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遊牧、邊旅遊邊工作的謊言與真相|你真的懂什麼叫做「遊牧」嗎?

March 18, 2024

Photo from Freepik

「數位遊牧」光鮮亮麗、享受生活的一面令人嚮往,但你可能不知道背後的殘酷現實,踏上「數位遊牧」超過 10 年的 Jemmy,將用自身經驗告訴你,七個「數位遊牧」的殘酷真相!

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s)是把科技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藉由網路的便利恣意旅行、遠端工作的「自由人」。

依照《維基百科》定義,我從事「數位遊牧」已經超過 10 年了。我在清晨的「網咖」(網路咖啡廳)和美國的同事們開過會;我也曾在舊金山深夜的漁人碼頭、明信片景點旁的辦公室上班。

從那以後,我的工作就只需要一台筆電、網路連線。只要能上網,不管餐廳、住家、酒吧,我都能「上班」,甚至我招募的全職、兼職、外包夥伴們也都如此。本來我沒覺得什麼,它就只是一種遠端(remote)工作形式而已。

直到事業漸趨成熟,開始有公司企業想聘我擔任 CEO 、 CMO ,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多麼「異常」的模式。因為我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才不要勒」。然後,才開始冷靜分析對方賞識的原因、接受或拒絕的利弊。 ​

回不去了

​ 數位遊牧是真的爽,是那種爽到你嘗試過後,就算出高薪把你請回辦公室、擔任高階經理人,你都想「秒拒」的程度。

  • 丟掉鬧鐘:每天睡到自然醒
  • 沒人盯:上班滑抖音、打遊戲、吃零食都行
  • 零通勤:早起趕公車、下班擠捷運的生活,永別了

我可以向你保證,這些讓你「再也回不去」的傳說全都是真的。

沒人告訴你的是剩下的謊言。 ​

1. 在家症候群

遠端上班的副作用,是放大「不負責任感」。 ​

只要大家還在辦公室、會見上面,多少都會顧忌三分。神奇的是那些血液裡有「放縱」性格的人們,明明職能不變、責任依舊,改成「在家上班」就瞬間變得既輕鬆、又寫意了。

手指按按,寄出 Email 後就完成下班、責任就消失了。多了時差和距離,缺少面對面請託「代理」的人情壓力,「放空」變得毫無忌憚。

我親身經歷過這些工作者案例:

  • 掛急診
  • 心臟病犯
  • 感冒,引起心臟病再犯掛急診​

生病是人之常情嘛、身體不好當然要體諒;但神奇的是,這些意外都很巧的「剛好」發生在任務截止日。甚至是開完天窗的提醒訊息「之後」連續發生。 ​ 還有更經典的:

  • 遲到
  • 睡過頭,所以遲到
  • 抱歉老闆遲到了,這次真的有請女友大力叫醒​

以及 —— ​

  • 助理放假前夕把任務「交棒」給老闆(事由:和朋友跨年)

以上遠端的「工作事故」保證真人真事、絲毫不加水。 ​

2. 工時暴增

數位遊牧想在哪工作就到哪裡、想幾點起床就幾點。等於每天都放假、真爽。

是沒錯,但久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放假,竟然也變成工作了」

反正一樣在家,不急的事也可以累積到週末再辦;反正旁邊沒人盯,最後事情有完成就好。少了從週一數日子數到週五的痛苦,但不知不覺,也再沒有對週末的期待了。 ​

3. 每天打遊戲

數位遊牧者往往能用喜歡的步調、從事喜歡的工作。但它有個副作用:「工作像娛樂,娛樂也像工作」。 ​ 我看過一篇關於震撼教育的文章,大意是這樣的:「如何阻止小孩沒日沒夜的沈迷遊戲?」答案是:送他去電競戰鬥營。繼續每天打遊戲、沒日沒夜的玩。

每天練等、從早玩到晚,是所有小孩的夢想,但進入戰鬥模式,教練們就會引進鍛鍊、操演、團隊合作。反覆挑戰人體極限、逼著練習生手持滑鼠精進那 0.05 秒的反應時間和手速。 ​

用一格像素的單位距離不斷調整準度、承擔稍有偏誤就會「被爆頭」的射擊壓力。每天戰鬥、檢討、照三餐練,直到小孩晉升職業選手,或再也不想打開那款槍戰遊戲。不小心讓工作進入這種心理狀態,你知道有多可怕嗎?

