保险」会是更好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大家最常讨论的四家保险公司,包含 SafetyWing、Genki、Insured Nomads、World Nomads,一一介绍它们的特色与内容吧! 1. SafetyWing SafetyWing 是许多数字游民首选之一,因为它是每月扣款,让不知道旅程天数的你,可以随时取消或续保。 SafetyWing 的 Nomads Insurance 保险,分为医疗与旅行意外的保障。 在医疗部分,包含意外疾病或受伤的必要治疗、紧急运输、急诊牙科等都涵盖在内,不过条款中有规定从事高风险体育活动、曾罹患过的疾病、癌症治疗等等,是不能理赔的。 在旅行意外部分,如旅行延误、行李丢失、或遇上自然灾害、政治疏散等,也可以申请理赔,若身亡,也会有后事处理的安排费用。 SafetyWing 依据不同年龄层,收费方式有所不同,如果你是 10-39 岁,保费为 4 周 45.08 美元,你可以每月扣款、续保,并前往世界各地。除了受美国、英国、欧盟、联合国等制裁限制的国家外,都可以受到保障。 若你在旅程期间回到自己的国家,停留 30 天内,也能受到保险保障,但如果超过 30 天保险就会暂停,等到你再次出国才会恢复。 SafetyWing 因为价格便宜,受到许多数字游民的喜爱,但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的自负额为 250 美元,也就是你的医疗费用若为 1000 美元,将自付 250 美元,剩下的 750 元保单才会理赔,若费用没超过 250 美元,保单将不会理赔。而且如果你有美国国籍,或是旅程会到美国,在美国境内,保额或限制也会变多,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详细的信息,或是其他为远程工作者设计的保险,你可以参考官网。 2. Genki Genki 分为两种医疗保险产品,包含 Genki Explorer 与 Genki Resident,两者的承保范围与费用不太一样。 Genki Explorer 的保障范围,包含住院、医疗服务、救护车、遗体遣返、部分牙医、部份运动伤害、初步精神治疗、怀孕等等,不同年龄层会有不同价格。 Genki Resident 保障范围更多,像在医疗服务上会有更多的保障,包含物理治疗、根管治疗、住院心理治疗等,最低需承保一年。 Genki Explorer 的自负额便宜,你只要自付 50 欧元,意思是超过 50 欧元保险就会理赔,Genki Resident 则可选择不同自负额的方案,从 0 到每年 1000 欧元的都有。此外,你可以在世界各地数字游牧,若返回母国在一定天数内,可以受到有限制的保障,但如果去美国或加拿大可能会有较高的保费或额外限制。 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旅程延误、行李丢失等等旅行意外状况的保障。如果你会往返多个国家,这一点可能需要谨慎评估。 更详细的信息你可以参考官网。 3. Insured Nomads 刚刚介绍的 SafetyWing 或 Genki Explorer,主要是按月扣款,你可以在保障期间去往不同的国家,而现在介绍的 Insured Nomads 保障的方式不太一样。 好比说,你已经决定好要去一个国家,且知道一个期限,在 7 到 364 天内,Insured Nomads 提供 World Explorer 方案。或是你一年会多次出国,并会多次返回母国,则可以看 World Explorer Multi 方案。 World Explorer 或 World Explorer Multi,也保障医疗与旅行意外两大面向。医疗部分包含疾病治疗、牙科眼科、心理健康、运动伤害等,在旅行意外部分则在意外死亡、行李丢失等状况也有保障。许多保险不能投保的海上或冒险运动,此份保单也有些相关的保障。 不过,World Explorer 或 World Explorer Multi 也有自负额的规定,World Explorer 你就可以依选择要承担的你想要的自负额 0 至 500 美元,保费也会有所不同,且保费虽依据不同年龄层、地点与需求会有不同的费用,建议去官网查看。 特别的是,如果你是记者、人道救援人士,想前往战地,如乌克兰,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对应的保单。 更详细的信息你可以参考官网。 4. World Nomads World Nomads 是许多世界旅游达人会保的保险。如果你想数字游牧,但重心会放在旅游,甚至从事危险运动,就可以考虑这一项。 除了大众熟悉旅游常有的医疗内容,包含医疗、住院、牙医、怀孕等,行程延误、护照被偷、信用卡被盗等等也会有相关的保障。特别的是,若你喜爱从事高强度运动、探险,World Nomads 是不错的选择,好比说许多保险公司不承保潜水、跳伞等危险运动,但 World Nomads 就保障了 150 多种活动或体验,但仍一些运动不在保障范围。 甚至针对数字游民,若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等,在你面前被抢,或是天灾火灾损毁,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有所保障。 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决定要保哪些项目。这一份保单你需要填写会前往哪些国家、期间,以及要保哪些内容,保费也会也所不同。 更详细的信息你可以参考官网。 以上是几间常见的国外保险公司,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保险,来为你的旅程多一层保障!
December 6, 2023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下)计算成本、报价、签约这样做!
嗨,大家好!我是 Simon,目前是一名在东京工作的产品设计师。 花了一点时间,终于写完关于设计师接案二三事的下集,还没看过上集的朋友可以先点下面的连结前往阅读: UI/UX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准备,如何挑案、慎选业主? 延续上一篇所聊到关于接案前要具备的心态,这篇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大家更在意的事情,也就是接案时实际会遇到的问题:成本、报价、合约等等事项。 废话不多说,那我们开始吧! 关于成本这件事 很多人认为,接案就是交付设计成果、业主付钱,扣除成本后,剩下就是实际到手的利润,一种银货两讫的概念。而事实上,身为一个接案设计师,你所要付出的成本与计算成本的方式可能比你想象要复杂的多。 而成本又可以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成本: 看得见的成本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你是自己接案,你需要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设备费用)、自己的空间(房租)、用自己的设计软件(正版需要付费),甚至还有水电费、行政文书用具、杂费、需要自己付劳健保等等。 简单来说,在公司上班你能得到的资源与福利,在个人接案的状态下通常都没有,试想一下:如果接案时突然计算机计算机坏了怎么办?软件到期要付款更新怎么办?在家工作天气太热一直开冷气,电费飙高怎么办?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在你接案时需要考虑的成本。 看不见得成本 除了金钱支出以外的成本,还有许多我们不会注意到隐性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不会影响到你实际的收入,但如果有办法控制这些成本,可能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或有益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大概举几个常见的隐性成本: 1. 沟通成本: 接案时第一个会遇到的成本就是沟通,如果双方在合作期间沟通良好,那一切都没问题,但如果彼此对目标或风格的理解常常不一致的状况下,设计师会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沟通。不过一旦彼此熟悉、有默契之后,这个沟通成本会越来越小。当然,设计师本身也可以练习一些说服客户的技巧来减少这些沟通成本。 2. 人情成本: 人情债这个比较常出现在熟识的业主上,由于是认识的业主,可能更容易被杀价、凹东凹西或乱加需求,而你却不好意思拒绝,这时候附加在自己的身上的工作量就属于你的人情成本,不做伤感情,做了增加负担。这个就很取决于你和业主的交情和自己判断值不值得做了。 3. 学习成本: 在做 UI/UX 的接案时,不见得每次都会遇到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有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或是因为项目需求需要尝试新的技术。所以常常会遇到需要花时间去研究调查的状况,所以真正在执行时可能会比预期的时间花的还要久,这点也必须在接案时考虑进去。 4. 项目管理成本: 由于是个人接案,想当然没有人会管你的进度,也不会有人跟你说什么时间应该怎么做,一切都是「自己管自己」。业主会想要在约定的时间内看到应该产出的东西,所以不管今天是进度落后,或是想推进项目你都必须要自己控制得宜,如果你是身兼多案的话就要把这个成本一并考虑进去。 所以接案成本其实有很多种,但这边要提到的是,成本并不是越少越好,虽然这些隐性成本有时会压得你喘不过气,但适当压力也可以帮助你下一次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厘清问题、以及对于如何报价以及判断这个案子该不该接下来。 报价不只是门学问,更像一门艺术 接来要来聊聊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可能会有点好奇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报价」。 