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39 posts
Sort by Latest
「我该裸辞,全心投入创业吗?」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不要让自己陷入「背水一战」的情境
在这次的文章中,我要回复来自听众的提问信,不过和先前一次挑一封信不一样的是,这次我选了两封情境正好相反的信件。我想透过这两个分别来自「皮皮」及「Liya」的提问,大家应该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我们先看皮皮的来信: 「你们好,我是皮皮。过去这段时间,我持续收听两位的 Podcast,今年年终,我勇敢地做出了下个阶段的决定。 2023 一整年,我都在了解自己的个性,我希望自己未来的步调、工作还有生活时间是适合自己的,也在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是我可以持续做下去的,算是向内探寻的一年。 这一年,我白天一样有朝九晚五的工作,其他时间我推进关于花的一个品牌,我增加了不同的作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所以我在年终前后,跟老板提出希望我的工作可以改成部分工时的兼职人员,一方面我可以维持每月基本生活费用,另一方面我可以多出时间学新东西,如网站、营销、花艺美感等。除了以上大方向,我也不限制任何对未来有帮助的能力。 我的两位老板都很支持,家人也从原本的不太支持,到现在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同意。我发现就像你们说的,其实最大的阻碍是自己。真的做了之后发现,其实也没什么阻碍,自己尽管做下去就可以。 可是我也想问,会不会有什么隐藏的危机是我不知道的?未来有没有什么事是需要多注意的? 因为我和一位朋友聊未来规划,他认为我这种一半时间反而是最危险的,他觉得我应该要裸辞才能置死地而后生,自己才会因为有金钱压力,而更认真经营。 不知道两位的想法是什么?谢谢!」 -- 我对这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虽然我不敢说这概念一定正确,但以我自己而言,目前人生中若要说有甚么「很坚定的信念」,大概就是:「绝对不要」让自己陷入需要背水一战的处境。 非但不要自己跳进去这么做,更要极力避免「环境」把自己逼成这样。 但什么是「环境把自己逼成这样」? 这种我看超级多,很多人职涯问题完全就是这样。比方说他们一开始在一个不好的职场环境过度忍耐。这可能是源自于没有意识,也可能是懒惰,或是没有逼不得已就不作为。以至于工作了十年、二十年都没太多进步,这些年下来也没学会甚么新技能。 可是,当事人自己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力正随着时间下降。结果某天突然跟老板吵架愤而离职,或某天因为公司缩编,亦或是工作出包被革职甚至资遣。这时候手上只有一点钱,偏偏还有房贷,或是小孩要读书,于是得在三个月内快快找到下一步。这种就是自己把自己搞到陷入需要背水一战的困境中。 也既然环境会偷偷地想把我们逼入绝境,所以你自己就要让自己尽可能不会陷入得逼着做决定的情境。 也因此,当皮皮讲到,要不要裸辞逼自己背水一战? 我的答案当然就是:「请绝对不要!」 因为陷入背水一战时,其实很多人真的就很难脱困。唯一能仰赖的就是「你得非常好运」。可是好运要从哪里来?我真不知道。常常就只能看上天有没有垂怜了。 有人会觉得:「但有时间压力,人就会因此更拚啊,这不是很好吗?!」 但我要提醒的是,人生中有很多突破其实不是单靠「拚」,而是在突破前,我们需要花长时间的酝酿。 以花艺品牌来说,皮皮必定需要一段时间让潜在客户注意到自己。就信件内容来看,皮皮可能也不是那种家庭资源超级富足,可以大量砸钱在全台湾铺天盖地买广告以快速买知名度的。所以能做的,就是花时间来持续迭代和优化、做出好的作品。 有几个信赖你的客户,建立口碑,传递出去,建立市场信任感。甚至关于产品设计、收费模式、商业模式,势必也都要花时间反复调整,才能稍稍站稳脚步。在还没做到这程度时选择背水一战,除了给自己压力,带来快速崩溃外,我看不出有任何好处。 而且,如果你真裸辞,结果半年下来还没人喜欢你,你该怎么办?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还是做什么短线议题?当你很需要钱,你就很难坚持长线的价值了,不是吗? 反之,如果你不裸辞,不让自己承担经济压力,就不必焦虑短线的变现问题,不必硬拿还不是很好的东西出来卖。你把东西质量顾好,不牺牲客户信赖。只要你东西有特色,总会慢慢被市场看到。就算后来发现自己可能没有才能,东西没有竞争力,你也会甘愿的理解这件事。 人生有些事确实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是你要注意一下,古代那些讲背水一战的,其实都是夺去「别人」的希望,让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跟着你(将领)往前冲。所以这比较是士气问题,而不是背水一战有什么好处。 但正常人的人生,很少是「士气问题」,不是你想不想做,而是积累够不够的问题。毕竟积累不够,没人喜欢你的作品,你很有决心,让自己背水一战,也不会更快被市场接受。 既然如此,不要让自己被环境所逼「不得不」,也不要自己把自己放入那样的境地。一个正常人想做出成绩,其实需要努力到一定程度,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程度,所以我们更得保护好可以努力下去的状态,也就是不要让自己必须背水一战。 -- 这概念其实也连到另一封信,也就是 Liya 写来的提问。 来信内容是这样: 「Hi Bryan and Joe, 我是 Liya。我目前遇到的是经济和职涯的选择。 我今年 34 岁,本来是个软件研发工程师,一开始只是因为想赚钱才进来,后来就觉得大家都好宅,于是心里非常怀疑,觉得要变得跟周围大家一样吗?后来做了两年,工作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所以我觉得很无聊。 在这期间我做了投资,打开了一点关于金融的眼界,我觉得做金融每天都可以跟世界变化接轨,跟我喜欢求新求变的性格可能比较吻合。所以我趁着案子结束,就跟主管表示我想离职,离职后我去考了金融证照,应征了证券业,目前成为证券营业员,刚到职一个月左右。 那为什么我会有经济问题呢?因为当时我信贷去做投资,原本认为我有工程师工作,即使考虑房租跟贷款也还有余裕,而且我有留下紧急预算,所以思考一下我就去贷了。可能因为离职的空窗,加上我把部分紧急预算拨出来投资,所以生活就被我逼得很紧绷。 虽然我现在在证券业工作,但业务性质领的就是基本薪资,其他则靠业绩奖金。可是我还是一个在试用期的新人,目前无法挂奖金,当然也没有客人,所以我目前每个月出去的钱都大于进来的。 当时我想过这问题,也觉得业务工作可以赚比较多,只是进来之后,我发现我没有金融相关背景,也没有业务经验,在新的领域和职务上需要很大的适应。所以如果我真要开始赚钱,至少得花一年半载,这让我警觉生活在这之前可能就会面临危机。我也有接短期的打工,但其实还是不够。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该回到科技业,起码经济上可以获得舒缓? 事实上,我也发现自己的个性可能不适合做业务,或我对说话并不擅长、学得不够快、记忆力也不是很好,所以我有点信心不足。在未来业绩增长方面,我也没什么自信,外加如果客户经营得不好,人际压力也很大。我认为金融业的容错率比科技业低,面对客户跟他赚来的钱,要承担的责任也更大。 可是如果因为经济压力跳回科技业,又觉得是不是放弃了很棒的成长机会,也担心自己是不是不负责任...... 我想要自由、不被束缚,想要有人生的话语权,但现在好卡关。想问 Bryan 和 Joe,我该如何找到最佳解,或是该如何设定阶段式的目标,来判定自己的下一步?」 -- 看完 Liya 的信,我想大家明显会发现她的处境和皮皮完全不同,Liya 某种程度已经把自己放在几乎要背水一战的处境中了。在这状况下,时间压力、经济压力、选择压力几乎是会把人压垮的,这也是为何我前面会建议皮皮,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处境。 至于 Liya 能怎么办,我有两个提醒。 第一个我想提醒的是,自己做投资、拿自己的钱来投入市场,跟当营业员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自己投资时,你可以有自己的步调,也可以专注做各种研究。但营业员其实是一个「业务工作」,这跟自己投资其实是独立的两件事。你能投资并不表示你能当营业员。不过呢,可不可以,其实不试试也真不知道,所以你或许也就请认真体验看看。半年你大概自己心中也有谱了。 第二个提醒是,你的困境,其实是你策略错误而让自己陷入的。辞职本身还好,转换跑道也还好,只要你之后能做得开心,我觉得是没关系的。 可是新路线要成功,势必需要时间酝酿。但你因为过度贷款,而把自己的时间余裕降低。现在从信中来看,已经降到非常低,低到你其实已经没有本钱和条件继续试误下去的境地。 你说,我怎么知道没有条件? 原因很简单,Liya 开始紧张和焦虑了。如前面提到,人一旦紧张焦虑,就很容易做出短线的选择、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让自己的处境更糟糕,选项也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发现自己开始焦虑时,我认为第一件事就是设法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尝试退回来,不要让自己再面对这个焦虑的情境,直到重新累积足够充分的余裕后,如果还想尝试,那再来尝试。 至于目前具体能做些什么?我会觉得 Liya 可以设法先把贷款降低,不管是跟家里借个钱、变卖手上其他资产,或甚至贷一些低利的钱来还贷款都好,让自己的心能安一些。