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144 posts

單字要更多、夠深才代表英文好?英文面試時的 2 不 3 要

"Their service really sucks." 平常和朋友聊天時,你可能常把 sucks (很爛)掛在嘴邊。因為歐美電影常聽到這個單字,你便以為這是個很接地氣 的單字。但是,假如今天場域換到了英文面試時,你脫口而出 sucks 這個字,面試官的心裡肯定會把你打上一個大叉! 透過我的觀察發現,台灣人對英文的單字用法有 2 個迷思:一是覺得英文單字要背得夠多、夠深,才能顯得自己英文好。二是喜歡直接套用一些電影或歌詞中學來的單字。這 2 種迷思,常讓希望進外商公司工作的人,在英文面試時中顯得既怪異又不得體。 在英文面試中,想要說對話、用對單字,我建議把握 3 個用字的原則:常用、語意清楚、不失莊重。 讓許多同學不敢開口的最大原因,就是「單字量不夠」。但事實是,台灣同學最不缺的就是單字量! 然而「英文面試」不是「英文檢定」,面試官重視的是「溝通」,而不是你的「詞彙量」。使用太多艱深冷僻的字,反而會被覺得是刻意在炫技、沒有搞清楚溝通情境。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形容先前的一份工作很繁重,卻說成 “That assignment is of great laboriousness.”(彼工作真夠費勁兒。) 面試官可能就會覺得很奇怪,因為 laboriousness 這個字只有在學術或很正式的書面情境會出現。如果你換個方式,說成 “That was such a challeging task.”(那件事挑戰性十足。)反而簡單明瞭、能在數秒內達成溝通效果。 如果你用的單字,讓面試官聽到時還要「蛤~」地想一下,那就是不夠清楚與常用。 其次,「不失莊重」,就和英文表達上的語域 (register)有關,簡單說就是有些詞彙本來就比較俚俗、隨性,有些詞彙比較高雅,因為面試是正式場合,我們不該使用太隨性(casual)的字。 文章開頭舉的 “Their service really sucks.” 這個例子,如果你換個方式,說成 “I've heard their service is unsatisfactory.”(我聽說他們的服務滿意度不高。)聽起來就會成熟、莊重許多。 語言的使用應該靈活、對應情境,而非一味背誦、隨意套用。 我覺得花時間好好瞭解單字該在什麼場合使用、瞭解他們的正負面意涵,比起瘋狂增加單字量還要實際許多。 用英文得體又精準的溝通,傳達你的優勢,是進入外商公司的入場券。 -- 原文轉貼自: Sonny 老師的英文國際力 (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5, 2024

泰國聯合馬、越等東南亞國家 擬推出六國「聯合簽證」

泰國一直以來都是數位遊牧、觀光客旅遊最愛去的國家之一。為增加觀光收入,泰國預計聯合東南亞國家,包含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及越南,參考歐盟申根計畫,推出六國聯合簽證,讓觀光客可以暢遊六國。 不少泰國旅遊業者贊成這項計畫,也呼籲把簽證效期從 30 天延長至 90 天,鼓勵旅客長期停留。 但這項政策的推動可能還要再等等,一些專家提到,要協議出六國聯合簽證,還需要參考六國的發展水平、移民標準、法律規定等,要達成共識、同步批准,並不容易。 近年來,泰國積極刺激觀光,去年就對台灣祭出短期免簽政策,自去年 11 月 10 日,至今年 5 月 10 日,持台灣護照可免簽證入境泰國旅遊,停留期限為 30 日。 如今,又將推動六國聯合簽證的擬定,這將更將有助於長期旅客、數位遊牧者,以及跨國的商業人士往返東南亞各國。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2, 2024

《數位遊牧》讀者投稿全攻略!投稿主題、方法一次告訴你

你正在數位遊牧路上嗎?你在嘗試接案、遠端工作、創業嗎?我們誠摯邀請你投稿分享你的經驗與故事,讓大家一起交流、成長! 一、投稿主題 歡迎分享,在數位遊牧、遠端工作、接案、創業、個人品牌、自媒體經營、海外工作等主題中: 1. 你的工作經驗與技巧 如:接案技巧、個人品牌經營心法、海外求職經歷等。 2. 介紹各種幫助工作、生活的數位工具 如:管理遠端工作團隊好用的數位工具。 3. 提升工作效率、時間管理的方法 如:改善拖延症、提高線上會議效率等方法。 4. 工作簽證、收款、跨國金流、簽訂合約等必備知識 5. 異地生活、風土民情分享 如:分享當地物價、文化、安全等資訊。 想知道更多主題與內容,歡迎參考《數位遊牧》官網上的文章。 二、投稿格式 投稿請寄至 digitalnomad@ftpm.com.tw,信件命名為「數位遊牧讀者投稿:請填寫文章標題」,並提供「自我介紹」與「投稿文稿」。 1. 自我介紹 為了讓我們更了解你,請提供約 150 字的自我介紹。 2. 投稿文稿 字數:1500 至 3000 字。 語言:中文或英文都行。 繳交檔案:請提供 Google.doc 雲端連結,並開啟編輯權限。 圖片格式:若有想提供的圖片,請在信件附檔,以 jpg 檔提供,也請附上圖說、圖片來源,若你提供的圖片有版權疑慮,我們將不予使用。 聯絡資訊:在文稿最後可以放上你的部落格或社群連結,我們會幫你建立超連結,讓讀者可以透過連結,更認識你。 讀者投稿並無稿費,《數位遊牧》編輯團隊也將保有選擇是否刊登的權利,也有可能會更改你的標題及調整內文,調整後我們會經過你的同意,再進行刊登。 由於投稿人數眾多,我們會在兩周內回覆你的來信。 《數位遊牧》希望能成為各個數位遊牧者交流的平台,你的文章將在《數位遊牧》曝光,我們也會運用 Facebook、instagram 搭配推廣,幫助你累積知名度,開啟更多的合作機會。《數位遊牧》團隊也會透過這個機會,與更多優秀的創作者,在不同面向,有更深入的合作。 歡迎在數位遊牧路上的你投稿分享,期望我們有機會能夠一起交流、學習。

