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259 posts

Sort by Most Viewed

【讀者投書】從台灣到越南,如何走出職涯舒適圈?我的外派人生 5 個關鍵決策點

2015 年我初入公司,在台灣進行三年的培訓,培訓後在中越分公司擔任基層主管(直屬管轄 6 人)。近三年則是擔任南越分公司的進出口經理(直屬管轄 25 人,公司規模台幣百億級)。未來,則是希望能督促越籍同仁儘速完成在地化。 這已經是自己儘可能濃縮再濃縮,現職近十年的註記。 剛好趁著這次機會,復盤一下自己外派人生中的每個關鍵點決策。 做對的事(一):提升自我認知 「錄取率不到 1% 的大公司職缺,真不可思議!」 錄取的關鍵可能是在於「自我認知」。 從小開始,自己總是可以很快地排除不想做的事跟可能應該要做的事: 高中:唸理科但物理化學超爛,那就著重在加強英文吧! 大學:想找個好找工作的科系,那就去唸航運,至少有一技之長。 研究所:退伍回來,才知道唸書的重要性,也下定決心要好好進修,取得 MBA 學位。也是在這時候,培養了對數字的觀念。 第一份工作:知道自己缺乏內陸運輸知識,就找了間運輸倉儲公司練功。 現在則是大型跨國製造業的進出口經理。 上述的學經歷串聯起來,讓自己有辦法了解整段供應鏈運作,這就是自己的優勢。 而缺什麼去補什麼,從實務中得到 know-how,當個工匠或行腳商人為依歸,讓自己有從頭到尾執行的能力,並且把自己當人一人公司經營,則是自己很早就有的「認知」。 目前,我都以「供應鏈管理專家」作為我的基礎標籤。 另外,建議大家,如果要培養自己的跨領域(或跨產業)能力,其實也有基礎原則可以培養及提升,包含: 1. 團隊合作能力:不管是融入社會或職場,甚至是家庭生活,都必須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2. 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因為世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快,無時不刻產生新的問題,所以具備理性分析及彙整問題的能力必不可少。 3. 獨自面對挫折能力:這點最為重要,遇到無解的問題,有效轉念則是最好的方式。 做對的事(二):大膽跨出舒適圈 「跨出舒適圈」,聽起來很熟悉的口號,大家都知道必須去做,但做得到的人很少。 當部門內的儲備幹部們(約莫八人)開始輪調海內外據點時,包含宜蘭、彰化、麥寮、高雄、大陸寧波及越南中越河靜或南越同奈。 基本上,表現一般的同仁加上又不想跑遠,基本上就是在台灣內輪調;如果對自己有些期許、想磨練一下,基本上都會優先以海外為主。 自己的想法是,一定要出去看看,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但靠近大城市的寧波及同奈的缺,已經有排定的學長佔缺了!於是剩下的選擇就是「河靜」。 「一個沒去 Google 過,絕對不知道的地方。」-林睿彬 老實講,出發的前一天,根本沒什麼睡。當天凌晨四點多從台北家裡出門,抵達河靜鋼廠區時,已經晚上 11 點半。尤其是當地機場到廠區的這段路程,雨越下越大、路越走越偏僻,只能講不安的感覺愈加嚴重。然而,好險當天有之前認識的學長,已經在門口等著接風,這也是那天唯一自己不緊張的事。 還記得剛到河靜的前半年相當的辛苦,一開始光生活的適應就花很多時間,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食物 南食物都是魚露及味精為底,水也並非台灣的軟水,導致腸胃非常不適應。前兩週到一個月,拉肚子的狀況非常常見,請大家別大驚小怪。 2. 生活作息 活及工廠同區,基本上沒什麼上下班區別。而且越南是週休一日、國定假日也極少(僅四月假期較多)。另外,廠區通常都相對地處偏遠。以我為例,禮拜六晚上搭車塞三個小時,約莫晚上九點多到鄰近二線城市,花錢住個一晚、禮拜天早上看場電影、中午吃頓飯,當天下午四點又得奔波回去廠區,但這已經是最奢侈的休閒了...... 3. 工作 於該分公司是集團是第一次經營鋼鐵業,又與各外資合資,合作必須磨合的地方很多。而公司地處偏遠且非工業區,所以也成為政府稽核的唯一目標。 我想,這就是人生吧! 我總是告訴自己:「往往淬鍊最多的部分,都是在苦難中渡過。」 當然自己也是想趁年輕多學經驗,另外則是看看極限在哪,想辦法累積大型專案的經驗跟 know-how。沒辦法,吃苦當吃補。真的大公司本來就容易壓力大、狀況多,但同時確實也提供了我很多發揮機會。 其中的印象最深刻的變數像是,原本我預計 2020 年 5 月返台歸建,但在 2020 年 3 月倒數最後一次返台休假的時候遇到 Covid-19 疫情爆發、台越都封城,所以當下也無法回去越南。於是乎,直接在台灣完成交接並請同事協助將行李打包,有空再幫忙寄回來台灣。 行李沒回台灣,直接由中越寄到南越,那又是後續的故事了! 做對的事(三):美國 VS. 越南的抉擇 說也奇妙,人生的際遇就是很神奇。如果自己沒有因為剛好因為疫情卡在台灣,也就不會有當年度升遷課長,以及升遷完成後調任越南同奈的這些故事了! 大家聽我娓娓道來。 還記得 2020 年 3 月因為回來地很突然,導致主管臨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工作。於是我自己便主動開始事做,我一直都遵從一個工作信仰「公司不養閒人。」 從原本進口做到出口、甚至是組務管理。本來自己就是閒不下來的人,組上的業務也都有一定認知,所以上手的相當快,也很快融入大家,就像是我沒離開過。 在此同時,因為公司在美國路州有設廠需求,正在企業內找合適的人才赴美就業,主要應該是負責建廠到實際運轉後的所有經營業務。 2020 年 5 月面談主管 A 是透過企業內機制,找上了我的直屬主管 B,B 找上了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去面試。 「可以去美國耶,我是這樣告訴自己。是時候再跨出這步了!」 自己跟 A 談得很愉快,只差年資認定的部分有差異,但其他條件不差、薪水也可以。於是 A 給了我幾天回去想想,想好再回覆他就好。 在我去面試的隔天,B 找上了我,直接表達:「我以為你會直接拒絕,沒想到你居然在考慮。」 我表示:「哪邊有好的機會,我一定會好好掌握,不會錯過。」 B:「如果你想有自己的部門,升官再去同奈當課長吧!」 我表示:「我也會好好考慮。」 還記得為了去美國還是去越南,跟老婆還有親友討論了半天,廣納了很多意見,甚至針對這件事,還跑去了廟裡求籤,但得到的答案是「順從自己的心,一切會順利的,哪都好。」 最終還是因為年資認定的問題,最終選擇了越南。 確實也在同年度,靠著之前的戰績跟這次與 B 的開誠布公,確實升了課長。 做對的事(四):找到自己的管理風格 2020 年 7 月,商簽跟班機因為疫情一直無限展延、也遙遙無期。越南端業務總不能都沒人負責,自己便想了遠端遙控越南同事們的作業方式!但老實講,人不在現場,果然可以掌握的程度還是有限,而越南同事們似乎也有個壞習慣,任何對台籍的訊息,都是報喜不報憂。 等了兩個月後,終於出發去越南了,因為越南疫情管制規定,還跟一群同事在下龍灣隔離了 15 天,才回同奈報到。 到職後,處理了上一手學長留下的「艱難任務」(基於保密原則,就不能跟大家分享太多)。另一方面,又必須得承受各事業部對自己的不信任、還有他們對現有部門的失望,確實是歷任學長們造成的。 有時候現在回想,都會覺得起手條件真的很差,自己能夠克服,真的蠻厲害的。 在這邊可以分享自己摸索出來的管理方式,或許可能不適用所有人,但起碼可以給大家參考: 1. 尊重異鄉文化:有很多風土民情的事,不要嫌麻煩,能多問就多問,問完就是尊重此事,錯誤的做法切勿再犯。 2. 打蛇打七寸:掌握關鍵人物即可,確實你不會有這麼多精力,管這麼多人、這麼多事,必須抓大放小、時間花在刀口。管人,基本上我現在就是把三個課級牢牢掌握。 3. 複製另一個你:先好好花時間把三個課長級徹頭徹尾教育成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訓練剛剛前面提到的團隊合作能力、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還有教育他們練習獨自面對挫折的方法,而這也是公司要求主管存在的目的。 4. 公平、公正及公開:有些主管會用畫大餅或強硬手段,晉升加薪都用騙的。但其實到最後,這些業力都會回到自己身上,我沒騙你,彼此信任感都沒了。所以我開始儘可能保持部門同仁間資訊互通有無,大家工作方向一致,考績按照績效來給。 5. 善用群體壓力:越南跟台灣人主要的差別在於越南同事做事情比較隨性,而且好面子。所以在管理上,我會使用「群體壓力」,讓員工擔負起自身的職責。 舉例而言: 我會先讓業務範疇釐清並制定辦事細則,讓部門內所有人都知道業務就是這麼多,考績的評定標準也一併納入團體檢討。 再讓課長們依經辦經驗及能力平均且公平分配業務,而且至少兩人以上互為職務代理,再由彼此監督彼此作業,做錯也可以被及時反應、業務也不會落掉。 每週追蹤誰沒做好自己業務,讓大家去「協助她」改善,否則就是會害大家一直在收她的錯誤、收不完,越南同事好面子,比較願意趕快改善,不扯大家後腿,不然自己很丟臉。 除了工作外,自己逼自己進修,通常都是透過看管理領導類叢書、經理人雜誌、Cheers 雜誌及大人學等網站的學習。再去實踐方法、合併使用。總之就是,好方法的留下,不好用的改善或剔除。 很痛苦、很難過、每天給自己的壓力都很大。除了上班,還要撥空進修。 但真的以結果論,對自己的職涯發展,幫助真的很大。 做對的事(五):別讓別人定義了你 研究所同學每次都說著:「你只是很會選擇,運氣好罷了!」 我不同意但我沒直接反駁他,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做了許多的正確決定,才能讓自己的職涯,越走越廣、越走越有彈性。 一定有人會提到,能不能給「台幹」一點建議。 我覺得追根究柢,重點只有一個:「要有決心」。 因為會遇到的狀況太多了!你只能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管理的方式跟工具也是必須與時俱進。 現在,自己也是努力經營自己的 Linkedin,除了分享越南時事、東協各國進出口級經濟發展現況,另外則是自己閱讀後並加以應用的管理心得。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共同分享、一起激勵前行。 -- 本文由 林睿彬 Eric Lin 投稿刊出 (本篇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場)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ne 12, 2024

