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创作者,不到一万粉丝,怎么年营收 960 万?|雷蒙三十

July 4, 2024

獨立創作者,不到一萬粉絲,怎麼年營收 960 萬?|雷蒙三十

Photo from raymondhouch.com

今天透过这篇文章,分享我做为中文世界的独立创作者,怎么年营收超过 950 万元?我的收入来源组成?或许我的经验和反思,能给你的事业经营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这周末,我在脸书上写了一则长文「不到一万粉丝,年营收 960 万|台湾版」,觉得这篇应该记录在部落格上,一方面可以多放一些连结补充,让阅读更完整,无论是体验还是深度。

先上图,本文会展开这图的说明和背后故事

前阵子看到一则关于 Jay Clouse(专门教如何经营个人品牌的美国创作者)的分享,2022 年的总收入是一千万台币,让我很好奇自从踏入自雇者(solopreneur)模式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变化。

我现在看内容型 Youtube ,都会用 Memo AI 转成双语会更好学习

刚好前几天有场分享,顺便请会计师计算了公司 2023 年度营收,也因此回顾了自己这几年来的成长;心态和能力面的,我在年终总结文写了不少就不重复说了。

直接讲最能量化(也是大家最关心的)的结论:

我在 2023 年的总营收约 960 万台币,完全只靠内容产出和会员经营的收益。

  • 和 Jay Clouse 相似的部分是,我也不是百万网红,以 2023 年初的数据,IG 粉丝不到 4000 人,电子报订阅者 6500 人,都是专注经营小众人群的信任。
  • 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不是英文创作者,目前只经营繁体中文市场;我不是卖「如何打造被动收入、个人品牌、帮你赚钱和理财,或转职类」的服务和内容产品。如果走上这几个方向,营收应该能翻倍,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也不想走。

2023 年的六大收入来源

以下六大类,直接参考 Jay Clouse 的种类,因为我刚好都有,只差我没有开启「打赏收入」。

第六名:联盟营销(Affiliates),1.4%

因为我的主业是分享数字工作术,加上大部分国外的 SaaS 公司都有提供联盟营销的合作,所以只要是我自己会用 & 推荐的产品和服务,我几乎都会去申请联盟营销连结。

官网「专属优惠」区,不定期更新

只是比较灵异的是,Notion 官方似乎故意挡我。我去申请时,他们的拒绝理由是 “Notion is not looking for affiliate partner growth in your region.“ 但我已经知道不少于 5 位的中文创作者(无论台湾还是中国)都有申请到,而且 Notion 官网说明文件是写 “Affiliate Program now global“ 🤔。这部分让我对他们蛮失望的,因为我应该是在繁体中文里,替 Notion 带来最多付费用户的创作者之一了。(这部分 Heptabase 就很值得表扬,因为他们跟瓦基是保持互助合作的,追求 1+1>2,才是永续经营的前提)

不过我 2023 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打磨数字产品和会员经营,所以联盟营销这部分没能投入这么多时间去找厂商、写内容,理论上要更多。

因为我认为这部分的收入,只要有好好坚守自己的原则——只推荐我真正会用 & 喜欢的产品服务,长期来看是健康的,无论是品牌信任还是商业收益。

第五名:广告业配(Sponsorship),5%

不过基于这原则,我在「广告业配」上的挑选就会门坎比较高。

明明有很多品牌我觉得超棒,但产品现阶段就是用不上,例如高阶音响、投影机、电动沙发......就无法合作,挺可惜的。

所以去年额外开了个「电子报版位」的宣传区块,让我认同的产品能直接在这版位宣传,让我的读者能自己去辨别是否需要,也是个比较轻的合作方案。

第四名:贩卖服务(Services),8.4%

这部分主要是外部邀约授课,无论企业单位、政府学校,还是个人咨询

贩卖服务属于接案收入,需要我额外投入大量时间,所以我从去年开始有意识地减少这部分的合作,尤其是一次性的单点合作。

如果是能长期带来综效、长尾品牌资产的合作(例如 Podcast 采访,能在网上一直被搜寻听到),我还是很欢迎的。

第三名:社群会员(Membership),11.2%

我曾说过,在创业路上,我们做最对的一件事,是在品牌建立的最初期就推出会员订阅服务

这件事很难,但很值得。

会员们自主举办的实体交流聚会

岛民蒙友问答墙在线社群的问答墙,几乎任何难题困惑,都能获得真实的经验回馈。

我在 2019 年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品牌误会了社群》,里面有说明,为什么做社群(Community),而不是社群媒体(Social Media)?

