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31 posts
Sort by Latest
Podcast 「數位遊牧誌」|Yourator 創辦人 Lydia:「不建議」新鮮人直接去數位遊牧,先讓自己成為 problem solver!
你嚮往到日本工作嗎?或是你想成為跨國的數位遊牧工作者(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嗎? Yourator 新創.數位人才求職平台創辦人 Lydia,笑稱自己就是「御宅族」,喜歡日本文化的她,大學就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讀書,中間到美國念了研究所後,又回到了日本,在日本企業工作。 2016 年,Lydia 回到台灣,因緣際會下創立了「Yourator 新創.數位人才求職平台」,將在日本看到成熟的人才選育系統帶到台灣。 八年來,Lydia 持續關注數位人才的趨勢,特別是近年興起的「日本海外求職」與「數位遊牧」兩大議題。這次 《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特別邀請了 Lydia 來分享日本的職場文化與趨勢,以及對數位遊牧的看法,尤其 Lydia 特別強調或許新鮮人並不那麼適合數位遊牧,為什麼呢?怎樣的人才才適合數位遊牧? 如果你對這一篇文章感興趣,也可以搭配 Podcast 一起閱讀唷! 日本求職|印象中,職場文化階級分明是真的嗎?日文要很好嗎?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台灣人海外求職的熱門選項之一,尤其近年來日本也向海外大舉徵才,讓許多台灣人才躍躍欲試。 過去日本職場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都是主管與屬下階級分明,甚至有些女性在職場上還要幫大家倒茶,而日本加班的文化更是盛行,下班後也還要應酬,回到家不知道都幾點了。這種種的印象都讓大家有點卻步。 不過, 在日本職場歷練過幾年的 Lydia 想幫大家打破這個印象。 Lydia 說:「我對於日本整體職場的感受,其實是非常好的。」Lydia 研究所畢業後,不久就來到日本求職,當時他來到的是一家剛剛 IPO 不久的網路公司,公司保留新創文化的特質,公司階層扁平,也沒有男女不平等的狀況。 或許,在日本傳統產業仍然後有比較嚴謹的職場,但現在日本整體的社會氛圍漸漸走向開放,也有多元的企業,可以讓人才選擇不一樣的企業文化。 甚至,日本有一個不同於台灣的職場文化,讓 Lydia 受益良多。Lydia 提到,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在公司裡面無論是要提案,或是內部溝通,都習慣用高度結構化跟邏輯導向的方法,透過大量的數據,去做內部的溝通,這也培養了 Lydia 邏輯分析的能力。 很多人會詢問在日本工作日文需不需要很好? Lydia 強調說:「語言能力不代表溝通能力。」他的日文能力雖然沒有同事那麼好,但他的數據能力強,他就會做很多視覺化的數據圖表,來輔佐他想表達的東西,同時也在團隊建立信任感,並把自己的核心業務弄到最熟,這樣就算日文能力沒有很好,也能跟同事很好的協作。 此外,Lydia 提到,不要因為外語能力不好,就放棄一些機會。現在許多日本科技領域的公司,也有許多外國人,大多都用英文,甚至用中文也能溝通。 東京身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城市,有多元的人才,也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可以先把自己放在國外的環境,語言能力自然就會慢慢變好。 數位遊牧|不建議新鮮人直接去數位遊牧,先讓自己成為「problem solver」! Lydia 在日本工作幾年後,回到台灣,卻發現台灣的人力資源市場與日本相比,落後許多,像是人才選育不像日本那麼成熟,當時的新創與數位產業的工作機會也不是那麼透明,因緣際會下,Lydia 創立了 「Yourator 新創.數位人才求職平台」,帶年輕世代認識數位產業的魅力。 Lydia 在人力資源產業多年,接觸過許多人才,知道最近國際的人才有了一個新的職涯趨勢,那就是「數位遊牧」,只要有一台電腦,在各地就可以遠端工作,提供自己的專業。 雖然,數位遊牧的生活方式令人嚮往,但 Lydia 並不建議應屆畢業生馬上開始數位遊牧,能夠進入企業,理解一個組織的運作,加上身邊有資深的前輩,能夠學習商業溝通等等,這些都是不可取代的價值與經驗。 而且,在亞洲金融體系中,沒有一份正職在貸款、申請信用卡上,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如何讓自己擁有社會身份去跟金融機關去未來的生涯規劃,是在亞洲不能忽視的要素。 Lydia 說,如果年輕世代想要數位遊牧,或許可以先從經營副業、斜槓或兼差開始,先為自己做些準備,讓自己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 她解釋,很多人會去定義自己的職稱、功能,好比說你就是一個工程師,是負責寫程式的人,當今天叫你去做 PM 的事情,你卻覺得與自己無關,這就會一個職稱侷限自己的能力。 但借鏡日本的職場,許多企業會讓人才到不同的部門流動、歷練,培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在 AI 世代尤為重要。因此,現在的年輕世代,不妨將自己先打造成一個多元的 problem solver。 Bryan 在訪談中也補充,當 AI 的技術越來越強,未來的人才要做的是辨識問題、定義問題,並找出解方,再透過 AI 協助解決,如果只把自己界定成單一的螺絲釘,很容易就會被 AI 取代。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日本職場的趨勢,以及 Lydia 對數位遊牧人才的分析,歡迎收聽《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6:日本OL真的要幫主管端茶嗎?台灣女生的東京職場揭密。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
June 14,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下):我的第二曲線「沒有挫折」!2 個關鍵調整,讓機會不斷找上門
靠著出租大叔和商業顧問這兩項業務,老查的人生第二曲線,有了非常不錯的開局,轉換跑才道一年左右,他的收入就已經追上上班族時期的六、七成。 然而,2020 年突如其來的 COVID-19 疫情,又把老查打回起點。防疫政策,讓他難以繼續出租大叔的服務;企業也紛紛縮手撙節,抽掉顧問案,以保存資金面對未來的挑戰。 在這雙重打擊下,老查又是怎麼度過 COVID-19 疫情的衝擊呢? (如果你還沒看過老查專訪的上集,請看: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上):工作到 65 歲不退休?百歲人生,你需要打造人生「第二曲線」!) 當時的痛苦,後來的基礎:「失敗」的 YouTuber 嘗試 回顧疫情期間的時光,老查自認初期雖然很痛苦,但如今回顧,反而是段很好的機緣。 2019 年底,老查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啟了自己的 YouTube 頻道。當疫情大幅衝擊他的既有業務後,老查決定轉移重心,開啟了當周更 YouTuber 的生活。在頻道裡,他既講穿搭、說書,偶爾也會談談他豐富的職場經驗和洞察。不管數據是好、是壞,老查就是堅持不懈地創作、分析,然後再投入創作。 「那時候看到觀看數,我就覺得說:『哇,看來做 YouTube 真的不簡單!』但我也就咬牙堅持著,反正那時候也沒有別的事可做了。」老查自嘲道。 可是,在努力周更兩年之後,老查也不得不坦承,當 YouTuber 這條路,看來是走不通。 因為不管是頻道的訂閱數,還是觀看數,都沒有明顯地成長,距離接到廠商的業配,也還有段不小的距離,因此老查決定下台一鞠躬,中止當 YouTuber 的計畫。 做 YouTube 經驗成鑰匙,做線上課程、獲邀到企業帶讀書會! 「雖然我的頻道,沒有做出特別了不起的成績,但也讓我學會了企劃寫稿的能力,可以自己編排影片的腳本,並且對著鏡頭表達。」老查很有自信地說道:「結果誰知道呢?這能力就在『線上課程』中派上用場了。」 那時候,商業思維學院的團隊向老查發出邀請,力邀他一起合作「聽讀商業書選」這檔產品。憑藉著先前打磨出來的企劃能力,以及豐富的職場經驗和洞察力,這項產品在上線後就受到了許多學員的喜愛;後來老查更一鼓作氣,延長戰線,與學院接連合作推出了會員營運、商業思維相關的課程。 更令老查想不到的是,「聽讀商業書選」這項產品,不只令他在學員間享有好評,有些企業還因此慕名找上門來,希望邀請他到企業裡幫忙帶讀書會。 老查指出:「有些公司,會需要靠『讀書會』的形式,來做內部觀念的對齊。我自己一來是有 25 年的工作經驗,也曾當過高階主管,所以我非常理解這類型讀書會的運作方式。 「這些經驗和知識其實很重要,因為你必須知道企業想辦讀書會的原因、用企業熟悉的語言和他們溝通、並影響他們。」 就這樣,靠著豐富的職場歷練,和一流的企劃功力,老查又替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線,開發出了另一條全新的產品線。 為什麼企業都不採納意見?從挑戰中誕生的全新商業模式!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的影響慢慢過去,老查的顧問案也慢慢回流,讓他重新又經歷了一段繁忙的時期。但他並沒有停下嘗試的腳步,依舊努力尋找更多的機會,去開拓人生第二曲線的可能性。 在他的顧問生涯,老查一直有一樣很難克服的挑戰,就是他雖然盡心盡力地給予企業意見,但企業卻不見得願意落地執行,「那我自己就會覺得很可惜,甚至有點沮喪。因此有段時間我還會主動退掉顧問的合作。因為我發現,如果企業沒有動力想做,那也許我們先分手,互不浪費時間和金錢比較好」。 然而,老查的猜測也不全然正確。 其中一位客戶就向他坦承,老查的意見公司並不是不做,只是缺人,也缺相關的 Know-how,因此即使主管們聽懂了老查的建議,但執行起來就是差那麼一點點。 經過幾次深談,老查和客戶又開發出了一項全新的商業模式:老查以顧問的身分,每周去客戶的公司上一、兩天班,幫忙帶團隊,落實老查給企業的建議。隨後,老查也再次驗證這個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成功與其它公司展開類似的合作。 這次經驗,也讓老查發現了這塊市場的潛力,他說:「台灣有很多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就需要有人幫忙建立更穩定、健全的制度。可是,想要找到向我們這類擁有足夠知識和經驗的人,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又會很有負擔,文化上我們也未必能順利融入。」 