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选摘:拓展人脉的重点不在主动经营,而在「创造价值」
December 10, 2023
Photo by piranka from iStock
【本文想让你知道的是】
1. 「拓展人脉要靠主动经营」这个常见说法未必正确
2. 怎样的人际关系,才是真正有助于职涯的「人脉」?
3. 如果人脉不是靠主动经营来的,那怎么做才对?
很多人问我:「润总,你认识那么多业内强人,你平时是怎么经营人脉的呢?」我说:「创造价值。」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
坦白地说,我自己几乎是不花时间来经营人脉的。
我个人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必要天天一起吃饭,或者逢年过节送个礼。很多人想方设法地去讨好别人或者努力经营人脉,就是为了有一天对方能帮到自己,这种状态是不对的。
费尽心思与强人认识,拍张合影,留个微信,对方就能变成你的人脉吗?不能。如果你对对方没有价值,对方为什么要帮助你呢?只有当你能帮到他的时候,他才会来帮你,这就叫双赢。
所以,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的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要想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地帮别人。
当你经过长期的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拥有了有影响力的作品,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人脉才会蜂拥而至。一个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吸引其他优秀且有价值的人的认可和帮助。
要想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得到更多的认可,首先要让自己优秀起来。人脉不在多,在精。
当你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你的实力、业绩、作品,才是让你在绝境之中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没有真本事,无法帮助到别人,就算你认识的人再多,他们也不会是你的人脉。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见图 3-6)。 当你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赞美、认可、人脉,你想要的一切,才会纷至沓来。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图 3-6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图/时报出版提供)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由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你自己的本事; 第二,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
前者是 1,后者是 1 后面的 0,而且,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见图 3-7)。
有句话说得很好: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教人、给人、结识人的背后,并不是某种商业诉求和目的,而是顺其自然、发乎于心。一段合作关系,最初越是刻意、功利,越是不加掩饰、急不可耐,就越有可能和初衷背道而驰。
所有的合作,都是先基于了解和信任,然后不断地把自己变得有价值,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才得以实现的。
2005 年,我和朋友们共同创立了公益网站「捐献时间」,像淘宝一样匹配志愿者的需求和供给。这个网站成立一年后,超过 4,000 人注册成为志愿者,其中有564 名志愿者参与了 61 个机构组织的 227 场志愿者活动,捐献了自己宝贵的 3,071 小时,使得 21,822 人受到了帮助。
这意味着,每 3 小时,就有志愿者透过「捐献时间」捐出自己的 1 个小时。每 24 分钟,就有 1 个人获得帮助。
网路的力量第一次在公益领域产生了如此大的作用,无数媒体争相报导。中央电视台专门派了一位叫梁铮铮的记者飞到上海,与我们谈合作。2007 年,「捐献时间」开始与央视合作,启动「慈善 1+1」计划。
因为和央视合作,我认识了一位央视的导演。有一天,这位导演说介绍一个人来采访,她的名字叫江欣荣,是首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的冠军。
聊完之后,双方都觉得不错。她想到香港也有家企业想做公益,正在考虑采用什么形式来运作,觉得我可以和那位企业家聊聊,帮忙指点一下,于是就把我转介绍给了另一个人。
去见这个人之前,我并不清楚对方是谁,江欣荣以为只要说出了他的名字,我就知道,也没做详细介绍。一起吃完饭之后,我回去一查,才知道他是当时香港恒基兆业集团的执行董事及副主席李家杰(「亚洲股神」李兆基的长子)。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2008 年,李家杰牵头,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叫作百仁基金。百仁基金的创始人有 43 个,我是其中之一,另外 42 个都是香港的富二代。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能给社会做一些贡献。而百仁基金所做的事情,其实就相当于把「捐献时间」在香港又做了一遍。
多年之后,我离开微软,创立润米谘询,恒基兆业集团又成了我的客户,而我也成了李家杰的私人商业顾问。
李家杰是我的第一位谘询客户,从此,我正式开始了商业顾问的生涯。
巨大的事物,总有细小的开头。这其中的每一环,一直能够追溯到最初的一个微小的善念,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因果链。
我做的这些事情,除了运气之外,事先都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我从来没有抱着某种目的,去主动认识他人,而是踏踏实实做事,为别人分享价值、创造价值。
让别人记住你,才会有认识、合作的机会。不然,即使要到了名片,加了微信,合了影,别人也不一定会成为你的人脉。 真正的人脉,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很多人来找我,问我是否认识某个人,然后请求我牵线搭桥。如果我对请求牵线搭桥的这个人有一些了解,觉得他比较靠谱,我就会让他写一段东西,帮他转给他想认识的人。
如果他说不能写,但又说介绍了必有重谢,那我基本就不会搭理他了。因为所有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对双方都有价值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想认识另一个人,是因为他认为对方对自己有价值。但是,如果我要介绍这两个人认识,必然是基于一个判断,那就是他对对方也有价值。但他对对方有没有价值,我无法判断,只能交给他自己来进行判断。
所以,让他写一段东西我帮忙转交,已经是最大的面子了。如果因为重谢而介绍了一个不靠谱的人给我的朋友,这就相当于我用「重谢」的价格,出卖了我的信用。
多重的「重谢」,才能买得起我的信用呢?
对双方有价值的事情,介绍双方认识是成人之美,分文不取;对单方有价值的事情,那是出卖自己的信用,重金不卖。
你要认识一个人的关键,是他想不想认识你。这个决定权在他,不在我。 如果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 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时,你的人脉才会越来越广,人脉的品质也会越来越高。 那些能帮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真正的人脉,就是 10-30-60
关于人脉,冯仑先生(现为万通集团董事长)有一个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是 10-30-60(见图 3-8)。
当你遇到危难时,能借钱的物件不超过 10 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父母、朋友都加上,你能张口借钱的物件也不会超过 10 人。
再往外一层关系就是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人等,这些人加起来大概不超过 30 人,其中还包括我前面说的那 10 人。所以,虽然你电话本里的人有很多,但其实你多数都记不住,有时候干脆忘了。
最外一圈关系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电话的时候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的那种朋友,这些人最多也就是 60 个,这 60 个人还包括了前面说的 30 人。
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超过 60 个。只要把与这 60 个人的关系维系好,就够你用一生了。
小提示
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别人。
如果你不断发光发热,都帮不到一些厉害的人,那只能说明你暂时对他们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暂时还不是你的人脉。等到有一天,当你有能力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成为你的人脉。
记住,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