因为后者关注「传播」,评估点是流量和互动;前者关注「用户终身价值」(Life-time Value)和品牌共同体。

当大部分 KOL 只顾着拉新、冲产量,愿意去打磨产品、照顾到个体会员的作法,就变成一种新的体验;相比其他单向传播信息的 KOL 社群,我们的 Lifehacker Premium 会员 Discord 社群,能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是怎么聪明工作、如何好好生活的解决方案,连接新的高价值观系。

另外,我们这种小型创作者,最需要的就是「引入真实的用户回馈」,所以走进用户之间去,才能帮助我们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只追求量大,很容易选择去走快捷方式,然后就偏掉了。

在当天分享的活动上,也收到 ShiFu 创办人陈修平的建议,说我们的优势在于其他大牌 KOL 做不到的陪伴和质量,所以单价应该要更高。这部分我们会列入今年的策略优化思考 🫡。

第二名:版税(Royalties):36%

版税是一种权利金的概念。去年我们放在 Hahow 平台上的〈Notion 实战课程〉上线满 2 年,总人数破 11,000 人,年增 2,550 位学员,应该是 Hahow 平台上最长尾热销的课程?这堂课是我们 2021&2022 年的主要收入,但每年些微下滑,所以怎么打造新的数字产品,是这两年的最大课题。

第一名:数字产品(Digital Product):38%

这部分收入来自 Notion 训练营复盘训练营、Notion 模版和主题文章精选包,也是我今年重点耕耘目标。

前阵子也更新了我们网络商店的页面设计:

2024 年的主要方向是?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 2021 年提出的,个人创作者的 3+1 阶段,我们目前要开始进入到「中期稳步」,也就是要开拓媒体能力的时候。

  • 产品面:2023 年花了 2 个多月,把过往的付费文章重新编辑打包,成为类电子书的文章精选包,但销量不达预期。后来发现是形式不对,所以年中开始调整会员订阅服务&数字产品的策略。(详细都写在我的 2023 年终总结文&雷蒙周报里了,这边不重复说)
  • 营运面:如果以收入来源的分配比例来说,挂在别人平台上的「版税类」势必会越来越低,预计只会剩 25 到 30%,所以我希望自己掌控的「数字产品」能到 50% 以上,预计到年底要有 5 堂直播必修课&2 堂通识课;「联盟营销」和「社群会员」的营收也要再拉高,这样整体公司营运会更健康。

至于无论是「广告业配收入」还是「贩卖服务」,某种程度还是算「给别人打工」,主控权不在自己身上,容易被影响,所以比例较低没关系。

  • 媒体面:过去两年,我一直都在「闭门造车」的状态,几乎没有主动向外部 KOL 做联合串接,天真理想地认为「产品做好就会有人来」,直到去年因为有 Jacky&大人学来找我做 Podcast 访谈,我发现跟「对的人」合作,带来的综效是非常好的。

所以今年,我除了要一边打磨的数字产品,也该找到合适的 KOL 来合作来发挥综效。这能解决我对自己来做营销的心理障碍,找价值观相似的人一起合作,在拓展外圈上会更轻松,而且能多赢。

