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61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全球最適合「遠端工作」城市:台北第 8、馬德里第 1 !還有成本低、品質高、低通膨城市選擇一次看
Remote.com 依據網路建設、吸引力、開放程度、生活品質、針對遠端工作的措施、生活成本、安全、通膨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遠端工作的 100 個城市,其中台北獲得第 8 名,冠軍是西班牙的馬德里。 我們一起看看 TOP 5 有誰吧! 全球最適合遠端工作的城市 No. 1 西班牙 馬德里 西班牙在過去不同排行榜中,就一直是數位遊牧者(或稱數位游牧者,英文為 digital nomad)、遠端工作者最喜愛的國家。 (延伸閱讀:2024 年「最適合數位遊牧」國家排名,葡萄牙第六、阿根廷第二,第一名是?) 不僅有數位遊牧簽證,生活成本也較其他西歐國家低廉。其中馬德里還有許多適合遠端工作的咖啡廳、共享空間,舒適的天氣與漂亮的文化自然風情,都讓馬德里成為遠端工作者的首選。 (Photo from Freepik) No. 2 葡萄牙 馬德拉 同樣也有數位遊牧簽證的葡萄牙,也是數位遊牧者、遠端工作者最喜愛的國家之一。 馬德拉是位在葡萄牙的西南方大海上的一個群島,美麗的自然景觀讓馬德拉一直是歐美國家的度假勝地,馬德拉在排行榜前 20 名的城市中,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擁有許多共享空間、咖啡廳等適合遠端工作的場地。 (Photo from Freepik) No. 3 加拿大 多倫多 加拿大多倫多是大家公認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生活品質與機能良好、犯罪率低,更包容著多元文化,唯一的缺點或許是生活成本高。 (Photo from Freepik) No. 4 紐西蘭 奧克蘭 奧克蘭是紐西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不少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中也名列前茅。生活品質好,也有許多漂亮的自然風景,不少華人移民於此,當地開放程度也非常高。 (Photo from Freepik) No. 5 日本 東京 日本東京不僅生活品質與機能佳、交通便利,更是日本流行文化的重鎮,白天晚上都很熱鬧,是台灣人最愛的外國城市之一。近年來,不少數位遊牧、遠端工作者湧入東京,今年日本也開放了數位遊牧簽證,預期將吸引更多人造訪當地。 (Photo from Freepik) 最低生活成本、最佳生活品質、最開放的城市等排名 (截圖自The Best Destinations for Remote Work》報告) 最低生活成本的城市(最適合遠距工作城市的前20名中) No. 1 泰國曼谷 No. 2 台灣 台北 No. 3 葡萄牙 馬德拉 最佳生活品質的城市 No. 1 塞席爾共和國 維多利亞 No. 2 巴貝多 橋鎮 No. 3 芬蘭 赫爾辛基 最開放的城市 No. 1 瑞士 伯爾尼 No. 2 紐西蘭 奧克蘭 No. 3 丹麥 哥本哈根 最低通膨的城市 No. 1 日本 東京 No. 2 巴拿馬 巴拿馬 No. 3 厄瓜多 基多 最吸引人的城市 No. 1 美國佛羅里達州 No. 2 夏威夷 檀香山 No. 3 西班牙 馬德里 提供遠距工作簽證和措施的城市 No. 1 西班牙 馬德里 No. 2 葡萄牙 馬德拉 No. 3 泰國 曼谷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6, 2024

希臘政策急轉彎!2024 年起,「數位遊牧簽」需先在母國申請再入境
風光明媚的希臘,是許多數位遊牧者心目中的旅居聖地。但你若是最近打算申請希臘的「數位遊牧簽證」(Digital Nomad Visa, DNV),前往該國工作,你可能得提早做準備了。 根據希臘政府最新規定,從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打算持數位遊牧簽證入境希臘的人,在入境希臘前,都必須先向母國的希臘使領館、辦事處提出申請,取得簽證後,才能循此管道入境希臘。 這也意味著,以往許多數位遊牧者進入希臘所採用的「先入境,再申請」管道,也就是允許人們先以旅遊簽等方式入境希臘,之後再向希臘政府申請數位遊牧簽證,這種方式將自 2024 年起不再適用。 在經歷了 COVID-19 疫情風暴後,希臘政府自 2021 年起跟上全球潮流,推出「數位遊牧簽證」,招攬全世界的數位遊牧、遠端工作者到希臘落腳。當時,希臘政府甚至推出了「先入境,再申請」這樣的利多機制,想要提高各國工作者到希臘工作的誘因。 或許是正對蔚藍愛琴海工作的畫面,精準打中許多遠端工作者的夢想,這項友善的政策一推出,馬上就收到巨大成效。2022 年,申請數位遊牧簽證的人數就較前年成長了 50 倍;許多媒體、部落客,也紛紛將希臘列為 2023 年數位遊牧者的首選旅居地。 如今,希臘將於 2024 年實施新制,若你計畫要在新的一年,前往希臘數位遊牧,可以參考以下簡易的希臘數位遊牧簽證申請攻略: 1. 誰有資格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非歐盟地區的公民 2. 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申請人必須證明自己並非在註冊於希臘的公司工作(取得簽證後,也禁止受雇於在希臘註冊的公司) 證明自己有能力遠端工作 證明自己每月收入高於 3,500 歐元(折台幣約 12 萬元) 在提出申請之前,你可以先聯繫希臘駐各地的使領館、辦事處承辦人員,詢問最新的規則,以及遠端工作 / 收入 / 財力的證明方式,可以增加你簽證申請通過的機會! 3. 希臘數位遊牧簽證效期有多長? 1 年,期滿後可以申請延長。 4. 我需要支付哪些費用? 申請費用 75 歐元(折台幣約 2,573 元) 5. 申請後需要等多久,才能拿到簽證? 一般在提出申請後 2-4 周,能得到申請結果。 參考資料: Greece Digital Nomad Visa - Visa Requirements For Remote Work In Greece In New Rules For Digital Nomads, Greece Ends In-Country Visa Applications From 2024 Greece Digital Nomad Visa Greece Will Require Digital Nomads to Apply from Home Countries -- 責任編輯/Samuel
December 27, 2023

簽約保障權益!Freelancer 接案合約 6 大重點一次看
現在有許多人脫離公司,在家工作、獨自接案,當自由接案工作者(freelancer),而從「受雇者」變為「自雇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必須自行承擔商業風險、自負盈虧,所以對於自由接案工作者而言,懂得爭取並保護自己的權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關於自由工作者和業主間經常發生的爭議,不外乎:業主事後不斷追加超出報價範圍內的工作內容、業主把作品使用於原先約定的範圍之外、業主藉故遲延付款等。然而這些爭議其實都可以在事前接案過程中,約定清楚,避免事後雙方看法不同而產生爭執。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接案過程中應該注意、考量哪些事項,盡可能在接案合約裡約定,讓自由接案工作者和業主都明確知道雙方的權利義務,讓合作案更順利! 建議作業前先簽訂接案合約 在每一次的合作案中,業主對於合作案的項目內容/要求、作品交付時程、付款方式等等可能都大不相同,如果沒有將合作的細節以書面方式記錄下來,時間久了,雙方對於合作案的記憶可能有所出入,因而發生爭執。 要是特別不幸,遇到事後翻臉不認帳的合作對象,手邊又沒有書面的合作紀錄或是只有片段的對話紀錄,這時候要主張原有的權益,就會比較辛苦。 因此,簽訂接案合約,把雙方談妥的合作細節、權利義務內容彙整在一起,不但可以做為備忘錄使用,將來若真要發生爭議,也才有具體的依據、事證據以主張。 再者,簽訂書面契約不但可以保護 freelancer ,也可以保障業主的權益(確保可以在何時得到哪些成果)。