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知识型自媒体」关键|先搞懂 3 个角色定位,避开 4 个陷阱!
March 11, 2024
Photo from Freepik
【本文想让你知道的是】
1. 经营自媒体,如何创造持续收入?
2. 创立知识型品牌,成为「知识型网红」该知道的 3 个角色定位
3. 经营知识网红,需小心 4 个陷阱!
这个题目想写很久了。
这些年有不少朋友,看着我跟 Joe 从写管理文章的阿宅,逐步建立了每年服务数千学员,拥有 20 多位成员的【大人学】团队,觉得「这真是门好生意」(借用 MJ 老师的梗),纷纷来问我诀窍。
基于大人学乐于分享的精神,我就来说说,我对于「知识型网红」的看法,不敢说很客观精准,只希望引发有这念头的朋友一点思考。
说自己是「网红」有点厚脸皮,这从来不是我的目标跟定位。
我心里的定位比较像是「以网络为媒介散布知识的创作者」,既然我们不是在写博士论文,还是简单称呼「知识网红」吧!
不管是专职还是斜杠,你若也想走这条路,尤其是创造「持续性」的收入,「角色定位」或者说「人设」,绝对是第一步要搞清楚的事!
经营知识型自媒体,先搞懂三个角色定位!
以流行音乐举例,大家比较容易懂。
我们大致可以把歌手分为三类:偶像派、实力派、实力派偶像。「偶像派」的主要武器是颜值、个人魅力;「实力派」则仰赖创作才华或唱功,至于「实力派偶像」则是两者兼备。
当然啦,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人人都想当「实力派偶像」。但那可是万中选一,可遇不可求的。
除了很少数人一出道就同时魅力/实力兼备(我心中的的例子是玛丹娜、泰勒丝),多数人都是从「实力」或是「魅力」为起点的。例如陈绮贞、周杰伦、五月天一开始以实力为大家所知,后来逐渐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至于刘德华、蔡依林、 SHE 一开始则是偏偶像路线,后来实力也为大家认同。
我认为「知识网红」的世界也类似,入行时最好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走实力还是走偶像想清楚,才能稳健发展!
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你的「先期支持者」是基于你的个人魅力,还是你的创作成果?大家一开始是注意到的是你这个人,还是你的作品?
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哪条路线?其实很简单,你若真具备偶像级的魅力,你多半自己早就知道了!
我有位同学开艺人经纪公司,他告诉我,一个人上不上镜头,一眼就知道,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当然有例外,但不多)。
我记得有次听到王伟忠也讲过类似的话。世界上或许真的存在「观众缘」这种东西,见多识广的人自然知道群众的喜好。
有个人魅力的知识网红,当然应该多多露出,这时候你的专业知识就是味增汤里的「柴鱼片」:提味用的,不是主菜!
像是主持人的谢震武,没人会去深究他的法学素养,他自己也很少在节目中谈法律(这点我认为他非常聪明),但律师的背景(柴鱼片)让他的个人魅力大大加分!
之前爆红的「理科太太」也是。很多人把她拿来跟另一位知识网红「囧星人」比较,说理科太太分享的内容错误百出,创业经历可疑,而且还常常代言商品,跟老公晒恩爱,远不及囧星人说书的内容扎实。
但前者快速爆红,名利双收,后者却连个几千块钱说书订阅都中途铩羽,只好回去当上班族,可见「台湾人的素养不高」。
我不认同上面引号里的结论,这是拿苹果跟橘子比,这两位我前期就有追踪,理科太太的人物设定本身就是重点,一登台就特别强调她显赫的学历还有智商,谈的虽然是科学,但选题都非常大众化,很容易引发讨论(爱情生理学,有机食物真伪),帅老公登场也很有话题,很明显就是知识网红中的偶像路线,「科学知识」不过是她的,没错,柴鱼片!
而囧星人则完全不同(我不会说她不以个人魅力见长),但她的书评确实有料,光看选书就知道了,是真的爱求知的人会选的书。此外,有制作过视频的就会知道,她的内容是经过细腻企划甚至考证的,绝不是随便翻翻书就直接上来讲,在我看囧星人绝对是知识网红中的「实力派」,而理科太太则明显偏「偶像设定」。
歌坛中某位偶像派爆红,某位实力派没能红下去,就说听众的品味很差,这当然太武断!这世界很多元,我们固然需要偶像顾眼睛、聊八卦,但也需要实力滋养,但如果知识网红本身在「角色自觉」跟「商业模式」上没调教好,经营就难以持续。
我的观察是,偏偶像路线的人,大众关注的是这个「人」的一切,用途在于「八卦」题材。
偶像必须不断制造话题,刷新大家的关注,甚至负面话题都好过没有话题,基本上是在满足人们「看热闹」的心态。
所以当网民出现对理科太太一些负面质疑时,她其实变得更红,代言也更多了!甚至连一些平常没在追踪知识网红的人都开始搜寻理科太太,这对她的商业模式(商品代言、公关露出)绝对有帮助!
