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3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在线会议如同摸黑吃饭?远程会议必备 3 关键,成功打造高效会议
摸黑吃饭是什么感觉?伸手不见五指,少了视觉的辅助,我们的判断力开始下降,完完全全只能仰赖服务人员的引导,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坐上了椅子,上菜后,依旧是战战兢兢地摸来摸去,深怕弄翻了碗盘,对于入口的食物更是感到不安,就连与他人的对话也相对变得被动,其实这样的无光体验在职场上并不少见,不就正好像在线会议吗? 在线会议往往与会者沉默,要不来回重复厘清任务内容,整个沟通过程彷佛摸黑进行。 在远程沟通的情境下,没有视觉辅助,声音成了唯一的引导,没有额外台词的鼓励,人和人之间很难掌握互动的节奏。 隔着屏幕看不到表情和肢体语言,对于别人究竟在想些什么,是因为听不懂而皱眉、频点头表示认同、还是眉毛一高一低觉得怀疑等完全不得而知,更糟的是主讲者自说自话,怕尴尬开始疯狂塞话,整场会议的沟通成效就差强人意了。 再加上比起传统面对面会议,在线会议的进行实在很难快狠准。 多数用户为了不被视讯带宽影响,又或者个性害羞,许多参与者不会开启镜头,往往按下静音键后就开始「多任务」,回个 Email 或 line ,甚至滑起脸书或 IG 、又或者一边开会一边打扫,洗碗扫地、帮小孩换尿布等等。 于是主持人确认问题时没人反应,直到听到自己的名字或指派任务时,分心的人们才急急忙忙回头厘清任务或目标,搞得大伙又得花更多时间重新确认,拖延了整场会议时间… 无论是会议主持人,亦或是希望会议可以准时结束的参与者,我们都希望会议进行能兼顾效率和效益。那么,撇开不可控因素(例如:人),又有哪些观念和技巧是可以由我们「主动」去掌握,促进在线会议进行更加顺畅呢? 会议前先做好「心理」和「技术」的准备,与会者的期待管理不能不做 为了让会议当天更「有效率」和「有效益」地进行,主持人在开会前要先针对以下内容,透过信件、电话、口头等适合的管道,「先」做好所有与会者的「期待管理」,包含: 会议日期 会议时间 会议主持人 会议与会者及各自角色(例:主席、会议记录者、议题解说员、决策者等) 会议目的及预计产出(例:方案抉择确认、向上提案方向、价格策略、营销计划的具体时程) 会前准备(例:各单位要确认目前调查的最新数据、竞品分析、与厂商沟通的成果、长官对决策的喜好倾向、产品目前状况) 议题相关辅助资料(例:报告、图文件、系统、信件、网页) 就像进入无光餐厅前,服务人员「搞刚(台语:费工)」地「预告」我们即将会发生的事,以及该有的「心理准备」:像是当时店员说「稍后请您抓好我的手臂,慢慢向前走即可。」以及「稍后餐点上桌后,服务人员会跟各位告知,桌上也都已放好叉子,若不小心弄掉,只要举手就可以,我们都有戴夜视镜,能马上过去协助您。」 像这样帮客人做好「心理」和「技术」的准备,自然会让人放心不少,而能尽情体会过程。 同理可证,一场远程会议要有效,主持人务必要在所有人上线前,让每个人知道会议进行的相关细节,尤其是会议的「预计产出」,在沟通条件的局限下,比起告诉大家之所以要开会是「希望可以找到副总能接受的营销方案」,不如具体说明「在下周 30 分钟的会议内,要找出能在下一季以预算 300 万内进行的 3 项方案,供副总在本季结束前做最后裁策。」 会议中时刻紧盯会议进程,就像导演一样,确保剧情顺畅推动 那次无光餐厅吃饭的体验虽然觉得很有趣,不过也觉得很「空虚」,对于自己到底吃了什么真的是个大问号,「是猪肉吗?我怎么觉得是鱼?他们给我们的菜是一样的吗?」,只知道东西有下肚,但无法和友人分享东西好吃与否,整个过程累积的就是一堆问号……。 然而在线会议的过程也是如此,当所有人的认知完全不同步,即使发布同一个消息,每个与会者听到和感觉到的都不太一样,若没有在中间做好「引导」,加上众多分心的事物下,彻底影响会议进行的效率和效益。因此身为会议主持人,在过程中有 3 个关键事要做: 让所有与会者「看得到」讨论中及最终结论,有「画面」地推动进程 虽然在线会议看不到彼此表情的微讯息,但至少要「看到」会议究竟在讨论什么,所以主持人可以事先寄送像是 Google doc 的连结,让与会者有地方可以共笔记录彼此的观点及共识,有画面地推动讨论,白纸黑字写下来,完全没有误会的空间,同时也能知道目前讨论的进度和结果。 针对 5 方向,全程时刻提醒,让车一直在轨道上 提醒「时间」:有限时间内,讨论要具体、想法要落地 在远程的情境下,主持人必须把大家就当作瞎子一样,去思考一群看不到彼此的人,要如何知道此时此刻发生什么事、以及要预期什么,除了一开始就要提醒会议要花多少时间外,还必须在讨论过程中,随时提醒还剩多少时间,时间若非常充足,要让与会者知道大家可以放心脑力激荡,但若时间有限,则必须强调讨论要具体、想法要落地。 你可以这样引导与会者: 「接下请 Jack 针对 300 万的操作来简单说明」 「目前这个议题还有 10 分钟可以讨论」 「至于副总的决策倾向,稍后将请 Andy 做进一步解释」 提醒「开会目的和目标」:做好把关,避免无效的对话 例如早知道产品预计推出的时程,那么提出相关能执行的做法,配套的营销措施要能相互配合,就像下一季要推出跟下一年度要推出产品,时间条件不同,提案内容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在与会者脱离此次开会的目的时,你可以试图这样提醒: 「Sam,你这个提议很好,不过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是找出在下一季立刻推出的做法,所以请先限缩在最快时间内能提供的做法」 提醒「角色和产出」:直接点名各项议题的讨论参与者,迅速集中注意力 主持人除了在会前通知各项议题的讲者外,也要在会议过程中「直接点名」哪些人,在哪个议题的讨论上需要更多的投入。例如在开口请PM 介绍下一年度的 product roadmap 时,同时也提醒业务或研发单位,稍后等 PM 讲完会需要发言给予相关回馈、或提供各部门的意见等。 如此一来,就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避免出现恍神、不知要给什么意见的窘境。当与会者有了「明确的任务」后,「预期」自己稍后得给予讲者回馈,自然提高注意力。你可以详细地说明交代: 「接下来换 Nolan 说明最新的 product roadmap ,等 Nolan 说完后,再请 Mary 和 Lora 直接以业务和研发单位的角度给予反馈,务必确保在今日会议结束前,让三方都有共识,以便下周跟副总提案说明」 不只综观大局,更要成为各项议题讲者间的桥梁 另外,针对每个项目发言的「讲者」,主持人也需要特别做好「控场」。 远程会议全程只靠声音在沟通,若声音本质不好,音量不够、音调过低、语速过快、音质沙哑等,很容易让与会者分心,更不用提万一讲者本身表达能力也有问题,内容不够专业、讲老半天不知所云,或是回答问题鸡同鸭讲等,都会拖累会议的进度,造成沟通成本过高。 因此对于「每一位发言的讲者」,主持人要适时做到以下几件事: 介绍讲者出场时,摘要为何由这位讲者发表或说明 讲者若内容失焦,主持人要视情况打断并厘清 确认讲者在一番话后的「重点」为何,必要时可「换句话说」再重申一次 在介绍下一位讲者开口前,先简单复习上一位讲者的重点 讲者讲话的过程中,随时点名相关的与会者,针对具体内容发言 会议即将结束时,再次请与会者确认共笔的内容,若有后续的追踪行动,则提醒所有单位各自在何时该完成什么目标或作业,又或者简单 摘要全程会议的结论。 一场会议有效无效,关键绝对不只主持人一人,与会者也很重要,因此以上内容对于任何角色都是个提醒,不管是你主动发起这个在线会议,或是被动通知出席,都要对整场会议做好应变准备,即使主持人没有帮讲者总结论点,与会者也能自行发问确认「所以你刚刚的意是是… ,对吗?」,或是发现大家同时在讲话,可以让别人先说,等到一个段落再问「现在我可以补充几句吗?」,以及发现没有结论就要换下一位讲者时,也可以主动说「不好意思,所以刚才的结论是?」 总之关镜头的沟通就像闭着眼睛讲话,很容易因认知不同步,造成开会的沟通成本提高,因此不管作为主持人或是与会者都有责任,做好前置作业及会议中的控场,运用辅助沟通的工具,确保大家脑袋都有开机,在会议当下顺畅运作。 -- 本文转贴自:我是黄乔伊(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7, 2024
《远距团队》书摘:远距工作如何让团队有默契、沟通顺畅?试试 3C 模型!