因此,簽約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種保障,要是遇到合作對象,找各種理由不想簽約,這時候就可以好好評估是否要繼續合作。 因為莫名拒絕簽約的合作對象,事後悔約的機率很高,才會抗拒把雙方談妥的內容用書面記錄下來,所以「簽約」這個行為,某程度也能幫助篩選掉不適合的合作對象。 因此,建議 freelancer 在接案的時候,盡量簽約後再開始進行。至於接案合約需要具備哪些內容,並沒有硬性的規定。重點在於詳細記錄合作案的內容。雙方可以大致想像未來合作案的進行流程,然後逐一討論想到的事項。雙方對於合作細節討論的越詳細,合約記載地越清楚,將來發生意見歧異的風險就越低。 以下提供 freelancer 制定接案合約時,可以事前考量、和業主討論的重要事項: 1. 工作項目、完工期限 在合約中,盡可能將本次合約包含的工作項目內容,具體、詳細地記載清楚。事後業主提出需求時,就能客觀的判斷是否包含在原先的工作範圍內。如果超出原先約定範圍、屬於新的需求,才好跟業主說明,雙方須要針對新的需求另行簽約、另行收費。 舉例而言,如果是幫業主進行公司形象設計,除了包含商標設計以外,是否包含名片設計?會出幾版設計初稿給業主挑選?修稿次數?免費修稿範圍?作品會以哪種檔案格式提供?何時完工?完工後需要交付哪些材料給業主? 又或者幫業主架設網站,預設主要觀看瀏覽器?螢幕解析度?具體設計的網站頁面有幾頁?設計圖由誰負責購買/提供?是否包含主機空間服務?後續維護如何收費?是否提供保固服務?保固多久?保固項目有哪些? 接著,雙方可以釐清合作案應該在什麼時候或簽約後幾天內完成。這部分應該特別注意,如果合作案的內容需要業主相互配合(例如提供資料),則應該另外記載業主需要在幾天內提供材料,否則完工日期可相應的推遲。 2. 付款方式、時程 釐清完工作項目後,接續最重要的就是 freelancer 何時、如何可以取得合作案款項。 具體包含: 使用支票、匯款或現金支付?匯款至哪個帳號?一次付清的話,是先付款再作業,或者完工後才請款?分期付款應該分幾期?按時間分期或者按工作里程碑分期?每期的比例?是否要先收取定金?定金比例如何? 付款時程是簽約後幾日內付款?或者依照業主結算日後每月第幾日付款? 若約定的付款日遇到假日,是提前或延後至下一工作日? 這部分,雙方可以討論出相互可以接受且合理分配風險的方式。 另外,如果 freelancer 完成合作項目,需要出差或購買其他資源(像是授權圖庫的照片等),也可以事前和業主溝通是否有補助。 3. 請款條件的認定標準 不論是完工後一次請款或是按照工作里程碑,分階段付款,如何認定已經符合請款標準,都十分重要。 關於驗收標準、里程碑的認定方式需要盡可能地清楚(例如完成合作案中哪個工作小項目或 freelancer 交付什麼物件時可以請款。盡量避免以百分比呈現,否則將來針對是否已經達到百分比一事又會產生爭議),以免事後業主藉故拖延付款。 4. 智慧財產權、使用限制 完成後的作品,因而產生的智慧財產權究竟是屬於案主所有、兩者共有,或者歸 freelancer 所有,只是授權案主使用,又授權的範圍多大、期限多久,是否有其他使用上的限制(授權的形式、授權可以發布的平台)等,都可以事先溝通、討論,以免事後發生衝突。 另外,有時業主會提供基本素材,要求基於這個素材上進行後續創作。這時須要求業主擔保提供的素材沒有侵害他人的權利,以免將來惹禍上身。 5. 解除、終止 假設雙方簽約後,在開始執行合作案前,業主想解除合約,則 freelancer 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效果(例如:沒收定金)。 又假設雙方在履約過程中,業主想要終止合約時,則 freelancer 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效果?尤其是已經部分完成的作品,應該如何收費?、針對已經提供給業主審閱的作品初稿,業主之後是否還可以使用? 關於這部分,尤其需要事前協商清楚、約定在合約中。否則真要發生這種情形時,雙方關係不睦,很難協商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處理方案。 6. 雙方基本資料 最後,最重要的是確認簽約的對象,還有他的基本資料。尤其當案主是個人,而不是公司時,更應特別留存案主的身分證字號或戶籍地址。將來若真的發生違約情事,才能夠迅速有效地追償。 目前網路上有蠻多 freelancer 工作契約範本、專案外包合約書範本、室內設計合約範本、logo 設計合約範本,可以提供契約的基本架構, freelancer 可以基於契約範本的架構,進一步思考上述的問題,進行補充。 如果是業主提供制式的合約稿,則須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條款: 1. 保密義務 在合作過程中,業主可能會提供一些內部機密資訊供作參考,這時業主就會要求 freelancer 負保密義務。此時, freelancer 得要詳細檢視保密義務條款是否合理,像是機密資訊的認定、保密義務的賠償金數額等。 2. 損害賠償 業主通常會約定違約時, freelancer 應該給付違約金、進行賠償等等。這時 freelancer 可以考量合作案的報酬和違約金數額、賠償範圍之間是否合適。若不合適,應該適時向業主要求調降,或設定賠償上限。 以上一點想法和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對於自己目前的接案合約有更多想法,不確定該如何轉化成法律文字,或者不確定業主提供的接案合約對自身權益有什麼影響,都歡迎聯繫我。 -- 本文轉貼自: 黃鈺如律師 法律知識分享(原文標題:Freelancer 接案應該注意哪些事?)
December 5, 2023

羨慕數位遊牧的生活嗎?10 點測你適不適合遠距工作!
經過了長時間 work from home 的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多人關注 remote working/digital nomad 這樣靈活的工作模式,可以自由地選擇辦公地點,甚至是 workation(工作 work + 假期 vacation),邊旅行邊工作,不再限於家裡與公司兩點一線的通勤生活。 我很幸運能找到這樣遠端的工作,才能夠從上海搬到海南島、再到台東和峇里島旅居,住在海邊,每天日出衝浪後接著工作,下班後坐在沙灘上邊吃著晚餐邊看著夕陽柔光灑在海面上,想換個地方生活的時候也可以自由地移動。有許多朋友羨慕我這樣的生活,但實際了解後才發現遠距工作雖然很吸引人,但卻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我整理了十點遠距工作適合的特質與需要的能力,如果你對數位遊牧的生活感到好奇的話,就繼續往下看吧! 1. 你需要能跟自己獨處 Remote working 代表大部分的時間你都是一個人在電腦前辦公,不像在辦公室的時候會有很多同事一起工作,可以打屁聊天一起吃午餐喝下午茶。很有可能你一整天都不會出門,也不會跟同事聊天(開會前可能會 small talk,但跟在辦公室面對面聊天的感覺很不一樣),也不會跟任何人聊天(朋友們跟你的 schedule 會滿不一樣的)。因此,你需要懂得怎麼跟自己獨處,一個人也能自得其樂,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則會容易感到孤單。 2. 你有主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人遠距工作時,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小到入職時各種系統如何安裝、大到跟客戶談合作、規劃協作各種專案,這時眼前只有一台電腦,身旁沒有任何同事可以發問,怎麼辦?不知道要問誰所以就先放著不管嗎?還是主動先嘗試解決問題(例如上網找答案),找不到再 slack 同事呢? 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是不是遠距工作都很重要,但我認為遠距工作會更需要你有「主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一個人在家辦公時,沒有同事可以即時求助、沒有人會發現你遇到問題卡住了、你無法直接轉頭拍拍同事的肩膀問問題。這時,你需要主動去解決問題,例如上網找答案、 slack 同事、問問主管、甚至跟 stakeholder 約個 quick meeting 都可以。 3. 你喜歡自己安排時間 我很喜歡按照自己的專注力和能量安排時間,反而很討厭時間都按照公司統一的安排,例如 12:00–13:00 就是吃飯時間,我如果不餓,到底該吃還是不吃? 