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創業家的 5 個必備元素:思考模式、風險措施、系統流程、投資意願、行動清單

March 4, 2024

Photo by FangXiaNuo from iStock

現在創立個人品牌、自媒體門檻低,但想要賺錢卻很難。本篇分享新手創業家須注意的五個要素,你也可以搭配 Podcast 一起閱讀!

今天我要來分享 5 個新手創業家的必備元素,現在個人品牌跟自媒體的起步門檻超低,就算你沒有以下這五個元素還是做得起來,但是我們要的是一個有賺錢的事業、一個能夠忙得聰明、事半功倍的品牌,這時就是這 5 個元素派上用場的好時候。

今天的重點非常多,所以我建議你準備筆記本。本篇文章也可以搭配「佐編茶水間」的 Podcast ,可以參考我標註的時間點,直接聆聽重點段落!

一、以終為始的思考模式(04:05-)

目標會決定你要去哪,時程會決定你怎麼去。

我曾經分享過改變我人生的一本好書就是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我甚至在我自己的書裡面,不斷提及這本書對我的幫助,而作者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以終為始。來找我做品牌健檢或一對一諮詢的學生,可能都會發現我一定會問三個問題:

  1. 你來做個人品牌的目標、目的是什麼、想要達成什麼?
  2. 你期待能夠在多少時間內達成這項目標?
  3. 為什麼?

你的目標會決定你要去哪,你的路線要怎麼規劃,而你的時程,會決定你要怎麼去。如果你不趕時間,我們就是慢慢徒步,還可以欣賞沿途風景,如果你趕時間,我們可能就要買機票坐飛機,那就必須要用金錢換取時間,而你為什麼趕時間?為什麼設定那個地方為你的目的地?這也是一個你必須要很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

在我剛開始做個人品牌的時候,我內心非常確定我想要用個人品牌來翻身,離開我的正職,我給自己訂的時程是兩年,不過當時的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我還沒有想到像是線上課程、Podcast 變現或者是演講諮詢等選項。

我認為兩年可以改變很多事情,而且兩年也可以從一個菜鳥變成一位稍有專業的實習生,因此我訂了兩年計畫,兩年後,我想要專門只靠我的品牌來養家糊口,我當時的思維比較是卡在接案這樣的商業模式當中。

所以我猜想自己可能會不斷地接案子,例如幫人家寫文章賺稿費,或者幫別人剪輯音頻、規劃內容和行銷企劃,這其實是我很初步的商業模式。

大概做了半年,我發現自己的成長速度滿快的,我開始認識新的商業模式、我開始累積受眾,我心裡也在想說:「我能不能夠 double down ,把兩年的那個 plan 縮短至一年?」,所以我又看了一下自己的終極目標計劃,如果我想在一年內完成這個計畫,我需要做什麼準備?

當時面臨到的抉擇點就是:「我可能需要離職」,因為白天的工作花我太多時間了,我的確可以維持原先的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目標,但我仔細想想,離開正職本來就是我的終極目標

因此,以終為始的思維非常的重要,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有彈性的時程,但它還是會回歸到你為什麼會想要或需要這個目標?你自己有多大的決心?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資源可以去調配?

延伸閱讀:如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為加強正職專業與副業技能這兩者做學習規劃?

二、風險防護措施和後盾(Accountability and support)(07:31-)

延續剛才說到的,我原本是想要離開公司正職,全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不過,我仔細地過了一遍我的財務規劃,發現我還是需要一筆薪水,因為品牌初期的收益並不穩定,生活中有像是房子、車子、保險等固定開銷,這些都讓我意識到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

沒錯,我在那個時候是沒有存緊急預備金的習慣的,而所謂的風險防護措施和後盾,就是說當你要做一項決定時,你有沒有辦法這麼灑脫地說走就走、說做就做,很多時候都取決於你有沒有一個實際的後盾,無論你有沒有要做個人品牌,人生的道理都可以互相應用,你也應該要養成存緊急預備金的習慣

當時的我並沒有存款,所以還是必須要去打工,因此我想了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跟主管提兼職,減少一半的工作量,而減半的薪水還是可以 Hold 住日常生活,也讓我有更多時間投入理想生活設計這個品牌。

第二個方法是,如果主管不同意,我就會離職,去美國當地找打工的工作,而且我也真的去瑜珈教室、圖書館和一些公司面試過很簡單的櫃台工作,這些工作不會佔我太多時間,但每個禮拜都會有 paycheck,後來很幸運的是,我的主管讓我轉成兼職繼續在同間公司工作。