把家改造成辦公室!「遠距工作」過來人分享 3 類設備升級考量,遠離痠痛更能專注

講到在家工作,最常見的疑問除了如何專注,就是如何設置辦公環境,讓自己長時間工作下來不會腰痠背痛。關於在家工作如何避免腰痠背痛,美國一位全職接案作家 Eric Ravenscraft 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的分享,或許值得你我參考。 Eric 提到,他自 2012 年開始全職在家工作,剛開始只是把既有的家具湊合著用,大賣場賣的金屬桌子配上金屬摺疊椅,就這樣開始長時間辦公。沒想到過沒幾個月,他就開始全身痠痛,這也是他「設備升級」的起點。 Eric 的三方面設備升級:辦公椅、辦公桌、螢幕支架 在 Eric 的分享當中,他提到自己升級了三種辦公設備,包含: 1. 辦公椅 一把好的辦公椅通常不便宜,但在 Eric 看來,這筆花費就好像買床墊一樣,既然我們人生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光都得仰賴它,那麼投資好一點的選項並不為過。紐時旗下的產品評論網站 Wirecutter 針對挑選辦公椅,也提出三個要點。 舒適性:每個人的身形都不一樣,坐起來舒服的椅子很可能也有所差異。如果可以,在購買前務必先試坐看看。 腰椎與背部支撐性:一把好的辦公椅必須能支撐我們的腰椎與背部,讓我們在各種坐姿之下,身體都能保持穩定。 可調整性:一個人的坐姿可能各式各樣,為了讓身體保持在比較理想的姿勢,辦公椅必須能進行多面向的調整,包含椅子高度、把手高度,以及椅背傾斜程度等等。能調整的面向越多會越好。 2. 辦公桌 歷經幾次調整,Eric 最終認為對健康相對有益的選擇, 是可調整高度、讓我們能或站或坐變換姿勢,搭配在任何姿勢下,桌面都「夠大」(可擺放電腦、鍵盤並考量滑鼠移動空間)的升降桌。 (Photo from Freepik) 3. 螢幕支架 Eric 分享,使用能調整電腦螢幕高度的螢幕支架並調整到「雙眼平視」的高度,可以幫助我們遠離駝背,他自己一調整螢幕高度,也發現自己立刻就坐得比較直了。不過他在分享中也引用專家說法表示,調整螢幕高度對使用相對小的螢幕的人來說很重要,但現在電腦螢幕都越來越大了,若你自己考量在看畫面時身體沒有太多不適或身體扭曲,也未必真的需要再添購螢幕支架。 真正關鍵不在設備,而在你的「習慣」 雖然嘗試升級設備,但 Eric 也坦言,在多年在家工作經驗中,他發現真正遠離痠痛的關鍵還是在於人的習慣。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所謂「姿勢」有絕對的好壞,好的就要一直保持著,但事實上,透過姿勢保持健康的關鍵更在於「動」,也就是時常變換姿勢,避免身體僵硬、保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這也是為何我們在升級設備時,需要考量辦公椅的可調整性、以及辦公桌高度的可調整性,這些刻意的環境設計,都會幫助我們在長時間工作中更輕鬆地變換姿勢。健康提升了,痠痛減緩了,真正的專注狀態也才得以開始。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February 21, 2024

2024 如何從 0 開始經營自媒體?斜槓專家的 5 步驟教學

自媒體,已成為人生職涯的一種放大器。 不論什麼身分,從事什麼行業,擁有一流的自媒體,代表你有更多可能性,獲得合作、升遷等諸多機會。 我認為所謂「一流」,並非讚數或粉絲多,這些數字,只是成為「一流」之後的副產物,真正的關鍵,可以從 5 大步驟來檢視。 1. 歸納與整理力:能否邏輯清晰的呈現資訊 2. 內容的一致性:能否針對相似主題持續創作 3. 內容的系列性:能否延伸主題打造系列感 4. 內容的相關性:能否讓內容與讀者有相關 5. 最重要的 10 個自媒體主題建議,新人必看! 你也想從 0 開始經營自媒體,並打造成功的個人品牌嗎? 往下,我會仔細分析這 5 個步驟,可以使用哪些技巧,來提升你經營自媒體的效率和品質! 我是亨利溫,一名經營 IG 超過 4 年的斜槓講師,目前有 8.2 萬追蹤。 步驟 1.歸納與整理力 無論你是用純文字、圖文,還是短影音的形式表達,要確保 2 大面向的元素,能在你的內容被清楚呈現: 1. 因果關係:能讓讀者理解,你所說的事情,是因為什麼而導致、發生的,例如這篇貼文,想要說明成為「一流」,能對職涯、自媒體成就有所幫助,所以我就必須解釋,背後的原因與關聯性是什麼。 2. 有趣的舉例:為了讓和你不同經驗、專業的讀者,也能夠搞懂你想說的事情,將事情的特性,做歸納與類比,更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和興致。例如:版面凌亂的自媒體,就像起床後頂著亂翹的頭髮出門,給人隨意、不專業、不重視的感覺。 能說清楚因果關係,並加入自己的觀點進行舉例,證明你的邏輯和思考整合能力,都是有一定品質的。 延伸閱讀:上班族如何副業賺錢?斜槓經營 IG 月入 40 萬的 5 個思維 步驟 2.內容的一致性 社群上流傳著一種論點:如果你想要經營某種主題到被看見,甚至成名,請做好創作 100 篇內容的準備。雖說這個具體數字因人而異,但持續針對特定內容創作,是呈現自身專業性和定位的重要技巧。 以下是 2 種維持內容一致性的建議: 1. 針對特定的人士創作:例如新手父母、想學好英文的、想去日本旅遊的、愛吃拉麵的、喜歡看搞笑梗圖的。 2. 針對特定的技能創作:例如如何用好 Excel,Canva、如何拍出好照片、如何自學短影音拍攝和剪輯。 選擇「人士」,你可以更寬廣、全面的分享內容;選擇「技能」,你可以短時間快速展現專業能力,我認為經營的難度,針對「技能」> 針對「人士」。 延伸閱讀:2023如何開始 IG 經營?從 0 到 6 萬追蹤的 6 個技巧 步驟 3.內容的系列性 延續上一個步驟的觀點,經營「技能」主題比較難,是因為專業需求比較高,而且內容都是較硬的知識,針對「人士」經營,比較容易結合軟性的資訊,例如個人故事,情緒反思,去打造系列內容。 以我的例子:教大家透過自媒體展開斜槓事業來說: 針對「斜槓族」這群特定人士創作 我可以寫時間與專案管理技巧、理財投資技巧、自媒體商業模式、 IG 經營等等。 透過與主題:斜槓有關的子議題,打造像是節目的系列貼文,拓展豐富性。 針對「IG 經營」這個特定技巧創作: 我可以寫與 IG 有關的最新資訊、功能。 蒐集各種因為 IG 經營改變人生的故事。 還是能做出系列性,但難度較高,也較難接觸新群眾。 延伸閱讀:2023 如何高效自我成長?5 個重要的提醒與實用技巧 步驟 4.內容的相關性 你所創作的內容,除了呈現自己的專業和想法之外,如果想獲得讀者的認同,必須確保你分享的資訊和技巧,確實是讀者們有興趣,會想知道答案的。 主動蒐集題材:真人訪談、限動問答蒐集素材,和你的社群讀者互動,直接了解他們想知道什麼。 反思自身經歷:思考你自身從青澀到成熟,中間歷經的低潮、困境,你是如何解決,並獲得哪些啟發。 觀察相關社群討論:透過 Dcard、PTT、競品社群,看看有相關需求的讀者會聚在一起討論哪些問題。 主題的一致與系列性,幫助你的自媒體聚焦:再加上內容與讀者相關,追蹤和互動表現就會好。 延伸閱讀:如何靠 IG 經營賺錢?自媒體年收入 100 萬技巧分享 步驟 5.最重要的 10 個建議 讓你的主題,能幫助你人生的短中長期目標。 讓你的主題,能發揮你獨有的專業技能或特色。 不必一開始就定死主題,探索式多元嘗試再聚焦。 至少要對你的經營主題有興趣,才會有創作的熱情。 主題可以隨著你自己的生活狀態、成長而改變。 建議帳號可以維持一個核心主題,一到兩個子主題。 定期提升你對經營主題的知識和專業。 分享你對未來的願景、理念和規劃。 關注與主題有關的新聞、時事話題,延伸創作。 我非常推薦,經營自媒體的「主題」,最好能與人生目標相結合。 例如我的目標是成為有影響力的講師,那麼「斜槓」是既能發揮我專業,又讓我獲得出書、教學、演講機會的主題,對我而言就是很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下班好累該如何開始斜槓?提升斜槓動力的 4 個秘訣 如何用自媒體增加斜槓收入? 你今年想嘗試自媒體變現,或是幫自己打造能獲利的個人品牌,創造斜槓收入嗎? 我真心認為,靠經營自媒體開啟自己的副業之路,是最安全、風險最低、初期金錢成本投入也不高的一種選擇。 此外,在經營 IG 社群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充分學習品牌經營、內容策略、數位行銷技巧,等諸多有利於推廣你商品、服務,並創造營收的方法。 為了幫助你成功靠自媒體變現,我製作了一份超高含金量的實戰簡報,精華整理我過去一百多場演講的知識,和 IG 經營 4 年,從 600 到 6 萬追蹤的實戰技巧。 透過拆解我 2022 靠 IG 經營收入百萬的結構,延伸八大商業模式,深度解析內容規劃、定價、談判策略,讓自媒體經營者,能清晰掌握接下來的變現方式。 在這份簡報中,我會以終為始的帶你從頭規劃,運用 IG 打造出具有變現力的個人品牌,奠定未來斜槓事業的發展基礎,並說明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應用哪些技巧,而這樣的教學,會結合我自己過往的經營經驗,詳細展開以下的章節: 大賺錢方法分析 經營主題挑選 個人品牌定位 IG 帳號版面優化 經營內容策略 文案寫作技巧 自媒體高產工作法 4 份高效經營自媒體的實作表單 馬上查看,這份在 2023 能幫助你提升影響力,賺取斜槓收入的功略簡報吧! 亨利溫 -【斜槓致富】IG 經營實戰攻略簡報 歡迎大家追蹤 IG 亨利溫 Henry Wen|斜槓 x 理財 x 自我成長! -- 本文轉貼自:亨利溫(原文連結)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14, 2024

職涯諮詢師是什麼?想當職涯諮詢師要有什麼條件、該怎麼賺錢呢?

成為職涯諮詢師的條件 職涯諮詢師的服務範疇很廣,舉凡任何職涯問題都可以找職涯諮詢顧問。以最常見的狀況來說 「轉職問題:履歷健診、面試輔導、薪資談判」 「職涯錨定:自我盤點、方向選擇、找出優勢」 「自我成長:技能提升、人際溝通、培養韌性」 大致可區分以上職涯議題,而每位諮詢師擅長 / 側重的主題又各不相同,因此最基本需要具備的能力條件簡述如下: 轉職技巧:大部分的人會選擇付費職涯諮詢,最直接的原因是「找工作碰壁」,因此急需諮詢師提供技巧上的協助。 這也是目前市面上諮詢師最廣泛可提供的服務。也因此很多諮詢師多半有「獵頭」、「人資」、「曾擔任主管有面試人」經驗,或是「自身轉職經驗豐富」。以我而言,本身有外商科技業人資副理經驗。 產業知識:為了因應不同背景的諮詢需求,豐富多元的產業知識也是必須的。 目前有很多提供職涯諮詢服務的人,會以自己最主要的背景起家,例如「專攻跨領域進科技業」「進入 PM、MKT」;也有各行各業都可以輔導的諮詢師,這種時候,就會需要了解各大產業、人才市場趨勢,以我來說屬於後者,過往人資經驗有招募過各產業人才 & 每個月會花大量時間了解各產業知識。 諮詢技巧:諮詢顧問不是顧著自己說,而是顧著聽對方說。 因此同理心傾聽、洞察對方真實需求、從聽到的內容中協助梳理、發散、聚焦收斂、甚至點出來訪者自身矛盾衝突地方都很重要。來訪者往往帶著「表層問題」前來,而諮詢師若能做到深層問題釐清、討論會更好。且諮詢師並不會幫來訪者下決定,而是協助「來訪者更了解自己 & 做決定」。 上述最核心 3 能力,其實並沒有明確考核機制。職涯諮詢師在台灣目前並沒有像諮商師一般,需要具備國家證照才能執業,目前唯一跟就業輔導最相關的國家證照是「就業服務技術士」,不過目前僅有非常少數的諮詢師具備此張證照。因此,目前市面上最多諮詢師是「獵頭」、「人資」、「曾擔任主管有面試人」、「轉職經驗豐富」出身。 至於若非上述經驗出身的人,也可以透過「付費」報名坊間的諮詢師培訓單位,學習技能 & 獲得證照。目前台灣有例如:SCPC 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CDA 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等國際證照;CNC 諮詢師;生涯設計師等台灣自創的培訓課程。不過,這些課程所費不貲,基本上從六萬到八萬間,視個人需求是否進修。 我目前是持有 SCPC 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國家證照就業服務技術士兩種,不過也有蠻多諮詢師並未持有證照,因此門檻還是在於「諮詢師本身是否能展現出令人信服的輔導能力」。 諮詢師的商業模式 諮詢師如何賺錢,各家都有不同的做法,以下簡單分享幾塊常見的方式。 1. 1 vs.1 諮詢服務 最主要核心服務,但行銷渠道各異。 我的話是以自媒體 Instagram 經營為主,建立個人品牌,透過持續分享職涯議題來吸引有需求的來訪者。 也有人是報名培訓單位,成為諮詢師後,跟單位合作,透過培訓單位的力量接案,單位收到案子後會再分派給諮詢師服務。 自己規劃執行免費線上講座。利用 Accupass 等平台辦活動、並透過講座吸引參加者預約服務。 上述三種模式可以同時進行。 2. 講座邀約 政府單位 / 學校團體 / 求職平台等單位的演講邀約。 演講對象多半以找工作、學生族群為主。不過此類邀約多半需要經營人脈,藉由人脈引進獲得合作機會,一旦合作不錯就很常成為固定合作講師。 3. 授課服務 跟線上學習平台合作,推出線上課程、或是混合轉職工作坊,以團體課程形式提供學員轉職技巧學習。 線上課程有長尾效應、實體工作坊則能同期吸引一定量的學員。 4. 書籍出版 藉由書籍出版累積知名度、版稅收入。 5. 業配合作 有經營社群的諮詢師,則可透過廠商合作,獲得撰文稿費、宣傳費、分潤費等。 合作廠商則視諮詢師個人風格為主。幫企業做僱主品牌推廣、宣傳活動、學習課程推廣、職場用品宣傳、投資理財等各種皆有。 上述為常見的商業模式,諮詢師會使用哪些方式,除了本身資源背景外,也取決於「當諮詢師目的 & 目標」。以阿紫來說,目前以第一點為最主要方式,不過我喜歡跟大家不一樣。因此除了現有的方式以外,接下來也預計規劃目前市面上沒有推出的形式,想進一步幫到職場工作者們。歡迎大家期待阿紫接下來的動向。 以上簡單分享到這邊。 至於諮詢師賺不賺錢?能賺多少錢?為什麼想當諮詢師 & 自由工作者對個人職涯的影響是什麼~ 這些問題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囉!希望簡單分享有幫助到大家! –- 作者/阿紫(本文轉貼自數位遊牧論壇)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October 21, 2024

