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47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新手必读】想开始在「网络写作」!7 本我强力推荐的写作好书
在网络上写作分享观点,可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最近你兴致高昂,准备在社群平台或部落格上写文章了,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你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像是: 文章标题要怎么下呀? 文章段落要怎么写,才可以更吸引人呀? 文章内容有没有现成架构可以用,让内容变的更有逻辑呀? 问题好多,但又不知道去哪里找答案。 老实说,我很懂你的感受。 我从 2019 年开始在网络上写作 5 年了,这些问题我或多或少都遇过。幸好,这一路上有不少写作好书帮助了我。 而现在,我想要将这些好书也分享给你。 你不必花个 3 小时辛苦 Google,因为我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下面是我读过,个人最推荐的 7 本写作书。我会简单介绍这本书,以及分享我自己阅读时在写作上的收获。 事不宜迟,下面让我跟你分享这 7 本写作好书吧! 推荐写作书籍 1.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如何写出好读的文章段落。 我最大的收获:万能写作法。 这个方法把 1 个写作段落 (paragraph) 拆成 3 个部分: 观点 案例 总结 一篇文章,就是由 1+ 个写作段落组合的结果。 举个例子吧: 观点: 每天写作,能够拓展自己的人脉。 案例: 我每天会在 Facebook 上发表一篇 200 字的短文,反思与分享自己新学到的事情,结果有许多产业内的网友主动联系我。 总结: 如果你很害羞,也应该试看看用写作来拓展人脉。 讲清楚这 3 个元素,写文章段落就变的很简单。 推荐写作书籍 2.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如何靠「网络写作」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最大的收获:重复利用你写过的文章,不断扩充内容。 例如你可以按照下列的顺序写作: 社群平台: 在 Facebook 上写 100-200 字的短文,验证文章主题是否有人感兴趣。 电子报: 将「按赞、留言与分享」最高的短文,补充内容变成更长的文章寄送给订阅户。 部落格: 将开信率/回信率最高的电子报,再次加长变成部落格文章。 电子书: 将阅读率、浏览数高的部落格文章,集合起来变成电子书。 要在网络上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就从写一篇 Facebook 的短文开始。 很抽象吗?我直接拿这封电子报的内容来举例。 这篇文章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一篇 Facebook 上的短文加长而成的。 把短文写成长文,比从 0 开始简单许多。 推荐写作书籍 3. 高产出的本事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在不同的沟通场合,选用不同的写作框架。 我最大的收获:如何画出一张「全息图 (Holygraph)」。 「全息图」是将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堂课的精华信息浓缩在一张图上。我现在举办读书会/讲座时,都会在最后一张投影片用一张「全息图」做结尾。 想学习不同的写作框架与适用时机,强推《高产出的本事》。 让我用自己的《卡片盒笔记》 读书会当作范例。 这场读书会主要在讲解「卡片盒笔记法」的 3 个步骤,分别是: 写卡片 存卡片 用卡片 做成「全息图」后,会长的像是下面这个样子。 (图/朱骐提供) 重点一目了然,非常适合作为讲座的收尾投影片! 推荐写作书籍 4. 自由书写术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克服「写作卡卡」的毛病,学习「自由书写 (Freewriting)。 我最大的收获:「写作」跟「编辑」必须分开做。 将脑中的想法一次到在纸上,这里的关键是不要带有任何批判的想法,就是单纯地吐出文字。如果是用计算机,就是让手不要停下来一直打,想到什么就打什么。 放下对自己的批判,单纯的将脑中想到的东西写在纸上。 这里分享一个「写作」诀窍。 如果你担心自己写到一半就是会卡住,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的功能。在 iPhone 或 Android 手机上点击 🎙️后,开始把脑中的想法一股作气全部讲出来。 把想法都「倒在」纸上后,再进行「编辑」就好。 推荐写作书籍 5. Smart Brevity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如何简单又直接地,写出你想表达的重点。 我最大的收获:学会使用「Axiom (点题)」。 这里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种点题。使用点题最大的好处是,帮助你快速抓到这一段的重点 (我到底想讲什么)。 网络上 1 秒钟都珍贵,我们要练习只传递最重要的信息给读者。 根据我的实战经验,「Axiom」的技巧也适合用在 Email 写作。 例如创作者 Vicky Zhao 在《5 Minute Communication Framework》在线课程中,就分享了使用「Axiom」的 Email 模板。 看看以下的 Email 范本,你发现她把「Axiom」用在哪里了吗? (图/朱骐提供) 我们把实际内容,套用到这个模板中。 (图/朱骐提供) 推荐写作书籍 6. Write Useful Books. (图/朱骐提供) 简介: 教你写出一本,能解决目标读者痛点的书。 我最大的收获:把你的目标读者也拉入写书的过程。 这里的诀窍是:从写书的早期就邀请读者加入,让他们陪着你一起把书写完。在邀请之前,先使用以下的「写书目标列表」: 读者付钱的原因 你的目标读者是谁 这本书不适合谁看 这本书不会说什么 想清楚后,就能加快写书速度。 这份「写作目标列表」也适合放在书籍前言,用来让读者判断这本书是不是他们需要的。 用我自己在 2023 年 7 月出版的《知识复利笔记术》 当作范例吧。 我在书籍的前言,就清楚写下「写作目标列表」的 3 跟 4 内容。 (图/朱骐提供) 你能从这本书中,学到许多的「写书」细节。 推荐写作书籍 7. Snow Leopard (图/朱骐提供) 简介:教你找出个人商业模式的利基市场 (Niche Market)。 我最大的收获: 了解 Category Design 的观念,让自己将时间投入到值得解决的问题上。 每一个产品/服务的背后,不外乎都是在回答: 问题(Problem): 为了要解决客户的什么问题 解法(Solution): 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有意思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些产品成功受人关注、有些却被视为了无新意的可替代品 ? 这个问题放在创作者身上也适用: 为什么有些创作者主题成功受人关注、有些却被视为了无新意的可替代品 ? 书中教我们用「问题」与「解法」4 象限来找到值得投入的领域。 因为这本书讲到了「创作者如何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是一本进阶书籍。 你可以先读完前面 6 本之后,再回头看这本。 不藏私地跟你分享这 7 本写作好书书中,能大幅提升你的「写作」和「商业模式」的知识 快速帮你复习这 7 本书: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高产出的本事 自由书写术 Smart Brevity Write Useful Books Snow Leopard 要学习这些书的内容,加起来还不用 NT. 3,000。 现在就上博客来或 Amazon,把这些书籍买回家吧! -- 本文转贴自:I'm Chi(原文标题:想开始在网络上写作的新手必读!7 本我强力推荐的写作好书 (每一本都提升了我的写作技巧))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9, 2024

瞄准高科技人才!2024 加拿大拟推数位游牧签证
想到四季分明的加拿大去体验数位游牧的生活吗?根据加拿大政府的最新消息,这样的梦想,或许有机会在 2024 就实现! 根据加拿大政府的最新说法,该国预计在 2024 年,正式推出数字游牧签证计划,邀请全球的数字游牧者,尤其是从事科技业的人才,到加拿大落脚生活。 此前,数位游牧者想要到加拿大生活,大多只能靠旅游签证入境,每次最多也只能待 6 个月。但在数位游牧签证上路后,持有者最长将能在加拿大待上 3 年之久。 就现有消息来看,有心申请这张签证的人,除了基本数据,可能还需要准备保险证明、财务证明,以及共同入境的家庭成员名单,以便向加拿大政府提出申请。 瞄准高科技人才!先体验,再定居 加拿大移民部的部长弗雷泽(Sean Fraser)指出,加拿大政府希望这项计划,可以吸引到科技业人才的青睐,解决当地科技业面临的人力短缺问题。 为了吸引这些人才最后定居于加拿大,有消息指出,政府在规划数字游牧签证计划之外,也一并规划了申请永久居留权的配套措施,希望这些科技业人才,最终可以选择定居下来。 弗雷泽(Sean Fraser)在受访时也说:「对有心想试试看在加拿大生活的人来说,我们的数字游牧签证计划将是绝佳的机会。要是在签证到期后他们想留下来,我们也敞开双臂欢迎他们。」 政府态度开放,但人才愿意来吗? 不过,纵使加拿大政府态度开放,但加拿大所拥有的软、硬件条件,是否又足以吸引数字游牧者来此定居呢? 事实上,在许多数字游牧者的心目中,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商机蓬勃都市的加拿大,一直是理想的目的地之一。 2022 年,英国的一份报告也在综合评比了 85 个国家的网速、居住成本、远距工作职缺等因素后,将加拿大评选为全球最适合数字游牧者定居的国家。 收拾行李先等等 然而,如果你已经开始计划起你的加拿大之旅,或许得先缓一缓脚步。因为目前加拿大政府披露的计划细节有限,部分已披露的信息,也在社群中引起了些许疑虑。 其中一个疑虑是,加拿大政府优先锁定高科技人才的做法,最终可能会大幅局限通过申请的人数。毕竟数字游牧者并非全由科技人组成,以营销、自媒体和在线家教为业的人,也不在少数。 