老查仔細地分析:「那如果能以這種形式與企業合作,我覺得可能是一個新型的職涯路線。」 挫折和失敗是必然,用無限賽局的眼光,重新看待人生這場「局」! 讀到這裡,你或許會想:老查很幸運也很厲害呀!他的每個嘗試,都能環環相扣,變成打開下一個機會的鑰匙,誰知道我能不能有同樣的經歷呢? 確實,事後回顧,老查似乎實力與運氣兼具,才能擁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創造出多種第二人生的商業模式。但也別忘了,若是回到他下定決心的那些時間點,他自己也無法具體預知到底開始出租大叔、當 YouTuber,日後可以帶來哪些機會。 因此,對於那些也即將踏上尋找人生第二曲線的人,老查的建議是: 1. 培養無限賽局的眼光(推薦書籍:《無限賽局》) 老查強調,想要開始探索人生的第二曲線,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每一回合的勝敗,並不是重點;關鍵是回合結束之後,你是否知道自己獲得了什麼。 「在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這幾年裡,其實我有很多事情都不太順利,有的是被大環境影響,像是 COVID-19;有的則是受制於我自己的才能,比方說 YouTube 頻道做不起來。」說到這裡,老查接著總結:「但我認為,我們可以調整看待挫折的眼光。其實沒有挫折這件事,重點是在每次嘗試之後,你能不能好好盤點手上多了哪些籌碼,在下一回合、下個嘗試中又可以怎麼運用。」 就好比疫情,表面上看,雖然重創了老查原本的出租大叔和顧問事業,卻也讓企業改變了對遠距工作、彈性工時、外包合作的觀點,埋下了老查未來能以彈性工時的方式,幫客戶帶團隊的遠因。 「所以,人生只要還沒結束,輸贏就沒有定論。只要留在場上,努力嘗試,其實反而會爆出很多火花。」 2.從小行動開始(推薦書籍:《大人的週末創業》) 除了學習用「無限賽局」的眼光看挫折和人生,老查也推薦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的人,可以找時間翻翻《大人的週末創業》這本書。 作者藤井孝一建議,如果你是年約 40 多歲的人,不妨撥出週末或一點閒暇時間,開始探索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線。如此既能保留承擔失敗的彈性,也能有更多時間,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目前嘗試。等累積起一些知名度,也大概知道變現方式之後,再順勢加大投入的力道,變成自己的主業。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都去創業。」老查澄清:「可是,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你可能會比前人來得長壽,而目前的職業又無法讓你從一而終,請你就把一些週末、閒暇的時間留出來,開始做嘗試。」 又或者,你想要獲得更多的引導,或是了解更多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經驗和細節,那麼老查新推出的《人生轉型工作坊》,也是另一個值得參考的選擇! 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5:面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職涯下半場,中生代的你該如何開啟第二曲線? (如果你還沒看過老查專訪的上集,請看: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上):工作到 65 歲不退休?百歲人生,你需要打造人生「第二曲線」!)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7,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上):工作到 65 歲不退休?百歲人生,你需要打造人生「第二曲線」!
「以前上班的時候,我一直期許著自己要成為像島耕作(註)那樣的上班族。」談到當年還是上班族的自己,老查這麼形容。 而回顧他 20 多年的上班族生涯,不管從任何角度看,老查絕對稱得上繳出了一張十分亮眼的成績單。他曾在博客來、雅虎、遠傳等知名企業,擔任中高階主管,來到康泰納仕樺舍集團擔任副總後(《GQ》、《Vogue》),更成為讓數位產品營收超越紙本的關鍵推手。 可是在 49 歲那年,老查卻決定結束上班族的職涯,成為一名自雇者。 明明在職場擁有亮眼成就,他為什麼在當打之年,要選擇從零開始?開始自雇者的職涯後,他又是如何從零打造自己的事業? 來看看自稱「中年級實習生」的老查的第一手創業經驗談吧! (註)日本漫畫《島耕作》系列的主角,此系列主要描繪島耕作的上班族人生。他由基層起家,經歷殘酷的派系競爭和商場考驗,一路晉升為公司的董事長。 當「65 歲退休」職涯模版不管用... 老查:改道探索第二曲線! 回顧 49 歲那年,老查認為促使他走向自雇者這條道路的其中一個關鍵,是一頓和前主管的飯局。 「那時候我前主管問我:『誒老查,你打算做到什麼時候退休?』我也沒多想,就告訴他我一貫的答案:『就做到我做不動為止吧!』」 可是回家拿出紙筆,老查發現實際情況似乎是另一回事。 根據調查,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 80 歲,而每人平均臥病在床的時間則是 8 年。換句話說,若以「做到做不動為止才退休」為目標,老查理想中的退休年紀,大約會落在 72 歲。 但是環顧你的辦公室,你我身邊又有多少年紀超過 60 歲的上班族呢?顯然,台灣現行的職場環境,幾乎沒有一條可以讓上班族一路工作到 72 歲再退休的途徑。 「那年我 49 歲,而我已經工作 25 年了,距離 72 歲還有 23 年,也就是幾乎和我的職涯一樣長的時間,那我又該怎麼辦呢?」老查很認真地分享道:「所以我就決定,既然我也沒有急著要找下一份工作,不妨就來探索看看我的人生的第二曲線吧!」 (圖/老查提供) 等等,人生第二曲線是什麼?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老查口中的「探索人生第二曲線」,到底是什麼? 老查表示,「第二曲線」是由英國管理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的概念。韓第認為,產品就像人一樣都有其生命曲線,都是由低谷走向高峰,接著又從高峰衰退。 如果企業想要長久經營下去,就得懂得在前一項產品的成長曲線還在巔峰的時候,撥出資源去開發下一項產品,如此當前一項產品盛極而衰的時候,企業才有機會靠下一個冉冉升起的產品,持續生存下來。 在老查看來,同樣的觀念也能套用在經營職涯上。隨著人們越來越長壽,上一代那套「工作到 65 歲後退休」的職涯模板,顯然已經不再適用。 而且即使你精打細算,存夠了退休金才離開職場,退休後看著退休金日益減少,「錢不夠用的焦慮」也會成為退休生活的一項壓力。老查因此認為,對現代人,尤其是上班族來說,及早在事業的巔峰,也就是第一曲線的高點,開始探索第二曲線、尋找其他的收入來源,或許才是更適合當代人的職涯路徑。 盤點個人資歷和經驗,從「出租自己」開始 不過話是這麼說,但離開職場後,到底可以做什麼呢? 重新檢視了一下自己,老查發現工作 20 多年、當過中高階主管的經歷,或許是一個可行的切入點。於是,「出租大叔」這個服務,就這樣上線了。 任何人不管遇上什麼問題,都可以付費來和老查聊聊,聽取他的建議或經驗談。價格則有兩種:預約每小時 1490 的諮詢服務,你可以先將煩惱提供給老查,讓他預作準備,以便提供更完整的建議;或者你也可以選擇每小時 399 的閒聊,聽看看老查根據經驗,提供給你的方向和回饋。 除此之外,老查制定兩種價格方案,其實還有第二層考量。「因為剛開始我也怕被人家嫌嘛!」老查笑著說道:「所以如果人家覺得我講不好,那就付 399 元就好;覺得我講得好,再付 1490 元。」 不過玩笑歸玩笑,但老查的服務顯然有口皆碑。總計下來,前前後後一共有約 160 多人,帶著他們的煩惱來徵詢老查的意見,其中又以職場、職涯方面的問題為大宗。而且不只客戶收穫滿滿,老查自己也獲益良多。 1. 建立儀式感 「那時候為了出租大叔的服務,我特別租了一間辦公室,畢竟人家可能會跟我聊一些比較私密的東西,去咖啡廳可能不太適合。」老查說道。但沒想到,這間辦公室也反過來,幫助老查建立起了「經營事業」的儀式感。 「我認為有一個空間真的有差。早上起來,就算當天沒有預約,我也會覺得應該要去辦公室處理事情,慢慢就給了我一種在經營事業的感覺。」 2. 帶來新機會,獲得顧問邀約 絡繹不絕的客戶,不只讓老查對「出租大叔」這項服務更有信心,一些對老查的專業、經驗備感信任的客戶,後來也帶給了他全新的機會:到企業擔任顧問,協助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 預約幾次之後,有的顧客也累積起了對老查的信任感,便進一步邀請他進入企業擔任顧問,協助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而老查的「顧問事業」,也就這樣慢慢成型了。 靠著出租大叔和顧問案,老查成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讓自己的收入,趕上在職期間的六、七成,「這樣的成績讓我很開心,所以年底我甚至還安排了一趟去日本的旅行,在那裡慶祝聖誕節和跨年。」老查分享道。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順風順水。2020 年全球爆發了 COVID-19 疫情,老查剛起步的第二曲線計畫,也一下從雲端掉到谷底。許多企業都為了度過難關,大幅削減支出,加上疫情期間嚴格的群聚管制,讓老查的顧問案、出租大叔服務,都大受影響。 「疫情那段時間真的挺辛苦的,」老查苦笑著說:「那時候我所有的顧問案一夕之間就沒了。一來不能群聚,二來企業也想先把資源留下來,畢竟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出租大叔這邊也不能聊了,因為出入的管制很嚴格。那時候我真的忍不住心想:我該怎麼辦呢?」 下一集,我將告訴你疫情過後,老查做了什麼?以及一路以來的反思。 Podcast 「數位遊牧誌」|中年級實習生老查(下):我的第二曲線「沒有挫折」!2 個關鍵調整,讓機會不斷找上門 如果你對老查的故事有興趣,也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5:面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職涯下半場,中生代的你該如何開啟第二曲線?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31,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專欄作家讀者太太:創業與工作不是只能二選一,何不試試看「業內創業」!
