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15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UI/UX 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下)计算成本、报价、签约这样做!

嗨,大家好!我是 Simon,目前是一名在东京工作的产品设计师。 花了一点时间,终于写完关于设计师接案二三事的下集,还没看过上集的朋友可以先点下面的连结前往阅读: UI/UX设计师接案二三事(上)接案前的心理准备,如何挑案、慎选业主? 延续上一篇所聊到关于接案前要具备的心态,这篇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大家更在意的事情,也就是接案时实际会遇到的问题:成本、报价、合约等等事项。 废话不多说,那我们开始吧! 关于成本这件事 很多人认为,接案就是交付设计成果、业主付钱,扣除成本后,剩下就是实际到手的利润,一种银货两讫的概念。而事实上,身为一个接案设计师,你所要付出的成本与计算成本的方式可能比你想象要复杂的多。 而成本又可以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成本: 看得见的成本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你是自己接案,你需要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设备费用)、自己的空间(房租)、用自己的设计软件(正版需要付费),甚至还有水电费、行政文书用具、杂费、需要自己付劳健保等等。 简单来说,在公司上班你能得到的资源与福利,在个人接案的状态下通常都没有,试想一下:如果接案时突然计算机计算机坏了怎么办?软件到期要付款更新怎么办?在家工作天气太热一直开冷气,电费飙高怎么办?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在你接案时需要考虑的成本。 看不见得成本 除了金钱支出以外的成本,还有许多我们不会注意到隐性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不会影响到你实际的收入,但如果有办法控制这些成本,可能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或有益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大概举几个常见的隐性成本: 1. 沟通成本: 接案时第一个会遇到的成本就是沟通,如果双方在合作期间沟通良好,那一切都没问题,但如果彼此对目标或风格的理解常常不一致的状况下,设计师会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沟通。不过一旦彼此熟悉、有默契之后,这个沟通成本会越来越小。当然,设计师本身也可以练习一些说服客户的技巧来减少这些沟通成本。 2. 人情成本: 人情债这个比较常出现在熟识的业主上,由于是认识的业主,可能更容易被杀价、凹东凹西或乱加需求,而你却不好意思拒绝,这时候附加在自己的身上的工作量就属于你的人情成本,不做伤感情,做了增加负担。这个就很取决于你和业主的交情和自己判断值不值得做了。 3. 学习成本: 在做 UI/UX 的接案时,不见得每次都会遇到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有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或是因为项目需求需要尝试新的技术。所以常常会遇到需要花时间去研究调查的状况,所以真正在执行时可能会比预期的时间花的还要久,这点也必须在接案时考虑进去。 4. 项目管理成本: 由于是个人接案,想当然没有人会管你的进度,也不会有人跟你说什么时间应该怎么做,一切都是「自己管自己」。业主会想要在约定的时间内看到应该产出的东西,所以不管今天是进度落后,或是想推进项目你都必须要自己控制得宜,如果你是身兼多案的话就要把这个成本一并考虑进去。 所以接案成本其实有很多种,但这边要提到的是,成本并不是越少越好,虽然这些隐性成本有时会压得你喘不过气,但适当压力也可以帮助你下一次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厘清问题、以及对于如何报价以及判断这个案子该不该接下来。 报价不只是门学问,更像一门艺术 接来要来聊聊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可能会有点好奇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报价」。 不得不说,报价真的是一门的学问,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困扰如何报价,即便是现在,很多时候我也无法报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报价牵涉的层面很广,包含自身能力&经验、项目难度、时间限制、业主预算等等。 其实网络上也有许多关于接案报价的方法,可说是各种门派都有,但我自己的心得是:报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自己或是适合当下的项目。 白话一点就是:「你够不够了解自己的价值,对案件和业主有没有足够的判断力。」 虽然报价这件事情听起来很玄,但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你做出基本的判断,报价报得太高很可能吓跑业主,报价太低的话一来很可能连工读生的时薪都不到,严重点还可能破坏市场行情。 用时薪来报价 我目前最推荐的方式是用「时薪制」来制订你的报价,订出你自己期望的时薪,加上预估项目的工作时数,就能得到一个基本的报价数字。要订出自己的「接案时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你目前工作的月薪是多少,换算成时薪,之后依据一些情况做微调。 例如:你目前的薪资 40,000 元,每个月上班 22 天,一天上班 8 小时,那你的时薪就大约会是 40000/22/8=227 元。 但,记得我们前面有提到的成本吗? 所以你可以依据这个数字往上调整,通常我会 x 1.5 倍或 2 倍 当作我的接案时薪,或是依据项目的难度提高报价,如果是急件我通常也会增加报价。 但要记得,报价其实是门艺术,有时候业主很希望与你合作,但就是预算不够,这时候你可以评估如果用较低的价格合作,但日后也许能带来更多潜在的机会或效益。或是已知对方有非常多预算资源执行项目,可以尝试报得高一点,但同时报价越高就意味着你的设计质量要更精准。 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案例 有个中型 App 项目,已知业主是个新创公司,预算有限,核心功能大概有 5–6 个,粗估 UI 页面大概 70–80 页,还要包含规划 UI flow 和 wireframe,最后要交付完整设计稿和汇出要用的图档。 这时候你就可以思考你需要花多少时间执行每个阶段,加上一些弹性时间(如前期研究、沟通成本、项目管理等等),最后把所需的时数计算出来。 计算的方式大概会像这样子: 227(目前时薪)x 2(成本加权)≈ 450(期望时薪) 450 元 x 120(预估工作时数)+ 450元 x 20(其他弹性时数)= 63,000 元(最后报价) 「当你越了解业主的规格与需求,你就能给出相对精准的报价。」 利用用这样简单的方式,你大概能粗估出一个价钱来,再根据不同的项目状况做微调,虽然其实很多时候是需要靠经验的,取决于你知不知道要你要花多少时间完成工作。接案经验多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适合你的报价方式,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依照上面所说的观点,每当我常常我看到在 ptt 有人在征 logo 设计,预算只有 1,500 元,下面还有许多人回复要接的时候,我都不禁怀疑,1,500 元的预算之中包含了沟通、提案、设计、修改、交付档案等等工作,如果你需要至少用 10 个小时完成它的话,算下来时薪只有不到 150 元,接下这个案子对自己真的是好事吗? 设计是个专业,如果用低廉的价格接下案子,对整个市场其实也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同时也会培养出更多不了解真正行情的业主,所以接案与报价时务必三思而后行。 签订合约:保护双方权益 之前一开始接平面设计案的时候有个坏习惯,都不太会签合约,一来觉得好像金额不大,签合约有点太正式,二来觉得「应该」大家口头上讲好就好吧?结果证明了都没什么好结果,要不是一直被要求修改,工时整个大超过,就是尾款拖了很久才支付,这都是没有合约来约束彼此的下场。 「口头签约」这件事在 UI/UX、产品设计等数字设计上更不可行,因为相较于平面设计,做产品的过程中有太多需要沟通或修改需求的状况(当然也有超佛心业主、规格开的超清楚,但非常少见),相对来说金额也会比平面设计高一点。所以不管是要交付的对象、项目时间、开发进度、款项支付等等都要沟通清楚。 因此,我会建议接 UI/UX 的设计不管是不是熟人,最好都写下合约把所有细节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保护自己,同时也让业主对于你的项目执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轮廓。 而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合作过程顺利的话,合约签了之后通常也是摆在旁边不太会动到,其实合约的约束力在我看来比较偏向「心理」上的,因为一般来说合作关系都建立在「信任」之上,不太会有人没事要故意拖稿、乱改需求。但当真正发生一些状况时,合约都能让双方有个一致的共识与依据。 合约的内容该怎么规划? 首先,合约内容可以的话最好自己写,尽量不要让业主提供。但如果业主有他们公司的公版也 OK,但设计师还是需要重新检视细节,最终是要双方「共同拟定」彼此都同意的合约内容。 关于合约内容,其实网络上很多合约模板可以下载,可以用这些模板依据自身需求做调整,但以下有几个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1. 交付成果: 这个是最重要的,结案时最后到底要交付什么东西,是只有视觉稿?还是 wireframe、流程图?还是甚至源文件都要附上?有要交付的东西最好都要在合约上写清楚。 2. 项目验收时程: UI/UX 设计比较不建议一次做完然后一次看稿,这样通常问题会很多或方向跑偏,定时的沟通(约一周 1-2 次)会比较理想,最好可以分阶段把项目的内容作验收,验收完刚好可以搭配付款时程以利项目推进。同时也要注意时如果项目拖延时的状况,如果是对方规格或素材太晚给你、或是个人时间影响等等都要思考进去。 3. 付款时程: 付款方式很多种,其实看自己习惯就可以。不过我会建议一般金额如果超过10万以上的项目,可以至少分为三次付款,分别为第一期(合约签订后,开工前)、第二期(第一阶段的设计内容验收)、尾款(全部验收,档案交付结案),这样可以避免收入卡着进不来,项目也比较能顺利进展。 4. 修改次数: 「无上限修改」这个问题很常见,通常在项目开始前没沟通清楚就很容易发生,尤其做产品常常想到一个功能就加、逻辑不对就改。所以要避免这个问题,必须把修改条件写清楚。 这边举我自己的例子:在确认主要视觉风格后,如果还想要针对风格做细部修改,可以修改但次数不得超过 2 次。或是整体设计规格确认后想要修改,不能大幅度修改,只能修改原规格 10% 以内的内容,超过的话需要重新估时数报价。 5. 著作财产权与保密条款: 在项目进行时,一般不能公开内容,项目结束后之后的著作产财权是归谁所有、是否可公开展示,这些都要沟通清楚。 如何结案 在合约结束时,一定要依据合约上的内容,彼此验收清点该交付的档案。如果有需要把商业项目作为个人作品集,要注意是否有签保密条款或合约上有注明知识产权属于该业主,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盈利,作者应该拥有作品的展示权。 但要注意,要将商业项目放入作品集前还是跟要业主沟通是否同意,确认项目已经上线公开后比较理想。 结案之后,也要记得与业主保持良好关系,经常嘘寒问暖或关心最近公司、项目状况其实都是不错的方法。当你与业主建立好不错的关系,当他下次有案子想外包、或是有朋友需要找人设计时,绝对会第一时间想到你,我相信大部分的业主都是喜欢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磨合期。 同场加映:如何得到案源 案件来源大概是大家最苦恼的一个问题了,不过我个人是满讲求缘分的,将自己的能力、经验值准备好,当机会出现时你就更有把握抓住它。 案源不外乎以下几种: 1. 接案平台: 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接案平台或管道(数字平台外包网、ptt_soho 等等),不过相对来说竞争者多、信息不对称、案件质量不一,想接案有些还要先缴会员费用,其实我个人不太推荐这种方式,原因是上面很多削价竞争的状况,业主通常会选最便宜的设计师来执行。除非你真的想要大量寻找案件,有案就接,不介意案件内容,不然要挑到好案子的机率其实不是很高。 2. 人脉介绍: 这是我比较常用也是推荐的方式,但前期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需要长时间累积。一开始可以从多认识这个圈子的人开始,认识的人越多相对来讲机会也越多,并且在每次接案的过程都与业主保持良好的关系,好的业主也会帮你带来更多人脉。 3. 个人曝光: 这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方法,但其实很建议大家长期经营自己,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看见」是相对不容易的。可以透过经营社群、写文章、分享作品、建立个人网站、参与聚会或公开演讲,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建立个人品牌,当别人有设计需求的时候,脑袋中很难不浮现你的名字。 小结论 不论是你想接案或甚至是成为自由工作者,这个看似自由弹性的背后,要承担的责任与付出的心力可能也不比上班轻松,但接案是一种磨练自己非常好的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力、以及在时间内产出的效率,因此如果有机会非常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自己接案,只要在接案过程中能对自己、业主负责,相信都是非常好的经验。 好的,那今天就聊到这里啦,感谢你/妳花时间读这篇文章! -- 本文转贴自:Simon Lin(原文标题:UI/UX设计师的接案二三事(下))