甚至有時候,我在下午做 dashboard 的時候卡住,我當下就是想不出來解法,我不會一直讓自己卡在那,反而會先安排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沒其他工作的事,私事也可,例如出去散散步、看看書、買個菜),忙一忙其他的事,讓腦袋休息一下。晚上突然想到解決方法時,就算已經過了表定上班時間,我還是換趁靈感來的時候一鼓作氣地做完。有時候工作進入到心流狀態,專注力超高時,我也會先不吃飯,因為不想工作被打斷,做完再吃,但如果在辦公室的話,就很難依據自己的能量與專注力安排工作。 4. 你能夠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進入工作模式 跟朋友聊天時,他提到他需要化妝、挑選上班服裝、通勤和辦公室,才有工作的感覺,但這些遠距辦公都沒有(要在家化妝上班也是可,但相信很多人應該懶得在家還化妝吧)。所以為了進入工作模式,我會建立一些上班前的儀式,例如手沖黑咖啡、聽新聞 Podcast,然後再開始工作,否則會很容易無法進入工作狀況,導致效率低落。 5. 你喜歡文字溝通更甚於面對面溝通 相較於在辦公室工作,遠距工作更需要透過文字來傳達訊息,例如 slack message、email 等等,當然有時候直接約個 meeting 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我認為遠距辦公很適合我這種比較喜歡用文字溝通的 introvert person。 用文字溝通還有一個好處是不需要即時回覆,我可以先專注在一件需要集中思考的事情上,例如撈數據或是 create dashboard ,等到事情告一段落,再統一回覆訊息。這樣的好處是你會擁有一大塊深度工作的 time slot,不需要一直切換注意力。但若你偏好面對面溝通,覺得這樣更有溫度或方便喬事情,那遠距工作可能會對你來說有些不習慣。 6. 你喜歡有一段不被打擾的工作時段 在辦公室裡,某個同事走到你的座位旁邊想問你事情,你很難不先放下手邊的事情回覆他幾句話,或是同事們在旁邊慶生、聊天時,你很難不被打擾,就這樣你的注意力一直被切斷。一天下來感覺在座位上工作了很久,但其實效率並不高。 一般來說,遠距工作者都是腦力密集的產業,使用大腦思考需要耗費很多能量和時間。遠距工作的好處就是你不太會被打擾,除非是老闆的緊急事情(向上管理這時候就很重要!),否則你都可以先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根據自己的能量與專注力,把時間分成深度工作 time slot 和淺度工作 time slot,把重要的工作集中在深度工作 time slot 完成,回覆 email 和 message 就統一放在淺度工作 time slot。 7. 你有足夠的外語能力 大部分的遠距工作都需要跨國溝通和合作,這時外語能力就很重要,至少要能夠有效地溝通工作內容,像我現在的公司就是新加坡公司,同事來自世界各地,英文就是主要的溝通語言。另外一方面,有好的外語能力更能幫助你找到遠距工作。 8. 你知道如何使用各種線上溝通與協作軟體 遠距工作仰賴各種線上溝通與協作軟體,例如 Zoom、Google Meet、Slack、Tencent、Skype、Discord、Notion 和 Github 等等,熟悉操作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在視訊開會時或是與同事共同合作時,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也可以看起來更專業,否則開會時,你連 share screen 都不會的話就很尷尬…… 9. 你懂得切換上下班模式 Digital nomad 因為上下班的邊界模糊,不像之前去到辦公室就是上班、離開辦公室就是下班,很容易好像一整天都在工作或是沒在工作的感覺,所以需要學會切換上下班模式,建議可以利用建立儀式感的方式來幫助你切換成上班模式,不要因為玩耍和旅行,而忽略工作,但也不要因為一直埋頭工作而忘記停下腳步,享受周圍的美好。 彈性地安排上班時間,為了週末更安心地玩耍,平日會想要更有效率努力上班;週末放下工作好好玩樂、好好充電、享受大自然,才能減少 Monday blue 和報復性地玩樂或熬夜,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完全取決於自己。 10. 你足夠自律 在家辦公或是邊工作邊旅行的自由可能讓很多人羨慕,但看似自由的背後,其實需要更多的自律。例如當你在工作的時候,看到身旁的人都在玩,可能會有種相對剝奪感,但這時你仍需控制自己想玩的慾望,負責任地將工作完成。 沒有了既定的約束與管理,你可以在海邊寫程式、做報表,也可以在山林裡和團隊成員視訊開會,你需要自己安排好工作與生活,若沒有辦法抑制惰性,你就不會是一個好的遠距工作者。 Freedom equals discipline,越自由需要越多的自律,才能更好地享受這個自由帶來的美好和福利。期許自己更加地自律,才能更加地自由。 Work smart and fully have fun. 以上十點就是我對遠距工作適合的特質和需要的能力的觀察,你符合以上幾點呢?如果超過五個符合的話,那遠距工作可能滿適合你的呦,快一起加入 digital nomad 的行列吧!若少於五點的話也不用難過,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最重要! -- 本文轉貼自:Angel Chen。安啾的 Medium 與 Instagram (原文標題:羨慕數位遊牧的生活嗎|測你適不適合遠距工作!)
December 10, 2023

遠端工作社交只有一個人怎麼做?7 個方法讓你再也不當邊緣人
當我開始遠距工作,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在家工作還是邊旅行邊工作,除非是講電話或視訊會議,不然幾乎一整天都不會和真人講到話,也因此遠距工作社交成為我必須要好好關注的一件事情,不然我很容易耐不住寂寞 XD 。 隨著遠距工作愈來愈盛行,我也開始發現有愈來愈多人有這樣的困擾,所以這篇文章我會來和你分享有哪些遠距工作者可以進行社交的方法和平台,讓你即使身邊沒有了同事,還是可以交到新朋友,擴大自己的人際網絡。 遠距工作社交的方法有哪些 1. 到 Co-working space 工作 co-working space 中文是共同工作空間,通常會由某個公司或團體租下一棟大樓,然後把裡面打造成適合工作的空間,有適合各種人數和需求的獨立辦公室,也有公開的公共空間,大部分都是需要付費的,不過有些也會有參觀日讓你「試工作」看看。 對我來說, co-working space 一直都是個很容易認識人的地方,你可以攜帶自己的名片,搞不好就有機會認識到很厲害的人,產生意想不到的合作機會,想知道你所在的地方有沒有 co-working space ,可以 Google 「共同工作空間 + 你的所在地」,或是參考下面幾個平台: WeWork :適合在美國的人或是四、五人的新創公司,月租不便宜,基本上都是 300 美金起跳。不過裡面的設備豪華、應有盡有,根本可以當家住了! Workfrom :我最愛用的網站之一,可以選擇「開很晚」、「不吵鬧」之類的 feature ,也可以根據你的位置,在地圖上偵測哪間咖啡廳或 workspace 離你最近。 Nomads list :除了有查詢咖啡廳、workspace 的功能外,也有很棒的線上交友、聊天功能,以及入住新國家的 new arrival guideline 。 Meetup :你在上面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免費 & 付費活動,可以依照個人興趣,分類不同活動,但是台灣目前使用的人並不多。 Eventbrite :類似 Meetup ,但付費居多,也有販售劇場、演唱會的門票,比起一群人一起相約社交,這個平台比較能找到工作坊、演講、課程之類的活動。 2. 約人一起到咖啡廳工作 你可以上臉書搜尋到很多類似「台灣人在美國」、「台灣人在新加坡」、「在法國工作的台灣人」的社團,當你在邊旅行邊工作的時候想找人聊聊天,這些社團就是很好找到朋友的方式。 上去社團發個文,說明你現在在哪裡?會待多久的時間?搞不好就會有人留言回覆,你們兩個就可以立刻約去咖啡廳一起聊天、一起工作,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做法,也因為雙方都已經在線上主動聯繫過了,實際見面的時候就會比較不尷尬,交友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3. 