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3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远距工作这样做》选摘:远距工作沟通效率差?想提高沟通质量,试着从「降低沟通次数」开始

我一直认为,在工作上,如果需要频繁与对方沟通才能办成事、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工作上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错。 我想在职场上,下面这些问题的提问语句,对你来说应该不陌生: 「在吗?」 「你有没有什么方向?」 「你觉得黄色好吗?」 「你觉得老板想要什么?」 这类问题给人的感觉十分黏腻与烦躁。 表面上这些问句看起来好像很平凡,但实际上,这些问句在协作上带给的队友负担其实挺大的。平常在办公室里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乱聊,看起来还没什么。但是如果在远距中,这类问题一旦出现在通讯软件内,看到时自己内心常有一股冲动想掐死对方。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些问题都有个共通特点: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前,你总需要再多问好几句,才能明白对方最终要什么? 以前,在办公室里这种问题很常见,但大家其实不太在意,主要原因是因为以前这类问题,多来回几句的成本只要几秒钟。但是切换到远距工具后,光是响应问句的时间成本,加上远距工具的操作,就是多了几十倍,所以往往让人不由自主的无名火起。 这些问句的成因很多,有可能是当初对方没想清楚,随口就丢出问题,而没有好好把核心要求表达出来。 但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况,就是问这些问题的人,平常就有不好的工作习惯,习惯将「思考作业」扔给对方。 建立不要丢思考炸弹的提问原则 平常在办公室里,我们对这种「思考作业」炸弹没感觉,但是一切转换到远距工作模式,就觉得跟这样的人工作十分吃力,沟通上很抓狂。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改变「结果」? 不管你是炸弹接收者,还是无意中成为了炸弹制造者。如果我们不想陷入这种讨厌的情形,我建议团队里面针对问问题的原则,应该改成: 在问对方一个问题时,先思考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答案? 尽量将问题的答案选项,用手段集中限制成你想要的结果。 将一个「开放问题」,改造成有限的多选题。 比如说上面举这些无脑例子,就可以重构成如此: 「在吗?」 「在吗?我想跟你沟通 A 项目的事。我在 15 分钟里面都在线。如果你在的话尽快回我。如果等下要找我,我可能整点才在,到时候可以打我电话 XXXXXX。 」 「你有没有什么方向?」 「关于目前这个问题,我目前有 A 方向、 B 方向、 C 方向,我个人比较偏好 A 方向。你有没有其他想法?」 「你觉得黄色好吗? 」 「关于这张海报,我做了红橙黄绿色,我个人觉得黄色在这个场景比较适合,理由是 XXXX。你比较偏好哪一款。选个两组给我。」 「你觉得老板想要什么?」 「我认为老板因为 AA、BB、CC 因素。他可能比较偏好 CC 选项。你有什么的看法?可以给我你的方案与理由吗?」 让我们看看,前后两种提问有什么差别。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经过「改写」后具备几个特征: 相对比较长。 一次性的表达了自己相对完整的看法。 如果对方没有什么想法,提供封闭式选项,让双方能对结论快速收敛。 容易得到具体的沟通成效,时间可控,结果可控。 「过度沟通」(在一句话里面塞满了可能的选项,以及上下文场景)。 先拆解问题,沟通才能获得有效答案 我们平日之所以会「没有效率」的原因。是因为「走过去沟通」的「时间成本」非常低廉。所以反而最有效率的方式,是近距离高频率的快速修正。 然而,这种走过去沟通的「坏习惯」被带进远距工作时,大家就会觉得「沟通」上很费劲。 我们可以把「时间」比喻成水,「沟通」当成洗澡。以前在办公室,我们有自来水,当然是拿莲蓬头快乐地冲澡。但是如果我们到了高原上,洗澡需要打水,非常的费力。你还会想要在高原密集的打水进行快乐地冲澡吗?当然不可能! 这时候,我们采取的策略,就会变成可能两天才洗一次澡,每次都采取擦澡的方式,并且集中在某些时段里面大家一起洗。 在远距工作上,为什么我在开篇第一个原则,就是「限制直接、立即沟通次数,一天最好在两次以下」? 目的是,反过来设计一个极限场景,如果说话机会这么珍贵,大家就不会浪费时间找寻更好的语音沟通工具,或想开更长的会。 而是回过头来,促使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更深入地思考:自己要如何提问题?又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在提问之前,先把问题拆解清楚,反而可以更有效地获得答案、缩短沟通时间。 -- 本文摘自创意市集《 远距工作这样做:所有你想知道的 Working Remotely 效率方法都在这里》

December 8, 2023

该不该接这个案子?给全职接案新手的 3 个心法

自由接案有趣的地方在于-完全客制化的工作内容, 可以随自己意思规画,这样的自由度让人向往,却也让人苦恼, 因为若选错了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对接案新手来说,该怎么判断自己该接哪些案子? 同样身为接案新手的我,将我目前的经验,列出 3 个心法与你分享。 大家都说,人生是由一连串「选择」组成,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结果, 那么「全职接案」更是集大成者! 如果,在过去你会为了要选哪个正职工作而犹豫再三, 那么这样的犹豫在接案生活中,每天都会不断上演,而且有趣的是, 不会因为接案资历深就能免于选择。 若你想知道我从哪些接案前辈学经验?可看下面这篇 接案新手|离职接案前,我从哪些人身上学接案经验? 其他接案心得可看这边 接案新手|6、7月生活:自由接案「效率」和「自律」很重要|西红柿钟工作法心得 接案新手|5月生活:个人品牌Vs.自由文字工作者 角色间的拉扯 接案新手|3、4月生活:专案制还是包月制?找到适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接案新手|2月生活:如何找案源?请跟前公司维持好关系 选择错误了,只能自己承担。 选择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它充满不确定性, 你永远不知道接这个案子,会对你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目前法定年龄 18 以上就有投票权,代表我们在这个年纪, 就拥有自己经过判断、做出选择的能力,即便如此人还是常会选择错误, 该怎么减少选择错误,就是本篇文章的重点。 虽然全职接案的时间不长,还在学习阶段,已遇过一次失策经验。 当时手上有一个案子,距离原定交件时间剩两周,若按照进度安排是可以如期交件, 此时遇到了一个主动来接洽的案子,此案子比较单纯,工时较短就能获得收入, 当下十分心动,不过,会跟本来手上的案子时间打到。 由于我个性就是很有责任感,认真看待每一个案主与作品,想着我必须维持接案质量,因此最后婉拒这个邀约。 后来我后悔了!因为我没想到原本手上的案子交期延后, 也就是说,我后来是有时间可以处理我婉拒的那个案子...... 假设当初我能多ㄍ一ㄥ一点,逼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仍然接下第二个案子, 那么我就不会现在在那里后悔了😭 也因为有了以上的经验,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希望帮助同为接案新手的你,知道该怎么拿捏、判断自己该接哪些案子? 跟你分享一些我目前的想法(也许以后会改变),以及一些我知道的前辈经验, *以下纯粹为个人经验分享,请自行斟酌,不负任何责任喔! 心法 1. 案主是谁?接洽过程的感觉很重要! 虽然多数人都认为刚开始接案,没有挑案子的权力, 但生活是自己的,既然已经选择想要的工作模式,那么大家都希望能工作愉快吧! 就像职场上,就算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遇到不对盘的同事或上司, 工作起来也是觉得卡卡,接案也同理,一个案子是否适合接,「案主」是怎么样的人最为重要! 接案者有一个正职员工没有的优势是,你可以选择停损, 在合作过程中若觉得与案主不对盘、沟通成本高,那么接案者可以请求终止合约。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遇到这个状况,因此若对方是陌生案主,那么最初和案主沟通过程的感觉很重要,从一开始接洽案子就很顺,那么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若接案新手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跟陌生人推销你的接案服务, 也有点恐惧、不知道该怎么正确跟陌生人沟通案子,我认为可以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 许多接案前辈的经验,都是从身边认识的亲朋好友、前雇主开始的, 即使有可能他们发给你的案子你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至少对方你相处、沟通过的人,沟通成本可以减少许多, 并可以先从过程中累积接案经验,之后就更有信心面对陌生案主。 心法 2. 接案新手如何安排时间?你想过怎么样的生活? 想要成为全职接案者,不少前辈都建议先存好紧急预备金, 也就是若接案前期没案子、没收入,仍可生存 3-6 个月的存款, (我之后再写文与你分享,想要接案该做哪些事先准备), 我也认同这个想法,如此一来,即使你是新手, 也不需要为了赚钱,而完全不挑地不断接案。 看过不少接案前辈的分享,因为案子接太多,没日没夜的工作, 导致后来决定放慢脚步,接案少一点、生活多一点, 甚至有的人身体出现状况,必须安排一段时间好好休息。 前辈发生过的事情,也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生,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好好规划你的接案人生? 请回想一下,为什么你想要自由接案?不就是因为想要掌控自己的时间, 在想要的时间工作或休息,规划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会想踏入接案生活的人,想必都对自由很有自己的想法, 若懂得好好规划时间,那么就可能真的「自由工作」。 跟你分享我的规划方式,由于接案才刚起步,所以我给自己半年时间, 这半年里工时和正职工作一样,也就是一天 8 小时,一个月 160 小时, 什么时候工作不限定,只要工作时数达到这数字就行。 这样安排的用意为,我想知道,如果用我自己的能力接案, 在与正职工作时数一样时,能有怎么样的产量与收入;而为什么是半年, 算是设一个停损点! 多数接案前辈都分享,接案初期会经过一段不稳定的期间, 若能顺利度过,收入就会越来越稳定,若半年过去每月平均收入还未及以前正职收入, 我或许就会开始思考,该不该回职场上班,希望这件事不要发生 >< 不知不觉说太多了,重点是,当你规划每月的工时,那么在接案子时, 你就可以预想这案子需要多久时间,你的时间是否还能将案子安排进去, 假设案主沟通的来,案子也是你能力范围内,工作时间也 OK,那这个案子就非接不可。 心法 3. 你喜欢的 vs. 你现在需要的 接案生活有趣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随意搭配自己的「接案组合」(有点像投资组合的概念), 客制化自己的工作内容,是许多人羡慕的。 我把接案的工作内容分成「喜欢的」和「现在需要的」, 这想法是从接案前辈刘扬铭的书《离开公司,我过得还不错》而来。 书籍推荐:《 离开公司,我过得还不错:成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喜欢的」是指你本身就喜欢做的工作内容,「现在需要的」是指, 因为收入所以你需要接这个案子,这案子也许不喜欢、但也不致于讨厌它。 人们总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就算自由接案能够自由选择, 现实是,人每天工作的时间有限,喜欢的案子是否能出现也要靠运气, 因此我打算新手接案前半年,「喜欢的」和「现在需要的」各抓 30%、70% 比例。 以「现在需要的」的案子为主,但也不希望丧失接自己喜欢工作的乐趣, 如果这 70% 差不多能让我不至于挨饿,那我会预留 30% 的扣打,随时注意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接案机会, 因为如果一开始全部的工作时间,就被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内容填满, 那当有喜欢的工作机会上门时,你还有没有时间接?到时候会很烦恼! 想过喜欢的接案生活,在接案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连这样客制化的工作方式都不开心,那还不如回去找正职工作, 每月都有薪水进账户,对吧? 以上分享适合接案新手,里面提到的工作时间的安排,以及工作内容比例, 会等半年后,再重新思考比例是否需要调整,若收入不够就增加工作时间, 或发展能获得较高报酬的接案服务,若收入足够,就想将喜欢的工作内容比例提高。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在接案的路上你不孤单,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都可以到社群粉专跟我聊聊、或写信给我喔~ Your friend, Weien. -- 本文转贴自: Weien 微恩好感生活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1, 2024