December 6, 2023

职涯发展不易?时常觉得孤单?踏上数字游牧前,你应该知道的现实!

「只工作,不上班!」带上计算机,到世界各地工作,这样的数字游牧生活,一直是许多人向往的工作与生活模式。因为自己不再像个社畜,反而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掌握度。 但你知道吗?其实有不少数字游牧者,最后选择返回职场,甚至网络上也有不少人分享,数字游牧生活下的挣扎,或是边旅行边工作没有想象中美好。 编辑整理了数字游牧者最常遇到的三大困境,想要踏上数字游牧的你,不妨先参考看看! 一、找不到长期职涯的发展方向 「长期职涯」如何规划,是许多想要长期投入数字游牧的人,一直以来的烦恼,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议题。 有些数字游牧者,选择直接从现有工作离职,透过接案或是自创品牌,投入数字游牧。这背后首当其冲,就是得面对收入不稳定的问题。你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没有案源、收入不稳的状况?甚至,这份接案工作,或自创品牌该如何长期发展?或是,它如何对你职涯的累积有所帮助? 许多人数字游牧者因为脱离公司雇佣体制,自己接案或自创品牌,但职涯遇到瓶颈,不知道如何突破,加上长期收入不稳,或是薪资成长性不高等,反而更加焦虑,最终只好返回传统职场。因此,这些都是你必须思考的议题。 此外,如果你有明确的职涯规划,也还是某间公司底下的员工,透过远程工作的模式,提供自己的专业,或许你的压力会小很多。不过,也有数字游牧者分享,自己向原有公司申请变成远程工作的型态,但是相较其他进办公室上班的同仁,自己在升迁、加薪上格外困难,因为老板对于远程工作的员工,还是没有那么信任。最终,为了长期职涯发展,还是选择回到办公室。 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可以阅读《我该放弃稳定低薪正职,从事不稳定但高时薪的接案工作吗?》这一篇文章,帮助你进行思考。也可以收听《大人的small talk》「数字游牧志」的系列节目,我们采访了许多数字游牧者,邀请他们分享如何开始数字游牧,以及长期职涯规划,值得你参考。 二、工作一样不轻松 许多人会以为数字游牧就是在海边咖啡厅一边看着海,一边悠闲地工作,心想着下班就可以出去玩,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很多时候,数字游牧者的工作量,与过去在公司上班时一样多,甚至更多,若没有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加上一直分心想要旅行,最终可能导致事情做不完,也做不好,休息、旅行时公事也一直打扰,最后落得两头空。 若你四处旅行,有时也得适应在不同环境下工作,甚至配合不同公司、客户的时差,工作与生活反而更加混乱。 不少数字游牧者在社群分享,自己数字游牧的工作压力并没有比较小,甚至有些人还得承担自由接案、创业的不稳定性,整体而言并没有比较轻松。这也是他们最终回归传统职场的原因之一,认为「既然工作一样繁忙,不如回归稳定的传统职场」。 数字游牧中时间管理的能力格外重要,你可以参考时间管理相关的文章,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三、孤独感 数字游牧生活,也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充满欢乐,可以透过旅行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 由于数字游牧者大多都是自己一个人远程工作,就算是某间公司底下的员工,但因为长期远距,也可能跟同事不太熟。当遇到问题,或是想要找人交流,常常找不到人,这时满满的孤独感就可能席卷而来。 许多人一边旅行一边工作,旅程上虽然会遇到许多同样在数字游牧、志同道合的人,但大多都是萍水相逢,很难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有些数字游牧者会创立社群,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一起工作,保持联系,也会定期举办讲座分享经验,因此在开始数字游牧前,不妨加入一些社群,不仅可以认识更多数字游牧者,也能建立一些连结。 你也可以参考这一篇文章《远程工作社交只有一个人怎么做?7 个方法让你再也不当边缘人》,帮助你在交友上更加顺利。 以上是许多数字游牧者最常分享的游牧生活背后的现实状况,在踏上数字游牧前,可以先评估看看自己的状况是否适合,也可以多参考其他游牧者的经验,会对你更有帮助!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2, 2024

羡慕数字游牧的生活吗?10 点测你适不适合远程工作!