主動和在咖啡廳工作的人閒聊 你也可以把它想成是一種搭訕,在美國,大家都很習慣跟陌生人說話,只要稍微閒聊幾句,馬上就可以知道彼此的工作、興趣、住的地方等等,成功深交的機率也大幅提升,甚至之後再約出來一起郊遊、一起工作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對於害羞的台灣人來說,雖然需要一點厚臉皮,但也絕對是個值得嘗試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開頭,可以先默默地觀察對方在電腦上正在做什麼事情,手上正拿著什麼物品,或是簡單觀察周圍的環境,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點,讓你跟對方快速展開話題。 4. 在社團上交同工作性質的朋友 如果你比較想認識的是工作上的朋友,最好還是跟自己同樣的工作性質的,就可以到「LinkedIn」、「Women Who Code Taipei」、「Graphic Designers of LA」、「Photographers in Berlin」,這些職場專門的社團去找工作同好。 這些社團已經幫你做過第一層過濾,只留下跟你的工作性質、職場領域相關的人,當你想要找到適合的合作對象、客戶時,這些人都是你可以主動接觸的對象,也因為領域、工作性質類似,溝通起來相信會比陌生人還要更容易,也更有針對性。 5. CouchSurfing CouchSurfing 直翻就是去外面旅行時,睡在別人家沙發的一個活動,好聽一點的講法可以說借住一宿,現在有愈來愈多平台在幫忙做屋主和旅行者的媒合,你只要在網上設定條件,都有機會找到適合借住到他家的當地居民,會登錄在上面的人多半也喜歡認識新朋友。 除非你借住的那家屋主真的很忙,常常出門工作,不然你通常會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屋主聊天、吃飯,甚至是一起到附近的觀光景點晃一晃,這時就容易建立出不錯的感情,CouchSurfing 結束後也幾乎都會保持聯絡,因為雙方都有認真花時間在對方身上。 6. 住進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棧 當你去外面旅行,假設不做 CouchSurfing ,你就不免俗的會需要找地方住,這時便宜的青年旅社或背包客棧就是個好選擇,在外旅行的人也不會只有你一個,你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台灣人或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 這時只要像第三點一樣,主動找人家閒聊,用周圍的事物或是對方正在做的事情來開話題,就很有機會打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如果你不是住這些地方,也應該會有 lobby 、交誼廳、餐桌或工作空間,也都有機會促進聊天,想認識朋友,就不要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了。 7. 參加線下講座或工作坊 如果你想找的是喜歡學習的朋友,那來參加線下講座絕對是最快的方法,要知道,現在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再繼續學習了,會在忙碌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特別撥時間來參加線下講座或工作坊的人,相信都有一定的上進心。 如果是參加工作坊,甚至還有可能會有分組活動,這時跟陌生人之間就自動有了話題,透過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也可以讓你們的關係瞬間加溫喔! 在台灣的遠距工作社交活動 剛剛我們講了六種你可以嘗試遠距社交的方式,但大多都是適合用在美國,或是台灣以外的地方,假設你是一個只會待在台灣的遠距工作者,我額外整理了三個台灣特別活躍,可以找到許多活動來社交的方式。 1. ACCUPASS 活動通是目前我所知道,在台灣十分知名的活動售票網站,上面的活動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付費的價格看活動規模而定,但依照我自己參加過的經驗,也不乏很多免費、小額,但內容卻十分豐富的優質活動,活動種類也是非常的多,台灣各地都有。 在 ACCUPASS 線下講座和線上課程特別多,如果你是熱愛學習的人,優先來這邊找活動通常都不會失望,更新速度也挺快的,交友、學習一次涵蓋。 ( 點此前往 ) 2. Facebook event 臉書上的活動數量也是不可小覷,你可以在這邊找到各式各樣的活動,只要設定好類別、地點、舉辦時間等條件,就能夠立刻列出所有你可能可以參加的活動。 但 Facebook event 的缺點就是活動資訊寫得比較少,你需要額外點到官網或是舉辦者附上的相關連結才能更清楚更多的資訊和報名方式,據我的觀察, Facebook event 上面的志工活動比較多,如果你比較喜歡當志工的話可以優先參考。 ( 點此前往 ) 3. Remote Taiwan 遠距工作 這是我目前看過全台灣最棒的遠距工作者交流社團,上面時不時會有辦相關講座、彼此分享遠距工作者的心得、或是遠距工作的最新趨勢,你可以在上面多跟大家多多互動,主動跟別人互相認識。 如同上面第四點所提到的,這邊已經幫你篩過一輪了,要找到同樣對遠距工作有共鳴的人一起交流應該不難,剩下的就看你怎麼聊囉~ (點此前往 ) 遠距工作社交,你有一部份的責任 我現在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去咖啡廳工作,我在咖啡廳遇見過很多人,有些聊得非常開心,卻再也沒有見過下一次面;也有遇過只見了幾分鐘,馬上留下電話,後來用訊息聊天卻意外合拍的人,我認為能不能變成朋友,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天時地利我們無法掌握,但人和我認為我們起碼可以掌握一半的責任,也就是我們要主動去連結別人,剩下的一半我們也不能控制,就看對方接不接球,重點是在社交的時候就放輕鬆,不需要帶有太多目的,以「了解對方」為主要聊天的方向。 我相信人類的快樂和健康的社交絕對是成正比的,適度地與其他人交流,會有助於你的身心健康,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未來到哪都可以被照應,這也是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最棒的事情之一,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幫助到你。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連結)
December 5, 2023

去韓國邊玩邊工作!韓國「數位遊牧簽證」,最長待 2 年、可獲居留證等細節一次看!
韓國在今年(2024)1 月 1 日,正式推出一款針對數位遊牧族群而生的工作簽證(F-1-D),造福更多嚮往在韓國久居的工作者! 以下整理了韓國數位遊牧簽證的相關資訊與申辦規定,如果你也想在韓國一邊工作,一邊享受道地的韓式料理,並到訪古色古香的景福宮、探索燈火輝煌的東大門,就千萬不能錯過本篇文章! 數位遊牧簽證|申請資格 受雇於非韓國籍企業的遠距工作者,或為自由工作者 2023 年收入 8,500 萬韓元以上(約新台幣 200 萬元) 年滿 18 歲,並在同一行業工作至少一年 個人醫療保險至少一億韓元(約新台幣 230 萬元) 數位遊牧簽證|申請文件 簽證申請表 護照與護照影本 護照大頭照片 就業證明 申請者年收 8,500 萬韓元(200 萬台幣)以上的證明文件(如薪資單、稅報表) 無犯罪紀錄之證明(海牙認證) 個人醫療保險至少一億韓元的保險證明 依所在國家的韓國大使館提供的文件清單為準 申請地點:所在國家的韓國大使館 就業證明書等證明資料的有效期限為自簽發之日起 3 個月,申請文件及簽證資料可於出入境管理局及 Hi Korea 確認。 數位遊牧簽證|注意事項 居留時間長達兩年(初始一年,可延長一年) 可攜帶親屬(須檢附親屬關係證明) 申請者無國籍限制 最低收入以稅前收入計算 可獲得居留卡 如果目前已在韓國,可以從免簽(B-1)、旅遊簽證 (B-2) 或短期居留簽證(C-3) 三者切換,但仍建議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延伸閱讀:日本「數位遊牧簽證」來了!可待六個月、配偶可同行,更多申請細節一次看! -- 撰文整理/林昕嬡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 2024