从自由工作 → 职场打工 → 自雇者

我在刚 2020 年底刚创业时,写的一个记录

回头看这些年投入的工作(我从大二开始做自由工作者,要自己负担学费生活费),似乎每一步都算数,也能一一能清楚地回答,三年前写在上图最后面的红底问句

  • 2015 到 2016 年,一边在化工系上课,还要刻意去找逃课不会被记录的课,溜出去演讲赚生活费。
  • 2017 到 2018 年,因为转系有了比较多的自由时间,开始疯狂工作、接案和课程;一般上班族一年工作约 36 周,我一年要上课考试,有 50 多场演讲课程邀约要去,还要确保远距工作的任务绩效有完成,所以常常在通勤的交通工具上怀疑人生。但因为享受到自己一个人吃小吃店可以勾很多小菜的快感,加上做的事又是我喜欢的,所以就算身体累,心里还是很满足。
  • 尤其 2018 年大五,当看到所得扣缴单上超过一百万时,觉得自己原来可以不靠化工系的学历,也能赚到还满意的生活,就更拼命工作,有案就接,还弄了个影子实习生的助理计划
  • 直到 2019 年,发现身体慢慢吃不消,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狂接案不是长久之计,同时也想到大型职场里接触一个人无法碰到的挑战和成长,所以跟柚子一起漂向北方、去了北京闯闯。后来遇到疫情回到台湾的一家品牌集团做数字转型。
  • 2019 到 2020 年,其实这段当打工人的时间,是我生活最规律的时候,工作压力相对最轻松的时候。一周工作五天,白天通勤晚上回家休息,北京的工时 10-11 小时/天,在台湾是 8 到 9 小时/天。因为生活规律、薪水还算可以,不会饿死也能保有休闲娱乐。但对我来说,上班和为别人工作,总觉得像是温水煮青蛙,慢慢麻痹自己的热情和想象力。偶尔睡觉时会想起几年前自己,问问自己:「我就只能这样吗?回到一眼就看到尽头的生活?」
  • 一人工作,既然收入不稳定,最重要的是「控制支出」。

所以很感谢我的老婆柚子,跟我在 2020 年 7 月一起从零开始,为我们的理想生活一起实验,探索这时代的一人公司模式:申请公司跑大地游戏,做 Podcast 节目,推出付费订阅会员、网状学习的在线学习模式和社群生态......渐渐在能赚钱,又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工作生活整合的道路。

(延伸阅读:我 2023 年底的自雇者生存报告

不小心又写了太多,本来只是想做为周五分享的补充,讲讲为什么我认为这个时代的创作者,除了有一条路是,获取流量,走一种多快爽的路线,还有另一条路,叫做经营信任

你可能不快、内容不多,不写耸动的标题,但至少能经营长久的优质内容,专注做好那些砸大钱、有大流量的人不怎么想做的事,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支出,你也能走上一条自由有掌控感的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我很少去讲自己的年收入,因为我的产品和服务主题都不是卖理财和个人品牌的,我没有必要,也不希望透过「能帮你赚多少钱」这种话术来吸引你加入会员和购课。

我始终认为个人品牌只是一个结果,不是目的;金钱也是。

这则分享只是我想记录下,工作至今的人生历程,哪天回头看到时,应该会很庆幸当初有写这一篇。

虽然 2023 整年营收约 960 万,但实际扣除营运成本、税金,以及合作老师的分润和各种外包人事费用,剩下实际入袋的不到 50%

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有参加一次同行老板的聚会,被各个前辈吐嘈到不行,说我在公司营运、人事费用上的成本结构不够健康,这也是我们今年要改善的目标 💪🏼。

可能光看数字会觉得我们有多厉害,但我更想分享的是这背后的过程和实际面貌。

而且实际面来说,我们也没有多厉害,以我和柚子两个人分,其实跟我同期的化工系同学,正在台积电里当轮班星人的收入差不多。

(我这三年,只要是工作日,工时都超过 12 小时;优点是有比较弹性的时间,出去旅行跟探店可以避开周末人潮,当自己的轮班星人 😆)

另外还有一个目的,自从上次收到商周采访后,就有埋下个想法:等到哪天被别人写出来,不如自己先写,也更完整,更真实

※ 最后再次提醒: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把我的故事完全照搬,大概率只会变成事故唷~ ✌️

--

本文转贴自:雷蒙三十原文连结

追踪数位游牧脸书粉丝团,与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事先书面授权,请勿任意利用、引用、转载。

侯智薰 Raymond

侯智薰 Raymond

侯智熏(雷蒙),26 岁离开职场成为数字游牧和自雇者,「雷蒙三十」与「柚智夫妻」的创办人,《雷蒙周报》主笔,长期关注现代人高效工作和质量生活的方法。透过电子报、文章写作和影片,分享怎么活用数字工具、聪明工作和创造可能性。其在线课程《Notion 实战课程》在两年内累积破万位学员,创下素人开课记录;同年推出线上学习 3.0 的训练营服务,也经营订阅服务和 Lifehacker Premium 会员社群。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