因此,這份兼職工作也成為佐編茶水間的風險防護措施,在茶水間還沒有很穩定時,至少有一份收入能夠讓我們買菜、繳房租,心情也會比較安心。

有的人會說,真的要投入一份事業就要全身投入,這樣才可以很專注地激發自己的爆發力,但,我覺得這是個比較適合給有創業經驗、或有商業、行銷,甚至是職場工作經驗的人,這樣的方式不太適合社會新鮮人或大學生創業,除非你的家人願意資助你,不然我認為風險防護措施還是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後盾也不是只有指存款,你的家人、好友、同好圈都可以是你的後盾,後盾可以是一個 community or support net,像是教會就是很多教友的 support net,而在我身上,我的先生就是我的後盾。

他是那個知道你忙,會幫你 cover 煮飯倒垃圾與買菜的人,讓你可以少一點日常雜事,多一點時間 focus 在自己的 business 上。

你有沒有風險防護措施,有沒有後盾?這個會是你必須要先思考、先做準備的。

三、明確的工作項目和流程(System)(10:51-)

我經常講有關時間管理的主題,而每次都會講到系統與流程,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但卻比你想的還要重要很多,最一開始我也不太知道經營品牌要做的工作事項有哪些,我知道我要錄節目,所以要找來賓、草擬訪綱、查資料、剪音頻、上架,這些就是我很一般的工作項目。

我每一週都會寫下這個禮拜的工作項目,然後每一天會寫下隔天的工作項目,寫了一兩個月就會發現一種慣性或一種定律,例如:

  • 剪一支音頻大概會花三小時
  • 陌生開發邀請來賓,寫出 10 封信大概會有 1 封得到回覆

這就是我所謂的 patten ,而在你擁有明確的工作項目和流程之前,你就是先每天記錄下你的工作項目,然後每週、每個月去觀察,去建立所謂的 data base ,讓你更好地知道未來的工作流程應該要怎麼安排,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最近我跟我的助理 Claire 在做一個新的 practice ,她和我反應說想要加強自己時間管理的能力,我仔細看了一下她的狀況,我發現她出現很普遍的那種時間估算與事件分類的問題,也就是說 Claire 並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是容易出現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的情況。

有時候這件事情做得比預期快,但是大部分的事情卻花得比預期中多很多,所以,我開始請 Claire 每天寫下他明天預計的工作事項,就是 12345 列點寫下來,隔天晚上工作結束後,回報一則訊息告訴我實際做完的工作事項。

我們可以從這個練習中去發現「預計完成」和「最終完成」的差別究竟是什麼,然後從中找到原因和可以調整的地方。

可能是一開始目標設得太多,也有可能是工作的速度太慢,透過這個練習不到三個禮拜, Claire 預計完成的事情和最終實際完成的事情越來越符合,而且我們團隊內部的開會時間越來越少,我個人覺得效益提高滿多的。

延伸閱讀:我的「 2021 時間管理法」:面對重複性高的大專案,你可以這麼做!

第二個例子是我先生,我先生一直都是一個 creative type person ,他常常會一整天下來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所以我就叫他加入 Zoey’s bootcamp ,每個週末我會幫他看下個禮拜要完成的事情有哪些。

所以他的問題跟 Claire 不太一樣,Claire 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不曉得怎麼安排效益最高,而我先生是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

像是這樣的狀況,就真的需要一個早上的時間,坐下來思考下週有哪些需要完成的事情,然後應該要排在哪一天比較順,例如他和我說他每天都要:

  • 練習樂器
  • 寫歌
  • 跟廠商用信件溝通
  • 處理工作上的雜事

我問他說你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寫歌?多少時間練琴?問完後排完一天的工作,發現他一天 8 個小時就滿了,這還不包含臨時異動,所以我們的作法就是把寫歌和練琴的時間縮減,因為這兩項是比較長期的專案。

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先生可能花了 3 個小時寫歌,結果沒有時間練習樂器,導致他覺得那天有些事情沒有完成而感到懊惱,當你不曉得長期或持續性的專案應該要怎麼規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一個禮拜攤開來,而且別忘了預留突發狀況的時間,不要全部塞滿。

四、願意投資自己的決心(17:40-)