此外,就算高科技人才愿意将加拿大列入目的地清单中,薪资上的差距,可能也会让这些人最后选择前往美国,而非加拿大。求职网站 Randstad Canada 的数据显示,加拿大科技人才的平均年收入,大约落在 7 万 4 千美元(折合台币约 230 万元)左右;但若是在纽约、旧金山等美国一线都市,这些人的平均年收可以高达 13 万美元(折合台币约 404 万元),显示薪资上的差距确实存在。 另外,适用于数字游牧者的课税、社会福利机制,也都是需要等待加拿大政府公布更多细节的部份。 数位游牧签证上路 ≠ 马上就能出发 在人资系统供货商 Deel 服务的总监萨瑟琳(Masha Sutherlin)也提醒,未来即使加拿大数字游牧签证计划正式上路,数字游牧者也不该期待马上就能出发。 「一个国家公布了给数字游牧者的签证计划,并不代表政府有办法即时处理所有申请。」萨瑟琳指出:「这是非常新颖的签证类型,很多国家都低估了处理大量申请需要耗费的资源。」 萨瑟琳也补充,有的国家像是阿联酋,有能力在几周内就回复申请结果;但也有些国家如葡萄牙,审核时间较长,「可能届于 3 个月至 1 年不等」。 保持耐心,把握时间思考自身需求 加拿大政府表示,它们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揭露更多细节。而现在除了等待,萨瑟琳也建议有意前往加拿大的数字游牧者保持耐心,并且把握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形态到底是什么。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像加拿大,不只提出数字游牧签证计划,还附带有完整的规划,帮助有心留下来的人取得永久居留权。」 参考資料 A Guide to Canada’s Digital Nomad Visa Canada just launched a new digital nomad program—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Canada’s digital nomad program could attract tech talent – but would they settle down? -- 责任编辑/Samuel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29, 2024

旅日工作者 Jenny 专访|想到日本工作,日文要很好吗?日文好就有优势吗? 日本职场实况分享!
有求职网站调查,有高达九成五的上班族会想在农历年后换工作,而在这群人当中,有八成五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到海外工作。其中,又有四成的人首选是日本。 然而,想要到日本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呢?日文一定要很好吗?有需要 N1(注)吗?因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在日本有将近五年工作经验的 Jenny 来分享她的看法。 日文重要,但重要的不只日文 「如果是一般日本企业的话,我觉得日文好并不一定代表你就有绝对的优势。」 Jenny 认为要在日本工作,语言能力确实重要没有错。然而,如果你只擅长日语,却缺乏其他专业技能,如设计、会计、计算机相关技能或跑业务等,那么在日本找工作可能会相对困难。即使有工作机会,大多数可能会是旅馆、餐饮、柜台接待或商品贩卖等服务业的职位。 因此,如果你只有语言能力好,而又想当白领上班族,那你将面临的,可能会是选项较少,职缺竞争较激烈的状况,年龄、国籍与文化差异也恐将成为你求职的劣势。 所以, Jenny 表示想要来日本工作,有一项语言之外的专长还是会比较吃香。「像是我就知道有一些在日本工作的外籍工程师或外商企业员工,他们完全不会日文,甚至是来日本才开始学50音,但平时因为公司内都用英文沟通,所以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是,如果你想要在日本的本国企业工作,那会说日文只是『基本』。因为公司内人人都说日文,甚至社内其他外籍员工也几乎都会说日文。 日文就是公司内日常沟通的基本通用语言,所以你光是『只有日文说得好』而已的话,在日本的公司里并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事。 反过来说,如果你有个能做得特别好的一技之长在身,或是工作能力强、绩效高、人缘好,那么即使日文说得稍微破一点,大家也通常都会很包容你。」 Jenny 分享了她找到日本工作的经验。当初,一家日本公司找到她,那时她还未取得 N1 资格。然而,由于她过去在台湾的工作以及日本打工度假中累积了许多与日本相关的经历,这使得一家刚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不久的日本公司透过台湾的征才网站发现了她,并询问她是否有兴趣来日本工作。 虽然 Jenny 在被录取后顺利取得了 N1 资格,但她也表示,如果没有过去工作经历上的累积,她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跟自己「日语说得流不流利」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Jenny 还认为,来到日本工作后,她发现要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并不一定需要 N1,其实日常生活上 N2 就已经足够了。 只是,如果你拥有 N1 ,那么在日本的外籍人才求职市场上还是会加分,因为有些日本企业对于外籍人才就会开出需要有 N1 的条件门坎,若是你没有 N1 的话,有可能进不到面试,书面审查就被刷下来。 因此,虽然拥有 N1 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但它会成为你履历上的加分项,让你在日本的求职选择上更加宽广。 换句话说,日语沟通是基本能力,而 N1 资格则是加分条件。然而,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除了日语之外,你是否拥有其他的职场技能。 日文与专业技能,也会影响你的签证的长短 「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这个种类的就劳签证,是多数台湾人在日本工作最常见的签证。这种签证有 1 年、 3 年和 5 年三种有效期,但具体能获得哪种长度的签证取决于日本「入国管理局」的发放,无法自行选择。 签证虽然可以更新,但如果只获得1年效期的签证,则需要每年都花时间办理相关手续,这会比较麻烦。 还有一种是「高度专门职」签证,这是为了吸引优秀外籍高级人才留在日本工作而设立的签证。申请这种签证需要根据「高度人才签证计分表」来评估学历、工作经验、年收入、年龄、研究成果、日语能力等因素,只有当总积分达到70分以上时,才能申请。 这种签证的特点是统一有效期为5年,如果总积分达到 80 分以上,那么工作 1 年后(且申请时间点的积分仍维持在 80 分以上)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而如果积分 70 分以上,则工作 3 年后(且申请时间点的积分仍维持在 70 分以上)即可申请。 由于 Jenny 拥有日文检定的资格,并且在去日本工作前已经在自己的工作相关领域累积了一定的年资经验,加上硕士学历的加持,种种因素帮助她在积分上达到了申请高度专门职签证的条件,除了签证的审查时间大幅缩短,同时避免了每年为了更新签证而需要密集办理手续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比别人花更短的时间就能申请到永久居留权。 延伸阅读:日本工作签证 Q&A!签证种类、申请方式、打工度假转工签等 10 大问题一次解 要去日本求职不难,但绝对不是等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只有你平常多累积,机会下来时你才接得住。」 Jenny 认为,找到日本的工作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能不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她提到,台湾有许多专门媒合日本求职的公司,并且会定期举办日本就业博览会、赴日求职座谈、前辈经验分享交流等相关活动,甚至台湾有些大学也会和日本企业合作,举办征才讲座。 因此,如果你具备语言能力,并且有意愿到日本工作,这些资源可以提供你很大的帮助,前提是你自己要先想清楚自己「去日本工作」追求的是什么、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有很多人只是把「去日本工作」当成目标,并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因此到了日本之后,发现自己仅有「日文好」这一项优势,然而在一个人人都说日文的国家,这项优势并不能给你多少职场竞争力。 Jenny 分享了,她能有机会在日本工作,其实是源于过去的各种累积。「我觉得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也都是来自于过去一点一点小小的累积,最后在某个时刻回过头来,变成人生路口上巨大改变的契机。」 她说,当初并没有一定要来日本工作的想法,但因为在工作中持续累积自己的经历和能力资本,并定期更新履历,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才让她在人力网站上被急需人才的日本公司发现,进而有机会来日本工作。 然而, Jenny 也强调,这样的机会并不是随便都能捡到的。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累积,这样的机遇也不会主动找上门,或是即使机会就摆在那里,自己也未必就能抓得住。 因此,她建议,如果真的有心想要来日本工作的人,除了日文能力之外,找到一个自己擅长或有兴趣的领域,并持续深化专业技能或相关的工作能力、资历,这样当机会来敲门时,你才能把握住。 备注 N1 为日文检定等级,分为 N1、N2、N3、N4、N5 五个级数,N5 最简单,N1 最难。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rch 19, 2024

去日本京都数字游牧!如何找到适合工作的咖啡厅+3间体验心得