「我覺得大家在思考創業這件事時,不一定要用二分法去看,人生不是只有一個選擇,為什麼你一定要放棄現在的工作,才能創業呢?」 當我們聊到如何給那些有創業夢想,卻因為擔心創業後收入不穩定而猶豫不決的上班族朋友一些建議時,筆名讀者太太的 Moja 這樣回應。 而之所以會給這樣的建議,正是因為這是 Moja 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業內創業是源自求生的本能 經營自媒體「讀者太太在英國」的 Moja,有五個不同的身分。她不僅是一位在英國具有十年豐富經驗的資深行銷客戶經理,同時也是一名專欄作家,在 2019 年,她更進一步創立了自己的公關公司,並在 2022 年開展自己的職涯教練業務。除此之外,她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Moja 說自己過去並未考慮創業,或許是因為在台灣的職涯環境相對穩定,所以自己在台灣工作時,一直都是認份的上班族。 然而,來到英國行銷公司的第一年,碰上了公司大規模的裁員,這件事徹底地翻轉了 Moja 的認知。 當時的她並沒有被裁員,但這次的經驗卻她受到極大震撼,發現原來在歐美國家,這樣大規模的裁員其實是常態,所以或許是求生的意志, Moja 開始思考自己萬一被裁員後該怎麼辦,為了確保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才開啟了 Moja 的斜槓與創業之路。 「從那時起,我認為我在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開始經營自己的粉專。」 在還沒踏入行銷公司之前,Moja 擁有五年的記者經驗,再加上自認從小就是喜歡寫作的人,因此 Moja 開始寫起了粉專,分享自己在英國的所見所聞。雖然一開始經營粉專沒有錢,也沒有業配,但 Moja 卻做得很開心,也慢慢地吸引了一些想要來英國工作的粉絲。 這些人雖然希望在英國工作,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問題。因此,Moja 開始分享自己在英國找工作的經驗,並訪問在英國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資訊,幫助粉絲在職涯路上更加順利。漸漸地,開始有粉絲會諮詢她的建議,也有出版社詢問是否可以把這些經驗集結成冊,為她開啟了職涯教練與作家這兩條路。 而在訪談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的創業家,也讓創業這個念頭悄悄地在 Moja 心中種下。 2019 年,Moja 發現自己的公司並不喜歡接華人的案子,一來是不懂華人文化,溝通起來很麻煩,二來時差也是必須要克服的問題,因此只要與華語世界有關的案子,基本上 Moja 的公司都會選擇拒絕。 而這也讓她看到了商機,覺得既然公司不要接,那自己懂行銷、懂中文,何不自己來試試看?因此 Moja 決定註冊公司,在維持本業工作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事業。 業內創業給自己帶來的改變 「自己創業之後,我發現時間就是金錢絕對不是一句口號。」 Moja 分享,自從開始創業以來,她最大的體悟就是對時間成本的掌控。 因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時間來完成,所以她會特別謹慎地規劃自己的時間。畢竟,時間就是收入的來源,這也能幫助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工作者。 Moja 開玩笑地說,自從她開始創業以來,她都會提早上線參加公司的會議,這樣的行為甚至讓她的主管感到壓力,表示因為她的提早,自己也不能遲到了。 還有一項改變,是因為收入來源的拓展,所以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動能更具平常心。 Moja 說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後,即使面對公司的裁員,自己也能以平常心應對。因為知道現在的這份工作,只是收入來源之一,即使突然間斷掉,她還有其他的現金流。 甚至,當創業的收入逐漸超過本業收入時,她在與公司談判時也更有底氣。Moja 分享,由於她的職涯教練業務日益繁忙,自己希望能抽出時間處理這一塊,因此她開始與公司談判,希望能將合作模式從全職轉為兼職。 業內創業的美麗與現實 當我們談到如何開始業內創業時,Moja 指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些人可能追求穩定的工作,並在下班後從事如追劇等休閒活動,這些選擇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不一定需要業內創業。 然而,Moja 笑稱自己是一個勞碌命,只要一閒下來就會感到恐慌。因此,當她看到身邊有許多創業家在工作的同時,也在經營自己的事業,她就會想要效仿他們。 因此,Moja 認為在開始業內創業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個性。 接著,Moja 提到,想要業內創業,就必須做好有所犧牲的覺悟。 因為一旦你開始業內創業,你將必須犧牲許多事情。例如,她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電視了,因為根本沒有時間,而且陪家人出去玩的時間也大幅減少,甚至非常感謝自己的先生幫她處理了很多家庭的事物,讓她可以沒有後顧之憂。 因此,Moja 也說,想要業內創業,時間管理也非常重要。 因為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都進行高強度的工作,這樣只會讓自己很快耗盡,必須要主動給自己設立一個界線,讓自己好好休息。Moja 就說她曾經因為不間斷的工作,導致自己後續有兩個禮拜都處在燃盡的狀態。至此之後,她每周至少會有半天到一天,就是單純躺平,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去想工作,讓自己可以好好充電。 關於更多建立界線的具體概念,可以參考這篇文章:Amazon 廣告策略經理 Jessica 專訪|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設定「停止線」讓自己好好下班! 最後,面對很多人都認為創業必須放棄本業的人,Moja 給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一定得放棄 A 才能做 B,而是時間比例分配的問題。可以像她一樣先從兼職做起,一開始先將 80% 的精力放在本業工作上,20% 放在斜槓的項目上,等之後營收上來了,再將比例變成 50%、50%,慢慢地降低對其中一方的依賴。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以及 Moja 在遠端工作與業內創業得到的體悟,歡迎參考「從一張白紙到唯一華人客戶經理!讀者太太在英國「斜槓創業」學會的 3 件事!」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Moja 在遠距工作方面的經驗,以及業內創業的真實甘苦談,歡迎收聽《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4:創業?上班?我都要!職涯選擇不是只能二選一|專欄作家 讀者太太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4, 2024
匈牙利商資深技術客服 Han 專訪|住屏東老家,領國外薪水!我如何遠端工作,同時實現自己的繪畫夢?
講到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或遠端工作,很多人快速會聯想到的關鍵字之一,就是「自由」。有人利用這份自由玩遍世界,目前在匈牙利一家科技公司擔任資深技術客服(Senior Technical Specialist)的 Han,則因著這份自由,在追尋自己的夢想上更有餘裕。 遠端替國外公司工作的日常是什麼模樣?如何幫助他更有餘裕地實現繪畫夢?視訊鏡頭另一端,人在屏東的 Han 談起他的經驗。 平時朝九晚六跨國工作,年度實體聚會彷彿「見網友」 Han 分享,雖然在家工作,但他每天仍保持規律作息,大約早上九點開始工作,午休後一路工作到晚上六點。作為公司在亞太區唯一的員工,因為時差問題,所以主管特意讓他不必參加公司會議,也因此工作中多數時間,他都是獨立作業,處理來自團隊與客戶端的需求。 他表示,比起過去在台灣、日本待的公司,目前這家匈牙利公司給予員工很大的自由度。老闆更曾說過,他不管員工在哪、幾點工作、工作多久,只要能把份內工作做好即可。 「不過公司對我們有絕對的信任,我們也不能辜負上司的信賴,必須達到該有的成果。」Han 表示,為了回報上級的信任,以及在遠端工作模式中與團隊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在份內工作之外,他也會主動「做更多事」。 舉例來說,當歐洲同事需要和日本客戶開會時,具備日文溝通能力的他會主動協助翻譯;或者,他也會主動設計完整課程,協助新客戶在試用期階段,能更快上手公司的產品等。 在享受自由的同時,Han 也分享跨國遠端工作會碰到的挑戰。其一是溝通的即時性。當整個團隊都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有什麼問題可以立刻當面溝通,但當整個團隊四散在全球,溝通只能仰賴線上工具,當對方沒有即時看到訊息並回覆,他能做的就只有耐心等待。 他補充:「這也牽涉到我覺得遠端工作很重要的特質,那就是自主性要夠高、能獨立作業。」他說自己的公司其實「炒人」不手軟,先前有兩位組裡的同事被開除,在他看來就和「工作不夠獨立」有關。 遠端工作的另一個挑戰,就是人際溝通與合作。以 Han 來說,除了偶爾的會議時間,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工作,不會與同事、客戶有太多互動。「因為我對這方面(社交)需求還好,所以這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很需要和人有互動,那這可能就要特別列入考量。」 (Photo from iStock) Han 也提到,雖然平時與同事的互動不多,但為了維繫團隊情誼,每年公司和部門幾乎都各會有一次實體聚會,並且由公司補助機票和住宿。例如去年二月時,他到布達佩斯參加部門聚會,九月、十月時也參加為期約一週的全公司聚會。 「二月小組聚會的時候,我第一次見到我的組員,當時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哇!你這麼高啊?』畢竟平常都是透過視訊,你也不知道他是高是矮。」