我覺得現代很多人看投資,第一個都是看投資報酬率,如果報酬率太低,就沒有投資的意願,覺得浪費時間又不值得,但就我過去的經驗來看,個人品牌它的確是一個很難在一開始衡量投資報酬率的事情,而你的報酬是高是低,其實只取決於一件事情,就是你的決心。

只要你有決心,你就會想辦法,你就會付出行動,儘管什麼收穫都沒有,你還是願意做、相信自己、給自己一次機會。

另外,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會有認知極限,創業這條路格外明顯,當你站在 A 點時,你怎麼看、怎麼想像,都只能看到 B 點,而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你會發現你開始可以看見 C 點,你也發現自己已經從 A 點移動到了 B 點,再過了一陣子,你會發現自己可以看見 D 點,因為你又成長到了 C 點。

投資的決心其實就是要理解,你不能用你現有的已知,去預測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因為你的潛能會不斷地被開發、你的經驗值會不斷地累積,因此,在此時此刻評估自己的投資報酬率並不準確

所謂的投資也不是只有金錢,而是投入資源的意願,你的資源除了金錢以外,還有人脈、時間、經驗、專業、精力,這些都是可以利用、投入的。

五、Action、Action、Action(20:06-)

最後一個很重要的必備元素就是行動,沒有行動,以上 4 個元素通通派不上用場。很多人會說我很有行動力,可是我只是在完成表單上的代辦事項而已,每天的日子其實重複性滿高的,而最近我開始重新檢視這四年來的經營歷程,我發現我做的很對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在執行待辦事項時,幾乎不思考

你可能想說:「幾乎不思考那不就是盲目的往死裡做嗎?要是方向不對,要是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該怎麼辦呢?

但我所謂的執行時不思考,並不是我會緊抓著表單上的事情固執的執行著,而是我會很明確的區分執行時間和思考時間,我每天、每週都花時間去安排和規劃我的工作流程,在這種時候,我會很仔細的思考怎麼進行比較順?哪件事情該先做?哪件事可以晚點做?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這件事是否一定要由我來做?

延伸閱讀:擔心自己半途而廢而不敢付出行動,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

所以我會花很多時間去擬定出今日的 To-do list ,等到當天工作時間一到,我就可以開始無腦進行我的所有執行項目,工作開始時,我也會再過一下我的今日待辦事項,看有哪邊需要調整。

過完之後,我就會進入工作狀態,一路工作到中午休息,然後下午再工作到晚餐時間,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極度有儀式感的事。

這可以讓我知道我現在可以心無旁騖的看著表單上的事情,順序都排好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擔心,我非常信任自己的 To-do list,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完成第一件才會移動到第二件,幾乎不插隊,也絕對不跳著做。

如果你一直卡在做事情的時候想東想西,不太確定要做什麼,我建議你試試看明確區分執行時間和思考時間,思考時就用力思考,執行時就只執行,不要 question 自己的決定或規劃,不要被其他事情給分心。

這樣你才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結果和作品,才能夠有最充足的素材去回頭檢視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有什麼規劃和目標需要做調整。

如果你執行力不夠,那再多的規劃也沒有用,我們優化自己做計畫的方式,就是從實際付出後所得到的結果裡,找到那些你認為可以做得更快、做得更好或甚至不用做的事情,但是,你總得都做過才能知道答案。

執行時,做就對了。

本集結語

以上就是今天佐編私塾殿的教學內容,希望你有學到一些東西,這 5 個元素我們再簡單複習一下:

  • 以終為始的思考模式
  • 風險防護措施和後盾
  • 明確的工作項目和流程
  • 願意投資自己的決心
  • Action、Action、Action

以上這五個元素你都具備了嗎?或者你現在正在籌備哪一個元素呢?歡迎你把你的想法分享給我,你也可以回到我的 Instagram,吿訴我你想聽的主題。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197【佐編私塾殿】新手創業家的5個必需元素:思考模式、風險措施、系統流程、投資意願、行動清單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佐依 Zoey

佐依 Zoey

佐依 Zoey 是一位內容創作者、作家、講師以及顧問。她成功利用 Podcast 節目《佐編茶水間》、Blog《理想生活設計》 與各種自媒體平台,創造每月6位數以上的收入。Zoey 目前與另一半定居美國,致力於提倡設計思考與品牌經營,引導學員透過自主學習,將自己的熱情轉換成事業,找到獲利模式,開始邊工作邊旅行。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