早在半年前安排的京都旅行,正好遇见了 RUNWAY GEN48 的 48 小时影片竞赛,正好自己的行程安排有足够的弹性,就决定在竞赛的 48 小时内完成一部影片,边旅行边拍片! PS: RUNWAY 是一间 AI 影像生成公司,竞赛以在线的方式参与。 一、如何快速找到适合工作的咖啡店 找咖啡厅的方式,其实就跟在台湾差不多,用每个手机里面都有的 Google map,移到想要搜寻的区域,按上面「咖啡」标签,就可以了。 或是也可以用咖啡厅「カフェ」、咖啡「コーヒー」的日文来搜寻看看。 找到觉得有兴趣的咖啡厅后,下拉到评论的地方,Google map 会贴心的统整出一些标签。如果你有插座或是 wifi 的需求的话,都可以看一下有没有这些评论标签,点进去看一下评论(评论也会有自动翻译,不用担心日文看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对现场状况有一些概念。 二、在京都咖啡店工作的经验 因为是边玩边做的情况,所以基本上到哪边走累了就找间咖啡厅坐下来打开计算机,总共去了三间京都市区的咖啡店: Caffè Veloce — Kyoto Station(カフェ・ベローチェ京都駅前店) 星巴克 VIVA SQUARE京都梅小路公园店(スターバックスコーヒー ビバスクエア京都 梅小路3公园店) TULLY’S COFFEE 京都三条通店(タリーズコーヒー 京都三条通り店) 1. Caffè Veloce — Kyoto Station(カフェ・ベローチェ京都駅前店) 旁边就是京都车站、铁路跟公交车可以在这里搭(图/粘瀚文摄) 有免费 wifi 有插座 座位偏挤,有种补习班的感觉 店员不擅长英文 一抵达京都,在车站附近的饭店 Check-in 后,第一站就直接到车站前面的京都塔,上面环状的观景台可以直接俯瞰整个城市,观景窗也会大致列出一些知名的景点,可以在上面对城市的景点分布有个概念。 京都塔(图/粘瀚文摄) Caffè Veloce 就在京都车站的前面,以地点来说非常方便,座位数也很多。缺点是座位之间的间隔比较小一些,有种在补习班的感觉。插座好像只有面窗的单人座位有,wifi 尽管是人满的状况下也是顺畅的。Google 评论里面说这间连锁店的早餐很好吃,但因为去的时间是傍晚,所以没有体验到,倒是点了有「不动的人气商品」之称的咖啡冻。 实体比商品图看起来更大了一号,原本以为上面是鲜奶油,没想到竟然是冰淇淋!! 2. 星巴克 VIVA SQUARE 京都梅小路公园店(スターバックスコーヒー ビバスクエア京都 梅小路公园店) 有免费 Wifi 没有插座 座位数不多 店员英文很好 梅小路公园店位在京都水族馆跟京都铁道博物馆旁边,在水族馆的行程后就跑来这里做事。因为座位数不多的关系,每个人的空间是比较宽广的,二楼有大片的落地窗可以享受公园宽广的景色。免费 wifi 还算顺畅,然后日本的星巴克价格大概是台湾的 8 折左右,而且经常有台湾喝不到的季节限定商品,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创意的特调方式可以请店员客制化。 星巴克一楼,座位区在二楼(图/粘瀚文摄) 京都水族馆(图/粘瀚文摄) 3. TULLY’S COFFEE 京都三条通店(タリーズコーヒー 京都三条通り店) * 有免费 wifi 插座很多 座位数很多、而且选择也多 店员不太擅长英文 三条就在锦市场附近,逛完观光必访、有 400 年历史的锦市场,旁边的三条商圈有卖各式各样的衣服,还有各种特色店家,有专卖茶叶、专卖纸、专卖刀具、模具的店,都很值得逛逛。 恰巧路过这间 Tully’s Coffee,里面的座位很多,有个人的座位,也有多人的沙发区,甚至还有两人座沙发面对向着街道的落地窗,空间非常舒服宽敞。评论上是讲说 wifi 比较不稳定,但个人使用上好像还好。如果是在必须使用网络的情境,有备用方案还是很重要的。插座的话,是几乎每个位子都有喔! 很棒的面对街道沙发(图/粘瀚文摄) 经过几天的玩耍,京都的连锁咖啡店很多,星巴克或是 Tully’s Coffe 几乎每隔几条街就会有一间,基本上不太需要担心找不到地方坐下来使用计算机,但相较下来,星巴克容易比较多人。沟通上如果日文不好的话,基本上都可以透过比手画脚解决,但如果你英文 ok,希望沟通的精准一点的话,可以优先选择星巴克。 最后小提醒,使用公共网络是有被入侵的风险的。这里推荐Youtuber们的干爹SurfShark VPN,无限制使用装置数量、30天内无条件退款。使用我的优惠连结再多送一个月的使用时间~ 优惠连结:https://surfshark.club/friend/eHPzBaxS 在日本连回台湾看有中文字幕的动画真的很方便,以后再来研究怎么用 VPN 买便宜机票跟订饭店~ -- 本文转贴自:粘瀚文 Billy Nien(原文标题:京都旅行,怎么找到适合远程工作的咖啡店)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F
March 1, 2024

一边看海滩一边工作!峇里岛适合数字游牧的 4 家共享空间
峇里岛一直以来都是数字游牧胜地,当地有多个适合远程工作的共享空间、咖啡厅,本文编辑将精选 4 家共享空间,给你参考! 一、B work B work 的充满现代感,整墙书架和楼梯,但是这些摆饰一定程度上让整体的空间变小。但 B work 的分区与设施仍极具专业性,设有泳池、计算机区和公共区域等,共四层建筑,顶层设有瑜伽教室,与 B work 分开经营。 公共空间不论开放式办公桌还是私人办公室,均能满足各式工作者的需求。其高速网络连接亦确保了使用者能随时与客户或团队保持良好的联系。此外,B work 不定期举办的社交活动不仅促进了会员间的交流,也为人们提供了放松与娱乐的机会,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 总结来说,B work 是一个结合了专业性与舒心体验的共享办公空间,非常适合寻求灵活工作模式与社群链接的数字游牧者。 地址:Jl. Nelayan No.9C, Canggu,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61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BWork Bali Coworking Space(@bwork.bali)分享的贴文 二、Outpost Outpost 在 Canggu 和 Ubud 这两个峇里岛上最迷人的地区都设有据点,而且提供了宽敞且现代化的工作环境。Ubud 有两层楼,外面则有个咖啡厅,因为内部有泳池,且位于市中心所以价格稍贵,主要都是本地人居多。 Canggu 则比较多外国人,比较能用英文沟通互动。公共空间宽敞明亮,有人体工学椅和站立式办公桌,让长时间工作成为一种享受。会议室和私人办公室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非常适合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时刻。 总结来说,Outpost 为寻求创意灵感的艺术家和需要高效工作环境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完美的选择。不过,对于特定地点的选择,可能需要根据个人的预算、工作需求和生活偏好来进行考虑。 地址:Ubud:Jl. Raya Nyuh Kuning, MAS, Kecamatan Ubud, Kabupaten Gianyar, Bali 80571 Canggu:Jl. Raya Semat, Tibubeneng,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61 三、Tropical Nomad Tropical Nomad 给人的感觉有点热带雨林风,户外空间拥有舒适的懒人沙发和吊床,但缺点就是偏热,室内咖啡厅则有完善的空调设施,适合怕热的人。 购买咖啡会提供一小时的网络,或者也可以购买全日方案。公共空间因为人多偏吵,但也有提供个人办公室,方便需要安静与会议的人。 总结来说,Tropical Nomad 为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数字游牧者提供了理想的选择,无论是在热带天堂中寻找灵感,还是需要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角落。 地址:Jl. Subak Canggu No.2, Canggu,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Alterstay(@alterstay.co)分享的贴文 四、Tribal Tribal 共享空间是数字游牧者在热带天堂中寻找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想之选。位于充满活力的库塔海滩附近,Tribal不仅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而且还拥有设计感十足的住宿体验,融合现代与峇里岛传统元素,创造出既舒适又具有艺术氛围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Tribal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青旅和楼下餐厅业务,使得共享办公空间不需要购买时间即可使用。餐厅区域和泳池共同构成了工作区,提供了一个既专业又安静的工作氛围。此外,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吸引人,面对泳池工作,结束后可以享受阳光和游泳的乐趣。 Tribal 的位置虽然不像其他共享办公空间那样靠近各种餐厅和酒吧,但它提供了一种适合长期居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享受冲浪、游泳和健身等活动。 总结来说,Tribal 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工作和生活体验的目的地,对于那些渴望在美丽的库塔海滩找到灵感和社交机会的数位游牧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选择。 地址:Gg. Tribal Jl. Pantai Pererenan, Pererenan, Kec. Mengwi,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51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TRIBAL BALI(@tribal_bali)分享的贴文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4, 2024

数字游牧网络攻略|出国网络选用 eSIM ,但没办法分享热点怎么办?