作家 Fiona 專訪|如何從生活隨筆寫到出書?經營部落格 10 年經驗與 3 個長期寫作心法

「看到書出版的時候,感覺超像作夢,畢竟我覺得自己就只是個愛分享的『庶民』,完全沒想到會有出版社來找我出書!」電腦螢幕上開著作品《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的博客來銷售頁面,Fiona 興奮地對我這麼說。 畢業於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美國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金融研究所,隨後又進入 Facebook 擔任數據分析師......這些亮眼經驗固然得來不易,但對沒有寫作背景的 Fiona 而言,受邀出書、以作家身分開啟更多的分享機會,更是人生中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這趟奇幻旅程,正始於她 10 年前的一個決定:啟動「糖霜與西裝」部落格,輸出想法及人生觀察。 大人學常鼓勵大家「輸出想法」,無論是為了尋找族人、驗收學習效果或累積專業印象,找個地方來穩定發表都非常管用。不過真要付諸行動,我們往往會面臨「該選哪個平台」、「該寫什麼」這類現實問題。 「該選哪個平台」,網路上有不少比較各大寫作平台的文章可以參考;但「該寫什麼」,或像「該怎麼開始」、「該怎麼持續地寫」這些更關鍵的問題,卻相對難找到可複製的清晰建議,這也導致很多人遲遲未能推進。 卡關久了,不是索性不開始,就是做沒多久就荒廢了。這麼一來,當初立下的目標或願景,自然難有機會實現。 正因這問題影響深遠,本期大人誌特地邀請謙稱自己是「庶民」,卻一路從生活隨筆寫到受邀出書的 Fiona,分享她在 10 年寫作路上常保熱情,甚至累積出一票死忠讀者的實戰密技! 關於「開始」:勇於做小規模的測試,才能逐步提高品質 2011 年,當時就讀大四的 Fiona 到美國當交換學生,並決定努力在當地發展,不過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讓她非常焦躁。朋友知道她一向喜歡寫東西,於是建議她開個部落格寫作,讓自己沒那麼多時間煩惱。 「當時我心想『Okay,這我應該做得來』!」出於「找點事做」這麼單純的目標,她利用 Google Site 建了一個空間,選了個還行的模板,便開始書寫在美國的所見所聞。這個起頭看來隨意,卻是經營部落格的一大關鍵。 「我覺得做很多事最重要的,就是『開始丟出東西』。有些人可能因為想呈現最好的東西,針對部落格功能或內容磨了超級久,遲遲都沒有發出,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Fiona 這麼說。 除了避免本末倒置,Fiona 還補充了另一個我們該盡快開始的原因:作為對讀者的小規模測試,幫助後續寫出來的東西更符合讀者需求。 我們輸出內容,無論是為了抒發心情或擴大影響力,總歸希望有人來閱讀或交流。這時候,把每次發布的內容當作測試,透過迴響或回饋來理解讀者,後續再以此為方向來調整,就非常重要。畢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唯有真正符合喜好或需求的內容,才能讓人「考慮」定睛閱讀。 但講到這,還有一件事也值得留意:寫作可以參考讀者的回饋,卻不該把「流量」奉為最高考量。 畢竟取得高流量並不難,以高品質的內容取得高流量才真的不容易,而且能創造價值。因此,Fiona 提供了另一個建議,那就是秉持「自己就是最好的讀者」的原則,產出內容時,除了考慮別人想看什麼,也務必確保能打動自己。如此,也才能盡到寫作者把關品質的責任,避免「為寫而寫」。 關於「寫什麼」:提供解法很好,寫出迷惘也很棒 克服「開始」的心魔之後,下一個挑戰是:該寫什麼? 對很多人而言,一篇文章的價值常取決於它能否針對問題提供解法。不過,站在寫作者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實在不太可能對每個問題都提供縝密的建議。如果文章只能提供解法,那麼多數寫作者不是都寫個幾篇就「斷炊」了嗎? 對此,Fiona 提出她的想法:「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永遠要對自己的迷惘感到好奇』,這句話很大程度涵蓋了我的寫作之路。」我們的迷惘,別人也可能碰上。也因此除了給解法,寫出自己正遭遇的迷惘,以及背後可能的來由,也可能是另一種能幫上讀者的題材。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協助大家更透徹思考問題本質,並有方向地思考如何解決。 此外,有時候透過正視自己的迷惘,並在人生路上找解法的過程與收穫,既能幫到自己,也可能讓文章更「打動人心」!Fiona舉例,她的〈給沒有夢想的人的職涯指南〉一文正是這樣產出的,後續也獲得熱烈迴響,目前瀏覽量已近 18 萬。 「延續這個建議,我也鼓勵大家可以隨身帶個小本本,隨時把心裡的想法或點子記下來!」畢竟這些我們對自己或環境的感受,都會讓我們的文章更具個人特色。 避免寫非自己所想的東西,「你」才是所有內容的主體 「講到個人特色,我最後也想提供一個非常核心的建議,那就是永遠要 True to Yourself。你的所思所想就是一個品牌。」Fiona 表示,很多人在寫作初期常會覺得要建立一個形象或品牌,但又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於是容易跟流行、追流量,如同前面提到的,只是「為寫而寫」。但長期而言,這些文章未必能幫助我們在讀者心中建立特色及印象。 她也提到,「文字能傳達情緒,讀者也很聰明」,不是我們真心所想的內容,即便花了很大的心力來雕琢,也很可能被看穿,那反而容易失去讀者的信任。 在她看來,想透過寫作穩固經營品牌,終究需要寫「自己的東西」。原因有二,一是當我們能在內容中展現真實的自己,就好比所思所想有個安放之地,箇中「療癒感」能幫助我們寫得長久;第二,比起傳遞知識,寫作更像是在交朋友,當我們真心地分享所思所想,就會造就別人無法取代的特色,也會是在內容爆炸的時代,被讀者牢牢記住的方法。 她補充:「穩紮穩打讓讀者認識我們了,後續各種期待或出乎意料的機會,也才可能跟著到來!」 持續輸出想法並不容易,過程中可能會碰上各種問題,比方說 Fiona 即便熱愛寫作,也碰過想放棄的時候,像是因不知道如何面對讀者的負面回饋,或因自身狀態不佳而暫時停更等等。甚至,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可能還得耐心等待開花結果之日。 但是,正如同 Bryan 在【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講座中提過的,Passion 一詞代表著「熱情」,但同時也有「受難」之意。追尋真正熱愛的事情,本就不容易。如果你也正因為一些阻礙,想輸出想法卻遲遲未開始,希望 Fiona 的分享有提供些許指引,幫助你盡速透過輸出,寫出更豐富的自己! 【新思維打包帶走!】 Fiona 的三個長期寫作心法: 重要的並非一開始就做到完美,能透過讀者回饋持續優化才是關鍵 除了提供解法,「拆解迷惘」也是一個好題材 書寫所思所想,Be True to Yourself!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2, 2024

如何打造「知識型產品」,創造 6 位數收入?(中篇 – 產品設計)

