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3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高效能会议的 7 个习惯!远程工作靠它保持在线开会效率
有时候开会变成聊天,结果一件事情讨论了很多次,最后项目却还是没有什么进度。有时候开会时大家都很努力,但讨论的时间拉得太长,讲的话失去焦点,让会议变成一件累人的事情。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每天面对许多公司内行政会议、客户项目开会,甚至有时需要谈判决策的会议。回顾自己亲身经歷过的各种冗长会议、高效率会议,两者对比,或许可以从我自己的经验,整理出让会议变得「高效能」的七个习惯。 你或许也发现这篇文章题目,借用了史蒂芬.柯维的经典着作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当然我不是管理学大师,这里整理的七个习惯,只是我的个人经验,所以也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开会前,有个基本一定要做的事情:「准备自己要报告的资料」。如果要跟客户讨论产品,我就要先准备好市场分析资料。如果要说明项目进度,我就要准备好工作报告。 因为太基本,所以不列入下面的七个习惯中,就让我们从已经准备好开会资料开始,看看还能「为高效能会议做些什么事」?这些习惯包含了会议前、中、后的不同行动。(可以延伸参考两年前的这篇文章:我如何用「有效」企划进行高效率会议讨论?) 1. 列出这一次要确认的重点问题清单 会议有时候会不小心失焦,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或是想到什么讨论什么,最后离题而拖长不必要的讨论时间。 有时候会议会有议程,但有时候没有。无论如何,我都会有个习惯,就是自己先列出这一次我想讨论的重点清单,以及我想确认的问题清单。所谓「重点问题清单」,不是报告资料,而是里面真正需要釐清的问题是什么?真正值得凸显的重点是什么? 我通常会问自己,假设会议时间很少,假设最后没时间才轮到我讲,但我一定要确认的重点与问题是什么? 无论我是不是会议主导者都需要这份清单。 如果我是主导者,有了重点问题清单,我就知道什么时候离题,可以把会议拉回讨论主轴。如果我只是报告者,有了重点问题清单,我也知道如何简洁扼要的说明,并且知道我应该花时间在哪些重点上讨论。 2. 排出重点问题清单的讨论逻辑 会议有时候会卡在一些关键问题,结果陷入无解的讨论迴圈。会议有时候让人觉得很混乱,最后好像讨论了很多,但心中对项目的整体架构却还是很茫然。 在前面列出重点问题清单后,我还会多一个习惯,就是我会排列出要怎么讨论这些重点、问题的顺序与流程?把这些重点与问题,用逻辑重新整理一次,先确认简单的、要先确认的问题,然后才慢慢引导到困难的讨论。 我通常会问自己,这些重点与问题要怎么依序提出,对方会被我说服? 这样的习惯,可以让会议过程中,对方更容易对你建立信心,并且困难问题也会从简单开始,逐步拆解,这样整个会议过程都会更加顺畅。 3. 确认我自己对问题的解答与底线 有时当会议讨论到关键问题,但是大家都不确定解答是什么,不确定能不能这样做,于是不能做出决定,可是又在讨论上无限迴圈。 当然会遇到一些很难抉择的问题讨论,但在前面决定好重点问题的讨论顺序后,我还会再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想好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或是这些问题我的最后底线是什么。如果底线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会在会议前先去问可以做决定的主管,然后才去跟客户开会。 我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如何大家没有更好答案时,我的目前最好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对方提出要求时,我可以答应的最后底线是什么? 前面三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准备好问题清单,又怎么知道要准备好底线答案? 而当我准备好自己的答案,就能在会议时明快地给出回应,有意外时也能自在的应变、调整甚至推翻。 4. 一开始就先说明会议的待办清单 尤其是一些企划构思会议时,与会者抱持着聊聊看的想法,但会议也很容易就变成真正的聊聊看,最后却无法拉回需要的结论。 在会议一开始时,如果可以的话,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会先跟客户、与会者,说明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的逐项重点与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明前面第二个习惯列出来的有逻辑的讨论顺序清单。 我会说,今天会议想要逐步讨论这几项问题,然后最后我们要确认什么结论? 只需要一个很简单,可能不超过一分钟的说明,但这个简单动作有两个效果。 虽然会议中不一定能阻止喜爱天南地北聊天的人,但起码我们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拉回讨论,例如「让我们先回到我刚刚说的下一项重点」,大家心中也有个底,容易接受被打断。 并且这样可以有效先暂缓抱持着疑惑的人,防止他们太快提出现在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这会让会议失速失焦。让他们知道等一下会讨论到那个问题,而现在先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现在这个问题,有助于解答等等那个难题。 5. 事先做好会议笔记 当然,我们都会做会议笔记。 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在「开会前」先做好会议笔记,也就是先把我要讨论的问题清单、我的解答与想法,都先做好笔记,然后才去开会。那么会议时要做什么笔记呢? 我的会议笔记主要在记录: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应变,下一个接续讨论的问题要不要调整? 因为基本的重点问题与答案,我可能会议前都做好笔记了。这时候会议中的笔记其实主要聚焦在让接下来的会议更加高效率的方法,我听到对方提到什么事情,接下来我要提出什么回应或询问?接下来要怎么调整流程会让讨论更顺畅? 6. 最后确认一次所有结论 当会议结束,大家对于这次会议其实已经讨论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时候我会习惯重新说明一次每个问题的结论,不用超过一分钟,但可以有很多好处。 说明一次会议结论,让大家确认是不是每个结论都没问题,也让大家快速对这次会议有了整体概念。 当然,最好能在会后,立刻把这次结论 mail 给大家一份。 7. 讨论接下来每个人的下一步行动 一次会议可能讨论了一整个项目的流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长期而庞大的工作,但这样的会议回去后,不一定能立刻推动项目的进行。 所以我还有最后一个习惯,就是在说明完这次会议的所有结论后,我会问大家,那么接下来我们每个人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可能是 Esor 要列出大纲、 A 要拟出合约、 C 要把会议纪录发送给相关人并收集回馈。 我习惯在会议最后,跟对方确认回去后「立刻可以做」的行动是什么?如果不是立刻可以做的,就要设定一个近期检查时间。 透过上面几个会议习惯,在我的经验里,更容易创造高效能的会议,让会议进行得更快速,在准确的时间结束,并且会议之后会真正产生一些有效的行动。 -- 本文转贴自:电脑玩物 ( 原文标题:高效能会议的七个习惯,不能只是开会前准备资料而已 )
December 7, 2023
《 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选摘:海外求职只有履历还不够,你一定要会写的「求职信」!
英国和台湾的职场生态各有差异,语言和文化也截然不同,以伦敦等大都市来说,竞争者来自全世界,要如何在世界人才的大熔炉、大舞台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累积了超过十一年对英国职场的研究与观察,我认为除了本身的专业能力要强、实力要够以外,对于第一次在英国找工作的人来说,适应当地的求职潜规则更是重要且基本的。 在英国找工作必须跟着英国人的游戏规则走,套用到其他国家的状况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一味地用在台湾求职的那套方式,认为只要在 104 或 1111 等人力银行平台注册并填好履历,就能应征工作,以及用同一份制式履历和自传打遍天下,投递到应征职缺的所有公司,这些台湾人习以为常的求职起手式,在其他国家的就业市场上可能行不通。 就我的观察,在英国和在台湾求职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那短短一页的求职信(cover letter)。 什么是求职信?在欧美国家找工作时,它是很常见的正式文件,长度大约是一页 A4 纸,一般会伴随着你的简历(resume)在填写工作申请(job application)时一起被递交出去,目的是加强简历里没有强调的部分,同时客制化你的工作申请,毕竟简历的内容比较制式且标准化,如何针对职务内容说服你想应征的公司,让他们相信若不邀请你去面试就是他们的损失,真的只能靠求职信来完成这个任务了。 求职信的附加功能 此外,求职信还有两个附加功能,让你的工作申请更完美: 1. 展示你的个性与沟通方式 有别于简历着重在条列每段工作经验,求职信提供求职者一个能展现文采的机会,而透过这段文字,潜在雇主能进一步了解你的个性以及惯用的沟通方式,让对方能更全面地认识你。 2. 解释简历中可能被质疑的部分 简历受限于固定格式,无法对每一段工作经历详加解释,譬如你的两个工作之间的空档过长(一般指超过半年),或是你从 A 产业转职到 B 产业,如果未经解释,这些现象极有可能被雇主视为所谓的红旗(red flag)*,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求职信中详细解释,化解可能被雇主归类为潜在疑虑的红旗。 许多招募广告会要求求职者附上求职信,而大部分的求职网站像 Reed、Indeed、Totaljobs 也会要求用户撰写求职信。 一封精心撰写的求职信能包含许多简历无法交代的细节,用它来补充简历无法呈现的额外信息,不但能帮助招聘者更深入地认识求职者、了解他的背景,在两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势均力敌时,求职信写得比较好的人往往有更大的机率胜出,成为得到面试机会的优胜者,因此我建议:即使招聘广告上没有要求,求职者还是应该主动附上求职信。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求职信似曾相识──似乎和在台湾求职时写的「自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求职信的写法、对结构的要求和自传完全不同,千万不要搬出以往写自传的那套做法,那样不但无法帮你的求职申请加分,还有可能让人资(Human Resources, HR)在第一阶段筛选时,就先把你刷掉了。 撰写求职信的技巧 了解求职信的重要性后,你一定很想知道该如何写好求职信,毕竟在台湾找工作通常不用写求职信,大部分人对它比较陌生,以下就和大家分享几个撰写求职信的技巧。 1. 看清职务要求,量身打造专属内容 在英国找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用同一个版本的沟通方式「乱枪打鸟」,这会让雇主觉得你只是想碰碰运气,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或想要得到这份工作。 若求职信的针对性不够强,人资根本不会花时间看你的履历。因此建议写求职信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职务描述(Job Description),看清楚职务要求,在求职信中针对该职位着重的技能与经验多加着墨。 2. 第一段写总结,其他段落多用实例 求职信和情书不同,不需要含蓄地慢慢铺陈,请务必在第一段就写出整封求职信的重点,再用后面的段落一一击破各个细项。 求职信第一段通常是总结你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就,让收到你的工作申请的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你的专长。 紧接着要从你的经验中大量使用具体实例说明为何你适合这项职缺,可以是你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或是曾得过的奖项、专利、证书等,总之就是用你的丰功伟业去呼应该职缺的要求,向潜在雇主证明你是最完美的不二人选。 3. 用条列方式归纳重点,总长不超过一页 为了让人能在最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写求职信最好使用条列(bullet points)的归纳方式,每一条聚焦一个核心,譬如第一条说明你的领导能力,第二条谈你的项目管理能力,并将这些重点用粗体字标示起来,让负责招募的人资容易清楚辨识。 求职信最好不要超过一页,内容必须精辟简要,句句讲到重点,而且不要重复简历里提过的事,否则会给人重复性高的累赘感。简历和求职信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两份文件,撰写时要尽量针对你所申请的职务要求来微调,才能达到真正的客制化,也更能让招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别忘了强调志工经验 虽然当志工是为了服务,而非为了求职或履历表上的亮眼经历,但在英国申请工作时,如果有志工经验,的确会让雇主对你「另眼相看」。