千万不要因为这个焦虑,而去做风险更大的行动。 另一件事是,请解除自己「迅速就要成功」的压力,因为一件事要能做出成绩,绝对不是半年、一年就足够的。 而且如 Liya 说的,在这件事上她不是特别有天分,就算退一百步来说,她真的很有天分,客户的累积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到的;尤其 Liya 又是从其他产业半路出家来的,这难度又更高了。 万一 Liya 真没办法跟家里借到钱,也没有别的资金来源,换做是我,我会选择退回去,做我擅长而且收入相对高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把信贷还了、也存个两年的生活开支,而且同时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再慢慢搞懂金融商品,并且厘清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当个营业员。想清楚了,也准备好了,如果还想再试一次,那再来行动。 Liya 在信中写了一句话:「我想要自由、不被束缚,想要有人生的话语权,但现在好卡关。」 我的答案是,大家都想要自由的,这很合理。但是你日后最该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帮自己建立余裕! 余裕!余裕!余裕! 因为很重要,我们讲三遍。 事实上,我们节目、我们课程也讲过很多次的东西。你必须有余裕,才有选择权。有选择权的人才有自由才有话语权。当你把自己的余裕搞掉,你就没有自由了。 如果你资金够充裕,让自己休息不上班也不会焦虑,你就可以做各种尝试。或是,如果你时间够,可以慢慢学东西,你就可以稳定成长。如果你可以慢慢累积客户不会生活过不下去,你就不会有压力。 但 Liya 现在的焦虑、不安、压力,就是因为你没有选择。立刻得成功,你又知道要快速成功很难,才会造成的产物! 所以我才会一开始说:你要尽一切力量不让自己陷入不得不背水一战的窘境。 因为你细细想想就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逼自己就会做到。 三个月时间,你就会找到足够客户吗? 三个月时间,你就会变成很强吗? 三个月时间,你就突然很会赚钱吗? 逼了就会有突破吗? 我知道很多故事中有那种主角被逼了、主角在团队都倒下了、主角受到极大的压力,在高压下能力突然就突破的故事。 但,那是漫画,不是人生。我讲句不得体的话,大部分人的人生不是被逼得不够,生活还不够逼人吗?真相其实是我们没有才能。没有才能,你逼死自己,对不起,其实还是逼不出东西的。 比方说鬼灭之刃炭治郎吧。他被逼着逼着就能斩裂大石,但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有力量潜伏在心中。但你我只是平凡人,我再怎么逼你,你多半连木板都打不破,所以逼死自己这绝对是错误的策略。 我也还是语重心长的建议,我有一场讲座谈的就是「平凡人最需要的人生策略」。很多内容跟你的理解都是相反的,跟你学校老师教的都是相反的。但因为累,我大概一季开一次。届时两位若有空,请务必来听听看,叫做【S012人生难题的系统思考法】。 我也真心建议有需要的朋友来参与,让自己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能以理性思考与全新策略,化解种种难题!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们的 Podcast 节目《大人的 Small Talk 》一起聆听,在多数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都可以找到!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11, 2024
远程工作者 Zoey 的转职故事:想成为远程工作者,该做什么准备?(心态、技能篇)
今天的题目灵感,是来自佐依・理想生活设计脸书社团的团员 Aliza 阿毛 & 吴品萱所提出的问题,他们问说: 「想问 Zoey ,在改变环境 / 从事远程工作之前,你做了多少准备?想知道 Zoey 在转换跑道(服装到平面、旅游到品牌规划)时,是否有过内心挣扎,并且花了多少时间做准备?」 我特别挑这两则问题来回答,是因为满多人会来问我要花多久的时间,以及到底该有什么样的准备,才可以变成远距工作者,所以,今天我就来把秘密大公开。 收听完整内容:Apple / Android 但是呢,为了要回答这些问题,我必须要分享我的职涯之路,以及中间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当作我一边陪你闲聊、一边和你分享我的故事吧。 故事从网拍公司的美编发迹 我在高中的时候呢,是念室内设计系,当我高中一毕业,我就开始打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间网拍公司当网站的美编,因为大学是念夜间部,所以我白天都在那间公司上班,做了一年多。 那时候的我从只是一个高中生,开始到职场上接触市场需求,然后去观察很多网络商城是怎么样去设计他们的店铺,美化他们的电子商店,我就开始对网页设计很感兴趣,所以就开始自学程序语法。 然而,如果你是设计系的话,你会知道不管你是什么设计,Adobe 基本的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 那些工具你都要学的,所以我高中毕业呢,就有一些设计底子,然后进到网拍公司,每天也都是疯狂磨练,后来又进大学念设计,又再学到了更多技巧,所以这个设计领域,我被磨的比较专业。 设计师兼职营销小编 后来我经由朋友的推荐,到另外一间外商公司工作。那时候我大概大二,进到那间公司开始负责网页设计、纸本印刷、包装设计等工作,因为是小公司,事情很杂,我也开始接触一点营销,帮忙做网络宣传,经营粉丝专页和公司网站。 有趣的是,这间外商公司是在做法国精品进出口,我很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跟法国客户沟通的时候,会常常联络不到人,他们很常罢工或者去放假了~ 如果你晓得的话,有些欧洲国家会有四到六周的带薪年假,尤其是夏天,有时候他们一放就会放假一两星期,货都叫不到,当时我就突然间觉得,喔天阿,国外的公司可以这样喔也太爽了吧?(天真无比)但是呢,那时候就开始萌生了我想要到国外工作的念头。 茫然的大学生,开始多方尝试 然后又过了快要一年的时间,我离开了那间公司,当时我大学三年级,如同每个学生,我开始面临一种无比的茫然,做设计的工作也开始变得很腻,觉得实在不想要进办公室,也不想要一整天坐在计算机前。 那时的我开始迷恋上旅行,只要有假期就会自己或和朋友到国内外自助行,我也因此开始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一边工作,同时又一边旅行,让我养的起自己? 当然那时候的想法只是摆在脑中,我并没有好好的去计划这些事情,反而呢,我决定尝试一些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来看看我是不是想要转行,不当设计师? 所以呢,我加入了健身房,当了一阵子的教练,因为我很喜欢运动,也认为在健身房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过那时候因为工时太长,加上依然「长时间待在室内」让我发现,尽管有站起来走来走去、不是坐在计算机前面,对我来说好像还是不够的。 「能够自行选择工作地点」似乎才是我的目标,而我也发现我虽然满喜欢有同事的感觉,但是当作起正事,我好像还是比较喜欢独立作业,所以我后来也选择离开,开始当起 Freelancer。 没有接案经验,到底要怎么开始当 Freelancer 呢? 首先,我把我以前在学校的设计作品,还有在公司做过的东西,放到 518 外包网上,付费当他们的会员,每天就开始投作品集,后来我就开始接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案子。 比较幸运的是,我后来接到比较长期的固定案,开始到共同工作空间工作,然后在那里认识了满多同样也在那个空间工作的商家,那他们就开始请我帮忙,于是我的大三后半段和大四初,差不多就是在接案的日子中度过,所以我的接案人生虽然没有大赚,但也不会不稳定,因此口碑营销是不要断粮的一大重点。 另外一个难题:毕业后的人生规划? 那时候我大四的上学期快要结束了,我就开始在思考那我毕业之后是要进服装产业呢?还是要继续做平面设计?还是要尝试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当时呢,很刚好的,我的学校释出了到海外实习的机会,这又在此提醒我想要到国外工作的那个梦想,所以我想都没想的就去参加面试征选,最后终于过关斩将,得到了奖学金,我的大学四下就到了纽约实习。 当时我实习完毕,内心再次 99% 确定我想要找到一个不被地点限制的工作,所以我就开始用「远距工作、远程工作、在家工作」这样的职缺关键词去做搜寻,后来为什么会当上旅游编辑,其实我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你可以观看我的远距入行故事,或者回头翻到广播第一集,我也介绍过。 转职之路开始:从设计师变成旅游编辑 我算是被推荐进这间旅游公司的,原因是我平常很爱写游记,同时又喜欢拍旅游影片、摄影的关系,所以很幸运的,当时的老板看上了我的作品,进入旅游公司之后,我就开始以半远程的工作模式到处出差或在家工作。 当时的工作内容,有很多要接触企划与营销的东西,那时候也让我了解到,想要当网红部落客,要懂的不仅仅是内容创作,而是品牌操作、客户分析、社群营销,这些东西你都要会。 从编辑变回设计师,又变到内容创作者 / 策划师 一年之后,我从旅游编辑这个职位离开后,其实我又回到了设计本业,只是这一次因为是外国公司,所以工作模式呈现完全的远程工作,我也因此展开了所谓的 Digital Nomad 的生活。