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 40 陷入中年职涯危机?2 条低风险路径,带你开启人生的第二曲线!

October 28, 2025

Photo by mihailomilovanovic from iStock.

不少朋友在职场上做到一定高位后,会发现薪资与位阶没什么成长空间了,工作变化性也不如过往,想开创「第二曲线」也不知该从何做起。本文中,Joe 将分享两个第二曲线方向,并介绍相关学习资源。

年过 40 陷入中年职涯危机?2 条低风险路径,带你开启人生的第二曲线!

这几年陆续都有朋友写信来,希望我们能聊聊「四、五十岁后的职涯第二曲线」这议题。

所谓「职涯第二曲线」的概念是,很多人可能二十几岁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很幸运地在一个领域中深耕,一待就是 15 年、20 年。可是工作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后,尤其到了四、五十岁这个阶段,夜深人静时难免就会开始想:「我的人生难道就这样了吗?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我接下来人生的全部了吗?我是不是应该,或是说我还能不能,帮自己规划一条新的成长曲线,或是思考一下新的成长机会在哪里呢?」

你可能会想:「Joe,你讲的这个感觉上不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吗?」

没错,广义来说,它确实有点类似中年危机的味道。而且啊,这个烦恼,还常常分成两种不同的样貌。

第一种,是日子过得其实还不错的朋友。

你可能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中高阶主管了,年薪不差,日常工作也有一群得力部属帮你执行。你自己呢,其实已经有点远离第一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资源协调、向上管理、跨部门沟通这样的工作。生活很安稳,但心里不时会有个声音浮现:「接下来呢?我还能做什么?」毕竟四、五十岁其实真的不算老,搞不好再冲一波,还能更上一层楼?

可是现实是,如果你待在一家有规模的大公司,你会发现再往上爬的难度真的非常高。因为你上头的位置很可能都是一些比你更厉害、背景更硬的怪物占据着。那要跳槽吗?那风险可就高了。毕竟你现在的职位跟薪水都很好,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谁知道那是一个新的机会,还是精心包装的陷阱呢?所以最后,很多人想来想去,就这样卡住了,时间一天一天过,但心里的疑问却始终没有消失。

第二种,是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的朋友。

你可能是一位中层主管,或者是一位资深的技术人员,比方说工程师、设计师、人资、会计等等。工作上多数时间你还是在第一线亲力亲为,可是你看看过去这些年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心里其实是有点不安的。你会发现很多产业可能前几年还很风光,但不知怎地瞬间就消失了;很多公司去年还在扩大征才,今年突然就缩编倒闭了。

尤其是最近,随着 AI 兴起,很多我们过去认为很稳定的白领专业工作,前景好像都变得不太明确。于是你难免就会担心:「接下来三年、五年,我会不会也遭遇到类似的变动?」比方说因为今年的关税战,一些公司或许突然要缩编,甚至整个产业就倾覆了。这种大环境一改变,需求就不见的事,谁也不知道哪天会发生。要是自己准备得太晚,事发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啊,这问题我们 Podcast 节目的 EP562 「人生破关」之后,难道就只有这样了吗?来聊聊「人生第二曲线」的探索策略也聊过,当时一位叫做「大光」的听众也问了类似的问题。他很厉害,已经财富自由了,可是又没有真的想退休,所以他就来问,想知道我们对于他的第二曲线有没有什么建议。

这类问题的麻烦之处,就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并不是说,你去学一个什么新技能,比方说现在很红的 AI,或是去考个什么证照,问题就能解决。随便跳槽,风险又确实很大。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相对稳当的策略其实是透过「兼职」来探索新的可能性。

中年人透过兼职探询第二曲线,有两种路径。一种是靠专业技能。起点可能是接案。无论你是设计师、是健身教练、SEO 顾问、AI 专家,都可能透过专业服务来站稳脚步。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 2020 年会制作【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这门在线课程。我当时的起心动念,就是想让很多有心靠着专业能力来接案的朋友,能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方向。毕竟对很多人来说,在不影响正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接接案子,这是一个风险非常低的好策略。而且只要你把时间拉长,就可能慢慢地把这个兼职事业做大。就算最后没有真的做大,但最少也能多少贴补家用,增加一份额外的安全感。

第二个路径,今年我们针对想探索人生第二曲线的朋友,另外规划了一门全新的课程:【企业讲师的永续经营指南】

听到这里,我想很多人第一个反应一定是:「Joe,你没搞错吧?当企业讲师的门坎很高耶?一般人哪有可能啊?」

嘿,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认知盲点。很多人都以为要当老师,尤其是当「企业讲师」,一定非常困难,但事实上正好相反。如果你是一位在某个领域打滚多年的专业人士,我敢说,「企业讲师」绝对是你最容易跨入的教学领域。这甚至比你去当小学老师、国高中老师、大学讲师,甚至自己开班授课的「公开班老师」,都要容易非常多。

为什么呢?