对许多外国企业雇主来说,不支薪的志工工作经验,最能反映应征者的「积极性」,若是曾在海外从事志工工作,对于应征者的「国际观」更有加分作用。 建议可以在求职信中特别说明自己为何选择某个志工项目,以及从该经验中得到哪些技能符合应征职缺的要求。 5. 最后一段的艺术 前面提到求职信第一段要总结你的技能、专长与成就,让阅读的人可以很快勾勒出求职者的全貌,求职信最后一段也很重要,有画龙点睛之效,让人看完一整页内容后,能轻易掌握重点。 英国职场专家建议,求职信最后一段请再次强调你的技能中最符合该职务要求的两项关键能力,以及它们将如何为这个职缺与该组织带来贡献。这个动作的目的是提醒招聘者你的主要强项是什么,让对方感到如果不邀请你参加面试,他们就亏大了。 6. 主动争取面试机会 想在英国职场生存,最关键的能力就是「争取」(也就是吵着要糖的能力)。不管是想升迁或加薪,或是谈年薪时,想为自己多加一、两个月薪水,直接争取就对了,虽然老板最后不一定会答应,但若不主动争取,几乎不可能得到这些机会。 我们要知道欧美各国的企业中,「惦惦吃三碗公」的老板也不少,如果不出声,他就假装不知道你该调薪了。 这个道理应用在申请工作上也是一样的,你撰写完成强而有力的求职信最后一段的末尾,请务必记得主动争取面试机会,这会给人有企图心的印象。 让求职信加分的元素 至于要如何表达想争取面试机会的决心呢?英国职场专家建议,不妨在画上求职信的句点之前,加上这三个元素: 1. 你的联络方式,包括 email address 与手机号码。 虽然这些信息在简历里都有,但此处重复写上的目的是让对方知道你是认真的。 2. 方便联络的时间。 让对方感受到你有事先为他设想,如果他原本就有意决选(shortlist)你参加面试,这样的贴心举动更能增加想邀请你来面试的动力。 3. 意图明确,语气坚定,但不要给人压迫感。 争取面试最好不要用迂回战术,直接表达想争取面试机会是最好的方式,但用词遣字要小心,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太粗暴或咄咄逼人,建议可以使用「 I look forward to discussing what my background can bring to the team in greater detail with you during an interview(我很期待在面试中与您更详细地讨论我的背景经历可以为团队带来的效益)」,这种措辞法明确专业又有礼貌,是职场专家一致推荐的安全写法。 总结来说,求职时应该把工作申请表里的任何一份文件都当成营销个人品牌的工具,撰写我们比较陌生的求职信时,请把握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则,在短短一页内容中充分展现你最能和该职缺紧密连结的专长与技能,并用具体的实例说服潜在雇主,让他们觉得应该邀请你来谈谈,否则可能有错失优秀人才的遗憾。 *红旗(red flag)在英文的原意是危险或警告,后来成为应用在日常生活对话的俗语,通常指初次见面时,在彼此都不熟悉对方背景的情况下,其中一方出现让另一方觉得苗头不对的征兆。在本文中是指简历出现一些在人资眼中被视为大忌的经历。 --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WFH 也能发展国际职涯:远距工作者的职场攻略》
December 8, 2023
《普通人的海外求职指南》选摘:出国工作没你想的那么好!海外求职前,3 个问题帮自己做事前检核
出国工作就像离家独立。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长期离家时的回忆吗?有的人是到外县市读大学、有的人是当兵到了很远的营区、有的人则是出国当交换学生。那是一种混杂着自由、探险和一点刺激感的悸动,有时候「离开」就是目的本身。 出社会一阵子之后,很多人心中又会再次漾起这种离开的渴望,只是这时候的限制条件更多了,你可能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脱离现在的舒适圈;你可能有了生活的责任,不确定家人能不能承担失去来自你的经济来源;你可能已经有了明确的升迁道路,不太确定离开之后是不是真的更好。 嘉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年轻的时候就有出国工作的梦,除了薪水,她更在意的是国际经验。 毕业之后加入一间台商公司,说不羡慕同期直接加入外商的朋友是骗人的,她想象的画面里,朋友们已经比她早一步拥有这些国际经验,可以说是半只脚站在海外工作了。 三五年之后,她也出国旅行和出差过几趟,这才开始感觉到自己所追求的国际经验更多的是关于职涯发展:她希望自己能领导一个跨国团队,并且和多元背景的人有共事经验,在职涯上取得更大的舞台。 某一次同学聚会的场合,她才知道在外商工作的同学一直很羡慕嘉玲已经能够主导项目、在东南亚社群建立起业界的声誉,而同学除了偶尔和国外上司用英文汇报,大部分工作上的同事和对口的厂商,其实都还是相似背景的本国人。 若纯论薪水,嘉玲的税后薪资已经足够在台北过上相当有余裕的生活,虽然嘉玲仍留在台湾,可是她的视野从不只局限于台湾。 士豪则是另一个例子。在美国工作了五年之后,他在 2021 年选择回到台湾。 美国的薪水仍然比台湾新工作高,但是在疫情之际,他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定期返台与家人相聚,长期独自一人在异乡远距办公一年,他重新问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第二波疫情再起之后,答案变得越来越明确—他是个需要常常和家人相处、和朋友闲聊的人。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某一场对话,他接受朋友的建议,开始进行心理咨商,才知道自己心理已经开始出现状况了,问题在于从一开始他对海外工作的向往其实也是能够交到不同背景的朋友,但是这五年来,他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因为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缘故,仍然非常局限,朋友都是华人不说,实际上认识的人,连职业和产业都一模一样。 于是士豪决定返台,而他在台湾工作的这一年,几乎是他开始工作以来最快乐的一年。 出国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取舍。 你得思考的不只是离开的优点,还有更多离开的缺点,当你能够坚定地回答「为什么想要出国工作」这个问题时,才真正开始走上「出国工作」这条路。 这条路有时充满欢笑,有时异常孤独,你不必头也不回地离开,但不管选择闯荡还是回头,都要能够先把心态和目标确定下来。 事实上,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这两年间,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在台湾」或者「返回台湾」工作。 根据主计处的资料,2020 年台湾人赴海外工作的人数为 50.1 万人,较 2019 年的 73.9 万人,大减 23.8 万人,不只是 2009 年开办调查以来的最低点,也是近五年来首次人数下降。 回想上述的两个故事,不妨再问自己一次:你为什么想要出国工作? 出国工作到底哪里好? 工作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如果单纯为了找到工作而削足适履,强迫自己处在没有目标的痛苦漩涡之中,反而失去出国工作的意义了。 你的目标不一定是要和工作有直接相关,但一定要能清楚地告诉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如果问起一般人想要前往海外工作的动机,大概可以归类为以下四项: 1. 追求更高的收入 每个工作的薪资常常取决于两个要素:这个公司赚不赚钱、公司所在地的人才供需是否平衡。台湾产业的强项目前还是在科技制造业,这些上市公司都有赚钱,也持续对人才有大量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新竹市家户平均收入比台北市还要高的原因。 但对于其他产业,比方说纯软件业和顾问业,国外的产业聚落常常能提供更高的薪资,这也是很多人决定出国工作的主要原因。 2. 追求更好的成长机会 企业总部或核心市场所在地常常能提供人才更大的舞台,因为有机会接触到核心或规模更大的项目,这些是小型区域市场比较难望其项背的。 而大的舞台就会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聚集,激荡出创新的产业知识和方法论,进一步为前来挑战的人才职涯加值。 台湾在市场规模和产业类型的先天限制,常常会让职涯中段的专业人士或基层主管「卡住了」,缺乏晋升机会,进而失去承接挑战和成长的机会,这是另一个让人决定出国工作的重大推力。 3. 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住过国外就会发现台湾其实是个方便又安全的宜居之地,做为退休的选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是很好的。但如果同步考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多了很多让人决定出国的理由。 许多人是为了更合理的工时和更完善的休假制度而出国的,也有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出国,有的人则是向往绿地和较方便的旅行机会。 4. 对于特定文化的爱 有的人把出国当成是拓展文化体验的途径,不管是想要认识更多元种族文化的朋友,或是向往动漫、K-pop、NBA 等特定流行文化,又或者单纯对于法式情怀、户外活动等特定生活型态的喜爱,这些都是族群组成和生活同构型较高的台湾无法提供的。决定因为另一半而为爱走天涯的也算在这一类。 留在台湾绝对不好?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许多人也重新开始检核这四个维度,实际上留在台湾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举例来说: 1. 税后薪资:疫情期间除了内需产业的扩大,和出口相关的产业也有爆炸性的营收成长。从分红到本俸,非常多科技业相关的职务都陆续开始调薪计划,跨国大公司加码进驻台湾,也渐渐开始拉高了人才的薪资水平,如果考虑税后所得和实质购买力,台湾部分产业的薪资已经超越日本和欧洲能够提供的水平。 2. 成长机会: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科技业和传统产业也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职涯机会提供给愿意外派或领导跨国项目的人才。这类工作的合作对口分布在东南亚、东欧和中南美洲地区,能够提供的舞台比起直接出国工作的人并不逊色。对于足够资深的高阶人员,台资企业因为总部就在台湾,加上同样文化背景的优势,有时也有机会争取到总监以上的职务,避免国际职场上隐形的竹子天花板。 3. 生活质量:承平时期普通人比较意识不到的生活质量,包含治安、医疗效率、公共价值观差异等等,在疫情期间被大幅度地凸显出来。留在台湾工作仍有一些生活上的压力,但它更像是一种生活型态的取舍,而不再只是单方面的劣势。 那么对你来说呢?你为什么想要出国工作?你最重视的又是哪个部分? 套用知名作家赛门.西奈克在《先问,为什么?》提到的黄金圈理论,你必须先从为什么开始,再去思考怎么做和如何做。因为「人们会跟随的不是你做的事情,而是你做这件事背后的理由。」 你的梦想也是一样,长期而言,你很难说服自己为做而做,一定要有一个理由,才能说服自己在困境之中持续做下去。 如果单纯是为了薪水,可能就比较愿意妥协于不喜欢的文化;如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可能就愿意接受比较平缓的职涯成长曲线和薪资。这点对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职涯阶段也不一样。 最好的选项也许可以同时达成一开始说的那四个动机,但如果无法同时满足,把目标拆分成两到三个阶段逐步实践也未尝不可。 检视自己理想生活的目标 你必须要不断倾听内心的声音,究竟自己想要出国工作的初衷为何,又愿意为了这件事牺牲什么。要做到这件事没有快捷方式,需要定期花一段时间和自己对话,声音才会隐隐浮现。不妨从下面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开始,每半年问自己一次: 1. 你想要透过出国工作得到什么? 2. 这些东西只有透过出国工作才能得到吗? 3. 如果没有了这些,你还想出国工作吗? 当声音开始萌芽之后,就把握机会手写下来吧,这将会成为每次你想要放弃的时候的专属符咒。 写下来不只是一个仪式,也是一个你对自己的承诺。很多自我成长的书籍和励志故事的主角,都曾分享过这种目标设定的小技巧。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个起点,现在就写下自己的理由,困惑的时候再回头来寻找自己的初衷。 关于职涯和生活重心的思考,我非常推荐由史丹佛大学教授比尔.柏内特和戴夫.埃文斯所写的《做自己的生命设计师》。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让你从人生观和工作观开始,透过记录每天生活的简易日志,检视自己理想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书中许多自我探索的工具也都可以直接在同名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使用。 当你找到了人生的为什么,也许会发现美好生活并不需要出国工作,出国工作也有可能只是最终目标的一个手段,那都很好,只要那是你经过思考之后,自己选择的就好了。 -- 本文摘自圆神出版《普通人的海外求职指南:不必留学,也能让国际工作主动找上你》
December 8, 2023
【自媒体经营】教你从 0 到 1 建立「部落格」 + 7 种赚钱方式!