April 12, 2024

該不該接這個案子?給全職接案新手的 3 個心法

自由接案有趣的地方在於-完全客製化的工作內容, 可以隨自己意思規畫,這樣的自由度讓人嚮往,卻也讓人苦惱, 因為若選錯了只能自己承擔後果! 對接案新手來說,該怎麼判斷自己該接哪些案子? 同樣身為接案新手的我,將我目前的經驗,列出 3 個心法與你分享。 大家都說,人生是由一連串「選擇」組成,不同選擇會導致不同結果, 那麼「全職接案」更是集大成者! 如果,在過去你會為了要選哪個正職工作而猶豫再三, 那麼這樣的猶豫在接案生活中,每天都會不斷上演,而且有趣的是, 不會因為接案資歷深就能免於選擇。 若你想知道我從哪些接案前輩學經驗?可看下面這篇 接案新手|離職接案前,我從哪些人身上學接案經驗? 其他接案心得可看這邊 接案新手|6、7月生活:自由接案「效率」和「自律」很重要|番茄鐘工作法心得 接案新手|5月生活:個人品牌Vs.自由文字工作者 角色間的拉扯 接案新手|3、4月生活:專案制還是包月制?找到適合自己的接案方式 接案新手|2月生活:如何找案源?請跟前公司維持好關係 選擇錯誤了,只能自己承擔。 選擇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它充滿不確定性, 你永遠不知道接這個案子,會對你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目前法定年齡 18 以上就有投票權,代表我們在這個年紀, 就擁有自己經過判斷、做出選擇的能力,即便如此人還是常會選擇錯誤, 該怎麼減少選擇錯誤,就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雖然全職接案的時間不長,還在學習階段,已遇過一次失策經驗。 當時手上有一個案子,距離原定交件時間剩兩週,若按照進度安排是可以如期交件, 此時遇到了一個主動來接洽的案子,此案子比較單純,工時較短就能獲得收入, 當下十分心動,不過,會跟本來手上的案子時間打到。 由於我個性就是很有責任感,認真看待每一個案主與作品,想著我必須維持接案品質,因此最後婉拒這個邀約。 後來我後悔了!因為我沒想到原本手上的案子交期延後, 也就是說,我後來是有時間可以處理我婉拒的那個案子...... 假設當初我能多ㄍ一ㄥ一點,逼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仍然接下第二個案子, 那麼我就不會現在在那裡後悔了😭 也因為有了以上的經驗,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希望幫助同為接案新手的你,知道該怎麼拿捏、判斷自己該接哪些案子? 跟你分享一些我目前的想法(也許以後會改變),以及一些我知道的前輩經驗, *以下純粹為個人經驗分享,請自行斟酌,不負任何責任喔! 心法 1. 案主是誰?接洽過程的感覺很重要! 雖然多數人都認為剛開始接案,沒有挑案子的權力, 但生活是自己的,既然已經選擇想要的工作模式,那麼大家都希望能工作愉快吧! 就像職場上,就算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遇到不對盤的同事或上司, 工作起來也是覺得卡卡,接案也同理,一個案子是否適合接,「案主」是怎麼樣的人最為重要! 接案者有一個正職員工沒有的優勢是,你可以選擇停損, 在合作過程中若覺得與案主不對盤、溝通成本高,那麼接案者可以請求終止合約。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遇到這個狀況,因此若對方是陌生案主,那麼最初和案主溝通過程的感覺很重要,從一開始接洽案子就很順,那麽我相信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若接案新手一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跟陌生人推銷你的接案服務, 也有點恐懼、不知道該怎麼正確跟陌生人溝通案子,我認為可以從身邊的親朋好友開始! 許多接案前輩的經驗,都是從身邊認識的親朋好友、前雇主開始的, 即使有可能他們發給你的案子你不是特別感興趣, 但至少對方你相處、溝通過的人,溝通成本可以減少許多, 並可以先從過程中累積接案經驗,之後就更有信心面對陌生案主。 心法 2. 接案新手如何安排時間?你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想要成為全職接案者,不少前輩都建議先存好緊急預備金, 也就是若接案前期沒案子、沒收入,仍可生存 3-6 個月的存款, (我之後再寫文與你分享,想要接案該做哪些事先準備), 我也認同這個想法,如此一來,即使你是新手, 也不需要為了賺錢,而完全不挑地不斷接案。 看過不少接案前輩的分享,因為案子接太多,沒日沒夜的工作, 導致後來決定放慢腳步,接案少一點、生活多一點, 甚至有的人身體出現狀況,必須安排一段時間好好休息。 前輩發生過的事情,也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好好規劃你的接案人生? 請回想一下,為什麼你想要自由接案?不就是因為想要掌控自己的時間, 在想要的時間工作或休息,規劃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會想踏入接案生活的人,想必都對自由很有自己的想法, 若懂得好好規劃時間,那麼就可能真的「自由工作」。 跟你分享我的規劃方式,由於接案才剛起步,所以我給自己半年時間, 這半年裡工時和正職工作一樣,也就是一天 8 小時,一個月 160 小時, 什麼時候工作不限定,只要工作時數達到這數字就行。 這樣安排的用意為,我想知道,如果用我自己的能力接案, 在與正職工作時數一樣時,能有怎麼樣的產量與收入;而為什麼是半年, 算是設一個停損點! 多數接案前輩都分享,接案初期會經過一段不穩定的期間, 若能順利度過,收入就會越來越穩定,若半年過去每月平均收入還未及以前正職收入, 我或許就會開始思考,該不該回職場上班,希望這件事不要發生 >< 不知不覺說太多了,重點是,當你規劃每月的工時,那麼在接案子時, 你就可以預想這案子需要多久時間,你的時間是否還能將案子安排進去, 假設案主溝通的來,案子也是你能力範圍內,工作時間也 OK,那這個案子就非接不可。 心法 3. 你喜歡的 vs. 你現在需要的 接案生活有趣的地方在於,你可以隨意搭配自己的「接案組合」(有點像投資組合的概念), 客製化自己的工作內容,是許多人羨慕的。 我把接案的工作內容分成「喜歡的」和「現在需要的」, 這想法是從接案前輩劉揚銘的書《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而來。 書籍推薦:《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喜歡的」是指你本身就喜歡做的工作內容,「現在需要的」是指, 因為收入所以你需要接這個案子,這案子也許不喜歡、但也不致於討厭它。 人們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就算自由接案能夠自由選擇, 現實是,人每天工作的時間有限,喜歡的案子是否能出現也要靠運氣, 因此我打算新手接案前半年,「喜歡的」和「現在需要的」各抓 30%、70% 比例。 以「現在需要的」的案子為主,但也不希望喪失接自己喜歡工作的樂趣, 如果這 70% 差不多能讓我不至於挨餓,那我會預留 30% 的扣打,隨時注意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接案機會, 因為如果一開始全部的工作時間,就被不怎麼喜歡的工作內容填滿, 那當有喜歡的工作機會上門時,你還有沒有時間接?到時候會很煩惱! 想過喜歡的接案生活,在接案時間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連這樣客製化的工作方式都不開心,那還不如回去找正職工作, 每月都有薪水進帳戶,對吧? 以上分享適合接案新手,裡面提到的工作時間的安排,以及工作內容比例, 會等半年後,再重新思考比例是否需要調整,若收入不夠就增加工作時間, 或發展能獲得較高報酬的接案服務,若收入足夠,就想將喜歡的工作內容比例提高。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在接案的路上你不孤單,有什麼想法或疑問, 都可以到社群粉專跟我聊聊、或寫信給我喔~ Your friend, Weien. -- 本文轉貼自: Weien 微恩好感生活 (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1, 2024

拓展國際職涯,為何一定要經營 LinkedIn ? 「LinkedIn 經營全攻略」課程推薦!

想要去外商工作,或是赴海外求職, LinkedIn 經營絕對是你拓展國際職涯的第一步。 有別於 104 或 1111 等傳統求職平台。LinkedIn 具備的「社群規模」、「多向聯結」與「持續曝光」三大特質,成為許多公司企業、專業工作者媒合職缺最重要的平台。 1. 社群規模 截至 2023 年底,LinkedIn 在全球超過 200 個國家累積了 8.5 億的用戶,並有超過 5,700 萬家企業和獵頭在上面尋覓人才。平均每分鐘有 4 位求職者透過 LinkedIn 找到工作,等於每 15 秒媒合一次,體量與效率沒有其他平台能夠比擬。 2. 多向聯結 傳統的求職網站只是個職缺與人才的資料庫,要不就是企業搜尋求職者,要不就是求職者搜尋企業職缺,基本上都是單方面的搜尋與篩選。然而,在真實的就業市場裡,許多優質的好職缺其實都是透過「人脈」找到的,例如透過同事、朋友的引薦。 LinkedIn 本質上就是個專業工作者的社群平台,你可以輕易連結到全球跟你同產業、同公司、同專業的人,更多的人脈,也就代表更多的機會。 3. 持續曝光 傳統的求職網站中,如果要順利媒合,求職者必須在開啟履歷的期間,剛好遇到心儀的職缺也正好開放,如果兩邊時間湊不上就只能錯失彼此。但在 LinkedIn 上,由於其社群平台的屬性,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用戶,資料都是隨時開放的。 對求職者來說,就算當前沒有要找工作,也能持續地呈現自己的專業與經歷,讓成千上萬的招募者追蹤與「探聽」,哪天真的要謀職了,自然機會多很多! 雖然 LinkedIn 有如此明顯的求職優勢,但仍有不少上班族因為不熟悉 LinkedIn 的功能,或者受限於中英文的表達能力,未能善用這個平台,仍舊以傳統的人力銀行做為求職主力,實在非常可惜!因此,「大人學」特別邀請長期合作的 Sonny 老師與我們一起開發這門線上課程。 Sonny 老師是知名的口譯工作者,也是炙星投創的國際長,擁有豐富的國際學術與商務經驗,曾為 1,500 名台灣中高階主管指導面試、修改履歷,幫他們成功轉職到理想的外商公司。 並且曾與「大人學」一起開發過【通往一流外商的英文面試準備指南】這堂線上課,在製作課程上也擁有豐富的經驗。 這堂課程與一般只介紹 LinkedIn 操作介面的課程不同,更聚焦於如何活用 LinkedIn 來建立你的專業形象。 包括:如何請他人在 LinkedIn 上推薦你的專業、如何在 LinkedIn 上結交新朋友,甚至讓他們願意引薦工作機會、以及如何透過貼文塑造專業形象等等。這門課程幫助你,不光讓 LinkedIn 秀出你的履歷,更讓它成為你跨國界的專業名片! Sonny 老師也分享,根據他在外商擔任企業顧問和講師的經驗,超過 8 成的主管在尋覓中高階人才時,都會從 LinkedIn 下手。因此沒有 LinkedIn 帳號,或內容經營得不夠好,等於直接放棄許多中高階職位的入場券。 在課程中,Sonny 老師就會分享他與超過 1,000 名外商中高階主管交流的豐富經驗,包括外商的文化和他們關注的事項,以及容易吸引 HR 注意的細節。他將這些經驗以最親切、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台灣的學生們,並結合 AI 工具,用最簡單的英文,挑戰更優質的職位。 如果你對經營 LinkedIn 感興趣,歡迎至課程報名頁面《LinkedIn 經營全攻略:建立個人品牌,拓展國際人脈,讓外商工作找到你》觀看更多的介紹!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0, 2024