单字要更多、够深才代表英文好?英文面试时的 2 不 3 要

"Their service really sucks." 平常和朋友聊天时,你可能常把 sucks (很烂)挂在嘴边。因为欧美电影常听到这个单字,你便以为这是个很接地气 的单字。但是,假如今天场域换到了英文面试时,你脱口而出 sucks 这个字,面试官的心里肯定会把你打上一个大叉! 透过我的观察发现,台湾人对英文的单字用法有 2 个迷思:一是觉得英文单字要背得够多、够深,才能显得自己英文好。二是喜欢直接套用一些电影或歌词中学来的单字。这 2 种迷思,常让希望进外商公司工作的人,在英文面试时中显得既怪异又不得体。 在英文面试中,想要说对话、用对单字,我建议把握 3 个用字的原则:常用、语意清楚、不失庄重。 让许多同学不敢开口的最大原因,就是「单字量不够」。但事实是,台湾同学最不缺的就是单字量! 然而「英文面试」不是「英文检定」,面试官重视的是「沟通」,而不是你的「词汇量」。使用太多艰深冷僻的字,反而会被觉得是刻意在炫技、没有搞清楚沟通情境。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形容先前的一份工作很繁重,却说成 “That assignment is of great laboriousness.”(彼工作真够费劲儿。) 面试官可能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 laboriousness 这个字只有在学术或很正式的书面情境会出现。如果你换个方式,说成 “That was such a challeging task.”(那件事挑战性十足。)反而简单明了、能在数秒内达成沟通效果。 如果你用的单字,让面试官听到时还要「蛤~」地想一下,那就是不够清楚与常用。 其次,「不失庄重」,就和英文表达上的语域 (register)有关,简单说就是有些词汇本来就比较俚俗、随性,有些词汇比较高雅,因为面试是正式场合,我们不该使用太随性(casual)的字。 文章开头举的 “Their service really sucks.” 这个例子,如果你换个方式,说成 “I've heard their service is unsatisfactory.”(我听说他们的服务满意度不高。)听起来就会成熟、庄重许多。 语言的使用应该灵活、对应情境,而非一味背诵、随意套用。 我觉得花时间好好了解单字该在什么场合使用、了解他们的正负面意涵,比起疯狂增加单字量还要实际许多。 用英文得体又精准的沟通,传达你的优势,是进入外商公司的入场券。 -- 原文转贴自: Sonny 老师的英文国际力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5, 2024

「齐文艺室」北车站前欧风共享工作空间!有插座、wifi、不限时,零食饮料随你选!

推开共享工作空间齐文艺室的大门,大部分人马上就会被浓浓的欧式咖啡馆氛围给惊艳到。 谁想得到,北车前狭窄的南阳街商圈里,竟然有一间装潢超精致、插座给好给满、wifi 连到饱、不限时,还有整柜零食茶水任君挑选的共享空间? 如果你想在北车附近,找一个可以让你专注工作的地方,就来齐文艺室看看吧! 【齐文艺室】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南阳街32号(捷运台北车站,Z2 出口附近) 电话:02-23890767 营业时间:09:00-21:00 计时 / 全天 / 跨日方案自由挑选,加入年会员好康多更多! 你可能以为,要在这样的空间工作所费不赀,但其实齐文艺室的收费意外亲民! 收费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计时、会员两种方案。如果你后面还有安排行程,或许可以优先挑选 3 小时(NTD 250)或 5 小时(NTD 350)的方案;如果想全力冲刺工作,不限时的全日方案(NTD 450)应该会很适合你! (图/齐文艺室提供) 如果来过几次,让你喜欢上了这个空间,那么不妨也可以考虑齐文艺室的会员方案,会更划算喔!详细的费用及福利,就请大家自行参考下面这张图(注): (图/齐文艺室提供) 注:方案内容可能变更,请以店家最新公告内容为主 一层楼一种风格,室内还有隐藏空间! 跟其他共享空间相比,齐文艺室最大的优势就是整栋三层楼的大空间,不同楼层的座位、环境也都稍有差异,但不变的是,全栋座位旁都有插座,网速也相当稳定,整天工作下来,几乎不太会碰到断网或卡顿的状况。(超友善远距上班 & 数字游牧者!) 另外一个我很在意的细节,也就是桌距、桌子的面积,齐文艺室团队设想得也很周到,不会像有的空间贪心想多摆几张桌椅,导致桌子的面积不是太小,就是跟隔壁座位贴很近,移动起来超麻烦… 一楼是简单的双人座和吧台座位,吧台上还摆了国外图书馆很常见的那种小台灯🤩。(图/齐文艺室提供) 二楼的装潢很像英式的图书馆,除了一般座位,还有安静区和开会用的电话亭。安静区是一块用玻璃隔出来的空间,门上特别提醒入场的人要尽量减少噪音。实测起来,里面隔音真的还蛮不错的,入场的人也都很遵守使用守则。我自己特别喜欢安静区靠窗的位置,这几个位置都有设置屏幕和 HDMI 线,需要冲刺工作进度的时候很方便! 如果临时需要和客户开会,二楼的另一侧则是两座电话亭,开会必备的双屏幕、延长线里头通通有,甚至还超贴心准备了小风扇! (图/齐文艺室提供) (图/齐文艺室提供) 二楼尽头的玻璃门后,就是「安静区」啰!非常推荐安静区面窗的那排座位,有远程工作必备的双屏幕,累的时候看看街上行人也很舒压。(图/齐文艺室提供) 若临时需要和客户开会,二楼也有两座电话亭可以借用。(图/齐文艺室提供) 三楼则是整层的开放式大空间,面街道的那侧有四面大窗和顶天的书架,白天的时候采光超级好,晚上则很有豪宅书房的氛围感(很像都敏俊家的书房🤣)。 三楼的主要工作区,是中间的一张长桌;但如果坐累了,也可以换去窗边的书桌、单人沙发,或是小吧台工作,每个位置也都有插座和台灯,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座位。 三楼的顶天立地书架超美!(图/齐文艺室提供) (图/齐文艺室提供) 零食、复印机、置物柜,办公机能超齐全! 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齐文艺室就是一家靠装潢取胜的空间,那你可就错了。「服务」,才是这个空间最大的亮点! 考虑到来的人大多是远距上班族或自由工作者,齐文艺室特别设置了一大柜的零食柜,让大家自由取用;果汁、茶、咖啡机,更是一点都没少。二楼也有复印机和置物柜,可以给付费的会员们使用。 此外,由于地段就处在热闹的南阳街商圈,就算在这里工作一整天,也不愁正餐要吃什么。就算你懒得出门,最近齐文艺室也和餐饮团队合作,开放餐点预定的服务,让你轻松就可以搞定正餐! (图/齐文艺室提供) (图/齐文艺室提供) 担心独自上班越上越孤僻?你在找的下班活动,这里通通有! 除了完善的工作机能,齐文艺室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各种丰富的下班活动。几乎每个晚上,这里都会举办电绘画聚、自由语言交换(不限英文!)、主题工作坊、脱口秀等五花八门的活动,在跟工作拚搏整天后,完全不担心找不到下班调剂! 晚上想专心工作的人也无须担心,馆内每层楼都有门,只要关上门,即使三楼在举办活动,一楼、二楼的顾客,依旧能享有高质量的工作环境! (图/齐文艺室提供) (图/齐文艺室提供) 其中一档我个人很喜欢的活动,就是每到月底就会固定举办的「一日同事」。最开始,这活动主要是想替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独自工作的远程上班族和自由工作者,复制出「跟同事一起上班」的感觉错觉🤣🤣。没想到,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一日同事就变成了大家认识新朋友、寻找更多合作机会的场合! 就算是内向的 I 人,只要你有意愿聊天,几位齐文的伙伴也会自动化身你的聊天好友,陪你聊天,或者介绍你认识有类似背景和经验的人,不会轻易让你有被孤立在一旁的感觉,是个非常友善 I 人的社交活动! (图/齐文艺室提供) 总结 跟一票拥有现代装潢,四散于各大商办里的共享工作空间比起来,齐文艺室是个相当特别的存在。 精致的欧风装潢,为顾客和会员们准备的种种细致服务,加上超多元的下班活动,创办人 Nana 确实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了一个深受远程上班族和自由工作者喜爱的空间。 如果固定去的咖啡厅、共享空间,已经让你感到一成不变,那不妨来齐文艺室探索看看,或许你也会喜爱上这个隐藏在北车前的欧风空间! (图/齐文艺室提供)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0, 2024