针对团队及文化设计的三 C 模型 几个月来,胡里欧一直在思考我们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他不停地自问:「在构思如何在这个新的工作环境中设计团队时,我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以及「我怎么知道我们是否成功了?」在他想着要打造一种理想的团队文化时,他不知道应该纳入哪些内容。他之所以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犹豫不决,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重要问题本身。他知道自己需要采取行动,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我们为像胡里欧这样的人写了本书。我们知道团队设计和文化议题向来都很重要,然而,现今的每个人都身陷于工作场所快速改变的时代。我们正在研究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成功团队和优秀文化的关键因素,则需要被简单明了地阐明。 在《带领远程团队》中,我们介绍了领导力的三个 O 模型;在《远距队友》一书中,我们则提出了远程工作成功的三个 P 模型。在发展这些模型时,更重要的是,在我们不断改善并将这些模型应用在客户身上的过程,我们在其运用的简单性和丰富性之中,找到了力量。 自从新冠疫情在二〇二〇年三月开始侵袭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公司以来,混合型团队的采用率就愈来愈高。尽管这个词汇经常被广泛使用,但它通常被用来泛指任何既非完全远程、也非完全同地办公的团队。 我们对这种工作方式愈是了解,就愈会意识到,如果我们的团队要成为真正的混合型团队,那么它们必须与我们只是在尝试重建办公环境时,所设计的团队大不相同。 我们已经知道,沿用旧有模式会导致会议过多、电子邮件超载,也让员工的工作时间缺乏弹性。如果你要设计一个混合型团队,请将其视为设计一项独特的事物,并抓住机会真正改变你和团队的工作方式。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出一个同样有帮助且实用的模型,来协助你设计或重新设计团队,以符合远距工作的需求。我们相信三 C 模型的力量在于简单,就像其他模型一样;它将帮助你设计团队及其文化。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介绍一下它是什么。 三 C 模型图(图/时报出版提供) 设计团队及其文化的三 C 模型 三 C 模型由三个因素组成,其力量来自于这些因素之间的整合,并认知到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这三个 C 分别是: 沟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laboration) 团结(Cohesion) 这些组成要件不只都是以同个字母开头而已(这让它们记起来更容易),也是很常见的词汇。要理解这个模型的威力(见三 C 模型图),我们需要在设计团队及其文化的脉络下,定义和描述这些术语。 沟通 沟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我们一生都在进行沟通;它也是工作的基础。尽管我们都会沟通,但其技巧、准确度和是否有效却各不相同。在讯息已送出、依照预期被接收并达成相互理解之后,沟通才算成功。简而言之,沟通就是讯息的发送、接收与理解。 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沟通,如果沟通能够更有效且迅速地达成目的,所有工作都会更顺利。在一个互相连结和互相依赖的世界中,即使是独立的手艺人也需要和客户及供货商进行沟通。 因此,沟通是所有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无论我们已经做了多久、做得有多好,都还能有改进的空间。当每个人都身在相同建筑物中或同一地点时,我们可以进行直接、实时、丰富的面对面交谈。随着优质沟通的障碍和挑战与日俱增,我们对提高沟通效率的需求也增加了。 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关于沟通有多难的例子,来自于一项对手术室沟通的研究 2,内容是经过训练的观察员所观看的四十八个手术过程中,共九十个小时的团队沟通。而根据以下原则,在所有被观察到的沟通中,有将近三分之一被归类为「沟通失败」: 时机:该沟通是否在最适合或最需要的时间点传达完成? 内容:讯息是否完整且准确? 受众:是否由正确的对象听到且接收到了讯息? 目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的解决? 此外,研究发现,有 36.4% 的失败导致了效率低下、团队紧张、资源浪费、延误、为患者带来不便及造成流程上的错误。 这带给我们两个结论:倘若连在进行重要工作时,与身边人们的实时沟通都有可能失败或只是差强人意的话,那我们就会知道如果再加上距离和其他障碍,情况将变得更具挑战性。其次,看看沟通失误的结果:你不必在手术室工作,也能意识到这些失误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组织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及下列所有的群体与个人之间,沟通都必须是有效的: 团队内部 团队中的个人之间 跨团队 同事之间 与主管之间 与客户和供货商之间(内部及外部) 当沟通不顺畅、不实时、不完整或完全缺乏沟通时,结果会造成: 误解 冲突 缺乏一致性 领导不力 错失良机 关系疏远 信任度降低 承诺和参与度降低 责任感降低 完成工作的速度变慢 改革缓慢或无效 合作减少 挫折感增加 人员流动率变高 (请根据你个人的经验新增)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即使是在最优秀、最成功的企业中,也经常听到以下说法:「我们需要改善沟通。」沟通一直都很困难,但在一个日益复杂且远距进行的新工作世界中,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合作 《韦氏字典》对合作(collaborate)一词的定义是:与他人共同或一起工作,尤其是在智力活动方面。 当每个人都在相同建筑物中一起工作时,共同和一起所意味的似乎更为明白。例如吉娜需要和乔治合作的时候,只要走到他的办公室或隔间借几分钟就可以了;这样的合作通常会立即发生。 如果胡安想针对某个问题征求一些意见,他可能会召集三四个人(或在会议室快速开个会),来创造合作的时刻。但若你想合作的人在该城里、国内的其他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似乎就没那么容易了。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是透过下列事物,来看待合作这件事的: 实时互动 会议室 白板或挂图 PowerPoint 投影片或其他分享数据的方式 虽然上述各点皆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复制,但大多数人都发现,虚拟合作比面对面合作要来得更难。面对面的合作毫无疑问有其优势(我们历史悠久的虚拟团队一直期待着偶尔才举行的实体会议)。然而,远距会议也可能具有正面、且往往是出乎意料的优点。 「我们必须见面才能合作」的思维模式,至少有三个缺点: 1. 合作不只是单单一次的活动而已 合作可以在没有会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会议之外存在。面对面会议也许可以带来能量,但关于人们针对会议有多没效率的抱怨,我们也听了好几十年。如果你所认为的合作只在正式(甚至非正式)的会议中进行,那么你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其实能够或应该更加广泛。 2. 合作不仅仅是同步的活动 回到定义:我们知道,「共同」工作不一定意味着同时进行。尽管电子邮件存在着种种挑战和不足,但它还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正面的合作范例。还有许多其他较新的合作工具,包括用来取代历史悠久的白板和强化其功能的工具,它们可以创造出了不起的合作结果。 你是否常在会议结束后才想到一个后续问题或附加想法,但却因为来不及提出而觉得扼腕?在 Microsoft Teams 或 Slack 中持续进行的讨论区或对话串,可以提高你们在决策方面的质量,或促进产生有创意的问题解决方案。 3. 面对面的合作不总是办得到 如果团队的一部分人位于美国缅因州的邦哥,其他人却在印度邦加罗尔,那么你们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在同一间会议室(甚至在同个时区)。你必须学会在这种情况下尽力而为。 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你在设计团队及其文化时,下列这些都需要加以考虑。 会议/小组会议和聚会 一对一的合作 脑力激荡 解决问题 事先规划 建立共同的愿景及目标 如果将这份清单与合作一词分开来看,你会发现当我们制定计划、流程和协议来支持成功时,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有效地远距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或不能够聚在一起;而是倘若我们以一种呆板和保守的方式来思考合作的话,当我们在团队设计中加入远距和异步的元素时,就可能会错失完美合作的良机。 团结 三 C 模型的第三部分是团结(cohesion)。以下是来自《韦氏字典》的第一个定义: 紧密凝聚在一起的行为或状态。 如果我们从未(或很少)在一起工作,那么紧密凝聚在一起是否自相矛盾?也许从字面上看来是如此,但让我们接着看下去。 第二个定义将这个词与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链接起来: 植物相似部分或器官之间的结合。 我们喜欢这个词在生物学上的链接和内涵,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原因。工作和工作关系不单纯是机械性的,也不仅仅由组织结构图、时间和空间来定义。团结所意味的远不只是这些事物而已,其面向还包括明显非结构性的事物,如下所示: 关系 连结 相关性 信任 信仰 目的 意义 投入参与 包容 责任感 这些面向中的每一项都对团队成功非常重要。 这里也是如此,我们的经验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可能会想,上述内容在面对面时,可能更容易建立或维持。虽然这一点可以成立,但看看这些项目中的任何一项,你也可以为远距进行这些项目,找到支持的论据。 请提出下列问题: 我们能否在弹性的工作环境中建立关系? 人们在远距或混合型的工作环境中,是否还能高度参与? 人们能否在很少见面的情况下,还得以维持责任感? 答案是可以、可以,还是可以。 传统上,此列表的大多数项目通常被视为技能(因此属于培训或辅导的议题)或希望(「我们希望能做到这些」或「我们在最优秀的员工身上看到了这些」),而不是作为我们团队的期望和设计元素。 但我们鼓励你这么做,也会在本书的其他部分告诉你,如何将这些事项纳入你的团队及其文化的设计中,而不是让它们继续维持在希望与愿望的层次而已。 如何使用三 C 模型 你可以将此架构用于设计团队和打造团队文化,我们将帮助你同时进行。在上述两个目的中,你可以使用三 C 模型来做三件事: 评估: 独立或整体检视每个面向,以确定团队目前在该层面的表现如何(下一节将进一步讨论)。 设计: 利用这些面向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完整且清晰的团队设计,如此一来,团队就能朝着每个面向实现目标;我们也可以运用各个面向来厘清我们的团队文化愿景。 发展: 设计或决定我们想要什么是一回事,但实现目标却是另一回事。三 C 模型可以为我们指明实现团队和文化目标所需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界定这些面向的问题 尽管我们正在讨论为新的工作环境设计团队及有意识地打造团队文化,但我们知道,大多数人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如果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存在着现有的团队,那你很可能会想:我们现在的状况如何? 无论现在或以后(其实是随时),你都可以使用三 C 模型作为评估工具,来衡量自己目前的状态。 你可以将以下问题作为个人的心理练习、将它们运用在与团队的对话中,或以调查的形式使用这些问题,这是更有价值、更可靠的利用方式。即使你决定先进行个人评估,我们也鼓励你在团队中使用这些问题。 关于沟通的问题 我们对团队沟通的挫折程度是多少? 沟通上的失误有多常导致冲突或重工? 从讯息接收者的角度来看,团队目标的传达有多清楚? 我们在整个团队及组织间的沟通效率如何? 团队以非正式和正式方式进行沟通的频率为何? 团队成员的同步及异步沟通进行得有多顺利? 我们有多常预设使用最自在、而不是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和做法? 各方在分担沟通的责任方面做得如何(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 若要改善团队沟通,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在 1 分到 10 分之间,所有团队成员如何评价团队的沟通成功程度? 关于合作的问题 我们的会议在实现预期结果和满足工作需求方面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会议是在维系、改善信任与关系,还是在对其造成伤害? 我们在使用异步的合作工具时有多顺手? 我们进行非正式合作的频率为何、是否顺利? 我们的跨团队合作是什么样子的? 阶层结构或从属关系妨碍我们合作的程度有多高? 在我们的规划过程中,有多少是经由合作进行的? 人们是否感受到自己被倾听,并觉得他们的想法获得考虑? 在预算内准时完成项目的频率为何? 在 1 分到 10 分之间,所有团队成员如何评价我们团队的合作? 关于团结的问题 我们的团队提供了多少心理安全感?每个人是否都以相同的方式评价这一点? 我们团队的整体信任等级为何? 我们团队的工作关系有多稳固? 人们和其主管或经理的关系如何、是否愿意给予支持? 我们与工作使命和目的的一致性如何? 我们会如何评价团队的整体参与度? 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果抱持并展现出多少责任感? 整个团队的期望有多明确? 在 1 分到 10 分之间,所有成员如何评价我们团队的团结力? 如果你选择以团队的形式来回答这些问题,你可能需要从团队外部找一位主持人,以让所有团队成员都能有效地提出想法。根据我们的经验,即便团队认为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需要透过对话本身来改善沟通、加强合作和建立信任,这些对话也会带来很多好处。 小结 三 C 模型既全面又简单,它就是设计来让主管、团队和个人使用的,目标是协助你在一个可能会有人员的部分或全部时间都在远距离工作的世界中,打造并让你的团队升级。 此模型图暗示了一个重要观点:只有一根支柱的状态良好是不够的。要想拥有结实的地基和坚固的屋顶,我们需要在所有三个层面都有强大的实力。当然,即使是面对面,要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在远距的情况下虽然可能更难,但还是办得到。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从可能走向成功。 本书的其他部分将帮助你在致力于所有团队设计、重新设计,以及打造团队的大文化及微文化时,运用这个模型。 --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远距团队:打造沟通无碍合作无间的成功团队》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0, 2024
去韩国边玩边工作!韩国「数位游牧签证」,最长待 2 年、可获居留证等细节一次看!