該認真的時候總是分心?3 個改變讓時間一到就有專注力

設定每天的專注時間,推進一件重要的任務,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為什麼這樣安排出來的時間,卻往往無法真正的專注呢?如果你也有類似困擾,可以搭配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 3 個技巧來解決。 我們都希望每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專注在重要的任務上,但是,有時候我們規劃了一些時間,但是時間到了卻還是三心兩意、拖延分心,無法真正的專注。又有些時候則是我們工作生活上的雜事太多,感覺時間都被切割得很零碎,最後這些零散時間也往往在忙亂或偷閒中渡過。 我們甚至也試過很多「專注工具」,但無論是限制自己上網,還是聽專注音樂,卻都不一定能夠真正保護好專注時間,還是很容易分心、拖延或陷入忙亂狀態。 我們當然也知道「保護專注時間」的重要,問題是「安排時間」跟「專注」好像是兩件事情,有沒有什麼樣具體的技巧,可以讓我們真正保護每天有限的專注時間呢? 無論是你希望可以有更多時間專注在重要工作上,還是你希望可以每天都掌控一點點有限的專注時間來推進自己的斜槓,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保護自己專注時間,並讓自己在這些時間可以保持專注的幾個技巧。 對上網生產力有要求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Arc 瀏覽器 windows 版測試心得,用四大介面改造升級專注工作流 1. 專注前,要先完成準備步驟。專注時,要立即進入核心。 可以讓我們專注去完成一個任務的時間是很寶貴的,但是,如果一個任務要「從零開始」,卻往往是難以進入專注狀態的。所以,我們第一個要避免的錯誤,就是在專注時間中從零開始做一個任務。 反過來說,我們應該讓任務在進入專注時間之前,已經是準備好可以專注進入重要核心部分的狀態,這樣專注時間才會真正實現。 例如我打算利用每天固定的時間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假設我設定在晚上 8 點,但我到了晚上 8 點時,連文章的題目都還沒確定?或是也沒有準備好大綱?還缺少一些關鍵的案例與資料?試想看看,這時候要分心找資料,要游移不定的想題目,還有辦法進入專注的狀態嗎? 反過來說,我可以先利用其他零碎的時間來完成這些「準備步驟」。 先利用空檔設定題目、完成大綱、找到一些基本資料,這時候到了晚上 8 點,我的寫作任務已經準備要進入「最核心的寫作」部份了,這樣我就真的可以專注在寫作上。(延伸閱讀:[卡片盒筆記法-1] 建立相對無壓力、高產出寫作流程的 4 個步驟) 2. 確認自己在專注時間要產出的成果,才能保持專注。 上述的問題在於,我們很可能只是安排了專注時間,但是任務到底要做什麼?卻等到專注時間才開始想,「東想西想」是最容易讓人分心、拖延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安排了時間依然無法專注,可能的原因之一。 這時候可能延伸第二個問題,我們希望自己有更多專注時間,但要在專注時間產出什麼具體成果卻很模糊,這樣一來,有可能我們連自己要專注去完成什麼都不知道,又如何有效地專注呢? 例如在生活中有孩子的父母,可能意識到專注在親子時間的重要,或許設定了一些想要專心陪伴孩子的時間,但在這些時間中我們卻很容易放不下那些自己的工作、興趣,忍不住開始拿起手機看個郵件、滑個資訊。甚至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專注時間中,大人小孩一起分心,最後無法創造優質的親子時間。 反過來說,或許我們可以設定一些親子時間明確要產出的成果,像是我想創造孩子能有更多的動手做做看的體驗,所以我整理了一則摺紙筆記任務、一則積木筆記任務、一則畫圖筆記任務,裡面我會設定一些下次要玩玩看的成果,例如摺出一個恐龍樂園。 而當我進入安排的親子時間時,我會跟孩子討論並選擇主動完成其中一個有趣的遊戲任務成果,這樣的過程,幫助我和孩子都可以更專注地投入在這段時間中,心無旁鶩,因為我們明確知道自己想要挑戰完成什麼新的成果,並且這樣的成果也會讓這段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與收穫。(延伸閱讀:如何從生活小事培養專注力?我的 5 個親子練習技巧經驗談) 目標明確、成果明確,知道自己在這段時間要產出什麼,才有專注的內在誘因。 而且,因為自己對這段專注時間要產出的成果有明確定義,就比較不會被其他任務拉走而分心,像是上述的親子時間成果的設定,就讓我看到這段時間跟工作有同等重要性與價值。通常分心都是在於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以及沒有明確設定有價值、有意思的成果。 3. 固定時間可以是彈性的、分段的,關鍵在於時間品質。 我們在安排專注時間時,常常會想要擁有固定的專注時間,例如早起的兩個小時,晚上回家後的三個小時等等。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是我一個人生活的安排,這樣的專注時間或許還能做到,但有了家庭與小孩後,這樣的專注時間確實有點奢求,而且變動性也很大。 但也因為這樣的機會,讓我慢慢體悟到,所謂「固定專注時間」其實可以是彈性的,關鍵不是哪一段時間要專注,而是每天要固定累積多少專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時間, 任務可以分段推進,更重要的是專注時的時間品質。 例如我很想早上早起專注兩個小時寫文章,但現實的情況是有時候小孩早起了就要陪他,也需要花更多時間準備小孩早餐與上學,更重要的是有時候逼自己早起反而精神不好,這段時間的產出品質不佳。 反過來說,或許我先比家人早起 30 分鐘就好,但這 30 分鐘就投入在我的文章寫作,幫我完成文章的第一段開場。接著上班的午休時間,我再利用 30 分鐘完成文章的第二段論述。通勤的時候處理前面說的那些準備步驟,這樣晚上回到家,小孩睡著後,我給自己 60 分鐘的時間把文章的論述與結尾完成。 這樣一來,我還是每天固定「累積」兩個小時的專注寫文章時間,只是每一段專注產出一部分的成果,並且利用我更容易掌控、更有精力的幾段專注時間,分段把重要任務完成,這樣的專注時間其實也有很高產出。 而且,比起早起或晚睡的專注時間卻因此精神不好,前面這樣分段的專注時間,反而讓我在這些時間中都是相對有足夠精力處理重要核心任務的狀態,這樣的專注時間也更有品質。 後來我的工作上有更多同時進行的專案任務時,我也發現上述這樣的「分段專注時間」的方法更適合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生活狀態。我們要追求的是每天「固定累積」某個數量的有品質時間在某件重要事情上,並接受我的工作流程就是會被會議與臨時意外干擾的現實。 有了上面三個技巧: 專注前,要先完成準備步驟。專注時,要立即進入核心。 確認自己在專注時間要產出的成果,才能保持專注。 固定時間可以是彈性的、分段的,關鍵在於時間品質。 那麼我們搭配「番茄鐘」來推進分段專注時間的成果,或是搭配「專注音樂」來讓自己專注在重要內容產出上,還是透過「時間追蹤工具」計算自己每天累積的專注時間,有上面三種技巧的搭配,這些專注工具才會真正產生效果。 這就是我幫自己設計專注時間,並且在專注時間可以保持專注力的技巧,提供大家參考,也歡迎回饋討論。 -- 本文轉貼自:電腦玩物(原文標題:2023 試試看這樣安排專注時間,3 個改變讓時間一到就有專注力)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9, 2024

【接案報價攻略】朋友主動邀約發案,我該收錢嗎?還是做個人情?接案一定要收錢的 4 個原因!