【读者投书】喜欢旅行和摄影,用「卖照片」来赚钱吧!7 招在 Shutterstock 成功卖照片的方法!

喜爱旅游或美食的你,会担心物价变高而拉高旅费及餐费,或上班的休假天数不多,请事假旅行会被扣薪,对此想开发收入来源吗?如拍照能力不差,可上传照片到 Shutterstock 图库网站,吸引世界各地网友付钱下载。以我上传照片的实作经验,分享一些实用建议: 1.摄影及修图工具只是辅助,重点在技巧 有些人认为要付很多钱,买功能强大的相机、修图软件,才可制作画质清晰、细致、亮丽的照片,吸引网友下载。 虽功能强大的相机可拍出特殊效果,但我用老旧的长焦距傻瓜相机,以及普通的安卓系统手机拍照,重点是我后来上摄影课,拜师学艺学如何对焦、构图、防手震,提升拍照技巧,即使画素不高,仍吸引不少外国网友付钱下载。 (Photo by 张居隐/from Shutterstock) 2.选最满意的照片上传 虽现在 Shutterstock 审核照片比以前宽松,需上传四百万画素以上的照片,即使有肉眼看不出的对焦、噪声、镜头灰尘问题,仍有机会通过。 但对类似照片的审核较严格,只要上传的照片,跟已提交或发布的照片在整体构图几乎相似,只有少部分细微项目有差异,仍可能被判定是类似内容,对此建议上传你最满意的一张,以利通过审核。 3.商业或报导类型的不同 Shutterstock 审核时,对商业和报导类型照片要求不同。商业类型审核较宽松,开放下载用途多,即使照片模糊,却能转成不对外开放下载,但 AI 人工智能平台可付钱抓取的资料。 但上传人像照片,通常需一并提交肖像权同意书;照片出现英文以外的文字,图标需注明文字内容,不然都需归类为报导类型。另外提交画作、钞票甚至街头涂鸦的照片,审核很有可能不通过。 4.确保图标文字内容准确 网友通常在 Shutterstock 输入英文关键词找照片,所以图标文字提到专有名词、缩写简称、地名时,可比对维基百科、英文新闻报导、论文、官方单位网站及其他可靠管道查证英文名称,搭配翻译软件润饰,如名词有多种说法可同时并列。 毕竟网友有可能赶时间或偷懒,常用简写、地名搜寻,不一定会自行比对查证。 像是曾有英国网友可能为写工程论文,打英文缩写 TBM 关键词,下载我拍的全断面隧道钻掘机照片;同样上传台铁特定型号自强号列车内装照片,但我在图标文字多写 "Tze Chiang" 英文,有台湾网友搜寻时,即便其他铁道迷上传的照片更好看,反而下载我拍的照片。 (Photo by 张居隐/from Shutterstock) (Photo by 张居隐/from Shutterstock) 还有台湾网友可能为制作桃园龙潭旅游信息,输入 "Taoyuan Longtan" 关键词,下载我拍的龙潭当地古迹照片。 (Photo by 张居隐/from Shutterstock) 5.图标文字要简单好懂 Shutterstock 审核照片很严谨,常发生肉眼检视没明显问题,审核却不通过的状况,因此写图标文字不用写得很复杂,并搭配英文 "view" 景观字词,增加审核通过机率。 6.选适合的关键词及分类 Shutterstock 会自动分析照片内容,提供关键词自行选用,再自行选择分类后上传,因此可依你想呈现的焦点,选相关的关键词及分类。 7.一次提交同类主题照片 如拍相同主题的多张照片,像是某个景点的各种风景,可一次提交,因为网友可能付钱下载整批照片,就可快速增加收入。 像是我曾提交整批台北阳明山区的蓝宝石泉风景照片,就有网友可能为制作旅游宣传资料,一次付钱下载很多张,增加当月收入。 (Photo by 张居隐/from Shutterstock) 透过 Shutterstock 图库不只可用来分享或备份作品,还可开发收入来源,关键行动还是必须申请账号并上传照片,祝你顺利! 本文由张居隐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场)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24, 2024