(想知道我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请点这) 之后的生活,我就这样一直做这个外商公司的工作,直到大概在一年前,因为工作需要的关系,我也开始接触社群营销和内容策略,并作数据分析、简报等等。于是,我也开始一边因为工作 + 自己兴趣,学习所谓的品牌规划,一路直到现在。 因此,让我们来回答阿毛所问的问题: 「在改变环境/从事远程工作之前,你做了多少准备?」 我之所以会分享我的故事,是因为我认为这好几年来的工作经验,都是远距工作的准备。 我在国中基测完选科系的时候,那时候也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远程工作,只是依着自己的兴趣,选了艺术相关的设计学系,高中毕业后的职场加上接案磨练,也让我把设计的基底打得更扎实。 后来发现自己可以在家接设计案,也是个因缘际会的巧合,而找到第一份可以办远程的旅游编辑职缺,完全不是看到我的设计作品,而是我平时的兴趣累积:写文章、架网站、做影片。 所以平时经营个人的兴趣与作品,可说是重要到不行,因为那就是你遇到伯乐的平台,那就是你找到工作的机会。 那至于现在我的这份完全远距的工作,如果你要说做了多少年的准备,可能是从我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这段时间,都是所谓的练功的准备,那时候就是专心地想把设计练好,做好自己的网站、有一个可以置放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的平台,让自己去 showcase 这些年的成果。 另外来回答品萱的问题: 「想知道 Zoey 在转换跑道(从服装到平面、从旅游到品牌规划)时,是否有过内心挣扎,并且花了多少时间做准备?」 如果你听完我的故事,会发现这些点到点之间,都是有好几条线牵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的转换跑道,其实是循序渐进,不是突然间跳槽,接触我完全不会的东西。 许多人听到我的转职经验,都以为我直接得到一份没有经验 Offer,因此很想知道我是怎么找到这些机会的?其实不是,我都是在 A 工作的时候,刚好有机会接触一些超出 A 工作范围的事,然后一点一滴累积更多技能,因此得到了 B 工作的 Offer。 我认为在现在所谓的零工 / 斜杠世代,很多人一定都有经历过一人多任务,或甚至是被公司物尽其用的经验,而我当然也是。那个当下呢,绝对是会有点埋怨,但我认为我们的技术可能都还不够纯熟,多多接触是好的。 你可以从中去观察自己其实「不讨厌」做哪些事情,那那些事情是否未来可以 apply 到你的工作上,自己在业余时去做进修,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跳板? 所以如果你问说我内心有没有挣扎,其实我没什么挣扎,那从一份职业转作另一份职业,到底花了多少准备呢?我觉得两者之间应该都有重迭至少半年,才开始去作衔接。 也就是说,我可能先从旅游编辑开始,一开始写文章,后来要自己编辑企划、接下来开始设定群众的样貌、找到我自己(也就是个人品牌)的定位,不知不觉,我开始在做一些很像是 Branding 的事,那我下一份工作,也许就可以开始往 content strategist or 品牌企划前进。 Your takeaway:想成为远距工作者,你在「心态」上该有什么准备? 远距工作绝对不是比较轻松的工作,尤其是你的个性要很积极主动,同时要很自律,我有时候会觉得这先软性的特质其实胜过你实际上的专业,例如你懂不懂得被动沟通,听不听得懂对方讲话背后的意思,以及知不知道危机处理?还是一碰到问题,如果没人带你,你就会乱了阵脚? 因此,心态上面,我一定要先把丑话说在前面,远程工作不轻松,你要是一个非常懂得独处以及照顾自己的人,你会不会因为一整天都在家,就乱吃乱喝、作息乱掉,身体经常出状况呢?你会不会因为都没有人和你聊天,就会一直手痒想要在 Line & FB 上面找人聊天,而影响工作效率呢? 因为你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不会有同事在身边,如果你想要扩展交友圈,或者认识更多同业,你必须要自己非常主动去和大家交流,因此如果你是单身的话呢,你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孤寂(哈哈)。 不过如果你是计划要去旅行,这样的工作型态也许能够符合你的期望,只是旅行时的交友也要自己主动展开对话,旅行时会面临到的网络不稳、过度劳累、环境适应,自己也要先有心理准备。 想成为远距工作者,你在「技能」上该有什么准备? 老实说,我认为现在远距工作越来越普及,虽然是大宗,但远距的职缺不再只是设计或工程师独占天下了,像是我之前就有介绍过珠宝设计师、塔罗师、专栏作家,他们都是拥有远距工作特质的工作者。 因此,「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技能固然重要,但你也不要小看自己的软实力,例如说沟通能力、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还有看脸色的能力)等等,这些技能都有机会让你找到远程工作。 而除了你的基本专业能力之外,一个远距公司其实更在乎你的人格特质。你是个会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的人吗?你是个要别人说一步才会做一步的人吗?你是个负责人的人吗?你是个诚实的人吗?你懂得举一反三吗? 一个远距公司要雇用你,你必须得到它很大的信任,所以你的表达能力、个人魅力、说服力、沟通力,这些都是我认为你可以去做加强的部分唷! (Photo from Zoey) 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故事,希望你不要介意。 我真心希望这些内容有带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你听完应该知道,我不是一系之间就变成 Digital Nomad 的,这些年的努力,来来回回以及茫然,其实现在回头来看,都不是白费,我相信你有一天也能有这样的体会,所以,请你好好享受自己现在的旅程吧。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我的转职故事:想成为远距工作者,该做什么准备?(心态、技能篇))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9, 2024
在台湾也能向海外求职?3 步骤 6 项反思问题,不藏私秘籍分享!
在台湾工作一段时间后,你是否想过到海外展开新的冒险旅程,向国际更多元的市场前进?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出国留学,但海外求职也可以是个选项! 在毕业后一年后的一个夜晚,突然觉得从未出国长时间生活十分可惜,或许国际的市场有更多机会等着我去突破自我,然而一些现实的因素使我无法留学,所以便开始了在台湾的海外求职旅程。 以下我也将准备计划分为 3 大步骤、6 项反思问题,帮助也想向海外求职的朋友们开始规划! 相关文章:不是相关科系,也能成为数据分析师吗?入行计划 4 步骤 3大步骤,6 项反思问题 步骤一:拟定计划 (Set Your Plan) 在开始任何人生旅程时,一开始必须要有完整的目标和规划,如此才能帮助自己逐步实现梦想。这个阶段可以反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想到海外求职?(Why do I have this plan?) 我想去哪个城市?(Where do I want to relocate?) 我计划什么时候实现这个计划?(When do I plan to go?) 以下是我当时的想法,欢迎以此为参考并激发自己的想法! 1. 我为什么想到海外求职? 因为当时感受到台湾发展虽然十分稳定,可是似乎可以从身边的前辈看见自己未来的模样...于是我开始反问自己:「难到我不趁着年轻,到外面的世界闯闯看吗?或许能挑战出自己从未想过的一片天呢?」 再者,我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且能透过身在国际市场中,刺激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意志力,能在因着科技而无国界的世代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职涯与经验。 2. 我想去哪个城市? 因为不希望语言成为我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我选择以中文或英文为主的城市。此外,基于工作机会与市场大小的现实考虑,我目标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 如此一来,能接触更广大的市场,也能有更多新兴的职业机会。因此,当时上海、新加坡、纽约、硅谷,都是考虑的城市名单。 相关文章:提升英文能力很重要吗? 4 个数据分析师要擅长英文的理由 3. 我计划什么时候实现这个计划? 对我而言,是尽快能出发!因为留在台湾也只是持续待在一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没有绝对的缺点,但违背我想出台闯荡的梦想了。既然没有其他顾虑,那当然是立即开始执行计划啰! 在此也想分享为什么需要思考海外求职的「时间点」,因为求职无法立即实现,至少要规划三到六个月,包含撰写履历、投递职缺、面试、谈offer...等,所以最好能先评估自己的状况、履历的完整度、过去的工作经验等,再推估自己所需的筹备时间。 步骤二:准备履历 (Prepare Your Resume) 拟定好海外求职计划后,接着便是准备履历。