平時都在線上見面的同事忽然出現在眼前,他笑著說真是新奇的感覺。 「遠端」讓時間安排有彈性,工作之餘熱愛學畫、旅行 許多數位遊牧者會妥善利用時間彈性來四處旅行,但在 Han 的生活中,因為不必頻繁移動,所以他投入自由時間在自己多年來的興趣:繪畫。最早學過電腦繪圖,後來在疫情期間,也學了一年的素描及一年的水彩,目前每個禮拜四的下午,則是他的油畫課時間。 他興奮地展示自己剛替朋友的寵物畫好的肖像,也聊到自己最早的職涯目標,其實就是製作自己喜歡的遊戲,所以才早早就開始學畫。雖然後來因故離開遊戲業,但現在卻也因為遠端工作,得以更自由地調配時間,相對容易發展興趣。 Han 也分享,一開始學畫是基於興趣,但隨著在畫室與老師、同學的互動增加,他發現這也成了他生活中主要的社交管道,「前面有講到,我工作上不太有機會和人實際互動,學畫讓我有一個真實的社群可以交流。這也是我後來花時間發展興趣的原因之一。」 Han 的畫作。(圖/Han 提供) 在發展繪畫興趣之外,Han 也會不定期安排旅行。 去年除了赴匈牙利兩次參與公司與部門聚會,他也去了美國、日本與歐洲多國旅遊。尤其在歐洲時,他也走訪了許多博物館與多位藝術大師生前居住的城市,滿足自己對於藝術的愛好。雖然旅遊的頻率不如其他四處漫遊的數位遊牧者高,但在這個工作/生活模式中,他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步調。 談起目前生活,Han 說雖然遠端工作有其辛苦之處,但他自己很喜歡且能適應這樣的模式。 過去在日本、台灣的工作經驗中,他因為一些因素長時間倍感挫敗,甚至還曾壓力大到長皮蛇,「當時長在胸口附近,所以工作時不時會痛一下,好像心臟被壓迫,真的很痛苦。」但現在,他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秩序,既能妥善完成工作,也不需犧牲個人生活。 Han 遠赴畫家穆夏出生的農村小鎮,欣賞他離世前的其中一幅大作。(圖/Han 提供) Han 赴奧地利欣賞畫家克林姆畫作「吻」,並造訪其工作室。(圖/Han 提供) 有日、台、匈企業工作經驗,語言及人脈是求職重點 Han 大學畢業後透過校內徵才博覽會,赴日本當程式工程師,待了五年的時間;後來回台灣到 Appier 擔任技術客服工程師;接著又加入目前這家匈牙利公司。 回顧一路的職涯歷程的同時,他也分享不同國家的職場文化。例如在日本,公司裡非常重階級,除了見到前輩一定要打招呼,新職員剛「入社」時,每天還要提早進公司,替辦公室的加濕器加水,讓前輩們能有最舒適的工作環境。 但也因為方方面面都講求規矩,他在那段時間被訓練得做事極有條理,「有些工程師其實不擅長溝通,但因為在日本那段時間受到的訓練,我能夠理解程式工程師的邏輯,並將之轉換成非技術人員也聽得懂的溝通語言。」 在現職的匈牙利公司,同事則非常注重 Work Life Balance,上司會主動提醒部屬「今年有多少假還沒請」,多數同事也經常是「請好請滿」。他說:「我自己比較奴一點,工作這麼久,去年才真的第一次請了一個月的假去旅遊!」 另外,相較日本與台灣的同事,匈牙利同事的情感表達也更直接,能夠更大方地讚美他人,這除了讓他越來越有自信,也試著以同樣的方式與同事互動。 對於有意和他一樣爭取海外職缺、讓自己有更大機會能體驗遠端工作的工作者,他也建議考量兩個關鍵面向:語言能力及人脈。 即便不需要與同事面對面溝通,在海外企業工作仍需要與外語進行工作討論,也因此,語言能力其實非常必要。而以 Han 的現職來說,因為工作上還需以日文服務日本客戶,所以英、日文皆流利的條件,對於 Han 爭取現職更是加分項。 在語言學習上,學日文三年即通過 N1 檢定的 Han,也分享自己從大學就愛用的學習方式:「因為我喜歡看動畫,所以我就去找中日雙語字幕的動畫來看。逐漸在腦海裡建立日文的語感。」 而在人脈部分,Han 則表示,他除了第一份工作是仰賴大學徵才博覽會,其他包含現職在內的工作,全部都仰賴人脈介紹。想拓展人脈,除了經營 LinkedIn,他也建議無論你目前是在台灣或海外企業,都可以積極參與和海外接洽的機會,或者爭取外派,「相對來講,在那邊的人一定可以獲得比你更多的當地工作資訊!」 (關於經營 LinkedIn 的實用眉角,歡迎參考大人學線上課程《V036 LinkedIn 經營全攻略:建立個人品牌,拓展國際人脈,讓外商工作找到你》) 他也補充,自己現在這個在匈牙利公司的工作,也是因為上一份工作與日本團隊合作,一位日本同事後來加入現職公司,並替他內推的。 對於嚮往海外工作的讀者,Han 建議往這兩個方向努力,在訪談最後,他也分享自己先前求職時考量的一個面向:「我的資歷對目前這份工作來說,其實是有點 Over Qualified 的。因為我想要更多的自由,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走往遠端工作的過程中,這或許也是讀者能放在心上的事。 求職時善用人脈並考量能力需求、工作時掌握要領並妥善規劃工作/私人時間,Han 得以兼顧職場表現與個人興趣。他也提到,之後若要換工作,也會以能遠端工作的選項為優先。如果你也想嘗試數位遊牧,不妨將 Han 的經驗談當作接下來努力的方向,或許有朝一日,你也能和他一樣,在其中建立你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樣貌! 想了解更多工程師求職經驗,歡迎參考 Han 的 Medium 想欣賞更多 Han 的繪畫作品,歡迎參考他的 Instagram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6,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吳爾芙輕珠寶房秋瑋:你想活成怎樣的自己?「回歸自己」打造出來的事業才能打動人!
「我們很常講,等到以後,我就要幹嘛幹嘛,但很可能根本沒有以後。所以,現在我想為自己勇敢一次。 」Whomfor 吳爾芙輕珠寶飾品的創辦人房秋瑋說。 三年多前,房秋瑋離開高薪、主管職的外商公司,創立 Whomfor 吳爾芙輕珠寶飾品。 在外人眼裡,房秋瑋是一個厲害的職場女強人,過去一路從基層業務做到全國業務主管,在美妝、精品、時尚品牌都待過,但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卻也承受了莫大的競爭與壓力。 房秋瑋提到,自己曾連續半年,都在廁所裡面吐,但卻不敢出聲音、害怕被發現,只能等到眼睛沒有紅了,面紙擦一擦,再走出廁所,若無其事地補妝,再繼續回到崗位上。 「別人看你都是光鮮亮麗,但承受這些痛苦的人是我,我發覺到名聲什麼的真的還好, 重點是每天活成什麼樣,是你自己承擔。」身心俱疲的房秋瑋意識到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於是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與工作,房秋瑋決心創業。 創業的三年多來,房秋瑋也曾因為疫情大受打擊,甚至踩到許多創業地雷,如今吳爾芙慢慢站穩腳步,同時她也在過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邀請房秋瑋分享她創業背後的故事,也給想要創業、或是在職涯迷失的你,一些建議。 創業不要越級打怪,一步一步來!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創業的夢想,想要一個理想中的公司、店面,排場、規格都要做到最好,但那些可能不是做生意最優先的事情。 過去在外商公司,房秋瑋習慣資源豐富的工作環境。於是剛開始創業,房秋瑋就將規格拉好拉滿。 不僅租了 A 級辦公室,聘了一些員工,買了大金庫存放飾品,還使用一個 75 元的紙袋等等。但好巧不巧,在剛創業不久,就遇到了疫情三級警戒,當人們沒有人際社交的聚會,飾品的需求自然下降,才剛創立的珠寶品牌直接受到衝擊。 房秋瑋最後只好打掉重練,回歸到一人模式,回到自己家中,一人分飾多角,客服、包裝、出貨、營運全部包辦。 房秋瑋笑說︰「創業,還是要一步一步來。」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事業時,不躁進,先把基礎打好,未來再慢慢升級品牌都還來得及。 房秋瑋也建議,想要創業的人,最開始的第一步,先不要離職,可以在主業上,先撥一點時間斜槓。好比說你想要開電商,先利用下班有空的時間,在蝦皮、momo 上先當賣家試試看。 這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你想要開設品牌 IG,那該如何經營社群、下廣告等等。你也可以體驗一下,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房秋瑋在創業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找尋自己。 「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這一段話,來自於 20 世紀初的英國作家吳爾芙,在她名著《自己的房間》,感動了房秋瑋,也成為她創立 Whomfor 吳爾芙輕珠寶飾品品牌的核心思想。 我們大部分人不管在職場或生活,總是在意他人的眼光、外界的評價。但房秋瑋經歷了過去競爭激烈的外商工作,到現在創業尋找自我,她體悟到,沒有人可以來告訴你什麼叫做完美,因為每個人的完美都不同,每個人想要的人生都不同,我們不用跟別人比較與競爭,自己也可以更自在。 經營品牌也是如此。 Whomfor 吳爾芙輕珠寶飾品不會因為市場競爭,就隨意迎合大眾市場,就算成本較高,她也堅持製作敏弱肌戴了不會過敏的飾品,製作過程也追求環保,甚至免運門檻,房秋瑋都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吳爾芙是 1000 元免運,許多人會問她為何不直接 399 元免運,更能吸引客人? 「因為我也在篩選我的客戶,」房秋瑋說,她將 TA 設定明確,就是現代的白領獨立女性,重視打扮,喜歡閱讀、投資、關注時事等等,而這也正是房秋瑋的樣貌。 成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客群。 大人學創辦人 Bryan 也在訪談中提到,創業不要一昧的盲從,聽別人說這個很夯就去做。思考「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先找到自己,從自己出發,這樣打造出來的事業創造才能打動人。 如果你對房秋瑋的創業故事有興趣,也想知道更多創業背後的眉眉角角,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3:成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客群|吳爾芙輕珠寶創辦人 房秋瑋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9, 2024
接案藝術工作者 FUN 專訪|在旅行與藝術間遊走,我如何管理工作與生活,提升競爭力?