华语老师「自学」架设网站,4 个专业服务推广心法,让你边赚钱边闯荡世界!|安妮网站 Anny| Podcast 「数位游牧志」

许多人之所以开始数字游牧,是因为工作几年后厌倦了办公室文化,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但对本次《大人的 Small Talk》受访者、「安妮网站」创办人 Anny 而言,数位游牧并非偶然迸出的梦想,而是心中「旅游魂」早就立定的职涯方向。 在节目中,自德国远程受访的她娓娓分享从华语教学、自学架网站,到开始接案并以此营生的圆梦历程,以及关于「从零打造接案事业」,她从经验中学到的眉角。 国中读《撒哈拉的故事》向往旅行,大学毕业后如愿赴海外工作 Anny 表示,她在国中时了读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内心自此对世界有很多想象。大学时,她除了认真完成外文系学业,也修习华语教学学程,「我那时候觉得要找一个可以到国外工作的技能的工作,后来大学毕业后,我就申请教育部的计划,到泰国一间小学当华语老师。」 Anny (后排中) 在泰国教书时,与同事和学生一起庆祝水灯节。(图 / Anny 提供) 如今说来轻松,但 Anny 分享,大学毕业后她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到澳洲打工度假。但爸妈希望她能考个警察或公职,或者做一些社会普遍认为稳定的工作,考虑到爸妈的感受,她决定暂时妥协,先到泰国教书。「后来爸妈觉得我有待在国外的经验,比较放心了,我才接着到澳洲打工。」她这么补充,也提到后来还一个人到南美洲旅行了四个半月。 Anny 独自赴南美洲旅行。(图 / Anny 提供) 一出国就是四年,久违回到台湾生活的她虽然对于未来有些彷徨,还是运用既有的教学经验,找了份补习班工作。 「在补习班工作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要怎么样才可以过更自由的生活?」Anny 表示,补习班工作虽然稳定,但对于已经旅行惯了的她而言,总是有点平淡。她接着说:「那时候我有一个加拿大的朋友,他是我在澳洲的旅伴,他推荐我看 Timothy Ferriss 的《一周工作 4 小时》,我就觉得,其实(生活)应该是有无限多可能性的,在定点工作只是其中之一。」 于是,她开始试着在在线家教平台 Amazing Talker 上接案教学,一做就是两、三年。 偶然对营销、网站设计产生好奇,「自学」养成第二专长开始接案 从华文与英文老师变成替客户架设网站的接案工作者,又是怎样一段故事?Anny 接着分享,在 Amazing Talker 教课期间,她身边有些从事营销相关工作的朋友,「我看了他们的作品就觉得好漂亮,觉得设计怎么可以做出那么漂亮的东西,我也想知道如果我要做出这样的东西,我要怎么做?」几经摸索,她也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面向,是网站设计。于是,她开始透过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源,以及在线课程来自学。 「自学的门坎不会很高吗?」主持人 Bryan 向 Anny 问出许多听众或许都好奇的问题。 Anny 则表示,门坎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高,虽然一开始有一些复杂的底层知识必须搞懂,但只要过了这一关,其实也就具备基本的能力了。后续要怎么提升能力、或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就依个人想专精的方向而定。 她也补充,很多人可能会直觉认为架网站就是要会写程序,于是从一开始就觉得难度极高,「但其实现在有很多页面编辑器排出很漂亮的排版,然后有主题,学写程序的话你可以更客制化,但一开始不用学写程序,你也能做出一个网站。」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架的网站能不能帮助客户达到他们的目标?就是他们要这个网站,到底是要拿来做什么的?是要卖东西吗?或是他们想要收集什么名单?」Anny 分享接案架设网站时的首要考虑。 接案至今已过了三年,Anny 坦言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不自信,觉得在这个领域有这么多本科系出身大神,客户为什么要找她? 不过后来,她听了《大人的 Small Talk》其中一集,也就是【觉得自己能力平凡不出众?用「25%法则」重新定义自己的专长、找出职涯优势!】,从中发现自己就算不是架网站最厉害的,但在客户想「营销」的这个大目标下,她还能提供粉丝专页管理、SEO 文章撰写、广告投放等等服务,这就是她服务的价值所在。 她因此持续提升这些方面的技能,也建议听众若立志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尽早思考自己能提供的价值和「组合方案」有哪些。(关于经营专业事业的须知,欢迎透过【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学习更多) 客户从哪来?不害羞向亲友宣传,也替既有网站「健检」开创机会 专业能力俱足了,还是得要有客户上门,整个专业服务才能启动。 聊起客户议题,Anny 分享她刚开始接案的心路。「我当时也是困扰了很久,应该不是说困扰,是我那时候真的很紧张、很怕,因为从来没有真的接过案。」但后来她硬着头皮,决定从亲友圈宣传起,比方说在脸书上发文,让大家知道她有提供这个服务;或者,主动传讯息给「可能需要这个服务」的亲友,看看是否有机会合作。 另外,她不时也会撰写与架设网站相关的文章,在大家心中建立专业形象。后来她顺利接到朋友委托,开始第一份架设网站的接案工作。 为了拓展案源,她也主动替一些既有的网站「健检」。她说:「我看到一些网站可能很老旧了,或者太久没有整理,我就会去密(传讯息)给他们,问他们要不要翻新网站。」 关于如何推广自己的服务,随着经验累积,她也整理出四个心法,包含: 1. 建立个人网站 建立个人网站,意味着你有个空间能清楚讲明自己的服务内容、你做过的作品、有什么客户愿意为你背书,这将大幅提升自己的专业度。(编按:我们会找到 Anny 来受访,也是透过她的网站认识她的。) 2. 搭配内容营销 有了个人网站之后,你还可以在里头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文章,累积【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课程中讲的「信任资产」,让人有问题就想到可以找你解决。营销包含撰写 SEO 文章、广告投放,以及在社群网站上的各种曝光等。 3. 积极开拓机会 你可以积极接触可能需要你服务的潜在客户,比方说传讯息给或许需要架设网站的亲友,又或者是联系一些既有网站的管理团队,看看你们有没有机会合作。 4. 做好自我宣传 除了联系你推测有合作机会的对象,你也可以把握各种认识人的场合,让更多人知道你有提供这项服务。Anny 举例,她甚至还印了名片,「其实递名片是件很害羞的事,但我就把它当成是跟别人聊天时,自我介绍的辅助。如果有之后有需要的话,对方就可以找到我。」 以清迈作为游牧第一站,做好工作的关键是「预留时间玩」 仰赖前面提到的工作思考,Anny 的接案事业逐步稳定,她在今年二月也落脚清迈,正式开始边工作边旅行的数字游牧生活。「清迈是一个活动很多、很好玩的地方!」她这么介绍这个新落脚处,Bryan 则接着提问:「你怎么安排你工作跟旅游的时间呢?」 Anny 表示,根据她过去丰富的旅行经验,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内心一定会超级兴奋,想着要到处都去看看。也因此,在游牧过程中,她会预先保留抵达后第一周的时间,让自己在这段时间到处探索,「而且那个礼拜你其实要做很多事情,你要 settle down、要找房子、又要办卡......」在抵达后第一周,会让自己把这些生活琐事都搞定,在工作上,顶多就是处理一些简单的联络事宜。 Anny 在清迈与朋友合影。(图 / Anny 提供) 在清迈待了三个月后,她又到了尼泊尔旅行,此刻则在德国。她分享,在「自由自在」的第一周之后,她会让自己回归规律的工作作息,早起工作到中午,午休后再继续工作到下午。她也表示,不同于一般上班族一到五工作,六日休息;只要六日没有特定行程,她就会视为上班日,「因为累积了很多工作日之后,下一次要出去玩,我就可以一次玩一个礼拜。或者我要跟朋友约的时候,我就变成有更多的弹性时间。」 Anny 在尼泊尔的旅行纪录。(图 / Anny 提供) 在这种平衡旅游与工作的状态中,Anny 找到目前觉得最快乐的生活样貌。她也表示,为了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活,她在工作上持续努力往「一人公司」的目标前进,期待自己不必在自由度与稳定收入之间妥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nny 的接案工作甘苦与精彩旅游见闻,欢迎收听本集《大人的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9:喜欢旅行,该如何兼顾工作?迈向数字游牧的第一哩路,透过「自学」打造个人技能树|安妮网站创办人 Anny 专访 也欢迎追踪 Anny 的 Instagram,以及透过官网「安妮网站」获知最新信息!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3, 2024