韩国在今年(2024)1 月 1 日,正式推出一款针对数字游牧族群而生的工作签证(F-1-D),造福更多向往在韩国久居的工作者! 以下整理了韩国数字游牧签证的相关信息与申办规定,如果你也想在韩国一边工作,一边享受地道的韩式料理,并到访古色古香的景福宫、探索灯火辉煌的东大门,就千万不能错过本篇文章! 数字游牧签证|申请资格 受雇于非韩国籍企业的远距工作者,或为自由工作者 2023 年收入 8,500 万韩元以上(约新台币 200 万元) 年满 18 岁,并在同一行业工作至少一年 个人医疗保险至少一亿韩元(约新台币 230 万元) 数字游牧签证|申请文件 签证申请表 护照与护照复印件 护照大头照片 就业证明 申请者年收 8,500 万韩元(200 万台币)以上的证明文件(如薪资单、税报表) 无犯罪纪录之证明(海牙认证) 个人医疗保险至少一亿韩元的保险证明 依所在国家的韩国大使馆提供的文件清单为准 申请地点:所在国家的韩国大使馆 就业证明书等证明资料的有效期限为自签发之日起 3 个月,申请文件及签证数据可于出入境管理局及 Hi Korea 确认。 数字游牧签证|注意事项 居留时间长达两年(初始一年,可延长一年) 可携带亲属(须检附亲属关系证明) 申请者无国籍限制 最低收入以税前收入计算 可获得居留卡 如果目前已在韩国,可以从免签(B-1)、旅游签证 (B-2) 或短期居留签证(C-3) 三者切换,但仍建议申请数字游牧签证 延伸阅读:日本「数字游牧签证」来了!可待六个月、配偶可同行,更多申请细节一次看! -- 撰文整理/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 2024
远程工作者的 4 种「居家运动」推荐 跟着 6 位网红动起来!
远程工作者,可能因为居家工作懒得出门,或是正在数字游牧不便寻找健身房,有时就会忽略运动,但长时间坐在计算机桌前,也会出现腰酸、肩颈僵硬、肌肉紧绷等毛病。但其实有些运动,在家也可以做唷! 推荐你 4 种在家也可以做的运动,以及 6 位参考网红,帮助你何时何地都可以动起来! 居家运动 1|肌力运动 肌力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率并减少体脂肪,且能促进骨骼健康、减缓老化,适合所有年龄层,尤其对于久坐的上班族,以及肌肉流失的高龄族群,更应适当的锻炼肌肉! 1. 伏地挺身 主要训练上肢肌肉,胸部发力的同时也能有效训练到手臂、背部及核心,让线条更紧实! 起始时躯干呈直线,双手与肩同宽,手腕、手臂垂直于地面 吸气时弯曲手肘至 90 度,向下时须保持身体挺直、不凹腰 吐气时双手用力推地,回起始位置 初学者可以先采跪姿伏地挺身,躯干保持直立,且脚掌不落地的方式进行动作,掌握稳定度后再挑战进阶版本! 2. 深蹲 主要训练下肢肌肉,减缓臀腿肌肉无力带来的下背酸痛,还能改善站姿与体态! 双脚约与肩同宽,双手可交叉于胸前 吸气下蹲,想象坐椅子的动作 吐气以臀腿力量向上回到站姿,全程脚掌踩紧地面 3. 死虫式 加强核心稳定,减缓骨盆歪斜及下背酸痛的状况,还能改善小腹与肋骨外翻等体态问题! 平躺且下背贴紧地面;双手举高,与身体趋于垂直;双脚屈膝抬起,大小腿呈 90 度,脚尖向上 吐气单脚向地面划动、对侧手往头部延伸,全程下背贴紧地面 吸气回归起始位置,换边动作 动作细节可参考 May Fit 居家腹肌撕裂者!10 分钟核心腹肌训练 + 伸展(0:47~1:14) 推荐网红 May Fit 和妈妈一起运动!居家 20 分钟徒手全身性肌力训练(不伤膝) Eugene Wong 10 分钟居家胸肌徒手训练【中级版】 注意事项 建议多看教学影片边练习动作,找到正确的姿势与发力点,并依照个人体能及身体恢复状况安排次数;建议至少安排一周两次的阻力训练,并搭配伸展运动(见文末),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若曾有受伤经验,或者身为中、高龄族群等,则建议在专业教练的教学下进行训练,保障动作的质量,降低受伤风险。 居家运动 2 |TABATA/HIIT 高间歇有氧运动 高间歇有氧运动综合了重训及跑步等一般有氧运动的益处,在更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够锻炼肌肉,同时心率能高于一般有氧运动,提升减脂效益,非常适合时间零碎、工作忙碌的族群! 推荐网红 growingannanas 24 MIN TABATA TONE UP WORKOUT (Intermediate) 游书庭 - 减肥有氧 男女适用!! 30 分钟站立式燃脂运动 (无跳跃、不伤膝、居家有氧) 一米六健身服利社 HIIT运动「全站立」高强度间歇训练|15 分钟高效减脂|暖身+伸展🔥 注意事项 HIIT/TABATA 属于较激烈的高强度运动,对于心肺功能的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久坐、长期无运动习惯及体重过重者,可以先透过调整速率、阻力及间歇时长等降低难度,逐渐适应后再挑战一般或进阶版本,或者选择健走等相对温和的方式代替。 若为以下族群须特别注意,建议经医师评估或由专业人士带领下进行运动。 年龄过高(男性 ≧ 45 岁/女性 ≧ 55 岁) 家族病史(包含心脏、肝脏及代谢疾病等) 吸烟(含戒烟未满六个月者) 久坐(近三个月内,未从事每周三次的中等强度运动) 过胖(BMI ≧ 30/男性腰围 ≧ 102/女性腰围 ≧ 88) 高血压(收缩压 ≧ 140mmHg/舒张压 ≧ 90mmHg/正在服用高血压药物) 血脂异常(LDL ≧ 130ml/dL/HDL ≦ 140ml/dL/总胆固醇 ≧ * 200ml/dL/正在服用降血脂药物) 糖尿病(空腹血糖 ≧ 100mg/gL) 重大疾病者 居家运动 3 |瑜珈 瑜珈能够增强身体的柔软度、平衡度与灵活度,对于心脏与关节的健康也有实质帮助,还能帮助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舒缓紧张的肌肉与神经! 1. 婴儿式 婴儿式可以帮助舒缓紧绷的背部肌肉,并能有效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周围肌力。 双脚跪地,臀部坐于脚跟,吸气时上半身向前倾,胸、腹朝大腿前侧靠近。 双手可以跟着向前延伸,头部自然向地板靠近。 停留三到五个呼吸后,缓缓起身。 2. 下犬式 下犬式能帮助伸展胸、肩、背部及腿后肌群,对于修饰腿型很有帮助,并能促进血液循环。 起始动作采四足跪姿,腹部收紧,手臂用力推地,手腕在肩部下方,垂直于地。 脚尖蹬地让膝盖离地后,双手用力向后上方推,使背部延伸,腹部收紧、腰不塌陷。 将微弯的膝盖慢慢推直,臀部向上抬高,若活动度允许,可让脚跟踩地。 停留三到五个呼吸,回归起始动作。 3. 猫牛式 猫牛式能够增进胸廓、肩胛与脊椎活动度,并有助于改善呼吸、缓和情绪。 起始位置为四足跪姿,手腕在肩部下方,并与地面呈垂直角度。 吸气时,腹部收紧,背部下凹,臀部向上转动,感觉脊椎节节伸展。(牛式) 吐气时,脊椎向上拱背,下巴靠近胸部,伸展颈椎,腹部及尾骨内收。(猫式) 猫式与牛式重复五到十次,动作中配合呼吸,保持平稳、缓慢。 注意事项 瑜珈对于核心、全身肌力、活动度及柔软度的要求较高,虽然以上推荐的几种瑜珈难度较为初阶,但在动作过程中仍须保持平缓与规律的呼吸,避免过度拉伸,导致拉伤深层肌肉或损害关节。 若有这些情形须避免进行瑜珈运动,或经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饭前、饭后一小时内 脊椎侧弯、椎间盘突出或脊椎滑脱症患者 身体状况不佳、骨折、大病初愈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 推荐网红 Yoga With Jade 肩颈放松 | 舒压伸展 【疗愈瑜伽】10 分钟 凯蒂瑜伽 Flow With Katie 27分钟骨盆正位瑜伽-开启练习觉知!改善骨盆前倾、后倾与歪斜 Allison Yoga 初学瑜伽第一课,零基础瑜伽入门系列,超安全瑜伽入门拉筋 居家运动 4 |伸展 活动度有限或不适合瑜珈动作的人,也能透过适当的伸展,帮助缓解肌肉酸痛、提升精神、改善呼吸并稳定情绪,打开紧绷的肌群,非常适合久坐族群,也能作为运动前的热身或运动后的拉伸! 1. 世界最伟大伸展 没错!这个伸展的名称就是「世界最伟大伸展」,是许多健身族群热爱的暖身动作,一组简单的动作就能伸展到全身肌肉,改善髋关节与胸椎的活动度,并快速唤醒核心肌群。 Jc复健日常 EP2 全世界最好的抗腰痛运动|全世界最好的伸展|核心肌群训练 2. 肩颈伸展 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容易导致「乌龟颈」、「富贵包」及「圆肩」等症状,不仅影响体态,更会危害到脊椎健康,需透过适当的肩颈伸展来放松紧绷肌群,并锻炼无力的肌群! 三个字SunGuts 这个习惯害你乌龟颈!脖子前倾该怎么办? 提高每日活动量 居家工作者因减少了通勤移动等活动,连带降低每日活动量,且因年龄上升而导致新陈代谢不如往昔,导致许多「现代文明病」找上门,甚至影响了心理健康。 增加走路步数的建议: 走路采买用品、餐食。 设定每坐 30 至 40 分钟后起身,原地踏步 5 到 10 分钟,顺便伸展、活动筋骨。 饭后外出散步,同时帮助消化。 到下一个站点等垃圾车 依照个人生活形态去做些微调整 结论 刚开始运动时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是试着将运动融入既有的生活之中,才能无痛维持习惯,只要有了开始,并且持续为之,你就比过去的自己更加强大了! 工作、健康与生活三者须达到平衡,除了运动之外,还要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以及规律、高质量的睡眠,打造健康的身体与强壮的心灵,才能迎来更理想、更幸福的人生! -- 撰文整理/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8, 2024
财务自由不是看数字,找到生活与工作的甜蜜点,实践「慢活」人生!|慢活夫妻|Podcast 「数字游牧志」
你想要财务自由吗?你也想要对自己的生活、时间有更高的掌握吗? 这次《大人的 Small Talk》「数字游牧志」采访了一对夫妻,George 和 Dewi ,原先他们跟你我一样都是上班族,但为了追求金钱、时间与心灵上更自由的生活,从斜杠副业开始,创立「慢活夫妻」自媒体品牌,慢慢走向创业之路,逐步实现自己在人生各个层面的自由。 如果你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可以搭配 Podcast「数字游牧志」一起阅读! George 和 Dewi 现在是自媒体品牌「慢活夫妻」的创办人,专注于「投资理财」领域,不仅有部落格,还有将近 9 万订阅的 YouTube 频道,也出了书籍「慢富」,期望透过他们对于金钱上的不同思维,帮助大家在金钱、时间、心灵过上自由的生活。 提高收入来源降低风险,开启了创业之路 过去,George 和 Dewi 跟你我一样都是一般的上班族。 他们以前都在竹科担任工程师,虽然薪水还不错,但他们却意识自己的收入都绑定在单一来源也就是薪水、奖金,假设今天被砍奖金、没办法升迁,甚至被开除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而且单纯靠着劳力赚钱,并没有办法获得财富。 同时,由于两个人时常得轮班、工作繁忙,就算住在一起,但有一阵子将近十几天都没有任何交流。两人也都是向往自由的人,这并不是指要放飞自我,而是希望能在时间的运用上更具弹性,好比说,能够在自己最有产值的时间工作,而不是每天需要早起,昏昏欲睡的去上班。 于是,为了追求财务、时间与生活上的自由,两人开始投入研究投资,并在上班的同时,也开始发展斜杠事业,思考提高被动收入、多元收入的方法。 George 提到,一开始为了让财务来源更多元,他上网搜寻,试过许多方法,像是透过网络点击赚钱,发现好像根本赚不到。后来,他们决定斜杠成立「慢活夫妻」这个自媒体品牌,分享财商知识、美股投资、打造多重收入等等内容。 靠着广告、联盟营销、演讲讲座等,品牌稳定成长,当被动收入已经可以 Cover 两人生活费六成,他们决定离职全心投入创业。 