与其直接开始埋头苦干写履历,不如在下笔前,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我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What is my advantage / disadvantage?) 我要如何符合市场需求?(How do I meet market needs?) 透过反思这些问题,能让履历更切中要点、符合公司需求、使用最精准的语句,让公司在短时间内看见你与众不同的价值。 1. 我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剖析自我能力不仅在履历具体强调优势,也能尽快在劣势上努力进步,例如修在线课程、多接相关项目等,以补足自己的劣势。 优势:因为过去的求学与工作经验,我有统计学概念与一些数据分析工具的知识。另外,商用英文能力让我在欧美商有更多机会。 除了硬实力外,意志力与抗压性是我的优势,这项软实力对海外求职的重要性在于,开始工作后,不仅面临跟在台换新工作一样的适应期,也要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小至在哪里买菜,大至跨国租房搬家,都会面对无法预期的挑战。 相关文章:Is it important to improve English ability? 4 reasons why data analysts should have great English ability 劣势: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我,没有硕士或外国学历,在海龟人才剧增的时代中,仅有台湾大学的学历便相对成为弱势了。此外,当时我才刚大学毕业一年多,所以工作经验或社会人脉十分有限。 为了补足这些劣势,我更注重步骤三中的内容,帮助我了解市场需要哪些硬实力,我可以尽快修在线课程补足知识。至于增广人脉,便是多参与专业活动,认识目前相关产些的前辈。更详细的做法可以参考步骤三! 2. 我要如何符合市场需求?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优劣势,透过自我能力分析与对人力市场的研究后,便能调整履历内容,强调自己的优势及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提供公司更多的价值,以吸引招聘人员的注意。了解市场的方式可以透过多阅读 JD,归纳出市场需要的技能有哪些。 相关文章:拥有这 6 大技能,你也能成为有竞争力的数据分析师! 步骤三:找寻机会 (Seek for Opportunities) 规划好目标并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后,便可以开始搜寻工作机会。这个阶段只需要问自己一个核心问题: 我可以向谁、在哪里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Who I should reach out to?) 1. 求职网站:LinkedIn 最推荐的求职平台是 LinkedIn ,因为不仅能搜寻各地的工作机会外,个人 Profile page 可以成为方便的 Networking 工具。 除了放上自己的履历、擅长的技能,也能与同事交换推荐信,以及与工作上认识的人保持联络。LinkedIn 也是许多公司分享最新消息的平台,所以可以随时了解商务趋势与时事。 2. 参与 Workshops、Meetups、Conference 这些活动有个共同特性:聚集相同兴趣的专业人才。因此,多参与这些活动,除了有机会与其他相同领域的专家交换想法,也有机会拓展专业人脉。 在参与活动时,可以在聊天后交换名片或 LinkedIn 以保持联系,慢慢累积专业领域的人脉。 3. Networking 透过上一点提到的活动,或是与学校同学、公司同事保持良好关系,长期下来累积人脉,不仅能让自己有机会向专业人士学习,在求职时,能透过这些人脉了解产业或公司第一手消息。 不过要注意的是,人的想法有时很主观,在与人讨论后,还是要自己反思或多方研究,归纳出较客观的信息。 这段影片描述如何利用 LinkedIn 建立 Networking,更有效率的找到合适的公司与职位! 以上三大阶段、六大问题: 拟定计划:我为什么想到海外求职?我想去哪个城市?我计划什么时候实现这个计划? 准备履历:我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要如何符合市场需求? 找寻机会:我可以向谁、在哪里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希望能帮助你在海内外求职前,有更完善的计划! -- 本文转贴自:Tiffany(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7, 2024
可以靠「接案」在日本生活吗?旅居日本 5 年 Leia 全职接案经验+技巧分享
很多人向往到日本生活,但却担心不适应日本职场文化、找不到工作等等,想说可以用「接案」的模式旅居日本。 但你心中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在日本有机会拓展案源吗? 接日文案子日语要很好吗? 接日本案子与台湾案子的差异在哪?有哪些要注意的眉角? 用「全接案」的模式,收入足以支撑生活吗? Leia 是一名旅居日本的视觉设计师,5 年前因为在台湾的工作陷入低潮,于是决定只身赴日本寻找新的职涯可能。她从不定期接案、找到正职,到现在开工作室全职接案,目前台湾与日本的客户都有,一路也在日本待了 5 年。 Leia 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在日本接案的各种问题。 如果你好奇 Leia 的故事,请看:日语不通、没有人脉、只身赴日,从接案到开个人工作室,Leia 如何从零开始旅居日本? Q1. Leia 一开始是怎么在日本拓展案源的? Leia 分享她日本拓展案源的三种方法: 第一,是朋友人脉。 刚来到日本,Leia 只有只身一人,不过她入住了 Sharehouse,室友来自世界各地,许多与 Leia 也是自由工作者,热情的 Leia 与他们成为朋友,后来又时常到 co-working space 工作、参加一些活动等,慢慢建立新的好友圈,而初期一些案源就是来自她的朋友圈。 第二,是接案平台。 她也会使用接案平台,像是 Coconala。但是同时她也发现,日本的接案削价竞争的状况也很惨烈,甚至可能遇到奇怪的要求。 在使用这类型的平台时,Leia 会先将自己的简历、作品放上平台,并开出自己认为可以的报价,拒绝与其他人削价竞争,她说:「(当你)把作品上传后,可以先筛掉一批不能接受你价格的人,而主动来询问的人大致上知道你的水平,也不会提出太奇怪的要求。」这样的方法其实成交率也不低,打破大家认为一定要低价才有竞争力的概念,重要的还是你的专业。 第三,主动开发。 Leia 也分享自己主动开发的经验,她先搜寻关西这一带的各种影像、网站设计公司,到应征页面投递履历与作品集。虽然这样海撒的方法,可能许多都是杳无音讯,但 Leia 最终还是接到三间公司的案子,而且至今都还有持续合作。 她建议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可以尝试看看,加上正式公司的优点就是价钱好谈、也有正规的执行流程,其实是拓展案源的好方法。 Q2. 接日文案子日语要很好吗? 如果你想要与日本公司合作,接日本的商业案,就会需要使用到商用日文,而这又比一般的日文更加困难。本身日文还没有很好的 Leia 分享, 接案初期全仰赖日本丈夫协助与客户沟通,直到今年才试着自行接洽客户。 虽然学习商用日文沟通很困难,也遇到过不少挫折,但 Leia 分享,有时会遇到友善的业主鼓励她慢慢来,「他说他相信我可以做得到,我当下超想哭,就算我语言没有很好,但是已经尽力的表达,对方也有接受到,被信任的感觉真的是无比的感动!」 Q3. 接日本案子与台湾案子的差异在哪?有哪些要注意的眉角? 日本的公司、流程在大多人印象中都是比较严谨,有许多流程、规则需要遵守,虽然接案的模式可能相对自由,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规则。Leia 举例,日本特别重视责任归属,当今天你接到一个案子,就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要擅自更动其他流程或设计。 好比说,你接到一个设计案子,对方发包给你图文,希望由你负责设计,但你对文字内容也有一些想法,于是提出修改,就算你只是好意,这也可能会踩到红线。 或许你可能觉得其他部分怎么做更好,但当你擅自修改其他部分,可能就会让发案的人被前辈、主管骂。「他们(日本人)觉得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工作。」 Leia 也补充,还是会有给予更动权的业主,但这还是建立于双方的信任与事前沟通。 Q4. 用「全接案」的模式,收入足以支撑在日本生活吗? 你可能想在日本生活成本比台湾高,靠接案是不是较难生存? 这关系到所居住的城市、消费习惯等等条件,但 Leia 分享,她现在就是全职接案在日本的兵库县生活,案源也稳定许多,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 选择二、三线的城市,月收入达二十万日币(约四万四千元台币)以上,就能维她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前提是不能太常外食。 如果你好奇 Leia 是如何从不定期接案,到日本找到正职工作,而后又自己创业全职接案,完整的故事与 Leia 旅居日本的方法,都在:日语不通、没有人脉、只身赴日,从接案到开个人工作室,Leia 如何从零开始旅居日本? -- 采访撰文/邱于瑄、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4, 2024
数字游牧网络攻略|出国网络选用 eSIM ,但没办法分享热点怎么办?