你想想看,如果你要自己开一门公开班,你要面对多少经营上的麻烦?你要自己想办法招生、处理报名、搞定金流、处理一堆课务行政、还要帮学员印讲义、订便当......光想就头痛。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你没什么知名度,你其实很难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把一个公开班的事业经营起来。

可是企业内训的讲师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企业会花钱办课程,通常都不是为了让员工「充实自我」,而是因为他们有非常明确的「痛点」需要解决。比方说,业务团队的业绩不好,他们就需要销售技巧的课;主管们不太会带人,他们就需要管理领导的课。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经验、有战功的资深主管,或在经营、营销、管理、研发,甚至是人资、法务、或会计等等专业领域中有丰富又深入的实务经验,那么,就很有可能有企业会愿意付钱听听你的经验分享。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成为企业讲师」这个主题,会是一个能协助很多人解决中年焦虑,或是帮助探索职涯第二曲线的好选项。

此外,它还有几个很棒的优点。

第一,企业讲师是可以「兼职」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利用现职的放假时间去接课,把它当成一个无风险的测试起点。

第二,你通常不用自己出门去拉生意。这个行业里,有一些扮演中介角色的公司,我们通常称之为「管理顾问公司」,简称「管顾」。他们会帮企业找合适的讲师。

你想想看,这是不是一个很棒的模式?你把你二十年的专业经验,设计成一堂精彩的课程,然后找到合适的管顾公司帮你介绍给客户。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就是都卖不出去嘛!但你会有什么实质上的金钱损失吗?其实没有,你顶多就是花了一些准备的时间而已。

可是,如果你的主题是市场需要的,你的课程内容能让学员真的有收获,那么慢慢地,就会有人注意到你。一开始,一个月哪怕就出门上个一、两次课,这也是一份很不错的额外收入。接着,如果你经营得顺利,慢慢在业界累积了口碑和知名度,到时候可能一个月有五堂课、十堂课,甚至更多,那你就可以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当全职讲师了。

而且,我必须说,企业讲师这个职业,收入潜力还满惊人的。一般来说,哪怕是刚出道的讲师,一个小时的钟点费大概是 1500 到 3000 块。一堂企业内训的课,通常是七个小时,也就是说,你上一天课,大概就可以拿到一到两万的收入。如果你一个月能接到五堂课,大概就有十万上下的营收,这对很多上班族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如果你能做到一个月 20 堂课,那月营收就有可能到 20 万,这时候,你绝对可以认真思考转为全职。

而且这还只是刚出道的行情喔!我们认识很多业界一线的企业讲师,他们的年薪是可以突破千万的。也因此,就算你原本是大公司的高阶主管、年薪好几百万,转职做讲师,收入上很可能也不会太委屈。而且更好的地方在于,全职讲师的时间非常弹性,你再也不用被绑在办公室里了。

就是因为有这些好处,所以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想成为企业讲师,也常常有人来问我们该怎么做。可是,企业讲师也不是我今天许个愿,明天就能当的,它确实有它的门坎,也有它的「门道」。

关于这点,我跟 Bryan 算是运气还不错。我们最早大概在 2004 年,就因为常常需要帮公司去客户那边做软件教学,所以开始有去企业上课的经验。后来我们刚创业的时候,因为有人脉介绍,加上我们自己又是做顾问业的,就有了更多继续去企业讲课的机会。慢慢地,我们对整个讲师的生态圈越来越熟悉,也认识了很多管顾公司的朋友。

后来,我们大概在 2012 年左右开始主动接企业客户的案子,并且在 2014 年左右正式成立了我们自己的企业内训团队。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其实也有一间管顾公司。一般人可能不熟悉这个领域,所以不知道我们,但我们在企业 HR 的圈子里也算是小有名声了。所以算一算,我们在讲师这个领域,前前后后也打滚了 20 年,经营管顾公司也有 10 年的时间了。