你有听过部落格吗?在现今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部落格网站似乎逐渐被忽略了。但其实,部落格网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平台。 那么,什么是部落格网站呢?简单来说,部落格网站就是一个个人或团体发布文章、照片、影片等内容的网站。 部落格网站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网络写作和分享自己的生活。而现在,部落格网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多元化和丰富的平台,不仅有个人日记和生活分享,还有商业、政治、时事等各种主题的部落格。 透过部落格网站,我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发布和分享内容。它是一个让人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们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总而言之,部落格网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它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网络空间,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创意和表达自己。 而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除了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外,也是个赚取被动收入的管道。 这篇文章将会分享部落格架站教学、部落格赚钱方式、透过部落格赚钱成功案例分享等,那我们就赶快看下去吧! 一、网站架设 选择适合的部落格平台 撰写部落格其实已经行之有年,透过部落格可以让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技能和知识。而要建立一个成功的部落格,首先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部落格平台。在众多的选择中,WordPress、Blogger、Wix 等平台是比较受欢迎的选择。那么,这些平台之间有哪些优缺点呢?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1、WordPress WordPress 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免费开源内容管理系统。它拥有广泛的支持社群,包括开发者、用户和主题和插件创作者。 他的接口直观,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建立和管理网站,而且它拥有丰富的主题和插件库,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此外,WordPress 还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定制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网站进行定制和改进。 最重要的是,WordPress 的 SEO(搜索引擎优化)表现非常优秀,这使得网站可以更容易地被搜索引擎收录和排名,进而增加网站的流量和曝光度。 总之,WordPress是一个非常适合建立网站的工具,它具有易用性、可定制性、SEO 友好等优点,让用户可以轻松地建立高质量的网站。鱼子目前的两个网站也是使用 WordPress 来架设! 2、Blogger Blogger 是 Google 旗下的部落格平台,它非常容易上手,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接口和基本的设置选项。Blogger 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保证网站的快速加载和流畅的使用体验。不过,Blogger 的功能和样式选择比较有限,而且缺乏 WordPress 那样的强大小区支持。 3、Wix Wix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站建设平台,也可以用来建立部落格。Wix 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拖放式编辑器,让用户可以轻松地设计自己的网站,而且不需要任何编程知识。 另外,Wix 还提供了大量的主题和模板,让用户可以快速地打造一个漂亮、现代的网站。但缺点是,Wix 的自由度相对比较低,用户的自定义和控制权也相对有限。 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最终的选择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技能水平来决定。如果你想要自由地掌控你的网站,可以拥有多元的变现方式,那么建议使用 SEO 表现较优秀、网站弹性较高的 WordPress,来架设你的部落格网站。 延伸阅读:【部落格经营】四个不同写作平台的优缺点比较 选择合适的网站名称 当你在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时,选择一个适合的网站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你网站的识别符号,也会影响你的网站流量和搜索引擎排名。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网站名称案例,希望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美食天下:这个名称非常贴切,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美食的网站。 时尚华尔街:结合了时尚和商业两个元素,非常吸引年轻的时尚商务人士。 旅游达人:这个名称简洁明了,让人直接联想到一个旅游专家。 健康医疗网:这个名称很容易理解,让人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健康和医疗的网站。 育儿信息网:这个名称非常适合新手父母,提供关于育儿的各种信息和建议。 总之,一个好的网站名称可以让你的品牌更加容易被记住,吸引更多的访客,进而增加你的流量和品牌形象。所以,选择一个好的网站名称是非常重要的😍 你现在所看的「被动收入实验室」,就很直观的,是专门探讨各种被动收入管道的网站! 设计网站布局和风格 自架网站初期,很容易陷入一个诱人的陷阱:花太多时间在设计网站布局和风格上,而不是专注于内容创作和推广。当然,一个美观、易用的网站能够吸引更多的访客,但是如果你的内容没有价值,那么漂亮的网站也不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流量。 因此,建议自架站初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美化网站上面。相反,先确定好网站的目标、主题、内容等重要因素,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布局和风格。 在选择布局和风格时,建议选择简洁、易用的设计,不要过于复杂或花俏。一个好的网站设计应该是能够引导访客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让他们感到迷惑和困惑。 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成的网站布局和风格模板,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够确保网站的设计风格统一、整齐。 总之,一个成功的网站不是靠外观来吸引访客的,而是靠优质的内容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来吸引和留住访客的。因此,别花太多时间在美化网站上面,相信我,你会发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内容和推广上,能够为你带来更大的回报。 鱼子的另一个旅游网站,也是个风格简洁、结构清晰的网站,鱼子几乎没有花太多时间在美化网站上面。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容易阅读和浏览,让读者可以轻易地找到想要找的信息内容~ 创建内容 内容是网站的灵魂,是吸引访问者、提高网站价值的重要元素。具有高质量和有价值的内容不仅能让访问者留在网站上,还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访问,进而提高网站的流量和品牌知名度。 那么如何创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呢?首先要确定网站的目标受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然后创建与之相关的内容。其次,在撰写内容时,要注意简洁明了、易读易懂,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同时,在选择主题和内容形式时,可以参考其他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和趋势,但同时也要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为访问者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应该定期更新内容,增加网站的动态性和新鲜感,并且配合网站的 SEO 优化,提高内容的搜索排名和曝光度。 以投资理财相关网站为例,可以参考以下: Mr.Market市场先生 跟着汉克,探索投资理财吧! 妮娜一点点理财 被动收入实验室 网站优化 网站优化对于想要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人也会去点击搜索引擎结果的前面几个搜寻结果。 要做到好的 SEO,最重要的,你需要确保你的网站的内容是高质量、有价值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这不仅可以吸引访问者,还可以提高搜索引擎的排名。 再来,你需要使用正确的关键词,并将其放置在网站的文章标题、描述和内容中。这有助于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你的网站的内容并为其分配排名。 你还可以通过增加内部连结和外部连结,以及改善网站的页面速度和移动设备的响应性,进一步优化你的网站。最后,记得定期监测你的网站的排名和流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网站优化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但是掌握一些基本的 SEO 知识和技巧可以为你的网站带来显著的改善,从而吸引更多的访问者和客户。 延伸阅读: SEO 关键词 | 7 个步骤找出关键词 提高网站在 Google 上的排名 如何让你的文章有高排名?内容架构和撰写技巧的方法! 二、部落格赚钱的方法 1、广告 广告是一个部落格网站赚钱的方式之一,也是在经营部落格初期最容易上手的一种被动收入模式。透过广告商通过在您的网站上放置广告来吸引访问者,每月可收取点击广告的费用,或者每千次广告显示的费用。 延伸阅读: 如何申请 Google Adsense 广告开通! 五分钟完成在网站中放置广告 9 个技巧让网站修正后通过 Google Adsense 申请 2、商业合作文 商品合作文是指您与厂商合作,为他们的产品写一篇详细的文章,介绍产品的优点和用途,并附上相关的图片和链接。这样做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产品,同时也可以为您带来收益。您可以与厂商达成协议,以每次销售的提成或固定费用的方式获得报酬。 3、联盟营销 联盟营销是指您加入一个联盟计划,向您的读者推荐某些产品或服务。当读者透过您的推荐链接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您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 在台湾,最好开始的联盟营销平台首推虾皮,想要知道如何使用虾皮联盟营销,赚取被动收入,欢迎参考教学文章👉一起来加入虾皮分润计划 3个步骤 被动收入赚起来,手把手的教你如何申请成为虾皮的联盟营销推广者。 延伸阅读: 联盟营销是什么?真的能够赚到钱吗 联盟营销教学 五个步骤开始网络赚钱 28 个联盟营销平台介绍 10 个联盟营销实用技巧分享 4、建立产品 建立产品是指您自己创造出一个产品,比如一个电子书、一个在线课程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您建立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为您带来收益。 像是鱼子也有建立自己的产品,写了一本《鱼子的IG经营秘籍》电子书。透过这本书你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你打造一个强大的 Instagram 网络品牌,进而透过经营 IG 打造被动收入~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可以点选此连结:鱼子的 IG 经营秘籍🔥 5、提供专业服务 提供专业服务是指您拥有某些特殊技能或知识,可以为您的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比如,您可以开设一个网站架设或网络营销顾问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例如:IG 经营者股票肥宅,就有开设了极速 SEO 写作课。