七個字形容給你聽:「每天都是禮拜一」。 ​

4. 資訊焦慮

為什麼會陷進這種失控深淵?多半因為「資訊焦慮」。人腦經過演化之後,會不斷想要接受新刺激,只要看到「新鮮事」,人們就會不斷想要去接收。 ​

  • 看到新通知
  • 回覆 Email、消紅點點
  • 再打開 Line、臉書找找新通知
  • 再刷剛剛回覆的 Email,看有沒有新通知

新通知 → 回覆 → 等待 → 收到新通知 → 回覆⋯⋯

如此不斷循環,你的數位遊牧就此把工作和生活「沾黏」在一起,墜入數位化的工作深淵,進入慢性過勞。 ​

5. 燒毀!

當你長期處在工作壓力之下,你就會慢性過載,最後「燒毀(burnout)」。燒毀就像過載的線路,承受不住太大的電流,最後斷線。當你在工作裡不斷被消耗,最後能量耗竭的時候,就會進入這種過載狀態,它會同時影響心理、情緒,還有身體。 ​

  • 空洞
  • 感到沒有用處
  • 覺得氣力耗盡

這狀態甚至足以讓擁有多年經驗的專業主管、身心成熟的大人突然「暴走」,在辦公室裡崩潰,大吼大叫,只好叫救護車來載。梅約診所 Mayo Clinic 的成人身心健康專欄表示,當人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可能導致能量耗盡、引發燒毀(burnout)狀態。 ​

6. 野心歸零

數位遊牧容易讓人變得失去野心、安於現狀。

假設你是上班族,每天承擔管理責任,也要時常加班和承受壓力,但月薪是相對優渥的每月十萬、年薪破百。那請問你願意付多少錢換取每天睡到自然醒、零通勤、不用到辦公室上班的生活?這樣計算,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對很多壓力早就爆表的人,再多錢他都願意出。許多數位遊牧工作者,目標只要 5 萬,甚至 4 萬、3 萬,只要「實質上」過得比這些朝九晚五的壓力族自在就行。久而久之,就安於現狀、再也沒有向上追求的動力了。 ​

  • 案件好多喔!哎呀不管了,先拖著吧
  • 夥伴寄來主旨「緊急」的信,晚點再開啦。假裝還沒看到

反正就算失職,再去兼幾個小差就把收入補回來了。犯懶、慢性壓力累積、野心降低等因素疊加,讓人們從專業的自由工作者,變成自由「不工作者」。數位遊牧嘛!挑戰來臨的時候,隨時「棄坑」、換別的地方遊玩就好啦。

工作?再找就有。 ​

7. 唱衰

如果你又是個數位遊牧「創業者」挑戰就更多了,你將面臨無數專家勸誡。跟你說:

「這種半吊子工作模式,註定會失敗的。」 「你看看,疫情後哪家企業不是趕快叫大家回來上班?行不通嘛。」 「工作,就是要待辦公室。你沒事去搞個數位遊牧,怎可能成功?」 ​

太小看「遊牧」二字

遊牧,其實一直是強者的象徵。遊牧民族之所以經常遷徙,主因是大自然的殘酷、季節變化導致資源匱乏。對內,是糧食草料的不足、養家餬口的壓力;對外,更少不了征戰掠奪、成王敗寇的戰鬥準備。歷史上的蒙古、匈奴民族,哪個不是以剽悍兇猛著稱?遊牧除了自由,也代表居無定所、失去依託。

以四海為家,天為被、地為床;挽大弓、降烈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運氣不好,稍有一個不慎,就變成荒野上的屍骨了,誰還有空跟你戀家情節、逃避責任、被動等人管理?曾幾何時,現代數位遊牧變得只剩虛擬的「遊牧感」。環境上,以舒適的窩為家;專業上,擺著躺平和安逸的心態。

只採取半吊子的遊玩心態,卻忽略遊牧者的自覺、剽悍、剛毅。如果,你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那它傳說中的優點是真的。只是你要有所覺悟 —— 數位遊牧只是「數位」在現代化。另一半的「遊牧」背後代表的是強者的精神。

  • 自主管理
  • 扛好自己的責任
  • 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 解決情緒問題,不是等人解你的情緒問題​

這樣,你才能有資格享受數位遊牧生活的自由奔放。

--

本文轉貼自:Jemmy Ko(原文標題:數位遊牧、邊旅遊邊工作的謊言與真相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