要如何從零開始建立個人品牌,甚至銷售第一個自己的產品,並在一個月內賺進六位數的收入?這篇文章會 Focus 在中期的產品設計,並且會專門討論線上課程的部分。 繼《如何打造「知識型產品」,創造六位元數收入?(上篇 – 點子生成)》的文章後,我們知道了要怎麼找到你能提供,顧客也會想要的產品點子,現在我們要將你的 idea 實際變成一堂線上課程,讓你的顧客得到他們想要的成果,也就是從 Before 到 After 。 我會跟你分享產品設計的 5 個思考重點,包含課程類型、設定受眾、課綱規劃以及課程給觀眾帶來的結果的重要性,相信你看完之後會更清楚一堂成功的線上課程應該要包含哪些元素。 一、課程類型與呈現方式 線上課程的呈現方式有很多,你可以用文章、純聲音的音頻、露臉錄製講課、不露臉只放簡報做螢幕錄製,或是全部混著用都可以,重點在於你認為怎樣的呈現方式會讓你的學生最好理解?同時也要考量到你現階段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有很多第一次做線上課程的人想要把每堂課程影片都做得非常精緻,要有很多的特效、轉場、圖表,配樂和畫面也都要選最優質的,但如果你只有一個人,製作,拍攝、剪輯、上架通通都要自己來,我會建議量力而為就好。 你在其他地方看到許多精緻的線上課程,背後都是有著大量人力、技術、團隊、資金在支撐,但你沒有,所以一開始做得粗糙一點也是很正常的,之後等你的品牌比較壯大後,隨時都可以再回來重新錄製課程,先以你做得到的方式呈現即可。 重點還是你的課程內容是否紮實?有沒有解決學員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有些課程可能真的要做一些示範才能學會,例如手作 DIY 需要實際錄製做得過程,教舞蹈的也需要拍到身體的動作,但你同樣不需要使用很高級的材料,或是在有大片鏡子的教室才能錄製,在家裡就可以完成了。 此外也可以思考自己的性格比較適合哪一種,如果你不喜歡露臉,你可以只放簡報,然後關掉鏡頭唸講稿也可以錄製課程,從小地方開始,紮實地踏出每一步,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想做到完美,你很可能只會累死自己,又沒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延伸閱讀:創造個人資產 的3種方式,教你如何在網路上創造自己的第一份被動收入! 二、要賣給什麼樣的觀眾 要賣給什麼樣的觀眾攸關到你在課程中要怎麼講解?內容要多深? 在上篇我有跟你分享過要如何觀察你的觀眾,如果你足夠用心,你應該可以知道你觀眾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是大部分都是初學者,就連最簡單每個按鈕要按哪裡都要講得一清二楚?還是多數都已經有些經驗,可以教更深入的技術? 如果你真的抓不太到,好像範圍很大,那你也可以用「預測的」,我認為預測和猜不一樣,猜是盲人摸象,你完全沒有一個頭緒,賣不賣得出去只能看運氣,而預測需要做市場調查,確定有這個市場後,我們才去銷售課程,這樣的作法會比較保險。 除此之外,決定要賣給什麼觀眾也會決定你的課程售價、行銷方式、要在哪銷售等等, 所以我建議在設計課程內容之前,先來設計你的 ICA (Ideal Customer Avatar = 理想客戶設定),ICA 通常會以一個人而非一群人去設定,例如這個人的年齡、職業、興趣等,這樣會更精準。 假設我要開一堂專門教「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的課程,我會先設計我這堂課程的 ICA ,然後非常「鉅細靡遺」地編出一套故事(當然也要符合現實,而不是寫小說 XD),通常寫完之後我就可以得到一些線索,就可以去思考我要從哪個角度切入會比較好,你可以參考下方 Emily 的例子。 請你特別注意畫線的地方,這些就是我認為我的顧客特別在意、想被解決的問題,這些重要的關鍵字,就是我一定要加入在課程裡的內容,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簡略的示範,在做受眾定位時,我們可能還會做更深入的分析,甚至加上真實的人物頭像。 延伸閱讀:ICA 是什麼?影響品牌成長的關鍵&4 個 ICA 對話法則 三、課綱要有哪些內容 繼續以 Emily 做舉例,我們已經知道了 Emily 有哪些痛點,也就是我們畫線的關鍵字,這些是我們要在課程中滿足學生的內容,為了幫助有這些需求的人透過我們的課程達成願望,我們的課程大綱可能就要包含: 手把手的起步教學:給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人 如何做好品牌定位:給覺得定位不清楚,不知怎麼取捨的人 如何將自己的特色與人格帶入品牌中?:不想要單純淪為一位工具人,沒有自己的特色的人 簡單易懂的個人品牌行銷方式教學:給沒有行銷基礎,完全不會銷售的人 找到獲利模式並建立自己的商品:不想要淪為打工仔,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獨立品牌 這樣我們是不是至少就有五個單元的大綱了呢?當然這些大項目下面一定還會有很多的細部教學,但通常你只要把最主要的單元大綱列出來,就會知道你的細部教學要怎麼安排了,設計 ICA 的過程千萬不要急,如果追求速度,結果亂寫一通、找錯重點,那產品設計的方向也會有偏差。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比較精準的 ICA ,是因為我常常收到粉絲的來信與提問,信件內容有長有短,有的人會把他們遇到的狀況鉅細靡遺地寫出來,我就能了解他們大概是哪樣的人,就算不了解,他們通常也會自己告訴你。 當你和讀者互動久了,你一定會有頭緒,能夠抓到他們到底在意些什麼?哪裡需要幫忙?這些就成為了你的課綱,除非你已經有一些商業的經驗,或者你在這方面非常敏銳,不然我還是建議你不要心急,花一點時間觀察吧! 延伸閱讀:如何讓陌生客戶成為忠實鐵粉?5個技巧增加粉絲信任感! 四、使用後的結果為何 到目前為止,我們做得所有事情都是在抓觀眾 Before 的狀態,現在的觀眾還沒嘗試過我們的產品(課程),依舊被困在各自遇到的問題裡,所以現在我們要來設計一個 After,也就是觀眾在使用過我們的產品後,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問題已經被改善、甚至成功解決了。 以 Emily 為例, Before 狀態下的 Emily 做個人品牌並沒有想要賺大錢、也不需要任何的 KPI ,他只想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而已,而找到方向就是 Emily 想要達到的 After,課程只要做到這件事就夠了,所以課程的目的就可以設定為「讓學員清楚個人品牌的定位和經營方式。」 然後我們再回頭檢視原本的課綱,也許就可以把一些比較複雜的進階內容拿掉,因為那不是 Emily 現在最需要的,這可以之後再新增,或是直接變成另一套線上課程,有機會再跟你分享,總之,每次修改完課綱,永遠要記得問自己: 這些內容上完,有沒有辦法讓學員清楚個人品牌的定位和經營方式? 以上的結果可以根據你的課程主題和受眾需求去設定,你會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增減、修改,才能回扣到你的課程目的,不過你的課程也會因此更加完整,原本不清不楚的課綱,都會慢慢地越來越明朗喔! 五、完課率非常重要 到這邊基本上你已經走完了產品設計的所有流程,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一直在第三、四項之間來回修改,這很正常,這也會讓你的產品越來越好,但也要記得,不要瘋狂的加內容,讓你的學生無法消化,如果他們上不完,自然也得不到結果,對課程的滿意度就會降低。 美國有一項數據是:「有 97% 購買課程的人不會把課上完」,我相信你也有過買了課程卻沒上完的經驗,但如同我剛剛提到的,如果學生沒有上完課程,也很難得到你想讓他們達到的結果,所以提升每位學生的完課率就非常重要。 提高完課率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把一支長 20 分鐘的課程影片分成每支五到八分鐘的短影片,或是在影片中間加一些有趣的特效,你也可以在每堂課結束後,請同學寫一份簡單的回家作業,如果學生真的有寫,他們就會感受到一些改變,看到改變,他們就會更願意去上下一堂課程。 我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完課率就設計得沒有很好,總共有六大單元,每一堂課都有 30 到 45 分鐘,跟學校的課程長度差不多,我現在回頭看,就會覺得我可以把這部分設計得更 friendly 一些,千萬不要和我犯一樣的錯,讓你的學生能吸收課程內容、實作後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自學線上課程 5 步驟,沒有老師也可以抓到進步的幅度,靠自己成功自學! 產品設計:記得多做功課 如果看到這邊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設計自己的課程,我建議你就是去多做功課,甚至是親自去購買別人的課程來做研究,看看人家都是怎麼設計課程內容、怎麼做講解的,當你走過、看過、用過,你就會更知道要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建構自己的課程架構。 如果有需要,把你的教學逐字稿寫下來也非常有幫助,因為你等於把要教的內容和流程再順過一遍,我自己就是先寫下逐字稿,才開始製作課程影片的,也因為有稿子,你會知道影片中的每個畫面要放什麼。 答案藏在行動中,不是想像中。 想跟做之間總是有很大的鴻溝,如果你願意自己實際做一遍,就會發現產品設計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難喔!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系列文章 上篇:點子生成 中篇:產品設計 下篇:行銷企劃 -- 本文轉貼自:理想生活設計(原文標題:【如何自行銷售可創造六位數收入的知識型產品】中篇 – 產品設計)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18, 2024

人在台灣想找國外的遠端工作,讀者太太教你 5 個求職原則,避開詐騙地雷!

兩年前 BBC 報導一則和遠距工作有關的職場詐騙新聞,一間「號稱」位於倫敦的行銷公司「Madbird(瘋鳥)」,不但從老闆本人 Ali Ayad 的人設,到公司裡的多位同事,甚至辦公室地址全部都是假的,在 BBC 揭穿這個騙局後,在 Madbird 上班員工才知道原來他們眼中崇拜的行銷才子老闆和公司的承諾都只是謊言,當然也沒有人真的拿到過全額的薪水。 這則新聞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許多台灣的讀者擔心自己會落入類似的陷阱,畢竟在遠距工作工作職缺越來越多的歐美職場,若有心人士刻意利用網路上的虛擬世界打造一間公司的「完美人設」,涉世未深的年輕求職者的確有可能落入這樣的陷阱,打白工沒領到薪水已經夠糟了,如果還因此個資外洩,問題就更嚴重了! 到底 Madbird 是如何詐騙 50 多位來自烏干達、印度、南非、菲律賓等世界各地的員工, 讓他們在沒有領到薪水的情況下,仍心甘情願地為 Ali Ayad 工作好幾個月?首先,他在網路打造自己的完美人設,包括曾在Nike俄勒岡州總部工作過的經歷,以及不知從哪剽竊來的 42 個知名品牌 case study,加上他舌粲蓮花的話術,讓員工願意接受合約裡「試用期內只能收取案件得標後的分成」這種不合理的規定。 為了讓謊言更具說服力,Ali Ayad 除了在 LinkedIn 和 Instagram 上建立自己不符合事實的 profile ,還一手打造至少六名「資深員工」的假人設,來營造公司頗具規模的假象,這些「不存在的員工」照片是隨意地從網路圖庫偷來的,但若不去查證很難發現其中有鬼。 看到這裡,如果你目前人在台灣,希望能夠找到總部在國外的遠距工作,要怎樣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呢?我以自己在英國工作超過十年,而且目前待的公司剛好也是遠距工作型態的經驗,和大家簡單介紹幾個原則: 1. 所有的正規公司都會有官方註冊的紀錄 英國為例,Companies House 的網站能查到所有在英國註冊的公司以及其相關資訊,包括公司負責人、公司所在地,甚至連營收都清楚記載。想確認一間公司的合法性,最直接也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該國管理註冊公司的相關單位,再到它的網站上查詢,如果查無資料,就表示這間公司可能有鬼。 2. 正規公司會有官方地址 即便是遠距工作,正規公司還是會有官方地址,這個地址是該公司在政府單位註冊的地址,只要去相關單位網站查詢都能查到,這個地址應該就是勞動合約裡使用的地址,如果合約裡的地址和公司註冊地址不同,這就是一個警訊,在看合約時一定要多加留意。 3. 大部分的正職是發月薪或週薪,不是抽成制 一般行銷公司(marketing agency)的職缺不太可能是抽成制,而是每月有固定薪水加上定期或不定期的績效獎金。事實上大部分的正職工作都是以發月薪或週薪的方式來聘用員工,單靠抽成制而不發固定薪水的產業,比較常見於傭金高像賣車或房仲業等銷售類的工作,畢竟有時賣一棟豪宅的抽成很可能就是一般上班族的年薪,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比較有可能以抽成取代薪資。 4. 遠距工作不太會要求員工使用私人電腦辦公 在歐美職場只要是正規的公司,基於資安考量,不管是什麼產業都不太可能要求員工使用自己的電腦辦公,因為工作資料屬於公司資產,一般公司不太可能會讓員工存在私人電腦中,尤其是實行遠距工作形態的公司,一定會寄給員工灌好所有相關軟體的電腦,一方面是確保在傳輸檔案的過程中有加密處理,保障線上安全,二方面也方便老闆執行數位監控。所以如果遠距工作的資方要求勞方使用自己的電腦辦公,十之八九不是太靠譜的公司。 5. 滿試用期前後福利薪水不會差太多 滿試用期前後的福利應該差不多,尤其是薪水和假期這兩項,基本上不可能相差太多。以我待過的兩間英國行銷公司為例,第一間是完全沒差,第二間只有請病假時的薪水在滿試用期前後有所不同,像 Madbird 那樣試用期間領佣金,滿試用期後跳升到年薪 35,000 英鎊的巨大差別,根本貓膩十足非常可疑。 其實除了 Madbird 被 BBC 踢爆,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遇過類似事件,當時對方開出高薪、100% 遠距工作、客戶是知名品牌等吸引力十足的條件,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網查了一下那間公司,但馬上就在乍看之下很正常的網站上發現了兩個非常詭異的現象。 首先,介紹團隊成員的頁面裡,所有人都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間行銷公司的網站這樣介紹團隊成員,尤其文案裡寫的都是每個人在各大知名企業裡做過的豐功偉業,令人不禁懷疑為何不敢把他們的姓寫出來呢? 更扯的是,團隊成員各個郎才女貌,每個人都顏值爆表,放大圖片一看更不得了,竟然都是好萊塢巨星的照片,包括里奧納多狄卡皮歐和安吉莉娜裘莉! 當下我覺得莫名奇妙,馬上到 Companies House 查了那間公司,雖然查是查到了,但打從 2014 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就是休眠狀態,從來沒有任何財務交易的記錄,很難想像它和網站上那個從 2016 年以來就多次得到業界各種獎項,還和國際各大品牌合作過的公司有何關聯。 這件事發生過後不到半年,BBC 就爆出 Madbird 的職場詐騙,除了直接勾起我的回憶,也驚覺遠距工作時代求職陷阱真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在此特別透過回覆讀者提問的機會,寫這篇文章提供大家參考,想找遠距工作職缺的讀者們,這篇一定要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如果對找遠距工作職缺有疑問或不知如何開始,也歡迎私信到讀者太太在英國的臉書粉絲頁,我提供專業的 career coaching 職涯諮詢服務,相信能進一步幫助到大家😊 -- 作者/讀者太太在英國(本文轉貼自數位遊牧論壇)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November 7, 2024

什麼是「一人公司」?|數位創業家「巴黎莎拉」如何用「一人公司」打造自己的遠距數位事業?