在我们这门最新的在线课程【企业讲师的永续经营指南】中,我们就是想以这两种身分 - 也就是「资深讲师」与「管顾公司经营者」的双重角度,来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企业讲师,你该怎么规划你的路线?第一步该怎么跨出去?你该如何经营自己的专业形象?又该怎么跟这些管顾公司打交道?我们也会解释企业在想什么、HR 在想什么,你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并且让他们对你感到安心。

不过,这里也要特别提醒一下,这堂课我们主要讲的是「经营面」的规划。比方说:

  • 你该怎么跨入这个领域?
  • 怎么经营自己?
  • 怎么思考什么样的课程主题能被市场所接受?
  • 怎么理解 HR 提问背后的真正想法?
  • 怎么多搜集问卷,作为优化课程的依据?
  • 怎么理解学员如何看待你?
  • 为何有时候成案一次客户就不再联络了?
  • 为何管顾会再也不推荐你?
  • 以及怎么避免一些新手讲师常见的经营错误等等。

这门课对于「课程设计」并没有太多的着墨,因为光是「如何设计一门好课程」,这本身就是另一个非常庞大的主题了。如果未来大家有需要,我们后续也可以考虑再开设一门专门讲课程设计的课。

总之,如果你是 40 岁以上,正在认真思考自己职涯的下一步;或者你早就有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成为企业讲师的职涯目标;甚至,你可能已经是一位企业讲师了,但总觉得自己在市场上载浮载沉,HR 不喜欢你、管顾公司好像不太愿意推荐你的案子,你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么,我会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我们这堂课。目前这堂课正在预购期间,所以也会有特别的优惠。

尤其,如果你是正在担心中年危机,或是想为自己创造职涯第二曲线的朋友,我非常建议你在优惠期间就先买下来。

为什么呢?因为即便你现在还没有要立刻转职,但你可以趁早开始慢慢听、慢慢吸收、慢慢思考。比方说,你可以开始思考自己有哪些专业经验,可以发展成合适的课程主题。你可以开始盘点自己的战功、准备相关的文件、试着设计课程大纲、规划自己的时间、经营自己的专业形象等等。甚至听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哪里还差一些,早点开始准备,届时就会让自己能顺利启动。

这些准备工作,其实很可能也需要花上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你越早开始规划,将来有一天机会来了,或是你确定要起步的时候,你越有机会能优雅、从容地达成目标。

目前,这门课正在募资阶段,为了感谢大家在什么课程内容都还没看到的情况下就愿意支持,这票价也比将来的原价便宜不少。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个主题对你有帮助,建议你可以早一点参加。

附带一提,这次我们还提供 30 张限量票。这个票种除了包含在线课程的永久收听权之外,还加上了一次跟我或 Bryan 一对一的一小时在线咨询。不过我也坦白说,如果你只是还在犹豫、还在观望要不要转职的朋友,这个票种你可能暂时用不上,我会建议你可以 Pass,不用多花这个钱。因为最终你是否会真的踏上这条旅程,你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但如果你是已经在讲师圈奋斗的朋友,可是总觉得自己的讲师生涯有点浮浮沉沉,你很希望能听完课之后,跟我或 Bryan 聊一聊,一起找出你可能卡关在哪里,那这个票种可能就会对你很有帮助。不过因为我们猜有这急迫需求的人应该不多,而且我跟 Bryan 时间也真的有限,所以这票种目前就开 30 张,你若有需求,也就请早早把握了!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职涯的第二曲线绝不能是一个「被迫的选择」。我们常讲,你必须让自己将来的选择变多,这意思是,你要在有余裕的时候主动探索并逐步规划。

你在前半段职涯中累积了非常多宝贵的知识、经验与智能,这些东西都是你最珍贵的资产。无论下一阶段是要以专业接案、当顾问、或是当企业讲师,我觉得都很棒。「企业讲师」也只是其中一个,能让你把这些资产转化为新价值、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可能性。好处在于,它是一个风险低、潜力高,而且能让你帮助更多人的选项。

希望这次的分享,能为正在思考下一步的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与方向!

--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張國洋 Joe Chang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创立了「大人学」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两个知识平台,现在也是「数位游牧」媒体平台的创办人,在台湾多家上市柜公司担任管理讲师与项目顾问。文章多以理性思维与逻辑分析问题,长期关注职涯规划、个人成长、商业管理等议题。其在线课程《用经营公司的思维经营你的人生》、《销售专业服务的系统化做法》等深受欢迎。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