不得不说,报价真的是一门的学问,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困扰如何报价,即便是现在,很多时候我也无法报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报价牵涉的层面很广,包含自身能力&经验、项目难度、时间限制、业主预算等等。 其实网络上也有许多关于接案报价的方法,可说是各种门派都有,但我自己的心得是:报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自己或是适合当下的项目。 白话一点就是:「你够不够了解自己的价值,对案件和业主有没有足够的判断力。」 虽然报价这件事情听起来很玄,但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你做出基本的判断,报价报得太高很可能吓跑业主,报价太低的话一来很可能连工读生的时薪都不到,严重点还可能破坏市场行情。 用时薪来报价 我目前最推荐的方式是用「时薪制」来制订你的报价,订出你自己期望的时薪,加上预估项目的工作时数,就能得到一个基本的报价数字。要订出自己的「接案时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你目前工作的月薪是多少,换算成时薪,之后依据一些情况做微调。 例如:你目前的薪资 40,000 元,每个月上班 22 天,一天上班 8 小时,那你的时薪就大约会是 40000/22/8=227 元。 但,记得我们前面有提到的成本吗? 所以你可以依据这个数字往上调整,通常我会 x 1.5 倍或 2 倍 当作我的接案时薪,或是依据项目的难度提高报价,如果是急件我通常也会增加报价。 但要记得,报价其实是门艺术,有时候业主很希望与你合作,但就是预算不够,这时候你可以评估如果用较低的价格合作,但日后也许能带来更多潜在的机会或效益。或是已知对方有非常多预算资源执行项目,可以尝试报得高一点,但同时报价越高就意味着你的设计质量要更精准。 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案例 有个中型 App 项目,已知业主是个新创公司,预算有限,核心功能大概有 5–6 个,粗估 UI 页面大概 70–80 页,还要包含规划 UI flow 和 wireframe,最后要交付完整设计稿和汇出要用的图档。 这时候你就可以思考你需要花多少时间执行每个阶段,加上一些弹性时间(如前期研究、沟通成本、项目管理等等),最后把所需的时数计算出来。 计算的方式大概会像这样子: 227(目前时薪)x 2(成本加权)≈ 450(期望时薪) 450 元 x 120(预估工作时数)+ 450元 x 20(其他弹性时数)= 63,000 元(最后报价) 「当你越了解业主的规格与需求,你就能给出相对精准的报价。」 利用用这样简单的方式,你大概能粗估出一个价钱来,再根据不同的项目状况做微调,虽然其实很多时候是需要靠经验的,取决于你知不知道要你要花多少时间完成工作。接案经验多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适合你的报价方式,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依照上面所说的观点,每当我常常我看到在 ptt 有人在征 logo 设计,预算只有 1,500 元,下面还有许多人回复要接的时候,我都不禁怀疑,1,500 元的预算之中包含了沟通、提案、设计、修改、交付档案等等工作,如果你需要至少用 10 个小时完成它的话,算下来时薪只有不到 150 元,接下这个案子对自己真的是好事吗? 设计是个专业,如果用低廉的价格接下案子,对整个市场其实也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同时也会培养出更多不了解真正行情的业主,所以接案与报价时务必三思而后行。 签订合约:保护双方权益 之前一开始接平面设计案的时候有个坏习惯,都不太会签合约,一来觉得好像金额不大,签合约有点太正式,二来觉得「应该」大家口头上讲好就好吧?结果证明了都没什么好结果,要不是一直被要求修改,工时整个大超过,就是尾款拖了很久才支付,这都是没有合约来约束彼此的下场。 「口头签约」这件事在 UI/UX、产品设计等数字设计上更不可行,因为相较于平面设计,做产品的过程中有太多需要沟通或修改需求的状况(当然也有超佛心业主、规格开的超清楚,但非常少见),相对来说金额也会比平面设计高一点。所以不管是要交付的对象、项目时间、开发进度、款项支付等等都要沟通清楚。 因此,我会建议接 UI/UX 的设计不管是不是熟人,最好都写下合约把所有细节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保护自己,同时也让业主对于你的项目执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轮廓。 而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合作过程顺利的话,合约签了之后通常也是摆在旁边不太会动到,其实合约的约束力在我看来比较偏向「心理」上的,因为一般来说合作关系都建立在「信任」之上,不太会有人没事要故意拖稿、乱改需求。但当真正发生一些状况时,合约都能让双方有个一致的共识与依据。 合约的内容该怎么规划? 首先,合约内容可以的话最好自己写,尽量不要让业主提供。但如果业主有他们公司的公版也 OK,但设计师还是需要重新检视细节,最终是要双方「共同拟定」彼此都同意的合约内容。 关于合约内容,其实网络上很多合约模板可以下载,可以用这些模板依据自身需求做调整,但以下有几个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1. 交付成果: 这个是最重要的,结案时最后到底要交付什么东西,是只有视觉稿?还是 wireframe、流程图?还是甚至源文件都要附上?有要交付的东西最好都要在合约上写清楚。 2. 项目验收时程: UI/UX 设计比较不建议一次做完然后一次看稿,这样通常问题会很多或方向跑偏,定时的沟通(约一周 1-2 次)会比较理想,最好可以分阶段把项目的内容作验收,验收完刚好可以搭配付款时程以利项目推进。同时也要注意时如果项目拖延时的状况,如果是对方规格或素材太晚给你、或是个人时间影响等等都要思考进去。 3. 付款时程: 付款方式很多种,其实看自己习惯就可以。不过我会建议一般金额如果超过10万以上的项目,可以至少分为三次付款,分别为第一期(合约签订后,开工前)、第二期(第一阶段的设计内容验收)、尾款(全部验收,档案交付结案),这样可以避免收入卡着进不来,项目也比较能顺利进展。 4. 修改次数: 「无上限修改」这个问题很常见,通常在项目开始前没沟通清楚就很容易发生,尤其做产品常常想到一个功能就加、逻辑不对就改。所以要避免这个问题,必须把修改条件写清楚。 这边举我自己的例子:在确认主要视觉风格后,如果还想要针对风格做细部修改,可以修改但次数不得超过 2 次。或是整体设计规格确认后想要修改,不能大幅度修改,只能修改原规格 10% 以内的内容,超过的话需要重新估时数报价。 5. 著作财产权与保密条款: 在项目进行时,一般不能公开内容,项目结束后之后的著作产财权是归谁所有、是否可公开展示,这些都要沟通清楚。 如何结案 在合约结束时,一定要依据合约上的内容,彼此验收清点该交付的档案。如果有需要把商业项目作为个人作品集,要注意是否有签保密条款或合约上有注明知识产权属于该业主,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盈利,作者应该拥有作品的展示权。 但要注意,要将商业项目放入作品集前还是跟要业主沟通是否同意,确认项目已经上线公开后比较理想。 结案之后,也要记得与业主保持良好关系,经常嘘寒问暖或关心最近公司、项目状况其实都是不错的方法。当你与业主建立好不错的关系,当他下次有案子想外包、或是有朋友需要找人设计时,绝对会第一时间想到你,我相信大部分的业主都是喜欢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磨合期。 同场加映:如何得到案源 案件来源大概是大家最苦恼的一个问题了,不过我个人是满讲求缘分的,将自己的能力、经验值准备好,当机会出现时你就更有把握抓住它。 案源不外乎以下几种: 1. 接案平台: 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接案平台或管道(数字平台外包网、ptt_soho 等等),不过相对来说竞争者多、信息不对称、案件质量不一,想接案有些还要先缴会员费用,其实我个人不太推荐这种方式,原因是上面很多削价竞争的状况,业主通常会选最便宜的设计师来执行。除非你真的想要大量寻找案件,有案就接,不介意案件内容,不然要挑到好案子的机率其实不是很高。 2. 人脉介绍: 这是我比较常用也是推荐的方式,但前期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需要长时间累积。一开始可以从多认识这个圈子的人开始,认识的人越多相对来讲机会也越多,并且在每次接案的过程都与业主保持良好的关系,好的业主也会帮你带来更多人脉。 3. 个人曝光: 这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方法,但其实很建议大家长期经营自己,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看见」是相对不容易的。可以透过经营社群、写文章、分享作品、建立个人网站、参与聚会或公开演讲,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建立个人品牌,当别人有设计需求的时候,脑袋中很难不浮现你的名字。 小结论 不论是你想接案或甚至是成为自由工作者,这个看似自由弹性的背后,要承担的责任与付出的心力可能也不比上班轻松,但接案是一种磨练自己非常好的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力、以及在时间内产出的效率,因此如果有机会非常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自己接案,只要在接案过程中能对自己、业主负责,相信都是非常好的经验。 好的,那今天就聊到这里啦,感谢你/妳花时间读这篇文章! -- 本文转贴自:Simon Lin(原文标题:UI/UX设计师的接案二三事(下))
December 6, 2023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准备,如何挑案、慎选业主?
