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十年 「臺灣吧」共同創辦人蕭宇辰:面對新的挑戰,請跟自己多「say YES」!|Podcast 「數位遊牧誌」

September 11, 2024

創業十年 「臺灣吧」共同創辦人蕭宇辰:面對新的挑戰,請跟自己多「say YES」!|Podcast 「數位遊牧誌」

Photo from 蕭宇辰 Thomas

2014 年 9 月 1 日,臺灣吧在 YouTube 上傳了第一部介紹台灣在日治時期的歷史動畫影片,引發熱烈迴響。隨後,他們正式創立公司,希望透過動畫影片的形式介紹更多人不知道的台灣歷史。今年正是臺灣吧創立十周年,共同創辦人之一蕭宇辰分享了這十年來創業的心路歷程,並且如何在這過程中摸索出屬於自己想走的道路。

如果你曾對台灣或世界歷史相當感興趣,那麼想必你一定有聽過「臺灣吧 Taiwan Bar」,這家以 YouTube 歷史動畫影片起家的內容製作公司。而今年正好是臺灣吧創立十周年。

本集《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Podcast,邀請到臺灣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蕭宇辰,分享他回顧這十年來營運臺灣吧的心路歷程。

台大歷史系畢業的他,為何會選擇踏上創業之路?在十年創業的過程中,除了遭遇到哪些困境外,讓他學到了什麼?數位遊牧(數位遊牧、又稱 digital nomad)、自由工作接案者又能從他的創業經驗分享裡,得到哪些體悟?

臺灣吧的誕生:一個小專案竟變成一間公司

十多年前,蕭宇辰起初在高中擔任教職工作,當時正好遇到平板電腦融入教學計畫,因而讓他一腳踏進數位學習這塊新興領域。

當時,台灣教育現場的數位環境還不像現在如此發達,網路速度、硬體設備各種基礎設施尚未如此完備,更不用說使用平板電腦教學,對當時的師生來說,還是非常新鮮且相當陌生的事。「那一年教得滿爛的」,蕭宇辰說,但他同時也發現,數位學習在不久將來會是潛在的教學趨勢。

蕭宇辰回溯自己的個人經歷,他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將哪些技能和歷史教育專業結合在一起。「我不是工程師,我不會寫軟體,但我在大學有拍過一些影片」,他突發奇想,發現能把歷史知識轉化為影片形式,讓更多人透過影像理解歷史,同時也能讓自己的教學專業有所轉型。

於是,一個 side project 於焉誕生。

他與另外三位夥伴一起合作,共同企劃製作第一部關於臺灣歷史的動畫影片。

2014 年 9 月 1 日,臺灣吧在 YouTube 上傳了他們的第一支動畫影片「賣台?後藤桑の如意算盤」。當時影片才上傳三天左右,便已突破 20 萬的觀看次數。透過一部動畫影片,他們發現或許台灣群眾對於歷史知識影片有一定需求。

『賣台?後藤桑の如意算盤 』臺灣吧-第 0 集 Taiwan Bar EP0 Taiwan for Sale?

正是因為第一部影片的成功,才讓蕭宇辰進一步思考:「如果歷史可以,哲學行不行?經濟學行不行?我們能不能把更多,大家覺得好像很複雜,很難懂的知識,都透過這種方式呈現出來?」

蕭宇辰提到,2014 年剛好是台灣「群眾集資元年」,愈來愈多人開始能接受以群眾集資的管道,透過眾人之力一起完成一個大型企劃。

臺灣吧也跟隨這波風潮,成功透過集資獲得一些資金,加上有企業主動願意冠名贊助,這讓他們一開始推動歷史動畫影片的企劃,運作相當順暢,也在同一年的 11 月正式成立公司。

談及之所以選擇動畫作為教育媒介,是考量到孩子觀看影片時的趣味性。蕭宇辰並不希望一部歷史知識影片,最終還是變成一部傳統的老師授課影片,「動畫對學生族群而言,還是比較有吸引力」。

因此,臺灣吧以台灣黑熊為基礎打造一個虛擬角色 IP「黑皮」,讓影片內容視覺調性更為完整、生動且增添許多額外的趣味,轉變大家對歷史知識影片的既定印象。

「我們本來想要做一件事情,這個想法好像市場願意接受。我們如何讓它長期永久化,然後就往下走。」蕭宇辰認為,創業作為一種人生選項,目標是要去滿足集體人類的某種需求,而這種需求並非純粹單打獨鬥就能夠順利解決。