每个数字游牧的牧民们,都离不开网络,往往一有紧急事情,就要打开笔电连上线处理,在没有 WiFi 的地方,第一处个动作一定是打开手机热点。 但!当你打开手机设定时,发现「热点」的选项竟然不见了! 这时该怎么办? 下面两个步骤,帮你找回热点 找到你的 eSIM 通知信,找到 APN 这行 打开「行动服务 → eSIM → 行动数据网络 → 把 APN 字段都填进去 「热点」就出现啰! 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情况是我在使用 eSIM 的状况下遇到的,不确定使用实体 SIM 卡的状况。另外 Android 用户可以参考这边。 使用 eSIM 的好处 使用 eSIM 不只是不用担心弄丢原本的 SIM 卡、找不到工具更换。 最重要的是在国外刷卡、收验证码时,使用体验都跟在国内一样丝滑。对于数字工作者来说,每天都要登入一堆网络平台,这样的体验更是再重要不过了。 -- 本文转贴自:粘瀚文 Billy Nien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2, 2024
只工作,不上班!从半导体离职,「阅读前哨站」瓦基如何靠自媒体打造自主人生?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你真正要的吗?为了这个目标,你有没有勇气做出改变呢? 瓦基原本在台积电担任主管职位,是许多人眼里的人生胜利组,却毅然决然放弃累积十年的高薪与成就,踏上自媒体之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工作,活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什么转折让瓦基改变对人生的看法?他又是如何做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呢? 如果你也想为自己的人生找回自主权,可以搭配 Podcast 一起阅读本篇文章! 曾为工作牺牲生活,分手危机成为改变转机 瓦基曾是重度工作狂,为了追求职场的更高成就,他总是将工作摆在第一顺位,生活与感情都在其次。 尤其,瓦基常常放鸟与女友的重要约会。不管是与女友的纪念日约会,或是出国的行程,只要工作有事,瓦基可能就会直接取消、延期,甚至,有次瓦基获得从新竹转调台南新厂的机会,他立刻接受,事后才告知同住新竹的女友。长期以工作为重,忽略伴侣感受,让他们的关系岌岌可危。 转调到台南后,异地恋加上忙碌的生活,他忍不住反思:「我的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好像追求到了一点点,可能是职位、可能是表现,可是其他东西却都没有顾虑到。」 同时,瓦基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他天天都是公司与宿舍两点一线,假日再回新竹陪伴女友,忙碌、奔波的日子,让心力交瘁的他开始思考生活与工作间的平衡。「(当时)感觉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应该为自己做点什么才对。」 离开台积电创业,是来自感性冲动还是理性分析? 过去,已经有在阅读的瓦基,从书籍学习了不少投资理财、管理的知识。这一次,也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可以透过阅读,从书本中寻求帮助。 他一本一本的阅读,并尝试实践。后来也自学架设网站,每天利用一到两小时阅读与整理笔记,并发表在网络上,这意外地成为他调剂身心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瓦基渐渐地培养出自己的读者,大家的期待让他也感受到自己的贡献与价值感。随着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瓦基也看见自媒体获利的可能性。 最终,为了找回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价值,瓦基决定离开台积电,全职创业经营自媒体。 这个决定并非空怀满腔热血与冲动,瓦基透过著名的投资理论「杠铃策略」来思考: 「我把转职看做『下档损失有限』,因为我拥有的专业与背景,能让我再回到任何一间科技公司就职,(尝试自媒体)也就这一两年,大不了再回去;但是『上档的获利是无限』的,包含我可以带给世界的影响力、给自己的成就感、接受了新挑战,还有额外的收入。」 虽然瓦基内心十分坚定,但困难点在于「要怎么让获利匹配我以前的待遇和收入,才能进一步去说服我的家人?」 为此,他花了一年建立不同获利管道与策略,加上过往学习投资理财累积了财务基础,用实际行动说服观念保守的父亲。 对于想从事自媒体斜杠或创业的人,有哪些操作建议? 在百花齐放的自媒体世代中,怎么要才能脱颖而出? 瓦基建议:「要去寻找这个产业的痛点,就是别人还没做、或别人做的还不够好的,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要看到,却还没看到的东西」。 像是瓦基逛遍各家书评网站,就决定要提供一个不只是列点摘要,还要结合说书者人生经历与启发的内容,而且这个内容网站不能含有大量广告影响阅读体验。 同时,瓦基也分享自己经营各大媒体的策略。他以贝佐斯的名言思考:「未来十年有什么是不会变的。」 他举电子报为例,「不像是脸书或 IG,算法帮你推,你才会被看到,这么一来就必须迎合算法去制作内容。但如果是经营电子报,你寄 Email 给你的订阅户,不只会长期累积他们对你的信任,而且就算五年、十年后其他平台都倒了,你还是可以寄 Email,这就是十年不会变的东西。」 瓦基花费最多心力将 Podcast 作为核心骨干,并专心经营 Blog、电子报。因为这些不会被算法左右,不管怎样都会被订阅者听见,其次则把算法的平台全部当成辅助营销的工具。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陷入知识恐慌,也避免提供过于庞杂的信息给读者,瓦基学习费曼的 12 个难题思考,也就是专注于自己最爱、最有兴趣的 12 个问题,与这 12 个无关的内容都先过滤掉,这样一来接触的信息量少而单纯,但是质量更好,信息浓度更高。 夺回人生自主权,不再被工作与情绪绑架! 瓦基很早就勾勒出内心向往的「完美工作」模样,「我自己定义的完美工作,首先要有自由选择做或不做什么工作的自主权,第二个是必须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帮助,第三个是工作内容能让我持续学习新知识」,而现在这份工作正符合他当初所设定的条件。 现在的瓦基,过上了自己的理想生活样貌,依照个人偏好与状态来安排工作的时段与内容,他喜欢在上午进行灵感写作,下午处理访谈、会议等行政事宜,傍晚则是满足阅读兴趣的时光,假日再安排和女友、朋友的聚会,「我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多赚一点钱,什么时候少赚一点。」瓦基笑答。 除了夺回工作自主权,情绪也获得自由。 瓦基表示,过去他经常用年龄、职位、薪资、有房、有车等标签,来定义自己与他人的价值,力求拥有比别人更多、更漂亮的标签,「直到开始经营说书,慢慢了解自己的特性与优势,才逐渐跳脱出竞争与比较的无限循环。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就好了,这帮助我的心情更平静、更稳定」。 「自主人生」是瓦基的最大愿景,他以三十岁为分水岭,跳脱过往循规蹈矩的升学与升迁,不畏挑战地踏入真正有热情且擅长的领域,并将这段转变历程写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这本书,「我想透过它传达一个理念:不用害怕过去的自己没有资源或地位,真正的故事是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每一刻,现在就动起身来写写自己的故事吧!」 -- 撰文整理/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30, 2024
日语不通、没有人脉、只身赴日,从接案到开个人工作室,Leia 如何从零开始旅居日本?