该认真的时候总是分心?3 个改变让时间一到就有专注力

设定每天的专注时间,推进一件重要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为什么这样安排出来的时间,却往往无法真正的专注呢?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扰,可以搭配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 3 个技巧来解决。 我们都希望每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重要的任务上,但是,有时候我们规划了一些时间,但是时间到了却还是三心两意、拖延分心,无法真正的专注。又有些时候则是我们工作生活上的杂事太多,感觉时间都被切割得很零碎,最后这些零散时间也往往在忙乱或偷闲中渡过。 我们甚至也试过很多「专注工具」,但无论是限制自己上网,还是听专注音乐,却都不一定能够真正保护好专注时间,还是很容易分心、拖延或陷入忙乱状态。 我们当然也知道「保护专注时间」的重要,问题是「安排时间」跟「专注」好像是两件事情,有没有什么样具体的技巧,可以让我们真正保护每天有限的专注时间呢? 无论是你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专注在重要工作上,还是你希望可以每天都掌控一点点有限的专注时间来推进自己的斜杠,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保护自己专注时间,并让自己在这些时间可以保持专注的几个技巧。 对上网生产力有要求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Arc 浏览器 windows 版测试心得,用四大接口改造升级专注工作流 1. 专注前,要先完成准备步骤。专注时,要立即进入核心。 可以让我们专注去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但是,如果一个任务要「从零开始」,却往往是难以进入专注状态的。所以,我们第一个要避免的错误,就是在专注时间中从零开始做一个任务。 反过来说,我们应该让任务在进入专注时间之前,已经是准备好可以专注进入重要核心部分的状态,这样专注时间才会真正实现。 例如我打算利用每天固定的时间写一篇部落格文章,假设我设定在晚上 8 点,但我到了晚上 8 点时,连文章的题目都还没确定?或是也没有准备好大纲?还缺少一些关键的案例与数据?试想看看,这时候要分心找数据,要游移不定的想题目,还有办法进入专注的状态吗? 反过来说,我可以先利用其他零碎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准备步骤」。 先利用空档设定题目、完成大纲、找到一些基本数据,这时候到了晚上 8 点,我的写作任务已经准备要进入「最核心的写作」部份了,这样我就真的可以专注在写作上。(延伸阅读:[卡片盒笔记法-1] 建立相对无压力、高产出写作流程的 4 个步骤) 2. 确认自己在专注时间要产出的成果,才能保持专注。 上述的问题在于,我们很可能只是安排了专注时间,但是任务到底要做什么?却等到专注时间才开始想,「东想西想」是最容易让人分心、拖延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安排了时间依然无法专注,可能的原因之一。 这时候可能延伸第二个问题,我们希望自己有更多专注时间,但要在专注时间产出什么具体成果却很模糊,这样一来,有可能我们连自己要专注去完成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有效地专注呢? 例如在生活中有孩子的父母,可能意识到专注在亲子时间的重要,或许设定了一些想要专心陪伴孩子的时间,但在这些时间中我们却很容易放不下那些自己的工作、兴趣,忍不住开始拿起手机看个邮件、滑个信息。甚至很有可能在这样的专注时间中,大人小孩一起分心,最后无法创造优质的亲子时间。 反过来说,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一些亲子时间明确要产出的成果,像是我想创造孩子能有更多的动手做做看的体验,所以我整理了一则折纸笔记任务、一则积木笔记任务、一则画图笔记任务,里面我会设定一些下次要玩玩看的成果,例如折出一个恐龙乐园。 而当我进入安排的亲子时间时,我会跟孩子讨论并选择主动完成其中一个有趣的游戏任务成果,这样的过程,帮助我和孩子都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在这段时间中,心无旁鹜,因为我们明确知道自己想要挑战完成什么新的成果,并且这样的成果也会让这段时间变得更有价值与收获。(延伸阅读:如何从生活小事培养专注力?我的 5 个亲子练习技巧经验谈) 目标明确、成果明确,知道自己在这段时间要产出什么,才有专注的内在诱因。 而且,因为自己对这段专注时间要产出的成果有明确定义,就比较不会被其他任务拉走而分心,像是上述的亲子时间成果的设定,就让我看到这段时间跟工作有同等重要性与价值。通常分心都是在于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以及没有明确设定有价值、有意思的成果。 3. 固定时间可以是弹性的、分段的,关键在于时间质量。 我们在安排专注时间时,常常会想要拥有固定的专注时间,例如早起的两个小时,晚上回家后的三个小时等等。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是我一个人生活的安排,这样的专注时间或许还能做到,但有了家庭与小孩后,这样的专注时间确实有点奢求,而且变动性也很大。 但也因为这样的机会,让我慢慢体悟到,所谓「固定专注时间」其实可以是弹性的,关键不是哪一段时间要专注,而是每天要固定累积多少专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 任务可以分段推进,更重要的是专注时的时间质量。 例如我很想早上早起专注两个小时写文章,但现实的情况是有时候小孩早起了就要陪他,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准备小孩早餐与上学,更重要的是有时候逼自己早起反而精神不好,这段时间的产出质量不佳。 反过来说,或许我先比家人早起 30 分钟就好,但这 30 分钟就投入在我的文章写作,帮我完成文章的第一段开场。接着上班的午休时间,我再利用 30 分钟完成文章的第二段论述。通勤的时候处理前面说的那些准备步骤,这样晚上回到家,小孩睡着后,我给自己 60 分钟的时间把文章的论述与结尾完成。 这样一来,我还是每天固定「累积」两个小时的专注写文章时间,只是每一段专注产出一部分的成果,并且利用我更容易掌控、更有精力的几段专注时间,分段把重要任务完成,这样的专注时间其实也有很高产出。 而且,比起早起或晚睡的专注时间却因此精神不好,前面这样分段的专注时间,反而让我在这些时间中都是相对有足够精力处理重要核心任务的状态,这样的专注时间也更有质量。 后来我的工作上有更多同时进行的项目任务时,我也发现上述这样的「分段专注时间」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状态。我们要追求的是每天「固定累积」某个数量的有质量时间在某件重要事情上,并接受我的工作流程就是会被会议与临时意外干扰的现实。 有了上面三个技巧: 专注前,要先完成准备步骤。专注时,要立即进入核心。 确认自己在专注时间要产出的成果,才能保持专注。 固定时间可以是弹性的、分段的,关键在于时间质量。 那么我们搭配「西红柿钟」来推进分段专注时间的成果,或是搭配「专注音乐」来让自己专注在重要内容产出上,还是透过「时间追踪工具」计算自己每天累积的专注时间,有上面三种技巧的搭配,这些专注工具才会真正产生效果。 这就是我帮自己设计专注时间,并且在专注时间可以保持专注力的技巧,提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回馈讨论。 -- 本文转贴自:计算机玩物(原文标题:2023 试试看这样安排专注时间,3 个改变让时间一到就有专注力)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9, 2024

接案被欠款怎么办?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的 3 步骤

「款项被欠太久要怎么因应?@@」一位接案维生的朋友传来讯息。 「有签约吗?」 「有信件/讯息往来吗?」 「跟对方请款了吗?」 我问。 我想先帮业主说点话,有时候大公司程序跑比较久,因此你可以客气地先跟接洽窗口问一下状况,看是卡在哪个关卡;尤其是合作对象若是公家机关、医院等等,付款等半年以上都蛮常见的。 为了钱要得回来,以及后续合作机会与默契,好声好气提醒一下,大部分被提醒的人会知道要赶快处理。 如果接案者自己没那么想要钱,业主没道理需要这么积极付钱。 老板心声:感觉你没有很急着要钱,当然能拖就拖。 但是,如果合作对象是小公司尤其是一人公司,欠款 很大机率是故意的,接案者要积极一些,建立起规则。 给你方便当随便(说真的......这种人还真不少)「能拖就拖、能欠就欠」是他们做生意、攒钱的秘诀。 假如你吃过一次亏,以后就尽量不要再跟对方合作,或是建立收款规则采预付、收订金,后续合作愉快、再采月结等其他方式。 一、合作要签约 「这案子金额这么小,还要签正式合约喔?」 不论金额,建议要有文字证据,证明双方彼此合意的内容。 法律上双方达到共识🤝约定便成立,合作愉快情况下这些纸本的确不太重要。但往往就是这个but,当发生争议时,如履约条件、付款时程乔不拢时,就会体会到文字证据的重要性。 不一定要有正式的合约,信件往来、文字讯息截图都可以作为双方合意的证据。但当有争议时,对方是可以主张证据力不够、或是质疑截图造假等,都是很容易被攻击的瑕疵。 白纸黑字的契约效力与内容,对双方的保护比较足够。 二、积极请款 接案者建立自己的收款规则 能收订金先收 有合作默契后才考虑月结 不要给对方有理由或借口延迟 「没有发票」、「还没结案」、「不知道收款账号」、「我人在国外」经常是欠款者说出的说法。我有个工程师友人本来个人接案,刚毕业不晓得社会险恶,被一人公司业主欠款快一年......都要吃土了。 🤹:「(公家机关)还没结案」 😒:「我的甲方是你啊!公家机关还没结案是你的事啊」 后来决定开公司保护自己,每次接案都签约,写清楚付款时间,案件告一段落就开请款单及发票,上面也要有收款账号。 三、必要时预收订金/款项 🤹:「我们只收发票」 😡:「那怎么不早说!!」 发案者/窗口可能搞不清楚,公司不接受劳务报酬单、公司规定只收发票等,个人接案会有一些发展上的受限,参考: 四面向判断设立公司与否,我要开公司吗? 接案族:客户说只收劳报单或发票,合理吗? 对方恶意欠款 搜集并保全债权证据 证明自己有完成工作内容,发票、收据、请款单、合约、信件往来、对话截图,都可以,就是对方欠钱的证据。 催款小撇步: 1. 利用对方爱面子 把对方欠钱的证据适当的释放在社群媒体、业主的生活圈,业主可能的合作对象,让大家知道「这个人会欠钱,让他社会死亡」对方也许就会急着找你,还你钱了。 「挤牙膏式」的一步步放出证据,最近追踪葱妮丝坦揭露 im.B 诈骗有感,可以看到对方精彩的自打脸反应。 吉白职场EP17|优雅阿姨闲聊那些 5 月份让人愤怒的新闻 不过,这也是会在意自己面子的人才有效,对于人间蒸发、已脱产的人来说,上述这方法还真没什么用。 2. 存证信函 来到最后不得已的这一步 存证信函是一种〈请求证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有点像是刚刚说的请款单,只是比较凶一点,走到这一步大概心里有底拿不回来、老死不相往来了。 存证信函为日后若进行诉讼,一种表明立场用的文件,「已通知对方赶快还钱,对方还是不还」的证据。 📌公司税务上,当帐上有应收帐款/呆账收不回,要打消认列损失 寄给对方的存证信函,证明这个应收帐款收不回来了 至于存证信函的法律效益、撰写重点等,需要的人可以进一步搜寻存证信函。网络数据很丰富,温馨提醒存证信函可以自己写,请律师写要费用,如果欠款金额不高、评估自己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再决定怎么做吧。 📂喆律法律事务所 《存证信函怎么写?文内范本绝对让你一看就懂!》 -- 本文转贴自:优雅阿姨(原文标题:接案工作者保障自己😀不被欠款三步骤)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4, 2024