帮助创作者可以更有效率的稳定输出。 如果你希望学习更多有关 SEO 写作的技巧,我蛮推荐参加肥宅的极速 SEO 写作课,透过课程,你可以学会运用点线面的技巧,持续不费力的稳定输出创作。除了写作之外,这堂课程还包含了让你有效提升网站排名,省下高额广告费,因此这是一堂网络创业以及需要写作的人必修的全方面课程。 使用鱼子专属优惠码「fish500」报名,你可以获得额外的折扣 $500 元喔💛 6、演讲邀约 演讲邀约是指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受邀在一些场合发表演讲或进行培训。这样做可以提高您的知名度和声誉,同时也可以为您带来收益。 7、读者赞助 读者赞助指的是您的读者可以通过捐赠的方式支持您的网站。这种方式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任,让读者愿意为您提供支持。 延伸阅读:如何在你的网站侧边栏加入赞助连结:绿界科技申请教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fishfreelife)分享的貼文 三、实际经验分享 现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部落格网站如何赚钱,因为拥有一个成功的部落格网站可以为您带来稳定的被动收入和更多的机会。鱼子也持续在经营着两个网站,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被动收入。 像是鱼子的网站透过广告收益、联盟营销、商业合作文案,每个月都可以有些额外收入。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魚子小姐的被動收入實驗室(@fishfreelife)分享的貼文 然而,这样的成功并不是容易达成的。鱼子起初创立网站时也经历过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主题、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内容、如何提高网站流量等等。 也是在过程中学习、成长,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慢慢增加每月的被动收入。 总之,靠部落格网站赚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只要您有足够的热情和决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如果您也想要通过部落格网站赚钱,想要了解如何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网站但不知道从何开始?别担心!在鱼子的网站中,提供了四篇架站教学的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地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网站。点击这里,开始建立你的专属部落格! 1、Cloudways 主机申请 2、主题基本设定 3、主题进阶教学 4、网域申请,网站上线! 四、部落格网站经营建议 在现今的网络时代,经营部落格已成为一个非常可行的被动收入方式,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和努力,打造一个成功的部落格并赚取被动收入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过,我不会说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你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产出有价值文章内容。想要让你的网站受欢迎并赚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经营建议: 1、持续不断地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不断地推出新的文章、影片或其他形式的内容,让读者感到有趣、实用且有价值,这是让你的网站持续吸引读者的关键。 2、为网站订定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增加网站流量、增加社交媒体追踪者数量、提高广告收益等等。订定这些目标可以让你更有动力并专注于实现它们。 3、持续学习和改进 网络世界不断变化,你需要不断跟上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可以帮助你提高网站的质量和价值,吸引更多读者并赚取更多收益。 4、持之以恒 最后,别忘了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并不容易,但是对于网站经营来说非常重要。坚持下去,你将会看到网站的成长和进步。 很多人因为没有办法坚持持续产出而放弃了,但转个念,你只要坚持下去,就赢过大部分的人了!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部落格网站的赚钱模式,不妨看看👉被动收入实验室网站,里面不但提供了免费的架站资源,也有各种赚钱方法,让你在创造自己的部落格时更加得心应手。 延伸阅读:透过部落格变现的 7 种方式 五、结语 希望透过这篇「从零到一」的建立个人部落格赚钱攻略这篇文章,让你对于如何透过部落格网站赚钱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数字时代,部落格网站赚钱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不仅可以带来被动收入,还可以成为自己的事业。 未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部落格网站赚钱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开始投入这个领域,是非常有前景和价值的。 如果你想要开始自己的部落格网站赚钱之旅,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持续创造有价值的内容,为网站订定目标,并持续学习和改进。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不同的网站流量、网站广告、卖产品等赚钱方式,以及利用社群媒体和 SEO 等技巧,来增加网站曝光率和读者量。 只要你有热情和毅力,相信你也能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部落格网站,创造属于自己的被动收入!在被动收入实验室的网站中,提供了四篇免费架站教学的文章,点击这里,开始建立你的专属部落格! 欢迎参考鱼子小姐的被动收入实验室 instagram! -- 本文转贴自:鱼子 被动收入实验室(原文标题:「从零到一」:建立个人部落格赚钱攻略!)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 2024
向往海外职场,你要知道的7个秘密!搞懂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化人才
在一场梦想工作的最后一轮面试,来自美国的面试官要我谈谈在上份工作取得的成就。我窃喜:耶!考古题有猜中,这题有准备。开始侃侃而谈预先演练好的过往丰功伟业。回答完毕后,我准备迎接关于更多成就细节的问答,没想到面试官只问了一个问题:我听见你一直说「我们」,这些成果究竟是你,还是一群人完成的? 我当下愣在那边,也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回答的,面试草草结束。最后不意外的,我落选了。 时间快转到年初的一场客户会议,来自欧洲的客户正向我们说明项目进度,并提出需求,希望我们能提供顾问咨询。而会议另一头的我们正思索着该如何回复。之前在不同客户的负面经验告诉我们,这类需求需要从长计议,如果贸然答应,后果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We’ll see how it goes」(我们先看看讨论进行的如何吧),我的拉美主管跳出来说话了,于是我们没有承诺、也不拒绝,先将客户的提问搁置在一边,继续下一个议程。 我的澳洲同事很不解,私讯问我:我们干嘛不直接拒绝就好?客户行程这么赶,何必拖泥带水。 以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在数字游牧、跨国工作、远距上班越来越普遍的现在,跨文化沟通成了每个职场人的必备技能。Tatiana Kolovou 是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的教授。在希腊出生,并在美国求学及发展,她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深有所感,也观察到这些文化差异是如何影响商业世界和人际沟通。 在《发展跨文化理解力》(Developing Cross-Cultural Intelligence)这门 LinkedIn 在线课程中,Kolovou 教授整理出七个面向。帮助我们善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找到对的沟通模式,成为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者。 高情境文化 vs 低情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s vs Low-context Cultures) 首先是要了解所有文化可大致分为高情境文化与低情境文化。在高情境文化中,沟通者在传达讯息时较隐晦,对方需掌握足够的背景讯息,才能理解语言中未直接表述的意涵;而在低情境文化中则恰好相反,沟通者会透过清楚、直接的语言传达讯息,两者是相对概念,而非绝对。 如何快速判断? 来自高情境文化的人喜欢藉由穿着名牌、开好车、拿好包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而低情境文化的人愿意大方分享自己的孩子、宠物,甚至政治观点。 原来所谓的炫富其实是一种来自于高情境文化的表现,背后隐含着该文化会期望:即使我不说,你也该知道我是个值得受到尊重的人物。 如何打入不同情境文化的市场 以保险广告为例,高情境文化市场的广告多会强调家庭,甚至是多代同堂的情况。以及没有保险的话可能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商标部分则可能到广告尾端才露出一次。 相反的,低情境文化市场的广告会很直白的告诉你这样保险方案的金钱效益、承保范围,也会凸显商标。 通常历史较悠久的国家多是高情境文化,相反的,历史较短的移民国家,譬如美国、澳洲,则是低情境文化的代表。低情境文化对于移民社会较具有优势。毕竟初来乍到,权益、义务说得越清晰简单,大家就越能遵守。最好是表列式,更能减少意见分歧。 1. 个人 vs 团体(Indivisual vs Group)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成就,会订下个人目标。喜欢自己做决定,竞争意识也高。对于自己的工作贡献不会羞于表达跟展示。比较常说我,而不说我们,也较不喜欢跟人分享成就。 而团体主义强调合作,认为自己是团体中的一份子。家庭观念大于个人,团体中彼此价值观较近;家族企业盛行。不喜欢只有个人被褒扬,如果发现团体中的其他人被忽略了,会感到丢脸。 个人主义代表国家:美国、西方文化 团体主义代表国家:希腊、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韩国 2. 直接 vs 间接(Direct vs Indirect) 直接文化通常也是前面所提到的高情境文化国家,当中有许多非语言的沟通,讯息传递也比较微妙。例如说不得时后通常回复很长,也很难拒绝别人,常说再看看。 间接文化通常也是低情境文化国家。说不的时候比较没有罪恶感、回复很短,沟通会直接讲重点。 直接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北欧、德国 间接代表国家:南欧、亚洲、拉丁美洲 3. 阶级 vs 平等 (Status vs Equality) 还有另一个解释方法是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表示这个团体中最高权力者和最低权力者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则权力距离越大。相反的,则权力距离越低。 曾有位朋友刚从日商跳槽到美商,平常讲究穿着的他,第一天报到当然也不例外,西装革履。没想到一走进办公室,同事们各个穿着牛仔裤和衬衫,他顿时觉得格格不入,下班马上去添购几件较轻松的上班服。 原来他是从一个权力距离较高的文化进入一个权力距离较低的文化。在权力距离较高的文化中,组织地位越高的人越重视自己的穿著。属下们以姓氏(Last Name)加上女士先生称呼上司;相反的,来自权力距离较低的文化的高层会尝试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有距离、穿得比较轻松,也喜欢被直接叫名字(First Name)。 当然,依国家判断组织的方式也不是绝对,企业文化、产业和领导者风格都会有影响,例如我也曾见过要求西装革履的美商与喜欢被直接叫名字的日籍主管。 