但如果你进这行,是基于你对知识分享的热情,那请优先专注在「用你的创作来感动人,而非你的个人事务」。
因为走上实力派路线,主要是服务「看门道」而非「看热闹」的需求。既然你的前期粉丝看重的是你的内容,他们自然具备一定的品味与要求,只要你内容很好,他们就会一直来,慢慢产生信任,接下来就会发自内心地推荐给身边的人。
红的过程通常很缓慢,但也很扎实,实力派通常不像偶像派一夕爆红,但好处在他们生命周期较长,有一群长期跟随你的粉丝支持,甚至能成为终生的事业,基本上就是歌坛常青树:「费玉清」与「江蕙」的模式!
经营知识型自媒体,需小心四个陷阱!
但对实力派的知识网红来说,有个陷阱要特别留意,那就是「急于变现」!
亚马逊创办人曾问股神巴菲特:「你的投资哲学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世上很少人能复制?」股神回答:「因为多数人都不愿意『慢慢致富』!」
这些年每次有朋友问我们的发展路径,我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但总结到今天,当中最认真的一位,也只写了六篇文章就没下文了。
人们总以为,成功背后一定有「窍门」,正所谓「一针顶破天」!这我完全理解,就像我当年也曾买过 Jordan 的球鞋,阿格西的球拍,还留过贝克汉的胡子......
我深信,伟大的创作者(至少一开始)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创作的欲望(金庸)。创作本身就会带来自我的认同、分享的喜悦、还有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
老实说,创作这档事儿,满足自己的成分多于满足他人。创作的热情会催生出好作品,好作品会带来粉丝,粉丝进而为创作者带来回报与支持,这是一种很棒的,兼具创作与商业的循环,除非创作者「急于成名」或「急于致富」,才会毁了一切!
急于成名或变现的陷阱,大概观察到这几种前兆,这是我跟 Joe 几乎天天用来警惕自己的,在这里也跟各位分享:
- 第一种,作品初为人所知后,急着转换为「偶像派」,专注媒体露出,创作质量下降,新粉丝尚未聚集,旧粉丝却高速撤场。
- 第二种,作品成功,于是创作者自信爆棚,大力放送与作品毫无关联的主观意识(如政治、阶级、性别议题),惹毛群众甚至既有粉丝。
- 第三种,急着变现,在产能不足或没有团队奥援的情况就进入订阅模式。收了铁杆粉的订阅金,但后面稿件压力爆表,无法贯彻承诺。
- 第四种,太在意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潮流,不断切换议题,导致专业品牌形象难以累积,群众的印象含糊。
以上四点,都是「创作者的自我定位」与「粉丝对创作者的定位」产生严重落差造成的!简单地说就是,粉丝爱的是你的作品,而不是你本人,结果本人跑出来做了违背作品风格的事,导致粉丝一哄而散!
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知识网红」这个领域。
既然网络带来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让一般人无需出版社,无需电视台,无需广播频道,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甚至帮助到特定族群,并带来商业利益,为何不试试看呢?所以我常鼓励身边有志创作的上班族与学生,一定要投入创作,大方分享。
但请记得莫忘初衷,好好享受创作本身带来的美好,让创作者与粉丝间的关系逐步加温到沸腾,千万别急着开锅盖,或是宰了会下蛋的母鸡!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姚詩豪 Bryan Yao
成大土木所与美国西北大学项目管理双硕士、识博公司共同创办人、普铼信息资深副总、国际项目管理师(PMP)、甲骨文与微软认证顾问。曾任纽约市环保署顾问、MWH Global, Inc.项目控制经理,参与国内外多项大型项目并担任百大企业之咨询顾问。擅长以诙谐的笔触以及理性的思维来探讨生活中的大小事。文章常转载于《商周》、《天下》、《经理人》等媒体。与张国洋合着《三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以及《没了名片,你还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