嗨,大家好!我是 Simon ,目前是一名在东京工作的设计师。 拖了很久才开始写这篇文章,从 2016 年 5 月开始,我开始从事 UI/UX 设计相关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也幸运的陆陆续续接了不少案子,有网页设计、有 App UI 设计,甚至是动态影像相关的工作。 而这之中也因为工作转换的空档,当了全职的自由工作者约莫半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同事的日子有些无趣,但我也的确从这些接案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事情,包含对自己的任务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等。 接案这件事对有些朋友来说可能有点「难以言喻」,包含如何找到案源、如何合理的报价、实际上工作的状况等等,网络上似乎也比较少讨论这块。而也许也会有不少人会羡慕自由工作者看似美好的生活,每天可以睡到饱、自由选择工作的场所,但其实背后也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泪)。 在犯了不少错误、踩了不少坑之后,终于能和大家聊聊,分享过去一年多来我的接案经验以及自由工作者的心得与生活。 这篇文章将会和大家分享 接案前该知道的事 2. 接案的成本 3. 报价该怎么报 4. 关于合约,你该注意的事 5. 如何顺利结案 同场加映1:案源从哪来 同场加映2:自由工作者的自我管理之道 由于这次文章篇幅可能会有点长,我将分为上、下两篇和大家分享,那我们开始吧! 接案前的心理准备 其实大多数人接案不外乎为了两件事,「赚取收入」或「获取经验」,当然如果可以兼顾就太好了,但是,往往在接案的初期,事情总不如自己想的那样顺利,如果你第一次接案的经验不是很好,你可能开始会怨天尤人,觉得天下没有好客户、客户都很难搞,但事实很可能是:自身心理建设以及接案经验不足,导致合作关系不如预期。 我也是很后来才理解到这件事,之后也慢慢开始建立起正确的接案心态,除非你是合伙工作室,否则通常个人接案就是会需要一个人当多个人用,因此要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接案」呢? 你应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有足够了解吗? 你有能力独自作业并完整交付业主所需的成果吗? 你有信心做好时间管理并如期交付成果吗? 你有足够的信心说服客户采用你的设计吗? 你有办法在时间的压力之下依旧产出好质量的作品吗? 你有能力和业主与业主公司的团队成员共事并有效的沟通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由于自己接案不像在公司一样完成主管交付的工作,每个月领薪水就好,很多时候你必须自己去沟通、了解需求、执行设计、计算成本等等,接案是个弹性很大、但同时自我约束力要求很高的一种工作方式,因此,接案前多问自己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自己厘清自己是否适合接案。 当然,有机会接案还是鼓励大家勇于尝试,绝对会让自己突飞猛进! 这个案子到底要不要接?值不值得接? 相信如果你是刚开始接案,都会想好好把握每一个案子的机会。但接案前请务必谨慎行事,一旦接了案子,就代表有责任把这个案子做好(至少在符合双方承诺条件下)。 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有过接了案,但发现和业主沟通不良、无法继续合作的状况,或是自己时间安排不佳或沟通比预期还长,严重耽误进度,搞得最后两败俱伤。 几次的经验下来我开始发现:案子接得多,不如接得好。 因此慎选业主很重要。 好的业主不仅在合作上事半功倍,也有很有机会为你带来其他水平相近的业主,大致上来说,常见的业主可能会有几种类型: 认识的但不是很熟的业主 2. 完全不认识的业主 3. 熟识的朋友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业主与设计师的心态,到底彼此在想什么。 不同于有明码标价的物品,掏了钱就可以直接消费,接案更多时候像是种一来一往彼此探寻底线的过程,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论是业主或是设计师,都想从接案的过程得到好处,这两者是供需的关系,都是为了满足彼此的需求而合作。业主想用最符合成本的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设计师的心态则是希望用时间与专业技能换取合理(甚至高于一般上班薪资)的报酬。 接案其实跟找工作一样,案主会把案子交给你,相信也是对你有足够的信任,相信天底下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生意人会找一个不够专业的人做出不好的东西砸自己的脚。 只是目前台湾的接案环境还是有个现象,出来接案的人越来越多,有经验老道的、也有半路出家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削价竞争,加上有些业主本身也没有足够判断力(或 sense )之下,常常找最便宜的的人来做,结果最后成果不符预期,或是花大钱做出来东西完全不 OK 而造成相关纠纷。 回到正题,让我们来聊聊这些常见的业主: 1. 认识的但不是很熟的业主 这种业主通常是由其他认识的朋友介绍、或是之前有合作过的对象,因此对你的基本信息或是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在沟通上可以以七分理三分情的状态去沟通,但该做的合约与确认需求还是不能少。由于是算是认识,所以通常可以更有弹性的去协调合作模式,但也要注意「信任」与「承诺」还是整个合作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要因为认识就因此草率行事。 2. 完全不认识的业主 这类业主通常是由一些接案平台或是个人管道找到你,对你的作品可能有了解,但彼此间的做事方式与工作流程几乎都需要重新磨合。 所以我会建议在近一步了解需求前,甚至可以先约喝个咖啡聊个 1–2 次,观察这个业主的说话方式、对自家产品服务的想法、以及对设计师的态度是否尊重。 最重要的是,他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成果是什么,以及他知不知道设计师能帮他完成什么。 我会说「感觉」是很重要的,如果连一般闲聊对话都无法留下好印象,工作上可能就更难合作了。 3. 熟识的朋友 既然是熟识的朋友,沟通起来应该顺畅无障碍对吧? 我必须说这种接案通常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大家应该都听过「谈钱伤感情」对吧?除非你们真的熟到一开始就能把预算谈好、要达成的目标彼此都有共识,加上很熟的朋友往往都不会签合约,所以当有些纠纷发生时往往都没有一个协商的依据,我也听过好多原本朋友但因为合作之后关系破裂的案例,所以还是谨慎为上。 要小心,免费的最贵。 相信不少设计师们都曾经听过以下这些对话: 「你就随便帮我做一下就好了~应该花不了你多少时间吧?」 「这东西感觉不难啊?应该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做一做就好了吧?」 「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简单还要收我钱?」 「可以再帮我多做几个风格试试看吗?」 要不是我眼睛太小,不然我白眼可以翻 360 度(误)。 我相信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即便是被认为「最简单」的东西,它还是有其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时间并不是免费的,如果朋友不打算付你钱,那只好付出友情了,但友情付多了也是会负债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你会叫医生朋友帮你免费看病吗?会叫律师朋友免费帮你打官司吗?我想应该不会吧。 其实很多时候是「设计」这个专业被小看了,他们也许不知道要成为一名设计师需要经过多少时间的累积与磨练,如果下次遇到想找你做免费的朋友,好好帮他机会教育一下吧! 业主说这个案子很急,我应不应该接下? 我的建议:请仔细思考、判断后再接,但真的急件的话最好加收费用。 以我自己接案的经验来说,通常 10 个业主会有超过 5 个说这个案子有点急,而到底是真急还是假急,还真的需要自己旁敲侧击一下。一般来说,理想的业主应该在规划项目时就会把时程都安排好,甚至预留一些沟通、执行交付上的缓冲时间。 案件会到很急甚至导致需要把项目的时间压力推到外包设计师上,除非项目真的出了什么什么重大意外,不然很可能是业主团队本身的时间管理不佳或是内部有一些协作上的问题导致这样的状况。 所以建议还是把对方项目的状况问清楚,然后认真考虑是否承接,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如果真的接了的话,也建议告知业主由于急件会压缩更多的时间,若要维持一定的质量价格会反应到自己的时间成本上。 客户花了钱,我是不是都得听他的做? 当然不是。 