每个数字游牧的牧民们,都离不开网络,往往一有紧急事情,就要打开笔电连上线处理,在没有 WiFi 的地方,第一处个动作一定是打开手机热点。 但!当你打开手机设定时,发现「热点」的选项竟然不见了! 这时该怎么办? 下面两个步骤,帮你找回热点 找到你的 eSIM 通知信,找到 APN 这行 打开「行动服务 → eSIM → 行动数据网络 → 把 APN 字段都填进去 「热点」就出现啰! 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情况是我在使用 eSIM 的状况下遇到的,不确定使用实体 SIM 卡的状况。另外 Android 用户可以参考这边。 使用 eSIM 的好处 使用 eSIM 不只是不用担心弄丢原本的 SIM 卡、找不到工具更换。 最重要的是在国外刷卡、收验证码时,使用体验都跟在国内一样丝滑。对于数字工作者来说,每天都要登入一堆网络平台,这样的体验更是再重要不过了。 -- 本文转贴自:粘瀚文 Billy Nien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2, 2024

想创业不知道该成立「个人工作室」还是「公司」?14 个 Q&A 一次告诉你
成立个人工作室与设立公司有什么差别呢?本篇常见问题和您解释。另外,个人工作室与公司组织的营利事业,在经营上及税务上会产生的差别在哪里呢?可看设立公司或行号的差别。 若想快速了解该成立哪种型态的公司,也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简单说明两者的差异。 Q1. 个人工作室可以办理商业登记就好了吗? 若是采独资或合伙经营,不设立公司,而以个人名义对外接洽业务,可以只申请商业登记,即所谓的「商号」或是「行号」。 设立行号,登记资本额在 25 万以下免会计师签证,不需提供资金证明,不需至银行开立筹备帐户,程序较为简便。 值得注意的是,若股东有二人以上,就建议直接设立公司,行号建议独资(只有一位股东时),再设立行号。(请参阅设立公司或行号的差别) Q2. 我现在的住宅可以办理工作室的营业地址吗? 自用住宅可以申请成为营业地址,只是之后房屋税及地价税需依办公区域所占总住宅面积的比例去计算营业用的房屋税率,最低需为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但若是从事网络拍卖货物之行号或公司,以自用住宅作营业登记之处所,而实际交易是在拍卖网站的交易平台完成,房屋内若没有堆置营业货品,仍可继续按住家用税率课征房屋税。 Q3. 是不是办理税籍登记就一定要缴税?资本在 8 万元以下可以办理吗? 办理税籍登记后,若是经国税局核定有盈余,则需要将所赚的净利并入独资业主或合伙人的个人综所税去计算缴税。 登记资本额跟所赚的净利没有关系,每年要缴多少的税,是看每年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以后去计算的。 Q4. 办理商业登记要去哪里办?要准备何种文件? 商业登记的主管机关为各县市政府,在台北市为台北市商业处,依商业登记法第五条,应备文件如下: 预查名称。 负责人之身分证明文件;属于合伙组织者,并应检具合伙人之身分证明文件及合伙契约书。 资本额证明文件。(25 万元以下免附) 所在地之建物所有权状或是租赁契约复印件,所有权人非商业负责人或合伙人者,应附具建物所有权人同意书。 最近一期房屋税缴款单复印件。 登记地址在台北市,需另外检附「土地使用分区审查证明」。 商业登记流程及应备文件 详细参考 Q5. 办理税籍登记要去哪里办?准备何种文件? 税籍登记需向所在地的国税局办理,应备文件如 4. 所示。 Q6. 我符合凤凰贷款的资格,但是如果我成立一个工作室,资本额很少,营业额也很小,这样微型凤凰贷款可以通过吗? 如果办有商业登记或税籍登记未超过二年, 且是年满 20 岁至 65 岁妇女或年满 45 岁至 65 岁国民,三年内曾参与政府实体创业研习课程,并经创业咨询辅导(需上 18 小时的课程),所经营事业员工数(不含负责人)未满五人,得向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申请微型凤凰贷款。 Q7. 请问设立行号就是所谓的商业登记吗?设立工作室就是所谓的行号吗?行号是什么意思? 设立行号就是所谓的商业登记,设立公司则是公司登记;工作室是属于行号的一种形式,其他如企业社、小吃店、服饰店、工程行也是行号组织。 Q8. 设立行号可以聘用求职者吗? 可以,也可以成立劳健保、聘用员工。 Q9. 聘用求职者的加保劳健保是要有什么公司或行号的条件?成立行号工作室可以帮求职者保劳健保吗? 只要有公司登记或是商业登记,都可以成立劳建保,所以成立商业登记的行号就可以帮求职者投保劳健保。 Q10. 所谓商号就是行号的意思吗? 是的。行号取名的名称例如:万集企业社、XX 商行、XX 工作室、XX 小吃,都代表成立的组织型态是行号。 Q11. 微型凤凰贷款是一定要办理商业登记和税籍登记才可以申请吗? 建议要有商业登记较佳,可贷款的额度较高,最高可到 100 万元,若是只有税籍登记,最高只可贷 50 万元。 Q12. 有没有直接办理税籍登记的公司而没办理商业登记的? 设籍课税是例外的情况,在未办理公司或是商号登记前需要缴营业税,才先去国税局办理营业登记设籍课税。一般而言,若有要对外营业,或是参与投标,都需要办理正式的公司组织或是商号设立登记,向所在地之当地政府申请设立后,才能合法营业。 Q13. 成立公司行号后,登记地址之房屋税、地价税、水电费有何影响? 原为住宅用途之房屋若办理营业登记,所在地税捐稽征处将主动调整房屋税、地价税及土地增值税为营业用税率。但若仅有部份面积为营业用,可申请部份面积课征营业用,最低不得低于总面积之六分之一。 一、地价税:0.2% 增加为 1%~5.5%(依累进起点地价) 二、房屋税:由 1.2% 增加为 2% 或 3% 三、电费:房屋改营业用后,原则上其用电亦应改为营业用电费率。非营业用电由 2.1 元/度起增加为营业用电每度 2.87 或 3.61 元起。 但台湾电力公司认定是否为营业用,是以实际营业行为为基准,而非以营业登记为基准。亦即办理营业登记后电费不一定会有调整;相对的,若您有营业行为却没有办理营业登记,台电仍然有可能调整电费。若电费要申报公司费用并扣抵营业税,应先向台电申请调整费率。 四、需取得公司名称、统编的水电费电子发票抬头 需注意的是,公用事业自 105 年起,需开立电子发票,所以财政部规定,自 107 年 7 月以后,因为公用事业已经改为开立电子发票给公司行号了,则公司行号要扣抵水电费的营业税 5% 进项税金的时候,需要取具载有该公司统一编号、地址、公司名称的公用事业电子发票抬头。 (财政部 106.1.12 台财税字第 10500706630 号令) 若是办理营业登记的地址仅为联络地址,而无实际营业行为时,其房屋税、地价税课税方式请按此。 Q14. 会计师特别提醒:自用住宅有无出售的可能?会不会影响售屋时的税金? 需注意的是,如果自用住宅一年内有打算出售的计划时,就不建议将公司登记在自己家里,以免无法适用土地增值税的自用住宅优惠税率 10%(每人有一生一次,出售前 1 年内不能有出租或营业行为、一生一屋,则是 5 年)。 所以会计师建议公司负责人,在登记公司地址时,先与会计师讨论并衡量自身情况后,再决定公司登记地址。 (土地法第 34 条) 欲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公司设立及租税规划在线课程」! -- 本文转贴自:万集会计师事务所(原文标题:成立个人工作室与设立公司差别 Q&A (附影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20,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数位游牧对升迁不利?快看我的 4 个「远程」向上管理心法