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
這次的文章,我要回答一個讀者小靜(化名)的提問,她的信件內容是這樣的: -- 親愛的 Joe 和 Bryan 您好! 每當我徬徨,心裡有疑問時,總習慣用關鍵字搜尋大人學的文章。我也是《大人的 Small Talk》的忠實聽眾,謝謝您們分享有益之事,我實在受益良多。 我心中有個疑問,猶豫許久,想請教兩位老師。 我是一個上班族兼兩個孩子的媽媽,因為沒有特殊專長,所以長年從事行政職,領的是固定薪水,月薪大約三萬元,加班費另計。 去年,因緣際會下,開始了一個接案工作。這個工作很像家教,會由平台介紹客戶,我與客戶協商時數,到府進行教學與輔導。由於報酬不錯,一小時可以實領 400 至 500 元,所以我就用兼職的方式,在假日接案。目前,我覺得很有興趣和成就感,客戶滿意度也很高,預約下次教學服務的客戶很多。 不過,雖然接案工作的時薪很高,但因為我只有假日可以接案,其實時數並不多,而且平時也因為有正職工作,我只能利用上班之餘看書,精進自己在接案工作時,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因此,我開始思考要不要辭掉正職,全心投入接案工作。 我自己先做了初步的評估: 我喜歡正職的單純、規律和工作內容,與同事相處也很融洽,只是薪資無法成長,我也無法有足夠多的時間累積接案經驗。 在接案工作部分,我則喜歡它時間的彈性與高時薪,我也有時間可以兼顧家庭。但如果我全心投入接案,我很擔心收入是否足夠穩定,可以支撐家庭開銷,以及身體是否可以長時間負荷到處奔波、上課。而且這樣的轉職,我也要面對踏出舒適圈後,不可預知的風險。 這兩份工作我都很喜歡,但各有優缺點,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面對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設定評估標準,兩位老師是否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呢? 小靜 -- 針對小靜的提問,也就是:「我該放棄穩定低薪正職,從事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嗎?」我依照慣例,不會直接給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我對於她人生中的一些細節,所知是有限的,很難直接建議選擇 A 或 B。 但是,我想透過這篇文章,提供一些我的思考方法,給面對同樣問題的大家一些參考。 首先,我們在選擇兩個工作前,最基本的還是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不管是選擇哪一份工作,我認為這份工作你喜不喜歡,是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你不喜歡一份工作,就算它報酬很高,你也很難完全投入、樂在其中,去把工作做好。 你可能會問:「難道我不喜歡一份工作,就不能做嗎?」 可以,但只有兩個狀況,我覺得會是這份工作你雖不喜歡,但也還是可以做的。 首先,是這份工作你雖不喜歡,但卻非常擅長、可以輕易完成。這樣至少你可以從中獲得經濟報酬以及成就感。另外,是這份工作經濟回報大到不可思議,比方這個工作能讓你覺得超級划算而忘記不喜歡的部分。 遇到這兩種狀況,我覺得你就去做吧!畢竟在成就與薪資上能有很大的回報。但對一般人而言,其實很少有機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因此,我還是建議大家選自己喜歡的工作。 問題二,你去工作,到底追求什麼? 每個人出來上班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標,像是有些人不是追求薪資,而是想要交朋友,有些人則是希望能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我覺得這些都沒有誰對誰錯。 但是,你至少要往心裡挖掘,在這個上班過程中,你投入一個月或者一天的時間,對你而言得到什麼最重要?這樣可以幫助你釐清自己在工作上,想要追求的目標。 不管你要選擇穩定低薪正職,或是不穩定但高時薪的接案工作,甚至是在選擇任何工作時,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我們最基本應該思考的事情,以幫助我們去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當你知道自己的所求,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思考,來評估到底是否要放棄穩定正職,選擇接案。尤其,雖然接案工作看似高時薪、時間也有彈性,但我認為還是需要評估兩件事: 第一、工作的長期性 比起一般正職,接案工作大多比較不穩定,像是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因為顧客來源不固定,所以無法長期保持穩定。但我建議你應該思考得更長遠,也就是這個接案工作的長期需求是什麼? 像是,你從事家教工作,輔導學生物理、數學的課業,如果教育制度或是課綱沒有大改,那說不定這份工作你可以做很久。可是,如果你現在教的知識,是一個短期流行性的東西,像是近年很多人都在做 Podcast,你想說可以教大家怎麼錄製節目、採購設備等等,今年說不定會人想要學,但明年、後年說不定 Podcast 就退流行了,就沒有人想要上你的課。 所以,你還是得去評估這份接案工作的內容是否有長期的需求。 第二、經濟考量 我們可以來簡單計算一下,你現在正職薪水三萬元,加上假日接案,一個月可以賺四萬元。 但假設你全職投入接案工作,時薪若是 500 元,做 80 小時就有四萬元。80 小時就相當於十個工作天,如果你的接案穩定且合法,那麼你一個月、大約 20 個工作天,你就可以賺八萬元。 但是,許多接案工作,看似高時薪,可能還是會有許多隱性成本,像是你往返不同家教學生的家中,可能就會有通勤成本,甚至有些家教平台也會對薪資進行抽成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因為這表示你就算全職,也會有個接案的工時上限。 再來,你的客源穩定程度,當然也是要不要轉全職的思考關鍵。 所以,如果經濟因素是你很重要的考量,我會建議你逐步測試。等待接案工作穩定,經濟程度可以與正職差不多,或是到你能接受的程度,再可以考慮全職投入接案。 最後,我想來談談,在小靜的信結尾時,提到「踏出舒適圈,可能會遇到不可預知風險」的這個擔憂。我們來重新思考一下「舒適圈」這件事。 很多人會覺得,在一間公司做了 20 年,有熟悉的主管、同事、工作也得心應手,這就是舒適圈。但我認為並不是。 我認為,「舒適圈」是指你能夠全盤掌握的環境。但是,人生其實沒有一個地方是你永遠的舒適圈,你反而應該在平時就要把舒適圈的範圍越擴越大。 這是什麼意思呢? 你仔細想想,現在你從事行政職的工作,看似穩定,但假設有一天老闆想找一個更年輕、薪資較低的人來取代,你就被迫要離開這個職位,它就再也不是你的舒適圈。尤其行政工作的可取代性是高的,其實你無法完全保證你在這份工作永遠相安無事。 屆時你若才突然想接案,事情都沒準備,那表示你還是讓自己很不穩定。 但如果你現在開始準備,先以兼職的心情做,建立口碑、優化流程、思考怎麼得到更穩定的客源。如果一兩年後你讓自己對接案工作掌握度越來越高,其實就是把那這份接案的工作也變成你的下一個舒適圈。當你正職工作的舒適圈瓦解了,你就還有下一個舒適圈可以去。 而且有些時候,你認為的舒適圈也不是真正的「舒適」。 就像是你在原生家庭裡,你很習慣自己的房間、床等等,不想離開,但你在這個家裡沒有自主權,爸媽生氣就會到房間來吼你,當你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其實這不是真的舒適,而只是你習慣了。 我一直覺得「自主性」是在舒適圈中很重要的事情。 假設你長大搬出去獨立,雖然前期要適應、要自己處理很多事,但是只要跨出去,這個新家就是你的新的舒適圈,在裡頭沒有人能夠干擾你,你可以晚上打電動,打到半夜。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讓自主性能夠延伸,去控制這個情境,那才是真正的舒適。 當你能夠不斷擴大你的舒適圈,保有自主性,也才能真正走得長久喔! 本篇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 -- 內容口述/張國洋;整理/邱于瑄
December 5, 2023

英文求職信該怎麼寫?吸引目光的 4 大關鍵!