很多人也想象慢活夫妻一样,想要提高收入来源多样性,或是提高被动收入,George 点出,最重要的秘诀在于「行动」。像他当初就是从 Google 开始搜寻赚钱的方法,当这些方法都不管用,你就会思考下一步了! 「在网络上面,当你被广告打到的时候,不要赶快滑掉,试着去看看他们在干嘛,因为这些都是增加收入的一些契机!」他说,尤其现在是网红时代,自媒体经营蓬勃发展,可以创造收入机会非常多。 假如你不想抛头露脸,自媒体的经营背后也需要有剪辑、美编等等的人才,透过下班时间接案,也是一个增加收入来源的方法。 财务自由不是具体数字,而是让人生有更多选择权 创立「慢活夫妻」品牌不到一年,George 和 Dewi 就已经回归到以前上班的薪资水平。一年后突破自己当时立定的财务目标。 在自媒体林立的现代,谈起成功的关键,Dewi 说:「就是不要想太多,先做再说,因为做了你才有机会去修正跟优化,但不做你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评估!」或许也因为 George 和 Dewi 都是理工科出身,在创业路上格外的条理分明,更会不断地去检讨、优化策略。 同时,大家都担心夫妻创业可能会吵架,但 George 和 Dewi 在分工上也很分明,活泼善于表达的 Dewi 负责公关、影音录制,以及拟定大方向的策略,细腻的 George 则是团队管理与文字,也会针对大方向的策略去做优化。 正在实践财务自由的他们,也分享了对「财务自由」的看法。 Dewi 说,我们对财务自由的定义,与普遍认为是「被动收入大于支出」这样的概念有些不同。「财务自由是一个过程,当你的人生拥有更多选择权时,你就已经开始接触财务自由。」 比如,你可以选择今天要不要吃卤肉饭,而不是被迫只能吃卤肉饭。当你去吃牛排时,是因为你想吃,而不是只有在特定节日。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有时候因为金钱的考虑,我们不得不选择相对不想要的东西。 很多也会误以为,我这辈子存到 3 千万,就是达到财务自由,所以财务自由好像只有 0 跟 1 ,「有」跟「没有」达到,两个状态。 但财务自由不一定是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心境转变。当我们更有余裕更有选择权,就已经在靠近财务自由,Dewi 说,我们可以以「生活压力有没有降低?」和「生活质量有没有提高」,来做评断! 例如,你现在每月上班的薪水是五万块,但你不喜欢这份工作,透过累积被动收入或多元收入管道,每月有了这额外的收入,这个财务的累积,让你可以选择其他工作,你的压力减轻、生活更快乐,也有更多选择,这也算是慢慢走向了财务自由。 你可以这样评估:你每月需要多少钱?现在能否帮自己额外增加多少收入?那些让你感到压力和不开心的收入,能否慢慢减少?试着让人生有更多选择,就已经逐步迈向心灵上的财务自由。 如果你对财务自由、斜杠创业、被动收入等主题感兴趣,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字游牧志」SP7:是夫妻,也是最棒的创业伙伴?在生活与工作之间找到甜蜜点,一同迎向财务自由的「慢活」心法|慢活夫妻George & Dewi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6, 2024
个人网站架设 Q&A|架设网站多少钱?有免费资源吗?自己架可以吗?本文一次解!
经营自媒体,想要自己架网站要花多少钱、有免费的资源可以使用吗?到底该自己架还是请别人架呢?本文一次告诉呢! 1. 自己架设网站要钱吗?可以免费架设网站吗? 当然可以免费架设网站,但通常会有许多的限制,因此不太推荐。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提供免费架设网站方案的架站平台,例如:WordPress.com 、 Strikingly 、 Wix 、 Weedly 、 GoDaddy … 虽然是免费可以使用的,但却不少恼人的缺点: 功能不齐全,无法满足需求 无法客制化,自由调整版面 可能会有广告跳出 有潜在的资安问题 通常有流量限制 不能使用客制化的域名 未来若要搬运网站,需花费更多的资金以及时间 当初在做功课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客制化、安全性以及未来是想要长期经营,不想要免费的架站平台绑住,因此,后来我就决定直接使用开源软件 WordPress.org 来付费自架网站,在下一个段落我将会分享使用 WordPress.org 自架网站的所有花费。 【WordPress.com vs WordPress.org】 WordPress.com:可以让使用者快速简单的建立一个部落格的在线部落格平台,类似于痞客邦、Medium。 WordPress.org:是一个开源架站软件系统,只要自备主机商、网域等等,就可以建立更加自由且无限制的个人部落格。(以下的 WordPress 都是指 WordPress.org) 延伸阅读:WordPress 架站入门指南:新手适合用 WordPress.org 还是 WordPress.com? 2. 架设网站费用包含哪些? 这边我们是以「WordPress.org 自架网站」为例来计算架站费用,若你是直接选择免费架站平台,当然就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哦! 若想要用 WordPressorg 自己架设网站,有 2 笔基本花费是必要且必须的支出,分别是: 虚拟主机:指的是网站的储存空间 域名:网站的连结 如果说架网站就像是在盖房子,虚拟主机就像是土地,你必须要有块土地,才能准备开始盖房子;而域名就像是地址,有了地址,别人才有办法找到你家在哪里! 虚拟主机(必要费用) WordPress.org 是一个架站的软件系统,有了软件系统后,我们必须要准备一个空间来安装这个软件,在考虑安全性及计算机效能的情况下,通常我们会选择使用「虚拟主机」来放置安装我们的 WordPress.org! 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跟别人借计算机空间,来安装我们的 WordPress,现在常见的虚拟主机商有: Bluehost 主机 Cloudways 主机 A2 主机 延伸阅读:Cloudways 教学:WordPress 架站推荐主机,每月 400 台币即可拥有超高网站效能! 我个人是使用 Bluehost 来当作我的虚拟主机,原因是因为价格最实惠,加上有送网域一年、SSL 安全性凭证,整体来说 CP 值很高!不过,速度上比起其他主机商,确实是慢一点,但因为当初我对于速度比较没有强求,因此就还是选择了 Bluehost。 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适合的主机商,下面就用价格最便宜的 Bluehost 来计算费用。 Bluehost 价格方案 以 Bluehost 来说,我是购买「CHOICE PLUS」方案,一年约台币 2,000 元(每月约 170 元),包含免费网域一年、SSL 安全认证。 延伸阅读:【 WordPress 架站教学#3】在 Cloudways 中设定 WordPress 网域、网站 SSL 凭证!让你的网站更安全! 域名(必要费用) 域名就是现在你阅读这一篇文章,在网址字段看到的「 leadingmrk.com 」,英文叫做「Domain Name」。如果想要长期经营一个网站,拥有一个专属好记的域名是很重要的。 购买域名的费用大概会落在 400 – 1000 元不等,常见的网域厂商包含:Namecheap、GoDaddy 等,部分虚拟主机商本身就有贩卖域名,因此可以在购买虚拟主机时,一并购买即可,有些方案也有直接免费送网域一年,非常划算! 延伸阅读:【WordPress 架站教学#2】透过 NameCheap 购买网域!首次购买、续约都便宜! 网站主题(非必要费用) WordPress 内建就有提供免费的主题,但相当的阳春 XD!如果不想要使用这么简单的主题,就可以再购买额外购买其他厂商设计好的「主题」来美化我们的网站! 我当初是在 Envato market 购买主题 – Soledad,另外也有像 Astra、Flatsome 等等的主题可以做选购,Soledad 主题是一次性买断的,费用约台币 1,800 元。 延伸阅读:【Astra 教学】WordPress 架站主题首选 Astra Pro,轻松打造特色个人品牌网站! 所以自己架设网站到底要花多少钱?以下来帮你加总: 必要费用:虚拟主机 + 域名约 $2,000 元(一年份) 非必要费用:主题约 $1,800 元(终身买断) 总花费:新台币 $3,800 元 以上是我当初一开始自己架设一个网站所花费的金额,提供给大家做参考!实际的价格还是会因为每个人所选择的虚拟主机商、方案、主题而有所不同。 另外,如果想要自己客制化网站页面排版、样式,也可以使用 Elementor 这个WordPress 页面编辑器,完全不需要任何程序背景就能自己设计页面,而且也有提供免费版本,非常推荐大家可以安装这个小工具哦! 延伸阅读:【 Elementor 完整教学】2024 年最推荐 WordPress 架站页面编辑器!手把手教学 3. 网站该自己架还是请别人架比较好? 这边简单帮大家做个比较表格,提供给大家参考! 不论是自己架设网站,还是请别人帮你架设网站,都真的各有优缺点!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状况以及需求都不一样,所以我没有办法跟你说哪一个比较好,不过,这边也帮大家稍微整理出几个结论,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如果你时间不多 → 建议找网站公司架网站 如果你预算不多 → 建议自己架网站 如果你想要省时省力省麻烦 → 建议找网站公司架网站 如果你想要多累积架站经验→ 建议自己架网站 4. 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自己架设网站」常见的问题解析!其实要开始经营一个部落格,真的没有想象中的花钱,虽然自架网站会需要花时间以及心力,但也相信如果真的成功自己架设出一个网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经历跟学习。 -- 本文转贴自:老K(领先时代数字 创办人)(原文标题:自己架设网站要钱吗?架设网站到底会花多少费用,常见问题大解析!) 老K是一位数字工具讲师,同时也是辅导各领域自媒体经营者,从零开始到全职经营的陪跑顾问。2019 年打造《领先时代数位》网站与全远距团队,前后已分享上百种数字工具的应用方式与详细教学。后续开设了超过 11,000+ 位学员的《Notion 实战课程》,也开设《B.R.A.N.D 自媒体被动流量变现系统》的自媒体陪跑计划,希望能带领更多人透过自媒体,踏上自由工作、数字游牧之路。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9, 2024
成立「个人品牌」后,到底该怎样才能赚钱?先了解「营销漏斗」的概念