30 岁是许多人认为该稳定工作与生活的时候,但 5 年前,当时 30 岁的视觉设计师 Leia 在工作上屡屡不顺,下班后还继续接案补贴生活,终日忙碌的节奏也让她筋疲力尽,最终 Leia 决心辞职远赴日本,寻找职涯和生活的新可能。 一开始在日本的她,日语不好、没有人脉,还没有稳定的正职工作,靠着过往的台湾接案工作为生,一边寻找工作,但 5 年来,Leia 不仅找到了正职工作,而后还结婚、创业,至今仍旅居日本。 现在的 Leia,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全职接案,在日本的兵库县乡下与丈夫一起远程工作,春天时还能欣赏家门前一整排壮观的樱花树,同时,Leia 也找到了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再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出外靠「朋友」!Sharehouse、co-working space 建立新的人脉圈 时间回到 5 年前,Leia 用「打工度假签」来到日本京都,预计先用一年,试试看发展新的工作与生活。但 Leia 当时的日文程度只有 N4,也就是日常交流都蛮困难的程度,而且没有任何人脉,想要进入日本公司,找与自己的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我先在台湾接了两个大型案子,让我在日本前半年不找到工作也不会饿死,加上我自己带的预备金,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观察日本设计产业的环境。」Leia 说。 花了一年的时间,Leia 最终找到一家新创公司的设计师工作。而找到工作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她的「新朋友」。 Leia 分享,她刚来到日本,就入住京都的 Sharehouse ,认识来自各国、不同专业的朋友,同时房东知道她是接案设计师背景,就热情地介绍她 co-working space,去认识其他同样工作模式的人。 「日本人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当你来到一个聚会,他们会介绍你给大家认识,像是你是谁、你的职业,然后大家有兴趣可以多多交流。」不怕生的 Leia,在许多的聚会、交流会上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出乎意料地也接到了一些日本朋友介绍的新案子,甚至是在日本新创公司的正职工作。 这群新朋友也抚平 Leia 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Leia 建议,如果你担心到陌生环境会孤单或害怕的人,又能接受与别人共享空间,Sharehouse 会是不错的选择,像是她的房东很积极的促进各国室友交流,也经常举办烤肉派对、爬山等活动,让你在外国也有依靠。 Sharehouse 房东举办的圣诞派对。(图/Leia 提供) 跨过语言障碍,让自己的专业被需要 找到日本工作,Leia 的考验并没有结束。 入职前,室友都为她感到担心:「你个性这么直接,你要不是被日本人气死,就是日本人被你气死!」虽然这句话并没有被验证,她进了一间年轻的新创公司,没有传统上严谨的前、后辈文化,但她仍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语言隔阂」。 她表示,身为公司里第一位外国人,公司里的同仁大多都讲日文,且不太会英文,因此沟通并不顺利,主管有时也会因此不耐烦,或者对她的事情冷处理,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反而更积极的向同事学习,「就像大人学曾说过,如果你的专业被需要,语言的问题就能稍微其次,听不懂都能再学、再问。」 Leia 参加公司尾牙,和同事一起滑雪。(图/Leia 提供) Leia 也努力提升自己的日文能力。 Leia 没有像大多人去语言学校学习英文,反而她的日文会话教室之一,竟然是「酒吧」! 她分享,酒吧里的日本人都很热情,会介绍大家彼此认识,「我的日文是喝酒的时候练的,喝了就不怕啦,不怕就敢讲啦!」可能有些人会担心女生在酒吧比较危险,但 Leia 说自己很幸运没有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平时可能会有一些人来搭讪、聊天,但因为自己跟 bartender 关系不错,可以为她出面解围。 Leia 离开京都前到常去的酒吧向老板道别。(图/Leia 提供) 她也提醒,这种场所难免会有酒品不好或意图不轨的人,一定要拿捏自己的酒量、结伴同行。 同时,她也使用了「语言交换」的 app ,与日本当地人练习日文,而这个方式也让她意外地认识了现在的另一半。 全职接案也能在日本生活!放慢步调找回初心 两年前,Leia 结婚,与丈夫一起开了个人工作室,从京都搬到兵库县,开始全职接案的生活。 但在日本接案案源怎么来?收入是否可以稳定支撑日本生活,都是一大考验! Leia 一方面一边跨国接台湾的案子,一方面积极拓展日本的案源。像是透过日本朋友的人脉、主动寄信给关西地区的公司,还是有使用日本的接案平台 Coconala,曝光自己的作品等等。 (更多 Leia 在日本接案的管道、技巧,以及与日本客户互动的商业眉角,敬请期待下集!) 时至今日,案源渐渐稳定,她也更懂得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她热情地分享,家门前一到春天会有整片的樱花树,稍微往北一点,也可以抵达温泉。也因为她住在比较乡村的兵库县,生活成本也没有想象中的高。 Leia 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附近欣赏自然美景。(图/Leia 提供) Leia 分享,选择二、三线的城市,月收入达二十万日币(约四万四千元台币)以上,就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前提是不能太常外食,「日本外食很贵,比起自己开伙高出至少三倍!」 原本预期只会在日本待一年的 Leia,默默地也待了五个年头。 Leia 回想起过去,在踏上日本前,她曾历经职涯低潮,甚至让她想要离开设计这一行,但当到了日本,Leia 放慢生活步调,让工作与生活达到平衡,她发现自己好像其实没那么讨厌设计,摆脱过去疲惫忙碌的生活,让她更懂得享受设计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同时也更懂得享受生活! 对于想到日本工作的人,Leia 也建议,保持开放的好奇心,多去结交新朋友,不要害怕说错话或听不懂,「我以前也常常担心不该做什么、说什么,」但是真正到了国外之后,摆脱过去给自己的限制,会更勇敢挑战不一样的事物,同时也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各地的外国人,文化的不同,彼此容忍的空间也会变大,让你可以认识意想不到的人与机会! -- 采访撰文/邱于瑄、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7, 2024
接案不再有年资累积,就很难回去职场吗?
我 2020 年 2 月离职时,不觉得会永远离开职场,而是总有一天会回去。 大约接案半年后,心里开始有点担心:「真的要继续接案吗?这样以后还回得去职场?」 以前面试时,人资都会问「某段时间」去做什么? 如果说自己在接案,会不会被认为是找不到工作,接案只是「好听」的理由? 怎么办? 走一步,算一步 我一边接案,但始终没有放下回去上班的可能性。 有时会偷偷看职缺,看有哪些新技能需求,就赶快自学,我也会刷技术社团,看其他工程师分享工作近况。 总之刚接案的第一年,心里的那份担忧从没消失。 短暂重回职场 我在接案一年多后,刚过完年,手上案子少,心里有点紧张,碰巧看到基隆有个工程师缺,马上去应征。 虽然公司愿意让我远程,但还是有被工作绑住的不自由感,再加上案子又多了起来,最后还是离开职场,继续中断年资。 案子稳定了 2023 年,我开始和几位客户长期合作,案源稳固了,同时,我的工作内容更像项目经理及业务,也不适合担任技术职,更不可能回去当记者。 我心里想着:「看来这辈子,只能靠客户养,不用想回职场了。」我也盘算着:「即使回职场,可能也是担任管理职更合适,或是做业务开发工作。」 而今到了新的阶段。 创业思维 2024 年,我开了公司,就几乎没有再想回职场上班的事,同时,我这两年开始做些小创业、合伙,收入源越来越多。 现在我可以创造一个全新服务,好好说清楚价值,让客户愿意付费购买,一直到了现在,我心里「没有年资」的恐惧才真正消失了。 故事还没结束。 新的合伙机会 近期有个新合伙,很可能会每周去一间公司工作,协助做品牌规划、数字化、工作坊。 因为担任的是策略规划,比较偏向管理职,突然间,自己竟用了另个思维回到职场。但,不是因为恐惧而不得不做,而是因为想做而做。 如果你正在接案,但心里担心没了年资后,未来无法回去职场,我想分享一句话: 「重要的是你提供的价值,能帮客户 / 老板解决什么问题,年资不是重点。」 这段话,也送给曾经恐惧的自己。 -- 本文转贴自:西打蓝(原文标题:接案后不再有年资,恐惧吗?)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5, 2024
【10/25交流聚会】族人召集!走出传统办公室,打开你的自由职涯梦!
详细活动信息与报名网站,请至大人学报名网站。 在办公室朝九晚五工作这么久,你是否常常觉得时间和空间都被限制住,想要有更多的弹性,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是否想要离开办公室,寻找远程的工作,却发现台湾远程工作真的很少? 你是否想要在正职之余,增加更多收入来源,像是建立个人品牌、接案、建立自媒体等等? 又或者,有一天你想自己独当一面,成为一个独立工作者,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近年来,数字游牧、Freelance、远程工作等等的关键词越来越夯,但很多人在追逐这条道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好比说不知道工作、人脉资源哪里找;有问题时,找不到人请教;又或者这样不同于一般人的工作与生活型态,常常被身旁的人误解等等。 为了解决大家在这条路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创建《数位游牧网》《数字游牧论坛》,提供数字游牧、接案、创业、副业经营等各种不同领域的信息,就是希望可以成为大家交流的平台,在此分享经验、结交族人好友。同时,我们也为已经在这条路上的大家,提供曝光舞台,让大家推广自己的品牌、服务,拓展人脉的机会,寻找合作机会。 一路以来,我们认识好多朋友,也发现这样新型态的工作与生活模式,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更有许多资深的专业工作者,以此开启人生的第二曲线。 这一次我们举办数字游牧的实体聚会,想要邀请所有追寻自由职涯的人,让大家可以交流彼此的经验、寻找伙伴,甚至成为朋友!欢迎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在这场活动中,你可以: 1. 参考前辈经验 我们邀请创业家、整理炼金术师林小印,曾历经人生低潮的他,透过「整理收纳」、「贩卖二手」、「投资理财」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与事业,也透过「整理」找到最舒服的生活,甚至达到「财富自由」。透过前辈小印的分享,你可以知道自由职涯可以如何设计,以及创业与远程工作的实际样貌生活,和最真实的心得体验。现场,你也可以与小印直接交流、请教,让前辈帮你指路! 2. 寻找族人盟友 我们知道在追求自由职涯的路上,你可能有很多疑问,却不知道问谁,或是这条路上的你很孤单,你想寻找族人好友,或是想和更多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盟友。我们有设计自由交流时间,让大家可以互相认识、分享经验,你可以在此拓展人脉,你身旁的每一位都可能是你未来的伙伴或好友! 3. 宣传个人服务 活动有 Lightning Talk「快闪短讲」 环节开放大家现场报名,你将有机会上台,在短时间内分享你的想法,或是你的服务、专业,让更多人认识你,拓展更多的合作机会! 很多人会问我们说:「这是一场数字游牧的活动,但我没有要边旅行边工作,我也可以来参加吗?」 当然可以! 我们一直觉得「数字游牧」不只是「边工作,边旅行」的代名词。 数字游牧背后所追求的「自由」,不仅是时间、空间的自由,更是职涯、生活上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数字游牧」是将自己视为一间公司,运用自己的专业价值,打破依赖单一公司的模式,找出那个可以让你带着走、四处提供服务的「专业」。 你不需要环游世界才能成为数字游牧者,只要你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技能和专业,哪怕是在家工作,也能活出数字游牧的精髓。 所以不管你有没有要旅行,或是你还是一个上班族,只要是想追寻职涯更多可能都欢迎来参与。 如果你已经在路上,像是你已经是接案工作者、数字游牧民族、创业家等等,我们也非常欢迎,因为在这里有很多族人,甚至是各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大家可以互相切磋、找到事业或生活上的伙伴,甚至还可以让你推广自己的服务。 现场会提供饼干饮料,让我们用一个夜晚的时间,来互相交流、认识新朋友吧! 谁适合参加这个活动 想数字游牧,但不知道如何开始的人 想了解怎么建立多元的收入管道的人 想了解如何经营第二曲线的工作者 积极探索职涯的不同样貌与可能性的工作者 追求不被地点局限的工作模式的工作者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工作者 已经在数字游牧、接案、创业等人,想寻找族人或是寻找事业盟友 已经在数字游牧、接案、创业等人,想推广自己的服务,寻找更多合作机会 活动时间 10/25(五)18:30 至 21:30 费用 499 元 讲者介绍 林小印 台湾首位结合「整理收纳」、「贩卖二手」、「投资理财」思维的整理师、讲师、作家、CFP®国际认证高级理财规划顾问,至今有 6 年教学跟整理师资历,5 年一对一财务规划资历,拥有超过 1000 位学员。 林小印曾是拥有上万件物品的购物狂,历经失恋与家庭问题后,决定开始用「整理」断舍离,不仅是整理自己的物品,更是整理自己的人生。曾任日商高阶主管的她,最后也断开待了13 年的工作,决定创业成为一位「整理炼金术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打造独特的事业,帮助大家用「管理公司的思维来管理物品」。同时,离开传统的办公室,走向兼具远程,以及四处到府服务的新工作样态。 详细活动信息与报名网站,请至大人学报名网站。
September 25, 2024
数字游牧、在家工作者的 7 种反常秘辛|异常梦幻的工作型态,不会来自正常的工作模式!