「我每天早上大概六点到八点去冲浪,回来大概九点开始工作,到下午五、六点。下班就去海边看夕阳,或和朋友 Hang Out。假日会去附近的岛屿潜水,或冲浪冲更久,因为平常可能只冲两个小时。」 听 Angel 聊起每日作息,很多整天都待在办公室的上班族可能觉得如梦似幻,但在她将近两年的数位游牧生活中,这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 从「外派」开启海外职涯,新冠疫情后踏上游牧路 Angel 大学毕业于公共与政策学系,本来和多数同学一样,以考公职为职涯目标,但在考前,一位老师建议她可以同步应征其他工作,以确保就算没考上仍有收入。 「考前 50 天,我收到了一份台湾公司的 offer,是要外派到上海工作的。」尽管父母有些反对,本就热爱旅行、想把握机会出外闯到的她决定接下这份工作。 在上海生活期间,她说自己彷佛从零开始,虽然语言相同,但大至社会文化,小至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类过去没用过的服务,她都悉心学习和体验。 后来新冠疫情在中国大陆多处爆发,她开始思考「工作地点弹性」议题,决定自学程序技能,亦成功转职到目前任职的新加坡商,担任 BI Analyst。目前旅居过的城市,包含中国海南、印度尼西亚峇里岛、泰国清迈、以及台湾的宜兰和台东等。 至今已有近两年游牧经验、遇见不少「游牧伙伴」的她也补充,除了程序技能,数字营销、SEO 操作、教练或顾问服务等,也都是相对有机会能远距工作的职业选项。 热爱冲浪的 Angel 在游牧时常「靠海而居」。(图/Angel 提供) 自由背后需要自律,不进公司更要做好向上管理 远距工作赋予 Angel 更大的生活自由度,但 Angel 坦言,这也代表着她需要更自律,才能确保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稳定。 她举例,因为热爱冲浪,所以她经常选择住在能冲浪的城市,在那边的很多朋友可能是自己创业,随时想冲浪都不成问题,但她毕竟还是个「上班族」,也因此需要考虑会议时间、工作进度。并不如很多人想象的,成天全然自由。 除了善用 Google Calendar 妥善安排会议与工作时间,Angel 也特别提到远距工作中,管理与老板和同事关系的重要性。 「因为是全远程嘛,你没有办法见到同事老板,所以要怎么更有效率或让老板安心 ,觉得你的工作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后让同事觉得就算不在办公室,你也是能及时沟通的人,这个在工作上需要特别注意。」 怎么做?她分享几个做法: 1. 频繁回报进度,让老板能放心 不在老板眼前,如何让他知道你有在做事?一个好方法就是频繁且主动地回报。 Angel 举例,很多人习惯平时埋头做事,到任务截止日时才交出成果,但在远距工作中,这很容易让老板「不确定你都在干嘛」;比较好的方法,其实是经常跟老板回报工作进度,甚至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在 Podcast 节目中,Bryan 对此也补充,「主动回报」不只在远距工作中很重要,在一般面对面的工作模式中,同样能让老板更清楚知道你的工作状况,对你建立相对高的信任。 2. 实时回复讯息,保持工作效率 实时回复来自同事、老板的工作讯息,也是在远距工作中管理职场关系的重要眉角。否则,当人不在办公室、讯息又总是隔很久才回复,他人自然会怀疑:「你是去哪打混摸鱼了?」 3. 做好会议纪录,减少沟通成本 比起面对面一起工作,远距工作的沟通相对麻烦,甚至偶尔还会有时差问题,导致无法实时沟通。因此,Angel 也建议可以透过做好会议纪录,让每次讨论的结果都有地方能查找和确认,降低沟通需求、也减少沟通成本。 4. 视讯开启镜头,持续累积信任 Angel 最后提到,很多人在视频会议时,可能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会选择关闭镜头,仅以声音「现身」。但其实在几乎无法当面见到同事的远距工作中,把握视频会议「见面」是联系情谊和信任的重要方法。 Angel 也分享,在刚开始远距工作时,她因为跟某个同事仅以文字沟通过、不了解对方性格和沟通习惯,所以产生了一些误会。此后也才发现,相较之下,约个视频会议不仅能让讨论更有效率,更是「真正」认识同事、累积情谊和信任的好机会。 游牧怎么交朋友?生活开销大吗?峇里岛生活揭密! 除了工作上的体悟,Angel 在 Podcast 节目中也分享了她在峇里岛的生活。 「我目前人在峇里岛 Uluwatu 的一个 Homestay,民宿主人是印度尼西亚人。」Angel 提到,民宿主人常热情地介绍民宿里的人们互相认识,而且其他人大多也都是数字游牧者,或入住相对长时间的旅客,久了大家也开始会相约冲浪。透过住宿,她结识了来自巴西、西班牙、以色列、菲律宾、德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好朋友。 不过 Angel 也补充,个性偏内向的她刚开始游牧生活时,其实在交友方面备感吃力。 原以为一定要让自己外向、参加派对,才能交到朋友,于是即便觉得累,仍硬是参与这类聚会。但后来,她发现透过「共同兴趣」来认识朋友,不仅更轻松,双方也更自然会有话题聊、还能一起出游。这也成为她后来主要结交朋友的方式。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生活开销,她分享,目前民宿房租每月换算新台币约一万两千元,餐费一天则约新台币三、四百元,算一算其实和在台北生活差不多。 不过还得额外算上旅费,以及每 60 天需出国 「Visa Run」(也就是出境一趟,再回峇里岛重新开始计算旅游签证限期)的费用。但薪资扣除开销,目前她每个月仍能存下一些钱。 在访谈尾声,Angel 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数字游牧,之后即便要换工作,也会尽量让自己持续能持续这样的生活型态。 而针对有意开启游牧生活的听众,她也鼓励先审慎评估自己是否适合 / 想要这样的生活型态;若真想推进,再来搜寻能远距的职缺(可参考文章前段提到的程序、数字营销、顾问服务等工作类型),或提升职缺需要的能力面向,让自己能逐步实践梦想! 如果你想了解该从何自我评估起,以及 Angel 在游牧路上得到的生活体悟,欢迎参考「商业智能分析师 Angel Chen 专访|数字游牧的价值不在到处玩,而是「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模样」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gel 在远距工作方面的经验,以及游牧生活中的真实甘苦谈,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2:在峇里岛数字游牧可以天天冲浪吗?心中理想面对现实考验,该如何平衡?|Angel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6, 2024

我该放弃稳定低薪正职,从事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吗?