接案報價有許多的眉角,很多人想在正職之外嘗試接案,會從身邊親友的委託開始做起,也因為考量人情,就想說不用收錢了、免費幫忙,但「收錢」其實有它的正面效益唷! 接案報價的前情提要 我想先提醒,本篇文章的方向會聚焦在你已經有正職,只是偶爾想嘗試接案、了解自己市場價值的人,並不是針對獨立的創業者,也不是靠接案為生的人。 如果你是一人公司、專業的接案者、自雇者,那我會建議你報價要再更仔細的思考,你應該要有一套自己的報價系統。因為一個好的報價,不光是幫助你賺錢、幫助你成交,更重要的是,好的報價,會界定你的客戶,會篩選你的客戶,會梳理你的個人品牌。 你對這件事情有興趣的話,我建議可以考慮,我們 V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這門課,或者是,你是在公司上班,想要增加談判、交涉的經驗,我們有另外一門課「專案的談判與協商」,你有興趣可以來上。這些課都可以在大人學報名網站裡面找到。 本文將限定在你想在正職之外,嘗試接案,並了解自己市場價值的人。 不管收多收少,接案一定要收錢的 4 大原因! 回歸正文,為什麼我會建議你在接案時,不管收多收少都沒關係,就算只是幫家人、朋友一個忙,也一定要收錢呢? 1. 收錢,對方才能更自在地提出真正的需求 假設你是會計,今天你的朋友有一些財務上的問題,想要請你幫忙。 但人都會考慮到人情世故,如果你不收他錢,對方就會想:「這位會計朋友不願意收錢,純粹幫忙,那我也不好意思累到人家。」所以,他可能就不會把真正的需求講給你聽,想說你大概幫我看一下就好,只會講出他 60% 的需求。 就算你很努力幫助他,但最後案子結束,他還是有 40% 的遺憾,不好意思跟你講。甚至最後他還覺得自己欠你一個人情,認為下次可能還要還你,還要請你吃飯,但自己的問題沒有被完全解決。 可是如果今天你收錢了,他就會覺得那今天這不是基於友情幫忙,是你真正提供專業,他付了錢,也比較願意講出他所有需求。 最後,你很努力幫他做好了,他付了這個錢,他也覺得非常值得,說不定下次還會繼續找你! 而且,想要體驗接案,就是想要體驗自由單飛、商業經營,也想尋找自己的市場價值,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易,對方給你錢來購買你的服務,兩邊都很滿意,這個才是體驗一個完整成功的 Business,是雙贏的交易。 反之,你不收錢,就會讓這件事情變得很含糊,兩邊可能都沒有得到很滿意的結果:他的需求沒有百分之百被滿足,你想體驗自己獨立幫客戶完成一個案子,你想找尋自己的市場價值,也沒體驗到,兩個人都沒有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2. 收錢,你的心態才會進入「商業模式」 收了錢,你就會有壓力,必須把事情辦好,這種壓力讓你往專業的路更進一步。 比如說,你很會寫程式。平常都在大公司上班。今天,一個朋友的朋友,或是一個你可能不熟悉的人,想建一個私人網站,問你可不可以幫他? 假設你接下這個案子,並收了一筆錢。這時候,你是不是就要開始考慮,對方希望什麼時候上線?對方的網站上需要放什麼東西?對方的需求你有沒有都滿足?你甚至會考慮,他的網站用了一陣子後,可能要升級要維護,你該怎麼為他提供服務? 過去,你是一個上班族,只是接收主管的指派,把事情做好,你今天想要接案,感受單飛的感覺,這股壓力會逼你思考,我的服務到底值不值這個錢呢?會開始擔憂,客戶滿不滿意,會不會覺得白花錢了呢?於是你會更加努力,會盡力把服務做好。 這些思考不正是你當初接案,想要體驗的事情嗎?否則的話,你還是跟在上班一樣,大家都幫你搞定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寫程式就好。 3. 收錢,客戶才更願意為你宣傳 今天你免費幫了一個人,對方也很滿意,但一個比較有品的客戶,他反而不敢到處幫你宣傳。可能他會想:「今天你免費幫我,那我去推薦一大堆人,那些人通通去找你,叫你免費幫忙。那我不是害了你嗎?是不是在佔你的便宜?」所以,就算他對你的服務很滿意,他反而不好意思去幫你推廣。 可是今天如果你收錢,雙方的關係就很清楚透明了,你們就是一個 Business,如果你提供的服務很好,那他當然很樂意幫你推廣。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同學的媽媽,請你在他家吃飯,同學的媽媽平常有工作,可是私下非常會做菜,然後做了一桌子菜請你吃,你覺得很好吃,請問你會不會明天到學校,到處推薦,歡迎大家去朋友媽媽家家裡蹭飯,強調他媽做的飯很好吃,而且免費? 正常人都不會這樣做!因為你知道他媽媽是業餘的,你頂多稱讚他媽媽是很會做料理,可是你不會去推薦大家去他媽媽家吃免錢的。這不是很失禮嗎? 可是今天如果同學的媽媽就是開餐館的。然後你去他餐館裡吃飯,你覺得很好吃,你也付了錢,你們就成為一個商業關係。 你真的很喜歡他們家菜,你會不會大聲去宣傳?一定會!你可能會跟大家說,那個誰的媽媽,他家開餐廳超級好吃,你們一定要去吃。 很多人覺得收錢很不好意思,其實我覺得這是被傳統儒家文化洗腦,收錢是有它的正面效益,能傳遞這個交易的價值,這才是社會運作的底層法則。 4. 收錢,能幫你篩選出真正的好客戶 為什麼你收錢反而能篩選出好客戶?原因很簡單,延續剛剛講的,因為你有收錢,客戶付了錢,他覺得你的 CP 值很高、服務非常好,物超所值,所以他下次會繼續來找你,對不對? 那如果這個客戶不來找你了,你可能也大概知道,你可能收的錢太貴,或是你的服務可能要加強。此外,這次付費,下次還會繼續來找你的客戶,通常就是你未來想要留住的好客人,因為他付了錢,他也喜歡你的服務,銀貨兩訖,他第二次、第三次又來找你,那不正是代表跟你會保持一個長久的關係嗎?這剛好就是我們想要篩選出來的客戶。 可是今天你提供免費服務,可能會有一種狀況,就是你反而吸引到貪小便宜的客戶,他因為貪圖你免費的服務,繼續來找你,反而真正的好客戶,因為你不收他錢,他不好意思找一堆人來享受你的服務,不好意思讓你繼續吃虧,所以他去找其他專業要收錢的人。你不收錢,反而導致所謂的「逆淘汰」。 接案報價、收錢是一個正常的商業交易過程,千萬不要因為人情壓力就不敢收錢,它可以幫助對方更敢提出需求,而你也能更從商業模式的思維思考,當你提供好的服務,「收錢」也能使對方比較敢將你推薦給其他人,你也能漸漸篩選出好的客戶。 下一篇文章,我想告訴你《【接案報價攻略】接案該收多少錢才不吃虧?3 個報價方法,找出你心中的完美數字!》 你也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我將告訴你為什麼我覺得上班族就算沒有要創業,也該嘗試接案的原因! 3 個「接案」帶來的特殊體驗,就算你不想創業,一生至少也該嘗試一次! 想要了解更多內容,你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EP447 上班族斜槓接案報價攻略:為什麼你一定要收錢?如何找到心中的完美數字?|一起聆聽。 -- 內容口述/姚詩豪;整理/邱于瑄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8, 2024