「數位遊牧,讓我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和節奏來安排生活,不用等到退休才能做想做的事。」剛滿 30 歲的 Fun 說。 Fun 是一名藝術工作者,在藝術行政和藝術研究的專業領域已經有五、六年的工作經驗。她曾經參與大型的 2022 Mattauw 麻豆大地藝術季,2023 馬祖國際藝術島。她也曾參與地方美術館的研究計畫案,研究藝術家的生平和作品。在這些案件中,她曾擔任策展人、專案經理和講師等不同角色。 像 Fun 這樣以接案為主的藝術工作者,在業界不算少見。平時她大多在家或咖啡廳工作,有時會隨著藝術節的專案,飛往各地。很多人對數位遊牧邊工作邊旅行的生活心生嚮往,但是對 Fun 而言,最重要的是她可以保持心靈和生活的自由。 但追求工作與生活「自由」並非想像中容易,為維持案源穩定、提升競爭力,又該怎麼管理生活、精進自己,都是身為數位遊牧者的一大考驗, Fun 是如何做到的呢? 追求「工作」自由,如何讓自己在接案中保持穩定與競爭力? 數位遊牧者想要工作自由,對於接案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案源穩定。 接案關鍵 1|保持人脈 Fun 分享,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人脈」。 Fun 最初的案件是來自於大學時期參與的計畫案的合作對象,而每一個案子中都會認識新的夥伴,透過人脈的累積,接案機會也會變多。 Fun 的同行中有許多人會積極經營個人品牌,拓展陌生客群。而 Fun 較常是透過熟人互相介紹。她認為保持交友狀態,不吝於與他人交流,會讓對方意識到「原來你會這個!」,也是拓展新計畫的一種機會。 除了原先的案主,有時候工作中遇到的同行或受訪者,也可能成為新的案源。 想要保持案源穩定,Fun 也點出,最重要、也最基本的還是踏實地完成每一次的案件,當合作夥伴能夠信任你、肯定你,人脈就能慢慢地累積。 接案關鍵 2|溝通能力 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在接案市場中獲得優勢。Fun 還特別點出了接案工作者「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當你與業主都能有效溝通,做出的成品也夠符合業主需求,甚至能夠引導需求不明確的業主釐清目標,這樣的溝通技巧,都能讓業主對你更加信任與加分。 Fun 也分享了自己的溝通技巧,包含: 1. 從談話釐清需求目標 明確目標確實是一項挑戰,可以試著釐清整體脈絡,例如該項計畫出現的原因?有哪些人參與?除了目標以外,有什麼感興趣的部分嗎? 比起把案主當作「甲方」,單純追問計畫目標,有時把目光放回案主身上,詢問對方自身對計劃案的期待,期待做些什麼?期待拓展什麼視野?即使不確定目標,但從案主自身的關懷,計畫目標也會越發清晰。 2. 將概念視覺化和文字化 具體的參考資料,有助於確認彼此的概念,也有助於案主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例如,「有歷史感的設計」有許多種呈現方式,尋找相關示意圖片,確認彼此對「歷史感」的理解。此外,會議前也可以列出議程,提前確認討論目標和事前應準備的資料和想法,有助於提升會議效率。 3. 確認工作範圍和細節 以展覽而言,許多工作內容都是邊做調整,但可以幫業主預想整個流程,包含主題、目標、時間、受眾、預算等等。和業主從中討論工作範圍,或是否需要另尋其他配合人員,例如行銷、木工團隊等,也有助於案主評估薪資和人力的合理性。 4. 保持彈性與共識 無論是研究或展覽計畫,時常隨著訪談資料加入、新觀點產生或是預算困難等,需要調整計畫方向。因此保持彈性,隨時與團隊確認先前的假設/目標/工作模式等是否需要調整,是工作重要的一環。 追求「生活」的自由,如何進行個人管理? 接案、數位遊牧的生活,提供更有彈性、更自由的時間。有些人會一邊旅遊、一邊工作,但 Fun更喜歡將「旅遊」時間昇華,在旅遊當中也能夠學習和提升工作視野,精進自己。 譬如 Fun 在參與台南大地藝術季水計畫後,她去了紐西蘭旅遊,拜訪當地美術館與河流作品相關的典藏展,這個展覽深化了她先前參展的工作經驗,讓她學習不同展覽的策展方式與主題。 Fun 在參與馬祖藝術島的專案時,也曾在馬祖住上一兩周。除了工作必要的訪談和場勘之外,還可以看海和享受當地美食,更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更深的認識,而這些都為她的工作帶來養分。 平時, Fun 也常利用彈性的時間,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或自己有興趣的活動,持續累積自己的藝術專業。 不過,雖然數位遊牧生活看似美好, Fun 也提醒,時間管理非常重要。平時,Fun 的工作幾乎都是在家、咖啡廳或圖書館完成的,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拖延。 為了控管自己的進度,她會透過訂下開會時間,或交稿日,讓自己有時間壓力,在期限內完成。甚至,她曾經為了和夥伴互相鞭策,約定好一起住進朋友的空屋,每天早晚一起用餐互相問候之後,就開始各自投入工作。 此外,Fun 也說:「保持彈性,讓自己在任何情境中都可以工作,是接案工作的必備要件。」像是她也曾在出國旅行時,利用機場候機室的吧台,趕在登機前完成工作。 給有志從事藝術研究領域工作者的建議 如果身為藝術工作者的你,也想投入接案,Fun 認為近幾年在地文化興盛,研究台灣美術史或當代藝術範疇的機構增加,無論是地方型美術館或大型藝術展覽活動都日漸蓬勃,工作機會較以往更多。 Fun 會建議有心想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不妨早點開始建立個人品牌,透過臉書、部落格或IG發表藝文心得或評論,將有助於建立自己的客群,為未來職涯加分。 – 本文由 曾佳琦 投稿刊出 Fun聯絡方式:sandy61114@gmail.com 曾佳琦聯絡方式:centrum1104@gmail.com 文字工作者,喜愛人物採訪、文案和出版企劃,期許自己的文字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溫暖和美好。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4,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商業智慧分析師 Angel:數位遊牧對升遷不利?快看我的 4 個「遠端」向上管理心法
「我每天早上大概六點到八點去衝浪,回來大概九點開始工作,到下午五、六點。下班就去海邊看夕陽,或和朋友 Hang Out。假日會去附近的島嶼潛水,或衝浪衝更久,因為平常可能只衝兩個小時。」 聽 Angel 聊起每日作息,很多整天都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可能覺得如夢似幻,但在她將近兩年的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生活中,這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 從「外派」開啟海外職涯,新冠疫情後踏上遊牧路 Angel 大學畢業於公共與政策學系,本來和多數同學一樣,以考公職為職涯目標,但在考前,一位老師建議她可以同步應徵其他工作,以確保就算沒考上仍有收入。 「考前 50 天,我收到了一份台灣公司的 offer,是要外派到上海工作的。」儘管父母有些反對,本就熱愛旅行、想把握機會出外闖到的她決定接下這份工作。 在上海生活期間,她說自己彷彿從零開始,雖然語言相同,但大至社會文化,小至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類過去沒用過的服務,她都悉心學習和體驗。 後來新冠疫情在中國大陸多處爆發,她開始思考「工作地點彈性」議題,決定自學程式技能,亦成功轉職到目前任職的新加坡商,擔任 BI Analyst。目前旅居過的城市,包含中國海南、印尼峇里島、泰國清邁、以及台灣的宜蘭和台東等。 至今已有近兩年遊牧經驗、遇見不少「遊牧夥伴」的她也補充,除了程式技能,數位行銷、SEO 操作、教練或顧問服務等,也都是相對有機會能遠距工作的職業選項。 熱愛衝浪的 Angel 在遊牧時常「靠海而居」。(圖/Angel 提供) 自由背後需要自律,不進公司更要做好向上管理 遠距工作賦予 Angel 更大的生活自由度,但 Angel 坦言,這也代表著她需要更自律,才能確保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穩定。 她舉例,因為熱愛衝浪,所以她經常選擇住在能衝浪的城市,在那邊的很多朋友可能是自己創業,隨時想衝浪都不成問題,但她畢竟還是個「上班族」,也因此需要考量會議時間、工作進度。並不如很多人想像的,成天全然自由。 除了善用 Google Calendar 妥善安排會議與工作時間,Angel 也特別提到遠距工作中,管理與老闆和同事關係的重要性。 「因為是全遠端嘛,你沒有辦法見到同事老闆,所以要怎麼更有效率或讓老闆安心 ,覺得你的工作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後讓同事覺得就算不在辦公室,你也是能及時溝通的人,這個在工作上需要特別注意。」 怎麼做?她分享幾個做法: 1. 頻繁回報進度,讓老闆能放心 不在老闆眼前,如何讓他知道你有在做事?一個好方法就是頻繁且主動地回報。 Angel 舉例,很多人習慣平時埋頭做事,到任務截止日時才交出成果,但在遠距工作中,這很容易讓老闆「不確定你都在幹嘛」;比較好的方法,其實是經常跟老闆回報工作進度,甚至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提出來。 在 Podcast 節目中,Bryan 對此也補充,「主動回報」不只在遠距工作中很重要,在一般面對面的工作模式中,同樣能讓老闆更清楚知道你的工作狀況,對你建立相對高的信任。 2. 即時回覆訊息,保持工作效率 即時回覆來自同事、老闆的工作訊息,也是在遠距工作中管理職場關係的重要眉角。否則,當人不在辦公室、訊息又總是隔很久才回覆,他人自然會懷疑:「你是去哪打混摸魚了?」 3. 做好會議紀錄,減少溝通成本 比起面對面一起工作,遠距工作的溝通相對麻煩,甚至偶爾還會有時差問題,導致無法即時溝通。因此,Angel 也建議可以透過做好會議紀錄,讓每次討論的結果都有地方能查找和確認,降低溝通需求、也減少溝通成本。 4. 視訊開啟鏡頭,持續累積信任 Angel 最後提到,很多人在視訊會議時,可能因為害羞或其他原因,會選擇關閉鏡頭,僅以聲音「現身」。但其實在幾乎無法當面見到同事的遠距工作中,把握視訊會議「見面」是聯繫情誼和信任的重要方法。 Angel 也分享,在剛開始遠距工作時,她因為跟某個同事僅以文字溝通過、不了解對方性格和溝通習慣,所以產生了一些誤會。此後也才發現,相較之下,約個視訊會議不僅能讓討論更有效率,更是「真正」認識同事、累積情誼和信任的好機會。 遊牧怎麼交朋友?生活開銷大嗎?峇里島生活揭密! 除了工作上的體悟,Angel 在 Podcast 節目中也分享了她在峇里島的生活。 「我目前人在峇里島 Uluwatu 的一個 Homestay,民宿主人是印尼人。」Angel 提到,民宿主人常熱情地介紹民宿裡的人們互相認識,而且其他人大多也都是數位遊牧者,或入住相對長時間的旅客,久了大家也開始會相約衝浪。透過住宿,她結識了來自巴西、西班牙、以色列、菲律賓、德國和俄羅斯等國的好朋友。 不過 Angel 也補充,個性偏內向的她剛開始遊牧生活時,其實在交友方面備感吃力。 原以為一定要讓自己外向、參加派對,才能交到朋友,於是即便覺得累,仍硬是參與這類聚會。但後來,她發現透過「共同興趣」來認識朋友,不僅更輕鬆,雙方也更自然會有話題聊、還能一起出遊。這也成為她後來主要結交朋友的方式。 至於很多人關心的生活開銷,她分享,目前民宿房租每月換算新台幣約一萬兩千元,餐費一天則約新台幣三、四百元,算一算其實和在台北生活差不多。 不過還得額外算上旅費,以及每 60 天需出國 「Visa Run」(也就是出境一趟,再回峇里島重新開始計算旅遊簽證限期)的費用。但薪資扣除開銷,目前她每個月仍能存下一些錢。 在訪談尾聲,Angel 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數位遊牧,之後即便要換工作,也會盡量讓自己持續能持續這樣的生活型態。 而針對有意開啟遊牧生活的聽眾,她也鼓勵先審慎評估自己是否適合 / 想要這樣的生活型態;若真想推進,再來搜尋能遠距的職缺(可參考文章前段提到的程式、數位行銷、顧問服務等工作類型),或提升職缺需要的能力面向,讓自己能逐步實踐夢想! 如果你想了解該從何自我評估起,以及 Angel 在遊牧路上得到的生活體悟,歡迎參考「商業智慧分析師 Angel Chen 專訪|數位遊牧的價值不在到處玩,而是「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模樣」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gel 在遠距工作方面的經驗,以及遊牧生活中的真實甘苦談,歡迎收聽《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2:在峇里島數位遊牧可以天天衝浪嗎?心中理想面對現實考驗,該如何平衡?|Angel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6, 2024
Podcast 「數位遊牧誌」|「雷蒙三十」侯智薰:不要只學馬斯克、賈伯斯,想提升效率先對自己做「實驗」!