这次的文章,我要回答一个读者小静(化名)的提问,她的信件内容是这样的: -- 亲爱的 Joe 和 Bryan 您好! 每当我彷徨,心里有疑问时,总习惯用关键词搜寻大人学的文章。我也是《大人的 Small Talk》的忠实听众,谢谢您们分享有益之事,我实在受益良多。 我心中有个疑问,犹豫许久,想请教两位老师。 我是一个上班族兼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没有特殊专长,所以长年从事行政职,领的是固定薪水,月薪大约三万元,加班费另计。 去年,因缘际会下,开始了一个接案工作。这个工作很像家教,会由平台介绍客户,我与客户协商时数,到府进行教学与辅导。由于报酬不错,一小时可以实领 400 至 500 元,所以我就用兼职的方式,在假日接案。目前,我觉得很有兴趣和成就感,客户满意度也很高,预约下次教学服务的客户很多。 不过,虽然接案工作的时薪很高,但因为我只有假日可以接案,其实时数并不多,而且平时也因为有正职工作,我只能利用上班之余看书,精进自己在接案工作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我开始思考要不要辞掉正职,全心投入接案工作。 我自己先做了初步的评估: 我喜欢正职的单纯、规律和工作内容,与同事相处也很融洽,只是薪资无法成长,我也无法有足够多的时间累积接案经验。 在接案工作部分,我则喜欢它时间的弹性与高时薪,我也有时间可以兼顾家庭。但如果我全心投入接案,我很担心收入是否足够稳定,可以支撑家庭开销,以及身体是否可以长时间负荷到处奔波、上课。而且这样的转职,我也要面对踏出舒适圈后,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两份工作我都很喜欢,但各有优缺点,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设定评估标准,两位老师是否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呢? 小静 -- 针对小静的提问,也就是:「我该放弃稳定低薪正职,从事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吗?」我依照惯例,不会直接给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我对于她人生中的一些细节,所知是有限的,很难直接建议选择 A 或 B。 但是,我想透过这篇文章,提供一些我的思考方法,给面对同样问题的大家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在选择两个工作前,最基本的还是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不管是选择哪一份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你喜不喜欢,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因为如果你不喜欢一份工作,就算它报酬很高,你也很难完全投入、乐在其中,去把工作做好。 你可能会问:「难道我不喜欢一份工作,就不能做吗?」 可以,但只有两个状况,我觉得会是这份工作你虽不喜欢但也还是可以做的。 首先,是这份工作你虽不喜欢,但却非常擅长、可以轻易完成。这样至少你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报酬以及成就感。另外,是这份工作经济回报大到不可思议,比方这个工作能让你觉得超级划算而忘记不喜欢的部分。 遇到这两种状况,我觉得你就去做吧!毕竟在成就与薪资上能有很大的回报。但对一般人而言,其实很少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选自己喜欢的工作。 问题二,你去工作,到底追求什么? 每个人出来上班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标,像是有些人不是追求薪资,而是想要交朋友,有些人则是希望能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我觉得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但是,你至少要往心里挖掘,在这个上班过程中,你投入一个月或者一天的时间,对你而言得到什么最重要?这样可以帮助你厘清自己在工作上,想要追求的目标。 不管你要选择稳定低薪正职,或是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甚至是在选择任何工作时,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我们最基本应该思考的事情,以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知道自己的所求,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思考,来评估到底是否要放弃稳定正职,选择接案。尤其,虽然接案工作看似高时薪、时间也有弹性,但我认为还是需要评估两件事: 第一、工作的长期性 比起一般正职,接案工作大多比较不稳定,像是你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因为顾客来源不固定,所以无法长期保持稳定。但我建议你应该思考得更长远,也就是这个接案工作的长期需求是什么? 像是,你从事家教工作,辅导学生物理、数学的课业,如果教育制度或是课纲没有大改,那说不定这份工作你可以做很久。可是,如果你现在教的知识,是一个短期流行性的东西,像是近年很多人都在做 Podcast,你想说可以教大家怎么录制节目、采购设备等等,今年说不定会人想要学,但明年、后年说不定 Podcast 就退流行了,就没有人想要上你的课。 所以,你还是得去评估这份接案工作的内容是否有长期的需求。 第二、经济考虑 我们可以来简单计算一下,你现在正职薪水三万元,加上假日接案,一个月可以赚四万元。 但假设你全职投入接案工作,时薪若是 500 元,做 80 小时就有四万元。80 小时就相当于十个工作天,如果你的接案稳定且合法,那么你一个月、大约 20 个工作天,你就可以赚八万元。 但是,许多接案工作,看似高时薪,可能还是会有许多隐性成本,像是你往返不同家教学生的家中,可能就会有通勤成本,甚至有些家教平台也会对薪资进行抽成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这表示你就算全职,也会有个接案的工时上限。 再来,你的客源稳定程度,当然也是要不要转全职的思考关键。 所以,如果经济因素是你很重要的考虑,我会建议你逐步测试。等待接案工作稳定,经济程度可以与正职差不多,或是到你能接受的程度,再可以考虑全职投入接案。 最后,我想来谈谈,在小静的信结尾时,提到「踏出舒适圈,可能会遇到不可预知风险」的这个担忧。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下「舒适圈」这件事。 很多人会觉得,在一间公司做了 20 年,有熟悉的主管、同事、工作也得心应手,这就是舒适圈。但我认为并不是。 我认为,「舒适圈」是指你能够全盘掌握的环境。但是,人生其实没有一个地方是你永远的舒适圈,你反而应该在平时就要把舒适圈的范围越扩越大。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仔细想想,现在你从事行政职的工作,看似稳定,但假设有一天老板想找一个更年轻、薪资较低的人来取代,你就被迫要离开这个职位,它就再也不是你的舒适圈。尤其行政工作的可取代性是高的,其实你无法完全保证你在这份工作永远相安无事。 届时你若才突然想接案,事情都没准备,那表示你还是让自己很不稳定。 但如果你现在开始准备,先以兼职的心情做,建立口碑、优化流程、思考怎么得到更稳定的客源。如果一两年后你让自己对接案工作掌握度越来越高,其实就是把那这份接案的工作也变成你的下一个舒适圈。当你正职工作的舒适圈瓦解了,你就还有下一个舒适圈可以去。 而且有些时候,你认为的舒适圈也不是真正的「舒适」。 就像是你在原生家庭里,你很习惯自己的房间、床等等,不想离开,但你在这个家里没有自主权,爸妈生气就会到房间来吼你,当你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其实这不是真的舒适,而只是你习惯了。 我一直觉得「自主性」是在舒适圈中很重要的事情。 假设你长大搬出去独立,虽然前期要适应、要自己处理很多事,但是只要跨出去,这个新家就是你的新的舒适圈,在里头没有人能够干扰你,你可以晚上打电动,打到半夜。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让自主性能够延伸,去控制这个情境,那才是真正的舒适。 当你能够不断扩大你的舒适圈,保有自主性,也才能真正走得长久喔!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们的 Podcast 节目《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听。 -- 内容口述/张国洋;整理/邱于瑄
December 5, 2023

全球最适合「远程工作」城市:台北第 8、马德里第 1 !还有成本低、质量高、低通膨城市选择一次看