我每年都會遇到不少台灣學員夢想到外商工作,但從小到大學的英文,卻從來沒教我們如何用英文求職。事實上,只要掌握以下的四個關鍵,你也能輕鬆寫出好的求職信! 1. 正式開頭 不少台灣求職者在失利後來找我諮詢,一看他們的求職信,開頭幾乎都是:I want to… / I can…。這兩種用法都是「直接語氣」,在正式信件中讀來相對不禮貌。 如果是正式的詢問或請求,我們應該使用以下的起手式: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interest in the ______ position.(來信旨在表達對...職位的興趣) This is in regard to the ______ position posted on the ______ website.(此信是關於張貼在...網站上的...職位) 起手式用對了,就等於過了第一關,讓收信人願意繼續閱讀。 (圖/Sonny老師的英文國際力提供) 2. 求職動機 我也發現許多求職者,花了許多篇幅敘述自己的豐功偉業、能力組合,卻忘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你來求職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沒有說明這點,人資或主管也很難放心地發面試通知給你,因為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認真的。我們可以用以下句型來表達自己的求職動機: I am excited by the opportunity to ______ at your company.(對於貴司... 的機會,我非常期待) I am excited about the prospect of contributing to the ______ team at your company.(很期待能為貴司的...團隊帶來貢獻。) I am confident that my background in ______ makes me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is role.(我相信自身的...背景讓我在...職位是不二人選。) (圖/Sonny老師的英文國際力提供) 3. 個人優勢 特別注意,在敘述個人優勢時,不要只使用一些含糊的詞語來描述,例如:good, excellent, great amount of, a great deal of 等等,而是要用「包含數據和實績的兩三句話」,吸引人資或主管的目光。例如你參與過哪個知名的專案,協助公司達到某個數字的里程碑,甚至打破某項紀錄,都比空泛的形容詞來得有利許多。 比方說下面的第一句話,遠勝於第二句的描述: I have managed the operations of the ______ project and cut down the logistics cost by 12% compared to 2022.(我曾主導...企劃的營運,並讓物流成本比 2022 年減少了 12%。) I have managed a major project 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我曾管理一個主要專案,結果非常優異。) (圖/Sonny老師的英文國際力提供) 4. 結尾 CTA 求職信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吸引對方打開並閱讀附檔履歷、主動聯絡,因此簡短有力的結尾很重要。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句型,客製出最切合自身狀況的結尾: I look forward to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how I can positively impact your company as a ______.(我期待能夠探索自己在...職位上,為貴司帶來正面影響的機會。) Please kindly refer to my CV for more about my skill sets and achievements.(歡迎參閱我的 CV,了解我更多職能和成就。)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my applica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possibility of discussing my candidacy further.(感謝您考量我的申請,期待有機會能和您進一步討論我的能力狀態。) 一個好的外商職位,通常都有幾十個人,甚至幾百人投履歷競爭。如果你能把求職信寫得禮貌而得體,就能先勝過至少 30% 的對手。 (圖/Sonny老師的英文國際力提供) 如果你也有意爭取外商公司工作,面試通常也是免不了的。我在大人學開設的【V023通往一流外商的英文面試準備指南】 線上課程中,也彙整了我多年擔任外商面試官的觀察及必勝心法。歡迎進入課程頁面,了解更多關於這門課的內容。 -- 原文轉貼自:Sonny老師的英文國際力 (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22, 2024

接案用「合約」來保護自己!款項、時程、修改次數等合約眉角一次看
本文來自:Yourator數位人才媒合平台(原文標題:自由接案眉角多!如何簽約保障自己、業主太挑怎麼辦|接案合約大解密) 雖然自由工作者可以不受公司的束縛,但也意味這面對問題時需要單打獨鬥。因此,如果你想穩定地接案養活自己,一定得學會如何用合約保障自己的權益! 在本篇文章,我們會介紹幾個合約的「眉角」,從款項、時程、修改,到著作權歸屬,都會教你怎麼寫,讓你放心接案;最後還會分享幾個拓展案源的絕招唷! ➤ 延伸閱讀:在家工作又能當老闆!哪些工作適合遠距接案?自由工作者入門指南 合約眉角 1:金額、款項、付款方式 許多接案者會很害怕和業主談起錢,價格開低了怕吃虧、開高了怕把人嚇跑;被動收錢怕被賒帳、主動請款怕被認為貪財...... 談錢容易傷感情,但寫在合約裡就沒問題!只要把與錢有關的事項都清楚寫在合約中,之後的任何要求都可以用合約為依據,臉皮薄也不用怕! 金額&款項 在合約中,除了接案的開價之外,別忘了提到其他可能的案件相關開支,例如購買客戶指定素材等。這些開支要向客戶請款,所以購買時一定要保留購買憑證,作為請款依據。 合約可以這樣寫: XX專案共件,合計新台幣元整。(實報實銷) 其他(實報實銷)需附上發票、收據或相關證明文件。 本案件結算金額共計新台幣元整,實際支付金額為新台幣元整(未稅)。 付款方式 為了確保在支付時不會發生爭議,付款方式的條文要涵蓋兩個層面。首先要決定付款的方式: 階段性付款:配合案件進度支付,通常分為:簽約後(訂金)→ 完成時 → 測試完成 → 上線時(結案) 一次性付款:在合約設定的完成日時一次付清 定期付款:適合時程長的案件,週結或月結 再來是支付的媒介: 現金 支票 匯款 合約眉角 2:審查、完成的時程 接案時,接案者會擔心業主對時間的要求太緊繃、不合理,而業主也會擔心自己無法及時拿到成品。所以在合約中可以訂立各項時程,讓彼此對案件進度都有把握。 審查時程 為了讓甲乙雙方可以有依據的審核案件進度,合約中除了設定預計完成的時間外,還要確認製作期間的審查次數、時間、完成度。條文可以這樣寫: 第一次審查:民國 年 月 日 完成度 % 第二次審查:民國 年 月 日 完成度 100% 合約期限 為了確保業主不因為進度拖遲受影響,合約中通常會明定完成日期,以及未如期完成的補償: 乙方同意於民國 年 月 日前完成。 乙方除因不可抗力之因素,如因可歸責於乙方之事由,致無法如期完成本案時,乙方應支付甲方之損失,扣除 % 之款項。 合約眉角 3:修改次數 設計的美醜是非常主觀的,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此,承接設計案件時一定要多溝通,盡可能理解業主的問題與需求,才能做出符合期待的成品。 當然,也有業主會不斷地要求修改,增加作業的難度。因此可以在合約中明訂修改的次數,以及是否收費: 審查期間的修改 甲方在製作中會定期審查。一般來說,審查期間的修改是不收費的,但是可以限定次數: 若甲方於審查本專案時,有任何問題必須做部分修改,可通知乙方進行修改,但修改次數不得超過 次。 完成後的修改 若業主在案件結案後想要提出修改,接案者可以將其視作延伸的「額外案件」,並另外提出報價: 甲方對於本標的物設計內容,除審查與驗收約定之修改需求,乙方得依甲方修改需求提出報價,完成之時間表雙方另議訂之。 甲方於專案結案後,如欲變更設計規格及內容,乙方得依甲方需求提出報價,完成之時間表雙方另議訂之。 合約眉角 4:著作權 當業主委託案件給接案者,著作權的討論通常會包含兩個層面: 若作品涉及著作權爭議 乙方為甲方製作之專案,不得違反著作權法,若有違反著作權之爭議,甲方得拒絕驗收或支付費用,且相關法律責任由乙方負責。 付清款項後,雙方對作品的權利 合約需要明確規範甲方可以如何使用作品、作品可以用在哪裡、是否作為廣告用途、是否買斷。例如,平面設計的案件通常會由甲方買斷: 甲方於付清所有價款後,保有對專案的修改權,且著作財產權歸甲方所有。乙方則有完成專案之公開展示權及複製權;複製權行使前需事先知會甲方。 Bonus 眉角:如何拓展案源? 案源不穩是許多自由工作者說不出的痛。尤其是剛開始經營沒多久的接案者,沒有足夠的人脈、口碑,所以往往比不贏其他有豐富經驗和實績的「大佬」,剛起步就碰壁。 為此,這邊提供給各位幾個小撇步,讓你在接案初期可以掌握一些 momentum、未來接案也更順利。 使用接案平台 許多業主使用平台刊登案件。由於案件數量夠多,不容易有僧多粥少的現象、競爭不會太激烈,所以有投遞就有機會。 ➤ 延伸閱讀:想經營副業嗎?讓接案平台助你一臂之力!5 個國內外接案平台推薦 經營自媒體 短影音崛起讓社群網站的演算法變得更多元,所以只要自媒體經營得好,便可以觸及到大量的群眾,提高被發現的機會。 平時可以自由創作或承接一些小型的案件,將成果放在自媒體上。這樣一來只要潛在的被業主看到,便有機會得到青睞。 發布作品到其他網站 如果是經營平面設計的接案,不妨可以試試將自己的作品刊登在 Pinterest 或 giphy 等網站,增加曝光的機會。 -- 本文轉貼自:Yourator數位人才媒合平台(原文標題:自由接案眉角多!如何簽約保障自己、業主太挑怎麼辦|接案合約大解密)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16, 2024

Amazon 廣告策略經理 Jessica 專訪|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設定「停止線」讓自己好好下班!