你是否覺得生活日理萬機,好多待辦事項撞在一起,時間永遠不夠用,也常常忘東忘西?你是否也覺得市面上的軟體工具一點都不好用,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善用它們? 自媒體品牌「雷蒙三十」的創辦人侯智薰(Raymond、雷蒙),或許是我見過最系統化、最井井有條、甚至是最「科技」的數位遊牧者(或稱數位游牧者,英文為 digital nomad),好比說,用 Notion、ChatGPT 或是大大小小的電腦軟體,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並有效管理,電腦桌上、住家也有多樣智能設備,來優化生活。他將「數位」兩個字,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甚至,隨便問侯智薰,2016 年整年的花費、哪一個項目花費最多?或是五年前某份合作資料放在哪裡?只要打開電腦,他就可以立馬在大量資料中找出解答。 侯智薰回想起過去,大學時因為要自己賺學費與生活費,他開始接案當自由工作者,但在白天他還是一個學生,一天 10 個小時需要考試、上課,在時間有限,事情又這麼多的狀況下,侯智薰開始「系統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三年前,侯智薰創立自媒體品牌「雷蒙三十」,分享自己許多提升工作效率、自我管理等方法,以及各種數位工具開箱等等的內容,深受讀者喜愛,甚至所開的線上課程「Notion 訓練營」,累積破萬的人報名。 侯智薰笑說,其實自己記性非常差,他能如此有系統、有效率地管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與方法!尤其,身為數位遊牧者,當你對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有更高的掌握,就更需要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那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工具與方法呢?本篇整理給你! 第一、怎麼做最有效率?不如實驗看看! 很多人想提高自己的生產力與效率,會學習成功人士的做法,但卻覺得這些方法都不好用。 舉例來說,你可能看到媒體報導 Mark Zuckerberg,或是 Steve Jobs ,他們因為早起,而有很好的生產力與效率,於是效仿這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嘗試早起,但卻總是做不到,或總感覺昏昏欲睡,反而效率更差。 侯智薰強調:「你不用跟著主流的方式去走,而是要個人化!」 侯智薰大學時,就聽說過「早起比較有生產力」的說法,但這是真的嗎?他選擇自己先做嘗試! 他用一個月實驗,自己每天都早上七點起床,另一個月,每天晚上三點睡,早上十點再起床,然後每天記錄自己的工作心情、專注度等等。結果,他發現自己根本就是個夜貓子,晚上時更能夠進入心流的狀態,「早起比較有生產力」並不適用在自己身上,而他也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工作的時段。 侯智薰建議,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你可以去實驗、去記錄,而不是跟著主流定義「應該要怎麼做」,或是成功人士會做的方法! 你也可以參考侯智薰撰寫關於「生活黑客」的文章,更了解該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的系統化生活。 第二、選擇工具的關鍵,就在於「目標」 很多人會用工具,例如 iPad,或是許多管理生活的軟體,來管理生活大小事,但常常用了就半途而廢,或是覺得不好用。 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又好用的的工具?侯智薰建議,你可以先用一張白紙,記錄一整天從白天起床到晚上睡覺,過程中你都做了什麼事。可能像個工作流程圖或是心智圖,不用畫的太複雜。接下來,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一天。 選擇工具的關鍵,可以從你的需求與想達到的目標出發。 好比說,早上你喜歡看網路文章,你總是會開很多的分頁,想要好好管理自己的頁面與資料,這時你就可以使用管理工具,或是 RSS 將不同網站的資訊去做整合。 「找到每個工作或生活的需求是什麼?然後再去找對應的工具,我覺得這是一個最起始的解決點!」侯智薰說。 不然,當你的工具太多,你還得去記得 A 工具是什麼, B 是什麼。只會讓混亂的生活,更加混亂。「你的腦袋,是用來解決問題、用來思考、用來創作,而不是用來記東西、承載這些資訊!」侯智薰說。 去蕪存菁多餘的東西,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並使用適合自己的工具與方法,可以幫助你建立更系統化的生活。 如果你對於雷蒙的數位遊牧故事,與系統化管理生活的方法感興趣,歡迎收聽《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SP1:相比於上班族,自由工作者更需要建構個人專屬系統,才能長久兼顧收入與自由|《雷蒙三十》侯智薰 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21, 2024
旅日工作者 Jenny 專訪|想到日本工作,日文要很好嗎?日文好就有優勢嗎? 日本職場實況分享!
有求職網站調查,有高達九成五的上班族會想在農曆年後換工作,而在這群人當中,有八成五受訪者表示,會考慮到海外工作。其中,又有四成的人首選是日本。 然而,想要到日本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呢?日文一定要很好嗎?有需要 N1(註)嗎?因此,我們特別邀請了在日本有將近五年工作經驗的 Jenny 來分享她的看法。 日文重要,但重要的不只日文 「如果是一般日本企業的話,我覺得日文好並不一定代表你就有絕對的優勢。」 Jenny 認為要在日本工作,語言能力確實重要沒有錯。然而,如果你只擅長日語,卻缺乏其他專業技能,如設計、會計、電腦相關技能或跑業務等,那麼在日本找工作可能會相對困難。即使有工作機會,大多數可能會是旅館、餐飲、櫃檯接待或商品販售等服務業的職位。 因此,如果你只有語言能力好,而又想當白領上班族,那你將面臨的,可能會是選項較少,職缺競爭較激烈的狀況,年齡、國籍與文化差異也恐將成為你求職的劣勢。 所以, Jenny 表示想要來日本工作,有一項語言之外的專長還是會比較吃香。「像是我就知道有一些在日本工作的外籍工程師或外商企業員工,他們完全不會日文,甚至是來日本才開始學50音,但平時因為公司內都用英文溝通,所以工作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只是,如果你想要在日本的本國企業工作,那會說日文只是『基本』。因為公司內人人都說日文,甚至社內其他外籍員工也幾乎都會說日文。 日文就是公司內日常溝通的基本通用語言,所以你光是『只有日文說得好』而已的話,在日本的公司裡並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事。 反過來說,如果你有個能做得特別好的一技之長在身,或是工作能力強、績效高、人緣好,那麼即使日文說得稍微破一點,大家也通常都會很包容你。」 Jenny 分享了她找到日本工作的經驗。當初,一家日本公司找到她,那時她還未取得 N1 資格。然而,由於她過去在台灣的工作以及日本打工度假中累積了許多與日本相關的經歷,這使得一家剛在台灣設立分公司不久的日本公司透過台灣的徵才網站發現了她,並詢問她是否有興趣來日本工作。 雖然 Jenny 在被錄取後順利取得了 N1 資格,但她也表示,如果沒有過去工作經歷上的累積,她可能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跟自己「日語說得流不流利」並沒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Jenny 還認為,來到日本工作後,她發現要在日本工作和生活,並不一定需要 N1,其實日常生活上 N2 就已經足夠了。 只是,如果你擁有 N1 ,那麼在日本的外籍人才求職市場上還是會加分,因為有些日本企業對於外籍人才就會開出需要有 N1 的條件門檻,若是你沒有 N1 的話,有可能進不到面試,書面審查就被刷下來。 因此,雖然擁有 N1 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但它會成為你履歷上的加分項,讓你在日本的求職選擇上更加寬廣。 換句話說,日語溝通是基本能力,而 N1 資格則是加分條件。然而,真正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除了日語之外,你是否擁有其他的職場技能。 日文與專業技能,也會影響你的簽證的長短 「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這個種類的就勞簽證,是多數台灣人在日本工作最常見的簽證。這種簽證有 1 年、 3 年和 5 年三種有效期,但具體能獲得哪種長度的簽證取決於日本「入國管理局」的發放,無法自行選擇。 簽證雖然可以更新,但如果只獲得1年效期的簽證,則需要每年都花時間辦理相關手續,這會比較麻煩。 