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ducation 創辦人 Alice Ho 專訪|創業不像上班一切規劃周全才行動,增長的關鍵藏在「快速迭代」中

October 18, 2024

BEducation 創辦人 Alice Ho 專訪|創業不像上班一切規劃周全才行動,增長的關鍵藏在「快速迭代」中

Photo from Alice

【本文想讓你知道的是】
1. Alice Ho 從機械工程師到創業的故事
2. Alice Ho 創業學到的事:經營人脈、快速迭代、多問潛在用戶
3. Alice Ho 創業後如何思考長期職涯

和我們多數人一樣, 過去的 Alice 也是個辦公室上班族,因為察覺「機構工程師」工作並非自己心之所嚮,所以她在 2016 年離職走上教育路,創辦「可能製造所 BEducation」。除了自行開發實驗教育課程,也以顧問身分,協助學校與其他單位往實驗教育機構發展。

「教育是我最主要的工作,不過我同時還做幾件事情。第一是我今年開始一個名叫 MotivMate 的新品牌,協助客戶處理拖延症、提高生產力。第二,我也是非營利組織 Crossroads(社團法人台灣全球連結發展協會) 的創始成員之一,會協助推廣一些跨文化、國際化相關議題。」視訊畫面裡的她有條不紊地補充。

創業跟上班有何不同?自由又不自由,「取捨」才能得到更多

Alice 分享,離開公司後的生活有如她期待的改變,像是從此不必每天固定時間到固定地點上班,但也有和她想像中不一樣的地方,「你說它自由也是,不自由也是,就是兩者都有。」

她說明,在公司工作時,多數事情都是被排定的,每個人就是按表操課,然後每個月能看到固定的薪資入帳。但創業之後,雖然一天要工作多久、在哪工作、甚至要不要承接一項工作,都能自己決定,但同時,做每個決定的代價也得由她一人承擔。也因此,她必須做比過去當上班族更多的決定跟取捨。

以工作地點來說,已經熟悉遠端工作模式的她固然可以到世界各地邊旅遊邊工作,但考慮到許多課程仍需在線下進行,或者有些客戶傾向面對面的協助,她就得做出工作地點上的取捨:是犧牲旅遊的時間來執行這些工作?還是犧牲工作(與收入)以享受旅遊?

以工作時間來說,目前有三方面工作要推進的她雖有安排優先序,但偶爾還是會遇上好幾件急事擠在一起的狀況,這時候,她就需要取捨哪件事必須先做、哪些事必須延後。如果都延後不了,那就加班趕工。

她也分享,因為這樣的情況不時會發生,所以她後來的工時安排,已經跳脫週一到週五、九點到六點的模式,變成集中在某幾天從早到晚把工作完成,其他天則完全是自己能自由運用的時間。

Alice 也補充,她認為對有意創業者而言,能擁抱這種「自己做決定」且「快速應變」的生活非常重要。這也是決定離開公司前,務必事先考量的事情。

在旅行中處理各種突發工作,對 Alice 來說也是家常便飯。(圖 / Alice 提供)

誰說創業必定孤單?經營人脈變習慣,主動找同事和合作夥伴

另一個跟過去當上班族不一樣的地方,是 Alice 開始有意識地經營人脈。她分享,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如果有事需要找人討論,同事就都坐在一旁。雖然現在偶爾她會找短期夥伴協助,但多數時間仍是一個人工作,這時候想討論該找誰,就成了問題。

不過她對此已經找到解法,她說:「可能某個朋友有這方面的經驗,我就會直接去問他說,我現在在做這個東西,有沒有興趣幫我看看?在沒有同事的狀況下,我就找這些人來 Brainstorming。」久而久之,這種做法變成她的習慣,即便她笑稱自己沒那麼外向,還是因應新的工作模式做了行動上的調整。

不只找到「同事」,人脈也是 Alice 推廣業務與找到合作夥伴的重要方式。她分享,其實有很多合作機會都是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得到的,「我會主動告訴別人我在做什麼事情,以後可能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或合作,比如說我需要架網站之類的。很多時候機會就由此展開。」

不過所謂「經營人脈」究竟該怎麼做?她認為有三個重點。第一,未必需要每天參加好幾個工作聚會,把自己搞得很忙 (甚至有些人不擅長社交還會非常疲憊)。人脈的概念很多時候其實像好幾層的同心圓,你會有一群「第一層」的朋友,接著透過他們認識「第二層」,也就是朋友的朋友,並逐步向外擴散。

第二,與人交流時,「告訴對方他不知道的事」是一種好上手的話題方向。比方說 Alice 到國外參加教育相關聚會時,會跟其他人分享台灣的實驗教育現況,在那個場合中,這可能就是其他人不知道但會感興趣的。