如何打造「知识型产品」,创造六位数收入?(上篇 – 点子生成)

要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个人品牌,甚至销售第一个自己的产品,并在一个月内赚进六位数的收入?这其中有超级多的细节需要注意,但不用担心,我会用我实际销售在线课程的经验跟你分享要怎么做,这篇文章会先 Focus 在前期的酝酿,也就是点子生成的部分。 你到底要卖什么?以及顾客到底想要什么?我知道在刚开始时你一定会雾煞煞,你可能很心急地想要赶快找到获利模式开始赚钱,我也是过来人,很能理解你的焦虑和无助,但是,除非你是商业天才,不然如果你像当初的我一样没有任何经验,你的「Idea」是需要一点时间才会降临的。 这篇文章我会跟你分享如何找到你的商业点子,而且是你的顾客也会想要买的点子的四个步骤,相信你看完之后就会知道你到底要卖什么,或至少有更清楚的方向。 第一步:建立你的 Tribe 所谓的 Tribe 直翻的意思是部落,换到个人品牌上面,你可以把它定义为社群,不管你在经营的是什么主题,你都「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社群,一个可以跟你的支持者互动的社群,同时你也要多多到其他同主题、同类型的社群、论坛做交流,为什么要这么做? 主要原因就是要让大家认识你和你的品牌,人在消费的时候,通常都不会第一个选择「完全没听过」的牌子,即使你的产品真的很好,只要大家不认识你,消费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你可以换个角度想,假设你今天要去买车子,在你完全不懂车的情况下,你会优先选择有听过的 TOYOTA,还是一间名不见经传的车商? 个人品牌要贩卖商品通常都是在在线进行,这个时候「你是谁」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你是以自己的名义在网络上卖你的在线课程或其他服务,你就必须要先让大家认识你和这个品牌。 你是谁? 你的品牌风格为何? 你能教什么? 你教的好不好? 你的教学经验如何? 我信任你吗? 我喜欢你吗? 网络上有那么多类似的产品,为什么我要跟你买? 这些都是每个顾客在消费前心中有的疑问,也都一定是你自己在消费时内心出现过的 OS ,要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解决消费者的疑虑,就必须要建立属于自己的 Tribe(社群),即使你现在还没想到获利模式,这也是你在经营之初就该开始做得最重要、最重要的一步! 要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 Tribe ?我认为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持续和观众做优质沟通的管道,例如 YouTube 频道、Instagram、FB 粉专、FB 社团、Line 群组等等,让你可以随时宣传、公告某些事项,或是有办法回答观众问题,跟他们互动。 而所谓的「优质沟通」,我认为重点在于「双向」,如果你发布了一个消息,但是都没有人跟你互动,这就不叫优质沟通,比较像是你一个人在自 High,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个活跃且跟观众有情感联系的 Tribe ,你就必须要「像个真人。」 实际跟你的观众对话,回答他们的问题,回答的时候也不要像个客服,用很官方的回答方式,可以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去互动,必须要让观众感觉到你是有温度的真人,你的品牌信任感才会渐渐地被建立起来,至于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建立?我认为至少要三个月。 延伸阅读:如何让陌生客户成为忠实铁粉?5个技巧增加粉丝信任感! 第二步:用心观察 当你建立了活跃的 Tribe ,拥有自己的一群粉丝之后,你就要开始花时间与心力去观察你的粉丝。 他们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他们平常喜欢做什么事? 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 他们为什么来看你的内容? 你可以怎么帮助他们? 要想得到这些答案有很多方式,你可以投票、问卷、私讯粉丝、办活动、办视讯、讲座,任何有机会互动的方式都可以,而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你需要仔细的去观察「有没有一直重复出现的问题、交集点或者是关键词?」 例如我在分享关于个人品牌的主题,我可能就会发现重复出现的问题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主题、粉丝人数上不去、无法获利等等,当你有发现这些类似的问题,就代表你的粉丝有相关的需求,而且需求量很大。例如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解决「无法获利」这个重复问题而产生的。 你想要做出一个能赚钱的产品,在发想的阶段就要尽量确保你的 idea 有市场需求,不然很容易做完了没人买,当然也是有把市场需求从无变到有的例子,但那个比较难,刚开始时建议还是先从有市场需求的 idea 开始去发想产品会比较安全。 这个动作是可以重复进行的,当你发现几个重复的问题或是 idea 之后,你也可以再次用投票或询问的方式,找到呼声最高的那个,就是需求量最高,也是你最可以优先发展的产品。 因此,要怎么确定你想卖的东西有没有人要?就是「不要猜,直接问!」 ,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和人气的累积,不然举办了投票,人数太少或是互动的观众不是你的忠诚粉丝,这样的数据参考价值就比较低,你还是可能会没办法找到合适的点子。 第三步:发想和分析 当你藉由观察找到一些方向后,我们就要来做细部的发想还有分析,通常你得到的 raw data 都非常零散,来源可能会从 IG 私讯、寄信、在贴文底下留言、在社团提出问题等等四面八方而来,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需求统整。」 我会把每一位粉丝在各个角落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放到 Google 窗体上做整理,我将粉丝的所有问题看了好几 Round 之后,发现主要的痛点都可以分为两大类: 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就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其他收到的问题还有比较私人的职涯问题和人生规划,但其实再怎么私人,几乎都还是可以被归类在这两大类,只是之后解决的方式会出现分支而已,看到这边你也许会想:「就算我知道了观众想要什么,还是想不出我可以卖什么啊!」 发想和分析是需要一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但好消息是,这些都可以慢慢累积,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要卖什么,可能只是你看得还不够多,你需要的是大量的创意和参考案例,你可以去看看你的竞争对手、参加不同的活动,甚至是做一些完全不相关的事来获得灵感。 Answer comes from ACTION , not thought.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拿到了很多的数据,但如果只是坐着一直想,你依旧不会有答案,所以多参考其他人的意见和案例,绝对会给你更多的想法,如果你有团队,也记得多跟你的团队成员一起脑力激荡,搞不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答案。 延伸阅读: ICA 是什么?影响品牌成长的关键&4个 ICA 对话法则 第四步:点子生成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足够的数据,知道粉丝想要什么,也看过别人怎么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思考:「怎么把实际把 ideas 变成一个有系统且思路清晰的课程或服务?」,在这里,我想请你先思考几个问题: 你的完整课程会长什么样子? 怎么样的人会来上这堂课? 还没上课的人长什么样子? 上完课之后,他们变成什么样子? 这种方式叫做「以终为始」,也就是用你想要的结果去回推你现在应该要做些什么?例如你想要让学生得到 A 结果,那往回推你会需要教他们什么才能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改变?当你能回答这些问题,通常你就会慢慢知道该在课程里放入哪些内容、提供哪些工具了。 当你有了明确的主题、明确的受众、明确的受众痛点,以及受众使用产品后可以达到的结果后,你的整个产品脉络就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就可以好好地进入下一个章节:设计你的产品!这我们会放到中篇来讲。 延伸阅读:最小可行产品:免费的东西这么多,还会有人想付钱买我的东西吗? 点子生成:情商 > 智商 我认为在制作产品时,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技能有多专业,而是你的情商够不够高,因为在第一次制作新产品的前期,你会常常感到非常无力、着急,还没看到成果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在点子生成的这个步骤,最重要的情商就是「耐心」,你一定要有耐心、也一定要沉得住气,有耐心地关心粉丝、有耐心地做点子发想和修正,切记不要揠苗助长,很多人很急着想看见结果、想赚到钱,却破坏了和粉丝之间的关系,这就本末倒置了。 我也是透过半年以上的努力,每周产出新文章、新音频,阅读每一封读者的来信、亲自回复每一个粉丝的提问,才能够能够有一个月赚到六位数这样得来不易的结果,我到现在也都不觉得这样的结果是理所当然,而是我长期不求回报的付出所累积出来的。 虽然点子生成看似只有四个步骤很简单,但每个步骤都会花你很多时间去执行,能不能熬过每一个步骤,很大一部分还是取决于你的决心有多少,你可以点击连结继续看中篇的产品设计以及下篇的营销规划,希望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 -- 本文转贴自:理想生活设计(原文标题:【如何自行销售可创造六位数收入的知识型产品】上篇 – 点子生成)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5, 2024