還有一種是「高度專門職」簽證,這是為了吸引優秀外籍高級人才留在日本工作而設立的簽證。申請這種簽證需要根據「高度人才簽證計分表」來評估學歷、工作經驗、年收入、年齡、研究成果、日語能力等因素,只有當總積分達到70分以上時,才能申請。 這種簽證的特點是統一有效期為5年,如果總積分達到 80 分以上,那麼工作 1 年後(且申請時間點的積分仍維持在 80 分以上)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而如果積分 70 分以上,則工作 3 年後(且申請時間點的積分仍維持在 70 分以上)即可申請。 由於 Jenny 擁有日文檢定的資格,並且在去日本工作前已經在自己的工作相關領域累積了一定的年資經驗,加上碩士學歷的加持,種種因素幫助她在積分上達到了申請高度專門職簽證的條件,除了簽證的審查時間大幅縮短,同時避免了每年為了更新簽證而需要密集辦理手續的麻煩,更重要的是,有機會比別人花更短的時間就能申請到永久居留權。 延伸閱讀:日本工作簽證 Q&A!簽證種類、申請方式、打工度假轉工簽等 10 大問題一次解 要去日本求職不難,但絕對不是等天上掉下來的機會 「只有你平常多累積,機會下來時你才接得住。」 Jenny 認為,找到日本的工作其實並不困難,難的是能不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她提到,台灣有許多專門媒合日本求職的公司,並且會定期舉辦日本就業博覽會、赴日求職座談、前輩經驗分享交流等相關活動,甚至台灣有些大學也會和日本企業合作,舉辦徵才講座。 因此,如果你具備語言能力,並且有意願到日本工作,這些資源可以提供你很大的幫助,前提是你自己要先想清楚自己「去日本工作」追求的是什麼、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有很多人只是把「去日本工作」當成目標,並沒有仔細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因此到了日本之後,發現自己僅有「日文好」這一項優勢,然而在一個人人都說日文的國家,這項優勢並不能給你多少職場競爭力。 Jenny 分享了,她能有機會在日本工作,其實是源於過去的各種累積。「我覺得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機會,也都是來自於過去一點一點小小的累積,最後在某個時刻回過頭來,變成人生路口上巨大改變的契機。」 她說,當初並沒有一定要來日本工作的想法,但因為在工作中持續累積自己的經歷和能力資本,並定期更新履歷,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讓她在人力網站上被急需人才的日本公司發現,進而有機會來日本工作。 然而, Jenny 也強調,這樣的機會並不是隨便都能撿到的。如果沒有前面的那些累積,這樣的機遇也不會主動找上門,或是即使機會就擺在那裡,自己也未必就能抓得住。 因此,她建議,如果真的有心想要來日本工作的人,除了日文能力之外,找到一個自己擅長或有興趣的領域,並持續深化專業技能或相關的工作能力、資歷,這樣當機會來敲門時,你才能把握住。 備註 N1 為日文檢定等級,分為 N1、N2、N3、N4、N5 五個級數,N5 最簡單,N1 最難。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19, 2024
商業智慧分析師 Angel Chen 專訪|數位遊牧的價值不在到處玩,而是「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模樣
「我在數位遊牧(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特別的人,像在海南的時候我有個北京朋友,他整年可能就工作半年而已,冬季他在滑雪場做行銷,其他時間都待在海南衝浪。」在我露出驚訝神情的同時,視訊畫面另一頭的 Angel 接著說:「對,我當時也覺得『哇,這樣也可以啊?』」 目前於新加坡企業擔任商業智慧分析師(BI Analyst),Angel 是個資歷約兩年的數位遊牧者,熱愛衝浪的她除了旅居過宜蘭和台東,也曾在中國海南、泰國清邁與印尼峇里島等城市生活。 受訪的幾個禮拜前,她揹著大背包獨自踏上嚮往已久的斯里蘭卡;受訪的當下,她則已回到她口中的「遊牧中繼站」峇里島。 聊起遊牧生活,她笑著說自己本來就熱愛旅行,所以雖然有朝九晚五的正職工作,而且工作內容還不輕鬆,但她仍在旅居各地的生活中過得非常開心。 不過,隨著旅行經驗越來越豐富、接觸到的人越來越多,她發現這份開心其實不只來自旅行本身,再向下探究,更是因為數位遊牧創造了比過去更大的空間,讓人能更自由地「選擇」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別被「遊牧」一詞侷限,生活模樣可以很多變 講到「數位遊牧」,很多人常有一種誤解,覺得是不是一定要到處跑,那才算是遊牧? 但在 Angel 看來,我們其實不必被用詞侷限,標榜自由的遊牧生活有著各種可能性。「像有些人喜歡頻繁變換地點,覺得很有新鮮感,或像我喜歡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可能花幾個月深入旅行,也有些人雖然可以去旅遊,但他選擇待在台灣,偶爾想去旅行再去。」在她看來,這些通通都是選項。 也有人會想,數位遊牧是不是代表著收入會降低?畢竟我們過去認知中「成功」的白領階級,似乎都是待在裝潢現代、窗明几淨的辦公室,而不是到處跑來跑去?對 Angel 來說,答案也未必,在遊牧狀態中透過掌握正確的職場策略,獲得和過去相同或更高薪資的大有人在。(想了解 Angel 的數位遊牧職場策略嗎?歡迎收聽《大人的 Small Talk》人物訪談) 當我們這樣建立對「數位遊牧」的理解,也就不難想像:它指的並不是單一一種「最棒」的生活方式,而是讓人真正開始思考自己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並且做出選擇和實踐。 不只在海邊生活,Angel 也在海邊遠距工作。(圖 / Angel 提供) 「甚至,開始遊牧也讓我看到更多種生活的樣貌,對自己的生活可以有更多想像。」目前以旅居各地為生活主體的 Angel 補充。 她說明,自己大學一畢業就到上海工作,在快步調的大城市中,過去她對於人該追求什麼生活的認知就和多數人一樣,「比方說要在科技大廠或互聯網公司工作,賺很多錢,被升到很高的職位......」 但開啟遊牧生活後,她在旅途中遇見許多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新朋友,她一一點名:整年只有冬季會在滑雪場打工,其他時間都在海南衝浪的 A、辭掉旅遊業工作到台東開民宿的 B,以及從西班牙大老遠搬到印尼,只因喜歡峇里島生活的 C...... 「以前我會覺得生活只有一種方式,但現在我發現其實有各種可能性。而且專注於職涯也好、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也好,只要工作收入可以支撐你要的生活,那就是最重要也最好的了。」Angel 說。 選擇總伴隨「代價」,接受現實找解法 雖然在遊牧過程中收穫不少,但多數時間都在旅行的 Angel 也坦言,每種選擇都會伴隨著代價。對她來說,目前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代價有二: 因為在一個地方通常最多停留幾個月的時間,所以較難建立穩固的新關係。 因為長時間不在台灣,所以和本來的朋友容易變得較少聯繫。 不過針對這兩個代價,經過近兩年的摸索,現在她也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因應方式。以建立穩固的新關係來說,她逐步減少自己並不擅長和喜歡的交友方式,也就是類似派對的熱鬧場合一次跟一大群人聊天,改從興趣「衝浪」切入,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不只能結伴衝浪,也比較有機會累積深度的互動和情誼。 她也分享遊牧過程中的難忘經歷:「去年我在峇里島過 30 歲生日,和一個西班牙室友一起去潛水,室友帶了手寫板下水,上面就寫著:Happy Birthday Angel。」如今回想起來,她還是非常感動,沒想到隻身一人的遊牧路上能交到知心朋友,還以這麼驚喜的方式替她慶生。 西班牙室友在水中給 Angel 的「生日驚喜」。(圖 / Angel 提供 ) Angel(前排右一)在峇里島與來自俄羅斯、德國、紐西蘭和澳洲等國的室友們合照。(圖 / Angel 提供) 至於第二個代價「和本來的朋友聯繫減少」,她的因應方式則是回台灣時多把握和朋友相聚的機會。畢竟長大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主動邀約重要的朋友,會比被動等著別人聯繫還更實際。 怎麼理性做「選擇」:5 個自評面向 + 6 個遊牧地點考量 衡量工作條件許可之後,若你心裡也有和 Angel 相似的遊牧打算,她提供了五個你可以進一步思考的面向,包含: 1. 我適合什麼樣的旅行 / 生活方式:是頻繁移動?在一個城市待幾個月再移動?還是多數時間待在台灣,偶爾才旅行? 2. 我是否能獨立生活:我能自己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如洗衣、煮飯等等)嗎? 3. 我獨旅的能力如何:我能獨自解決旅行中的各種問題嗎?我的語言能力夠嗎?語言能力不夠怎麼處理? 4. 我有獨處的能力嗎:「一個人」的狀態會讓我覺得很難受嗎?或我能夠樂在其中? 5. 