常常听到有业主会对设计师的设计指手画脚,认为自己花了钱就可以指导设计师「如何做设计」,但我认为身为设计师的价值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了解需求与沟通是不可避免的一环。 设计绝对是种专业,而专业本身又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之上,要让客户相信你做的设计能解决他的问题。很多时候客户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会下意识地说出一些很「抽象」的需求,然后期待设计师可以多试几个版本、风格,看看有没有哪一个可以刚好命中他的喜好,这其实像买乐透一样,非常的凭借运气。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我的方法是不断地客户问为什么,引导客户说出真实的需求。或是使用市面上成熟的产品做为讨论的基础、请业主找出心中理想的设计,千万不要被抽象的需求给蒙蔽,然后就开始花时间「尝试」,最后花了远超于项目成本的时间。 例如像是遇到:这个页面可以再活泼一点的感觉吗?这个字好像有点太小了、我觉得使用者不想点这个按钮等等⋯你可以这样反问: 「请问您心中活泼的感觉是怎么样,有实际的案例参考吗?」 「请问这个文字在整个页面中,重要程度大概在哪边呢?」 「请问是哪个部分让你觉得使用者不想点这个按钮呢?是颜色、造型、还是其他原因呢?或是能请您提供一些过往用户使用网站点击按钮的数据呢?」 多问为什么,找到业主需求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去沟通并解决问题。 但如果遇到不愿沟通的业主,且有种「花钱就是老大」的心态,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再继续接下去了,因为这绝对会是段痛苦且漫长的过程,互相尊重与信任绝对是维持长久合作关系的最佳解答。 呼~不小心打了好多,那上集就先讲到这边,下集将会跟大家分享关于接案的各种细节,像是成本、如何报价以及如何撰写合约等等,那我们下次见啰! 下一集: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下)计算成本、报价、签约这样做! -- 本文转贴自:Simon Lin(原文标题:UI/UX设计师的接案二三事(上))
December 6, 2023
《主人思维》读后心得:重新思考职涯和雇佣关系
如果把工作的职位和头衔拿掉,我们是谁?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人真的在乎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和衡量自己的人生。我们与其等待别人帮我们安排的职涯,不如自己动手创造理想中的职涯发展路线。 这本书在说什么? 《主人思维》的作者是职涯规划师陈韦丞,他的专业领域包含了职涯定位与发展、履历和面试的咨询、心理评测的解析、职涯探索牌卡的课程等等,目前累积演讲与工作坊超过两百场、实体触及人次将近三万人。咨询年龄从高中生到中年上班族,多年来帮助许多人找到理想的工作方向。 他在这本书中以优势特质为中心,教读者设计自己的职涯蓝图。他认为职涯定位的顺序是:由内而外,同时考虑理想和现实。而职涯问题处理的层次是:先处理方向定位问题(内在、外在三角形),再深入探索生涯意义(生命三角形)。 除了职涯的方法论之外,作者也在书中安插了一路上从受雇者、自由工作者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工作应该要为了生活服务,而不是让工作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这本书基于作者在职涯发展领域的专业,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带我们重新认识雇佣关系、职涯路径和自己做职涯主人的方式。 我们跟公司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要谈主人思维,我们必须先知道「如果没有主人思维,会怎么样?」 作者直接在书中点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大部分的公司其实并不在意我们的发展,只有我们会最在意自己的职涯。」我们必须早点领悟。 在职场上待过的人会渐渐发觉,许多公司是把「人」当成「资源」在使用,是为了达成公司营利目标的可以任意挪用的资源。许多企业主很喜欢把「员工发展」放在嘴边,但他们不一定是真心的,有些只是在灌迷幻药。 当然,重点不在于去追究公司到底是不是真心,而是我们自己不该把职涯发展的期待放在公司身上,我们要先有我们自己的发展计划,再思考可以怎么跟公司合作成长。 如同作者所说:「现在并不是公司为员工负全责的时代,而是双方互惠、各取所需的联盟时代。」对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在职涯上发展出来的专业能力、建立起的好名声、培养的好人脉,才是会跟着我们一辈子的东西。 我认为这本书传达出来的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和公司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转换成「合作关系」的方式来思考。 我们因为有「现在」具备的专业能力,所以「值得」这个公司现阶段的职位,而这只是一个瞬时的现象。具有主人思维的人,会继续让自己成长、发展更具优势的专业技能,成为职场上更好的工作者,也因此「值得」更好的职位和待遇。 无论目前任职的公司或是其他外面的公司,才会因为我们有办法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而给予我们更好的「合作机会」。说得更远一点,具有主人思维的专业人士,不是屈就自己要成为哪家公司的「受雇者」,而是他主动筛选想要跟谁「合作」。 新世代的职场工作者,会越来越看重跟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更加重视组织长远的愿景和个人理念是否相符。 职涯发展是动态的主动选择 在作者的咨询经验当中,他发现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个能做一辈子的职业。但我们常常忘记人会改变、环境也会改变。他认为:「我们在 20 岁、30 岁、40 岁的不同阶段,兴趣稍微转变、某些能力更加成长、一些追求也有调整,这时候如果还固守原来的选择,反而会带来持续的痛苦。」 职涯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条「动态」的路线。作者利用「职涯发展阶段理论」来说明职涯发展的四个阶段。 1. 探索和定向:在职涯的初级阶段,先把工作当成一种探索,记录自己对那些事情拥有热情和天赋。这个时候允许自己接触一些工作上灰色地带的业务,此时重点在于拓展自己的视野。 2. 专业成长:透过探索期认识自己之后,选择少数的专业领域专心投入,在公司内外寻找学习的资源,包含参加教育训练的课程、向厉害的前辈请教、参加或举办读书会。这时候要努力打磨专业领域的作品和累积经验,持续深入这项专业。 3. 舞台展现:展示自己打造出来的代表作,无论是透过公司内部平台、或是在公司外部跟网络平台,尽量呈现出累积起来的专业度,取得业界或受众的认可。这个阶段要试着建立「个人专业品牌」的形象,拓展人脉和接触更多的潜在客户。 4. 多元选择: 由于已经具备了专业能力,也透过适当的品牌经营方式塑造了专业形象,此时就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或不同的职位可以让我们选择。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依据自己的个人偏好和意愿,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每个阶段大约是三年的时间,我们必须评估自己正身处哪一个阶段,去检讨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以及规划下一个阶段该如何实现。拥有主人思维的人,会试着掌握自己前进的节奏、职涯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因此,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在职涯发展上采取「主动」的重要性:「行动比等待容易,创造合作机会比遇到梦幻工作容易,主动影响剧情比被动接受剧本容易,先为他人付出比拥有好友、认识人脉容易。」我们不需要等待公司帮我们规划路线,而是我们可以自己起身行动,自己主动做出职涯发展路线的选择。 受雇、创业、自由工作者? 作者统计了截至目前将近三万人的讲课经验,他发现新世代上班族的三大追求是:(1) 生活平衡、(2) 独立自主、(3) 钱。这个世代的工作者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想接受公司对工作责任的定义、不想把灵魂卖给公司、不想要被过多干涉、最后只要有钱就好。做自己,又能赚钱,多好? 但是主人思维不只是「想要做自己」的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发现自我优势的思考方式。