2023 年更新:後來因事業規模成長,莎拉有團隊一起工作了,此篇文章為當時一人公司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我曾看過這句話,因而點醒了我:「你應該要可以休息,而你的事業卻不用同時休息。」 2016 年,我剛開始創業時,我就一直知道我需要一個不用受到地域和環境的影響的事業。 讓我可以想回台灣時就回台灣,待多久也不用在意會因為沒在當地而受影響。 所以我有法國 partner 可以在當我回台灣時,讓我的事業能某種程度上遠距事業,持續進行。 只是每次回台灣的時間我都希望能越長越好,我從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到待八個月... 我想要更彈性,也知道我不能永遠當我不在法國時,都依賴這樣的遠距事業,因為多少還是有些不方便和限制。 所以我從 2019 年開始,試過各種方式,想做完全的數位事業。 我花了超過一千歐元買了亞馬遜等等電商的課程,可是研讀了後,發現這根本不適合我,我不想背庫存和有金流上的壓力,我想要過愜意的生活的同時,也希望這個事業主題是我很有經驗和熱情的。 ​每個人的目標和背景不同,你可以選擇適合的生活。 免費下載:我的 8 位數線上事業 4 步驟模式與學到的 6 件事 我想要的數位化事業,不是那種「在海灘上用筆電」、「到處數位遊牧」的那種生活。 那種居遊的日子我已經經歷過了。 而我有了家庭和小孩,我現在想要的不是那種到處居遊的生活,我很喜歡我們定居在巴黎左岸,有屬於我們的家的生活,只是我希望當想要帶小孩去旅行時,我們都可以要待多久就多久,不用被限制。 也不一定是只有享樂的時候,我也想要當我需要身體休息(例如 2021 年中生第二胎),我就可以休息。 相關文章:想嘗試網路創業的同時,去歐洲居遊 3 個月嗎?數位遊牧者的好選擇:波蘭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打造一個「不會因為我要休息,而事業也休息」的數位事業,所以我整個「巴黎莎拉」個人品牌的事業、做的每一項事情,都是圍繞著這個事業模式進行的。 在這段時間,我持續將我的銷售自動化系統所欠缺的小地方補齊,累積自己的智慧資產... 可以說我做的相關事情幾乎沒有一項是「只銷售一次」的,因為我知道只有將時間與力氣反覆出售,讓整個銷售漏斗和流程自動化,才能符合我的目標。 這也是我一直推薦的事業方式。 相關內容:高價課的 3 大元素、原因,與低價課準備上的差異 沒有想到我在這一年「沒有規律的防疫生活」中達成了數位事業的目標,這樣讓我以後不論在哪裡,我都可以有很滿意的收入和自由,有了多了更多的選擇。 我心情大致上都還蠻不錯的,當我有時間能做我的數位事業,就好像國中在讀書中可以看一下日劇那種「忙裡偷閒」的感覺一樣;而與小孩整天在一起,看到她從不太會說話到現在中文說得很溜的這段成長時期,真的覺得好值得! 為什麼我很喜歡一人公司的數位事業? ​很多準媽媽在懷孕時與我聯絡,跟我說她很希望生完小孩就不要再回到辦公室,但是可以持續有收入;也有很多讀者想要能多一些旅行的時間(尤其是與小孩),而不要被少少的請假天數綁住... 我想經驗變現,尤其是用數位事業的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事業模式。 或許你跟我一樣,沒辦法固定每天幾點做什麼,或是背景無法控制(有小孩),所以固定時間直播的方式就不適合,而電郵行銷這種半低調的方式就很適合。 或許你跟我一樣,不想要有庫存的壓力和物流的問題,而經驗變現的數位事業方式,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有時當我在睡覺時,也會有客戶下單,數位化的產品(線上課程、錄好的工作坊、數位產品如文字檔的 PDF 等等)可以直接讓客戶下載,這樣我就會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這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我是 2019 年才開始建立數位事業的,只要跟著對的人,學習對的模式,加上努力實作,就很有可能達成。 相關文章:一開始斜槓創業,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多... 免費領取 100 個經驗變現的利基市場主題 一人公司辛苦嗎? 你會發現我從來沒有說過我一週工作幾天而已,是因為即使我工作時間不長,但我花很多時間在「想」(說「思考」可能有點嚴肅)我的事業。 其實個人品牌數位事業是很花腦力的,洗頭時在想,等車時在想,晾衣服時,洗菜時也在想... 有時候睡到一半醒來睡不著,就想到可以下次寫給讀者什麼內容,越想越開心...或是搭捷運時想到可以加哪一句話在自動信中,回家加了後,過兩天果然又提升了最後產品的轉換率... 你可能會問這樣不累嗎? 其實蠻累的,但是累得很開心!如果你有自己的部落格或事業,你就會懂我的感覺。 對我來說,也不影響生活品質,反正發呆也是發呆,我又不看電視,我也知道怎樣放鬆。 做自己的事業有點像是養小孩,不太可能不去照顧事業,它就能自己成長。但是你看它成長的過程,你會很有成就感,因為這是你扶植長大,屬於你的事業,這種找到自我價值感的感覺,大大勝過於人家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的朝九晚五。 如果你看到有人說自己超輕鬆創業就賺多少錢,我只能跟你說那是個假象... 做自己的事業不一定有比較少的工作時間,但是確實有比較「彈性」的工作時間。我可能周三白天去周間人很少的地方玩,以避免周末人擠人,但我周五晚上可能不想去人擠人的地方,就做做事情(我是很開心做我的事業內容) 我常被問我到底有什麼動力可以這麼自制呢? 不敢說自己很自制,大概就是我知道「如果我現在不把握時間做,我等下就沒空了」我每次都是這樣想的,因為平常動腦時已經將我下一次有空時可以做的事情想好了,一旦有任何時間,即使是十分鐘,我也會把握,趕快實作、優化、寫內容。 例如,今年我搭飛機回台灣時,趁女兒睡覺時,趕快打開電腦看學習內容,看到電腦沒電。 我不想看機上電影嗎?當然想啊,只是我知道如果我現在不把握時間,我等下就沒空了!(女兒醒來後,或是隔離時與女兒整天被關在一起就沒空了) 如果你想要輕鬆的工作,那可能還是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會比較輕鬆哈哈。 或許我這麼說,可能會嚇走一些人,但是我還是想說真相,做自己的事業沒有很輕鬆,工作時間不一定比較少,但是彈性時間比較多,而且每天都非常有趣,我的價值不是老闆決定,就是喜歡這種設計生活和有成就感的感覺。 不斷走彎路,最後的結果只能很普通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曾說:「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越來越不太注意別人說了什麼,而是改為觀察他們做了什麼。」 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也曾說過,學習已經成功的人的模式,就是你達到目標最快的方式。 雖然坊間常說要不斷試錯,但是如果花太多時間不斷做錯、繞彎路,最後只會讓人越來越沒信心,而且最後的結果也不會是頂尖,只能很普通,甚至不到平均值。 如果你想要快速學習掌握新的技能,不需要自己去發明新的方法,你只要使用已經驗證過有效的方式和工具就好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不斷研究各個大師和成功創業者的模式和銷售漏斗等等,甚至購買他們的知識產品,去研究他們的整個銷售漏斗、秘訣和眉角,而不是表面的冰山一角。 我親自實作了幾年(從 2019 年開始),經過不斷地修正與測試,即使到現在,我都不斷地調整我的文章、名單收集頁、網站、文案...等等,持續精進。 我不喜歡一定時間一定要做什麼的 routine 我開始創業後,當時終於覺得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感覺真好! 尤其從 2019 年開始經營的第二個創業「全數位化的事業」,已經可以取代全職了。雖然不代表不用工作,但是它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自動進行的,這種不用被地域或環境而限制的事業,很適合我這樣喜歡自由自在的人。 尤其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自己的主題,那可以說幾乎沒有在工作的感覺。反而因為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讓自己睡前很興奮,早上起來又很想趕快開電腦,而且我不再有周一症候群,反而很期待周一,因為到處人都很少,可以去許多不用人擠人的地方。 相關文章 : 創業的 Big Why 對了,金錢自然來? 我不喜歡被人主宰命運的感覺 記得以前在其中一間公司,有段時期景氣不好的時候,主管面無表情地說:「莎拉,妳可以來我的辦公室一下嗎?」 後來她只是要與我討論公事,但當下她這麼說時,我心驚膽跳,怕有什麼變卦... 我經歷過在公司當歐洲業務時,幾年業績第一名、被 promoted 的時期,也經歷過業績不好的時期。太忙時覺得累,不忙時又很心虛,感覺更不好...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感覺,我希望這封信能給你鼓勵一下,讓你知道我這個平凡人也有終於擺脫朝九晚五的生活的時候。 有些人跟我說擔心創業會引來惱人的客戶或學員,怕自己會不快樂,我倒是覺得,自己的文字或給人的感覺,會吸引頻率相近的人,我目前都沒有遇過這樣的客戶或學員呢 ! 不用擔心太多囉。 反而覺得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合作的客戶,比以前在當歐洲業務時,必須要與公司既有難纏的客戶打交道、裝笑臉,好太多了! 我到現在仍是一人公司 我常收到一樣的問題:「我沒時間做直播,沒心力經營社團,不想露臉 ,我要怎麼銷售」 「有些事情我看起來很難做,莎拉你都自己一個人做這全部的事情嗎」? 是喔,我到現在仍是一人公司,雖然有瑣碎、繁雜的事情,我忍不住會想「要是有小幫手有多好啊...」 任何事業一定有繁雜的瑣事,就像嬰兒雖然很可愛,可是還是有把 OX 把尿的時候;雖然我很喜歡我的房子,但是還是有需要打掃廁所的時候。 可是這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開心程度已經遠大於這些瑣事。 而且我還是認為現階段,應該要親自去做所有的事情,真正了解所有的環節與眉角,這樣我做出來與教出來的內容才能環環相扣,很有系統和邏輯性(這也是很多學員跟我說的:)) 。 我一直很強調建立系統對於數位事業的重要性。 一開始我都是用最簡單且幾乎零成本的方式進行,當我持續得到收入後,我常拿一部分去投資我的系統,例如電郵系統、平台系統、金流系統。 我也持續建立自己的智慧資產系統。 即使是我做過線上 LIVE 工作坊,我也將它錄好、剪輯好,之後成為反覆銷售的資產之一,因為我知道建立系統是長期的,它可以持續為我帶來新的有效受眾、被動式銷售的收入,讓我可以花更多時間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追求短期「目標」,這次業績目標達成就結束了,下個月再辦活動。 「原子習慣」這本書也提到了「建立系統比建立目標更有效的概念」。 如果你不想要每個月都要花好幾天做直播,或是做直播銷售講座,那你就不要勉強自己做,你可以選擇更低調和被動的方式做行銷和銷售,例如我主要用電郵行銷,我覺得很適合我的個性。 不論你要斜槓或創業,你都要讓自己更開心,而不是勉強自己、被綁住,別人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沒有哪一種事業形式是對的,或不好的,這全看你喜歡哪一種生活和事業形式 :) 相關內容:我用這套內容變現漏斗系統,持續得到精準優質客戶 當時在苦悶生活中轉移目標 沒錯,在全球疫情嚴重的時期創業、懷孕、生孩子,到現在照顧二寶,是辛苦的。(相較於懷第一胎時,我常在巴黎到處趴趴走) 但是如果讓我重新回到去年,我也不會想要改變當時的選擇,而且當我知道要變成雙寶媽媽後,反而給我更多事業上的動力。 雖然我的生活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有一整個白天可以運用,但是我把握所有可以利用的零碎時間。 只設定每個月的大方向,沒辦法設定每一天的計畫,不過只要方向對,仍然可以達到不錯的結果。 我很感謝當時的自己,在防疫生活中,將個人品牌事業當作是一個心靈上的寄託、在苦悶中轉移目標的方式,才有今天,讓我有更多的選擇。 在有某種程度上的被動收入的同時,可以選擇要不要再做其他新的挑戰,在有更多的成長的同時,幫助到別人,而不是只是為了賺錢。 雖然主創業很好,也持續進行,但是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的個人品牌事業,有不受到地域和環境影響的自由。 不論現在你有沒有達到你想要的目標,如果你覺得生活有一點苦悶,或是懷疑自己「難道人生就這樣一直過下去?」都可以不妨利用這段防疫生活中,做一些你平常一直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喔! 尤其我很推薦可以從網路事業開始,那或許目前看起來只是轉移目標很好的方式,但在幾個月後,你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而感謝當時願意踏出一步的自己 :) 歡迎加入4000多人加入的免費臉書社群「七位數線上事業社群」 巴黎莎拉 - 幫助人建立高價課線上事業,將經驗變現 輔導400+學員建立高價課 定居巴黎左岸,兩個小孩 巴黎莎拉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rasu.paris/ 七位數線上事業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nlinecoursebiz 莎拉8位數線上課事業4步驟模式: https://sarawithyou.com/landing-page/ -- 本文轉貼自:巴黎莎拉(原文標題:想要數位游牧或遠距工作? 一人公司的數位事業就是很好的模式)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6, 2024