第三,人脈帶來的機會未必會立刻出現,以真誠待人、享受過程才是關鍵。不少人會期待在認識一些新朋友之後,立刻獲得什麼好處,但在 Alice 的經驗中,很多機會並不是立刻就出現的,反而是在將來某個出奇不意的時機到來。她建議可以帶著「plant a seed」的心態與人互動,這會讓自己更能樂在建立人脈的過程中,不老想著機會怎麼還沒來。

Alice 不只在台灣建立人脈,出國旅遊時,有時也會透過當地朋友,再認識其他人。(圖 / Alice 提供)

產品打磨到滿分才推出?創業非這樣的遊戲,用快速迭代來升級

關於如何讓事業越走越穩當,除了拓展人脈,Alice 認為有另一個底層認知更是重要,那就是明白創業不是做到完美才出擊的遊戲,而該透過「快速迭代」來優化產品

作為上班族,我們可能只需要在特定職位上發揮我們專業,確定度相對高。但當場景換到創業,維度一下變大了,該怎麼把事情做好、獲得好的報酬,也就變得更像一段持續摸索的旅程,而非一路直達已知終點。

Alice 在講課經驗中也累積許多自我省思與調整。(圖 / Alice 提供)

她分享,幾年前她剛創業時,也常感到不確定跟不自信,會覺得「這個產品夠好嗎?」、「市場會接受嗎? 」但很多時候,唯有開始採取行動,例如把產品真的拿到市場上測試看看,才會知道它「在客戶看來」到底夠不夠好。

Alice 也補充,自己過去總堅持,把產品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可是受限於人力遲遲無法完成,產品也就無法放到市場上,「但其實我就因此錯失很多機會,我猶豫的那段時間,我可能可以做三次不同的優化跟迭代了,更知道客戶到底要什麼了耶!」

甚至她今年創立新品牌 MotivMate,協助許多客戶解決創業路上的挑戰時,也發現沒有這個認知不只可能錯失迭代機會,當精雕細琢的產品沒有獲得預期中的迴響與人氣,很多人還可能會因此非常氣餒,後續沒有心力再做其他嘗試跟迭代。這實在就可惜了。

如何蒐集市場反饋來迭代?多問潛在用戶,優化產品不繞遠路

有鑑於先前的經驗,她在 MotivMate 時,就花了大把時間在觀察需求與持續調整產品。她分享,她從開始的第一個禮拜就立定目標,要邀請 10 個她認為會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的親友,並透過詢問他們「你們有沒有拖延症的困擾?」、「有的話,我這個產品可以解決你們的困擾嗎?」、「如果沒有的話,你們用過什麼方式或工具來解決過?效果怎麼樣?」等問題,了解潛在客戶真實的痛點與對產品的反饋。

她表示,一開始問這些人時,她的服務細節都還沒有非常明確,當蒐集到資料了,她才藉此有依據地優化產品。她也說明,這些蒐集結果會幫助她了解市場上的缺口,並持續思考自己怎麼做市場定位,把缺口補起來。

「還有一種可能是,有些東西我覺得很重要,但他們回饋時都沒有提到。那我就知道這些東西可能對他們來說,不真的那麼重要。」她補充。

長期職涯有何目標?將產品化為被動收入,多點時間體驗新事物

除了持續在當下的任務中努力,Alice 在訪談最後也分享了她對於長期職涯的想法。她說:「我還是想繼續維持這樣的生活模式,也許某天我會因為一些經歷改變想法,但目前我想的是繼續維持,並且完成我對每個品牌的一些想像。」

關於品牌,尤其是目前她花最多時間的教育事業 BEducation,她也分享自己目前努力的方向:讓被動收入的比例增加。她說明,目前許多專案還是需要她親力親為,但除了教育,她還有很多想嘗試的事情,也因此她希望當事業走得穩當了,她可以慢慢把事情自動化,或交出去讓其他夥伴執行,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持續嘗試新事物,而不是繞了一大圈,還是被單一工作困住了。

Alice 希望事業趨向穩定後,她可以有更多時間旅行、體驗新事物。(圖 / Alice 提供)

「做就對了!」這是她給所有想改變生活方式的人的建議,也是她持續實踐的事情:在心中建構目標,付諸行動來接近,並且因應目標帶來的各種改變來靈活調整。產品透過迭代變得更好,她也透過迭代,讓生活一天一天趨近理想的樣貌!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Editor Group/鐘敏瑜

Editor Group/鐘敏瑜

「數位遊牧 Digital Nomad」編輯,同時管理「大人學」、「專案管理生活思維」兩個部落格的內容。曾任《經理人》記者、《風傳媒》生活頻道編輯,並有一年全職接案經驗。期待在「數位遊牧」這個平台,與有志於遊牧生活的讀者分享遊牧必備認知與精彩人物故事。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