我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交朋友:我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嗎?或在旅途中我打算如何交朋友? 需注意的是,這五個面向的意涵並非「我做不到,所以我不能去遊牧」,而是我們可以依據自己適合或想要的遊牧型態,評估相應的能力需求;若目前還達不到需求,我們可以怎麼增強或調整旅行 / 生活方式? 若部分面向你不確定,比方說因為沒有獨旅過,不確定自己是否具備獨旅能力,或者是否享受獨旅過程,那麼不妨以最小幅度(像是來場短期旅行)來測試看看。 除了出發前的評估與加強,對於如何選擇第一個遊牧地點, Angel 也分享自己的做法:「我覺得最優先的是,我會先確定我對這個城市感不感興趣?這裡有沒有我想探索的地方?」再來,則接著評估網路穩定度、物價、治安和簽證(包含申請難度與能待多久)等。 這些資料在 Nomad List 這類遊牧網站都可以找到,或者你也可以透過「城市」、「數位遊牧」等關鍵字來搜尋。 「除此之外,時差也很重要。」Angel 分享,她其實也很希望能到歐洲遊牧,不過考量到目前工作還需要頻繁與新加坡同事合作,若處在不同時區會不太方便,於是暫時還把這個願望放在心裡,留待未來能實現。 聊起未來,Angel 說:「我覺得遊牧生活帶給我很大的快樂,我不可能永遠待在現在這個工作,但我會找方法保持這個我喜歡的生活形式。」 對於想嘗試遊牧卻遲遲還沒行動的朋友,她也以燦爛笑容鼓勵「就去做做看吧!」畢竟她目前擁有的快樂,也正來自兩年前那個,摻雜謹慎和一點衝動的「選擇」。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gel 的遊牧生活樣貌,也歡迎追蹤她的 Instagram。
March 12, 2024
華語教師甲思敏專訪|走出辦公室從零開始,我如何成為華語教師走遍世界
「Hello,我是甲思敏!」打開鏡頭,甲思敏在螢幕上,充滿精神地向我揮手。 看到她現在的樣子,任何人大概都很難想像,幾年前的她,曾經也只是另一個迷惘的上班族。如今,她已經成功轉型,現在靠著在線上教華語,以及當華語老師的教練為業,過著走遍全球旅行的「數位遊牧」生活。 這段轉型的路,甲思敏是怎麼走的?這一切,可以從一趟旅行開始說起。 「接下來的人生,我想複製旅行的美好體驗!」 幾年前,甲思敏替自己安排了一趟「機車環青海湖」的旅行。迥異於台灣的風景,讓她暗暗在心裡下定決心:「接下來的人生,我想繼續複製旅行的美好體驗!」 然而,當時有正職在身的她,並沒有無限的休假,可以讓她馬上展開下一趟旅行。事實上,就連去青海湖的旅行,都是她努力累積休假,才換得的成果。 「出發前我以為十五天假應該很夠了,可是旅行的過程中我卻發現:『老天你在開我玩笑吧!十五天假哪裡夠用啊?』」 轉型階段一:50 種數位遊牧機會怎麼選?用天賦熱情,找出未來的可能性 正當甲思敏絞盡腦汁,努力思考怎麼樣才能更接近四處旅行的理想生活的時候,她想起以前曾聽過,國外有一群過著「數位遊牧」生活的人,他們在世界各地旅行,並靠著網路事業賺到的財富,來支付大大小小的花費。 好不容易找到一點方向,甲思敏馬上打開 Google,查遍各種可以讓自己也過上數位遊牧的方法。最後,她找到了一張列著 50 種可以數位遊牧工作的清單,「於是我就用刪去法,根據我會什麼、不會什麼,開始慢慢縮小範圍。」聚焦到最後,「線上語言老師」這個選項,吸引了甲思敏的注意力。 持續參與人本教育基金會活動的經驗,加上本就喜歡英語,也早已具備能和外國人日常溝通的能力,讓「教學」成為甲思敏眼中值得一試的選項。可是,「會說華語」跟「能教華語」明顯是兩回事,沒有相關背景的她,該如何跨過兩者間的隔閡呢? 完成華語文師資班的學業後,甲思敏獲得了一個到墨西哥僑校任教的機會。(圖/甲思敏提供) 轉型階段二:善用官方資源,想好退路勇敢出海! 甲思敏坦言,那時的她也很茫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上網搜尋,只要是能跟『華語教學』沾上邊的東西,我就都去試試看。」 後來,她找到了台大的「華語文師資班」,甚至還找了語言交換夥伴,替自己累積更多「教華語」的實戰經驗。這些努力,最後也都沒有白費,課程結束後不久,甲思敏便到了到墨西哥僑校,當華語志工老師的機會。 「我那時候也沒多想,就帶著十萬塊的存款和一張單程機票,就飛去墨西哥了。」聽起來好像全憑一股衝勁,但甲思敏其實早已仔細盤算過。 「我是有稍微想過,用當志工的方式出國,就不需要煩惱住宿的問題。這十萬塊錢,扣掉回程的機票,我就當做旅費,看看能在當地生活多久。」甲思敏接著說:「就算最後把錢花光回國,大不了我也能住家裡,然後去附近的 7-11 打工呀!」 所幸,最糟的情況並沒有發生。志工計畫結束後,甲思敏出色的表現,讓她得到留任的機會,而她也一口答應下來,興奮地打算實踐在異鄉工作、四處遊歷的生活。 轉型階段三:打開鏡頭前進線上,實踐「數位遊牧人生」 不過,僑校正式老師的生活,並沒有甲思敏想得那樣美好。一週得上六天課,課後還得繼續備課、做教材的日子,讓甲思敏忍不住在內心裡質問自己:「我是到國外了,但我怎麼好像只是換個地方,繼續朝九晚五的生活?」 幸運的是,那時她有位好友,剛好就是位在線上教英語的老師。在好友的幫助下,甲思敏很快就在線上語言學習平台 italki 上辦好帳號,迎來了她的第一個學生。僑校教華語的經驗,幫助她精準掌握學生的痛點,還能很有效率地配合學生程度,提供客製化的教材。 漸漸的,隨著她的教學時數快速增加,甲思敏的學生也飛速成長,賦予她能到不同國家間工作 / 生活,享受「數位遊牧」人生的餘裕。 對於那些也有心想開啟數位遊牧生活的人,甲思敏有 3 大建議。(圖/甲思敏提供) 先行者的 3 大建議,數位遊牧更近一步! 聽完她的故事,我向甲思敏問道:「如果有個上班族,來向你詢問轉型成數位遊牧生活的指南,你會給他哪些建議?」 甲思敏稍微想了一下,分享了以下三點: 1. 直奔目標 「我曾跟另一位背景相似的線上華語老師聊天,我們都一致認為:當初應該直接在線上教華語就好。」甲思敏首先表示:「當年我也跟很多人一樣,以為想教華語,必須要先有相關學歷或證照,才有資格開始教。」 但實際上,線上學習語言的學生們,反而更看重老師的「教學時數」和「評價」,因此對新手老師來說,早點開始教課才是重點。至於相關學歷和證照,頂多算「加分選項」,老師也不會因為沒有相關背景,就被平台拒絕,「我的學生也從來沒問過我有沒有相關學歷、證照,大家都是直接來聯繫,接著就開始討論學習動機、目前程度和上課方式之類的問題。」 也有的新手老師會顧慮,要在線上教外國人中文,是不是代表我必須能講一口逼近母語者的英文? 這點甲思敏倒不這麼認為。在她看來,只要你能自在地用任何一種外語清楚溝通(約等同 CEFR B1),就已經具備開課的能力了。 「所以,我現在都告訴來問我建議的人,你就先試,再根據結果來加強不足的地方就好。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先開始,才能變得很厲害。」 2. 不要被規劃綁住 甲思敏的第二個建議,是「不要被規劃綁住」。她提到,另一個大家常有的迷思,就是以為要先存一大筆錢,才能開始數位遊牧。但甲思敏認為,當一個人不斷地在做規劃,最後就只會停在規劃這個階段,永遠不會出發。 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有一點接案經驗,或者正在遠距上班的人來說,「只要你做好『大不了就OO的準備』,並且預備好能在當地生活兩、三個月的生活費,跟來回的機票錢,就能出發了。」 就像甲思敏自己,當初也僅帶著十萬塊旅費,和「最糟就回 7-11 打工」的決心,就飛往墨西哥了。「我現在甚至覺得,就算旅費減少半,我搞不好還是能在墨西哥活得很好。」甲思敏笑著說。 另一個甲思敏建議大家別光做計畫的原因是,更多工作 / 接案的機會,只有在正式展開數位遊牧生活之後,才有機會碰上,「要是你都只待在台灣,這些機會哪裡會找上門呢?」 3. 數位遊牧和旅遊不一樣 甲思敏的最後一個提醒,是希望大家分清楚「數位遊牧」和「旅遊」間的差別。 「旅遊」是純粹的玩樂,因此大家的行程,幾乎都會被各式各樣的景點給填滿;可是開始數位遊牧後,「工作」依舊是重要的一環。真實的數位遊牧人生,可能沒有如大家想像般 Fancy。 「所以請別訝異有些熱門景點我沒去過,或者是我沒法告訴你,哪些飯店、網美店我最推薦,」甲思敏略帶無奈地說道:「因為那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是在不同的國家生活,如果你想問哪裡有超市、哪裡可以上瑜珈課,這些我反而比較能幫上忙。」 這也是她始終鼓勵大家「早點出發」的原因。哪種形式的生活最適合你,不親自試過,很難找出答案,提早上路,才會讓你擁有更多探索和試錯的可能性。 此外,早點出發也會讓你有更多簽證選擇。大部分數位遊牧者,都是靠「觀光簽證」進出國境,但缺點就是能待的時間有限;如果趁年輕出發,你將有機會申請普遍有嚴格年齡限制的「打工度假簽證」。一旦成功,就能在心儀的國家,一口氣待上 1-2 年,擁有更多自在探索異國文化的機會。 展望自己接下來的職涯旅途,除了繼續滿足內心對「旅行」的渴望,甲思敏也推出了教大家該如何展開數位遊牧生活的線上課程,並且提供教練服務,幫助更多人打開「線上華語老師」這扇大門,展開數位遊牧人生。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的話,我接下來的目標,可能就跟我的 Podcast slogan 一樣吧!」甲思敏充滿自信地說道:「我希望可以幫更多人,『跳脫原本的生活思維,找到自己的生活滋味』!」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