來場結合小吃與咖啡的台南數位遊牧吧!工作咖啡廳暨「以時計價」圖書館 - Room A

講到台南,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各種小吃,尤其米其林指南於八月底公布 2024 年必比登推薦名單,許多人大概都已經迫不及待要安排一場台南之旅,將進榜店家吃一輪! 但你知道嗎?在集結阿明豬心、醇涎坊鍋燒意麵等名店,以及阿文米粿、吃麵吧等今年有進榜店家的「保安街」一帶,其實藏著一家在數位遊牧者與當地自由工作者間頗負盛名的工作咖啡廳 - Room A。 Room A 位在保安路與康樂街交叉口這棟建築物的三樓。(Photo by Minyu Chung) Room A 位在「吃麵吧」樓上,早上 11 點營業時間一到,店家便會打開一樓入口,開放上樓。 放置立牌處就是 Room A 入口。(Photo by Minyu Chung) 在這個主要「以時間計價」的空間,你可以選擇幾種消費方式。 一般計時方案:第一個小時 100 元,之後每分鐘 1 元。 隨心券 / 一日券:400 元。可從早上 11 點待到下午 6 點打烊,含 85 元飲品。 守時券 / 早鳥券:250 元。平日 11 點至 12 點發售,可使用座位至下午 3 點,含早餐一份。 無論你選擇的是哪一種方案,都可以無限使用店內提供的冷飲、熱茶及咖啡。 到訪當日的早餐套餐提供的是巧克力厚片。(Photo by Minyu Chung) 如果除了這些方案提供的飲食之外,你還想吃、喝其他東西,店內也另外販售多種飲料及餐食。飲料部分包含多種牛奶、鮮奶茶等,鹹食則有水餃、涼麵可選擇。有這麼多元的飲食選擇,基本上在這工作一整天也不必在吃食上妥協了! Room A 店內菜單。(Photo by Minyu Chung) 和其他工作空間一樣, Room A 提供 WIFI 與插座(每個位置都有),搭配不過於吵雜的音樂,讓所有來此的工作者都能在此舒服地推進手上任務。 店內每個位置都有插頭可使用,讓你能安心工作、不怕電腦、手機沒電。(Photo by Minyu Chung) 這裡也有個有別於其他空間的特色,那就是它同時是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 除了滿到「不怕你讀完,只怕你不讀」的小說、漫畫,還有各式日本雜誌,如 POPEYE、BRUTUS 與 &Premium 等等。無論你喜歡小說、漫畫、日本雜誌或其他類別的刊物,大概都能在此找到。既工作,也享受閱讀之樂。 這道書牆是 Room A 著名一隅。 店內各處滿滿是書。(Photo by Minyu Chung) 如果工作、看書累了,Room A 還有一處室外區域,能讓人曬曬太陽、放鬆身心。 Room A 的戶外區域。(Photo by Minyu Chung)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一訪 Room A,感受這裡獨特的氛圍了呢?規劃大啖美食的台南之旅時,也可以安排時間來這裡看一看,搞不好自此,你也會對這個工作空間深深著迷喔!(我已經決定下次去台南時再多去個幾次了) |官方社群:Facebook、Instagram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康樂街 21 號 3 樓 |營業時間:11:00 - 18:00(周二公休) --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September 2, 2024

四個半月自由業心得 01|接案工作總覽:事前準備、案源開發與接案收入

本系列為統整本人四個半月自由業的心得感想,第一篇會來講接案工作的總覽,介紹我成為自由業所做的事前準備、案源來自哪、案子的收入、各項評估以及執行心得。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相同大家可加減參酌,或是當個軼聞看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囉! 自由業系列文章 四個半月自由業心得 01|接案工作總覽 四個半月自由業心得 02|接案學到的三件事 四個半月自由業心得 03|自由業和上班族的差異 四個半月自由業番外篇|那些沒錢的專案 接案的數據們 自由業期間:2021/03/15-2021/07/31 ,共計 140 天(約四個半月) 案件邀約數:十件 實際接案數:六件(一件中途中止未繼續) 累積收入:約兩個多月的正職薪水(四、五月為收入高峰,六、七月驟降,一度趨近於零) 成為自由業的事前準備 這次離職如同第一篇《自由業的開始》所說,是沒有找好正職的,也正因為打算裸辭,所以勢必要知道自己可以光溜溜的多久,以及可以用什麼方式賺到錢。我大概在離職前三到四個月前開始準備,其中比較關鍵的前置作業有四個: 第一、記帳 記帳上的我的需求很簡單,可以輸入類別、金額,另外要可以輸出成 google sheet。最後在思考自己寫一個 LINE bot 或是用別人的,我選擇了偷懶,使用「七七記帳」。雖然他的預設類別不太符合我的使用情境,基本上還算是方便。在 LINE 輸入完金額就會傳送到 google sheet 上,方便我自己在 google sheet 上做圖表或是基本計算。 第二、找出可能的接案工作 要怎麼找出來呢,首先要先列出自己的技能,例如:Wireframe 繪製、競品分析、問卷設計等。接著去接案網站(如:Tasker 出任務)找是否有相關技能,而所要提供的服務有哪些,自己是否可以勝任。 下圖為我當時評估自己狀態使用的表格,包含: 技能成熟度:對技巧的評估與可應用度(星等為個人能力長短分析,並非市場的客觀能力等級) 是否適合接案:接案市場是否有此需求 想發展程度:是否想深根以這技能為專案進行接案 接案項目評估表 有趣的是,最後接到的案子,竟然絕大數跟表格列的技能毫無相關。 第三、製作公版報價單 接案時對方多會請你先報價,先做好公版的報價單可方便後續應用,我自己是用 google sheet 製作,主要考量到可以方便我計算金額,以及可以一目瞭然合作項目有哪些。 報價單上網找有各式各樣的版本,大家可以找適合自己的使用。可以放以下資訊: 基本資訊:專案名稱、你的聯絡方式、客戶的聯絡方式 合作項目:合作項目、細節說明、備註、金額 合作條款:交付時間、修改次數、規格變更處理方式、付款辦法、報價有效時間、訂金收取 簽章處 公版報價單 第四、放出訊息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必須要讓潛在的案主知道你有接案的空間,如果之後有案子要做,他們就有機會想到你。無論是在社群媒體、朋友談話中都可以提及,手動讓自己在接案市場上架,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當然如果你要貼履歷到接案網站也是可以的。 案源哪裡來 在對自己能力有初步的了解後,就可以選擇主動出擊,或者是被動等案子上門。 我這次總共有執行的案子六件,一件為主動出擊,其他五件皆為朋友介紹。 主動出擊的為當時被對方的行動理念吸引,主動聯繫表示如果有任何幫得上忙可以聯繫我,後來就很幸運有合作機會。 被動等候的皆來自前同事朋友們。我最後一份的正職工作是擔任軟體開發(網頁、App、後台系統)的產品經理,如果前同事要來找我,應該就是網頁開發了吧?殊不知六件沒一個是網頁開發,我真是滿臉問號,只能說朋友們的心臟很大顆。 我接下的六個案子 我自己實際有接下製作的案子有六個,以下分別介紹各案子的內容、收入、快樂度、成就感、想繼續發展度以及個別的製作心得。 案件一:網站製作 案主需要一個網站介紹實體展覽的資訊 工作內容:頁面規劃、網頁製作 收入:五位數 製作時間:約兩個星期 快樂度:4/5 成就感:4/5 想繼續發展度:3.5/5 這是唯一個主動出擊的案子,當初聯繫時沒有想過要接案,單純是贊同對方的理念,過了幾個月後對方聯繫剛好有製作網頁的需求。因為是自己在乎的事情以及第一次以自己的名義接案,所以在製作時真的壓力蠻大,很擔心會做不好讓對方失望。 本來想要自己硬幹的,後來評估心理負擔太大,便請了設計師好友阿努來協助以及前老闆 HC 幫忙確認技術(怎麼可以這樣動用技術長 XD),有專業人士加入後我心安不少,後來也順利完成上線。另外也很幸運這案主真的相信專業以及溝通很清楚,需求會清楚列點說明,其餘的皆給予彈性製作的空間。 在這次案子讓我初嚐接案的快樂,以及自組小團隊的喜悅。也算是給未來的自己一些方向,如果真要自立門戶,絕對不要自幹,一定要找好隊友一起來;如果要主動出擊,可以花些時間去找適合的案主,工作起來會十分順暢與開心。 案件二:活動企劃提案 PPT 案主要向企業提案需要一個活動企劃 工作內容:規劃提案內容、製作提案 PPT 收入:四位數 製作時間:約一個星期 快樂度:2/5 成就感:1/5 想繼續發展度:1/5 這也是朋友介紹的,當時也就想說試試沒有想太多,做活動企劃提案 PPT 是第一份工作部分內容,說真的已經生疏很多,加上主題為法律研討有種既熟悉又避之唯恐不及的複雜感受,所以就盡己所能的製作完成。如果真的要說成果怎樣,不確定案主的想法,但我自評應該很不怎樣,之後應該是無法再接這類型的案子。 案件三:記者會 PM 案主將舉辦一場記者會,需要有人協助規劃以及掌控工作進度 工作內容:製作流程表、工作時程進度安排、記者聯繫與採邀寄送、行前會、記者會場控 收入:五位數 製作時間:一個月 快樂度:4/5 成就感:4/5 想繼續發展度:3.5/5 接到這個案子是一個半夜的電話,朋友聽起來很急加上我對記者會的主題(乳癌)蠻有興趣的,在確認工作內容自己是否可以勝任後,就接了。合作過程蠻開心的,每週大家會一起確認進度,雖然是接案但也有一點團隊一同做事的感覺,加上合作的窗口也都很給力人很好,一路到最後記者會當天都很感謝有機會參與。 這次的合作方式,打開我對 PM 接案新的想像,以往會覺得 PM 接案比較適合一整包(如同網頁製作),如果單就溝通協調的角色的話,外包可能能發揮的地方不多,而透過這次合作,也發覺其實透過事前準備以及會議後的進度確認,是有機會讓外部 PM 協助進度推進與成果追蹤的。 之後如果有機會以 PM 的角色參與有興趣主題的記者會,會蠻想接的,喜歡一群人為一個議題共同努力的感覺。不過如果真的要接,我可能體力要練一下。當天活動結束,我吃完午餐後直接昏睡到傍晚⋯⋯。 乳癌旅行手札發表記者會 案件四:英文演講後的 QA 翻譯 案主參與論壇演講,最後的 QA 時段需要有人協助翻譯 工作內容:翻譯提問者的問題給演講者(英文 → 中文)、翻譯演講者的回答給聽眾(中文 → 英文) 收入:四位數 製作時間:三小時(演講時長,從頭待到尾,實際翻譯約 15 到 30 分鐘) 快樂度:1/5 成就感:1/5 想繼續發展度:1/5 欸因為我真的不是翻譯專業,英文能力也真的就堪用而已,所以只能說朋友真的是心臟很大顆,怎麼敢?重點當場還有同時英文和中文都很好的香港人,我很擔心他會拆穿我翻譯錯誤哈哈哈。如果不是朋友找我,我大概完全不敢接,會出事啊! 案件五:國際視訊會議的會議記錄整理 案主所參與的國際視訊會議需要會議記錄 工作內容:聽錄製的會議,將討論內容製作成會議紀錄 收入:四位數 製作時間:約兩個小時 快樂度:4/5 成就感:3/5 想繼續發展度:4/5 接到這案子時,覺得蠻新奇的因為從沒想過有這種案子。在實作過程中,可以直接看到品牌的各國代表針對公司政策以及未來發展去做討論,一窺跨國公司是如何進行議題討論,以及因應文化不同而產生的應對策略。將討論的內容重新吸收後撰寫成會議記錄,以往沒有什麼做英文會議記錄的機會,意外下獲得此練習機會,收穫很多。 另外,案主人也很好,在溝通製作需求時,除了說明會議的背景、製作的需求外,更分享他的工作內容與甘苦談。這個案子對我而言其實不太像工作,反而是有一個短期又超值的實習機會。 案件六:社群編輯 案主需要有人協助官網資訊更新跟社群經營 工作內容:官網資訊更新、客服、社群發文與管理 收入:四位數 製作時間:一個星期(本來是每月的定期工作,因為實在無法做好,一個星期後結束後續合作) 快樂度:1/5 成就感:1/5 想繼續發展度:1/5 看完上面的案子,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我只要好玩的東西都會接,不太會去思考自己做不做得來。而這次算是學到了一課,不只是要好玩還需要自己做得來。這次的工作內容包含我十分不擅長的社群文案撰寫。本來想說應該還 ok 吧,結果寫了一兩個文案後就發現真的很不行,後來和案主討論後決定退出此案。這次經驗讓我知道,還是要挑選自己有把握可以做好的東西,否則會讓案主難做事,自己也做得痛苦。 小結 以上的學習無論是開發新技能、既有技能挖掘,或是從案主身上學習,都是我在正職工作上沒有體驗到的。同時也因此認識了其他產業的朋友,在案子結束後人有保持聯繫,不定時交換新知,可以有這樣的緣分我十分珍惜。 很幸運有走這一遭,感覺去了趟職涯體驗營。本來這邊要繼續講學習與反思的,結果一不小心就寫太多字,決定拆篇到下一篇好好分享我在接案學到的事。 *特別感謝 Anu, Em 給予本篇寫作建議 -- 本文轉貼自:Dear loser(原文標題:四個半月自由業心得 01|接案工作總覽)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August 23, 2024