经过了长时间 work from home 的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人关注 remote working/digital nomad 这样灵活的工作模式,可以自由地选择办公地点,甚至是 workation(工作 work + 假期 vacation),边旅行边工作,不再限于家里与公司两点一线的通勤生活。 我很幸运能找到这样远程的工作,才能够从上海搬到海南岛、再到台东和峇里岛旅居,住在海边,每天日出冲浪后接着工作,下班后坐在沙滩上边吃着晚餐边看着夕阳柔光洒在海面上,想换个地方生活的时候也可以自由地移动。有许多朋友羡慕我这样的生活,但实际了解后才发现远程工作虽然很吸引人,但却不见得适合每个人。 我整理了十点远程工作适合的特质与需要的能力,如果你对数字游牧的生活感到好奇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 1. 你需要能跟自己独处 Remote working 代表大部分的时间你都是一个人在计算机前办公,不像在办公室的时候会有很多同事一起工作,可以打屁聊天一起吃午餐喝下午茶。很有可能你一整天都不会出门,也不会跟同事聊天(开会前可能会 small talk,但跟在办公室面对面聊天的感觉很不一样),也不会跟任何人聊天(朋友们跟你的 schedule 会满不一样的)。因此,你需要懂得怎么跟自己独处,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则会容易感到孤单。 2. 你有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远程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小到入职时各种系统如何安装、大到跟客户谈合作、规划协作各种项目,这时眼前只有一台计算机,身旁没有任何同事可以发问,怎么办?不知道要问谁所以就先放着不管吗?还是主动先尝试解决问题(例如上网找答案),找不到再 slack 同事呢?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不是远程工作都很重要,但我认为远程工作会更需要你有「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一个人在家办公时,没有同事可以实时求助、没有人会发现你遇到问题卡住了、你无法直接转头拍拍同事的肩膀问问题。这时,你需要主动去解决问题,例如上网找答案、slack 同事、问问主管、甚至跟 stakeholder 约个 quick meeting 都可以。 3. 你喜欢自己安排时间 我很喜欢按照自己的专注力和能量安排时间,反而很讨厌时间都按照公司统一的安排,例如 12:00–13:00 就是吃饭时间,我如果不饿,到底该吃还是不吃? 甚至有时候,我在下午做 dashboard 的时候卡住,我当下就是想不出来解法,我不会一直让自己卡在那,反而会先安排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没其他工作的事,私事也可,例如出去散散步、看看书、买个菜),忙一忙其他的事,让脑袋休息一下。晚上突然想到解决方法时,就算已经过了表定上班时间,我还是换趁灵感来的时候一鼓作气地做完。有时候工作进入到心流状态,专注力超高时,我也会先不吃饭,因为不想工作被打断,做完再吃,但如果在办公室的话,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能量与专注力安排工作。 4. 你能够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进入工作模式 跟朋友聊天时,他提到他需要化妆、挑选上班服装、通勤和办公室,才有工作的感觉,但这些远程办公都没有(要在家化妆上班也是可,但相信很多人应该懒得在家还化妆吧)。所以为了进入工作模式,我会建立一些上班前的仪式,例如手冲黑咖啡、听新闻 Podcast,然后再开始工作,否则会很容易无法进入工作状况,导致效率低落。 5. 你喜欢文字沟通更甚于面对面沟通 相较于在办公室工作,远程工作更需要透过文字来传达讯息,例如 slack message、email 等等,当然有时候直接约个 meeting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认为远程办公很适合我这种比较喜欢用文字沟通的 introvert person。 用文字沟通还有一个好处是不需要实时回复,我可以先专注在一件需要集中思考的事情上,例如捞数据或是 create dashboard,等到事情告一段落,再统一回复讯息。这样的好处是你会拥有一大块深度工作的 time slot,不需要一直切换注意力。但若你偏好面对面沟通,觉得这样更有温度或方便乔事情,那远距工作可能会对你来说有些不习惯。 6. 你喜欢有一段不被打扰的工作时段 在办公室里,某个同事走到你的座位旁边想问你事情,你很难不先放下手边的事情回复他几句话,或是同事们在旁边庆生、聊天时,你很难不被打扰,就这样你的注意力一直被切断。一天下来感觉在座位上工作了很久,但其实效率并不高。 一般来说,远程工作者都是脑力密集的产业,使用大脑思考需要耗费很多能量和时间。远程工作的好处就是你不太会被打扰,除非是老板的紧急事情(向上管理这时候就很重要!),否则你都可以先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能量与专注力,把时间分成深度工作 time slot 和浅度工作 time slot,把重要的工作集中在深度工作 time slot 完成,回复 email 和 message 就统一放在浅度工作 time slot。 7. 你有足够的外语能力 大部分的远程工作都需要跨国沟通和合作,这时外语能力就很重要,至少要能够有效地沟通工作内容,像我现在的公司就是新加坡公司,同事来自世界各地,英文就是主要的沟通语言。另外一方面,有好的外语能力更能帮助你找到远程工作。 8. 你知道如何使用各种在线沟通与协作软件 远程工作仰赖各种在线沟通与协作软件,例如 Zoom、Google Meet、Slack、Tencent、Skype、Discord、Notion 和 Github 等等,熟悉操作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在视讯开会时或是与同事共同合作时,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也可以看起来更专业,否则开会时,你连 share screen 都不会的话就很尴尬…… 9. 你懂得切换上下班模式 Digital nomad 因为上下班的边界模糊,不像之前去到办公室就是上班、离开办公室就是下班,很容易好像一整天都在工作或是没在工作的感觉,所以需要学会切换上下班模式,建议可以利用建立仪式感的方式来帮助你切换成上班模式,不要因为玩耍和旅行,而忽略工作,但也不要因为一直埋头工作而忘记停下脚步,享受周围的美好。 弹性地安排上班时间,为了周末更安心地玩耍,平日会想要更有效率努力上班;周末放下工作好好玩乐、好好充电、享受大自然,才能减少 Monday blue 和报复性地玩乐或熬夜,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完全取决于自己。 10. 你足够自律 在家办公或是边工作边旅行的自由可能让很多人羡慕,但看似自由的背后,其实需要更多的自律。例如当你在工作的时候,看到身旁的人都在玩,可能会有种相对剥夺感,但这时你仍需控制自己想玩的欲望,负责任地将工作完成。 没有了既定的约束与管理,你可以在海边写程序、做报表,也可以在山林里和团队成员视讯开会,你需要自己安排好工作与生活,若没有办法抑制惰性,你就不会是一个好的远程工作者。 Freedom equals discipline,越自由需要越多的自律,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个自由带来的美好和福利。期许自己更加地自律,才能更加地自由。 Work smart and fully have fun. 以上十点就是我对远程工作适合的特质和需要的能力的观察,你符合以上几点呢?如果超过五个符合的话,那远距工作可能满适合你的呦,快一起加入 digital nomad 的行列吧!若少于五点的话也不用难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最重要! -- 本文转贴自:Angel Chen。安啾的 Medium 与 Instagram (原文标题:羡慕数位游牧的生活吗|测你适不适合远距工作!)

December 10, 2023

Capital of Digital Nomads!泰国清迈为何是数字游牧的首选?

来到清迈咖啡厅,你会发现这里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者,他们点上一杯咖啡、打开笔电,就开始远程工作。 清迈堪称是「Capital of Digital Nomad」,是世界远程工作者、自由工作者数字游牧的首选之地,在不少媒体、组织所做「数字游牧民族最喜爱的城市」统计中,清迈总是名列前茅,许多数字游牧新手将清迈当为第一站,甚至老手也在此流连忘返。 为什么清迈这么受欢迎?五大原因告诉你! 一、生活成本低 在清迈生活,物价十分低廉,根据 Nomad List 统计,在清迈生活,一个月整体生活费约 982 美元(约 3 万多元台币)。 以住宿来说,通常一天花 200 至 500 元台币,就可以住到 CP 值高的旅馆,除了青年旅馆,还有 Co-living Space、短租公寓等,甚至一个月的花 1 万至 2 万元,就可以住进电梯大楼,内含游泳池与健身房,享有不错的住宿体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物价细节,可以查看 NUMBEO。 二、安全 清迈的治安也十分良好,NUMBEO 「Safety Index by City 2024」调查中,在全球 333 个城市中,清迈排名 22 ,高于位列第 23 名的新加坡,与第 25 名的东京。 三、休闲娱乐丰富 清迈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景点,不仅能让旅客认识并体验在地风情,清迈的夜生活也十分丰富,不仅有夜市,还有许多酒吧,往往聚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或数字游牧者,在此喝酒、聊天。 此外,许多数字游牧者,也会自主发起活动,像是一起去观光,也有慢跑、攀岩、拳击等活动,还会有许多数字游牧者相约举办讲座,一起交流彼此的经验。 在清迈,不用担心下班后没事做! 四、良好的工作环境 堪称是「Capital of Digital Nomad」,不管网络还是工作环境,都很友善数字游牧族群,许多咖啡厅都有稳定的 Wifi 与插座,也有许多共享工作空间,甚至开放 24 小时,许多住宿空间也有为数字游牧者设计办公空间与会议室。因此,不必担心找不到地方工作。 五、数字游牧者交流 清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游牧者,你可以在这里认识不同国家的朋友,互相交流游牧经验,遇到不熟的事物,也可以有人请教。在社群上,也有一些清迈数字游牧社团,帮助你更了解在地生活。 不管你是数字游牧新手或老手,泰国清迈绝对值得你造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2, 2024

想到日本一边旅游一边远程工作吗?日本「数字游牧签证」来了!可待六个月、配偶可同行,更多申请细节一次看!

日本数字游牧签证终于来了!日本一直是数字游牧胜地,因应数字游牧者数量的增长,日本在 3 月 31 日正式推出「数位游牧签证」! 过去,要到日本数字游牧,通常会使用一般旅游签证,居留天数只有 90 天。「数字游牧签证」的推行,将开放居留至多六个月,让数字游牧者可以更安心地「一边旅行一边工作」,享受日本独特的文化与魅力。 更详细的申请资格、申请方法等一次整理给你! 数字游牧签证|申请资格 数字游牧签证|申请文件 数字游牧签证|注意事项 数位游牧签证 vs. 观光签证 1. 数字游牧签证|申请资格 申请者国籍须为与日本保有租税协议的赴日免签国家(如:台湾、韩国、美国、香港、新加坡等 49 个国家) 年收入 1,000 万日圆(约新台币 205 万元)以上 投保私人的健康保险 受雇于非日本籍企业的远程工作者,或为自由工作者 2. 数字游牧签证|申请文件 附照片之签证申请书 护照 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 (注:若持有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可省略4~6) 申请人活动安排及停留期限的说明数据(表格) 年收 1,000 万日圆以上的证明文件 纳税证明、所得证明、雇用契约和客户契约等(需明记契约期间及契约金额) 证明已加入日本居留期间的医疗保险文件(伤害、疾病的赔偿金额须为 1,000 万日圆以上) 参与证书副本、信用卡副本等 3. 数字游牧签证|注意事项 居留时间长达六个月 可携带配偶及子女 不得购买免税商品 无法获得居住卡及居住证明 不得延长或续签,须离开日本六个月后重新申请 官方信息:日本出入国管理的特定签证:特定活动(数字游牧、数字游牧配偶等) 4. 数字游牧签证 vs. 观光签证 -- 撰文/林昕嫒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8, 2024

在线会议/视讯面试 3 大准备指南!该怎么在镜头前呈现你的专业感?