關關難過關關過:創業的自我堅持與妥協

然而,蜜月期一過,創業難關其實才正要開始。蕭宇辰說到創業的艱辛之處,他一邊笑一邊不禁嘆了幾口氣。

隨著第一波動畫臺灣史的空前成功,臺灣吧趁勝追擊,後續和哲學普及作家朱家安合作,推出第二檔節目「哲學哲學雞蛋糕」,觀看流量雖然不差,但仍在商業上慘遭滑鐵盧。

蕭宇辰自我檢討,點出了兩個問題:當時他們採用與動畫臺灣史相同的製作規模,導致財務投入難以回收,收益不如預期,以及業務開發欠缺周詳,讓他們賠了一百多萬。

痛定思痛過後,臺灣吧嘗試擴展業務範圍,除了自製的原創影音產品之外,他們也開始進行與外部單位的專案合作,用專案合作的所獲盈餘挹注到自家內容產品上。

歷經不同營運模式的轉換和調整,臺灣吧的專案收入逐漸步上軌道,蕭宇辰分析,近幾年來臺灣吧近八成比例的營收均來自於專案合作。不過,儘管公司開始穩定獲利,蕭宇辰卻並未此感到滿意。

「臺灣吧變成一個有品牌聲量的整合行銷公司」,蕭宇辰一針見血道出公司當時的狀態與定位。

「但我不希望臺灣吧是這個樣子」,追溯蕭宇辰起心動念的創業歷程,起初他想要透過影像製作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然而為了讓公司穩定營運,變成專案製作的整合行銷公司,這與他一開始的創業初衷似乎大相逕庭。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隨著營收穩定之後,臺灣吧與教科書品牌翰林合作,接著開發子品牌「小黑皮」,將公司業務開發的範圍擴展到了學齡兒童的教育現場。儘管過程仍有虧損,但透過不斷試錯,重新調整商業模式,臺灣吧才又回到穩定的營運狀態。

「臺灣吧不應該只是這樣而已。」

蕭宇辰分享營運臺灣吧的歷程當中,透露著不甘於此的氣息。

他談到在 2022 年疫情期間,公司出現現金周轉不靈,除了必須動用他自己與創業夥伴的現金之外,他不得不向母親求救,抵押家裡的房子,撐出一個貸款額度。

除此之外,他還必須裁員,好讓公司度過難關。蕭宇辰談起這段歷程,娓娓道來:「我媽當時沒多說一句,就直接同意了(抵押房子)」。

「那時候真的超痛苦。」歷經那次慘痛的代價之後,蕭宇辰也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啟發:「創業者(老闆)沒辦法拯救你的員工,你唯一能拯救的只有公司而已。」

請告訴自己,持續多「say YES」!

今年邁入第十年的臺灣吧,不僅擴展了專案合作的領域,也同時仍努力持續推動歷史教育,透過不同方式的多元募資管道,試著透過提案說服群眾、說服企業投資方,儘管一度歷經危機,卻也在困境之中找到新的轉機。

被問到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想對過往的自己說什麼?

「多 say YES!」蕭宇辰想對剛開始創業的自己說,只有願意無條件接受更多挑戰,保持開放的心態,才有機會面對更多未知的新可能

同樣的一句話,也相當適用於想成為或是已經是數位遊牧者或自由工作者的你,如果仍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焦慮或躊躇不前,只有先嘗試跨出第一步,才有機會看見這些未知的可能。無論這些挑戰可能是好是壞,但毫無疑問地,這些都終將成為自己的養分。

如果你想了解完整的對談內容,歡迎你收聽本集《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SP12:十年創業的潮起潮落:百萬YouTube歷史頻道的轉型之路|臺灣吧 TaiwanBar‬ 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專訪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Editor Group/CY

Editor Group/CY

「數位遊牧 Digital Nomad」編輯、《大人的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 Podcast 製作人。以 CY 之名行走數位江湖,同時長年經營手寫與書法視覺設計的個人品牌、文字評論撰稿。曾任udn《鳴人堂》末代編輯。重度知識雜食者,喜歡透過多方視角進行跨領域思考。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