兴趣变工作就不再有趣?我在正职之外,斜杠「篮球专栏写手」的那件事

在大人学的课程中,我们曾鼓励大家在工作之余,也可以试着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洞见,在形塑个人品牌的同时,也可以累积他人对我们的信任资产,让人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瞬间想到我们。 只是分享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前收到很多学员来信,他们表示自己也想要累积创作,可是当自己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构思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知道可以分享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脑筋彷佛一片空白,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助。 身为一名在正职之余投入时间创作篮球文章的作者,这样的困惑与无助我也同样经历过。 2014 年,我注册了「运动视界」的账号,成为一名篮球写手。在刚开始凭借着热情或许可以撑一阵子,但时间一长,也很常陷入不知道可以分享什么,甚至凭什么可以出来分享的思维中。 但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并且坚持了 10 年,在站上累积了超过 200 篇的文章,也创立了自己的脸书粉丝团。 因此,我想透过这篇文章分享我过去的创作经验和所面临的挑战。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对那些有兴趣将写作视为斜杠生涯目标的人提供帮助,并为大家指出一个更清晰的创作方向。我相信,透过分享,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成长与启发。 斜杠方向|分享什么?取决于「兴趣与专长」 最早开始写作的契机,只是因为自己对于篮球很有兴趣,常常和朋友分享自己对于篮球的见解,以及一些让我很感动的篮球故事。当时朋友建议我,何不找个地方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可以回顾,就这样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 因此,对我来说,我可以分享的内容其实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那就是从兴趣出发,分享我在篮球领域中的发现。 在开始分享后,我在平台上认识了许多其他的写手。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体育相关产业工作,例如运动复健科医师、训练员等等。他们分享的内容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兴趣,也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例如,他们会分享运动后如何进行伸展,或者提供增肌减脂的训练菜单等。 这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开始分享的内容可以是你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是你擅长的领域。但最重要的是,你愿意持续在这个领域中获取新的信息,并且持续分享你的见解和学习。 斜杠做法|如何分享?取决于「记忆点」 不过,在开始分享将近两年之后,我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找不到主轴。 尽管写作的内容都围绕在篮球这个领域,但内容却包山包海,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忆点。 导致别人点进了我的个人页面,只会有「喔!这个人是写篮球文章的」感觉,但对于擅长写哪一类篮球文章,是篮球故事呢?还是球员分析呢?抑或是赛事回顾呢?相信很多读者是答不出来的。 如果文章只是出于兴趣的抒发,那缺乏记忆点并不是甚么大问题。 只是当时的我任职的媒体公司正好在筹备一个关于运动的频道,当时正在招募专栏作家,希望能够内部转职到该部门的我开始思考,虽然自己有一些作品,可是如果想要让读者留下印象,那似乎得要让自己的作品更聚焦。 因此,我开始细想几个问题:我想怎么被大家记住?之后到大家提到我,会觉得我是哪一个类型的篮球作家? 在大量的自我评估后,我发现自己在写篮球员的故事上似乎最得心应手,因此就将这个题材作为我的写作主轴。 在确立主轴之后,我开始稳定更新,并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分享的内容,在每个月四篇文章中,至少都会有一到两篇球员故事。虽然这样做并没有帮助我获得内转的机会,可是却让我得到写作平台端的青睐,询问我有没有兴趣定期帮平台撰写球员故事的文章。 这次的际遇也给了我一个启发,或许多方的涉猎确实可以让你的内容看起来很多元,但是如果想要经营个人的品牌,或许在还没有名气的时候,聚焦在某一个领域的某一个主题会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更容易让别人对你有明确印象,像是:我知道你在写篮球的文章,并且好像很常写球员故事。 当这个印象深植人心,或是培养出一群愿意看你文章的铁粉时,这时候再从文章比例上慢慢调整,测试新的想尝试的题材。 斜杠经营|如何持续分享?三个建议的心态 这些年稳定产出文章的过程中,常碰到许多人问我:「在正职之外还要花时间写文章,难道过程中你都不会想要放弃吗?」 我的回答往往都是笑笑的说:「怎么会呢?我每天都想放弃啊!」 不得不说,用业余的时间持续产出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因为工作就已经够累了,有时候真的会没有精力分享,大脑也不会一直有灵感可以分享,这时候还要稳定输出就会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我自己觉得有三个对我来说很重要心态,或许可以提供给想要尝试的朋友参考。 1. 设定适合自己诱因与目标 《汤姆历险记》中曾说过:「当兴趣变成工作,那它将不再有趣。」 这点我真的深有体悟,因为最早开始分享的时候,我总是写得意兴阑珊,因为当时有一种没有目标,想写就写的感觉。而之所以后来会想要稳定产出,是因为研究所的学长创立了一个专门写运动文章的平台,会依照文章的流量给予稿费,当时觉得如果能在正职之外获得一点点经济报酬好像也不错,于是就开始在该平台创作。 之后几年就像前面提到的,原本任职的公司有内转机会,让我调整了发文的模式,而之后被平台端注意到,成为该平台的专写球员故事的写手,它们也提供了更高的稿费报酬,增加了我持续创作的诱因,然后就持续分享到了现在。 回顾这段时间的分享历程,有两个要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那就是「诱因」与「目标」。因为平台有稿费的诱因,让我有动力维持创作;而因为有想要成为专栏作家的目标,让我能够大量累积自己的作品。 现在想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寻找诱因与目标的自己,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但是,这也让我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如果在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分享?」以及「自己分享想要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之前,想要依赖毅力维持分享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所以,我都会跟朋友说,在开始分享之前,可能要先思考这两个问题,确立目的与设计诱因,才能将自己摆在适合的战场上。 2. 建立形象需要时间,试着用「加法心态」 以我自己的经验,建立形象绝对不是一两个月,或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达成的,它更像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就连我自己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在篮球读者心中建立形象。 因此我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我会用一种「加法」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创作。举例来说,每年我可能会设定要写多少篇文章,每当完成一篇,我就会告诉自己「我又完成一篇属于我的作品了」;而不是去提醒自己,「我还有 OO 篇得完成」。也就是,去看自己所累积的成果,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思维帮助我很多,它让我能够真正享受创作和分享带来的乐趣。而我也相信,只有这样,创作和分享之路才能走得更长久。 3. 勇敢承认自己「不够专业」 在写的过程中,我很常碰到一种自我怀疑,自己写的东西够专业吗?会不会在真正懂行的人眼里看来其实根本就是小儿科? 直到我后来遇到一个前辈,他告诉我有这样的心态很好,这代表你正在变得专业,因为你会害怕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不断地去加强自己,很多专业的人都会因为自己太过专业,而陷入知识的诅咒,导致他们分享出来的东西就只能在专家的圈子流传开。 就像很多硕博士论文,对一般人来说进入的门坎就很高,所以即使这篇论文学术价值很高,却很难让它的价值被普罗大众知道。 所以,承认自己不够专业不仅是提醒自己要变得更专业之外,还有一种警示作用,就是告诉自己写文章的目的是要让「没有你这么专业的人,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进而想变得更专业」。 简单来说,坦承自己的不够好,不仅是要让自己更好,还有让自己避免陷入「文人相轻」的窠臼。 以上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运动世界专栏与「阿准的随看随想」脸书粉专。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6, 2024

接案艺术工作者 FUN 专访|在旅行与艺术间游走,我如何管理工作与生活,提升竞争力?