今天来聊聊为什么你的个人品牌一直没有赚钱?或者获利模式一直不太稳定?明明有了服务、电子书、或者有在推广联盟营销,但收入就是不尽理想,今天我们要带你认识营销漏斗的概念,并且检视每个环节,看看你是哪个环节需要调整或优化。 什么是营销漏斗呢?营销漏斗的英文名称为 Marketing Funnel,简单来说,营销漏斗可以想象成一趟从观众变成顾客的使用者旅程,在传统的营销领域,这个漏斗有三层,最上层通常指的是曝光层,就是有多少人看到你。 中间那层就是中层,通常称为发现层或思考层,指观众不只看到你,他们还追踪你、订阅你,并定期收看你的内容,你的内容或品牌开始出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观众或使用者也慢慢对你的品牌产生好感,而最底层通常称为转换层,指他们不只是观众,而是真正有消费的顾客, 为什么这个图形会由上往下的逐渐变小呢?因为不是所有追踪你的人都会定时像铁粉一样的关注你的消息,也不是所有长期关注你消息的粉丝,都会购买你的服务或产品,因此你的潜在客户数量会像漏斗一样,一层一层慢慢地减少,这就是营销漏斗的由来。 你只要有这三个概念,就可以开始去思考每一个环节你可以怎么优化,如果你听了这一集,记得连 207 集也一起听才会更完整喔。 今天的重点非常多,所以我建议你准备笔记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编茶水间」的 Podcast,可以参考我标注的时间点,直接聆听重点段落! 【本集纲要】#206 营销漏斗 最上层 – 冷流量层(09:41–) 最上方的第一层顶层,我称它为冷流量层,冷流量层指的是曝光,营销术语上可能会听到像触及率、观看率,但我觉得这都是差不多的事情,曝光层最重要的思考点就是: 观众是如何发现你的存在? 你觉得观众会从什么样的管道发现你?或者你自己平常如何发现新的创作者、新品牌、新频道的呢?可能是在 Google 上搜寻、听别人的分享、在 Social media 上看到相关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很随机地看到,这些都是观众会知道你的方式,要增加流量,就要先知道观众最常用什么方式知道你,然后变本加厉。 你经常会看到我问:「你一开始是怎么知道这个节目的?」,就这么一句话的小调查,其实心里就能稍微有一个底,像很多人会说搜寻,我就知道我的 SEO 优化要做好,要去锻炼长尾关键词的概念,并正确的使用这些关键词。 我也很常会听到:「我是在某某人的节目上听过你的分享,例如 Yale、好叶、刘轩、或是启点文化」,为什么我能够去这些节目上做分享?就是我自己找的呀!我们团队花很多时间做业务开发,这个真的是品牌获利的好重要好重要的关键。 我刚才有说到冷流量,英文叫 Cold lead ,意思是在冷流量层的观众,很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你,他不认识你、没看过你、不了解你,所以要如何精准投射到对的受众?如何让他们有好感,并且继续关注下去?就是我们第二层会讲到的关键。 冷流量通常也是最难推进和打动的一层,因为才刚接触,因此透过频道或节目中呈现有一致性的内容,还有固定的产出,便可以增加观众与你之间的热度。 为什么你会愿意留下来?(14:28–) 你每天在网络上观看和吸收得内容非常多,很多就是直接滑掉而已,我们看到一个粉专,跟我们按赞那个粉专是有一段差距的,因此,你很可能是先看到一篇贴文,然后由这一篇贴文点进粉专看所有内容,这时是什么让你决定追踪、订阅的呢? 肯定是因为你满喜欢这个频道的,对吧?因此由曝光往下走,就会进到发现层,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你满喜欢这个品牌,你发现花时间在这件事情上,不会让你觉得浪费,虽然还不熟,但第一印象不错,挺有好感的,这就是发现层的主要重点。 当然,我们从曝光层走到发现层会流失一群人,因为他们可能不是对的受众,不是每一个看到贴文的人都会继续追踪下去,这很正常,不过,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是什么原因让你百忙之中停下来听这一集节目,或是看一段文字看到最后呢?」 想必是因为你觉得这样的分享很有趣、很受用、或很舒压等等,重点就是"It worth your time.",它让你觉得值得花时间吸收,这就是我们在发现层做的事情,这个环节就是要去强化我一直在讲的 ICA 定位,然后做出 ICA 想看的内容。 还有一个重点是定时地产出,只要有坚持,就会有份量,只要有份量,你的品牌就会有好辨识的形象,一个好辨识的形象就是让冷冷的观众与你关系变暖的开始,也就开始进入暖流量层。 延伸阅读:ICA是什么?影响品牌成长的关键& 4 个 ICA 对话法则 中间层 – 暖流量层(16:52–) 暖流量层除了发现之外,还有一个环节是思考,我认为特别适合像你我这样的个人品牌创作者,因为我们不是产品取向,如果你是在卖一些民生用品,像是卫生纸或口罩,其实不太需要进到思考的环节。 因为观众已经知道他为什么要买卫生纸或口罩了,你不需要教育他,也不用激起他的思考,到底为什么要买?他比你更清楚,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样在卖比较抽象的虚拟商品,思考在做的事情,就是让已经对你品牌有好感的受众,察觉到他其实有购买的需求。 不是每一个喜欢佐编茶水间的听众,都有经营个人品牌的需求,所以我们从发现进到思考,人数又会再少了一点,但很多听众可能会从你分享的内容中,一步步去觉察到产品的价值,或者对他的帮助是什么,思考环节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去设计好的内容营销。 这样的内容营销要能够激发受众兴趣、让受众感到好奇,同时又要能够带到产品的优势或特色,因此,你的销售成绩不好,很有可能是内容营销做得不够到位或不够吸引人,你可能在想:「怎么做到够吸引人?」 我自己这几年来的心法就是 over deliver,用心给、尽量给,这个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对你的产品有一种美好的想象与期待,你也不用害怕你免费的内容给太多,因为这些免费内容,最终都会是转换的有利推手,当然,我们不能做出夸大不实的内容。 你的观众可能会因此觉得:「哇!你的分享好有深度,相信 BYL 的课程一定也是设计得很细致!」,其实我现在就是在示范内容营销。 我选了一个营销漏斗的主题,用销售成绩不好的这个痛点来包装,吸引你进来,然后我又在节目中告诉你,我们的课程 BYL 有在教内容营销和销售漏斗,这就是思考环节中内容营销的基本操作方式。 我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位咖啡师,你可以有一个 Podcast 或部落格,专门分享与咖啡有关的内容,例如你采访台湾大大小小的咖啡师职人故事、分享咖啡豆背后的历史、不同国家、文化的烘培方式、豆子和器材的选用等等。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要让一个原本没有想要买咖啡豆的人,听着听着都想买了!内容营销就是为了促进思考,让他原本没有想要加入课程,听着听着也开始心动起来,这样就会进到下一个转换的环节。 而我刚才提到的发现与思考环节,都算是暖流量层的中间层,暖流量层当然比冷流量层的黏着度更高,而当我们开始进到转换环节,也就进到了热流量层。 最下层 – 热流量层(21:43–) 热流量层是在营销力道上面可以稍微加重的阶层,这个我稍后说明,先来聊聊转换,转换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付费」,或者价值的交换,这个环节要做的,就是将你的观众变成付费客户,这时我们当然要有商业模式,或者是最小可行的 offer 。 最小可行要多小?可以是一个十分钟的在线咨询、贩卖一些小贴纸,也可以是一两页的电子书,一开始不用做得太大,因为你永远都可以优化与往上推进你的获利模式,但你一定要先验证过市场,才知道要怎么做优化,才知道这是否是 ICA 想要的商品。 你有没有可获利的商业模式,会是很重要的关键,没在卖或没东西卖,当然就没有办法做到获利转换,而到底要卖什么?这就需要做市场调查和了解受众需求的地方了,我建议你可以直接问你的观众:「如果我今天要开发商品,你会希望我卖什么东西呢?」 我的很多好点子都是来自于听众和读者给我的灵感,而你可能会遇到的状况是,问了之后没人回答,或者因为还没有太多观众,所以没人可以问,这就是我要从头开始讲营销漏斗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你的人数从第一个曝光环节就不断递减,看到你的人不一定会喜欢你,喜欢你的人不一定会追踪你,追踪你的人不一定会需要你,需要你的人也不一定会购买你的商品,如果从一开始的人数就很少,那转换的环节就会卡关。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获利模式,可以先去调查或直接私讯问问看你的受众,假设你现在已经有获利模式,我们就要检视哪一个环节开口做得不够大,或留下来的人不够多,然后逐一去优化。 延伸阅读:如何判断你是否正在吸引「错的受众」?(和 3 个调整方法!) 建立能够正向循环的品牌生态(24:21–) 通常,传统的营销漏斗在这里就会结束,但我认为这个方式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做完转换,并不是就到此结束,我们需要关注的下一个环节,就是关系经营,关系经营的重点是怎么去留住你的顾客,怎么让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持续购买、订阅?很难,对吧? 可是,哪一段关系经营是简单的呢?关系经营本身就需要投资时间与心血,因此,这个环节我会注重在 ICA 的满意度与黏着度,并且加上一些产品设计的贴心小巧思,去做到与众不同。 让顾客想要持续这段关系,并且产生依赖、产生习惯,最终,你的品牌就有机会成为他的日常,他的 lifestyle,变成一种价值观,最终形塑出一种文化。 我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卖咖啡,陌生的受众购买了你的商品,成为了顾客,我就会开始提供顾客专属的优惠,也许是每月提供新的咖啡豆,或是在他生日的时候,特别多寄一包免费的给他,有新的产品时,也会寄免费的小量产品让他先试喝,如果他给我们 feedback ,我也会在未来给他优惠折扣。 这种营销手法就是非常常见的 VIP 营销,在我的品牌里面,有提供一个服务叫做品牌健检,针对你品牌各环节的状况去做健康检查,我也会提供一个优惠折扣码,让已经有做过品牌健检的同学,可以在未来三个月、六个月之后,重新用更便宜的价格来预约品牌健检或一对一。 这些向上营销都是在鼓励你的顾客:「记得要再回来唷!」,从中去设计一些产品诱因,让顾客觉得他的身份,真的比其他的观众还要来得特别一点点,这就是这个环节在做的事情,只要留得住客户,把关系经营照顾好,就会进到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口碑回流。 口碑回流也是热流量的其中一个环节,和关系经营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关系经营依然很需要创办人本人与团队亲自来经营,而口碑回流就比较能够松开方向盘,移动到副驾驶座,让整个系统自己 run ,并且建立一个能够正向循环的品牌生态。 品牌的正向循环(28:10–) 我自己是女力学院的其中一位导师,我就观察他们在这个环节做得非常好,整个学院的氛围是很鼓励学生主动建立社团、打造人脉的,以我的例子来说,我们 BYL 的学生已经快要 2500 位了,我其中一个建立生态的方式,就是会观察哪一些学生表现不错。 例如交作业很用心、很热心回答同学的问题,我们就会私下邀请这位学生到社团里面当讲师做分享,这么做不只是给同学一个机会、一个舞台,也让我们不用什么内容都自己做,我们称之为小老师计划,当这位学生参加过小老师计划当讲者,他就会觉得:「我好像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而且我的努力有被看见、被肯定。」 他之后就会更认真参与每个社团活动,也会更频繁地和身边的朋友提到 BYL 这套课程,或者去参加其他的读书会、认识新朋友的时候,也一样会提到:「我是 BYL 的学生,曾经在 BYL 做过分享。」,新朋友就有机会知道我们、认识我们并加入我们,而这个环节我们几乎不用插手,就能够让生态自行运转。 因此,口碑回流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是:「怎么扩大你的影响力?」,我个人觉得影响力并不是自己一直发内容,反而比较像协助他人发光发热,当他人受到你的影响和启发,你对他来说就很有影响力,而这个力量连同营销效益,会持续地延烧下去。 像是我们有学生可能刚好都住台北,就自己组了读书会或一起去咖啡厅做作业,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性的作为,我也有学生会介绍案子给我们,例如刚好在某某公司上班,最近企业内训在找讲者,不知道可不可以找 Zoey ?