过去这几年因为做的是智能家庭领域的产品,无论是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或是消费者,我面对的主力市场都在欧美,大大小小的 meeting 很常透过 Google Meet、Zoom 或 Skype 等网络通讯软件联机完成。 我记得人生第一场视频会议,是跟一个意大利的经销商介绍我们当时的产品,对方义式英文口音超级无敌重,整场讨论我大概三句有一句半都听不懂(掩面),如果我需要回话,都是靠着抓关键词在瞎掰;然后我当时老板的台湾口音也颇重,再加上中间视讯一度有些延迟,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点怀疑当时我们双方是否有六成是在鸡同鸭讲? 而这两年更因为替在加拿大的公司独立操作社群广告,跨越多个时区的电话会议,自然也成为每月必备的工作项目之一。另外从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例子,也看到越来越多台湾的团队在招募时,为了增加双方的便利性,采用视讯的方式进行工作面试。(我去年也和 Facebook 进行了好几次的电话面试,结果最后被发无声卡,现在想想大概当下的反应表现太差所以被刷下来吧,XD) 虽然已经开过数百次这种在线 meeting 了,但老实说每次开会前我都还是很紧张(紧张到会想烙赛的那种),特别是如果需要视讯的会议,前一晚想到仍旧会焦虑到辗转反侧。 如果你也需要准备在线会议或是视讯面试,以下是我从过去经验里列出来的准备清单,希望可以在你需要时派上用场。 软件联机测试准备:不要「未战先败」,多一个备案多一份安心 随着各家通讯软件百家争鸣,越来越多的公司/团队都有自己的软件偏好,就我所知,Facebook 公司的视频会议/面试是用 BlueJeans,北美市场的公司常用的则有 Zoom、Microsoft Teams 或 Google Meet。因此开会前请务必先确认 3 件事: 下载指定的视讯软件:不要到开会才发现原来对方是说用ooo软件 软件更新很重要:你确定上次计算机里的软件是最新版了吗? 备用的联机方案:免登入的 Google Meet 和直拨电话号码是你的好朋友 我知道第一点听起来很像废话,但很多时候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一步(有点像为了重要事情出门却忘记带手机的蠢事,这件事虽然够蠢但还是很有可能会发生),如果是在不熟悉的 Wifi 联机环境时,我则会进一步确认我的手机和计算机同时都有下载这个软件,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无论你多熟悉或多常使用这个软件,我建议你如果和新的合作伙伴开会或是进行工作的视讯面试时,在正式开始前都先登入一下,测试联机质量和版号。 我平常很常用 Zoom 进行在线会议,我记得有次和新的团队进行视讯 interview,前一晚随手测试了一下对方发来的会议代码,Zoom 竟然叫我先更新!还好是在 interview 前就发现,否则让对方枯等的后果,怎么样都会让人觉得你专业度不足吧! 除了软件版号的更新会整到你,软件的联机问题也是一个大魔王。有次不知道为何,我的 Zoom 就是连不进会议室,还好现在的 Google Meet 是免费的,而且不需要注册就能透过 URL 邀请对方进行视频会议,算是有及时解救当时的尴尬处境。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软件整到,所以我觉得备有第二个会议联机的方案也很重要,除了紧急采用免登入的视讯联机当作替代方案,也可以在事先提供自己的直拨号码给对方,表明万一发生联机问题时,也可以用电话直拨当成备案。这种有备而来的态度,不仅会让人提升第一印象,也能稍加缓和会议前的焦虑。 衣着与视觉准备:在镜头前呈现「专业感」的艺术 和工作有关的视频会议,以展现自己的专业为主,由于缺少了面对面的真实接触,如何在镜头前呈现自己看起来「最有工作价值」的衣服组合,是一件很值得花点心力去研究的小事。而我后来的经验是: 有领子的上衣胜过无领,有袖胜过无袖 干净的背景为重点,并且不要露出床或衣柜 和镜头的距离以「对话时可以展露手部动作」的呈现为基准 在商场上,无论男女,有领的衣服在镜头前都会让人感觉比较专业;另外无论你的手臂线条多健美,都留给你的暧昧对象或交往对象欣赏就好;而床和衣柜就不用多说了,即便对方知道你在家工作,一旦画面里出现床和衣柜就是居家感,怎么样都应该极力避免。 而我后来发现,我每次视讯开会时几乎都穿习惯同一件上衣,后来就干脆不烦恼了,只要视讯开会我就穿那件,如果你的衣柜里面少了一件有领的上衣,买一下这种「工作制服」省下每次开会前要穿什么的烦恼,也是一个好投资。 另外一开始还是个菜逼八时,我会找一两个比较信任的朋友,逼迫对方假装跟我视讯开会或视讯面试,同时录像下来看看自己哪里可以优化。这样做不但容易透过他人的视角来发掘自己的盲点,同时也因为「彩排」过开场,心里也会感到比较踏实。 记得以前上过简报课练习上台简报时,老师说如果时间来不及,只要练好简报第一页、做好开场后面几乎就能顺利走完,我觉得找朋友视讯大概也有这种道理。 而远距沟通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少了非语言的交流,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麦拉宾法则」,人在沟通时有 55% 都透过非语言的讯息传递的。 我紧张或专注的时候,表情看起来非常凶,或是常让人觉得我在不爽,但天知道我只是很专注的在思考某个问题,再加上我注意到自己在面对镜头回答问题时,很常会皱眉或是眼神飘来飘去的,给人一种不太可靠的感觉。所以如果镜头只呈现我的脸,和我不熟的人大概会想问我,为什么要这么痛苦的和他开会或面试吧? 因此在对话中,适当的呈现手部动作,可以优化我在镜头前的不自在和紧绷感,同时如果对方银幕开全屏,我也不至于一张大脸占据了对方整个屏幕。 准备背景音/环境音:降低不必要的音讯干扰,累积沟通流畅度 我去年在波士顿游荡时,因为临时要电话开会讨论下一波的活动,我在 hostel 的大厅里和老板联机,巧的是那时刚好那时是工作人员的打扫时间,老板一直问我是不是人家餐厅要打烊了,我还赖在那里不走?当下真的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我回到彰化的家,用 Skype 和荷兰的客户开会,在一楼客厅和对方聊到一半时,结果邻居家的狗在门外莫名乱叫,我只能打哈哈的笑着说:「Sorry, that’s my dog~」但当下内心真的是尴尬到不行。 还有手机 app 通知声音或聊天讯息的对话框,用电话开会结果一直听到对方 app 的通知音其实很恼人;有些开会是甚至需要分享屏幕画面,如果右下角跳出一个朋友的通知问说:「诶干,今天晚餐吃什么?」或是在家视讯到一半,发生了像前几年 BBC 联机直播,教授女儿却闯进房间唱歌的爆红画面 ,都会尴尬到让人想挖洞跳进去躲起来。所以这部分我觉得比较需要注意的是: 确保手机静音,并关掉所有 app 通知画面或声音 戴耳机永远胜过没戴耳机 远离家人或你家(邻居家)的狗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尴尬,关掉通知、锁好房间门、事先告诉家人请他们不要来找你讲话,到一个你家猫狗乱叫不会被听见的房间,用耳机确保双方有最好的收音质量,降低一切不必要的干扰,不仅提高当下沟通的流畅度,也能在对方心中累积好的印象。 工作上的信任资产,都是透过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慢慢累积的,当双方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资产,后续的合作也就会更加顺利了! -- 本文转贴自:Farry H(原文标题:线上会议/面试3大准备指南!该怎么在视讯镜头前呈现你的专业感?)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5, 2024

去日本京都数字游牧!如何找到适合工作的咖啡厅+3间体验心得

早在半年前安排的京都旅行,正好遇见了 RUNWAY GEN48 的 48 小时影片竞赛,正好自己的行程安排有足够的弹性,就决定在竞赛的 48 小时内完成一部影片,边旅行边拍片! PS: RUNWAY 是一间 AI 影像生成公司,竞赛以在线的方式参与。 一、如何快速找到适合工作的咖啡店 找咖啡厅的方式,其实就跟在台湾差不多,用每个手机里面都有的 Google map,移到想要搜寻的区域,按上面「咖啡」标签,就可以了。 或是也可以用咖啡厅「カフェ」、咖啡「コーヒー」的日文来搜寻看看。 找到觉得有兴趣的咖啡厅后,下拉到评论的地方,Google map 会贴心的统整出一些标签。如果你有插座或是 wifi 的需求的话,都可以看一下有没有这些评论标签,点进去看一下评论(评论也会有自动翻译,不用担心日文看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对现场状况有一些概念。 二、在京都咖啡店工作的经验 因为是边玩边做的情况,所以基本上到哪边走累了就找间咖啡厅坐下来打开计算机,总共去了三间京都市区的咖啡店: Caffè Veloce — Kyoto Station(カフェ・ベローチェ京都駅前店) 星巴克 VIVA SQUARE京都梅小路公园店(スターバックスコーヒー ビバスクエア京都 梅小路3公园店) TULLY’S COFFEE 京都三条通店(タリーズコーヒー 京都三条通り店) 1. Caffè Veloce — Kyoto Station(カフェ・ベローチェ京都駅前店) 旁边就是京都车站、铁路跟公交车可以在这里搭(图/粘瀚文摄) 有免费 wifi 有插座 座位偏挤,有种补习班的感觉 店员不擅长英文 一抵达京都,在车站附近的饭店 Check-in 后,第一站就直接到车站前面的京都塔,上面环状的观景台可以直接俯瞰整个城市,观景窗也会大致列出一些知名的景点,可以在上面对城市的景点分布有个概念。 京都塔(图/粘瀚文摄) Caffè Veloce 就在京都车站的前面,以地点来说非常方便,座位数也很多。缺点是座位之间的间隔比较小一些,有种在补习班的感觉。插座好像只有面窗的单人座位有,wifi 尽管是人满的状况下也是顺畅的。Google 评论里面说这间连锁店的早餐很好吃,但因为去的时间是傍晚,所以没有体验到,倒是点了有「不动的人气商品」之称的咖啡冻。 实体比商品图看起来更大了一号,原本以为上面是鲜奶油,没想到竟然是冰淇淋!! 2. 星巴克 VIVA SQUARE 京都梅小路公园店(スターバックスコーヒー ビバスクエア京都 梅小路公园店) 有免费 Wifi 没有插座 座位数不多 店员英文很好 梅小路公园店位在京都水族馆跟京都铁道博物馆旁边,在水族馆的行程后就跑来这里做事。因为座位数不多的关系,每个人的空间是比较宽广的,二楼有大片的落地窗可以享受公园宽广的景色。免费 wifi 还算顺畅,然后日本的星巴克价格大概是台湾的 8 折左右,而且经常有台湾喝不到的季节限定商品,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创意的特调方式可以请店员客制化。 星巴克一楼,座位区在二楼(图/粘瀚文摄) 京都水族馆(图/粘瀚文摄) 3. TULLY’S COFFEE 京都三条通店(タリーズコーヒー 京都三条通り店) * 有免费 wifi 插座很多 座位数很多、而且选择也多 店员不太擅长英文 三条就在锦市场附近,逛完观光必访、有 400 年历史的锦市场,旁边的三条商圈有卖各式各样的衣服,还有各种特色店家,有专卖茶叶、专卖纸、专卖刀具、模具的店,都很值得逛逛。 恰巧路过这间 Tully’s Coffee,里面的座位很多,有个人的座位,也有多人的沙发区,甚至还有两人座沙发面对向着街道的落地窗,空间非常舒服宽敞。评论上是讲说 wifi 比较不稳定,但个人使用上好像还好。如果是在必须使用网络的情境,有备用方案还是很重要的。插座的话,是几乎每个位子都有喔! 很棒的面对街道沙发(图/粘瀚文摄) 经过几天的玩耍,京都的连锁咖啡店很多,星巴克或是 Tully’s Coffe 几乎每隔几条街就会有一间,基本上不太需要担心找不到地方坐下来使用计算机,但相较下来,星巴克容易比较多人。沟通上如果日文不好的话,基本上都可以透过比手画脚解决,但如果你英文 ok,希望沟通的精准一点的话,可以优先选择星巴克。 最后小提醒,使用公共网络是有被入侵的风险的。这里推荐Youtuber们的干爹SurfShark VPN,无限制使用装置数量、30天内无条件退款。使用我的优惠连结再多送一个月的使用时间~ 优惠连结:https://surfshark.club/friend/eHPzBaxS 在日本连回台湾看有中文字幕的动画真的很方便,以后再来研究怎么用 VPN 买便宜机票跟订饭店~ -- 本文转贴自:粘瀚文 Billy Nien(原文标题:京都旅行,怎么找到适合远程工作的咖啡店)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F