作者说:「这样的心态和精神,需要深度地自我觉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能够肯定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理解并接纳自己的劣势和能力局限,理解现实却依然拥有积极的希望。」 我认为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发现职涯的重点并不在于「受雇」、「创业」、「自由工作者」之间一定要做出哪种选项的抉择,而是把我们当成是自己职涯的「主人」。 我们透过主动的心态,自己塑造职涯发展的路线,成为一个具有更深专业、更多优势、更高价值的人,具备能跟任何对象「合作」的能力。这时候的我们,就是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屈就于别人安排的仆人。 主人掌握命运、仆人接受安排。 后记:持续前进 最后,分享《主人思维》书中一句让我深受共鸣的话:「不要放弃持续接近吸引你的事物。即使还不晓得最后在终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还是朝着吸引我的方向不断靠近。」 职涯的发展和探索不是一张清晰的地图,而是充满了迷雾的冒险乐园。尽管我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着我们,但只要心存成长的心态,保持前进和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朝着自己理想中的职涯样貌愈走愈近。 想知道更多关于阅读的大小事吗?也欢迎您听听我的 Podcast 《下一本读什么?》。 -- 本文转贴自:阅读前哨站(原文连结)
December 5, 2023
签约保障权益!Freelancer 接案合约 6 大重点一次看
现在有许多人脱离公司,在家工作、独自接案,当自由接案工作者(freelancer),而从「受雇者」变为「自雇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必须自行承担商业风险、自负盈亏,所以对于自由接案工作者而言,懂得争取并保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于自由工作者和业主间经常发生的争议,不外乎:业主事后不断追加超出报价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业主把作品使用于原先约定的范围之外、业主借故迟延付款等。然而这些争议其实都可以在事前接案过程中,约定清楚,避免事后双方看法不同而产生争执。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接案过程中应该注意、考虑哪些事项,尽可能在接案合约里约定,让自由接案工作者和业主都明确知道双方的权利义务,让合作案更顺利! 建议作业前先签订接案合约 在每一次的合作案中,业主对于合作案的项目内容/要求、作品交付时程、付款方式等等可能都大不相同,如果没有将合作的细节以书面方式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双方对于合作案的记忆可能有所出入,因而发生争执。 要是特别不幸,遇到事后翻脸不认账的合作对象,手边又没有书面的合作纪录或是只有片段的对话纪录,这时候要主张原有的权益,就会比较辛苦。 因此,签订接案合约,把双方谈妥的合作细节、权利义务内容汇整在一起,不但可以做为备忘录使用,将来若真要发生争议,也才有具体的依据、事证据以主张。 再者,签订书面契约不但可以保护 freelancer ,也可以保障业主的权益(确保可以在何时得到哪些成果)。因此,签约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保障,要是遇到合作对象,找各种理由不想签约,这时候就可以好好评估是否要继续合作。 因为莫名拒绝签约的合作对象,事后悔约的机率很高,才会抗拒把双方谈妥的内容用书面记录下来,所以「签约」这个行为,某程度也能帮助筛选掉不适合的合作对象。 因此,建议 freelancer 在接案的时候,尽量签约后再开始进行。至于接案合约需要具备哪些内容,并没有硬性的规定。重点在于详细记录合作案的内容。双方可以大致想象未来合作案的进行流程,然后逐一讨论想到的事项。双方对于合作细节讨论的越详细,合约记载地越清楚,将来发生意见歧异的风险就越低。 以下提供 freelancer 制定接案合约时,可以事前考虑、和业主讨论的重要事项: 1. 工作项目、完工期限 在合约中,尽可能将本次合约包含的工作项目内容,具体、详细地记载清楚。事后业主提出需求时,就能客观的判断是否包含在原先的工作范围内。如果超出原先约定范围、属于新的需求,才好跟业主说明,双方须要针对新的需求另行签约、另行收费。 举例而言,如果是帮业主进行公司形象设计,除了包含商标设计以外,是否包含名片设计?会出几版设计初稿给业主挑选?修稿次数?免费修稿范围?作品会以哪种文件格式提供?何时完工?完工后需要交付哪些材料给业主? 又或者帮业主架设网站,预设主要观看浏览器?屏幕分辨率?具体设计的网站页面有几页?设计图由谁负责购买/提供?是否包含主机空间服务?后续维护如何收费?是否提供保固服务?保固多久?保固项目有哪些? 接着,双方可以厘清合作案应该在什么时候或签约后几天内完成。这部分应该特别注意,如果合作案的内容需要业主相互配合(例如提供数据),则应该另外记载业主需要在几天内提供材料,否则完工日期可以相应的推迟。 2. 付款方式、时程 厘清完工作项目后,接续最重要的就是 freelancer 何时、如何可以取得合作案款项。 具体包含: 使用支票、汇款或现金支付?汇款至哪个账号?一次付清的话,是先付款再作业,或者完工后才请款?分期付款应该分几期?按时间分期或者按工作里程碑分期?每期的比例?是否要先收取定金?定金比例如何? 付款时程是签约后几日内付款?或者依照业主结算日后每月第几日付款?若约定的付款日遇到假日,是提前或延后至下一工作日?这部分,双方可以讨论出相互可以接受且合理分配风险的方式。 另外,如果 freelancer 完成合作项目,需要出差或购买其他资源(像是授权图库的照片等),也可以事前和业主沟通是否有补助。 3. 请款条件的认定标准 不论是完工后一次请款或是按照工作里程碑,分阶段付款,如何认定已经符合请款标准,都十分重要。 关于验收标准、里程碑的认定方式需要尽可能地清楚(例如完成合作案中哪个工作小项目或 freelancer 交付什么对象时可以请款。尽量避免以百分比呈现,否则将来针对是否已经达到百分比一事又会产生争议),以免事后业主借故拖延付款。 4. 知识产权、使用限制 完成后的作品,因而产生的知识产权究竟是属于案主所有、两者共有,或者归 freelancer 所有,只是授权案主使用,又授权的范围多大、期限多久,是否有其他使用上的限制(授权的形式、授权可以发布的平台)等,都可以事先沟通、讨论,以免事后发生冲突。 另外,有时业主会提供基本素材,要求基于这个素材上进行后续创作。这时须要求业主担保提供的素材没有侵害他人的权利,以免将来惹祸上身。 5. 解除、终止 假设双方签约后,在开始执行合作案前,业主想解除合约,则 freelancer 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效果(例如:没收定金)。 又假设双方在履约过程中,业主想要终止合约时,则 freelancer 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效果?尤其是已经部分完成的作品,应该如何收费?、针对已经提供给业主审阅的作品初稿,业主之后是否还可以使用? 关于这部分,尤其需要事前协商清楚、约定在合约中。否则真要发生这种情形时,双方关系不睦,很难协商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处理方案。 6. 双方基本数据 最后,最重要的是确认签约的对象,还有他的基本数据。尤其当案主是个人,而不是公司时,更应特别留存案主的身分证字号或户籍地址。将来若真的发生违约情事,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追偿。 目前网络上有蛮多 freelancer 工作契约模板、项目外包合约书模板、室内设计合约模板、logo 设计合约模板,可以提供契约的基本架构, freelancer 可以基于契约模板的架构,进一步思考上述的问题,进行补充。 如果是业主提供制式的合约稿,则须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条款: 1. 保密义务 在合作过程中,业主可能会提供一些内部机密信息供作参考,这时业主就会要求 freelancer 负保密义务。此时, freelancer 得要详细检视保密义务条款是否合理,像是机密信息的认定、保密义务的赔偿金数额等。 2. 损害赔偿 业主通常会约定违约时, freelancer 应该给付违约金、进行赔偿等等。这时 freelancer 可以考虑合作案的报酬和违约金数额、赔偿范围之间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应该适时向业主要求调降,或设定赔偿上限。 以上一点想法和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对于自己目前的接案合约有更多想法,不确定该如何转化成法律文字,或者不确定业主提供的接案合约对自身权益有什么影响,都欢迎联系我。 -- 本文转贴自: 黄钰如律师 法律知识分享(原文标题:Freelancer 接案应该注意哪些事?)