这些就是品牌的正向循环。 因为所有的新接触都有机会再导流回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曝光,然后持续往漏斗的下方走下去,以上就是完整的营销漏斗用户流程,刚才提到的冷、暖、热三个流量层,我觉得越冷的流量就代表观众跟你越不熟,越热就是越熟悉、信任你的观众。 延伸阅读:为什么个人品牌赚不到钱?3 个必须建立的 自媒体获利心态 硬式营销 VS 软式营销(31:21–) 对于冷流量层的观众,我自己比较习惯用软式营销,推广的力道比较柔软、轻盈,尽量不强迫,因为这个阶段的观众需要时间来消化你的内容、观察你,所以推销手段越轻盈,他越不会反弹,就有机会待在这里,持续的观望下去。 而当观众走到暖流量层,也就是发现跟思考的环节,我就会开始把推广的力道放重一点,而我所谓的重,绝对不是强迫性营销,而是把话讲得明确一点,产品提及的次数可以高一点,这么做是为了让他觉得:「我好像真的满需要这个服务的?」 或是虽然不太确定,但好像可以试试看,如果营销力道不足,就没有办法激起观众去思考需求,当然,这之间的拿捏就是多年的练习与经验的累积,最后我们走到热流量层,包含转换、关系经营与口碑回流这三个环节。 所谓热流量,就代表我跟你很熟,很多话可以直接跟你讲,我们就不用再像冷流量那样暧昧,可以直接进入正题,因为我们就是比冷流量的观众有更多的深度关系,这就是应该的、合理的、有人性的设计。 讲到这边,我知道你可能在想:「营销力道也太困难了吧?有没有什么 SOP 或销售文案可以让你知道,遇到什么样的客户,就用什么样的招数呢?」 我会说,也许有,但是不应该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应该使用一模一样的营销套路去 crack the code,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想要超快捷方式的做法,有一些东西可以做得更快更省力,但有些东西就是不行。 我个人认为客制化营销 is the king,每个人的经验、背景、故事、遭遇、需求、梦想、愿景都完全不一样,想要提升获利成绩,最重要的真的是聆听,请你仔细听、用心听,只要有用心,再加上一些练习跟经验的累积,你就能够听出潜在客户背后的担忧、顾虑、想象与需求。 听得出来,就可以做出判断和分析,有判断跟分析,你就能知道要用什么营销方式来 seal the deal ,如果你觉得讲得太发散的话,也可以回到这集原文,下载我整理好的懒人包。 【本集结语】#206 营销漏斗 以上就是今天佐编私塾殿的课堂内容,很精采吧?连我自己都觉得挺精彩的 XD ,简单回顾一下,营销漏斗由上到下,总共由六个环节所组成,分别是曝光、发现、思考、转换、关系经营和口碑回流。 曝光属于冷流量层,可以用比较轻盈、客气的营销文案或推广方式来推展关系,发现与思考环节则是进到暖流量层,可以开始小小的加强营销力道,但是油门不要一次踩到底,随着你进到热流量层,就代表你开始做到转换,并且尝试做关系经营和口碑回流了。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营销变得比较直接,比较率性,同时保有与这一层观众最密切的互动和关系,这些就是我给的营销策略与建议。 我们也正在招募对 VIP Program 有兴趣的人,这个计划是特别针对「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这三个最主要的项目做指导,假设你对这个 mentorship program 感兴趣,你可以先加入我们的 waiting list ,我们计划在今年夏天做一个 beta 版本,到时候也会优先将名额开放给有加入等待清单的你来一起做测试唷。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206【佐编私塾殿】为什么你的品牌没在获利?- 上集:先了解 营销漏斗 的概念)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1, 2024
数位游牧一点都不浪漫?数字游牧真实体验与 5 大建议
因为人在国外,刚好也来谈一下最近很热门的「数字游牧」这个话题,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好了。 先讲结论:把「数位游牧」拆解开来;如果是「数字」,那有网络就好;「游」则是有时间就可以;但重要在于过程还要「牧」,那不止是时间安排,还要创造价值!这个就很挑战了! 举个例子,从来美国到今天,每天我都五到六点起床(今天 05:00),跟在台湾一样。在孩子们起床前,把握工作时间;等到孩子们都起床之后,就切换到放松与好友在一起的时间。 今天早上已经看完一个单元回馈,打了一通越洋电话讨论,现在正在写「福哥来信」。桌子前的双屏幕、定时器、待办事项便利贴,都推着我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而往右边窗外看去,就是绿油油的草地,以及一个超美的高尔夫球场。 先努力工作,再努力放松,并且创造价值。这是我目前「数字游牧」的样子。 你觉得简单?自在?放松?哈!也许吧-在某些部份!但有些事情似乎也没那简单。 所以,我规纳了一下,如果你也想「数字游牧」,那以下 5 件事,是你可以思考的: 1. 数字交付价值 谈到「数字游牧」之前,也许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过数字生产的方式,交付价值。当然在计算机前面工作,就算是数字;只要有网络,去哪里都可以游牧。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些产出真的能创造价值吗?或者是,你有没有找出透过数字创造价值的方法? 2. 自律与时间管理 也正是因为每个地方都可以数字工作,游牧各地。那下个重点就是自律了,你有没有规定自己的产出时间,在不同的时差,不同的地点,该工作的时候就要工作,该牧养的时候就要牧养。不然就只有「游」,却没有「牧」。 3. 核心技能要求 很不幸的,数字游牧,就如同前几年流行的斜杠工作一样。 我个人觉得这一点都不浪漫,也从来不觉得轻松。 因为大家只是看到表象的样子。但是能够在每个地方工作,透过数字来交付价值。这其实要求是更高的!也是更不简单的!就像在斜杠之前,你有没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可以用来支持你! 而所谓其他的斜杠,只是因为核心技能非常的强壮,你还有其他的心力去发展其他的技能。所以在数字之前,你要思考的是你交付的价值何在。 4. 实体到数字转型 不说别人说自己好了,如果是传统的讲师工作,我可能还是没办法做到数字游牧,远程交付价值(虽然还是有在线教学,但是我还是相对更喜欢实体)。 而为了要做成数字的价值交付,我就必须要打掉重做,用纯数字的观点,来思考我原本的服务应该如何转型。 所以才会有 F 学院的产生,才会有教学的技术跟简报的技术这样的课程,才会有重新拍摄的四机四镜,甚至也要成立在线的工作团队,才能够全方位的提供支持。你觉得像这样子的「数位游牧」是简单的吗?至少我花了好几年才搞定。 5. 自主节奏切换 当没有人监督你的工作,没有人要求你什么时候产出,什么时候放松,你是不是还可以维持纪律,让跟你协作的人放心。你能不能清楚的切割工作时间,跟游玩的时间。你能不能聚焦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想办法让产出最大化。这个很基本,但从来都很重要。当然,也不是一直都在工作,那就失去数字游牧的自由性了。 小结 每阵子都会有个新的名词,像是「数字游牧」看起来就是蛮性感的,蛮吸引人的。 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游牧民族」呢? 是要求稳定不变的人,还是可以持续适应环境,甚至强悍的人(想想成吉思汗!)。当你想要当游牧民族的时候,有想过不同的环境挑战?有想过接下来变化才是常态?或者是,你是更适合守住一片田地,每天努力工作? 自律,才能自由!极度的自律,换来极度的自由! 当然,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游牧,而是流浪⋯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跟大家分享我对「数字游牧」的 5 大想法,也欢迎大家跟我交换你的想法。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7, 2024
我的「在线课程」卖得出去吗?4 招教你找到 TA 验证需求
你的在线课程真的能帮助到学员吗?消费者真的愿意购买吗? 我们在过往文章有提到,知识创作者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看着别人赚到荷包满满,在什么都还没确认前,就大声嚷嚷着:「我要来贩卖在线课程!」 先别说增加被动收入了,没有目标、计划的操作,通常只会以失败收场。 你最好在在线课程产品正式制作前,就先验证「市场需求」:是否真的如你想象,会有一群人,对你的课程主题内容有兴趣,并愿意付费购买吗? 以下 4 种市场探索验证方式,希望能确实帮助到你,找到受众痛点、做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避免花了时间跟力气做白工,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❶ 在线课程验证策略一:关键词研究 以前人们有问题,只能去图书馆找数据、问周遭的亲朋好友;而现在,碰到不清楚的知识、想解决某些困扰,甚至对某个产品冒出购买欲望、有比价需求,我们第一个反应,几乎都是找 Google 大神! 每个用户在搜寻关键词时,都可以视作一次提问。透过关键词研究,我们可以从使用者用的字词、询问的方式,进而掌握他的「搜寻意图」(Search Intent )。 举例来说,「英文 口语 补习班」跟「英文 口语 家教」,同样是想学口语,搜寻意图就明显不同,前者是想找补习班,可能习惯团体上课;后者则倾向找 1 对 1 的对话课程。 透过一些关键词分析工具,我们可得知,某些关键词每月平均搜寻量,以及竞争程度等等。 为什么要知道这些?主要是因为,如果某个关键词/关键词组搜寻量很少,间接传达出一个讯息,或许,多数人对该主题是不感兴趣的。 那你可能就需要进一步思考,如果选择做为在线课程主题,真的会有卖点吗? 还是,其实你早已决定做小众的生意了? 以下提供给大家几个「免费」关键词查询工具做为参考: 1️⃣ Google Suggest 关键词建议 👉 Google 搜索引擎 Google Suggest(也可叫 Google Auto Complete,中文:Google 关键词建议),指的是 Google 主动推荐你的关键词列表。 你应该会发现,当你用一个关键词词搜寻时,Google 会自动在下方,帮你列出一排相关字词建议,这些都是 Google 统整大数据的结果,告诉你,其他的使用者,可能会用什么关键词来搜寻,他们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关键词研究,在毫无头绪下,建议可以先从观察这些字词开始,甚至逐一点进去,看看第一页的搜寻结果,都是些什么的内容。 有时候,你会很惊讶得发现,原来消费者跟你想的不一样。 2️⃣ Google Trends 搜寻趋势 👉 Google Trends 网址连结 透过 Google Trends(中文:Google 搜寻趋势),输入关键词,你就可以依照指定的国家/区域、时间、数据源范围,观察关键词的搜寻热度。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Trends 呈现的是一个「相对数值」,它用 1 到 100 来表示关键词词的「搜寻热度」,这并非实际搜寻量。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注意的重点会是,一个大方向的曲线趋势,或是同时间,几个关键词词的比较分析。 