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 個必須建立的「自媒體獲利」心態

今天要來分享的是自媒體獲利心態 ,你有沒有覺得現在做自媒體已經不是難事了?成為網紅的門檻越來越低,而且只要用手機就可以成立一個發光的平台,很多人也開始抱持著開始用自媒體獲利的夢想。 然而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為了要糊口,跟很多廠商合作,惹得觀眾不開心,自己也心力交瘁,原先以為擁有了自由,開始做了才驚覺是從一個老闆,變成有好多個不同的小老闆,那時候也發現好像回職場工作更加容易,不然就是經營自媒體的心態或方法需要去做改變。 而心態絕對不是你想得寫寫文章、拍拍影片這樣而已,自媒體在獲利時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心態和觀念,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有什麼可以立即調整的。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編茶水間」的 Podcast ,可以參考我標註的時間點,直接聆聽重點段落!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經營事業,還是在經營嗜好?(09:35 –) 我們現在人手一機,不到三分鐘你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平台,你可以稱自己為個人品牌、自媒體創作者,但是你究竟在經營品牌,還是把它當作業餘嗜好在分享? 我自己一開始也是有正職工作,是用業餘時間、不離職創業在做佐編茶水間的,我那時候心裡雖然抱持著我有一天要當全職部落客,但是現實中我一直沒辦法度過「賺錢」那一關,我就是沒有辦法找到可以替代我薪水的穩定方案。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兩個面向你需要去做轉換,才能脫離只是經營嗜好的苦海。 1. 要有一個經營事業的決心 如果因為下班很累不願意努力的話,你的品牌當然不會有成果,因為你都把你的心神放在你的正職工作上,一件事情如果對你很重要,你會有什麼改變? 首先你會願意早起、願意晚睡、願意查資料、願意學習、參加社團、購買課程、投資自己,最重要的是願意花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 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小秘訣,當初我能夠成功轉換心態,就是因為我不斷告訴自己: 「我白天的工作是讓我有飯吃、有地方住,但是最重要的是它讓我繼續活下去,並且讓我去做我熱愛的事情。」 「我白天工作的原因,就是讓我有更多資源去投資我的個人品牌,我的個人品牌才是我真正的事業,我的工作只是我暫時的糧食。」 我不斷用這樣的心態去告訴自己,才慢慢地轉換優先順序,變成我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人生中現階段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早上起床不是先滑手機、回覆公司 E-mail 或訊息,而是先看佐編茶水間、理想生活設計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就算只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也要先做跟我個人品牌有關的事情,花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我就慢慢發現我好像在個人品牌裡看見一些改變,因為我每天都有做,每天早上都撥一點時間,每天都有進度。 2. 經營事業和嗜好的差別 經營事業的人要了解你的受眾,還有你的市場需求。如果你是經營嗜好,你不需要了解你的受眾或市場需求,做得開心就好。 我知道很多人做個人品牌的原因就是記錄生活,想要分享生活感觸、想要創作與抒發,這都是非常棒的開始,我也認為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需要幫我們賺錢,但是如果凡事都是以你自己為出發點,你就只是在經營你的興趣而已,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藝術領域比較難做的原因。 因為藝術家比較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和理財領域比較起來,比較不是為觀眾設計觀眾想看的內容,而是為藝術家個人設計、抒發的藝術創作,出發點不一樣,也會導致買單的群眾多寡。 如果你真的想要把自己的興趣做事業上的轉換,儘管是藝術產業,你還是要認識你的觀眾、知道怎麼賣出你的畫作、怎麼推銷你的理念、聆聽你的觀眾想看什麼內容,對什麼有疑問有困難、需要什麼幫助,你怎麼用你的熱情與專長協助他們,讓他們覺得被了解、被支持、被療癒。 你可能在想:「可是我自己的自媒體不就是以我的興趣出發嗎?」 是,不過你的品牌如果 serve no one but you,那它沒有在賺錢也是很正常的對吧?我自己認為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能夠用你熱愛的事物帶給其他人幫助與價值,嗜好與事業最大的轉換就是你能夠從 serve yourself 變成 serve others,受益的人不再只有你,無論什麼產業都一樣。 無論你要講手作、身心靈或是特別專業的主題,你都要讓你的觀眾了解這件事情的效益、價值、存在的重要性等等,試著去說服對方,讓他可以感同身受,從而欣賞、購買,這就是從嗜好轉換成事業最重要的元素。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的部落格還賺不了錢?想把興趣變成事業你必須要做到的 3 個步驟 問問自己:觀眾究竟只是觀眾,還是顧客呢?(17:35 –) 開始做個人品牌之前,應該要先思考並設定你到底要走哪一種路線,如果你要走觀眾路線,往網紅、表演者、明星、藝人路線發展,你的獲利模式會比較偏廣告、業配,這些東西都會需要你有非常大的粉絲量與流量,才可以因為觀眾多而取勝。 但如果今天想要的是顧客而非觀眾,你就會知道你的獲利模式偏向服務、 Program 或是產品,客戶不用多,但是要很精準,因為他們需要的是轉換,真的有購買的人才是你最賺錢、最需要 serve 的族群。 我一開始做個人品牌就是設定要有顧客,不想要有觀眾,因為我不是表演者,也沒有想要很大的粉絲基礎,更沒有想要走廠商業配的路線,這可能也跟性格、特質有關,像我就覺得我先生蠻適合走觀眾路線,他比較是一個表演者。 你身邊可能也會有一些人很適合面對鏡頭、很有觀眾緣,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說不定也很適合走觀眾路線,如果你覺得不露臉比較舒服,想要設計出自己的一套服務或產品,前期做內容策略的方式就會很不一樣,需要考慮到底要走廣,還是要走深。 無論是觀眾還是顧客,我們需要避免的就是過客路線,我們一般大眾購買商品,都是為了一個原因,可能是解決餓、冷、時間不夠、東西太多、心理/身理上的各種問題,如果你的轉換率很低,大部分的觀眾都只是過客,只是來看看、卻沒有購買的行動,你可能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也同樣是因為觀眾/顧客設定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可能,一般來說粉絲追蹤你的情況有兩種: 1. 欣賞你的才華、外表、特質 第一種粉絲可能會以第二人稱的視角去欣賞你的創作,例如你唱歌很好聽、影片非常搞笑讓他心情很好,不過當你開始賣你的商品(例如書、專輯、脫口秀門票等)的時候,你會發現這都是因為觀眾能欣賞你的價值,你才可以賣出你的才華、創作。 你賣的是你的東西,而不是觀眾的東西,聽免費的歌、幫你按讚這些都沒有問題,但當要真正付錢去買一個人的專輯,就會有很多人打退堂鼓,不是因為不支持付費,而是你的東西他可能不需要、他可能還沒辦法看見價值,以及不知道他購買後可以獲得什麼。 延伸閱讀:如果來做個人品牌「 只是想賺錢 」,是否不適合開始自媒體呢? 2. 欣賞你的內容主題 例如各類影片特效、輕食健康料理、健身旅行等等,當你以主題為主軸,而不是個人為主軸,它的轉換率會比較高,因為你的顧客可以在這個產品上看見自己的身影,因為他知道參加了課程可以學到什麼、得到什麼。 或是他購買你和廠商合作的健身器材,他會知道如何更有效率地鍛鍊身材,所有東西都是以你的客戶為主,想要把你的顧客變成觀眾,就是把以你自己為中心的出發點,改成以顧客的需求為出發點,去做內容上的分享,也就是 serve others or serve no one. 延伸閱讀:【佐編私塾殿】 ICA是什麼 ?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4個 ICA 對話法則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做生意?(24:53 –) 如果我今天想要做公益,我會去參加慈善機構或是公益活動,不會特別成立個人品牌來做公益,因為我希望個人品牌可以成為我的事業、我的正職,來支持我的理想生活,所以你也可以問自己:「這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不是的話,今天內容可能對你的意義不大。 也不是說做公益不好,我也相信有人想做的是非營利組織的個人品牌,希望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我覺得這也非常偉大、我非常支持,但是你要知道非營利組織、公益團體其實是工作量蠻大的一份工作,它可能有很多募款、推廣活動,有一些政府補助要去申請,或是要去聯繫財團維持人脈。 如果你想要全心全意做公益型的個人品牌,你還是要思考如何養活自己?如果對於溫飽有疑慮的話,你要如何把心神和能量全心付出給這個品牌呢?除非你自己目前有財團的金援,或是你有在理財,不然你可能還是要有其他收入來支持你做這件事情。 如果這是你的人生規劃之一,你想要有正職工作、業餘時參與非營利組織,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希望用個人品牌賺錢,而且讓它成為你的主要收入來源,甚至辭去工作,你就是要做生意、而不是做公益。 就我的觀察,我有很多學生在做個人品牌上都有非常棒的理念,像是環保、弱勢族群,都非常有公益型的基礎,可是我也發現很多人,尤其是在講藝術、身心靈的人,他們會很不好意思跟觀眾、顧客談錢,會覺得他們是要幫助顧客,怎麼好意思要錢呢?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心態轉換,如果你過不了這關,你永遠都會在做公益或是做生意之間游移不定,如果是這樣,我邀請你去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會這麼避諱去談錢?為什麼覺得這樣是不道德、不好意思開口的事情?」 是因為你的東西不值得收錢嗎?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嗎?是因為收錢這件事情與你的理念互斥嗎?我邀請你去思考,究竟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 我是一個非常願意談錢的人,我也蠻敢開口談價格的,我跟我的團隊如果發現廠商的預算不如預期時,我們也很能夠開口爭取,對我來說談錢或是調高自己的價碼,是一件極度理所當然的事情,我也認為或許是因為我這樣的個性,所以我在自媒體獲利的主題上沒有太多游移不定或關卡。 我發現很多人在這關過不去是因為心裡過不了,但我必須很老實說,我打從心底覺得,我的價值是很高的,我對我自我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覺得你之所以不願意 charge ,很可能是因為你對於自我的價值不夠高,你認為自己值多少錢、為什麼是這個價錢呢?邀請你去思考一下。 你一定要敢收費,你的自媒體才能開始獲利。 穩定獲利的重要性(31:18 –) 除了心態之外,一個品牌要穩定獲利,還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資產,擁有一個線上/線下的資產,你就不用不斷為別人打廣告,賺取獎勵金,設計資產前很重要的是要認識你的受眾樣貌,才能設計出一套適合他們的商品。 你自己也要知道,身為個人品牌負責人,你就是 sales (銷售員),你的文章、貼文、內容都要親自下海去行銷,而且行銷的比例要大過於你創作的比例,很多人一開始犯的錯誤就是花太多時間創作、花太少時間行銷,親愛的,你不是在做公益,你的目標是要賺錢,你應該就要把獲利的優先順序排在前面一點。 其實我自己的粉絲數一直非常少,不過我的品牌從開始到現在,每個月的月收入也幾乎都在 6~8000 美金以上,所以你的粉絲數絕對不等於你賺到的錢,我們總是追求追蹤數,多過於賺進口袋的數字,當然這是因為我設定「顧客」的路線,如果你設定為觀眾的路線可能就會不太一樣。 我在這裡也推薦你一篇文章,叫做 「 a thousand true fans 」,這篇文章就是告訴你只要有 1000 個會打從心底支持你、鼓勵你、幫你宣傳的觀眾粉絲,就可以過得很好、賺到超越正職的收入,甚至是提早退休、財富自由。 其實我從小就對 MSN 、社群或是奇摩家族感到非常有興趣,我第一次聽到部落格這個詞大概是在高中,那時候我就開始想會不會有一天我也能用部落格賺錢,10 多年後我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創造自己的現金流,從兼職創業到現在全職創業,我相信這算蠻快的。 只要你有策略,並好好執行與經營個人品牌,你一定也可以把它從興趣變成事業,我記得有一個觀眾問我:「當有負面情緒出現時,如何分辨是沒有熱情還是只是遇到低潮?」 我認為當你在做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失敗、低潮,你絕對會消滅一點熱情,但如果這件事情是過了一陣子後,又會想要再回去試一試的事情,我就會覺得他是你的熱情,你只是需要休息而已。 對於經營個人品牌、部落格,我有好幾次都覺得算了、回去當員工、不要來做了,在這種時候我會放自己幾天的假、或是去旅行,但每一次我有這種感覺,過了之後我又會覺得我想要再來試試看,所以這四年多來,我發現這或許就是我的熱情,我也覺得非常幸運,我可以用熱愛的事物來賺錢,好像我找到了一張地圖。 我也開始覺得可以分享這張地圖給其他人,所以經營自媒體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答案是可以,絕對可以,因為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我相信它絕對需要方法與耐心,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來說能有所啟發與幫助。 📍【本集結語】#193 自媒體獲利心態 以上就是今天佐編私塾殿的教學內容,希望你有學到一些東西,這三個心態我們再簡單複習一下: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經營事業,還是在經營嗜好? 問問自己:觀眾究竟只是觀眾,還是顧客呢?無論是什麼,都不可以是過客。 問問自己: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做生意? 我很希望你可以把這三題的答案,到我的 Instagram 分享給我,我們也正在招募對 VIP Program 有興趣的人,協助創業家做更深入的教練輔導,以商業模式、獲利行銷、產品設計為主要項目。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佐編私塾殿】為什麼個人品牌賺不到錢?3個必須建立的 自媒體獲利心態)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5, 2024