打造自己的線上課程,銷售成績卻超慘?線上課程賣不好的 5 個原因

想快速創建一個專屬的線上課程網站,擁有完整的自主權、取得最大化的收益, Teachify(開課快手)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目前,已有上百名創作者、講師,透過 Teachify 來經營自己的線上事業。 要成功銷售線上課程,確實不容易,為什麼有的創作者、講師,可以達到上千萬銷售業績,有些創作者卻無法達到理想的銷售目標? 今天,我們將探討你的線上課程可能賣不好(賣不出去)的 5 個原因,以及你可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1. 有製作線上課程想法,但你沒有先做產品驗證 「我覺得我的產品很好、很酷炫!應該會大賣吧?」 很多人在發想產品時,單純按照著自己的喜好、想像去開發,沒想到,花了大把時間跟金錢,卻做出了一個,市場上不需要、可有可無的產品。 產品要有好的銷售成績,意味它有其存在的價值。所謂的價值,除了解決特定使用者的痛點,還滿足了他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線上課程,投入時間和資源創建課程前,前期的市場調查跟想法驗證,至關重要。 ① 你必須要找到使用者真正的痛點跟需求 痛點是否真實存在?有時候,使用者其實搞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他可能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有需要。但如果他並沒有花力氣、金錢跟時間,做出相對應的措施,來尋找解決方案,也就意味著,這個痛點,並未帶給他生活上的困擾。 即使你宣稱,課程可以解決某個痛點,然而這個痛點,對使用者來說,無關痛癢,在沒有急迫性之下,他是否願意付費購買,就會是個很大的未知數。 想要深入挖掘痛點,你可以在課程製作前,先進行前期線上問卷調查,或是直接找使用者,進行面對面進行訪談。 ② 你的線上課程賣點及市場規模是否夠大 有了線上課程產品想法,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完整的市場調查。 你想做的主題內容,市面上已存在哪些相似的線上課程產品,市場會不會過於飽和,讓你很難脫穎而出?你可以根據關鍵字的搜尋量、社群媒體跟論壇討論熱度,進一步分析競品跟競爭狀況。 你的知識產品,肯定會有人需要,但如果這族群非常小眾,產品、服務就無法有效的擴張,發揮的價值就很有限,這個線上事業也無法做長久,或是需要推廣得很辛苦。 除此,你想打造的課程產品,獨特賣點是什麼?跟其他課程的差異點,又是什麼?只有為課程產品找到明確定位,並了解自己目標受眾輪廓,才能精準地做出後續的內容規劃與行銷策略。 有的創作者會透過課程預售或課程募資,來驗證產品可行性,這的確也可以幫助你避免浪費數小時,來製作沒人要買的東西。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 如何確保你的線上課程賣得出去?4 種方式有效驗證市場需求 ⭢ 想確認你的線上課程是否賣得出去?驗證產品想法的 7 種方法 2. 你有經營自媒體嗎?先養出一批忠實鐵粉 如果有好好做市場分析調查,在線上課程創建前,你應該會對於目標受眾是誰?這門課程是為了誰準備?你將會替他們解決什麼樣的痛點?都有了相對完整的輪廓。 方向對了,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你的學生(客戶)該去哪裡找? 部分創作者認為,有不錯的創意跟內容想法,只要把產品做出來,砸點錢、下個付費廣告,自然就會有學生願意購買。 這個觀念是個大陷阱,等到線上課程都已經製作完成,你才來考慮:「我要去哪找學生?」絕對為時已晚!當你有製作課程的想法,自媒體就必須要開始布局,持續經營內容,至少半年至一年。 請務必記住,不是所有的流量管道都適合你,請根據擅長的技能,選擇較能發揮、跟利基市場最接近的自媒體:如果你是教文案內容撰寫,經營 Blog,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是設計教學相關,IG 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以此類推。 當然,在時間、人力允許情況,你也可以將內容素材做出區隔,同時進行交叉操作。 我們在這邊,特別要強調,經營自媒體,不僅僅是找到粉絲,而是要養出一批「鐵粉」。 鐵粉除了喜歡你、信任你,更重要的是,他們會願意付費購買你的產品。 而要養成鐵粉的不二法門,就是你要真誠對待、用心互動,讓他們覺得備受重視。 科技趨勢專家、《連線》(WIRED)雜誌創辦人凱文.凱利(Keven Kelly)有個理論,他稱之為「一千個鐵粉」(1000 True Fans):「一個創作者,包括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表演者、動畫師、設計師、影片製作人或作家-換句話說,就是任何藝術創作者,只需贏得一千個鐵粉,就可以靠創作吃飯。」 To be a successful creator you don’t need millions. You don’t need millions of dollars or millions of customers, millions of clients or millions of fans. To make a living as a craftsperson, photographer, musician, designer, author, animator, app maker, entrepreneur, or inventor you need only thousands of true fans. Keven Kelly (凱文.凱利) 3. 你還沒有跟潛在學員,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你可能在課程開賣前,已透過社群媒體跟名單磁鐵操作,蒐集到一批潛在學員名單。 願意定期接收你的 Email 電子郵件,只能代表他對你的主題,是有興趣的,他希望能收到一些有價值、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但這並不代表,他願意付錢購買你的線上課程、知識產品。 線上課程不同於一般的消費產品,絕非做個促銷、行銷活動就會大賣,想要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不光是內容要專業,講師能否能給人信任感,專業形象是否深入人心,占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Email 電子郵件的內容,最好是跟未來課程主題有關的文章、影片、簡報檔案,透過有系統、循序漸進,很好地展示你的知識、思考脈絡,你甚至可以用平易近人的口吻,適當穿插真實生活、教學經驗案例,讓大家能夠更了解,你是什麼樣的講師,慢慢累積品牌好感度。 只有建立「融洽的關係」,讓大家越來越熟悉你,當切換到「銷售模式」時,才不會讓人覺得太反感。 信件可以穿插 CTA 呼籲購買,但千萬別讓整封信都像廣告促銷信件。 有些創作者可能操之過急,每天發一封 Email 來宣傳課程,我們會建議,頻率最好還是不要太密集,發送過多信件,會讓人覺得很干擾,當打開信箱,如果都充滿著你的信件,可能一氣之下,直接取消訂閱。 你可以另外創建一個銷售頁(Landing Page),單獨介紹你規劃的線上課程,將如何協助解決問題,並提供專屬特定優惠,給這些潛在學員。 4. 錯誤的線上課程定價策略 課程價格過低或是過高,都不利於銷售。 如何為你的線上課程,制定一個合適、完美的價格,的確是件很棘手的事, 倘若你選擇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好像在告訴消費者,你的知識跟才能,不值那麼多錢,也可能讓部分學生產生懷疑:我是否能確實通過這門低價課程,學習到一些東西? 但如果你才踏入線上教學這個領域,價格太高,可能也會把那些,願意給你機會的學生嚇跑;如果在一個競爭相對激烈的領域,你甚至需要擁有權威和品牌知名度,來證明溢價是合理的。 最好的方式是,先針對跟你相同領域的線上課程,進行比較與定價研究。 剛開始,建議可先走保守路線,取一個中間價格試水溫,隨著你獲得更多的信任資產,再逐漸提高價格。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 打破 4 個價格迷思!線上課程定價策略指南 ⭢ 如何提高線上課程價格?掌握 3 大絕招,課程再貴也能賣到翻! 5. 不符期待的線上課程內容 課程賣不好,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線上課程內容不符期待 線上課程絕對不是錄幾個影音、搭配幾個簡報,就可交代完事。 學生購買你的課程,多半是對自己,有一個想像的起點跟終點,希望學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知道看完課程,能掌握某項技能,或知道該如何運用某些知識做思考、應用等等。 為何無法達到期待,原因可能有很多,從講師在講解時照本宣科、語調平淡,就像在念課本一樣,自顧自地講解,沒有適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也沒有帶入實際生活例子;或用小測驗或作業,確認學生吸收程度;甚至到沒有提供後續解決問題的管道。 如果課程學習完,學生看完還是滿頭問號,即使後續花再多的廣告行銷預算,也很難成功銷售出去。 畢竟,課程的好口碑,才是能夠長期販售的致勝關鍵!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 線上課程口碑行銷如何操作?3 分鐘搞懂關鍵技巧 ⭢ 如何收集線上課程評價跟推薦?別錯過這 5 個重要技巧 -- 本文轉貼自:Teachify 部落格(原文標題:為什麼你的線上課程會賣不好?賣課程失敗的 5 大關鍵原因)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9, 2024