比方说,我们用「在线教学」来做关键词查询(如下图),可以发现,在 2021 年 5 月时,搜寻量飙高,而在 2022 年 5 月,又有一个曲线小攀升,结合当下时事,可判定是受到 COVID-19 影响 – 当疫情变严重,大家立刻开始把重心放在在线教学。 你也可以透过 Google Trends 来做确认,产品的季节性,以下图为例,我们用「羊肉炉」来做为搜寻关键词词,可以很明显看出,冬天的搜寻量,跟夏天就有极大的差别。 根据趋势走向,你就能有个比较明确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月份,推广什么产品,会达到较有效益的宣传。 Google Trends 同时可看出,目前市场热度风向,如果想搭上时事话题,做借势营销,也是参考指标。 注:在进行操作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字词跑不出结果,这其实跟中文字的「分词」有关(因为空格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影响),SEO 顾问 Frank Chiu 曾写过一篇满完整的相关解说文章,有兴趣可参考看看。 3️⃣ Google Ads 关键词规划工具 👉 Google Ads 关键词规划工具官方说明 Google Keyword Planner(中文:Google 关键词规划工具),是 Google 官方为了帮助使用者来规划 Google Ads 广告 (Google 的广告服务),所提供的「关键词流量查询」工具。 你只要申请 Google Ads 账号,就能免费使用。 比较可惜的是,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每月搜寻量,如果想看比较精准的数据,还是得正式付费下广告。 4️⃣ Ubersuggest 👉 Ubersuggest 网址连结 在常见的 SEO 关键词研究工具中,Ubersuggest 算是少数有提供中文化接口(简体中文),且功能完善的分析软件。 注册账号后,每天免费提供 3 个关键词搜寻扣达,如果想要一口气看更多,它也有付费方案可选择。 在不特别花钱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说,该关键词的每月搜寻量、SEO 操作难度、其他关键词词建议、经营度难易分析等等,满佛心的,有兴趣可以好好研究。 如果是要研究「在线课程主题」,关键词词每月搜寻量,建议最好还是要在 1,000 以上,因为这代表这个话题,还是有一定的关注量,可能会比较有操作空间。 ❷ 在线课程验证策略二:观察网络社团、论坛等社群讨论 这里讲的社群,包括大家常见的 FaceBook 社团、LINE 社群、IG、Dcard、PTT 等等。 无论是社团还是社群,这些场域,都会集合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人,或是有困扰的人。 通过观察讨论、分享跟询问的内容,你可以了解到,你的潜在学员、受众,在意什么、想解决什么,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常重复出现的问题,或许就有你的在线课程主题,可以发挥的空间。 不只是潜水,你还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无偿地付出、真诚的分享,与社群成员建立一定的信任,藉由对话让人感觉到,你是某个领域专家,长久下来,也会累积你的个人品牌声量,专业定位也会越来越明确。 👉 你可能也会想了解的内容 ⭢ 经营网络社群前你必须要知道的事!7 步骤打造专属在线社群 ⭢ 经营 Blog 好难!为何我的部落格迟迟没起色?5 个新手常犯错误 ⭢ 如果能早点知道就好了!给创作者的 7 个小建议 ❸ 在线课程验证策略三:竞争对手研究 其实有时候,良性竞争并不是坏事,这代表市场有机会做大,共同炒热气氛。 你可以搜寻各大在线课程平台上,跟你主题雷同的在线课程,观察他们的课程大纲、章节单元安排,从这些「竞品」中,找到你跟他们的差异化。 比如说,有什么环节,是他们没有提到,但是你可以多着磨的地方,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到「机会点」。 另外,有个操作小撇步,提供给你参考。 你可以去浏览课程底下的学员留言,尤其是给差评的评论,通常你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期待,以及课程哪里没有满足他们,让他们产生期待落差的地方。 如果真的找不到竞争对手的在线课程,也可以去 YouTube 搜寻相关的主题影片,你甚至可以去博客来、Amazon 等国内外电子商务网站,查找近期上市的书籍/电子书,看一下你准备的内容,是否有符合当前的趋势。 说不定你会是该主题领域,第一个制作在线课程的人哦! ❹ 在线课程验证策略四:与粉丝、会员对话 粉丝会追踪你的自媒体,愿意订阅你的 Email 、成为你的会员,代表你平时分享,是有助于他们成长的,这群人,对你的知识内容有实际兴趣,也是最有可能付费支持你的潜在受众,所以,绝对不要放过任何跟他们对话的机会! 你可以藉由发送 IG、FB 实时动态询问,也可以够过电子邮件,寄送问券进行调查,如果愿意填写回复,可以提供小礼物,或是未来课程的折价券,如果能够找到愿意 1 对 1 面对面受访的人,那就更好不过了。 你可以询问他们,现阶段有什么样的挑战,生活碰到什么样的困扰,确认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制作一门在线课程,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有兴趣购买吗?如果你大概已经有了课程大纲的想法,甚至可逐一列出,确认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能接受的课程价格大概是多少? 打造一门在线课程产品,绝非易事! 有热情、有目标,固然是好事,但如果通过各种调查研究,你依然无法确认,自己走在一条对的道路上,建议先不要太心急,试着停下脚步、换个方向努力,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祝大家好运啰!👋 -- 本文转贴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8, 2024
把家改造成办公室!「远程工作」过来人分享 3 类设备升级考虑,远离酸痛更能专注
讲到在家工作,最常见的疑问除了如何专注,就是如何设置办公环境,让自己长时间工作下来不会腰酸背痛。关于在家工作如何避免腰酸背痛,美国一位全职接案作家 Eric Ravenscraft 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的分享,或许值得你我参考。 Eric 提到,他自 2012 年开始全职在家工作,刚开始只是把既有的家具凑合着用,大卖场卖的金属桌子配上金属折迭椅,就这样开始长时间办公。没想到过没几个月,他就开始全身酸痛,这也是他「设备升级」的起点。 Eric 的三方面设备升级:办公椅、办公桌、屏幕支架 在 Eric 的分享当中,他提到自己升级了三种办公设备,包含: 1. 办公椅 一把好的办公椅通常不便宜,但在 Eric 看来,这笔花费就好像买床垫一样,既然我们人生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得仰赖它,那么投资好一点的选项并不为过。纽时旗下的产品评论网站 Wirecutter 针对挑选办公椅,也提出三个要点。 舒适性:每个人的身形都不一样,坐起来舒服的椅子很可能也有所差异。如果可以,在购买前务必先试坐看看。 腰椎与背部支撑性:一把好的办公椅必须能支撑我们的腰椎与背部,让我们在各种坐姿之下,身体都能保持稳定。 可调整性:一个人的坐姿可能各式各样,为了让身体保持在比较理想的姿势,办公椅必须能进行多面向的调整,包含椅子高度、把手高度,以及椅背倾斜程度等等。能调整的面向越多会越好。 2. 办公桌 历经几次调整,Eric 最终认为对健康相对有益的选择, 是可调整高度、让我们能或站或坐变换姿势,搭配在任何姿势下,桌面都「够大」(可摆放计算机、键盘并考虑鼠标移动空间)的升降桌。 (Photo from Freepik) 3. 屏幕支架 Eric 分享,使用能调整计算机屏幕高度的屏幕支架并调整到「双眼平视」的高度,可以帮助我们远离驼背,他自己一调整屏幕高度,也发现自己立刻就坐得比较直了。不过他在分享中也引用专家说法表示,调整屏幕高度对使用相对小的屏幕的人来说很重要,但现在计算机屏幕都越来越大了,若你自己考虑在看画面时身体没有太多不适或身体扭曲,也未必真的需要再添购屏幕支架。 真正关键不在设备,而在你的「习惯」 虽然尝试升级设备,但 Eric 也坦言,在多年在家工作经验中,他发现真正远离酸痛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习惯。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所谓「姿势」有绝对的好坏,好的就要一直保持着,但事实上,透过姿势保持健康的关键更在于「动」,也就是时常变换姿势,避免身体僵硬、保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这也是为何我们在升级设备时,需要考虑办公椅的可调整性、以及办公桌高度的可调整性,这些刻意的环境设计,都会帮助我们在长时间工作中更轻松地变换姿势。健康提升了,酸痛减缓了,真正的专注状态也才得以开始。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1, 2024
5分钟的晨间待办清单整理,从混乱到掌控的生产力习惯
当一天事情很多很乱时,两个小动作,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有掌控力的一天。第一个小动作是:每天早上花个 5 分钟回看一下待办清单,确认今天的重心,帮助自己减少混乱中的失误,在繁忙中掌握关键,并且懂得取舍,知道如何停止。(延伸参考:8 种待办列表方法指南,从 GTD 到子弹笔记,选择适合你的更有用) 第二个小动作是:一边处理事情,一边把各种意外行动记录到待办列表,让自己可以随时回顾在忙什么,即使乱中也有序,避免空忙。以免一天最后结束时,忘了自己做了什么重要行动。(延伸参考:用写「间歇式日记」取代规划待办清单,不会再写了一堆却做不到) 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通常认为待办清单与时间管理息息相关,似乎是为了计划的制定与准时、准确执行。但基于我多年来使用待办清单的经验,我发现它的真正价值其实在两个方面: 第一,它帮助我们能够安心地推进每天的工作。 第二,它让我们在一天结束时,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完成了哪些事情。 或许这才是待办清单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功能。 所以,上面提到的两个小策略,其实目的不仅是进行时间管理的规划,而是让我们在每天开始之前,清楚地知道今天可以做些什么。并在每天结束时,让我们能够安心地回顾自己所完成的事情。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在忙碌且复杂的日子中,至少有一个更清晰的方向。(延伸参考:设计好下班后待办清单, 5 个常忽略却重要的技巧) 每一回看待办清单,都是在强化目标 比如说,每天早上调整待办清单,面对一长串待完成的事务,我会首先筛选出与「长期目标」最为相关的任务。这是确定待办清单优先级中最有效的策略。 当我发现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过于繁多,而我不可能全部处理完成时,我会选择那些与我的长期目标最为相关的任务来优先处理。 