异常梦幻的工作型态,不会来自「正常」工作模式 在曼谷的清幽水池边在线直播、在纽约繁华的第五大道饭店教课,都是我数位游牧的经验。 数位游牧者不但工时短,收益还更高,这些美好的表象,其实是真的。 但爱因斯坦说:「只有疯子,才会做着重复的事,再期待看见不同结果。」 要达到这种「反常」状态,你也要「极度异常」的心态和模式。 以下是数字游牧者的 7 种反常秘辛,对许多人来说,随便挑一种就可能让你笃定:「根本不适合。」 1. 完全,数字化 在数字游牧状态里,「实体活动」几乎是禁忌。 当然你可以旅行、参加喜欢的活动,但在专业领域里,你的时间和肉体绝不能被实体限制住。 核心产品数字化 亲自包货、寄货、现场讲课都是不行的。变现只能用虚拟产品、在线会议。 会议必需数字化 在办公室里围一圈开会、交头接耳是不行的。日常开会都要上云端。 任务交办必需数字化 数字游牧者要精通远程沟通,最好用文字交流。 指示不清、重要的报价或交期模糊?抱歉,完全没机会去拍拍隔壁同事的肩膀、靠讲话厘清。 2. 完全外包 正版的数位游牧可不是在「旅游」的时候一边烦心,没有那种游牧还整天边回 Email、边处理客诉的。 它有个核心策略叫「委任(Delegation)」。 数字游牧必须精通外包艺术,也就是把重要任务包出去、委托他人处理,这种艺术要求:「再重要的任务,都给我外包就对了。」 写手外包 工程师外包 项目经理外包 最繁重的时期,我甚至连高阶管理者都外包过,我已经听过无数传统专业经理人劝告:这不会成功。 我也使用传统管理书上的原则响应:领导者的责任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3. 用钱买时间,买到全世界都骂你浪费 数字游牧讲究极致效率。 整个组织里,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游牧者的「时间」,时间,是最有限的资源,时间是用来旅居、创作,用来发挥最高产值的。 「时间宝贵」这个听起来简单无害的观念,真正实行起来往往要气走一堆专业人士。 云端空间要爆了,主管传档案省来省去? → 全体花钱升级,用钱买时间 昂贵的工具席次有限,共享账号切来切去? → 几万台币刷下去,用钱买时间 就算多双击就能省钱,也不该把时间花在点按。 你说这缺乏财务纪律、浪费钱?我说:缺乏效率观念、把时间浪费在「行政劳作」,罪行更重。 4. 早起不工作,要专心创作 每天只工作 4 小时却能年收 800 万美金的 Matt Gray 说:刚起床,是最适合创作的时机。 起床不看手机、不收讯息,直接开始创作。这 4 小时要干嘛?写作。 写内容、写「系统」:写出把核心任务高效外包、把时间产值继续精练的系统。 原来,用钱买时间的背后不只是花钱,还要发挥时间价值,你的时间,必须真的宝贵到淋漓尽致。 5. 自由,但不能太自由 不用通勤、没有上下班时间的自由生活,是什么感觉? 每天都像「星期五晚上」;这同时也代表每天也都像「星期一早上」。高度自由,代表你要用「高度自律」来驾驭。 根据数字游牧的「过来人」分享,他们各自研发了这些机制: 固定钟点规定自己上下班,上班时间穿正装 上班时间要走出家门再进来,象征进到办公室 居住空间划出「专门工作区」,下班后就不越线 6. 工时短,也不能有罪恶感 你必须在行事历上大笔划开: 08:00 – 12:00 创作 13:00 – 15:00 经营内容 有重要客户约访,怎办?没空。 有大单要来签约了,厂商很急,怎办?没空。 「每天工作 4 小时」其实不算极致,《一周工作 4 小时》才是数字游牧权威 Tim Ferriss 的经典理念。 你以为这是新兴产业、是年轻人的观念?不,这本书早在 2007 就出版了。这是「传统产业」。 7. 崇洋媚外 这里的崇洋不是真盲从,而是心态的翻盘。 数字游牧的源头知识,几乎都来自欧美: 权威著作 最新信息 经营心法和攻略 这些知识,同时也和华人文化严重冲突。在数字游牧世界里,你不再是工作者,你是管理者、负责者,「不务正业、收入不稳、毫无章法」都是你身为负责人每天要消化的意见。 走上这条路,你能边旅居边工作,能用极少时间换取高额收益,但是,你的观念必须彻底翻转。 因为:「只有疯子才会重复做同样的事,还期待出现不同结果。」 -- 本文转贴自:Jemmy Ko 脸书(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3, 2024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本系列为统整本人四个半月自由业的心得感想,本篇为第三篇,分享我对上班族与自由业差别的看法。 自由业系列文章,前两集: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事前准备、案源开发与接案收入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没经验也可以接案?怎样的案子适合自己?我在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自由业与上班族的差异 就我本身而言,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工作型态没有差别到太大,我上一份工作除了例行的会议外是可以完全远程,工作时间也十分弹性。我的习惯会是一早起来就工作,工作到一个阶段才接着吃早午餐,进食后血糖升高会有点爱困,因此会排会议帮助醒脑,下午工作效率会比较差,所以我大部分会是在晚餐后到睡前边和朋友闲聊边工作。 如果要大概比较差异的话,可以参考下表。 接案与上班族比较表 当然有能力的上班族当然可以工作时间很弹性并赚翻,而成熟的自由业也当然可以有稳定薪水。 那究竟自由业到底和上班族对我而言有哪些差异呢? 一、时间与薪水关联性高 在自由接案时,薪水和工作效率的关联很直接。如果我工作效率高,我就更快结案、获得收入,再去找下一个案子。在这过程中会无形产生自我激励效应,督促增进能力与效能,提高产出。同时也会让人有掌握感,只要我再多接一个类似做法的案子,用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就有机会有更高的时薪。 这和以往在上班族的体验很不同,我工作上虽也讲求效率,但不会直接思考到效率和薪水的关联性,反而像是为了团队做努力。思考比较像是:如果我工作效率高,就能更快给同事信息,项目可以更顺利进行。同时,也没有意识到时间是和薪水有关联性的,因而可能会造成无意识的增加/减少时数,让每个月的时薪忽高忽低。 二、风险与报酬较大 身为一个自由业的菜鸡,在第二个月(2021.04)收入便高过以往的上班族薪水(约 1.5 倍),当下想说天啊怎么之前没有人跟我说自由业生活这么赞,花更少的时间工作还赚得比上班族多!不过好景不常,新手运也就维持那么一下,接下来就是很零星的案子,抑或是讨论了但没成案,月收入降到四位数。 自由业收入与意愿变化图 随着收入与案子的减少,一开始想以自由业维生的兴致也消逝殆尽。就我而言,单次接案确实是有机会获得比上班族更高薪水的,但真正的考验会在于,是否有办法稳定案源,达到同样或是更高的年收/月收入。另外,随着收入减少,情绪自信度也跟着受影响,开始会陷入我是不是一个没产值的人,而低迷了一阵。 这也让我重新检视自我,现阶段我的身心灵状态并不适合此较高风险的赚钱方式,有稳定的收入无论是生活压力,抑或是对抗他人的闲言闲语都是十分省事的工具,而我现在还没有坚强到可以低收入的持续抗衡。在此真的十分敬佩自由工作者们,可以找到稳定的案源,以及够多底气去面对社会的啰哩八唆。期许有一天也可以克服和金钱捆版住的心魔成为一员! 三、动态记账与目标设定 以往上班族的记账,我是不会纪录收入的,因为每个月都差不多,好像没必要特别记录。不过换成了自由业可就不一样了,我光是「什么时候要记账」就思考了一番,是要签约时算,还是付款时算?如果签约时算,很久后才开工会不会无法反应我的劳动?如果付款时算,对方很晚付款怎么办?总之不论是哪个方式都有其优缺,后来和有在接案的友人讨论后,只要「固定同一个逻辑」就好。因为记账终归来说是要让自己清楚帐务的走向,不随意更动记账时机点方便事后追踪就好。 使用七七记账连结 google sheet 记账 处理完记账时间点后,又开始烦恼的是那我到底要接多少案子、每个月要有多少收入、没达成怎么办?以往上班族只要每天好好上班,没有犯什么大错基本上不用操烦。而自由业生活,因为收入的频率的金额都是不确定,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便十分重要,上网看了一些文章,有人会以季收入、年收入为目标设定,不以月收入考虑到案子的长短以及拨款速度,如果以月来看会显得太晚。不过当然如果你的案子的维度是较小(例如:以日为单位)那应该仍可以以月收入为目标。 决定目标的维度后,接下来就是要怎么达成目标。接案资历两年的友人他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每个月会有一个固定的目标,会尽量达到,如果这个月没达到那就是下个月多接一点案子补回来,阿如果补不起来就少花点钱,总之就是要让存款可以在一定状态。 这次我并没有设定目标,而是秉持测试能耐的心态,恩很显然实力很不怎么样哈哈。下次有机会会来设定目标尝试看看。 四、代表人就是你 在当上班族时,工作出包虽然也是要扛要检讨,但对外还是公司承担后果。