一邊看海灘一邊工作!峇里島適合數位遊牧的 4 家共享空間

峇里島一直以來都是數位遊牧勝地,當地也有多個適合遠端工作的共享空間、咖啡廳,本文編輯將精選 4 家共享空間,給你參考! 一、B work B work 的充滿現代感,整牆書架和樓梯,但是這些擺飾一定程度上讓整體的空間變小。但 B work 的分區與設施仍極具專業性,設有泳池、電腦區和公共區域等,共四層建築,頂層設有瑜伽教室,與 B work 分開經營。 公共空間不論開放式辦公桌還是私人辦公室,均能滿足各式工作者的需求。其高速網絡連接亦確保了使用者能隨時與客戶或團隊保持良好的聯繫。此外,B work 不定期舉辦的社交活動不僅促進了會員間的交流,也為人們提供了放鬆與娛樂的機會,實現了工作與生活的完美平衡。 總結來說,B work 是一個結合了專業性與舒心體驗的共享辦公空間,非常適合尋求靈活工作模式與社群連結的數位遊牧者。 地址:Jl. Nelayan No.9C, Canggu,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61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Work Bali Coworking Space(@bwork.bali)分享的貼文 二、Outpost Outpost 在 Canggu 和 Ubud 這兩個峇里島上最迷人的地區都設有據點,而且提供了寬敞且現代化的工作環境。Ubud 有兩層樓,外面則有個咖啡廳,因為內部有泳池,且位於市中心所以價格稍貴,主要都是本地人居多。 Canggu 則比較多外國人,比較能用英文溝通互動。公共空間寬敞明亮,有人體工學椅和站立式辦公桌,讓長時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會議室和私人辦公室的設計既美觀又實用,非常適合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時刻。 總結來說,Outpost 為尋求創意靈感的藝術家和需要高效工作環境的專業人士提供了完美的選擇。不過,對於特定地點的選擇,可能需要根據個人的預算、工作需求和生活偏好來進行考量。 地址:Ubud:Jl. Raya Nyuh Kuning, MAS, Kecamatan Ubud, Kabupaten Gianyar, Bali 80571 Canggu:Jl. Raya Semat, Tibubeneng,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61 三、Tropical Nomad Tropical Nomad 給人的感覺有點熱帶雨林風,戶外空間擁有舒適的懶人沙發和吊床,但缺點就是偏熱,室內咖啡廳則有完善的空調設施,適合怕熱的人。 購買咖啡會提供一小時的網路,或者也可以購買全日方案。公共空間因為人多偏吵,但也有提供個人辦公室,方便需要安靜與會議的人。 總結來說,Tropical Nomad 為尋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數位遊牧者提供了理想的選擇,無論是在熱帶天堂中尋找靈感,還是需要一個高效的工作環境,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的角落。 地址:Jl. Subak Canggu No.2, Canggu, Kec. Kuta Utara, Kabupaten Badung, Bali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lterstay(@alterstay.co)分享的貼文 四、Tribal Tribal 共享空間是數位遊牧者在熱帶天堂中尋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想之選。位於充滿活力的庫塔海灘附近,Tribal不僅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工作氛圍,而且還擁有設計感十足的住宿體驗,融合現代與峇里島傳統元素,創造出既舒適又具有藝術氛圍的工作和居住環境。 Tribal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青旅和樓下餐廳業務,使得共享辦公空間不需要購買時間即可使用。餐廳區域和泳池共同構成了工作區,提供了一個既專業又安靜的工作氛圍。此外,這裡的工作環境非常吸引人,面對泳池工作,結束後可以享受陽光和游泳的樂趣。 Tribal 的位置雖然不像其他共享辦公空間那樣靠近各種餐廳和酒吧,但它提供了一種適合長期居住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可以在工作之餘享受冲浪、游泳和健身等活動。 總結來說,Tribal 不僅能夠提供豐富工作和生活體驗的目的地,對於那些渴望在美麗的庫塔海灘找到靈感和社交機會的數位遊牧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選擇。 地址:Gg. Tribal Jl. Pantai Pererenan, Pererenan, Kec. Mengwi, Kabupaten Badung, Bali 80351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RIBAL BALI(@tribal_bali)分享的貼文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4, 2024

還在擔心接不到案?「被動接案」萬用秘訣,讓案子主動找上門!|SOHO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剛開始挑戰自由工作、在家 SOHO 的「接案新手朋友們」,肯定都很想知道,起步時這種「主動找案子」的昏天黑地草創期,究竟還要持續多久吧? 今天就用自己「穩定接案 4 年 up 」的自由工作經驗,來為大家總結 2 個任何菜鳥接案者,都可以透過努力實現的「被動接案秘訣」。越早學會,就越早擺脫成天「擔心接不到案子」的「收入不穩定期」! 簡單兩步驟:一、讓案主發現你很好用;二、讓案主知道要怎麼用。 一、讓案主發現你「很好用」:找得到、能相信、做口碑! 1. 找得到: 「找得到」指的就是,要讓案主只要有需要用到你的時候,就能找到你或想起你。不論是透過「網路搜尋」、「人脈」、「腦中的記憶碎片」,或「公司/組織的合作人才檔案庫」找到你都可以。 因此,我們可以就此做的努力就包括: (1) 「建立自己的網站平台/官方社群帳號」,並透過不斷地「搜尋引擎優化(詳細作法可自學或聘用專家)」,讓陌生案主只要搜尋「有關你接案專業的任何關鍵字」,就能在「搜尋結果頁的前 3 頁」看到你。 比如:搜尋「行銷領域接案者」馬上就能看到很多「野羊的 blog 文章」。 (2) 讓身邊的「所有親友」&「親友的親友」, 「認識的人」&「認識的人的認識的人」,全部都知道你「正在自由工作」、「專門接什麼領域的案子」且「做得挺不錯的」。 比如:在社群平台上昭告天下開始接案、每次接到案子都要大力分享經驗成果和案主對你的好評、社交場合中有人問你在做什麼時別害羞用力分享就對了。 (3) 透過「陌生開發」 email (或電話)毛遂自薦,勇敢把「自我推薦信」和「專業相關作品/成果/佐證」寄給你「所有的潛在案主」,讓潛在合作單位們能在需要時立刻「想到你、找到你」。 他們或許現在正好沒有需要人,但只要他們是長期有這方面業務需求的單位,那麼你的檔案資料就很有機會可以被鍵入對方的「人才儲備資料庫中」讓所有單位同仁在需要用人時,都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你! 比如:「求職講師」可以將自己的簡歷寄給所有大專院校的「職涯發展中心」,好讓對方有機會將你的檔案建檔進「講師資料庫」中。從此之後,該校職涯發展中心的同仁,只要需要辦「職涯主題相關講座」,就能在單位資料庫裡輕鬆找到你。 2. 能相信: 除了讓潛在案主需要時找得到你之外,找到你之後「能相信你的專業、人品和價值」也是一大重點。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可能包括: (1) 把握任何「曝光機會」:當你正在做一個大部分人不做的酷東西的時候(比如不上班跑去自由工作),肯定會有人好奇想要問問,你都在幹嘛! 這時候有任何單位要訪問你,或邀請你做任何形式的分享,包括:報導、訪談、節目或好朋友才剛開始經營的社群頻道……,都最好能不說二話的答應下來,不論你內心有多害羞、擔心、社交恐懼(哈哈)。總之,就是盡可能的讓案主看到,能夠證明我們能力與價值的「佐證和背書」就對了! (2) 建立好專業清楚的「個人官網」:這麼做不只可以幫助案主在網路上找到你,還能讓案主相信我們是「玩真的」! 只要有了自己的官網,整個專業度就會大大提升起來,讓人有一種安心感,有一種「這好像真的是一個正經在做事的單位呢」的感覺。 官網裡可以放上自己的「接案專業自介簡歷、專業相關內容分享、作品/實績、評價見證…等等。當然,也千萬別忘了清楚放上自己的「合作聯繫方式」喔! (3) 經營「社群」分享專業相關內容 & 心得:如此能讓潛在案主有一個地方,可以更深入了解我們的專業程度和風格,窺看我們的想法、內心與為人,透過私訊和我們溝通、諮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甚至僅僅是知道,在未來開始正式合作之後,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找得到我們(半公眾人物的感覺,跑不掉~)」,也會讓案主有滿滿的安全感。 3. 做口碑: 「做口碑」指的就是,把握初期接下的每一個案子,讓這些案子最後都成為你的「作品」和「口碑見證」,為你帶來未來更多、更多的案子。千萬不要小看口碑的力量,毫不避諱的說,我近年來所接到的高品質案子,幾乎都是從「人脈口碑」來的。 帶著專業用心服務,案主就會一找、再找你。 且你的案主很有可能,也會有其他「有著同樣外包需求的朋友」。只要你「第一次合作表現夠驚艷」,他們不只有機會把你介紹給其他有需要的案主,還有可能當場決定和你展開「長期合作」,從此成為你一個穩定、優質的「固定案源收入管道」。 而所謂的「合作表現夠驚豔」,包括:專業度夠、守時守信、成效好、 CP 值高……等等。就盡可能地努力做到吧! 二、讓案主知道你「怎麼用」:打造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就算案主已經知道你「很好用」了,但不知到要「怎麼用你」也是枉然。這就好像籃球隊教練知道你球技強,卻不知道你究竟是「中鋒」還是「控球後衛」一樣,他根本不知道要把你放在什麼位置上(籃球外行硬要用籃球舉例)。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造自己接案專業的「使用說明書」,讓案主完全「掌握你的使用方法」!並且在所有能接觸到案主的場合中,都不忘主動丟出「你的使用說明書」,包括:個人官網/社群、接案履歷/自傳/自我推薦信、接案面談時……等等,讓案主越了解怎麼用你越好。 盡量讓自己的「標籤和功能明確」。除了廣泛的說自己是「行銷領域接案者」之外,也要不遺餘力的為自己貼上各種「最擅長之專業細項」的標籤,如:「擅長經營社群平台 & 產出社群內容的行銷人」、「很會下廣告 & 分析市場數據的行銷人」…等等,而非僅僅是很籠統的「行銷人」而已。 如果你是職業講師,也可以告訴大家,你是「兩性議題講師」、「履歷面試求職講師」還是「生態教育講師」,而不是只是說自己是「講師」而已。 另外,在接案的世界裡面,是沒有什麼「懷才不遇」的。如果你明明有才,案主們卻都不知道,那就是你的問題了。要想自由工作,就得先有「行銷自己」、「業配自己」、「帶貨自己」的能力和決心才行! 在我們剛起步,沒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沒人在乎的時候,就更要積極的「自己找事做」、「自己挖坑給自己填」。除了主動應徵案子之外,也可以「主動經營自己的網站/社群,分享專業相關內容」、「主動寄業務開發信」、「主動對潛在客戶發送合作邀請」……。 你一定要自己先開始做了,才會有人發現「原來可以找你做這個啊」! 一開始努力看不到成果的時候,也不要灰心,慢慢優化、調整作法即可。要相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為自己寫下的一條條「使用說明」。讓潛在案主發現你、認識你、欣賞你、相信你,也更清楚你可以在何時何地派上用場、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價值。 一起加油吧!~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 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陳暐婷)(原文標題:「被動接案」萬用秘訣!|SOHO 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網路賺錢|網路創業)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3, 2024

