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繁忙中打造高执行力、长持久性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February 21, 2024
Photo by kohei_hara from iStock
【本文想让你知道的是】
1. 专业工作者如何建立能长久运作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2. 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迷思?
3.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该把握哪些重要原则?
在上「防弹笔记法」课程时,常常接收到类似问题:「Esor 你是不是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写笔记?或者晚上要空出时间整理笔记?」、「透过笔记建立工作系统看起来效果美好,但工作已非常忙碌,还有时间做这么完整的笔记规划吗?」、「虽然建构出第二大脑能提升效率,但会不会在建立过程就花掉许多时间?」在繁忙工作生活中,我们还有力气和时间去建构第二大脑吗?虽然系统和工具起来都很好,但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
这样的困境,往往来自我们对「整理」、「系统」的默认心态,其中有几个可以反思的问题:
- 建立第二大脑系统,真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吗?
- 要建立完整的工作规划流程,真的需要额外空出时间整理吗?
- 要能建构并保持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真的需要强大执行力吗?
这正是「防弹笔记法」这套方法想要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搭配这篇文章,一起思考我对「生产力成瘾」的更完整看法:摆脱生产力成瘾,别再为效率而筋疲力尽,我的 5 个真实案例分享)
我们觉得建立系统似乎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力气,想让系统完美往往反而更无法长久坚持。甚至常常在建构系统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真正推进任务的效益,还拖慢了任务进度。(延伸阅读:面对拖延纠结、恐惧没时间,我帮助自己进入心流靠一个关键步骤)
但是「防弹笔记法」的逻辑却认为:
- 要把最多时间花在任务执行,整理只要简单且可行就好。
- 不要额外花时间整理,执行的当下就可以是整理。
- 让步骤简单可行,就能有执行力,而且可以长久维持。
例如,就算相对复杂的 Notion 系统,我们也可以简单化管理,而不一定要建构繁复的系统架构:打造 Notion 防弹笔记系统教学:建立大脑防护罩,抵抗混乱工作)。
「Esor 你是不是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写笔记?是不是每天晚上要空出时间整理笔记?」
答:「随手笔记,就是最佳整理。」
我实际上没有安排时间单独整理笔记的习惯。我不会每天晚上刻意腾出一小时来整理当日笔记,也不会每个周末计划两小时回顾一周笔记。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整理习惯实际上难以做到。
晚上已经筋疲力尽,周末可能需要花时间与家人相处或外出休闲。即使有意回顾并整理笔记系统,可能已经忘记了数周前进行任务时的细节。这样偶尔进行的笔记回顾,非常困难,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而这些都使得整理笔记习惯难以持续,甚至难以执行。
然而,如果不进行笔记整理,我们又该如何维持第二大脑系统的健康与有效运作呢?
因此,我的习惯是在执行任务的同时进行笔记整理。
举例来说,当我在进行一个产品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我会同时开启该产品的项目笔记。在项目笔记中,我会确认接下来要执行的任务,任务进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文件,或者引发一些新的想法,这时,我会直接将这些数据和想法,写入已经在旁边打开的项目笔记中。这样做只需花费大约 10 到 30 秒的时间,并且这个行动之后不需要额外整理。
当下次我需要执行任何任务时,只要打开相应的任务笔记或项目笔记,我自然能看到该项目目前的进展状态,以及上次留下的数据片段和行动计划,这样就可以继续推进项目任务了。
什么是随手整理的实际流程?例如:
我最近在进行一项产品校对的任务。在校对过程中,我会开启我的任务笔记,确认之前累积的校对重点和细节,并将它们融入这次的校对流程。但在校对时,我可能会想到一些后续需要再次确认的细节。这时,我会花大约十秒钟的时间,将这些想法记录在已经打开的校对任务笔记中。
有时,我可能会在这过程中接到一通电话,这通电话可能是关于另一项任务的某些细节。通话结束后,我会立即开启对应那项任务的笔记,并在大约三十秒内记下交代的细节。这就是所谓的随手整理。
这种随手整理方式让我不需要额外花时间在每天、每周或每月的固定时段做整理。所有任务所需的数据碎片、想法与行动计划已经随手记录在各自的项目任务笔记中。如此一来,当执行这些项目任务时,自然可以顺利进行。
这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系统,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整理,就能保持其效率与稳定性。
「工作已经非常忙碌,还有时间做好这么完整的笔记规划吗?」
答:「持续累积,日久自然就有完整规划。」
在课堂上,我常展示自己在不同工作项目和生活目标中使用的项目笔记,如婚礼规划、育儿成长计划、产品项目、课程研究计划或技能学习项目。我的朋友们经常对这些项目笔记中精细且完整的规划结构,以及大量的笔记链接感到惊讶,并好奇一般人如何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这么详尽的笔记规划?(延伸阅读:2023 试试看这样记录理财、饮食、运动笔记,把流水账变成目标)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笔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即便每天只新增一百个字的纪录,一个月后它们也会累积成为一份三千字以上的项目、任务思考笔记。同样,如果每天增加一项可行的行动,一个月后我就拥有三十项有效的行动计划。