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却也「最有效益」: 长期目标累积出来的价值是最大的,先投资长期目标,回报最大。 长期目标的意外往往更难处理,降低长期目标的风险,回报最大。 而这些回报,往往也足以抵销自己可能舍弃的那些次要任务。 在执行待办清单的过程中,无论是纪录自己当下的行动,或是要新增未完成任务时,我们也可以从长期目标的角度出发,思考哪些真正与长期目标相关,优先处理它们,或是思考如何往目标的方向前进,而不只是纪录上去一件事情而已。 对于那些与目标无关的待办事项,我可能会选择在今天的清单中先不予考虑,这种针对目标的调整和纪录,是我在管理待办清单时,用来强化目标导向行动的具体做法。 延伸阅读,目标化待办列表的具体格式:比较持续 5 年的列每周行动清单习惯,复盘我的待办列表笔记技巧 (图/Esor 提供) 每一回看待办清单,都要决定下一步行动 当我决定将与大目标相关的某个任务加入待办列表时,(无论是早晨的待办清单调整,或是随时的待办列表记录)我会进一步思考当下能立即采取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放在每日待办清单上的,应该是我今天真正能够完成的具体下一步行动,而不是那些抽象的项目或任务名称。 比如,今天突然多了一个必须完成的报告,这份报告与我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大项目密切相关,但「制作报告」这个任务,我今天具体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 可能我的下一步行动会是:从我的笔记系统中找出与报告相关的信息,并快速归纳出一份报告大纲。 这就是一个具体可行的下一步行动,我会将这样的行动写入待办清单,而不是仅仅写上「制作报告」。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能够让我们明确知道在每个空档时间应该做些什么,而泛泛的任务描述则会使待办清单变得难以实施。 延伸阅读,拆解下一步行动的技巧:拆解下一步行动的思考流程图范本,你也做得到专注不瞎忙的参考步骤 (图/Esor 提供) 整理待办清单的目的是决定可行性 前两步骤其实对我在整理早上的待办列表,以及在执行任务的同时记录代办列表这过程中,都补足了一个时间管理的关键细节,那就是「可行性」。 我们经常会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结果往往只会导致无止境的拖延,只有真正可行的清单,才能成为今日完成有效任务的强大工具。 当今天突然多了一些临时会议,使得可用时间变得更加紧张时,从强化目标的角度出发,我会更清楚地知道哪些次要的任务可以放弃,而专注于与最大目标相关的关键任务。 当我明确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时,我就会了解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或许无法完成整个重要任务,但至少能推进任务的几个步骤,实现百分之四五十的进度也是很棒的。 这种方法让我们在时间被不断压缩、分割、占用的过程中,不会完全放弃待办清单,仍能逐步有效前进。 只有真正具备可行性的代办清单,才不会变成增加压力和挫折感的清单,反而帮助我们避免更容易陷入拖延的困境。 延伸阅读:时间管理Q&A:从安排行动到引诱行动,5种设计不强迫计划技巧 好的待办清单,可以得到休息平衡 结合上述小技巧,实际上能够帮我们在每日的时间管理过程中找到更适当的休息时机,也让我们明白何时可以放下心头大石,无需再担忧。(延伸思考:设计「停战领域」与「行动边界」,我建立健康时间管理的小秘诀) 往往我们列出的待办清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没有进展,即使到了晚上,我们可能仍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但若我们在执行任务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行动,就更容易感觉到自己确实完成了一些事情,这样我们便有了更多安心休息的空间。 有时,我们的一天真的会因为各种临时的意外、不可预期的杂事、突发状况而被打乱,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先确认当日的重点目标及可采取的下一步行动,就能利用日间的零星空档,逐步推动这些小步骤。 即便一天被打乱且零散,至少我们知道自己的重要目标仍然在进展,这让我们更容易对自己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春节假期后,我们又要面对更多零散繁杂的工作流程和生活任务。这篇文章分享的两个简单实用的待办清单技巧: 第一是每天早上调整目标化的待办列表。 第二是在执行中记录行动。 这可能无法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完全井然有序,那是不现实的。 但在混乱中至少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向何处推进,找到一种更安心的时间管理方式,并懂得适时休息,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 本文转贴自: 电脑玩物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6, 2024
这就是共享空间「天花板」的享受!我在 One&Co Taipei 的下午体验
数字游牧者的工作环境千变万化,因为不断移动的特性,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办公室。 当你在 Google 图片搜寻「数字游牧」,千篇一律都是人们在沙滩上或是海边使用笔电的示意照片,然而真实状况是,真的不会有人在沙滩上或海边使用笔电。 讲求工作空间的舒适度、设计美感,显然还是不少自由工作者或数字游牧者非常在意的环节。 就算有人偏好到咖啡厅工作,但是空间的不可控因素还是很多,例如座位多寡、环境安静程度、网络速度、插座供给数量等,因此一个好的共享空间应该都要具备这些条件。 换句话说,如果能找到一个让人感到舒适自在的工作空间,毫无疑问是最棒的。 这次推荐给大家的共享空间是 One&Co Taipei。这是 JR东日本集团(如果你常去日本旅游搭过电车或新干线,你一定听过 JR东日本)在 2022 年底时来台开设的新共享空间。 这是个一走进就会令人惊叹不已的空间,也有人说它是另一版本的 WeWork。 【One&Co Taipei】地址:台北市中⼭区南京东路⼀段15号3楼(捷运中山站3号出口,徒步约4分钟)电话:02-77506200营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09:00-18:00(Drop-In 开放时段) 商务大楼外 One&Co Taipei 的入口处,进入之后要先向管理员换证件(图/CY 摄) 低调奢华路线的共享商务空间 One&Co Taipei 邻近于台北林森公园与中山商圈的精华地带,坐落在大仓久和饭店旁的商务大楼之中,如果没有特别留意,其实不太容易察觉。 这个商务共享空间的神秘感,是在我向楼管换取证件,搭上电扶梯,还要转搭往上三楼的电梯才慢慢浮现。一踏进主空间,才惊觉原来这才是尊爵不凡的感受! 进到商务大楼三楼的入口接待处(图/CY 摄) (图/One&Co Taipei 提供) One&Co Taipei 作为相对高阶的商务共享空间,有别于其他共享空间或咖啡厅做出特定风格与搭配多样符号的装饰,他们的设计保持日式低调奢华路线。 整个空间全面木质调的装潢风格,并且带着暖色系灯光的空间设计,让共享空间的整体基调高出好几个等级,根本是五星级饭店等级的 VIP Lounge 规格。 我绝对不是走进一般的共享空间,我当时心里这么想。 3 种不同分区,1 次享受 One&Co Taipei 占地面积近三百坪,在大楼当中占有两层,包含二楼与三楼,其中二楼属于公司承租的私人办公空间,这次主要介绍的是三楼的共享区域。 One&Co Taipei 的三楼空间分布主要分为两大区,一区主要是散客的共享区域,另一区则是有明确隔间的私人办公空间。 这里我要介绍的是散客共享空间的区域。散客区约有一百多个座位,而且这些座位分区的设计基调有些不同。如果要大致粗略分类,我会分为 Lounge 区、阅读区与个人专注座三种类型,中间还有自助咖啡茶点吧台作为区隔。 所谓的 Lounge,顾名思义,其实就等同于饭店大厅的等候区。 (图/CY 摄) 你可以选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座位坐下,这就一定要提到位于大楼里的共享空间的特点,可以依你个人的喜好,选择靠窗或是非靠窗的环境。 如果你工作感到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也可以选择到另一个相对舒适的沙发区,你可以直接坐在落地窗旁,看着户外的窗景放空,眺望中山商圈的市景;或是到阅读区挑选一本你想看的书;又或是跟附近的工作者聊天互动,认识彼此。 (图/One&Co Taipei 提供) 另一方面,阅读区相较于 Lounge 则又更加轻松一些,这个区域摆放了各种类型的日本文化与商务书刊杂志,不仅可以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也能提供给更多想认识日本的人一个接触深度文化的实体平台。 (图/CY 摄) 还有一个最有趣的区块是个人专注区。 这个专注区跟其他区域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前面提到的区域基本上都是全开放的,但个人专注区像是一个微型包厢一样,除了座位背后,座位两侧都有隔板把你包围起来,让你可以身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之中。 如果你有去过私人K书中心读书的经验,那么,这个区域就像是K书中心的座位一样,透过座位隔绝的方式,协助你做事更加专注。 (图/One&Co Taipei 提供) 自助咖啡吧、私人空间、台日跨国交流一举数得 介绍共享空间当然还有一个绝对不能错过的环节,就是咖啡与茶点的部分了。 One&Co Taipei 设有一个大型自助吧台,当然也有各种茶包或饮用水。咖啡只需要自取冰块,在咖啡机上按下你想喝的咖啡品项按钮,一杯自助咖啡便大功告成,轻松简单操作不复杂。 (图/CY 摄) 三楼的另一侧也设有私人电话亭与大型会议室,这可以分别让需要临时通话、人数较多的合作洽谈或正式提案的空间使用。 绝大部分商务办公室必须具备的空间与设备,这里几乎应有尽有,加上 One&Co Taipei 地理位置相对隐蔽,因此在一般上班时间来到这里办公,也不会受到外在环境或过多任务作者出入的干扰影响。 (图/One&Co Taipei 提供) 此外,费用也是数字游牧者们非常关心的重点之一。 以个人使用来说,One&Co Taipei 的计价方式主要分为包月使用,或单次 Drop-In (全天或每小时)计价作为区分。作为价位相对较高的共享空间,包月使用为 NT$ 10,000(未稅),而单次全天使用则是 NT$ 1,000(若以小时计则是每小时 NT$ 200,详见完整价目表)。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好好体验 One&Co Taipei 的内部服务与设施,单日拜访时,建议可以选择整天计费方案更为划算。 除此之外,One&Co Taipei 也会不定期举行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务或跨国交流活动,也包含台日语言的交流。 如果你也对日本数字游牧或远程工作的经验感到十分向往,那么来到 One&Co Taipei 体验这个交流空间,我想一定会获得不只是共享空间提供的物质感受,也更有机会接触到更深入的无形文化交流!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