Remote.com 依据网络建设、吸引力、开放程度、生活质量、针对远程工作的措施、生活成本、安全、通膨等指标,选出全球最适合远程工作的 100 个城市,其中台北获得第 8 名,冠军是西班牙的马德里。 我们一起看看 TOP 5 有谁吧! 全球最适合远程工作的城市 No. 1 西班牙 马德里 西班牙在过去不同排行榜中,就一直是数字游牧者、远程工作者最喜爱的国家。 (延伸阅读:2024 年「最适合数字游牧」国家排名,葡萄牙第六、阿根廷第二,第一名是?) 不仅有数字游牧签证,生活成本也较其他西欧国家低廉。其中马德里还有许多适合远程工作的咖啡厅、共享空间,舒适的天气与漂亮的文化自然风情,都让马德里成为远程工作者的首选。 (Photo from Freepik) No. 2 葡萄牙 马德拉 同样也有数字游牧签证的葡萄牙,也是数字游牧者、远程工作者最喜爱的国家之一。 马德拉是位在葡萄牙的西南方大海上的一个群岛,美丽的自然景观让马德拉一直是欧美国家的度假胜地,马德拉在排行榜前 20 名的城市中,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拥有许多共享空间、咖啡厅等适合远程工作的场地。 (Photo from Freepik) No. 3 加拿大 多伦多 加拿大多伦多是大家公认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生活质量与机能良好、犯罪率低,更包容着多元文化,唯一的缺点或许是生活成本高。 (Photo from Freepik) No. 4 新西兰 奥克兰 奥克兰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不少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中也名列前茅。生活质量好,也有许多漂亮的自然风景,不少华人移民于此,当地开放程度也非常高。 (Photo from Freepik) No. 5 日本 东京 日本东京不仅生活质量与机能佳、交通便利,更是日本流行文化的重镇,白天晚上都很热闹,是台湾人最爱的外国城市之一。近年来,不少数位游牧、远程工作者涌入东京,今年日本也开放了数字游牧签证,预期将吸引更多人造访当地。 (Photo from Freepik) 最低生活成本、最佳生活质量、最开放的城市等排名 (截图自The Best Destinations for Remote Work》报告) 最低生活成本的城市(最适合远距工作城市的前20名中) No. 1 泰国曼谷 No. 2 台湾 台北 No. 3 葡萄牙 马德拉 最佳生活质量的城市 No. 1 塞舌尔共和国 维多利亚 No. 2 巴巴多斯 桥镇 No. 3 芬兰 赫尔辛基 最开放的城市 No. 1 瑞士 伯尔尼 No. 2 新西兰 奥克兰 No. 3 丹麦 哥本哈根 最低通膨的城市 No. 1 日本 东京 No. 2 巴拿马 巴拿马 No. 3 厄瓜多 基多 最吸引人的城市 No. 1 美国佛罗里达州 No. 2 夏威夷 檀香山 No. 3 西班牙 马德里 提供远距工作签证和措施的城市 No. 1 西班牙 马德里 No. 2 葡萄牙 马德拉 No. 3 泰国 曼谷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6,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吴尔芙轻珠宝房秋玮:你想活成怎样的自己?「回归自己」打造出来的事业才能打动人!
「我们很常讲,等到以后,我就要干嘛干嘛,但很可能根本没有以后。所以,现在我想为自己勇敢一次。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的创办人房秋玮说。 三年多前,房秋玮离开高薪、主管职的外商公司,创立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 在外人眼里,房秋玮是一个厉害的职场女强人,过去一路从基层业务做到全国业务主管,在美妆、精品、时尚品牌都待过,但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也承受了莫大的竞争与压力。 房秋玮提到,自己曾连续半年,都在厕所里面吐,但却不敢出声音、害怕被发现,只能等到眼睛没有红了,面纸擦一擦,再走出厕所,若无其事地补妆,再继续回到岗位上。 「别人看你都是光鲜亮丽,但承受这些痛苦的人是我,我发觉到名声什么的真的还好, 重点是每天活成什么样,是你自己承担。」身心俱疲的房秋玮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与工作,房秋玮决心创业。 创业的三年多来,房秋玮也曾因为疫情大受打击,甚至踩到许多创业地雷,如今吴尔芙慢慢站稳脚步,同时她也在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人的 Small Talk》「数字游牧志」邀请房秋玮分享她创业背后的故事,也给想要创业、或是在职涯迷失的你,一些建议。 创业不要越级打怪,一步一步来!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想要一个理想中的公司、店面,排场、规格都要做到最好,但那些可能不是做生意做生意最优先的事情。 过去在外商公司,房秋玮习惯资源丰富的工作环境。于是刚开始创业,房秋玮就将规格拉好拉满。 不仅租了 A 级办公室,聘了一些员工,买了大金库存放饰品,还使用一个 75 元的纸袋等等。但好巧不巧,在刚创业不久,就遇到了疫情三级警戒,当人们没有人际社交的聚会,饰品的需求自然下降,才刚创立的珠宝品牌直接受到冲击。 房秋玮最后只好打掉重练,回归到一人模式,回到自己家中,一人分饰多角,客服、包装、出货、营运全部包办。 房秋玮笑说︰「创业,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事业时,不躁进,先把基础打好,未来再慢慢升级品牌都还来得及。 房秋玮也建议,想要创业的人,最开始的第一步,先不要离职,可以在主业上,先拨一点时间斜杠。好比说你想要开电商,先利用下班有空的时间,在虾皮、momo 上先当卖家试试看。 这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你想要开设品牌 IG,那该如何经营社群、下广告等等。你也可以体验一下,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房秋玮在创业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找寻自己。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段话,来自于 20 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吴尔芙,在她名著《自己的房间》,感动了房秋玮,也成为她创立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品牌的核心思想。 我们大部分人不管在职场或生活,总是在意他人的眼光、外界的评价。但房秋玮经历了过去竞争激烈的外商工作,到现在创业寻找自我,她体悟到,没有人可以来告诉你什么叫做完美,因为每个人的完美都不同,每个人想要的人生都不同,我们不用跟别人比较与竞争,自己也可以更自在。 经营品牌也是如此。 Whomfor 吴尔芙轻珠宝饰品不会因为市场竞争,就随意迎合大众市场,就算成本较高,她也坚持制作敏弱肌戴了不会过敏的饰品,制作过程也追求环保,甚至免运门坎,房秋玮都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吴尔芙是 1000 元免运,许多人会问她为何不直接 399 元免运,更能吸引客人? 「因为我也在筛选我的客户,」房秋玮说,她将 TA 设定明确,就是现代的白领独立女性,重视打扮,喜欢阅读、投资、关注时事等等,而这也正是房秋玮的样貌。 成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客群。 大人学创办人 Bryan 也在访谈中提到,创业不要一昧的盲从,听别人说这个很夯就去做。思考「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找到自己,从自己出发,这样打造出来的事业创造才能打动人。 如果你对房秋玮的创业故事有兴趣,也想知道更多创业背后的眉眉角角,欢迎收听《大人的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3:成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客群|吴尔芙轻珠宝创办人 房秋玮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9, 2024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避免对未知的恐惧,你可以准备好的 5 件事