March 1, 2024

日本软件工程师的薪水如何?到底值不值得去?

前阵子被邀请去一个读书会分享自己在日本的心得感想,以及日本软件工程师产业的现况,就有顺便整理了不少资料,想说那不如就写一篇来分享。 在开始之前,要先跟各位读者分享我觉得在读这类型的文章前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只有经验分享是没有用的,没有搭配上背景跟条件,就没什么参考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有个人说:「到日本随便都千万日币年薪啦,上次我随便面面就两千万起跳,没有年薪千万千万不要去」,背后的真实情况可能是怎么样?或许这个人台清交资工硕毕又是书卷奖,原本在台湾工作个两三年以后年薪就 300 万台币以上了,以这个背景来说,他讲的确实有道理,但也仅有相似背景的人适用。 但问题在于看到这个评论的人,不一定每个都是这个背景,更精确地说,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以其他背景的人来看,这则评论就显得相当不合理。问题是或许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或没意识到这件事,就会以为日本还真的随随便便就可以年薪千万日币。许多的评论都不会顺势揭露自己的背景,这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在不知道背景的状况下,个人经验的参考价值就变得偏低的理由。 其实也不光是国外,光台湾本身的状况也是类似的,而且有时候类似背景的境遇也可能不同,毕竟背景只是决定薪水的一环,其他像是经验、能力以及软实力等等,都很难在一言两语之内说明完毕。同样是三年工作经验,有的人可以领到百万年薪,有的人可能只拿一半。 在谈论薪水时,最理想的目标是:「不要高估,但也不要低估自己」。该如何定位自己,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该如何找到与自己背景类似的参考资料,这点就更难了。 就算是统计资料,根据背景不同或是国家差异,也可能会有误差,而且正确的统计数据搭配错误的诠释方式,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不过,至少它的立论基础会更稳固。 写了这么多,我想强调的只有三点: 没有提到个人背景的经验分享,参考价值不高,可以先忽略。 就算有提到,也只是仅供参考,还需要衡量到自己的状况。 统计数字相对来说应该会更有参考价值。 这篇会尝试以统计资料以及可支配的所得的角度下手,并且附上一堆参考数据,让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自己研究。 台湾与日本的薪资所得比较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资料,年薪与 PR 的对应表如下: (表/作者提供) 如果以 PR 来换算的话,想达到各个 PR 需要的薪水如下: (表/作者提供) 年收破百万,PR 就 85 了,破 150 万的话可以到 PR 95,想要成为全台薪资所得的前 1%,年薪需要 280 万台币。 话说这个统计资料只包含薪资所得,不包含投资等等,不过因为这篇只谈薪资,所以应该没什么大碍。 日本的部分,根据日本国税厅 2021 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表格: (表/作者提供) 我们可以跟刚刚台湾的对比一下,汇率以 0.22 做计算,括号为日币: (表/作者提供) 如果你想要到日本工作,又想维持同样的「收入水平」,那可以参考上表。 从上表来看,同样的 PR,日本的收入大概是台湾的 1.4 到 1.5 倍左右(PR99 则是例外,只有 1.2 倍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表考虑的仅仅是收入本身,并不是可支配所得,没有扣掉税金跟保险等等。 可支配所得的比较 接着我们挑两组比较常见的薪水,来比较一下相同 PR 底下的可支配所得,也就是收入扣掉各种税金以及保险之后的费用。 第一组是台湾的 100 万 vs 日本的 700 万,直接用这个好用的网站帮我们计算:请点此 台湾的部分如下图,已经有扣掉所得税以及劳健保: (图/作者提供) 日本的部分一样使用相同的网站,结果如下图: (图/作者提供) 可以看到日本扣除的项目更多,700 万日币最后拿到的只有 520 万,扣掉的项目包含: 所得税 国税 健康保险 年金 失业保险 不过这个网站的细项并没有列得很精准,还有一个住民税没有在细项里面,但比对其他数据源过后,发现应该是包含在所得税的项目中。 我参考的其他网站如下,都有把住民税算进去: 月给・年収の手取り计算の方法【早见表つき】,写到 700 万实拿 525 - 595 万 年収别 手取り金额一覧(年収100万円~年収1亿円まで),写到 700 万实拿 524 万 【早见表付】年収200万円~1亿円の手取り|计算式と简易计算方法も解说,写到 700 万实拿 530 万,里面有附上详细的计算表格,大推 这几个数据源跟刚刚使用的网站得出来的结果差不多,因此推测住民税也是有算的,只是包含在所得税里面了,没有独立出来。 为了方便阅读,我直接将币值转换为台币了,数字也稍微做了一点处理,所以会有些许偏差。 (表/作者提供) 结论就是扣除税金后,台湾是 89 万台币,日本则是 114.6 万台币。日本约为台湾的 1.28 倍。 接着再来看台湾的 150 万 vs 日本的 1000 万: (表/作者提供) 台湾扣税后剩下 130.5 万,日本是 161.7 万,日本约为台湾的 1.23 倍。 结论是如果收入的 PR 相同,虽然日本的薪水是台湾的 1.4 - 1.5 倍,但是扣税后日本的可支配所得约为台湾的 1.25 倍左右(取个中间值)。 生活所需开销 因为每个人生活型态不一样,我只算最大笔的房租加吃饭,吃饭全部都以外食计算,不考虑自己煮。生活型态都以一个人为例,不考虑家庭。租金的话也是凭自己体感居多,不一定准确(而且我没在台北租过房,确实不知道行情)。水电网络等等的我也先排除了。 台湾的话在台北市租个 7、8 坪小套房,抓个 13k 好了,东京 23 区的话根据租房网站的数据,1K 的租金可以抓个 9 万日币,房间大小也差不多,换算成台币是 19.8k 左右。 吃饭的话每个人生活型态都不太一样,而且根据公司地点也会有不同价位,我就凭我自己感觉大概抓一下,以自己的经验为准。台湾的话我都吃某间健康便当,主菜鸡胸肉加三样配菜,120 元,日本的话其实饮食的选择满固定的,不像台湾有自助餐那种可以夹自己喜欢的,而且一般餐厅跟快餐店的价差满大,我比较常吃的是松屋、吉野家等等的平价快餐店,下图这样汉堡排加青菜再加一碗汤,830 日币,点牛丼的话会更便宜一点: (图/作者提供) 因此台湾抓早餐 60 块 + 午餐 120 + 晚餐 120,一天是 300 块,一个月就是 9k。日本抓早餐 400 日币 + 午餐 800 日币 + 晚餐 800 日币,一天是 2000 日币,台币约 440 块,一个月是 13k。 因此只看租房跟吃饭,台北的生活费一个月是 22k,而东京是 32.8k,换算下来东京约为台北的 1.49 倍。 拿刚刚台湾的 100 万跟日本的 700 万来算,可以得到底下的表格: (表/作者提供) 这个计算结果告诉我们,不包含其他娱乐费用的话,在台湾拿 100 万收入的人如果去日本拿 700 万日币,每年可以多存个 12 万左右。 若是拿 600 万日币的话,收入 132 万,税后 99.5 万,扣掉基本花费 39.3 万,剩下 60.2 万,与台湾收入 100 万可以存的钱是类似的。 这个结论与之前在 PTT 有一篇 alihue 大大写的文章:[心得] 日本薪水要除以十? 日本薪资换算分享类似,文中的结论是:「在台北领 113 万,跟在东京领 600~650 万,可以存的钱是差不多的」,这篇在计算生活费的时候算得比较精准,还有包含饮食习惯以及杂费。 