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的职业倦怠!没有动力更新内容,怎么办?

October 25, 2024

創作者的職業倦怠!沒有動力更新內容,怎麼辦?

Photo by Hirurg from iStock

身为一位创作者,被流量绑架、创作动力逐渐被消磨都是常见的职业倦怠原因,这种时候除了好好的放假、充电之外,本文将提供你两个思考的方向,帮助你重新调适心态、养精蓄锐,才能回到创作的沙场上持续奋战!

创作者的职业倦怠(burn out),是很严肃的工作风险。 󠀠

  • 因为没有流量,没有成就感,不想更新了
  • 有了流量,害怕被批评,不想更新了
  • 觉得写同样的东西有点烦,不想更新了

一般人都会建议你多休息,多充电,但说实在话,这些方法我认为都没有用。

休息无法解决职业倦怠。

我研究这个问题蛮久了,我觉得有两个点可以思考:

1. 成就感

每天承受多少情绪压力,就必须每天主动卸下。

一般卸下情绪压力的方法,不外乎打坐、运动、散步等等,这些对大脑都很有帮助。但还有另一个卸下压力的关键,是「成就感」。

只有成就感会让你觉得「压力的一切痛苦都值得,因此不再是坏的」。

美国有个专门处理「创作者心理疾病」的哈佛医师 Dr. K,他提出这世界上有三种创作者:

第一种人,处在「自我责怪」

󠀠󠀠 内容表现得好,他们会说:「这是运气」。他们感受不到成就感;内容表现不好,他们怪自己,说「这是我的错」。

「胜利就是运气,失败就是错误」,这一种创作者非常难感受到每日的成就感,因此注定过劳。

第二种人,是「我好棒棒」。

当内容表现得好,他们会说:「我好棒」;当内容表现不好,他们会说:「我检讨」。 󠀠󠀠 这样的创作者,可以在成功中感受到成就感,比较不容易过劳,但是仍然有个风险:如果哪只影片、哪篇文章爆红了,他接下来「成功的标准」就会非常高,于是越来越难以达成「成功」。 󠀠 这仍然会导向过劳。

因此,最理想的是第三种创作者心境:「与我无关」。

作品爆红了,那很好,跟我没关系;作品没人看,那很好,也跟我没关系。

这一种创作者,他们的「自我价值」和「作品成功或失败」无关,他们只专注在「做出最好的内容」,从每天的努力,获得「我今天尽力了」的成就感

(像是卡缪笔下的薛西弗斯,从推石头获得战胜荒谬的成就感一样)

第三种创作者,是最投入于创作过程,最不容易受到外在影响,因此不会过劳的人。

Dr. K 说:「如果你在第一种状态,先慢慢让自己成为第二种,然后再往第三种移动。不要想要一下子就跳到第三种。」

2. 什么叫做「不受外在成果影响的成就感?」

有一本书目前没有中文版,但内容简单好读,也直指创作者的核心,非常推荐,叫做《The War of Art》(我可能会翻成《这场名叫创作的战争》)

里面最核心的关键是,你必须每天投入创作的沙场,并且在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耀。这份荣耀不是因为你流量爆了,不是因为赚到了钱,而是单纯的「我今天又重新回到了沙场战斗」,属于战士的荣耀。

日更就是锁定这个目标,反复一次又一次,第一天奋斗,我是写一篇文章的人;第十天奋斗,我是连续写十篇文章的人;第一百天奋斗,我是连续写一百篇文章的人,这与文章的外在表现完全无关。

每一天,我都成为更强大一点的战士,坚持这个斗志,也是战胜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恐惧的关键。 ⠀ 什么是我们心中最深处的恐惧?

Marianne Williamson 有一首诗:

Our deepest fear isn'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我们的缺乏;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内心无可测量的强大。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这样的:「我们在担心,要是我已经成为了最强大的自己,但人们仍然不喜欢我怎么办?」因此我们害怕成为最强大的自己。

但当心态转变到「投入沙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外在的声音根本不是重点,他人的认同、流量、出征、炎上、赞美,那些都不是重点;他人是否喜欢我,是否赞同我在做的事情,那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回到了沙场。每一天,每一日,我在这里继续战斗。

你看过星际效应吗?电影中引用了 Dylan Thomas 的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希望对你有帮助。

--

本文转贴自:周加恩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