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當產品經理,英文要多好?會用到英文的場合有哪些?
March 1, 2024
Photo from Freepik
【本文想讓你知道的是】
1. 作者在應徵新加坡產品經理職缺的各階段,分別會如何用到英文?
2. 產品經理工作日常中,有哪些場合需要用到英文?
3. 若英文能力不到頂尖,有什麼在工作上至少不出差錯的撇步?
這篇想來聊聊在海外工作時,會用到英文的場合、情境與準備方式;如果是想出國工作的人,或許也可以依此確認自己需要加強的目標與範圍。
雖說坊間有很多英文檢定,比如台灣有多益、美國多半用托福、歐洲用雅思,但只要是考試,都有一些「偷吃步」或準備方向,最後就衍伸出各種題庫、口說模板、寫作必備佳句等,而這些內容能否應用到真實的工作或生活環境,反而就不一定了。
所以,真正的英文能力難以用考試分數衡量,且隨著工作領域和職能不同,需要具備的字彙量、表達方式也有所差異,這篇文章只能依照我自己作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座標新加坡的經驗來分享。以下依照時間軸一一細說。
Step 1:找工作&準備面試
在真正開始到海外工作前,其實有超~~~多關卡要準備,第一個就是得先找工作。而找工作其實還有分寫履歷、寫求職信、面試等,但因為前兩者涉及很多專業,之前已寫過中文版的:
- 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準備英文面試的心得
- 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上):海外求職 — — 準備篇
- 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下):海外求職 — — 面試篇
- 菜鳥 PM(產品經理)的 70 道面試考前猜題
- 菜鳥產品經理的求職路:2020 年,我沒錄取的那兩場面試
- 一封好的求職信,讓你在用人主管的履歷海中脫穎而出
以上這些可以稍微參考。但我畢竟不是英文母語者,也不是寫英文履歷和求職信的高手,這邊就不獻醜了。
寫好履歷和求職信後,就可以開始篩選自己想投的公司了。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英文閱讀能力,包括:
- 工作內容、公司簡介
- 公司新聞
- 公司評價、面試心得:可以參考 Glassdoor。最近朋友推了 Teamblind,也是類似服務。
- 未來同事:LinkedIn
Step 2:面試時
投遞履歷後,如果拿到面試機會,接下來就是英文聽說讀寫並重的考驗了,主要分為:
閱讀&寫作:面試過程中的書信往來
雖說這部分都是「非即時溝通」,收到訊息後,不用馬上做出反應,但「書到用時方恨少」大概就是這種感覺,想當初只要一有問題想回信問人資或面試官,對於每個英文句子都要字斟句酌,很怕自己問得不夠清楚、文法用錯、口吻不夠專業等。
聽力&口說:面試
這當然就是最緊張的一關了,畢竟整個找工作的流程中,這算是定生死的唯一指標了。之前也寫過一些準備英文面試的心得,網址已在上段列出,這邊不贅述。
Step 3:正式錄取前
如果順利拿到口頭 offer,或者即將要被錄取的話,通常還會有一個「薪資談判」的過程,有時候是人資在面試中直接詢問,有些則是透過 email 正式溝通。
之前面試時,人資在第一關的結尾時,就直接詢問薪資期待,當下因為還不確定是否會錄取,也還沒有深入研究薪資水準,我就回覆:「畢竟接下來還有其他面試關卡,而且我也需要時間了解當地物價水準,所以希望之後再來討論薪資。」人資也同意了,所以就沒有馬上給出數字。
不過,之前在台灣時也碰過一些比較堅持的人資,無論如何就是希望當下在電話或面試中給出一個數字。如果碰到這種,也就只能先給一個區間了,不過會建議大家:那個區間的最小值也要是自己可以心甘情願接受的數字,不要太期待公司會直接同意區間的中上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現職薪水是 $30,000,期待跳槽後可以漲到 $36,000,那給區間時就直接說 $36,000-$40,000;但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福利代替薪資,比如股票、假期、職等、彈性工時等。