综合稍早写到的 PR 表以及 PTT 上的文章,可以得出底下表格(想要相同 PR 薪水的部分是比较随意抓的,没这么精确): (表/作者提供) 可以看出如果想要相同 PR 的话,是需要拿到更高的。 这个表格可以给想去日本工作的人一个参考,例如说你在台湾年薪 110 左右,如果你不想比台湾存的少,那去日本工作薪水至少要 600 万日币。若是想要有相同的收入 PR,那就至少需要 700 万日币,因此 600 - 800 万日币算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不过再次强调,上面的数字有着不少的前提以及限制,如果想要抓个更精确的数字,需要配合自身背景调整,细节也可以参考 leafwind 大大的:日本工作篇:与台湾比较可支配收入。 从日本的角度看薪水 刚刚讲的其实都像是从台湾的角度出发,去看说如果自己到日本工作,该拿到怎样的待遇,才不会比台湾存的少。但其实我们还需要注意在日本当地,到底薪水分布是如何,毕竟我们想要的待遇是一回事,日本开的薪水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自己会把日本软件工程师依照薪水分成四大类,底下的薪水区间都是工作三五年以上的薪水,不考虑社会新鲜人(但 range 其实抓得满宽,所以有些新鲜人也可能会拿到区间内的薪水): (表/作者提供) 这边的区间是参考底下几个数据源得出的: Project comp Open Salary https://japan-dev.com/ https://www.tokyodev.com/jobs/salary-data 日本で働くソフトウェアエンジニアの给与:东京で働く外国人エンジニアによる究极のガイド 如果想要知道社会新鲜人的薪水范围,可以参考 @tigercosmos 的这篇:2022 海外新卒找日本东京软件工程师工作经验分享。 第一个分类就是那些顶级外商公司,在这个区间的人就是开头提到的「随便都千万日币年薪」。 第二个分类是我周遭朋友最多人在的区间,毕竟列举的那几间公司有不少间在台湾找过人。这些公司基本上以英语沟通为主,不需要会日文,是不少台湾人选择去日本工作的目标。有少数以英语为主的日本新创也会落在这个区间,新创的话可以去上面有贴的 japan dev 看,很多都会把薪水写出来。 第三个分类我不太熟,但根据资料一些日本本土的公司大概是这个价码,例如说 DeNA 以及 Yahoo! 等等。这些日本本土公司通常需要有日语能力,还有一些日本新创也在这区间内,可以用英文,但数量不多。 第四个分类我最不熟,但根据网络上的心得,应该是不太推荐去的一个区间,详情可以参考底下几篇: 台湾工程师看见的日本IT派遣黑暗面 主题 日本IT业派遣及生活开销分享 【心得】在日本工作6年的经验分享 [心得] 在日本工作受不了,想回台湾 把区间分出来以后,就很自然可以得知为什么许多地方对于日本薪水的讨论,会出现很两极的现象,因为前两个区间跟最后的区间,差异本来就很大,同样是工作三五年,有些背景的人真的随便找就千万日币,有些人却领着 400 万日币。 在没有揭露自身背景的前提之下,就会把四种区间混在一起聊,这就是我开头所说的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原因。 接着我们再回来看一下之前的这个表格: (表/作者提供) 可以发现这张表格上的薪水,基本上就是刚刚聊的第二个区间。以一个完全不会日文的人来说,选择最多的其实就是这个区间了。而这个区间也是我最熟的区间,我有许多朋友都在前面提到的那几间公司里面。 自身经验分享 我的背景在刚刚已经揭露完毕了,我自己跟我大多数的朋友,都在以英文为主的这个区间,公司大概都是 Mercari、PayPay、LINE、Rakuten 这几间,网络上写的薪水范围大约是 700 万 - 1500 万。 如果你的求职目标也是这个区间,那我自身的经验谈或许可以让你作为参考。 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在日本能拿到的薪水,大约是刚刚那个表格的第一栏,也就是「想存相同的钱需要的薪水」,再附一次表格比较好看: (表/作者提供) 如果在台湾的能力拿个 120 万年薪,在日本可以谈到的大约会是 600 - 700 万日币。如果可以拿到 150 万,大约是 800 - 900 万日币左右。 换句话说,你很有可能没办法维持相同的 PR 收入水平,你在台湾年收是 PR 85,来这边可能掉到 PR 80。而且这毕竟只是参考,实际状况因人而异,有些人或许台湾拿 150 万,来日本却只拿到 700 万日币,光看基本花费能存得就比台湾还少。 还不仅如此,虽然说这一栏叫做「想存相同的钱需要的薪水」,但前面有讲说这只是粗估,实际上有更多因素需要考虑,例如说家庭,有不少人都是带着另一半来的,在日本的开销就会更多,在物价较高的情形之下,差异就更大。或是税收,台湾有些人可以报一堆抚养节税,但在日本可能就不会报这么多(考虑到未来要申请永住之类的),还有交通啦以及娱乐等等的费用,这些刚刚都没算。 结论是,我自己跟我身边大部分的工程师朋友,来日本东京工作,可以存的钱都比以前少。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比较少。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想问的下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要来日本? 我自己听过的理由有几个: 想换个生活环境看看 想出国体验 未来想移民日本 想要第一线接触日本文化(如动漫画、偶像明星等等) 通常会选择来日本的人,都是对日本有爱,这个爱可能会体现在不同的领域。例如说有些人为了追星,所以想来日本;有些人则是为了生活,为了交通安全,因此选择来一个交通事故死亡率只有台湾的 20%的地方。 当然,日本也会有自己的缺点,并不是说日本生活就一定比台湾好。总之,我自己跟大多数的朋友,来日本的主因都不是薪水,因此就算在日本存得比台湾少,也会选择来这里。 虽然说很多人出国工作是为了薪水,但每个人看重的东西都不同。如果你只是为了钱,想要在日本赚得比台湾更多,存得也更多,那根据我前面一再提到的数据,日本很有可能不适合你。 比起日本,你或许可以考虑新加坡,薪水比日本更高,税也比日本低,可以存到更多的钱。 但我觉得读者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件事,那就是存钱的目的是什么?通常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如果是为了生活,能存到的钱或许就只是其中一个点而已,还需要考虑更多长远的事情,如买房等等,但因为这块我不熟,所以就没办法谈了。 结语 这篇利用官方的统计数字搭配非官方的薪水信息以及个人的经验,得出了一些数字,让日后想来日本工作的读者们参考。同时也附上了我比较熟悉的区间以及背景,让读者们参考时能够有个依据。 再次强调,文章中的数字有些人是凭个人经验或是四舍五入随意抓的,没有非常精确;再者,文中的日币汇率是用 0.22 来算的,但现在已经掉到 0.21,差了 5%,所以如果你只是为了存钱回台湾花,那日本不适合你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根据上面那些资料,这篇比较适合的读者在台湾的年收大概是 100 万 ~ 200 万左右,比这个区间低或高都不太适合,比较适合去阅读其他类似背景的文章。 最后回到标题,到底值不值得来日本工作? 如果只在意钱,出国工作是想要存更多钱,那日本很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有其他诱因,又没这么在意收入的话,日本或许会是不错的选择。 -- 本文转贴自:Huli's Blog(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0, 2024