我自己算是个小小的经营者,也难免在各类聚会时,会有人跟我聊到创业这个主题。 不过,我发现,一些认识很久的人常常会跟我说:「等我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时,我就要离开公司出来创业!」或者是「待我把这份工作的某技能变强了/准备好/有钱了,那我就一定出来创业!」 但这类宣告,似乎就像每年许下的新年希望一样,大家年复一年都讲同样的事,但却从来没有实践过,也很少人最终有踏出创业的那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大家对于「改变」总是充满了未知的恐惧,所以总会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但老实说,我认为创业的准备恐怕永远都没有结束的一天。像我、Bryan跟几个股东出来创业,至今差不多快十四个年头了,但每一年我还是觉得有许多新事物仍在学。甚至觉得自己大概再给我十年,也很难说完全准备好。 当然,我也不是那种随意鼓励大家出来创业的人,但我总觉得,如果你真是有心要做出一番事业,你反正也不可能等完全准备好后才开展,不如把握核心比较重要。什么是核心呢?我认为是底下的五点。如果你能先把这五件事想透彻了,未来存活机率就能有效提高。 第一,不要只是为了「想创业而创业」 创业不是一种生活模式、不是人生目标,创业只是「把事情做出来」的一种手段。你绝不能说,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卖什么、也不知道我有什么技能,只是觉得年纪到了或是很羡慕周围一些在经营事业的朋友,然后就觉得自己也该创业。 换言之,若没有想要达成什么目标、没有想解决什么问题、或没有想改变某些商业上你认为不够好的地方之前,千万不要把创业当作目标。 我们当年,其实是先想要提供我们项目管理的技能,成为企业顾问,但绕了一圈发现,台湾当时除了考PMP的补习班以外,没有单位对于项目管理实务的软件工具有兴趣。最后不得已,只好自己经营。这是我们创业之处的起点。 换言之,创业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但事后回顾,这部分却很重要。因为你目的明确,当碰到阻碍时才知道要修正什么,也才知道每日经营的决策重点在哪里。 若一开始没有这样的价值核心,就很可能沦为找风口与赶流行。当然,我也不会说这样完全不行,也确实很多人是这样而赚到钱。可是你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真找到风口并赚了钱当然没问题,但鲜少人能一帆风顺。若你碰到挫折时却没有目标愿景,你就很容易会放弃,也很容易去追逐另一个风口。最后滚石不生苔,反而会因为自己太容易动摇而难有积累。 此外,也不要因为不满就创业。有些人是抱持着「老板太烂了,我随便出来开一个新的,也能做得比他更好!」的想法愤而离职。这个跟「为了创业而创业」的状况都差不多,都是错误的创业动机。 第二,创业前得先有商业模式:此模式你已小型试验有效,而且心中已有成形之轮廓 讲到商业模式,没经验的人,往往脑海中会跳出一个很fancy的商业模式。比方说,他想先做一个平台,先免费提供什么,等人群聚了,再卖别人服务;或者以平台的形式去中介买方跟卖方;或者是我帮政府做一些什么事情,然后拿补助等等等等。 你问任何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他们都能讲出一个复杂又精巧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一向给新手创业者的建议就是:创业模式最好别太复杂。甚至最好简单到「纯粹只是买卖」— 你手上有个什么样的商品,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服务,而且你「真的可以成交」,可以把这东西卖给一个明确的族群。 换言之,你必须创业之前就小规模尝试,真的可以卖出一、两笔交易,确定你的商品或服务是可行的、是有人需要的、是能让你在创业初期就立刻带来营收。 你或许有听过精实创业(Lean Startup)以及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概念。这些字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背后的共同之处,都是强调当我们面对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时,应该逐步地、渐进地找出市场需求。当你在经验不足的状况下,若要有效的调整与测试,最好是让商业模式简单化,立刻可以执行和验收,才能确保是不是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 如果是一个很复杂的模式,你很可能得先花许多钱和时间,才能收集到市场的声音。但高度不确定性对于时间与钱的耗损很大。若花很多时间与钱最后却失败了,努力半天才发现一无所获,这是很可惜的。 另外还有个建议我也很常给:可以的话,不要跟政府拿钱。 一方面拿了钱,有很多相对应的文件要做,这会减少你研发产品或是服务的时间,而且这些文件对你将来也毫无用途。另一方面,当你拿了政府的钱,很容易会听不到市场「真正的声音」。 因为补助让你一直有收入,有种公司勉强能存活的假象。可是啊,就是这样的思维让很多人就卡住了。一直得仰赖政府补助来补血,而无法真正完整的从市场上取得营收。最后,公司的经营变成殭尸企业,死也死不掉,活却又活不大。这反而浪费你人生宝贵的时间。 第三点,在创业前,要尽量备齐:工匠、总管、行脚商人的角色。 千万不要创业后才来思考找人这件事。 最好在你上班时,就有系统地去物色将来合宜的伙伴。 你虽然不可能事前找齐所有人,但最少你需要三个角色:A.「能够把产品服务做好」的工匠;B.「能去协调经营管理」的总管;C.还要有一个「能够去面对市场」的行脚商人。 毕竟一间公司存续的核心需求不外乎就是产品、市场、还有管理。 而大部分的创业者,在一开始时通常只具备一项专长。比方说,你可能是一个擅长设计产品的工程师,可是很可能不善于应对市场端。所以,你最少要找一位能够互补,协助公司去执行这类事情的人。 不过初期而言,工匠与行脚商人又比总管重要。毕竟这两个会立刻决定经营上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是随着事业起飞,团队人数一定会越来越多,随着人数增加,就要有负责整合团队、提供管理规划的人。这时候总管这样的角色还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我要提醒的是,不要想说你要自己一个人来扛下所有的责任。尤其到了后期,团队大了,各种事情都会越来越专业,若还是你一个人要兼顾所有事情,必然就无法规模化。所以提早思考怎么分工与专业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重点! 附注:不理解这概念的,也可以参考我们的著作喔《三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 第四点,该培养经营管理的数字观念 创业要能成功,经营者自己必须要懂成本、毛利、损益平衡的概念。如果更理想,你更该把整个财务报表的经营概念都搞懂。虽然你不需要自己做财报,可是财报其实就是公司经营的健康检查报告。具备数字能力,也就让你能更通透的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 有些做小生意的朋友,常会碰到这类情况:每天营收多,手上许多现金,以为自己赚了很多钱,结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碰到状况时,却无法拿出相对应的现金,居然面临倒闭危机。 所以你必须有意识的把所有经营的内容都转成量化的指标。如此你才会知道,这段时间到底营运是往上走,还是往下降?决策有所依据,而不是单只靠想象跟猜测来做。 所以创业前,至少买一本财务报表的书,好好K完吧! 第五点,要有自己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 当你开始创业后,你会发现市场上充满各式各样的「建议」,而且每个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这时候,你若没有拥有自己的观点,很容易就被这些「建议」搞得你方向全乱。更惨的是,这类建议往往还相互矛盾,让你完全无所适从。 我就举个例子吧!前几年,如果要在网络上面曝光,想增加声量,你会发现有人叫你写部落格;但同时你会发现也有人说部落格落伍了,他们说Facebook的粉丝页才是唯一的关键。 你若心中毫无定见,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就会在这里迷失了。听人家说要建立粉丝页,就乖乖的去建,建了也不知道要干嘛,于是贴一些无聊的笑话或者心理测验,甚至去买粉丝。最后粉丝人数虽然增加了,但到底对企业经营有没有帮助?却完全不知道。前几年每个商家都有一个粉丝页,但大部分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你的资源多、时间多,跟着大家走那当然无妨。可是创业初期必然是你处在资源最有限的状况。也因此,你得要脑袋清楚地去分配资源。如果你是个文字能力强的人,就算很多人跟你说没人看部落格了,可是搞不好你透过文字,却能够打动到最多合适你的客户。这时候你继续写文字,也比你跟风拍直播来得更好。 换句话说,听专家建议前,你得自己先理解你的优势劣势,最后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方法与工具。这不管是产品面、营销面或者策略面,都需要让自己跟着专属于你的优势来建构。才不会一下做这个,一下做那个,或者白费心力在你根本没有优势的事上。 不过,我也要提醒一下,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但是不表示你就要顽固到底,如果市场的证明你的观点是错的,比方说开了一个部落格,结果都没人来看,这就表示你可能要在方向上做些调整。能不能调整风格、方向、文风,然后慢慢慢慢找出到底你要打动的族群他们想看什么?给他们对的内容,若流量与转换能反映在数据上,那才表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 你若根据你自己的优势而做出假设,就该因应这个假设去执行后续一系列的策略。结果好,那就持续执行下去;如果结果不好,那就要尝试多方调整、轴转,直到你能真正找到市场喜好。 以上五点,是我认为大家在出来创业之前,应该要花心力想过的问题。如果这些有,那你在后续的创业,一定会相对顺利许多的。 延伸阅读 想当创业者的,我满建议大家可以来参加我们这堂课。让你在安全的环境中测试自己的经营能力,并学习财报的理解: M101模拟商战初阶 - 经营者的决策养成(14PDU) 本篇可以搭配我们的 Podcast《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听!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