至於如何用英文談判薪資,可以參考這篇。
Step 4:到職前
再來若收到正式的紙本 offer,也就等於要閱讀無盡的英文文件……光是合約就超過 40 頁 A4,另外也要填寫無盡的英文文件,比如申請簽證、申請入境、申請健檢、安排篩檢等。
不過因為這些過程都是書信往來,若有看不懂的字都還有時間查字典,所以整體來說,不至於太過困難,就只是花時間而已。
Step 5:終於真正上工
最後,歷經重重關卡,終於上工了……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坦白說,在經歷過英文面試後,當下對於自己的英文能力還算是稍有信心,畢竟至少面試官問的問題都聽得懂,也答得出來,且從對方的反應與結果來看,回答的內容應 該也還可以。
然而,真正抵達新加坡國土後,即使已經待了半年,我也無法說自己能 100% 應付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英文場景。
閱讀
對「典型」的台灣人來說,最在行的應該就是英文閱讀,畢竟從小就背了很多單字跟文法,所以公司內部有再多英文 email、文件與公告,通常都難不倒人;真的遇到生字,也還能查字典。
寫作
再來次簡單的應該是寫作。即使英文再破、文法有錯誤,但畢竟新加坡公司本來就充滿各種非母語人士,所以通常只要意思無誤,大家都算是能正常溝通。
會需要寫英文的地方就是內部通訊軟體或 email,作為 PM 的話,還需要寫 PRD、開票、寫數據分析報告,但其實因為應用領域很明確(就是產品管理與規格確立),所以會用到的單字就是那些,若真的寫不清楚,也能搭配圖解。
聽力&口說
大魔王當然就是「英文聽力」與「英文口說」。最需要用到聽說的場合包含但不限於:產品功能 kick-off、內部 sharing(組內成員輪流分享某個專業知識)、weekly stand-up(每週進度同步的例會)、demo(時不時需要跟各個 stakeholder 或在各種團體會議介紹產品功能)。
之所以說這是大魔王,一是因為這都是需要「同步溝通」的場合,一旦對方發問,就是得馬上做出反應;二是面試有考古題,這些會議可沒有。即使會議是在討論 A 主題,同事仍有可能天外飛來一筆,或者突然要確認某個原本以為無關聯的事情,所以要事先準備也很困難。
常用的偷吃步
上面依照時間軸先後,細數了在海外工作會用到英文的各種工作場合,接下來就野人獻曝一下,分享自己常用的偷吃步與心態調整方式。
閱讀
這部分通常是相對簡單的,畢竟現在有 Google 翻譯,甚至能將整個網頁直接英翻中。若想提升閱讀速度,「多看」則是不二法門。
不管是看新聞、看 Medium 文章,還是看公司內部的產品文件,第一步一定是先掃描,先看看整篇文章的排版、有沒有副標題或段落標題,有的話,就能先掌握這篇文章的重點分佈,不用很老實地從頭讀到尾。
此外,雖說看不懂的就拿去 Google,但重要的是學會怎麼用、怎麼念。許多人應該常碰到一個窘境:閱讀、寫作都能寫出或認得某個字,但某天聽到這個字時,卻無法反應過來;或者自己想說這個字時,卻不知道怎麼發音。
另一個情況是,先以中文舉例:常有人把「吸吮」講成「西隕」(這個字念「ㄕㄨㄣˇ」)、「兌換」講成「月幻」(這個字念ㄉㄨㄟˋ),英文當然也有這個狀況,或多或少會有人重音放錯、自行省略某幾個音節或尾音,或者甚至完全念錯,這都會造成對方的理解困難,所以:
重要的不只看懂、能寫出這個英文字,還得認識這個字的聲音。
寫作
正式寫作通常會講求文法與拼字正確、內容簡潔有力,但現在人很少寫字了,都用數位溝通居多,導致很多單字可能看得懂,但無法靠自己拼出來,加上工作的場合可能只是透過即時通訊軟體,而非正式書信,所以大家對於文法和拼字可能也沒那麼講究。
不過「內容簡潔有力」在工作上就是非常、非常、非常必備的技能,尤其 PM 一天要跟超多人溝通,如果花太多時間擬稿打字,工作效率一定會被質疑。