日本工作签证 Q&A!签证种类、申请方式、打工度假转工签等 10 大问题一次解

这篇文章是一份「解决台湾人才赴日求职经常碰到的签证十大问题」的全面指南,内容包含各种签证类型、签证的基本条件、延长签证期限的有效策略、持工作签证需要换工作的方式,以及从留学或打工度假签证转换到工作签证的教学。无论你是准备日本职涯,还是在考虑转职到日本,这篇文章将一一解答你的签证问题。记得存到最爱,申请签证不迷路。 Q1. 台湾人赴日就职常申请哪几种工作签证? 赴日工作的台湾人主要拿的工作签证有以下 5 个种类: 就劳签证 高度人才签证 特定技能签证 打工度假签证 经营管理签证 其中,又以领取就劳签证中第10类「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又称技人国签证)的人数最多。根据日本官方统计, 2022 年 12 月留日的台湾人 57,294 名中,就有 20% 是领取技人国签证。如何想知道自己应该申请哪一种签证比较好,可以参考文章:台湾人想赴日工作该申请哪种工作签?就劳签证、高度人才签、打工度假签快速评估 Q2. 我符合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就劳签证(技人国签证)的申请条件吗? 根据日本出入国管理局公告,领取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就劳签证,能在日本进行工作内容以及申请条件如下: 科学、工程、其他自然科学领域;法律、经济、社会学、其他人文领域的技术或知识的工作;或者基于外国文化的活动。适用的工作范围包括机械工程师、口译员、设计师、私营公司的语言教师、营销、业务人员等。 详细申请条件与信息,依日本出入国管理局「在留资格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为准。 Q3. 如何从日本留学签证或打工度假签证转成就劳签证? ■ 持有留学签证,想转成就劳签证: 如果是以留学签证滞留日本,并于签证期间找到正职工作,可在入国管理局提交在留资格变更许可申请书及其他必要文件,便可以直接变更签证。 ■ 持有打工度假签证,想转成就劳签证: 若是打工度假签证想转成就劳签证,需要先到日本台湾交流协会或入国管理局申请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交付申请证明自己在日本不是非法滞留,才能申请就劳签证。不过,各地入国管理局规定不一,不一定所有地区都受理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交付申请,建议申请前先电话向各单位确认。 Q4. 我该怎么拿到日本在留卡? 根据 2012 年 7 月 9 日起开始新的在留管理制度。从东京成田机场、东京羽田机场、名古屋中部机场、大阪关西机场、北海道新千岁机场、广岛机场、福冈机场入境,入国审查官在护照上加盖上陆许可章后,将一并发放在留卡。 若是从其他机场或港口入境,入国审查官于护照内加盖上陆许可章后,将在上陆许可章旁注记「在留卡日后交付」的说明。日后申报住址后,再由地区的入国管理部邮寄给申请人。 Q5. 拿到工作签证~入境日本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入境日本后,一定会面临到租房的问题。切记要在找到房子,确定住址后 14 天内到居住地的区役所进行住民登录。如果在搬家到其他行政区时,也务必要到区役所办理迁出及迁入手续。 相关阅读 解析日本雇用形态:正社员、契约 / 派遣社员、打工的差别一次看懂! 出差日本也可以快速入境!TTP 是什么?怎么申请?效期多长? 台日职场文化差异:做好这 5 点无痛接轨日本职场(中日双语) Q6. 日本工作签证期限通常多久? 日本工作签证的期限依不同签证种类长度不同: 就劳签证:1 年、3 年、5 年 高度人才签证:5 年。 打工度假签证: 1 年。1 人仅限申请 1 次,无法延长。 经营管理签证:1 年、3 年、5 年。 特定技能签证: 特定技能 1 号:4 个月、6 个月、1 年,合计最长 5 年。 特定技能 1 号:6 个月、1 年、3 年,无更新次数上限。 Q7. 就劳签证该如何延长期限? ■ 就劳签证延长方式: 前往入国管理局递交「在留期间更新许可申请」与必要文件,即可申请延长。 ■ 就劳签证延长受理时间: 签证到期日的三个月前即可接受办理。 ■ 就劳签证审核时间: 收到审核结果通知,约是申请后一个月左右。 ■ 就劳签证可延长期限: 就劳签证延长期限可能获得 1 年、3 年、5 年。延长几年无法指定,由审查人员决定,可能与是否具有日本正式学历、任职公司的规模大小、转职次数等有关。 Q8. 在日本转职需要重新办理签证吗?换工作后的必要手续有哪些? 外国人在日本换工作后,需要在 14 天内透过网络申报,详请请见「所属机关等に关する届出手続」。 在就劳签证期限内的转职,只要新工作与原工作的业务内容相同,则不用更换就劳签证。举例来说持技人国签证在日本转职的话,只要新工作依然符合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领域,原则上不必办理任何手续,只需在入国管理局电子申报系统网站上申报即可。 相关阅读: 想到东京工作必看!东京热门商业区详细介绍 在日前辈们经验分享。用这些「方法」在困境中开拓理想职涯! 如何透过海外工作经验,为自己的职涯增值 - 专访 JobMenta 日本猎才顾问 Tim Q9. 想在日本换工作但待业超过三个月期间,工作签证会自动失效吗? 不会,但有可能被取消。若没有正当理由,超过 3 个月未进行与签证内容相关的业务,经入国审查官调查后,有可能在签证到期前便被取消。详情请见「在留资格の取消し」。 另外,在日本离职到确认下一份工作之间的待业期间,可以前往居住地所属的「HelloWork」申请失业补助金,详情请参考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供的就业辅导机关 HelloWork「日本雇用保险说明」。 Q10. 持工作签证出入境日本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在留资格有效期间内出国,于 1 年内再度入境日本的情况: 日本自 2012 年 7 月起实施的制度「みなし再入国许可(又称再入国特别许可)」,在留期限内出国,并于 1 年内再入境时,不需要重新申请再入国许可。只需出国时,在机场提出在留卡及「再入国出国用EDカード」即可。 在留资格有效期间内出国,预计出国期间超过 1 年后才会再入境日本的情况: 在留期间内出国,出国期间在1年以上,并且预计再度入境日本时仍在在留卡期间者,需在出国之前申请「再入国许可」。再入国许可的有效期间为最长5年。 无论是申请「みなし再入国许可(又称在入国特别许可)」或是「再入国许可」,若再入国期限内未重新入境日本,原先在留资格就会失效,需要重新办理签证。确切内容以再入国管理局的「再入国特别许可」页面为准。 结论:日本工作就找 JobMenta 咨询各种疑难杂症 以上汇整了 JobMenta 职涯常收到的十大签证常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日本求职上更加顺利!JobMenta 是由 Yourator 所推出的中高阶猎才品牌,同时也具丰富的台日人才媒合经验。你也有到日本工作的梦想吗?欢迎填写窗体登录数据,JobMenta 职涯顾问会在有合适的职缺时,主动接洽您! -- 本文转贴自:Yourator 数位人才媒合平台(原文标题:日本工作签证十大问!签证种类、申请方式、如何延长期限、转职如何重新申请等)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9, 2024

清迈数位游牧者都在哪?8 间共享空间分享

许多台湾数字游牧的新手,都会选择清迈作为数字游牧的第一站。不仅因为离台湾近,当地价格经济实惠,加上当地很多华人移民,所以很多地方都有中文标示,甚至中文也通,因此受到不少数位游牧者的青睐。 因此,本文将推荐 8 家清迈适合数字游牧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The Social Club The Social Club 是一间位于清迈的饭店,提供免费的 WiFi、空调客房、私人停车位和客房服务。数字游牧者可以在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使用室内和室外的共享工作空间、会议室、免费的咖啡和茶。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The Social Club - Coliving & Coworking Space(@thesocialclub.asia)分享的贴文 Punspace Punspace 位于清迈古城的中心,靠近许多文化地标和美食。提供高速网络、舒适的桌椅、咖啡机、淋浴间、保险柜等设施,让你可以专注于你的工作。Punspace 还有一个友好的社群,你可以和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和合作。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Punspace(@punspace)分享的贴文 Yellow Co-Working Space Yellow Co-Working Space 是一个专注于 Web3 和区块链的共享工作空间,为数字游牧者、远程工作者提供共享和私人办公空间、会议室、活动区、隔音 Skype 空间与 YouTube 媒体室等现代化设备、娱乐区和其他合作设施。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Yellow Coworking(@yellowcoworking)分享的贴文 Alt_ChiangMai 是结合住宿的共享空间,下楼就是办公场所。场地非常干净却不会拥挤,在这边很容易认识许多数字游牧者。会定期举办瑜珈、冰浴、旅行等活动,让你和来自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人交流和学习。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Alt_ChiangMai(@alt_chiangmai)分享的贴文 Akha Ama Phrasingh 是一家位于清迈古城的咖啡馆,虽然不是共享空间,但因为有免费充电与 WiFi,不少数位游牧者仍会来这边工作,有两层座位区,适合工作或休闲。除了咖啡,还有各种甜点和茶饮,让你在炎热的清迈找到一处凉爽的避风港。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Akha Ama Coffee Roasters(@akhaamacoffee)分享的贴文 Life Space 位于清迈市中心,交通便利。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工作区、安静的阅览室、快速稳定的网络、免费的咖啡和茶、舒适的沙发和吊床、以及一个小花园。你可以在这里享受工作的自由和灵活。同时也提供多人会议室,普通会议室可容纳 4 人,培训室可容纳 10 人以上。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Life Space(@lifespaceth)分享的贴文 One Workspace 为数字游牧者们提供共享工作空间、会议室、活动空间和虚拟办公室。还有一个Tora bake的咖啡厅,提供美味的咖啡和甜点,让你可以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OneWorkspace_Chiangmai(@oneworkspace2021)分享的贴文 Hub53 Hub53 虽然离古城较远,但价格便宜,也有共享厨房、洗衣房,共享空间应有尽有,还有用户专属的群组,可以在里面揪团去玩。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Hub53 Coworking & Coliving(@hub53coworking)分享的贴文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3, 2024