2020 年 Covid-19 的疫情爆發,不少公司開始採取遠端辦公的工作模式,在嘗試過遠端辦公的彈性與便利性後,不少人會希望,能夠以遠端作為主要的工作模式。 確實,節省通勤時間、時間地點彈性、不用受到同事主管的眼神壓力,這些都是遠端辦公的優點,簡單來說,「自由」、「彈性」是很多人對遠端辦公趨之若鶩的原因。 然而,雖然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但不少人時常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分配的問題。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了曾有相同困擾的 Jessica 來分享他的看法。 Jessica 在知名電商亞馬遜擔任廣告高級銷售策略和營運經理,主要負責廣告業務的數據分析以及策略規劃。曾在疫情期間,遠端工作長達兩年,讓我們一同看看她是如何在遠端辦公的狀態下,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 Jessica 說,自己剛開始遠端辦公時,其實花了很多時間調適,那個時候很常加班到深夜。 而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心中缺乏「停止線」。 重新替自己建立遠端工作的停止線 過去在辦公室的時候,因為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因此當周遭的人都下班了,心裡自然會產生「停止線」,也就是告訴自己「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 但是當自己獨自遠端辦公時,心裡的界線就會開始模糊,因為當時在家工作的她,起床就開始工作,因此會有一種「反正廚房就在旁邊,我等這份報告做完再吃飯」或者「我又不用通勤,那我把這份分析跑完再睡覺」的想法,這讓她將專案的完成與否,當成一日的工作目標,進而導致自己的工時過長。 Jessica 說自己當初為了克服工時過長的狀況,在工作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變,來重新調整自己的停止線。 第一步,將自己的工作切分為「事務型工作」與「分析型工作」 「事務型工作」指的是每天都必須完成的庶務或是行政工作,例如回信、整理檔案、更新待辦清單等等,這類工作大多有固定程序、不需要花很多心力處理。 而「分析型工作」則是有明確里程碑、時限與交付物的專案,比方客戶輪廓分析、季度行銷策略分析、廣告成效數據分析等等,通常需要較為複雜的分析與判斷,且成果是需要向主管與老闆回報,所以處理起來比較費時費工。 第二步,盤點手邊的「分析型工作」,列出各自的工時與 deadline 當你透過切分之後,就可大概掌握手邊的分析型工作有哪些,如果有過去曾經做過的專案,可以粗估一下預計要花多少時間完成,再將每份分析型工作的開始時間與 deadline 列出來,讓時限一目了然,deadline 近、工時長的專案需要優先處理,deadline 遠、工時短的專案則可以稍微往後放。 (圖/李致淮製) 第三步,設定自己每日的「分析型工作」總工時 以 Jessica 為例,她會設定一天的總工時為六個小時進行分析型工作,然後根據各類專案的輕重緩急進行時間分配。 假設今天有個 deadline 近且工時長的專案,那麼在一日的時間分配上就會給予較長的工時。反之,如果專案較不急迫,則會給予較短的工時,甚至可能會被排到明天。 至於如何設定自己的總工時,並沒有硬性規定,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進行調整。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分析型工作為自己訂定每日的「停止線」,讓自己有更踏實的感覺。即使當天會議很多,本來預計的工作時間遭到瓜分,也比較不會產生焦慮,因為已經預先分配好一天分析型工作的總量。 雖然這種分配方式,偶爾還是會因為會議太多,導致需要忙到很晚,才能完成分析型工作的總工時,但至少不會像一開始遠端工作時那樣,每天忙到沒日沒夜。 (圖/李致淮製) 對於事務型工作,Jessica 表示她會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處理。例如,如果兩個會議的間隔時間很短,她就會利用這段空檔回信。她也會利用從休息狀態回到工作狀態的前半小時來處理事務型工作,透過這種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的工作,慢慢找回工作的「手感」。 然而,Jessica 也提到,對於事務型工作,她不會特別設定停止線。換句話說,即使在下班時間,如果有人發訊息問工作相關的事情,只要評估可以在十分鐘內回覆處理,她還是會選擇回信。 因為對於遠端工作的她來說,並無法完全將生活與工作切割開來。因此,她會選擇一種自己覺得舒服的節奏來平衡生活與工作。 設立停止線,對苦於拖延症的遠端工作者也同樣適用。 由於沒有人監督,以及沒有周遭同事的約束,很多人在遠端工作時,常會產生惰性、選擇拖延,這些人的習慣是會將事務型的工作當成停止線,也就是把每日例行公事做完之後就下班,讓分析型的工作延宕。 透過第二步,列出分析型工作的 deadline,有助於起到的督促作用。 雖然設定停止線並不是遠端辦公才能使用的技巧,在辦公室上班也同樣可以使用,但在極度需要自律的遠端辦公,「停止線」的調整更為重要。 最後,Jessica 還建議遠端辦公者,將工作與生活的場域分開,可以是在家中開闢一個工作的空間,像是書房或是一張小書桌,盡量讓它與床、廚房、電視等家具隔開,或是外出到共享空間辦公,更容易讓自己的心態上進入到工作的狀態。 總結來說,遠端辦公需要高度的自律和時間管理能力。儘管它帶來了許多自由和彈性,但我們也需要學會如何在享受這些好處的同時,有效地管理我們的時間和工作,而停止線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技巧。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26, 2024

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避免對未知的恐懼,你可以準備好的 5 件事
我自己算是個小小的經營者,也難免在各類聚會時,會有人跟我聊到創業這個主題。 不過,我發現,一些認識很久的人常常會跟我說:「等我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時,我就要離開公司出來創業!」或者是「待我把這份工作的某技能變強了/準備好/有錢了,那我就一定出來創業!」 但這類宣告,似乎就像每年許下的新年希望一樣,大家年復一年都講同樣的事,但卻從來沒有實踐過,也很少人最終有踏出創業的那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大家對於「改變」總是充滿了未知的恐懼,所以總會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但老實說,我認為創業的準備恐怕永遠都沒有結束的一天。像我、Bryan跟幾個股東出來創業,至今差不多快十四個年頭了,但每一年我還是覺得有許多新事物仍在學。甚至覺得自己大概再給我十年,也很難說完全準備好。 當然,我也不是那種隨意鼓勵大家出來創業的人,但我總覺得,如果你真是有心要做出一番事業,你反正也不可能等完全準備好後才開展,不如把握核心比較重要。什麼是核心呢?我認為是底下的五點。如果你能先把這五件事想透徹了,未來存活機率就能有效提高。 第一,不要只是為了「想創業而創業」 創業不是一種生活模式、不是人生目標,創業只是「把事情做出來」的一種手段。你絕不能說,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賣什麼、也不知道我有什麼技能,只是覺得年紀到了或是很羨慕周圍一些在經營事業的朋友,然後就覺得自己也該創業。 換言之,若沒有想要達成什麼目標、沒有想解決什麼問題、或沒有想改變某些商業上你認為不夠好的地方之前,千萬不要把創業當作目標。 我們當年,其實是先想要提供我們專案管理的技能,成為企業顧問,但繞了一圈發現,台灣當時除了考PMP的補習班以外,沒有單位對於專案管理實務的軟體工具有興趣。最後不得已,只好自己經營。這是我們創業之處的起點。 換言之,創業從來不是我們的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手段。但事後回顧,這部分卻很重要。因為你目的明確,當碰到阻礙時才知道要修正什麼,也才知道每日經營的決策重點在哪裡。 若一開始沒有這樣的價值核心,就很可能淪為找風口與趕流行。當然,我也不會說這樣完全不行,也確實很多人是這樣而賺到錢。可是你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真找到風口並賺了錢當然沒問題,但鮮少人能一帆風順。若你碰到挫折時卻沒有目標願景,你就很容易會放棄,也很容易去追逐另一個風口。最後滾石不生苔,反而會因為自己太容易動搖而難有積累。 此外,也不要因為不滿就創業。有些人是抱持著「老闆太爛了,我隨便出來開一個新的,也能做得比他更好!」