剛上工時,我花了超多時間在斟酌字句:這樣寫夠清楚嗎?有辦法更直白簡單嗎?有沒有漏掉什麼人事時地物?經過一番整理後,現在通常會用這樣的方式跟內部溝通:
- 先 tag 需要看到這則訊息的人
-
註明 tag 他們的理由&需要他們採取什麼動作(call to action)
比如:plz check it and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by tmr 5pm
或者:just FYI. NO action required -
列點說明,不要把內容都塞在一個段落
要改動產品規格,我會直接寫:
now: no button
change: add an ‘Edit’ button
或者
current: text is black-colored
proposal: change black into white (#FFFFFF)
也可以用一些簡寫縮小篇幅,最常見的就是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供你參考 / 知會你一聲) 或 FYR (For Your Reference,供你參考 / 知會你一聲)、ASAP (As Soon As Possible,越快越好)、u (you)、w (with)。 另外看過的還有 nvm (never mind)、mtg (meeting)、cob (close of business,下班前)。
口說
- 練習
即使上工已半年,比起剛開始,多少比較習慣說英文了,但直到現在,每場要講英文的會議之前,我仍會從頭到尾把要講的內容說一次,主要是確認自己能(盡量)流利表達要講的內容,並且確認其中沒有不太會發音的字。
- 計時
如果是時間較緊的會議,也會在練習時用手機計時,可藉此確認自己會講多長的時間,以便控時。
- 列點
每次說話前,一定要先整理自己要講什麼,列點寫下主要的內容!其實這與語言無關,而是在工作場合都很適合這麼做,主要是讓自己說話更有條理,對方若要回應時,也可以很清楚地說「我想問一下剛剛第二點說的……」,畢竟無效、雜亂或冗長的溝通只是拖垮團隊進度。
聽力
在分享撇步時,想先提一下心態的部分:不要想著「我要 100% 聽懂大家在說什麼」,反而可以先回想講中文時,是不是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口齒不清或邏輯跳躍的朋友或同事呢?
這情況不分語言或國籍,在英文的工作場合也會有。有時無關口音,而是有些同事講的東西就是很難聽懂。
如果當下還搞不清楚是聽力程度問題,還是對方表達能力的問題,建議可以先觀察大家反應,如果自己不是唯一,內心可能會安慰一點,至少不會產生太多自我質疑;然而,如果只有自己聽不懂,就該去找解法了……。
在找解法時,也請不要想著「我要 100% 聽懂大家在說什麼」,再回到中文語境,即使作為中文母語者,聽完對方說了一段中文後,自己真的能一字不漏地複述並且確保每個字都聽得一清二楚嗎?
即使自己沒有每個字都聽懂,但仍無礙理解、仍能掌握意思,對吧?既然如此,面對英文時也一樣,不需要求自己 100% 聽懂,更重要的是知道對方想表達的重點是什麼、自己是否有掌握到人事時地物等關鍵訊息,至於一些介系詞、修飾用的副詞等,聽不懂或完全碰到生字,通常不會太過嚴重。
最後,想提升英文程度,還是得在這個環境裡,才能不斷進步。即使現在人在新加坡,但因為疫情,已遠端了大半年,生活娛樂少、外食少、人也不在辦公室裡,社交機會極少的情況下,我和其他朋友都覺得自己的口說能力退步不少,甚至不少是英文,連要用中文講話都會顯得支離破碎,因為這段期間的輸入(聽到中文)和輸出(開口說中文)都大幅減低……。
總之,最重要的還是得幫自己塑造英文環境,這個可參考先前的文章〈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準備英文面試的心得〉。
--
本文轉貼自:MH(原文標題:想出國工作,英文到底要有多好?會用到英文的場合有哪些?)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