「接案」鳥事一大堆?5 個自由接案者的常見煩惱

記得初春的某日早上,天氣突然急速轉涼,窗外瘋狂的下著暴雨。 我一邊窩在被子裡,慢慢的啜飲著早起的第一杯熱水,一邊慶幸的想著,還好我已經不是上班族了。 以前在這樣寒冷又風雨交加的日子裡,我都是怎麼把自己從溫暖的被窩裡挖出來,逼迫自己在暴雨和強風中,義無反顧的衝出門的呢? ......想想還真是執著得令人尊敬,又令人尊敬得讓人心疼啊! 說到這,大家可能會想:「可以當自由工作者真好,是不是我離職開始自由工作,就可以拋開現在朝九晚五職場中的所有煩惱,從此幸福快樂、每天睡到自然醒了呢?」 但其實開啟「自由工作生涯」,要遭遇的鳥事還真是多!不只難度和辛苦程度和「創業」相差無幾,還要從面對一個老闆,到所有案主都是你老闆。迎面而來的困難和關卡,一點也不會比當上班族時輕鬆。 唯一值得慶幸的,大概也只有「金錢上的創業成本」要比傳統實體創業還要低得多而已了。靠著一技在身和網路的力量,你甚至可以「零成本」開始自己的自由工作事業。只要投入時間和心血就行了! 不過在開始之前,我想和有志「SOHO 接案」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的朋友們,分享「5 個自由接案者的常見煩惱和挑戰」,以及我自己研發出來的克服方法和心態調整建議。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度過「接案職涯的草創初期」,順利邁向獨立、自在的自由工作穩定期喔! 一、現在的案子還能持續多久?下一個案子會在哪裡?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對自由工作者來說,有案子就有錢、沒案子就沒錢。沒有什麼「可靠又討人厭的老闆」,會風雨無阻的每個月給你的銀行帳號轉錢。沒事做,就只能吃老本! 所以培養帶得走的「案件開發力(業務力+行銷力)」,就變得非常迫切。必須讓自己掌握「市場調查」、「顧客研究」和「有效溝通價值」的方法。才能有把握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用這套方法,「去對的地方」、「找到需要你專業的人」,然後「把自己成功的推薦給他」。 另外,隨時暖好身子、保持備戰狀態也是必須的。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安逸的待了十年,才終於決定轉職重新找工作,那麼十年沒面試、十年沒和別人推薦過自己的你,肯定會緊張得胃疼。但如果你日常生活中,時不時都在自我推薦、時不時都在和顧客溝通價值,那麼就會習慣成自然,覺得是小菜一碟了。 想要自由,就要有「適變的能力」和「敢於被市場檢驗的自信」。 其實常處備戰狀態並不可怕,因為你至少掌握著「離開的能力」。真正可怕的,是在失去了離開的能力之後,才突然被大環境掃地出門、被迫自立更生。 那等於是已經被眷養成家貓的獅子,突然被逼著要獨立,得有多無助啊!與其如此,還寧願一直當隻自由自在的野獅子。漂泊又如何?學會打獵就好了!掌握著生存技能和選擇權的獅生,才是真正穩定、自由又自在的。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二、沒有職稱和頭銜,失去身分和華麗的戰袍! 剛離開職場時的確會很擔心,以前還可以說說自己在某上市公司裡的體面工作。現在可好,離職單都交出去了,該怎麼辦? 甚至還會好笑的開始自我懷疑......我還存在嗎?那麼現在的自己究竟是誰?究竟是個什麼身分呢?人們要怎麼認識我?大家還會信任我的能力,還會尊重我、喜歡我,覺得我在這場人生遊戲裡混得很好、做得很不錯嗎? 但其實與其說是「你需要職稱頭銜」,倒不如說是「職稱頭銜綁住了你」。真正活得自信、自在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浮誇的包裝。比如:離職前你只知道自己是「K 公司的副總經理」,直到很久很久以後你才發現,其實你同時也是創作者、創業家、瑜珈老師和登山冒險家。 這就好像過去婦女們一直以為,自己是周太太、小明的媽媽、方會長的女兒,於是心甘情願的耗盡一生在「繞著他人公轉」。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終於發現,自己同時也是科學家、作家、塔羅算命師、衝浪愛好者,和家門口左轉數去第二棵苦楝樹最好的朋友。 頭銜什麼的那麼多,喜歡的話自己給自己隨便加一加就有了。 誰在乎呢?最在乎的只有你自己! 別誤會,在公開場合裡,我還是會用頭銜來介紹自己的,像個充份社會化的大人一樣。但使用這些標籤,只是為了在這個愛看頭銜的社會上,更好的溝通,讓新朋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理解「你是誰」、「你都在做什麼」而已。 說到底,不過都是一些虛名罷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又何必去執著。 頭銜雖然很好用,但人們最在乎的其實還是「你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價值和幫助」?只要能好好說明這點,沒有頭銜加持又如何? 更何況那些你做過的事情、你曾經的經歷,都會一直跟著你一輩子,就算不用力緊抓著,也不怕它們會變不見呀!什麼前總統、前執行長、前總經理、前負責人、前設計師、前偶像團體成員......,都還是很好用的。需要的話,拿出來用用就是了,人類社會還是會非常買單的。哈哈哈! 如果你進入職場到現在,都還不曾擔任過什麼重要職位,就已經出來自力門戶,那便更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 過去你拼命在一家公司裡搶破頭的企圖競爭到「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頭銜」,現在你可以用親身實踐,去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屌到爆的頭銜」。 不爭不搶的,也不用去加入那場「你升職了我就沒辦法升職」的零和遊戲,只要和自己比、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和賽道就行了。 你很少看到兩位 YouTuber,為了爭搶一個創作者界的頭銜而你死我活。 「你是 YouTuber 啊?我也是 YouTuber 欸~」 「你破百萬訂閱啦?恭喜欸!我也破百萬訂閱了~~」 多好啊!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三、低價的案子、無理的案主,要不要為五斗米折腰? 沒能力去選擇時,腰需要彎多低就彎多低吧!沒什麼好丟臉、可憐的。 但一定要更加倍努力的累積各項實力,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擺脫現狀。讓自己成為那種「有能力選擇案子的自由工作者」,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等到你有實力、有累積、有選擇之後,再遇到慣案主,就無需再忍啦!有多快跑多快,有多遠跑多遠。 什麼尊嚴、骨氣都給我拿回來!不必再無底線的縱容案主,甚至還能適當的教育案主、溝通出對雙方都最好的合作模式。也不用再爆肝接急件,可以堅持自己走起來最舒服的步調。 接案事業成熟之後,建議就別再為了賺一點小錢而累死自己了。否則你只會留下更多劣質的案子和案主,推開更多高品質的案源和機會,落入不健康的惡性循環裡,讓不值得的人對你得寸進尺、予取予求。 「有原則的付出」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 四、萬一必須回去上班,會不會很難回歸職場? 自由工作者重回職場的難易度,取決於你的心態是否「能歸零」,以及你在自由工作的這段期間裡是否「有累積」。有累積,指的是那些「帶得走的能力和經驗」;而能歸零,指的則是一個「善於處下」且「能屈能伸」的心態和韌性。 我覺得不論過去有何豐功偉業,隨時都能「將自己放到最低」,去請教、去學習、去接納和理解的人,都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人。因為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靈魂的意志」是超乎常人的堅強的。 這其實很不容易,我看過身邊許多專家學者、老闆或所謂人生剩利組,一旦開始自覺高人一等之後,就很難再蹲下身了。 他們會不自覺的對他人品頭論足、頤指氣使。或習慣性的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進而變得封閉、固執、充滿偏見,無法接受批評、指教和建議,也不再敞開心房去傾聽他們認為的「下位者」的聲音。 那個態度很明顯,是一相處就能清楚感覺到的。當他們不自覺的流露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氣焰時,我都會默默的為他們感到擔心。 如果他們此後,從此一輩子不摔跤,就會在那樣的高傲下,錯過很多有趣的人生風景。 而如果他們往後一個不小心跌重了,則會因為那些無聊的驕傲和面子,而難以重新歸零再出發、從暫時的失敗裡再振作起來。大老闆事業失敗後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拉不下臉去做人員工,從此糜爛度日,甚至染上種種惡習、破罐子破摔的,也大有人在。 我認為「自信」和「謙卑」,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而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隨時準備好將自己歸零的人。 他們可以虛心的去向這個世界學習,也可以真心的去欣賞他人、向他人請教。就算請教的對象年紀比自己小或社經地位比自己低,也不改其誠懇的態度。 他們散發出來的氣場,是一種「自信沈穩的低姿態」。不會過份張揚的處處壓人一頭,卻是輕鬆的坐在角落裡都能自帶光芒的真寶石! 所以啊,自由工作者保持職涯彈性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心態不要飄」還有「持續的成長和累積」而已! 免費領取「接案入門-超實用自我探索工具包」 五、接案,能接一輩子嗎? 大家總是愛問「接案能不能接一輩子」?但其實一份「全職上班族工作」,你也不見得能做或想做一輩子呀! 一個「長期案子」,就像一份「正職工作」,能做個兩、三年,就算是非常穩定了!合作結束之後,再找下一個長期案子就行了,和一般「上班族轉職」其實也差不多。 而接案職涯,也和上班族職涯一樣,可以累積屬於自己帶得走的「能力」、「經驗」和「人脈」。甚至就連職場裡所謂的「資歷」概念,都可以在自由工作的世界裡轉化成「接案資歷」,成為你找到下一個合作機會的有力背書」。 想要的話,你也可以將接案工作內容逐步規模化、系統化,甚至是有意的篩選、精煉案件,開始只做自己最擅長、喜歡的部分。 有累積和成長的人,自然不會被市場落下。而停滯不前甚至不斷退步的人,不論接案或上班,都有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只要有專業實力,想自由工作一輩子其實並不難。未來不管是要繼續自己接案子,還是要「成立工作室」、「發展個人品牌」、「成為領域專家」、「販售相關商品/服務」、「建立被動收入資產(出版、線上課程、其他智慧財產、投資......)」或「開創自己的其他事業體」,都是非常 OK 的。 至於沒有「退休金」和「勞工相關保障」的部分:勞健保大可以自行加保,或依附於和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工會投保。個人也能透過良好的投資理財規劃,來替自己增加保障、放大財富,自己給自己發退休金。 不用去期待企業或組織來保障你,自己當自己的救世主才帥氣呢!(甩髮) 總結來說,「獨立接案」、「自由工作」確實不簡單,且困難重重!但所有的難關都是有破解方法可以去努力的,如果這種工作型態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確實是你所追求的,那麼做足功課和準備之後,就放手去試試也無妨。 我會在遠方和你共勉、為你搖旗吶喊的!一起 Fighting!~~ 對成為「接案 自由工作」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野放上班族-野羊」的「電子書 & 線上課程」喔! 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線上課程:《13堂接案必修課:自由工作者之路!》 -- 本文轉貼自:野放上班族-野羊(原文標題:離職然後呢?接案「自由工作者」的 5 大難題!|SOHO Freelancer|網路賺錢|在家工作|副業) 追蹤數位遊牧臉書粉絲團,與 instagram(@digital.nomad.press)掌握更多最新文章!

July 2, 2024