斜槓從興趣開始,容易失敗?你應該知道的 3 個「斜槓」迷思

近幾年來,知識變現、零工經濟、自我品牌......等名詞在媒體上時常被提及與討論,因此「斜槓」這個議題亦隨之熱門起來,尤其現在網路盛產眾多網紅名人,在此效應的推波助瀾下,更讓發展斜槓的思潮,猶如一種當代的流行現象。 從斜槓相關的書籍或文章討論中可知,想發展斜槓最直接的切入點,是由個人的興趣開始著手,又或者是依照「黃金圈法則」,探究自己內心深處的 why ,而這也是最高層次的天命召喚。 黃金圈法則(圖/紀長興提供) 不過,即便大家都知道辦法了,仍然有一大部份的人會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想發展斜槓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即使用盡各種評量工具或性向測驗,還是無法尋找與鎖定目標。 為何找不到你的斜槓項目? 「黃金圈法則」的理論雖然很激勵人心,但卻未必能幫助找到想發展的斜槓項目,因為大多數人其內心並沒有那麼明確的 why ,也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天命召喚。 在發展斜槓的過程中,肯定會面臨諸多困境,因此要有相對應的熱情來支持才行,那麼從個人的興趣作為切入點,似乎是最直覺的方法,但實際上又常出現另一種狀況,那就是當有些東西開始去研究跟瞭解後,才會發現原本認為好像有興趣的事情,結果實際執行起來卻沒有熱情。 很多人以為的興趣很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的喜歡,或自以為喜歡某件事,但只是喜歡它的表面(因為看起來很酷、很炫、很華麗)。請仔細想想,一般所謂的興趣,都是做起來會感到輕鬆愉悅的活動,做興趣的事情即是意味著開心的享受;反之,若做某一件事情會感到無趣或不輕鬆,就難以成為興趣了。 所以興趣雖然可以引發熱情,但興趣未必直接與熱情畫上等號。實踐熱情要有毅力的付出和灌溉,並且需要犧牲取捨、忍受痛苦、甚至賠錢也願意做,這才是熱情,那麼以興趣當做切入點來發展斜槓,顯然有相當的機率會功敗垂成。 興趣不等於是熱情(圖/紀長興提供) 然而,有不少人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裡,則又該如何呢?那就針對「非做不可」的事情開始著手吧,又或者是從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開始做吧,而什麼事情是非做不可、又對自己有意義呢?既然是很重要又同時非得一定要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解決問題,並且先從解決自己的迫切問題開始。 解決問題為導向 想發展斜槓需要熱情的支持,而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是出於本能的需要,這樣的內在動機便可替代刻意向外尋找的熱情。 但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必須恪守「滿足他人的需求,解決他人的痛點」的原則嗎?如果專注在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那不就無法構成商業模式嗎? 試問,一開始就想要「滿足他人的需求,解決他人的痛點」是不是很困難?可是自己很容易可以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比起搞清楚別人的問題,自己更容易釐清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後,你才能獲得能力;當你持續精進這部分的能力後,你才能變成專家;當你變成專家後,別人才會想要找你幫忙解決相同的問題;當你累積越多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相關經驗後,你才有辦法開始收取報酬;當你開始收費後,你的商業模式才算具體運作,你的斜槓也才得以建構發展。」 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商業模式(圖/紀長興提供) 所以,熱情未必是追尋,熱情可以是自己創造,因為你極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藉由解決問題的反饋過程中,「滿足自己/他人的需求,解決自己/他人的痛點」,不僅為自己帶來幸福,進而幫助他人解決麻煩,再替自己創造收益和成就感,讓自己想要再投入更多,如此即可構成一個正向循環。是以,克服困難的過程,才是培養熱情的最佳時機,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發展斜槓的最好途徑。 不要做的事情 在發展斜槓上,除了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之外,尚有幾個必須避免的注意事項,分別羅列如下。 1.不要為了斜槓而斜槓 「跨界」與斜槓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但很多人會將其誤解成「擁有十種技能,可以從事十種不同的工作」。事實上,「跨界」應該是對於某個領域具有深度的專精之後,因此觸類旁通,利用相同本質的核心能力與所累積的相關知識,解決跨領域的問題。比如以音樂為核心的工作者,便可以橫跨不同的身份,即使不同身份要面對的問題不同,但所圍繞的中心始終是音樂。 以音樂為核心所發展出來的九宮格身份(圖/紀長興提供) 斜槓並不是刻意去學一個本來不會的技術,斜槓是從盤點自己做為起點、清楚自己擁有哪些優勢、選擇出最擅長的能力、解決想要克服的問題,透過持續的精進,再逐漸擴大解決問題的範圍。斜槓是挖掘自我與再強化的過程,斜槓並非分裂的過程,切忌為了想要具備斜槓而分散資源(時間、精力、金錢)。 2.不要一開始過於注重經營自媒體 許多人因為想要趕緊有曝光度和知名度,所以一開始會投注很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在經營自媒體,急著在 Facebook、YouTube、Podcast 上發表作品,不過寫出來的文章卻盡是雞湯,影片內容也很貧脊空乏。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迷思所造成的錯誤,其實一切最優先要做的是,開始實際解決問題,如此創作出來的文章或影片才有具體案例可以說明及分享,也因為有實務經驗的支撐,你才會產生自己的認知和觀點,發表的作品自然能有乾貨。 3.不要盲目學習 當你遭遇問題需要求助時,你會找一個什麼都會一些但全是半調子的人幫忙嗎?還是你會想找一個雖然只懂這方面的問題但卻很精通的人來處理呢?或許你會願意讓半調子的人姑且嘗試幫忙看看,但你永遠只會願意付錢給精通的專家來解決問題。 若想專精於核心能力,最怕有的沒的學太多,而且想上的課永遠上不完、想讀的書永遠讀不完......這些對於一個專家的養成只會造成妨礙。應該先開始做,遇到瓶頸再去學,這樣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學什麼,並且是有系統化的學習。既然學無止盡,就更應該利用實作來帶動學習,直接針對欠缺與不足來補強、集中資源、實踐所學、付諸行動、創造更大價值。 別讓定義卡住自己 對於斜槓的定義,現在各方人士持有不同看法的論戰,正方提倡斜槓是認識自我和開發潛能的成長過程,反方抨擊斜槓是美化不務正業以及高大上的華麗包裝。 但其實我們不應該拘泥在定義裡、也不必陷入意識形態的泥淖中,因為斜槓也僅是提出一個思維的框架和方法論,至於要抱持怎麼樣的心態以及要怎麼做,始終是操之在己。別讓定義卡住自己,定義是可以自己賦予的,斜槓就是不斷盤點自己、設法往目標邁進這樣的概念。 找夢想很難、找熱情不容易,但找問題可就簡單多了吧,利用找問題來幫助自己聚焦定位,再藉由解決問題來引導自己前進,這是一個清晰而又務實的作法,不論是斜槓,還是正職、接案、兼差打工,這個方法都將一體適用。 -- 本文轉貼自:紀長興(原文標題:真的只要從自己喜歡的事情出發就可以了嗎?三個容易對「斜槓」產生的迷思)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 (@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2, 2024