Podcast 「数位游牧志」|专栏作家读者太太:创业与工作不是只能二选一,何不试试看「业内创业」

「我觉得大家在思考创业这件事时,不一定要用二分法去看,人生不是只有一个选择,为什么你一定要放弃现在的工作,才能创业呢?」 当我们聊到如何给那些有创业梦想,却因为担心创业后收入不稳定而犹豫不决的上班族朋友一些建议时,笔名读者太太的 Moja 这样响应。 而之所以会给这样的建议,正是因为这是 Moja 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业内创业是源自求生的本能 经营自媒体「读者太太在英国」的 Moja,有五个不同的身分。她不仅是一位在英国具有十年丰富经验的资深营销客户经理,同时也是一名专栏作家,在 2019 年,她更进一步创立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并在 2022 年开展自己的职涯教练业务。除此之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Moja 说自己过去并未考虑创业,或许是因为在台湾的职涯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自己在台湾工作时,一直都是认份的上班族。 然而,来到英国营销公司的第一年,碰上了公司大规模的裁员,这件事彻底地翻转了 Moja 的认知。 当时的她并没有被裁员,但这次的经验却她受到极大震撼,发现原来在欧美国家,这样大规模的裁员其实是常态,所以或许是求生的意志, Moja 开始思考自己万一被裁员后该怎么办,为了确保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才开启了 Moja 的斜杠与创业之路。 「从那时起,我认为我在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开始经营自己的粉专。」 在还没踏入营销公司之前,Moja 拥有五年的记者经验,再加上自认从小就是喜欢写作的人,因此 Moja 开始写起了粉专,分享自己在英国的所见所闻。虽然一开始经营粉专没有钱,也没有业配,但 Moja 却做得很开心,也慢慢地吸引了一些想要来英国工作的粉丝。 这些人虽然希望在英国工作,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Moja 开始分享自己在英国找工作的经验,并访问在英国各行各业工作的人,希望藉由分享这些信息,帮助粉丝在职涯路上更加顺利。渐渐地,开始有粉丝会咨询她的建议,也有出版社询问是否可以把这些经验集结成册,为她开启了职涯教练与作家这两条路。 而在访谈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的创业家,也让创业这个念头悄悄地在 Moja 心中种下。 2019 年,Moja 发现自己的公司并不喜欢接华人的案子,一来是不懂华人文化,沟通起来很麻烦,二来时差也是必须要克服的问题,因此只要与华语世界有关的案子,基本上 Moja 的公司都会选择拒绝。 而这也让她看到了商机,觉得既然公司不要接,那自己懂营销、懂中文,何不自己来试试看?因此 Moja 决定注册公司,在维持本业工作的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业内创业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自己创业之后,我发现时间就是金钱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Moja 分享,自从开始创业以来,她最大的体悟就是对时间成本的掌控。 因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完成,所以她会特别谨慎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毕竟,时间就是收入的来源,这也能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工作者。 Moja 开玩笑地说,自从她开始创业以来,她都会提早上线参加公司的会议,这样的行为甚至让她的主管感到压力,表示因为她的提早,自己也不能迟到了。 还有一项改变,是因为收入来源的拓展,所以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动能更具平常心。 Moja 说开始经营个人品牌后,即使面对公司的裁员,自己也能以平常心应对。因为知道现在的这份工作,只是收入来源之一,即使突然间断掉,她还有其他的现金流。 甚至,当创业的收入逐渐超过本业收入时,她在与公司谈判时也更有底气。Moja 分享,由于她的职涯教练业务日益繁忙,自己希望能抽出时间处理这一块,因此她开始与公司谈判,希望能将合作模式从全职转为兼职。 业内创业的美丽与现实 当我们谈到如何开始业内创业时,Moja 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些人可能追求稳定的工作,并在下班后从事如追剧等休闲活动,这些选择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不一定需要业内创业。 然而,Moja 笑称自己是一个劳碌命,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感到恐慌。因此,当她看到身边有许多创业家在工作的同时,也在经营自己的事业,她就会想要效仿他们。 因此,Moja 认为在开始业内创业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个性。 接着,Moja 提到,想要业内创业,就必须做好有所牺牲的觉悟。 因为一旦你开始业内创业,你将必须牺牲许多事情。例如,她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电视了,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而且陪家人出去玩的时间也大幅减少,甚至非常感谢自己的先生帮她处理了很多家庭的事物,让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因此,Moja 也说,想要业内创业,时间管理也非常重要。 因为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都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这样只会让自己很快耗尽,必须要主动给自己设立一个界线,让自己好好休息。Moja 就说她曾经因为不间断的工作,导致自己后续有两个礼拜都处在燃尽的状态。至此之后,她每周至少会有半天到一天,就是单纯躺平,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去想工作,让自己可以好好充电。 关于更多建立界线的具体概念,可以参考这篇文章:Amazon 广告策略经理 Jessica 专访|在家工作如何克服拖延症?设定「停止线」让自己好好下班! 最后,面对很多人都认为创业必须放弃本业的人,Moja 给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一定得放弃 A 才能做 B,而是时间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像她一样先从兼职做起,一开始先将 80% 的精力放在本业工作上,20% 放在斜杠的项目上,等之后营收上来了,再将比例变成 50%、50%,慢慢地降低对其中一方的依赖。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以及 Moja 在远程工作与业内创业得到的体悟,欢迎参考「从一张白纸到唯一华人客户经理!读者太太在英国「斜杠创业」学会的 3 件事!」一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Moja 在远距工作方面的经验,以及业内创业的真实甘苦谈,欢迎收听《大人的 Small Talk》数位游牧志 SP4:创业?上班?我都要!职涯选择不是只能二选一|专栏作家 读者太太 专访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May 14, 2024

5 个时间管理技巧!让你在家工作也能维持高效,兼顾生活平衡

大家好,我是电脑玩物的站长 Esor。 平常除了大量文章产出,开设各种课程讲座,其实我还有跟大家一样上下班的正职工作。所以,像是写文章、准备课程,都要利用自己在家的时间。多年来这样的斜杠经验,也累积了另类在家工作提升生产力的心得。 如何利用剩余时间累积个人专业,并且,还能够兼顾生活的平衡呢? 这次就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技巧,是为任务设定「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在家工作、做自己的工作,相对没人逼我,但是没有一点点压力,反而无法真正提升效率。 这时候可以主动为自己设计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什么是「设定截止时间」? 在家工作,可能没有交期,可能没有人在旁边随时要进度,很多事情就开始不知不觉拖延,这时候可以自己设定截止时间。 什么是「设定阶段性成果」? 如果我直接设定今天要写完一篇文章,难度太高。难度超过自己可以掌握,就很容易拖延。这时候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阶段性成果,逐段推进。 设计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就是如果要写一篇文章,就设定今天要把大纲数据全部整理完成,这是一个自己可以做得到,有截止时间,也看得到阶段性成果的任务。 「给自己能够负荷的正向压力」:让在家工作时,遇到有弹性、可掌控的时间,更容易全力投入到这个任务上去完成。 那如果我提早完成怎么办呢?这没有什么好担心,那就继续推进这个任务的下一个阶段成果就可以啦! 关于阶段性成果的设定,可参考:克服拖延 5 个进阶步骤,以养成阅读学习等生活习惯为例 第二个关键技巧,是每个任务尽可能拆解出步骤清单 什么是拆解出步骤清单?例如写一篇文章,我会把它拆解成: 设计一个好题目 列出目前想法大纲 研究相关文章 回头修改大纲 补充相关案例 设计教学方法 制作图表或截图 写好开场白 写出草稿 这其实就是我多年来在家写文章、准备课程的一个技巧。 在家工作的环境,可能比办公室更容易受到干扰、更容易被打断。我没办法一直安排那种周末半天完全不理家人,只做自己工作的时间。 但是如果可以列出步骤清单,我就能充分利用随时出现的零碎空档,每次充分推进一个小步骤。 其实,空档时间比我们想象得多,只是很零碎,如果能充分利用,累积起来就有足够完成任务的时间。 可参考:工作愈忙愈需要清单工作法,把块状任务变成分点行动 第三个关键技巧,当觉得时间变得很混乱时,利用工具做统计反省 有时候觉得一天工作的产能变低,好像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真正重要的任务反而没时间做。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利用一个时间计时的工具,例如 Toggl 。 我会开始来计算自己每一天时间真实利用情况。 当我开始在做某个工作的时候,按下定时器,暂时离开工作就暂停。看看自己到底花了多少的时间。 这样计算一两个礼拜之后,我就可以在一个统整报表上,看到自己每周真正工作时数,以及在不同任务分配的时间。 我就可以开始准确地知道,自己到底把时间花在哪里? 说不定我常常打开网页逛 Facebook,常常在实时通上回讯聊天,没有去做真正实质的工作,只是自己不自觉。 Toggl 是我使用了很多年的计时工具,教学可参考:打醒你对时间的低敏感度! Toggl 专业工作者的时间追踪利器 第四个关键技巧,准备行动中也能工作的工具 一个任务中,确实有些步骤是必须回到办公桌才能执行,但有些步骤不是。 所以,我们前面有一个任务拆解步骤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哪些步骤是办公桌才能做,但哪些步骤在行动端也可以快速完成。 例如要写一篇文章,大纲难道不能在手机的 App 上处理吗?故事难道不能在手机 App 上写完吗? 只要有一个可以在行动端易用的工具即可。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能适应那些不是非常完美的工作环境,也都可以推进我们的工作任务。 让自己任何环境都能快速专注,可参考:工作愈忙愈要能快速专注,方法却不在灯光美气氛佳与有时间 第五个关键技巧,设定要被保护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这个保护时间,应该要跟我们的家庭生活环境来配合。 我的意思是,不影响他人,但如果不保护起来,自己也没办法好好利用的时间。 例如,晚上小孩睡觉之后的一两个小时空档、小孩午休时的空档。 保护时间的意思是,在这些时间中,优先执行那些设定好的重要任务。 可参考:画时间盒的练习:如何在更少时间完成更多事情 那么如果生活时间也都在工作,又如何达到生活的平衡呢? 前面五个技巧,我都用工作性质的任务来举例。其实同样的方法,用在生活目标一样有效果。 我们从头快速梳理一遍。 可参考:「专案」「管理」我的生活,才是及时行乐的幸福方法 如果是生活目标,我们有没有为生活目标设定有截止时限的阶段性任务呢? 例如想要研究烘焙面包蛋糕,一个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是在小孩今年生日前帮他做一个生日蛋糕。 然后这个礼拜要先学会做戚风蛋糕,下个礼拜要练习在蛋糕上面涂奶油,再下个礼拜要做出一个夹芋泥馅的奶油蛋糕。不断的往前,推进每一个阶段性成果。 当生活目标也可以设定有截止时间的阶段性成果,你会发现真正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投注在那些以前都没办法推进的生活目标上面。 更进一步,有没有为生活任务,拆解出步骤清单呢?如果我这礼拜必须要练习做一个戚风蛋糕,有哪些步骤要做? 要去研究一下网络上的食谱 要列出自己的食谱 列出食材的清单 去烘焙材料行把食材、器具买好 如果前面这些步骤没有拆解出来,没有利用周间空档去做,到了周末,什么都还没开始,那么就算我有两个小时的空档,也做不出一个戚风蛋糕了! 我们的空档时间,往往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我们当然也要为生活目标保护时间。 例如每天洗澡之后,陪小孩一起念故事书或玩玩具,然后才去睡觉,这是固定的家庭时间。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时间保护好,先保护好,才不会随意安插更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同样的处理流程,帮助我们推进工作目标,也推进生活目标。如果工作上的重要目标能达成,生活中的重要目标能推进,那么自然就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了。 -- 本文转贴自:电脑玩物(原文标题:这5个时间管理技巧,帮助我在家也能高效率工作,兼顾生活平衡)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anuary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