December 5, 2023
远程工作社交只有一个人怎么做?7 个方法让你再也不当边缘人
当我开始远程工作,大多时间都是一个人,不管是在家工作还是边旅行边工作,除非是讲电话或视频会议,不然几乎一整天都不会和真人讲到话,也因此远程工作社交成为我必须要好好关注的一件事情,不然我很容易耐不住寂寞 XD 。 随着远程工作愈来愈盛行,我也开始发现有愈来愈多人有这样的困扰,所以这篇文章我会来和你分享有哪些远程工作者可以进行社交的方法和平台,让你即使身边没有了同事,还是可以交到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 远程工作社交的方法有哪些 1. 到 Co-working Space 工作 co-working space 中文是共同工作空间,通常会由某个公司或团体租下一栋大楼,然后把里面打造成适合工作的空间,有适合各种人数和需求的独立办公室,也有公开的公共空间,大部分都是需要付费的,不过有些也会有参观日让你「试工作」看看。 对我来说, co-working space 一直都是个很容易认识人的地方,你可以携带自己的名片,搞不好就有机会认识到很厉害的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合作机会,想知道你所在的地方有没有 co-working space ,可以 Google 「共同工作空间 + 你的所在地」,或是参考下面几个平台: WeWork :适合在美国的人或是四、五人的新创公司,月租不便宜,基本上都是 300 美金起跳。不过里面的设备豪华、应有尽有,根本可以当家住了! Workfrom :我最爱用的网站之一,可以选择「开很晚」、「不吵闹」之类的 feature ,也可以根据你的位置,在地图上侦测哪间咖啡厅或 workspace 离你最近。 Nomads list :除了有查询咖啡厅、workspace 的功能外,也有很棒的在线交友、聊天功能,以及入住新国家的 new arrival guideline 。 Meetup :你在上面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免费 & 付费活动,可以依照个人兴趣,分类不同活动,但是台湾目前使用的人并不多。 Eventbrite :类似 Meetup ,但付费居多,也有贩卖剧场、演唱会的门票,比起一群人一起相约社交,这个平台比较能找到工作坊、演讲、课程之类的活动。 2. 约人一起到咖啡厅工作 你可以上脸书搜寻到很多类似「台湾人在美国」、「台湾人在新加坡」、「在法国工作的台湾人」的社团,当你在边旅行边工作的时候想找人聊聊天,这些社团就是很好找到朋友的方式。 上去社团发个文,说明你现在在哪里?会待多久的时间?搞不好就会有人留言回复,你们两个就可以立刻约去咖啡厅一起聊天、一起工作,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做法,也因为双方都已经在在线主动联系过了,实际见面的时候就会比较不尴尬,交友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3. 主动和在咖啡厅工作的人闲聊 你也可以把它想成是一种搭讪,在美国,大家都很习惯跟陌生人说话,只要稍微闲聊几句,马上就可以知道彼此的工作、兴趣、住的地方等等,成功深交的机率也大幅提升,甚至之后再约出来一起郊游、一起工作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对于害羞的台湾人来说,虽然需要一点厚脸皮,但也绝对是个值得尝试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要怎么开头,可以先默默的观察对方在计算机上正在做什么事情,手上正拿着什么物品,或是简单观察周围的环境,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让你跟对方快速展开话题。 4. 在社团上交同工作性质的朋友 如果你比较想认识的是工作上的朋友,最好还是跟自己同样的工作性质的,就可以到「LinkedIn」、「Women Who Code Taipei」、「Graphic Designers of LA」、「Photographers in Berlin」,这些职场专门的社团去找工作同好。 这些社团已经帮你做过第一层过滤,只留下跟你的工作性质、职场领域相关的人,当你想要找到适合的合作对象、客户时,这些人都是你可以主动接触的对象,也因为领域、工作性质类似,沟通起来相信会比陌生人还要更容易,也更有针对性。 5. CouchSurfing CouchSurfing 直翻就是去外面旅行时,睡在别人家沙发的一个活动,好听一点的讲法可以说借住一宿,现在有愈来愈多平台在帮忙做屋主和旅行者的媒合,你只要在网上设定条件,都有机会找到适合借住到他家的当地居民,会登录在上面的人多半也喜欢认识新朋友。 除非你借住的那家屋主真的很忙,常常出门工作,不然你通常会有很多机会可以跟屋主聊天、吃饭,甚至是一起到附近的观光景点晃一晃,这时就容易建立出不错的感情,CouchSurfing 结束后也几乎都会保持联络,因为双方都有认真花时间在对方身上。 6. 住进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栈 当你去外面旅行,假设不做 CouchSurfing ,你就不免俗的会需要找地方住,这时便宜的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栈就是个好选择,在外旅行的人也不会只有你一个,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台湾人或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 这时只要像第三点一样,主动找人家闲聊,用周围的事物或是对方正在做的事情来开话题,就很有机会打开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如果你不是住这些地方,也应该会有 lobby 、交谊厅、餐桌或工作空间,也都有机会促进聊天,想认识朋友,就不要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了。 7. 参加线下讲座或工作坊 如果你想找的是喜欢学习的朋友,那来参加线下讲座绝对是最快的方法,要知道,现在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就不再继续学习了,会在忙碌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拨时间来参加线下讲座或工作坊的人,相信都有一定的上进心。 如果是参加工作坊,甚至还有可能会有分组活动,这时跟陌生人之间就自动有了话题,透过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也可以让你们的关系瞬间加温喔! 在台湾的远程工作社交活动 刚刚我们讲了六种你可以尝试远程社交的方式,但大多都是适合用在美国,或是台湾以外的地方,假设你是一个只会待在台湾的远程工作者,我额外整理了三个台湾特别活跃,可以找到许多活动来社交的方式。 1. ACCUPASS 活动通是目前我所知道,在台湾十分知名的活动售票网站,上面的活动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付费的价格看活动规模而定,但依照我自己参加过的经验,也不乏很多免费、小额,但内容却十分丰富的优质活动,活动种类也是非常的多,台湾各地都有。 在 ACCUPASS 线下讲座和在线课程特别多,如果你是热爱学习的人,优先来这边找活动通常都不会失望,更新速度也挺快的,交友、学习一次涵盖。 ( 点此前往 ) 2. Facebook event 脸书上的活动数量也是不可小觑,你可以在这边找到各式各样的活动,只要设定好类别、地点、举办时间等条件,就能够立刻列出所有你可能可以参加的活动。 但 Facebook event 的缺点就是活动信息写得比较少,你需要额外点到官网或是举办者附上的相关连结才能更清楚更多的信息和报名方式,据我的观察, Facebook event 上面的志工活动比较多,如果你比较喜欢当志工的话可以优先参考。 ( 点此前往 ) 3. Remote Taiwan 远程工作 这是我目前看过全台湾最棒的远程工作者交流社团,上面时不时会有办相关讲座、彼此分享远程工作者的心得、或是远程工作的最新趋势,你可以在上面多跟大家多多互动,主动跟别人互相认识。 如同上面第四点所提到的,这边已经帮你筛过一轮了,要找到同样对远程工作有共鸣的人一起交流应该不难,剩下的就看你怎么聊啰~ (点此前往 ) 远程工作社交,你有一部份的责任 我现在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去咖啡厅工作,我在咖啡厅遇见过很多人,有些聊得非常开心,却再也没有见过下一次面;也有遇过只见了几分钟,马上留下电话,后来用讯息聊天却意外合拍的人,我认为能不能变成朋友,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天时地利我们无法掌握,但人和我认为我们起码可以掌握一半的责任,也就是我们要主动去连结别人,剩下的一半我们也不能控制,就看对方接不接球,重点是在社交的时候就放轻松,不需要带有太多目的,以「了解对方」为主要聊天的方向。 我相信人类的快乐和健康的社交绝对是成正比的,适度地与其他人交流,会有助于你的身心健康,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未来到哪都可以被照应,这也是一边旅行一边工作最棒的事情之一,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帮助到你。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连结)
December 5, 2023
我该放弃稳定低薪正职,从事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吗?
