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岁出头碰到职涯天花板,怎么办?「自媒体」可能是你的救赎!

March 20, 2024

Photo by Gu Studio from iStock

许多优秀的职场菁英,在 40 岁就碰到职涯天花板,也看不到下一步该往哪走?我会建议专业工作者经营「自媒体」,目的不是为了红或赚钱,而是在所属产业立一块「专业招牌」!

昨天有位大人学的老朋友私讯我,请我给些职涯的意见。他在一流的外商公司从事高薪的工作,比一般同辈的人拥有更棒的职场成就,是人生胜利组没错,但是放眼望去,却看不到下一步在哪里。这可能不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我觉得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下。

先讲结论:我蛮鼓励各位专业工作者,认真思考一下做「自媒体」的可能性,目的倒不是赚取流量或广告收入,而是为你原本的职涯累积更多筹码。 大人学社群中,有很高比例的伙伴都是高薪与高职位的一群,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流的专业与工作态度,所以在职场里快速上升,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新挑战,那就是:

更快遇到职涯的天花板!

很可能才 40 出头,甚至更年轻,就发现自己在原本的赛道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

虽然跟同年纪的同事相比,进度已经超前,但是要更往上一阶,挤入真正的核心却非常难,问题可能是太过年轻、欠缺背景人脉、或是其他跟政治有关,非战之罪的因素。例如,有些公司会有不成文的规定,年龄够老才能担任副总或是合伙人的职位!或者,前辈们已经占满了有限的位子,出非他们离开否则没有空缺。

既然往上升的门很窄,另一条路就是横向发展:跳槽到某间规模小的公司当高阶主管,或者自己出来创业,又或者转换跑道,换一个行业......但是不管选哪一条路,要付出的代价都很高,而且难免有种「不甘心」的感觉:「我明明很成功,为什么职涯却卡死在这里!」

但好在这个时代,我们有一条全新的道路,跟上面讲的都不一样,就是「自媒体」。写部落格、当 Youtuber、录 Podcast、建粉丝页、录短影片、发行个人电子报......都好。把你的专业,用白话的方式,分享给更多人,并且不求回报(至少一开始是这样)。

很多专业人士听到我这个建议,第一反应都是:我不行啦~我又不是网红,我又不会讲话,而隐藏内心的想法可能是:我不想赚这种钱、我不想抛头露面、我没有人格魅力、做这种事情违背我菁英的形象,好 Low......但其实,他们完全误解我这个建议的重点。

其实我并不是要他们去对标老高、Joeman、股癌...…这些成功的自媒体,成为大众市场的宠儿,要做到这个程度也确实不容易。他们真正要影响的受众不是广泛的大众,而是他们所属产业的同侪们,包含:同事、同业、客户、老板、供货商、相关供应链等等。

红不红,有没有赚到流量分润,或是接到业配,根本不是重点,而是要在所属产业中,立一块「专业招牌」,让大家知道有你这号人物存在,而且是正向、专业、热爱分享的形象!

当漂亮履历的边际效益递减时,就要用自媒体的曝光来取代。当你同产业的客户、同事、老板,很容易搜寻到你的频道,你在他们心中就会树立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个人很有名,我知道他」、「这个人很懂我们的专业,讲得很好」......。

大家知道我是土木系毕业的,但我其实只做了三年的土木工程师就转换跑道了,近几年大家会认识我,多半是透过社群上的文章、公开演讲、以及 Podcast 频道。

有一次我研究所的指导教授从美国回台湾,跟同学们聚会,在座的学长学弟们都是土木工程领域的拔尖人物,但老师一看到大家,第一个跟我打招呼,还很兴奋地说:我在美国都有看到 Bryan 的文章,连天下这些媒体都有转载,没想到你那么厉害。

我听了都有点不好意思,我这个工程逃兵没好好应用所学,居然还被教授称赞。但可见媒体确实会带来可观的影响力,值得开心的是,在这个网络时代,媒体不再操控于少数人之手,人人都有机会运用自媒体为自己发声。

自媒体就是你的扩大器,当你在产业中树立好的形象,你职涯的机会就可能大幅增加。

像当年 Joe 跟我撰写《项目管理生活思维》的时候,一开始也没甚么流量,但就会有厂商找我们当顾问或是讲师,甚至我还被某间公司问过,要不要去他们公司当副总,推广新的制度。当你拥有更多筹码,职涯发展的决定权就在你手上了!

所以你的自媒体红不红,赚不赚钱......根本不是重点,而是透过分享专业知识,让自己在原本产业中更有优势。就像我家隔壁有间诊所,一开张就大排长龙,网络一搜才发现好多那位院长是网络当红的医师,我想这多半有紧密的关联。

希望这个分享对各位有帮助,也欢迎转给你身边的优秀朋友!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姚詩豪 Bryan Yao

姚詩豪 Bryan Yao

成大土木所与美国西北大学项目管理双硕士、识博公司共同创办人、普铼信息资深副总、国际项目管理师(PMP)、甲骨文与微软认证顾问。曾任纽约市环保署顾问、MWH Global, Inc.项目控制经理,参与国内外多项大型项目并担任百大企业之咨询顾问。擅长以诙谐的笔触以及理性的思维来探讨生活中的大小事。文章常转载于《商周》、《天下》、《经理人》等媒体。与张国洋合着《三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以及《没了名片,你还剩下什么?》。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