当别人看到我展示的项目笔记范例时,他们看到的可能是我已经完成,甚至累积五、六年以上的项目成果,他们会对这其中的详细性感到震惊,但往往忘记了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建立起来的。
有些朋友会问我:「Esor,如果你需要花时间去先写好笔记的规划,那这样会不会让你说的工作进度反而无法有效地推进呢?」这实际上是另外一个很大的误解。我很少做所谓的规划笔记。当我要执行一个项目任务的时候,很少刻意花时间对着一张空白的笔记,然后想要从 0 到 100 去制定一套这个项目任务的规划。
长期追踪计算机玩物文章的朋友,甚至应该也知道,我常说自己实际上没有做年度目标规划的习惯,但这不代表我做事情没有目标,没有项目。
反而,我有很强烈的项目和目标的思考,我只是不刻意花时间规划。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是用累积来取代规划。当我要开始一个目标,我确实会开启一则项目笔记,但这个当下,我只会把目前脑中可以想到的目标想法记录下来就好,也就是我不刻意去做规划这件事情,不刻意去把我现在没有想到,没有感觉的事情刻意要把它挤出来。(延伸阅读:停止花太多时间做计划与整理,执行就是你的计划)
但是,一旦我建立了一则项目笔记,或许它一开始真的只有一百多个字,但是有可能今天、明天、下个礼拜,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脑中涌出了对这个项目的某些想法,这时候结合前面随手笔记的原则,把它快速记录到这个项目笔记中。
就在这样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的过程里,我的项目笔记就慢慢从一百个字累积到数千个字,甚至常常累积到上万个字,因为常常在修改,而愈来愈完整。就像我之前曾经分享过的一篇文章,我每天比起新增笔记,实际在做的是至少更新三十则以上的笔记,也就是我每一天至少会在三十个项目和任务中累积新的内容。(参考:每天新增 30 则笔记?还是更新 30 则笔记?两步骤建立稳定笔记系统)
就是这样子的累积精神和更新技巧,我的那些项目任务会逐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但它绝对不是一开始刻意花时间去做规划整理。
「如果要随手做笔记,是不是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养成习惯?」
答:「做最简单但有效的步骤,简化才能长久。」
前面提到了随手笔记和逐步累积,自然就会完成一则又一则完整有效的项目笔记,也建构出一个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第二大脑」系统。但要随手记笔记并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整理,这难道不需要庞大的执行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这看似不花时间,但这好像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种随手累积的步骤设计得足够简单,简单到我真的能够随手执行。
什么是「简单到能够随手执行」呢?我自己会进行以下几种设计:
第一,我只要把碎片化的想法行动放到它需要的任务项目笔记中就可以了。
仔细想想,这个步骤其实简化到只需要打开任务页面,放入一条信息,就这么简单。这意味着,比如额外设定参数、分类、设计标签、各式各样的整理或美化等,我都不去做。我只做最简单但最关键的事情:把碎片放入任务笔记,这一个动作简单到我可以马上执行,但已经足够确保我之后确认任务时不会漏掉任何细节。
既然这么简单,它就能帮助我有效地维持这个习惯,因为它不是那么困难,不会占用我额外的时间,甚至不会干扰我的工作状态和进度,但效果却是足够的。(延伸阅读:为什么我的生产力工具或系统执行起来总是缺乏动力?也容易放弃?)
在我的防弹笔记法中,另一个重点是刻意将维护系统的方法设计得也简单但足够有效。
我非常提倡利用搜寻功能来找到所需的项目和任务笔记。
这表示,即使我没有复杂的分类系统,即使我不花时间去维护和整理这个系统,甚至不刻意去创造许多手动的连结和分类,只要通过搜寻就能够找到目前在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任务笔记,并且这些笔记中包含了我随手累积的信息碎片,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有效的。(延伸阅读:你如何记得写过什么文章?我建立大脑辅助搜寻系统)
为什么要如此刻意地简化?目的是为了让我能够长期维护这套系统。
- 如果系统需要我每天花时间去调整和维护,一旦我忘了做这些工作,系统就会变得混乱,难以查找所需数据。
- 或者,如果我的系统有非常繁琐的分类,每次加入一条数据都需要很多设定和调整才能融入系统,那么维护这个系统的个人时间成本就过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实际上没有那么强的执行力、专注力,或者简单地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维护一个复杂的系统。即便换了更厉害的工具,也无法保证能够持续使用,反而可能因为工具太过强大,导致我花更多时间去维护它,这样就更难以建构起有效的「第二大脑」系统。
小结
维持有效的第二大脑系统,核心在于简化流程,减少个人执行力和专注力的消耗。
在防弹笔记法的系统中,强调随手纪录重要碎片,并透过简易的方法,直接搜寻而非繁复的分类,来有效地存取这些信息。这样的设计理念降低了维护系统的时间成本,又避免了系统因过度复杂而造成的维护障碍。
建立一个高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便于随手记录,并易于日后回顾,这样才能够长期维持,而不会因为系统维护的负担而放弃。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異塵行者 Esor Huang
异尘行者(Esor Huang)是「電腦玩物」部落格站长,致力于透过文章,完整记录与传播行动工具的使用心得、科技工具如何真正活用到工作与生活,以及提升时间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技巧等内容。主题会涵盖数字应用、时间管理到生活旅游中的科技人文观察,目前部落格每日点阅数超过六万,累积浏览人次更已突破九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