平等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 阶级代表国家:印度、日本、中国、南韩 你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从以下几点观察: 会议中资浅成员的会不会在资深的面前发问 资深成员是否总是坐中间 谁先被介绍 问问该公司平常怎么做决策 找找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问问该公司有什么传统或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果要参加一场倾向阶级文化组成的会议,你可以预期有较多议会规则,换名片以及正式简报。也要注意称谓及穿着;重要文件会希望由公司负责人签名,而不是由法务负责人签属即可。 4. 关系 vs 规则 (Relationship vs Rules) 关系文化中人与人之间花较长时间建立关系,关心个人需要,认为规则可以协商和改变;规则文化则强调公平、一致,重视系统。面对不同意的事情会直接表达出来。碰上议题时喜欢投票决定、也较容易请律师出马处理纠纷。 关系代表国家(Particularist Society):中国、希腊、拉丁美洲、俄罗斯 规则代表国家(Universalist Society):荷兰、瑞士、德国、英国、美国 你可以怎么做? 如果要拜访强调关系的文化,预期在谈正事以前,花些时间吃饭和社交,建立关系;如果在强调规则的文化中,则不要期待招聘的流程会因为主管与应征者的私人关系而有所调整。 5. 风险趋避(Risk vs Restrain) 这个面向讨论一个文化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有多愿意尝试或改变?以及能否适应不确定性。通常历史越悠久的国家,就越倾向避开风险。因为曾经经历过较多的政治变动或战争,因此相信许多传统及前车之鉴可以帮助趋吉避凶。 低风险趋避代表国家:美国、英国、澳洲 高风险趋避代表国家:印度、日本、希腊 你可以怎么做? 观察一个组织招募时愿不愿意接受从外部招募新人,或是倾向同事的亲友。 问问这间公司最近的改变、有哪些改善项目? 面对突发状况时,这个组织的响应官僚吗?是期待有规则可以遵循,还是拥抱改变。 6. 时间观念 (Time) 时间对于不同文化代表的意义也大不同,在线性(Monochronic)时间文化中,人们期待工作照着行事历走,并会做年度计划;要求开会准时并有效率,喜欢具体化和行动方案;在循环时间(Polychronic)文化中,人们会同时处理多个项目;在下结论前,更关心项目的前因后果。 认为时间是线性的(Monochronic)代表国家:加拿大、北美、美国 认为时间是循环的(Polychronic)代表国家:拉丁美洲、萨哈拉以南非洲、南地中海、中东地区 你可以怎么做? 在面对一群线性时间文化的听众时,简报先讲结论,反之,则可以从故事开始。 7. 外控者 vs 内控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vs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外控者和内控者对于自己对一件事如何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外控者认为外在环境对于事情发展有决定性的因素,内控者则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事情的结果。 外控文化通常历史悠久,例如在希腊会说「希望老天让事情如愿以偿」(God willing),较喜欢谈论宗教信仰、天文;而新兴国家,譬如美国,因为没有太多悲伤的过往记忆,总是向前看。流行自己动手做(DIY,Do It Yourself)及各种自我启发类书籍(Self-Help books)。 以参加面试为例,如果失败了,外控者会觉得面试失败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而内控者会不断自我检讨,觉得是因为自己表现不好。 外控者虽然容易和他人相处、容易原谅自己,但较缺乏行动力,还喜欢怪罪别人。容易放弃,也比较消极;内控者则很自律、能够对自我负责,也愿意改变,但容易自我怀疑,碰上失败时挫折感较重,也比较有控制欲。 外控者代表国家:希腊 内控者代表国家:美国 你可以怎么做? 面对外者时请有耐性、面对内控者则要讲重点。 如何确定自己做对了? 有了这些认知,该如何着手?我们可以从自我提问和建立行动计划开始。 自我提问 问问自己对于以下问题的掌握程度: 我对于将要面对的这个文化有多少了解? 他们穿着正式吗? 时间观念如何? 这个文化最近关心什么大事? 成果重要吗? 谁会参加这场会议? 这个组织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这个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适应度有多少? 善用行动计划 (图/黄婉中提供) 后记 后来我明白了当时美国面试官对于我的贡献度感到质疑,可能源自于他的个人主义文化背景,而我总是用「我们」取代「我」则来自于讲究群体意识的文化背景;拉美主管的「再看看」其实是用间接的方式表达拒绝,而澳洲同事偏好直接切入重点,而且对拒绝他人没有障碍。 长途开车听广播的人,都知道同个电台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频率。譬如中广的收听频率在台北、台中、台南都不同。跨文化沟通也是如此,如果想要理解对方真正表达什么,就必须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做出相应的调整。 向往国际职场、海外工作的我们费了一番功夫学习当地语言(譬如英文),也都认同语言能力,是能否胜任的重要指标。但许多沟通是非语言的,这时跨文化理解力就是关键。 文化之间并没有对错,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善用各种线索,找到合适的方式,成为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者。 加码:快速洞察世界各国文化差异的2个好用网站推荐 马上就要开会了,没时间一一观察吗?别担心,我为你整理了两个网站,能够让你快速抓到各国文化的倾向,以及了解你独特的处事风格。 Hoftstede Hofstede Insights 将世界各国文化以六个角度做区分,分别是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长期导向与短期规范导向、放纵与克制。 GlobeSmart GlobeSmart 比较偏向商业角度的分析,我喜欢这个网站还可以将不同国家拿来做比较,并知道自己的倾向与这些文化的差异。 -- 本文转贴自:黄婉中 中途笔记(原文标题:向往海外职场的你可能不知道的7个秘密,搞懂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化人才)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7, 2024
远程工作新趋势!「滑雪胜地」成数字游牧族新天堂
当我们想到数字游牧,我们脑中最先浮现的画面,往往是在漂亮的咖啡厅,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用计算机回客户的讯息;又或者是在美丽的沙滩旁,一边惬意地躺在吊床上,一边听着海浪声工作。 可是我们脑中这些场景,大多来自对于热带小岛或着温带国家的幻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些喜欢冬天的游牧者呢? 随着远程工作的普及,这些喜欢冬天的数字游牧族纷纷寻找将工作与休闲结合的新方式,而滑雪胜地逐渐成为他们的首选,也催生出「Digital snowmads」这个新名词。 这群人没有将自己局限于传统的办公室,而是选择了清新的山间空气,选择滑雪胜地作为远距工作的临时基地。 他们会利用雪季的时候探索不同的国家,在滑雪场旺季或人潮尖峰时刻远程办公,等到夜间或是游客都离开滑雪场后再去滑雪,充分地享受滑雪的乐趣。 过去,想要执行 Digital snowmads 最大的困难点在于,滑雪胜地的长期住宿成本昂贵且难以寻找,许多渡假村会先要求支付整个季度的租金,即使有些储蓄,这笔金额依然是巨大的负担。 但许多旅馆业者已开始注意到这一商机,提供了适合长期居住的设施,如瑞士格里门兹(Grimentz)的 Swiss Escape 饭店就有专门替数字游牧者设计的长住方案。 除了格里门兹外,保加利亚的班斯科(Bansko)也被公认是欧洲最经济实惠的滑雪场之一。 不少数位滑雪者也分享自己的经验,比方在法国,选择庇里牛斯山附近的滑雪场,会比阿尔卑斯山更便宜。或者在南美洲,可以选择智利与阿根廷作为 Digital snowmads 的据点,不仅价格便宜,在阿根廷甚至可以选择入住附近城市的廉价旅馆,并透过购买滑雪场的日票来降低成本。 这种在滑雪胜地工作与生活的方式,不仅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的过冬方式,也为那些寻求结合工作与娱乐生活的数字游牧族提供了新的可能。 从斜坡上的激情滑行到咖啡厅中的静谧工作时光,这种生活方式展现了远程工作的魅力与多样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作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预见,这种在自然美景中实现工作与休闲平衡的生活方式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 责任编辑/李致淮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9, 2024
接案合作该采「项目制」还是「包月制」?教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迈入全职接案的第二、三个月, 体会到要认清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以文字工作者来说,我喜欢项目制的交稿方式, 现在流行的包月制,则让我备感压力, 这篇文章我会分享两者的优缺点, 希望能让你的接案生活,更符合自己的期待。 与多数接案新手比较不一样的是, 虽然迈入全职接案还没多久, 但我比较不担心案源, 还在有方向地开发想要的案源当中, 细节可以看上篇文章: 接案新手|2 月生活:如何找案源?请跟前公司维持好关系 而我也是在实际进入接案工作之后, 才深深感受到, 案子的属性真的要挑适合自己的, 要不然生活很痛苦。 我自己观念是, 既然已经选择自己想要的自由工作方式, 就不应该本末倒置, 为了生计而不挑案子地什么都接, 不但会累死自己,这样的生活也不是自己当初想要的。 这部分可以看之前的文章里的心法2: 自由接案|该不该接这个案子?给全职接案新手的 3 个心法 接下来就进入正题… 专案制 vs. 包月制 差别? 以文字工作者来说, 接案的合作方式主要分为项目制和包月制, 「项目制」会事先谈好要执行的内容、交稿时间, 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开会,或透过 E-mail 或 Line 沟通与联系。 项目的时间期程可长可短,就端看专案的大或小, 目前我手上的高雄画刊撰稿,我就视为项目式的合作方式, 每个月采访、撰写几篇稿,在交稿时间之前完成就可以。 另外一个旅游网站企划的案子, 对我这个接案新手来说,算是中型项目, 期程比较长,可能是好几个月,工作进度会比较松, 此项目的重点是,不求快、但要做得好! 「包月制」在文字工作上, 通常会是「社群文案」的合作, 一开始谈定整个月支付的待遇, 工作内容谈好,一个月大约需撰写多少文案数量, 可能会视实际状况增加或减少(但通常是增加)。 我认为,包月制的服务, 有种在特定时间内,帮案主服务到好的概念, 价格上也会让业者觉得享受到「优惠」, 但对接案者来说有好有坏, 详细的优缺点接下来再说。 专案制 vs. 包月制 优缺点? ❖ 专案制的优缺点: 通常项目制谈价,比较能谈到接案者的理想价, 这概念就像,业主单买一个东西一定比较贵一些, 包月制就像一次买比较多东西,所以享有优惠, 现在许多接案者也会藉由提供包月制这样的优惠, 来吸引业主、藉此拥有案源。 专案有个特性是-并非常态性, 以常见的公部门的标案计划来说, 外包的有可能是刊物或活动,活动也许一年办一次, 但也得看每年公部门是否有编列这预算。 也就是,若手上这个项目结束, 不知道接下来是否还有合作机会, 就算有下次合作机会,也可能是明年了XD 再者,若这次得标厂商明年没有得标, 那这个合作机会可能就没了……(当然也可能算是多一个人脉) 又或者,若你这次交付的作品对方没有非常满意, 下次对方也不见得会再找你合作。 以上就是自由接案者,常会遇到的「不确定性」, 社会上就是这么现实,没有什么是非你不可, 你要怎么保证下次对方还是会找你合作? 让自己能力变强,服务态度无法挑剔, 打造自己无可取代的地位,就是你留住业主的重要方法! 撇开以上比较复杂的不确定性, 项目的时间期程,小项目时间短、大项目时间长, 若小项目结束了,又得马上找下一个案子, 而大项目时间长,虽然金额照理来说也会比较高, 但对于急需生活费的接案者,可能就需要勒紧裤带过生活, 直到这笔钱真的汇入你的账户。 所以先存好紧急预备金,是很重要的! 这观念在这篇文章说谈到: 自由接案|该不该接这个案子?给全职接案新手的 3 个心法 ❖ 包月制的优缺点: 就像前面说的, 包月制的报价可能会需要给业主「优惠」, 比较会出现在「社群文案」上, 当你成为「社群小编」, 这个月你就要把业主服务到好! 即使当初谈好说社群文案是多少篇, 但过程中,很可能因为突发事情或跟风话题等原因, 最后可能会帮业主多写几篇社群文案, 这些也都只能自己认了。 就我目前了解(也可能我了解不够多), 极少数业主能够以每篇社群贴文多少钱来计价, 「社群文案」的变动性比较大, 若以篇计价对业主来说比较不划算。 而且由于工作时间是以月来计算, 因此工作内容许多细项,并不会订定明确时间, 以至于常常需要与案主Line联系, 沟通成本比较大。 但凡事都有一体两面, 包月制的优点能补足项目制的缺点, 外包社群文案通常是「长期合作」, 业主不是广告代理商、要不然就是品牌端, 一般来说,经营社群是长期的事情, 不太可能找人经营个几个月就没了。 (除非是你的服务对方不满意, 或者品牌端不想再出这方面预算,要收回来自己经营) 这些民间公司在找外包合作, 比较偏向固定的合作对象, 若跟谁合作好,通常比较不会变动, 因为对他们来说,要找到适合的接案者, 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些也是成本。 包月制的长期合作特性, 也让接案者比较能有稳定的感觉, 那种「每个月都有钱入账的感觉…」 这就是上班族的感觉啊XDDD 我的抉择-个性&接案方式 透过理性分析,接案者的理想接案组合,就是项目制+包月制,看比例如何拿捏,大项目可让你有更多发挥空间,累积作品深度和质感,包月制的社群文案可让你每月有一些固定收入(虽然收入不多),这确实是个-兼顾梦想与面包的接案生活。 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 又加上这是我前公司给我的机会, 因此就算知道自知可能不太适合包月制, 但仍决定试试看,不想随便就放弃这机会。 实际执行一个月之后, 一开始觉得文案量有点多,到后来虽比较适应, 但仍排斥「常常需要注意Line讯息」,且有时需处理临时交办事项。 这样的工作方式, 让我想起以前当记者时,随时待命的工作模式, 以前的我或许可以接受, 但现在的我,已经不想再过那种紧绷生活, 夜深人静时总会想着:「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吗?」 最后我决定断舍离这个接案工作,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接下来五、六月预计会参与培训课程, 更无暇顾及这份包月制的社群文案。 虽然少了一份每月都能有收入的机会, 但我更开心能拿回我的生活主导权, 经过这次经验, 我认清了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与想法, 项目制将是未来我的接案首选, 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工作, 只要在交稿时间交稿就 OK 了。 PS.但或许未来有遇到好的包月制机会,我也不排除啦XD -- 本文转贴自: Weien 微恩好感生活 (原文标题:接案新手|3、4月生活:专案制还是包月制?找到适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30, 2024
「接案履历」和「自我推荐信」怎么写?与一般求职履历一样吗?|接案 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在家工作|网络创业
要开始独立「接案」、展开 SOHO「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人生,究竟需要准备什么呢?当然是开始着手撰写「接案履历」与「自我推荐信」啦!虽说面对「已经在网络上看过你的数据」或「透过介绍而自行上门」的顾客,「接案履历」和「自我推荐信」似乎并不是绝对必要的,有时相谈甚欢就随性开心的签约了。哈哈! 但如果你和我刚起步时一样,没有现成的「顾客人脉资源」和「经营成熟的个人品牌/自媒体」的话,准备好一份完美凸显自身优势的「接案履历」和「自我推荐信」,然后搜寻相关「外包工作/合作机会」积极应征接洽是必须的。在还没有人认识你的时候,当然要主动出击啰! 「接案履历」和「一般全职工作求职履历」,在许多地方上都是很相似的,但因为「合作性质的不同」所以也有很多「相异之处」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常「接案履历」写法,需更关注在:(1)「降低案主担心(减少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感)」与 (2)「解决案主痛点(服务与能力切中对方需求)」这两个重点面向上! 毕竟资方在找「正职员工」和找「外包合作伙伴」时,所考虑的点肯定不同。必需先「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才会知道对方最需要的是什么。想象自己就是发案寻找Freelancer的案主,你会担心的事情有哪些呢? 比如: 「对方的服务内容与质量,能符合自己需要的标准吗?」、「我们的理念是否契合呢?」、「能期待看到什么样的成果?」、「时程大概需要多久?对方是个守时守信的人吗?」、「这样的合作有保障吗?」、「我们的沟通协调会不会有问题?」、「价格大概是多少」与「CP值高不高呢?」…等等。 撰写「接案履历」与「自我推荐信」时,把自己当作一位「体贴的朋友」与「对等的合作伙伴」,尽量去去照顾到那些「案主会最在意的面向」,就能大大提高合作成功的机率喔! 以下将分成2个部份,分别介绍「接案履历」与「接案自我推荐信」的写法和注意事项,给有兴趣开启「Soho自由工作者生涯」或「接案副业」的朋友们做参考。 I. 「接案履历」怎么写? 一、「接案履历」与「一般上班族求职履历」一样的部份:基本注意事项! (虽然这部分「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和「一般求职履历」差不多,但还是提醒一下,以免有朋友没有注意到喔!) 基本要素: 以下这些都是「接案履历」中建议要放入的「基本信息」。 1.学历与经历 新鲜人没有工作经验可以用「社团、实习、打工、竞赛」…等等「校园经历」来代替「工作经历」,或直接「不放经历字段」,用「作品、实绩」来取代这个部份也是可以的。但建议尽量不要放了「经历字段」却「空白不写」,否则容易让案主在浏览时产生疑虑或对你信心降低喔! 2.联络方式 联络方式「有放即可」,篇幅不用太大。毕竟对方要先对你产生欣赏,才会邀请你来面谈,所以「接案履历」的其他部份才是大重点! 3.个人专业照 台湾职场大多习惯会看,国外则不必,可因地制宜。 4.作品/事迹 (可放作品集链接或个人官网) 此项视个人专业类型需求 & 情况而定,并没有绝对的必要喔! 免费领取「接案入门-超实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基本错误: 1.错字/不通顺 这是最基本的低级错误,写完记得自己多看、多念,来回检查几遍哦! 2.咬文嚼字不好理解 3.泄漏前公司/案主机密 这点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觉得「之前的工作成果」就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便在履历面试中一下子全盘托出。殊不知这是很容易触法的,因为你为前公司/案主所做的事情、计划和数据信息有某些部份可能属于内部机密,是不能随便向外人透露的。胡乱泄漏不但不会加分,还可能让新合作对象因此却步,不敢与你展开合作喔! 究竟什么算机密,什么不算呢?比较简单笼统的判断方式是:「公开透明」外部大家都看得到的内容信息一般来讲就不是机密,而「非公开的数据/数据」 & 「最新计划」就比较有可能属于「内部机密」,需先和「前公司/案主」做确认会比较保险哦! 4.长篇大论 履历尽量用「条列式」的方式呈现,缩减精华即可,不相关又没有加分的事情都不用放,注意别像写作文一样写太长了,否则案主可是会没有耐心看完的喔!(建议1-2页即可,浓缩在1页以内最好!) 基本优化: 1.数字化、故事化 把经历、事迹尽量用数字或简短一两句的实绩故事呈现。举例来讲就是:不要只写虚无飘渺的「我很会营销」,而要用「数据」&「实绩」来告诉案主你到底有多会营销! 2.条例式呈现 善用条列式呈现,不要把履历当作文写。 3.清晰阳光专业照 花一点经费去拍个「稍微正式」又「不失个人风格」的专业照,会比呆呆的「证件照」或「自拍照」加分许多哦!穿着整齐的拜托会摄影的朋友帮忙拍也可以,如果你有朋友的话。(被打~~) 4.不要把宝石写成垃圾 真的有朋友很会把自己超厉害的经历总结成一句「完成主管交办事项」之类不知所以然的描述,殊不知他所谓的「完成主管交办事项」就包括了「为公司签下2个百万合约」、「3个月内将粉专经营至破万人追踪」、「重新整理帐务发现问题,为公司每个月省下两万元的非必要成本」…等等之类的各种神奇事迹。 如果你也是这种热爱「随性总结」、「谦虚过头」的人,就要注意啦!你就是自己唯一的「营销负责人」,如果连自己都没办法清楚讲出自己的好,案主又怎么有可能会知道呢?多训练自己「用一句话精彩描述出独特经历/事迹」的能力,别再「把宝石写成垃圾」啦! 5.加入”职能关键词” 先研究「所要争取之工作/案子」的「需求内容」,然后把案主「最需要的服务和能力」有意识的「植入进你的接案履历中」,就能让案主眼睛一亮,觉得「真是找对人了」!例如:想争取的案子正在征求「社群经营」人才,如果你的接案履历中正好有特别强调自己的「社群经营专业」,还有写到擅长「内容经营」、「文案撰写」、「平面设计」、「影片剪辑」、「数据分析」、「社群广告投放」…等等之类的「社群经营关键职能」,并辅以相应的「数据和实绩」左证的话,案主当然会立刻受到吸引,甚至觉得接下这份委托的人选非你莫属啦! 6.创造记忆点 一份太过安全的履历,有时也很危险,因为容易被遗忘。对方也比较找不到亲近感和共通点,找不到一个可以喜欢你、记得你的理由。所以如果空间足够,可以试着用一两句话的小小篇幅,将你的有趣记忆点巧妙的置入到履历中。 比如:「曾经被系上搞笑推举为系草」、「曾获得全国性游泳比赛冠军」、「出版过一本实体书」、「热爱冲浪是业余的冲浪教练」、「是小区踢毽子大赛冠军?」…之类的。哈哈总之,就是要尽量让人觉得有趣、产生好奇心和记忆点,进而想要更进一步的认识你。 ——— 接下来的部份,要讲到的就是「Soho自由工作者」「接案履历」中特别要加入 & 注意的部份啦!(和一般「全职上班族求职履历」有些不同。) 二、在「接案履历」中放上「接案服务项目」: 和一般「上班族求职履历」不同,「接案履历」上最好能预留一个显眼的区块来放自己的「接案服务项目」。因为这么做可以让案主看了一目了然,而这也正是对方为什么要找你的关键!「接案服务项目」要写得「简洁易懂」,每一个项目下若能用「条列式」的方式,再辅以「简单的说明」或「数据/实绩」的话更好! 举例来说:「网络营销专业」的Freelancer,服务项目可能包含「SEO搜索引擎优化」、「社群经营」、「网站架设」、「网络广告投放」、「品牌营销顾问服务」、「内容经营」…等等之类,而每一项服务下方都可以用条例式的几点来简单做说明。 免费领取「接案入门-超实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三、「接案履历」最好「特别强调Niche」,别只写大概! 所谓的「Niche(神龛)」,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利基点(专属位置)」,也可以说是你特别专精、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Niche」可以作为一个让大家看见你、记得你的「切入点,就好像悬崖上的「小小缝隙」一样,让你可以以该「缝隙支点」为踏板,一步步往上攀登,逐渐扩张自己的事业版图。 在你的接案事业中,当然可以结合多样专长,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但哪一个点才是你「最与众不同的」强调关键呢? 比如: 你想提供「代笔撰写文章」的服务,如果只在履历中笼统的告诉案主「我可以为人代笔撰写文章」,那便一点记忆点也没有,案主也很难确定你是否真的有办法写出「某特定专业领域的文章」。 反之,如果你不只「文笔好」,还正巧是「音乐专业背景」的人,最擅长撰写「音乐艺文类文章」,有办法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写出具有「深入洞见」的文章,那么这就是你的「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因为别的写手虽然做得来,但绝对很难做得比你还要好! 四、在「接案履历」中放入「个人品牌网站/社群平台」! 真心建议「独立接案 自由工作者」都要建立、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网站或社群平台」,并且记得把所经营的「网站/社群」连结,加入在「接案履历」中。因为这可以让「案主」与「潜在客户」对你的信任感提高,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公开」、「找得到」的人。 你可以透过「个人网站/社群」所分享的内容,用一种比较软性的方式,来展现性格、证明能力、分享理念/价值观,并展示作品、成果。可以说「个人品牌网站/社群平台」也是履历的一种,就好像是「制式履历的动态延伸」,让案主有机会一窥「更真实、讨人喜欢」的你! 我有好多个自行上门的案子,都是透过「个人品牌网站/社群」找到我的。因为对方对我的事前了解深,正是因为欣赏我的为人与风格、信任我的能力和品行,也觉得和我脾胃相投,所以才愿意特别找我合作,因此我们之间的「沟通成本很低」,几乎是不用谈就确定了合作。 哈哈,「首次接案面谈」都像是去认识一位志趣相投的新朋友一样,没什么特别紧张、尴尬的感觉,也不意外的每次都合作愉快! II. 「自我推荐信」怎么写? 所谓的「自我推荐信」就是在你用电子邮件寄履历应征时,所要写的「邮件内容」。也可以指「人力银行」或「接案平台」上,在按下「应征按钮」寄出履历之前,所要写的那一小段「自我推荐讯息栏」。 这段看似不起眼的「自我推荐信」所带来的影响,其实超乎想象的大!一般人都会因为偷懒而只写「您好我是XXX,想应征XXX工作,履历已夹带在附件中请您参考」之类的一句话,或采用「接案平台/人力银行」上内建的「制式自我推荐文字」。 这都是非常可惜的作法,因为善用「自我推荐信」可以让你大大加分。当大家都用「公版文字回复」只有你放了「充分凸显自身优势的自我推荐信」,瞬间就能让人眼睛一亮!也让收到履历的人,有备受重视的感觉。 「自我推荐信」不需要太长,尽量在「500字上下」。用精简有力的内容简洁清楚的介绍你自己、强调出最大亮点。撰写上并没有一定的格式与内容,可因人而异。撰写的口气尽量「礼貌」、「亲切」而「不失专业」即可。 建议可以在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姓名」、「来意」与「重点学经历」。中间用吸睛的方式,精简的写出你的「服务内容」、「专长」与「重要事迹」。之后用一两句话,让对方知道你「可以为他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也顺便告诉对方你们「理念的契合之处」。最后别忘了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与和「感谢」。 总之,只要记得撰写时,目的聚焦在:展现专业度(并用数据实绩左证)、强调与案主需求相关的职能关键词、突出亮点、创造信任感与好感,且让人感觉像是找到知己般就对啦! PS. 案主在找Freelancer时,通常是一种在找「合作伙伴」的心情,有时候很主观又特别感性。比起「能力强」但「理念不合」、「牛头不对马嘴」的人,他们会更乐意与「能力不错」且「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哦! 免费领取「接案入门-超实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对成为「接案 自由工作」感兴趣的朋友们,也欢迎参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电子书 & 在线课程」喔! 电子书:《野放上班族:斜杠自由工作者爽玩职涯》 在线课程:《13堂接案必修课: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转贴自:野放上班族-野羊 (陈暐婷)(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8, 2024