「数字游牧,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和节奏来安排生活,不用等到退休才能做想做的事。」刚满 30 岁的 Fun 说。 Fun 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在艺术行政和艺术研究的专业领域已经有五、六年的工作经验。她曾经参与大型的 2022 Mattauw 麻豆大地艺术季,2023 马祖国际艺术岛。她也曾参与地方美术馆的研究计划案,研究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在这些案件中,她曾担任策展人、项目经理和讲师等不同角色。 像 Fun 这样以接案为主的艺术工作者,在业界不算少见。平时她大多在家或咖啡厅工作,有时会随着艺术节的项目,飞往各地。很多人对数字游牧边工作边旅行的生活心生向往,但是对 Fun 而言,最重要的是她可以保持心灵和生活的自由。 但追求工作与生活「自由」并非想象中容易,为维持案源稳定、提升竞争力,又该怎么管理生活、精进自己,都是身为数位游牧者的一大考验, Fun 是如何做到的呢? 追求「工作」自由,如何让自己在接案中保持稳定与竞争力? 数字游牧者想要工作自由,对于接案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案源稳定。 接案关键 1|保持人脉 Fun 分享,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人脉」。 Fun 最初的案件是来自于大学时期参与的计划案的合作对象,而每一个案子中都会认识新的伙伴,透过人脉的累积,接案机会也会变多。 Fun 的同行中有许多人会积极经营个人品牌,拓展陌生客群。而 Fun 较常是透过熟人互相介绍。她认为保持交友状态,不吝于与他人交流,会让对方意识到「原来你会这个!」,也是拓展新计划的一种机会。 除了原先的案主,有时候工作中遇到的同行或受访者,也可能成为新的案源。 想要保持案源稳定,Fun 也点出,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还是踏实地完成每一次的案件,当合作伙伴能够信任你、肯定你,人脉就能慢慢地累积。 接案关键 2|沟通能力 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在接案市场中获得优势。Fun 还特别点出了接案工作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当你与业主都能有效沟通,做出的成品也够符合业主需求,甚至能够引导需求不明确的业主厘清目标,这样的沟通技巧,都能让业主对你更加信任与加分。 Fun 也分享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包含: 1. 从谈话厘清需求目标 明确目标确实是一项挑战,可以试着厘清整体脉络,例如该项计划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人参与?除了目标以外,有什么感兴趣的部分吗? 比起把案主当作「甲方」,单纯追问计划目标,有时把目光放回案主身上,询问对方自身对计划案的期待,期待做些什么?期待拓展什么视野?即使不确定目标,但从案主自身的关怀,计划目标也会越发清晰。 2. 将概念可视化和文字化 具体的参考数据,有助于确认彼此的概念,也有助于案主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例如,「有历史感的设计」有许多种呈现方式,寻找相关示意图片,确认彼此对「历史感」的理解。此外,会议前也可以列出议程,提前确认讨论目标和事前应准备的资料和想法,有助于提升会议效率。 3. 确认工作范围和细节 以展览而言,许多工作内容都是边做调整,但可以帮业主预想整个流程,包含主题、目标、时间、受众、预算等等。和业主从中讨论工作范围,或是否需要另寻其他配合人员,例如营销、木工团队等,也有助于案主评估薪资和人力的合理性。 4. 保持弹性与共识 无论是研究或展览计划,时常随着访谈数据加入、新观点产生或是预算困难等,需要调整计划方向。因此保持弹性,随时与团队确认先前的假设/目标/工作模式等是否需要调整,是工作重要的一环。 追求「生活」的自由,如何进行个人管理? 接案、数字游牧的生活,提供更有弹性、更自由的时间。有些人会一边旅游、一边工作,但 Fun更喜欢将「旅游」时间升华,在旅游当中也能够学习和提升工作视野,精进自己。 譬如 Fun 在参与台南大地艺术季水计划后,她去了新西兰旅游,拜访当地美术馆与河流作品相关的典藏展,这个展览深化了她先前参展的工作经验,让她学习不同展览的策展方式与主题。 Fun 在参与马祖艺术岛的项目时,也曾在马祖住上一两周。除了工作必要的访谈和场勘之外,还可以看海和享受当地美食,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更深的认识,而这些都为她的工作带来养分。 平时, Fun 也常利用弹性的时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或自己有兴趣的活动,持续累积自己的艺术专业。 不过,虽然数字游牧生活看似美好, Fun 也提醒,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平时,Fun 的工作几乎都是在家、咖啡厅或图书馆完成的,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拖延。 为了控管自己的进度,她会透过订下开会时间,或交稿日,让自己有时间压力,在期限内完成。甚至,她曾经为了和伙伴互相鞭策,约定好一起住进朋友的空屋,每天早晚一起用餐互相问候之后,就开始各自投入工作。 此外,Fun 也说:「保持弹性,让自己在任何情境中都可以工作,是接案工作的必备要件。」像是她也曾在出国旅行时,利用机场候机楼的吧台,赶在登机前完成工作。 给有志从事艺术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建议 如果身为艺术工作者的你,也想投入接案,Fun 认为近几年在地文化兴盛,研究台湾美术史或当代艺术范畴的机构增加,无论是地方型美术馆或大型艺术展览活动都日渐蓬勃,工作机会较以往更多。 Fun会建议有心想从事艺术工作的朋友,不妨早点开始建立个人品牌,透过脸书、部落格或IG发表艺文心得或评论,将有助于建立自己的客群,为未来职涯加分。 – 本文由 曾佳琦 投稿刊出 Fun联络方式:sandy61114@gmail.com 曾佳琦联络方式:centrum1104@gmail.com 文字工作者,喜爱人物采访、文案和出版企划,期许自己的文字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和美好。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场)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4, 2024

想进外商,英文拚的并非单字量!外商人资最注重的 3 类软实力与练习法

大家都知道想进外商英文要好,但「好」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在我职涯相关的演讲中,有不少年轻听众表示自己想转职到外商。但又害怕自己单字量不够、文章写得不够好、以前考试都考不高。如果这样想,你在第一步就已经搞错方向了。比起英文考试拿高分、很会背单字,其实外商人资注重的是你英文的「表达力」、「语言灵活度」和「领域知识」。 如果说「背单字」、「拚考试」是硬实力,外商看重的就是你英文的「软实力」。然而这也是台湾传统英文教育不太重视的一块。因此今天想来为大家分析,这三种英文的「软实力」和练习方式。 表达力 外商面试官在评估你的英文表达力时,大概会聚焦在以下三件事: 说话流畅度 论点逻辑 肢体语言 针对第一点的评估,你可以先试试看对镜头做 3 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回看自己卡词的次数。如果超过六次,建议你先写稿练习。从带稿的方式把内容植入脑中,再慢慢过渡到无稿。除了自我介绍,其他面试考古题也适用这样的练习方式。 大部分学员无法流畅表达的原因在于对内容不够熟悉,因此先带稿大量练习,会是进步的好方法。 针对第二点的评估,在于你提出的每一个意见或论点,后面都必须要有理由支持。此外,在陈述理由时必须有逻辑顺序,例如时间由先到后、重要性由高到低,而非杂乱地 free-style。 针对第三点的评估,面试官很喜欢观察你是否过度紧张,因为这多少也反映出抗压性的不足。建议透过镜头录像练习,提醒自己减少握拳、眼神飘忽、咬嘴唇等等的肢体语言,就能有效提升面试官对你的信任。 语言灵活度 「请帮我写两封 e-mail,主旨内容一样,一封给关系普普且不熟的客户、一封给熟识且关系良好的老客户。」 这是知名外商的笔试考古题,也是让台湾学员很头痛的题型。因为我们学的英文,从来没告诉我们「不熟」和「熟识」在书写上该如何区辨。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先有「语域」(register) 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英文有正式的表达法,也有轻松的表达法,相当于中文的「很美」、「很辣」、「沈鱼落雁」、「倾国倾城」听起来正式程度就不同。 对于关系普普且陌生的客户,我们书写时语域自然要提高,例如第一句可以写成:I am writing to extend my gratitude for your recent assistance. 对于已经很熟的客户,我们就可以轻松一点,写成: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recent help. 如果你想进外商,平时阅读文章、观看新闻时,就可以一边思考:「这是比较正式礼貌的说法,还是轻松的说法呢?」如果不清楚,也可以去问 ChatGPT:Is ______ a formal usage? 领域知识 外商面试问题通常分成两种:technical questions(技术面试题)、behavioral questions(行为面试题)。前者会依据你的领域而定,通常深入且附带许多的追问 (follow-up questions)。 所以在面试之前,你必须确保自己能用英文清楚表达自己领域里的概念,这并不只是讲得出专有名词,而是要能用英文去解释现象和机制。 例如你应征的是 portfolio manager(投资组合经理),对方可能就会问你 Can you describe your approach to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post 2010?(请描述你在 2010 年后的多元投资组合策略。) 如果你应征的是营运长 (COO),对方可能就会问:What methodologies or frameworks have you used to streamline processes and improve quality in your previous roles?(你在先前的职位中,使用了哪些方法或框架来优化流程并提升质量?) 这些问题,都需要先拟稿、钻研,考验的是你把英文和专业知识结合的能力。 想成功过关斩将,降落在外商理想的职位,需要的绝对不是记忆大量单字、模板的那种「英文硬实力」,而是沟通、应用和有效练习。这也是我在每一堂课程中,一直强调「实用」、「操作」、「应变」,而非依赖大量模板的原因。 -- 本文转贴自:Sonny老师的英文国际力 (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