这次的文章,我要回答一个读者小静(化名)的提问,她的信件内容是这样的: -- 亲爱的 Joe 和 Bryan 您好! 每当我彷徨,心里有疑问时,总习惯用关键词搜寻大人学的文章。我也是《大人的 Small Talk》的忠实听众,谢谢您们分享有益之事,我实在受益良多。 我心中有个疑问,犹豫许久,想请教两位老师。 我是一个上班族兼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没有特殊专长,所以长年从事行政职,领的是固定薪水,月薪大约三万元,加班费另计。 去年,因缘际会下,开始了一个接案工作。这个工作很像家教,会由平台介绍客户,我与客户协商时数,到府进行教学与辅导。由于报酬不错,一小时可以实领 400 至 500 元,所以我就用兼职的方式,在假日接案。目前,我觉得很有兴趣和成就感,客户满意度也很高,预约下次教学服务的客户很多。 不过,虽然接案工作的时薪很高,但因为我只有假日可以接案,其实时数并不多,而且平时也因为有正职工作,我只能利用上班之余看书,精进自己在接案工作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我开始思考要不要辞掉正职,全心投入接案工作。 我自己先做了初步的评估: 我喜欢正职的单纯、规律和工作内容,与同事相处也很融洽,只是薪资无法成长,我也无法有足够多的时间累积接案经验。 在接案工作部分,我则喜欢它时间的弹性与高时薪,我也有时间可以兼顾家庭。但如果我全心投入接案,我很担心收入是否足够稳定,可以支撑家庭开销,以及身体是否可以长时间负荷到处奔波、上课。而且这样的转职,我也要面对踏出舒适圈后,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两份工作我都很喜欢,但各有优缺点,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设定评估标准,两位老师是否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呢? 小静 -- 针对小静的提问,也就是:「我该放弃稳定低薪正职,从事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吗?」我依照惯例,不会直接给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我对于她人生中的一些细节,所知是有限的,很难直接建议选择 A 或 B。 但是,我想透过这篇文章,提供一些我的思考方法,给面对同样问题的大家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在选择两个工作前,最基本的还是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不管是选择哪一份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你喜不喜欢,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因为如果你不喜欢一份工作,就算它报酬很高,你也很难完全投入、乐在其中,去把工作做好。 你可能会问:「难道我不喜欢一份工作,就不能做吗?」 可以,但只有两个状况,我觉得会是这份工作你虽不喜欢但也还是可以做的。 首先,是这份工作你虽不喜欢,但却非常擅长、可以轻易完成。这样至少你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报酬以及成就感。另外,是这份工作经济回报大到不可思议,比方这个工作能让你觉得超级划算而忘记不喜欢的部分。 遇到这两种状况,我觉得你就去做吧!毕竟在成就与薪资上能有很大的回报。但对一般人而言,其实很少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选自己喜欢的工作。 问题二,你去工作,到底追求什么? 每个人出来上班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标,像是有些人不是追求薪资,而是想要交朋友,有些人则是希望能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我觉得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但是,你至少要往心里挖掘,在这个上班过程中,你投入一个月或者一天的时间,对你而言得到什么最重要?这样可以帮助你厘清自己在工作上,想要追求的目标。 不管你要选择稳定低薪正职,或是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甚至是在选择任何工作时,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我们最基本应该思考的事情,以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知道自己的所求,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思考,来评估到底是否要放弃稳定正职,选择接案。尤其,虽然接案工作看似高时薪、时间也有弹性,但我认为还是需要评估两件事: 第一、工作的长期性 比起一般正职,接案工作大多比较不稳定,像是你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因为顾客来源不固定,所以无法长期保持稳定。但我建议你应该思考得更长远,也就是这个接案工作的长期需求是什么? 像是,你从事家教工作,辅导学生物理、数学的课业,如果教育制度或是课纲没有大改,那说不定这份工作你可以做很久。可是,如果你现在教的知识,是一个短期流行性的东西,像是近年很多人都在做 Podcast,你想说可以教大家怎么录制节目、采购设备等等,今年说不定会人想要学,但明年、后年说不定 Podcast 就退流行了,就没有人想要上你的课。 所以,你还是得去评估这份接案工作的内容是否有长期的需求。 第二、经济考虑 我们可以来简单计算一下,你现在正职薪水三万元,加上假日接案,一个月可以赚四万元。 但假设你全职投入接案工作,时薪若是 500 元,做 80 小时就有四万元。80 小时就相当于十个工作天,如果你的接案稳定且合法,那么你一个月、大约 20 个工作天,你就可以赚八万元。 但是,许多接案工作,看似高时薪,可能还是会有许多隐性成本,像是你往返不同家教学生的家中,可能就会有通勤成本,甚至有些家教平台也会对薪资进行抽成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这表示你就算全职,也会有个接案的工时上限。 再来,你的客源稳定程度,当然也是要不要转全职的思考关键。 所以,如果经济因素是你很重要的考虑,我会建议你逐步测试。等待接案工作稳定,经济程度可以与正职差不多,或是到你能接受的程度,再可以考虑全职投入接案。 最后,我想来谈谈,在小静的信结尾时,提到「踏出舒适圈,可能会遇到不可预知风险」的这个担忧。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下「舒适圈」这件事。 很多人会觉得,在一间公司做了 20 年,有熟悉的主管、同事、工作也得心应手,这就是舒适圈。但我认为并不是。 我认为,「舒适圈」是指你能够全盘掌握的环境。但是,人生其实没有一个地方是你永远的舒适圈,你反而应该在平时就要把舒适圈的范围越扩越大。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仔细想想,现在你从事行政职的工作,看似稳定,但假设有一天老板想找一个更年轻、薪资较低的人来取代,你就被迫要离开这个职位,它就再也不是你的舒适圈。尤其行政工作的可取代性是高的,其实你无法完全保证你在这份工作永远相安无事。 届时你若才突然想接案,事情都没准备,那表示你还是让自己很不稳定。 但如果你现在开始准备,先以兼职的心情做,建立口碑、优化流程、思考怎么得到更稳定的客源。如果一两年后你让自己对接案工作掌握度越来越高,其实就是把那这份接案的工作也变成你的下一个舒适圈。当你正职工作的舒适圈瓦解了,你就还有下一个舒适圈可以去。 而且有些时候,你认为的舒适圈也不是真正的「舒适」。 就像是你在原生家庭里,你很习惯自己的房间、床等等,不想离开,但你在这个家里没有自主权,爸妈生气就会到房间来吼你,当你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其实这不是真的舒适,而只是你习惯了。 我一直觉得「自主性」是在舒适圈中很重要的事情。 假设你长大搬出去独立,虽然前期要适应、要自己处理很多事,但是只要跨出去,这个新家就是你的新的舒适圈,在里头没有人能够干扰你,你可以晚上打电动,打到半夜。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让自主性能够延伸,去控制这个情境,那才是真正的舒适。 当你能够不断扩大你的舒适圈,保有自主性,也才能真正走得长久喔!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们的 Podcast 节目《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听。 -- 内容口述/张国洋;整理/邱于瑄
December 5, 2023
英语口说教练 Mei 专访|想要边工作边旅行,却担心没预算?「低预算」如何数字游牧?