想要出国工作,同时转职?5 个「海外转职」建议+实际经验分享
出国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有的只是希望换个国家,做一样的工作;有的则希望把产业、国家都换掉。 换了国家后,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你,还想做本来做的工作吗?还想待在同个产业吗?如果还是学生,你打算做跟所学相关的工作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要考虑的不只是「出国工作」本身。 请站在雇主的视角 让我们切换到雇主视角。 首先,身分(或工作签证)和工作经验都是显而易见的门坎。别说雇主肤浅,这就有点像交友看外表一样,当没有见过面又不认识的时候,公司只能从这些很表面的东西观察应征者。 而当没有身分,或者工作经验较不相关时,雇主就会分析雇用你的风险有多高。之所以说是风险,是因为即使在同个国家,雇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都要考虑半天了,更不用说是个没有当地经验的外国人。 换的东西越少,风险越低 会用哪些因素分析?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工作,地点、职能、产业是三个你可以观察的指标。普遍而言,换的东西越少,雇主越愿意冒险,你的转职难度越低。 理想的转职策略是在地点、职能、产业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例如,如果你能保持职能不变,只改变地点或产业,通常比同时改变这三者来得容易。譬如在会计事务所拥有多年审计经验,从越南转职到芬兰,跑到客户端做会计的例子。 举例来说,我当时在欧洲找工作,海投了几百封,即使下了功夫客制化履历,最后愿意给机会的也多半是工业自动化(跟过去相同产业)的公司、做一样的职能。换句话说,当时市场上的雇主愿意承担的风险是换地点。 回台湾后,我转职软件业,累积了几年经验,再度挑战海外求职。后来能顺利转调到澳洲,很大的原因是职能跟过去在台湾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国家(换地点)做,又是在同一间公司(同产业),所以老板觉得风险相对小很多。如果不是相似的工作经验,又没有当地经验,难度会更高。 凡是原则,都有例外 当然,不是没有身分和相关工作经验就没救,身旁不少朋友依然闯关成功了,在没身分的情况下顺利找到工作、甚至转换领域。甚至不知不觉把地点、职能、产业全换了一轮。 靠的无论是实习、修课、认识校友或参加比赛,其实就是透过各种方法「让自己被看见」。如果能让自己被看见,那就比较不会被身份和工作经验绑住。 我的意大利同学本来是在石油公司当工程师,在法国念硕士的时候参加了一间设备商的创业竞赛,在上千队参赛者中挤进前三名,善用比赛中认识的人脉,顺利找到该公司的工作,在总部做策略经理。 有法国同学本来是工程师,对投资银行有兴趣、又擅长数字。财务分析课的时候,帮组员解决不少难题。有一个组员的爸爸正好在投行工作,便邀请他到公司面试,也找到实习。 市场稀缺性 还有一种要考虑的是情况是市场稀缺性,指的是一个行业或专业有多缺人,这会影响你要和多少人竞争。当该技能很重要、在市场上又很稀缺的时候,雇主就更愿意冒险了。 譬如软件工程师在全球都很缺、疫情过后,澳洲到处在盖房子,也很缺土木工程师。 你可以到目标国家的政府网站查询「移民职业清单」,或直接在求职网站上,搜寻目标城市的职缺数量,这些都可以观察到该市场对于你的专业的需求程度。 总结 想成功海外转职,试着站在雇主角度检视自己,问这五个问题: 我现在能合法的在目标市场工作吗?(身分、签证) 我有多少相关经验? 我只想换地点,还是地点、市场、职能全都想换? 我怎么让自己被看见? 我的专业在目标市场有多稀缺? 如果到海外工作是你的目标,但还不确定要往哪个国家,撇除对国家的喜好、移民政策等个人因素和大环境变量,只专注讨论你的策略的话,我会建议先由身分和工作经验做分析。 当以上两者都缺乏时,盘点目标工作的地点、职能、产业,问问自己:如果只能换一个,哪个是最想换的?就好像摸石子过河,要探索新的路,总得有只手和脚做支撑点,不能一次跳跃。 💡延伸阅读:想出国工作、又不满意现在职能,应该先出国还是先转职? 接下来,问问自己有没有用尽各种方法被看见?无论是透过求学,累积人脉、熟悉市场,或是透过信息式面谈,展现自己,让潜在雇主意识到你的存在。当然,如果你的技能很重要、市场又稀缺,相当于开了大绝招,以上原则可以忽略。 10 个真实的跨领域转职进入云端领域的案例 想要跟你分享我从相对传统的制造业跨领域到云端运算领域,非本科出身,如何将工作之间的「可转换技能」找出来并说服雇主的故事,也很幸运地完成了出国工作的梦想。 我相信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行业专家,我们就像个背包客,不断地在职涯道路上寻找可以放进背包、带得走的东西,即使踏入不同领域,也能够发挥价值,占有一席之地。成功转职后,我观察身边的同事,发现非本科系出身的不在少数。 所以我纪录并分析后整理成一份档案。在这个档案中,我会分享给你十位真实案例,都是我身边的同事,他们之中不乏从文组、金融业等成功转职的故事。 有需要的朋友欢迎订阅电子报,就可以下载这份跨领域转职案例的分析,以及各种资源。 (Photo from 中途笔记) -- 本文转贴自:黄婉中 中途笔记(原文标题:你的海外求职可以更有策略,这 5 个关键要注意!)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7, 2024
【时间管理】从学会怎么玩开始!「高强度休闲」帮助恢复高强度工作动力
时间管理,从学会怎么玩,怎么休息开始。 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不会是一直逼迫自己,不会是一直用更多时间补救工作。而是带着充饱电的精神动力去完成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时间管理不只看到执行面的管理,更要看到恢复面的管理。 当工作非常忙碌,面对的项目难度很高。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休息、休闲、放假时间,远远不够恢复那些困难工作所需要的动力。觉得工作与休闲的时间无法平衡。 于是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工作越忙,休闲的时候,越无法充分休闲,可是无法充分休闲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休闲时间,而且下一次回到工作中,动力、意志力又比上次减少,于是困难的工作更加觉得困难。 这个恶性循环,导致我们可能一直在逼迫自己,或可能一直在逃避,或是在这两种既无法充份工作,也无法充分休闲的情况下摆荡。 而关键的解决方法之一,就在于提高休闲的强度。 所谓的强度,不一定是时间的多寡,而是休闲的时候,有没有进入专注、投入、充分自我实现的「深戏模式」。 面对愈困难的工作,高强度「深戏」,愈可以帮助我们在休息、放假时找回真正的动力。 深戏(deep play),指得是专注投入某种既具有挑战,但又快乐充满的游戏状态。 「普通休闲」 只能转移注意力,但没有任何问题被解决,没有获得充分成就感,没有学会新的技能、想法。所以常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满足感,甚至除了当下的转移注意,事后有可能永远不会感到「被恢复」。 但「深戏」的状态,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感受到相对更强的恢复力,让我们更快带着新的技能、知识与意志,重返战场。 就像你可能看过身边那些最有成就的朋友,工作上常常挑战许多困难的项目,而在休闲时却也喜欢挑战像是登山、潜水、马拉松这些相对考验体能、技能的活动。并且常常看到他们会在高强度工作、高强度休闲之间快速切换,不会有「好想放更多假」这类的感叹。 专注去挑战可以获得某种自我升级的活动,也就是深戏,确实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深戏」的状态,或许不一定要在被认为困难、特殊的休闲上才能获得,例如登山、马拉松,当然,或许这些挑战效果更好,但我们也可以在一般的休闲中,练习进入深戏的状态,而获得部分深戏的效果,也就是「更有强度的恢复力」。 有时候当我认真挑选了一款有难度、有深度的电玩游戏,并且在短时间完全投入到游戏时,我会感受到深戏的效果。我会因为游戏世界的精密与启示,而感受到完全的专注投入。我会因为游戏的难度,感受到不断挑战,但因为是游戏而没有压力的放松。然后,我会在这一到两个小时的过程中,很充分的让脑袋做了一轮切换,刺激出新的想法与动力,回去面对有难度且有压力的工作挑战。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热衷于研究做料理,我会去对每一道料理做深入的研究,尝试各种可能方法,做了大量的笔记,里面有大量失败的实验,但因为是料理,所以都能快乐以对,并且在获得某种发现与成功时,感受到更大的喜悦。然后,我发现自己也因此更能带着勇于学习、尝试,并且面对失败的心情,回到那些困难的工作上继续努力。 而这几年来,我的兴趣:「写作」,更延伸到教学,成为我的一个重要副业。但我依然将写作这件事情当作休闲乐趣来经营,让我在其中也能彻底享受深戏带来的恢复,而非消耗。并且也确实能享受到充分的玩,玩出成果,也能带来额外巨大的成就感。 在最近一年中,我开始养成的「跑步」兴趣,更让我体验到,有强度的休闲,提供更有强度恢复的效果。因为这样的休闲强度提升,面对更有强度的问题解决,同时也在身体、心理、知识上更快带来自我的升级。回过头来,这样的自我更新,也会展现在工作上的精力、态度与情绪上。 于是根据这样的经验,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试试看利用高强度休闲,来恢复高强度工作动力。而且高强度休闲不一定只能是无法一蹴可几的登山、潜水等活动。如果能符合下面四个条件的其中几个,都能提升休闲强度,进入深戏模式。 1. 能够进入专注心流:这项活动能够引人入胜,带领我进入心流状态,不会像是走马看花一样分心。于是我可以真正从原本的某些焦虑、烦恼、压力状态抽离,感受到进入一个专注、自主的状态。所以,深戏不一定是剧烈活动,像是冥想也会有深戏效果。 2. 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这个休闲是有难度的,有问题需要解决,有关卡需要突破。所以我必须练习、尝试、思考,才能完成。然而关键不同是,没有外加非解决不可的压力,或是失败的外在指责。所以我可以单纯享受解题乐趣,体验失败与再次挑战的过程,从而锻炼自己的心态。有些好的电玩游戏,就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3. 学会可以应用的新事物:这件事情是有知识性的,或是一种技能,于是当我完成它后,这个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延伸到其他事情上。例如一个深入的书籍阅读与心得产出,就能获得类似效果。 4. 了解提升自己的方法:工作、休闲,都是人生。但在有强度的休闲时,我们和工作时一样挑战难题、克服难关、享受成果。只是这时候我们只跟自己赛跑,透过这样更放松的方式,去认识自己身体、心理的弱点,尝试去锻炼与提升。例如逐渐增进强度的运动,就可以达到深戏的效果。 好的游戏,就是对困难工作与人生的模拟。不是说要玩有什么大道理的游戏,但是一个挑战、过关、获得成果与策略规划的过程,如果够深刻,那么也是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人生需要的态度与方法。而这样的深戏过程,正是我们在休闲时需要的。 如果工作很忙、很乱、很焦虑,除了还是要想办法找出休息、休闲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设法增加玩的「强度」,找到可以达到深戏效果的休闲,帮助自己恢复高强度的工作动力: 「能够进入专注心流」 「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学会可以应用的新事物」 「了解提升自己的方法」 -- 本文转贴自:计算机玩物(原文标题:工作愈忙愈要懂得深戏,高强度休闲帮助恢复高强度工作动力)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3, 2024
美国营销顾问 10 点建议,教你转型成为自由工作者!