的想法憤而離職。這個跟「為了創業而創業」的狀況都差不多,都是錯誤的創業動機。 第二,創業前得先有商業模式:此模式你已小型試驗有效,而且心中已有成形之輪廓 講到商業模式,沒經驗的人,往往腦海中會跳出一個很fancy的商業模式。比方說,他想先做一個平台,先免費提供什麼,等人群聚了,再賣別人服務;或者以平台的形式去仲介買方跟賣方;或者是我幫政府做一些什麼事情,然後拿補助等等等等。 你問任何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他們都能講出一個複雜又精巧的商業模式。但是我一向給新手創業者的建議就是:創業模式最好別太複雜。甚至最好簡單到「純粹只是買賣」— 你手上有個什麼樣的商品,能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服務,而且你「真的可以成交」,可以把這東西賣給一個明確的族群。 換言之,你必須創業之前就小規模嘗試,真的可以賣出一、兩筆交易,確定你的商品或服務是可行的、是有人需要的、是能讓你在創業初期就立刻帶來營收。 你或許有聽過精實創業(Lean Startup)以及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概念。這些字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背後的共同之處,都是強調當我們面對一個難以預測的未來時,應該逐步地、漸進地找出市場需求。當你在經驗不足的狀況下,若要有效的調整與測試,最好是讓商業模式簡單化,立刻可以執行和驗收,才能確保是不是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 如果是一個很複雜的模式,你很可能得先花許多錢和時間,才能收集到市場的聲音。但高度不確定性對於時間與錢的耗損很大。若花很多時間與錢最後卻失敗了,努力半天才發現一無所獲,這是很可惜的。 另外還有個建議我也很常給:可以的話,不要跟政府拿錢。 一方面拿了錢,有很多相對應的文件要做,這會減少你研發產品或是服務的時間,而且這些文件對你將來也毫無用途。另一方面,當你拿了政府的錢,很容易會聽不到市場「真正的聲音」。 因為補助讓你一直有收入,有種公司勉強能存活的假象。可是啊,就是這樣的思維讓很多人就卡住了。一直得仰賴政府補助來補血,而無法真正完整的從市場上取得營收。最後,公司的經營變成殭屍企業,死也死不掉,活卻又活不大。這反而浪費你人生寶貴的時間。 第三點,在創業前,要盡量備齊:工匠、總管、行腳商人的角色。 千萬不要創業後才來思考找人這件事。 最好在你上班時,就有系統地去物色將來合宜的夥伴。 你雖然不可能事前找齊所有人,但最少你需要三個角色:A.「能夠把產品服務做好」的工匠;B.「能去協調經營管理」的總管;C.還要有一個「能夠去面對市場」的行腳商人。 畢竟一間公司存續的核心需求不外乎就是產品、市場、還有管理。 而大部分的創業者,在一開始時通常只具備一項專長。比方說,你可能是一個擅長設計產品的工程師,可是很可能不善於應對市場端。所以,你最少要找一位能夠互補,協助公司去執行這類事情的人。 不過初期而言,工匠與行腳商人又比總管重要。畢竟這兩個會立刻決定經營上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可是隨著事業起飛,團隊人數一定會越來越多,隨著人數增加,就要有負責整合團隊、提供管理規劃的人。這時候總管這樣的角色還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我要提醒的是,不要想說你要自己一個人來扛下所有的責任。尤其到了後期,團隊大了,各種事情都會越來越專業,若還是你一個人要兼顧所有事情,必然就無法規模化。所以提早思考怎麼分工與專業化,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重點! 附註:不理解這概念的,也可以參考我們的著作喔《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第四點,該培養經營管理的數字觀念 創業要能成功,經營者自己必須要懂成本、毛利、損益平衡的概念。如果更理想,你更該把整個財務報表的經營概念都搞懂。雖然你不需要自己做財報,可是財報其實就是公司經營的健康檢查報告。具備數字能力,也就讓你能更通透的了解自己的經營狀況。 有些做小生意的朋友,常會碰到這類情況:每天營收多,手上許多現金,以為自己賺了很多錢,結果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碰到狀況時,卻無法拿出相對應的現金,居然面臨倒閉危機。 所以你必須有意識的把所有經營的內容都轉成量化的指標。如此你才會知道,這段時間到底營運是往上走,還是往下降?決策有所依據,而不是單只靠想像跟猜測來做。 所以創業前,至少買一本財務報表的書,好好K完吧! 第五點,要有自己的觀點,而非人云亦云 當你開始創業後,你會發現市場上充滿各式各樣的「建議」,而且每個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這時候,你若沒有擁有自己的觀點,很容易就被這些「建議」搞得你方向全亂。更慘的是,這類建議往往還相互矛盾,讓你完全無所適從。 我就舉個例子吧!前幾年,如果要在網路上面曝光,想增加聲量,你會發現有人叫你寫部落格;但同時你會發現也有人說部落格落伍了,他們說Facebook的粉絲頁才是唯一的關鍵。 你若心中毫無定見,不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就會在這裡迷失了。聽人家說要建立粉絲頁,就乖乖的去建,建了也不知道要幹嘛,於是貼一些無聊的笑話或者心理測驗,甚至去買粉絲。最後粉絲人數雖然增加了,但到底對企業經營有沒有幫助?卻完全不知道。前幾年每個商家都有一個粉絲頁,但大部分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要做這樣的事情。 如果你的資源多、時間多,跟著大家走那當然無妨。可是創業初期必然是你處在資源最有限的狀況。也因此,你得要腦袋清楚地去分配資源。如果你是個文字能力強的人,就算很多人跟你說沒人看部落格了,可是搞不好你透過文字,卻能夠打動到最多合適你的客戶。這時候你繼續寫文字,也比你跟風拍直播來得更好。 換句話說,聽專家建議前,你得自己先理解你的優勢劣勢,最後才能選擇出合適的方法與工具。這不管是產品面、行銷面或者策略面,都需要讓自己跟著專屬於你的優勢來建構。才不會一下做這個,一下做那個,或者白費心力在你根本沒有優勢的事上。 不過,我也要提醒一下,有自己的觀點非常好,但是不表示你就要頑固到底,如果市場的證明你的觀點是錯的,比方說開了一個部落格,結果都沒人來看,這就表示你可能要在方向上做些調整。能不能調整風格、方向、文風,然後慢慢慢慢找出到底你要打動的族群他們想看什麼?給他們對的內容,若流量與轉換能反映在數據上,那才表示你的觀點是正確的。 換句話說, 你若根據你自己的優勢而做出假設,就該因應這個假設去執行後續一系列的策略。結果好,那就持續執行下去;如果結果不好,那就要嘗試多方調整、軸轉,直到你能真正找到市場喜好。 以上五點,是我認為大家在出來創業之前,應該要花心力想過的問題。如果這些有,那你在後續的創業,一定會相對順利許多的。 延伸閱讀 想當創業者的,我滿建議大家可以來參加我們這堂課。讓你在安全的環境中測試自己的經營能力,並學習財報的理解: M101模擬商戰初階 - 經營者的決策養成(14PDU) 本篇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6, 2024

台灣數位遊牧簽證要來了!國發會擬推數位遊牧簽證,最長可待 6 個月
台灣也要推出數位遊牧簽證啦! 為了延攬國際人才,日本、韓國、泰國都推出了數位遊牧簽證。 近期,國發會提及,台灣未來也計畫推出「數位遊牧簽證」,讓國際人才能來到台灣,有機會更能留在台灣。 以往,數位遊牧者(或稱數位游牧,英文為 digital nomad)來台多半是持觀光簽或免簽,最多可待 3 個月,未來「數位遊牧簽證」推出,數位遊牧者將可在台灣停留最多 6 個月。 更多的細節目前仍在研擬當中。 由於「數位遊牧簽證」不需修法,只要跟外交部協調後,就能迅速啟動,預計會在下個會期就會提出草案。 過去台灣也有針對外籍高階人才推出「就業金卡」的政策。 就業金卡是一張結合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等四證合一的證件,在有效期間內提供符合資格的外國人才可自由尋職、就職及轉換工作的便利性。效期為 1 到 3 年,適合希望長時間留在台灣的高階人才。 延伸閱讀: 用「就業金卡」來台數位遊牧,申請條件、流程一次看! 未來數位遊牧簽證的推出,將再打開大門,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到台灣。 延伸閱讀: 2024 日本數位遊牧全攻略|簽證、適合旅行時間、交通、物價一次看 去韓國邊玩邊工作!韓國「數位遊牧簽證」,最長待 2 年、可獲居留證等細節一次看! 2024 泰國數位遊牧全攻略|簽證、適合旅行時間、交通、物價一次看
August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