许多人踏上数字游牧,是憧憬着一边工作,又能一边四处旅游,但大多数人迟迟不敢踏出第一步,就是担心没有预算。今年 37 岁的 Mei (郭美杏),靠着数字游牧与极简旅行,依旧能够环游世界,或许她的经验,可以给预算不多,但也想尝试数字游牧、四处旅行的你一些参考! 至今已经去过 42 个国家、数不清城市的 Mei,在五年前也是一个上班族,在美国的英语学校担任英语教学与数字营销的工作。但原本就很喜欢背包旅行、怀抱着环游世界梦想的她,说服老板让她远距工作,开启了数字游牧之路。 一开始,Mei 以月薪大约三万元台币的收入,就踏上旅程。Mei 一天可能工作四到六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慢慢探索一个城市,她可能在澳洲认识当地的野生动物,或是去到在印度参加朋友的婚礼,花一个月深度体验印度生活。去年至今,Mei 就去了台湾、澳洲、新西兰、印度、泰国清迈、美国洛杉矶等地方。 两年多前,Mei 甚至创立了自己的英语教学品牌,在线教授英文,只要有计算机与网络,全世界都可以是她的办公室。 许多人向往透过数字游牧,和 Mei 一样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探索世界,但内心总有百百种担心,尤其「预算不多、没有稳定收入,该怎么旅行?」是大家最常见的问题。 不过,早已是资深旅行家的 Mei 说:「大家都一直在聊工作、收入这一块,但很少人在聊旅行这一块。其实如果你已经会旅行,收入这一块的压力会蛮小的。」 「会旅行」不是代表你要很会玩,而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在食衣住行育乐上,懂得如何用更聪明、省钱的方法长久旅行。 开始之前,先为旅行留下时间与预算 在开始踏上数字游牧,甚至谈论怎么一边工作,来支应自己的生活与旅游花费前,Mei 强调,还是要想清楚自己选择数字游牧,是想要得到什么? 每个人选择数字游牧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数字游牧是一边有持续的收入,支撑自己长久旅行,有些人可能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方式等等。 但 Mei 提到,在数字游牧的旅程遇到了很多人,有些人虽然想要环游世界,同时一边却又想要赚很多钱,或是割舍不下工作,将旅行不断延后,或是牺牲了旅行的时间,但投入工作时,又总是不断分心,于是最后两头空,整个旅程的质量都不太好。 「如果你想要环游世界,那请一定要拨时间去给旅行,」Mei 强调,若旅行是你数字游牧的目标之一,就将旅行当作一个重要的项目去管理,排入自己的日程中,不管你给予旅行的时间多或少,最重要的是依照你数字游牧的目的,平衡工作与旅行的比重。当你规划好一定比例的时间、预算投入旅行,更能放心的享受旅行。 跳脱金钱局限,聪明穷游 当想好自己开始数字游牧的初衷与预算,假如你的数字游牧目的,是想要到各国游历,就可以开始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预算旅行。 在旅行刚开始,Mei 依靠远程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大约三万多元台币,就算后来接案,或现在开始创业,创立在线的英文教学品牌,收入有提高,但她知道若想要长久的旅行、去更多的地方,势必就得用更聪明省钱的方式旅游,也就是「穷游」。 「许多人会想我要有钱了,才可以去旅行,但我很早就知道这是不对的,因为很多体验都是不用钱的,」Mei 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Mei 有许多省钱妙招。 一般来说,旅行最大的花费可能在交通与住宿,但一直以来,Mei 就将支出压到最低,甚至完全不花钱。 在住宿上,Mei 选择沙发冲浪、住便宜的青年旅馆,甚至主动向旅馆提议自己是否可以用打工换宿、打工换餐,来省下住宿费、餐费。 在交通上,Mei 也透过搭便车的方式,去往各地,省下车资。也因为数字游牧的人没有时间、工作地点限制,因此可以选择便宜的长程巴士或火车通勤,并在上面工作。在飞往不同国家时,也会透过 Skyscanner 或 Google Flights 等网站,比较机票价格,并选择冷门时段飞行。 甚至在饮食上,Mei 也曾响应「共享剩食」的运动,去许多超市、面包店拿还可以食用的「即期品」或是「过期品」,只要上网搜寻该城市与 Food sharing 关键词,就可以得到该城市相关的「共享剩食」信息。 Mei 还有许多的省钱的方法,她笑说:「你敢去尝试新的东西的话,有时候钱真的不是问题!」 若是刚开始预算有限,也可以从比较便宜的地区开始,好比说东南亚的城市,其中泰国清迈就是许多人的首选。 降低物欲,重视无价的人生体验 Mei 每次的旅行,都只背着一个背包,就踏上旅程,也会将物欲降到最低,不花钱购买不必要纪念商品等等。反而选择亲近大自然,也特别重视与人的交流,这些都是免费却无价的体验。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Mei 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在 Facebook 上搜寻当地的健行、写作、语言交换等等的社群,认识当地人或是在当地生活很久的外地人,和这个人一起去探索这座城市的人事物。有幸的话,还能与这个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时,为了摆脱金钱的局限,Mei 也勇敢尝试搭便车、沙发冲浪等等,这些带给 Mei 的人生体验,也让 Mei 格外珍惜。她说:「如果说你付了钱,买一个旅游行程,等于将人与人都隔开。」就算我们来到异地,还是很难与当地建立更深的连结。 像是在美国,Mei 与同行友人搭便车前往下个目的地,就认识了一个很友善的车主。在 Mei 还没找到住所时,还无偿提供自己的露营车,给 Mei 与友人暂住。不过深入了解对方后,才发现对方过去是位毒瘾者,后来戒毒后成为一位讨债人员。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对车主而言,这不是什么不能大方分享的职业,而他的慷慨与友好,至今都是 Mei 的旅程中,印象深刻的回忆之一。 许多人会担心来到异地,这样搭陌生人的车、住陌生人的家或是与陌生人出去玩,不会有危险吗? Mei 笑说,旅行一定会有风险,但不管是搭便车、沙发冲浪等等,其实危险性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高。「当旅行久了,其实就蛮会看人的,」 Mei 提到,当遇到一个人,自己还是会先透过言谈、行为判断这个人的安全性,同时她并不会去特别危险的地方、做危险的事,许多时候也会有同伴同行。随时保持警觉,远离觉得危险的人事物,其实危险性很低的! Mei 兴奋地细数者未来还想去的地方,明年要去探索中南美洲,等到了夏天再去苏格兰,学习一直以来都很向往的威士忌文化。全世界 190 几个国家,至今已经走过 42 个国家的 Mei ,仍感叹着世界之大,摆脱物质与金钱的限制,Mei 的数字游牧的环游世界之旅仍在继续下去。 如果你对 Mei 的数字游牧故事感兴趣,欢迎参考 Super Mei Travel!
December 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