很多人向往自由工作者的「时间自由」与「地点弹性」,因此会想将其当作自己的职涯发展目标,然而学校没有教过我们如何成为一名自由工作者,甚至没有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因此,普通人对于如何转职成自由工作者可能没有那么熟悉,大多数人会误以为,自由工作者只是在结束一份全职工作并开始另一份全职工作的空档期间,作为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案。或者,他们可能只是认为自由工作是在做全职工作之余,花时间做的副业。 美国的营销顾问 Brian Honigman,在成为自由工作者的十年后,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下来,并在 Fast Company 网站上分享了 10 个建议,给那些想要选择自由工作者作为职业选择的人。 1.确定「利基点」 Honigman 提到在成为自由工作者之前,必须在你能提供的专业知识与市场正在寻找的技能需求间找到平衡点。 不论是专注于高度专业化的产品、为特定类型的客户或行业提供服务,还是提供互补的服务组合,都应选择一个能够反映优势、易于快速理解并受到欢迎的利基市场。 作者提到,自己为媒体、科技公司、非营利组织制定社群媒体和内容营销策略,并提供咨询、教学和培训。这种方式清楚地划分了自己的服务对象和能提供的具体服务。 所以,成为自由工作者,你所提供服务并不是要包山包海,反而应该专注在几个你熟悉的特定领域,因为这样一来可以让你更容易受到客户注意,二来能帮助你进一步磨练自己的技艺,让你的品牌更能得到客户的信赖。 2.公开分享想法 Honigman 认为,与客户建立信赖的另一种方法,是不断输出自己的观点。 不论是透过社群媒体、部落格、Podcast 或其他方式,向大众发布与你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帮助客户发现你并直接从你提供的专业知识中学习。 作者也有提到,自己也定期在 LinkedIn、印刷出版品,以及作为他人 Podcast 的嘉宾,分享自己对于营销的想法,这帮助他能不断扩张自己的接触到客户,也能建立起自己专业的品牌人设。 通过分享知识免费提供价值,当潜在客户找到你时,你也不必再重头介绍自己,因为他们可以藉由你提供的知识来评估你的专业。 3.专注人际网络 作为一名自由工作者,人脉至关重要。如果能持续、有意识地为人脉中的人提供服务,那长时间下来,将会有机会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络,客户会愿意向其它人推荐你,并且在你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与指导。 4.将收入组成多样化 因为自由工作者的收入很长时候是不稳定的,有可能一下子赚很多钱,也有可能好几个月都没钱进帐,因此要建立一个以上的收入来源,是自由工作者能否长期经营下去的关键。 作者表示,根据自己营销的技能,开发了四个收入来源,分别是职业指导、教学课程、咨询项目和领导培训活动。 多元的收入组合能帮助自由工作者在提供价值的同时,也能获得金钱上的保护,当某一端的市场发生问题时,至少还有另一端的收入可以填补资金短缺。 5.建立信誉 作者在这边提到 Dorie Clark,一位从事自由工作长达 17 年的商业战略顾问,她曾说:「在你的职业生涯早期,确保你被认真对待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累积『社会证明』。」 这可能是在大学进行客座演讲、与知名客户合作、在著名出版物中被引用或撰写文章,或获得该领域重要人物的推荐。这种社会证明可以提高你的可信度,增加你获得更多你想要的机会的机会。 Clark 认为必须针对如何获得这些荣誉而制订计划,像她就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向数十所大学发送电子邮件,推荐自己成为客座讲师。这让没有任何 MBA 和博士学历的她,如今在杜克大学的商学院任教。 6.保持可靠性 Honigman 认为,要想高效并具有持久的竞争力,能够被客户一聘再聘,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方面,就是要成为客户可靠的合作伙伴。 想要保持可靠,最大的关键就是在于容易合作。 虽然你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但客户是否再次找你,你所提供的体验才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将你推荐给其他人。 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总是表现完美,而是要向客户展现你有多重视这段合作关系,要在承诺的时间做承诺的事情,并确保沟通的过程开放。 7.持续提升技能 自由工作者必须主动提升自己的技能,因为这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Honigman 表示,自己每年都会针对自己业务中的一些全新概念进行学习,以提高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 承诺每年一次成长机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能够安排时间,积极扩展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这样,就能继续成为客户的宝贵资产,适应新兴技术和市场波动,发现新的职业兴趣,并确保工作始终保持吸引力。 因此,自由工作者需要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以保持自己与时俱进,走在自己领域的前端。 8.从错误中学习 作为一名自由工作者,你会犯很多错误,但只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那么从长远来看,这些错误会让你受益匪浅。 作者举了一名双语品牌战略师兼平面设计师 Nicte Cuevas 为例,当时的他过于依赖与朋友的口头协议,因此吃了大亏,但那次经历也让 Cuevas 明白了合约的重要性,之后在签定合约时,也都会注意每个细节。 9.优先考虑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 Honigman 提到,全职的自由工作者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是,如果清楚利弊,就可以有意识地挖掘这种工作安排的好处,尽量减少其弊端。 自由工作者的一个主要好处是,你可以更灵活地控制与你合作的客户、你承担的项目以及你的时间排程。 要找到让你对自由工作保持热情和乐趣的那部分,这样才能让你对这种工作方式长期保持兴趣。 10.不要害怕说「不」 最后,Honigman 认为,每条职业道路上都会遇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但种情况在自由工作者中就会尤为常见。 所以,你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可以自由说「不」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你因为接下低价格的工作而对困扰的客户感到筋疲力尽。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积蓄让你有信心拒绝不想做的工作,那么就不要急着转成自由工作者。 这十项经验,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的自由工作者的生活,并开启一个可持续的自由工作者的职涯。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2, 2024
想创业不知道该成立「个人工作室」还是「公司」?14 个 Q&A 一次告诉你
成立个人工作室与设立公司有什么差别呢?本篇常见问题和您解释。另外,个人工作室与公司组织的营利事业,在经营上及税务上会产生的差别在哪里呢?可看设立公司或行号的差别。 若想快速了解该成立哪种型态的公司,也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简单说明两者的差异。 Q1. 个人工作室可以办理商业登记就好了吗? 若是采独资或合伙经营,不设立公司,而以个人名义对外接洽业务,可以只申请商业登记,即所谓的「商号」或是「行号」。 设立行号,登记资本额在 25 万以下免会计师签证,不需提供资金证明,不需至银行开立筹备帐户,程序较为简便。 值得注意的是,若股东有二人以上,就建议直接设立公司,行号建议独资(只有一位股东时),再设立行号。(请参阅设立公司或行号的差别) Q2. 我现在的住宅可以办理工作室的营业地址吗? 自用住宅可以申请成为营业地址,只是之后房屋税及地价税需依办公区域所占总住宅面积的比例去计算营业用的房屋税率,最低需为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但若是从事网络拍卖货物之行号或公司,以自用住宅作营业登记之处所,而实际交易是在拍卖网站的交易平台完成,房屋内若没有堆置营业货品,仍可继续按住家用税率课征房屋税。 Q3. 是不是办理税籍登记就一定要缴税?资本在 8 万元以下可以办理吗? 办理税籍登记后,若是经国税局核定有盈余,则需要将所赚的净利并入独资业主或合伙人的个人综所税去计算缴税。 登记资本额跟所赚的净利没有关系,每年要缴多少的税,是看每年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以后去计算的。 Q4. 办理商业登记要去哪里办?要准备何种文件? 商业登记的主管机关为各县市政府,在台北市为台北市商业处,依商业登记法第五条,应备文件如下: 预查名称。 负责人之身分证明文件;属于合伙组织者,并应检具合伙人之身分证明文件及合伙契约书。 资本额证明文件。(25 万元以下免附) 所在地之建物所有权状或是租赁契约复印件,所有权人非商业负责人或合伙人者,应附具建物所有权人同意书。 最近一期房屋税缴款单复印件。 登记地址在台北市,需另外检附「土地使用分区审查证明」。 商业登记流程及应备文件 详细参考 Q5. 办理税籍登记要去哪里办?准备何种文件? 税籍登记需向所在地的国税局办理,应备文件如 4. 所示。 Q6. 我符合凤凰贷款的资格,但是如果我成立一个工作室,资本额很少,营业额也很小,这样微型凤凰贷款可以通过吗? 如果办有商业登记或税籍登记未超过二年, 且是年满 20 岁至 65 岁妇女或年满 45 岁至 65 岁国民,三年内曾参与政府实体创业研习课程,并经创业咨询辅导(需上 18 小时的课程),所经营事业员工数(不含负责人)未满五人,得向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申请微型凤凰贷款。 Q7. 请问设立行号就是所谓的商业登记吗?设立工作室就是所谓的行号吗?行号是什么意思? 设立行号就是所谓的商业登记,设立公司则是公司登记;工作室是属于行号的一种形式,其他如企业社、小吃店、服饰店、工程行也是行号组织。 Q8. 设立行号可以聘用求职者吗? 可以,也可以成立劳健保、聘用员工。 Q9. 聘用求职者的加保劳健保是要有什么公司或行号的条件?成立行号工作室可以帮求职者保劳健保吗? 只要有公司登记或是商业登记,都可以成立劳建保,所以成立商业登记的行号就可以帮求职者投保劳健保。 Q10. 所谓商号就是行号的意思吗? 是的。行号取名的名称例如:万集企业社、XX 商行、XX 工作室、XX 小吃,都代表成立的组织型态是行号。 Q11. 微型凤凰贷款是一定要办理商业登记和税籍登记才可以申请吗? 建议要有商业登记较佳,可贷款的额度较高,最高可到 100 万元,若是只有税籍登记,最高只可贷 50 万元。 Q12. 有没有直接办理税籍登记的公司而没办理商业登记的? 设籍课税是例外的情况,在未办理公司或是商号登记前需要缴营业税,才先去国税局办理营业登记设籍课税。一般而言,若有要对外营业,或是参与投标,都需要办理正式的公司组织或是商号设立登记,向所在地之当地政府申请设立后,才能合法营业。 Q13. 成立公司行号后,登记地址之房屋税、地价税、水电费有何影响? 原为住宅用途之房屋若办理营业登记,所在地税捐稽征处将主动调整房屋税、地价税及土地增值税为营业用税率。但若仅有部份面积为营业用,可申请部份面积课征营业用,最低不得低于总面积之六分之一。 一、地价税:0.2% 增加为 1%~5.5%(依累进起点地价) 二、房屋税:由 1.2% 增加为 2% 或 3% 三、电费:房屋改营业用后,原则上其用电亦应改为营业用电费率。非营业用电由 2.1 元/度起增加为营业用电每度 2.87 或 3.61 元起。 但台湾电力公司认定是否为营业用,是以实际营业行为为基准,而非以营业登记为基准。亦即办理营业登记后电费不一定会有调整;相对的,若您有营业行为却没有办理营业登记,台电仍然有可能调整电费。若电费要申报公司费用并扣抵营业税,应先向台电申请调整费率。 四、需取得公司名称、统编的水电费电子发票抬头 需注意的是,公用事业自 105 年起,需开立电子发票,所以财政部规定,自 107 年 7 月以后,因为公用事业已经改为开立电子发票给公司行号了,则公司行号要扣抵水电费的营业税 5% 进项税金的时候,需要取具载有该公司统一编号、地址、公司名称的公用事业电子发票抬头。 (财政部 106.1.12 台财税字第 10500706630 号令) 若是办理营业登记的地址仅为联络地址,而无实际营业行为时,其房屋税、地价税课税方式请按此。 Q14. 会计师特别提醒:自用住宅有无出售的可能?会不会影响售屋时的税金? 需注意的是,如果自用住宅一年内有打算出售的计划时,就不建议将公司登记在自己家里,以免无法适用土地增值税的自用住宅优惠税率 10%(每人有一生一次,出售前 1 年内不能有出租或营业行为、一生一屋,则是 5 年)。 所以会计师建议公司负责人,在登记公司地址时,先与会计师讨论并衡量自身情况后,再决定公司登记地址。 (土地法第 34 条) 欲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公司设立及租税规划在线课程」! -- 本文转贴自:万集会计师事务所(原文标题:成立个人工作室与设立公司差别 Q&A (附影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