当自由业时就真的要自己顶下来了。有人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体验到是反过来的责任越大,就得想办法增强能力。一开始有点不太习惯,这压力既大但也刺激好玩。如果想要创业当老板的人,不如先从接案试试看,喜不喜欢一肩扛起的感觉。 除了责任要扛以外,当然也是有些好处的。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接的案子,是现在手头紧要找钱比较多的,还是现在不缺钱可以找投缘的等等,有机会当老板拒绝工作也是蛮爽的啦哈哈哈。可以假装自己案子很多大忙人拒绝一次体验一下。 五、没工作时要自己找事做 相较于上班族每天都有 8 个小时在工作,自由业接案时有时会有空档,可长可短,这时候除了焦虑外还能做什么呢?和一些自由业的朋友询问后,他们多半响应我说:「要自己发案给自己」。例如设计师 Ruru,就有自己经营女子病语的社群,编辑友人会写部落格练习文笔,也有 PM 会自己上跟设计相关的课程,相较于以往认为自由业很爽啊有一堆时间耍废的刻板印象,其实反倒是会更需要在空挡时增进技能、经营自有品牌。 除了增进技能与自有品牌外,我也开始会和同为自由业的朋友固定聚会聊天,寻求心灵支持。在当上班族时没有想过自己会是很需要有「同事」的人,顶多就只有喜欢和同事讲干话的模糊需求。但真的在自由业时,就好希望有同业或是一起打拼的同事可以一起瞎聊。你可以能会问,那为何不找朋友聊就好?啊因为他们大部分都在上班啊,一来是不好意思打扰,二来是「躺着很焦虑」这种话题真的是同为自由业的人比较能切身感受一点啦哈。 写在最后 这系列应该就这样了,算是给自己一个结案报告,不虚度这四个半月,感谢阅读到此的你,有机会的话会再连载的。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1|接案工作总览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2|接案学到的三件事 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四个半月自由业番外篇|那些没钱的专案 -- 本文转贴自:Dear loser(原文标题:四个半月自由业心得 03|自由业和上班族的差异)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0, 2024
小心「斜杠」让你效益更低!在职涯初期「斜杠」的三个正确认知
现今社会,斜杠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很多人在职涯初期就开始尝试斜杠多重职业,追求多元发展,甚至非常向往有一天能够靠着斜杠的能力成为一名数字游牧者。 像是我之前在身心灵培训课上,接触到一些刚入职场的工程师,当我和他们闲聊起来上课的动机时,大多数人都回我因为不想要一直待在办公室里,想要藉由学习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斜杠领域,看看有没有机会同步并进,甚至将来摆脱办公室生活。 然而,这样的选择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也许在职涯初期,专注于单一领域或技能的培养,等在本职工作上达到某些里程碑后,再发展斜杠策略,可能会是一种更有利的发展策略。以下是三个可以考虑的认知: 1. 小心过度斜杠,导致效率更低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从零到一」这个阶段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由于正在建立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需要经历大量时间来探索与学习。 比方说刚进入科技业,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在初期,你需要学习程序语言、熟悉开发工具、理解公司内部的管理方法,这些都是基础且繁重的学习内容。 但如果此时我们同时还想要开展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斜杠,比如经营一家小型电商,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学习工程师工作的同时,还要掌握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等电商知识。 可是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多重任务的学习会对我们的精力产生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很快就会感到疲惫和挫败,连带加速燃尽我们的热情。 因此在职涯初期的三到五年,我们应该专注于深耕一个领域,掌握其规律和知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不是说你不能学习新东西,而是在精通本业之前,你应该用工作之余来学习,并且不要急着用新技能来赚钱。 这不仅能够帮助你建立坚实的专业基础,还能让你更快地在该领域内取得成果,从而提升自信心和职业满足感。专注于单一目标,使你能够更有效地分配时间和资源,避免因为多头管理而导致的精力分散和效率低下。 2. 发展斜杠事业前,先思考擅长什么才是你的价值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别拿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吃饭的专业」,兴趣是内心的喜好,能够带来个人满足感,但并不一定能够立刻转化为市场价值;而擅长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满足他人的需求,因此才有机会获得报酬。 比方说一名工程师,他可能兴趣是写文章,但是如果要他一开始就用写文章这个兴趣在市场上讨生活,那恐怕会走得很辛苦,因为比他写得好的人,这个市场大有人在。可是他擅长写 Code,能够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那他在职涯初期写 Code 会比用写作拥有更好的待遇。 因此,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重要的是要识别市场需求,并区分哪些技能是出于兴趣,哪些则是真正的专长,找到擅长的技能与市场之后,接着专注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可以解决更多问题,建立专业的优势。 当然,还是可以从事有兴趣的事物,但在这个阶段,会比较倾向是以免费或低价分享的模式,而不是去思考建立完整的商业模式。 比方说文章开头提到学习身心灵培训的工程师,如果咨询是他的兴趣,那他同样可以利用假日的时间帮人咨询,并且可以透过部落格、脸书分享自己的接案心得,但主力仍是放在工程师的工作上。 等到在工程师的工作上达成一些里程碑,再去思考如何提升咨询的变现模式,这样做会比较容易且踏实,而不会因为多头马车分散精力,导致擅长的事也做不好,而有兴趣的事又不成熟的状况。 3. 斜杠的目的,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低依赖性 很多人对于斜杠有个误解,以为就是要接很多份工作来增加收入。但事实上,斜杠的目的应该是降低对单一收入的依赖,让自己在面对变动时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比如说,一名工程师在自己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后,可以开始写技术书籍当作家,或者开设培训课程当讲师。这样,即使遇到公司裁员,他也不会马上失去经济来源,因为还有其他管道可以带来收入。 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在原本的领域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专业优势,拥有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这些能让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迅速站稳脚跟。 这样的稳定性不仅能让你在职场上更自信,还能为未来的职业转型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总结来说,斜杠并没有不好,只是在职业初期,还没有确立兴趣与擅长时,应该专注于提升市场价值,建立稳定的职业基础,而非急着为自己手边的所有技能都建立商业模式,这样或许较能在未来实现真正的多元发展和职业成功。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