Joe 的時間管理術|電視轉台、追連戲劇、看新聞台都在浪費時間? Push VS Pull 我的「看電視」策略

這兩日有網友寫信來問我問題,其中問到我對看電視的看法。 我自己不排斥看電視,雖然平常沒有看的習慣,但休閒時間當然一定也會看看電視。 唯一我跟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樣的,是看電視的方式。 因為我總覺得大部分人看電視的方式是非常浪費時間的,那會把你的時間切成零碎,減低了我們做正事的「時間完整性」。 所以在此把我的原則分享給各位,或許對些較年輕的朋友能有所幫助 – 好的電視策略,能讓你拿回自己「時間的主控權」。 不要轉電視 很多人習慣吃完飯後就躺在沙發上漫無目的的轉台。 每台就算只看一兩分鐘,以現在第四台的台數而言,隨便兩小時也過去了。 當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也沒在認真看,只是在放空。 可是,也不至於每天都需要這樣放空吧? 更不需要每天都花這麼長的時間放空。 轉電視這行為除了對於放空與放鬆有幫助以外,在「時間投資」上其實效用是非常低的。 首先,這樣看電視,你根本甚麼內容也沒看進去。 二來,就算看到甚麼內容也只是從一半開始,終究那節目也看不完整。 很多人或許會反駁,本來我也沒打算看完整,就隨便看看「打發時間」。 那這其實更是個警訊。 因為除非你已經很成功了,不然哪有這麼多時間好打發的? 就算要打發時間,又幹嘛非要待在電視前? 你應該還有更多別的事情可以做吧? 讀兩本書、運動運動、聯絡朋友、去外面散散步,最少都會得到些甚麼;只是單在沙發上轉電視、除了讓自己變胖以及虛擲時間外,其實毫無任何正面回饋。 就算自己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也可以盡量把這樣放空的時間縮短,或是不要每天都這樣轉電視。 若每天都要花一兩小時這樣待在沙發前,實在也太浪費人生了吧? 不要透過有線電視看連續劇 連續劇的可怕,在於它剝奪了你的自由度。 明明你該讀本書、回封信、整理房間、甚至運動運動,可是你記掛著 9 點要看連續劇的事情,就打斷了你整個晚上的作息。 因為你要看固定連續劇,你得把這時段空出來。 比方說早早吃飯洗澡、8 點 50 就打開電視等節目開始;好不容易到 10 點節目看完,可能還又轉了電視半個鐘頭才離開。 結果為了一個連續劇,你其實賠上一整個晚上的時間。 最後對你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可能一件都沒做。 不要看新聞 從我的觀點而言,新聞已經是比連續劇更浪費時間且沒有意義的節目了。 這幾日趁中午在外吃飯的時間,我稍微聽了幾則。 「散佈李宗瑞的影片,有人被逮捕」 「大S是否懷孕」 「酸菜漲價了,牛肉麵店叫苦連天」 其他當然還有哪裡做了甚麼創意料理、某人發生甚麼客訴新聞記者去採訪、捷運站告示牌北方不在圖的上面這類內容。 總之,都是一些莫名其妙、且對你我人生毫無意義的消息。 現在的新聞,就算是打著「獨家」二字,也往往是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內容。 我自己是已經接近十年不看新聞,最多是中午吃飯時店家有放就順便看看。 不看新聞這概念最近終於有比較多人能理解了,但早先每次我說我不看新聞大家都覺得很訝異。 老是有人反問我「不看新聞? 那怎麼接收新知呢?」 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方法可以接收新知。 事實上,電視新聞根本無法給我們甚麼新知。 而且最可怕的是,他是一種「被動接收」的管道。 被動接收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今天的內容有多空泛,除非你從頭到尾看完為止。 可是若你真的需要知道最近的大事,你應該嘗試「主動接收」的途徑。 比方說報紙,或是新聞網站。 報紙、新聞網站與電視新聞最大的差異,在於新聞網站以及報紙要細讀甚麼的主控權完全在你手上。 新聞從業人員當然可以認為「大 S 有沒有懷孕」、或是「 36 度的車內、奶油幾秒會融化」這類事情很重要是讀者需要知道的事情,並堅持放在版面上。 但你在瀏覽標題後,卻「可以選擇」你是否細讀這些事情。 如果標題翻過後發現今天的報紙或新聞網站沒有你感興趣的事情,五分鐘就可以把報紙放下或是跳離新聞網站。 可是看電視新聞,你得忍受一小時毫無內容的「訊息」以及「獨家」,然後等到一小時過後,才發現看了一堆對你人生毫無意義的資訊。 這在時間利用上,就天差地遠了! 學習以Pull策略來看電視 事實上,電視是個好媒體,只是你要以主動的方式來看,也就是要採取 Pull 策略,而不要被動地待在電視前面,被節目 Push 資訊。 可是怎麼叫做 Pull 策略呢? 像我自己偶爾也會看些連續劇也看些日本的大河劇,可是我很少是每天定時守在電視機前面看。 大部分都是等連續劇做完後,一次買 DVD 回來看。 這方法讓我可以控制「何時觀看」、「以及每次投入的時間長度」。 此外,我也可以避開廣告、可以避開廣告所造成想轉去別台晃晃的誘惑,可以讓我專注在「我空閒的時間段」內看到想看的東西。 時間多,可以一次看三四集;時間少,看一集也可以關掉。 讓節目填補零碎時間,這就是主控權;而不是讓自己被電視節目奴役著。 電影也是一樣,看第四台的電影除了畫質音質不好外,最大的困擾是時間被綁住。 可是看 DVD 或是壹網通,你則有最高的主控權。 就算中途來了個電話甚麼,你都能暫停去處理。 這樣才是讓娛樂配合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在忙碌的空檔、或是特別的休息時間中進行娛樂,而不是把時間這重要的資產拿來配合電視節目。 電視新聞更是如此。 透過網路,你一樣可以看到各類大事,可是你可以「主動篩選要看哪些、不看哪些」。 有興趣的事情你還能繼續透過 Google 去做「延伸閱讀」。 你想知道香港學運、敘利亞的狀況、油價狀況,都能主動再去查。 這是電視新聞無法帶給你的東西。 至於電視新聞雖然有圖、有訪談、有記者會,可是你我都知道那些東西大多沒意思。 找路人的訪談通常都是篩選過、支持特定論點的結論。 退一百步想,我又有甚麼道理非要知道那些路人在想甚麼? 他們覺得某件事情好與不好,跟我有甚麼相干? 大S有沒有承認懷孕,跟我的人生又有何關聯? 我為何非要知道新聞當事人在麥克風前面說了甚麼?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知道甚麼東西,為何是讓這些新聞從業人員來主導呢? 避開電視新聞,就等於把自己的主導權拿回來。 至於想採取 Pull 電視法的朋友,除了透過 DVD 、壹網通、MOD、Apple TV、GoogleTV 這類方法外, Bryan 之前介紹的 TIVO 也是個好方法。 這機器讓你能把想看的電視透過點選節目表的方式記錄,並在該時段自動啟動幫你錄下來。 你就可以等到自己空檔的時候慢慢地觀賞。 這也是一種讓電視節目配合你的時段,並讓你能把時間利用最大化的一個方法。 別忘了,電視終究只是休閒與消遣。 應該讓這類事情用來填滿你重要事情間隔的零碎時間;而非讓電視主導了你每日的時間安排,甚至把你的時間切的零碎。 所以把被動看電視( TV Push )轉換成主動看電視( TV Pull ),會是有效利用時間的一個重要關鍵喔!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pril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